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5 記纂淵海-宋-潘自牧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記纂淵海卷三     宋 潘自牧 撰
  律厯部
   律吕
經同律度量衡 律和聲 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並/書
大司樂以六律六同五聲五音大合樂周/禮大師掌六律
六同以合隂陽之聲陽聲黄鍾太簇姑洗㽔賔夷則無
射隂聲大吕應鍾南吕函鍾小吕夾鍾 掌執同律以
[003-1b]
聽軍聲而詔吉凶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同/上五聲六
律十二管還相為宫也並/記為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
成也左/傳
子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聖人既竭耳力
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並/孟䕫合六律調五音淮南/子一律
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因六六之六六三十六
故三百六十日以當一嵗之日律厯之數天地之道也
同/上或問交五聲十二律或雅或鄭何也曰中正則雅多
[003-2a]
哇則鄭揚/子帝軒候鳳鳴以調律抱朴/子
史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一禀於六律六律為萬事
根本焉其於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敵知吉凶聞聲考勝
史律/書武王伐紂吹律聴聲同/上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隂
六為吕律以統氣類物吕以旅陽宣氣前律/厯志黄帝使伶
倫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嶰谷生其竅厚均者
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黄鍾之宫制十有二筩以聴鳳
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黄鍾之宫而皆可以生
[003-2b]
之 黄鍾之長九寸三分損一下生林鍾參分林鍾益
一上生太簇參分太簇損一下生南吕參分南吕益一
上生姑洗參分沽洗損一下生應鍾參分應鍾益一上
生蕤賔參分蕤賔損一下生大吕參分大吕益一上生
夷則參分夷則損一下生夾鍾參分夾鍾益一上生無
射參分無射損一下生中吕參分律用銅者銅為物之
至精不為燥濕寒暑變其節不為風雨暴露改其形介
然有常有似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銅也並同/上武帝以李
[003-3a]
延年為協律都尉畧論律吕以合八音之調禮樂/志伏羲
作易紀隂陽之初以為律法以六十律分朞之日後律/厯志
截管為律吹以考聲 紀斗氣効物類 五音生於隂
陽分為十二律轉生六十天効以景地効以響即律也
 天子常以冬夏至候鍾律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
極長黄鍾通土炭輕而衡仰夏至隂氣應則樂均濁景
極短㽔賔通土炭重而衡低 候氣之法布緹縵室中
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髙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
[003-3b]
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厯而候之氣至者灰去並同/上明帝
升靈䑓吹時律觀物變本/紀黄帝作律以玉為管長尺六
寸為十二月音晉律/厯志西王母獻舜以昭華之琯以玉為
之取其體猶潤也 律之始造以竹為管取其自然圎
虛也 神道廣大妙本於隂陽形氣精微義先於律吕
 遂八風而宣九徳和大樂而成政道 律之為言法
也言陽氣始生各有法也吕之為言助也所以助隂成
陽也並同/上荀朂以杜䕫所制律吕乖錯乃制古尺作新
[003-4a]
律吕以調聲韻樂/志荀朂作新律笛十二枚以調律吕而
雅樂正然論者猶謂朂暗觧時阮咸妙達八音論者謂
之神解咸嘗心譏朂新律聲髙近哀思不合中和朂以
為異已乃出咸為始平相後有田父得周時玉尺朂以
校已所治鍾鼓金石絲竹皆短於一米於是伏咸之妙
同/上鄭譯牛𢎞辛彦之之徒依京房六十律因而六之為
三百六十律以一律為七音音為之調凡十二律為八
十四調唐禮/樂志吕才制尺十二枚長短與律黙契 始求
[003-4b]
聲者以律而造律者以黍自一黍之廣積而為分寸一
黍之多積而為龠合一黍之重積而為銖兩此造律之
本也故為之長短之法而著之於度為之多少之法而
著之於量為之輕重之法而著之於權衡又總其法而
著之於數使其分寸龠合銖兩皆起於黄鍾然後律度
量衡相為表裏四者既同而聲必至而後樂可作矣並/同
上/
傳記律謂之分注云律管可以分氣爾/雅景王問律於伶
[003-5a]
州鳩對曰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鍾百
官軌儀平之以六成於十二天之道也國/語聖人截十二
管察八音之清濁謂之律吕大戴/禮命吕者律畧/例吹律定
姓以記其族白虎/通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衍
吹律而温氣至劉向/别録梁武帝素善音律遂自制四器通/典
唐張文收截竹為律吹之備旋宫之義同/上隋文帝取律
吕實葭灰以候氣問於牛𢎞對曰灰飛半出為和氣全
出為猛氣不出為衰氣古今/樂錄
[003-5b]
集寒谷豐黍吹律以暖之左思/賦聴清濁五聲之和然後
制為鍾律楊泉物/理論律比崑崙竹杜/詩惜無協律者窈𦕈絃
吾詩栁/集
本朝太祖毎謂雅樂聲近於哀思因詔和峴依古法别
造新尺并黄鍾九寸管令工人校其聲果下於王朴所
定管一律尋又内降羊頭山秬黍累尺校律亦相符合
自此雅音和暢㑹/要李照所造鍾磬當時只是将太府寺
布帛尺一面定法其尺約長王朴尺三寸使朝廷以不
[003-6a]
法之器薦見郊廟只如照所定黄鍾之管乃是南吕陪
磬舊黄鍾九寸正磬却降在大簇夾鍾之間宋景文公/議樂状
律之分寸既定便當埋管候氣以騐其應否至於播之
五聲二變而為六十調者乃其餘耳朱文/公集候氣之説蓋
埋管雖相近而自管之長短入地深淺有不同故氣之
應有先後耳非以方位而為先後也同/上衆絃排律吕金
石次第名歐/公
   黄鍾
[003-6b]
經大司樂奏黄鍾以祀天神周/禮太師陽聲黄鍾注云黄
鍾子之氣也十一月建焉 㮚氏為量其聲中黄鍾之
同/上中央土律中黄鍾之宫注云黄鍾之宫最長也
仲冬律中黄鍾注云黄鍾者律之始也九寸並/記
子師文鼔琴當夏而叩羽絃以召黄鍾霜雪交下川地
暴沍列/黄鍾者鍾已黄也淮南/子黄鍾以生之注云黄鍾
為音律之本揚/子
史黄鍾者陽氣鍾黄泉而出也律/書黄鍾長八寸七分一
[003-7a]
同/上五聲之本生於黄鍾之律前律/厯志黄鍾者黄者中之
色君之服也鍾者種也天之中數五五為聲聲上宫五
聲莫大焉地之中數六六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
色莫盛焉故陽氣施種於黄泉孳萌萬物為六氣元也
以黄色名元氣律者著宫聲也宫以九唱六變動不居
周流六虛始於子在十一月 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
伏於地下始著為一萬物萌動種於太隂故黄鍾為天
統律長九寸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為萬物元也 黄鍾
[003-7b]
紀元氣之謂律 太極中央元氣故為黄鍾其實一龠
以其長自乘故八十一為日法所以生權衡度量禮樂
之所繇出也 隂陽相生自黄鍾始 黄鍾初九律之
首陽之變也 陽生隂曰下生隂生陽曰上生上生不
得過黄鍾之清濁下生不得及黄鍾之實並同/上伏羲作
易紀陽氣之初為律法建日冬至之聲以黄鍾之宫後/律
厯/志黄鍾應天之數而長九寸同/上冬至黄鍾之音調君道
禮儀/志黄者隂陽之中色也或曰冬至徳氣為土土色
[003-8a]
黄故曰黄鍾晉/志黄鍾者天子之宫北/史伶倫斷竹長三寸
九分而吹之以為黄鍾之宫曰含少隋禮/樂志初隋用黄鍾
一宫惟擊一鍾其十一鍾設而不擊謂之啞鍾唐張文
収乃斷竹為十二律與孝孫吹調五鍾叩之而應由是
十二鍾皆用唐禮/樂志太常缺黄鍾鑄不能成李嗣真逢車
有鐸聲甚麗曰宫聲也取以歸振以空地若有應者掘
之得鍾衆樂遂和舊唐/書
傳記黄鍾所以宣養六氣九徳也國/語皇甫直臨小池弹
[003-8b]
琵琶本黄鍾而聲入㽔賔彈於他處則黄鍾也因夜復
彈於池上覺有物擊水如魚躍遂竭池索之得鐵一片
乃方響㽔賔鐵也雜/爼
集黄鍾毁棄瓦釡雷鳴楚辭/卜居
   林鍾
經大司樂歌函鍾以祭山川注云函鍾一名林鍾周/禮
師隂聲函鍾注云林鍾未之氣也六月建焉同/上季夏律
中林鍾注云林鍾者黄鍾之所生也長六寸記/季武子
[003-9a]
以其所得於齊之兵作林鍾而銘魯功焉左/傳
子林鍾者引而止也淮南/子
史林鍾者言萬物就死氣林林然史律/書林鍾長五寸七
分四角同/上林君也言隂氣受任助㽔賔君主種物使長
大楙盛也位於未在六月前律/厯志六月坤之初六隂氣受
任於太陽繼養化柔萬物生長楙之於未令種剛强大故
林鍾為地統律長六寸六者所以含陽之施楙之於六
合之内令剛柔有體也 林鍾吕之首隂之變也並同/上
[003-9b]
傳記林鍾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肅純恪也國/語林者茂也
盛也六月物皆茂盛積於林野故謂林鍾又林衆也言
萬物成就種類衆盛也通典/注
   太簇
經大司樂奏太簇以祀地示周/禮太師陽聲太簇注云太
簇寅之氣也正月建焉同/上孟春律中太簇注云太簇者
林鍾之所生也長八寸記/
子太簇者簇而未出也淮南/子
[003-10a]
史泰簇者言萬物簇生也史律/書太簇長七寸七分二角
同/上太簇簇奏也言陽氣大奏地而達物也位於寅在正
前律/厯志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族出於寅人奉而成
之仁以養之義以行之令萬物各得其理寅木也為仁
其聲商也為義故太簇為人統律長八寸象八卦宓羲
氏之所以順天地通神明類萬物之情也同/上簇者簇也
謂萬物隨於陽氣太簇而生也晉/志
傳記太簇所以金奏賛陽出滯也國/語
[003-10b]
   南吕
經大司樂歌南吕以祀四望周/禮太師隂聲南吕注云南
吕酉之氣也八月建焉同/上仲秋律中南吕注云南吕者
太簇之所生也長五寸三分寸之一記/
子師文鼔琴當春而叩商絃以召南吕凉風忽至草木
茂實列/南吕者任包大也淮南/子
史南吕者言陽氣之旅入藏也史律/書南吕長四寸七分
八徵同/上南任也言陽氣旅助夷則任成萬物也位於酉
[003-11a]
在八月前律/厯志南者任也謂時物皆秀有懐任之象也晉/志
傳記南吕賛陽秀也注云榮而不實曰秀南任也隂任
陽事助成萬物國/語八月物皆含秀懐吐之象隂任陽功
助陽成功也通典/注
   姑洗
經大司樂奏姑洗以祀四望周/禮太師陽聲姑洗注云姑
洗辰之氣也三月建焉同/上季春律中姑洗注云姑洗者
南吕之所生也長七寸九分寸之一記/
[003-11b]
子姑洗者陳去而新来也淮南/子
史姑洗者言萬物洗生史律/書姑洗長六寸七分羽同/上
洗潔也言陽氣洗物姑潔之也位於辰在三月前律/厯志
枯也洗濯也謂物生新潔洗除其枯改柯易葉也晉/志
傳記姑洗所以修潔百物考神納賔也注云姑潔也洗
濯也考合也言百物修潔故用之饗宴可以合神納賔
國/語
   應鍾
[003-12a]
經大司樂歌應鍾以祭地示周/禮太師隂聲應鍾注云應
鍾亥之氣也十月建焉同/上孟冬律中應鍾注云應鍾者
姑洗之所生也長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記/
子應鍾者應其鍾也淮南/子
史應鍾者陽氣之應不用事也史律/書應鍾長四寸二分
三分二羽同/上應鍾言隂氣應無射該藏萬物而雜陽閡
種也位於亥在十月前律/厯志應者和也謂嵗功皆應和陽
功收而聚之也晉/志
[003-12b]
傳記應鍾均利器用俾應復也國/語
   㽔賔
經大司樂奏㽔賔以祭山川周/禮太師陽聲㽔賔注云㽔
賔午之氣也五月建焉同/上仲夏律中㽔賔注云㽔賔者
應鍾之所生也長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並/記
子師文鼓琴及冬而扣徴絃以激㽔賔陽光熾烈堅氷
立散列/㽔賔者安而服之也淮南/子
史㽔賔者言隂氣㓜少故曰㽔痿陽不用事故曰賔史/律
[003-13a]
書/㽔賔長五寸六分三分一同/上㽔繼也賔導也言陽始
導隂氣使繼養物也位於午在五月前律/厯志㽔葳㽔垂下
貎也賔敬也謂時陽氣下降隂氣始起相賔敬也晉/志
傳記㽔賔所以安靖神人獻酬交酢也國/語皇甫直得方
響蕤賔鐵詳見黄/鍾類
   大吕
經大司樂歌大吕以祀天神周/禮太師隂聲大吕注云大
吕丑之氣也十二月建焉同/上季冬律中大吕注云大吕
[003-13b]
者㽔賔之所生也長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百四記/月
令按㽔賔三分損一下生大吕實長四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五十二月令注葢大吕之倍數也
子大吕者旅旅而去也淮南/子
史大吕長七寸五分三分一史律/書吕旅也言隂大旅助
黄鍾宣氣而牙物也位於丑在十二月前律/厯志吕助也謂
陽氣方生隂氣助也晉/志大吕者皇后之位北/史
傳記大吕助宣物也國/語
   夷則
[003-14a]
經大司樂奏夷則以享先妣周/禮太師陽聲夷則注云夷
則申之氣也七月建焉同/上孟秋律中夷則注云夷則者
大吕之所生也長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
記/
子夷則者易其則也淮南/子
史夷則言隂氣之賊萬物也史律/書夷則長五寸四分三
分二商同/上則法也言陽氣正法度而使隂氣夷當傷之
物也位於申在七月前律/厯志夷平也謂萬物将成平均皆
[003-14b]
有法則也晉/志
傳記夷則者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貳也注云言萬物
既成可法則也故可詠歌九功之則使民無疑貳也國/語
七月萬物将成平均結實皆有法則故謂之夷則一云
夷者傷之義言秋之時萬物始被刑法而傷其性故以
為名通典/注
   夾鍾
經大司樂歌夾鍾以享先祖周/禮太師隂聲夾鍾注云夾
[003-15a]
鍾夘之氣也二月建焉同/上仲春律中夾鍾注云夾鍾者
夷則之所生長七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千七十
記按夷則參分損一下生夾鍾實長三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六百三十一月令注蓋夾鍾之
倍數/也
子師文鼓琴及秋而叩角絃以激夾鍾温風徐迴草木
發榮列/夾鍾者種始莢也淮南/子
史夾鍾者言隂陽相夾厠也史律/書夾鍾長六寸一分三
分一同/上夾鍾言隂夾助太簇宣四方之氣而出種物也
[003-15b]
位於夘在二月前律/厯志夾佐也謂時物尚未盡出隂徳佐
陽而出物也晉/志
傳記夾鍾出四隙之細也注云出四時之間氣微細者
四時之氣皆始於春故夾鍾出四時之氣也國/語夾者孚
甲也言萬物孚夾鍾類分也白虎/通
   無射
經大司樂奏無射以享先祖周/禮太師陽聲無射注云無
射戍之氣也九月建焉同/上季秋律中無射注云無射者
[003-16a]
夾鍾之所生長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
百二十四記/天王景/王将鑄無射伶州鳩曰王其以心疾
死乎夫樂天子之職也夫音樂之輿也而鍾音之器也
天子省風以作樂器以鍾之輿以行之小者不窕大者
不槬則和於物物和則嘉成故和聲入於耳而藏於心
心億則樂窕則不咸槬則不容心是以感感實生疾今
鍾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久乎左/傳
子無射者入無厭也淮南/子
[003-16b]
史無射者隂氣盛用事陽氣無餘也史律/書無射長四寸
四分三分一同/上射厭也言陽氣䆒物而使隂氣畢剝落
之終而復始亡厭射也位於戍在九月前律/厯志射者出也
言時陽氣上升萬物收藏無復出也晉/志
傳記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徳示民軌儀也注云九
月乾上九也陽氣上升收藏萬物無得見者可徧布前
哲之令徳示民導法國/語射終也言萬物隨陽而復又隨
陽而起無有終極故以為名通典/
[003-17a]
   中吕
經大司樂歌小吕以享先妣注云小吕一名中吕周/禮
師隂聲小吕注云中吕已之氣也四月建焉同/上孟夏律
中中吕注云中吕者無射之所生長六寸萬九千六百
八十三分寸之萬二千九百七十四記月令愚按無射/三分損一下生中
吕實長三寸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六/千四百八十七月令注葢中吕之倍數也
子中吕者中充大也淮南/子
史中吕者言萬物盡旅而西行也史律/書中吕長五寸九
[003-17b]
分三分二徴同/上中吕言微隂始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
姑洗宣氣齊物也位於已在四月前律/厯志陽下生隂隂上
生陽終於中吕十二律畢矣同/上吕助也謂陽氣盛長隂
助成功也晉/志
傳記中吕宣中氣也國/語
   度量律度量衡附/
經同律度量衡書舜/典内宰凡建國出其度量淳制周/禮
人同其度量 合方氏一其度量 大行人十有一嵗
[003-18a]
同度量並同/上仲春日夜分則同度量記/周公頒度量而
天下大服明堂/位立權度量大/傳宫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
仲尼/燕居正度量夷民者也左/傳謹權量審法度論/語
子法制度量王者典憲也管/仲春令闗市同度量仲秋
一度量淮南/子法者天下之度量也同/上
史同律度量衡所以齊逺近立民信也前律/厯志審度嘉量
以臨兆民 凡律度量衡用銅者名自名也所以同天
下而齊風俗也並同/上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漢景/帝詔律度
[003-18b]
量衡公私不同所宜一之北史王/登奏律度量衡相用為表
裏使得律者可以制度量衡因度量衡亦可以制律也
唐禮/樂志太史卿以二法權物量度權衡也百官/志
傳記先王之鑄鍾也律度量衡於是乎生國/語
集齊律度量衡使天下咸得其用人曰明我者舜也齊
我者舜也資我者舜也韓/集
本朝皇祐中阮逸胡瑗累黍定尺始欲合其量也然竟
於權不合程迥三/器圖説上黨之黍其色至烏其形圎重用為
[003-19a]
度量决不徒然止以時有水旱之差地有肥瘠之異取
黍大小必得其中故伊川先生曰欲度量權衡之得其
正必自律起以律管定尺蓋凖乎天地也秬黍積數在
先王時惟此適與度量合故可用也今或不然形有長
短所以起度也受有多寡所以生量也物有輕重所以
用權也是器也皆凖之上黨羊頭山之秬黍焉以之測
幽隐之情以之達精微之理推三光之運則不失其度
通八音之變則可召其和以辨上下則有品以分隆殺
[003-19b]
則有節並同/上
   度
經典瑞璧羨以起度周/禮玉人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
同/上司空執度度地記/用器兵革不中度不粥於市同/上
子度然後知長短孟/
史禹聲為律身為度史本/紀度者分寸丈尺引也所以度
夫長短也本起黄鍾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
度之九十分黄鍾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
[003-20a]
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其法用銅髙一寸廣
二寸長一丈而分寸丈尺存焉用竹為引髙一分廣六
分長十丈其方法矩髙廣之數隂陽之象也分者自三
微而成著可分别也寸者忖也尺者蒦也丈者張也引
者信也夫度者别於分忖於寸蒦於尺張於丈信於引
引者信天下也前律/厯志體有長短檢之以度則不失毫釐
隋志/
本朝自唐昭宗時雅樂亡散至後周時王朴重定尺度
[003-20b]
太祖朝又詔和峴以景表尺重加磨治稍令聲下昨縁
景祐二年燕肅始乞修正樂器其時只得王朴律準又
與王朴所定律尺律管參騐音韻而燕肅只據律準與
鍾磬見聲按定髙下即是太常舊樂比王朴時已自不
同况和峴減定後又經景徳中李宗諤一次修飾至燕
肅凡經三度磨鑢然俱不先立尺度律準所以後来無
處根正法度音律宋景文公/議樂状周尺也者先儒考其制脗
合者不一至宋景文公得隋大業中尺十五等一周尺/二晉田
[003-21a]
父玉尺三梁表尺四漢官尺五魏尺六殷後尺七後魏/前尺八中尺九後尺十東後魏尺十一蔡邕銅龠尺十
二宋氏尺十三隋常水尺十/四雜尺十五梁朝俗間尺獨以周尺為之本以考諸
尺韓忠獻嘉祐累黍二其一亦與周尺合苟以是定尺
又以是參定權量如挈裘而振其領其順者不可勝數
程迥三/器圗義
   量
經㮚氏為量深尺内方尺而圎其外其實一鬴六斗/四升
臋一寸其實一豆其耳三寸其實一升重一鈞其聲中
[003-21b]
黄律之宫槩而不税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
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兹器惟則周/禮齊舊四量豆區
釡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釡釡十則鍾陳氏三
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左/傳
子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荘/
史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黄鍾之
龠用度數審其容以子穀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
以井水準其槩十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
[003-22a]
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銅方尺而圎其外旁有庣焉其
上為斛其下為斗左耳為升右耳為合龠其状似爵以
縻爵禄上三下二參天兩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隂陽
之象也其圜象規其重一鈞備氣物之數合萬有一千
五百二十聲中黄鍾始於黄鍾而反覆焉君制器之象
也龠者黄鍾律之實也躍微動氣而生物也合者合龠
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升之量也斛者角斗
平多少之量也夫量者躍於龠合於合登於升聚於斗
[003-22b]
角於斛也前律/厯志量有輕重平以權衡物有多少受以量
後律/厯志物有多少受之以量則不失圭撮隋/志
傳記黄帝設五量家/語
集黄帝一統類齊制器栁/相欺也為之斗斛以信之韓/
本朝二龠為合注云謂二十四銖皇祐新樂圗曰今令
文誤作十龠為合程迥三/禮圗義合方一寸深一寸六分六釐
積一千六百二十分升方三寸深一寸八分積一萬六
千二百分斗方六寸深四寸五分積十六萬二千分
[003-23a]
迥用周尺依考工記造鬴却用本草千金方法以兔絲
子九兩為升實容六十四升兎絲之秤蓋用開通錢十
為七十二銖者是故周漢晉之尺本草千金方之升周
禮之鬴唐書志之權四物不相謀而相合若符契然並/同
上/皇祐龠合升斗以今太府寺見行升斗較之二升九
合一龠弱得太府寺升一升二斗九升五合得太府寺
斗一斗阮逸胡/瑗云林億等較本草千金方曰藥升方作上
徑一寸下徑六分深八分蓋龠法也同/上
[003-23b]
   權衡
經稱物平施 巽稱而隠巽以行權並/易輪人權之以眂
其輕重之均也 㮚氏為量不耗然後權之 玉人駔
琮五寸宗后以為權駔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為
並周/禮仲春日夜分則鈞衡石正權概仲秋日夜分則
平權衡正鈞石記/下齊如權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深/衣
可與立未可與權論/語
子權然後知輕重 執中無權猶執一也並/孟權衡者所
[003-24a]
以視輕重也管/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
荘/權物而稱用荀/聖人備道全美是垂天下之權衡也
 道者古今之正權也 衡所以知輕重 衡石稱垂
者所以為平也 衡者平之至也 衡不正則重垂於
仰而人以為輕輕垂於俛而人以為重 公平者職之
行也並同/上衡之為度也緩而不後平而不怨施而不徳
弔而不責常平民禄以繼不足權之為度也急而不盈
殺而不割誠信以必堅慤以固淮南/子衡之於左右無私
[003-24b]
輕重故可以為平 謹於權衡審乎輕重足以治其境
内矣並同/上
史參為衡石史天/官書優劣之垂在於權衡非徒低昻之差
乃鈞銖之覺也滑稽/傳注衡平也權垂也衡所以佐權而均
物平輕重也其道如底以見準之正繩之直左旋見規
右折見矩其在天也佐助璇璣斟酌建指以齊七政故
曰玉衡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
本起於黄鍾之重一龠重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
[003-25a]
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忖為十八易十八變之象也五權之制以義立之以物
鈞之其餘小大之差以輕重為宜圜而環之令之四倍
好者周旋無端周而復始無窮也已銖者物繇忽微始
至於成著可殊異也兩者兩黄鍾律之重也二十四銖
而成兩者二十四氣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銖
易二篇之爻隂陽變動之象也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乘
四方之象鈞者鈞也陽施其氣隂化其物皆得其成就
[003-25b]
平均也 權與物均重萬一千五百二十銖當萬物之
數也四百八十兩者六旬行八節之象也三十斤成鈞
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權之大者也始於銖兩於兩
明於斤均於鈞終於石物終石大也四鈞為石者四時
之象也重百二十鈞者十二月之象也終於十二辰而
復於子黄鍾之象也千九百二十兩者隂陽之數也三
百八十四爻者五行之象也四萬六千八十銖者萬一
千五百二十物厯四時之象也而嵗功成就五權謹矣
[003-26a]
前律/厯志趙石勒得圎石状如水碓銘曰律權石重四鈞同
律度量衡晉/志量有輕重平以權衡則不失黍絫隋/書帝曰
天下之勢猶持衡然此首重則彼尾輕矣唐李/石傳賞罰之
馭衆猶權衡之於輕重也陸宣公/奏議
傳記垂之者權也平之者衡也太/𤣥
本朝唐鑄開元通寳錢積十錢重一兩計一千重六斤
四兩蘇冕曰今錢為古秤七銖以上比古五銖錢則加
重二銖以上迥謂一大兩為七十二銖即一錢為七銖
[003-26b]
畸十分銖之一則所謂三兩為大兩者可無疑矣程迥/三器
圗/義
   規矩規矩準繩附/
經輪人規之以眂其圜也萬之以眂其匡也周/禮輿人為
車圜者中規方者中矩同/上古之君子必佩玉周旋中規
折旋中矩記玉/藻規沔水規宣王也注云規者正圜之器
詩/序矩君子有絜矩之道記大/學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論/語
[003-27a]
子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圎孟/
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圎平直 規
矩方圎之至也 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並同/上奚仲之為車器也方圎曲直皆中規矩鈎繩管/
父學御旋曲中規矩列/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
不以心稽荘/陶者曰我善治埴圜者中規方者中矩匠
石曰我善治木勾者中鈎直者應繩夫埴木之性豈欲
中規矩鉤繩哉同/上設規矩陳繩墨便備用君子不如工
[003-27b]
荀/無規矩雖奚仲不能以定方圓淮南/子規矩一行而
不易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行之萬世𫝊之而
以無為為之 規矩鉤繩者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規矩事之制也 賢王用人猶制木規矩方圎各有
所施 規之為度也轉而不獲圎而不垸優而不縱廣
大以寛矩之為度也肅而不悖剛而不憒取而無怨内
而無害威厲而不懾令行而不廢並同/上如委己以從人
雖有規矩焉得而用之揚/大器其猶規矩準繩乎先自
[003-28a]
治然後治人之謂大器同/上天圎不中規地方不中矩文/中
矩五寸之矩盡天下之方荀/
史禹左準繩右規矩史本/紀哲王規矩乾坤晉阮/种傳漢興破
觚為圜前酷/吏序大漢中興破矩為圜後杜林傳餘/見後五則類
集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離騷/經規天矩地文/選
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韓/集重規疊矩唐楊炯少/室山碑
   準繩
經準㮚氏為量權之然後準之周/禮繩巽為繩直易/惟木
[003-28b]
從繩則正書/其繩則直詩/
子法者人生之準繩也淮南/為平者準也為直者繩也
若夫不在準繩之中可以為平直者此不共之術也
繩之為度也直而不争修而不窮久而不弊逺而不忘
與天地得與神明合所欲則得所惡則忘自古及今不
可移正厥徳孔宓廣大以容衆是故上帝以為物宗
準之為度也平而不險均而不阿廣大以容寛裕以和
柔而不剛鋭而不挫流而不滯易而不穢發通而有紀
[003-29a]
周宻而不泄準平而不失萬物皆平民無險謀怨惡不
生是故上帝以為物平 無準繩雖魯班不能以定曲
並同/上準水平準中大匠取法焉荘/程者物之準荀/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孟/造父學御進退履繩列/
鉤繩而正者是削其性也荘/以繩墨自給而備世之急
同/上木受繩則直荀/繩者直之至 引繩以持曲直 繩
墨之起為不直也 度已以繩足以為天下法則矣並/同
上/繩正於上木直於下淮南/子繩之於内外無私曲直故
[003-29b]
可以為正同/上
史孝文以仁義為準前東方/朔傳賢才之畜於國猶巧匠之待
繩墨也晉阮种傳其/餘見五則類
集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離騷/經何時俗之工
巧兮背繩而改錯宋玉/九辨使離婁督繩公輸削墨文/選
   五則權衡規矩繩/
經衡誠懸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
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圎記/古者深衣以應規矩繩權衡
[003-30a]
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深/衣
子天為繩地為準春為規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繩者
所以繩萬物也準者所以準萬物也規者所以圎萬物
也衡者所以平萬物也矩者所以方萬物也權者所以
權萬物也淮南/子
史規圜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探賾索隠鉤深致逺
前律/厯志權與物鈞而生衡衡運規生規圜生矩矩方生繩
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均權矣是為五則規者所以
[003-30b]
規圜器械令得其類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
形也規矩相須隂陽位序圜方乃成準者所以揆平取
正也繩者上下端直經緯相通也準繩連體權衡合徳
百工由焉以定法式 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於
下於時為冬冬終也物冬藏乃可稱水潤下知者謀謀
者重故為權也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
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禮者齊齊者平故
為衡也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為秋秋
[003-31a]
揫也物揫斂乃成熟金從革改更也義者成成者方故
為矩也少陽者東方東動也陽氣動物於時為春春蠢
也物蠢生乃動運木曲直仁者生生者圜故為規也中
央者隂陽之内四方之中經緯通達乃能端直於時為
四季土稼穡蕃息信者誠誠者直故為繩也五則揆物
有輕重圜方正直隂陽之義四時四方之體五常五行
之象厥法有品各順其方而應其行今廣延羣儒博謀
講道修明舊典同律審度嘉量平衡均權正準直繩立
[003-31b]
于五則備數和聲以利兆民並同/上太昊乘震執規司春
炎帝乘離執衡司夏少昊乘兑執矩司秋顓帝乘坎執
權司冬黄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魏相/傳
   厯
經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易/厯象日月星辰敬
授人時書/帝曰来禹天之厯數在爾躬禹/謨四五紀五曰
厯數洪/範太史正嵗年以序事頒之于官府及都鄙注云
中數曰嵗朔數曰年䟽云一年二十四氣皆節氣在前
[003-32a]
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匝則為嵗朔氣匝則為
周/禮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
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左/傳㐮二十七年冬十一月
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厯過也 哀十二年冬十二月
螽仲尼曰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
少皥氏以鳥名官鳳鳥氏律正也𤣥鳥氏司分者也伯
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並/同
上/堯曰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躬論/語
[003-32b]
子黄帝之治天下節四時之度正律厯之數文中/子
史容成氏始造律厯史黄帝/本紀髙辛厯日月而迎送之本/紀
周過其厯秦不及期諸侯/王表黄帝考定星厯建立五行起
消息正閏餘少皥氏之衰也九黎亂徳顓帝受之乃命
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北正黎司地以屬民其後三苗
服九黎之徳故二官咸廢所職而厯數失序堯復逐重
黎之後而立羲和之官明時正度申戒文祖云天之厯
數在爾躬舜亦以命禹厯/書今上即位謂漢/武帝招致方士唐
[003-33a]
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閎運筭轉厯然後日辰之度與
夏正同乃改元詔以七年為太初元年同/上三代既沒史
官喪紀故其所紀有黄帝顓帝夏商周及魯厯秦兼天
下頗推五勝而自以獲水徳乃以十月為正漢興襲秦
正朔以張蒼言用顓帝厯至武帝元封七年公孫卿壺
遂司馬遷等言厯紀廢壊遂詔卿遂遷等議造漢厯乃
以前歴上元太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嵗至於元封元
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數中冬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
[003-33b]
至日月在建星太嵗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乃選
方士唐都分天部落下閎運筭轉厯其法以律起厯曰
律容一龠積八十一寸則一日之分也與鄧平所治同
於是皆觀新星度日月行更以推筭如閎平法一月之
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廼詔遷用鄧平所
造八十一分律厯罷廢尤䟽逺者十七家復使宦者淳
于陵渠復覆太初厯晦朔弦望皆最宻日月如合璧五
星如連珠前律/厯志元鳳三年張夀王言隂陽不調更厯之
[003-34a]
過也詔與丞相御史大将軍右将軍史各一人雜候上
林清臺課諸厯踈宻凡十一家太初厯第一徐萬且徐
禹治太初厯亦第一夀王及李信治黄帝調厯課皆踈
濶 孝成世劉向總六律列是非作五紀論向子歆究
其微妙作三統厯 自文公閏月不告朔百有餘年莫
能正厯數並同/上王莽令太史推三萬六千嵗厯紀六嵗
一改元本/傳漢初用乙夘厯至武帝始作太初厯後律/厯志
帝更建太初改元易朔行夏之正 自太初元年始用
[003-34b]
三統厯施行百有餘年考其行日有退無進月有進無
退章帝知其錯繆召治厯編訢李梵等及能術者課校
諸厯以為四分厯並同/上元和中劉洪造乾象法方於太
初四分轉精宻矣後漢司/馬彪注黄帝經緯厯數然後天歩有
常則風后之力也張衡/傳黄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鬼臾
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吕大撓造甲子𨽻首作筭數容成
綜斯六術考定氣象謂之調厯晉律/厯志三代世有日官日
官司厯 仲尼每於朔閏發文蓋因以宣明厯數也並/同
[003-35a]
上/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何承天撰元嘉新厯通/鑑初魏
入中原用景初厯世祖克沮渠氏得元始厯時人以為
宻是嵗始行之同上時宋元/嘉三十九年延昌中李業興為戊子元
厯上之北/史齊文㐮引李業興為中外府咨議參軍業興
乃造化宫行棊厯以五百為章四千四十為蔀九百八
十七為分還以己未為元始終相推不復移轉與今厯
法術不同至於氣序交分景度盈縮不異也同/上東魏以
正元厯浸差命李業興更加修正以甲子為元號曰興
[003-35b]
元厯通/鑑隋張胄𤣥改定新厯言前厯差一日謂厯法與
古不同者三事其超古獨異者有七事北史/本傳唐貞觀十
四年十一月甲子朔冬至時戊寅厯以癸亥為朔李淳
風表稱古厯分日起於子半今嵗甲子朔冬至而故太
史令傅仁均減餘稍多子初為朔遂差三刻用乖天正
請更加考定衆議以仁均定朔微差淳風推校精宻請
如淳風議通/鑑王勃嘗作大唐千嵗厯本/傳開元九年詔僧
一行作新厯推大衍數立術以應之較經史所書氣朔
[003-36a]
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十五年草成而一行卒詔張説
與陳𤣥景等次為厯術七篇畧例一篇厯議十篇自太
初至麟徳厯二十三家與天雖近而未宻也至一行宻
矣其倚數立法固無以易也後世雖有改作者皆依倣
而已其一厯本議曰大衍為天地之樞如環之無端蓋
律厯之大紀也唐律/厯志厯法尚矣其要在於候天地之氣
以知四時寒暑而仰察天日月星辰之行運以相參合
而已唐始終二百九十餘年而厯八改初髙祖曰戊寅
[003-36b]
元厯髙宗曰麟徳甲子元厯𤣥宗曰開元太衍厯代宗
曰寳應五紀厯徳宗曰建中正元厯憲宗曰元和觀象
厯穆宗曰長慶宣明厯至昭宗曰景福崇元厯而止矣
同/上五代之初因唐之故用崇元厯至晉髙祖馬重績始
更造新厯不復古推上元甲子冬至七曜之㑹而起唐
天寳十四載乙未為上元用正月雨水為氣首初唐曹
士為以顯慶五年為上元雨水為嵗首號符天厯秪行
於民間而重績遂施于朝廷號調元厯然行之五年輙
[003-37a]
差不可用而復用崇元厯周廣順中王處訥私撰明元
厯民間又有萬分厯西蜀有永昌厯南唐有齊政厯五
代厯家可攷見者止於此五代/史周世宗詔王朴定大厯
設通經統三法以嵗軌離交朔望周變率䇿之數歩日
月五星為欽天厯同/上
傳記神農因嘉禾八穂乃作穂書用頒時令雞跖/集周羣
嘗學山中忽有白猿化為老人而至授羣厯書一卷乃
黄帝而下厯日也拾遺/記自黄帝顓帝下逮三王治厯十
[003-37b]
有一家考課損益各有變衰風土/記邢和璞曰漢之落下
閎造太初厯云後八百嵗當差一日則有聖人定之今
年期畢矣而一行造大衍厯正其差謬則落下閎之言
信矣廣記愚按落下閎謂八百年當差一度然當時候/注史官攷諸中星知太初厯已差五度而閎之不
察則所謂八百年豈其然乎其/黄道嵗差説詳見中星類内
集璿籥環璣鳳司肇律簡文謝/新厯表疇昔神農始治農功正
節氣審寒温以為早晩之期故立厯日楊泉物/理論階蓂朝
開宫槐夜卷正我長厯同符大衍張説握/符頌千年聖厯遐
[003-38a]
栁/集
本朝吕奉天奏臣考唐堯即位之年嵗在丙子凡三千
三百一年矣成湯既沒太甲元年始有十二月乙丑朔
旦冬至至武王伐商之年正月辛夘朔二十八日戊午
二月五日甲子昧爽又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
庚午朏從太甲元年距今至道二年凡二千七百三十
二年今起商王小甲七年十一月甲申朔旦冬至自此
毎七十六年得一朔旦冬至乃古厯一蔀也㑹要愚按/厯法以十
[003-38b]
九嵗為一章四章七十六嵗為一蔀二十七章積五百/一十三年為一㑹三㑹積八十一章為一統而得千五
百二十九嵗三統積四千/六百一十七年而為一元黄帝起元用辛夘厯顓帝用
乙夘厯虞用戊午厯夏用丙寅厯商用甲寅厯周用丁
巳厯魯用庚子厯秦用乙夘厯漢用太初厯四分厯三
統厯魏用黄初厯景初厯晉用元始厯北元萬分厯宋
用大明厯元嘉厯齊用天保厯同章厯正象厯後魏用
興和厯正元厯正象厯梁用大同厯乾象厯永昌厯後
周用天和厯丙寅厯明元厯隋用甲子厯開皇厯皇極
[003-39a]
厯大業厯唐用戊庚厯麟徳厯神龍厯大衍厯元和厯
觀象厯長慶宣明厯寳應厯正元厯景福崇元厯晉天
福用調元厯周顯徳用欽天厯本朝太祖用應天厯
太宗用乾元厯真宗用宜天厯仁宗用崇天厯英宗用
明天厯已而復用崇天厯春明退朝錄愚今按髙宗用/統天厯孝宗用乾道厯淳熈
厯光宗用㑹元厯寜宗用統天/厯開禧厯今上寳佑改㑹天厯厯家筭氣只筭得到日
月星辰運行處上圗去更筭不得朱文公/語錄季通説當初
造厯便合并天運所差之度都筭在裏庶㡬厯可以正
[003-39b]
而不差今人只管説天之運行有差造厯以求合乎天
以厯愈差元不知天如何㑹差自是運行合當如此又
云天之所運無常日月星辰行度疾徐自是不齊使我
之法能運乎天而不為天之所運則其踈宻遲速過不
及之間厯可推而不失矣 康節厯十二萬九千六百
並同/上節正須知鳳厯新歐陽/公詩太史頒時令同/上
   閏法
經歸竒於扐以象閏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易/以閏
[003-40a]
月定四時成嵗書/太史閏月詔王居門終月周/禮閏月則
闔門左扉立于其中記/文元年閏三月非禮也先王之
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左/傳文六年閏月
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
道於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也何以為民 哀二
十七年冬十一月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
閏矣並同/上閏是叢殘之數非月之正也穀梁/注
史三苗服九黎之徳故重黎二官咸廢所職而閏餘乖
[003-40b]
史厯/書秦正以十月閏厯度餘未能睹其真也同/上厯數
以閏正天地之中前律/厯志魯厯不正以閏餘一之嵗為蔀
首自文公閏月不告朔至此百餘年莫能正厯數 并
終嵗為十九易窮則變是為閏法按天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終則有始所
謂易窮則變也并二終之數共為十/九厯法十九年而七閏是為一章傳曰歸餘於終事
則不悖此聖王之重閏也 朔不得中是為閏月言隂
陽雖交不得中不生故以日法乘閏法是為統嵗並同/上
按太初厯日法八十一分乘閏法十九凡八十/一□十九共得千五百三十九是為一統之嵗閏月無
[003-41a]
中氣而北斗斜指兩辰之間所以異於他月也律厯/志注
嵗再閏天道乃備天地之靈猶五載以成其化况人道
朱浮/傳其在閏交際以朔御之後律/厯志合二終以起閏餘
同/上張純奏曰三年一閏天氣小備五年再閏天氣大備
故五年一禘本傳光/武朝
傳記三年一閏以起紀注云紀法也三年加以一閏以
㑹成嵗也春秋元/命苞梧桐一邊有六葉有閏則十三葉視
之則知閏遁/甲集嵗重先年重時七十二候迴環推天官
[003-41b]
玉琯灰剩飛今嵗何長来嵗遲王母移桃獻天子羲氏
和氏迃龍轡李賀閏/月樂詞
本朝嵗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者一嵗之常
數也故日與天㑹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
十五者為氣盈月與日㑹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
五百九十二者為朔虛合氣盈朔虛而餘生焉故一嵗
不盡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三嵗一閏則
三十二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單一而有餘五嵗再
[003-42a]
閏則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五而不足十有
九嵗七閏則氣朔分齊是為一章也朱文公語載蔡九/峯説愚按九峯用
九百四十分日法盖古厯日法也太初厯日法用八十/一分大衍用三千四十分本朝統元厯用萬二百分
只有黄楊厄閏年東/坡
   正朔
經有扈氏怠棄三正書/一之日觱發注云周正月二之
日栗烈注云商正月三之日于耜注云夏正月詩/聖人
南面而聽天下改正朔易服色記/隠元年春王周正月
[003-42b]
注云言周以别夏殷左/傳行夏之時論/語
史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史厯/書夏正以正月
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窮
則反本天下有道則不失紀序無道則正朔不行於諸
侯 秦正以十月色上黒並同/上其於三正也黄鍾子為
天正林鍾未之衝丑為地正太簇寅為人正前律/厯志倪寛
與愽士等議曰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於
天也推傳序文則今夏時也 火出於夏為三月商為
[003-43a]
四月周為五月夏數得天四時之正也三代各據一統
明三統常合而迭為首登降三統之首周還五行之道
也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統之正始生於子半日萌色赤
地統受之於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人
統受之於寅初日孽成而黒至寅半日生成而青天施
復於子地化自丑畢於辰人生自寅成於申故厯數三
統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孟仲季迭用為統首
三統之微既著而五行自青始 三辰之合於三統也
[003-43b]
日合於天統月合於地統斗合於人統並同/上武帝初用
夏正以正月為嵗首故改元為太初也本/紀有司議曰單
于非正朔所加宣帝/本紀三代之盛胡越不與受正朔嚴助/傳
冬至之節陽氣始萌故十一月天以為正周以為春十
二月陽氣上通地以為正商以為春十三月陽氣已至
天地已交萬物皆出蟄蟲始振人以為正夏以為春漢/陳
寵/傳三微成著以通三統周以天元殷以地元夏以人元
注云三微三正也言十一月陽氣始施萬物動於黄泉
[003-44a]
之下微而未著其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以天正為嵗
色尚赤夜半為朔十二月萬物始牙色白白者隂氣故
殷以地元為正色尚白雞鳴為朔十三月萬物始達其色
皆黒人得知功以展其業故夏以人正為嵗色尚黒平
旦為朔故曰三微漢/書景初元年有司奏以魏得地統宜
以建丑之月為正三國/志夫改正朔謂夏建寅商建丑周
建子此三王相襲之道也唐律/厯志
傳記十一月乾之初九其位在子天氣始起生隂陽之
[003-44b]
化故子為天統六月坤之初六其位在未隂受陽化故
十二月為地統正月乾之九三萬物凑出於地人奉而
成之故寅為人統荀悦/漢紀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明上受之
於天下受之於人所以變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助化也
白虎/通天道左旋改正者右行何也改正者非改天道也
但改日月耳同/上武后永昌元年十一月建子為嵗首後
復用夏正肅宗上元二年用建子為正三年還以今正
月為嵗首矣湘山/野錄
[003-45a]
集革正朔為天下始司馬相/如賦班正朔於八荒文/選
   朔望弦晦告朔聽朔附/
經太史頒告朔于邦國周/禮天子聴朔於南門之外記/
侯皮弁以聽朔於太廟同/上僖五年正月辛亥朔公既視
朔遂登觀䑓以望而書左/傳文六年閏月不告朔棄時政
同/上十六年公四不視朔天子告朔于諸侯諸侯受于
禰廟禮也穀梁/傳朔有事則書晦雖有事不書公羊/傳甲乙
者厯之紀晦朔者日月之存㑹日食不可以不存晦朔
[003-45b]
晦朔須甲乙而可推左傳桓十/七年注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論/語
子朝菌不知晦朔荘/月未望則載魄于西既望則終魄
于東揚/子
史漢興用顓頊厯晦朔月見弦望滿虧非是前漢律/厯志
帝詔造漢厯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舉終以定朔晦
分至躔離弦望 宦者淳于陵渠覆太初厯晦朔弦望
皆最宻 鮮于妄人請與治厯麻光等雜候日月晦朔
[003-46a]
弦望並同/上弦為繩墨望為君徳晦朔知始終李尋/傳元和
元年太初去天益逺晦朔弦望差天一日章帝召治厯
編訢李梵等綜校其状而訢梵以為十一月當先大欲
以合朔弦望而晦朔失實行之未期章帝考之經䜟以
問訢梵等以為月當先小據春秋書朔不書晦者朔必
有明晦不朔必在其月也即先大則一月再朔後月無
後律/厯志日月相推日舒月速當其同謂之合朔舒先速
後近一逺三謂之弦相去為衡分天之中謂之望以速
[003-46b]
及舒光盡體伏謂之晦 永元中復令史官以九道法
候弦望騐之無有差失並同/上弦望伏見者厯數之綱紀
晉律/厯志課弦望於兩儀同/上朔為朝㑹之首隋/志聖厯元年
制毎月一日於明堂行告朔之禮唐禮/樂志
傳記堯階有草生庭名曰蓂莢堯觀之以知晦朔通鑑/又詳
見蓂/莢類月朔見東方曰朒晦見西方曰朓白虎/通注弦月半之
名也若張弓弦也望月滿之名也日月相望釋/名日月中
分謂之弦日月相望謂之望日月合宿謂之晦論/衡月望
[003-47a]
則蚌蛤實而羣隂盈月晦則蚌蛤虛而羣隂廢吕氏/春秋
集朔有告餼之文楊偉/表晦朔如循環月盈已見魄文/選
本朝三日第一節之中月生明之時也蓋始受一陽之
光為震而昏見於西方庚地八日第二節之中月上弦
之時受二陽之光為兑而昏見於南方丁地十五日第
三節之中月既望之時全受日光盛滿而昏見於東方
之甲地是為乾體十六日第四節之始也始受下一隂
為巽而成魄以平旦而沒於西方辛地二十三日第五
[003-47b]
節之中復生中一隂為艮而下弦以平旦而沒於南方
丙地三十日第六節之終全變為坤而光盡體伏於西
北一月六節既盡而禪於後月復生震卦云朱文公參/同契注
上弦是月盈及一半如弓之上弦下弦是月虧了一半
如弓之下弦語/錄以天之圍言之上下弦明日月相㸔皆
分天之一同/上
   十榦
經挾日而斂之注云從甲至癸謂之挾周/禮硩簇氏以方
[003-48a]
書十日之號同/上孟春仲春季春其日甲乙孟夏仲夏季
夏其日丙丁中央土其日戊己孟秋仲秋季秋其日庚
辛孟冬仲冬季冬其日壬癸記/天有十日左/傳先甲三日
後甲三日易/日用甲用日之始也記/仲春上丁命樂正
習舞釋菜仲丁命樂正習舞季秋上丁命樂正入學習
記/吉日惟戊詩/先庚三日後庚三日易/郊之用辛也
䟽云以冬至陽氣新用事故用辛也記/昭二十七年七
月上辛大雩季秋又雩春/秋
[003-48b]
史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
丙者言陽道著明丁者言萬物之丁壮也庚者言隂氣
更萬物辛者言萬物之新生壬之為言任也言陽氣任
養萬物於下也癸之為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也史律/書
出甲於甲奮軋於乙明炳於丙大盛於丁豐楙於戊理
紀於己斂更於庚悉新於辛懐任於壬陳揆於癸前律/厯志
日有六甲注云六甲之中惟甲寅無子同/上甲巳為角乙
庚為商丙辛為徵丁壬為羽戊癸為宫晉律/厯志
[003-49a]
傳記太嵗在甲曰閼逢史記作/焉逢在乙曰旃蒙史記作/端䝉
丙曰柔兆史記作/游兆在丁曰強圉史記作/彊梧在戊曰著雍史/記
作徒/維在己曰屠維史記作/祝犂在庚曰上章史記作/商横在辛曰
重光史記作/昭陽在壬曰𤣥黓史記作/横艾在癸曰昭陽史記作/尚章以
上並/爾雅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
曰厲在己曰則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
同/上大撓作甲子類/要五剛甲丙戊庚壬五柔乙丁己辛
記/䟽青帝生子而曰甲乙甲乙東方木赤帝生子而曰
[003-49b]
丙丁丙丁南方火黄帝生子而曰戊己戊己中央土白
帝生子而曰庚辛庚辛西方金黒帝生子而曰壬癸壬
癸北方水見於時而生物者乙與庚合春則有榆青而
白不失金木之色辛與丙合秋則有棗白而赤不失金
火之色已與甲合夏末秋初有𤓰青而黄不失土木之
色丁與壬合夏則有椹赤而黑不失水火之色癸與戊
合冬則有橘黒而黄不失水土之色真仙/骨天上三竒乙
丙丁地下三竒甲戊庚遁/甲丙加甲名飛鳥跌穴甲加丙
[003-50a]
名青龍迴首同/上戊孟知祥曰上戊之辰時俗所重不可
廢也談/苑諸欲止宿安營避病去害者當用真人閉六戊
之法遁/甲道家忌六戊日不入靖燒香道/書戊己燕作窠避
戊己説/文
集仙官勅六丁雷電下取將韓/集女丁婦壬傳世婚同/上
   十二支
經馮相氏掌十有二辰以㑹天位周/禮硩簇氏以方書十
二辰之號同/上天之大數不過十二郊特/牲注亥嵗在豕韋之
[003-50b]
次注亥也左/傳
子子午夘酉為二繩丑寅辰巳未申戌亥為四鉤淮/南
張四維運之以斗指寅則萬物螾夘則茂茂然辰則振
之也巳則生巳定也午忤也未昧也申者申之也酉者
飽也戌者滅也亥者閡也子者滋也丑者紐也同/上
史子者滋也言萬物滋於下也丑者紐也言陽氣在上
未條萬物厄紐未敢出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夘之為
言茂也言萬物茂也辰者言萬物之蜄也巳者言陽氣
[003-51a]
之巳盡也午者隂陽交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申
者言隂用事申賊萬物酉者萬物之老也戌者言萬物
盡滅亥者該也言陽氣藏於下故該也史律/書太極元氣
函三為一行於十二辰始動於子參之於丑得三又參
之於寅得九又參之於夘得二十七又參之於辰得八
十一又參之於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參之於午得七百
二十九又參之於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參之於申
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參之於酉得萬九千六百八十
[003-51b]
三又參之於戌得五萬九千四十九又參之於亥得十
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隂陽合徳氣鍾於子化生萬
物者也故孳萌於子紐牙於丑引達於寅冒茆於卯振
美於辰巳盛於巳咢布於午昧薆於未申堅於申留熟
於酉畢入於戌該閡於亥故隂陽之施化萬物之終始
既類依於律吕又經厯於日辰而變化之情可見矣前/律
厯/志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甲辰有五子注云六丁惟
甲寅無子 制禮上物不過十二天之大數也 天統
[003-52a]
之正始於子半地化自丑畢於辰人生自寅成於申並/同
上/子者孳也謂陽氣至此更孳生也丑者紐也言終始
之制故以紐結為名寅者津也謂生物之津塗也夘者
茂也言陽氣生而孳茂也辰者振也謂時物振動而長
也巳者起也物至此時畢盡而起也午者長也大也言
萬物皆長大也未者味也言萬物向成有滋味也申者
身也言萬物身體皆成就也酉者猶也謂時物皆猶縮
也戌者滅也謂時物皆度滅也亥者劾也言時隂氣劾
[003-52b]
殺萬物也晉樂/志
傳記太嵗在寅曰攝提格在夘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
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恊洽在申曰涒灘在
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
丑曰赤奮若爾/雅少陽見寅寅者演也卯者茂也辰震也
太陽見於巳巳者物必起午物滿未味也少隂見於申
申者身也酉老物收斂戌者滅也太隂見於亥亥者仰
也子者孳也丑者紐也白虎/通日以統辰如君統臣也辰
[003-53a]
屬月故月上繫天也其斗之星夜隨天左旋各指十二
辰之位謂之斗建亦名月建閏月則指十二辰之間厯/術
子𤣥枵丑星紀寅析木夘大火辰夀星巳鶉尾午鶉火
未鶉首申實沈酉大梁戌降婁亥娵訾同上詳見/十二次類子寳
瓶丑磨蝎寅人馬卯天蝎辰天秤已雙女午獅子未巨
蟹申隂陽酉金牛戌白羊亥雙魚命/書天罡辰將太乙巳
將勝光午將小吉未將傳送申将從魁酉将河魁戌将
登明亥将神后子将大吉丑将功曹寅将太衝夘将六/壬
[003-53b]
法/
 
 
 
 
 
 
 記纂淵海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