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43 丹陽集-宋-葛勝仲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丹陽集巻十四     宋 葛勝仲 撰
  墓誌銘
   宣義郎致仕王公墓誌銘
公王氏諱繹其先京兆萬年人晉代徙貫四明有諱文
序者仕錢氏為奉化令呉越國除從歸朝又徙蘇州今
為平江府永冠著姓文序生愈舉進士五對策於廷入
官卒贈右金吾衛大將軍於公為曽祖金吾生琚歴廣
[014-1b]
西淮東二路提㸃刑獄贈左武衛大將軍於公為祖武
衛生安仁知沅州軍州事娶長夀縣君丁氏生公公字
彦成懋徳自立處家庭孝㳟慈良有愉色之順居鄉黨
清正愿慤無擇言之闕該覽羣籍尤邃於易手抄諸儒
章句數萬言家貧屢空不營資業客或啟勸輒酬以他
語奉身貶約遣諸子受業給其費顧豐泰已而二子棠
裳以詞藝顯名相繼拔上舍第効官近境公徃來更就
其養在公府簡黙不交人士設棋罫自為勝負置酒鐺
[014-2a]
自為獻酬容色閒暢人莫窺其際子孫所為有不當其
意者不顯鐫斥微示以意僮役或盡嵗無所譴罰性寛
如此紹興元年天子合祀天地於明堂時棠知湖州烏
程縣裳知秀州海鹽縣丞上章聨封授公宣義郎致仕
明年春棠諗於朝乞去位侍養詔除主管西京中嶽廟
方是時某為呉興條其政蹟表留以自佐㑹後太守翰
林汪公繼以請詔俾還職因取急與裳自海塩迎公至
縣治三月某甲子卒於烏程年數七十有二且死語家
[014-2b]
人曰先賢臨絶有主無神鬼驚忤者吾今政爾不亂與
頮畢泊然而逝無遺令一語娶東平安氏郢州防禦推
官冲之女贈孺人賢操實克嫓徳前卒子三人棠左承
議郎裳左奉議郎鏜㓜未仕孫男女十有二人歿後二
十有六日與孺人合𦵏於呉郡天平山之北初公里居
專以教子孫後食其禄者十餘年以生受朝封二息並
時官浙右兩州賔客豪傑若民吏皆徳公之子争賛善
奉觴為夀病則交迎醫歿則致奠醊者相屬故時論推
[014-3a]
為哀榮焉棠裳學術文辭秀出流輩所交惟賢所涖號
治執䘮哀臞於送終無所不盡與余游俱習乃見屬以
銘銘曰性介而通徳清而容嗜學劬躬不諱其窮有子
俱逢禄釡有饛禋祀合宫名聞帝聰肇享爵封命服惟
𠂻眉夀令終祖考其從後礽顯融且侯且公其柏其樅
過者必恭
   文林郎姜公墓誌銘
姜姓本出天水太公望封營丘後世為田和所滅子孫
[014-3b]
散徙而天水之姜曰肱曰維顯名史氏至恪公輔相唐
髙宗徳宗益號冠姓君其裔也諱周臣字仁輔世居睦
州建徳莫知其始徙曽祖考及祖考延徳考逸皆不仕
君少孤母李夫人訓使學專精自厲已而文詞經術隠
然稱諸儒中元豐八年進士第調温州永嘉江寕徳化
二縣尉部索夙盜囊橐過抵悉知之相戒毋得覘君境
人頼以安遷衢州録事參軍聽獄明審每甲乙參凖以
鉤取事情不强以楚掠文致其罪故獄無頗纇竟案有
[014-4a]
可矜輒為奏讞所全宥甚衆在勢者材之辟監洪州豐
城市易務滿嵗會省官罷改明州象山縣丞逢受寶恩
遷文林郎數行令事為政簡易人便安之未滿秩復㑹
省官罷君性温良謙退居官不以武健干名所至稱長
者隠約自守禄賜縁手匱竭不營歸貲鬻舊業幾盡識
者清之暇日以所謂梵書者自娯進官淹晚聊不嬰意
校吏考十一不絓銖髪過差竟以州縣職沒其身悲夫
配南郡張氏子三人男師孟嘗貢禮部師仲第進士將
[014-4b]
仕郎師季舉進士女長歸同郡陳夷簡次歸開封何至
徳一尚處孫男一人某令休寕與師仲為僚喜其齒少
自立於載籍博涉精記誦説數千百載事如目擊既又
聞兩昆弟皆嶄然見頭角意其門户且興亡幾何君來
過師仲見君以徳善自晦粥粥若不能言固知流澤有
在也政和元年二月壬戌終於休寕子舍夀五十七諸
孤奉䘮歸卜十月已酉窆建徳鄉平碧之原走書泣請
曰先人行治微夫子銘且湮没義不得辭銘曰有所激
[014-5a]
以昌其氣惟學之嗜故壯而仕無所麗以直其躬惟義
之從故老而窮祚徳自天嶷嶷三子慶充門閭君其不

   著作佐郎陶公墓誌銘
晉著作佐郎陶淵明之後十六世有孫曰直夫字次汲
仍居潯陽仕宋亦佐著作大觀三年年四十七二月庚
寅以疾卒官陶氏本鄱陽人呉平徙廬江之潯陽有名
丹者為呉揚武將軍是生晉荆州刺史長安郡公侃於
[014-5b]
淵明為曽祖而公之曽祖鑑為左監門衛大將軍祖稷
大理寺丞父舜咨第進士終宣徳郎公嗣舉進士中第
調建昌軍司户參軍官有殊政㑹詔諉諸道察良吏江
西使者以公應令遷雄州防禦推官知亳州録事參軍
改教授懐州談經授業切磋懇至自逺著録者甚衆遭
外艱去職學徒恨不得卒所聞泣餞者踵相逮也服除
又教授徐州時三舍賔興法始頒方郡衆未曉習公能
推廣徳意區别科指行之不少盭傍郡取則焉明年集
[014-6a]
貢士試京師徐土人士卒占異等遷太學正改宣徳郎
提舉梓州路學事召對詢勞移晷先是蜀部學廪不繼
公至則披圖考籍録乾沒吏一人寘之理籠利源以豐
嵗入窒姦隙以裁日用養士之費始羡遷監察御史入
祕書省為著作佐郎逢受寳恩轉奉議郎公生質秀頴
不凡綜練經學廣窺衆善專精或積嵗不踰閾元豐中
補太學弟子員年少耳然志尚風㫖魁然出老先生右
一時賢雋皆慕與之交七年秋充貢賦居第一海内誦
[014-6b]
其文辭及為吏砥節首公敕身自約惴惴惟恐過差氣
貌嚴正雖燕不堕處交朋間無擇言之闕居䘮舉動遵
禮紀而毁慽獨過制事寡嫂甚於兄之存字其孤不啻
已子有文數百篇初宣徳府君不喜吏職浮沉筦庫數
年亟謝事歸家巷故公亦濡迹埋光不及擢序而族昆
節夫以儒學將畧致位侍從屢殿大邦終龍圖閣學士
正奉大夫胄閥益顯矣公娶張氏亦同志趣後公二年
卒男曰忻女一人皆㓜能舉公及公妻之䘮以政和元
[014-7a]
年二月壬寅合𦵏於江州徳化縣先生鄉之原且求予
銘以識𦵏者尚書司封員外郎悦龍圖閣公子也銘曰
潯陽之城柴桑之里靖節之家有賢孫子不慕榮利閑
静少言官止著作以屈為伸其尚類也視此刻文
   江隂胡君墓誌銘
君諱哲字明叔常州江隂人少為諸生力學問嘗試于
鄉又嘗試廣文館不售即謝去隠居唘山之陽泛觀典
籍以求志二親春秋髙念所以娯其意者乃築圃結亭
[014-7b]
藝木芍藥千本服老萊衣日侍杖屨容與其間州里稱
其孝後益喜交賢士賔至如歸修具甚設資業為替弗
計也性勁正而曠逹聞人不善必面折之緩急叩門者
不以有無為解一時巨公名徳多從之周旋因得其筆
牘藏之甚富常語人曰吾窮於世老矣然於古人知慕
醉吟先生於今人獲從東坡公樂飲於西湖之上竊自
幸也晚節刻意宗乗聞道於大通禪師得死生之理宣
和七年十月庚子寢疾革誦般若心經數過留偈四句
[014-8a]
有形遷性不動之語泊然而逝享年七十大父忻父惟
恭不仕男二人端彦端文君夙以翰墨畦徑親指教故
其文皆曄然可觀端彦再貢禮部人謂以經術文詞策
名致顯位不在其身而在其子均也一女未嫁孫男四
人千里千能餘未名君以十二月某甲子𦵏於縣之昭
聞鄉祈仙里之原而見屬以銘銘曰奔名而夸毗瘠義
而豐貲虛生而懵道心之㣲欻與世其長辭以君之清
操逹識而視之吁其可悲
[014-8b]
   江隂趙君墓誌銘
常州江隂趙君諱越字彦中資夷淡而趣髙明少喜視
書上論千載人以筆端涇渭之補太學弟子員卒學師
友交譽不幸踵丁三母憂積十餘年不獲于試無階自
奮崇寕中朝廷大興三舍法羅天下英俊君春秋髙矣
猶率子弟鼓笥趨鄉校在勢者欲以八行薦之君以宿
儒尚多辭焉已而子弟相繼貢辟雍省識者知其訓飭
自君出也家世饒貲曽大父某不仕父某與其弟秉義
[014-9a]
郎汝弼同籍五十年身任勤劇而縱其弟結交當世名
公偉人雝睦聞東南故君生而漸濡孝友之訓洎專家
政於生業厚薄贏耗一不以嬰意亦不取以自封靡至
人以緩急叩門未嘗有已怨族女若甥貧無齎送皆為
具奩橐擇夫嫁之同産妺既嫁貧不能以自存則并其
夫與子養於家百須皆滿其意雖久弗厭也宗黨稱貸
五十萬輒折劵不復索君以財發其義大率類此故生
業寖薄而鄉閭稱長者初娶張氏朝散郎通判信州贈
[014-9b]
光禄大夫諱磐之女十有七而歸婦徳如老成人閫内無
退言繼室郭氏朝奉大夫諱附之女賢有操行今宜其
家初光禄公見君文竒之妻以長女及觀文殿學士東
平吕公帥餘杭君以文贄一見器許復以甥女郭氏歸
焉禮部侍郎張公漴光禄仲子也與君少俱學且嘗娶
君之妹以其所著易説十巻上釋經局莆田蔡公讀而
竒之以某年某月某甲子卒於家夀五十六有詩文數
百篇以自名其窮頓挫踔厲可喜男廷幹以某年某月
[014-10a]
某甲子遷張氏之窆合𦵏君於縣由里山之原四女長
適奉議郎江陵府江陵縣丞馬毅次適迪功郎章之邵
次適從政郎廣徳軍曺掾程元弼一尚㓜孫二人曰祐
曰祐廷幹躬孝踐行每以君不朽計為孜孜故君𦵏既
久而幽刻不輕屬人以某與君皆光禄公婿相習乃謁
銘焉銘曰為善而貽令名不必禄爵始榮其親也種徳
而燾餘慶不必顯貴在其身也以財市義家雖瘠而徳
不貧也夷考行事而昭之其與古賢者鄰也
[014-10b]
   中奉大夫葛公墓誌銘
昔漢文帝延見近臣必求天下長者而寘諸位其近臣
進對間亦問曰某何如人某何如人上曰長者皆一時
隆貴人也以故風俗醇厚中外又安號稱大治後世鋭
於功利右材左徳篤厚君子不以武健愉快者徃徃不
究於用如公者多矣可勝恨哉公諱師望字興周江隂
軍人少孤貧自力學問舉進士兩薦開封紹聖元年中
第調亳州衛真縣主簿遷平定令知廣徳呉二縣監在
[014-11a]
京南炭塲通判筠汀揚曺四州主管南京敦宗院提舉
鴻慶宫太平觀仕四十年以長者著名字官自宣徳郎
十遷為中奉大夫孫傑察訪淮南挾御香至衛真朝謁
太清宫詢老君殿立侍二像為誰或對以唐明皇文宗
公曰開元中明皇幸亳太子亨扈行今像乃明皇肅宗
非文宗也傑以其多識器之治平定有風迹任刺舉者
交薦諸朝遂改秩在廣徳尉得盜希賞文致其罪抵死
公察其寃從末減䝉活者數人邑子以輿梁壊請輸財
[014-11b]
於官治新之梁成而羡數百緡郡守檄取以佐公帑公
謝不與悉還之民無幾何州縣在事類以貪墨被訴部
使者臨按之獨公在政㢘白乃歎曰廣徳清操豈不能律
汙吏哉髙安民喜嚚訟公能陪輔其長使郡中清汀州
元夕張燈郡學生數人與寺僧競因敗其燈累百計二
千石怒且笞辱之公從容開説謂人固有跅弛而工文
業者奈何以一眚廢衆士守不聽一日攝事悉放出之
後拔第顯擢者踵相躡時賊擾東南人士北渡維揚者
[014-12a]
日數十艘州牧貴人不敢干以私則惟公之求公為奔
走勞來供其百須一不闕賔至如歸而交徳焉在興仁
遇宦者出括民田勢焰薫灼凡不曲意阿附者必罹中
傷坐是賜罷而晏然未嘗闗懐也公性沉静而夷曠燕
居如齋雖盛暑對家人必整冠履至為吏一以矜慈麗
大罪者必求生麗小罪者每從恕雖自隠其徳而所至
民親愛之去則遮道而戀慕夙知禍福皆前定故自安
分義不肻行險以倖遇合官桐川日嘗夢謁靈濟廟神
[014-12b]
告以冥數曰後日官至中奉時始通朝籍卒如其言初
公令平定時丞相唐公恪董漕事行部至邑見廷無逋
事民無退言語人曰使吾部令皆若是復何憂乎自是
深知公後佐丞相徐公處仁于淮南事有異見輙抗顔
争辯徐公不以為忤更賢之靖康中二公相繼登鼎軸
推轂故吏屬甚衆而公未嘗曵裾奏記於其門免絶課
當進官一等逢赦當賜三品服皆匿不自言曽祖惟安
祖中敏不仕父錫累贈太中大夫母李氏贈碩人妻先
[014-13a]
令人閭丘氏今令人衛氏男曰禔右迪功郎洺州永平
丞曰祺右從事郎常州晉陵尉女長適進士趙格次適
左正言陸震次適駕部員外郎洪興祖孫男三人昭登
仕郎二未名孫女二人紹興二年公感疾不知人閲數
刻復蘇書韻語二十八字有一生方便過人之語且為
先令以授諸子五月甲子日終神明不亂於死生之變
春秋八十明年八月丙申𦵏于鳯戈鄉之丁陸原諸孤
以某謂公為兄實熟其行治來請為銘乃泣而銘之曰
[014-13b]
葛氏江隂世為聞家肫肫中奉嗣徳振華以學策名葆
和安雅稽其行治終始長者弗競弗夸城府坦夷至徳
感神神實相之告之冥符桐川之廟爵第四品卒如所
告位止州佐所畀者年天祚吉履簮紱綿延鳳戈之藏
卜云其吉銘以昭之兹謂不沒
   葛君墓誌銘
紹興元年冬十月某解秩呉興郡居景山族子開真自
江隂來拜且泣曰先人不幸以七月丙辰終方病殆時
[014-14a]
忍死言𦵏必於青暘亡母之兆銘以屬叔父開真不孝
既以其月辛酉𦵏矣銘敢以治命請予亦泣曰小子忍
銘吾兄耶明年二月書來速銘則為論次而銘之江隂
葛氏其先避亂自廣陵徙居簮紱相承百餘年世有名
徳其晦迹不仕者亦皆恂恂謹飭以操行自將君諱權
字執中江隂葛氏子也曽大父惟明大父定父淳俱不
仕大父贈官至朝散大夫君少涉學嘗事科選已而謝
去專營資業以奉親養生送終無悖禮姻族緩急輒賙
[014-14b]
貸之空無者每折其劵生而篤厚老而康强且死神爽
不亂春秋七十有二娶康氏子二人曰開真去病女四
人皆有從孫男女二人初大父女兄歸樞宻直學士蔡
公君謨君珍其筆迹儲之甚富復能記其詩文行事故
一時賢士喜從之游嘗見語曰吾欲築第面恵山以居
而隂陽家之説拘忌數年吾老矣不能待也因趣鳩工
時方域休咎一不問卒成華屋遂燕處之適談者多其
曠逹云銘曰天賦之徳復與之齡體魄措此惟以永寕
[014-15a]
   張太安人王氏墓誌銘
贈通直郎晉陵張公諱某之室太安人太原王氏其先
自幽州徙家山陽祖某千牛衛將軍父某左班殿直太
安人端靖而敏悟畧渉傳記言動不妄十有七而歸七
十有九而老八十有九而終少壯為賢婦晚為夀母其
宜張氏凡七十有二年維張氏在東南推衣冠顯姓仕
有並時至九卿者號東西卿家太安人始歸克嫓其夫
之徳事姑欽愛兼至凡尊嫜行若姻戚媪御咸慶其姑
[014-15b]
得孝婦洎專家政幹理有條序菲於自奉而所識窮乏
悉賑之晚増築室廬若知其後且大者篤老精悍無疾
日紬佛書求死生之理比易簀無一語亂敕家人掖坐
而絶實宣和七年七月乙未也子七人宰為奉議郎陜
州司録寅再貢禮部宏舉進士有名宦從事郎信州刑
曺事宇宣教郎守奉議郎監察御史實數占成均異等
女三人適進士潘民用曹謖蔣軺孫男十有五人美成
康成徳成信成師成友成士成餘未名孫女三人初太
[014-16a]
安人子衆而貧窶無貲未嘗以嬰慮盡使努力為諸生
以舊所憶衆書手抄教督夜分猶課厲衆子嚴憚若師
既久居益貧或勸其變業征利者苐笑不應無幾何子
皆明習經學軒然著名字監察公繇州里首送擢第又
舉詞學兼茂科中之大觀初三子復同榜以上舍入仕
州將表其閭曰椿桂太安人御安輿從子之官轍環數
郡夫婦華髪同享擊鮮柔滑之奉逆送者道相屬也以
子恩封孺人又進今封最後見其子自御史府章求郡
[014-16b]
以養於是有識雜然譽歎以謂微此子不能寵其母凡
州閭稱徳善之報及母子之徳以為可願必指太安人
之家云太安人卜𦵏得歿之年十二月庚申其兆在武
進縣南鄉千墩村而見屬以銘某謂諺有之學家多士
大夫為學之利太安人所不及見者蓋未憗也因論次
其行事而繫以銘曰其屯弗戚其求弗棘其勤弗易其
報弗忒其亨弗瘠其銘弗泐
   樊宜人蔡氏墓誌銘
[014-17a]
紹興五年春右朝散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觀樊滋徳淵
訪余於呉興曰吾妻宜人蔡氏不幸以去年七月終願
得子銘以識𦵏且曰宜人曽大父諱仲謀官至太中大
夫生左朝奉大夫元康元康生沅州軍事判官邦直宜
人其季女也唯樊蔡氏並為衢州西安之望族夙通婚
姻宜人始垂髫柔明秀警吾父金紫公吾母文安郡夫
人愛之求為吾婦凡與之齊者若干年尊嫜曰是善事
我娣姒曰是善輯我媪御依其仁族黨稱其睦而吾以
[014-17b]
為有閨閫之助也始吾既𦵏二尊於塔山卒䘮躊躇不
忍去而從仕宜人啟曰薦香火而䕶樵牧宜有佛廟衆
財不可私取以為悦盍以已力營之因斥賣其装不留
一簮而築室一區延僧主之後劇賊起新安姦人所在
嘯聚衣冠墟墓類遭發而吾二塋獨無恙吾嘗里居謀
所以賙宗族之窶貧者吾妻曰所朌么麽彼且縁手而
盡曷若營不匱之利於是裂慶牆鄉之别業為義産且
以戚䟱定多少之差嵗給之而人頼以炊者衆焉吾鄉
[014-18a]
涉步數郡徃來之湊故有浮桁袤數十丈㑹為水敗行
者病涉吾妻不資於衆垂槖而新之宣城饑米斗錢二
千吾適佐郡吾妻勸吾盡出田禄賑之日為饘粥食餓
者南陵饑甚則市他米諉邑令増給自是大姓争發廩
而䝉活者不勝計宜人勇於仁類如此奉釋氏至䖍卒
之前六十日夢人告以絶羶葷後當坐去及易簀神爽
不亂召子若婦訓勅諄諄俄結印坐逝夀五十有五累
封宜人男三人國輝右迪功郎江州録事參軍國均國
[014-18b]
寳皆進士女適右承直郎監潭州南嶽廟葛立方孫男
女合十二人以紹興某年某月甲子𦵏某鄉之原立方
余冢息也因稔知宜人之賢行且崇道君仕以才奮厯
職中外勞烈有聞而居鄉見謂修潔必有相之者又其
言信而可復乃序而銘之金紫公諱某仕至某官金紫
光禄大夫其贈也文安郡夫人姓某氏銘曰孌彼淑哲
來嬪聞家令徳是茂靖專柔嘉以財易仁懦者驚嗟帝
錫顯號每恩輒加錦韜象軸書賛之華胡徳之豐而夀
[014-19a]
不遐將燾厥後隂施豈差我銘幽宫惟信匪誇
   徐太令人葛氏墓誌銘
太令人常州江隂葛氏贈吏部尚書諱某之孫承議郎
贈太中大夫諱某之女葛氏族大且顯凡女子許字必
求天下名士令人年既笄辯慧婉嫕太中與其兄工部
尚書某皆愛竒之為訪佳對而金陵徐君安道受經舒
王以才識為髙第中治平某年進士甲科隠然有雋傑
之稱遂以歸之其後入御史府為監察入中䑓為郎奉
[014-19b]
使諸道風節端亮名譽尊顯卒官中大夫京西轉運副
使令人閫助為多中大夫求所生戴氏十年始得既歸性
髙嚴令人奉養如嫡刺測微㫖無銖髪忤戾撫姒婦之
孤踰已子單複之服製必先之逮其長為謀家室垂槖
不吝嵗時享徐氏祖考不以饌羞委僮侍遇父母尊親
之黨恩意均一從夫若子宦四方中外宗姻靡日不嬰
念服衰至小功緦聞訃皆摧慟以䘮禮自律逢諱日蔬
食閲經以資其福盡齒不懈太中所嗜蕷栗之屬輒不
[014-20a]
忍食宦遊舊境復經歴未嘗不涕泗也性淑靈而篤孝
尤加人以夫恩封永昌縣君以子恩封普寕縣太君再
封太令人政和七年八月壬申終于京師夀七十有三
崇信釋氏日課其書且奉其齋戒屬纊不亂呼子與婦
執其手曰吾訣矣泊然而瞑子六人男永朝請郎行太
常寺主簿奕通仕郎知衛州新鄉縣前卒女長適承事
郎常州江隂令李孝逺次早卒次適通直郎武學博士
朱天錫次適宣教郎知平江府長洲縣陸棠孫男二人
[014-20b]
女一人永以學行知名薦踐師儒之選自中大夫即世令
人食其禄者十九年晚節寢病緜劇視絮縻藥至夜不
解帯人士稱之卜𦵏得令人卒之年某月甲子祔中大夫
之封在江寕府上元縣莫府山以某於令人為兄子且
先君通奉與之相友愛見屬以銘因泣銘曰性篤孝士
所難乾其身行之安嫓其良訓厥嗣詔三封夀六紀源
有衍報必豐在後人不于躬莫府原龜墨食千萬年安
且吉
[014-21a]
   妻碩人張氏墓誌銘
宣和四年五月乙丑碩人張氏歿於汝州公府時某領
郡以妻亡諗於朝求移守呉興詔許之六月䕶䘮歸常
州留二息奉柩而趨治既卜𦵏得地於江隂縣由里山
之原復諗於朝取急以視窆詔又許之遂以五年四月
已酉襄事叙其行事而泣銘之曰碩人世籍常州宜興
諱濩字靖姜朝散郎贈通議大夫諱磐太碩人姚氏之
女宜興之張世以儒學顯而姚氏在金壇為舊門碩人
[014-21b]
於女憲婦順耳目擩染不習以能元祐中通議公為漣
水軍我先人開府儀同三司府君佐之同寮且同郡復
聞其女賢為某授室既歸不逮事皇姑温國夫人事先
人盡孝衣服食飲親在視寒煖早晏之節愈久滋益恭
於財痛自節縮而儲積其餘以供公上銖髪不自蓄初
叔季二媦未行先人念擇對之不易碩人請以女妹歸
以兄二姓交信之遂與禮部侍郎今知徐州張公合好
後三年季妹許嫁今丞相王公時碩人從予官太學先
[014-22a]
人敕使歸董蠶織縫紉之事既訖嘉禮先人喜津津謂
某曰尚平之累已畢若釋重負而婦助我居多嵗中迎
養後如京師㑹先人棄諸孤碩人送終廞飾盡禮持䘮
踊躃如制於時二兄俱未卜繼室幼稚滿前無衣家徒
四壁立碩人裒掇纎細均已子保視以濟于艱難其後
某比預廷選二兄俱宦輦轂下闔門數百指共室同㸑
而姻戚並時顯仕嵗時燕集軒騎填里門碩人雖處介
婦而調娯承順曲致恩意中外無怨訾一辭祀葛氏之
[014-22b]
祖考饌非手調芼弗進也喜浮屠學日誦其語食不擊
鮮奉觀世音尤力課所謂大悲咒者數以萬億計嘗得
寒疾濵死觀世音現白衣瓔珞像升卧榻以楊枝荆芥
祓其體尋汗浹頓愈人士紀以詩文者甚衆在臨汝力
疾朝中嶽既還一夕神識去體家人環泣諸子若妾媵
各剔股燬臂灼頂以禱觀世音像復現光相滿室黎明
驟蘇安全四十一日始不幸轉識不亂談者謂累善之
報云初封同安縣君進封宜人恭人後遇恩及擬封兩
[014-23a]
封碩人前後訓詞皆稱其賢操春秋四十有九男立方
從事郎國子監書庫官立中迪功郎河北鹽香勾當公
事立器國子生前卒立卓尚幼女長適文林郎越州州
學教授許暘前卒次適承務郎登聞鼔院劉封一未嫁
孫三人碩人祥順祗修善區處事於書通大致持身玉
霜始予未第閨房百須一不相闗既仕數以戇直賈禍
流離落漠而碩人能以義命相譬曉嗚呼繼自今無相
我者矣悲夫銘曰委禽兮結褵嬪予三十年兮家室之
[014-23b]
宜我辜于天兮奪其所與齊年不配徳兮夢人授之以
蓍生於建平而歿於臨汝兮藏於大江之湄幽穸之詩
不以諉人兮聊寫情而含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