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6 欽定續通典-清-嵇璜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典卷十四
 食貨
  漕運
唐至徳以後因史朝義分兵出宋州淮運於是阻絶租
庸鹽鐵泝漢江而上河南尹劉晏為户部侍郎兼勾當
度支轉運鹽鐵鑄錢使以江淮粟帛由襄漢越商於以
輸京師代宗出陜州關中空窘於是盛轉輸以給用廣
[014-1b]
徳二年廢勾當度支使以劉晏専領東都河南淮西江
南東西轉運租庸轉輸至上都凡漕事皆决於晏晏即
鹽利雇傭分吏督之隨江汴河渭所宜故其時轉運船
由潤舟陸運至揚子費錢十九晏命囊米而載以舟減
錢十五由揚州距河隂斗米費錢百二十晏為歇艎支
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十船為綱毎綱三百人篙工
五十人自揚州遣將部送至河隂上三門號上門填闕
船斗米減錢九十調巴蜀襄漢麻葈竹條為綯挽舟未
[014-2a]
十年人人習河險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
渭江南之運積揚州汴河之運積河隂河船之運積渭
口渭船之運入太倉嵗轉粟至百一十萬石無升斗溺
者又分官吏主丹陽湖禁引溉自是河漕不涸大厯時
李芄為陳州刺史復開陳頴路以通漕輓八年以闗内
豐穰減漕十萬石自揚炎為相修晏素隙罷其職以户
部郎中崔河圖代之而漕事漸壊徳宗貞元初闗輔宿
兵斗米千錢詔浙江東西至今年入運送上都米七十
[014-2b]
五萬石更於本道兩税折納米一百萬石并江西湖南
鄂岳福建等道先支米并委浙江東西節度使韓滉處
置船運數内送一百萬石至東渭橋輸納餘賑給河北
等諸軍及行營粮料其淮南及夀濠等道先支米洪潭
屯米并委淮南節度使杜亞勾當其船運數内送二十
萬石至東渭橋餘支充行營糧料天下兩税錢物並委
本道觀察使本州刺史遣官部送上都復陜虢觀察使
李泌益鑿集津倉山西逕為運道屬於三門倉治上路
[014-3a]
以回車又為入渭船方五板輸東渭倉米至凡百三十
萬石遂罷南路陸運十五年詔令江淮轉運米宜二百
萬石邇來雖有此命而運米不過四十萬石舊例江淮
米嵗運抵河隂者數五十萬斛久不盈其數惟李㢲為
度支轉運使乃登足數焉至太和初嵗旱河涸掊沙而
進米多耗咸陽令韓遼請修秦漢時興城堰自咸陽抵
潼闗三百里可以罷車挽之勞文宗從其議堰城罷輓
車之牛以供農闗中實賴其利云
[014-3b]
梁羅紹威鎮魏博日以臨淄海岱罷兵嵗久儲庾山積
唯京師軍民多而食寡願於太行伐木下安陽淇門斵
船三百艘置水運自大河入洛口嵗以給宿衛太祖深
然之
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勅鄆州差兵二千自黎陽開河以
通漕運明宗天成元年四月制曰先縁漕運京師租庸
司多借水船今既分兵就食漕運並停其諸河渡水船
即付本主時洋州修魏門倉一百間充貯轉運下峽漕
[014-4a]
米斛斗三司使張延朗奏於洺中預備一二年軍糧除
水運外深冬百姓稍閑請差運一轉又請諸道運粮百
石以實京師詔然之時車駕在汴論者以運糧百萬勞
民託近臣奏之帝乃命東地數州運糧十萬石至汴州
司勲員外郎夏侯晤上言曰諸道運轉為實輦下軍儲
今聞多是輕齎却至京中糴納請下令禁止長興元年
鳯州奏開修唐倉湖田路通鳯翔饋運又幽州進新開
東南河路圖自王馬口至淤口長一百六十五里可勝
[014-4b]
漕船千石又三司使奏河水運自洺口至京往年牽船
下卸皆用水運衙官今洺岸至倉門稍逺衙官轉運艱
難欲於洺河北岸别鑿一灣引船直至倉門下卸其功
役欲於諸軍内差借從之
周世宗顯徳二年詔曰今州戍兵舊制沿江發運務差
均鄧兩州人户自備舟船水運粮鹽供饋軍食近聞彼
民頗甚勞弊及今有司按本州税積所納常賦可以嵗
給軍儲其水運舟船並宜停廢四年詔疏汴水一派北
[014-5a]
入於五丈河又東北達於濟由是齊魯舟楫皆至京師
六年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自京東疏汴水入
於蔡河侍衛歩軍都指揮使袁彦浚五丈河以通漕運
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運汴河黄河惠/民河廣濟河本祖建隆二
年給事中范陽劉載往定陶督漕軍丁夫三萬浚五丈
渠自都城北厯曹濟及鄆以通東方之漕開寳五年計
汴蔡兩河公私船運江淮米數十萬石以給兵食是時
京師嵗費有限漕事尚簡至太宗太平興國初兩浙既
[014-5b]
獻地嵗運米四萬石雇民挽舟吏因縁為奸所在附載
錢帛雜物乃擇幹彊之臣在京分掌水陸路發運事以
革其弊端拱元年罷京城水陸發運以其事𨽻排岸司
及下卸司先是四河所運未有定制太平興國六年汴
河嵗運江淮米三百萬石粟一百萬石按李燾續通鑑/長編章俊卿山
堂考索皆作/二百萬石黄河粟五十萬石菽三十萬石惠民河粟
四十萬石菽二十萬石廣濟河粟十二萬石凡五百五
十萬石非水旱蠲放民租未嘗不及其數至道初汴河
[014-6a]
運米計五百八十萬石真宗大中祥符初至七百萬石
江南淮南兩浙荆湖路租糴於真揚楚泗州置倉受納
分調舟船泝流入汴以達京師諸州嵗造運船至道末
三千二百七十餘艘按三千二百七十餘艘非/止運糧兼緡錢布帛在内天禧末
減四百二十一先是諸河漕數嵗久益增景徳四年定
汴河嵗額六百萬石仁宗天聖四年荆湖江淮州縣和
糴上供小民闕食自五年後權減五十萬石慶厯中又
減廣濟河嵗漕二十萬石後黄河嵗漕益減纔運菽三
[014-6b]
十萬石嵗剏漕船市材木勞費甚廣嘉祐四年罷所運
菽減漕船三百艘自是嵗漕三河而已江河上供米舊
轉運使以本路綱輸真楚泗州轉船倉按宋史作轉般/倉似誤今按通
鑑長編山堂考/索皆作轉船倉載鹽以歸舟還其郡卒還其家汴州詣
轉船倉運米輸京師嵗摺運者四河冬涸舟卒亦還營
至春復集名曰放凍卒得畨休逃匿者少汴船不渉江
路無風波沉溺之患後發運使權益重六路上供米團
綱發船不復委本路獨専其任文移坌并事目繁夥不
[014-7a]
能檢察撡舟者賕諸吏得詣富饒郡市賤貿貴以趨京
師自是江汴之舟混轉無辨籍多空名漕事大弊嘉祐
三年以諸路綱不集下詔切責英宗治平初詔復依舊
日成例大加振刷漕粟至京師汴河五百七十五萬五
千石惠民河二十六萬七千石廣濟河七十四萬石諸
路剏漕船二千五百四十艘京師税米支五嵗餘而漕
運吏卒上下共為侵盗貿易甚則託風水沉溺以滅迹
官物陷折嵗不減二十萬斛神宗熙寧二年薛向為江
[014-7b]
淮等路發運使始募客舟與官舟分運互相稽察舊弊
乃去嵗漕常數既足募商舟運至京師者又二十六萬
餘石乃請充明年嵗計之數三司吳充言宜自明年減
江淮漕米二百萬石令發運司易輕貨二百萬緡計五
年所得無慮緡錢千萬轉儲備邊王安石謂驟變米二
百萬石米必陡賤驟致輕貨二百萬貫貨必陡貴當令
發運使度米貴州郡折錢變為輕貨儲之河東陜西要
便州軍用常平法糶糴為便詔如安石議七年京東路
[014-8a]
察訪鄧潤甫等言山東沿海州郡地廣豐嵗則榖賤募
人為海運山東之粟可轉之河朔以助軍食詔京東河
北路轉運司相度後江淮上供榖至京師者三分不及
一宣徽南院使張方平言今京師古所謂陳留天下四
衝八達之地利漕運而贍師旅國初浚河渠三道以通
漕運計各河之數立上供年額近罷廣濟河而惠民河
粟又不入太倉衆所賴者汴河議者屢作改更并致汴
河日失其舊十二月詔濬廣濟河增置漕舟其後河成
[014-8b]
嵗漕京東榖六十萬石東南諸路上供雜物舊陸運者
増舟水運押汴河江南荆湖綱運七分差三班使臣三
分軍大將殿侍又令真楚泗州各造淺底舟百艘分為
十綱入汴元豐五年罷廣濟河輦運司及京北排岸司
移上供物於淮陽計置入汴立清河輦運司言者謂廣
濟安流而上與清河泝流入汴逺近險易不同詔轉運
提㸃刑獄比較利害蔣之竒陳祐甫等開龜山運河乃
免風濤之患詔各遷兩官餘官減年循資有差八年罷
[014-9a]
嵗運百萬石赴西京先是常運東南粟入洺下至是户
部奏罷之徽宗崇寧三年户部尚書曾孝廣言往年南
省真州江岸北至楚州淮堤以堰瀦水不通重船船剥
勞費遂於堰旁置轉船倉受逐州所輸更用運河船載
之入汴以達京師雖免推舟過堰之勞然侵盗之弊由
此而起請將六路上供斛斗依東南輕貨雜運直至京
師詔可其奏自是六路郡縣各認嵗額雖湖南北至逺
處亦直抵京師號直達綱繼因鹽法已壊迴舟無所得
[014-9b]
舟人逃散法亦大壊政和中譚正上言祖宗建立真楚
泗州轉船倉一以備中都緩急二以防漕渠阻節三則
綱船裝發資次運行更無虛日自其法廢河道日益淺
澁遂致中都糧儲不繼淮南三轉船倉不可不復乞自
泗州為始次及真楚既有糴本按糴本宋史作瓦木乃/傳刻之誤今從文獻通
考及名臣/奏議改正順流而下不甚勞費俟嵗豐計置儲蓄仍立
轉船倉依前法計置至欽宗靖康元年又詔東南六路
上供額斛除淮南兩浙依舊直達其江湖四路並措置
[014-10a]
轉船髙宗建炎元年詔諸路綱米以三分之一輸送行
在餘輸京師二年詔二廣湖南北江東西綱運赴江寧
府福建兩浙路輸送平江府按宋史輸送平江府句上/脱赴江寧府福建兩浙路
九字文義不明今據玊/海及山堂考索增入京畿淮南京東西河北陜西及
川綱輸送行在其二廣湖南北綱運如過兩浙許便輸
送平江府福建綱運過江東西亦許乗便輸送江寧府
三年又詔糧運輸送建康府至紹興初因地之宜以兩
浙之粟供行在以江東之粟餉淮東以江西之粟餉淮
[014-10b]
西荆湖之粟餉鄂岳荆南量所用之粟責漕臣將輸而
歸其餘於行在三十年定制科撥上供米鄂兵嵗用米
四十五萬餘石於全永郴邵道衡潭鄂鼎科撥荆南兵
嵗用米九萬六千石於徳安荆南澧純潭復荆門漢陽
科撥池州兵嵗用米十四萬四千石於吉信南安科撥
建康兵嵗用米五十五萬石於洪江池宣太平臨江興
國南康廣徳科撥行在合用米一百一十二萬石就用
兩浙米外於建康太平宣科撥其宣州見屯殿前司牧
[014-11a]
馬嵗用米并折輸馬料三萬石於本州科撥其諸路轉
運司樁發時計内外諸軍嵗費米三百萬斛而四川不
與焉
遼聖宗太平九年燕地饑户部副使王嘉請造船募習
海漕者移遼東粟餉燕後因道險不便而止
金世宗大定初劉璣同知漕運司事奏言漕户顧直太
髙虛費官物宜酌量裁損若減三之一嵗可省官錢一
十五萬餘貫宣宗元光元年六月造舟運陜西糧由大
[014-11b]
慶闗渡以抵湖城哀宗天興元年八月發丁壯五千人
運糧以餉喀齊喀喀齊喀時為樞宻使將兵應完顔錫
林等自汝州急入援故餉之
元世祖中統四年詔北京運米五千石赴開平其車牛
之費並從官給至元十三年遣瀘州屯田軍四千轉漕
重慶丞相巴顔獻海運策江南之糧分為春夏二運當
巴顔平江南時嘗命朱清張瑄等以宋庫藏圖籍自崇
明州從海道載入京師而運糧則自浙西涉江入淮由
[014-12a]
黄河逆水至平灤旱站陸運至淇門入御河以達於京
後又開濟州泗河自淮至新開河由大清河至利津河
入海因海口沙壅又從東河旱站運至臨清入御河又
開膠萊河道通海勞費不貲卒無成功十九年巴顔追
憶海道載宋圖籍之事以為海運可行於是請於朝廷
命上海總管羅璧朱清張瑄等造平底海船六十艘運
糧四萬六千餘石從海道至京師然創行海洋沿山求
澳風信失時明年始至直沽時朝廷尚未知其利是年
[014-12b]
十二月立京畿江淮都漕運司二仍各置分司以督綱
運毎嵗令江淮漕運司運糧至平灤京畿漕運司自平
灤運至大都二十年又用王積翁議令阿巴齊等廣開
新河然新河候潮以入船多損壞民亦苦之而䝉古岱
所督海運之舟悉皆至焉於是罷開新河頗事海運立
萬户府二以朱清為中萬户張瑄為千户䝉古岱為萬
户府達嚕噶齊未幾又分新河軍士水手及船於揚州
平灤兩處運糧命三省造船二千艘於濟州河運糧猶
[014-13a]
未専於海道也濟州役夫萬二千人初江淮嵗漕米百
萬石於京師海運十萬膠萊六十萬石而濟之所運三
十萬石水淺舟不能達更以百石之舟運用四人故夫
數增多二十四年始立行泉府司専掌海運增置萬户
府二遂罷東平河運糧二十五年内外分置漕運司二
其在外者於河西務置司領接運海道糧事二十八年
又用朱清張瑄之請併各府為都漕運萬户府止令清
瑄二人掌之其屬有千户百户等官分為各翼以督嵗
[014-13b]
運先是中統二十九年從郭守敬言開通惠河守敬嘗
陳水利十一事其一欲道昌平縣白浮村神仙泉過雙
塔榆河引一𤱔玊泉諸水入城滙於積水潭從東折而
南入舊河毎十里置一牐以時蓄洩帝稱善復置都水
監命守敬領之丞相以下皆親撡畚鍤為之倡置牐之
處往往於地中得舊時磚木人服其識逾年畢工自是
免都民旱運之勞上悦賜名通惠武宗至大四年遣官
至江浙議海運事時江東寧國池饒建康等處運糧率
[014-14a]
令海船從揚子江逆流而上江水湍急又多石磯走沙
漲淺糧船俱壊嵗嵗有之又湖廣江西之糧運至真州
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於是以嘉興松江秋
糧并江淮江浙財賦府嵗辦糧悉充海運海漕之利至
是益博初海運之道自平江劉家港入海經揚州路通
州海門縣黄連沙頭萬里長灘開洋沿山㠗而行抵淮
安路鹽城縣歴西海州海寧府東海縣宻州膠州界放
靈山洋投東北路多淺沙行月餘始抵成山計其水程
[014-14b]
自上海至楊村馬頭凡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至元二
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險惡復開生道自劉家港開洋
至撑脚沙轉沙觜至三沙揚子江過匾擔沙大洪又過
萬里長灘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經黒水洋至成山過劉
島芝罘沙門二島放萊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為徑
直後千户殷明畧又開新道從劉家港入海至崇明州
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黒水大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
又至登州沙門島放萊州大洋入界河當舟行風信有
[014-15a]
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視前二道較便然風
不測船易漂没亦有船壊而棄其米云
明太祖洪武元年命浙江江西及蘇州等九府運糧三
百萬石於汴梁已而大將軍徐達令忻崞代堅臺五州
運糧大同中書省符下山東行省募水工發萊州洋海
倉餉永平衛其後海運餉北平遼東令户部於蘇州太
倉儲糧二千萬石以備海運供給遼東其西北邊則浚
開封漕河餉陜西自陜西轉餉寧夏河州其西南令川
[014-15b]
貴納米中鹽以省逺運於時各路皆就近輸得利便矣
成祖永樂元年納户部尚書郁新言始用淮船受三百
石以上者道淮及沙河抵陳州頴岐口跌坡用淺船可
載一百石以上者運至跌坡别以巨舟入黄河抵八栁
樹等處車運赴衛河輸北平與海運相參其時海運糧
六十五萬一千二百二十石於北京時車駕數臨幸百
費仰給不止餉邊也淮海運道凡二十二年海運糧四
十八萬四千八百一十石於通州又衛河儧運糧四十
[014-16a]
五萬二千七百七十六石於北京所謂海陸兼運也自
濬㑹通河按㑹通河濬於九年春二月己未命工部尚/書宋禮都督周長開㑹通河自濟寧至臨清
舊通舟楫先是洪武中河岸衝缺河道淤塞故於河道/置八遞運所毎所用民丁三千車二百輛嵗久民困其
役永樂初屢有言開河便者上重民力未許至是濟寧/同知潘叔正言㑹通河道四百五十餘里其淤塞者三
之一浚而通之非唯山東之民免轉輸之勞實國家無/窮之利也乃命禮等往視禮等極言疏濬之便且言天
氣和霽宜及時用工於是遣侍郎金純發山東直𨽻徐/州民丁及應天鎮江等府民丁併力開浚民丁皆給糧
犒賞蠲他役及今年田租命宋禮總督之功成以汶泗/為源河水出寧陽縣泗水出兖州至濟寧而合置閘以
分其流南流通於淮而新開河則居其西北流由新開/河道東昌入臨清計三百八十五里自濟寧至臨清置
[014-16b]
十五閘以時啓閉又於寧陽築堽城壩遏汶水盡入漕/河禮還京上言㑹通河源於汶泗夏秋霖潦泛溢則馬
常泊之流亦入焉汶泗合流至濟寧分為二河一入徐/州一入臨清河流深淺舟楫通塞繫乎泊水之消長泊
水夏秋有餘冬春不足非經理河源及引别水以益之/必有淺澁之患今汶河上流上自寧陽縣已築壩堰使
其水盡入新河東平州之東境有沙河一道本汶河支/流至十里口通馬常泊比年流沙淤塞河口宜及時開
濬况沙河至十里口故道具存不必施工河口當/濬者僅三里河身宜築堰者計百八十丈從之功既
迄成乃復命都督賈義尚書宋禮以舟師運禮以海船
大者千石工窳輒敗乃造淺船五百艘運淮揚徐兖糧
百萬以當海運之數按㑹通河既成後令浙江嘉湖杭/與直𨽻蘇松常鎮等秋糧除存留
[014-17a]
并起運南京供内府等項外其餘原坐太倉海運之數/盡改撥運淮安倉交收揚州鳯陽淮安三府秋糧内毎
嵗定撥六十萬石運至徐州倉交收徐州幷山東兖州/府秋糧内毎嵗定撥三十萬石俱令民運赴濟寧倉交
收河南山東税糧令民運至臨清倉交收仍令淺河船/於㑹通河以三千隻支淮安糧運至濟寧倉以二千隻
支濟寧糧運赴通州倉毎嵗通運四次其天津并通州/等衛各撥官軍於通州接運至京於是海運不復行矣
平江伯陳瑄繼之於各路置倉運以就近官軍而支運
之法舉行海陸二運俱廢惟存遮洋船毎嵗於河南山
東小灘等水次兑糧三十萬石十二輸天津十八由直
沽入海輸薊州而已不數年官軍多所調遣道逺數愆
[014-17b]
期宣宗宣徳四年瑄及尚書黄福建議復支運法乃令
江西湖廣浙江民運百五十萬石於淮安倉蘇松寧池
廬安廣徳民運糧二百七十四萬石於徐州倉應天常
鎮淮揚鳯太滁和徐民運糧二百二十萬石於臨清倉
令官軍接運入京通二倉民糧既就近入倉力大減省
乃量地近逺糧多寡抽民船十一或十三五之一以給官
軍惟山東河南北直𨽻則徑赴京倉不用支運尋令南
陽懷慶汝寧糧運臨清倉開封新徳衛輝糧運徳州倉
[014-18a]
其後山東河南皆運徳州倉六年瑄言江南民運糧諸
倉往返幾一年誤農業令民運至淮安𤓰洲兑與衛所
官軍運載至北給與路費耗米則軍民兩便是為兑運
命羣臣㑹議吏部蹇義等言官軍兑運民糧加耗則例
以地逺近為差如有兑運不盡仍令民自運赴諸倉不
願兑者亦聴其自運軍既加耗又給輕齎銀為洪閘盤
撥之費且得附載他物皆樂從事而民亦多以逺運為
艱於是兑運者多而支運益少計運糧之數四百萬石
[014-18b]
京倉貯十四通倉貯十六英宗正統初計四百五十萬
石而兊運者二百八十萬餘石淮徐臨徳四倉支運者
十之三四耳土木之變復盡留山東直𨽻軍操備蘇松
諸府運糧仍屬民景帝景泰六年乃復軍運憲宗成化
初以運糧未有定額乃定制四百萬石七年乃有改兊
之議時應天巡撫滕昭令運軍赴江南水次交兑加耗
外復石增米一斗為渡江費後數年帝乃命淮徐臨徳
四倉支運七十萬石之米悉改水次交兊由是悉變改
[014-19a]
兊而官軍長運遂為定制孝宗𢎞治五年户部尚書葉
淇言蘇松諸府連嵗荒歉民買漕米毎石銀二兩而北直
𨽻山東河南嵗供宣大二邉糧料毎石亦銀一兩去嵗
蘇州兊運已折五十萬石毎石銀一兩今請推行於諸
府而稍差其直災重者石七錢稍輕者石仍一兩俱解
部轉發各邉抵北直𨽻三處嵗供之數而供三處本色
以輸京倉則費省而事易集從之自後嵗災輒權宜折
銀而折價以六七錢為率無復至一兩者穆宗隆慶中
[014-19b]
運道艱阻議者欲開膠萊河復海運由淮安清浦口歴
新壩馬家壕至海倉口徑抵直沽止循海套不泛大洋
疏上遣官勘報以水多沙磧而止神宗萬厯時折銀漸
多三十年漕運抵京僅百三十八萬餘石而撫臣議截
留漕米以濟河工倉場侍郎趙世卿争之言太倉入不
當出計二年後六軍萬姓將待新漕舉炊倘輸納愆期
勢事不可問矣原其初災傷折銀本折漕糧以抵京軍
月俸其後更以給邉餉世卿故力争之自後倉儲漸匱
[014-20a]
漕政益弛矣
  臣/等謹案漕運之制必視水道所宜以裕民而益
  國唐都闗中置轉輸之倉由江淮汴河以達于渭
  宋都大梁以四河通漕運皆行水之正道也至元
  人始重海運其講求海道沿山求澳與夫相風避
  磧之法可謂備矣今考之元史至元二十八年漂
  米至二十四萬五千有竒至大三年漂米至二十
  萬九千有竒而毎嵗漂溺以什百千萬計者不與
[014-20b]
  焉原其立法之初本欲省經費而罷牽挽究乃舉
  倉庾之正供及轉漕之官吏士卒悉棄諸不測之
  淵利害昭然無俟較量然終元之世不能廢海運
  者以運渠未濬舎此更無以便漕也自明臣宋禮
  陳瑄等濬㑹通河以通漕舟後復改為兑運省民
  間輸挽之勞倉儲正額嵗有常經不同海運之輕
  為嘗試至天啓以後徐鴻儒李青山相繼為亂有
  司𠞰治無方運道為梗沈廷揚復議海運終於難
[014-21a]
  行明末綱紀不振即此可見矣
  鹽鐵
唐肅宗乾元二年鹽鐵鑄錢使第五琦立鹽法就山海
井竈近利之地置監院游民業鹽者為亭户免雜徭盗
鬻者論以法及琦為諸州𣙜鹽鐵使盡𣙜天下鹽斗加
時價百錢而出之及劉晏為鹽鐵使復上鹽法輕重之
宜出鹽之鄉因舊監置吏亭户糶商人縱其所之江嶺
去鹽逺者有常平鹽毎商人不至則減價以糶民官收
[014-21b]
厚利而人不知貴晏又以鹽生霖潦則鹵薄暵旱則土
溜墳乃隨時為令遣吏曉導倍於勸農吳越揚楚鹽廪
至數千積鹽二萬餘石有漣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塲嘉
興海陵鹽城新亭臨平蘭亭永嘉太昌侯官富都十監
嵗得錢百餘萬緡以當百餘舟之賦晏之始至也鹽利
嵗四十萬緡至代宗大厯末六百餘萬緡天下之賦鹽
利居半宫闈服御軍鑲百官俸禄皆仰給焉至包佶為
汴東水陸運兩税鹽鐵使屢更其法鹽估益貴商人乗
[014-22a]
時射利逺鄉貧民困髙估至有淡食者其後軍費日增
鹽價浸貴有以榖一斗易鹽一升憲宗元和時鹽鐵使
李錡奏減江淮鹽價然錡多専利於巳旋以罪誅仍增
所減鹽價至李巽為鹽鐵使始復劉晏之制
後唐莊宗同光三年勅應税鹽錢宜令租庸司指揮並
淮元徴本色輸納不得更改折紐之法明宗為監國下
教百姓合散蠶鹽毎嵗祗二月内一度俵散依夏税限
納錢長興元年制曰應天下府州所徴各税土地節氣
[014-22b]
各有早晚訪聞天下州縣官吏於省限前預先徴促致
百姓生持送納博買供輸既不利其生民今特議其改革
宜令所司更展期限於是户部奏三京鄴都諸道州府
逐年所徴鹽麴起徴條流内河南府華耀陜絳鄭孟懐
陳齊棣延兖沂徐宿汶申安滑濮澶商襄均房雍許邢
鄧雒磁唐隨郢蔡同鄆魏汴潁復曹鄜宋亳蒲等州節
候常早其蠶鹽六月五日起徴至八月二十日納足幽
定鎮滄晉隰燕宻青登淄萊邠寧慶衍等州節侯較晚
[014-23a]
蠶鹽六月十日起徴八月二十五日納足
晉髙祖天福中以百姓犯鹽禁乃以食鹽錢於諸道計
户配之作五等令人逐便興販其後鹽貨頓賤乃重置

周世宗顯徳三年勅齊州管内元於秋苗上俵配蠶鹽
謂之察頭鹽毎一石徴錢三千文苗𤱔雖減於舊時鹽
數不少於往日且聞黎庻頗亦艱辛其滄棣濵淄青五
州管内祈請蠶鹽毎一石徴絹一匹地理相接苦樂頓
[014-23b]
殊輸輕者量與增添賦重者時宜蠲減庻無偏黨用示
均平其齊州所納鹽價錢特與減放一半只徴錢一千
五百文其滄棣濵淄青等州毎鹽一石舊徴絹一匹起
來年後加一匹
宋自削平諸國天下鹽利皆歸縣官官鬻通商隨州郡
所宜然亦變革不常而尤重私販之禁凡禁𣙜之地官
立標識候望以曉民其顆鹽通商之地京西則蔡襄鄧
隨唐金房均郢州光化信陽軍陜西則京兆鳯翔府同
[014-24a]
華耀乾商涇原邠寧儀渭鄜坊丹延環慶秦隴鳯階成
州保安鎮戎軍及澶州諸縣之在河北者其末鹽通商
之地京東則登萊州河北則大名真定府貝冀相衛邢
洺深趙滄磁徳博棣祁定保瀛莫雄覇州徳清通利永
静乾寧定逺保定廣信安肅永定軍唯益州煮井鹽禁
不得出川峽真宗咸平中度支使梁鼎言陜西沿邊解
鹽請勿通商官自鬻之詔以鼎為陜西制置使又以内
殿崇班杜承睿同制置陜西青白鹽事承睿言鄜延環
[014-24b]
慶儀渭等州自禁青鹽之後今商人入芻粟運解鹽於
邊貨鬻其直與青鹽不至相懸是以民食賊鹽頗知畏
法而蕃部青鹽難售今聞運解鹽於邊欲與内地同價
邉民必冐法圖利却入蕃界私販青鹽是助㓂資而結
民怨矣繼又有上疏言其不便者鼎請侯至邊部幹運
及乗傳至解池即禁止商販旋運鹽赴邊公私大有煩
費而邉民頓無入市物論紛擾於是命判鹽鐵勾院林
特知永興軍張詠詳議以為公私非便請復舊商販詔
[014-25a]
切責鼎罷度支使後定制禁𣙜之地皆官役鄉户衙前
及民夫謂之帖頭水陸漕運而通商州軍並邊秦延環
慶渭原保安鎮戎徳順又募人入中芻粟以鹽償之繼
又以禁𣙜之法賦税反致不給軍官輦運百姓困於轉
輸仁宗天聖八年上書者言縣官禁鹽得利微而為害
博兩池積鹽為阜其上生木合抱數莫可較宜聴通商
平估以售可以寛民力詔翰林學士盛度御史中丞王
隨議更其制度因條奏通商五利上之曰方禁商時伐
[014-25b]
木造船輦運兵民不勝疲勞今去其弊一利也陸運既
差帖頭又役軍户貧人懼役連嵗逋逃今悉罷之二利
也船運有沉溺之患綱吏侵盗雜以泥沙硝石其味苦
惡今皆得食真鹽三利也錢幣國之貨泉欲使流通富
家多藏鏹不出民用益蹙今嵗得商人出緡錢六十餘
萬助經費四利也嵗減鹽官兵卒畦夫傭作之給五利
也十月詔罷三京二十八州軍𣙜法聴商人入錢若金
銀其法既定嵗課頓增慶厯中復行禁𣙜之法兵民輦
[014-26a]
運不勝其苦州郡騷然法又大壞太常博士范祥極言
其弊以祥為陜西提㸃刑獄兼制置解鹽事使推行之
其法舊禁鹽地一切通商聴鹽入蜀罷九州軍入中芻
粟令入實錢償以鹽視入錢州軍逺近及所指東西南
鹽第優其直東南鹽又聴入錢授以要劵即池騐劵按
數而出盡弛兵民輦運之役又以延慶環渭原保安鎮
戎徳順地近烏白池奸人私以青白鹽入塞侵利亂法
乃募人入中池鹽予劵優其估還以池鹽償之以所入
[014-26b]
鹽官自出鬻禁人私售峻青白鹽之禁又令三京及河
中河陽陜虢解晉絳濮慶成廣濟官仍鬻鹽須商賈流
通乃止行之數年黠商貪賈無所僥倖闗中之民得安
其業公私便之其後祥縁事罷職以轉運使李恭代之
並邊復聴入芻粟以當實錢而虗估之弊滋長劵直亦
從而賤嵗損官課無慮百萬三司使張方平及包拯請
復用祥乃復以祥總鹽事法又復舊神宗時王安石當
國復為官賣民間騷怨安石去位乃罷之後沈希顔復
[014-27a]
行安石之法侍御史黄降劾之又復舊制通商徽宗宣
和三年大改鹽法舊税鹽並易為鈔鹽凡未賣税鹽鈔
引及已請算或到倉已投暨未投者並赴𣙜貨務改給
新法鈔引方許通販南渡以後雖屢改鈔法而日久弊
生理宗端平二年都省言淮浙嵗額鹽九十七萬四千
餘袋近二三年積虧一百餘袋民食貴鹽公私俱病有
㫖三路提舉茶鹽司各置主管文字一員専以興復鹽
額收買散鹽為務
[014-27b]
遼太祖時以所得漢民數多即八部中分古漢城别為
一部冶城在炭山南有鹽池之利即後魏滑鹽縣也八
部皆取食之及征幽薊還次於和拉濼命取鹽給軍自
後濼中鹽益多上下足用太宗㑹同初晉獻十六州地
而瀛莫在焉始得河間煮海之利置𣙜鹽院於香河縣
於是燕雲迤北暫得滄鹽一時産鹽之地如渤海鎮城
海陽豐州陽洛城廣濟湖等處五京計司各以其地領

[014-28a]
金地濵海多産鹽上京東北二路食肇州鹽率賔路食
海鹽臨潢之北有大鹽濼烏庫哩實壘部有鹽池皆足
以食境内之民嘗徴其税及得中土鹽塲倍之故設官
立法加詳世宗大定以後定制置山東滄寳坻莒解北
京西京七鹽司定軍私煮鹽及盗官鹽之法命明安穆
昆巡捕凡部族值饑嵗罷其鹽池税章宗時諭有司曰
比因獵知百姓多有鹽禁獲罪者民何以堪宜從平灤
均辦例令民自煎詔百官議之户部尚書鄧儼等謂若
[014-28b]
令民計口定課民既輸乾辦錢又必别市而食是重費
民財而徒增煎販之利且今之鹽價葢昔日錢幣易得
時之所定今昔不同况太平日久户口蕃息食鹽税課
宜有羡增而反無之何哉縁官估髙貧民利私鹽之賤
致虧官課爾近已減寳坻山東滄鹽價所售必多自有
羡餘乞令平灤乾辦鹽課亦宜減價各路巡鹽弓手不
得自専巡捕庻革誣罔之弊禮部尚書李晏亦請減價
使公私價同而刑部尚書郭邦傑左諌議大夫圖克坦
[014-29a]
鎰皆請乾辦宰臣復集議以減價為是其鹽官出巡約
所屬同往不同獲者不坐上命寳坻山東滄鹽毎斤減
價餘從所請又以大理司直伊喇久勝努廣寧推官宋
扆議北京遼東鹽司利病復置北京遼東鹽使司承安
三年尚書省奏鹽利至大今天下户口蕃息食者倍於
前軍儲支引者不甚多况日用不可闕之物豈以價之
低昻而有多寡若不隨時取利則失矣於是各鹽司俱
酌增其價泰和四年以七鹽司課額七年一定為制毎
[014-29b]
斤増其價後以涿州刺史𤓰爾佳博諾言以萊州民所
納鹽錢聴輸絲錦銀鈔宣宗貞祐二年户部言陽武延
津原武滎澤河隂諸縣饒鹹鹵民私煎不能禁遂詔置
塲設判官管勾各一員𨽻户部河東南權宣撫副使烏
庫哩慶夀言河中乏糧既不能濟而又邀糴以奪之夫
鹽乃官物有司陸運至河復以舟達京兆鳯翔以與商
人貿易艱得而甚勞而陜西行部毎石復邀糴二斗是
官物而自糴也夫轉鹽易物本濟河中而陜西復强取
[014-30a]
之非奪而何乞彼此悉聽民便則公私皆濟上從之興
定中以延安行六部員外郎盧進建言綏徳之嗣武城
義合克戎寨近河地多産鹽請設鹽場管勾一員輸錢
以佐軍詔用其言設官鬻鹽給邊用又以李復亨言以
河中西岸解鹽舊所易粟麥充闗東之運尋命解鹽不
得通陜西以北方有警河禁方急也元光二年内族鄂
和言民運解鹽有助軍食詔修石墻以固之
元制鹽法各路異其制大抵皆因時制宜隨時捄弊其
[014-30b]
大都之鹽順帝元統二年御史臺奏竊覩京畿民居繁
盛日用鹽不可闕大徳中因商販把握行市民食貴鹽
乃置局設官賣之泰定間因所任局官不得其人在上
者失於鈐束致有短少之弊於是巨商趨利者營屬當
道以局官侵盗為由輒奏罷之復從民販賣無籍之徒
私相犯界煎賣獨受其利官課為所侵礙而民食貴鹽
益甚貧者多不得食甚不副朝廷恤民之意宜仍舊設
局官為𤼵賣省部議如所奏於南北二城置十有五處
[014-31a]
毎局日賣十引設賣鹽官二員以嵗一周為滿責其奉
公𤼵賣至正三年監察御史王思誠侯思禮等建言京
師自大徳七年設官賣鹽法久弊生其起運在船則有
侵盗滲溺之患到局則有和雜灰土之弊官鹽起運凡
運司所遣之人擅作威福南抵臨清北自通州所至索
截河道舟楫往來無不被擾又其舟小而不固滲漏侵
盗弊病多端當時設局置官但為民食貴鹽殊不料官
賣之弊反不如商販之賤宜將元設監局合准革罷聴
[014-31b]
從客旅興販奏上如所議行其餘各路行鹽之處如河
間山東陜西河東遼陽兩淮兩浙福建廣東廣海四川
諸路俱商販而辦其課至嵗額多寡往往隨時酌定或
以運司領其事或兼轄於行御史臺及行中書省皆無
定制祗以合時宜也
明太祖初起即立鹽法置局設官令商人販鬻二十取
一以資軍餉既而倍征之尋用胡深言復初制後於産
鹽之地次第設官其鹽一引嵗額多隨時酌辦因所産
[014-32a]
之地制法不同故課亦各有多少解州之鹽風水所結
寧夏之鹽刮地得之淮浙之鹽熬波川滇之鹽汲井閩
粤之鹽積鹵淮南之鹽煎淮北之鹽曬山東之鹽有煎
有曬按畿輔通志明洪武初年長蘆嵗辦鹽引即有正/課正統中議准長蘆鹽課量場分逺近為四等召
商中/賣云然明代鹽法莫善於開中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
請令商人於大同倉入米一石太原倉入米一石三斗
給淮鹽一小引商人鬻畢即以原引赴所在官司繳之
如此則轉運費省而邊儲充帝從之召商輸糧而與之
[014-32b]
鹽謂之開中其後各行省邊境多召商中鹽以為軍儲
鹽法邊計相輔而行四年定中鹽例輸米臨濠開封陳
橋襄陽安陸荆州歸州大同太原孟津北平河南府陳
州北通州諸倉計道里近逺自五石至一石有差先後
増減則例不一率視時緩急米直髙下納者利否道逺
地險則減而輕之編置勘合及底簿發各布政司及都
司衛所商納糧畢書所納糧及應支鹽數齎赴各轉運
提舉司照數支鹽其法頗善成祖即位以北京諸衛糧
[014-33a]
乏悉停天下中鹽専於京衛開中唯雲南金齒衛楚雄
府四川鹽井衛陜西甘州衛開中如故不數年京衛糧
米充羡而大軍征安南多費甘肅軍糧不敷百姓疲於
轉運迨安南新附餉益難繼於是諸所復召商中鹽他
邊地復以次及矣仁宗立以鈔法不通議所以斂之之
道户部尚書夏原吉請令有鈔之家中鹽宣宗宣徳元
年停中鈔例三年夏原吉以北京官吏軍匠糧餉不支
條上預備策言中鹽舊例太重商賈少至請更定之乃
[014-33b]
定毎引自二斗五升至一斗五升有差召商納米北京
英宗正統三年寧夏總兵官史昭以邊軍缺馬而延慶
平凉官吏軍民多飬馬乃奏請納馬中鹽上馬一匹與
鹽百引次馬八十引既而定邊諸衛遞増二十引其後
河州中納者上馬二十五引中減五引松潘中納者上
馬三十五引中減十引久之復如初制中馬之始騐馬
乃掣鹽既而納銀於官以市馬銀入布政司宗禄屯糧
修邊賑濟展轉支銷銀盡而馬不至而邊儲亦自此告
[014-34a]
匱矣於是召商中淮浙長蘆鹽以納之令甘肅中鹽者
淮鹽十七浙鹽十三淮鹽惟納米麥浙鹽兼收豌豆青
稞淮鹽直貴商多趨之故令淮浙兼中然舊例中鹽户
部出榜召商無徑奏者富人吕銘等託勢要奏中兩淮
存積鹽中㫖允之户部尚書馬昻不能埶正鹽法之壞
自此始由是勢豪多攙中商人失利江南北私販愈多
課亦漸減憲宗末宦侍竊勢奏討淮浙鹽無算兩淮積
久至五百餘萬引商引壅滯户部及巡鹽御史屢有建
[014-34b]
白終無補益後清理兩淮鹽法侍郎請令商人買餘鹽
補官引按餘鹽乃竈户正課外所/餘之鹽或係不取正課者且停各邊開中葢以
餘鹽補充正課而鹽法一小變然是後餘鹽盛行正鹽
守支日久願中者少餘鹽第領勘合即時支賣願中者
多自𢎞治時以餘鹽補正課初以償逋課後令商人納
價輸部濟邊至世宗嘉靖時延綏用兵遼左缺餉盡發
兩淮餘鹽之引於二邊開中自是餘鹽行又設處置科
罰名色於是正鹽未𣲖先估餘鹽商竈俱困給事中管
[014-35a]
懷理言鹽法之壞其弊有六開中不時米價騰貴召糴
之難也勢豪大家専擅利權報中之難也官司科罰吏
胥侵索輸納之難也下塲俟掣動以數年守支之難也
定價太昻息不償本取贏之難也私鹽四出官鹽不行
市易之難也有此六難正課壅矣而司計者因設餘鹽
以佐之餘鹽利厚商固樂從然不以開邊而以解部雖
嵗入鉅萬無益軍需嘗考祖宗時商人中鹽納價甚輕
而竈户煎鹽工本甚厚今鹽價十倍於前而工本不能
[014-35b]
十一何以禁私鹽使不行也故欲通鹽法必先處餘鹽
欲處餘鹽必多減正價大抵正鹽賤則私販自息定價
之後不必解赴太倉俱令開中闗支餘鹽以盡收為度
正鹽價輕既利於商餘鹽收盡又利於竈未有商竈既
利而國課不充者也事下所司户部復以為餘鹽銀仍
解部如故而邊餉益虚矣神宗萬厯二十六年以鴻臚
寺主簿田應璧奏命中官魯保鬻沒官餘鹽給事中包
見㨗極陳利害不聽保既視事遂議開存積鹽户部尚
[014-36a]
書楊俊民言明㫖覈沒官鹽而存積非沒官也額外加
增必虧正課保奏不可從御史馬從聘亦争之俱不聴
保乃開存積鹽越次超掣壓正鹽不行商民大擾而姦
人争起董璉吳應麒等争言鹽利山西福建諸税監皆
領鹽課而鹽法更壞至莊烈帝崇禎中給事中黄承昊
條上鹽政頗欲有所釐革時兵餉大絀迄不能行
鐵課自宋時稍弛無一定税法孝宗乾道四年謝師稷
為福建提刑奏免輸鐵葉錢
[014-36b]
遼太祖父色勒迪始置鐵冶教鼓鑄太祖併室韋其地
産銅鐵其人善作銅鐵器又有哈凖部多鐵部置三冶
及征幽薊師還次山麓得銀鐵命置冶後得東平縣本
漢襄平縣故地産鐵置採鍊者三百户隨賦供納及征
渤海遷其民於遼城建長樂縣民四千户令一千户納
鐵又廣州本渤海鐵利府太祖改曰鐵利州亦多鐵置
冶興宗重熙二年禁夏國使沿路私市金鐵道宗清寧
八年禁南京不得私貨鐵咸雍六年禁鬻生熟鐵於回
[014-37a]
紇卓木布等界
金太祖開國之初税牛具耕器海陵正隆三年遣使檢
視諸路鐵冶章宗泰和時李復亨奏民間銷毁農具以
給軍器臣竊以為未便汝州魯山保豐鄧州南皆産鐵
募工置治可以獲利且不厲民從之
元世祖中統三年諸王塔齊爾請置鐵冶從之六月勅
武寧軍嵗輸産鐵又立小峪蘆子武寧軍赤泥泉鐵冶
四所至元四年阿哈瑪特請興河南等處鐵冶以漏籍
[014-37b]
户一萬八千八百附籍四千三百各處起冶嵗課鐵四
百八十萬七十斤又以禮部尚書摩和納領已括户三
千興煽鐵冶嵗輸鐵一百三萬七十斤就鑄農器二十
萬事易粟四萬石輸官河南隨處城邑市鐵之家令仍
舊鼓鑄十二年阿哈瑪特等以軍興國用不足議復立
都轉運司量增課程元額鼓鑄鐵器官為局賣又立鐵
冶總管府從綦公直言設冶場於伯什巴里鼓鑄農器
成宗元貞元年又置河東山西鐵冶提舉司武宗至大
[014-38a]
元年罷順徳廣平鐵冶提舉司聴民自便有司税之如
舊後各路所設鐵冶之官或歸中政院或仍以其事𨽻
有司或以年饑而免其課皆因時制宜無定制也然設
法較各代差詳其鐵之等亦不一有生黄鐵生青鐵青
𤓰鐵蕳鐵其制鐵法亦有引如鹽例禁私販之條較鹽
法稍輕云
明太祖洪武六年置江西進賢新喻分宜湖廣興國黄
梅山東萊蕪廣東陽山陜西鞏昌山西吉州二太源澤
[014-38b]
潞各一凡十三所嵗輸鐵七百四十六萬餘斤河南四
川亦有鐵冶繼又益以茶陵十五年廣平吏王允道言
磁州産鐵元時置官嵗收百餘萬斤請如舊帝以民生
甫定復設必重擾杖而流之海外十八年罷各布政司
鐵冶既而工部言山西交城産雲子鐵舊貢十萬斤繕
治兵器他處無有乃復設已而武昌吉州以次復焉後
以工部言復盡開令民得自採鍊每三十分取其二永
樂時設四川龍州遼東都司三萬衛鐵冶孝宗𢎞治十
[014-39a]
七年廣東歸善縣請開鐵冶有司課外索賂因以致亂
旋復討平武宗正徳十四年廣州置鐵厰以鹽課提舉
司領之禁私販如鹽例世宗嘉靖二十四年開建寧延
平諸府鐵冶隆萬以後率因舊制未嘗特開恐致擾也
 
 
 
 
[014-39b]
 
 
 
 
 
 
 
欽定續通典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