KR4d0245 東塘集-宋-袁說友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塘集卷九     宋 袁説友 撰
  奏疏
   論舉將疏
臣仰惟陛下屬意武功寤寢戎事整肅軍政細大畢舉
然臣竊觀今日軍旅之事猶有可以為陛下言者曰將
是已自鄉者辛巳之擾今閱十五年宿將舊人逝者過
半其幸而僅存者亦皆廹於遲暮筋力智勇要已不逮
[009-1b]
於壯嵗而新進後輩足以為上用者又皆抑遏於偏禆
下位邈無路以自逹儻日復一日不思有以因其舊而
圖其新以為緩急倉猝之備臣恐未免於遺材也陛下
累嵗以來蓋知舊將浸已淪落凡近日之所進用者往
往皆重勞聖慮旁搜曲取而得之夫以内外諸軍之衆
訓練校尉偏禆行伍數至繁夥其間豈可便謂無人今
者預為兼收並蓄之術得其人於閒暇之時庶幾一旦
有警不至仰煩睿算可以漸次而收用矣故臣謂莫若
[009-2a]
行薦舉之法臣謹畫為四條以備薦目如後一曰忠勇
謂氣概軒雄膽畧沉銳誓於報國奮不顧身者二曰武
藝謂騎射擊刺行陣出沒悉皆精熟莫當其鋒者三曰
謀畧謂智慮深逺機畫精當料敵必中變態百出者四
曰兵法謂習熟韜畧精於兵法博古通今能見於用者
右臣欲望睿斷合内外諸軍將帥以臣前所陳四條不
拘偏禆行伍逺地屯戍有應得上項條目者各令薦舉
一人須盡心體國不得少徇私意廣行物色委得其人
[009-2b]
然後結罪保明申奏陛下賜以召對徐觀其人而熟察
能否如見得委應上項條目即與留寘三衙不時宣召
詳問曲試浸以任使如所舉不應元薦條目或粗有寸
長而本不足薦者其舉官重與黜責如所舉得人或將
來因事立功却一一復與推賞庶使軍伍之内凡抱有
用之材者皆得稍稍呈露而緩急之際可以倚仗其於
軍政誠為要務
   給降度牒下蜀路提舉司補糴常平米疏
[009-3a]
臣聞堯之水湯之旱雖古帝王有所不免然其卒收還
定安集之效者豈有他哉恃其能備先具爾蓋事不預
備則猝不可支思患預防則應之必裕此必至之理也
臣不才前嵗誤䝉聖恩俾䕶全蜀黽勉殫竭不敢少懈
苟有所見亟願徹聞臣竊見蜀中去秋潼川利州成都
府三路以旱傷嵗歉潼川府路為甚利路次之成都路
又次之方旱歉之初民已狼狽如潼川利州兩路之旱
共十餘州蜀人謂前此所未有者其為狼狽饑荒之狀
[009-3b]
必已一一仰徹聖聰臣不敢縷舉仰䝉陛下軫念逺民
力行恵政給降度牒添印楮幣有司得以憑藉恵澤舉
行荒政三路飢民䝉陛下天地父母之恩何可紀極惟
是三路常平義倉蜀中每嵗所入比之東南數目絶少
去嵗既遭旱歉所當發倉廪以救饑饉夫以累年儲偫
而各處現在原不甚多繼而提舉司節次自行支撥及
諸州又各就撥充賑濟或給散借本或搬運縻費皆取
辦於常平雖幸得此支用以活飢民而今三路現在米
[009-4a]
斛既已十去七八所存今已無幾若不預軫先備之念
早為儲蓄之策萬一向去復有水旱則各路常平見存
斗斛豈能支吾臨時必將袖手無策况每遇飢嵗米既
鮮少價復昂貴提舉常平司具申制置司各具到各路
各州已支過及現在常平米斛之數如潼川路常平司
元管本司及諸路常平米斛一萬三百八十餘石去嵗
已支過三千三百九十六石今現在僅有六千餘石利
路常平司元管本司及諸州常平米斛一十六萬九千
[009-4b]
餘石去嵗已支過四萬五千餘石今現在僅有一十二
萬石成都府路常平司元管本司及諸州常平米斛一
十九萬餘石去嵗已支過四萬六百餘石縁本路旱傷
州郡止係三州所以支撥數目差少今現在却有一十
五萬餘石三路提舉官節次申催乞從制置司奏聞趁
得今嵗諸路一稔之後可以收糴米斛以備先具乞從
朝廷支撥錢物以多寡降下三路常平司添助將來糴
米樁備急猝臣竊思饑荒之嵗專以賑濟為先而賑濟
[009-5a]
之策專以有米為恃若非預行樁備臨時委難旋糴蜀
中江流之險與山行之艱阻尤非臨時可以搬運今來
三路提舉官申控懇切臣若不仰告君父則他日或遇
水旱常平米斛有闕臣雖去此亦豈無緘黙失言之罪
臣愚欲望聖慈法堯湯先具之備念蜀民逺阻之難特
賜睿㫖酌量三路常平司米斛其已支及現在數目多
寡各與斟酌給降度牒若干道委各路提舉官將賣到
錢盡數分給去嵗旱傷諸州趁今嵗收成之後委各州
[009-5b]
佐官收糴米斛專充常平倉樁管非因水旱不得支動
具收糴到米斛數申尚書省户部照㑹仍乞指揮再下
提舉司先那兌别色官錢趁今秋收糴庶幾預有儲蓄
不致現在數少一有不測得以濟用誠為各路小民無
窮之幸
   增糴常平倉米疏
臣竊惟國家常平之法最為近古今州縣常平之米政
所以均斂散之宜平歉嵗之糴若所儲不多或遇歉嵗
[009-6a]
必無以均斂散而平貴糴恐非常平之本意臣庀職浙
東伏見本路州縣常平米數目尤少除紹興府有五千
餘石台州有四千餘石外其温州止一千餘石明州止
一百餘石處州止三十餘石若衢婺兩州並無現在總
計七州之數不過一萬二千石耳常平之米與義倉不
同義倉隨苗帯納嵗嵗而有常平則取之租課米與租
課錢收糴耳而租課錢米即人户請佃沒官户絶田産
内所輸者去嵗十月䝉朝廷行下將本路應於沒官户
[009-6b]
絶田産並行估賣其錢令各解赴封樁庫臣今年正月
到任雖已節次措置出賣而區區竊有管見向者涉規
避之嫌不敢具奏今幸獲對清光得以控露且浙東一
路所管常平米已是數目絶少若又盡賣沒官户絶田
産則自此不復有佃人租課錢米是絶常平之本矣嵗
既無入又有州縣支動及陳腐耗折所謂現管一萬二
千石將不及一二年亦無復有矣豈不重失斂散平糴
之良法哉故臣謂出賣官産若果足以助經常之費猶
[009-7a]
曰可行今浙東一路估到之數不過十二萬貫而臣到
任後多方措置方賣及四萬貫政使足十二萬貫之數
在朝廷如太倉一稊米耳所得不多所失頗重政如中
人之家雖至於甚廹促亦安肯盡棄常産以絶嵗入之
利蓋棄産得金金易盡而産不復有堅忍以保常産則
嵗嵗有常入矣此理甚曉然也臣愚欲望聖慈以常平
為重深念浙東一路常平米數絶少所賣官産不過十
二萬緡豈宜因此盡廢常平之入特發睿斷行下浙東
[009-7b]
提舉司目下住賣沒官户絶田産其已賣者即以其錢
各令本州趁今年豐熟盡數收糴米斛解於常平倉樁
管限冬季糴足其未賣者與雖已賣而未交錢者並只
付元佃人租種仍前輸納租課錢米其後來續次收到
沒官戸絶田産自此並不得出賣勒州縣及時召人租
種庶㡬存留官産不絶常平之入及民之政莫切於此
仍乞速賜施行不勝一路厚幸
   補糴蜀路十五州創糴七州廣恵倉米疏
[009-8a]
臣照對川蜀兩路内有州軍樁管制置司接續收糴到
廣恵倉米粟總計共三十一萬三千石有零專備水旱
荒歉賑濟支用此米分在諸州蜀民恃以為命誠為民
食之根本臣自慶元三年三月到任即聞上件廣恵倉
米其間散在諸州多有停積漸久未免陳腐臣思念此
米既為蜀民根本豈可有名無實緩急有誤指凖即徧
行委官相視有無陳腐及抽摘三五去處委官盤量既
而果有漸陳腐者臣亦即措置令各州於州倉見管軍
[009-8b]
糧米内當年斟酌多寡漸行對兌其盤量到數目稍有
銷損亦即措置並皆補足其對兌之米於慶元三年四
月内並行以陳易新了當不致有名無實偶於慶元四
年三月内以三路荒旱小民艱食將至流移幸有上件
廣恵倉米得以接濟蜀民之命遂行支撥或充賑糴或
充賑濟或自鄰州搬運以分給流徙之民凡半年之間
十四州小民饑饉皆得仰此免致餓死凡支用過濟糴
米共一十一萬九千六百餘石臣前年已一一具數申
[009-9a]
朝廷訖至慶元四年三月内賑濟結局臣即謂此米既
已支動數目已多豈可不便行補糴以足元來樁管之
數庶㡬補足之後他日一有水旱又得支撥以活小民
其間賑濟係是減價後來補糴係皆増錢又賑濟之米
元無收到錢臣亦不敢以錢數不及因噎廢食不行補
足即行多方措置錢物自慶元四年三月以後直至慶
元五年八月内一年有半之間百計規畫既不敢於諸
處作急收糴恐起米價有妨民食又不敢照例科取諸
[009-9b]
司以致横擾止是磨以月日措置收䟎及申乞支撥到
錢物積漸收糴斟酌米價或増或減選委官補糴其山
郡搬運費力及米少無米去處不致少有騷擾今幸已
足元初樁管之數又山郡憚於搬運舊無儲偫今亦為
之創糴悉已了辦並皆委官盤量實収之數及又行下
諸郡每年以分數對兌不致積壓在厫以致陳腐其間
如簡卭二州各以地狹無米可糴潼川瀘漢眉州重慶
府懐安軍或水甚近或米數多或少遇歉嵗亦斟酌減
[009-10a]
數補糴却那錢於無米州軍處創糴所貴兩得其便臣
今具各州元樁管數及慶元三年支過數與今來補糴
之數三路共十五州軍元樁管米三十一萬二千三百
六十石八斗六升三合五勺内彭州崇慶府元樁管米/在内縁不曽賑濟賑糶更
不開列/在前粟七百三十三石七斗慶元三年賑糶賑濟過
米粟共一十一萬九千六百三十石一斗六升七合今
次補糴到米一十萬三千九百三十六石四斗八升每
石價直不等共約計糴本錢引三十五萬七千一百七
[009-10b]
道七十八文臣又竊見慶元三年三路旱傷之時其閬
州蓬州隆慶府綿州普州資州廣安軍皆是各路山郡
去江稍逺其搬運米斛專仰人力搬運數既不多費幾
十倍前年支撥極為費力臣今行措置錢物於前項七
州軍創置廣恵倉各行收糴樁管在厫以備他日水旱
支用庶㡬既無搬運支費又得隨手支用以濟艱急誠
為利便臣今具創糴到七州米斛之數成都府路綿州
創糴米三千三百四十六石潼川府路資州創糴米三
[009-11a]
千三百二十七石普州創糴米三千石廣安軍又創糴
米一萬石利州路隆慶府創糴米四千石蓬州創糴米
二千五百四十八石六升閬州創糴米三千七百三十
一石六升以上三路七州共創糴米二萬九百六十三
石一斗九升六合二勺每石價值不等共約計糴本錢
引一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九道四百六文見錢三貫
七百一文三路七百三十三石七斗慶元三年賑糶賑
濟支用過米粟共一十一萬九千六百三十石一斗六
[009-11b]
升七合今次補糴到兩項米共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九
十九石六斗九升六合二勺除補糴過充支用樁管米
數外今増糴到米一萬四千二百六十九石五斗九合
二勺伏乞睿照
   又申乞禁止上流州郡遏糴疏
臣照對本州地狹民貧雖是豐熟年分居民所仰食米
亦是上江客船米斛到來江岸迤邐近城出糶始可足
用竊縁今年本州六邑均有旱傷米斛已見闕少委是
[009-12a]
全藉上江客米舟船興販到來不惟有無相通可足一
州百姓食米之用若米船到岸數目稍多在市米價便
見減落尤於居民委有利便臣自八月以來行下松江
稅務令不得將客旅米船非理收稅縱有附帯合税之
物亦與饒潤及每遇米船到來令稅場多方勸誘遣人
同各船到州臣即行喚上客人支給酒食犒勞雖是多
方招誘而日來米船亦自稀少臣今體探得上江一路
州軍如湖北江西多有州郡禁止米船不得出界及遇
[009-12b]
米船到州郡強行拘留更不令向下前來是致本州一
帯客船大叚稀少恐冬深上江諸州仍前遏糴枉使向
下州郡百姓坐受其困欲望朝廷特賜處分疾速劄下
江西湖南湖北帥漕嚴為賞罰令不得拘留上江米船
務令客人從便向下前來出糶仍令各處官司備坐朝
廷指揮多出文榜曉諭商旅通知豈特臣一州受粒食之
賜亦使江東一路州郡均免闕食髙價之患不勝萬幸
   沿江備糴疏
[009-13a]
臣竊惟江東一路多是㳂江實為大郡而漕司又在建
康尤為重寄凡其經理之責要非他路之比陛下慨念
中原志圖恢復如江東一路係漕運𦂳切之地平居無
事廣為積粟之策此漕臣所當究心者臣以謂事事乃
其有備有備無患要宜於無事之日豐登之嵗稍為㳂
江積粟之計誠國家急先之務也欲乞睿㫖令江東漕
司及兹稔嵗價平之時於㳂江諸州多糴米斛如建康
太平宣州等處每郡糴米各不下二三萬斛逐州樁
[009-13b]
管以備倉猝之須以寛軍旅之用庶㡬臨期優裕無三
十鍾致一石之費亦古人實邊之遺意也
   犒賞酒庫疏
臣竊見諸州犒賞庫元係軍中酒坊以贍軍為名取利
甚厚後來既歸朝廷數増變易今固不必縷舉但數年
來朝廷或命版曹或命都司監貳郎官或命帥漕任提
領之職未嘗一嵗而不易得之諳曉酒事者皆謂犒賞
庫今若不歸之各州止從朝廷差官提領於都下其不
[009-14a]
便者蓋有三説浙西一路八州浙東紹興皆有犒賞庫
近郡已不下二百里如蘇常以北去都城皆數百里提
領每有追呼措置公吏往返半月在道每庫吏人不過
三四軰一畨追逮為之一空半月在途酒庫皆廢既來
都下人情生踈各庫上下表散不甚重疊其不便一也
官司不問大小凡事要定規模提領官每嵗數易人各
有見往往提領之初必有更張減額借本賒本添價減
價易置官吏色色更變每遇提領一新諸庫如理亂絲
[009-14b]
莫知適從如此而欲望其場務規摹一定不易酒課増
羨無他費擾不可得已此不便二也諸庫嵗多是積壓
本錢遂致預行借本其來日久今朝廷選提領官臨時
分付有某官提領既已從某局借本忽易他官則元官
復不肯認互相更易務在推托致使當時借本之金前
後各不體卹諸庫益無以自寛酒課由之而虧折此不
便三也若從各州提領則皆無此患蓋諸州追呼報應
不費日子又無數易紛更之擾復無借本相為推托之
[009-15a]
弊凡一切張官置吏之費可以遂省坐受每嵗成數之
入可以享其利而坐收成效也欲望睿㫖廢提領一所
令犒賞從各州提領以各庫每嵗合趁之額諸州以時
解版曹所有目今借過本錢令各州取見的實數目從
多寡作一年或二年均認帯納可以省事可以無擾可
以少振諸庫可以上裨國用誠為急務
   糾役䟽
臣以不才誤䝉聖恩久長民部日受詞訟其間有訴枉
[009-15b]
伸屈外若可念而中實為姦者莫如糾役是也今當官
者往往知有差役之弊而不知糾役者其弊尤甚於差
役差役之不公害固及於一家也糾役之不當其害豈
止一家哉蓋甲役已滿而當替則乙合充役而妄姦被
糾者不一人官司與之追呼與之審證猶未肯已也又
訴之諸司省部焉凡妄糾一人有經涉一二年而不能
决者故甲之當替則不容其去於是破家蕩産益重其
禍逃亡避免都分無見役之人乙之當役則久而不充
[009-16a]
於是被糾者或一二家或三四家其擾卒未已也然則
糾役之弊其曰甚於差役信矣臣以謂今當立為二説
以懲糾役之弊其一則乞降睿㫖應諸鄉保正長合滿
之前兩月令佐同責手分鄉司公共照物力髙下從條
預行定差結罪保明令佐親與審實置籍抄上候合替
者既滿則直以前所預差者告示承替其合替保正長
即與劈印日下住役不必等候替人若預被差者有所
糾論他日其詞果實則元差手分鄉司並作無心力勒
[009-16b]
罷永不收叙其二則乞降睿㫖應預差充役人如合承
替則令日下公㕘給印著役如有糾論一面充應不得
以有所糾而未役也將來所糾得當却許截日住役本
縣給據將已歴過月日於以後充役日通理二説既行
則令佐守預差之法而得致其審胥吏知妄差之罪而
不敢容私已役者可以當替而得脱當代者不容其妄
究而幸免庶㡬糾役之弊不至重為民害臣愚欲望聖
慈深酌利病亟賜施行不勝斯民厚幸
[009-17a]
   論刑獄當重疏
臣聞之聖人未嘗無不得已之事也而每寓之以不能
已之情夫所謂不能已之情者政聖人之欲盡其心也
使其於不得已者而不寓其情焉則聖人將為得已不
已者之所為矣嗟夫聖人方欲以仁覆天下必欲一夫
無不被吾之澤而肯甘心於不得已之事哉是故申之
以惻隠之心而謹之以詳明之法者聖人為不能已之
情也今夫刀鋸之所加錐鑿之所决死者不可以復生
[009-17b]
斷者不可以復續夫是之謂刑聖人固非幸民之罹於
此也於其可死也而冀其猶足以生於其可重者而冀
其或足以恕凡其擇人而議之者皆所以申惻隠之心
而謹詳明之法也故夫聖人之用刑如醫之用藥用刑
而必擇其人如用藥而必審其醫也寒者暖者燥者濕
者用而不得其醫則將有無辜而斃者矣生者殺者流
者放者用而不得其人則將有無辜而死者矣然則聖
人固不肯使天下無辜而遂死也蓋昔之聖人其於用
[009-18a]
刑之初莫不纎悉詳盡當獄成之際正既聽之而司冦
復聽之三公既參之而王復議之是一獄之成而審之
者有四彼非好詳者也亦以刑之既成則有不可以復
變者而司冦與王亦不苟於聽議之間故能民無寃民
而法無亂法國家累聖相承深仁厚澤在民而不可解
固未嘗無故而殺一人而司獄之官必詳於法者而後
授此其為意亦於不得已者而致夫不能已之情然臣
獨慮夫司獄者或安於馴習而不自謹耳何者天下之
[009-18b]
罪其大小輕重與其適然而不然無辜而入者陛下安
得盡知之使司獄之臣一不謹焉或恐民有無辜而死
者臣身不列於周行顧安能盡明夫司獄者之事然亦
得夫革弊之説抑有二焉一曰嚴出入之禁以固獄情
二曰艱試法之選以均廷屬夫獄者取其宻而不洩之
謂烏可使外有所聞而内有所露哉彼有獄未具而意
已宣刑未加而罪已白者此必有内為之私而外為之
傳也其患起於寺屬出入之不嚴而内外有以相聞故
[009-19a]
可預知而逆計嗟夫廷尉之屬政所以案獄情而議法
意而乃以此謁彼以外通内此雖處以石建孔光之流
亦將必有所不謹耳寺固有門禁也而今之胥軰可以
無故而出外之㳺民可以無故而入若適於康莊之衢
而舉無禁遂使胥軰得持獄情以受賕而㳺民得託金
錢以變法而用刑臣恐如庸醫用藥必有不得其死者
是豈可不為之所哉今寺之丞正亦有作室於寺中日
使士大夫往來於公門而天子之獄殆不過為丞正犒
[009-19b]
賔之地此弊大不可也臣愚以為凡丞正而下可謁於
兩府與秋官之長貳他不得輒以謁見且再以受人之
謁嚴為之法期於必行而行之貴久不然者亟以罷斥
彼必有所畏而不敢為而寺之胥徒不得以妄出外逰
之民不得以擅至使門之為禁常若其不可犯則古人
名獄之本意或以是而得之臣故曰嚴出入之禁以固
獄情也朝廷設刑法之科每一嵗而一試其中選者不
一二年遂得廷評之職至有不期而來者夫以廷評之
[009-20a]
要任為任子躐升之階又一寺之法皆廷評先以接究
自此而升之可以為正丞又上而為郎進而為侍從矣
然則廷評之官固非輕選其視館閣之遷其速相似而
今之來試者多非果於明法之士不過以數月涉獵之
學可一朝而濫得之政以取人之間或太寛而無制故
人得以徼幸而驟進以不甚明法之吏而總一寺之法
殆見内失法意而外賊良民其害有不可勝言者臣愚
以為宜稍艱其試選凡以法試者必十而取一俟其再
[009-20b]
中與其既中之後必歴任而始擢之庶㡬於所習可得
其詳而議法不失其意臣故曰艱試法之選以均廷屬
也方今六曹之官外刑部而言之則其事皆非干民之
生死者彼受謁於在部之頃尚猶不可况棘寺之屬方
以生殺而議民之罪不有以防其私則㡬於不知務矣
今教官之選其來試者率十而取一彼於無事之員尚
致其吝况廷評之任其職係民之所休戚者不有以艱
其選則㡬於濫予矣噫是二者皆所以逹聖人不能已
[009-21a]
之情也今若縱其所之而不之恤則其情之不能已者
彼亦恝然而不能用當是時也則是聖人必兼庶獄又
奚以臣鄰為哉
   論苗賦當平疏
臣聞天下有賢君無賢吏有良法無良民豈其吏之果
不可賢而民之果不可良也蓋天下之大固有可使為
賢吏之理而吏或不賢者豈非術既疏而吏自縱固有
可使為良民之理而民或不良者豈非法雖具而意已
[009-21b]
忘哉嗚呼吏之不賢則將輕法制而玩號令雖以事之
所不忍為而加諸民者彼且妄行而不恤必求有以濟
吾術而後已夫是以民受其弊蓋將不能一日而自安
而民之不良者固非性之真而習之素也法之意既失
則民方困於上之求於已者於是朝而為盜暮而為刼
苟可起其瘁而濟其窮者亦且奔走競為之不暇如是
則天下殆有不可治者矣是故聖人有道焉嚴其所以
馭吏之法使之凛凛而不敢犯則吏之不賢者可以廹
[009-22a]
而進之善存其所以立法之意使之章章而不少失則
民之不良者可以安於法而有嚮道之誠今之天下所
以吏不賢而民不良者亦已久矣且夫為郡邑者皆所
以承流而宣化然而主恩不宣而吏之為民害者若有
使然而不少變法意不存而民之不良者且困窮狼狽
而不可救當此之時求其得民心而治者臣以為不大
可笑則大可憂矣國家以二百州之賦以供大司農之用
其間苗之多寡器之隆殺固自一定而不易然而州縣之
[009-22b]
間吏務纎毫之得凡輸納之害下及於吾民者有不可以
枚數何者方其苗之將輸也守以諭其令曰爾其多為
之名過為之器取之以斗者必倍其斗納之以石者必
過其石則又曰州有耗而漕司復有耗苟不於此而取
之則州且匱矣是故令知耗之不可或無也思之曰一
郡之用既有資於所納之耗則吾之邑是無耗尤不可
也逮夫正米之納也既加其耗而益之耗米之納也又
多其量而受之某之米漕司之耗也某之米耗苗之加也
[009-23a]
則將倍於當輸者矣不特此也呈様者有米而探筒者
亦有米打杴者有米而給鈔者復有米故以一石之輸
常倍其數而後足此豈法意之當然者哉為吏者縱貪
得之心故誅求斂取而不之恤為民者廹於上之所必
取則雖至無力者亦懼其刑之或及方且鬻産逋貸而
後行求其不為窮民不為盗賊而自安於良民者亦難
矣以今觀之凡前日之為巨室者今且困於此而已貧
前日之僅足者今且困於此而顛躋矣不過數年必將
[009-23b]
盡其所有則壯者之四方老羸轉溝壑恐不難到此臣
之所大可憂也然臣嘗叩其為令者彼以為非令之過
或者計臺州郡有以廹之臣獨不知耗粟之儲其果皆
歸之大司農耶其亦吏為私用而不之聞也嗚呼誠如
是言則是民之利害殆將壅閼而不通而吏之厲其民
者又將何時而已也今必欲使吏為賢吏而民為良民
則莫若於朝夕之間命版曹之屬置為斗器大抵一倣
有司之則令郎曹一二員分按江浙之尤甚者取某州
[009-24a]
之斗一視此以為準州之斗既定則某州之邑亦均焉
揭為明文以告其民曰某之數也其自今日始以納其
粟若夫常平義倉之耗尚有所不免者亦宜曉然以取
之要不過十之二三庶㡬受納之間可以久而無怨州
縣之或不然者令民得以越訴於臺省苟得其實宜加
之深文以為戒復於每嵗冬之始月命郎曹覆視其實
且以聽民之私議蓋人情不常久必自怠况以一器之
設一法之行苟不時以稽之求其不變者末矣臣嘗見
[009-24b]
今之父老皆言紹興之初歳嘗遣中都之官一人分察
郡邑名曰詔使皆所以廣求民瘼而旁通下情今不行
此久矣故臣以為按苗之使可以視此為法昔者漢宣
中興至於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其馭吏之法纎悉不遺
而務行寛大之言亦皆在民而不在吏陛下儻力行之
則民其少瘳也
   論差税當究其原疏
臣聞之天下未嘗無弊也而其弊舉由夫人而起夫使
[009-25a]
人而稍有所畏則人亦何弊之敢為徒以上之所未必
察而後小人始得切意而逆計之此天下之弊所以紛
然害民而不已蓋昔之聖人不求弊於所可知而求弊
於吾之所未必知不革弊於所可治而革弊於吾之所
未必治夫是以天下之善為弊者知上所以留意者皆
平日之所可恃今一旦而見其端暴其迹彼將以謂聖
人果不可欺也若夫不求吾之所未必知而察其所可
知不革吾之所未必治而察其所可治則彼且執其所
[009-25b]
未必知未必治者可以安坐而為之矣臣試借他事以
明之私而為鑄所必禁也而鉟銷之耗則未必禁矣販
而必征所必防也而匿藏之税則未必防矣何者忘其
所未必察也是故私鑄雖不日獲而鉟銷者常十九漏
征雖不常聞而藏匿者滿天下然則將以革弊而利夫
民者其亦先吾之所未必察者歟今國家愛民之事往
往可行則行固未嘗苟得一焉而莫之舉也然而饑寒
之民或困於兼并之族而常産授受之際或愈鬻而愈
[009-26a]
不可支者其亦甚可憐已此必有未必知之弊者存乎
其間而人或未之知也臣往在浙之村落見其所謂鬻
産之弊有二雖其姦謀之不同弊端之不一然究其所
歸無有不為民害者何者某人以某産而鬻於某人則
某人必利某産而市於某人至於某産之歸於某人也
則必告之有司曰某得某人之産也産之賦則某當受
之而某人之出某産者自此其不預矣謂之過割使天
下之人皆挾是説以正其法於授受之際則民將鬻一
[009-26b]
物得一金鬻百物得百金可以從容恣肆於一金百金
之間而無他慮焉也今獨不然民之貧者廹於衣食之
不給其求售之數苟及也必欣然鬻産而不辭而富豪
之家既得其産且將執契深藏嵗收其有而不告於郡
縣故雖貧民之産已入富豪之室而産之征賦則猶掛
籍於貧民之下富者既不肯告而貧民又不能告逮有
司督其輸賦也書檄揭引舉不責之得産者而獨求於
鬻産之民州縣方廹於賦之征雖貧民赴愬懇切以為
[009-27a]
某産今為某人之有也而某賦則某人宜當之鬻産者
其何預乎哉然而有司固不肯以過割而緩於課最凡
其刑禁之所加號令之所廹第知及夫鬻産者耳而貧
民方惟有司之懼亦不敢言吾之不當輸也則又鬻妻
出子盡所有以為賦有歴數年而不變而民遂顛躋狼
籍至於瀕溝壑而餓死矣當此之時富豪之家方且偃
然而無一事之擾其所以取於此者亦幸其上之所未
必察者耳此一弊也自國家嚴限田之法雖以宦餘之
[009-27b]
後亦當以力而役於是冒户分名之弊填然四出而不
可究然臣亦熟察其端而得之方其得田而税夫契也
則必有一户以書其契以一户立者必以一官名使其
果有是人又果有是官固不足恠然獨恠夫以一人平
日所歴之官為一家十餘户如某之人自通直推而上
之至正議而止則其户之立也必曰通直又曰奉議復
曰承議等而升之至正議而後止則是一人之官可以
立十餘之户遂使立役之政不及施於其家而皆單民
[009-28a]
下户之軰蓋單民下户本無官之可名欲多為之户亦
已難矣考其破家而蕩業離家而亡身者皆自彼之冒
户始此亦一弊也臣願陛下亟頒明文嚴諭州縣凡以
得産而契税者必先過割而後税過割之日不必令鬻
産之民親相辨議蓋民方困於所鬻固不可使有在官
之費不過取所立之契復索産之舊約按每嵗在官之
賦就以批注則可不勞而自明若過月匿契而不税者
宜重為之責俾出産者得陳告併以産而歸之則人詎
[009-28b]
肯以匿契而遽亡其有哉立户之法大抵令以一人之
官則為一户之立若以他户名者必又一人而後可當
其契之來税也則必親挾某官之告以為證蓋其間復
有假親戚以為名若使一一得告而後書則親戚之告
恐未必可以皆致如此而後冒户分名之弊可以斷革
二弊既去而民力以蘇庶㡬無有司征呼代輸之擾而
以貧役者亦自此而少息噫聖人之愛民固不欲以虛
名蓋天下也漢之文景其恵養之徳必欲果有功於民
[009-29a]
之身而後已今觀其紀猶使人歆嘆愛慕常於以手而
加額不然而不求其害之實者而去之利之實者而行
之乃曰寛刑名輕法制以此而愛天下臣恐斯民税駕
之未皇也
   寛恤士卒疏
臣聞傳有之曰恵則足以使人又曰徳以施恵戰所由
克又曰衣食足然後知榮辱凡此者皆謂撫存之於前
則可以責用於其後而為吾所役者亦將舒徐悦懌願
[009-29b]
自表見自昔善用天下比皆如此而况於用兵哉臣竊
惟今日最不能以自贍而衣食單窮妻孥凍餒養生送
死一無可恃聲嗟氣嘆日甚一日知之而無能救之者
則惟諸軍之士卒是已臣頃守池州兩年之間蓋嘗親
見軍屯士卒貧窮怨嗟之狀且今士卒日給雖等殺不
同大率不過二升半米與百金而已此固從昔定數何
前日可以自存而今日遽謂不足哉臣固嘗詢之將帥
其説自謂今軍中事力與昔年逈不相侔上無寛裕之
[009-30a]
財可以輟恵而分給則下無非時之與得以周急而恵
窮方昔年事力寛裕之時日教月習將帥捐金與帛以
激勸事藝藝精者既賞志勤者亦賞而勇力進者又賞
蓋無時無之而又其家有婚姻有疾病有亡殁則各將
言之統帥悉有給與凡是數説皆起於在上者事力寛
裕故能時有恵犒今大不然統司錢物既有定數日就
窶乏而措置料理悉所不敢是以上下煎廹秦越相視
士卒合得錢米之外一毫無有安得不窮且困哉此則
[009-30b]
將帥自為之説耳然臣又詢之士卒攷之衆論抑又有
他説焉一曰支有減尅二曰米求出剩三曰糜於苞苴
竊聞軍中支請士卒錢米往往不即及時依數支散循
習為例暗有消尅逮於支付各將散給士卒則合得錢
米已有消折矣夫以毫釐之給豈堪復有消折哉彼數
萬人之給人各有尅則衆少致多悉歸之他用矣此所
謂支有減尅也大軍倉官支給米斛多有循習以求出
剩月減嵗尅自有定則久而羡餘則為寛剩雖非明取
[009-31a]
實則暗積是皆瘠士卒之給以肥在上之須此所謂米
求出剩也將帥之職悉本朝廷除授而居是職者懐無
厭之望濟貪進之欲則苞苴權門取悦貴近往來於道
習以為常皆以求足其所望欲彼其苞苴之費固何所
從出哉不過朘剥士卒以充其所用而已此所謂糜於
苞苴也夫既以在上者事力之不裕又困於三者之弊
宜其士卒憔悴窮困而不能以自存也是以人懐怨嗟
非一嵗月則緩急之際責其能効死力以濟國事蓋亦
[009-31b]
難矣為今之計欲以寛士卒殆未見有速效之䇿臣以
為所給錢米自有定數増之不能減之不可於前三者
之弊亦可以少革否乎欲望敷奏亟發聖斷嚴詔諸總
領所更切措置支散士卒錢米之時使之各足其數以
時而得毋令毫髪減尅其大軍倉官支散米斛不得剥
下豐上循習前例以幸寛剩嚴戒諸屯將帥苞苴之弊
廣行覺察一有違犯重置典憲每遇朝廷除授統帥陞
差統制嚴加訓飭以警其私庻幾知所戒懼或能稍寛
[009-32a]
士卒窮困之苦人知感奮足以責其異日之用矣昔漢
韓信為將軍多以恩拊衆得士死力葢寛饒為司馬遇
士卒甚有恩衛卒至數千人皆叩頭願留以報厚德載
在方䇿皆其明效大驗也惟聖主以是而命將帥焉天
下幸甚
 
 
 
[009-32b]
 
 
 
 
 
 
 
 東塘集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