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3 伊洛淵源錄-宋-朱熹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伊洛淵源録巻十二
             宋 朱子 撰
 張思叔名繹嘗記伊川言行一編亦名/師説所著詩文甚多今存數篇
  遺事三/條
張思叔河南壽安人家甚微年長未知讀書為人傭作
一日見縣官出入傳呼道路思叔頗羡慕之問人何以
得如此或告之曰此讀書所致耳思叔始發憤從人授
[012-1b]
學執勞苦之役教者憐其志頗勸勉之後頗能文入縣
學府學被薦以科舉之學不足為也因至僧寺見道楷
禪師悦其道有祝髪從之之意時周恭叔行巳官雒中
思叔亦從之恭叔謂之曰子它日程先生歸可從之學
無為空祝髪也及伊川先生歸自涪陵思叔始見先生
時從學者甚衆先生獨許思叔因讀孟子志士不忘在
溝壑勇士不忘䘮其元始有自得處後更窮理造微少
能及之者矣見吕氏雜誌又童䝉訓云思叔因讀孟子/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䘮其元慨然
[012-2a]
有得葢能守此則/無不可為之事
和靖言焞與思叔既相友善伊川歸自涪陵思叔始見
先生思叔穎悟疏通先生亦便喜之自此同遊處先生
以族女妻之甚相敬待家居壽安學者從之漸衆和靖
嘗因侍坐禀伊川曰張繹每聞先生語往往言下解悟
焞聞先生語須再三尋思或更請問然後解悟然它日
持守恐思叔不及焞先生以為然思叔長于為文又善
辦事先生沒未幾思叔亦沒和靖被召嘗曰思叔若在
[012-2b]
到今自當召用必能有為于世伊川嘗言晚得二士見/涪
陵記/善録
張繹思叔三十嵗方見伊川後伊川一年卒初以文聞
于鄉曲後來作文字甚少伊川每云張繹朴茂見祁寛/録尹和
靖/語
 馬殿院
  逸士狀
公諱伸字時中按語録中作時仲或/作時舉恐亦當兼行東平人也自弱冠
[012-3a]
登第不樂馳騖以階進晦跡州縣人無知者崇寧初元
祐學有禁姦人用事出其黨為諸路學使專糾其事伊
川程先生之門學者無幾雖宿素從遊間以趨利叛去
公方自吏部求為西京司法曹事鋭然為親依之計至
則因先生高弟張繹以求見先生初以非其時恐貽公
累公執贄凡十反愈恭且曰使伸得聞道雖死何憾况
不至于死者乎先生聞而歎曰此眞有志者遂引而進
之自爾出入凡三年公暇雖風雨必日一造焉同僚相
[012-3b]
忌至以飛語中傷之不顧也逮靖康初政樞宻孫傅始
以卓行薦于朝召既至中丞秦檜素高其節即迎辟為
監察御史令人取願狀公曰中丞取臺官但問堪不堪
無問願不願居無何遭大變故敵人立張邦昌俾僭于
位邦昌初不敢當而賊臣從旁勸進曰相公今姑權宜
從事忍死為一城生靈贖命他日為周公為王莽惟相
公所為耳邦昌于是俛首唯唯即趨敵帳受偽號既敵
人去滋久邦昌恬無自孫意時人皆意邦昌實預邪謀
[012-4a]
畏禍無敢言者公首具書請邦昌迎元帥康王書成率
同院簽與俱往相顧無一首肻公遂以書自抵銀臺司
進之吏視書不稱臣辭不受公投袂叱曰逆類吾今日
不愛一死正為此爾而欲吾稱臣耶出即以繳申尚書
省尚書省以示邦昌邦昌得書氣沮恐敗誅甫議迎隆
祐皇后為垂簾計其書大略曰相公閣下服事累朝為
宋寶臣比者不幸迫于勍敵使當偽號非常之事閣下
此時豈以義為可犯君為可忘宗社神靈為可欺所以
[012-4b]
忍死須臾而詭聽之者其心若曰與其虚孫于人而實
忘趙氏之宗者孰若虚受于巳而實存趙以歸耳是得
春秋祭仲行權之㫖而不茍辭其名故天下户知之而
無一人以相公為非也敵人既北相公于義即合變懼
自列于朝上皇子惟康王在外天下所繫國統有歸宜
即發使通問埽清宫室率羣臣共迎而立之閣下退就
北面之列然後從而引咎以明身為人臣昧于防患不
幸為宼讐脅汚當時不能即死以待陛下今事既定夫
[012-5a]
復何面事君請歸死有司以為人臣失節之戒退伏闕
下以俟命如此則明主必能照察以閣下忠實存國義
不茍生棄過録勞而身名俱榮矣今乃謀不出此時日
巳多肆然尚當非據偃寢禁闥若固有之羣心狐疑不
知所謂上天難欺下民可畏成敗之際間不容髪閤下
若以愚言粗有覺悟伏望亟圖猶可轉禍為福于匪朝
伊夕之間此伸所以不敢自外且效愚職分于朝廷過
此以往則閤下包藏既深志慮必異外假設飾事端愒
[012-5b]
日待期而實隂結宼讐合從為亂九廟在天雖萬無成
理然伸亦願生不汙與叛逆同朝請先伏死都市以明
此心既而户部侍郎王及之言于邦昌以上皇寧徳宫
府藏所有及池塘魚藕之利可盡取以資國用公復慨
然引義白于都堂曰古者人臣去國其君待之猶三年
然後収其田里君之禮臣猶若此則臣之報君宜如何
今吾君遠狩猶未出疆天下之人方且北首擬欲追挽
而不可得君之府藏燕遊忍一朝而毁乎此與削迹何
[012-6a]
異切不可許邦昌不聽今上龍飛公屢拜章以城陷不
能救主遷不能死請從竄削上知其忠且有功于國遂
擢為殿中侍御史荆湖廣南撫諭以誅邦昌及其黨王
時雍還臺言執政黄潛善汪伯彥不法十七事不報嗣
上章以臣言可采即乞施行非是臣合坐誣罔大臣之
罪移病待命旬日貶濮州監酒税時用事者恚甚必欲
寘之死地以濮迫宼境故有是命有識者為朝廷惜其
去至戚嗟相弔且為公危之公以襆被就道無憂懼之
[012-6b]
色人益嘆服公天資重厚雖勇于為義而耻以釣名凡
所建明輒削其藁故人少知者不幸卒為仇陷于死公/之
死不得其詳或云時王淵屯淮/上受潛善等宻㫖加不利于公天下知與不知莫不痛
之未幾廣陵不守果如公言紹興初乃追贈諫議大夫
公居常稱曰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䘮其元今日
何時溝壑乃吾死所也故其臨事奮不顧身毎如此姑
掇其大者以補國史之闕謹狀
  先君紹興初作此文擕以呈故丞相李公李公許
[012-7a]
  以達朝廷未及而薨紹興癸酉倅辰陽忽見邸報
  宰相秦檜自陳其靖康之功謂它人無預焉先君
  遂以此文繳申尚書省大激檜怒送荆南詔獄令
  自引虚獄辭皆出吏手先君不得預也奏上又以
  情重法輕特削官貶眞陽未幾檜死䝉恩東歸繼
  復舊物而病不起矣嗚呼痛哉秦檜靖康中為中/丞于敵人帳前乞
  立趙氏其謀議皆出于先生及察院吳給敦仁敦/仁為草劄子檜忌人分功深諱其事及見逸士狀
  恐先君知而揚/之故忿憾至死辛巳仲冬十日男鎬謹書
[012-7b]
  續紀            何 鎬
先生調官未嘗擇遠近利害到部但視資當入者即注
擬家東平乃授成都郫縣丞尚在選調至任未幾㑹納
冬米成都浩穰守以委先生先生辭以多弊不可為守
問其故先生曰弊之大者由諸司吏人封抄拒之則速
禍守曰君既知其弊尚可辭先生至場中則諸色人紛
然矣豐飲食玩好文飾美女凡可以蠱訹者無所不至
前此主者不能自謹一墮計中則束手受制莫敢誰何
[012-8a]
先生盡逐之嚴察吏卒不容纎芥負米至者略無留滯
于是蜀人稱詠萬口一辭時提舉常平孫俟按部至成
都境上早行見負擔者假寐道傍以待曉怪而問之俱
應曰今年好受納官某等至無邀阻故爭先詰其主名
曰馬縣丞也孫歎息不已抵郡即呼吏書牒薦之即日
改秩先生常以此語人云人之利鈍自有時伹當行直
道無用于人也
先生為奉符丞攝令事方嵗歉而朝廷行茶引先生拒
[012-8b]
之曰民方救死不贍豈可重困之太守怒曰朝命安可
抗先生曰伸為令誠不忍見民轉溝壑守曰須先劾爾
事乃可行民聞先生被劾爭赴愬諸司或徑達臺省事
遂解又嘗掌市易倅以百縑令售之先生辭以直高倅
强之先生曰伸不敢以詐估官直須伸去乃可欲尋醫
倅懼而止
先生在奉符縣傅伯野在西掖慕雒學遣其子見先生
求二程先生語録先生曰此書今非其時未敢遽傳其
[012-9a]
子固請先生曰第歸尊公若果有志無憚再來既還以
告伯野曰吾志欲求道遑恤它乎遂令復至先生乃授
之且謂曰尊公既得此書不得久于朝矣未幾果以繳
高麗詞頭罷
先生出使過州縣必察民利病餽遺一無所受初至清
湘所在民羣聚遮馬首投狀乞留其宰問其善政皆曰
不知其它但知知縣到後未嘗有吏下鄉先生即日以
舉牒付民使以遺令衆歡然乃去令姓張/失其名至番禺問諸
[012-9b]
司以屬吏之賢者同薦一節度推官姓/黄曰方陳述生殺
自任官吏無不畏附惟此人敢與之辨曲直幾遭虎口
乃舉之還至舒州從人就縣索夫馬其令不應直至前
曰殿院所合得不敢不供從人分外需索實不能應先
生延之坐且謝之既而謂人曰某以臺官過州縣一令
乃敢拒之是必有氣局者還朝首薦之令姓/周
先生晨興必整衣冠端坐讀中庸一過然後出視事先
生曰吾志在行道使吾以富貴為心則為富貴所累使
[012-10a]
吾以妻子為念則為妻子所累是道不可行也故其在
廣陵隨身行李一擔而圖書半之山東巳擾而家屬尚
留東平
先生自湖廣還將入奏于道中採訪得執政不法事作
彈文方具藁而先君追及于建康先生喜曰吾有事數
日不能自決望子久矣因出藁相示且曰吾欲首言之
先君曰先生方以使還且當奏職事徐論似未晚先生
曰彼忌我若未及言而有遷除奈何然吾當有以探之
[012-10b]
是時方召孫覿謝克家乃言此二人皆小人不可用如
覿親草降表極其筆力以媚敵人受其二女乃負國之
賊也果不報遂除司農卿先生固辭乃繳進彈文時執
政怒甚捜求無以為罪乃指彈文中言邵成章上書事
成章中/官也以為趨向不正遂貶公
  遺事三/條
崇寧間言者范致虛攻先生為元祐邪説朝廷下河南
府盡逐學徒後數月馬伸及門求見先生辭之伸欲先
[012-11a]
棄官而來先生曰近日盡逐學徒恐非公仕進所利公
能棄官則官不必棄也建炎間伸為御史論事公論與
見程氏/遺書
靖康二年四月八日監察御史馬伸狀伏見勍敵強梁
刼二帝北行且逼立太宰相公使主國事相公所以忍
死就位者自信敵退必能復辟也忠臣義士不即就死
城中之人不即生變者亦以相公必立趙孤也今敵退
多日吾君之子已知所在訟獄謳歌又皆歸往相公尚
[012-11b]
處禁中不反初服未就臣列道路傳言以謂相公外挾
强敵之威使人遊説康王且令南遁然後據有中原為
久假不歸之計伸知相公必無是心伹謂敵人未遠因
循未能盡改雖然如此亦大不便蓋人心未孚一旦喧
鬨雖有忠義之志相公必不能自明滿城生靈反遭塗
炭辜負相公初心矣伏望相公速行改正易服歸省庻
事取禀太后命令而後行仍速迎奉康王歸京日下開
門撫勞四方勤王之師以示無間應内外赦書施行恩
[012-12a]
惠収人心等事權行拘収俟立趙氏子日然後施行庻
幾中外釋疑轉禍為福伊周再作無以復加如以伸言
為不然即先次就戮伸有死而已必不敢輔相公為宋
朝叛臣也謹具申太宰相公伏候鈞㫖申時奉鈞㫖一
切改正九日追偽赦不行邦昌召侍從官議事晚降手
書請元祐皇后垂簾決政邦昌行太宰事中外大悦追
囘諸路赦文并収初四日立宋太后手書不用遣馮澥
李囘為奉迎使副見汪藻所編/實録草本
[012-12b]
胡文定公時政論曰馬伸言黄潛善汪伯彥措置乖方
自言官黜為監當而其言則有狀矣不愼命令則以下
還都之詔也廣布私恩則以復祠宫教官之闕也黜陟
不公則以罷衛膚敏而用孫覿不祥之人也杜塞言路
則以貶吳給張誾邵成章也妨功害能則以沮宗澤與
許景衡也私収軍情則以各置親兵千人請給獨優厚
也同惡相濟則以力庇罪人王安中也凡舉一事必立
一證皆衆所共知亦衆所共見不敢以無為有亦不敢
[012-13a]
以是為非而當時不信其言而罷之反以為言事不實
而重責之是罰沮忠讜捐軀為國之人惡其毁譽之核
實而不亂也邪説何由息公道何由行乎伸既遠貶雖
有詔命不聞來期君子憫焉此雖賁以龍閣未盡褒勸
之禮乞加追奬及其子孫以承天意見胡文/定公集
 侯師聖名仲良河東人二先生舅氏華隂先生無可/之孫有論語説及雅言一編皆出衡山胡氏
  其為人梗槩亦見/胡文定公行狀
  遺事三/條
[012-13b]
人有欲館侯子于其門者侯子造焉則壁垂佛象几積
佛書其家人又常齋素欲侯子從之侯子遂行或問之
侯子曰蔬食士之常分若食彼之食則非矣吾聞用夏
變夷未聞變于夷者也人有父在而身為祖母忌日飯
僧者召侯子侯子不往或問之侯子曰主祭祀者其父
也而子當之則無父矣吾何往焉見侯子/雅言
胡文定公與楊大諫書云侯仲良者去春自荆門潰卒
甲馬之中脱身相就於漳水之濱今巳兩年其安于羈
[012-14a]
苦守節不移固所未有至于講論經術則通貫不窮商
略時事則纎微皆察國勢安危民情休戚凡務之切于
今者莫不留意而皆曉也方值艱難之時而使此軰人
老身貧賤亦可慨矣伏望吾兄力薦于朝俾命以官使
得效一職亦不為無補見胡文/定公集
尹子曰先生謂侯子議論只好隔壁聽見外/書
  或曰江陵有侯師聖者初從伊川未悟乃策杖訪
  濂溪濂溪留之對榻夜談越三日自謂有得如見
[012-14b]
  天之廣大伊川亦訝其不凡曰非從濓溪來耶師
  聖後遊荆門胡文定留與為鄰終焉愚按侯子非
  荆人據諸書所載但知前數條而胡公行狀亦止
  云熟觀二先生之言行不言其見濓溪也濓溪卒
  于熙寧六年而侯子靖康建炎之間尚在其題上
  蔡謝公手帖猶云顯道雖與予為同門友然視予
  為後生則其年輩不與濓溪相接明矣且其言自
  謂有得如見天之廣大者亦與侯子平日之言不
[012-15a]
  相似凡若此類學者詳之
 王著作
  墓誌略           章 憲
福清王先生程門高第諱蘋字信伯世居福之福清自
其考徙平江先生資禀清粹充養純固平居恂恂儒者
及語當世之務民俗利病若習于從政者然不儌名當
世世亦罕知之知府事孫公祐列先生學行于朝召見
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先生為上言曰人心廣大
[012-15b]
無垠萬善皆備盛徳大業由此而成故欲傳堯舜禹湯
文武之道擴充是心焉耳帝王之學與儒生異尚儒生
從事章句文義帝王務得其要措之事業蓋聖人經世
大法備在方冊茍得其要舉而行之無難也未幾兼史
館校勘遷著作郎丐外補通判常州主管台州崇道觀
致仕官至左朝奉郎壽七十有二紹興二十三年五月
戊午疾終于里第𦵏于湖州長興縣和平鎮茅栗山楊
文靖公時程門先進嘗曰同門後來成就莫踰吾信伯
[012-16a]
中書舍人朱公震寶文閣直學士胡公安國徽猷閣待
制尹公焞皆舉以自代胡公論薦尤力謂其學有師承
識通世務使司獻納必有補于聖時
 
 
 
 
 
[012-16b]
 
 
 
 
 
 
 
 伊洛淵源錄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