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08 雲溪居士集-宋-華鎭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雲溪居士集巻十八    宋 華鎮 撰
  論七首/
   制舉論
世之言馬者有三曰駑馬曰良馬曰駿馬皮緩而骨疎
少筋而多肉左之則右前之則後雖有良樂不能以進
退者駑馬也服輈衡順銜轡履䂓中矩鸞和有節不窮
其力無有奔敗者良馬也朝刷燕薊夕飲南海追風逐
[018-1b]
影絶塵弭轍過都厯塊飛蹄疾驚鴻者駿馬也駑馬之
材可以為脯為醢用以養人非人之所養不足論也良
馬之材師行不過三十里吉行不過五十里歩驟馳騁
窮之則乏矣亦不足以盡致逺之利盡致逺之利者惟
駿馬能之然馬之駿者未昜可得古之求駿馬者視其
所視而畧其所不視至於牡而驪者謂之牝而黄驪黄
牝牡物色之昜見者也視馬而有所不見則其所視者
微矣不在乎物色之間矣輈衡之下銜轡之間進退規
[018-2a]
矩之中鸞和節奏之内求天下之馬天下之馬逺矣士
之材甚有似于馬也人主知馬之説則能知士之材矣
知求馬之道則知取士之法矣愚而自専曲而自用槌
鈍不足以赴機㑹疲懦不足以濟功業與物則迕遇事
則廢者駑馬之材也有為之世如駑馬者無所用之智
足以效一官明足以見所察學術有達于古事業有濟
於今陳力就列職無曠敗者良馬之材也然可以小任
而不可以大用足以守常而不足以應變幹大事咨大
[018-2b]
議深謀逺慮宏辭碩論出衆意之表定利害之幾聞其
言者心開目明如披雲霧而覩青天觀其成者心悦誠
服如入宗廟而見衆美必得天下之士非常之人然後
能也非常之人或不習常人之業常人之事不足以察
非常之器亦猶天下之馬不馴於車下良馬之材不足
以格驊騮人主不可不知也制舉之科自漢設之至于
今皆所以待非常之人也然不以論議施設之是非為
中否而先以隠僻疑似之題掩其不備出其不意以記
[018-3a]
憶之多少進退之應詔者雖無深謀切議髙才碩徳僥
倖六題識其四五則獲奉大對矣智如晁錯直如劉蕡
純粹宏達如董仲舒不幸忘二三論目之所在則遂從
報罷不得攄發所藴獻達於上矣所取之法與所求之
意何相戾歟夫道有本末能有大小術貫帝王功格上
下者道之本也文采辭令温厚爾雅者道之末也竒謀
偉畧經濟世務者能之大也博記隠僻問無不省者能
之小也伊吕成湯武之業書傳不稱其强記博文禰正
[018-3b]
平一覽無遺筆不停綴而智不足以自保設制舉以待
非常之人而求之博記隱僻者謂必能濟天下與夫制
舉之設務求博記隱僻之人而已不必非常之士則非
吾之所知也如其不然誠恐所取之法未稱所求之意
不足以致天下之士得非常之人任舉閲試雖與進士
殊要其實則殆相似爾
   事神論
徳業不修法度廢缺文章散逸綱紀不振惟鬼神之事
[018-4a]
僥倖福祐者其風巫躬桑為衣力耕為食乗時分利以
身為職不知報本返始迎祈之理者其風野巫固不足
以經世而失之野者亦未可以為得記曰明則有禮樂
幽則有鬼神鬼神之功與禮樂相似幽明之道不可誣
也故昔之人雖曰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神明之事未
嘗不敬洪範八政王者之道也三曰祀文種九術霸國
之權也一曰尊天事鬼祝鮀治宗廟而無道之衛可以
存孔子之所言也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
[018-4b]
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孟子之所述也二子古之聖人
也其道全其術正其言不溺於巫祝而記述若此則鬼
神之事不可非嚴奉之道不可忽已故古者天子諸侯
躬耕籍田以為粢盛王后夫人親蠶公桑以為祭服事
天地神祇社稷宗廟必誠必敬無所不至仁義之盡至
於貓虎迎而祭之以報其功而況天地社稷山川鬼神
有功之大者乎當是時也隂陽和風雨時五穀熟草木
茂疾疢不作而無災害者非惟淳徳孔明民氣和樂之
[018-5a]
所召抑亦不失神明之心而隂有相焉禮天子祭天地
諸侯祭社稷社者土地之主稷者農食之先無土則食
無自而生無食則民無自而養民國之本也食民之天
也土食之母也重民故重食重食故嚴社稷故天子有
大社王社諸侯有國社侯社大夫以下至於庶人有置
社今自京師達于郡邑莫不有社稷春秋奉事著在甲
令嚴矣大社壇壝牲牷幣帛器皿朝廷誠敬精潔所以
交神明之道固無愧于古之人郡邑之下殆或不然壇
[018-5b]
墠所在垣墻不周扄鐍不設平日則登踐穢瀆無所不
至事至則剗草設席跪起而奉之犧牲粢盛幣帛器皿
類不如法君子不加意小人不知敬禮未及成人已紛
錯諠汙䙝慢瀆于明神神而無知尚非所以示衆如其
有知不怒不譴不為禍災斯幸矣以是奉之而望其報
不亦難乎今隂陽未和水旱為沴貨食不阜人罹札瘥
殆非盡出於徳澤之未純或交神明之道有不備者弗
可弗思也
[018-6a]
   教化論闕/
   法禁論
管敬仲鏤簋朱紘塞門反坫功被天下而不免為小器
臧文仲居蔡山楶藻棁位列大夫而不得為智人晉侯
金奏三夏穆叔不敢拜季氏庭舞八佾仲尼謂孰不可
忍古之人敬慎名器其重如此何哉盖治亂之幾常生
於細微細微者衆人之所忽及其著也聖哲之才不能
圗救故智者慎重於未然之前不悔于既著之後此所
[018-6b]
以常治而不亂昧者慮不及此細微之失不為近患則
忽之故欲治而不獲名器者事物之細微者也一得一
失固無益損於目前及其流也未嘗不效于異日此所
謂治亂之幾不可不知也夫貴有常尊賤有等威名義
位分人道之紀也賤者畏其義而不亂名則貴者安卑
者守其分而不僭位則尊者立尊卑貴賤各安其理而
無僭擬陵犯之意此之謂平治反是則為亂矣先王所
以等尊卑異貴賤表章名義藩飾位分者宫室車服禮
[018-7a]
樂制度而已故聲名文物細微之間下人不得僭擬上
人不以假人綱紀或弛侈心一啟則蔓不可禦故古之
人重之周道衰諸侯尚攻戰而重兵食秦人任私智而
謹法令出納當否㑹計疎宻聴審詳簡斷决輕重利害
止於目前損益不過財獄者當世所先務朝廷所慎重
者也至於經紀人倫維制上下安危治亂之所繫者則
恬不以為意故期㑹簿書斷獄聴訟之政重而聲名文
物節制分守之道輕矣於是僭竊不禁侈靡無藝而風
[018-7b]
俗大壞其弊也小則費財大則陵奪漢興頽風弊俗皆
在而上不知變故庶人之賤而田宅服食有等於封君
徹侯者僭亦甚矣人臣玉食洪範猶曰害家凶國甿𨽻
為之其害可勝言耶法禁不立而下無所畏守故雖孝
文恭儉至於衣弋綈履革舄而天下土木被文繡倡優
為后飾自若也又況武宣明章之君自為靡麗乎故五
侯恣肆田竇侈大至于莽卓卒弄神器積其俗習名義
素輕位分素玩而不以僭竊為事故也有唐經制之術
[018-8a]
無異於漢上奢下僭競為滛侈則又過之厥後禄山亂
華朱泚犯闕昜如反掌曾不旋顧豈惟凶悍之性所固
然哉亦紀綱縱弛侈心素揺馴玩服熟非一朝夕也古
之所重後之所輕後之所先古之所後其術亦相逺矣
夫北首燕路者不可以圗楚越西向秦闗者不可以及
齊魯所由異道則所適異歸也後世舍先王之法而冀
先王之效其可得乎天下僭衣服侈居室華器皿美飲
食厚婚𦵏滛祭祀事雕幾飾珠玉出於誇大美好而犯
[018-8b]
分陵制者多矣果能少加意於此而不獨以期㑹簿書
斷獄聴訟為事則漢唐之患消於未然先王之效見於
不日非惟變革侈靡還之淳厚愛惜財用趍於富足而
已可不講歟
   役法論
天下之言役法者利害多矣要其大致二端而已持前
聞者以差役為善守後議者以免役為得紛紜兩可利
害相半未知所從適夫用民利以辦國事重輕平施而
[018-9a]
嵗月更代則差之未為不義古者府史胥徒不役下民
庶人在官代耕有祿則免之未為非是曩時役力不取
其財上有疎數不均之弊下有破家失業之害朝廷患
之故議免役則差之者未為良法近嵗斂財不役其力
復苦重輕失稱不乏緡錢家業蕩析人民徙死朝廷悲
之故復差役則免之者又非善計雖然方免役時下民
有思差之為善者及差役矣又有思免之為便者何哉
盖利害相半而互有得失也以差役為盡善則今無差
[018-9b]
役之議矣以為盡非則人亦弗思之矣是均有所善亦
均有所不善也均有所不善故用之則弊均有所善故
革之則思惟所善不勝所不善故利少而害多不得為
良法民之所思特一人之私心非天下之利害雖非天
下之利害而天下之利害可由是以察之矣何則人情
之所安法之利於人者也利于人者如是則害於人者
必異于是爾以其所利推其所害因所利而充之見所
害而革之則經乆之良法可得而差免之是非可見矣
[018-10a]
差之為善則以差為法免之為善則以免為法互有所
得不可偏廢則錄長遺短舍害取利相輔而用之不必
差不必免不必差免之兼用惟便於私而無缺於公則
役法之美實已夫差役之弊皆曰版籍不明吏胥為姦
强者幸免弱者數及野人市賈不達官府之事失陷迷
謬資倍備償不肖子弟一當役事放蕩驕佚糜費財賄
募人承代私約無藝須求百出故當年不以為便然民
有人丁富而財力貧物産多而緡錢少者一人從役事
[018-10b]
未乏人而家無驟費過則休息募人者布帛絲麻米粟
百物凡適于用皆可以售一旦免之責其緡錢人丁無
用而家有驟費多者數十萬少者亦千百金所有非所
須所須非所有且嵗嵗不息故免役行而人有思差役
為善者也免役之弊皆曰物産利薄增價虚估見緡息
厚計數實算農田本業竭無贏餘商販末流多寡不盡
廬舍定居與邸肆同計什物供用與貨財並數厚薄不
實輕重舛迕役用之外更謀寛剰百物不用必収見緡
[018-11a]
布帛米粟賤貨速售利失倍蓰故今日不以為便然民
有財力富而人丁少物産寡而緡錢多者嵗輸之數未
稱其實一夫從政家則乏人廢事失財甚于課役雖容
募人資給之費或多於舊一旦役之下無省財之利而
有乏人之患故差役既復而有思免之為便者此二端
之大略也然差役之法其役在下故為害晦而遲然不
可復救免役之法其弊在上故為害顯而速然可以更
張版籍不明可修也吏胥為姦可禦也若資倍備償糜
[018-11b]
費財賄非上之所能制故曰不可復救去物産之虚估
詳商販之實數邸肆財貨平計其直廬舍什物不以為
筭役用趣足無求寛剰布帛絲麻米粟緡錢凡適用者
皆得輸納則二端之害既去而利兼得矣故曰可以更
張由是言之力役之法其良亦有所在矣惟上之人慎
思焉
   財用論闕/
   兵論闕/
[018-12a]
   邊事論闕/
   禦戎論
戎狄信義衆寡伎能器械非中國比昔人論之詳矣漢
興以來屈義禮之邦下荒陋之俗俯盛大之勢接微弱
之國蓄精鋭之才縱疎懦之敵偃犀利之器避啙窳之
鋒與之交聘結驩抗禮通好資之以金帛之奉者所以
息戰伐安邊境消甲兵全生齒以厚中國不識結驩通
好資之以金帛之奉果能保其心乎茍能保之則邊境
[018-12b]
之備兵屯之衆可去矣如邊境之備未昜輕撤兵屯之
衆不可或去則是未能保之也萬有一違約棄好將引
弓之民臨疆埸之上殆非一介之使責之以信誓所能
禦矣必興師動衆折馘執俘决勝負而後解若然則亦
何為而屈威靈費金帛以交無厭之敵乎絶好解約去
賂遺之利不過侵犯邊境而已未必能長驅深入為腹
心之憂也無事則修備以待不虞有警則興師以禦侵
軼彼小入則無獲大入則不能其費與結好通賂之日
[018-13a]
或未有加也且兵戰之勢無必勝亦無必不勝視方畧
何如耳豈戎狄有必勝之兵而中國無必勝之戰哉何
憚而不與之較乎守賂遺之議而重絶其好者不過以
秦始漢武之兵為戒然秦始漢武之兵惡得謂之禦戎
哉彼將盡滅其族而有其地故中國多事民擾而無聊
以至於亂若侵軼則禦之以兵守境則置而弗問慕義
則接之以禮竄伏則棄而勿追計義則威靈無屈論事
則金帛不費此堯舜三代之長䇿也何秦始漢武之患
[018-13b]
哉夫深征逺戍不若和親屈威費財不若驅逐故嚴尤
謂秦不如漢漢不如周三代禦戎無䇿之上以宣王太
原之伐為中䇿則舞干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者然後
得以為上矣故揚子雲亦曰芒芒聖徳逺人咸慕上也
武義璜璜兵征四方次也然聖人為可來之徳不能使
戎狄之必來為徳在我其來在彼干戈不動而逺人咸
慕固為上矣而不可以為常舜之命臯陶曰蠻夷猾夏
冦賊姦宄汝作士夫士者掌兵刑之官也冦賊姦宄治
[018-14a]
之以刑蠻夷猾夏禦之以兵舜之徳足以格有苗而命
士以蠻夷猾夏是不敢以格之為常而以禦之為常也
猾夏然後禦之與秦漢之兵異矣此舜之所用也後世
何疑哉彼和親之計可暫而不可乆若大業初造中國
未緝兵力罷於戡定財用急於内務權以應變用之可
也故婁敬效竒於髙祖太宗定計於汴橋全盛隆平之
日尚惡足守哉
   事業論
[018-14b]
列星辰運日月分隂陽用寒暑節序四時變化消息綿
絡冐被達於無外者天之職也荒忽幽遐雨暘舒慘有
不適其序則生覆之道未能無憾結山嶽融河海孕五
材毓九糓吐納萬寶維持紘野博厚廣大契於圓靈者
地之職也支流拳石肖翹喘蠕有不得其性則形載之
道是為有缺故動則行健静則無疆咸所以謹其職自
然之道也萃聰明之純懿膺顯休之靈寵幽契厯數明
叅圖籙富奄海宇尊臨黎獻者豈徒駢百善罄衆美私
[018-15a]
一人以為逸豫哉亦必有以叅貳上下寵綏元元夫百
工致巧則繩墨無遺美商賈善貨則市㕓無佚利農夫
愛日則田野無汙萊列士效智則庻官無曠廢恪守宗
廟則謹都邑之事敬保社稷則善四境之治小大雖殊
各修其職而厎其業故能飛聲騰實俯仰無媿帝王合
徳天地配功三五覆載之間有一物不得其所則聖人
以為已憂豈尋常守故牽制誦習而局促乎委𤨏齷齪
之事哉必有以經緯天地彌綸六合柔逺能邇仁民愛
[018-15b]
物仿洋周浹達於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隊已故黄帝
七十戰以静蚩尤之亂神禹十三載以平洚水之患成
湯十一征以濟王業武王再出師以順天命此聖人之
心帝王之事也昔禹平水土足跡所及東漸於海西被
流沙朔南二方聲教咸暨唐虞之際昬墊既逺蕃殖滋
茂海岱之壤列為青營幽并二州析自冀都故其書曰
肇十有二州記其始也此中國土宇衣冠之俗襟帶之
民正朔所行聲教攸善三五帝王萬世之所守不可失
[018-16a]
者也故湯有天下仲虺稱之曰纉禹舊服成王即政周
公訓之曰陟禹之跡至於幽王失道四夷交侵中國微
弱不能修成王之業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信南山之
詩作而刺之昔人傳禹之跡乆矣守禹之跡重矣今流
沙之東賀蘭靈武幽薊之地盧龍范陽狡黠擅制倚為
巢穴驅除攘逐帝王之事業今日之先務也其可後乎
議者徃徃置之度外以為不足經營視兩地之土宇人
民如陽闗以西大漠以北是亦未嘗少思舜禹之功業
[018-16b]
商周之訓誥與幽王之所失南山之所刺也彼果可置
之而弗議則祖宗無親駕之勞矣使建隆開寳間三川
不征五嶺無討晉陽奉土江表獻圖内地不分於割據
兵力不勞於戡定天下無事財賦充溢如今日之盛二
方酋長不消聲於磧北則梟首於藳街乆矣豈容偷生
假息於封域之内哉寛聲罪之誅後境土之畧詳明内
治不事開拓息兵偃武阜財愛民以安中國以幸天下
固可謂忠厚之至矣恐非所以承祖宗之意致帝王之
[018-17a]
之美執事者冝若少加意焉
   言論闕/
   昜論按鎮上蔡左丞書自言著六經論六篇今/存者昜論書論禮樂論三篇又樂論二篇
   以篇數言之則所缺僅一篇以六經之目言之/則當缺詩春秋二篇均無可攷姑就現存録之
道有汙隆時有治亂業有存亡功有成敗勢有强弱事
有利害徳有善否行有是非物有得䘮民有從違名有
榮辱身有安危此數者吉凶之類也不動則徳不崇業
不廣動而吉凶隨之君子不以凶而廢動務善其動以
[018-17b]
之吉也夫時變無常情偽萬狀芻豢輕於富足藜藿美
於饑人則豐約之情異也畏日流金而狐白見遺祁寒
凝海而紵絮在御則寒暑之適差也見吉凶之㡬成天
下之務者無他通照時變曲盡物情而已矣茍得其情
雖大必舉失其時㑹雖小不行古之人禪神器而弗亂
革天命而弗危放君上而不失其忠誅兄弟而不失其
聖者得也交朋友而弗與撫妻子而弗順言則招愛動
則招辱而四體不能保者失也得者動而之吉失者動
[018-18a]
而之凶吉凶者得失之效也有以見天下之至賾則事
物之宜無失有以見天下之至動則㑹通之理可逢惟
天下之至聖為能與於此此聖人之獨智也古之聖人
不以獨智自私而與天下同患難書非盡言之器言非
盡意之具聖人必使言立而意達物得而道傳是故立
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以盡其言變通以盡其
利鼔舞以盡其神而昜之道興矣昜之所謂吉者適時
之變者也昜之所謂凶者迕物之情者也昜之所謂悔
[018-18b]
吝者釁未著而可圖者也昜之所謂旡咎者辨之早而
不遂於凶者也由昜之道而以時消息則無所不順於
時物動則之吉而凶悔吝斯逺矣是故君子居則觀其
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動静起居罔與道
違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夫佑者助也天之所助
者順也順之至者天且助之而况於人乎所謂得而之
吉者順而已矣夫剛柔之材生於氣屈伸之變制於數
物志雖深不出覆載之外㡬務雖微不違進退之節有
[018-19a]
天地然後有六物有六物然後有萬類天地者六物之
父母也六物者萬類之宗祖也兼三才以成卦合六物
而象之天地之藴五行之奥道徳之義性命之理皆囊
括而包舉矣則萬類之宜無所隠其情數始於一成於
五合於十天地之數萬物之命也九六之數天地之成
也合五十以致用參天兩地而倚之鬼神之幽變化之
妙無形之所行無情之所成者可逆數而坐致也則㑹
通之理無所晦其適是故聖人觀象於天觀法於地觀
[018-19b]
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以作八卦八
卦作而象數具矣故能通神明之徳類萬物之情定吉
凶而生大業至乎商之末世盛衰屢更時變既極情偽
多而聖人之憂患深矣於是因八卦之成引而伸之觸
類而長之以極天下之能事是故道顯而有傳徳神而
不測酬酢萬變曲臻其極至神之妙而昜有以祐之此
昜道之成也
   書論
[018-20a]
昜繫辭言上古聖人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者
自庖犧氏至堯舜止矣夏商周不與焉孔子曰商因於
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商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
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何不及唐虞蓋聖人制作帝王
之法度自伏羲氏以來厯神農更黄帝通其變使之不
倦神而化之使民冝之至堯舜氏則成矣後世雖有聖
人亦無以加焉夏后氏以來適世之變趣時之宜新則
因之弊則損益之而天下治矣故救忠以質濟質以文
[018-20b]
文弊尚忠循環無窮因二帝之成法通之以三代之變
帝王事業萬世之理備矣昔者聖人之作書也將以載
帝王之道達之于後世者也故斷自唐虞以下訖於周
夫六事設而天下之物舉三統備而百世之變盡唐虞
之時羲和奉天司空平土后稷足食契敷五教臯陶典
刑以糾慝龍作納言以防姦文之以伯夷之禮和之以
后䕫之樂垂善百工而虞諧上下親親以及物修身以
平天下有徳者進有罪者誅黜陟不違而幽明無僭足
[018-21a]
以亮天工熙庶績帝王之法可謂成矣禹湯周公本之
内敦忠質之尚美其外致文采之飾忠質用而誠素之
徳形矣文采明而表著之道盡矣世態之異又安能外
于此哉是故聖人基本典謨淵源貢範掇英華于訓誥
挹誓命之清流片善寸長罔有遺逸昔周平王失宗周
之業依晉鄭而東遷扼險河洛之間下等列國故黍離
之詩參弼鄘之列帝王衰㣲莫甚于此而文侯之命在
焉伯禽魯公列國之君也繕甲胄完城壁庤糗糧禁越
[018-21b]
逸諸侯之事非善之大者而費誓在焉秦穆衰世之諸
侯五覇之㣲者悔過自咎未為純徳而秦誓在焉盛時
之嘉謨聖王之典訓盡矣季世之君有可觀者斯取之
帝王之言朝廷之事殫矣下國諸侯有可觀者斯取之
明昌之時邦君之美具矣衰亂之際强覇之主茍有志
于善者雖㣲而不棄由是觀之前聖後聖徳義事辭有
在于帝王之道者寧復有孑遺者哉故足以為萬世之
寶訓揚子曰仲尼多愛愛義也愚于定書見雄之言為
[018-22a]
不誣矣
   詩論闕/
   春秋論闕/
   禮樂論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移風昜俗莫善于樂又曰
禮樂不興刑罰不中唐虞之君與三代之盛王所以涵
養生靈陶冶善俗徳與天地並氣與隂陽和風俗渾然
躋于仁夀刑罰措而弗用者禮樂教化之功也韓宣子
[018-22b]
曰周禮盡在魯矣語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夫周禮周公所資以致太平者
也制作之道備矣故宣子見而美之然魯秉周禮而國
不加治非特不加治而魯之削也滋甚韶樂者后䕫所
作以來鳯鳥者也其感物之意㣲矣故孔子恱而稱之
齊有韶樂而人不及和非特不及和而齊之亂也滋甚
禮樂之術未更而功用不效者何也豈昔人之治有他
術以致之而禮樂不與耶抑後之用禮樂者非昔之用
[018-23a]
禮樂者耶聖人之言天地也天地妄乎不妄觀今昔之
事有不合于聖人之言者當深探其本而謹司其歸極
其言于無所貳而後已不可或疑也禮樂之說試粗言
之夫養天下者無以異于養口體口體之養莫美于芻
豢稻粱今以甘㫖之味食和平之人則氣血流榮膚革
充實疾疢不作而體日以肥矣若五府動于内六邪感
其外二氣舛迕而嗜好失常者雖食以芻豢稻梁方且
惡之而弗嗜豈惟不足以充七尺之軀哉此非芻豢稻
[018-23b]
粱之不美也則病亂之而失其性也禮樂之術其養天
下之芻豢稻粱歟聖人在上善政以徳聚人以財民有
安富休佚之虞而無勞苦凍餒之患知利害榮辱之所
在而訓導昜從法令難犯故禮制而上下安治樂行而
風俗移昜彼齊魯二邦上失其政下無常産重役以勤
其力厚歛以竭其財貧者困于饑寒而救死不贍富者
溺于僭侈而殉慾無紀外物迫切而善性彫喪正猶病
者之失其常嗜矣雖示以周公之文物鼔以后䕫之聲
[018-24a]
容利不濟于所乏物不勝于所美適如蚊虻鸛雀之過
其前曽不為之瞬目留聴少介其胷次又奚足以啟迪
聰明感移志氣革滛僻而起徳善哉是無異于養病者
以芻豢稻粱不可冀其肥矣故文武之禮無益于魯虞
氏之樂不效于齊俾兩國之君有以存百姓之常心則
人知為善而樂馴其教禮樂之功著矣不待宣子之賢
仲尼之聖然後知而感之也如曰宗周之道弗形乎文
物善美之徳無見于聲容禮樂之教不足以鼓舞于天
[018-24b]
下則宣子無在魯之辭仲尼無三月之感矣是知膏粱
無補于疢疾禮樂不效于亂邦庶政具修百度咸理然
後可以達禮樂而要太平之功矣
   樂論上
樂者何聲容之道也昔之言聲容之道者㣲矣管乎人
情而通乎志氣物來而心感之則喜怒哀樂之情必發
于聲而動于容容有文采容有節奏則剛柔緩急之變
斯格其心而移其氣故達其㣲者可以觀政而通其用
[018-25a]
者可以變昜風俗夫太猛者偏于剛太寛者偏于柔剛
勝則和不足而多怒柔勝則强不足而多懾此哀思憤
怨慢昜流蕩之音所由作也故所以感人心者不可不
慎而君子之政貴和細甚者弗堪思深者憂逺流僻邪
散則離正促數噍殺則失中此和平條暢之美所由喪
而憂思滛亂之心起矣故聲容之形必出乎道而樂文
之美不可以為偽古之聖人發育以徳肅歛以威厚之
以仁制之以義隂陽相成而剛柔迭用融而不散凝而
[018-25b]
不宻强而不怒和而不懾故其政和其音安以樂而樂
之實無疵癘焉徳配天地明並日月叙合四時本之情
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五物之和道四氣之正使之
莊而不哀安而可樂謹節而無犯敦本而不流廣不容
姦狹不思欲故足以感動善心滌蕩邪氣而樂之文無
惉懘矣故惟聖人為能作樂黄帝堯舜禹湯文武此六
七君子者皆聖人之徳據崇髙之勢者也其政平其功
茂其道廣其制明充樂之實而致美也知樂之情而致
[018-26a]
微也制樂之文而致精也故六代之作其身足樂而不
流其文足論而不息可以善民心化民俗動天地感鬼
神諧鳥獸格異物夫孔子之時有虞氏之不為政久矣
然猶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又况以甚盛之徳紹於
變之世極制作之美因后䕫之賢而鼓舞之則擊石拊
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鳯凰來儀不亦宜乎此聖人之
所取也孔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
善也湯武之業將有慙徳于前聖乎何聖人之不廢也
[018-26b]
葢樂者象成者也事與時並名與功偕時變不同則所
成斯異故黄帝以道堯舜以徳禹以功商周以伐天下
之美莫全于道天下之善莫美于徳道徳散而尊事功
征誅之權事功之極也故曰大章章之也咸池備矣韶
繼也夏大也商周之樂盡矣道徳以本之事功以濟之
權變以通之皆帝王之時應時造者也聖人其何所取
去哉嗚呼隂陽之道未息則四時之正氣常生矣柔剛
之材未毁則五物之和聲常鳴矣仁義之性未滅則和
[018-27a]
平之徳常存矣有其徳而得其位者善政以成性因性
以和聲合五音之中導四氣之正雖六代之聲容不傳
于今而黄帝堯舜之制作可圖也
   樂論下
夫作樂者何為者也先王用五徳之聲本四氣之和因
八物之音以歌詠祖宗之功徳而告于神明動化天下
者也太上用道其次建徳其次立功先王創業垂統經
世濟民不出于道徳則出于事功雖揖遜征誅異世殊
[018-27b]
事逆取順守若天與人莫不本于仁義稽之道徳故雲
咸英莖章韶濩武皆足以動天地感鬼神蕩滌流滛召
集和粹移風昜俗鼓舞而不知其所以然語曰子在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夫虞氏之不為政久矣末世遺聲
其感人也猶若此之盛方重華在上后䕫典之則擊石
拊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鳯凰來儀不亦宜乎記曰禮
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
而不悖則王道備矣由是言之帝王之道本之以禮樂
[018-28a]
輔之以刑政而已矣期㑹簿書斷獄聴訟百吏之職非
所務也後世置禮樂為虚器藏在有司郊社之間宗廟
之事時出而用之下民未嘗豫聞也自朝廷達于郡邑
日所由以為治者期㑹簿書斷獄聴訟而已故有司不
能誦其數君子不能達其義而况于下民乎况于庶物
乎因謂禮樂不足以致治風俗不可以昜移誣矣國家
享天休命神聖相繼百三十餘載天下乂安繼周之後
未有若此之盛非漢唐之比也然百年之間大樂未作
[018-28b]
和峴之器尚失之髙胡瑗之徒曼不可用至主上踐祚
而明聖之事始克有就祖武宗文神謨聖烈揄揚顯暢
與休聲和氣洋溢乎乾坤之内明白乎日月之下可謂
盛矣若革近世之弊踵三五之事頒之郡邑達之黌序
以先期㑹簿書斷獄聴訟不特藏之太常則神和人舞
百獸庶幾復見于今日非直移風昜俗而已昔在黄帝
命伶倫吹嶰竹之管協鳯凰之鳴而造律吕于是簣桴
土鼓廢矣後世作者必稽焉然聲隠于㣲器久則敝聖
[018-29a]
人惡其敝而㣲者不可得而察也故寓之以法度因其
積以為數因其容以為量因其長以為度因其實以為
重輕六物者相為表裏一物亡缺可因所存而補也六
物皆亡可推聲數而造也故聖人在上則推厯生律後
世祖述則推律生厯上黨之黍邯鄲之鐸先儒之所用
也雖然仲容譏荀氏而契周尺文收吹斷竹而調啞鐘
聲數之法周隋之所傳荀氏之所用也何獨不然若是
則邯鄲之鐸未可以得土中之器上黨之&KR0927亦未可以
[018-29b]
定一籥之律葢有獨見之明獨聞之聰然後能用先王
之成法求天地之中聲故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
存則其政舉然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非獨昜象為
然必有䕫曠然後聲氣可得而定矣䕫曠之用葢亦不
違于積&KR0927也夫魏晉之際而有仲容貞觀之初而有文
收五代亂離學者彫喪玉朴之術尚或有成天下浩浩
熙洽百年焉知䕫曠之不世出哉亦求之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