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01 唐六典-唐-張九齡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     唐 張九齡等 撰
  尚書吏部
 吏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
  郎中二人
  員外郎二人
  主事四人
[002-1b]
  令史三十人
  書令史六十人
  亭長八人
  掌固十三人
 司封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四人
[002-2a]
  書令史九人
  掌固四人
 司勲郎中一人
  員外郎二人
  主事四人
  令史三十三人
  書令史六十七人
  掌固四人
[002-2b]
 考功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主事三人
  令史十五人
  書令史三十人
  掌固四人
吏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之天官卿也漢舊儀云尚書/四人為四曹一曰常侍曹二曰
二千石曹三曰民曹四曰客曹成帝増置三公曹為五/曹其常侍曹王丞相御史公卿事後漢光武又分為六
[002-3a]
曹常侍曹為吏事曹主選舉齊祀事漢末又改吏部為/選部専掌選舉 靈帝以梁鵠為選部尚書魏改選部
為吏部歴晉至宋孝武大明二年置二吏部尚書廢五/兵尚書尋復舊名齊梁陳後魏北齊皆曰吏部尚書後
周依周官置大冢宰卿一人七命隋復曰吏部尚書然/此官歴代班序常尊不與諸曹同也漢官儀尚書秩五
百石次補二千石晋令吏部尚書五時朝服納言幘進/賢两梁冠佩水蒼玉乗軺車皂輪袁子正書曰尚書佩
契刀囊執版加簮筆焉自魏至梁並第三品梁秩加至/中二千石後定十八班班多為貴吏部尚書班第十四
諸曹尚書班第十三陳梁隋吏部尚書並正第三品皇/朝因之掌文官選舉龍朔二年改為司列大常伯咸亨
元年復為吏部尚書光宅元年/改為天官尚書神龍元年復故
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周之天官小宰中大夫也漢已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也後周依
[002-3b]
周官隋煬帝三年尚書六曹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各置侍郎一人以貳尚書之職並正第四品皇朝
諸曹侍郎降為正四品下惟吏部侍郎為正四品上龍/朔二年改為司列少常伯咸亨元年復為吏部侍郎總
章元年與兵部各増一員/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吏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官吏選授勲封考課之政
令凡職官銓綜之典封爵䇿勲之制權衡殿最之法悉
以咨之其屬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勲四曰
考功尚書侍郎總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
事由於所屬皆質正焉凡選授之制每嵗孟冬以三旬
[002-4a]
㑹其人去王城五百里之内集於上旬千里之内集於
中旬千里之外集於下旬以三銓分其選一曰尚書銓
二曰中銓三曰東銓以四事擇其良一曰身二曰言三
曰書四曰判毎試判之日皆平明集於試塲試官親送/侍郎出問目試判兩道或有名學士考為
等第或有試雜/文以収其俊乂以三類觀其異一曰徳行二曰才用三
曰勞効徳鈞以才才鈞以勞其優者擢而升之否則量
以退焉所以正權衡與奪抑貪冐進賢能也然後據其
状以覈之量其資以擬之五品已上以名聞送中書門
[002-4b]
下聽制授焉六品已下常參之官量資注㝎其才識頗
髙可擢為拾遺補闕監察御史者亦以名送中書門下
聼勅授焉其餘則各量資注擬若都畿清望歴職三任
經十考已上者得隔路授之不然則否謂監察御史左/右拾遺大理評
事畿縣丞簿尉三任十/考已上有隔品授者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資之
謂從流外及視品出身者其中書主書門下録事尚/書都事厯任考詞使状有清幹及徳行言語兼書判
吏用經十六考已上者聽擬/寺監丞左右衛及金吾長史凡注官皆對面唱示若官
資未相當及以為非便者聼至三注三注不伏注至冬
[002-5a]
檢舊判注擬凡伎術之官皆本司銓注訖吏部承以附
甲焉謂秘書殿中太僕寺等伎術之官唯得本司遷轉/不得外叙若本司無闕者聼授散官有闕先授若
再經考滿者/亦聼外叙凡同司聮事及句檢之官皆不得注大功
已上親凡皇親及諸軍功兼注員外官其内外員外各/官及檢試官本
司長官量閒劇取素歴凊正舊人分判曹事自外則/不判若長官及别駕長史司馬等官則不在此例
任官階卑而擬髙則曰守階髙而擬卑則曰行凡三銓
注擬訖皆當銓團甲以過左右丞相若中銓東銓則亦
先過尚書訖乃上門下省給事中讀黄門侍郎省侍中
[002-5b]
審然後進甲以聞若尚書丞相門下批官不當/者則改注亦有重執而上者凡大選
終季春之月若有選人身在軍旅則軍中試書判封送/吏部而注擬亦或春中不解而後集謂之
春選若優勞人有勅却與處分及即與/官者並聼非時選一百日内注擬畢所以定九流之
品格補萬方之闕政官人之道備焉
郎中二人從五品上周官太宰屬官有下大夫盖郎中/之任也秦有郎中以其為郎侍衛
居中故曰郎中漢選尚書郎初從三署郎次補之初入/尚書䑓稱郎中滿歳稱侍郎故郎中之名猶因三署舊
號也按吏部郎中後漢置之職在選舉魏晉用人妙於/時選若其諸曹郎功髙者選為吏部郎其吏部郎歴代
品秩皆髙於諸曹郎魏晋來晋吏部郎品第五諸曹郎/第六梁吏部郎品第四班第六上諸曹郎班第十陳因
[002-6a]
梁後魏北齊吏部郎品正第四上諸曹班品正第六上/後周依周官隋初二十四司並為侍郎品從第五煬帝
三年置六司侍郎諸曹侍郎並改為郎又改吏部為選/部郎異於六侍郎之名皇朝為吏部郎中龍朔二年改
為司業大夫咸亨光/宅神龍並随曹改復
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周官太宰属官有上士盖今員/外郎之任也宋百官階次有員
外郎美遷為尚書郎後周依周官隋文帝開皇六年尚/書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品從第六謂曹郎本員
之外復置郎也煬帝三年又廢二十四司員外郎每司/減一郎置承務郎一人同開皇員外郎之職曰選部承
務郎一人皇朝尚書諸曹各置員外郎吏部/置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主事四人從八品下隋煬帝初置為從九品下/開元二十四年升為八品
[002-6b]
郎中一人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品命凡叙階二十九
從一品曰開府儀同三司後漢殤帝延平元年鄧隲為/車騎将軍儀同三司儀同之
名自此始也又吕布有正董卓之勲開府如三司魏黄/初三年黄權為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自
此始也其品第一梁班第十七陳氏秩萬石北齊從一/品後周置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
司儀同三司等十一號以酬勤勞隋氏因/之皇朝初惟置開府儀同三司為散官品
正二品曰特進两漢及魏晋以為加官從本官服無吏/卒品第二位次諸公下在開府驃騎上
進賢兩梁冠黑介幘五時朝服無章綬又漢朝雜事云/諸侯功徳優盛朝廷所敬異有賜位特進在三公下平
冕𤣥衣侍祠郊廟宋百官階次江左皆兼官晋𫝊咸奏/特進品第二執皮帛坐侍臣之下梁班第十七北齊特
[002-7a]
進第二品隋特進為正/二品散官皇朝因之從二品曰光禄大夫秦郎中令/属官有中
大夫漢氏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論議無員後漢因之自魏以來諸公卿告老多
加其位晋太始初分為左右光禄大夫皆無員若致仕/又給六尺牀帳簟褥宋氏因之齊光禄勲府有左右光
禄大夫皆銀章青綬若加金章紫綬者為金紫光禄大/夫王晏乞一片金乃啓轉金紫梁陳並因之光禄大夫
十三班後魏左右光禄大夫從第一品太和二十六年/第二品北齊因之後周左右光禄大夫正二品隋為正
一品散官煬帝改光禄大夫為從一品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右光禄大夫從二品皇朝初猶有左右之名貞觀
之後唯有/光禄大夫正三品曰金紫光禄大夫本两漢光禄大夫/也至魏晋有加金
章紫綬者則謂為金紫光禄大夫晋則金紫銀青左右/四職並置假金章紫綬及加金章紫綬並秩第二禄賜
[002-7b]
班位冠幘車服佩玉及諸所賜給皆與特進同自晋已/後皆為兼官少有正授梁金紫光禄大夫為第十四班
陳為中二千石北齊從二品隋氏因/為散官煬帝為正三品皇朝因之從三品曰銀青光
禄大夫本末與金紫同晋有銀青光禄大夫王翹之宋/齊之後或置或省梁陳無職北齊三品隋正三
品散官煬帝改為從三品皇朝因之然而加金章紫綬/及銀章青綬則尊崇之合居光禄之上隋氏定令誤遂
因仍/不改正四品上曰正議大夫隋煬帝置為正四品散官/盖取秦大夫官論議故置
正議通/議之名正四品下曰通議大夫隋煬帝置/正四品從四品上曰
太中大夫秦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論議漢氏因之梁/班第十一秩千石北齊從第三品皇朝為散
官/從四品下曰中大夫秦置中大夫漢武帝太初元年/改為光禄大夫北齊中大夫第
[002-8a]
四品皇朝/為散官正五品上曰中散大夫後漢有中散大夫六/百石無員魏晋因之
齊職儀品第七絳朝服進賢一梁冠/梁班第十陳秩千石皇朝為散官正五品下曰朝議
大夫漢班儀大夫以上得奉朝議則其義也/隋文帝置朝議大夫為從三品散官從五品上
曰朝請大夫漢諸将軍公卿年髙徳重者得以列侯就/第特進奉朝請則其義也隋煬帝置朝請
大夫為正/五品散官從五品下曰朝散大夫隋文帝置朝散大夫/為正四品散官煬帝
改為從/五品下正六品上曰朝議郎宋齊梁陳後魏北齊諸九/品散官皆以将軍為品秩
謂之加戎號隋開皇六年始置六品已下散官並以郎/為正階尉為從階正六品上為朝議郎下為武騎尉従
六品上為通議郎下為屯騎尉正七品上為朝請郎下/為驍騎尉從七品上為朝散郎下為㳺騎尉正八品上
[002-8b]
為給事郎下為飛騎尉從八品上為承奉郎下為旅騎/尉正九品上為儒林郎下為雲騎尉從九品上為文林
郎下為羽騎尉煬帝又置八郎八尉六品置建節尉奮/武尉七品置宣惠尉綏徳尉八品置懐仁尉守義尉九
品置奉誠尉立信尉並為正從又六品置承議郎通直/郎七品置宣徳郎朝散郎八品置登仕郎将仕郎九品
置常從郎奉信郎亦為正從皇朝以郎為文職尉/為武職遂採開皇大業之制以為六品已下散官正六
品下曰承議郎隋煬帝置/為正六品從六品上曰奉議郎隋文帝/置通議
郎皇朝/改焉從六品下曰通直郎晋宋以來諸官皆有通直/盖謂官有髙下而得通為
宿直者隋煬帝置通/直郎三十人從六品正七品上曰朝請郎晋宋齊梁陳/並有奉朝請
員/正七品下曰宣徳郎隋煬帝置宣徳郎/三十人正七品從七品上曰
[002-9a]
朝散郎隋文/帝置從七品下曰宣議郎梁有宣議将軍隋文/帝置㳺騎尉皇朝改
焉/正八品上曰給事郎隋文/帝置正八品下曰徴事郎隋煬/帝置
從八品上曰承奉郎隋文/帝置從八品下曰承務郎隋煬帝/尚書二
十四司各置承務郎一人類今尚/書員外郎也皇朝因其名而置正九品上曰儒林郎
前史各有儒林/傳取其義也正九品下曰登仕郎從九品上曰文林
北齊置文林舘徴文學/之士以充之取其義也從九品下曰将仕郎凡散官
四品已下九品已上並於吏部當番上下其應當番四/十五日若都
省湏使人送符及諸司湏使人者並取兵部吏部散官/上經兩番已上聼簡入選不第者依番多不過六也
[002-9b]
凡叙階之法有以封爵謂嗣王郡王初出身從四品下/叙親王諸子封郡王者從五品
上國公正六品上縣公從六品上侯及伯/子男並通降一等若两應叙者從髙叙也有以親戚謂/皇
親緦麻以上及皇太后周親正六品上叙皇太后大功/親皇后周親從六品上皇袒免親皇太后小功緦麻皇
后大功親正七品上皇后小功緦麻親皇太子妃周親/從七品上其外戚各依本服降二等叙娶郡主正六品
上娶縣主正七品上郡主子出身/從七品上縣主子從八品上叙有以勲庸謂上柱國/正六品上
叙柱國已下每降一等至騎都尉從七品下驍騎/尉飛騎尉正九品上雲騎尉武騎尉從九品上有以
資䕃謂一品子正七品上叙從三品子逓降一等四品/五品有正從之差亦逓降一等從五品子從八品
下叙國公子亦從八品下三品已上䕃曽孫五品已上/䕃孫孫降子一等曽孫降孫一等贈官降正官一等㪚
[002-10a]
官同職事若三品帶勲官者即依勲官品同職事䕃四/品降一等五品降二等郡縣公子准從五品孫縣男已
上子降一等勲官二品子又降/一等二王後子孫凖正三品䕃有以秀孝謂秀才上上/第正八品上
已下逓降一等至中上第從八品下明經降秀才三等/進士明法甲第從九品上乙第降一等若本䕃髙者秀
才明經上第加本䕃四階已下逓降一等明經通二經/已上毎一經加一階及官人通經者後叙加階亦如之
凡孝義旌表門閭者/出身從九品上叙有以勞考謂由外六品已下四考/滿皆中中考者因選進
一階每二中上考又進两階每一上下/考進两階若兼有下考得以上考除之有除免而復叙
者皆循法以申之無或枉冒謂官人犯除名限滿應叙/者文武三品已上奏聞正
四品於從七品下叙已上通降一等從五品於從八品/上叙六品七品從九品上叙八品九品從九品下叙若
[002-10b]
出身品髙於此/法者仍從髙凡應入三品五品者皆待别制而進之
不然則否謂應入三品者皆湏先在四品已上官仍限/三十考已上本階正四品上無㾗累者奏聽
進用應入五品者皆須先在六品已上官及左右補闕/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詹事司直京兆河南太原府判
司皆限十六考已上本階正六品上伎術官本司無六/品官頻任三政七品者仍限二十考已上並所司勘責
訖上中書門下重勘訖/然後奏聞别制以授焉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
爵爵同者先齒謂文武朝参行正二王後位在諸王侯/上餘各依官品為序致仕官各居本色
之上若職事與散官勲官合班則文散官在當階職事/者之下武散次之勲官又次之官同者異姓爲後若以
爵爲班者亦凖此其男已上任文武官者從文武班若/親王嗣王任卑官職事者仍依三品郡王在三品以下
[002-11a]
聼事者在同階品上同外無文武官者嗣王在太子太/保下郡王次之國公在正二品下郡公在從三品下縣
公在正四品下侯在從四品下伯在正五品下子在從/五品下男在正六品下若前官被召見及預朝参者在
本品見任上非召見者在同品下其在本司參集者各/依職事文散官三品已上在京者正冬朝㑹依日官
凡京司有常參官謂五品已上職事官八品已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
奉官謂侍中中書令左右㪚騎常侍黄門中書侍郎奉/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起居郎起居舍人通事
舍人左右補闕拾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諸司長官謂三品以上/長官若勅喚
諸司長官及賜者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光禄大夫太子/賔客尚書左右丞相諸司侍郎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官
御史中丞並同長官例若别賜物中書門下官正三品/凖二品四品凖三品五品凖四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002-11b]
並同中書門/下正三品清望官謂内外三品已上官及中書黄門/侍郎尚書左右丞諸司侍郎并太
常少卿祕書少監太子少詹事/左右庶子左右率及國子司業四品已下八品已上清
四品謂太子左右諭徳左右衛左右千牛衛中郎将/左右副率率府中郎将五品謂御史中丞諫議大夫
給事中中書舍人賛善大夫太子洗馬國子博士諸司/郎中祕書丞著作郎太常丞左右衛郎将左右率府郎
将六品謂起居郎舍人太子司議郎舍人諸司員外郎/侍御史祕書郎著作佐郎太常博士詹事丞太子文學
國子助教七品左右補闕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詹事/司直四門博士太學助教八品左右拾遺監察御史四
門助/教每日以六品已上清官兩人待制於衙内若供奉/官宿衛
官不在/此例凡授左右丞相侍中中書令六尚書已上官聽
[002-12a]
進譲其四品已上清望官才職相當不應進譲按舊制/御史大
夫六尚書已上要官皆進讓臣林甫等伏以為進讓之/禮朝廷所先两省侍郎及南省諸司侍郎左右丞雖在
四品職居清/要亦合讓也凡職事官應覲省及移疾不得過程謂身
有疾病滿百日若所親疾病滿二百日及當侍者並觧
官申省以聞其應侍人才用灼然要/藉驅使者令帶官侍養年七十以上應致
仕若齒力未衰亦聽釐務若請致仕五品已上皆上表/聞六品以下申尚書省奏聞
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
不得入仕風疾使酒不得任侍奉之官凡内外官清白
[002-12b]
著稱強幹有聞若上中則中書門下改授清白等稱皆/須每在有使
狀一清考詞二清經三任為第一等两任為二等一任/為第三等其都督刺史既無考詞每使状有一清字亦
凖任數為等第強幹有聞科等第亦/凖此其科等第一等同清白第二等五品已上量加進
改六品已下至冬選量第加官若第二等三等人五品
已上改日優之六品已下不待秩滿聽選加優授焉其
嶺南黔中三年一置選補使號爲南選應選之人各令/所管勘責具言
出身由厯選數作簿書預申省所司具勘曹名考第造/厯子印署與選使勘㑹将就彼銓注訖然後進申以聞
凡天下官吏各有長員開元二十三年勅以為諸色補/署頗多繁冗停廢諸司監署府
[002-13a]
十餘所減冗散官三百餘員其見在員數已具此書/各冠列曹之首或未該者以其繁細亦存乎令式
諸司置直皆有定制諸司諸色有品直吏部二人兵部/三人考功職方庫部戸部度支駕
部比部一人門下省明法一人能書二人装潢一人刑/部明法一人𢎞文舘學直四人造供奉筆二人造冩御
書筆二人装書一人榻書一人修史管装書一人中書/省明法一人能書四人装制敕一人翻書譯語十人乗
驛二十人集賢院能書六人装書十四人造筆四人大/理寺明法二人太常寺三十人光禄寺十人鴻臚寺譯
語并計二十人金銀作一人漆作一人太府太僕衛尉/司農寺各三人沙茄監一人少府監十四人将作監五
十人殿中省尚食局尚藥局各十人尚乗局二十人尚/輦局三人尚舎局四人尚衣局一人秘書省圖晝一人
丹青五人造筆一人太史監五人國子監明五經一人/文章兼明史一人崇文舘搨書一人内侍省一百人内
[002-13b]
坊四人僕寺十人家令寺七人教坊二十人總監十四/人軍器監四人隴右六使孳課一十二人太原府監牧
役使孳課二人外官宜考者選同京官其前官及常選/人每年任選若散官三衛勲官直諸司者每年與折一
番/内外官吏則有假寧之節謂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
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
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給休假一日五月給一日于端午節
授衣假分為兩番各十五日私家祔廟各給假二日四/時祭各四日父母在三千里外三年一給定省假三十
五日五百里五年一給拜掃假十五日並除程五品已/上並奏聞冠給三日五服内親冠給殷一日不給程婚
嫁九日除程周親婚嫁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一日不給/程齊衰周給假三十日塟三日除服二日小功五月給
[002-14a]
假十五日塟二日除服一日緦麻三月給假七日塟及/除服皆一日周已上親皆給程若聞䘮舉哀並三分減
一私忌給假一日忌前之夕聼還/五品已上請假出境皆吏部奏聞行李之命凡别𠡠差/使事務繁
劇要重者給判官二人毎判官并使及副使各給典二/人非繁劇者判官一人典二人使及副使各給典一人
四品已上清望官别給孔目官一人凡吏部差使各循/其次若員外郎及鴻臚太府司農将作少府軍器等監
寺丞及押當兵馬倉庫圜厨苑囿/邑司伎術當作等官皆不在差限
簿書景跡功賞殿最具員皆與員外郎分而理焉郎中
一人掌小選凡未入仕而吏京師者復分為九品通謂
之行署其應選之人以其未入九流故謂之流外銓亦
[002-14b]
謂之小銓其校試銓注與流内銓畧同謂六品已下九/品已上子及州
縣佐吏若庻人叅流外選者/本州量其所堪送尚書省其在吏部兵部考功都省
御史䑓中書門下是謂前行要望目為七司其餘則曰
後行閒司謂流外轉遷者始自府寺而超授七司者以/為非次長安中畢構奏而革之應入省者先
授閒司及後行經两考/方轉入七司便為成例凡擇流外職有三一曰書二曰
計三曰時務其工書工計者雖時務非長亦叙限三事
皆下則無取焉每經三考聽轉選量其才能而進之不
則從舊任其考滿有授職事官者有授㪚官者舊則郎/中專知小銓開元二十五年敕銓試訖應㽞
[002-15a]
放皆尚書/侍郎定之員外郎一人掌選院謂之南曹其曹在選曹/之南故謂之
南/曹每歳選人有觧狀籍書資歴考課必由之以覈其實
乃上三銓其三銓進甲則署焉
員外郎一人掌曹務凡當曹之事無巨細皆與郎中分
掌焉應簡試如貢舉之制舊齋郎𨽻太常則禮部簡試/開元二十五年𨽻宗正其太
廟齋郎則十月下旬宗正申吏/部應試則帖論語及一大經
司封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北齊置主爵郎中一人隋文/帝為主爵侍郎煬帝改為主
爵郎武徳初為主爵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封大夫咸/亨元年復故光宅元年改為司封郎中神龍元年復故
[002-15b]
開元二十四/年復為司封
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隋文帝置煬帝改為主爵承務/郎武徳初為主爵員外郎龍朔
咸亨光宅神龍/間並随曹改復
主事二人從九品上
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
品食邑一萬户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户三曰國
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户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户
五曰縣公從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户六曰縣侯從三品
[002-16a]
食邑一千戸七曰縣伯正四品食邑七百户八曰縣子
正五品食邑五百戸九曰縣男從五品食邑三百戸五/等
之爵盖始於黄帝其傳言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書尭/典云協和萬邦又云輯五瑞即五等諸侯所執玉也夏
殷已上其制難詳至周則云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始有/封國大小之制戰國之時又有雜號封君謂商君平原
君等秦又立二十等爵以當軍功漢置王侯二等其二/十等爵亦存亦有君謂稷嗣奉春等後漢又有鄉亭侯
之號魏氏五等皆以郷亭多假空名不食本邑及司馬/宣王誅曹爽封舞陽侯至晋復五等之制宋齊之後或
置或廢亦不常也隋氏始立王公侯以下制度皇朝因/之然户邑率多虚名其言食實封者乃得真户舊制户
皆三丁巳上一分入國開元中定/制以三丁為限租賦全入封家皇兄弟皇子皆封國
[002-16b]
謂之親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爲嗣王皇太子諸子並爲
郡王親王之子承恩澤者亦封郡王諸子封郡公其嗣
王郡王及特封王子孫承襲者降授國公諸王公侯伯
子男若無嫡子及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
母弟無母弟立庻子無庻子立嫡孫同母弟無母弟立
庻孫曽𤣥已下亦同此無後者國除凡名山大川及畿
内縣皆不得以封至郡公有餘爵聽囬授子孫其國公
皆特封焉凡内命婦之制貴妃淑妃徳妃賢妃並為夫
[002-17a]
人皆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充儀充容充媛並為嬪正
二品媫妤九員正三品美人九員正四品才人九員正
五品寳林二十七員正六品御女二十七員正七品采
女二十七員正八品按黄帝有四妃帝嚳亦然帝堯因/之盖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為正
妃餘三小者為次妃至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謂之三夫人夏后氏増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
秋說云天子娶十二人即夏制也禮記曰古者天子立/六宫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以聼天下
之内理此盖以象三公九卿之数則殷制也周官曰九/嬪掌婦學之法至漢初有夫人美人及姬之號武帝制
媫妤娙娥容華充衣各有爵位元帝加昭儀之號凡十/四等光武乃存貴人才人之號晋諸公賛曰舊制貴嬪
[002-17b]
夫人比三公假金紫淑媛淑儀修容修儀媫妤容華充/華為九嬪比九卿假銀青後魏孝文改定内官各有視
品宋齊梁陳北齊後周多依古制或有増損事則不人/經隋氏定制則依周官之制皇朝因之為百二十一
太子良娣二員正三品良媛六員正四品承徽十員正
五品昭訓十六員正七品奉儀二十四員正九品漢書/曰太
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三等厯代因之至宋明帝更為/太子置内職二等有保林郎齊建元中太子宫置三内職良
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隋初定制也皇朝因之外命婦之制皇姑封
大長公主皇姊妹封長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視正一品
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視從一品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
[002-18a]
公羊傳曰天子将嫁女於諸侯必使同姓諸侯主之/故曰公主詩曰何彼穠矣美王姬也雖則王姬而下
嫁於諸侯車服不繫於其夫下王后一等漢家公主所/食日邑諸王女曰翁主亦曰王主後漢皇女皆封縣公
主儀服同列侯尊崇者加號為長公主乗赤罽車馬與/諸侯同两漢皆列侯尚主自魏晋已来尚主皆拜駙馬
都尉晋宋以來皇女皆封/郡公主王女皆封縣主王母妻為妃一品及國公母妻
為國夫人三品已上母妻為郡夫人四品若勲官二品
有封母妻爲郡君五品若勲官三品有封母妻爲縣君
散官並同職事勲官四品有封母妻爲鄉君其母邑號
皆加太字各視其夫及子之品若兩有官爵者皆從髙
[002-18b]
若内命婦一品之母爲正四品郡君二品母爲從四品
郡君三品四品母並爲正五品郡君凡婦人不因夫及
子而别加邑號夫人云某品夫人郡君爲某品郡君縣
君鄉君亦然古者諸侯之妻邦人稱之曰夫人亦曰小/君春秋傳曰惠公元妃孟子則妃及夫人
郡君縣君鄉君之號皆起於此漢髙祖封蕭何夫人為/鄼君景帝封王皇后母曰平原君後漢安帝封乳母王
聖為野王君獻帝封董卓母爲池陽君晋封盧潭母孫/氏武昌侯太夫人加金章紫綬太康元年封羊祜夫人
為郷君孝武時哀帝外祖母髙安鄉君進封宣城郡廣/徳君宋髙祖母蕭氏初封豫章國太夫人妻臧氏爲國
夫人晋令式云郡公侯太夫人中人銀印青綬佩水蒼/玉宋齊之後多用其制至隋氏始定品格皇朝因之
[002-19a]
凡庶子有五品已上官封皆封嫡母無嫡母即封所生
母凡二王後夫人職事五品已上散官三品已上王及
國公母妻朝叅各視其夫及子之禮凡親王孺人二人
視正五品媵十人視正六品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人
視從六品二品媵八人視正七品三品及國公媵六人
視從七品四品媵四人視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視從八
品降此已徃皆為妾古者諸侯一娶九女其嫡者為夫/人餘為姪娣孺人及媵盖因此
凡皇家五等親及諸親三等存亡升降皆立簿籍每三
[002-19b]
年一造除附之制並載於宗正寺焉
司勲郎中一人從五品上周官有司勲上士二人凡有功者司勲詔/之後周夏官有司勲上士一人掌六勲之
賞隋文帝立司勲侍郎二人煬帝改為司勲郎武徳初/為司勲郎中龍朔元年改為司勲大夫咸亨二年復故
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隋文帝置煬帝改為司勲承務郎/皇朝復為司勲員外郎龍朔咸亨
光宅神龍並/隨曹改復
主事四人從九品上
司勲郎中員外郎掌邦國官人之勲級凡勲十有二等
十二轉爲上柱國比正二品柱國楚官也項梁為楚上/柱國又陳嬰為上柱國又
[002-20a]
蔡賜為上柱國至西魏之末始置柱國用旌戎秩時隴/西郡公李諱廣陵王元欣趙郡公李弼河内郡公獨孤
信南陽公趙貴常山公于謹彭城公侯莫陳崇與周太/祖為八柱國至後周建徳四年初置上大将軍上開府
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上柱/國柱國之秩以賞勤勞始以齊王憲蜀公尉遲迥爲上
柱國是也隋髙祖受命又採後周之制置上柱國為從/一品柱國為正二品上大将軍從二品太将軍正三品
上開府儀同三司從三品開府儀同三司正四品上儀/同三司從四品儀同三司正五品大都督正六品帥都
督從六品都督正七品總十一等以酬勤/勞皇朝改以勲轉多少爲差以酬勲秩十一轉爲柱
國比從二品戰國時楚有柱國昭陽楚/漢之際共敖為柱國也十轉爲上䕶軍
比正三品九轉爲䕶軍比從三品秦有䕶軍都尉漢髙/祖以陳平為䕶軍中
[002-20b]
尉盡䕶諸将文帝時韓安國為䕶軍将軍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䕶軍都尉爲䕶軍魏武帝以牽招為中䕶軍将
軍晋中䕶軍将軍䕶軍将軍等並銀章青綬武冠絳朝/服品第四宋齊梁陳並有䕶軍将軍中䕶軍之職梁武
廬江置鎮蠻䕶軍武陵置安逺/䕶軍皇朝採之為勲官品職八轉爲上輕車都尉比
正四品七轉爲輕車都尉比從四品漢武帝以公孫賀/為輕車将軍漢又
有輕車校尉梁陳後魏/北齊隋皆有輕車将軍六轉爲上騎都尉比正五品五
轉爲騎都尉比從五品漢武帝置騎都尉漢書云拜李/陵為騎都尉更始時謡曰爛羊
胃騎都尉晋宋齊/梁陳隋並有其名四轉爲驍騎尉比正六品三轉爲飛
騎尉比從六品二轉爲雲騎尉比正七品一轉爲武騎
[002-21a]
尉比從七品隋文帝置驍騎飛騎雲騎武騎/尉爲文散階皇朝採爲勲品凡有功效
之人合授勲官者皆委之覆定然後奏擬凡征鎮勲未/授身亡者其
勲依例加授其餘汎勲/未授身亡者不在叙限
考功郎中一人從五品上漢官儀曹郎二人掌天下歳/盡集課有尚書郎曹有考功
郎中一人宋齊並置功論郎中梁有秩論侍郎並考功/郎中之任也北齊有考功郎中隋文帝置考功侍郎煬
帝改為考功郎皇朝改為考功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司績大夫咸亨元年復故
主事三人從九品上
考功郎中之職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課凡應考之官皆
[002-21b]
具錄當年功過行能本司及本州長官對衆讀議其優
劣定為九等考第各於其所由司凖額校定然後送省
内外文武官量遠近以程限之有差京師百僚九月三/十日已前校定十
月一日送省外官去京一千五百里内八月三十日三/千里内七月三十日五千里内五月三十日七千里内
三月三十日萬里内正/月三十日已前校定其外官附朝集使送簿至
省流内流外官考前釐務不滿二百日者不考
每年别勅定京官位望髙者二人其一人校京官考
一人校外官考文定給事中中書舍人各一人
[002-22a]
其一人監京官考一人監外官考郎中判京官
考員外判外官考其檢覆同者皆以功過上
使京官則集應考之人對讀注定外官則對
朝集使注定訖各以奏聞其親王及中書門下
與京官三品已上外官五大都督並以功過狀
奏聽裁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
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
二十七最一曰獻可替否拾遺補闕為近侍之最二曰
[002-22b]
銓衡人物擢盡才良爲選司之最三曰楊清激濁褒貶
必當爲考校之最四曰禮制儀式動合經典爲禮官之
最五曰音律克諧不失節奏爲樂官之最六曰决斷不
滯與奪合理爲判事之最七曰部統有方警守無失爲
宿衛之最八曰兵士調集戎装充備爲督領之最九曰
推鞫得情處斷平允爲法官之最十曰讎校精審明於
刋定爲校正之最十一曰承㫖敷奏吐納明敏爲宣納
之最十二曰訓𨗳有方生徒充業爲學官之最十三曰
[002-23a]
賞罸嚴明攻戰必勝爲将帥之最十四曰禮義興行肅
清所部爲政教之最十五曰詳録典正詞理兼舉爲文
史之最十六曰訪察精審弹舉必當爲糾正之最十七
曰明於勘覆稽失無隱爲句檢之最十八曰職事修理
供承強濟爲監掌之最十九曰功課皆充丁匠無怨爲
役使之最二十曰耕耨以時收穫剰課爲屯官之最二
十一曰謹於盖藏明於出納爲倉庫之最二十二曰推
歩盈虛䆒理精宻爲厯官之最二十三曰占候醫卜效
[002-23b]
騐居多爲方術之最二十四曰譏察有方行旅無壅爲
關津之最二十五曰市鄽不擾姦濫不行爲市司之最
二十六曰牧養肥碩蕃息孳多爲牧官之最二十七曰
邉境肅清城隍修理爲鎮防之最一最已上有四善爲
上上一最已上有三善或無最而有四善爲上中一最
已上有二善或無最而有三善爲上下一最已上有一
善或無最而有二善爲中上一最已上或無最而有一
善爲中中職事粗理善最弗聞爲中下愛憎任情處斷
[002-24a]
乖理爲下上背公向私職務廢闕爲下中居官諂詐貪
濁有状爲下下若於善最之外别可嘉尚及罪雖成殿
情状可矜雖不成殿而情状可責者省校之日皆聽考
官臨時量定諸官人犯罪負殿者計贖銅一斤爲一負/公罪倍之十負為一殿當上上考者雖有
殿不降此謂非私罪自上中已下率一殿降一等即/公坐殿失應降若當年勞劇有異於常者聼減一殿
外官從見在任改爲别官者其年考從後任申校其别/敕賜
考限當年附校如不及當年及/當年無考於以次有考年限百司量其閒劇諸州㨿
其上下進考之人皆有定限茍無其功不要充數功過
[002-24b]
於限亦聽量進諸食禄之官考在中上已上每進一等/加禄一季中下已下毎退一等奪禄一
季若私罪下中已下公罪下下並觧見/任奪當年禄追告身周年聼依本品叙其流外官本司
量其行能功過立四等考第而勉進之清謹勤公勘當/明審為上居官
不怠執事無私為中不勤其職數有愆犯為下背公向/私貪濁有状為下下毎年對定具簿上省其考下下者
解所/任凡親勲翊衛皆有考第考第之中畧有三等專勤/謹慎
宿衛如法便習弓馬者為上畨期不違職掌無失雖觧/弓馬非是灼然者為中違畨不上數有犯失好請私假
不習弓馬/者為下諸衛主帥如三衛之考凡統領有方部伍整/肅清平謹恪武藝可
稱者為上居官無犯統領得濟雖有武藝不是優長者/為中在公不勤數有愆失至於用武復無可紀者為下
[002-25a]
其監門校尉直長如帥之考正色當官明於按察監當/之處能肅察姦非者為上
居官不怠檢校無失至於監察未是灼然者為中/不勤其職數有愆違檢校之所事多踈漏者為下其諡
議之法古之通典皆審其事以爲不刋諸職事官三品/已上散官二品
已上身亡者其佐吏録行状申考功考功責歴任勘校/下太常寺擬諡訖覆申考功於都堂集省内官議定然
後奏聞贈官同職事無爵者稱子若藴德丘/園聲實明著雖無官爵亦奏賜謚曰先生
員外郎掌天下貢舉之職開元二十四年敕以為權輕/專令禮部侍郎一人知貢舉
然以舊職故/復叙於此云凡諸州每嵗貢人其類有六一曰秀才二
曰明經三曰進士四曰明法五曰書六曰算其𢎞文崇
[002-25b]
文生各依所習業随明經進士例其秀才試方畧䇿五
條文理俱髙者爲上上文髙理平理髙文平者爲上中
文理俱平爲上下文理粗通爲中上文劣理滯爲不第
此條取人稍峻/自貞觀後遂絶其明經各試所習業文注精熟辨明義
理然後爲通正經有九禮記左傳爲大經毛詩周禮儀
禮爲中經周易尚書公羊榖梁爲小經通二經者一大
一小若兩中經通三經者大小中各一通五經者大經
並通其孝經論語並須兼習諸明經試两經進士一經/毎經十帖孝經二帖論語
[002-26a]
八帖毎帖三言通六已上然後試䇿周禮左氏禮記各/四條餘經各三條孝經論語共三條皆録經文及注意
為問其答者須辨明義理然後為通通十為上上通八/為上中通七為上下通六為中上其通三經者全通為
上上通十為上中通九為上下通八/為中上通七及二經通五為不第其進士帖一小經
及老子皆經注/䈴帖試雜文兩首䇿時務五條文須洞識文
律䇿須義理惬當者爲通若事義有滯詞句不倫者為/下其經䇿全通為甲䇿通四
帖通六已上為/乙巳下為不第其明法試律令各一部識逹義理問無
疑滯者爲通粗知綱例未䆒指歸者為不通所試律令/毎部試十帖䇿試十條律七條令二條全
通者為甲通八以上/為乙巳下為不第其明書則説文六帖字林四帖諸/試
[002-26b]
書學生帖試通訖先口試不限/條數疑則問之並通然後試䇿其明算則九章三帖海
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等七部各一帖
其綴術六帖緝古四帖録大義本條為問答者明數造/術辨明術理然後為通記遺三
等數讀令精熟試十得九為第其試綴術緝古者綴術/七條緝古三條諸及第人並録奏仍関送吏部書算於
從九品/下叙排𢎞崇生雖同明經進士以其資䕃全髙試亦不
拘常例𢎞崇生習一大經小經者两中經者習史記者/漢書者東觀漢記者三國志者皆須讀文精熟
言音典正䇿試十道取粗觧注義經通六史通三其試/時務䇿者須識文體不失問目義試五得三皆兼帖孝
經論語/共十條應簡齋郎凖貢舉例帖試太常觧申禮部勘責/十月内送考功帖論
[002-27a]
語及一大經/及第者奏聞國子監大成二十員取貢舉及第人聦明
灼然者試日誦千言并口試仍䇿所習業十條通七然
後補充各授官依色令於學内習業以通四經爲通其/禄
俸賜㑹凖非伎術直例給業成者於吏部簡試孝經論/語共試八條餘經各試八條間日一試灼然明練精熟
為通口試十通九策試十通七為第所加經者禮記左/𫝊毛詩周禮各加兩階餘經各加一階及第者放選優
與處分如不及第依舊任每三年一簡九年業不成者/觧退依常選例業未成年未滿者不得别選及充餘使
若經事故應叙曰還令覆上其先及此/第人欲加經及官人請試經者亦准
 
[002-27b]
 
 
 
 
 
 
 
 唐六典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