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70 日知錄-清-顧炎武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日知録卷八     崑山 顧炎武 撰
  州縣税賦
王士性廣志繹曰天下賦税有土地肥瘠不甚相逺而
徴科乃至懸絶者當是國初草草未定畫一之制而其
後相沿不敢議耳如眞定之轄五州二十七縣蘇州之
轄一州七縣無論所轄即其廣輪之數眞定已當蘇之
五而蘇州糧二百三萬八千石眞定止一十萬六千石
[008-1b]
然猶南北異也若同一北方也河間之繁富二州十六
縣登州之貧寡一州七縣相去殆若莛楹而河間糧止
六萬一千登州乃二十三萬六千然猶直𨽻山東異也
若在同省漢中二州十四縣之殷庻視臨洮二州三縣
之衝疲易知也而漢中糧止三萬臨洮乃四萬四千然
猶各道異也若在同道順慶不大於保寕其轄二州八
縣均也而順慶糧七萬五千保寕止二萬然猶兩郡異
也若在一邑則同一西南充也而負郭十里田以歩計
[008-2a]
賦以田起二十里外則田以絙量不歩矣五十里外田
以約計不絙矣官賦無定數私價亦無定估何其懸絶
也惟是太平日久累世相傳民皆安之以爲固然不自
覺耳夫王者制邑居民則壤成賦豈有大小輕重不同
若此之甚哉且以所轄州縣言之眞定三十二西安三
十六開封平陽各三十四濟南三十成都三十一而松
江鎮江太平止三縣漢陽興化止二縣其直𨽻之州則
如徐州澤州之四縣郴州之五縣嘉定之六縣潼川之
[008-2b]
七縣儼然一府也而其小者或至於無縣可轄且明初
之制多因元舊平陽一路共領九州殆據山西之半至
洪武二年始以澤潞遼沁四州直𨽻山西行省而今尚
有五州若蒲州自古别爲一郡屢此建言皆爲户部所
格歸德一州向屬開封至嘉靖二十四年始分爲府天
下初定日不暇給沿元之非遂至二三百年崔銑言今/之郡大者
千里屬邑數十爲長者名數且不能悉奚/望其理也宜令大郡不過四百里邑百里然則後之王
者審形勢以制統轄度輻員以界郡縣則土田以起徴
[008-3a]
科乃平天下之先務不可以慮始之艱而廢萬年之利
者矣
太祖實録洪武八年三月平陽府言所屬蒲解二州距
府闊逺乞以直𨽻山西行省爲便未許至天啟四年廵
按山西李日宣請以二州十縣分立河中府治運城以
運使兼知府事運同兼清軍運副兼管糧運判兼理刑
事下户部户部下山西山西下河東河東下平陽府議
之竟寢不行按漢河東郡二十四縣後漢二十城魏正/始八年分河東之汾北十縣為平陽郡
[008-3b]
此所謂欲製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也且商雒之於
闗内陳許之於大梁德棣之於濟南頴亳之於鳯陽自
古不相統屬去府既逺更添司道於是有一府之地而
四五其司道者官愈多而民愈擾職此之由矣昔仲長
統昌言謂諸夏有十畝共桑之廹逺州有曠野不發之
田范曄酷吏傳亦言漢制宰守曠逺户口殷大而後漢
馬援傳既平交阯奏言西于縣户有三萬二千逺界去
庭千餘里庭縣/庭也請分爲封溪望海二縣許之華陽國志
[008-4a]
巴郡太守但望字伯門大山/人見風俗通上疏言郡境南北四千東
西五千屬縣十四土界遐逺令尉不能窮詰姦凶時有
賊發督郵追案十日乃到賊已逺逃蹤跡絶滅其有犯
罪逮捕證驗文書詰訊從春至冬不能究訖繩憲未加
或遇德令是以賊盜公行姦宄不絶太守行農桑不到
四縣刺史行部不到十縣欲請分爲二郡其後遂爲三
巴水經注山隂縣漢㑹稽郡治也永建中陽羡周嘉上
書以縣逺赴㑹稽至難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爲吴以
[008-4b]
東爲㑹稽此皆逺縣之害已見於前事者也北齊書赫
連子悦除林慮守世宗往晉陽路由是郡因問所不便
子悦答言臨水武安二縣去郡遙逺山嶺重疊車歩艱
難若東屬魏郡則地平路近世宗笑曰卿徒知民便不
覺損幹子悦荅以所言因民疾苦不敢以私潤負心嗟
乎今之牧守其能不徇於私而計民之便者吾未見其
人矣
  屬縣
[008-5a]
自古郡縣之制惟唐爲得其中今攷地理志屬縣之數
京兆河南二府各二十河中太原二府各十三魏州十
四廣州十三鎭州桂州各十一其他雖大無過十縣者
此其大小相維多寡相等均安之效不可見於前事乎
後代之王猶可取而鏡也但其中一二縣之郡亦有可
并憲宗元和元年割屬東川六州制曰分疆設都葢資
共理形束壤制亦在稍均將懲難以銷萌在立防而不
紊故賈生之議以楚益梁宋氏之規割荆爲郢酌於前
[008-5b]
事宜有變通此雖一時之言亦經邦制郡之長策也
  州縣品秩
漢時縣制萬户已上爲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户爲
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唐則州有上中下三等縣有京
畿上中中下下六等品各有差太祖實録吴元年定縣
有上中下三等税糧十萬石已下爲上縣知縣從六品
縣丞從七品主簿從八品六萬石以下爲中縣知縣正
七品縣丞正八品主簿從八品三萬石以下爲下縣知
[008-6a]
縣從七品丞簿如中縣之秩洪武六年八月壬辰分天
下府爲三等糧二十萬石已上者爲上府秩從三品二
十萬石以下者爲中府秩正四品十萬石以下者爲下
府秩從四品不知何年始改此制洪武十四年十月定/考劾法府以田粮十五萬石以上州以七
萬石以上縣以三萬石以上親臨王府上司軍馬/守禦路當驛道邊方衝要者爲繁不及此者爲簡後乃
一齊其品而但立繁簡之目才優者調繁不及者調簡
古時列爵惟五之意遂盡亡之矣
  府
[008-6b]
漢曰郡唐曰州州即郡也惟建都之地乃曰府唐初止
京兆河南二府武后以并州爲太原府𤣥宗以蒲州爲
河中府益州爲成都府肅宗以岐州爲鳯翔府荆州爲
江陵府德宗以梁州爲興元府惟興元以德宗行幸於
此其餘皆建都之地也舊唐書田悦傳朱滔自稱翼王/悦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又請
李納稱齊王以幽州爲范陽府魏州爲大名府恒州爲/眞定府鄆州爲東平府李希烈傳僭號以汴州爲大梁
府是則以州/稱府者僭也
後梁以汴州爲開封府後唐以魏州爲興唐府鎭州爲
[008-7a]
眞定府册府元龜載長興三年中書省奏本朝都長安/以京兆府爲上今都雒陽請以河南府為上其
五府舊以鳯翔府爲首河中成都江陵興元爲次中興/初升魏博爲興唐府鎭州為眞定府皆是創業興王之
地宜升在五府/之上合為七府至宋而大郡多升為府王明清揮麈録
曰太祖皇帝以歸德軍節度使創業升宋州為歸德府
後爲應天府太宗以晉王即位升并州為太原府眞宗
以夀王建儲升夀州為夀春府仁宗以昇王建儲升建
業為江寕府英宗以齊州防禦使入繼以齊州為興德
軍神宗自頴王升儲升汝隂爲順昌府哲宗自延安郡
[008-7b]
王升儲升延州為延安府徽宗以端王即位升端州為
肇慶府欽宗自定王建儲前已升定州爲中山府太上
以康王中興升康州為德慶府今上以建王建儲升建
安爲建寕府宣和元年六月邢州民董世多進狀以英
宗嘗為鉅鹿郡公又知岳州孫勰進言英宗嘗為岳州
防禦使詔加討論時邢州已升安國軍遂以邢州爲信
德府岳州爲岳陽軍是歲十月又詔以列聖潛邸所領
地再加討論以眞宗嘗為襄王升襄州為襄陽府仁宗
[008-8a]
嘗爲慶國公升慶州爲慶陽府英宗嘗為宜州刺史以
宜州為慶逺軍神宗嘗為安州觀察使以安州爲德安
府又嘗為光國公以光州爲光山軍哲宗嘗為東平軍
節度使以鄆州爲東平府嘗為均國公以均州爲武當
軍徽宗嘗為寕國公以寕州爲興寕軍又嘗爲平江鎮
江軍節度使並升爲府又以太宗嘗爲睦州防禦使升
睦州爲遂昌軍今上即位之初升隆興寕國常德諸府
皆以潛藩擁麾之地也隋煬帝大業九年詔曰博陵昔/為定州地居衝要先皇歴試所
[008-8b]
基王化斯逺故以道冠豳風義髙姚邑朕廵撫氓庻爰/届兹邦瞻望郊壥懐德思止可改博陵為高陽郡赦境
内死罪已下給復一年於是召髙祖時故吏皆量才授/職此前代升郡故事然以先皇涖任之邦追思舊德有
此特詔至宋則但列/空銜便加恩數矣玉照新志曰徽宗嘗封遂寕郡王
升遂州爲遂寕府嘗封蜀國公升蜀州爲崇慶府沿至
於今無郡不府而陿小之處如滁和澤沁郴靖邛眉之
類猶以州名又有𨽻府之州特異其名而親理民事與
縣尹無别凡唐宋舊設之州並有附郭縣而州不親民/事元初省冗官令州官兼領洪武初并附郭
縣八州州浦士衡曰國朝建立府州多踵勝國其最異/者則以 統縣而省縣八州刺史而下行縣令之事所
[008-9a]
謂名存實異與宋/以前不同者也縣之𨽻於州者則既𢃄府名又𢃄州
名而其實未嘗管攝於州惟到任繳憑必由州/轉府尚有餼羊之意體統乖
而名實殽矣竊以為宜仍唐制凡郡之連城數十者析
而二之三之而以州統縣惟京都乃稱府焉豈不畫一
而易遵乎
  鄉亭之職
漢書百官表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户以上爲令
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户爲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
[008-9b]
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宋書百官志漢制丞一人/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
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武帝/紀元
光六年詔曰少吏犯禁吏甯/成傳為少吏必陵其長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宋/書
五家為伍伍長主之二伍爲什什長主之十什為里里/魁主之十里為亭亭長主之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
表張章父為長安亭長/失官是亭長亦稱官也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張敞/傳注
師古曰鄉有秩/者嗇夫之類也嗇夫游徼宋書又/有鄉佐三老掌教化嗇夫職
聼訟收賦税游徼徼循禁賊盜宋書鄉佐有秩主賦稅/三老主教化嗇夫主争
訟游徼/主姦非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鄉亭亦如
[008-10a]
之皆秦制也高帝紀二年二月令舉民年五十以上有
脩行能帥衆爲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
爲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繇戍三老為鄉/官故壺闗
三老荗得上書言太子雞黄/覇傳使郵亭鄉官皆畜 豚此其制不始於秦漢也自
諸候兼并之始而管仲蔿敖子産之倫所以治其國者
莫不皆然管子書曰擇其/賢民使為里君而周禮地官自州長以下有
黨正族師閭胥比長自縣正以下有鄙師酇長里宰鄰
長則三代明王之治亦不越乎此也夫惟於一鄉之中
[008-10b]
官之備而法之詳然後天下之治若網之在綱有條而
不紊至於今日一切蕩然無有存者且守令之不足任
也而多設之監司監司之又不足任也而重立之牧伯
積尊絫重以居乎其上而下無與分其職者雖得公亷
勤幹之吏猶不能以為治而况託之非人者乎後魏太
和中給事中李沖上言宜準古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
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長取鄉人強謹者鄰長復一夫
里長二黨長三所復復征戍餘若民三載無愆則陟用
[008-11a]
陟之一等孝文從之詔曰鄰里鄉黨之制所由來矣欲
使風教易周家至日見以大督小從近及逺如身之使
手榦之總條然後口算平均義興訟息史言立法之初
多稱不便及事既施行計省昔十有餘倍於是海内安
之後周蘇綽作六條詔書曰非直州郡之官皆湏善人
爰至黨族閭里正長之職皆當審擇各得一鄉之選以
相監統隋文帝師心變古開皇十五年始盡罷州郡鄉
官而唐栁宗元之言曰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有縣大
[008-11b]
夫而後有諸侯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帥
而後有天子由此論之則天下之治始於里胥終於天
子其灼然者矣故自古及今小官多者其世盛大官多
者其世衰文獻通考言唐之初止有上中下都督府其/後則有節度觀察團練諸使宋之初止有轉
運使其後則有安撫提刑等官麻唐書代宗紀大厯八/年九月癸未晉州男子郇模以 辮髪持竹筐葦席哭
於東市請獻三十字一字為一事其言練者請罷/諸州團練使也其言監者請罷諸道監運使也興亡
之塗罔不由此
漢時嗇夫之卑猶得以自舉其職故爰延爲外黄鄉嗇
[008-12a]
夫仁化大行民但聞嗇夫不聞郡縣後漢書/本傳而朱邑自
舒桐鄉嗇夫舒縣/之鄉官至大司農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
爲桐鄉吏其民爱我必𦵏我桐鄉後世子孫奉嘗我不
如桐鄉民師古曰嘗謂/烝嘗之祭及死其子𦵏之桐鄉西郭外民
共爲起冡立祠嵗時祠祭至今不絶漢書循/吏傳二君者皆
其縣人也必昜地而官易民而治豈其然哉
今代縣門之前多有牓曰誣告加三等越訴笞五十此
先朝之舊制亦古者懸法象魏之遺意也今人謂不經
[008-12b]
縣官而上訴司府謂之越訴是不然太祖實録洪武二
十七年四月壬午命有司擇民間高年老人公正可任
事者理其鄉之詞訟若户婚田宅闘毆者則㑹里胥決
之事渉重者始白於官若不由里老處分而徑訴縣官
此之謂越訴也宣德七年正月乙酉陜西按察僉事林/時言洪武中天下邑里皆置申明旌善
二亭民有善惡則書之以示勸懲凡戸婚田土闘毆常/事里老於此剖決今亭宇多廢善惡不書小事不由里
老輒赴上司獄訟之繁皆由於此依景泰四年詔書猶/曰民有怠惰不務生理者許里老 教民牓例懲治
天順八年三月詔軍民之家有爲盜賊曽經問斷不改/者有司即大書盜賊之家四字於其門能改過者許里
[008-13a]
老親鄰人相保管方與除之此/亦古者畫衣冠異章服之遺意惟其大小之相維詳要
之各執然後上不煩而下不擾唐至大厯以後干戈興
賦稅煩矣而劉長卿之題霅溪李明府曰落日無王事
青山在縣門葢縣令之職猶不下侵而小民得以安其
業是以能延國命百有餘年迄於僖昭而後大壊然則
鳴琴戴星有天下者宜有以處之矣
洪熙元年七月丙申廵按四川監察御史何文淵言太
祖高皇帝令天下州縣設立老人必選年高有德衆所
[008-13b]
信服者使勸民爲善鄉閭争訟亦使理斷下有益於民
事上有助於官司比年所用多非其人或出自𨽻僕規
避差科縣官不究年德如何輒令充應使得憑藉官府
妄張威福肆虐閭閻或遇上司官按臨巧進讒言變亂
黒白挾制官吏比有犯者謹已按問如律竊慮天下州
縣類有此等請加禁約上命申明洪武舊制有濫用匪
人者并州縣官皆寘諸法然自是里老之選輕而權亦
替矣英宗實録言松江知府趙豫和易近民凡有詞訟/屬老人之公正者剖斷有忿争不已者則己爲之
[008-14a]
和解故民以老人目之當時稱為良吏弊正統以後里/老徃徃保留令丞朝廷因而許之尤為 政見於景泰
三年十月庚戌太僕/寺少卿黄仕揚所奏
漢世之於三老命之以秩頒之以禄而文帝之詔俾之
各率其意以道民當日為三老者多忠信老成之士也
上之人所以禮之者甚優是以人知自好而賢才亦往
往出於其間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為義帝發䘮而
遂以收天下壺闗三老茂上書明戾太子之寃史册炳
然為萬世所稱道近世之老人則聼役於官而靡事不
[008-14b]
爲故稍知亷恥之人不肯爲此而願為之者大抵皆姦
猾之徒欲倚勢以陵百姓者也其與太祖設立老人之
初意悖矣
明初以大户為糧長掌其鄉之賦税多或至十餘萬石
運粮至京得朝見天子洪武中或以人材授官至宣德
五年閏十二月南京監察御史李安及江西廬陵吉水
二縣耆民六年四月監察御史張政各言糧長之害謂
其倍收糧石準折子女包攬詞訟把持官府累經禁飭
[008-15a]
而其患少息然未嘗以是而罷粮長也惟老人則名存
而實亡矣今州縣或謂之耆民或謂之公正/或謂之約長與庻人在官者無異
廵檢即古之游徼也元史成宗大德十年/正月陞廵檢為九品洪武中尤重
之而特賜之敕洪武十三年二月丁邜/見御製文集第七卷又定爲考課之
二十五年閏/十二月辛邜及江夏侯周德興廵視福建増置廵檢
司四十有五二十年/四月自𢎞治以來多行裁革所存不及
曩時之半廵檢裁則總督添矣崇禎年至薊州保定各/設總督唐自乾元以後
節度觀察防禦使之設正與明/代累添總督廵撫兵備相類何者廵檢遏之於未萌
[008-15b]
總督治之於己亂
  里甲
常熟陳梅曰周禮五家為比比有長五比為閭閭有胥
四閭爲族族有師五族爲黨黨有正五黨爲州州有長
五州爲鄉鄉有大夫其間大小相維輕重相制網舉目
張周詳細密無以加矣而要之自上而下所治皆不過
五人蓋於詳密之中而得易簡之意此周家一代良法
美意也後世人才逺不如古乃欲以縣令一人之身坐
[008-16a]
理數萬戸口賦税色目繁猥又倍於昔時雖欲不叢脞
其可得乎愚故為之説曰以縣治鄉以鄉治保或謂/之都
保治甲視所謂不過五人者而加倍焉亦自詳密亦自
易簡此斟酌古今之一端也又曰一鄉㡬保不妨多少
何也因民居也法用圓十甲千户不得増損何也稽成
數也法用方
  掾屬
古文苑注王延夀桐柏廟碑人名謂掾屬皆郡人可攷
[008-16b]
漢世用人之法今攷之漢碑皆然不獨此廟葢其時惟
守相命於朝廷而自曹掾以下無非本郡之人故能知
一方之人情而爲之興利除害其辟用之者即出於守
相而不似後代之官一命以上皆由於吏部故廣漢太
守陳寵入為大司農和帝問在郡何以為理寵頓首謝
曰臣任功曺王渙以簡賢選能主簿鐔顯拾遺補闕臣
奉宣詔書而已帝乃大悅至於汝南太守宗資任功曹
范滂南陽太守成瑨委功曺岑晊並謡達京師名標史
[008-17a]
傳而鮑宣為豫州牧郭欽奏其舉錯煩苛代二千石署
吏是知署吏乃二千石之職州牧代之尚為煩苛後歸
吏部而統之宜乎事煩而日不給隋文帝開皇二年罷/辟署令吏部除授品
官為州郡佐官其時劉炫對牛𢎞以為往者州惟置綱/紀郡置守丞縣置令而已其餘具僚則長官自辟是知
自辟掾屬即齊魏之世猶然間宋史選舉志宋初内外/小職任長吏得自奏辟熙寕 悉罷歸選部然要處職
任如沿邊兵官防河捕盗重課額務場之類/尋又立專法聼舉於是辟置不能全廢也又其變也
銓注之法多立資格而吏治因之大壊矣
京房傳房為魏郡太守自請得除用他郡人因此知漢
[008-17b]
時掾屬無不用本郡人者房之此請乃是破格杜氏通
典言漢縣有丞尉及諸曺掾多以本郡人為之三輔縣
則兼用他郡黄覇傳補左馮翊二百石卒史如淳曰三/輔郡得任用他郡人而卒史獨二百石所
謂尤異/者也及隋氏革選盡用他郡人
唐高宗時魏𤣥同為吏部侍郎上疏言臣聞傅說曰明
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
惟逸豫惟以理人昔之邦國今之州縣土有常君人有
定主自求臣佐各選英賢其大臣乃命於王朝耳秦并
[008-18a]
天下罷侯置守漢氏因之有沿有革諸侯得自置吏四
百石已下其傅相大官則漢為置之州郡掾史督郵從
事悉任之於牧守爰自魏晉始歸吏部遞相祖襲以迄
於今用刀筆以量才按簿書而察行法令之弊其來已
久葢君子重因循而憚改作有不得已者亦當運獨見
之明定卓然之議如今選司所行者非上皇之令典乃
近代之權道所宜遷革實為至要何以言之夫丈尺之
量所及者葢短鍾庾之器所積者寕多况天下之大士
[008-18b]
人之衆而可委之數人之手乎假使平如權衡明如水
鏡力有所極照有所窮銓綜既多紊失斯廣又以比居
此任時有非人豈直媿彼清通亦將竭其庸妄情故既
行何所不至贓私一起以及萬端至乃為人擇官為身
擇利顧親疎而舉筆看勢要而措情加以厚貌深衷險
如谿壑擇言觀行猶懼不周今能百行九能析之於一
面具僚庻品專斷於一司其亦難矣天祚大聖比屋可
封咸以為有道恥賤得時無怠諸色入流嵗以千計羣
[008-19a]
司列位無復増多官有常員人無定限選集之始霧積
雲屯擢敘於終十不收一淄澠雜混玉石難分用舍去
留得失相半撫即事之為弊知及後之滋失夏殷以前
制度多闕周監二代煥乎可觀諸侯之臣不皆命於天
子王朝庻官亦不專於一職故穆王以伯冏為太僕正
命之曰愼簡乃僚無以巧言令色便辟側媚其惟吉士
此則令其自擇下吏之文也太僕正中大夫耳尚以僚
屬委之則三公九卿亦必然矣周禮太宰内史並掌爵
[008-19b]
禄廢置司徒司馬别掌興賢詔事當是分任於羣司而
統之以數職各自求其小者而王命其大者焉夫委任
責成君之體也所委者當則所用者精裵子野有言曰
官人之難先王言之尚矣居家視其孝㕛鄉黨服其誠
信出入觀其志義憂歡取其智謀煩之以事以觀其能
臨之以利以觀其亷周禮始於學校論之州里告諸六
事而後貢之王庭其在漢家尚猶然矣州郡積其功能
然後為五府所辟五府舉其掾屬而升於朝三公參得
[008-20a]
除署尚書奏之天子一人之身所闗者衆一士之進其
謀也詳故官得其人鮮有敗事魏晉反是所失𢎞多子
野所論葢區區之宋朝耳猶謂不勝其弊而况於當今
乎臣竊見制書每令三品五品薦士下至九品亦令舉
人此聖朝側席旁求之意也而褒貶未明莫愼所舉且
惟賢知賢聖人篤論身且濫進鑒豈知人今欲務得實
才兼宜擇其舉主流清以源潔影端由表正不詳舉主
之行能而責舉人之庸濫不可得已漢書云張耳陳餘
[008-20b]
之賔客厮役皆天下俊傑彼之蕞爾猶能若斯況以神
皇之聖明國家之德業而不建久長之䇿爲無窮之基
盡得賢取士之術而但顧望魏晉之遺風留意周隋之
敝事臣竊惑之伏願稍囘聖慮特采芻言略依周漢之
規以分吏部之選即望所用精詳鮮於差失疏奏不納
𤣥宗時張九齡為左拾遺上言夫吏部尚書侍郎以賢
而授者也雖知人之難豈不能㧞十得五今膠以格條
據資配職無得賢之實若刺史縣令必得其人於管内
[008-21a]
嵗當選者使考才行可入流品然後送臺又加擇焉以
所用多寡為州縣&KR2204最則州縣愼所舉可官之才多吏
部因其成無今日之繁矣栁渾傳德宗嘗親擇吏宰畿/邑有效召宰相語皆賀帝得
人渾獨不賀曰此特京兆尹職耳陛下當擇臣軰以輔/聖德臣當選京兆尹承大化尹當求令長聼細事代尹
擇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
  都令史
通典晉有尚書都令史八人秩二百石與左右丞總知
都臺事宋齊八人梁五人謂之五都令史舊用人常輕
[008-21b]
後漢百官志尚書令史十八人二百石然梁冀傳曰學/生桂陽劉常當世名儒冀召補令史以辱之則知此職
非士流之/所為也武帝詔曰尚書五都職參政要非但總理衆
局亦乃方軌二丞頃雖求才未臻妙簡可革用士流以
盡時彦乃以都令史視奉朝請其重之如此彼其所謂
都令史者猶為二百石之秩而間用士流為之然南齊
陸慧曉為吏部郎吏部都令史歴政以來咨執選事慧
曉任巳獨行未嘗與語帝遣人語慧曉曰都令史諳悉
舊貫可共參懐慧曉曰六十之年不復能咨都令史為
[008-22a]
吏部郎也故當日之為吏部者多克舉用人之職自隋
以來令史之任文案煩屑漸為卑冗不參官品金史皇/統八年
用進士為尚書省令史正隆二年罷世宗紀大定二年/二月甲寅復用進士為尚書省令史二十三年閏月戊
午上謂宰臣曰女直進士可依漢児進士補省令史夫/儒者操行清潔非禮不行以吏出身者自㓜為吏習其
貪墨至於為官性不能改政道興廢實由於此章宗紀/明昌二年五月戊辰詔御史臺令史並以終場舉人充
李完傳言尚書省令史正隆間用雜流大定初以太師/張浩奏請始統取進士天下以為當今乞以三品官子
孫及終場舉人委臺官辟用上納其言選舉志言終金/之代科目得人為盛諸宫䕶衛及省臺部驛史令史通
事仕進皆列於正班斯則唐宋以來之所無者豈非因/時制宜而以漢法為依据者乎 以令史官至宰執者
[008-22b]
伊喇道魏子平孟浩梁肅張萬公紐赫伊特格勒董師中/王蔚馬惠廸馬謀楊伯通賈鉉孫鐸孫即康賈益謙皆
有/傳至於明季則品彌卑權彌重八柄詔王乃不在官而
在吏矣
舊唐書許子儒居選部不以藻鑑為意有令史緱直新/舊
書並作句直句音勾是宋人/減筆字今據册府元龜正之是其腹心每注官多委令
下筆子儒但髙枕而卧語緱直云平配由是補授失序
傳為口實嗟乎未若後世之以緱直為當官以平配為
著令也
[008-23a]
胥史之權所以日重而不可㧞者任法之弊使之然也
開誠布公以任大臣疏節闊目以理庻事則文法省而
徑竇清人材庸而狐䑕退矣
  吏胥
天子之所恃以平治天下者百官也故曰臣作朕股肱
耳目又曰天工人其代之如奪百官之權而一切歸之
吏胥是所謂百官者虛名而柄國者吏胥而已郭隗之
告燕昭王曰亡國與役處吁其可懼乎秦以任刀筆之
[008-23b]
吏而亡天下此固巳事之明驗也
唐鄭餘慶為相有主書滑渙久司中書簿籍與内官典
樞密劉光琦相倚為姦每宰相議事與光琦異同者令
渙往請必得四方書幣貲貨充集其門弟泳官至刺史
及餘慶再入中書與同僚集議渙指陳是非餘慶怒叱
之未㡬罷為太子賔客其年八月渙贓汚發賜死憲宗
聞餘慶叱渙事甚重之久之復拜尚書左僕射唐書/本傳
處厚爲相有湯銖者為中書小胥其所掌謂之孔目房
[008-24a]
宰相遇休暇有内狀出即召銖至延英門付之送知印
宰相由是稍以機權自張廣納財賄處厚惡之謂曰此
是半裝滑渙矣乃以事逐之册府/元龜夫身為大臣而有甘
臨之憂係遯之疾則今之君子有媿於唐賢多矣
謝肇淛曰從來仕宦法罔之密無如今日者上自宰輔
下至驛遞倉廵莫不以虛文相酬應而京官猶可外吏
則愈甚矣大抵官不留意政事一切付之胥曺而胥曺
之所奉行者不過已往之舊牘歴年之成規不敢分毫
[008-24b]
踰越而上之人既以是責下則下之人亦不得不以故
事虛文應之一有不應則上之胥曺乂乗隙而繩以法
矣故郡縣之吏宵旦竭蹷惟日不足而吏治卒以不振
者職此之由也
又曰國朝立法太嚴如户部官不許蘇松浙江人為之
以其地多賦稅恐飛詭為姦也然弊孔蠹竇皆由吏胥
堂司官遷轉不常何知之有今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紹
興人可謂目察秋毫而不見其睫者矣
[008-25a]
  法制
法制禁令王者之所不廢而非所以為治也其本在正
人心厚風俗而已故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周公作
立政之書曰文王罔攸兼于庻言庻獄庻愼又曰庻獄
庻愼文王罔敢知于茲其丁寜後人之意可謂至矣秦
始皇之治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於衡石量
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秦遂以亡太史公曰
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
[008-25b]
於不振然則法禁之多乃所以為趣亡之具而愚闇之
君猶以為未至也杜子美詩曰舜舉十六相身尊道何
髙秦時任商鞅法令如牛毛又曰君㸔燈燭張轉使飛
蛾密其切中近朝之事乎漢文帝詔置三老孝弟力田
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夫三老之卑而使之得率
其意此文景之治所以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而上
擬於成康之盛也
諸葛孔明開誠心布公道而上下之交人無間言以蕞
[008-26a]
爾之蜀猶得小康魏操吴權任法術以御其臣而篡逆
相仍略無寕嵗天下之事固非法之所能防也
叔向與子産書曰國將亡必多制夫法制繁則巧猾之
徒皆得以法為市而雖有賢者不能自用此國事之所
以日非也善乎杜元凱之解左氏也曰法行則人從法
法敗則法從人宣公十二/年傳解
前人立法之初不能詳究事勢豫為變通之地後人承
其已弊拘於舊章不能更革而復立一法以救之於是
[008-26b]
法愈繁而弊愈多天下之事日至於叢脞其究也眊而
不行語出漢書董仲舒傳/ 師古曰眊不明也上下相䝉以為無失祖制而
已此莫甚於有明之世如勾軍行鈔二事立法以救法
而終不善者也
宋葉適言國家因唐五代之極弊收斂藩鎮之權盡歸
於上一兵之籍一財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為之也
欲專大利而無受其大害遂廢人而用法廢官而用吏
禁防纎悉特與古異而威柄最為不分雖然豈有是哉
[008-27a]
故人才衰乏外削中弱以天下之大而畏人是一代之
法度又有以使之矣又曰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
之㣲皆先有法以待之極一世之人志慮之所周浹忽
得一智自以為甚竒而法固巳備之矣是法之密也然
而人之才不獲盡人之志不獲伸昏然俛首一聼於法
度而事功日墮風俗日壊貧民愈無告奸人愈得志此
上下之所同患而臣不敢誣也又曰萬里之逺嚬呻動
息上皆知之雖然無所寄任天下泛泛焉而已百年之
[008-27b]
憂一朝之患皆上所獨當而羣臣不與也夫萬里之逺
皆上所制命則上誠利矣百年之憂一朝之患皆上所
獨當而其害如之何此外冦所以憑陵而莫禦讎恥所
以最甚而莫報也
陳亮上孝宗書曰五代之際兵財之柄倒持於下藝祖
皇帝束之於上以定禍亂後世不原其意束之不已故
郡縣空虚而本末俱弱
洪武六年九月丁未命有司庻務更月報為季報以季
[008-28a]
報之數類為嵗報凡府州縣輕重獄囚即依律斷決不
須轉發果有違枉從御史按察司糾劾令出天下便之
  省官
光武中興海内人民可得而數裁十二三鄣塞破壊亭
燧絶滅或空置太守令長招還流民帝笑曰今邊無人
而設長吏治之如春秋素王矣以故省并郡國及官僚
屢見於史而總之曰兵革即息天下少事文書調役務
從簡寡至乃十存一焉以此知省官之故縁於少事今
[008-28b]
也文書日以繁獄訟日以多而為之上者主於裁省則
天下之事必將叢脞而不勝不勝之極必復増官而事
不可為矣
晉荀朂之論以為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昔蕭
曺相漢載其清靜民以寕一所謂清心也抑浮說簡文
案略細苛宥小失有好變常以徼利者必行其誅所謂
省事也此探本之言為治者識此可無紛紛於職官多
寡之間矣
[008-29a]
  選補
漢宣帝時盜賊並起徴張敞拜膠東相請吏追捕有功
效者得壹切比三輔尤異如淳曰壹切權時也趙廣漢/奏請令長安游徼獄吏秩百
石又循吏傳左馮翊有二/百石卒史此之謂尤異也天子許之上名尚書調補縣
令者數十人是漢時縣令多取郡吏之尤異者是以習
其事而無不勝之患後乃一以畀之初釋褐之書生其
通曉吏事者十不一二而耎弱無能者且居其八九矣
又不擇其人之材而以探籌投鉤為選用之法是以百
[008-29b]
里之命付之闒茸不材之人既以害民而卒至於自害
於是煩劇之區遂為官人之陷穽而年年更代其弊益
深而不可振矣然漢時之吏多通經術故張敞得而舉
之宣帝得而用之至明季儒非儒吏非吏則吾又不識
用之何從也
于慎行筆麈言太宰富平孫公丕揚患中人請託難於
從違大選外官立爲掣籖之法一時宫中相傳以為至
公下逮閭巷翕然稱誦而不知其非體也古人見除吏
[008-30a]
條格却而不視以爲一吏足矣柰何衡鑑之地自處於
一吏之職而無所秉成亦已陋矣至於人才長短各有
所宜資格高下各有所便地方繁簡各有所合道里逺
近各有所準乃一付之於籖是掩鏡可以索照而折衡
可以坐揣也
南人選南北人選北此昔年舊例宋政和六年詔知縣
注選雖甚逺無過三十驛三十驛者九百里也今之選
人動渉數千里風土不諳語音不曉而赴任寕家之費
[008-30b]
復不可量是率天下而路也欲除銓政之弊豈必如此
而後爲至公邪夫人主茍能開誠布公則自大臣以下
至於京朝官無不可信之人而銓選之處有不必在京
師者唐貞觀元年京師榖貴始分人於雒州置選至開
耀元年以闗外道里迢遞河雒之邑天下之中始詔東
西二曺両都分簡留放既畢同赴京師謂之東選是東
都一掌選也黔中嶺南閩中官不由吏部委都督選擇
土人補授上元高/宗三年八月壬寅敕自今每年遣五品
[008-31a]
已上彊明清正官充南選使仍令御史同往注擬杜子/美有
送魏同直充嶺南掌選崔郎中判官詩曰選曺分五嶺/使者歴三湘儒學傳仲子陵蜀人典黔中選補乗傳過
家西人/以為榮大厯十四年十二月己亥詔專委南選使停遣
御史是黔中嶺南閩下各一掌選也新書張九齡為桂/州都督兼嶺南按
察選補使而九齡/又即嶺南之人李峴傳曰代宗即位徴峴爲荆南節
度江陵尹知江淮選補使又曰罷相爲吏部尚書知江
淮選舉置銓於洪州劉滋傳曰興元元年改吏部侍郎
往洪州知選事時京師冦盜之後天下旱蝗榖價翔貴
[008-31b]
選人不能赴調乃命滋江南典選以便江嶺之人是江
南又一掌選也宋神宗詔川陜福建廣南八路之官罷
任迎送勞苦令轉運司立格就注免其赴選是亦參用
唐人之法建炎南渡始詔福建二廣/闕並歸吏部唯四川仍舊今之議者必曰如
此多請託之門而啟受賕之徑豈唐人盡清亷而今人
皆貪濁邪夫子之告仲弓曰舉爾所知今之取士禮部
以糊名取之是舉其所不知也吏部以掣籖注之是用
其所不知也是使其臣拙於知人而巧於避事及乎赴
[008-32a]
任之後人與地不相宜則吏治堕吏治堕則百姓畔百姓畔則
干戈興於是乎軍前除吏而并其所為尺寸之法亦不
能守豈若廓然大公使人得舉其所知而明試以功責
其成效於服官之日乎唐太宗謂侍臣曰刺史朕當自
選縣令宜詔五品已上各舉一人𤣥宋開元九年敕京/官五品已上外官刺
史四府上佐各舉縣令一人/視其政善惡為舉者賞罰有明正統元年十一月乙
邜敕在京三品以上官各舉亷潔公正明達事體堪任
御史者一人在京四品官及國子監翰林院堂上官各
[008-32b]
部郎中員外郎六科掌科給事中各道掌道御史各舉
亷慎明敏寛厚愛民堪任知縣者一人吏部更加詳察
而擢用之夫欲救後来之弊必如此而後賢才可得政
理可興也
自南北互選之後赴任之人動數千里必須舉債方得
到官而風土不諳語言難曉政權所寄多在猾胥昔唐
之季世嘗暫一行之於嶺南矣文宗開成五年十一月
嶺南節度使盧鈞奏伏以海嶠擇吏與江淮不同若非
[008-33a]
諳熟土風即難捜求人瘼且嶺中往日之弊是南選今
時之弊是北資臣當管二十二州惟韶廣二州官僚每
年吏部選授若非下司貧弱令史即是逺處無能之流
比及到官皆有積債十中無一肯識亷恥臣到任四年
備知情状其潮州官吏伏望特循往例不令吏部注擬
且委本道求才若攝官亷慎有聞依前許觀察使奏正
事堪經久法可施行敕旨依奏册府元龜桂唐書韓佽/元和中為 管觀察使
部二十餘州自參軍至縣令無慮三百員吏部所補纔/十一餘皆觀察使商才補職 歐陽詹泉州晉江人其
[008-33b]
先皆為本州州佐縣令閩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魚雖能通文書吏事不肯北宦此固昔人以為
敝法而改絃者矣
掣籖之法未行選司猶得意為注闕雖多有為人擇地
亦尚能為地擇人自新法既行並以聼之不可知之數
而繁劇之區有累任不得賢令相繼禠斥者夫君子之
道在乎至公存一避嫌之心遂至以人牧為嘗試昔唐
皎為吏部侍郎當引入銓或云其家在蜀乃注與吴復
有言親老先任江南即唱之隴右史書以為譏笑以此
[008-34a]
用人豈能致太平之理哉實録言洪武四年正月壬辰
河南府知府徐麟以母老居蘄之廣濟請終飬詔改麟
為蘄州府知府俾就養其母聖主之興坦懐待物其所
以勸羣臣者至矣
萬厯末常熟顧大韶作竹籖傳其文倣毛頴傳為之謂
籖對主上言上而庻吉士科道之選下而鄉㑹試取士
壹皆用臣臣乃得展其材此憤世滑稽之言然以之曉
人可謂罕譬而喻矣夫楚王之厭紐盆子之探符古之
[008-34b]
人用以立帝立王而今日厪厪施之選人乎
唐時所謂銓者有留有放唐書選舉志凡取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豊偉二曰言
言辭辨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得者為留不得者
爲/放總章二年司列少常伯裵行儉始設長名牓宋白曰
長名牓定留放留者入選放者不得入選長安志曰尚/書省之南别
有吏部選院謂之吏部南院選人引集之所其牓列/於院外楊國忠傳故事歲掲版南院為選式是也
定注則過門下侍中給事中按閲有不可黜之故放者
多而留者少景雲中以宋璟為吏部尚書李乂盧從愿
[008-35a]
為侍郎皆不畏强禦請謁路絶集者萬餘人留者三銓
不過二千人服其公宋時此法猶存孝宗乾道元年五
月乙亥詔未銓試人毋得堂除未有若前明之一登科
而受禄如持券者也
  停年格
世之言停年格者皆言起於後魏崔亮今讀亮本傳而
知其亦有不得已也傳曰遷吏部尚書時羽林新害張
彛之後靈太后令武官得依資入選官員既少應選者
[008-35b]
多前尚書李韶循常擢人衆情嗟怨亮乃奏為格制不
問賢愚專以停解日月為斷雖復官須此人停日後者
終於不得庸才下品年月久者則先擢用沈滯者皆稱
其能亮外甥司空諮議劉景安以書規亮曰殷周以鄉
塾貢士兩漢由州郡薦才魏晉因循又置中正諦觀在
昔莫不審舉雖未盡美定應十收六七而朝廷貢秀才
止用其文不取其理察孝亷惟論章句不及治道立中
正惟辨氏族不考人才至於取士之途不博沙汰之理
[008-36a]
未精而舅屬當銓衡宜改張易調如之何反為停年格
以限之天下之士誰復脩厲名行哉亮答書曰汝所言
乃有深致吾乗時徼幸得為吏部尚書常思同升舉直
以報明主之恩乃其本願昨為此格有由而然今已為
汝所怪千載之後誰知我哉古今不同時宜須異何者
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書尚書據狀量人授職此
乃與天下羣賢共爵人也吾謂當爾之時無遺才無濫
舉矣而汝猶云十收六七况天下之選專歸尚書以一
[008-36b]
人之鑑照察天下劉毅所云一吏部兩郎中而欲究竟
人物何異以管窺天而求其博哉今勲人甚多又羽林
入選武夫崛起不解書計惟可彍弩前驅指蹤捕噬而
已忽令垂組乗軒責以治效是所謂未曽操刀而使專
割又武人至多官員至少設令千人共一官猶無官可
授況一人望一官何由不怨哉吾近面執不宜使武人
入選請賜其爵厚其禄既不見從是以權立此格限以
停年耳昔子産鑄刑書以救敝叔向譏之以正法何異
[008-37a]
汝以古禮難權宜哉仲尼有言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亦
春秋吾之此指其猶是也但令將來君子知吾意焉後
甄琛元脩義城陽王徽相繼為吏部尚書利其便已踵
而行之自是賢愚同貫涇渭無别魏之失才自亮始也
辛琡為吏部尚書上言黎元之命繫於長吏若使惟取/年勞不簡賢否義均行雁次若貫魚執簿呼名一吏足
矣數人而用何謂/銓衡書奏不報然觀其答書之指攷其時事由羽林
之變既姑息於前武人之除復濫開於後不得已而為
此例設也上無陵壓之勲人下無譟呼之叛黨何疑何
[008-37b]
憚而不復前王之制乃以停年為斷乎
魏書辛雄傳上疏言自神龜末來專以停年為選士無
善惡嵗久先叙職無劇易名到授官執案之吏以差次
日月為功能銓衡之人以簡用老舊為平直且庸劣之
人莫不貪鄙委斗筲以共治之重託碩䑕以百里之命
皆貨賄是求肆心縱意禁制雖煩不勝其欲致令徭役
不均發調違謬箕斂盈門囚執滿道二聖明詔寢而不
遵畫一之法懸而不用自此中外之民相將為亂葢由
[008-38a]
官授不得其人百姓不堪其命故也嗚呼此魏之所以
未久而亡也歟
北齊書文襄帝紀攝吏部尚書魏自崔亮以後選人常
以年勞為制文襄乃釐改前式銓擢惟在得人又沙汰
尚書郎妙選人地以充之至於才名之士咸被薦擢
通典唐自高宗麟德以後承平既久人康俗阜求進者
衆選人漸多總章二年裵行儉為司列少常伯始設長
名姓歴牓引銓注之法又定州縣官資高下升降以為
[008-38b]
故事其後莫能革焉至𤣥宗開元十八年行儉子光庭
為侍中兼吏部尚書先是選司注官惟視其人之能否
或不次超遷或老於下位有出身二十餘年不得禄者
又州縣亦無等級或自大入小或初近後逺皆無定制
光庭始奏用循資格新唐書本傳初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為限所奬㧞惟其才往往得俊
乂任之士亦自奮其後士人猥衆專務趨競銓/品枉撓光庭懲之因行儉長名牓乃為循資格凡官罷
滿以若干選而集各有差等官高者選少卑者選多無
問能否選滿則注限年躡級不得踰越非負譴者皆有
[008-39a]
升無降庸愚沈滯者皆喜謂之聖書雖小有常規而掄
才之方失矣其有異才高行聼擢不次然有其制而無
其事有司但守文奉式循資例而已自宋以下年資之
制大抵皆本於光庭也
宋孫洙資格論曰三代以下選舉之法其始終一切皆
失者其國家資格之制乎今賢材之伏於下者資格閡
之也職業之廢於官者資格牽之也士之寡亷鮮恥者
争於資格也民之困於虐政暴吏資格之人衆也萬事
[008-39b]
之所以抏弊百吏之所以廢弛法制之所以頽爛決潰
而不之救者皆資格之失也惟天之生大賢大德也非
以私厚其人將使之輔生民之治者也惟人之有大材
大智者非以獨樂其身將以振生民之窮者也今小人
累日而取貴仕君子側身而困卑位賢者戴不肖於上
而愚者役智者於下爵不考德禄不授能故曰賢材之
伏於下者資格閡之也才足以堪其任小拘嵗月而防
之矣力不足以稱其位増累考級而得之矣所得非所
[008-40a]
求也所求非所任也位不度才功不索實故曰職業之
廢於官者資格牽之也今夫計嵗閥而爭年勞者日夜
相闘也有司躐一名差一級則攝衣而羣争愬矣其甚
者或懐黄敕而置於丞相之前也其行義去市賈者亡
㡬耳故曰士之寡亷鮮恥者爭於資格也來而暴一邑
既嵗滿矣又去而虐一州也非以贓敗至死不黜虎吏
劘牙而食於民賢者欎死於巖穴而赤子不得愛其父
母也故曰民之困於虐政暴吏者資格之人衆也夫資
[008-40b]
格之法起於後魏崔亮而復行之於唐之裵光庭是二
子者其當世固巳罪之不待後人之譏矣然而行之前
世不過數十年者也後得稱職者矯而更之故其患不
大今資格之弊流漫根結踵為常法方且世世而遵行
之矣往者不知非來者不知矯故曰萬事抏弊百吏廢
弛法制頽爛決潰而不之救也雖然不無小利也小便
也利之者惷愚而廢滯者也便之者耋老而庸昏者也
而於天下國家焉則大失也大害也然而提選部者亦
[008-41a]
以是法為簡而易守也百品千羣不復銓敘人物而綜
覈功實一吏在前勘簿呼名而授之矣坐廟堂者亦以
是法為要而易行也大官大職列籍按氏差第日月遝
然而登之矣上下相冒而賢材去愈逺可為太息也為
今之急誠宜大蠲弊法簡㧞異能爵以功為先後用以
才為序次無以積勤累勞者為高敘無以深資久考者
為優選智愚以别善否陳前而萬事不治庻功不熙者
臣愚未嘗聞也
[008-41b]
金章宗謂宰臣曰今之用人太拘資歴循資之法起於
唐代如此何以得人平章政事張汝霖對曰不拘資格
所以待非常之材上曰崔祐甫為相未踰年薦八百人
豈皆非常之材與
  銓選之害
宋葉適論銓選之害曰夫甄别有序黜陟不失者朝庭
之要務也故自一命以上皆欲用天下之所賢者而不
以便其不肖者之人竊怪人主之立法常為不肖者之
[008-42a]
地而消靡其賢才以俱入於不肖而已而其官最要其
害最甚者銓選也吏部者朝廷喉舌之處也尚書侍郎
者天子貴近之臣也處之以其地任之以其官與之以
甄别黜陟天下士大夫之柄而乃立法以付之曰吾一
毫不信汝也汝一毫不自信也其人之賢否其事之罪
功其地之逺近其資之先後其禄之厚薄其闕之多少
則曰是一切有法矣天下法度之至詳曲折詰難之至
多士大夫不能一舉措手足者顧無甚於銓選之法也
[008-42b]
嗚呼與人以官賦人以禄生民之命致治之本由此而
出矣奈何舉天下之大柄而自束縛蔽蒙之乃為天下
大弊之源乎雖然是㡬百年於是矣其相承者非一人
之故學士大夫勤身苦力誦說孔孟傳道先王未嘗不
知所謂治道者非若今日之法度也及其一旦之為是
官噤舌拱手四顧吏胥以問其所當知之法令吏胥上
下其手以視之其人亦抗然自辨曰吾有司也固當守
此法而已嗟夫豈其人之本若是陋哉陛下有是名器
[008-43a]
為鼓舞羣動之具與奪進退以叙天下何忍襲數百年
之弊端汨沒於區區壊爛之法以消靡天下之人才而
甘心以便其不肖如此則治道安從出而治功安從見
哉況自唐中世以前吏部用人之意猶有可攷今之所
循者乃其衰亂之餘弊耳百王之常道不容於陛下而
不復也
楊萬里作選法論其上篇曰臣聞選法之弊在於信吏
而不信官信吏而不信官故吏部之權不在官而在吏
[008-43b]
三尺之法適足以為吏取富之源而不足以為朝廷為
官擇人之具所謂尚書侍郎二官者據案執筆閉目以
書紙尾而已且夫吏之犯法者必治而受賕者必不赦
朝廷之意豈眞信吏而不信官者邪非朝廷之意也法
也意則信官也法則未嘗信官也朝廷亦不自信也天
子不自信則法之可否孰決之決之吏而已矣夫朝廷
之立法本以防吏之為姦而其用法也則取於吏而為
決則是吏之言勝於法而朝廷之權輕於吏也其言至
[008-44a]
於勝法而其權至重於朝廷則吏部長貳安得而不吏
之奉哉長貳非曰奉吏也曰吾奉法也然而法不決之
於官而決於吏非奉吏而何夫是之為信吏而不信官
今有一事於此法曰如是可如是而不可士大夫之有
求於吏部有持牒而請曰我應夫法之所可行而吏部
之長貳亦曰可宜其為可無疑也退而吏出寸紙以告
之曰不可既曰不可矣宜其為不可無改也未㡬而又
出寸紙以告之曰可且夫可不可者有一定之法而用
[008-44b]
可不可之法者無一定之論何爲其然也吏也士大夫
之始至也恃法之所可亦恃吏部長貳之賢而不謁之
吏故與長貳面可之退而問之吏吏曰法不可也長貳
無以語則亦曰然士大夫於是不決之法不請之長貳
而以市於吏吏曰可也而勿亟也伺長貳之遺忘而畫
取其諾昨奪而今與朝然而夕不然長貳不知也朝廷
不訶也吏部之權不歸之吏而誰歸夫其所以至此其
始也有端其積也有漸而其成也植根甚固而不可動
[008-45a]
搖矣然則曷為端其病在於忽大體謹小法而已矣吏
者從其所謹者而中之并與其所忽者而竊之此其為
不可破也且朝廷何不思之曰吾之銓選果止於謹小
法而已則一吏執筆而有餘也又焉用擇天下之賢者
以爲尚書侍郎也哉則吾之所以任尚書侍郎者殆不
止於謹小法而已是故莫若略小法而責大體使知小
法之有所可否初無繫於大體之利害則吏部長貳得
以出意而自決之要以不失夫銓選之大體而不害夫
[008-45b]
立法之大意而已責大體而略小法則不決於吏而吏
之權漸輕吏權漸輕然後長貳之賢者得以有為而選
法可以漸革也其下篇曰臣聞吏部之權不異於宰相
亦不異於一吏夫宰相之與一吏不待智者而知其懸
絶也既曰吏部之權不異於宰相又曰亦不異於一吏
者何也今夫進退朝廷之百官賢者得以用而不肖者
得以黜此宰相之權也注擬州縣之百官下至於簿尉
而上至於守貳此吏部之權也朝廷之百官自大科異
[008-46a]
等與夫進士甲科之首者未有不由於吏部也未有不
由於吏部而官者今日之簿尉未必非他日之宰相而
況今日宰相之所進退者臺閣之所布列者皆前日之
升階揖侍郎者也故曰吏部之權不異於宰相雖然吏
部之所謂注擬何也始入官者則得簿尉自簿尉來者
則得令丞推而上之至於幕職由是法也又上之至於
守貳由是法也其宜得者則曰應格其不宜得者則曰
不應格曰應格矣雖貪者疲愞者老耋者乳臭者愚無
[008-46b]
知者庸無能者皆得之得者不之媿與者不之難也曰
不應格矣雖真賢實能亷潔守志之士皆不得也不得
者莫之怨不與者莫之恤也吏部者曰彼不媿不怨吾
事畢矣如募焉書其役之高下而甲乙之按其役之逺
近而勞逸之呼一吏而閱之簿盡矣此縣令之以止小
民之争也吏部注擬百官而寄之以天下之民命乃亦
止於止争而已矣故曰亦不異於一吏今吏部亦有所
謂銓量者矣揖之使書以觀其能書乎否也召醫而視
[008-47a]
之以探其有疾與否也贊之使拜以試其視聼之明暗
筋力之老壯也曰銓量者如是而已矣而賢不肖愚智
何别焉昔晉用山濤為吏部尚書而中外品員多所啟
㧞宋以蔡廓為吏部尚書廓先使人告宰相徐羡之曰
若得行吏部之職則拜不然則否羡之荅云黄散以下
皆委廓猶以為失職遂不拜葢古之吏部雖黄門散騎
皆由吏部之較選是當時之為吏部者豈亦止取若今
所謂應格者而為黄散哉抑將止取今所謂銓量者而
[008-47b]
為黄散邪宋史蘇紳傳上言古者自黄散而下及隋之/六品唐之五品皆吏部得專去留今審官院
流内銓則古之吏部三班院古之兵部不問官職之閒/劇才能之長短惟以資厯深淺為先後有司但主簿籍
而已欲賢不肖/有别不可得也臣願朝廷稍増重尚書之權使之得以
察百官之能否而與奪之如丞簿以下官小而任輕者
固未能人人而察之也至於縣宰之寄以百里之民者
守貳之寄以一郡之民者豈不重哉且天下㡬州一州
㡬縣一嵗之中居者待者之外到部而注擬縣宰者㡬
人守貳又㡬人則亦不過三數百而已以一嵗三數百
[008-48a]
之守貳縣宰而散之於三百六旬之日月則一日之注
擬者絶多補寡亦無㡬爾一嵗之間而不能察三數百
人之能否則其為尚書者亦偶人而已矣月計之而不
粗嵗計之而不精則其州縣之得人豈不十而五六哉
雖不五六豈不十而三四哉以此較彼不猶愈乎或曰
尚書之權重則將得以行其私奈何是不然昔陸贄請
令臺省長官各舉其屬而德宗疑諸司所舉皆有情故
或受賂者贄諌之曰陛下擇相亦不出臺省長官之中
[008-48b]
豈有為長官則不能舉一二屬吏居宰相則可擇千百
其僚其要在於精擇長吏贄之說盡矣今朝廷百官孰
非宰相進擬者而不疑也至於吏部長貳之注擬而獨
疑其私乎精擇尚書而假之以與奪之權使得精擇守
貳縣宰而無專拘之以文法庻乎天下不才之吏可以
汰而天下之治猶可以復起也與
紹興三十二年吏部侍郎凌景夏言國家設銓選以聼
羣吏之治其掌於七司著在令甲所守者法也今升降
[008-49a]
於胥吏之手有所謂例焉長貳有遷改郎曺有替移來
者不可復知去者不能盡告索例而不獲雖有強明健
敏之才不復致議引例而不當雖有至公盡理之事不
復可伸貨賂公行姦弊滋甚嘗觀漢之公府有辭訟比
尚書有決事比比之為言猶今之例今吏部七司宜置
例册凡經申請或堂白或取㫖者每一事已命郎官以
次擬定而長貳書之於册永以為例每半嵗上於尚書
省仍闗御史臺如此則巧吏無所施而銓敘平允矣淳
[008-49b]
熙元年參知政事龔茂良言法者公天下而為之者也
例者因人而立以壊天下之公者也昔之患在於用例
破法今之患在於因例立法自例行而法廢矣故諺稱
吏部為例部是則銓政之害在宋時即已患之而今日
尤甚所以然者法可知而例不可知吏胥得操其兩可
之權以市於下世世相傳而雖以朝廷之力不能㧞而
去之甚哉例之為害也又豈獨吏部然哉古無例字只/作列禮記間
傳罪多而刑五䘮多而服五上附下附列也注列等比/也釋文徐邈音例即後人例字至漢書何武傳曰欲除
[008-50a]
吏先為科例以防請託杜欽傳曰不為陛下廣持/平例王莽傳曰太傅平晏從吏過例始加人作例
宼萊公為相章聖嘗語兩府欲擇一人為馬歩軍指揮
使公方議其事吏有以文籍進者公問何書對曰例簿
也公曰朝廷欲用一衙官尚須檢例邪安用我軰壊國
政者正由此爾司馬温公與呂惠卿論新法於上前温
公曰三司使掌天下財不才而黜之可也不可使兩府
侵其事今為制置三司條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
安用例茍用例則胥史足矣今為看詳中書條例司何
[008-50b]
也惠卿不能對
  員缺
員缺之名自晉時已有之晉書王藴傳遷尚書吏部郎
每一官缺求者十輩世說注引山濤啟事曰吏/部郎史曜出缺處當選魏書元
脩義傳遷吏部尚書時上黨郡缺中散大夫高居求之
至唐趙憬審官六議遂有人少闕缺字/同多人多闕少之
語而崔湜以中書侍郎知吏部選事至逆用三年員闕
令狐咺在吏部楊炎為侍郎至分闕以惡闕與炎其名
[008-51a]
相傳至今不改矣
舊唐書德宗紀御史大夫崔從奏兵戎未息仕進頗多
比來每至選集不免據闕留人嘗歎遺才仍招怨望此
亦似今之截留候選也
大唐新語劉思立為考功員外子憲為河南尉思立今
日亡明日選人有索憲闕者載深咨嗟以為名教所不
容乃書其無行注名籍其人比出選門為衆目所視衆
口所訾亦趦趄而失歩矣朝廷咸謂載能振理風俗自
[008-51b]
今言之不過索一丁憂之闕亦何至見擯於清議邪不
知由是心推之則有其親未死而設為機阱以謀奪其
處亦人情之所必至者矣孟子曰人能充無欲害人之
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
用也茍反是而充之其亦何所不至邪願後之持銓衡
者常以正風俗為心則國家必有得人之慶矣
 
 日知録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