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g0006 皇極經世索引-宋-張行成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極經世索隱卷上    宋 張行成 撰
  經世觀物總要
先生之書名皇極經世總十二卷分為觀物六十二篇
以元經㑹以㑹經運以運經世六卷三十四篇者日月
運行之變數是為歴數也聲音律吕相唱和四卷一十
六篇者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之變化數是為律數也如
易之有上下經六十四卦也餘二卷十二篇之文所以
[001-1b]
暢二數之義如易之有繋辭也上五十篇數象浩大義
理奥深驟而觀之未易窺測則茫乎十二篇之文莫知
其指歸矣今各總括大要冠諸索隱之首庻㡬學者得
其門而入云
  皇極經世機要圖
  日元/一/㑹/子一 星運三十/世三百/ 六十
   月 丑二  星六十/七百/二十
   月 寅三  星九十/一千/八十 ䷊ 開物星之巳/七十六
[001-2a]
   月 卯四  星一百/二十一千四/百四十
   月 辰五  星一百/五十一千/八百
   月 巳六  星一百/八十二千一/百六十䷀ 唐虞始星之癸一百八/十辰二千一百五十七
   月 午七  星二百/一十二千五/百二十夏商周秦两漢三國两晉一/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
   月 未八  星二百/四十二千八/百八十
   月 申九  星二百/七十三千二/百四十
   月 酉十  星三百/三千/六百
   月 戌十一 星三百/三十三千九/百六十䷖ 閉物星之戊三/百十五
[001-2b]
   月 亥十二 星三百/六十四千三/百二十
右總元㑹運世之數易所謂天地之數也日為元一甲
主一元月為㑹自子至亥分十二㑹星為運自甲至癸
凡三周得三十運為一㑹十二㑹則自甲至癸三十六
周得三百六十運而為一元辰為世自子至亥一周得
十二世為一運三十周三百六十世為一㑹三百六十
周四千三百二十世為一元三十年為一世則一運得
三百六十年一㑹得一萬八百年一元得一十二萬九
[001-3a]
千六百年天地之數體一用三元之用至世故以元經
㑹書至世而止㑹之用至年故以㑹經運始書年運之
用至月而以運經世不書月者省文以藏用於堯舜禹
三書正月五代末再書正月餘月則間一書之以示義
也㑹之用雖止於年然㑹之比元皆以月當年故㑹經
運之數於堯舜禹亦三書正月與運經世同以示用起
於寅也
以元經㑹其數自冬至而起至大雪末而終總一元有
[001-3b]
十二㑹三百六十運四千三百二十世一元在大化中
猶一年㑹當月運當日世當時也
以㑹經運其數自開物於寅之半而始至閉物於戍之
半而終總八㑹二百四十運二千八百八十世八萬六
千四百年自冬至日甲月子星甲辰子起凡二㑹半七
十五運九百世二萬七千年而開物及閉物後有一㑹
半四十五運五百四十世一萬六千二百年而一元之
數終矣
[001-4a]
以運經世其數始於月㑹己之六星運癸之百八十辰
世未之二千一百五十六甲辰年堯即位至五代周恭
帝末凡三千三百一十六年
  律吕聲音機要圖
 正聲      正音
  一多可个舌/禾火化八   音古甲九癸/□□近揆
  聲開宰愛○/囬每退○   一坤巧邱棄/□□乾蚪
  二良两向○/光廣况○   音黒花香血/黄華雄賢
[001-4b]
  聲丁井亘○/兄永瑩○   二五瓦仰□/吾牙月堯
  三干典旦○/元犬半○   音安亞乙一/□爻王寅
  聲臣引艮○/君允巽○   三母馬羙米/目皃眉民
  四刀早孝岳/毛寳報霍   音夫法□飛/父凡□吠
  聲牛斗奏六/○○○玉   四武晚□尾/文萬□未
  五妻子四日/衰○帥骨   音卜百丙必/歩白葡鼻
  聲○○○德/龜水貴北   五普朴品匹/旁排平瓶
  六宫孔衆○/龍甬用○   音東丹帝■/兊大弟■
[001-5a]
  聲魚䑕去○/烏虎兎○   六土貪天■/同覃田■
  七心審禁○/○○○卜   音乃妳女■/内南年■
  聲男坎欠○/○○○妾   七老冷吕■/鹿犖离■
  八●●●●/●●●●   音走㦲足■/自在匠■
  聲●●●●/●●●●   八草采七■/曹才全■
  九●●●●/●●●●   音思三星■/寺□象■
  聲●●●●/●●●●   九□□□■/□□□■
  十●●●●/●●●●   音■山手■/■土石■
[001-5b]
  聲●●●●/●●●●   十■□耳■/■□二■
          音■莊震■/■乍□■
          十一■义赤■/■崇辰■
          音■卓中■/■宅直■
          十二■拆丑■/■茶呈■
右律吕聲音之數易所謂萬物之數也十聲者十日也
一聲有十六聲者日月星辰互變一聲各成四聲也十
二音者十二辰也一音有十六音者水火土石互變一
[001-6a]
音各成四音也十聲全數百六十者陽剛之體數也去
其無聲者四十八餘百一十二則陽剛之用數也十二
音全數一百九十二者隂柔之體數也去其無音者四
十餘百五十二則陰柔之用數也以體數相唱和則聲
音各得三萬七百二十者動植體數也以用數相唱和
則聲音各得一萬七千二十四者動植用數也
  觀物内篇之一
物之大者無若天地然而亦有所盡也天之大隂陽盡
[001-6b]
之矣地之大剛柔盡之矣隂陽盡而四時成焉剛柔盡
而四維成焉夫四時四維者天地至大之謂也凡言大
者無得而過之也亦未始以大為自得故能成其大豈
不謂至偉至偉者歟四時者隂陽之氣四維者剛柔之/形天地相依氣形相附是故天當
四中地當四季若四立之交則天地共之天當四方地/當四維若四隅之交則天地共之無非四也四者體也
十二者用也四中四方子午邜酉也四季四維辰戌丑/未四立四隅寅申己亥也體四用三是為十二故天有
十二㑹也四交疊用是為十六故地有十六位也天一/地二乃成二十四而三十二故乾兊离震與坤艮坎巽
㑹各用十二位各用十六也先生曰天可以理盡不可/以形盡不可形盡故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可以理
[001-7a]
盡故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也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扵靜者
也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
動之極則隂生焉一隂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靜之
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一剛一柔交而地之用
盡之矣動之大者謂之太陽動之小者謂之少陽靜之
大者謂之太隂靜之小者謂之少隂太陽為日太隂為
月少陽為星少隂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之矣
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
[001-7b]
而地之體盡之矣太極一物两體一動一靜两也交者/太極之道两儀自交二乃生四矣隂
陽柔剛四也交者天地之用四象自交一用成二用四/乃生八矣日月星辰水火土石八也交者天地之體八
卦自交一體成四體八乃生三十二矣故經世之位十/六而三十二也此言太極生天地之初是為先天也在
易竒畫象天偶畫象地可以辨也天有隂陽而同為竒/地有柔剛而同為偶無以辨也蓍之數有六七八九乃
分四象六九當為隂陽之變天之天地亦天地之天也/七八當為剛柔之常地之天地亦天地之地也常者體
也體中有用變者用也用中有體離則用息而體壊豈/惟用之無用體亦無用矣交則體存而用行豈惟體之
有體用亦有體矣是故動静既交而隂陽亦為天體剛/柔亦為地用也夫先用後體因用成體也天地之變化
則復因體起用矣故後天之易揲蓍以求爻爻備而卦/之體成設卦以藏爻卦立而爻之用見其為理一也
[001-8a]
日為暑月為寒星為晝辰為夜暑寒晝夜交而天之變
盡之矣水為雨火為風土為露石為雷雨風露雷交而
地之化盡之矣此言天地之體既立復因體起用而生/變化也經世言四象不取五行者何也
先天因用成體而用體天用地也後天因體起用而用/用地用物也以用用體用在體外如人之用器也以體
用用用在體内如器之用物也是故先天用四象者五/也一在四外以一包四天以太極用四象四象見而太
極隱故以體為用也後天用五行者九也五在四内以/四包五地以四象用五行五行變而四象居故以用為
用也先天水火土石配天之日月星辰後天五行配天/之五星乃星中運動之一類爾大小之用可知也後天
之易陽爻用九者四象兼五行也三兩以倚數則亦從/五矣是故先天五也判太極為三元而用乎四象則為
[001-8b]
七後天九也合四象為冲氣而體於五行則為五也大/衍之數五十者一二三四五體之五也五六七八九用
之五也皆三两也二/五合一則用九也暑變物之性寒變物之情晝變物
之形夜變物之體性情形體交而動植之感盡之矣雨
化物之走風化物之飛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飛
草木交而動植之應盡之矣性屬陽氣當暑則發舒情/屬隂血遇寒則凝聚晝動
作則形開夜安肆則體縱雨潤濕故走者趨下風飄揚/故飛者騰上木質剛故春雷震而生草質柔故秋露滋
而茂寒暑天之隂陽性情用之隂陽晝夜天之柔剛形/體用之柔剛雨風地之隂陽走飛體之隂陽露雷地之
柔剛草木體之柔剛變/化不同各從其類也屬/坤感暑而變者性之走也乾/坤
[001-9a]
為/否感寒而變者情之走也兊坤/為萃感晝而變者形之走也
离坤/為晉感夜而變者體之走也震坤/為豫屬/艮感暑而變者性
之飛也乾艮/為遯感寒而變者情之飛也兊艮/為咸感晝而變者
形之飛也离艮/為旅感夜而變者體之飛也震艮為/小過屬/坎
暑而變者性之草也乾坎/為訟感寒而變者情之草也兊坎/為困
感晝而變者形之草也离坎為/未濟感夜而變者體之草也
震坎/為解屬/巽感暑而變者性之木也乾巽/為姤感寒而變者情
之木也兊巽為/大過感晝而變者形之木也离巽/為鼎感夜而變
[001-9b]
者體之木也震巽/為恒屬/乾應雨而化者走之性也乾坤/為泰
風而化者飛之性也艮坤為/大畜應露而化者草之性也坎/乾
為/需應雷而化者木之性也巽乾為/小畜屬/兊應雨而化者走
之情也坤兊/為臨應風而化者飛之情也艮兊/為損應露而化者
草之情也坎兊/為節應雷而化者木之情也巽兊為/中孚屬/离
雨而化者走之形也坤离為/明夷應風而化者飛之形也艮/离
為/賁應露而化者草之形也坎离為/既濟應雷而化者木之形
巽离為/家人屬/震應雨而化者走之體也坤震/為復應風而化
[001-10a]
者飛之體也艮震/為頤應露而化者草之體也坎震/為屯應雷而
化者木之體也巽震為益以此言天地之體既偹能起/變化之用 生物物因之而有感應亦
成體用也先天之象由數而生後天之數由象而見性/情形體乾一兊二离三震四之序也是走飛草木坤一
艮二坎三巽四之序也此以天地四體而言也天有四/體是生四變在物為性情形體之感四體交而十六變
之用亦有十六故感亦分十六地有四體是生四化在/物為走飛草木之應四體交而十六化之用亦有十六
故應亦分十六也日有日之日日之月日之星日之辰/暑有暑之暑暑之寒暑之晝暑之夜性有性之性性之
情性之形性之體觸類推之月星辰皆然是各為十六/也水有水之水水之火水之土水之石雨有雨之雨雨
之風雨之露雨之雷走有走之走走之飛走之草走之/木觸類推之火土石皆然亦各為十六也性情形體者
[001-10b]
用也用非體不立故天來唱地感得應而成體一用遍/唱於十六體盡十六用而得二百五十六品雖體用感
應共成一物然以感為主則乾兊离震天之分當為二/百五十六陽也走飛草木者體也體非用不行故地來
和天應得感而起用一體遍和於十六用盡十六體而/得二百五十六品雖體用感應共成一物然以應為主
則坤艮坎巽地之分當為二百五十六隂也乾兊离震/之二百五十六在律吕圖則自否至恒者是也坤艮坎
巽之二百五十六在律吕圖則自泰至益者是也在卦/氣圖止有二百五十六卦以乾兊离震為主包巽坎艮
坤於其中者統之有宗用合於一從乎天也故是書末/篇合走飛木草性情形體之數盡歸之日月星辰而不
言水火/土石也性之走善色色屬/艮火情之走善聲聲屬/坤水形之走善
氣屬/巽石體之走善味味屬/坎土性之飛善色情之飛善聲形
[001-11a]
之飛善氣體之飛善味性之草善色情之草善聲形之
草善氣體之草善味性之木善色情之木善聲形之木
善氣體之木善味走之性善耳耳屬/兊月飛之性善目目屬/乾日
草之性善口口屬/震辰木之性善鼻鼻屬/离星走之情善耳飛之
情善目草之情善口木之情善鼻走之形善耳飛之形
善目草之形善口木之形善鼻走之體善耳飛之體善
目草之體善口木之體善鼻性情形體四者之用各主/乎一故其品有等級也一
之中走飛草木分四體焉則十六種矣善色善聲善味/善氣者以耳目鼻口之用受聲色臭味之體也走飛草
[001-11b]
木四者之體各主乎一故其品亦有等級也一之中性/情形體分四用焉則十六種矣善目善耳善口善鼻者
以聲色臭味之體供耳目鼻口之用也人與物雖類不/同而同禀隂陽之氣故性情形體之中有走飛草木之
象聲色臭味之欲聖人所不免焉體與物同故也用物/而不累於物乃能物物累物而反役於物自同一物矣
夫走飛草木之體不同感暑而變者同為性感寒而變/者同為情感晝而變者同為形感夜而變者同為體所
謂體無定用惟變是用也性情形體之用不同應雨而/化者同為走應風而化者同為飛應露而化者同為草
應雷而化者同為木所謂用無定體惟化是體也走飛/草木之體不同而性皆善色情皆善聲形皆善氣體皆
善味則以天交乎地乾日合艮火兊月合坤水离星合/巽石震辰合坎土也性情形體之用不同而走皆善耳
飛皆善目草皆善口木皆善鼻則以地交乎天坤水合/兊月艮火合乾日坎土合震辰巽石合离星也先天圖
[001-12a]
乾夬大有大壯履兊暌歸妹同人草离豐旡妄隨噬嗑/震為日月星辰之交天之變十六卦也坤剥比觀謙艮
蹇漸師蒙坎渙升蠱井巽水火土石之交地之化十六/卦也否萃晉豫遯咸旅小過訟田未濟解姤大過鼎恒
為天來唱地性情形體之感天之變物十六卦也泰大/畜需小畜臨損節中孚眀夷賁既濟家人復頤屯益為
地來和天走飛草木之應地之化物十六卦也六十四/者本卦也以用於卦氣圖則為二百五十六卦以用於
律吕圖則為五百一十二位一/位包四卦則二千四十八卦矣夫人也者暑寒晝夜無
不變雨風露雷無不化性情形體無不感飛走草木無
不應所以目善萬物之色耳善萬物之聲鼻善萬物之
氣口善萬物之味靈於萬物不亦宜乎先生曰惟人兼/乎萬物而為萬
[001-12b]
物之靈如禽獸之聲以其類而各能得其一無所不能/者人也推之他事亦莫不然惟人得天地日月交之用
他類則不能也人之生真可謂之貴矣此一篇言造物/之端緒也太極兼體動静生隂陽柔剛以成八卦八者
天地之體也用在其中矣八而八之一卦包八卦成六/十四而後天地之體用備故繋辭言包羲始作八卦而
十三卦制作實有六十四卦在其中也至文王取八卦/之變離而析之两两相從三十二而六十四以為萬物
之體用其變至於四千九十六則六十四之六十四矣/伏羲先天示易之體故孔子謂之作八卦文王後天明
易之用故子雲謂之重六爻經世用二百五十六隂又/偶之得八八之六十四在乎先後天之間是為中天之
數故其書始乎帝堯/而名之曰皇極也
  觀物内篇之二
[001-13a]
人之所能靈於萬物者謂其目能收萬物之色耳能收
萬物之聲鼻能收萬物之氣口能收萬物之味聲色氣
味者坤艮/坎巽萬物之體也目耳鼻口者乾兊/离震萬人之用也
體無定用惟變是用用無定體惟化是體體用交而人
物之道於是乎&KR0640矣然則人亦物也聖亦人也陽主用/故天之
暑寒晝夜之變為物之性情形體隂主體故地之雨風/露雷之化為物之走飛草木天之唱地則用為用體為
體天地皆正地之和天則用為體體為用天地皆反天/地相感應用配扵體共成十六物大數則走飛草木四
物而已以分係於天地飛走動而屬天草木静而屬地/两儀也動有隂陽飛為陽走為隂靜有柔剛木為剛草
[001-13b]
為柔四象也隂陽自交隂中有陽陽中有隂故飛中有/走走中有飛剛柔自交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故草中有
木木中有草八卦也天地相交隂陽亦有剛柔剛柔亦/有隂陽天中有地地中有天乃為十六象也性情形體
不可分天之一也走飛草木不可合地之四也物雖有/天而主乎地故十六象别為四物人雖有地而主乎天
故十六象&KR0640於一人自動植觀之動為天而植為地自/人物觀之人為天而物為地自聖凡觀之聖為天而凡
為地是故以人對物則人主用而物主體以聖對民則/聖主用而民主體先生曰聖人主用百姓主體是也
有一物之物當世之/世數有十物之物運之世世/之運數有百物之
運之運世之/㑹㑹之世數有千物之物運之㑹㑹之運世/之元元之世數有萬物
之物㑹之㑹元之/運運之元數有億物之物㑹之元元/之㑹數有兆物之物
[001-14a]
元之/元數生一一之物當兆物之物者豈非人乎有一人之
當世之/世數有十人之人世之運運/之世數有百人之人運之運/世之㑹
㑹之/世數有千人之人運之㑹㑹之運元/之世世之元數有萬人之人㑹之/㑹元
之運運/之元數有億人之人元之㑹㑹/之元數有兆人之人元之/元數生一
一之人當兆人之人者豈非聖乎元㑹運世十六位者/地體十六也合為七
等者天變盈於七也天地之卦三十二位者人物各七/等也一之一一之十一之百一之千元之四數也十之
一十之十十之百十之千㑹之四數也百之一百之十/百之百百之千運之四數也千之一千之十千之百千
之千世之四數也十六數共為四數一十百千也其用/則極於七自千之千當一數至千之一當千數累而上
[001-14b]
之百十一之三數各増一數則一一當兆數十一當億/數百一當萬數而後千一當千數也人與物各有元㑹
運世之數而大/小之用不同是知人也者物之至者也聖也者人之
至者也物之至者始得謂之物之物也人之至者始得
謂之人之人也夫物之物者至物之謂也人之人者至
人之謂也以一至物而當一至人則非聖而何聖人者/太極之
一/也人謂之不聖則吾不信也何哉謂其能以一心觀萬
心一身觀萬身一物觀萬物一世觀萬世焉又謂其能
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者焉又謂
[001-15a]
其能以上識天時下盡地理中盡物情通照人事者焉
又謂其能以彌綸天地出入造化進退今古表裏人物
者焉噫聖人者非世世而效聖焉吾不得而目見之也
雖然吾不得而目見之察其心觀其跡探其體濳其用
雖億萬千年亦可以理知之也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
别有天地萬物異乎此天地萬物則吾不得而知之非
惟吾不得而知之也聖人亦不得而知之也為窮髙極/逺之論者
極髙明致廣大之學也謂天地可以理盡則一天地亦/足矣若天地不可以形盡雖萬此寕有足耶聖人踐形
[001-15b]
能以一身之眇同天地之大/而不違不過者窮理故也凡言知者謂其心得而知
之也言言者謂其口得而言之也既心尚不得而知之
口又惡得而言之乎以心不可得而知之是謂妄知也
以口不可得而言之是謂妄言也吾又安能從妄人行
妄知妄言者乎此一篇言天地萬物而歸之聖人蓋有/天地萬物則有易矣聖人先覺既體易
於身乃作易以示人也孔子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萬物皆備凡
人所同反身而誠聖人而已誠則不妄逐物者固妄矣/而極髙明者謂天地可過亦妄也或疑康節之學近釋
老豈未見/此論邪
[001-16a]
  觀物内篇之三
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所以謂之理者物之理也所
以謂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謂之命者處理性者也所
以能處理性者非道而何或動或靜任性所安不循天/之理者皆横私其身不受命
者也命者天之理也物理即天理/異觀私達觀則公矣公則道也是知道為天地之本
太極變/八卦天地為萬物之本八卦變六/十四卦以天地觀萬物則
萬物為萬物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萬物道之道盡之
於天矣太極無體/托之于乾天之道盡之于地矣乾不自用/散之八卦天地
[001-16b]
之道盡之於物矣八而八之而後/曲盡天地之用天地萬物之道盡之
於人矣人在卦為爻曲/盡變通之理人能知其天地萬物之道所以
盡於人者然後能盡民也天之能盡物則謂之曰昊天
人之能盡民則謂之曰聖人謂昊天能異乎萬物則非
所以謂之昊天也謂聖人能異乎萬民則非所以謂之
聖人也萬民與萬物同則聖人固不異乎昊天者矣然
則聖人與昊天為一道聖人與昊天為一道則萬民與
萬物亦可以為一道也一世之萬民與一世之萬物既
[001-17a]
可以為一道則萬世之萬民與萬世之萬物亦可以為
一道也眀矣八百六十四變之物數至于萬萬極而同/出乎十六數十六數同出乎九數九數同
出乎真一六十四卦之變數至於坤之坤極而同出乎/八卦八卦同出乎乾坤乾坤同出乎太極故曰一道也
昊天應物盡道之用孔子不作六經不得同乎昊天矣/夫觀物以理而體之以道萬世之民物㑹之以一身揆
之以一心者聖人之廣大也經世以中而約之以制次/序皇帝王伯之行事為易詩書春秋之損益者聖人之
中庸也致廣大者太虛容物之體道中庸者昊天應物/之用先生之書謂之經世觀物者以一世之人物知萬
世之人物也其道之/理術之法莫不皆然夫昊天之盡物聖人之盡民皆有
四府焉昊府之四府者春夏秋冬四體/也之謂也隂陽二/用
[001-17b]
也/升降于其間矣聖人之四府者易書詩春秋四體/也
謂也禮樂二用/也汚隆於其間矣天地萬物體各不遇四/用各不過二是六而已
易一卦六爻數必有合乃成十二則君臣父子夫婦之/理也先天者原天地未合之初後天者要天地已合之
後是故二卦之䇿合三百六十以為天之用/而二篇之䇿合六十四卦以為物之用也春為生物
之府夏為長物之府秋為收物之府冬為藏物之府號
物之庶謂之萬雖曰萬之又萬其庶能出此昊天之四
府者乎易為生民之府書為長民之府詩為收民之府
春秋為藏民之府號民之庶謂之萬雖曰萬之又萬其
[001-18a]
庻能出此聖人之四府者乎昊天之四府者時也聖人
之四府者經也昊天以時授人聖人以經法天天人之
事當如何哉八卦用六爻乾坤主之六爻用四位坎离/主之是故八卦以六爻為用六爻以四位
為體文王重六爻所主在乾坤經世衍四象所主在坎/离四象列於四位以分八卦之類則二氣有辨以統六
爻之變則萬物有宗後天雖以坎离而生萬物先天本/以坎离而造天地故四象為先天先生之書以四為主
者先天之用體之用也/體㡬於道用通於神
  觀物内篇之四
觀春則知易之所存乎觀夏則知書之所存乎觀秋則
[001-18b]
知詩之所存乎觀冬則知春秋之所存乎易當/元之易者
元之/元生生之謂也易之書者元之/㑹生長之謂也易之詩
元之/運生收之謂也易之春秋者元之/世生藏之謂也書
當/㑹之易者㑹之/元長生之謂也書之書者㑹之/㑹長長之謂
也書之詩者㑹之/運長收之謂也書之春秋者㑹之/世長藏
之謂也詩當/運之易者運之/元收生之謂也詩之書者運之/㑹
收長之謂也詩之詩者運之/運收收之謂也詩之春秋者
運之/世收藏之謂也春秋當/世之易者世之/元藏生之謂也春
[001-19a]
秋之書者世之/㑹藏長之謂也春秋之詩者世之/運藏收之
謂也春秋之春秋者世之/世藏藏之謂也生生者修夫意
者也生長者修夫言者也生收者修夫象者也生藏者
修夫數者也長生者修夫仁者也長長者修夫禮者也
長收者修夫義者也長藏者修夫智者也收生者修夫
性者也收長者修夫情者也收收者修夫形者也收藏
者修夫體者也藏生者修夫聖者也藏長者修夫賢者
也藏收者修夫才者也藏藏者修夫術者也修夫意者
[001-19b]
三皇之謂也修夫言者五帝之謂也修夫象者三王之
謂也修夫數者五霸之謂也天時聖經體則各立猶元/㑹運世列而辨位地之四
也易之體用寔統書詩春秋猶元統㑹運世體一用三/天之一也盖元氣發生於春其中已見萬象夏長秋成
冬斂藏之春為之宗也一氣皆兼四氣此以元而統三/氣者四者有體一者無體四者之中以一統三長子代
父也世之士疑先生之論每事皆四近乎傅㑹盖四者/體數也體必具四無適不然特世之所知者外象外數
而不知内象内數爾外象外數寔者物也内象内數虚/者理也天下之象生乎數而數生乎理理之所有象數
存焉匠人作室必先於虚中立象計數然後其成無愆/神者造事乃不然乎夫五行者後天之用故太元用之
凡天之五星地之五方人之五事無不相配也四象者/先天之用故經世用之凡天之四時地之四維人之四
[001-20a]
徳無不相配也先生之論即文言衍四徳之理引而申/之觸類而長之爾復何疑邪然而後天用五行先天用
四象何也四象以太極為主中猶虚也五行以土為主/中已見也太極一五也冲氣造大物天而地也土者二
五也大物載冲氣地而天也天而地自誠而明也地而/天自明而誠也成功雖一先後不同先天造理而悟理
有必至故天弗違也後天造形而悟形無常然故奉/天時也後天之易為奉時者作故曰其衰世之意邪
夫仁者有虞之謂也修夫禮者有夏之謂也修夫義者
有啇之謂也修夫智者有周之謂也修夫性者文王之
謂也修夫情者武王之謂也修夫形者周公之謂也修
夫體者召公之謂也修夫聖者秦穆之謂也修夫賢者
[001-20b]
晉文之謂也修夫才者齊桓之謂也修夫術者楚莊之
謂也春夏秋冬四體也一體包四體則十六體也生長/收蔵四用也一用包四用則十六用也易書詩春
秋四體也以經法天體中各有體用則意言象數仁義/禮智性情形體聖賢才術者十六用也意言象數為總
名其十二實用也皇帝王伯虞夏商周文武周召秦晉/齊楚者十六體也皇帝王伯為總名其十二實體也十
六而十二者體用之中又各有體用四四而四三以一/統三也在體為四在用為三如一時三月與體而四也
是故易之四徳亨利貞不言元者/有矣未有獨言元而無亨利貞也皇帝王霸者易之體
也虞夏啇周者書之體也文武周召者詩之體也秦晉
齊楚者春秋之體也易該皇帝王伯書該帝王伯詩該/王伯春秋是伯而已上得兼下大
[001-21a]
能包小也夫論聖人作經立言以眀理稽古以摭實則/皇帝王伯者易書詩春秋之體也若以易書詩春秋為
聖人之經以皇帝王伯為聖人之時/則易書詩春秋為體皇帝王伯為用意言象數者易之
用也仁義禮智者書之用也性情形體者詩之用也聖
賢才術者春秋之用也用也者心也體也者跡也心跡
之間有權存焉者聖人之事也易書詩春秋體用各析/于四者體必具四體之
體用/也三皇同意而異化皇有皇之皇皇之帝皇之王皇/之伯則意有意之意意之言意
之象意之數化有化之化化之教化之勸化之率意言/象數用之體也以意之意言象數為同意者體原其所
本也化教勸率用之用也以化之化教勸率為異/化者用要其所成也餘三者皆可以類推之矣五帝
[001-21b]
同言而異教三王同象而異勸五伯同數而異率意言/象數
易之/用同意而異化者必以道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歸
之故尚自然夫自然者無為無有之謂也無為者非不
為也不固為者也故能廣無有者非不有也不固有者
也故能大廣大悉備而不固為固有者其惟三皇乎是
故知能以道化天下者天下亦以道歸焉所以聖人有
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
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朴其斯之謂與三皇同仁而異化
[001-22a]
五帝同禮而異教帝有帝之皇帝之帝帝之王帝之伯/則禮有禮之仁禮之禮禮之義禮之
智教有教之化教之教教/之勸教之率餘可類推三王同義而異勸五伯同智
而異率仁禮義智/書之用同禮而異教者必以德以徳教民者
民亦以徳歸之故尚讓夫讓也者先人後己之謂也以
天下授人而不為輕若素無之也受人之天下而不為
重若素有之也若素無素有者謂不已無已有之也若
已無已有則舉一毛以取與于人猶有貪鄙之心生焉
而况天下者乎能知其天下之天下非已之天下者其
[001-22b]
惟五帝乎是故知能以徳教天下者天下亦以徳歸焉
所以聖人有言曰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其斯
之謂與三皇同性而異化五帝同情而異教三王同形
而異勸王有王之皇王之帝王之王王之伯則形有形/之性形之情形之形形之體勸有勸之化勸之
教勸之勸勸之/率餘可類推五伯同體而異率性情形體/詩之用同形而異
勸者必以功以功勸民者民亦以功歸之故尚政夫政
也者正也以正正夫不正之謂也天下之正莫如利民
焉天下之不正莫如害民焉能利民者正則謂之曰王
[001-23a]
矣能害民者不正則謂之曰賊矣以利除害安有去王
邪以王去賊安有弑君邪是故知王者正也能以功正
天下之不正者天下亦以功歸焉所以聖人有言曰天
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其斯之謂
與三皇同聖而異化五帝同賢而異教三王同才而異
勸五伯同術而異率伯有伯之皇伯之帝伯之王伯之/伯則術有術之聖術之賢術之才
術之術率有率之化率之教率之勸率/之率餘可類推聖賢才術春秋之用同術而異率者
必以力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歸之故尚爭夫爭也者
[001-23b]
爭夫利者也取其利不以義然後謂之爭小爭交以言
大爭交以兵爭夫强弱者也猶借夫名焉者謂之曲直
名也者命物正事之稱也利也者養人成務之具也名
不以仁無以守業利不以義無以居功利不以功居名
不以業守則亂矣民所以必爭之也五伯者借虛名以
爭實利者也帝不足則王王不足則伯伯又不足則夷
狄矣若然則五伯不謂無功於中國語其王則未也過
夷狄則逺矣周之東遷文武之功徳於是乎盡矣猶能
[001-24a]
維持二十四君王室不絶如綫夷狄不敢屠害中原者
猶五伯借名之力也是故知能以力率天下者天下亦
以力歸焉所以聖人有言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
人凶武人為于大君其斯之謂與意則藴妙理而黙喻/言則宣至理而導達
象則舉大要以示典型數則括庶物以窮名實仁則覆/冐而無邉際禮則㑹通而有儀物義主斷制利在弔伐
智存術畧渉於機巧性與生俱靜而自然情因物感動/而相應形則統其大而善不分體則判其全而行可擇
聖盡天理賢通人情才則興事造業惟恐不及術則假/名爭利無所不至意仁性聖歸於任無為皇之道化也
言禮情賢歸於任恩信帝之德教也象義形才歸於任/公正王之功勸也數智體術歸於任權謀伯之力率也
[001-24b]
道則散之於物德則得之於已功則志在成務力則求/以勝人化則不言而信不令而行教則信在言前誠在
令外勸則民樂於赴功率則人疲於奔命四者皆有隆/殺之等猶春夏秋冬之次也經世以一象變四象者即
一卦變八卦之理四分而用之爾故上下相交乃各成/三十二也夫一干歴六支則成六十日一律歴七聲則
成八十四調天地/變化理莫不然夫意也者盡物之性也言也者盡物
之情也象也者盡物之形也數也者盡物之體也仁也
者盡人之聖也禮也者盡人之賢也義也者盡人之才
也智也者盡人之術也盡物之性者謂之道盡物之情
者謂之徳盡物之形者謂之功盡物之體者謂之力盡
[001-25a]
人之聖者謂之化盡人之賢者謂之教盡人之才者謂
之勸盡人之術者謂之率意言象數盡物之性情形體/者易與詩所主在言為經之
用元與運皆為陽數其類同在聲同為清在音同為闢/如日之五竒自然與辰之六竒相配也陽本用也而為
道德功力則體也盡物者物亦體也蓋用以成體故天/統乎體所謂用無定體惟化是體也仁義禮智盡人之
聖賢才術者書與春秋所主在事為經之體㑹與世皆/為隂數其類同在聲同為濁在音同為翕如日之五偶
自然與辰之六偶相配也隂本體也而為化教勸率則/用也盡人者人亦用也蓋體以起用故地分乎用所為
體無定用惟變是用也夫四之數竒偶各相從是二而/已若論體一用三則統於一也如元亨利貞之四德或
别而立體或通而/致用未嘗執滯也道德功力者存乎體者也化教勸率
[001-25b]
者存乎用者也皇帝王伯體用各㑹于一/者用必合一用之體用也體用之間有
變存焉者聖人之業也别而四之易為皇書為帝詩為/王春秋為伯又别而十六之各
有皇帝王伯有體有用則三十二也十六之中用意仁/性聖為道化者同為皇用言禮情賢為徳教者同為帝
用象義形才為功勸者同為王用數智體術為力率者/同為伯是四而已四者之中道德功力同為體化教勸
率同為用是二而已體用相依則合于一也是故皇帝/王伯時之用也以為聖人之業則自用以成體也易書
詩春秋經之體也以為聖人之事則自體以致用也經/以體為主故體用各分於四時以用為主故體用各合
於一時則變經則常經必有權者亦以適時之變/期於致用也變者天道之否泰權者聖道之損益夫變
也者昊天生萬物之謂也權也者聖人生萬民之謂也
[001-26a]
非生物非生民而得謂之權變乎權變者所以趨時蓋/經世之用也逹之入
於無疵志在生民也是故大易上贊伏羲春秋下取五/伯上下無常非為邪也豈若世之腐儒泥古而不通今
者/乎
  觀物内篇之五
善化天下者止於盡道而已善教天下者止於盡徳而
已善勸天下者止於盡功而已善率天下者止於盡力
而已以道徳功力為化者乃謂之皇矣以道徳功力為
教者乃謂之帝矣以道徳功力為勸者乃謂之王矣以
[001-26b]
道徳功力為率者乃謂之伯矣以化教勸率為道者乃
謂之易矣以化教勸率為徳者乃謂之書矣以化教勸
率為功者乃謂之詩矣以化教勸率為力者乃謂之春
秋矣此四者天地始則始焉天地終則終焉始終隨乎
天地者也前篇言易書詩春秋以及皇帝王伯四四之/變皆類聚於上者體以生用自同而異如卦
氣律吕二圖上卦之類聚也此篇言皇帝王伯以及易/書詩春秋四四之變皆類聚於下者用以成體自異而
同如先天卦數二圖下卦之類聚也夫以道德功力為/化乃謂之皇以道徳功力為教乃謂之帝以道德功力
為勸乃謂之王以道德功力為率乃謂之伯者言合四/體以致用其用之所歸宿處各主於一而已以道為化
[001-27a]
者易之皇當水之日坤之乾也以德為化者書之皇當/火之日艮之乾也以功為化者詩之皇當土之日坎之
乾也以力為化者春秋之皇當石之日巽之乾也皆謂/之皇者因體起用雖有四端其成歸于化則皇也以類
推之帝王伯皆然以化教勸率為道乃謂之易以化教/勸率為德乃謂之書以化教勸率為功乃謂之詩以化
教勸率為力乃謂之春秋者言合四用以成體其體之/所歸宿處亦各主於一而已以化為道者皇之易當日
之水乾之坤也以教為道者帝之易當月之水兊之坤/也以勸為道者王之易當星之水离之坤也以率為道
者伯之易當辰之水震之坤也皆謂之易者因用成體/雖有四端其成歸於道則易也以類推之書詩春秋皆
然大抵觀時論經必原其大綱以求其所止然後變不/能亂皇帝王伯者聖人之時也化教勸率者用也易書
詩春秋者聖人之經也道徳功力者體也以道德功力/為化教勸率者從體以起用也所謂體無定用惟變是
[001-27b]
用聖人之時以應用之變為主也以化教勸率為道德/功力者攝用以歸體也所謂用無定體惟化是體聖人
之經以立體之常為主也凡卦以内卦為主者地也天/為用地為體體用之中各有體用則天之天地之天皆
是應變之用天之地地之地乃其立徳之體也時無常/經一定是故皇帝王伯以用為體易書詩春秋以體為
體夫或以體為體或以用為體二者皆為體猶或以用/為用或以體為用二者皆為用也孔子制一定之經以
御無常之時所以皇帝王伯之治各主其一/有時而窮孔子之道獨全乎四無時而窮也夫古今者
在天地之間猶旦暮也以今觀今則謂之今矣以後觀
今則今亦謂之古矣以今觀古則謂之古矣以古自觀
則古亦謂之今矣是知古亦未必為古今亦未必為今
[001-28a]
皆自我而觀之也安知千古之前萬古之後其人不自
我而觀之也若然則皇帝王伯者聖人之時也易書詩
春秋者聖人之經也時存乎用經存乎體天道之生物/雖億千萬年無出乎春夏秋冬生
長收藏人道之生民雖億千萬年無出乎皇帝王伯化/教勸率則易書詩春秋道徳功力經常不易之體盡之
矣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是古非今者未可與權也時有消長經有因革時有消
長否泰盡之矣經有因革損益盡之矣否泰盡而體用
分損益盡而心跡判體與用分心與跡判聖人之事業
於是乎備矣一運之時有否泰如一年之時有消長皇/帝王伯其治有升降者變也聖人因時之
[001-28b]
否泰為經之損益所取皇帝王伯體用各分於四等四/而四之各極於十六而聖人之業見乎變者僃矣損益
盡則易書詩春秋心跡各判於四等四而四之各極於/十六而聖人之事見乎權者備矣又有説焉方時之泰
也皇與帝王立徳之體即是建功之用及其否也伯者/之業體安於爭利而用假於濟人則體與用自分矣達
變者以生物生民為主當取其濟人之用不可薄其體/而并棄之也方經之益也易與書詩談王之迹即是扶
世之心及其損也春秋之事跡㡬於雜伯而心在於救/時則心與迹自判矣眀權者以生物生民為主當原其
救時之心不可泥其跡而并疑之也天地不去九冬故/一物無遺聖人不絶五伯故片善無棄其變其權要在
生物與民而已矣且膏粱與藜藿異味療飢則同錦繡/與布褐異質禦寒則均物有精粗其誰不知方飢寒廹
人而必待膏梁錦繡則死於凍餒矣仲尼之經因否泰/以盡損益其所取安得不極於五伯也孟子曰仲尼之
[001-29a]
徒無道桓文之事其取五伯豈本心哉所謂有權存焉/也夫體有小大故用有廣狹跡有汚隆故心有公恕五
伯濟時之用其用雖狹聖人扶世之心其心則恕語曰/可與立未可與權非變而通之以盡利者可與言權也
哉/所以自古當世之君天下者其命有四焉一曰正命
二曰受命三曰改命四曰攝命正命者自然當得受命/者有所付授雖以舜禹
之聖受禪代於唐虞猶不如嗣君繼體之正也故福莫/大於無禍徳莫貴於有常道莫先於簡易改命者湯武
革命者也攝命者五伯之事猶有可言下此一等不以/其道得之夷狄盗賊矣聖人雖有恕心至是亦不可行
也/正命者因而因者也受命者因而革者也改命者革
而因者也攝命者革而革者也因而因者長而長者也
[001-29b]
因而革者長而消者也革而因者消而長者也革而革
者消而消者也革而革者一世之事業也革而因者十
世之事業也因而革者百世之事業也因而因者千世
之事業也可以因則因可以革則革者萬世之事業也
一世之事業者非五伯之道而何權時之宜非/久行之道十世之
事業者非三王之道而何百世之事業者非五帝之道
而何千世之事業者非三皇之道而何萬世之事業者
非仲尼之道而何凡經世言一十百千萬億兆之數皆/立體之大經至於随時盡變長短多
[001-30a]
少不必皆合其分皇帝王伯之體之用亦然若乃仲尼/為萬世之事業則必然矣太極無極數無増損是故外
象外數寔者有盡内/象内數虚者無窮也是故知皇帝王伯者命世之謂也
仲尼者不世之謂也仲尼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
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
知也夫如是則何止於百世而已哉億千萬世皆可得
而知之也億萬千世欲有所損益者皆不出乎皇帝王/伯之中則易書詩春秋盡之矣天之四時地
之四維人之四體可以有加則是四者亦可以有加也/命世者有體之四不世者無體之一也無體者一托於
四隨在皆全除/四則無一也人皆知仲尼之為仲尼不知仲尼之所
[001-30b]
以為仲尼不欲知仲尼之所以為仲尼則已如其必欲
知仲尼之所以為仲尼則捨天地將奚之焉人皆知天
地之為天地不知天地之所以為天地不欲知天地之
所以為天地則已如其必欲知天地之所以為天地則
捨動靜將奚之焉夫一動一靜者天地至妙者與夫一
動一靜之間者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與太極兼體動/靜不倚一偏
張横渠所謂一物两體故易無體也分天地以為二體/而動靜偏係雖天地亦為太極之物合萬物以為一用
而動靜宻通雖物/亦為太極之道是故知仲尼之所以能盡三才之道
[001-31a]
者謂其行無轍跡也故有言曰予欲無言又曰天何言
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其斯之謂與上二篇以四象分/天地萬物之體雖
有體有用而大要為體則外象外數也次三篇以四象/分吴天聖人之用雖有體冇用而大要為用則内象内
數也天之四府春夏秋冬為體生長收藏為用則太極/統之人之四府易書詩春秋為體皇帝王伯為用則皇
極統之昊天者太極之主仲尼者皇極之主也是故/經世衍四象析于十六謂之皇極而専以贊仲尼也
  觀物内篇之六
孔子贊易自羲軒而下序書自堯舜而下删詩自文武
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自羲軒已下祖三皇也自堯
[001-31b]
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而下
孫五伯也祖三皇尚賢也宗五帝亦尚賢也三皇尚賢
以道五帝尚賢以徳子三王尚親也孫五伯亦尚親也
三王尚親以功五伯尚親以力嗚呼時之既徃億千萬
年時之未來亦億千萬年仲尼中間生而為人何祖宗
之寡而子孫之多邪所以重贊堯舜至禹曰禹吾無間
然矣賢者理也親者情也太上貴德尚賢也其次務施/報尚親也親則近乎私矣不能如大道之公也
仲尼後禹千五百餘年今之後仲尼又千五百餘年雖
[001-32a]
不敢比仲尼上贊堯舜禹豈不敢比孟子上贊仲尼乎
人謂仲尼惜乎無土吾獨以為不然獨夫以百畝為土
大夫以百里為土諸侯以四境為土天子以九州為土
仲尼以萬世為土若然則孟子言自生民以來未有如
孔子也斯亦未為之過矣太極以萬物為體仲尼以/萬世為土皆無極之數也
人不能自富必待天與其富然後能富人不能自貴必
待天與其貴然後能貴若然則富貴在天也不在人也
有求而得之者有求而不得者矣是繫乎天者也功徳
[001-32b]
在人也不在天也可修而得之不修則不得是非繋乎
天也繫乎人者也夫人之能求而得富貴者求其可得
者也非其可得者非所以能求之也昧者不知求而得
之則謂其已之能得也故矜之求而失之則謂其人之
不與也故怨之如知其已之所以能得人之所以能與
則天下安有不知量之人邪天下至富也天子至貴也
豈可妄意求而得之也雖曰天命亦未始不由積功累
行聖君艱難以成之庸君暴虐以壊之是天與是人與
[001-33a]
是知人作之咎固難逃已天降之災禳之奚益積功累
行君子常分非有求而然也有求而然者所謂利乎仁
者也君子安有餘事於其間哉然而有幸有不幸者始
可以語命也已命者一成不可改而君子以幸不幸語/命者立人之道也此一節以富貴繋乎
天以成壊繋乎人者明天人之分也先生曰竿綸浮沉/鈎餌一不具則魚不可得六物具而不可得魚者有焉
具六物者人也得魚不得魚者天也六物不/具而不得魚者非天也人也此理盡之矣夏禹以功
有天下夏桀以虐失天下殷湯以功有天下殷紂以虐
失天下周武以功有天下周幽以虐失天下三者雖時
[001-33b]
不同其成敗之形一也平王東遷無功以復王業赧王
西走無虐以䘮王室威令不逮一小國諸侯仰存於五
伯而已此又奚足道哉但時無真王者出焉雖有虛名
與祀宋其誰曰少異是時也春秋之作不亦宜乎周無/賢君
王室以虚名而臨天下時無真主伯者假虚名而竊威/柄虚而無實道將喪矣權以褒功使人知名之有益正
以貶罪使人知實之難誣以正用權權無非正以實用/名名無非實則褒貶以代賞罰春秋王者之事豈曰小
補之/哉仲尼修經周平王之時書終於晉文侯詩列為王
國風春秋始於魯隱公易盡於未濟卦予非知仲尼者
[001-34a]
學為仲尼者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出自諸侯天子
之重去矣宗周之功德自文武出而出自厲幽文武之
基息矣由是犬戎得以侮中國周之諸侯非一獨晉能
攘去戎狄徙王東都洛邑用存王國為天下伯者之唱
秬鬯圭瓚之錫其能免乎傳稱子貢欲去魯告朔之餼
羊孔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是知名存實亡者
猶愈於名實俱亡者矣禮雖廢而羊存則後世安知有
不復行禮者矣晉文公尊王雖用虛名猶能力使天下
[001-34b]
諸侯知有周天子而不敢以兵加之也及晉之衰也秦
由是敢滅周斯愛禮之言信不誣矣父子相繼正也禪/代征伐假攝皆權
變也禪賢變之順者也伐罪變之逆者也伯者之事則/㡬乎詐矣虚名亂實孔子奚取焉因名以存實因假以
圖真亦聖/人之權也齊景公嘗一日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
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是時也諸侯僣天子陪臣
執國命禄去公室政出私門景公自不能上奉周天子
欲其臣下奉己不亦難乎厥後齊祚卒為田氏所移夫
[001-35a]
齊之有田氏者亦猶晉之有三家也亦猶周之有五伯
也韓趙魏之於晉也既立其功又分其地既卑其主又
専其國田氏之於齊也既得其禄又専其政既殺其君
又移其祚其如天下之事豈無漸乎履霜之戒寧不思
乎傳稱王者往也能往天下者可以王矣周之衰也諸
侯不朝天子久矣及楚預中國㑹盟仲尼始進爵為之
子其僣王也不亦陋乎夫以力勝人者人亦以力勝之
吳嘗破越而有輕楚之心及其破楚又有驕齊之志貪
[001-35b]
婪攻取不顧徳義侵侮齊晉専以夷狄為事遂復為越
所滅越又不監之其後復為楚所滅楚又不監之其後
復為秦所滅秦又不監之其後復為漢所伐恃强凌弱
與豺虎何以異乎非所以謂之中國義理之師也宋之
為國也爵髙而力卑者乎盟不度徳㑹不量力區區與
諸侯竝驅中原恥居其後其於伯也不亦難乎周之同
姓諸侯而克永世者獨有燕在焉燕處北陸之地去中
原特逺茍不隨韓趙魏齊楚較利力爭虛名則足以飬
[001-36a]
德待時觀諸侯之變秦雖虎狼亦未易加害延十五六
年後天下事未可知也中原之地方九千里古不加多
而今不加少然而有祚長祚短地大地小者攻守異故
攻者以力取人將必争争則俱傷故地小而祚短守/者以徳懐人將自服服則俱安故地大而祚長此言
祚之長短亦繋人事不可專責天命也或曰先生之書/論數爾而每主人事數可變乎曰天人有交勝之理治
亂有可易之道蓋數無不順天之一也有順有逆地之/二也逆者可順順者可逆人之三也掛一之蓍代虛一
以為用人之三即太極之一上下於两間而無常者胡/為不能變易乎是故唐虞命雖革而世愈治幽厲身雖
滅而祚益永則堯舜/周公用易之力也自三代以降漢唐為盛秦界於周
[001-36b]
漢之間矣秦始盛於穆公中於孝公終於始皇起於西
夷遷於岐山徙於咸陽兵瀆宇内血流天下吞吐四海
更革今古雖不能比徳三代非晉隋可同年而語也其
祚之不永得非用法太酷殺人之多乎所以仲尼序書
終於秦誓一事其言不亦逺乎夫好生者生之徒也好
殺者死之徒也周之好生也以義漢之好生也亦以義
秦之好殺也以利楚之好殺也亦以利周之好生也以
義而漢且不及秦之好殺也以利而楚又過之天之道
[001-37a]
人之情又奚擇於周秦漢楚哉擇乎善惡而已是知善
也者無敵於天下而天下共善之惡也者亦無敵於天
下而天下亦共惡之天之道人之情又奚擇於周秦漢
楚哉擇于善惡而已此一篇專論人事蓋天人各有分/際實有交勝之理所謂天定勝人
人定勝天者是己先生之書出乎此理/夫是之謂易而異乎隂陽家者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