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40 演繁露-宋-程大昌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演繁露卷七      宋 程大昌 撰
  黄銀
唐太宗賜房𤣥齡黄銀帶欲及杜如晦而如晦已不在
帝曰世傳黄銀鬼神畏之更取金帶遣𤣥齡送其家夫
不賜黄銀而别賜金帶則改賜之帶必為黄金無疑矣
然則先賜之帶命為黄銀者果何物也世有鍮石者質
實為銅而色如黄金特差淡耳則太宗之謂黄銀者其
[007-1b]
殆鍮石也已鍮金屬也而附石為字者為其不皆天然
自生亦有用盧甘石煑鍊而成者故兼舉兩物而合為
之名也説文無鍮字玉篇唐韻集韻遂皆有之豈前乎
漢者未知以石煑銅故其名不附石也耶諺言真鍮不
博金甚言其可貴也夫天然自生者既名真鍮則盧甘
石所煑者决為假鍮矣元和郡縣志曰太原出赤銅夫
不直言出銅而特言赤銅似是鍮石矣而史無明據不
敢堅斷隋髙祖時辛公義守并州州嘗大水流出黄銀
[007-2a]
以上于朝此之黄銀即太宗用以飾帶而槩賜房杜者
矣今世之言鍮石者太原所産為最而太原即并州也
則公義并州所得葢自然之鍮不經盧甘石煑煉者也
故公義所上不云赤銅而云黄銀也黄銀云者其貴重
可以比銀而色又特黄也是故兼銀黄兩名而命其美
也且又有可驗者鬼神畏銅古有傳矣佩玉之音其中
商律也皆去之不用而廟樂之聲為商者亦闕之不奏
即是太宗畏鬼之論所從出也然則黄銀之不為銀而
[007-2b]
為銅此尤可證也
  渾儀渾象
堯世已有渾儀璿璣玉衡是也晉世陸績始造渾象其
晷度與渾儀同而形模與渾儀反沈存中嘗譏世人混
兩為一而未嘗明著其説故見者未能豁然也二器之
寫天度皆以渾天家為主而古人形容渾天最能明的
者惟葛洪雞子之論也洪之説曰天形如雞子地形如
雞子中黄是為天包地外而地在天中也渾儀也者設
[007-3a]
為四游儀寫日月星宿於天盤之上而包括乎厚地正
如雞子之殻也是為寫肖本形而順以求之者也至於
渾象也者設為圎毬而撫擬天度以日星傅寘毬上毬
固可轉而人遂俯觀則天盤反在人下是為殊形詭制
而合於理也若即其狀而詳言之則如權衡之上詳刻
銖兩鈞斤而人遂可俯首以觀者也是如翻倒天度傅
之於外而人立天外以行省視者也儀與象異者制葢
如此也至陶𢎞景又出新意造渾天象高三尺許地居
[007-3b]
中央天轉而地不動悉與天㑹此則兼采儀象而兩用
之矣然天中雖立厚地而元無所資於窺測又不如四
游儀專撫天度而日星半隠地下者其制自具也則其
制稍贅而不如渾象之切用無欠無餘也
  煙脂
古者婦人妝飾欲紅則塗朱欲白則傅粉故曰施朱太
赤施粉太白此時未有煙脂故但施朱為紅也煙脂出
自邊地習鑿齒與燕王書云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否
[007-4a]
北方人採取其染花緋黄挼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脂婦
人用為顔色今始知為紅藍後當致其種匈奴名妻閼
氏今可音煙支想足下先亦不作此讀漢書也按習氏
此言則是采藍花以為煙支法本出自邊地其已審矣
習氏所指之山即天山也蓋呼天為祁連故也史記匃
奴傳霍去病出隴西過居延攻祁連山索隠曰西河舊
事天山在張掖酒泉二界上東西二百餘里南北百餘
里有美木水草宜畜牧匃奴既失二山二山為祁連/山燕支山也
[007-4b]
歌云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
婦女無顔色祁連一名天山也燕支山正書為燕支則
必在祁連二百里内也即此推之紅藍最初根種必出
此山也采造已成紅色而名曰煙脂取閼氏為況極其
國所貴重者而稱之也
  行香
沈存中叙行香謂當以香末散撒乃為行香畢仲荀元
豐三年作幙府燕閒録曰國忌行香起於後魏江左齊
[007-5a]
梁間每然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謂之行香予案南史
王僧逹好鷹犬何尚之設八闗齋集朝士自行香次至
僧逹曰願郎且放鷹犬其謂行香次及僧逹者即釋教
之謂行道燒香者也行道者主齋之人親自周行道塲之
中燒香者爇之於爐也東魏靜帝嘗設法㑹乗輦行香
髙歡執香爐步從鞠躬屏氣按凡云行香者步進前而
周匝道塲仍自炷香為禮也靜帝人君也故以輦代步
不自執爐而使髙歡代執也以此可見行香只是行道
[007-5b]
燒香無撒香之事也又案唐人盧氏雜説載旌節之制
曰旌用銅龍寘之竿首用紫絹袋盛油囊垂之寺觀行
香袋與旌畧同案此即凡主齋行道之人必執此袋導
道衆以行而燒香自是一事非取香於袋而旋加燒然
也唐㑹要五/十曰天寶十七年敕華同等州僧尼道士國
忌日各就龍興寺行道散齋至貞元五年處州奏當州
不在行香之數乞同衢婺等州行香有㫖依案下文處
州之乞行香其上文承行道設齋之下知其行香者為
[007-6a]
行道燒香也其它如畢仲荀所記謂唐髙宗時李義府
為太子設齋詔五品以上行香不空三藏為神堯以下
忌辰行香恐亦只是行道燒香無撒香之事國朝自有
景靈宫後每遇國忌不復即寺觀行香而移其供設於
景靈東西兩宫每大忌宰執率百寮至宫行香其法僧
道皆集所忌殿廡之下僧左道右執事者執香盤中香
圎子隨宰執往僧道立處人授一圎齋已收之不爇也
此之散授猶存撒香之説耶
[007-6b]
  印書
智者剏物雖則云剏其實必有因藉以發其智也古未
有字科斗鳥迹實發制字之智也蔡邕雖曰能書若無
堊帚亦無以發其飛白之智吾獨怪夫刻石為碑蠟墨
為字逺自秦漢而至于唐張參軰於九經字様皆已立
板傳本乃無人推廣其事以槩經史其故何也後唐長
興三年始詔用西京石經本雇匠雕印廣頒天下宰臣
馮道等奏曰請依石經文字刻九經印板則其發智之
[007-7a]
端可驗矣詔在五代/㑹要八
  放牛租
通鑑記周太祖放免租牛五代㑹/要十五晉天福四年尸部己
申放矣
  駢脇
晉文公出亡至曹曹共公聞其駢脇欲觀其祼浴薄而觀
之注駢脇合幹也幹者脇肋骨也駢云者脇骨之生兩
兩相並也莊子駢拇枝指拇大指也枝小指也駢拇即
[007-7b]
大拇根而兩岐也枝指是小指兩出也左氏/六
  兜鍪為突厥
後周書曰突厥之先臣於茹茹居金山之陽為茹茹鐡
工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謂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
  海不波溢
韓詩外傳曰越裳来獻白雉謂周公曰乆矣天之不迅
風疾雨也海之不波溢也中國殆有聖人今人用瀛海
無波皆本此御覽四/百一
[007-8a]
  方寸
徐庶母為人所執曰方寸亂矣古今謂方寸為心似始
乎此然而列子已嘗曰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方冊
張蒼傳主柱下方書如淳曰方版也中庸曰文武之政
布在方冊方冊云者書之於版亦或書之竹簡也通版
為方聨簡為冊近者太學課試嘗出文武之政在方冊
賦試者皆謂冊為今之書冊不知今之書冊乃唐世葉
[007-8b]
子古未有是也
  端午綵索
裴𤣥新語曰五月五日集五綵繒謂之辟兵不解以
問伏君伏君曰青赤白黒為之四面黄居中央名曰
襞方綴之於複此字擬/是𥜗字以示婦人養蠶之工也傳聲者
誤以為辟兵予案此即今人五月綵索也今索合五色
線為之此之所言乃自用繒其曰四色為之四面即是
裁色繒為方片各案四色位而安之於衣而黄繒居四
[007-9a]
色繒之中以此綴諸衣上以表蠶工之成故名襞方襞
者積而㑹之也方者各案其方以其色配之也今人用
綵線繋臂益文也御覽八/百十
  繒
厚帛也蔡邕女誡曰繒貴厚而色尚深為其堅韌也案
此即厚帛乃始名繒其著色深也同/前
  端疋
左氏昭六年豐賈以幣錦二兩遺子猶注云二丈為一
[007-9b]
端一端為一兩所謂疋也二兩者二疋也御覽八/百十五
  錦纒頭
唐書代宗詔許大臣燕郭子儀于其第魚朝恩出錦三
十疋為纒頭之費舊俗賞歌舞人以錦綵置之頭上謂
之纒頭宴饗加惠借以為詞御覽八/百十五
  唐人行卷
唐人舉進士必行卷者為緘軸録其所著文以獻主司
也其式見李義山集新書序卷/七曰治紙工率一幅以墨
[007-10a]
為邊準今俗呼/解行也用十六行式言一幅解為墨/邊十六行也率一行不
過十一字此式至本/朝不用
  水土斤兩重輕
世傳水之好者比它水升斗同而銖兩多故宣州漏水
有秤為此也杜牧罪言曰幽并二州程其水土與河南
等常重十二然則不獨水有輕重土亦然也
  東臺西臺南臺
趙璘因話録曰高宗朝改門下省為東臺中書省為西
[007-10b]
臺尚書省為文昌臺故御史呼南臺南朝亦同又曰武
后朝御史有左右肅政之號當時亦謂之左臺右臺則
憲府未曽有東臺西臺之稱也惟俗呼在京為西臺東
都為東臺按此言之御史為一臺别自因事加東西南
三稱為别耳其謂俗呼在京為西臺者唐都長安於洛
陽為西而洛陽亦有留臺故長安名西臺而洛陽為東
臺也因話/録
  正色間色流黄/
[007-11a]
環濟要畧曰正色五謂青赤黄白黒也間色五謂紺紅
縹紫流黄御覽八/百十四孟子曰惡紫恐其亂朱葢以正色為
尚間色為卑也流黄不知何物古詩曰中婦織流黄魯
直詩曰明於機上之流黄則流黄者織絲之色也染絲
而織惟錦為然今專言流黄恐是黄繭之絲也
  馬後樂
今郡守馬後樂即古鼓吹也古今樂録曰後漢以給邊
將萬人將軍得之劉熙釋名曰横吹麾幢皆大將所有
[007-11b]
班超為將兵長史故假鼔吹幢麾也班超/傳其謂假者超
未為大將止為長史故許借大將鼓吹幢麾而用之也
  涼州梁州
樂府所傳大曲惟涼州最先出會要曰自晉播遷内地
古樂遂分散不存苻堅滅涼始得漢魏清商之樂傳于
前後二秦及宋武定闗中收之入于江南隋平陳獲之
隋文曰此華夏正聲也乃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至煬
帝乃立清樂西涼等九部武后朝猶有六十三曲如公
[007-12a]
莫巴渝明君子夜等皆是也後遂訛為梁州
  絹一疋
唐食貨志曰開元八年頒庸調法于天下闊者一尺八
寸長者四丈
  麪一斗
天寶元載敇麪今後以三斤四兩為斗
  大斗大尺
開元九年敕度以十寸為尺尺二寸為大尺量以十升
[007-12b]
為斗斗三升為大斗此謂十寸而尺十升而斗者皆秬
黍為定也鍾律冠冕湯藥皆用之此外官私悉用大者
則黍尺一尺外更増二寸黍量一斗更増三升也唐志
租絹長四丈二尺
  肩輿
百官得於寓京乗轎自揚州始後遂不復乗馬惟從駕
則乘之祖宗時臣僚雖在外亦不許乗轎也唐會要三/十
黎曰開成五年黎植奏朝官出使自合乗驛馬不合更
[007-13a]
乗檐子自此請不限高卑不得輒乗檐子如疾病即任
所在陳牒申中書門下及御史臺其檐夫自出錢雇其
宰相至僕射致仕官疾病者許乗之
  進士試徹夜
五代會要二十一曰清泰二年禮部奏奉長興二年敇
進士引試早入晩出今請依舊例試雜文並㸃門入省
經宿就試唐試連夜以燭三條為限白樂天集曰試許
燒木燭三條燭盡不許更續至此因禮部奏乃始逹旦
[007-13b]

  堨
栁文永州袁家堨書作渇音曷渇者堨也堨者遏也遏
水使不通行也栁葢疑此堨字非古故更書為渇而又
自為之音曰讀當為曷案水經榖水著千金堨之制曰
堨葢遏榖水使東流者也其書堨正為堨字子厚豈疑
其來不古而遂以書渇為雅也水經/十六
  稜觚音孤/
[007-14a]
觚者削木為之或六面或八面面皆可書學者之牘也
急就章曰急就竒觚與衆異竒觚好觚也班固兩都賦
曰掍建章而外屬設璧門之鳯闕上稜觚而棲金爵金
爵者金為鳯凰也建章宮之外闕其上立有稜之觚觚
上立金鑄之鳯夫是以謂為鳯闕也文選一急/就章一
  洪州石為城
龍圗張存守洪州纍石為城明年大水淹及城半頼石
為捍城以堅全朱興仲/歸田録石城至今尚存
[007-14b]
  霓裳
樂天和元㣲之霓裳羽衣歌畧曰移領錢塘第二年始
有心情問絲竹玲瓏箜篌附好筝教得霓裳一曲成前
後秪應三度案聞道而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蘇州忽
憶霓裳無處問聞君部内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元
答云七州十萬戸無人知有霓裳舞惟寄長歌與我來
題作霓裳羽衣譜案此乃樂天守杭日自教官妓玲瓏
習為霓裳舞至樂天鎮蘇時習舞者已皆不存元㣲之
[007-15a]
為越守樂天求此舞人於越而越中無之但寄得霓裳
歌以為之譜耳元白距明皇不逺此時此曲已自無傳
況今日乎
  馬人
退之上廣帥詩曰上日馬人來傳燈録曰富那夜奢昔
為毗舎利國王其國有一類人如馬倮露王運神力分
身為蠶彼乃得衣王後復生中印度馬人感戀悲鳴因
號馬鳴大士案中印度在西域西域地與廣近豈唐時
[007-15b]
嘗有中印度人來至廣境耶退之與佛異趣而此馬人
乃出佛典當是佛教已通中國馬人已來亦同民庶赴
上日衙集耶故退之得而記之也荀子蠶賦曰此夫身
女好而頭馬首者歟今蠶頭實不似馬而卿乃云爾則
蠶為馬類古有其傳矣周禮禁原蠶為妨馬也今術家
末僵蠶塗傅馬齒馬輒不能齓草則蠶馬同類信矣傳
燈之説固專尊佛而自周禮以及荀子皆在佛教未入
中國之前其説已如此殆古來已有此傳矣然蠶背悉
[007-16a]
有黒紫迹對出宛如馬蹄而頭實不似也
  章臺
漢章臺即秦章臺也地在渭南而秦咸陽乃在渭北通
鑑秦昭王六年楚懐王為秦所詐入秦至咸陽朝章臺
如藩臣禮則秦之章臺乃在咸陽渭北也耶以予攷之
葢秦之咸陽跨渭而南北焉故武庫章臺雖在長安亦
統之咸陽非正在渭北之咸陽也通鑑/舉要
  周鼎
[007-16b]
武王伐商遷九鼎于洛邑故洛陽南面有定鼎門及郟
鄏陌此之九鼎乃夏鼎也既嘗自夏入商又遂自商入
周也春秋時世與之相近所記必不誤也史記言周王
入秦獻其九鼎則是鼎嘗入闗矣然自漢以後不聞闗
中有鼎不知已入闗後竟復何在也史記始皇二十八
年過彭城使千人沒泗水求周鼎不得東坡曰此周人
懲問鼎之禍沉之泗水以緩禍此説非也泗水屬彭城
彭城非商都亦非周都何縁周鼎可沒此水也或是周
[007-17a]
别有鼎而人誤傳耶
  持節舉要/
漢武天漢二年遣直指繡衣使者暴勝之等逐捕盗賊
以軍興從事得擅斬二千石以下案舊制凡衘帶使持
節者得擅斬殺其制自漢世已有之矣
  霸陵折栁
黄圗曰霸橋跨霸水為橋也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栁為
别故李白樂府曰年年栁色霸橋傷别而王維亦曰渭
[007-17b]
城朝雨浥輕塵客舎青青栁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
出陽闗無故人審求其地則在渭北葢漢分秦咸陽置
縣名渭城也若霸陵則在渭南不在渭北矣維之所餞
者其人出戍陽闗而賦詩之地廼在渭北仍援折栁為
詞則仍用霸陵故事也
  頌繋
通典刑法門百六十二景帝詔頌禁注頌讀曰容容寛
不桎梏
[007-18a]
  蘇塗
通典東夷馬韓祭鬼神立蘇塗建大木以垂鈴鼔注蘇
塗有似浮塗案浮塗即浮圗浮圗即塔也
  謎
古無謎字若其意制即伍舉東方朔謂之為隠者是也
隠者藏匿事情不使暴露也至鮑照集則有井謎矣玉
篇亦収謎字釋云隠也即後世之謎也鮑之井謎曰一
八五八飛泉仰流飛泉仰流也者垂綆取水而上之故
[007-18b]
曰仰流也一八者井字八角也五八者析井字而四之
則其字為十者四也四十即五八也凡謎皆倣此
  秬鬯
大祭祀必用鬱鬯鬱鬯也者釀秬黍以為質而資鬱金
草以為之色故詩人形容其狀則曰黄流也黄流者用
以灌地而求神最重之禮也天子自祭則以圭柄之勺
酌鬯而灌書謂王入太室裸者是成王親行灌鬯之禮
也方成王未自至洛而先命周公告之文武則其文曰
[007-19a]
予以秬鬯二卣周公以其禮之重也故得之而不敢更
宿即禋于文王武王則用鬯之禮乃如此其重也耶禮
記曰天子賜珪瓚然後為鬯未賜則資鬯於天子文侯
之命曰錫爾珪瓚秬鬯一卣此則初賜珪瓚未及自為
之鬯即并鬯以賜使歸告之也召虎之詩亦曰釐爾圭
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也人字/疑侯
 
 
[007-19b]
 
 
 
 
 
 
 
 演繁露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