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62 苕溪集-宋-劉一止 (master)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苕溪集卷四十四    宋 劉一止 撰
  外制
   劉昉除禮部郎官張擴祠部郎官朱敦儒都官
    郎官
勑具官某文昌政事之本分曹列属其職雖異要其胸
中皆有治具然後授之如昉才髙識明論議不茍如敦
儒擴停涵蓄飬邃於學而妙於辭盖一時之選禮刑之
[044-1b]
事爾等習焉母俟多訓可
   宋棐除江西運判蒲贄湖北運判曽律淮東提
    舉茶鹽
勅具官某經費之重實在大農而賦租之入山海之利
繫於邦國者惟部刺者是貴其選宜遴爾棐爾贄術業
屢試綽有能稱兹用付以輸將之事爾律名家之子甚
敏而文通貸之機實宜受任朕惟江湖淮海之區利孔
所出盖非一端所不欲聞也責爾等者經費而已可不
[044-2a]
懋哉可
   蔣汝翼特與補正左奉議郎依舊通判涇州府
勅具官某爾係心王室悔罪而歸奔走鼎来叩閽自列
朕念華夏本吾臣民洗滌舊汚被以新寵俾還厥職仍
正官聫其深體於厚恩益自期於忠孝可
   忠訓郎董言管押馬綱稽留作過特降一官仍
    依衝替人例施行
勅具官某爾以右牽之事稽留道途乃官其私事在必
[044-2b]
罰免官貶秩兹謂小懲其尚循省可
   劉才邵除秘書丞李百藥秘書郎
勅具官某册府士之冀北追風汗血之駿在焉識者朝
暮而取之無留良也爾等召自外服問以所知論議切
至有當朕意丞郎之職其選甚髙往厲爾修以俟識㧞

   上殿人鄭邦哲與循兩資令還任
勅具官某爾往從而長将命隴蜀選奏所聞通練明敏
[044-3a]
進階二等用答爾勤可
   左宣教郎任紳乞以所轉左奉議郎一官封母
    劉氏與封孺人
勅具官某母劉氏朕因擴心之教惠於百辟不愛爵賞
以風厲之矧其有子孝如閔顔且欲以官秩之寵易俾
其親者乎惟爾修身與其教子不待言而信矣疏封之
典其尚知榮可
   左承議郎鄭轂除御史臺主簿
[044-3b]
勅具官某御史府風憲所在其属皆一時異選簿領鈎
稽之職非他有司比也爾志行老成謹厚通敏俾居厥
次公論謂宜尚勉之哉可
   邵溥磨勘轉左朝議大夫胡舜陟辭自具官某/才識精敏論議激昻
    中外踐更休有譽處/其餘上下詞同邵溥
勅朕著考績之令校功數最一本至公雖侍從之臣禮
遇有異而積日聼遷厥叙惟等具官某才識超詣論議
有餘經學傳家典刑未冺奉祠均佚亦既淹時㑹課三
[044-4a]
銓就官一列雖非異數庸示眷懐可
   葛勝仲磨勘轉左正奉大夫
上詞同/邵溥具官某文學志行表於縉紳進退雍容不愆
禮義奉祠均佚亦既淹時㑹課銓曹正秩三品優賢求
舊庸示不忘可
   郭仲荀兼營田大使
勅昔趙充國馳至金城圖上方畧願罷騎兵為營田之
䇿雖璽書詰責屢至不移於是知賢人君子之忠於謀
[044-4b]
國不顧其身有如此者魏置典農而中原富貴晉開汝
潁而河汴委儲足國裕民兹為根本付委之任謂可非
其人哉具官某頃以真才首膺異選往司管鑰綱紀舊
都眷輿地之始歸慨田疇之未墾肆頒新渥崇建使旌
爾惟深體朕心考稽事實俾規制一定功利可期無使
營平專美有漢則予汝嘉可
   劉無極除知大宗正丞
勅具官某朕以司宗之職付之伯臣而置丞以文士由
[044-5a]
其政令以敦叙属籍且教且治之爾無極學有本原語
妙天下藴藉之懿無施不宜勉服厥官以湏後渥可
   毛敦書除大理正丞
勅具官某獄者人之司命而廷尉之事四方取則焉選
於時才以爾為正盖卿之亞非其旅也勉修厥職稱是
寵休可
   向伯奮起復充河南府留守司叅議官
勅具官某朕念畿右重地久隔王靈肆命弼臣往司管
[044-5b]
鑰惟時僚佐選任實艱爾心計有餘屢更煩使起之苫
塊要絰以從孝有移忠具存古訓勉祗厥事爾無恨焉

   劉式章藴差充留守司官准備差遣先轉一官
勅具官某上詞/同前爾等咸以才猷權居幕府進官一等用
寵其行尚勉之哉無忝朕命可
   陶愷除司農少卿
勅具官某司農搃倉廩委積之事受而尸之稽官吏宫
[044-6a]
掖賦粟鍾庾之數以時出焉任至劇也爾才識通敏心
計有餘俾亞列卿公議惟允勉修厥職嗣有寵褒可
   梁喜分路催發回易錢稽違不往特降兩官
勅具官某爾受檄以出閲嵗乃還事效蔑然惰偷失職
褫官二等以示薄懲可
   謝祖信除徽猷閣待制知潭州
勅長沙為一都㑹襟帯湖湘唇齒荆雍地廣物夥甲於
他路帥守之責選任匪輕具官某學富而文雄才通而
[044-6b]
識敏論議之偉見於吿猷究觀規模朕所倚辦兹用輟
自禁近俾殿南服假以握符之重仍陞次對之華服我
茂恩益圖乃績無使智畧不稱在前可
   范振除江西提刑
勅具官某部使者之職寄朕耳目選用之際所不敢輕
以爾振經學邃深文詞温麗施于政事亦復絶人輟自
望郎往司刑憲夫為朕廣好生之仁諭哀矜之㫖使四
方司政典獄欽恤明允民用不寃兹非俗吏之所能為
[044-7a]
也爾往懋哉毋棄朕命可
   曽楙改知信州
勅朕以牧養之政寄之郡守慮百姓疾苦壅於上聞而
上之徳澤弗克下究嘗惕然憂未嘗恝然忘也共理之
責顧不重哉具官某法從老成道廣噐周功利及物隨
所施用上饒為郡居四達之衝有山谿之勝土風俗習
可問而知矧兄弟分符疆連壤接魯衞之化宜相後先
朕於彼民可無憂矣可
[044-7b]
 
 
 
 
 
 
 
 苕溪集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