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2 閩中理學淵源考-清-李清馥 (master)


[060-1a]
欽定四庫全書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六十
          廣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涵江陳氏家世學派
 按丁氏三陵藁云昔在成化以後迄嘉靖間泉中人
 文盖斌斌然矣其一門諸父昆弟相為師友者則涵
 江陳氏為盛自太守敏菴公以明經起家時則有㣲
 菴先生肩隨衽接髙談周子太極之奥稍後紫峰出
[060-1b]
 益昌明其學為儒者宗而侍御見吾與南樓並執經
 授業翹然稱髙弟諸先生造詣淵醇追古學者仕亦
 有聞於時㣲菴雖少一第而晚嵗學成徳尊以其身
 為後進矩矱者垂八十年南樓為之從子獨以恂恂
 謹飭最得其歡及紫峰辭官侍養質齋公父兄子姪
 朝夕相從嘯咏其一門行義孚於家庭而文學推重
 無愧鄒魯矣再按陳氏先世家青陽山元延祐間碧
 溪公始遷涵江今為涵江陳云
[060-2a]
   陳㣲菴先生洪璧
陳洪璧號㣲菴晉江人世居涵江之濱兄洪載公腆𢎞
治癸丑進士厯官髙州知府洪璧於腆為從弟其文
字之雅為所深器大司成蔡虚齋先生亦加愛重盖
其平日刻苦工夫多在於易而於太極圗參同契人
所難讀之書務鑽研而入其奥勤學到老而不得行
其志布衣疏食安於草茅之下因以㣲名其菴焉紫/峰
先生集/ 閩書/
[060-2b]
   侍御陳見吾先生讓
陳讓字源禮號見吾少從從兄紫峰氏逰傳其學紫峰
以易學名讓以春秋名一時學者師之嘉靖十年鄉試
第一十一年登進士授紹興推官聽獄稱平暇則進諸生
校藝講學徴為監察御史當世宗既立迎興獻太后入
仁夀張太后仍以藩妃禮遇之兩宫以此有隙巨俠劉
東山者睥睨兩宫間將以竒論取富貴乃令其黨搆誣
張鶴齡兄弟有逆謀左道咒詛詞連宫禁逮繋無辜數
[060-3a]
十百人都城駭動諸司不敢出一語讓方視事東城遂
捕東山下獄究其罪東山度不可脱令其黨告變且誣
讓為張氏羽翼併下獄讓從獄中上疏辨上意稍解而
西曹鞫東山所奏悉無騐併其黨坐欺謾伏誅讓得還
職京師宴然當是時㣲讓仁壽宫危而人心揺矣及興
獻太后殂廷議遷興獻帝合𦵏天壽山讓以藩王不宜
入祔皇陵乃借言顯陵氣脉不可洩又重於勞民請以
衮帔交𦵏便上初覧奏怒甚投疏於地頃復取視曰此
[060-3b]
言亦是於是定不遷之議而執政從旁擠讓竟賜罷歸
里居日静坐讀書孜孜學問口不及當世事惟地方利
病則亹亹為上官陳之期有濟讓為人剛方亷介見者
竦惮然與之久處談論慷慨真意溢出人信慕之上自
承天還猶問其姓名臺使者至閩輒疏薦而執政多忌
之寘不用家食十五年而卒隆慶改元録先朝諌者贈
光禄少卿所著有見吾文集二十卷邵武府志若干卷
行于世讓在臺二年疏屢上皆侃侃大計獨處劉東山/及議祔𦵏二事尤人所不敢出者特著之篇
[060-4a]
張氏儒林傳曽承芳撰文稿序/
   陳南樓先生
陳某某字某某南樓其别號也少穎敏融貫經史百氏
為文嚼理敷詞操筆立就時紫峰先生聚徒講學于紫
雲寺授淺説通典諸經南樓黙記疾抄傳誦于人尤虚
懐奨善見人文義有會于心者無論名下雖下于已者
必録在郡庠取友以文學意氣相感摩有岱峰冠山二
郭氏伯仲譽髦南樓引以為切磋之助比部郎林六川
[060-4b]
未第時所交慎許可一叩其學知有淵源以其子象川
使就學焉于時横經立堂下者不下數十人南樓升座
肅講細繹經㫖聲吐洪亮能使諸生竦然起奮至評駁
文字一核諸理必取平易疎暢不眩竒詭恢張之説以
故及門多所成逹涵江自敏菴以明經起家㣲菴肩隨
衽接髙談周子太極之奥紫峰出益昌明其學為儒者
宗而見吾與南樓並執經授業及紫峰辭官就養好從
杯酒嘯咏終日顧獨愛南樓雅趣與合然南樓終不以
[060-5a]
同行故畧師弟之分雖頻燕見不異紫雲聽講時也卒
時年四十七初𢎞正嘉靖間泉中人文蔚起其一門父
子兄弟相為師友者涵江陳氏為最盛云按紫峰先生/年譜載族弟
文學良莭與侍御讓同受業紫峯據友人徐簡之云閲/涵江陳氏族譜良節即南樓云 丁氏三陵稿撰本傳
   陳徳基先生敦履
陳敦履字徳基别號静心紫峰先生子也生而剛方嗜
學好脩嘗書先儒主敬窮理之言貼于座隅以自省弱
冠從給事史筍江于光學易推髙弟年二十補郡諸生
[060-5b]
再試不利以紫峯家食戀戀膝下歡絶進取念菽水事
親志不茍取友人侍御某曰徳基至孝天成言不及勢
利動不踰法則古心古行可於塵壒中求耶紫峰沒後
益以讀書課子為務其論學大都專主性命根極理本
不喜為時尚詞華之習嘗語其子復曰孔孟而後惟周
程張朱真蔡得其宗國朝自薛敬軒陳克菴胡敬齋陳
布衣蔡虚齋諸賢之外鮮有及者近時種種新説為學
大蠧兒輩無惑也一切佛老莊列之書屏勿視而於紫
[060-6a]
峰遺集謂其源虚齋而述朱程窮編累帙字讐句校壽
于梓即老不少廢己未泉中兵冦後遷徙靡定徳基恐
後世子孫昧其所自因脩譜為合族計尋覔祖墳而追
祀之年八十餘丰神峻整無論見賓承祭雖子弟必正
衣冠見之嚴寒威暑無少頃惰容子復又以孝聞學能
世其家云莊氏履豐為誌其墓曰陳氏潁川代以益貴
人乃稱公慚卿卿慚長然則士君子所不墮其家聲者
固不在區區名位間乎徳基好學不厭好禮不倦耄耋
[060-6b]
稱道不亂無慚乎紫峰子矣莊氏履豐撰墓誌/
   陳及峰先生敦豫
陳敦豫别號及峰紫峰先生季子資稟沉静少即知學
步履進退雅有常度年十七補弟子員從何怍菴受業
紫峰下世敦豫逾弱冠哀毁骨立至性絶人彚聚紫峰
著作旁搜遺軼並編次年譜梓行于世與諸弟子員告
當路請專建紫峰特祠以發明羽翼斯道之美其立祀
田脩家譜撫恤宗黨水旱荒歉闗民疾病者多方所為
[060-7a]
惟力是視雖悍夫惡少望而敬愛之不義者惟畏其知
晚年充養完粹春温襲人嘗曰學顧躬行何如耳豈必
講哉既棄去弟子員堅卧涵江之湄名賢述作朝夕几
案手抄性理全書稍増減之謂蔡虚齋所著易蒙引有
繭絲牛毛之精而人病煩紫峰先生所著易通典有渾
合未破之天而人病略乃以通典為訓箋採䝉引切要
為主意合名典引以藏諸家門無俗賓論文尊酒輒為
知己留連雅有豪興引觴浮白不以既醉爽度鄉先生
[060-7b]
林象川家與相近時過從為快嘗曰安得斯人消今世
頑懦鄙薄之風云何鏡山先生撰本傅/
   陳爾身先生欲潤
陳欲潤字爾身御史譲子也刻志聖賢之學正立危坐
矩言法論不輟於口閩書/
  督學陳紫峰先生琛學派
 張陽和元忭曰自考亭朱子倡道閩中一時及門髙
 弟砥行植節者滿郡邑故閩中之學在有宋孝寧之
[060-8a]
 之世為最盛迨明以來朱子之書布四方家傳而人誦
 之然時習其説以獵取科名影響剽竊而朱子之宗
 㫖轉晦夫自蔡虚齋陳紫峰兩先生相繼出乃始一
 洗俗儒之陋習獨採朱子之精微而閩中之學在明
 正嘉之間又最盛再考虛齋之學方顯時士猶鮮能
 習其傳稍後紫峰出摳衣稱弟子於是虛齋得紫
 峰而學益尊今紫峰四書淺説與文莊䝉引並傳垂
 三百年鄉邦後先遺獻講明紹述誦仰師法者皆二
[060-8b]
 先生餘烈也然則有志先生之學者慎毋固陋薄淺
 牿其心志如淨峰所謂務求之身心踐履之實以進於出
 處去就之大節如是益見先生孝養之誠勇退之決其
 紀綱乎彛常者厚矣李氏叔元嘗言前輩有及見文
 莊者曰與虛齋先生坐半晷則胸中半晷聖賢也有
 及見紫峰者曰紫峰表裏洞徹似青出於藍其氣象
 可想矣先生與淨峰筍江次崖並以正徳丁丑聨第
 其講學論道皆淵源於蔡子上溯紫陽不離其宗云
[060-9a]
 再按曾氏承芳王氏慎中為見吾先生門人見曽氏撰見
 吾文集序及王氏撰見吾祭文林氏一新丁氏自申為南
 樓門人見丁氏三陵藁莊氏士元為蔡于省先生門人
 見李氏叔元撰蔡于省傳皆附私淑之列焉
   督學陳紫峰先生琛
陳先生琛字思獻别號紫峰晉江人杜門獨學不為茍
同初受業於木齋李聰一日蔡文莊得其文于木齋所
嗟異久之曰吾得友此人足矣先生乃介木齋禀學於
[060-9b]
文莊文莊曰吾所發憤沉潛辛苦而僅得者以語人嘗
不解不意子已自得之今且盡以付子矣督學江右請
與偕行教其二子歸而設教學宫之傍與郡城之月臺
寺四方從學甚衆文莊沒將十年先生舉正德丁丑進
士初考官尹編脩襄得其文以語總考靳公曰造詣精
深出舉業谿徑之外此必陳白沙門人不則蔡虚齋
也釋褐授刑部主事乞南得户部𣙜淮安舟税正額既
足之後大開關門恣商人來往轉吏部考功郎會上兩
[060-10a]
宫徽號例得封贈先生曰吾持此歸足以慰吾母矣於
是乞終養嘉靖七年大臣有薦先生有用之學不宜在
散地下詔徵用辭又一年即家起貴州僉事旋改江西
提督學校並以母老力辭不赴村居足跡不入城府不
通逹官貴人書問却掃一室偃仰其中静觀天地萬物
消長之變古今興衰治亂之跡與夫世俗炎凉向背之
態或逌然發笑或喟然太息時或縱步阡陌與農叟談
俗叙故為樂發為詩歌往往自在灑脱超然物表為文
[060-10b]
層層嶄嶄發性露光如危峰矗石枯條潤葉文莊沒道
徳行誼無愧師門者先生一人而已初𢎞治間理學中
輟虚齋先生起希曠之後以深㣲踐履之學教人由塲
屋之業而入於聖賢之道及門之士率常數十百人能
得其言語者有矣未必得其精㣲或能并精㣲之意傳
之者其於反躬踐履未必能如其言至出處去就大莭
其能悉合於義無愧師門者鮮矣先生資稟明邁其為
學先得大㫖宏濶流轉初若不由階序而其功夫細密
[060-11a]
意味悠長非一經專門之士所能企及其淵源承授之
功不可誣也所記述以授弟子則有四書易經淺説二
書其族弟御史讓謂文莊蒙引得聖學精微閒有意到
而言或未到及其所獨到則可以發文公未發紫峰淺
説得聖學之光大意到則言無不到及其獨到又可發
文莊未發而先生猶自謂此訓詁之屬更欲門徒得夫
勵進退大節破名利兩關言峻行古與之遊塵埃之外
而細論夫顔子所謂彌髙彌堅者是以一時從學之士
[060-11b]
多有洞視今古傲睨宇宙之懐先生歸養若干年母吳
氏以夀考終先生年幾六十矣後十一年先生卒時嘉
靖二十四年所居後浦潮汐不至者數日士大夫聞之
相與嘆息有司為祀之學宫張襄恵岳誌其墓銘曰道
宗先覺學異專門精詣洞觀貫于本原鍾鼎非豐菽水非
貧求仁而得時哉屈伸又祭之文曰嗚呼紫峰一世人
豪有蟠屈萬古之心胸有瀉落長江之辨論有避世之
深心而非玩世無道學之門戸而有實學世論以為平
[060-12a]
張浄峰撰墓誌/ 王遵巖撰本傳/
   備考
王氏遵巖曰鳴呼士敝於塲屋之業而固陋浮淺牿其
心腑專一經以自業茫然皓首尚不能通其義以傳於
繩尺之文又烏知所謂聖賢之學哉宿輩末生相尋以
敝自虚齋蔡先生出乃始融釋羣疑張皇新意推明理
性於字析句義之間以與前儒相統承夫所謂聖人之
學者其駢拇於條畫枝指於解訓要以詳夫塲屋之業
[060-12b]
而其意則進乎此矣虚齋之學方顯士猶鮮能習其傳
而紫峰陳先生生稍後自以其意為前儒文公朱氏之
學未嘗聞虚齋之説也一日虚齋得其文於故長史李
木齋公所嗟異久之於是先生乃介李公稟學於虚齋
請為師弟子虚齋得先生而其學益尊又云始丁丑榜
得士吾郡最有名給事史筍江公于光今僉事林次崖
公希元中丞張浄峰公岳與先生並以經學為海内巨
工張公尤號為閎博而傑於文給事公淡於仕進與先
[060-13a]
生同趨好滯一官以卒僉事公喜事功齟齬於世迭起
迭仆卒無所就中丞公方據融顯事功為一時絶出然
林公悔其顛躓張公亦以酬俗成務為多憂而恨道之
難行未嘗不髙先生之決而慕其清也某生最晚猶及
侍言於給事公林公張公皆辱俯與為友忘其年輩之
後也謬學乖駁與二公有所往反二公不以為是予猶
謬自信且不揣而思有以易二公也獨不及事先生而
請其説然以二公推之知其不予是而予亦宜無以易
[060-13b]
先生也然而知先生之心而能言之者某則不敢讓也
先生之書其天趣極詣神機妙契在於言語文義之外
而已至於言語文義之所存字謹其訓句詳其義顓名
一門粥粥然如恐涉他足而誤塗徑固與治塲屋者設
為如是耳其超然會心離去形迹而遺忘物累庶幾所
謂不枝葉於道而全其真者由是以推先生之大然則
論先生者不徒有考於其書而論其書者尚當有以求
先生也與
[060-14a]
何氏鏡山撰陳紫峰先生言行略序曰紫峰先生既沒其
學尊表於世祀學宫有年矣其孫復欲推明而大之以貽
諸後命喬逺次其生平言行及當世學士大夫所尊重先
生者彚為一帙而為之序序曰聖人之道大矣包乎天地
而不見其元虛統乎萬物而不見其繁萃兼言之未嘗不
精微言之未嘗不該其深入於性命者常顯於事物其博散
於事物者常通乎性命後世名儒君子得其一指一歸發揮
昌明之可以淑身而善人何其犬哉後世之儒所發揮昌明其
[060-14b]
一指一歸以淑身而善人者非有所擇之也其性有近焉其
力有入焉而以至聖人猶渡津之有筏適國之有徑其理未始
二也夫三代之世人共明一道士共脩一學則既無異同矣
異同生於漢然所謂膏盲墨守者特以守其師門訓詁之
傳非聖門安身立命之大端也而後世乃以膏盲墨守乎訓
詁之説者膏盲墨守乎聖門安身立命之道夫聖人之道
之不能不雜於異端也猶太空之不能不隂翳大道之不能
不荆榛也所頼名儒君子羽而翼之使之垂光於中天
[060-15a]
廓清乎四逹以盡後死者之責而已豈可有彼此之間
哉君子之學動則踐履静則涵泳天髙地下萬物散殊
莫非吾心之化工誠有以盡其廣大髙明之量使之昭
暢洞逹其内無纎欲之可留則其中無一理之不存仁
義禮智以為徵應孝弟忠信以為躬行皆其必然之效
自至之符故日用飲食可以盡神化愚夫愚婦莫不與
知能此聖人之道所以性命事物顯㣲精粗一貫無二
而剖析其同異較論於毫釐者雖忘言可也先生之學
[060-15b]
得之蔡虚齋虚齋之學宗之朱晦菴而所歸宿獨詣實
在於此先生固不輕以語人世之尊先生者徒謂其髙
潔不滓光明無累亦未有得其精㣲者也至論先生出
處之際則其肥遯不仕盖為太夫人之養而非以隠為
髙者令太夫人下世之日先生暮齡未艾廟堂一日用
先生則又必有為世道之光者非但如斯而已也某生
先生之鄉最後私有志聖人之道而不敢以語人間嘗
竊取蔡虚齋與先生所著遺書及其平日尚論玩索盖
[060-16a]
亦有年反躬内鑒不得其髣髴而先生之孫復以此相
命遂擷掇先生所學之大要與其切近精實者如此嗚
呼論先生之世豈特可以祀學而已以躋有宋諸儒俎
豆聖人之廡可也
又年譜序略曰吾泉鄉先輩徳行文章氣節可謂盛矣
最著莫如蔡虚齋陳紫峰二先生虚齋謹宻精㣲涵而
揉之而不見其端紫峰光霽峻潔融而超之而莫得其
跡盖虚齋聖門曽閔之徒而紫峰琴張曽晳牧皮之侣
[060-16b]
也聖門而後其悠然温厚者莫如陶元亮其脱然瀟灑
者莫如邵堯夫紫峰先生殆欲兼之先生自其布衣時
則已亢自矯厲入仕三年世利皭無磷緇告滿得恩以
榮其母便掛冠歸養聲名特達朝命屢下堅卧不出卒
奉菽水終厥天年林居二十餘載秕垢塵俗飲酒賦詩
飄然有物表之致而卒歸之精義正學可謂風舉雲停
鴻飛鳯立嗚呼先生於古人真豪傑之士矣先生冡子
敦豫躬行實踐無媿先生嘗有志脩先生年譜而不逮
[060-17a]
季嗣敦履屬稿未就先生冡孫復乃與同志考核論次
又請蘇君民孚李君叔元重加削訂復使卒其業某皓
首老大於虚齋與先生望之不得其津涯序先生年譜
不覺爽然自失也
   郡守黄孟偉先生偉
黄偉字孟偉同安人性敏而慤貌古心淳年二十三領
正徳庚午鄉薦自歉未學不赴春官更受業陳紫峰琛
之門甲戍成進士授南刑部主事所治獄情法既得執
[060-17b]
不可奪暇則讀道南四先生書溯頴昌授受㣲㫖以自
勵嘉靖初應詔陳九事皆切中治體出守南雄明禮教
去淫祠罷不給之徵禁晝逰之女不以升科困羸民不
以官税入私帑不以非禮阿上官甫三月遂疏歸老稚
遮留不得以薦起改知松江府時張孚敬當國霍韜偉
同年也造謂曰兄向者應詔疏語嘗及張公某私為解
張公亦自知兄矣宜一謁之偉曰昨出墮馬今方病足
未能也即投牒歸家居食貧養親日惟講學正家為事
[060-18a]
丁艱三載足絶卧内晨興率子弟展拜家廟諸子或晏
起斥跪庭中須拜畢乃去冠昏喪祭盡革舊俗鄉人顧
化不敢為不義值郡嵗大饑臺察請偉尸賑事偉旦暮
區畫食寢幾廢及竟以劇瘁卒郡守以偉及李源田嵓
立坊以旌之閩書/ 舊郡志/ 新郡志/ 清源文獻/
   行人傅廷濟先生檝
傅檝字廷濟南安人正徳辛未進士祖父凱父浚相繼
登第檝年方冠有文學授行人司行人志尚皭然時浚為
[060-18b]
山東鹺司同知先是檝母沒父繼娶王從之官私其二
蒼頭浚未及處分而暴死訃聞檝疑其遽也奔至察所
由則二蒼頭先期遁矣檝痛憤秘不言毎哭輒嘔血數
升義不與王共居宅密求者久之一人傭匿徳化深山
巨姓家㣲行至其所謂曰聞君家一人力作可出見之
奴出檝曰是也有罪然不可面數君幸且入則出袖錘
破其顖立殺之而其一不可迹喪𦵏畢慟而矢曰父讐
尚在曷為人也迺狂易出次于外裂衣冠屏妻逺子晝
[060-19a]
暴烈風日中夜則寢地以為常垢面穢骸故不為訾省
兾或致讐而甘心焉親戚知友見以為真狂者也而侘
傺之懐時發之詩歌及文辭黏坊市門壁間若顛若醒
隂自見志云其遇迅雷爍電中夜則興正衣冠拱立武
宗哀詔至則具衰杖朝夕臨終期始釋服至其子死不
哭也或問之則曰吾不能子而敢為父乎諸父不忍其
瘁也屢請歸舍竟不可既而王氏死廼歸又十五嵗卒
蓋自廢自謫自創自罰者三十九年萬厯己夘翰林習孔
[060-19b]
教司理泉州榜其廬曰苦節純孝越章録/
   教授蔡于省先生黄卷
蔡黄卷字子省晉江人嘉靖二十年以貢授睢州訓導擢汝
陽教諭貧士十脡悉捐之薄俸所入又推與貧者共之約諸
生講易期以昧爽士爭佩習教汝陽士亦如睢兩地人文鵲
起南太宰趙賢及吾郡太守孔惟徳其最注意者以唐藩
教授歸為鄉表正孔惟徳守泉自答禮外無他謁孔朔望
及門且語所知曰吾師何無隻字見教寄聲曰但願君侯
[060-20a]
愛民如子老夫聞教已深矣永寧城陷將坐指揮王國
瑞重辟則曰法無可貸情有可矜孔乃從末減指揮齎金
謝愕然曰吾為理爾為利耶峻麾之當孔踵門時請以師
道前席而三僚俱隨太守小凳隅坐貳守即周道光及周
代孔守泉仍敦請為正賓衡門忘人之勢而郡有司亦自忘
其勢若此初黄卷受易於陳紫峰精詣其㫖善以妙義教
誘後進莊氏士元亦傳其學云李鹿巢撰本傳/ 閩書/
   州守王紫南先生承箕
[060-20b]
王承箕字維肖别號紫南南安人少竒頴父疇官廣文
闢小軒延紫峰陳先生訓督其中承箕禀學惟謹授易
講解輒了奥義弱冠補諸生讀書以宋箋為宗以子史
宏覽博極為詞人冠嘉靖十九年領鄉薦久之授沅州
守時年已五十餘矣沅州政多可紀何公鏡山為誌其墓
稱其約已裕民庭無暮金性坦直不隂附上官意幾三
年解組歸家近紫㡌之南故號紫南壽八十二子十有
登科目應篤見何怍菴學派
[060-21a]
   御史曽美遇先生承芳以下私淑/
曽承芳字美遇惠安人嘉靖丁未進士授鄞縣令時倭
擾江南海濱若岩諸旁邑多被陷而鄞縣獨完詔賜金
幣擢為監察御史烙馬順天行裝三夾而已時呼夾版御
史以疾歸卒
  按清源文獻公撰陳見吾先生選稿序云吾温陵/陳見吾先生以直道節㮣表重當世雖厄塞廢退
  不盡宣其用而道業文章巋然一時學士大夫咸/亟稱之余從㳺垂十餘年方欲從公棲遲相與論
  文於涵江紫亭山水之間比余乙夘謝病歸温陵/公則宛然長往矣公之子爾身懼其遺緒弗宣梓
[060-21b]
  其選稿凡若干卷委序於余云觀此則公於見吾/在師友之間故附之紫峰先生私淑之列又按公
  之弟偉方號蒼巖與李孟誠何鏡山講徳論學/亦以志節文章著見泉郡述志藁不另録馬
   郡守丁槐江先生自申
丁自申字朋嶽晉江人嘉靖庚戌進士授南京工部主
事進郎中出守順慶三年調梧州性嗜書南中閒曹無
事多購古文竒書昕夕繙閲宦㳺邸舍載書自隨為文
出入歐曽之間居官以振救平反為主順慶困採木之
役閭里彫敝緩征寛徭户有逃亡者覈除之嵗饑富人
[060-22a]
閉糶夜數十人刼取其粟官當之刼盜律其實姻也自
申曰是為親相盜况閉之糶固可貰矣遂從末减龍州
夷酋争界相讐殺奉檄同保寧守訊之保寧守請具甲
胄以從自申单車抵其壘酋惶恐囚服謝罪及至梧梧
為督臣開府鎮百事蝟集闗决於守應之如流會大勦
猺冦將領掠平民為功俘至令妻孥自識别騐實縱還
諸所全活無算自申所至以循良稱而性抗直恥為妸
嬆態某僉事子上舍生託省覲來順慶頗通所屬饋遺
[060-22b]
自申弗為禮曰君子愛人以徳耳監亭令受賕事發有力
者為居間監司亦陰授意指自申不為動竟按致之法
故於上官多迕云歸而杜門讀書譔述益富扁所居曰
希鄴所著有三陵稿子日近孫啟濬見科目志李文節
撰公墓志云吾郡中先輩士大夫田居讀書慕古以著
作自命遵巖王先生而後惠安李抑齋愷同安洪芳洲
朝選而槐江先生相繼起再先生為南樓傳自言髫年
嘗供洒掃之役過辱與誨今附之南樓學派焉李文節/先生撰
[060-23a]
墓志/
   訓導王閒齋先生疇以下交友/
王疇字體範號閒齋南安人世耕紫帽之陰𢎞治中以
貢授常寧訓導棄官不仕與陳紫峰友契其讀書多實
體處王遵岩目為今之仁人自幼至老無惰容與人推
誠無猜其祭紫峰文曰大道久荒正人希濶談理學者
多隱僻而不經張氣節者毎詭異而無實求純粹無瑕而
髙明不累如吾先生者天下鮮矣先生之未仕也著書
[060-23b]
立言剔髓入神深而明㣲而顯其既仕也不為勢誘不
為利奪兩京郎署各羡清苦之名再起儒宗不易終養
之孝論者謂先生有渾雄之文章不知先生所以開來
學者有出文章之外謂先生有恬退之髙節不知先生
所以立大本者不專在恬退之間也盖先生平日之心
不求人知惟求天知不求同俗惟求同理故其功名不
必大顯天下而教澤垂後世其特立不必盡悦當時而
行誼擬前脩又曰先生未遇時讀書予館著述三年蔬
[060-24a]
粥共歡如兄如弟既仕之日往來書問以陳情共隠為
教告歸之後時常携手秀林之麓紫㡌之巔談吐生平
盖相知者四十年而吾兒承箕又荷先生教育云
 
 
 
 
 
[060-24b]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