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24 昌國州圖志-元-馮福京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昌國州圖志卷三
           元 馮福京等 編
 敘賦
 大學曰有徳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
 此有用然天地生財止有此數不聚于民則聚于官
 故賦歛頗重則民無以為生此聖人所以言財用必
 先之以有徳理財正辭必歸諸義而禹貢亦曰庶土
[003-1b]
 交正底慎財賦詳味慎之一辭其取於民有制矣其
 仁天下之心可見矣
  户口
往宋紹熙舊志
 主户七千六百六十五口二萬三千一十四
 客户五千八百七十六口一萬八千四百八十八紹
 熙至徳祐丙子又八十餘年生聚日繁蓋亦倍蓰矣
歸附後至元二十七年通行抄數
[003-2a]
 概管户二萬二千六百四十
  口一十二萬六千丹五
  民户二萬一千六百丹六内皆人户/四十三
  儒户五十八
  竈户七百丹三
  醫户四十三
  匠户五十四
  軍户一百七十一
[003-2b]
  打捕户六
 僧道四十三處計口一千三百五十八僧道往來不/常未可指為
  定/數
  田糧
   舊志輸納苗米之田不載以秋税之數攷之徵/米三千二百四十四石六斗二升八合二勺除
   各寺院田不起租米四百一十二石九斗四升/六合外該徵二千八百三十一石六斗八升二
   合二勺此文思院斛以今省降斛折之止該一/千九百三十九石七斗一合今考在官之籍詳
   具于/后
[003-3a]
諸色田土共計二千九百二十二頃三十七畆九分三
官民寺/觀總數
民苗田一千三百八十二頃六十四畆八分内有逃避/房屋一十
二間納秋税中統/鈔一十四兩四錢
 秋糧二千六百九十九石九斗八升九合
 夏税中統鈔一百六十一定四十九兩九錢六分七
 厘
  舊志夏税雖有紬絹綿子之數實皆折錢混一以/來朝廷以浙東福建為近邊之地特加優恤未行
[003-3b]
  起徵至大徳元年始以民苗為數每石徵中統鈔/三兩以為夏税焉是年十月準奉上司文字欽奉
  聖㫖節該被灾人户合納税粮損及五分之上者/全行倚免有灾例不該免以十分為率量減三分
  其餘去處普免二分江南新科夏税今年盡行倚/免已納到官者准算來歳夏税欽此海邦百姓鼓
  舞慶快何以/補報聖恩哉
係官田土五百一十三頃八畆七分三厘
 秋糧一千六百八十五石八升内有粳榖一百八/石七斗八升一合
  塗田塗田者乃海濱塗汎之地有力之家累土石/為隄以捍潮水月日滋久塗泥遂乾始得為
   田或遇風潮暴作土石有一鏬/之決鹹水衝入則田復塗矣
[003-4a]
 往宋元管二百七十六頃八十三畆二角六十九步
 歸附後至元十八年方計畝起租每畆科徵米二升
 為儉於産米以鈔折焉每升淮中統鈔六分半則是
 每畝止科一錢三分此朝廷寛大之恩至元貞二年
 例行括勘應干隠瞞田土郡委州判提調自是出首
 叢然是歳秋省委官到府増塗田租税州縣率皆承
 意郡檄州判赴府講究州判謂吾州周遭皆海每歳
 秋潮捍海之隄必有決者不惟無米可收抑且無田
[003-4b]
 可種實非其他州縣止一方一隅濱海之比若照例
 増租在官之入至微斯民之害無窮甚非朝廷愛養
 基本之意具狀請于省委官請于郡時路達嚕噶齊
 月列亦有志於民力主是議遂得不增象山亦援此
 例額亦仍舊自餘州縣增數多矣今有案可考至大
 徳元年遂管田四百六十一頃九十九畝三分視往
 宋已倍其數續奉上司㫖揮科徵正米而田又畧增
 大徳二年至管田四百九十八頃四十六畝八分實
[003-5a]
 徵米九百九十六石九斗三升三合四勺四抄由是
 無寸田尺土之遺矣州判講究塗田租米狀月昌國/州判官馮福京照驗八 十一
 日承奉總府㫖揮為塗田租額勾請當職赴府定擬/事奉此於今月十七日到府與各州縣官講究得海
 塗田畆各各州縣地勢髙低不等元科租額不同竊/照昌國在環海中概管四鄉一十九都除富都一鄉
 與本州連陸外其餘三鄉都分俱各散在海洋不比/其他州縣止是一邊靠海所有塗田周圍皆鹹鹵浸
 灌民自備本築&KR1408隄岸使塗為田茍失時不修隄岸/崩漏田復為塗其近隄岸田畆與鹹水為鄰止可種
 稗其去隄岸稍逺與山脚相接方可種稻若遇久旱/則鹹氣蒸鬱禾盡枯槁設或久雨則山水泛溢禾盡
 淤没惟雨水調匀方可得熟并不及其他州縣下等/所收之數又兼本州别無淡水河港其山水注下去
[003-5b]
 處皆與潮通鹹水易以衝入以此並無肥田近據民/户畢信等告亡宋時毎畆納蠻㑹十八界五百文歸
 附後起徵省米八合七抄有零折中統鈔一錢二分/以中熟年分秋成價數言之亦可買折省米二升今
 擬塗田每畆科徵折省米二升似為相應之觀此/申述則州民之貧乏亦可想見豈忍重賦 哉
廣惠院田土一頃四十四畆一分院在慶元路往宋縣
以是田所入之租悉送上府以助供給孤老之用亦良
法也
貢士莊田土一頃六畆五分詳見前/學校後
社倉田三十九畆二分始末/見前
[003-6a]
義莊田土一頃三十六畆六分始末/見前
義役田土一頃七十七畆
 往宋時衆役户捐已田歳一人掌之專以助有司科
 調之用曰義役
河堰田一十畝五分坐落富九林/唐&KR1245十二處又四畆坐落安一/都張家&KR1245
宋未嘗起租
  户絶田   畝四分
  斷没田   十四畝六分
[003-6b]
  逃避户田  八畝九分三厘
  岱山教塲  十畝
  舊以缺/   教閲弓兵之地
職田田土四十一畝四厘
以荒閑田土分撥州官充圭租之餘
係官地山蕩共計二十頃六十七畝四分
租錢中統鈔九定六兩三錢五分五厘
户絶逃避斷没地一頃七十九畝九分五厘八毫六絲
[003-7a]
該租錢中統鈔四定一十四兩二錢三分五厘
蕩二畝五分該租錢中統鈔三錢二分五厘
户絶逃避斷没山一十八頃八十七畝四分該租錢中
統鈔四定二十二兩六分
寺觀田土一千丹五頃九十七畝不曾/起租
僧寺一千五頃一十一畝
道觀八十六畝
  以上俱係省/局報過數目
[003-7b]
  食鹽
始於至元二十七年抄數之後應諸色人户計口請買
歳該二千五引一百四十三斤二兩四錢每引中統鈔
五十貫民户間有逃移物故鄉都凋瘵實艱於錢大徳
元年馮州判沿郡檄至行省適上司增添鹽價每引通
該六十五貫州判謂州民貧乏而鹽價頓增甚非海鄉
之利具以聞諸省䝉歳減十分之二實賣一千六百四
引一百一十四斤海鄉之民既寛一年之内至大徳二
[003-8a]
年運司以鹽課壅滯遂缺/  増二千五百六十引本
州遂分缺/  四千三引二百八十五斤是缺/
 千四十八引使昨歳無一分缺/  歳有如缺/之増
吏與民豈不殆哉若將來鹽法流通則横增之數必在
削去仍辦八分之數矣省劄減鹽㫖揮國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該據昌 州判官馮福
京呈本州坐落海心所轄四鄉一十九都除富都鄉九/都與本州連陸外其餘三鄉十都並各散在海洋止是
小小山島並無膏腴田土其間百姓止靠捕魚為活别/無賣買生理鈔兩實為艱得每年計口請買食鹽勾追
笞貴重費經營自二十七年抄數諸色户計有二萬二/千四百餘户計一十萬三千五百餘口歳買食鹽二千
[003-8b]
零五引一百餘斤無問大小每口月該食鹽一十餘兩/因此近年以來逃亡事故民户比元數已虧而鹽額如
故多是里正主首及見在户口代為閉買年復一年已/皆靠損兼海島别無蔬菜惟食鹹水魚鮮貧户無鹽亦
可度日況今鹽價每引増上二十五貫則二千零五引/比舊該増六百餘定必致愈見生受蓋海山之民多無
常産若不從宜均定不惟失悞官課將恐民不聊生流/為盜賊深繫利害乞照詳事得此行據兩浙都轉運司
申照得昌國州週歳該鹽二千五引一百四十三斤二/兩四錢今擬十分中量減二分該鹽四百一引二十八
斤一十両八分外實該辦鹽一千六百四引一百一十/四斤八兩三錢二分委為官民兩便省府除己行下兩
浙運司準申外合下仰照驗行下合屬驗本州管下鄉/都元𣲖食鹽數目以十分為率從實普例均減二分毋
得因而作弊椿配仍嚴切禁治不致買/食私鹽侵視官課違錯須至劄付者
[003-9a]
  漁鹽
歳辦不等舊實無之蓋附海之民歳造魚鮝多買有引
客鹽為用官未賞置局也自至元三十年昉於燕參政
南康/人之奏於海邊捕魚時分令船户各驗船料大小赴
局買鹽淹浥魚鮝然船户亦有不為漁者非官司驅迫
鮮有樂於請買自是歳嚴一歳買數愈增大徳元年至
買及八百餘引
  酒課
[003-9b]
周歳散辦一百一定四十九兩八錢八分以民苗之多
寡為起課之嬴縮其無田而沽賣者亦在其數
  茶課
周歳起催三定丹五兩六錢四分舊實無之始於至元
三十年茶提舉司到州取勘為無茶園及磨茶户姑令
各都認辦此數
  厯本錢
每年止奉上司發下厯本數目解錢大厯每册中統鈔
[003-10a]
五百文小厯每張中統鈔五十文此官定價數也
  沙魚皮
歳納九十四張本州實無所産至元十八年海都船户
以其力之髙下請于官願輸其數以免差發乃在他處
買納遂以為例厥後差發仍存而皮猶納焉
 富五都五張    富七都六張
 安一都二張    安二都四張
 蓬一二都二張   蓬三四都四十一張
[003-10b]
 蓬五都三十四張
  狸皮
該二十張係捕户每年送納至元二十八年起徵
  魚鰾
歳納八十斤於出産都分科徵始於至元三十年
 金一都一十斤   金二都一十斤
 金三都二十斤   金四都二十斤
 蓬三四都二十斤
[003-11a]
  税課
往宋以海鄉散漫止産魚鹽商賈之所不至故無征禁
至元二十五年始置每月櫃辦中統鈔一定一十八兩
六錢今增至三定半有竒矣
 
 
 
 
[003-11b]
 
 
 
 
 
 
 
 昌國州圖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