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48 說畧-明-顧起元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說畧卷三       明 顧起元 撰
  方輿下
有兩石頭一在金陵一在豫章在金陵者所謂鍾山龍
蟠石頭虎踞王處仲蘇峻所據之地也在豫章者即韓
退之次石頭驛詩也有兩石城一在金陵一在竟陵在
金陵者即左思所謂戎車次于石城是也在竟陵者即
莫愁所居之城也有三西塞一在金陵一在霅川一在
[003-1b]
武昌在金陵者乃石城西北之處在霅川者張志和所
稱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者也在武昌者乃曹武
成王用師之城今黄州上有西塞山是也
越絶書柴辟亭到語兒就李吴侵以為戰地又云語兒
鄉故越界名曰就李吴彊侵越地以為戰地至于柴辟
亭又云女陽亭者句踐入臣于吴夫人從道産女此亭
養于就李鄉句踐勝吴更名女陽更就李為語兒鄉水
經注云東逕禦而鄉萬善歴曰吴黄武六年正月獲彭
[003-2a]
綺是嵗由拳西鄉有産兒隨便能語云天明河欲清脚
折金乃生因是詔為語兒鄉非也國語曰句踐之地北
至禦兒韋昭曰越北鄙在嘉興是也今嘉興志語溪在
崇徳東南一名語兒中涇又名沙渚塘為吴棲兵之地
又錢塘有女兒橋亦此前漢書封榬終古為語兒侯孟
康曰越中地名後漢書南粤傳東粤使狥北將軍守武
林樓船軍卒錢塘榬終古斬狥北將軍為語兒侯師古
曰錢塘㑹稽縣榬音袁孟康曰語兒越中地今吴南亭
[003-2b]
是也師古曰語或作禦或作篽音同侯鯖録語兒梨果
實之珍因其地名也
高宗伐鬼方之事惟見于易鬼方極逺之國即莫靡之
屬也蒼頡篇云鬼之為言逺也世本黄帝娶于鬼方氏
漢匡衡疏云成湯化異俗而懷鬼方意者湯時鬼方已
内屬扵式圍之中而復叛於中衰之日故高宗伐之以
中興殷道也又西羌傳曰殷室中衰諸侯背叛至扵武
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故其詩曰自彼氐羌莫敢不
[003-3a]
來王是其證也竹書紀年周王伐西落鬼戎按今貴州
有羅鬼夷楚辭得人肉而祀以其骨為醢紂醢脯九侯
亦效夷虐也
岑參詩苜蓿峰邊逢立春葫蘆河上淚沾巾皆紀塞上
之地也唐三藏西域志塞上無驛亭又無山嶺止以烽
火為識玉門關外有五烽苜蓿烽其一也然則今作峰
者非也
漢史言匈奴漠南無王庭謂隂山之南黄河之北也隂
[003-3b]
山在山西陜西之北繞河流南折横亘千里西出賀蘭
東踰燕薊而抵醫無閭重山連阜峻嶺懸崖隔閡北狄
過此山後南北數千里東西數千里皆是砂礫無水草
名為大磧虜駐此人畜皆乏食若不得據隂山之南必
須踰此石磧而居其北北即漠北也漠南無王庭者石
磧之南隂山前後也
張良對高祖言長安形勝曰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
之利史記漢書皆不解胡苑之義後人或改苑作戎非
[003-4a]
也按漢官儀引郎中侯應之言曰隂山東西千餘里單
于之苑囿也又有歌謡曰失我燕支山令我婦女無顔
色失我祁連山令我六畜不蕃息所謂胡苑之利當是
此義也
牧誓微盧彭濮汲冢周書伊尹為四方獻令正南百濮
鄭語楚蚡冒始啟濮劉伯莊曰濮在楚西南左傳糜人
率百濮伐楚通典有尾濮木綿濮文面濮折腰濮赤口
濮黑𤏡濮爾雅南至于濮鉛周書王㑹篇卜人以丹砂
[003-4b]
注云西南之蠻蓋濮人也諸濮地與哀牢相接今按哀
牢即永昌濮人今名蒲蠻其色黑折腰文面是其飾也
濮與蒲字音相近而訛爾
宣和畫譜中載有佛林圖或作拂林又作拂菻不知所
謂後考杜環經行記拂林在苫國西一名犂靬其人顔
色白婦人皆服珠錦善織絡琉璃妙天下菻音力甚切
董北苑畫跋云拂林圖自唐有之其人類中國婦人皆
衣胡綾紺文雜錦戴金花歩摇綴以木難青珠盧肇雙
[003-5a]
柘枝舞賦云拂菻妖姿西河别部蓋如唐人之胡旋女
元末之天魔隊耳
易井卦朱子解云井者穴地出水之處不曰鑿井而曰
穴地何也按中山經云帝囷山有井焉名天井孫子兵
法云地䧟曰天井穴地出水蓋此類耳穴地之井天所
為也鑿地之井人所為也先天上古穴井後天中古鑿
井也
市井二字人有謂古者城分九區如井字公宫後列為
[003-5b]
市井者按後漢循吏傳中云白首不入市井注引春秋
井田記曰井田之義有五一曰無泄天時地氣二曰無
費一家三曰同風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財貨因井為
市交易而退故稱市井也
左傳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楚子曰云云使改事君夷于
九縣注楚滅九國以為縣願得比之正義謂息鄧弦黄
䕫江六蓼庸權申息凡十一國不知何以言九沈重謂
權是小國庸先屬楚自外為九也皆曲說不通竊意九
[003-6a]
為陽數之極故書傳凡言九者皆指其極也楚辭九歌
乃十一篇亦止言九也如九陵九淵九攻九守皆可以
此例推之後漢書云九縣飈回正用此語
左傳九丘八索九丘即九州也八索即八澤也見淮南
子或以八索為八卦謬矣通鑑外紀云人皇氏依山川
土地之勢財度為九州謂之九囿各居其一而為之長
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輔此引春秋命厯叙文也九囿取
育草木為義即後世所謂九州也中州則人皇之都石
[003-6b]
鼓文所謂寓逢中囿也八輔則餘八囿也囿亦作有古
字省文書書以有九有之師詩九有有截又奄有九有
作九囿解之義尤明暢左傳謂之九藪陽紆雲夢之屬
周禮九藪揚州具區荆州雲夢豫州圃田青州孟豬一
曰望諸兖州大埜雍州弦蒲幽州貕養冀州陽紆并州
昭餘祁爾雅又有十藪魯大野晉大陸秦楊陓宋孟諸
楚雲夢吴越具區齊海隅燕昭余祁鄭圃田周焦穫淮
南子九藪曰越之具區楚之雲夢秦之陽紆晉之大陸
[003-7a]
鄭之圃田宋之孟諸齊之海隅趙之鉅鹿燕之昭余盛
與周禮所載不同也
王子年云禹治水所穿鑿處皆有泥封記使𤣥熊升其
上此封堠之始按北堂書抄引山海經黄帝遊幸天下
有記里鼔道路有記里堆則堠起黄帝非始于禹也
詩町疃鹿場毛萇云鹿跡也說文曰町疃禽獸所踐處
蓋因町疃下有鹿場字遂以鹿跡獸踐附㑹之鹿跡獸
踐可以解鹿場不可以解町疃也原詩人之意謂征夫
[003-7b]
乆不歸家町疃之地踐為鹿場非謂町疃即鹿場也且
說文以町疃字載扵田部曰凡田之屬皆以田若町疃
果為獸踐則非田之屬也考之他訓左傳町原防井衍
沃千寳注平川廣澤可井者則井之原阜堤防不可井
者則町之町小頃也張平子西京賦徧町成篁注町謂
畎畝王充論衡町町如荆軻之廬石鼓文原隰既垣彊
理疃疃毛伯敦銘予既疃商莊子舜舉于童土之地其
疏云童土疃也皆說田野並無鹿跡之說也
[003-8a]
四海之邊中國者在山東則為東海在廣南則為南海
人人聞見若禹迹所及西境流沙而不言西海東北嘗
至碣石而北海之名不著于經則謂外薄四海訖于四
海者如之何而四也漢武帝使命方行四表故西北二
海遂有身歴而目擊之者扵是條支之西有海焉先漢
使命固嘗見之而入諸史矣後漢班超又嘗遣甘華輩
親至其地至於西海之西又有大秦國焉即波/斯也夷人之
與海商皆嘗往來若夫北海則又其甚逺者而霍去病
[003-8b]
之封狼居胥山也其山實臨瀚海者北海也蘇武郭吉
皆為匈奴所幽寘諸北海之上而唐史所載又曰突厥
部北海之北更有所謂骨利榦之國焉在海北岸然則
諸書所稱四海者實皆環夷夏而四之非寓言矣若夫
西北二邊有西海栢海青海蒲類海蒲菖海居延海白
亭海鮮水海皆嘗並海立稱然要其實致則衆水鍾為
大澤如洞庭彭蠡之類故借海以名之非眞海也李吉
甫辨白亭海而曰河北得水便名為河塞外有水便名
[003-9a]
為海其說確也班固叙張掖之水曰羌水出羌中東北
至居延入海則眞以居延為海矣
楚辭天問東流不溢孰知其故栁子之對朱子之註大
抵以歸墟為說夫水由氣而生亦由氣而滅今以氣墟
物則得水又以氣吹水則即乾由一滴可知其大也歸
墟尾閭是水之大窮盡氣之大升降處山海經云汜天
之山赤水窮焉不姜之山黑水窮焉㱙音/朽塗之山青水
窮焉不庭之山滎水窮焉成山甘水窮焉則衆流各有
[003-9b]
窮處至此即化氣而升不必至歸墟也又莊子云日之
過河也有損焉風之過河也有損焉風日皆能損水但
甚微而人不知覺若襮衣於日中摽濕扵風際則立可
驗此隨時而消息也覆杯水於坳堂則立而乾洒激泉
於焦原則立而涸此隨地而消息也
禹貢載敷淺原蓋江鄂之間孔氏謂一名博陽山顔師
古云博當為傅漢志豫章歴陵縣南有博陽山傅陽川
在南古文以為敷淺原音為敷陽誤為博爾水經注云
[003-10a]
敷淺原地在豫章歴陵縣西南水經所載禹貢山水澤
地凡六十山指名曰山水指名曰水而稱地者四流沙
九江東陵敷淺原也孔顔以為山者異矣按通典云蒲
塘驛漢歴陵縣有敷淺原西十里有博陽山以今縣南
十三里有陽居山舊經依固以為敷淺原名博陽山然
縣境惟有一水流入大江人謂傅陽川乃在此山東北
與志不合杜佑復析敷淺原傅陽山為二蓋以敷淺原
之水也十道四蕃志敷淺原博陽水俱在饒州九江新/舊潯陽録記顔魯公過蒲塘驛辨土俗所呼蒲
[003-10b]
淺水蒲敷音之轉南有博陽山土人呼濮/陽山濮博亦音之訛則又以為博陽矣博陽之山不
得而實爾按驛西數十里惟有一望夫山蓋望敷爾潯
陽志博陽山在徳安縣南十三里望夫山在徳安縣西
北十五里高一百丈謂升此望敷也隋志湓城望夫山
或曰望君是也方輿記謂夫行役妻每高登而望箱土
積高而為名然寰宇記巴陵當塗黎徳安皆有望夫之
山俱以婦人為説謬矣志言邑人或謂縣古有敷淺原
登此可以望之故名望敷以今山下近村猶以敷裏敷
[003-11a]
外為名斯得之矣蓋望都之類爾今崇陽之西二百二
十里有雲溪山峭峻清流界道如帶即所謂敷淺原也非
博陽山
揚州文有三江而導水之文乃有中江北江釋者於是
紛紛孔謂江自彭蠡分三以入震澤而鄭復以東迤為
南江歴代不決不知所謂三江非中北之江中北之江
初無三江之名而三江元不入震澤也職方三江揚州
之川郡國志韋昭等以吴郡南松江浙江浦陽江為之
[003-11b]
按此皆自㑹稽入海者自班固冒以南中北之名遂與
岷漢入滙之名文相亂故或者疑南松等為是吴中小
水不足名川于是以岷漢充之故志林云江於彭蠡分為
三以入海然江自夏口合漢以入彭蠡即合為一自蕪
湖出繇秣陵京口至崇明入海何嘗有三桑欽許慎謂
江至彭蠡石城而分為二一為中江今大江一為北江
浙江也然浙出于黟至餘姚定海而入海與長江正自
隔絶故漢注又為岷為大江至九江為中江至徐陵為
[003-12a]
北江是一源而三目豈其然邪夫贛源于西章本曰豫
水豫章之名始此而西章明有江南之號則亦可謂三
江特此一江禹所不至禹貢不見學者有不之知夫以
震澤在吴彭蠡在楚略不相及今乃謂江自彭蠡分入
震澤為北江是誤以揚州之文解之也三江既入震澤
底定者謂三江既入于海而震澤亦以致定此自二事
非謂其入震澤此鄭所以謂三江分于彭蠡為三流東
入海然謂分為三流則愈疎矣且雷夏既澤灉沮㑹同
[003-12b]
雷澤在兖灉沮在雍兖東雍西亦自二事而安國亦以
為二水㑹同扵此澤蓋不知地理之所至也然又攷之
海内東經㑹稽之山在大楚南三江之首大江出岷山
海江出蔓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皆入于海故
郭景純以岷江易浦陽今人特不知其處爾學者又何
可妄引淺證而罔之哉
蔡沈黄震說三江皆於下流求之名以地訛號隨世改
恐非禹貢之三江也按徐鉉注說文云江出㟭山至楚
[003-13a]
都名南江至潯陽為九道名中江至南徐州名北江入
海郭璞山海經注岷山大江所出也崍山南江水所自
出也崌山北江水所自出也三江皆發源於蜀禹貢紀
其源而及其委耳
導山之文自岷山至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而導江
自岷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迤北㑹于滙東陵
今之巴陵與夷陵相對出為東西以夷陵曰西陵則巴
陵為東陵信矣故唐志以今鄂州巴陵為是九江蓋在
[003-13b]
東陵而上顧不在彭蠡下也按荆州文九江孔殷鄭氏
以為殷者多也謂九江從山溪所出其孔甚多以言治
之之難九江各源其下流合于江而非大江孔安國言
江於荆界分為九道應劭遂以為自潯陽分班氏之志
則以為在潯陽縣南皆東合于大江而以東陵為在廬
江金蘭水經亦云金蘭西北以廬江郡有東陵鄉也不
知金蘭乃在滙之下流非大江之所至許叔重云迤邪
行也今江水過洞庭至于巴陵而後東北邪行入于彭
[003-14a]
澤所謂至于東陵東迤北也豈潯陽之區哉且以大水
受小水謂之過二水相受大小均謂之㑹河水東過洛
汭北過洚水洚洛之水入河河水過之而已漾過三澨
渭過漆沮亦猶是也自江分為九道則經當云播為九
江不云過矣九江舊説一畝二白蜆三嘉靡四烏土五
&KR1109&KR0034七麏八沙提九廩為之或百里或五十里始于
鄂陵而會于京口桑落州三百餘里而張須元九江圖
乃有三里五洲白&KR1109菌州之名五洲即蜆而三里即畝
[003-14b]
也潯陽記則以為一烏二白蚌三烏土四嘉靡五畝六
源七廩八提九菌源或作浮烏土一作烏臼水經書疏
莊子義等往往皆引為正晁百揆以為方俗所名於經
無當桑落州今在宿松西南百餘里十道四畨志云江
自鄂陵分派為九于此合流謂之九江口又云潯陽江
有八洲一沙二人三九江四葛五象六鳥七感八&KR1109
折為九江洲與江洲潯陽中流分界東武林洲洲之下
尾故程大昌謂荆境至潯陽以東即為揚州孔應所以
[003-15a]
附㑹屬之别無古据安國言為九派未有其名至張僧
鑒張須元賈躭名而不同蓋出俗傳江何嘗九分哉逮
蔣之竒乃以九江為今洞庭宜亦有所見矣竊考漢志
東陵之間自有沈漸沅辰叙酉澧湘資九水皆合洞庭
東入于江山海經云洞庭之山是在九江中而博物誌
君山為洞庭山故張勃吴録云岳之洞庭荆之九江也
若潯陽則為揚境非荆地矣水經注言九江在長沙國
下雋縣西北楚地乃今岳之巴陵洞庭在其西北則荆
[003-15b]
之九江為洞庭審矣雖然秦漢以夀春置九江郡殊失
所謂及英布為九江王而王莽更以豫章為九江郡劉
歆以為湖陵九江入彭澤禹貢為辭也太史公云予登
廬山觀禹迹九江口安得古之九江而觀之蓋自秦漢
說者指潯陽為九江爾惠逺記廬山在潯陽南南濱宫
亭北對九江而潯陽志九江在州西北二十五里皆率
然之說爾太康地記以為湖漢元水入彭蠡者則又入
贛之九水也益遼隔矣
[003-16a]
又攷九江蔡註據水經以沈水漸水沅水辰水敘水酉
水澧水資水湘水為九江仁山金氏辨之以為此九水
惟澧水自入洞庭餘皆合沅水北流然禹貢東至于澧
過九江則是澧又當在九江之外乃考朱子文集漢史
江陵新志更定九江謂一曰瀟江二曰湘江三曰蒸江
四曰澬江五曰沅江六曰漸江七曰序江八曰辰江九曰
酉江近世方麓王氏又以為九江為洞庭禹貢至于澧
過九江澧水出今岳州慈利縣岳州即古巴陵郡江水
[003-16b]
過澧州始經洞庭之口今荆州之水莫大於洞庭而爾
雅十藪惟云楚有雲夢而不及洞庭周禮職方氏荆州
其藪澤曰雲夢而亦不及洞庭戰國策載吴起言左洞
庭右彭蠡又秦與荆戰大破之取洞庭五瀦則洞庭之
名戰國時已有之然既言洞庭又言五瀦則是洞庭山
之側有此五瀦分而為五亦可以證其未合而為一也
想因九江同此入江故名九江後既瀦九而為五又㑹
五而為一則九江遂皆入湖而洞庭之名始著九江五
[003-17a]
瀦之名隠矣
曲江有三枚乗七發云觀于廣陵之曲江今蘇州也廣
東有曲江今韶州也司馬相如吊二世賦云臨曲江之
隑州即長安也按唐劉餗京師傳記云京師芙蓉園本
名曲江園隋文帝以名不正改之故杜子美詩云曲江
翠幙排銀牓又云春日潛行曲江曲七發所謂曲江弭
節也
碣石有二一在廣東南海口一在冀州北海口北碣石
[003-17b]
在海中如河中砥柱當河入海之衝鎖中國水口眞天
造也河旁地淪於海碣石遂去岸五百里其地今為遼
東西南小海其西即冀河入海故道山海關至薊州豐
潤一帶是也未有小海時遼東亦不屬兖者蓋須入山
海關從永平薊州方至兖逺矣若屬青州片帆可達故
唐虞時遼東今遼陽屬青遼西今廣寧屬冀自九河淪
海而兖地甚狹矣
黄河援神契黄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河酈道元水經注
[003-18a]
河源出崑崙之墟山海經崑崙縱横萬里高萬有一千
里有青白赤黑河環其墟其白水出東北陬屈向東南
流為中國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發源及中國大
率常然爾雅河出崑崙墟色白由此言之今之黄河所
謂白河也而物理論乃云河色黄赤何也又黄河九曲
其說出河圖絳象云河導崑崙山名地首上為權勢星
一曲也東流千里至規其山名地契上為距樓星二曲
也邠南千里至精石山名地肩上為别符星三曲也邠
[003-18b]
南千里入隴首間抵龍門首名地根上為營室星四曲
也南流千里抵龍首至卷重山名地咽上為卷舌星五
曲也東流貫砥柱觸閼流山名地喉上為樞星以運七
政六曲也西距卷重山千里東至雒㑹名地神上為紀
星七曲也東流至大岯山名地肱上為輔星八曲也東
流至絳水千里至大陸名地腹上為虚星九曲也元學
士潘昻霄河源志黄河九折胡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
及必赤里也禹貢導河自積石以此參攷之絳象圖及
[003-19a]
河源志與禹貢一一皆合
禹貢導河止自積石而漢使張騫持節通西域度玉門
見二水交流發蔥嶺趨于闐滙鹽澤伏流千里至積石
而再出唐薛元鼎使吐蕃訪河源得之于悶磨黎山皆
歴歳月渉艱難而其所得不過如此世之論河源者又
皆推本二家其說怪誕總其實皆非本眞意者漢唐之
時外夷未盡臣伏而道路未盡通故其所往不無迂迴
艱阻不能直抵其處而究其極也元有天下薄海内外
[003-19b]
人迹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至元十七年
命都實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實既受命于
是歳至河州州之東六十里有寧河驛驛西南六十里
有山曰殺馬關林麓窮隘舉足寖高一日至其巔西去
愈高凡四閱月始抵河源是冬還報并圖其城傳位置
以報其後翰林學士潘昻霄從都實之弟濶濶出得其
說撰為河源志臨川朱思本又從八里吉思家得帝師
所蔵梵字圖書而以華文譯之與昻霄所志互有詳略
[003-20a]
今取二家之書考定其説有不同者附注于下按河源
在吐畨朶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沮洳散渙弗可逼視
可方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燦若列星名火敦腦兒即
星宿海也朱思本曰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馬湖蠻/部之正西二千餘里雲南麗江宣撫司之西
北一千五百餘里帝師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餘里水/從地湧出入井其井百餘東北流百餘里匯為大澤曰
星宿/海羣流奔輳近五七里匯二巨澤名阿刺腦兒自西
而東行一日迤邐東鶩成川曰赤賓河又三日水西南
來曰亦里出與赤賓合又四日水南來曰忽蘭又東南
[003-20b]
來曰也里术合流入赤賓其流寖大始曰黄河然水猶
清可渉忽蘭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嶺綿亘千里/水流五百餘里注也里河也里出河源亦出自
南山西北流五百/餘里與黄河合又二日岐為九股曰也孫榦倫即九
度通也廣六七里可渡馬又五日水渾濁土人抱革囊
騎過之聚落糾木榦象舟傅髦革以濟僅容二人自是
兩山峽束廣可一里二里或半里其深叵測矣朶甘思
東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刺其山最高譯言騰乞
里塔即崑崙也山腹至頂皆雪冬夏不消土人言逺年
[003-21a]
成冰時六月見之自九股水至崑崙行二十日自渾水/東北流
一百餘里與懷里火秃河合懷里火秃河源自南山正/北偏西流八百餘里與黄河合又東北流一百里即麻
哈地又正北流一百里乃折而西北流二百餘里又折/而正北流一百餘里又折西而東流過崑崙山下畨名
亦耳麻不剌其山高峻非常山麓綿亘五百/餘里河隨山足東流過撒思家即濶濶提地河行崑崙
南半日程地又四五日至濶即及濶提二地相屬又三
日至哈剌别里赤兒四逹之衝也多冦盜有官兵鎭之
近北二日河水過之河過濶提與亦西八思今河合亦/西八思今河源自鐵豹嶺之北正
北流凡五百餘/里而與黄河合崑崙以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山皆穹峻
[003-21b]
水溢散漫獸有髦牛野馬狼狍䍶羊之類其東山益高
地亦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而越之處行五六日有
水西南來名納鄰哈剌即細黄河也哈剌河自白狗嶺/之北水西北流五
百里與/黄河合又二日水南來名乞兒馬出二水合流入河自/哈
剌河與黄河合正北流二百餘里過河以百站折而西/北流經崑崙之北二百餘里與乞里馬出河合乞里馬
出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之北水北流之古當州/境正北流四百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餘里與黄河合
河水北行轉西流過崑崙北一向東北流又半月至貴
徳州地曰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州𨽻吐畨等處宣慰
[003-22a]
司司至河州又五日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又五日至
河州安鄉關一日至打羅坑又東北行一日至洮河水
南來入河自乞里馬出河與黄河合又西北流與鵬拶/河合鵬拶河源自鵬拶山之西北水正西流
七百餘里過禮塞塔失地與黄河合折而西北流三百/餘里又折而東北流過西寧州貴徳州馬嶺凡八百餘
里與邈水合邈水源自青唐宿軍谷正東流五百餘里/過三巴站與黄河合又東北流過土橋站古積石州來
羌城廓州搆米站界都城凡五百餘里過河州與野龎/河合野龎河源自西傾山之北水東北流凡五百餘里
與黄河合又東北流一百餘里過踏白城銀川站與湟/水浩舋河合湟水源自祁連山下正東流一千餘里注
浩舋河浩舋河源自删丹州之南删丹山下水東南流/七百餘里注湟水然後與黄河合又東北流一百餘里
[003-22b]
與洮河合洮河源自羊撒嶺北東北/流過臨洮府凡八百餘里與黄河合又一日至蘭州過
北卜渡至鳴沙河過應吉里州正東行至寧夏府南東
行即東勝州𨽻大同路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
旁貫莫知紀極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木暢茂世言河
九折彼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及貴徳必赤里也自洮/水與
河合北流過逹達地凡八百餘里過豐州西受降城折而/正東流過逹逹地古天徳軍中受降城東受降城凡七
百餘里折而正南流過大同路雲内州東勝州與黒河/合黒河源自漁陽嶺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餘里與黄
河合又正南流過保徳州及興州境又過臨州凡一千/餘里與吃那河合吃那河源自古宥州東南流通陜西
[003-23a]
省綏徳州凡七百餘里與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餘里與/延安河合延安河源自陜西蘆子關亂山中南流三百
餘里過延安府折而正東流三百里與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與汾河合汾河源自河東朔武州之南亂山中
西南流過營州冀寧路汾州霍州晉寧路絳州又西流/至龍門凡一千二百餘里始與黄河合又東南流二百
里過河中府過潼關與太華山綿亘水勢不可復南乃/折而東流大槩河源東北流所歴皆西畨地至蘭州凡
四千五百餘里始入中國又東北流過達達地凡二千/五百餘里始入河東境内又南流至河中一千八百餘
里通計九/千餘里焉
祝穆方輿勝覽曰天下之大川以漢名者二班固謂之
東漢西漢而黎州之漢水源于飛越嶺者不與焉固之
[003-23b]
所謂東漢則禹貢之導漾自嶓冡山徑梁洋金房均襄
郢復至漢陽入江者也西漢則蘇代所謂漢中之甲徑
舟出于巴乗夏水下漢四日而至五渚者其源出于西
和州徼外徑階沔與嘉陵水合俗謂之西漢又徑大安
利劒果合與涪水合入于江
宋劉裕遣朱齡石伐蜀冦譙縱衆軍悉從外水取成都
臧僖從中水取廣漢老弱乗高艦從内水向黄虎史炤
通鑑釋文曰巴郡今之/重慶正對二水口右則涪内水左則
[003-24a]
蜀外水自渝上合州至綿州曰内水自渝上戎瀘至蜀
謂之外水按外水即岷江自重慶上叙州嘉定是也内
水即涪江自重慶上合州遂寧潼綿是也中水即沱江
自瀘州上富順資簡金堂漢州是也曰四川者則取岷
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為名爾沈約宋書資江為/中水涪江為内水
五湖之説有二周禮揚州其浸五湖國語與我爭三江
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史河渠書扵吴則通渠三江五湖
貨殖傳曰夫吴有三江五湖之利太史公自叙曰登姑
[003-24b]
蘇望五湖此五湖者即具區也其派有五故曰五湖一
名震澤一名笠澤張勃吴録云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
其周行五百里三萬六千頃故以五湖名義興記太湖
射湖貴湖陽湖洮湖為五湖酈道元水經注謂長塘湖
射貴湖上湖滆湖太湖為五張守節史記正義云茭湖
游湖漢湖貢湖胥湖皆太湖東岸五灣為五湖虞翻云
太湖有五道東通長洲松江南通安吉霅溪西通宜興
荆溪北通晉陵滆湖西南通嘉興韭溪陸魯望云太湖
[003-25a]
上稟咸池之氣一水而五名其名大同小異皆禹貢之
所謂震澤也王勃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
湖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陽三也彭蠡一名&KR0034亭湖/即禹貢滙澤
也太湖五也
黑水諸儒之說不一程泰之辯之甚悉其一孔穎逹援
酈道元所釋水經有曰黑水出張掖雞山南流至燉煌
過三危山南流入于海程尚書以為此説出於許叔重
而增益以入南海者道元也蓋南海者交趾二廣之
[003-25b]
海漢張掖者唐之甘州而燉煌者沙州也甘州之水皆
入積石河河流竟東則其水已非南向况積石既在其
南亦自無縁可以截河南過也程氏之言似為有據然
水之在雍州今名黑水者有六若以為入積石河則是
平涼及寧夏衛之黑水而非張掖之黒水也今輿地圖
肅州有黒水南流去積石幾及三百里不與積石河相
通此為禹貢之黒水無疑但其去南海遼逺而交南乆
棄無從考其入海之道咸通中樊綽宣慰安南親行西
[003-26a]
南諸夷著為蠻書以載其所親見山川曰蠻水之南入
于南海者凡四區江西珥河麗水瀰渃水皆羅絡西南
諸夷西南入海其間有麗水者古黒水也但綽所案行
者西南諸夷而未及於西北其所稱麗江程氏以為西
行入驃始得至南海是得其下流而不知其上源之為
何如乃程又不取其所稱麗水而指其所稱西珥河謂
與漢志榆葉澤相貫榆葉漸漬成黒又引古黒水祠在
益州者為証不知此黒水乃成都安縣南之黑水而非
[003-26b]
禹貢之黒水也至元金仁山又謂西南諸水合而為瀘
水夷人謂黒為瀘瀘水即黒水也經過雲南但名瀘水
至交趾又名歸化水廣處如江東南入海而海道圖自
名黒水口按四川行都司城南有瀘山即瀘水所出今
雍州多黒水尚不知的在何處而乃欲以瀘為黒又考
交趾海口並無所謂黒水口則金氏之言尤不足信也
禹貢貢道皆曰浮于惟冀州無貢道止書島夷皮服夾
石碣石入于河蓋島與碣石字相聨書知為海夷貢道
[003-27a]
若梁州厥貢惟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狸織皮西傾因
桓是來當作一節浮于潛四句是一節梁州是今四川
兼有陜西漢中金沔鞏昌西和成縣秦州湖廣施州等
地若貢物俱從西傾而來是東南至西北登舟矣西傾
因桓是來止言織皮出處與所由來也潛亦非一梁州
三十六江皆是隨處登舟都到沔車行入渭又舟行也
雍州厥貢惟球琳琅玕織皮崑崙析支渠捜西戎即叙
當為一條浮于積石四句為一條西傾在今臨洮府一
[003-27b]
云洮即桓西戎即叙猶青州厥貢條中有萊夷作牧也
夏書兖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又東出陶丘北此
伯禹所知也歴古地書皆知濟自河北温/縣入河自河南滎陽而溢兖濟二郡正
以是名濟源縣在河東濟南濟北濟陽濟隂皆在河南
自杜預謂濟繇滎陽東過魯之西至樂安入海兖出王
屋入河始釐為二而杜佑李吉甫樂史竇革鄭樵輩遽
援後志謂濟自莽末旱塞不復截河南度而以水經依
取禹貢為疏故唐高宗問許敬宗禹浮濟漯逹于河何
[003-28a]
今濟漯斷不相屬對曰兖濟自温入河洑地南出為滎
澤又洑而出曹濮之間汶水從南入之故書又言浮汶
達濟不言合漯漯自東武陽至千乗入河也漯自濟派/至東武陽
入河今莘縣北此水/入河非濟水入河也敬宗蓋亦本孔與河並驅而截河
溢出之意不知其時無復滎水汨出滎口者滎陽水受/河流石門
㴘之滎口○滎澤在/今滎澤縣北四十里謂濟南諸名為出不審是一蔽也
佑說河南之濟使禹所命或以性同或一時衆流湊泛
濟適溢從河南以出而名又奚必洑流之說然禹必不
[003-28b]
以一時暫溢之名移疑後世夫水之所出自以不同固
有入而不合行而復出者昔郭縁之於河上源遇書生
問之何知濟與河上源通生曰洛水淬劒正與河水上
源不異物之不同猶鈆錫也北濟既入于河性與河别
不能合混滲漉入地洑行達滎陽而遂溢為滎爾今之
厯下等處發地悉是流水濟所過也東阿之井正濟所
溢故今阿膠止濁住吐下膈而踈痰以濟之性趨下清
而下重故治淤濁逆上之痾以今油水固不同情九夏
[003-29a]
之辰冷熱之風亦各為隧豈為必無水過水哉涇渭分
曹南零㑹地此理不少鄭樵謂山過山則分水過水則
合世無山過山水過水之理謂漢入于江其文止此下
有脫文兖入于河其文亦止于此而溢為滎之上當更
有道渷水數句說經不通不以為脫必以為誤此書生
之篤疾也林之竒以為漢入江濟入河皆合而流大禹
導水自此開以支引之故猶蒙上之名亦以淺鄙測聖
人者庭州覇水金鐵皆漏庭州㶚水滴滴以手及金鐵/器承之皆漏惟瓠葉則否拘
[003-29b]
夷山中有流水下如飴亦然服之&KR0034毛落而仙曰駝溺/去屯㷐二萬里道安西域記云石駝溺其國有婆羅門
守/視&KR0008延之河日夜流脂&KR0008延境内有石油舊説高奴縣/出脂水即此水際河石間與泉
雜出以雉尾裛之乃采入缶似淳漆然之如麻烟甚濃/重沈括取掃為墨松脂不及所謂延川石液者石炭烟
亦大黒人衣延川詩所謂二郎/山下雪紛紛石烟多似洛陽塵弱水溺毛黑溪𤣥髕悉
唐制角西海島間出如脂而黑金鐵承皆滲去惟角可/貯南人以塗木上象至輒不去崑崙以塗身即
乗之如/家畜畔怯腐手婆羅門有畔荼怯水出山石坎中七/色或冷或熱能消金石草木手探亦
腐取以駝骨/石人守之蓋亦謂之無哉
孔明出師表五月渡瀘今以為瀘州非也瀘州古之江
[003-30a]
陽而瀘水乃今之金沙江亦曰黑水其水色黑故以瀘
名之耳沈黎古志孔明南征由今黎州路黎州四百餘
里至兩林蠻自兩林南瑟琶部三程至嶲州十程至瀘
水瀘水四程至弄棟即姚州也今之金沙江在滇蜀之
交一在武定府之江驛一在姚安之左却據沈黎志孔
明所渡當是今之左却也瑟琶一作虱琶兩林今之卭
部長官司也
荆州府志載夷陵州有浣紗河其說云昔伍子胥奔吴
[003-30b]
道遇浣紗女即其地也其水色班白若浣紗之色後人
立子胥廟於此按吴越春秋伍員初逃楚難聞太子建
在宋奔往就之既而奔鄭㑹鄭人殺建乃與建子勝奔
吴越昭關至江漁父渡之遂行入吴疾於中道乞食溧
陽㑹女子繫綿於瀨水之上筥有飯女子長跪而與之
子胥已餐而去顧謂女子曰掩夫人之壺漿無令其露
女子嘆曰嗟呼妾獨與母居三十年自守貞明不顧從
適何宜餽飯與丈夫虧越禮儀妾不忍也乃自投於瀨
[003-31a]
水而死後員入郢而還過溧陽瀨水之上欲報女子以
百金而不知其家乃投金水中而去又按張勃史記註
子胥乞食在丹陽溧陽縣丹陽為今應天府溧陽其屬
邑也邑有投金瀨縁伍員投金而得名唐時立貞女祠
其上李太白為之記
陳陶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按無定河
在青潤縣東六十里南入黄河一名奢延水又名銀水
輿地記唐立銀州東北有無定河即圁水也後人因潰
[003-31b]
沙急流深淺無定故更今名又唐陳祐詩無定河邊暮
笛聲赫連臺畔旅人情函關歸路千餘里一夕秋風白
髪生
韓文步有新船不知者改為涉朱子考異己著其謬蓋
南方謂水際曰步音義與浦通孔戣墓志蕃舶至步有
下碇稅即以韓文證韓文可也栁子厚鐵鑪步志云江
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曰步水經贛水西岸有盤石曰石
頭津步之處也又曰東北逕王步蓋齊王之渚步也又
[003-32a]
云鸚鵡洲對岸有炭步今湖南有縣名城步青箱雜記
嶺南謂村市曰墟水津曰步罾步即漁人施罾處也張
勃吴録地名有龜步魚步揚州有𤓰步任昉述異記上
虞縣有石駞步羅含湘中記有靈妃步金陵圖志有邀
笛步王徽之邀桓伊吹笛處溫庭筠詩妾住金陵步門
前朱雀航樹萱錄載臺城故妓詩曰那看回首處江步
野棠飛東坡詩蕭然三家步横此萬斛舟元成原常有
寄紫步劉子彬詩云紫步于今無士馬滄溟何處有神
[003-32b]
仙字又作埠今人呼船儈曰埠頭律文私充牙行埠頭
東海中有弱水不勝鴻毛至則必溺故名又西海中亦
有弱水西海今西寧衛西三百里弱水在甘州之西秦
乞伏熾磐討吐谷渾覓地于弱水南大破之覓地降署
為弱水護軍又道經廣野山在北海弱水中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山海經云帝怒令/祝融殺之羽山息生
之土長而不窮如出入息息肉/息錢息婦云者故有息石高子勉息石詩字/在江陵莊嚴寺或
云韞/玉漢元帝時臨滁地涌六里崇二丈所哀帝之世無
[003-33a]
鹽危山土起覆章如馳道狀蓋息壤也江陵之壤鏁鎮
水旱江陵圖經引别録云子城南門地隆起如伏牛馬/去之一夕輒復如故在昔傳為息壤牛馬騰踐或
死/昔高從誨鎭渚宫出經其處萬勝/門外問書記孫光憲對
以伯禹治水自岷至荆定彼泉源之穴慮萬世下有或
泛溢爰以石屋鎮之蓋本之㝠洪録裴相歐獻之事也
元和初裴宙鎮荆掘之六尺得一石規模樓櫓悉倣荆/城其中空徑六尺八寸甚工緻命徙之藩籬間是春淫
雨四月不止潦漲莫遏人抱為魚之憂㑹歐獻乗居楚/山馳問之對以事迫鑿石弗及令陶範為江陵城内廣
六尺八寸樓堞門閾無少差于南門外八十步掘深六/尺埋之當止宙始驚嘆昔人所填從之既瘞祭之夕復
[003-33b]
隆起獻乃洛中道士博/學多聞亦見江陵志王子融修臧丙之事雷雨驟集
爰屋而記之貽救留者焉慶歴甲申尚書郎王子融涖/渚宫自春不雨遍走羣祀五
月壬申與郡僚及此以今地無復隆起而石屋簷且露/請掘取驗雖召水沴亦足為快因具畚鍤寘土數百石
以備俟旦從事是夕雷雨大至逺近沾洽亟以馨俎薦/答醫博士張若水者年逾七十因言兒時見臧大誎丙
嘗以乆旱發之數尺巨石如屋四面為柱為牖其南隱/出門闥之象百夫莫動乃糜以巨索率水兕二百蹄出
之大雨而止未及窮其石城者因覆以屋後更為敝纍/壇繪為風雷之象陳堯佐不宜之易以龍神皇祐二年
子融致仕始為記/俾曹吕刻寘之蘇軾言其屢應然矣息壤詩序云/旁有石記謂
不可犯畚鍤所及輒復如故/又頗致雷雨歳旱屢發有應栁子所言龍興寺地天地
[003-34a]
之間自多有此記是永州云負甕而起者尺有/五寸夷之復高鍤者皆死云然鮌以
堙水殛禹復用之彼以障汨而此以塡後禍也淮南子/云禹以
息壤堙洪水以生土/封之意有後泄也
岑參熱海行云蒸沙爍石然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按
𤣥奘西域記云淩山蔥嶺北隅坎雪積淩春夏不解懸
釡而炊席冰而寢七日出山有一清池亦曰熱海以其
對凌山不凍故得此名也
江左今有莫愁湖在西城南按古樂府有莫愁樂石城
[003-34b]
樂唐書樂志曰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石城樂第
二歌云陽春百花生摘挿環髻前捥指蹋忘愁相與及
盛年莫愁樂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漿
催送莫愁來尚未詳也莫愁盧家女子善歌唱嘗入楚
宫李商隱詩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是也
莫愁村今在承天府漢江西石城在州西北晉羊祜所
建鄭谷詩石城昔為莫愁鄉莫愁䰟散石城荒江人依
舊掉舴艋江岸還飛雙夗央王横詩村近莫愁連竹塢
[003-35a]
人歌楚些下蘋洲又沈佺期詩盧家少婦鬱金香即此
也按通考載梁武帝詩洛陽女兒名莫愁云莫愁盧家
女洛陽人則莫愁又有兩人矣
吴泉即虞淵見河圖絳象云邠之隘上為扶桑日所升
宣陸之阻上為吴泉月所登此偽書也虞綽逃難易姓
名作吳卓唐高祖諱淵後易作泉詩云酣歌一夜送泉
明是也
湖州有餘英溪餘不溪不今秋韻作方鳩切非也當作
[003-35b]
虞韻風無切本作柎說文鄂足也草木房為柎一曰華
下蕚通作不詩棠棣之華鄂不韡韡鄭云承華者鄂不
當作柎鄂足也即今言花蔕也此地有梅溪苕溪其泥
相通故曰餘英餘不其義可見矣若作方鳩切則本注
説文云不鳥飛上翔不下來與溪水全不相干涉也
易澤中有火素問云澤中有陽燄如火烟騰騰而起于
水面者是也蓋澤有陽𦦨乃山氣通澤山有隂靄乃澤
氣通山木華海賦隂火潛然唐顧况使新羅詩隂火暝
[003-36a]
潛燒是也東坡遊金山寺詩云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
月落天深黒江心似有炬火明飛𦦨照山栖鳥驚悵然
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仙竟何物注引物類相感志山林
藪澤晦明之夜則野火生焉散布如人秉燭其色青異
乎人火按拾遺記東海有浮玉山山下有穴穴中有大
水蕩潏火不滅為隂火正此類也
禮運地出醴泉注王者政平醴泉湧出十洲記瀛洲有
玉膏山出泉如酒味名為玉酒飲數升輙醉令人長生
[003-36b]
應劭漢官儀曰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曰酒泉
述異記海上十洲一曰瀛洲有青丘翠水地生玉酒飲
之長生白孔六帖南昌國有酒山山有泉其味如酒飲
之甚美醉則經月不醒方輿記曰漢宣帝聞谷口縣泉
味如酒故以醴泉名縣醴泉縣志泉在縣東南三十里
周圍數十步深不可測圖經曰醴泉在扶風鄉唐貞觀
中復湧出其味如醴飲之可以愈疾又漢光武中元元
年明帝永平十一年隋開皇二年唐天寳三年宋大中
[003-37a]
祥符元年熈寧元年政和五年並有醴泉出
野語曰邵康節曰世有溫泉而無寒火昭徳晁氏解云
隂能順陽而陽不能順隂也水為火㸑則沸而熟物火
為水沃則滅矣晉紀瞻舉秀才陸機策之曰隂陽不調
則大數不得不否一氣偏廢則萬物不能獨成今有溫
泉而無寒火其故何也白虎殿諸儒講論班固纂為白
虎通五行篇亦曰有溫水無寒火然今湯泉往往有之
如驪山尉氏駱谷汝水黄山佛迹匡廬閩中等處皆表
[003-37b]
表在人耳目坡詩云自憐耳目隘未測陽隂故鬱攸火
山烈觱沸湯泉注安能長魚鱉僅可燖狐兔朱氏晦庵
詩云誰然丹黄𦦨㸑此玉池水蓋謂溫泉之下必有硫
黄礜石故耳獨未見所謂寒火按西京雜記載董仲舒
曰水極隂而有溫泉火至陽而有凉𦦨又抱朴子曰水
性純冷而有溫谷之湯泉火體宜熾而有蕭丘之寒𦦨
又劉子從化篇曰水性宜冷而有華陽溫泉猶曰泉冷
冷者多也火性宜熱而有蕭丘寒𦦨猶曰火熱熱者多
[003-38a]
也然則寒火亦有之矣特以耳目所未及故以為無耳
水之異者句容縣半湯湖其水同一壑而半冷半熱熱
可瀹雞皆有魚魚交入輒死石陽縣有井水半青半黄
黄者如灰汁取作粥飲悉作金色氣甚芬馥崇寧一大
井以片石開二竅羃其上一竅汲以造餳一竅汲以為
染若易竅汲之皆不能成其用恒山有雙龍泉相去僅
丈許而一甚甘一甚苦夀州有咄泉人至其旁大呌則
大湧小呌則小湧咄之則湧彌甚無為州有笑泉湧出
[003-38b]
石底人有笑聲則泉益滚沸西寧衛有泉聞人足音即

司馬相如上林賦叙上林諸水曰丹水紫淵㶚滻涇渭
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灝溔潢漾東注太湖八川自入
大河大河去太湖數千里中間隔太山及淮濟大河何
縁與太湖相涉郭璞江賦云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
漰沛墨子曰禹治天下南為江漢淮汝東流注之五湖
孔安國曰自彭蠡江分為三入于震澤從為北江而入
[003-39a]
于海此皆未嘗詳考地理江漢至五湖自隔山江乃遶
出五湖之下流徑入于海何縁入于五湖淮汝徑自徐
州入海全無交渉禹貢云彭蠡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
入震澤底定以對文言則彭蠡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
入非入于震澤也震澤上源皆山環之了無入川震澤
之委乃多大川亦莫知孰為三江也
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今略舉數處趙晉之間有清漳
濁漳當陽有漳水灨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
[003-39b]
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
水沙縣有洛水此槩舉一二耳其詳不能具載考其義
乃清濁相揉者為漳章者文也别也漳謂兩物相合有
文章且可别也清漳濁漳合于上黨當陽即沮漳合流
灨上即漳[泳-永+貢]合流鄣郡即西江合流亳漳渦合流雲夢
則漳鄖合流此數處皆清濁合流色理如螮蝀數十里
方混洛與落同義謂水自上而下投流處也
人有疑水肥石墨事者按地理志言高奴縣洧水上有
[003-40a]
肥可用之博物志言酒泉南夀縣南山出泉水大如筥
注地為溝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後黑如凝膏
然極明與膏無異膏車與水碓甚佳北方謂之石漆又
云水肥水經注銅雀臺北曰冰井臺高八丈上有冰室
室有數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書又然之
難盡亦謂之石炭陸士龍貽兄書三臺上曹公藏石墨
數十萬斤云燒此消後可用然烟中人不知兄頗見之
今送二螺即此物也
[003-40b]
唐六典述五行有命禄驛馬湴河之目按沈存中夢溪
筆談曰余在鄜延見安南行營諸將閲兵馬籍有稱過
范河損失問其何謂范河乃越人謂淖沙為范河北人
謂之活沙人馬履之百步之外皆動&KR1043&KR1043然如人行幙
上其下足處雖甚堅若遇其一陷則人馬駝車應時皆
没至有數百人平陷無孑遺者或謂此即流沙也又謂
沙隨風流謂之流沙湴字書亦作埿蒲濫/反按古文埿深
泥也因知術書有湴河者蓋謂陷運如今之空亡也
[003-41a]
 
 
 
 
 
 
 
 
[003-41b]
 
 
 
 
 
 
 
 說畧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