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21 胡端敏奏議-明-胡世寧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胡端敏奏議巻四
            明 胡世寧 撰
  陳情乞恩照例請給先世誥命疏時陞吏部右侍/郎
臣原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地方係干邊鎮誠
恐新任巡撫未到缺官管理不無誤事咨臣還照正徳八
年二月初二日題准事理務待交替官至日方許離任等因
臣以今職在彼仍管巡撫至本年十二月初三日方得新任
[004-1b]
巡撫都御史許庭光來到交代起至嘉靖元年正月二十七
日行至河南地方聞臣父瑢在家病故一時哀痛疾甚不能
赴京先已奔回原籍守制外本年三月十五日欽奉詔書内
一欵兩京文職官員未及三年者俱與應得誥勑欽此欽遵
臣一介草茅叨䝉聖恩厯官三品例得推贈祖父母父母但
臣先留四川暫管巡撫後因聞喪在途未曾到部一時未敢
陳請念臣生本農家幻極辛苦賴臣祖父嵩祖母張氏破産
延師教臣父讀書未遂復以教臣臣母馮氏事父育臣教
[004-2a]
臣劬勞特甚臣祖年登八十彼時遇例當得冠帯以家
貧不能為請逾年遂卒至今為恨臣初任推官累臣父
母隨任覆舟大江幾至不救後雖任滿得封臣秩然臣
母不乆棄養臣父祿養雖久先因臣在江西平賊之謀
偏主幸成為主兵同事者所忌乘臣預奏宸濠之釁搆
䧟奏提臣巳赴京投獄而家族仍被追捕臣父彼年七
十有五奔逃受苦百端臣伯母秦氏年八十有四冒雨
奔山驚恐成疾而死臣長子繼年方一十有七先憂臣
[004-2b]
在江西被䧟哀痛成疾而死時若死者有知臣母蓋亦
不能安處於九泉也今臣幸遇聖明過加錄用恩出望
外而乃不幸臣父不祿臣疾未瘳不能赴京致臣先世
未得槩受恩典臣負不孝之罪哀痛誠切於心如䝉聖
恩一視同仁特照在京現任官員事例賜臣祖父母父
母應得誥命使臣父早得銜恩入土以告先死於地下
慰其前累之憂逭臣不孝之罪臣一門三代感恩刻骨
子孫世世莫能為報也其若臣身臣妻則受恩無補今
[004-3a]
則守䘮未滿不敢濫叨恩典臣以私情冒干天聽罪當
萬死無任戰慄
  病痼陳言畢獻餘忠疏
臣向以久病成痼陳請乞休荷䝉溫㫖容臣調理痊可
前來聽用臣感恩刻骨亟圗調理奈緣衰朽之極病痼
巳深醫療仄甚自分痊可無期此生無緣得覲天顔負
恩終身莫之能報雖死不能瞑目每念古人既死猶以
屍諫况臣未死何忍㤀言兹者輒因時事有聞敢瀝餘
[004-3b]
忠上備採納臣昔於陛下踐祚之初竊效宋臣司馬光
上言人君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臣竊見陛下臨御
以來子惠黎元洞燭事體仁矣明矣而武則未彰是以
臣工多玩政化未隆邇因大禮之議羣臣執議不合陛
下優容再三而彼激烈愈甚聖心不得巳赫發斯怒薄
示威罰朝野聞之肅然震慄聖武彰矣三德備矣然臣
竊有憂之敢申前說未盡蓋是三德之中以仁為主而
明與武所以成之也故譬諸天地仁則其生成之德明
[004-4a]
則其日月之照皆不可一日而無也若武則雷霆時可
一震而巳若震之數或震之過則天下何所容身而天
威亦反褻矣故說者謂是三德仁或可過而明則不可
過也明過則察明猶可過而武决不可過也武過則殘
臣願陛下自今中外羣臣有罪下之司寇責問罪狀明
白輕重誅黜皆依律科斷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所謂武
也若乃廷辱之以箠楚則恐其間或有心實忠良而體
素怯弱者一時不堪箠楚偶斃雷霆之下遂傷日月之
[004-4b]
明而大為天地生成之累矣臣知此事非出陛下本心
實由羣臣偏見激烈之過然而轉播天下書之史册鞭
扑行於殿廷刑辱上於士夫非所以昭聖德之美也臣
願陛下自今謹之於後而已席書以達禮受知陛下親
擢禮部尚書真得古聖王知人善任之體事無容議書
亦不當避嫌固辭矣然恐後有文臣武將才望非書之
比而乃援書為例夤緣結托不由衆推以得倖進者聖
明於是仍許選部言官執奏而追奪之可也其餘新進
[004-5a]
英達今雖議禮一言有合而以後難保其事事之皆是
舊任老成今雖執禮一事過當而以後難逆其事事之
皆非聖明於是惟以天地日月三無私之心照臨於上
其言是者從之非者置之其立心行事公者用之私者
黜之無分彼此新舊而先有適莫於中天下之幸也皇
上聰明仁孝親定大禮追崇皇考為恭穆獻皇帝而躬
致廟享尊崇聖母為章聖皇太后而日侍問安陛下之
事皇考聖母巳無子臣父之失皇考聖母受陛下之朝
[004-5b]
享亦無卑臨尊之嫌禮義周至確然聖謨下紹以來人
心允愜天意潜孚已致風調雨順時和年豐如昔孔子
所言明王孝治之應災害不生而禍亂不作者其兆驗
矣然而議者欲正兩考之失追改皇伯之稱紛争不已
中外共疑臣非敢謂其言之不然也然竊有見陛下入
繼大統雖由皇考遺體倫序當立然而定策之初朝議
大恊實由昭聖康惠慈壽皇太后擁翊之功既而即位
以來人心永戴實承孝宗敬皇帝聖治之䕃臣知聖心
[004-6a]
純孝其於議者之言必有不欲盡行而皇伯之稱必有
不忍遽改者矣臣願陛下明以此意止議者之再言而
消其嫉怨亦以此意釋羣臣之固惑而宥其愚忠要使
兩宫二廟均享陛下之孝而歡洽無間九州四海咸頌
陛下之德而愛戴無疆亦使新舊諸臣和恊於下以佐
理維新之治可也臣愚不能議禮惟聞善法古者師其
意而不泥其事如昔舜受天下於堯廟雖宗堯而其父
未嘗不尊為天子也亦未嘗不以天下養也雖尊其父
[004-6b]
為天子父而廟之宗堯㒺敢貳也此兩考之義蓋並行
而不悖也堯崩百姓如䘮考妣四海遏密八音是舜之
宗堯匪徒為繼統之大義而亦順天下臣民之心不忍
忘也我孝宗皇帝之崩也天下臣民罔不號慟如䘮考
妣不幸一傳正德而為權奸所誤天下凛凛然十有六
年之間惟恐孝宗之業有墜其後弗傳也一旦得陛下
以其猶子而繼大綂仁孝同符孝宗而聰明英武尤似
古先哲王天下翕然歸戴如見孝宗也故雖間遇天災
[004-7a]
流行百姓寜餓死而不忍思亂時議紛更羣臣寧冒死
而不忍㤀言其心可騐也今若如議者之言而遽改初
稱愚民不知禮義者將翕然懐悲遂謂孝宗無後非惟
聖心不忍聞而天下皆不忍聞也竊聞禮時為大順次
之故昔聖王制禮必因時宜而其事之興革必順人心
縱今議者所言禮也而於人情則未順羣臣所執雖若
為禮其實欲通天下之情也惜其不能以忠信善道感
孚陛下而乃忿議者之創論不合沮陛下之用人無方
[004-7b]
至於激烈之過而聚哭於廷巳則非禮不能無罪矣昔
盤庚遷殷本以利國而羣臣不恱胥動浮言盤庚再三
誥諭以口舌代斧斤此殷以卒遷而商道復興盤庚為
商令主也今聞陛下宣諭羣臣不忍盡加之罪誠古聖
王之用心也更若擇其忠誠有識平正不偏者而一體
信任以共圗保民之政而亟行之以祈天永命於萬年
陛下萬世之孝也臣愚昩死不勝惓惓
  重陵寢斥邪佞以安宗社疏
[004-8a]
臣頃因時事有聞具本上奏今又聞中外傳言有等閒
廢小臣逞其邪佞妄圗起用因見陛下孝思純篤追慕
皇考無巳乘機上言陵寢宜遷改葬京師臣愚聞之不
勝憂惕蓋此事利害闗係匪輕誠恐聖心至孝為所感
動一朝改移羣臣戒前執議之過無敢再諫臣愚受國
厚恩義圗死報不忍緘黙然彼執言必以助成聖孝為
名臣豈敢偏見阻執也臣昔聞追崇廟祀之禮未定深
虞聖孝之心未遂上下之志不通致災殃民為宗社邦
[004-8b]
本之憂巳述鄙見為陳言治道急務以效愚忠事具本
欲進間繼聞明詔大禮已定而止今欲言此愚誠恐有
未孚敢將前本附上伏願聖明併賜採納蓋臣前奏深
辯追崇之為禮者欲成陛下之大孝也今奏極言遷塟
之宜慎者亦欲成陛下之大孝也成陛下之大孝所以
效臣之愚忠也臣惟皇上一身宗廟社稷之主也四海
兆民之命也而所頼以儲祥䕃福於陛下之身者恭穆
獻皇帝之陵也俗言家之有墓猶木之有根根固則木
[004-9a]
常茂而枝葉生生不已根動則木之榮瘁未可知此士
民之家所以重於遷墓也匪徒士民雖古帝王亦然昔
者舜都蒲坂而崩於南廵遂塟九疑禹都安邑而亦崩
於南廵遂塟㑹稽其相去國都各數千餘里後世莫之
敢遷故其子孫傳至春秋時千數百載猶君國子民不
絶此其騐也唐太宗祖墓在長安者為隋留守官所發
動其後子孫連遭武氏安祿山之禍慘不可言此其所
當戒也我太祖高皇帝初塟其皇考妣於今皇陵衣冠
[004-9b]
蓋不備也及後富有天下追尊帝后我太祖統天大孝
豈不欲備禮改塟京師以便祭掃然亦曰慮泄山川靈
氣使體不安姑積土厚封備山陵之制而巳見於皇陵
碑大畧可考也此我仁祖之陵既䕃太祖興創大業而
以後未嘗輕動所以固蓄山川靈氣而又䕃我太祖享
國日乆子孫萬世為帝王也今獻皇帝之陵比於皇陵
已䕃皇上入繼大統今亦不宜輕動使之固蓄山川靈
氣而䕃我皇上聖壽萬年子孫萬世為帝王可也昔人
[004-10a]
謂死者魂氣升天體魄歸地今獻皇帝立廟京師子孫
歳時祭享其神氣之在天者陟降昭格蓋無不在而陵
寢之在安陸者永為萬世體魄之藏豈宜輕動也况查
安陸至京水陸路程各數千餘里使遷梓宫陸行在途
未免震動舟行則逺涉江淮河漢風波數千里勢非旬
月刻期可到此時聖母聖心懸念何如舉朝臣子驚惕
何如而可輕動也即今士民之家重其父母而欲為子
孫長乆計者只求小小吉地亦嘗經數年不得至於天
[004-10b]
造地設山川大聚完美可為帝王宅兆者舉天下蓋不
多也故我太祖初定國都聚天下術士而議者數百太
宗卜藏天壽山蓋自始封燕國至於紹極征討往來閱
歴山川數十年而後得豈易能也有如奉迎梓宫至京
一時難得吉地而經年未得安厝或主司恐以遲慢為
罪而遷就附㑹以未全吉之地為吉而誤國大事將如
之何臣謂陛下孝思誠切或遵奉聖母太后懿德至情
必欲遷塟亦須期以數年之間妙選近京山川大聚十
[004-11a]
分全美之地如天壽山比者而後妙選年月日時十分
之吉啟遷皇考梓宫安塟方可無慮也今若如彼邪佞
之言輕率一二年為之萬萬不可也夫隂陽地理之說
從古有之今士大夫之家重其祖考體魄之安為其子
孫長久之計者㒺不精加選擇而或謬為大言謂此小
術不足信者是其愛國不如愛家愛君不如愛身故為
欺㒺非忠實也昔宋儒朱熹窮理致極精㣲乃塟其考
妣異處蓋亦拘於隂陽地理而勢有所難合其䟽論壽
[004-11b]
皇塟地至為詳備蓋其知至意誠所發一時淺學之士
或未之及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
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今姑以塋塟一事言之夫愛
其祖考而慎於安厝者仁也處之合乎事理之宜者義
也然而天有隂陽地有柔剛則隂陽地理能為禍福之
說夫安得不信乎臣前䟽妄言今日急務以孝親為大
以保民為本而保民圗治之道又在擇言官而納諫諍
回士風而變治體以盡復祖宗之舊向使皇考聖母不
[004-12a]
崇以至親至尊之號而受陛下之朝享則為卑臨尊於
禮為不順於心為不安此聖心之所以不得巳而必欲
追崇者天理人心之正也天下萬世之公也今則陵寢
巳安不宜輕動稱號巳定不宜再更明詔巳頒不宜數
易聖孝已遂别無不得巳之情矣何乃中外臣工希寵
妄言不已臣願陛下明禁斥絶此軰不許再言而惟君
臣恊恭專以任賢圖治保民為事以求固宗社於萬年
此誠今日急務也臣愚賦性忠朴特受明主之知今既
[004-12b]
衰病成痼不能再起供職使非遇事盡言則終身負恩
有所不忍故敢冒死盡言至是也皇天皇考靈神昭鍳
臣言非忠甘受顯戮萬死無悔
  陳言治道急務以效愚忠䟽
臣荷國厚恩義圖死報在䘮三年每聞時事可憂輒増
哀痛不食惟以禮制所拘不敢上言國事今既服闋即
當趨赴闕庭面陳得失又以疾病不能中心自悼寢食
靡寜臣又自傷病廢之乆志慮之昏修身治家尚多自
[004-13a]
愧更言國事人其謂何况臣所欲言者實違衆議中外
一聞必皆切齒以為阿附求進是匪徒目前之有險禍
而將來身後之受惡名百世而下非遇大聖大賢至公
至明之見終有不能自白者矣臣是以欲言未敢輾轉
多時然又思臣痼疾天廢人所共知可無求進之嫌而
區區犬馬之誠實有寜受惡名險禍而不忍負恩緘黙
者故敢昩死為陛下言之竊惟今日聖治急務以孝親
為大以保民為本商書曰今王嗣厥德㒺不在初立愛
[004-13b]
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終于四海孔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又曰孝莫大於嚴父其論明王之以孝治天下則
曰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
禍亂不作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
大乎以天下養是皆言孝親為大也書曰后非衆㒺與
守邦又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寜又曰天佑下民作之君
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我皇祖聖訓有曰凡
古帝王以天下為憂者惟創業之君中興之主及守成
[004-14a]
賢君能之又曰憂常在心則民安國固蓋所憂者惟望
風雨以時田禾豐稔使民得遂其生如風雨不時則民
不聊生盗賊竊發豪傑或乘隙而起國勢危矣是皆言
保民為本也臣聞陛下至孝之心根於天性即位以來
累欲尊崇皇考聖母而惑於衆議未能早定臣想陛下
孝思純篤每當入侍聖母之時痛思皇考在逺三年不
得躬致廟享聖心哀慕廹切必有抑鬱于中而上通于
天者是以天為感動時出災異以儆聖心而孝治之應
[004-14b]
漠然未彰者事由羣臣見禮不明而執議僣差聖心於
是蓋亦過於謙讓而少貶明决矣是以即位之初大風
肇變而至于今亢旱之極洪範咎徴曰僣恒晹若曰䝉
恒風若是也臣謂此事在聖心獨斷之而已早定之而
巳在禮有曰為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為之况于
不殺其身以益其君乎就使追崇稍有不合乎禮陛下
為親羣臣為君寧受失禮之名而使陛下得全聖孝之
大以成孝治之美不亦可乎况此事出乎天理人心之
[004-15a]
正合乎天下後世之公萬無非禮可議者臣請得而明
辯之夫謂追崇為非禮者不過謂陛下入繼大統為孝
宗皇帝後不得復顧私親也臣聞近古帝王有生前無
子而明立親弟之子為太子以承繼天下且預為其生
父立後者漢成帝之於哀帝是也有生前無子而擇立
從兄之子為子以儲繼天下者宋仁宗之於英宗是也
有生前無子而選育孤逺之子為太子以親授之天下
者宋高宗之於孝宗是也有歿後親子夭疾其後策立
[004-15b]
親兄之子為子以承繼天下者漢安帝之嗣和帝是也
有歿後無子其后迎立從兄弟之子為子以承繼天下
者漢靈帝之嗣桓帝是也是皆如民間無子立嗣者然
不得顧所生父母固也陛下與之皆不同矣我孝宗皇
帝有子武宗已授之天下十有六年今陛下之立乃因
武宗晏駕無子又無親弟羣臣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
義推考天叙以皇考興獻帝為憲宗皇帝之第二子孝
宗皇帝之貴介弟不幸先日上賓陛下乃其嫡子也於
[004-16a]
是上請昭聖慈壽皇太后懿㫖稱武宗遺詔以迎立陛
下是猶今武臣世襲長房無子則次房繼者然此自皇
祖聖謨宏逺預立此制以息争端其意在武臣則重在
立功之祖在朝廷則重在創業之祖非為嗣世子孫私
立後計也故今士民之家無子皆得立嗣而獨武臣之
家不得私立者以聖制有定也然則陛下以堂弟繼堂
兄而有天下稽古中朝未有其事未有其事則追崇所
生亦未有是禮而可以義起矣中庸曰非天子不議禮禮
[004-16b]
運曰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是也昔衛出公不父
其父而禰其祖孔子欲正其名而曰名不正則言不順
今必曰繼世即為父子陛下當稱孝宗為皇考而不得
考其生父若使當時興獻帝在世則當立興獻帝矣其
亦當考孝廟而不得考其所生乎此其事理必不通矣
論者或又謂皇考初封藩國未嘗一日臨天下不得稱
皇帝者則又有說焉傳言武王追王大王王季文王不
以卑臨尊也今皇考聖母不尊以帝后之號而受陛下
[004-17a]
之朝則為卑臨尊矣其心安乎且太王王季文王舊皆
諸侯亦未嘗一日臨天下也我皇考以憲宗皇帝之愛
子孝宗皇帝之介弟𤣥德昭聞於天下乆矣屬者武宗
頻遊九廟缺享天叙人心皆屬皇考皇考上賓乃屬陛
下推厥天源陛下因為皇考之子而得承大統也顧不
得比於太王王季文王追尊為皇帝者何歟况昔孝廟
之於皇考友愛尤篤近者尊號之稱又出昭聖慈壽皇
太后之懿㫖陛下尊奉慈訓既隆所生而益感所自由
[004-17b]
是日嚴孝廟之享益隆昭聖之奉臣知兩宫二廟均享
陛下之孝而懽洽無間矣何不可之有或又拘於興國
之稱者則又不然夫今天下一統也父子一家也大明
一綂之内又有興國皇帝者何居此其事理又不通矣
或又拘於興國立廟者則又不然孔子曰吾不與祭如
不祭今皇考止有陛下一子而逺立廟於數千里之外
其降享之際不見親子孫一人在列能無含淚而不食
乎陛下高處九重萬年將至何日能一躬致孝享乎且
[004-18a]
昔親王無後者皆得祔享太廟也今皇考有陛下為天
子顧不得别立廟於皇城之内者何歟此其事理又不
通矣大抵先王因時制禮各各不同今只以追崇一事
言之昔者舜受天下於堯禹受天下於舜一也禮言有虞
氏宗堯是不追崇其父瞽瞍也夏后氏郊鯀是追崇其
父伯鯀也天下後世固不以舜為是而禹為非亦不以
禹為孝而舜為不孝也今之議禮者乃欲拘一定之說而
不顧天下之大計何歟書曰蓄疑敗謀故臣謂此事惟
[004-18b]
在聖明一下明詔早定之而巳固不必復牽於羣議也
亦不必追咎夫羣臣也夫羣臣為此者心非不忠而欲
沮陛下之孝也蓋其始議之時方追慕孝宗之德而傷
其無後故先有為後之說置於胸中而一時見偏議定
乃遂真以追崇為非禮而惟恐或䧟陛下於過舉其心
實忠於陛下忠於孝廟也及後再議復議舉朝人心蓋
以追崇為是者過半矣然而衆相顧忌懲宋濮園之議
槩以執前議者為忠直變初議者為逢迎乃遂翕然一
[004-19a]
口而莫之囘非其本心也一時保名固位之心重而不
敢違衆也或以能辭官職謂非固位者非也蓋名與位
相須從衆則得名今雖暫退而輿論可以復起違衆則
失名今雖得用而衆怒難犯後有險禍隨之矣此忠臣
體國者之所以為難也正德十六年冬臣在四川歸途
遇給事中張翀嘉靖元年春臣奔䘮抵家遇郎中夏良
勝主事張大綸皆與之極論追崇之當禮欲其達諸當
道以將順陛下之美而君臣契合以共成天下之治不
[004-19b]
知其言達否也夫將順與逢迎不同君所行是而人臣
順承其志以成就其美者將順也君所行非而人臣迎
合其志以求媚其心者逢迎也二者情事不同忠邪所
由以分也孔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今臣所憂者陛
下聖孝之美羣臣失於將順恐陛下緣此盡疑羣臣而
不之信上下不能相親以共成正大光明之業此實羣
臣之罪也然而所壊者陛下之國事也所害及者陛下
[004-20a]
之子民也於羣臣何計焉昔宋神宗勵精圗治一代英
明之主也惟以議新法不合而舊臣相繼罷去乃致時
相誤引匪人以壊國事先儒程顥謂新法之禍吾黨激
成之則亦當時舊臣偏執不能委曲致君之罪也然而
宋業遂衰致為神宗盛德之累臣念及此不覺痛心故深
願陛下毅然早定尊崇之禮而釋然遂赦羣臣之失使
各安其位而責以開誠布公講求救荒弭亂之策而急
行之此誠今日急務也蓋自羣臣執議不通而陛下孝
[004-20b]
思哀切之際内臣將有順㫖而得用者矣外戚蓋有希
恩而市寵者矣言官間有忤㫖而得罪者矣自古忠臣
愛君必憂其漸臣不敢避禍而不言也昔者漢唐宋之
季其致禍敗各有所由西漢以外戚之過寵東漢李唐
以内臣之漸横而皆言路之不通宋以奸相用事而言
官朋比為排異已以蔽主聰明而固其權三者不可不
慎也其奸相言官則多文臣也故自古文臣亦有奸謾
誤國者矣内臣亦有忠勤體國者矣非謂内臣盡不可
[004-21a]
用也但文職在外而有奸惡則易知知則易去内臣在
中而有奸惡則難知知亦難去故文職如裼外華體之
服有㸃汚則人所共見見而日數易之無難也内臣如
貼裏近身之衣有垢弊則人所不見必湏服之者自覺
雖覺而欲易之恐有切膚致害而顧忌多難難去之禍
則有不可勝言者矣又其富侈成俗而一家人之用度
過於文職大臣數倍有餘則其取於人也必多而民易
困窮此其所當戒也臣願自今文臣内臣職任各遵祖
[004-21b]
宗舊額而各選老成忠正者為之各欲時察其忠邪而
於内臣尤加慎檢一有奸佞竊權者混於其中則急去
之而改用忠良則可無前代宦官之禍矣國朝外戚遵
奉祖宗舊制自來不曽典兵預政前代外戚之禍無可
慮也然而分封漸盛則天下財賦有限而不能給民力
易於困竭書曰四海困窮天祿永終不可不慮也况聞
先朝外戚絶無封公者萬世而下乃謂外戚封公自陛
下始臣愚誠不願有此議論以為聖德之累也中庸言
[004-22a]
尊位重祿所以勸親親陛下所行亦九經之道也然而
親愛之固欲其富貴富貴之必欲其乆長其若親愛之
過富貴之極而為國耗蠧為人指斥則非乆長之道也
故臣願如張鶴齡者聖明聽其讓而仍舊爵以成就其
美親愛乆長之䇿上也公爵止令終身而不世襲次也
著為令典以後不許攀援為例又其次也自古人君之
德莫大於從諫其失莫大於拒諫尤莫大於罪諫臣罪
諌臣而不幸偶至於死則其失又有不可言者矣我皇
[004-22b]
上天性聰明聖德宏厚本心樂於從諌是以即位之初
凡科道有言無不嘉納然此時科道多係正德末年依
阿受賜取容於江彬而緘黙固位致䧟他官忠諌得禍
而莫之救正者也新政之初大臣失於奏黜此輩不知
認罪而乃混諸忠直肆意多言言或涉私忠良被枉聖
心明如日月蓋巳燭其言之不實而心之非忠者有矣
近二年來言者發於忠赤多切事理間有風聞偶誤者
蓋亦不多也陛下因前言者之多妄乃併後之言者而
[004-23a]
厭聽之是以嘉納不如初政之多更或因是而得罪者
有矣近聞一二言者過當其罪不能無也朝廷暫下之
禁獄以懲其㒺然恐言官因是奪氣而以後忠言日少
則非朝廷之福也亦恐天下後世因而誤傳陛下有不
納諫之名也故臣願陛下早開釋之以責其後效而巳
其先降黜者收復之而巳臣又聞近者南京兵部侍郎
席書以達禮受知陛下親擢禮部尚書不知事體者或
相驚訝以為不由衆推廷臣或有執奏書或避嫌固辭
[004-23b]
審如是則益煩聖慮矣臣與書未嘗識靣然昔見其雲
貴災異之疏漕船誌書之作固巳知其才猷出衆矣祖
宗朝固嘗親命大臣今陛下因其才而授此職允恊公
道何嫌之有廷臣執奏者或恐後有文臣武將才望非
書之比而乃援書為例夤緣結托不由衆推以得倖進
者耳臣謂後日萬一有此選部言官執之而已聖明納
之而已今如書則無嫌可避正宜聞命不俟駕而行以
急報明主之知不宜牽纏誤事也臣惟言官不可不擇
[004-24a]
而其言不可不聽臣願自今科道官特勑吏部博選内
外郎官中必欲其忠直公正明識治體者奏改為之三
年之内考其敢言忠諌有益舉刺得宜及廵按在外激
揚興革有益地方者留以久任超擢卿佐等官如祖宗
朝故事其雖敢言而言或不切於事體或過於激烈易
至觸忤者則遷改内外相應職事以保全之後仍記其
忠直覈其後效而量加超擢其或當言不言或挾私妄
奏及廵按不職者明奏降黜務使言官皆得中正之人
[004-24b]
陛下於言之善者則擇賜嘉納而見諸施行其不善者
亦曲示優容而置之不問要使朝廷多得忠諌之益而
君父不受罪諌之名可也皇天聖祖既以中國疆土暨
億萬生靈而付陛下矣然則保民也者實陛下今日之
急務臣昔聞陛下龍飛在途惜民財力惜民田禾朝野
播聞無不欣頌及登寳位以來愛民之心無日不存仁
民之政無日不舉凡遇災傷稅糧不惜蠲免凡告民飢
帑銀不吝賑濟陛下保民如此可謂至矣然今江淮以
[004-25a]
南赤地數千里民飢至於父子夫婦相食所在餓殍疾
疫死者不可勝紀若莫為之救者何歟或謂數年以前
内臣鎮守剥民膏血至盡以致如是固也然自陛下臨
御以來鎮守剥削如前者少矣無乃臣等文職各以私
巳營利為謀而無體國為民之心所致也臣觀近歲以
來士風大壊而政體大變文臣不敢自言陛下不得而
知也臣愚昩死敢遂言之今天下親民者郡縣守令也
總督郡縣者藩臬二司也廵察二司守令者廵按御史
[004-25b]
也數者設官皆以為民也祖宗舊制惟廵按一年交代
囘奏至今不改其餘藩臬守令則皆乆任而責其成功
𢎞治以前皆然也今則遷徙不常矣是故春為知府或
僉事於南秋陞副使或叅議於北來春則又陞叅政或
副使於東西矣甚者初陞右布政使憚逺不行在家稍
候三二月即改左而之近矣到任未及三二月即望轉
而京堂矣由是一歲之間往來道路如織月日過半其
能在任㡬何至於進士為知縣者亦惟持守三年有薦
[004-26a]
即取事在承上而不在恤下也故今藩臬守令皆過客
也其視地方凋弊若見驛舍之損漏誰為之修也視生
民之飢困若見驛馬之疲瘠誰為之恤也舊時責之以
興水利勸農者不屑為也責之以積榖備荒者不屑為
也至凡覈户口均賦役除盗賊抑豪強等事皆不屑為
也乃惟廵按批問狀詞或委勘事情則禀其意而亟為
之虗實輕重惟視彼所欲聞而報上耳誣枉固不恤也
往時廵按秉權太重行事太過先朝考定憲綱一書以
[004-26b]
為矜式其與三司知府等官相見各有定禮也其職任
事務各有定欵也今則藩臬守令皆不得專行其職而
事皆禀命於廵按矣甚而廵撫固位者亦不敢專行一
事而承望風㫖於廵按矣相見之際知府以下長跪不
起布政以下列坐隨行甚者答應之際皆俯首至膝名
曰拱手而實屈伏如拜跪矣至於審刑議事考覈官吏
之際與奪輕重皆惟廵按出言而藩臬唯唯承命不得
稍致商確矣一有剛正不阿可否其間或專行一事者
[004-27a]
豈惟廵按惡之衆皆疾之或隂註以數字之考語或明
摘其一事之過失而劾之退矣由是布政以下皆以作
揖為名日候於御史之門而無暇各行其政甚者公文
往來皆必親逓而布政使方岳之重按察使外臺之長
乃躬任舖司兵之役而不恥矣彼為布政者則曰我姑
卑巽數月則有京堂之陞矣既為都御史廵撫則又曰
我姑謙遜數年則有部堂之擢矣不然則劾隨之能得
此乎由是内外大小官員皆以持循保位為賢而慷慨
[004-27b]
任事者為不謹忠正之人因是而黜者多矣孰肯體國
憂民而為之興利備患耶此今日致民飢困所由也今
使大臣有如富弼之賢者陛下委金萬鎰使之馳往地
方賑救欲發倉廩則倉廩素空也欲買糧食則米榖絶
無也欲勸大戶則大户自不給也欲知飢民實數則守
令素不究知也欲委官則無實心行事者而或差占於
廵按則不敢承命也一人耳目有限將如之何哉不過
公文行下而造冊報上曰賑過若干而巳其生其死誠
[004-28a]
不能知也此今日之飢荒實不能救而後日之飢荒所
當急備也聖祖所憂盗賊竊發豪傑或乘隙而起者此
正可憂之時也臣惟曰囘士風變治體而皆復祖宗之
舊此今日救民之急務也然此事大臣不敢獨任也惟
聖明張主於上而已何者臣僚昔皆陞速今緩其陞則
怨怨則謗御史先既權重今抑其權則怒怒則劾謗與
劾大臣之所深畏也今日職位退亦可矣而歿後議及
贈謚則又以有無彈劾為應否由是浮沉保名者恒得
[004-28b]
志體國任怨莫之敢矣臣故謂保民今日急務在聖明
張主之而巳蓋能保民則天眷益隆宗社可永皇祖考
享祀於萬世陛下萬世之孝也然其本則又在陛下修
德講學以作憲天之聖也謹身節慾以固齊天之壽也
此二者近臣必言聖心已知而臣不敢多議也惟持守
之為難耳㑹子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臣病勢日亟常
恐一朝痰厥壽命不乆聖恩終身莫之能報是以力疾
盡言至此也陛下憐臣愚忠憫臣疾苦而早賜得休以
[004-29a]
終餘年臣之幸也其以為狂妄而罪黜之亦幸也若必
欲起臣上道則衰病不堪必死於道路矣臣惟一子貧
弱不能逺收臣葬惟陛下哀憐
  弱病不能趨詔懇乞休致䟽
臣久患痰火極弱行不能百步立不能片時兼以心神
虚怯眼目昏花遇事慌張出言蹇澁常時氣鬰不通身
欲顛仆或時欝散不止氣如暴亡是以不能供職效用
自為副使及陞今職中間一謫再興十辭永允頃丁家
[004-29b]
難今服闋因疾不能赴京陳情乞恩休致荷蒙恩㫖容
臣調理臣感激思奮調理不痊自分此生無緣上答中
夜哀思遇時多事乃瀝餘忠乃陳三䟽自知身如病馬
既蹶難興言比鳴鳥旁聞皆嫉直欲報恩於垂死而他
顧不遑豈圖基用於將來而公議有犯乃今十二月初
三日忽准吏部咨該本部備題奉聖㫖廖紀胡世寜姜
清都行取來京用欽此咨臣欽遵施行臣聞命驚惶即
欲趨赴奈緣病困日乆逺行驟難試一登舟而近出即
[004-30a]
連數疾而速還尚冀調理少痊不覺延捱多日恐稽召
命以速官刑憂惶日積痊可無期竊惟自古忠賢難逄
聖主况今遺老皆昔困於權奸之久幸今得遇聖明之
知豈有不願仕進無故推托者蓋其他則或憂人忌而
避禍不行如臣則實由天廢而痼疾難起懸望闕庭感
戀徙切伏望聖恩垂日月之照而幽隱不遺擴天地之
仁而疲癃是保特降綸音容臣休致明勑吏部示勿復
用以便臣安養之私以免臣冒進之咎臣得以未死之
[004-30b]
年感陛下再生之德日同野老含餔鼓腹而歌咏太平
時學緇流稽首焚香而祝延聖壽臣無任激切祈懇之

 
 
 
 
 胡端敏奏議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