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g0013 天原發微-宋-鮑雲龍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天原發微卷一上    宋 鮑雲龍 撰
            明 鮑寧 辨正
   太極元名冲漠/
 太極者無聲無臭之中有箇至極之理是為造化之
 樞紐品彚之根柢在天地則天地中有太極如户有
 樞如衣有紐此下原有挈其綱也四字/東山議其叅以人為今刪在萬物則萬
 物中有太極如木有根如榦有柢此下有立其本也/四字東山議見上
[001-1b]
 今/剛謂之無耶冲漠無眹之中萬象森然已具謂之有
 耶當初元無一物而不可究詰其為理也至髙而不
 遺於卑至妙而不離於徼音呌猶邊徼之徼出老子/註又云則禮記竅於山川
 之竅言其所自出也/註云竅謂山澤通氣至精而不雜於氣至神而不滯
 於物此下原有天地間未生者生未發者發無不生/死於其間也東山謂其籠罩之辭又引北辰居
 所而經星七政環遶為喻東山謂其不然今/悉刪之而以魯齋問荅語補下文四十九字是為萬
 物之本涵陰陽動靜於其中而不雜陰陽動靜以為
 言今以太極名篇而冠二十五篇之首實古今言理
[001-2a]
 學一綱領也
易大傳曰易有太極
 朱子荅學者曰天地間只有動靜兩端循環不已更
 無餘事此所謂易而其動其靜必有所以動靜之理
 焉是則所謂太極也按原本註文只從答西山書起/似欠提頭今採朱子語録補上
 文/又答蔡西山書曰所以闔闢徃来而無窮者以其
 有是理爾有是理則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兩生
 四四生八至於八則三變相因而三才可見聖人因
[001-2b]
 之畫為八卦以形變易之妙而定吉凶此後方可以
 書言此易字不可以書言也易變易也此下原有陰/陽交錯千變
 萬化皆從此出按此字指易而言陰陽交錯便是易/如何又説皆從此出今考朱子語録無此數語乃後
 人增入/合刪去兼指一動一靜已發未發而言太極者性情
 之妙乃一動一靜已發未發之理太極中全是一箇
 善若三百八十四爻有善有惡皆是陰陽變化已後
 方有通書曰誠無為太極也幾善惡陰陽也徳曰仁
 義禮智信五行也皆就圖上説此下原引朱漢上一/節凡七十字意欠明
[001-3a]
 切今/刪去張南軒曰太極者萬理總㑹之名所以形性之
 妙若只曰性不曰太極只去未發上認不見功用曰
 太極則性之妙見自稟賦觀之謂之命自通天地人
 觀之謂之理萬物各具一理是物物一太極萬理同
 出一原是萬物綂體一太極也○愚曰極無不在民
 極則有總㑹之義北極則有樞紐之義皇極則有標
 準之義謂之太極則是源頭只有此理立乎二氣五
 行萬物之先而行乎二氣五行萬物之内無總㑹之
[001-3b]
 形而實為萬物之總㑹無樞紐之形而實為萬物之
 樞紐無標準之形而實為萬物之標準
周子曰無極而太極
 愚按此句即程子所謂冲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今/按
 近思録所載如此又易傳附録云寂然不動萬象森/然已具二者文雖小異而大旨則同原本此下又引
 蔡節齋云周子無極之眞實冇得於夫子易/之一言義有未當合刪辨見篇末總論下今舉朱
 子六條以釋此一句其主太極而言者有三一曰象
 數未形而理已具二曰未有天地畢竟是有此理三
[001-4a]
 曰無極者只是説當初元無一物只有此理便㑹動
 靜生陰陽主陰陽言者亦有三一曰從陰陽處看太
 極便在陰陽裏今人説陰陽上别有箇無形無影底
 是太極非也二曰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其中各
 有一箇太極三曰非有以離乎隂陽即陰陽而指其
 本體不雜陰陽而為言爾此下原本有主太極而言/太極在陰陽之先陰陽未
 生也主陰陽而言太極在陰陽之内陰陽既生也等/語一百四十餘字乃魯齋本蔡氏之言而增益之義
 有得失合刪/去并論于下
[001-4b]
  寧按先儒謂理氣不可分先後蔡節齋乃云主太
  極而言太極在陰陽之先陰陽未生也主陰陽而
  言太極在陰陽之内陰陽既生也非獨在先二字
  非是但以主太極主陰陽分言便不是了今魯齋
  採朱子語六條以三條主太極三條主陰陽為是
  據於分屬使朱子語意不圓如曰象數未形而理
  已具曰未有天地畢竟是有此理如此却只説得
  理一邊離了氣一邊今考語録云太極者象數未
[001-5a]
  形而其理已具之稱形器已具而其理無联之目
  又云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畢
  竟是有此理動而生陽亦只是理靜而生陰亦只
  是理又云此理不是懸空在那裏纔有天地萬物
  之理便有天地萬物之氣纔有天地萬物之氣則
  此理便全在天地萬物之中詳此皆以理氣交互
  説魯齋只截上一半言理便覺偏一邊去要之理
  氣本無先後只為氣以理為主故先言理後言氣
[001-5b]
  先儒謂天下無理外之氣亦無氣外之理則理與
  氣實未嘗相離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朱子曰太極所以指天地萬物之根無極所以著無聲
無臭之妙以其無器與形而天地萬物之理無不在是
故曰無極而太極以其具天地萬物之理而無器與形
故曰太極本無極以其在無物之前而未嘗不立於有
物之後以為在陰陽之外而未嘗不行於陰陽之中以
為通貫全體無乎不在則又無聲臭影響之可言其髙
[001-6a]
極乎無極太極之妙而實不離乎日用之間又曰上天
之載是就有中説無無極而太極是就無中説有無極所
以狀夫無聲無臭之妙太極是名此理之極致
 自無極太極推而下之則萬一各正小大有定一物
 各具一太極自二五生物推而上之原本誤作太極/本無極推而上
 之今/改正則是萬為一一實萬分萬物體綂一太極按是/萬為
 一一實萬分萬一各正小/大有定出通書理性命章雖二氣五行生人生物萬
 有不齊原本此下有太極行乎其中自有條理間架/不是儱侗都無一物東山謂條理間架豈所
[001-6b]
 以言太極今易/以下文八字而太極之妙無不在所以外邊纔感
 中間便應眼前觸着撞着都是這道理大小各快活
 愚聞之師曰周子無極而太極一句是順説太極本
 無極一句是倒説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猶周子所謂
 無極而太極也若移詩之二句倒言之曰無聲無臭
 上天之載亦何不可所謂無極而太極者非是以無
 極加於太極之上也象山不肯拈太極本無極一句
 只攻上句徒肆强辨某若得見象山敢問晚學未通
[001-7a]
 請公將太極来看一看象山必大怒曰太極是無形
 之物是天地所根本之理如何將来看我無可將爾
 無可看即是無極也然則周子無極而太極太極本
 無極真千古攧撲不破之議論也
  寧按臨川呉氏有云太極本無體用之分其流行
  變化者皆氣機之闔闢有靜時有動時當其靜也
  太極在其中以其靜也因以為太極之體及其動
  也太極亦在其中以其動也因以為太極之用太
[001-7b]
  極之冲漠無联聲臭泯然者無時而不然不以動
  靜而有間而亦何體用之分哉又曰開物之前渾
  沌太始混元之如此者太極為之也開物之後有
  天地有人物如此者太極為之也閉物之後人銷
  物盡天地又合為渾沌者亦太極為之也太極
  常常如此始終一般無增無減無分無合故以
  未判已判言太極者不知道之言也○寧按邵子
  云太極既分兩儀立矣朱子易學啟蒙云太極之
[001-8a]
  判始生一竒一偶而為二畫者二是皆知道者之言
  也今呉文正謂以未判已判言太極未為知道何也
  竊詳卲子朱子是言畫卦則太極是一圏子分作竒
  偶二畫所謂一分為二是也故可言分判文正以造
  化之理言則太極是渾淪一理初無分判之可言也
又曰自太極以至萬物化生只是一箇圏子
 周子於第二圈中分出一圏在上以見太極渾淪極
 至之理而無形爾只這圏子自有天地便只是這箇
[001-8b]
 物事在這裏流轉賦在萬物一物之中天理完具不
 相假借不相陵奪渾然太極之全體無乎不在此無
 極二五所以妙合而凝也故曰人人有太極物物有
 太極皆自然而然第人物本同氣稟有異爾朱子解
 剥圖體示人以一身所自來惟人也以下示人以人
 道所由立使知人所以為人聖所以為聖君子小人
 所以各有氣稟而不同爾或曰太極圖前一段如棊
 盤後一段如人下棊愚謂上一圏是天地之性下一
[001-9a]
 圏分隂分陽便有箇氣質之性在裏
卲子曰道為太極
 朱子曰此指天地萬物自然之理而為言愚謂道即
 太極無二理也或謂道别是一箇懸空底物在太極
 之先則道與太極為二矣太極豈出於道之外哉以
 其通行而言則曰道以其極至而言則曰極太極是
 渾淪底道是極中分派條理隨分派條理去皆是道
 如穿牛鼻絡馬首皆隨他通處極與道豈有二理耶
[001-9b]
又曰心為太極
 朱子曰此指人得是理以為一身之主而言愚謂心
 綂乎理即渾然太極出應萬事則一物各具一太極
 故游氏曰寂然無思萬善未發是無極也此心昭然
 靈源不昧是太極也若於寂然之中有一念之動則
 是動靜為隂陽也此條愚謂下原有極者性之形體/等語寧按邵子謂性者道之形體
 朱子取之今謂極者性之形體/非是共刪二十四字文方簡暢
朱子曰伏羲作易自一畫以下文王演易自乾元以下
[001-10a]
未嘗言太極而孔子言之孔子贊易自太極以下未嘗
言無極而周子言之伏羲文王就隂陽以下説孔子又
就隂陽以上發出太極來
 蔡季通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先生羲文矣
 後不生孔子不得三千年後不生周程亦不得愚謂
 有羲文之易無夫子太極之説則人不知易之本知
 本矣無周子無極之説則人不知太極之妙易有太
 極一句羲文後非孔子無人道得出孔子而後千五
[001-10b]
 百年無人識得破至康節始識其為作易根本至濓
 溪始以無極而發明其旨聖賢以道相傳漸説到親
 切處爾此章原註註百餘字東山評其糊塗衮纏予/因條其得失掇取一百四十餘字著于右餘
 悉刪去而/搃論于下
  總論寧按大傳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
  象四象生八卦是孔子發明伏羲畫卦之次第就
  隂陽變易中指出太極以示人曰太極者理之至
  極也兼有樞極之義以其綂天地萬物之理故以
[001-11a]
  太極名之惟其有此極也所以生儀生象生卦而變
  化無窮焉曰儀曰象曰卦即所謂易而太極實為之
  主此造化之樞紐而品彚之根柢也是則易有太極
  一言其包括至大而無遺矣至宋濓溪周子又以無
  極而太極言之何耶朱子謂不言無極則太極同於
  一物而不足為萬化之根本又何耶蓋易有太極自
  羲文作易未嘗言也至孔子贊易始言之遂為聖門
  言理學一大綱領然自孟子殁而聖學失傳斯義不
[001-11b]
  明於天下久矣漢唐諸儒言太極者咸以混沌未分
  之氣當之實祖老莊遺意而與孔子所言不相似邵
  子云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萬物誠如諸儒所言則
  太極屬之形氣而有限量矣不幾於下同萬物乎濓
  溪周子生乎千數百載之下灼見聖人之心於千數
  百載之上遂建圖著説以明之終篇不過二百五
  十餘字而隂陽造化之妙天人性命之源與夫聖
  人之立人極君子之脩其身莫不畢具然其辭語
[001-12a]
  髙簡旨意淵微有未易與俗人言者故周子在當
  時獨以授二程子二程子言及性與天道多本其
  説而未嘗輕以示人故二程子殁學者創見是圖
  議論不一以陸氏兄弟之髙明尚力詆無極之非
  而有屋上架屋之誚况其下者乎我文公朱子用
  是憂懼乃研精覃思為之一一别白使周子之説
  字字有歸宿學者讀之始知太極之妙無樞紐之
  形而為造化之樞紐無根柢之形而為品彚之根
[001-12b]
  柢理學之綱領遂大明於天下而老莊及漢唐諸
  儒之説始不得以汨之蓋周子之功於斯為大然
  微文公朱子學者亦何自而得於心乎今觀朱子
  圖解其𢎞綱大旨既昭晣不遺而微辭奧旨亦剖
  析無隱誠可為聖學之階梯矣後儒復有立新竒
  之説以求異者何耶有若節齋蔡氏西山之長子
  而從游於朱子之門者也其解易字每過髙而背
  其師説觀朱子易本義以隂陽之變解易字以隂
[001-13a]
  陽之理名太極則太極為易之本明矣節齋謂易
  乃太極之所自出又解易字作無極字則易反在
  太極之先矣豈不大有乖乎節齋又云主太極而
  言則太極在隂陽之先主隂陽而言則太極在隂
  陽之内時既不同所主皆異竊詳朱子謂動靜不
  同時隂陽不同位而太極無不在今以隂陽與太
  極對論豈可謂時既不同而所主皆異乎魯齋著
  天原發微謂太極上加易有二字便見太極之有
[001-13b]
  根源謂易字最微宻乃隂陽變化妙處在兩儀萬
  化之先而具兩儀萬化之體原其所失與節齋同
  一軌轍豈非承其謬而未之正者耶節齋之失呉
  文正公幼清嘗論之後學以其游於朱子之門也
  猶主其説予則謂不待七十子喪而大義已乖矣
  故不可不辨
   動靜
 此章言太極動靜而隂陽分太極無象隂陽有氣動
[001-14a]
 靜氣也理乗氣而行也竒耦變化牝牡相銜得其陽
 氣者乾道成男得其隂氣者坤道成女氣聚成形形
 交氣感隂陽綜錯所以為易天地間只有箇動靜循
 環不已此外更無餘事或問陽動為用隂靜為體今
 周子説太極動而生陽却自動處説起則用在體先
 且道未動以前是如何愚曰未動以前則是理所謂
 無極而太極是也理不當對動靜言未動則是靜未靜
 則是動未動則又是靜然則理無對理不可以動靜
[001-14b]
 言理則因動靜而見也若夫邵子謂用起天地先朱
 子謂太極之用所以行皆指用處説爾蓋謂動而
 生陽以上更不容説者其意深矣附虚谷云所引蔡
 季通動而生陽以上更不容説此十字尤精論隂陽
 而求其端於動靜之前論天地而求其所以然於天地
 之外此皆不容言也魯齋云動靜雖不離於太極而
 未動之先止是太極太極雖涵動靜於中而不可以
 動靜名迨夫氣機一動而陽生一靜而隂生太極即
[001-15a]
 乘其機而出入寧謂出以陽之發越/言入以陰之收斂言隨物賦受無往
 不在此天地萬化之原也
周子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朱子釋此章極為精妙曰太極之有動靜是天命之流
 行也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誠者聖人之本物之終始
 而命之道也其動也誠之通也繼之者善萬物之所以
 資始也其靜也誠之復也成之者性萬物各正性命也
[001-15b]
 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命之所以流
 行而不已也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寧按動靜以時言如晝夜/一般陰陽以位言如東西
 南北一般兩儀是天/地與畫卦兩儀又别蓋太極者本然之妙動靜者所
 乗之機虚谷云黄勉齋謂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太極不是㑹動靜底動靜陰陽也氣也所以
 圖解曰動靜者所乗之機也所乗之機四字最難㸔/蔡季通對朱先生問所乘之機如何下得恁地好先
 生微笑某嘗深喜/此語筆之於册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
 之器也愚謂太極理也動靜氣也所乗之機是動靜
[001-16a]
 乗載此理在氣上不覺動了又靜靜了又動故曰太
 極猶人動靜猶馬馬以載人人以乘馬馬一出一入
 人亦與之出入寧按故曰以下多朱子語此句下原/有所以太極乘此氣之動靜而生隂
 陽也十五字是魯齊隱括語辭意欠圓活東山/評之今刪去一依朱子語補下文二十七字蓋一
 動一靜而太極之妙未嘗不在周子謂太極動而生
 陽靜而生隂 動時便是陽之太極靜時便是隂之
 太極東山評此二句不是寧/按係朱子語合仍舊從隂陽處㸔隂陽只在
 太極裏謂之太極在隂陽裏亦得由五行二氣而上
[001-16b]
 則根於太極之一是萬為一性之原也由二氣五行
 而下則散為庶物之萬一實萬分命之行也靜則太
 極混合而歸于一動則太極開闢而散于萬或曰如
 此則太極亦有分裂乎曰本一太極爾萬物各有稟
 受又自各全一箇太極如月在天一而已及其散在
 江湖影隨處而見渠可謂月分乎一本萬殊萬殊一
 本無間然也
  寧按呉文正公云大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
[001-17a]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説卦畫周子圖説太極動
  而生陽靜而生隂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是
  説造化言卦畫則生者生在外有兩儀時未有四
  象有四象時未有八卦朱子謂生如母之生子子
  在母外是也言造化則生者只是具於其中言五
  行即是隂陽朱子所謂五殊二實無餘欠也隂陽
  即是太極朱子所謂精粗本末無彼此也朱子又
  謂生隂生陽之生猶曰為隂為陽云爾非是生出
[001-17b]
  在外惟朱子能曉得太極圖説之生字與大傳之
  生字不同解經析理精宻如此如何不使人觀之
  而心服兩儀四象八卦漸次生出者也非同時而
  有太極陰陽五行同時而有者也非漸次生出一是言
  卦畫一是言造化所以不同寧謂只一生字所指不
  同而二章經㫖之明晦實所關繫非朱子用功之深
  不能辨析至此非文正用功之深不能察識至此朱
  子謂不用某許多工夫㸔某底言語不出學者其
[001-18a]
  可忽諸
程子曰動靜無端隂陽無始
 動而生陽其初本是靜靜之上又須動動前又有靜
 推而上之其始無端此天道也始於隂成於陽本於
 靜流於動人道也然陽復本於靜隂復根於動其動
 靜亦無端
又曰動靜互為其根根字最宜玩味
 蓋有已定之動靜有可見之動靜而未定不可見者
[001-18b]
 動靜之根也魯齋又云方其一動一靜此所謂可見/之動靜也及其已動已靜此所謂已定
 之動靜也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其所謂根/即隂陽接頭處是也此不可見之動靜也此一根字
 難説謂動根於靜靜根於動亦只説得箇互換往來
 無間客主爾意味未永不若朱子説得圓活其曰元
 亨誠之通動也利貞誠之復靜也元者動之貞本乎
 靜貞者靜之質著乎動是貞也者萬物之所以成終
 而成始也故人不能不動而立乎人極者必主乎靜
 則著乎動者自無不中節而不失本然之靜矣靜者
[001-19a]
 性之所以立動者命之所以行其實一動一靜皆命
 之行而行乎動靜者乃性之貞也故曰無極之貞包
 動靜而言未發之中止以靜言此似指箇貞字為動
 靜之根也愚謂動而生陽非自動也根於太極而動
 出而賦予萬物也靜而生隂亦非自靜也根於太極
 而靜入而各正性命也是則太極者天地之根所以
 御隂陽動靜之氣以行能生成萬物也其為根也豈
 易言哉
[001-19b]
又曰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葉皆是一貫不可分動
靜為兩段事漸安排引入來
 太極如一木生上分為枝榦又分而生花生葉生生
 不窮到得成果子箇裏又自有生生不窮之理生將
 出去又是無限箇太極更無停息只是到成果時自
 合少止易曰終始萬物莫盛乎艮艮止是尘息之意
 造物自然如此豈待人安排哉皆本末一貫之理
朱子曰動靜亦有兩義一是變易便是流行底一是交
[001-20a]
易便是對待底
 變易者如陽變隂隂變陽屈伸往來之類是也交易
 者陽交於隂隂交於陽卦圖上天地定位之類是也
 原註有云太極之動是流行也動而靜則為隂陽之/對待對待則復動而為流行如寒暑往來是也流行
 復靜而為對待如天地四方是也○已上/註文義有未當合刪今存之而辨于左
  寧按朱子云隂陽有箇流行底有箇定位底一動
  一靜互為其根是流行底寒暑往來是也分隂分
  陽兩儀立焉是定位底天地四方是也魯齋謂流
[001-20b]
  行復靜而為對待對待復動而為流行可謂誤矣
  流行如寒暑晝夜之相禪豈可復為對待對待如
  天地四方之定位豈可復為流行此理甚易見有
  不待辨而明者
又曰思軻以後無人識性始自濓溪説動靜隂陽五行
之變不齊二程因此推出氣質之性來
 人未生時只有此理受得這理而生方喚作性天地
 之性純是此理纔到隂陽五行處便是氣質以理與
[001-21a]
 氣雜言之於是有昏明厚薄之殊故曰五性感動而
 善惡分性是形而上者全是天理氣是形而下者便
 是查滓
又曰衆人具動靜之理而常失之於動聖人全動靜之
德而常本之於靜
 動靜二字相為對待乃天理之自然若不與動對則
 不名為靜不與靜對則不名為動但衆人之動流於
 動而無靜衆人之靜淪於靜而無動所以欲動情勝
[001-21b]
 利害相攻從懐如流其違禽獸不逺矣惟聖人則不
 然其動也靜之理未嘗亡其靜也動之理未嘗息是
 以其行之也中處之也正發之也仁裁之也義一動
 一靜莫不有以全夫太極之道而無所虧焉則向之
 所謂欲動情勝利害相攻者於此乎定矣夫知此而
 修之戒謹恐懼而靜者常為主君子所以吉也不知
 此而悖之放僻邪侈而無不為小人所以凶也此章/註文
 雜取通書動靜/章及太極圖説
[001-22a]
  寧按章首二句出朱子太極圖解而魯齋注文所
  謂流於動而無靜淪於靜而無動亦朱子語但採
  之以解此章似欠親切既曰淪於靜而無動而下
  文遽以欲動情勝利害相攻接之意不貫穿今竊
  敢以所聞者補釋之曰夫動靜之理即太極之道
  也理以公共言德以有諸已言衆人之生莫不具
  是理但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故其靜也失所養
  而其動也恒多謬此所以欲動情勝利害相攻而
[001-22b]
  其違禽獸也不逺矣惟聖人氣質清明義理昭著
  其行之也中其處之也正其發之也仁其裁之也
  義此四句/出圖解其靜也則寂然無欲而大本立其動也
  則髙下中節而逹道行蓋一動一靜莫不有以全
  夫太極之妙而其動也必主乎靜此人極所以立
  使夫天下之為衆人者有所取法焉向之所謂欲
  動情勝利害相攻者於是乎定矣斯聖人所以成
  位乎中而贊化育也按圖解所謂仁與中即元亨/誠之通主動而言用也義與
[001-23a]
  正即利貞誠之復/主靜而言體也
卲子曰天生于動地生于靜動之始則陽生動之極則
隂生靜之始則柔生靜之極則剛生隂陽之中又有隂
陽故有太隂太陽少隂少陽剛柔之中又有剛柔故有
太剛太柔少剛少柔
 愚按卲子所説由太極而動靜則一生二由動靜而
 分隂陽剛柔則二生四又從而分太少則四生八卦
 自此畫數自此推舉天地萬物不能逃矣此下原有/數句云先
[001-23b]
 儒説康節於隂陽相接處㸔得分曉今按乃是/説一陽初動萬物未生之意與此不類合刪去
   靜動
 此章言動根於靜也天地四時流行不息然常着箇
 靜做本若無夜則做得晝不分曉若無冬則做得春
 夏秋不能生長成實如人終日應接須少休息便精
 神較健如四時無冬只管一向生去元氣也有竭時
 易曰闔户之謂坤先於闢户之謂乾是由靜而動也
 坤自夏至以一隂右行萬物從以入故曰闔乾自冬
[001-24a]
 至以一陽左行萬物從以出故曰闢坤闔則陽變而
 隂乾闢則隂變而陽故一闔一闢謂之變闔徃闢來
 萬變不息在一歲為寒暑在一日為晝夜在一身為
 出入生死無靜則無動此歸藏所以首坤歟隂雖夏
 至方生不到那亥上六隂極處則未可言靜極則動
 附虚谷問云靜動者舉一歲流行者觀之而見其動根
 於靜偏言之也有十月之坤而後有十一月之復然
 坤非無陽天之生意未嘗絶也九月十月而薺麥蒜
[001-24b]
 生早梅水仙花發萬木葉落一葉之本各有一芽枯
 而非死此乃元貫四德貞中有元春貫四時冬中有
 春第風霜之凜冽者在外萬物於茲歸根復命以避
 肅殺龍蛇螻螘蚯蚓蛙龜鶯燕以蟄全生則暖在土
 中井泉不竭則陽在地底雖靜極而未嘗無所為也
 魯齋答云此章以靜動立名者前來無人從此分起所
 以不敢與動靜章一字相犯動靜主太極隂陽而言
 是從動處説起靜動章又離了上靣動靜窠窟止從
[001-25a]
 造化流行一歲之終而始處説起故引卲子一靜一
 動之間坤為太極之説皆從隂靜中説起動來所以
 開一歲之造化也
易繫曰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程子曰中者言寂然不動和者言感而遂通其寂然
 者無時而不感其感通者無時而不寂是乃天命之
 全體人心之至正其未發也見其感通之體其已發
 也見其寂然之用人心天理一也
[001-25b]
卲子曰一動一靜之間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歟
 陽闢而動隂闔而靜一動一靜也不役乎動不滯乎
 靜非動非靜而主乎動靜者一動一靜之間也或曰
 太𤣥謂陽氣潛萌于黄鐘之宮信無不在其中信者
 誠而已矣已上本卲伯/温經世書解周子通書曰元亨誠之通利
 貞誠之復一通一復之間有箇真實之理在其殆元
 亨利貞之貞是也後乎貞為利前乎貞為元由利而
 貞則天地人之妙歸藏于此由貞而元則天地人之
[001-26a]
 妙發越于此正而固誠實而不妄所謂萬變不息而
 真實者在此下刪原/註十六字聖人用之主靜以立人極者正
 在乎此謂之至妙至妙者蓋極言其莫可得而形容
 也這箇妙處大關造化動極復靜便是死靜極復動
 便是生陽極生隂便是化隂極生陽便是變人能識
 一動一靜之間者便能知變化死生也
又曰無極之前隂含陽也有象之後陽分隂也朱子曰
自姤至坤是隂含陽自復至乾是陽分隂坤復之間為
[001-26b]
無極自坤反姤是無極之前
 此只就圖上説循環之意坤隂收斂已盡復陽包含
 未露寜按坤復之間是靜動接頭處此下原註有云/是本然之靜不與動對即無極而太極失其旨
 矣合/刪以人心言之至靜之時但有能知能覺者而無
 所知所覺之事在易為純坤無陽之象而有貞至不
 可磨之理在其間若論復卦則須以有所知覺不得
 合為一説矣此下魯齊原註有云卲子言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恐是此意若以人心觀
 之此是欲動未動之間如怵惕惻隱於赤子入井之/初此時此意須虚心靜慮方見得寧按上文大意主
[001-27a]
 於靜若怵惕惻隱於赤子入井之初是此心全動而/為情矣謂之靜固不可謂之欲動不動亦不可合刪
 去又按朱子語録論卲子此二句有兩條俱以赤子/入井言而分别各異其一條云如怵惕惻隱於赤子
 之初方怵惕惻隱而未成怵惕惻隱之時詳魯齊所/云蓋本於此細思之終是有碍既曰怵惕惻隱於赤
 子入井之初矣如何又説得未成怵惕惻隱耶又一/條云今人乍見赤子將入於井因發動而見其惻隱
 之心未有赤子將入井之時此心未動只靜而已此/却截得明白乃知前條必記者未悉或有誤字魯齋
 適見前一條未恭後一條故有此失蓋語録書成於/門人衆手有可疑處正當叅㑹衆説以求之未可遽
 執一言以/為定論也今以圖之左右推之圖右屬隂隂主闔隂
 中有陽言自巽消以至坤翕靜之妙也是無極之前
[001-27b]
 隂含陽也圖左屬陽陽主闢陽去分隂言自震長而
 至乾分動之妙也是有象之後陽分隂也乾生一隂
 故曰父生長女而為姤坤生一陽故曰母孕長男而
 為復此合乾陽坤隂舉一圖而通論也若单論無極
 只在坤復中間却不可指有象之後泛言之故曰自
 坤反姤是無極之前又曰坤復之間為無極其間謂
 何非動非靜至微至妙有是理而不見其迹不可以
 形容盡矣朱子詩云若識無中含有象許君親見伏
[001-28a]
 羲來至哉言也學者宜深味之
  寧按朱子語録或問先天圖隂陽自兩邊生若將
  為無極與太極不同朱子答曰他自據他意思説
  却不曾契勘濓溪底若論他太極中間虚者便是
  他亦自説圖從中起他兩邊生即是隂根陽陽根
  隂這箇有對從中出者即無對詳見先/後篇又云卲子
  説與周程不同周程只説體用動靜互換無極卲
  子只要説循環便須指消息動靜之間而言詳所
[001-28b]
  謂間者即隂陽相根接頭處也又按卲子就圖上
  説無極故云無極之前周子無極是説理之無形
  不可以無極之前言之
又曰元有二有生天地之始者太極也有生萬物之始
者生之本也
 先天反本復靜曰坤在一日則亥時在一年則十月
 在一元則太極未動之際有一未形後天陽動於中
 為復在一日則子中在一年則冬至在一元則太極
[001-29a]
 之始以卦氣論復又為先天欲觀萬古一元是也冬
 至者天之元一之一春分者物之元二之一一者元
 之體二者元之用先閉後開者春也純開者夏先開
 後閉者秋也冬則閉而無開冬雖收藏之終實是施
 生之始元而亨利收藏於貞閉固得宻則春陽發舒
 必正一年造化實基於此故冬暖無霜雪則來歲五
 穀不登正以陽氣發泄之故也
朱子曰靜中有動見天地心正如大黒暗中有一㸃明
[001-29b]
 三陽盛萬物蕃此時只見物之盛不見其心惟是萬
 物未生冷冷靜靜一陽生物之心動於積隂之下自
 藏掩不得此天地之心所以於此可見卲子謂天心
 無改移正是年年歲歲月月日日皆如此無差忒此/下
 原有復之一陽動於坤下善端初發見天地心大壯/四陽震在乾上發於顔色見天地情坤之六隂一主
 乎靜寂然不動見天地/生東山謂不然合刪去
又曰靜可救得動此以靜為主也靜在這裏虚明洞徹
便從這裏應去自然透徹心若有私便都差了
[001-30a]
 其心湛然純一只在這裏無一毫私意雜之則物來
 能應動便一齊當理嘗聞延平李先生教人大抵令
 人於靜中體認大本未發時氣象分明則處事應物
 自然中節此龜山門下相傳指訣也人之一心當如
 明鏡止水不當如槁木死灰鏡明水止其體雖靜可
 以鑒物是靜中涵動體中藏用人心之妙如此若槁
 木不可生死灰不可然是乃無用之物心者具衆理
 而應萬事委之無用可乎
[001-30b]
又曰靜也不是閉門獨坐塊然自守事物都不應如艮
其止止是靜所以止之便是動此又靜中涵動不流於
一偏之説
 有一般人專要就寂然不動上理會及其應事却七
 顚八倒又牽動他寂然不動底又有一般人專要就
 事上理㑹却於根本上全無工夫須是徹上徹下表
 裡一貫如居仁便能由義由義便能居仁直内便能
 方外方外便能直内始得此章注文首云釋老之學/拘於靜而無動蘇張之學
[001-31a]
 流於動而無靜二十字/東山評其贅合刪去
又曰敬貫動靜則求放操存皆在裏非塊然黙守之謂
静也
 君子内外一貫之學不可分為二若只説涵養於未
 發而已發之失乃不能制是有得於靜而無得於動
 只知制其已發而未發時不得涵養則是有得於動
 而無得於靜存養是靜時工夫靜時是中無所偏倚
 省察是動時工夫動時是和無所乖戾靜時知覺不
[001-31b]
 昧復之見天地心靜中之動也動時發皆中節止於
 其則乃艮之不獲其身不見其人動中之靜也寧按/易艮
 卦係辭云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朱子釋之曰艮止也蓋身動物唯背為止艮其背則
 止於所當止也止於所當止則不隨身而動矣是不/有其身也如是則雖行於庭除有人之地而亦不見
 其人矣蓋艮其背而不獲其身者止而止也行其庭/而不見其人者行而止也動靜各止其所而皆主夫
 靜焉所以/得無咎也前章以動靜名者以見太極動而生陽是
 用起天地先也此章以靜動名者以見靜翕動闢體
 先天而用後天也故曰龍蛇不蟄則無以奮尺蠖不
[001-32a]
 屈則無以伸是亦天理之必然者君子藏器於身待
 時而動盍亦審諸附虚谷云先儒自程門方舉中庸
 未發之心以教人此心非是不發只是未發有箇中
 字須合體認佛老乃欲灰滅此心而不發有靜無動
 吾儒則於未發戒謹不睹恐懼不聞養靜以待動謂
 戒謹恐懼為已發亦不得只是敬而已矣孟子謂必
 有事焉而勿忘者此也人之一心未發時常多已發
 時常少於未發時用力存養如十月之坤收斂退藏
[001-32b]
 亦若太極之冲漠無眹而其實則萬理森然已具也
   辨方
 北方壬癸亥子皆水王之地其卦為坎一陽陷二隂
 中為險為勞為隱伏其方曰幽都又曰朔方朔之為
 言蘇也萬物至此死而復蘇猶月之晦而有朔日行
 至是則淪於地中萬象幽暗先天圖乾南坤北乾來
 交坤成坎坤去交乾成離陽生子中隂生午中坎離
 交媾子與午對陽為主而隂為臣天與人皆背北靣
[001-33a]
 南故南見北潛辰極居北衆星環共而數四方者皆
 以北為尊南為對而後次東次西冝太𤣥以罔冥為
 北康節以太極居坤復之間也
程叔子曰朔初也謂陽初始生之方也如彼北方終其
隂而始其陽
 卲子曰朔易以陽氣自北方而生至北方而盡謂變
 易循環也堯典三方皆言東西南獨北方言朔易三
 方皆言平秩獨北方言平在月令曰數將幾終嵗且
[001-33b]
 更始伊川又曰既成今歲之終又慮來歲之始曰終
 曰始曰今歲曰來歲皆成兩義又坤變坎一卦變成
 兩卦去歲陽氣至此而終今歲陽氣又自此生起寧/按
 坤變坎注見/本篇末條
朱子曰天地間有箇局定底如四方是也有箇推行底
如四時是也屬北方便有二義如冬至前四十五日屬
今年後四十五日屬明年子時前四刻屬今日後四刻
屬明日艮終始萬物青龍白虎朱雀皆一物惟龜蛇二
[001-34a]

 天有春夏秋冬氣候不齊地有東西南北一定不易
 胡為西北之地既有朔方又有北方天之東南有君
 火有相火日月者隂陽之真精是生水火故七曜有
 日復有火有月復有水人之五臟心有包絡腎有命
 門水火各有二君火真精實相通真火有氣無形所
 謂心竒而腎偶朱鳥一而龜蛇二夫心竒一而腎偶
 二乾坤之畫象之北方有龜有蛇攷之易離有龜象
[001-34b]
 又有甲胄龜有甲也損益頥皆言龜互體有離也息
 氣於内如陽伏地中之象背上中心有五條文出外
 又成八卦外靣又成二十四氣取象於此固切但不
 知其何屬於十二辰為已不當位北攷之記與書傳
 俱不之及何也此下原有𤣥字曲逺而走有蛇之狀/化則龍也震為龍伏坤下為復義或
 近是二十六字寧謂如/此解似穿鑿太甚合刪或曰𤣥陽屬蛇武隂屬龜王
 氏云腎有兩龜蛇亦兩所以朔易屬貞貞有兩義正
 而固也智字亦有兩義智前一半方收藏屬隂後一
[001-35a]
 半復開發屬陽周禮龜蛇四游以象營室龜有甲能
 捍禦故曰武水色黑故曰𤣥魏氏曰雄不獨處雌不
 孤居𤣥武龜蛇蟠虯相扶牝雞自卵其雛不全觀雌
 雄交媾之時剛柔相結而不可解得其符節非有工
 巧以制御之皆造化自然之妙制御之下原有男生/而伏女仰其軀本胞
 胎受氣之初而然死復效之此非父母教令其然二/十九字寧按此論自是一説與上文所論龜蛇不類
 合刪/去
西山蔡氏曰一竒一耦對待者隂陽之體陽三隂一一
[001-35b]
饒一乏者隂陽之用故四時春夏秋生物而冬不生物
天地東西南可見而北不可見人之瞻視亦前與左右
可見而背不可見皆造化自然之妙揚子雲以北方為
𤣥而統三方有罔有冥意正在此
 今以太𤣥攷之其文曰罔直蒙酋冥罔北方也萬物/藏黄
 泉中無/可名故萬物罔乎北直乎東蒙乎南酋乎西罔者
 有之舍有生/於無冥者明之藏明以幽/自藏罔舍其氣陽氣/含内
 反其奧物在/黄泉出冥入𠖇新故更代新故相代出/入冥昧中將來
[001-36a]
 者進功成者退罔之時𤣥矣哉有形入無形無/形出有形故𤣥罔之
 時可制也八十一家由罔者也無形時/可制寧按太𤣥/冇三方九
 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蓋自一而三三而九九而二/十七二十七而八十一吴草廬論其名為疑易而實
 則非/易矣又曰天以不見為𤣥地以不形為𤣥人以心腹
 為𤣥天奧西北欝化精也十月純坤用事/陽氣積地下地奧黄泉
 隱魄榮也人奧思慮含至精也詳味此章則北方罔
 冥之義斷可識矣蓋萬物入乎北則有化於無故謂
 之冥萬物出乎北無化于有故謂之罔張氏謂冥當
[001-36b]
 不用之一三者之所息藏乎宻也愚謂此是冬至前
 一半屬今年事也又曰罔當無體之一四者之所生
 出乎虚也此又是冬至後一半屬明年事也先入乎
 冥後出乎罔冥當為北罔當為中故天之中在北是
 為辰極冥罔始息而後生有本者如是故曰天有四
 時冬不用地有四方北不用人有四體背不用一正
 不動三用無窮天地之𤣥奧於北其深矣哉或曰冥
 是𤣥德居中不動而罔直蒙酋即乾之元亨利貞也
[001-37a]
 此説甚當
朱漢上曰坎本坤體位居北方主天地鬼神之事也
 北方入冥天形也坎為鬼神之府斗為天廟危又主
 廟堂祭祀之事此一説也况先天位坤於北以對乾
 於南是兼天上地下之事文王又易之以坎者無他
 以乾中一陽來交坤體是名為坎以坎對離為水火
 既濟推以濟生民之日用也中藏互體為艮西北隂
 美既於此而止盡東南陽和又有伏震自此發生坤
[001-37b]
 有伏坎坤上六文言曰天𤣥而地黄天𤣥即指坎中
 一陽之色地黄即其外之四隂也是以冬至日月五
 星皆起牽牛之一度牽牛星紀也水位也坎卦也故
 卦氣起於中孚太𤣥始於中首者亦以此也
 
 
 
 天原發微卷一上
[001-38a]
欽定四庫全書
 天原發微卷一下    宋 鮑雲龍 撰
            明 鮑寧 辨正
   𤣥渾
 朱子本義曰陽之氣徤其成形之大者為天坤之性
 順其成形莫廣於地感興詩又曰仰觀𤣥渾周一息
 萬里奔俯察方儀靜頽然千古存其徤順可知矣蓋
 宇宙中間萬物皆有衰息惟天運動日過一度未嘗
[001-38b]
 休息天非若地之有形也地之上無非天減得一尺
 地便有一尺天人自不見爾輕清上浮者天天圓而
 動包着箇地在天之中地方而靜所以重濁下沉者
 皆天氣之查滓凝聚於下者也原其初則一氣而已
 一分為二陽得兼陰陰不得兼陽是以乾天之一包
 坤地之二而為三地在天中地之氣皆天之氣也張
 子曰虚者天地之祖天地從虚中來其道以至虚為
 實金鐵可腐山岳可摧凡有形之物皆易壊惟太虚
[001-39a]
 無動摇故為至實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又曰空
 虚無物萬物由之以出
邵子曰天向一中分造化
 天本是一有地便分為二陽本是一畫有箇陰便分
 出二畫来所以事事物物皆恁地皆是自然非人力
 之所能為也恁地下原冇有消便有息有面便有背/十字寧謂以此解一中分造化似不親
 切合/刪去所謂先天一事無者更不待安排而後然又曰
 若論先天一畫也無纔有一便有二有四有八有三
[001-39b]
 百八十四雖自此去然豈待安排也堯夫問程子曰
 子知雷起乎伊川曰頥知之堯夫不知也既知之
 何用數推問曰子以為起於何處曰起於起處堯夫
 矍然稱善愚謂雷起於天根之一便是一中分造化
 也
  寧按程子荅堯夫問謂雷起於起處堯夫稱善魯
  齋謂雷起於天根之一東山謂其不然予謂天根
  之一即復卦震之一陽動於羣陰之下朱子詩云
[001-40a]
  忽然半夜一聲雷萬户千門次第開是也第未知
  伊川原意果如是否又按邵子觀易全篇一物其
  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能知萬物偹於我肯
  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
  綸天人焉有两般義道不虚行只在人竊詳天以
  一為太極人以心為太極天人之理則一萬化萬
  事皆由是出即上文所謂立根也
又曰天依形地附氣
[001-40b]
 或問堯夫曰天何依曰天以氣而依乎地地何附曰
 地以形而附乎天天地自相依附語其體則天分而
 為地地分而為萬物而道不可分其終則萬物歸地
 地歸天天歸道天惟不息故閣得地在中間使天有
 一之或息則地須陷下人必跌死矣程伯子曰天氣
 降而至於地地中生物者皆天之氣也程叔子曰凡
 有氣莫非天有形莫非地張子曰虚空即氣减得一
 尺地便有一尺氣朱子曰天之形圎如弹丸朝夕運
[001-41a]
 轉其南北两端後髙前下乃其樞軸不動之處其運
 轉者亦無形質但如勁風之旋升降不息是為天體
 而實非有體也地則氣之查滓聚成形質者但以其
 束於勁風旋轉之中故得以兀然浮空而不墜耳黄
 帝問岐伯曰地有慿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亦謂此也
 嘗細推之乾本一畫其體質皆實如一箇物事從裏
 靣實出來徧滿天所覆内天之氣皆貫乎地之中坤
 却分為二畫其體量便虚便有開合地形如肺質雖
[001-41b]
 實而中則虚乾氣上來時坤便開從两邉去容得那
 天之氣迸上来雖金石也透過去天形如皷鞴外靣
 是皮殻子中間包得許多氣月令孟春天氣下降地
 氣上騰自子月積至四月成乾乾氣在坤下蒸上來
 便如甑之蒸飯然五月一隂生至七月三隂在下成
 坤三陽在上成乾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
 塞而成冬也天地初間只是隂陽二氣磨來磨去急
 拶許多查滓在裏靣無出處那水之滓脚便結成地
[001-42a]
 在中央不動今登髙望群山如波浪然似潮水湧起
 沙相似火之氣極熱便成風霆雷電日星之属天數
 九重漸漸上去氣愈髙愈清氣之清剛者為天不剛
 則不能包涵覆燾天只是箇旋風就外靣旋来旋去
 旋出查滓在中間成地故邵子曰其形也有涯其氣
 也無涯
又曰道為天地之本天地為萬物之本以天地觀萬物
則萬物為萬物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為萬物
[001-42b]
 一隂一陽之謂道道形而上者也隂陽形而下者也
 天地隂陽之大者散為萬物則稟天地隂陽之氣以
 生也囿於形噐者皆謂之物物物各具一太極則謂
 之道故以形觀天地萬物則天地為大萬物為小以
 道觀之則天地亦太極中之一物耳此下原引仰雲/觀月及乘船渉
 水為喻東山謂與天地/萬物之説不類今刪去
周子曰觀天地生物氣象
 天地之生物一箇物裏有一箇天地之心自然無所
[001-43a]
 不到此便是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人能於善端發處
 以身反觀之便自見得動物有血氣故能知植物雖
 不可知然一般生意亦可見若戕賊之便枯瘁不悦
 懌亦似有知者草與魚人所共見唯明道與濓溪見
 一同草茂覆砌則曰欲常見造物生意盆池畜魚則
 曰欲觀萬物自得意皆有道氣象也故曰萬物静觀
 皆自得
程子曰天地以生物為心朱子曰天地别無勾當只是
[001-43b]
以生物為心
 十月純坤之下一陽復生天地之心㡬於息滅至此
 乃可復見伊川以動之端為天地之心曰動不是天
 地之心只是見天地之心復卦若從先天㸔則下一
 畫陽自剥上九變至坤上六其三十分已積於十月
 如子在母中天地生物之心未露若從後天處㸔則
 坤下一畫忽變成震元是一箇艮卦翻轉来艮隂止
 静之中便有復陽流動之機如子在母外此天地生
[001-44a]
 物之心便自了然可見一元之氣畧無停間只是生
 出許多萬物天地只是包得許多氣在裏無出處衮
 一畨便生一畨物造化之運如磨其生物似磨中撒
 出來有精有粗只是不齊
朱子曰四時行百物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只是説
得他無心處若果無心則須牛生出馬桃樹發李他心
自有定程子曰以主宰謂之帝心便是他主宰處
 詩書中凡有主宰意思者皆言帝有包含徧覆底意
[001-44b]
 思者皆言天南軒有言不可以蒼蒼者便為天當求
 諸視聽言動之間一念纔是便是上帝鍳觀上帝臨
 汝簡在帝心一念纔不是便是震怒朱子謂須要知
 他無心又要識得他有心天包着地天所作為只是
 知生物而已此是箇無心之心若福善禍淫便似有
 人在裏主宰相似又如起風做雨震雷閃電花開花
 結非有神而何耶
又曰凡天下之男皆乾之氣凡天下之女皆坤之氣從
[001-45a]
這裏徹上徹下都是一箇氣皆透過去雖至㣲至隠纎
毫之物無有無乾坤之象者
 天下之萬聲出於一闔一闢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
 一静天下之萬數出於一竒一偶天下之萬象出於
 一方一圓盡起於乾坤二畫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
 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謂
 之乾謂之神下原有天地是乾坤皮殻乾坤是天地/性情只是一氣要生便生非至徤不能二十七
 字寧以上下文意詳之似不貫穿所謂要生便生渉/於有意又至徤以天行言施於此不切今悉刪去依
[001-45b]
 程子易傳補以性情謂之乾一句又/本朱子意及魯齋注補下文三十字盖天道是上靣
 腦子下靣便生許多物事此二句是魯齋原注/在後今移置於此只是
 一氣徹上徹下自生生不息 本乎天者親上凡動
 物首向上人類是也本乎地者親下凡植物本向下
 草木是也禽獸首多横所以無智此一節出/邵子語論萬物
 之一原則理同而氣異觀萬物之異體則氣猶相近
 而理絶不同氣相近如知寒暖識飢飽好生惡死趨
 利避害人與物都一般理不同如螻蟻君臣則義上
[001-46a]
 有一㸃子明虎狼父子則仁上有一㸃子明其他更
 推不去此下原有此天地所以為皮殻都包罩在此/乾坤是其性情隨所賦而各有不同也二十
 八字寜按乾坤是天地性情一句主理而言論理則/人與物各具一太極豈可説所賦各不同合刪去
 西銘言乾稱父坤稱母人在其中子道也故乾陽坤
 隂天地之氣塞乎兩間而人物資以為體乾徤坤順
 天地之志為氣之帥而人物得以為性此下原有此/人所以得性
 命之正而為萬物之靈物得其偏止於物而已二十/四字寧按性命之理不可以正偏言唯氣稟有正偏
 耳今刪去補下/文五十一字第人得氣之正且通者故推得去而
[001-46b]
 有以全其所賦之理而為萬物之靈物得氣之偏且
 塞者故推不去而無以充其全止於物而已
張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合虚與氣
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
 朱子曰本只是一箇太虚漸細分得宻爾太虚是四
 者之總體不雜四者而言氣化是那隂陽造化寒暑
 晝夜雨露霜雪山川木石金水火土皆是雖雜氣化
 而言實不離乎太虚太虚是太極上靣一圓圏氣化
[001-47a]
 便是隂静陽動有這氣便有這理隨在這裏無此氣
 則道理無安頓處如水中月有此水方映那天上月
 氣有形而太虚無迹以有形之象具無迹之理故曰
 性心之知覺又是那氣之虚靈底聰明視聴作為運
 用皆是有這知覺方運用得這道理
邵子曰有隂陽然後可以生天有剛柔然後可以生地
 物之大者無若天地天生於動者也太極動而生陽
 陽即輕清而上浮天也而曰隂陽生天者陽根於隂
[001-47b]
 也故在天為隂陽則有日月星辰地生於静者也太
 極静而生隂隂即重濁而下沉地也而曰剛柔生地
 者隂根於陽也故在地為剛柔則有水火土石然則
 自其本言之則太極動静生隂陽即生天地也分而
 言之動之始則陽生動之極則隂生一隂一陽交而
 天之用盡故曰隂陽可以生天静之始則柔生静之
 極則剛生一剛一柔交而地之用盡故曰剛柔可以
 生地以天地一氣言之陽自下而上升升生也生陽
[001-48a]
 以消隂隂又自上而下降降消也生隂以消陽以二
 氣分言之自下而升者為陽生於地中自子至已而
 成乾生天也至午極而天方中又生隂以基陽基成
 則陽復行為天道左旋自上而降為隂生天中自午
 至亥而坤成生地也至子極而地方中故生陽以基
 隂基成則隂復行為地道右轉生天則萬物生生地
 則萬物成乾坤止用六爻六乃居中進六退六在進
 為終在退為始晝終則夜始夜終則晝始通乎晝夜
[001-48b]
 而知是易之數能窮天地之終始以明消息盈虚之
 理也原本註文首一節引禮運云太一分為天地又/云太極者未見氣太初者氣之始太始者形之
 始太素者質之始此四句者同論天地之前及天地/之始寧按禮運太一二字已論見第四卷象數篇辨
 正下其曰太極未見氣是以太極為懸空一物在氣/之先矣與朱子所論不合其曰太初太始太素雖古
 書所載不過言氣形質之始而於隂陽生天剛柔生/地義無所發反覺纒障合刪去只從物之大者無若
 天地起文/意自明白
又曰乾坤定上下之位坎離列左右之門天有四象地
有四象天有八象地有八象天地相衘隂陽相交
[001-49a]
 伏羲先天以乾坤坎離當子午卯酉四正之位兼天
 上地下左右而言天地之所闔闢日月之所出入春
 夏秋冬晦朔弦望晝夜長短行度盈縮莫不由乎此
 矣四象者在天為隂陽老少兼日月星辰則為八在
 地為剛柔老少兼水火土石亦為八寧按邵子以太/陽為日乾太隂
 為月兊少陽為星離少隂為辰震為天之四象太柔/為水坤太剛為火艮少隂為土坎少剛為石巽為地
 之四/象相衘者先天圖左有一百一十二陽八十隂上
 亦然右有一百一十二隂八十陽下亦然相交者如
[001-49b]
 乾去交坤成復坤來交乾成姤之類是也
  寧按此章原本注文有未醇者如云隂陽本以坎
  離造化天地天地復以坎離生萬物竊詳隂陽即
  兩儀也天地即隂陽之大者易云兩儀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八卦既列始有坎離之名豈可謂隂陽
  以坎離造天地乎先天圖中邵子朱子所論未嘗
  有是説也寧於是刪其不合不切者六十餘字姑
  論此以見例云
[001-50a]
 後天文王八卦方位不同以坎離震兊居四正矣而
 以餘四卦居四維何也辰極居北而少西天神所宅
 故西北為乾崑崙居西而少南地示所舍故西南為
 坤摇蕩萬物莫如風一氣自東而南故東南為巽五
 岳莫尊於東岳地形自北而東故東北為艮寧按先/天後天
 之説載第四卷先後篇此條所論實於正/義無關亦未知所出姑存之以偹觀覽
又曰天圓而地方天南髙而北下是以望之如倚盖然
 唐一行有言盖天如繪象止得其半渾天如塑象能
[001-50b]
 得其全舜之璣璇渾天法也蔡邕天文志曰天體有
 三家一曰周髀其云天如覆盆以斗極為中中髙四
 邉下日月旁行繞之日近見之為晝日逺不見為夜
 術數具在多有違失故史官不用又云天圓如張盖
 地方如碁局天旁行如推磨而左旋日月右行隨天
 左轉故日月實東而牽之以西没日出髙則見日没
 故不見日朝出陽中日暮入隂中隂氣黑故不見二
 曰宣夜虞喜曰宣明也夜幽也其術兼幽明之數郄
[001-51a]
 萌記曰日月星辰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
 焉又曰天確然在上有常安之形此兼取盖天之説
 也李淳風盖天説曰天地中髙四隤日月相隠蔽以
 為晝夜遶北極常見曰上規南極常隠曰中規赤道
 横絡曰下規三曰渾天葛洪曰天形如雞子地如其
 黄地居天内天大地小天表裏有水天地各乗氣而
 浮載水而行以周天之度而中分之半覆地上半繞
 地下宋何承天云天形正圓水居其半東日所出曰
[001-51b]
 暘谷西日所入曰咸池莊子有北溟南溟之辨是四
 方皆水證也故曰四海凡五行水生於金百川發源
 皆自山出而下注於海日為陽精夜入水則焦竭百
 川歸注足以相補故旱不為减浸不為溢王蕃亦曰
 日月初登天後入地日晝在地上夜在地下今史多
 用候䑓即其法也揚子雲曰落下閎經營之鮮于妄
 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後漢蔡邕張衡鄭𤣥皆以渾天
 為長愚謂此外又有軒天昕天之説皆不足㩀此下/原引
[001-52a]
 呉姚信謂人如靈䖝一/節辭義鄙闕今刪去歐陽子謂古人歩圭影意以
 節宣和氣輔相物宜不在於辰次之周徑渾盖之是
 非君子當缺而不議也以為盖天耶則南方之度漸
 狹以為渾天耶則北方之極寖髙徒區區於異同之
 辨何益人倫之化哉雖然格物君子未嘗不以窮理
 致知為先也
又曰西北之髙戴乎天頂
 張氏曰虞喜有言天確然在上有常安之形數語皆
[001-52b]
 的有意義惜不究其始終爾盖洛書之數戴九履一
 一起于下是為坎水天象之始也九窮于上是為乾
 金天象之成也故坎水柔動而乾金堅凝動脉滋生
 而腦精安静此即北極為天之頂凝然不動有常安
 之形也此亦盖天之象
又曰天之陽在南隂在北地之隂在南陽在北天陽在
南故日處之地剛在北故山處之所以地高西北天髙
東南極南大暑極北大寒故南融而北結萬物之死地
[001-53a]

 天南髙北下陽在南隂在北故先天圎圖乾位南坤
 位北地北髙南下陽在北隂在南故先天方圖位乾
 於西北位坤於東南日在南則中在北則潜天之南
 陽在上故極南大暑見于地者融為水地雖有隂不
 能伏陽天之北隂在上故極北大寒見于地者結為
 山地雖有陽為隂所伏陽性熈極則融隂性凝極則
 結地之南宜寒而下者氣熱北宜熱而髙者氣寒從
[001-53b]
 天也水柔也属隂以隂不勝陽故為陽用山剛也属
 陽以陽不勝隂故為隂用是以形則從乎地之柔剛
 氣則從乎天之寒暑極陽極隂氣非中和萬物不生
 故為死地惟天地交寒暑和則萬物生也
朱子曰安定胡氏曰天者乾之形乾者天之用天形蒼
然南樞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樞出地上三十六度狀如
倚杵其用則一晝一夜行九十餘萬里人一呼一吸為
一息一息之間天行八十餘里人一晝一夜有一萬三
[001-54a]
千六百餘息故天行九十餘萬里
 愚按丹書言人之一晝一夜有一萬三千五百息一
 千一百二十五息乃應一時如此則一萬三千五百
 六十息安定舉成數言鄭注考靈曜云太虚本無形
 體指諸星運轉以為天體爾但諸星之轉從東而西
 必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星復舊處星既左轉
 日則右行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至舊星之
 處即以一日之行為一度計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
[001-54b]
 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之一周之數天如弹
 丸圎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二千九百
 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八周天
 百七萬一千里者是天圎圍之里數也以圍三徑一
 言之則直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此為二十八宿周回
 直徑之數二十八宿之外上下東西各有萬五千里
 是為四㳺之極謂之四表四表之内并星宿内總有
 三十八萬七千里天之中央上下正平之處則一十
[001-55a]
 九萬三千五百里地在其中是地去天之數也又云
 地盖厚三萬里○尚書王蕃䟽曰天居地上見者一
 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
 嵩髙正當天之中極南五十五度當嵩髙之上又其
 南十二度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為春秋
 分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
 地三十一度而已是夏至日北去極六十七度春秋
 分去極九十一度冬至去極一百一十五度南北極
[001-55b]
 持其两端其天與日月星辰斜而回轉此其大率也
 必古有其法遭秦而滅張氏曰渾天之體雖繞於地
 地則中央正平天則南髙北下周天之度南北各分
 其半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餘則皆潜南極入地下
 三十六度餘則皆見天與人皆背北靣南故南見北
 潜又曰周天之度環北極七十二度常見不隠謂之
 上規環南極七十二度常隠不見謂之下規雖隂中
 自分隂陽要之常隠常見者為静數坤之䇿應之百
[001-56a]
 四十有四其東西循環為用者二百一十六度雖陽
 中自分隂陽要之循環迭用者為動數故乾之䇿應
 之卦地也爻天也應乾坤之䇿三百六十也寧按乾/坤䇿數
 出易繫辭三百六十當期之日及周天之度日與度/各三百六十五有竒而此云三百六十者舉成數而
 槩言/之耳
張子曰地有升降日有脩短地雖凝聚不散之物然二
氣升降其相從而不已也陽日上地日降而下者虚也
陽日降地日進而上者盈也此一嵗寒暑之侯也至於
[001-56b]
一晝夜之盈虚升降則以海水潮汐驗之為信然間有
小大之差則繫日月朔望其精相感原本所載至寒暑/之候也止後一節
 失載今依張/子正蒙補足
 考靈曜云地盖厚三萬里春分之時地正當天之中
 自此地漸漸而下至夏至之時地下㳺萬五千里地
 之上畔與天中平夏至之後地漸漸向上至秋分地
 正當天之中央自此漸漸而上至冬至時上游萬五
 千里地之下畔與天中平自冬至後漸漸向下此是
[001-57a]
 地之升降於三萬里之中天旁行四表之中冬南夏
 北春西秋東皆薄四表而止地亦升降於天之中冬
 至而下夏至而上二至上下蓋極地厚也又考靈曜
 云正月假上八萬里假下一十萬四千里所以有假
 上假下也鄭注云天去地十九萬三千五百里正月
 雨水時日在上假於天八萬里下至地一十一萬三
 千五百里夏至時日上極與天表平後日漸向下冬
 至時日下至於地八萬里上至於天十一萬三千五
[001-57b]
 百里此下原有委曲/俱三字未詳考靈曜注云二十八宿及諸星
 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一周天一周天之外更行一
 度計一年三百六十五周天四分度之一日月五星
 則右行日一日一度月一日一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此相通之數也
  寧按此條所論地之升降與海之潮汐正相表裏
  豈可載此而遺彼第升降四游之説論者不能歸
  一魯齋所採注文姑列于前而仍其舊今復取先
[001-58a]
  儒之論補于左觀者擇焉黄瑞節注正蒙有曰此
  段地有升降日有脩短及證以海水潮汐之候皆
  用舊説今考先儒皆謂地在天中水環地外四游
  升降不越三萬里春游過東萬五千里其下降如
  其數秋游過西萬五千里其上升如其數夏游過
  南故日在其上冬游過北故日在其南此冬夏晝
  夜之長短因地有升降而然人處地上如在舟中
  但見岸之移而不知舟之轉也至於論潮則謂天
[001-58b]
  包水水承地而一元之氣升降於大空之中地乗
  水力與元氣相為升降氣升而地沉則海水溢上
  而為潮氣降而地浮則海水縮而為汐一晝一夜
  隂陽之氣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間潮汐皆冄其説
  與地四游相為表裏然以渾天術觀之天形斜倚
  半在地上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其南五十五度正
  當地之中又其南十二度為夏至之日道天在地
  上最髙故晝長又其南二十四度為春秋分之日
[001-59a]
  道天在地上稍低故晝夜平又其南二十四度為
  冬至之日道天在地上最低故晝短其南下入地
  纔三十一度而已此晝夜長短乃天體髙低自然
  之理非因地之升降也潮汐消長則惟余㐮公海
  潮圖序最明盖潮之消息皆繫於月月臨卯酉則
  潮漲乎東西月臨子午則潮平乎南北晝夜之運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竒故太隂西没之期常
  緩於太陽三刻有竒潮信之來率亦如是自朔至
[001-59b]
  望常緩一夜潮自望至晦復緩一晝潮朔望前後
  月行差疾故晦前三日潮勢長朔後三日潮勢大
  望亦如之月弦之際月行差遲故潮之去來勢亦
  稍小一月則潮盛於朔望之後一嵗則潮盛於春
  秋之中春夏晝潮常大秋冬夜潮常大盖嵗之有
  春秋猶月之有朔望天地之常數也此潮之消息
  乃繫乎月之進退亦非因地之浮沉也張子特用
  舊説而未之易爾因附見之○又按朱子云天地/之間東西為緯南
[001-60a]
  北為經故子午卯酉為四方之正位/而潮之進退以月至此位為節爾
朱子曰天地四游升降不過三萬里周禮土圭之景一
寸折一千里尺有五寸折一萬五千里以其在地之中
故南北東西相去各三萬里非謂天地中間止此數也
春游過東三萬里夏游過南三萬里秋西冬北亦然
 譬如大盤盛水以虚器浮其中四邉定四方若器浮
 過東三寸以一寸折萬里則去西三寸亦如地之深
 於水上蹉過東方三萬里則逺去西方三萬里矣南
[001-60b]
 北亦然然則冬夏晝夜之長短非日晷出没之所為
 乃地之游轉四方而然爾問曰無此理曰雖不可知然
 歴家推筭其數皆合恐有此理盖地與星辰俱有四
 游升降四游者自立春地與星辰西游春分西游之
 極地雖西極升降正中從此漸漸而東至春末復正
 自立夏後北游夏至北游之極地則升降極下至夏
 季復正立秋後東游秋分東游之極地則升降正中
 至秋季復正立冬後南游冬至南游之極地則升降
[001-61a]
 極上至冬季復正此是地及星辰四游之義也星辰
 亦隨地升降不過三萬里之中是以半之三萬里而
 萬五千里與土圭尺有五寸等一尺差萬里五寸五
 千里一分百里景長景短皆差一寸故畿方千里取
 象於日一寸為正日圎望之廣尺以應千里或問四
 游之説搆虚不經故爾雅似非鄭注愚曰衆言混淆
 折諸聖經賢𫝊足矣今張子朱子皆以為然則未可
 疑
[001-61b]
  寧按虚谷問云地者静而不動之物鄭注考靈曜
  乃有升降四游之説竊所未喻關洛諸儒並不言
  及惟張子言地有升降仁宗朝太史局著書論天
  體削去升降四游之説須請教以决之魯齋荅云
  升降四游張子朱子己言之矣張子曰日月星辰
  之事聖門不言者以顔子已上都曉得故也後世
  諸儒講貫則又不容不詳且明矣然則今之言天
  者詎可已乎寧詳四游之説朱子謂春游過東三
[001-62a]
  萬里夏南秋西冬北亦然而魯齋所述注文謂地
  與星辰俱有四游升降其所謂四游乃是春西夏
  北秋東冬南似與朱子之説有異而無一言之辨
  釋何耶昔嘗有疑四游之説者朱子只以恐有此
  理荅之黄瑞節亦謂地有升降張子特因舊説而
  未之易耳竊謂日有脩短疑瑞節所引渾天術其
  言近是而潮汐之論則余㐮公似得之厯家之學
  予未之聞也姑論其槩以俟後之君子
[001-62b]
或問朱子曰周禮以土圭之法測土深去聲謂日長/日短之深
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
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隂今以地中求之多陽/多暑多隂多寒多風
 多雨皆不合尺/有五寸之景
 或問鄭注云日南謂立表處太南近日也日北謂立
 表處太北逺日也原本缺此數句今/依朱子語錄補之景夕謂日昳景
 乃中立表太東近日也景朝謂日未中而景中立表
 太西逺日也朱子荅曰景夕多風景朝多隂此二句
[001-63a]
 鄭注不可非但説倒了㸔來景夕者景晚也日未中
 景已中盖立表近南則取日近午前景短午後景長
 也景朝謂日已過午而景猶未中盖立表太北則取
 日逺午前景長午後景短也問多風多隂曰日近東
 自是多風如海邉諸郡風極多每如期而至春必東
 風夏必南風曠土無髙山之限故風各以其方至風
 從陽氣盛衰早陽升風生午盛午後風㣲至晚風止
 如西北多隂非特山髙障蔽自是陽氣到彼衰謝日
[001-63b]
 到彼方午則彼已甚晚不乆則落故西邉不甚見日
 古謂蜀之日越之雪言見日少也又云巫峽多漏天
 言其地多雨如天漏然以此觀天地亦不甚闊以日
 月寒暑風隂驗之可見唐賈公彦曰周公營洛求地
 中置五表頴川陽城置中表度景處古迹猶存中表
 南千里置一表中表北千里置一表中表東西各千
 里置一表此正日景以求地中也又按朱子言今人
 都不識土圭康成亦悮圭尺是量表影底尺長一尺
[001-64a]
 五寸以玉為之夏至立表表景長短以玉圭量表景
 恰一尺五寸此便是地之中晷長則表景短晷短則
 表景長冬至後表景長一丈三尺餘今地中與古已
 不同漢陽城是地之中宋朝岳䑓是地之中今在浚
 儀舊開封縣唐開元十二年遣使天下候景南距林
 邑北距横野中得浚儀之岳䑓應南北弦居地之中
 大周建國定都於汴樹圭置箭測岳䑓晷刻居中晷
 正則日至氣應得之矣陸象山云孔壺為漏浮箭為
[001-64b]
 刻日有十二辰八干四維嵗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以
 土圭測日景以磁石辨方位而二十四位於是乎正
 日行有南北書夜有長短而二十有一箭於是乎立
 岳以南三徙之而箭不同者六岳以北三徙之而箭
 亦六干維之間或前或後或两属磁鍼所指或以為
 午或以為午之三分丙之七分或以為丙午之間要
 必有一定之説相其隂陽自周公以來則然矣學者
 所當攷
[001-65a]
又曰天包乎地天之氣又行乎地之中
 横渠云地對天不過地特天中之一物爾所以言一
 而大謂之天二而小謂之地又曰天體北髙而南下
 地體平著乎其中邵子曰天覆地地載天天上有地
 地上有天人居地上不覺耳又曰天圎如氣毬地斜
 隔其中又曰天之外無窮而其中空處有限如空中
 一毬自内觀之坐向不動而天左旋自外而觀則又
 一靣四游以薄四表而止此下原有以先天圖觀之/臨師以上各十六卦為天
[001-65b]
 之天地之天之元㑹運世之數而在天同人遯以下/各十六卦為天之地地之地之年月日辰之數而在
 地今詳文意/不類合刪去
又曰在地之位一定不易而在天之象運轉不停惟天
之鶉火加于地之午位乃與地合而得天運之正爾
 朱子曰在天之位一十二會所會為辰十一月辰在
 星紀十二月辰在𤣥枵正月辰在諏訾二月辰在降
 婁之類是也若以地言之則南靣而立前後左右亦
 有四方十二辰之位相為對待而不可易也盖周天
[001-66a]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周布二十八宿以著天
 體而定四方之位以天繞地則一晝一夜適周一匝
 而又超一度日月五星亦隨天而繞地而惟日之行
 一日一周無餘無欠其餘則有遲速之差然其懸也
 固非綴属而居亦非推輓而行但其氣之盛處精神
 自然發越而自各有次第耳
又曰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是以東南多水西北多

[001-66b]
 素問注云中原地形西北髙東南下河圗括地象云
 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户天門無上地户無下天從
 上臨下八萬里又曰南戴日下萬五千里以地中求
 之南北東西相去各三萬里先儒言中原山水皆源
 西北故叙山水者皆自西北而東南地有山水猶人
 有血脉有近不相連逺而相属者故曰江海何常斷
 地脉蔡氏曰大河北境諸山根本脊脉皆自代北寰
 武嵐憲諸山乗髙而來其脊以西之水則西流以入
[001-67a]
 龍門西河之上流其脊以東之水則東流為桑乾幽
 冀以入于海其西一支為壼口大岳次一支包汾晉
 之陽又次一支為太行又次一支為恒山此北條也
 其南條者江漢南境之山川也岷山之脉其北一支
 為衡山而盡於洞庭之西其南一支度桂嶺北經袁
 筠之地至徳安曰敷淺原或曰今江/州廬阜二支之間湘水
 間斷衡山在湘水東南敷淺原在湘水東北其山川
 源流可攷也鄭氏以岍岐為正陰列河濟所經西傾
[001-67b]
 為北陰列伊洛淮渭所經嶓冢為次陽列漢水所經
 岷水為正陽列江水所經西域傳云河有两源一出
 葱嶺一出于闐二水合東注蒲昌海一名鹽澤去玉
 門陽關三百餘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減潜行地中
 南出積石程氏曰九河未淪没為海時從今海岸東
 北更五百里平地河播為九入海處有碣石在西北
 岸今兖冀之地既無此石而平州正南有山名碣石
 者南在海中去岸五百餘里此正古河没海之處漢
[001-68a]
 王横言昔天嘗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浸數百
 里故九河碣石包淪於海後世儒者知求九河於平
 地而不知求碣石有無以為證故前後異説竟無歸
 宿云
唐法象志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積石
負終南地絡之隂至濊貊朝鮮謂之北紀天所以限戎
狄南戒自岷山嶓冢負地絡之陽至東甌閩中謂之南
紀天所以限蠻夷河源曰北河由北紀首逹華隂與地
[001-68b]
絡㑹又分而東流與涇渭濟瀆相表裏江源曰南河自
南紀首逹華陽與地絡㑹至荆山又分而東流與漢水
淮瀆相表裏觀两河之象與雲漢之終始而分野可知
一行/
 南北两戒者天所以限中華之地也南北两河者所
 以與两戒之山相為經緯也其中用文用武貨殖所
 阜之國皆所以育人民成造化開中國君臣父子仁
 義禮樂之區也宇内至大莫如天至厚莫如地至多
[001-69a]
 莫如水水精上浮為雲漢下流為江河月影山河之
 象水涵星斗之文無非一氣之造也東山曰月與水/皆隂之精故曰
 一氣月在上則影地下山河之/象水在下則涵天上星斗之文認山河脉絡於两戒
 識斗漢升沉於四維下參以古漢郡國區域分野如
 指諸掌此山河之大勢然也以象求之北戒則析木
 之所值南戒則星紀之所臨至若鶉首為秦隴之區
 則两戒山河之首實在焉人君翕受中州清淑之氣
 握五帝天綱地紀之符必一統常經而後可
[001-69b]
雲漢自坤抵艮為地紀北斗自乾擕巽為天綱其分野
與五帝區相值同上/
 坤地也雲漢地之氣乾天也北斗天之樞五帝者少
 昊氏金徳顓頊氏水徳伏羲太昊氏木徳神農列山
 氏火徳軒轅黄帝有熊氏土徳五帝各居五方其説
 曰究咸池政在乾維内者降婁也為少昊墟叶北宫
 政在乾維外者陬訾也為顓帝墟成攝提政在巽維
 内者夀星也為太昊墟布太㣲政在巽維外者鶉尾
[001-70a]
 也為列山氏墟得四海中承太階政者軒轅也為有
 熊氏墟斗杓治外鶉尾也為南方負海之國斗魁治
 内陬訾也為中州四戰之國其餘列宿在雲漢隂者
 八為負海之國在雲漢陽者四為四戰之國
天下山分為四條上應二十八宿
 曰岍岐荆山壺口雷首太岳底柱東方宿也其次曰
 降婁𤣥枵以負東海神主岱山曰嵗星
 曰析城王屋太行恒山碣石西傾朱圉北方宿也其
[001-70b]
 次曰大梁析木以負北海神主恒山曰辰星
 曰鳥䑕太華熊耳外方桐柏嶓冢陪尾西方宿也其
 次曰鶉首實沈以負西海神主華山曰太白
 曰荆山内方大别岷山衡山九江敷淺原南方宿也
 其次曰星紀鶉尾以負南海神主衡山曰熒惑
中州
 居天下中其次曰鶉火大火夀星豕韋神主嵩山曰
 鎮星
[001-71a]
負險用武之國
 於天象則𢎞農分陜為两河之㑹自陜而西為秦凉
 北紀山河之曲為晋代南紀山河之曲為巴蜀
四戰用文之國
 陜東三川中岳為成周西距外方大伾北濟南淮東
 逹距野為宋鄭陳蔡河内及濟水之陽為鄁衛漢東
 濵淮隂為申隨
負海貨殖所阜之國
[001-71b]
 北紀東至北河北為邢趙南紀東至南河南為荆楚
 自北河下流南距岱山為三齊夾右碣石為北燕自
 南河下流北距岱山為鄒魯南渉江淮為吴越此負
 海之國也其他如九隘之險九河之曲瀁水三危汶
 江九折皆上為列宿河洛篇曰天極中星崑崙之墟
 天門明堂太山之精張平子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皆可指而
 言也若極而論之則八極之維徑二億二萬二千三
[001-72a]
 百里南北短减千里東西則廣增千里自地至天半
 於八極則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其數用重鈎股
 懸天之景薄地之儀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過此
 以徃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
 表無極宙之端無窮不可究詰愚嘗上下區域攷諸
 徃牒姑就三皇五帝所臨之地言之則大章豎亥所
 步孔子稱其地曰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蹈流沙
 東極蟠木天地翕合而秀氣鍾滎河效靈而圖書出
[001-72b]
 於是人之精者作聖周孔出而為中國衣冠禮樂之
 主以承羲皇群聖之托鄒魯多儒雅燕趙多豪傑山
 之東西多將相皆所以相與經緯乎中國也禹承堯
 舜之盛平治九州玉帛萬國定可墾之地九百一十
 萬八千二十四頃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名
 山五千三百五十經六萬四千五十里出銅之山四
 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貨殖所阜男耕女
 織不奪其時以供財用儉有餘而奢不足公家有三
[001-73a]
 十年之積私家有九年之儲至成周盛時民口二千
 二百七十萬四千九百二十三人多禹時十六萬一
 千人自後歴秦漢隋唐盈虚豐耗不常以至于今天
 下一統超鴻濛而混希夷際天極地莫不尊親可以
 追蹤三五
朱子曰河圖言崑崙者地之中地下有八柱互相牽制
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司馬相如傳注崑崙山去中國五萬里廣袤萬里髙
[001-73b]
 八萬仭層城九重靣有九井以玉為欄旁有五門天
 帝之下都也水經云崑崙去中國五萬里其山一萬
 一千里胡用之問天竺去處土地多生異人朱子荅
 曰中國去于闐二萬里于闐去崑崙無縁更有三萬里
 文昌雜錄記于闐使來貢獻自言其國之西千三百
 餘里即崑崙山今中國在崑崙東南天竺諸國在其
 正南黄河在崑崙東南流入中國如此則崑崙在西
 南上竺乾書説阿耨山即崑崙也山頂有阿耨大池
[001-74a]
 其水分流四靣去入中國者為黄河入東海其三靣
 各入南西北海如弱水黑水之類大抵地之形如饅
 頭其撚尖則崑崙也中國地形正圓所生人物亦獨
 圓正象其地形盖得天地中氣其他世界形皆偏側
 尖缺而環處其外不得天地之正所生人物亦多不
 正此是盖天之說横渠亦主此說古誌有曰西北多
 山崑崙為祖根本脊脉跨越寰宇五岳三塗綿亘錯
 峙又曰河出崑崙地最髙仰北方沙地無險可障潰
[001-74b]
 决東西易成漂蕩禹䟽九河殺其駭浪
又曰嵩山不是天之中乃是地之中黄道赤道皆在嵩
山之北南極北極天之樞要只有此處不動如磨臍然
此是天之中處
 按邵子曰天地之本其起於中乎天之中何在曰在
 辰極地之中何在曰在嵩山惟天以辰極為中故可
 以起歴數而推節候惟地以嵩山為中故可以定方
 隅而均道里子午其天地之中乎冬至陽生子夜半時
[001-75a]
 加子所以乾始於坎而終於離此南極北極獨為天
 之樞而不動也夏至陰生午天中日正午所以坤始
 於離而終於坎此黄道赤道亦在嵩山之北而不爽
 也惟天地之中處一定不易是以聖人者出處璿璣
 以觀大運據㑹要以察方來皆自此而推之也或謂
 愚曰子之𤣥渾章可以盡天地之制乎曰非也言天
 文則有司天史言地理則有指掌圖言雲漢分野則
 有唐一行言水經曲折則有酈道元然皆按陳迹而
[001-75b]
 言未底其極也太𤣥曰馴乎𤣥渾行無窮正象天其
 妙有不可得而言矣
 
 
 
 
 
 天原發微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