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5 九朝編年備要-宋-陳均 (master)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九朝編年備要巻二十五   宋 陳均 撰
哲宗皇帝起戊寅元符元年/止庚戌元符三年
戊寅元符元年春二月罷翰林侍講侍讀學士
三月建懿親宅以處/五王
内臣陳衍抵死
 紹聖初追貶司馬光等張商英又言内臣陳衍乃陛
 下家奴敢與宰臣交通干預大政劉摯未除相蘇頌
[025-1b]
 未罷相前十日人已知之其姦狀明白乞流配海島
 詔除名白州編管三年又以其與州官往來配朱崖
 軍至是蔡京安惇究治到前皇城使張士良所言陳
 衍事狀乃奏云司馬光忘先帝厚恩棄君臣大義乗
 時伺候冒利無恥交通中人躐取高位姦黨交締蹤跡
 詭秘又曰其無君之惡同司馬昭之心擅事之迹過
 趙髙指鹿之罪蓋至今日其惡遂彰大逆不道死有
 餘責所有陳衍罪不在赦上曰陳衍朕親見之不可
[025-2a]
 貸乃詔衍處死士良先已竄雷州至是徙白州
章惇蔡卞請追廢宣仁聖烈皇后
 先是惇卞恐元祐舊臣一旦復起日夜與邢恕謀所
 以排䧟之計既再追貶呂公著司馬光及謫呂大防
 等過嶺意猶未厭仍用黄履疏髙士京狀追貶王珪
 皆誣以圖危上躬其言侵及宣仁上頗惑之最後起
 同文館獄將悉誅元祐舊臣内結宦者郝隨為助專
 媒孽垂簾事欲追廢宣仁惇卞自作詔書請上詣靈
[025-2b]
 殿宣讀皇太后方寢聞之遽起不及納履號謂上曰
 吾日侍崇慶天日在上此語曷從出且上必如此亦
 何有於我皇太妃同皇太后諫上語極悲切上感悟
 取惇卞奏就燭焚之於是禁中相慶郝隨覘知其語惇
 卞明日再具奏堅乞賜行上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
 宗廟乎抵其奏於地張士良者前竄雷州惇卞逮赴
 詔獄欲使誣宣仁果有廢主意及士良至既以舊御
 樂告復列鼎鑊刀鋸置前謂曰言有即還舊官言無
[025-3a]
 即死士良仰天哭曰太后不可誣天地神祗不可欺
 乞就戮惇卞無如之何但以陳衍罪狀塞詔宣仁追
 廢之議由是得息而惇卞終不釋然
 蔡京安惇進呈劉摯等事上曰元祐人果如是乎京
 惇曰誠有是心然反形未具上曰摯等已責遐方朕
 遵祖宗遺意未嘗戮大臣其釋勿治
夏四月邢恕罷
 自中丞出知汝州恕每登對必移時章惇疑其輕已
[025-3b]
 排而出之
 十月中書言恕元祐初上書言王安石呂惠卿之姦
 又稱宣仁后有宗廟大計旬日固已先定之語于是
 徙知南安軍
建顯謨閣
 藏神宗御集
 崇寧元年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等官
復汴河堤岸司
[025-4a]
五月朔御殿受傳國寳
 初咸陽民段義郊居因造屋斸地得玉璽其文曰受
 命于天既壽永昌玉甚瑩色甚綠御史臺主簿李公
 麟以為璽文乃小篆為鳥魚狀蓋李斯所篆又云初
 學記云藍田之玉如藍故謂之藍田此真秦寳也蔡
 京等欲以五月朔大朝㑹受傳國璽上許之三省未
 知也及詔如所請章惇大駭然不敢復言聞者哂之
六月改元
[025-4b]
 初議改元上謂輔臣曰前代元鼎之類皆明白如何
 章惇曰元符最好其次有真符寳符皆不及兼寳字
 皆先世末歲所稱如天寳皆是上曰如此即且作元
 符曽布以為昔天書降嘗于承天門裏作元符觀後
 以火廢則元符亦不甚佳上黙然
置㸔詳元祐訴理局
 元祐初嘗置訴理所申理寃濫至是中丞安惇言陛
 下未親政事姦臣置訴理所凡得罪于熙豐之間者
[025-5a]
 咸為除雪歸怨先朝收恩私室乞取公案㸔詳從初
 加罪之意復依元斷施行時章惇猶豫未應蔡卞
 即以相公二心之言迫之惇懼即日置局命蹇序
 辰同安惇㸔詳案内文狀陳述及訴理所㸔于先朝
 言語不順者具告以聞自是已伸雪復改正或重得
 罪者八百三十家
秋七月地震
八月嚴選用召對法
[025-5b]
 詔自今三省樞密院擬進在京文臣及武官横班使
 副諸路監司帥守召對
嚴起復命
 詔非管軍邊任不許復起三省言駙馬都尉郭獻卿
 卒哭當起復上曰不以金革從事而起復雖有故事
 非古也其除之
九月復竄鄭俠
 㸔詳訴理所言光州司法監安上門鄭俠上言謗訕
[025-6a]
 朝政并王安國非毁兄安石等罪名元祐元年除雪
 不當及王斻王斿進狀内言父安國寃抑未除又云
 先臣不幸不得出于此時詔元祐指揮更不施行並
 令改正俠追毁出身以來文字除名勒停依舊英州
 編管斻斿俱降監當
賜故相王安石第
 就京師賜第百間
冬十月夏人寇邊
[025-6b]
 渭川之西地數百里而平夏處其中初涇原經略章
 楶謂諸將曰新邊控扼誰可付者皆曰非郭成不可
 遂辟成為第十一將以戍平夏西賊自失地之後朝
 夕憤恚至是以兵號三十萬犯塞國主與其母自將
 攻平夏城自己卯至壬辰晝夜疾攻成等城守益堅
 寇乃造髙車以臨城載數百人填壕而進俄有大風
 震折寇一夕遁去夏人嵬名阿里黙拉敦布二人乃
 西𦍑之將皆勇悍善戰屢為邊患章楶諜知其虛可
[025-7a]
 襲十二月遣折可適等間以輕騎二千出盪𦍑六道
 分進寇不及知夜入其室執之盡得其家屬俘馘三
 十餘人獲牛羊不啻十萬曽布曰上此非常之功可
 賀也上曰可賀否布曰果莊亦賀及告陵廟此功不
 在果莊下惇等皆曰此奇功也上乃御紫宸殿受百
 官賀左正言鄒浩言涇原擒到西夏統軍等人孰不
 稱賀然兵家未勝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
 難知決勝于前而不知持勝于後將有棄前功而招
[025-7b]
 後患矣明年進楶等秩其餘賞賚有差嵬名阿里等
 詔送闕下既至並貸其命
范祖禹卒
 于化州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過至遇事别白是
 非不少借隱在邇英守經据正獻納尤多嘗讀尚書
 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之語拱手再誦却立云願陛
 下留聽上首肯再三乃退每當講前夕必正衣冠儼如
 在上側命子弟侍先按讀其説及講間列古義參之
[025-8a]
 時事言簡而當無一長語義理明白粲然成文蘇軾
 稱為講官第一自以為不及也
十一月甲子冬至郊罷合祭
 先是紹聖三年春詔復罷合祭大禮之歲親祀地祇
 于北郊其年六月詔立北郊齋宮
十二月澶州河溢
己卯元符二年春三月遼人請緩夏師
 遼使蕭德崇等見上遂言北朝皇帝告于南朝皇帝
[025-8b]
 西夏事早休得即甚好上令答之曰西人累年犯順
 理須討伐何煩遣使德崇等唯唯而退其國書略云
 粤惟夏臺實乃藩輔累承尚主迭受封王近歲以來
 連表馳奏稱南兵之大舉入西界以深圖懇求救援
 之師用濟攻伐之難理當依允事貴解和蓋遼之於
 宋情重祖孫夏之於遼義隆甥舅必欲兩全於保合
 豈知一失於綏存而況于彼慶厯元豐中曽有披聞
 皆謂止退寧謂輙違先旨仍事逺征倘蔽議以無從
[025-9a]
 慮造端而有自報書云惟西夏之小邦乃本朝之藩
 鎮曲加封植俾獲安全雖於北嘗與婚姻之親而在
 南全居臣子之分含容寖久變詐多端爰自累歲以
 來無復事上之禮賜以金繒而不足加之封爵而愈
 驕殺掠吏民圍犯城邑推原罪惡在所討除聊飭邊
 防稍修武備築據要害控扼奔衝輙于去歲之冬復
 驅竭國之衆來攻近塞凡渉兩旬自取死傷數以萬
 計粮盡力屈衆潰宵歸更為詭誕之辭往求拯救之
[025-9b]
 力狡獪之甚於此可知采聽之間固應洞曉必謂深
 加沮却乃煩曲為勸和示以華緘将之聘幣禮雖形
 於厚意事實異于前聞緬料雅懷誠非得已顧於信
 誓殊不相闗惟昔興宗致書仁祖諭協力蕩平之意
 深同謀外禦之情至欲全除使無噍類謂有藉於一
 舉誠無益於兩朝祖宗貽謀斯為善美子孫繼志其
 可遺忘今者詳味縟辭有所未諭輙違先旨諒不在
 茲又一白劄子略云夏國犯順罪惡如此北朝所當
[025-10a]
 共怒兼慶厯皇祐間興宗屢嘗致書仁廟至有熟料
 凶頑終合平蕩等語且言北朝興宗篤志勸和情義
 兼至方夏人有罪則欲協力討除及西征勝㨗則持
 書相慶慮彼稱臣修貢則欲當朝勿賜允從今來兩
 朝歡好加于前日乃以夏人窮蹙之故詭辭以告既
 移文計㑹又遣使勸和恐與昔日興宗皇帝之意稍
 異竊料北朝臣僚不曽檢㑹往日書詞及所立誓約
 聞達仍詔遣郭知章報聘
[025-10b]
 初德崇堅乞於國書内増休退兵馬還復疆土等語
 往復議論卒不從之德崇留京師凡三十七日乃歸
夏五月以進築畢功赦陜西河東
 帝相章惇以涇原路建西安州及天都等寨諸路築
 據要害邊面各徑直相通率百官賀於紫宸殿制答
 曰夏𦍑弗庭命将進討復我境土據賊要衝道阻悉
 通邊防永固與卿等内外同慶德音降陜西河東路
 死罪囚流以下釋之差官奏告永裕陵
[025-11a]
 先是曽布言西安建州包括天都自天都至秦州甘
 谷城南北一直五百里幅員近千餘里當時熙河山
 是摩正地今開拓乃夏國地兼據險要並河足以制
 其死命西人常恭順則已更作過則趨靈夏不逺矣
 此功非熙河可比然不得熙河涇原亦無有開拓今
 徑據天都涇原自汝遮建城塞至㑹州故兩道邊面
 相通接而秦州遂在腹内兼先帝建熙河蘭㑹路今
 日方得秦州乃成先帝之志上書曰蘭㑹方為漢地
[025-11b]
 如此固當稱賀又曰熙寧建熙河路以熙洮岷通逺
 軍為一路此時尚未得河州至今未有洮州此故事
 也上然之又曰西安㑹州皆漢地亦當告陵廟又曰
 諸路所作築凡四十餘壘皆畢未論諸路只天都與
 熙河邊面相接所包括幅員蓋千里河東鄜延環慶
 邊面亦各相通此誠非常不世之效此番赦詞當從
 政府草定恐學士命詞不能盡朝廷意又當明示以
 休息兵民之意不惟慰安民心亦足以釋西北之疑
[025-12a]
 也上許之赦文有討叛興師蓋非得已息民偃革将
 自于今之語布所草也章惇進官五等曽布三等許
 將蔡卞黄履皆二等
 先是夏人三遣使至鄜延而諜言梁氏之死乃遼人
 遣人酖殺之使乾順自管國事呂惠卿以謂若誠有
 之則遼人欲西人之歸已可知我若應答太過所求
 難與則是怒彼以堅其北歸而畫河為界必無聽從
 之理乃上疏曰西人之所以有河外者以有河南為
[025-12b]
 之限所以有河南者以有横山為之阻今若畫河為
 界則皆失之彼豈不思一葦可渡而據山之險他路
 臣不能知如木路所築九寨與暖泉金湯二寨幸皆
 就緒東西殆千里而新築之外更拓二三十里以為
 堡舖則形勢膏腴占據殆盡乾順因其母死歸咎姦
 臣殺之以謝罪而請入貢則我雖未能一舉而覆巢
 穴然自有國以來用兵西方未有如今日之盛也是
 春夏人又四遣使來其辭滋恭朝廷亦得其近上首
[025-13a]
 領道其密謀以為急則納土北歸遂命惠卿説諭漸
 示接納之意
六月河決内黄口東流斷絶
 于是吳安持等三十人降責有差以元祐間主囘河
 東流之議也
秋七月置湟水軍
 初吐蕃酋長轄正隆贊爭國於是綽爾結奔河州説
 權知州王贍以取青唐熙河經畧司屬官王厚乃與
[025-13b]
 贍同畫䇿遣客詣章惇惇下其事於經畧使孫路路
 因言青唐必可取遂大發府庫招徠𦍑人厚韶子也
 既而河南酋長必斯布結以講朱一公錯鑿當剽四
 城來降贍奏乞速取青唐朝廷許之曽布對上曰先
 帝初以熙河洮岷為一路今方得秦又以熙河蘭㑹
 為一路今方得㑹陛下威靈所及遂成先帝之志非
 天時人事符合何以至此至是贍等師遂出塞自密
 章渡河趨邈川孫路知贍狡獪難制使總營王愍為
[025-14a]
 将而以贍副之故其渡河贍為前鋒愍䇿應於後贍
 将趍邈川忌愍分其功紿愍明朝食畢乃發愍以為
 誠然贍夜半忽傳發平明入邈川愍徐覺之整陣而
 行日午始至贍已據府庫舍愍于佛寺贍徑上㨗書
 不復由帥府矣邈川古湟中之地部屬繁庶形勢險
 要南拒河州東拒蘭州皆二百里于是孫路請建為
 湟水軍路既怒贍而愍又以贍據府庫事訴于路故
 路心右愍而奪贍兵權屬之而贍所請輙又抑不與
[025-14b]
 專委愍至河州又與同還熙河而留贍屯邈川也
 史臣曰吐蕃之裔守䕶西塞為不侵不叛之臣固嘗
 宣力王家奮擊夏虜而熙寧元符崇寧間三用師于
 其國蓋其始也王安石主王韶取洮河中而章惇主
 王贍夷青唐末而蔡京主王厚復湟鄯遂建熙河一
 道郡縣而置之功雖訖成邉患不息唃氏子孫無罪
 而就覆亡及金人得秦隴乃能求其後而續其血食
 可慨也夫
[025-15a]
八月太原地震
復㑹州
 修復㑹州以知鎮戎軍姚雄為知州
安化蠻寇邊
轄正降隆贊入居青唐
 轄正為其下所逐徙居青唐新城尋削髮為僧至是
 領衆趨宗哥城王愍受其降轄正既降其首領綽爾
 結與森摩欽戬棟戬疏族希巴烏次子也迎隆賛為
[025-15b]
 主入居青唐城
九月立賢妃劉氏為皇后
 時中宮久虛上屬意賢妃劉氏令左僕射章惇以兩
 宮意撰一詔進入惇即撰皇太后手詔有非此人誰
 可當等語内侍劉友端書之于是三省樞密院上奏
 乞立中宮上遂出惇所擬太后手札以賢妃為皇后
隆贊以青唐降改為鄯州
 森摩欽戬綽爾結幽隆贊於别室遣使詣王贍通欵
[025-16a]
 贍舉兵至青唐隆賛出降贍引兵入城閏月改青唐
 為鄯州邈川為湟州宗哥改為龍支城並𨽻隴右以
 廓州為寧砦城
毁元祐碑刻
 從通判潭州畢漸請也
竄鄒浩
 時為右正言上疏曰天子之與后猶日之與月隂之
 與陽相須而成者也然則立后以配天子安得不謹
[025-16b]
 今陛下為天下擇母而所立乃賢妃劉氏一時公論
 莫不疑惑誠以國家自有仁祖故事不可不遵用之
 耳蓋皇后郭氏與美人爭寵致罪仁祖既廢后不旋
 踵并出美人所以示公也陛下以罪廢孟氏與郭實
 無以異然孟氏之罪未嘗付外推治天下至今疑以
 為與賢妃爭寵而廢若果與賢妃爭寵而致罪則不
 立妃嬪以逺嫌亦有仁祖故事在焉況孟氏罪廢之
 初天下皆料必以賢妃為后及讀詔書有别選賢淑
[025-17a]
 之語又聞陛下臨朝慨嘆以廢后為國家不幸又見
 宗景有立妾之請陛下怒而譴之于是天下始釋然
 不疑今竟立之則不免上累聖德豈不惜哉乞追停
 册禮别選賢淑詔除名勒停送新州羈管
 初浩過潁昌見其友田畫言得罪之由留三日臨别
 浩出涕畫正色曰使君隱黙官京師遇寒疾不汗五
 日死矣豈獨嶺海之外能死人哉願君無以此舉自
 滿士所當為者未止此也浩茫然自歎息曰君之贈
[025-17b]
 我厚矣編修官張庭堅見曽布極言瑶華無罪而器
 浩之直且曰今日朝廷逐諫官樞密何不力救布但
 唯唯章惇覆奏貶浩
 十一月蒋之奇落翰林學士呂嘉問落待制葉祖洽
 罷吏部尚書並補外王囘特除名勒停坐與鄒浩語
 言交通也王琳吳師禮李友諒陳舉朱紱傅楫胡安
 修范致君王溥勒停白時中岑穰張庭堅畢漸蔡蹈
 范致虛蒋求葉承各衝替坐以錢銀遺浩且致簡叙
[025-18a]
 别也
冬十月諸𦍑復叛立小隆賛
 時森摩欽戩結山南諸𦍑悉叛圍鄯州部将李忠擊
 敗之王贍戮心牟欽氊等九人及城中諸𦍑甚衆𦍑
 人又圍湟州王愍擊敗之又圍宗哥城凡十日而解
 是月洮河總管苗履秦鳯總管姚雄及将髙永年破
 綽爾結於青唐峗𦍑人宵潰屬𦍑朗阿克章因河外叛
 率貴羅族拒官軍熙河經畧胡宗回遣河中都監王
[025-18b]
 吉将五百騎討阿章全軍䧟没又遣開封第八将魏
 釗討之釗亦敗宗囘請以种朴知河州朴到州三日
 宗囘馳檄至六七時賊鋒鋭朴不得已出兵堕伏中羌見
 首尾莫相應朴為𦍑刺死以馬負尸去𦍑乗勝追北
 我師遇隘不可兼行𦍑以萬騎來薄有王舜臣者善
 射以弓掛臂獨立有六七𦍑人厚甲馳騎而來舜臣
 曰此必𦍑酋之尤桀黠者今不先發吾軍咸死於此
 矣乃宣言曰今取最先者引弓一發矢中其面三發
[025-19a]
 殞三人餘三四人返走皆貫其背萬騎洶懼不敢前
 舜臣因得整軍向敵須臾𦍑復至舜臣自申及酉發
 矢千餘無虚發者而舜臣亦血殷至肘矣一公錯鑿
 講朱當標四城咸在重山中崖壁阻峻惟微徑僅通
 人行𦍑既反乃於阻峻處以水溉道滑不可登故漢
 兵三入三敗熙河将士奪氣無敢復言戰者河岷及
 諸城寨堡日虞𦍑至於是青唐道路復不通綽爾結
 等共立隆贊為主希巴烏第三子也先是朝廷已受
[025-19b]
 賀章惇白上将乗兵勢滅夏國而湟州告急惇意沮
 又云當復以青唐與溪巴既又聞朴死上下惶駭自
 經營鄯湟死傷又倍于安西之役闗中諸民由此大
 困而湟州歲費三百餘萬緡
 涇原經畧章楶既應詔發兵将赴熙河即具奏曰苖
 履姚雄等統兵在邈川等處已五十日兵士暴露未
 有解嚴之期如李忠傑之子世恭知河州种朴皆已
 䧟没其他所聞甚多不得不詳悉逐項開説一曰聞
[025-20a]
 青唐道路山谷險峻或言有至險處為棧道通行自
 河州至青唐約四五百里此後屯戍兵馬既多不知
 用何人般運糧草應副歲計乞詔有司約計彼處屯
 數人馬數目並計道路逺近般用合用脚費僱賃錢
 物及如何措置經營般用并歲計合用若干錢帛糧
 斛指甚處所應副見今有備與未有備毎歲朝廷合
 添賜若干錢帛一曰伏見興兵以來陜西府庫倉廪
 儲蓄一空前後撥賜内藏金帛不知幾千萬數而陜
[025-20b]
 西目今處處闕乏糧草轉運司亦無從出惟是行移
 公文指空畫虛臣竊恐内帑金帛亦是有限今又收
 復青唐等處大興工役恐非陛下意一曰紹聖四年
 以後諸路興原闕/   人未嘗休息臣不原闕/
  以本路言之原闕/      月未調發兵馬
 原闕/          五月半間分屯六月
 又調發進築定戎寨七月下手工原闕/了又移兵應
 副進築㑹州至八月二十間方回空闕日月又修置
[025-21a]
 正原等處堡子及日近添築烽臺移置堡鋪指立界
 堠連綿興役未嘗休息今又虛發五千人赴熙河救
 援臣勘㑹每一出師士卒病患死亡及将帶衣甲逃
 走數目不少臣為邊臣實難言之然皆係邊防利害
 願陛下深察
十一月立州學三舍法
 諸州設教授處依太學選補學生歲貢上舍一人内
 舍二人又詔諸路各選監司一員提舉學事仍令逐
[025-21b]
 郡知通專一掌管
十二月夏人納欵
 先是西方之力已疲而其母梁氏死乾順乃遣人欵
 塞告哀謝罪請和樞密院言西人近寇涇原狼狽遁
 歸計窮請命理難便收假令異日許和亦當畫河為
 界既而遣使三至乃詔呂惠卿諭以謝表止是虛文
 若将首謀二人先執以獻方敢受表
 未幾復上表謝罪略曰伏念臣起國禍之基由祖母
[025-22a]
 之世蓋大臣萌僭竊之事故中朝興平伐之
 師今母氏殞殂姦人誅竄故得因馳哀使附
 上謝章願追烈祖之前猷特賜曲全之大德願
 通常貢獲紹先盟詔答曰省所上表具悉爾國亂常
 歴年于此迨爾母氏復聽姦謀屢興甲兵擾我疆埸
 天討有罪義何可容今奸黨剗除爾既親政而能抗
 章别慝冀得自新朕喜爾改圖姑從矜貸已指揮諸
 路令各處廵綽所至處明立界至并約束城寨兵将
[025-22b]
 如西人不來侵犯不得出兵過界爾亦嚴戒㳂邊首
 領毋得侵犯邊境俟施行訖遣使進結誓表當議許
 令收接之至是來上誓表有飭疆吏而永絶争端諭
 國人而常遵聖化若違茲約則咎凶再降倘背此盟
 則基緒非延等語詔答略曰嘉爾自新俯從厥志爾
 毌爽約朕不食言宜諭國人永遵信誓疆界並依已
 降詔旨兼邈川青唐已係納土歸順各有久來疆界
 至今並依漢地及本處部屬有逃叛入夏國者即係
[025-23a]
 漢人其餘一應約束事件並依慶厯五年正月一十
 二日誓詔施行
 是年十月夏遣使來賀天寧節後恩禮歲賜悉仍舊
 例
戊辰元符三年春正月上不豫
大赦
上崩於福寧殿
 壽二十五在位十五年諡以欽文睿武昭孝廟號哲
[025-23b]
 宗
皇弟端王即皇帝位皇太后權同聽政
 神宗第十一子母曰陳氏紹聖三年進封端王哲宗
 崩太后哭謂宰執曰皇帝無子事須早定章惇厲聲
 曰在禮律當立母弟簡王太后曰神宗諸子申王長
 有目疾次即端王當立惇又曰以年則申王為長論
 禮律則同母之弟簡王當立太后曰俱是神宗子豈
 容如此分别兼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又仁孝知樞
[025-24a]
 密院曽布進曰章惇未嘗與衆商量太后聖諭極當
 左丞蔡卞亦曰當依聖旨中書侍郎許将亦助布惇
 黙然既承命都知梁從政白召五王惇曰且召五王
 來㸔諸王尋至端王是日在假太后再遣使召且戒
 使者王若復辭即扶持上馬以來俄頃王至獨召入
 太后諭曰先帝無子端王當立王對曰申王兄也固
 辭太后曰申王有目疾王不須辭王又辭再三太后
 再三申諭惇等進曰天命所屬大王當為宗廟社稷
[025-24b]
 計上遂即位
 初梁從政給事皇太妃閣隂以簡王屬章惇至是太
 后以問從政從政云第問章惇后疑之問曰即惇言
 非奈何從政曰惇宰相其言安可不從后麾之去
 上請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太后曰皇帝年長聰明
 不須如此輔臣皆曰願為國計勉從皇帝所請
大赦
尊皇后為元符皇后
[025-25a]
 尋又尊皇太妃朱氏為聖瑞皇太妃
追尊母貴儀陳氏為皇太妃
正月罷増邏卒
 知開封府吳居厚奏言陛下即位之初京城有妄議
 朝政者當行止絶乞增置八廂邏卒上曰及朕躬否
 居厚曰雖不敢指斥然傳播朝廷陞㸃将大有更張
 其語不根上曰如及朕躬容取修省居厚慚謝而退
二月立夫人王氏為皇后
[025-25b]
復鄒浩等官
 縁浩坐累者王囘等二十六人悉復官或量加恩有
 差先是曽布言登極大赦非常赦之比竄謫之人延
 頸以望生還方春夏瘴癘之時早得遷徙為賜實大
 兼臣嘗蒙聖諭謂鄒浩豈可置之死地如浩萬一不
 得生還於先朝亦非美事上曰浩擊惇甚力章疏具
 在惇必未肯便與移叙布曰不若批付三省不必指
 名但以大赦應牽復移叙之人速具姓名取旨則必
[025-26a]
 不敢緩也上欣納之於是詔浩復官監袁州酒税囘
 監泉州商税餘或復官或除落衝替或與堂除差遣
斥内侍郝隨劉友端
 上曽諭曽布曰禁中修造華侈太過墻宇梁柱塗金
 翠毛一如首飾又作王虛華侈尤甚布曰禁中地窄
 玉虛誠不須作其他多不知但曽從駕至北郊宣入
 賜茶次日大行宣諭曰昨日盡見北郊宮殿只是綵
 繪外面人言使了多少金也上曰不然賜茶處是寢
[025-26b]
 殿前後殿有流盤曲水亭榭無非金翠未幾逐隨與
 友端布因問故上曰彼自乞宮觀因言營造過當曽
 見西北角上月榭否布曰亦見之既而聞承極殿後
 有水心殿地勢極窄所營宫室友端等造作奇巧皇
 太后太妃皆不曽到上一日令就彼作道場因往進
 香斥隨友端未使從行既至見其侈麗可驚柱梁椽
 榱皆作花卉龍鳯之類塗以金翠環繞其上去梁柱
 皆數寸若飛動狀上令築墻隔出後苑門外仍令毁
[025-27a]
 撤又詔太常少卿孫傑同内侍李慤驅磨隨友端等
 所領後苑造御前生活所翰林書藝局造御前生活
 所修萬壽觀本命等殿所收支官物仍令慤先詣逐
 處封鎻見在官物簿厯及拘收干係人蓋此三所前
 後所費尤不貲友端嘗作一屏風至用象牙二百株
 後苑作計料一物用金百兩却取千兩以九百兩為
 備諸皆類此
 月臺者隨友端等所剏也在大内西北隅下瞰水門
[025-27b]
 上初以其華靡詔令毁撤後用日官言但改為奉仙
 佛像之所云
 崇寧元年五月提舉後苑修造所言内中殿宇修造
 合用金箔五十一萬七千片上曰用金箔以飾土木
 一經靡壞不可復收甚亡謂也其請支金箔内臣令
 内侍省重行責罰
以韓忠彦為門下侍郎
 給事中劉極言本朝不任八戚以故事誠防微杜漸
[025-28a]
 萬世之長䇿也今忠彦除門下雖出自簡拔臣恐政
 府援以為例非國之福詔韓琦定䇿元勲忠彦純厚
 舊德不可以嘉彦故廢宜速書讀行下
 忠彦見上陳四事以禆政其一曰廣仁恩曰本朝自
 祖宗以仁德固結人心四方如泰山之安近年執政
 騖於功利以苛察相髙政太急刑太峻豈社稷之福
 哉願陛下以仁安天下之心其二闢言路曰諫官御
 史人主之耳目願陛下求忠直厚重之士親加識擢
[025-28b]
 若敢言有補則行其言用其人其三去疑似曰法無
 舊新便民則為利人無彼此當材則可用自紹聖以
 來凡曰元祐之人大則投竄小則退斥願陛下惟是
 之從惟材之用其四重用兵曰先帝於陜西河東進
 築城砦數十得地雖廣而不可畊皆永興等路餉之
 虛内實外民力大困願陛下考用兵以來費幾千萬
 而所建之地收以為用者其數幾何而邊民父子肝
 腦塗地與官軍物故者其數又幾何則進築利害皎
[025-29a]
 然見矣謂宜亟罷以惠邊民於是上數下詔蠲天下
 逋責甄流人忠藎敢言及知名之士稍見叙用矣
范純仁等並收叙
 凡二十餘人悉牽復有差純仁劉奉世呂希純王覿吳
 安詩韓川唐義問並外司鄧光唐和澧隨安州居住
 呂希哲希續呂陶鄭佑並宮觀任便居住蘇軾蘇轍
 劉安世秦觀程頤移亷永衡英峽等州王古楊畏王
 欽臣范純禮純粹知潤襄兖亳信等州晁補之張耒河
[025-29b]
 中府黄州通判劉唐老武勝軍判官鄒浩黄隱黄庭
 堅賈易王回並與監當差遣
 尋詔劉摯梁燾許歸葬摯燾王珪呂大防范祖禹王
 巖叟劉安世朱光庭諸子並許叙復
三月以龔夬為殿中侍御史陳瓘鄒浩左右正言
 以曽布韓忠彦等薦也上極稱浩且謂布曰浩擊章
 惇文字待降出翌日乃曰檢尋未足亦有燒毁者矣
 布因言言路得人政事之首孰不鼔舞但章惇蔡卞
[025-30a]
 不樂正上曰卞今殊無人色布曰瓘夬等久當進為
 惇等所抑卞無他見不附已者便惡之上曰所謂妬
 賢嫉能也又曰浩來必與惇理㑹皇太后亦諭忠彦
 等甚以瓘夬差除為得翌日布對上謂布曰安惇昨
 言鄒浩不可用恐形迹先帝非孝也朕答云先朝言
 事官未嘗論事而浩獨敢言莫用不妨惇無以對靣
 發赤而退又曰王祖道言不當差官驅磨後苑造作
 等處官物亦以為形迹先帝朕答云主掌財物不明
[025-30b]
 理須究治何與先帝事布曰小人不悦者多此等語
 不足信更望深察上曰不足信不足信
轄正隆賛入見
 初詔隆賛為河西節度知鄯州如府州折氏世世承
 襲趙懷義團練使同知湟州懷義乃摩正之子轄戩
 之孫嘉勒斯賚之嫡曽孫也摩正熙寧間來降賜姓名
 趙思忠至是隆賛與轄正懼來朝以隆賛為懷逺節
 度趣令之鄯州轄正為寧逺節度
[025-31a]
 上之召對二人也因從容問隆賛以何術招希巴烏
 隆賛云希巴烏亦欲繼來但為朗阿章所制若赦阿
 章之罪招之必易上曰已放其罪矣隆賛曰臣到岷
 州當遣人諭之若不從即以兵取其首來上曰招誘
 為善不須殺也尋賜隆賛姓趙名懷德陜西運判秦
 希甫奏云熙河既受轄正之降以兵至青唐即求唃
 氏之後或只令隆賛承襲方合人心據地理從河州
 至湟州二百四十五里道路險隘不通車乗惟是頭
[025-31b]
 口䭾載人夫担負瓦吹峽中多遇寇掠道無宿頓人
 無飲食畜無芻秣僱到頭䭾及管押之人如赴死地
 即令欲全而歸已是難事緣鄯州招下新羌萬餘人
 若一離本處皆為讎敵欲望朝廷早追隆賛及三偽
 公王入鄯州分付降𦍑令自循撫求故主温溪心之
 後守湟州徐議引去尚為小全之計三省進呈㑹布
 請馳送胡宗愈及希甫體度可守可棄聞奏布因言
 青唐本以國人不平阿里庫父子簒位故逐轄正而
[025-32a]
 立隆賛邊臣因而欲有其地臣自初事即力爭以為
 不可及轄正隆賛相繼出降宰相率百官稱賀建置
 鄯州臣不復啓口然西番尋叛亦累於大行前陳此
 事本不可為但業已建置州郡頒告天下百官四方
 上表稱慶一旦棄之取笑中外今於不得已之中但
 當盡力醫治拯救若鄯州不可守猶當西守湟州東
 建洮州以相維持且以成神宗以熙河岷為一路詔
 旨其後賊愈猖獗至覆軍没将遂降旨以隆賛為河
[025-32b]
 西節度使知鄯州與王贍同為隴在都護然希巴烏
 尚在隆賛父子恐未肯聽命亦累下胡宗愈秦希
 甫令具鄯州合棄守利害聞奏今更責以果決指定
 棄守事上曰如此行遣亦已盡矣布又曰自紹聖以
 來經營邊事進築城寨五十餘所無不如意臨末作
 此一事至今狼狽支當不下無如之何
求直言
 以太史豫言四月日食故也奉議郎鍾出美應詔上
[025-33a]
 書乞復熙寧紹聖故事父為神考道過百王庶事具
 舉没猶未乆而匹夫之臣相與誣毁傳播當年曾不
 及中材庸主哲宗振起斯文六七年間天下大治復
 見熙豐之盛不折尺箠而西𦍑納土不勤師旅而盡
 復故疆若謂神考不當創法先帝不當追述則何以
 致巍巍赫赫之功若謂元祐改更而當則何以致官
 府廢墜財用匱乏京師累月氷雪河朔連年災荒西
 賊長驅寇邊如入無人之境臣嘗至西塞備見元祐
[025-33b]
 削弱之患直可䀌傷而歎息也奉議郎范柔中上書
 言亦多詆紹聖併及熙豐之政云
却玉器
 永興民王懷所進也詔却之
賑河北饑
 詔常平司先撥賜米四十五萬石給水災州郡若有
 餘數民食尚艱即令減價出糶並候二麥成熟日罷
夏四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025-34a]
棄鄯州
 初轄正徙居青唐新城為其下所逐尋削髮為僧及
 其子來降于宗哥城首領森摩欽戩棟戩疎族希巴
 烏次子也迎隆賛入居之隆賛尋以青唐來降至是
 路梗𦍑酋復共立小隆賛為主詔王贍棄鄯州引兵
 歸湟州仍諭希巴烏或小隆賛依舊主青唐當議授
 以河西留後尋又詔熙河經略胡宗回追還王贍宗
 回遣知河州姚雄發兵往鄯州四戰獲㨗與贍拔軍
[025-34b]
 還河州詔加雄防禦使兼熙河蘭㑹路鈐轄依前知
 河州初令招諭朗阿章希巴烏等早令歸順方雄之
 出師也議者謂各路精兵悉在鄯州雄所将兵不過
 二萬大半老弱創病加以种朴魏釗敗亡之後兵将
 氣奪其勢難用苐顧吐蕃出何䇿耳若塞省章之險
 於要害處立壘以斷我路則雄雖有韓白之略師莫
 能前更以兵守青唐宗哥安原/闕則贍軍原/闕由得出原/闕
   以待外援不至城中食盡則不戰自斃上䇿也
[025-35a]
 若原闕/       章原闕/
      遮絶軍路雄前不能越青唐而後無援
 兵繼續雄原/闕無計必轉戰以求生此中䇿也若不得
 省章之險於平原邀戰則雄軍得出矣此下䇿也然
 吐蕃桀黠之酋已盡新用人無逺謀其䇿必出中下
 後五日湟州報羌已度省章並無一人守禦止於峽
 外川水邀戰我軍既出峽自嶺鼓譟馳下一擊而潰
 𦍑以前軍既敗悉撤諸城守併兵迎我軍我諸城聞
[025-35b]
 援兵來亦咸出師相應𦍑人腹背受敵于是雄每戰
 必㨗直抵青唐合王贍軍棄鄯州而歸屯河州自省
 章峽以西皆捐之諸𦍑遂奉小隆賛入青唐居之
蔡京復翰林承旨
 京自承旨出知太原未赴有旨復職曽布力言京卞
 懷姦害政善類義不與之並立上慰諭曰太后欲令
 了神宗史事及至簾前具以京事開陳太后不納布
 曰如此臣不敢安位太后曰干樞密甚事布曰君子
[025-36a]
 小人不可同處臣在先朝嘗有去意今日以太后聽
 政皇帝踐阼政事皆合人心以此亦欲自竭事既一
 變臣何可安太后曰不變只是教他做翰林學士了
 却神宗史事布力陳不已太后曰且耐辛苦乃遣之
 亦可也布曰臣為朝廷分别邪正此事所係不細既
 而報辰正牌太后又曰日色已晚遂退
 時中書舍人徐勣亦與修史乃言正史乆未成書良
 由元祐紹聖史官好惡不同范祖禹等專主司馬光
[025-36b]
 家藏記事蔡京兄弟又用王安石日錄各為之説以
 致紛紛不已宜盡取大臣家藏記錄考核是非以成
 一朝大典從之
 初命京校五朝寳訓以備經筵殿中侍御史龔夬言
 祖宗寳訓已嘗進讀臣慮京増以已意必誤聖學乃
 下前旨京尋言非敢有所改也但欲増神宗故事為
 六朝寳訓詔從之時上未有逐京意而京因草制得
 進見數為上言繼述事上嘗搖手示京曰朕盡解此
[025-37a]
 獨母后之意未聽卿姑待焉
以韓忠彦為右僕射
 兼中書侍郎李清臣門下侍郎
大赦
 以皇長子生也尋賜名桓赦書有解網恤辜何俟終
 日之語范純仁等二十五人原闕/叙純原闕/
  昌劉奉世宫觀許歸陳州王覿韓川呂希純原闕/
       宫觀任便居住王欽臣知潁昌原闕/
[025-37b]
   官依舊知襄州原闕/陶張耒劉當時並與知州
 呂希純原闕/賈易並與小郡劉唐老黄隱並與堂除
 知軍晁補之與堂除通判黄庭堅與堂除簽判蘇軾
 蘇轍劉安世秦觀移永岳鼎衡州居住程頤復官任
 便居住鄭俠放還
安惇罷
 自中丞出知潭州以其嘗論鄒浩罪惡及言浩不可
 用故也先是左正言陳瓘言陛下欲開言路首還鄒
[025-38a]
 浩取其有既往之善可謂得已試之才允合人心無
 可救正而聞御史中丞安惇尚縁往事論浩罪惡欲
 寢已成之命自明前舉之當安惇又常言鄒浩是先
 朝所棄不當復用國是所係不可輕改臣竊惟是非
 之心人皆有之古聖王以百姓之心為心故朝廷之
 所謂是非者乃天下之公是非也是以國是之説其
 文不載于二典其事不出于三代惟楚莊王之所以
 問孫叔敖者乃戰國一時之事非堯舜之法也然其
[025-38b]
 言曰夏桀商紂不定國是而合其取舍者為是不合
 其取舍者為非則是孫叔敖之意亦不敢以取舍之
 私而害天下之公是非也若是取舍簡擇一以私意
 合我者是異我者非此楚莊所不敢也豈聖時所宜
 用哉因錄國是故事上之又言鄒浩盡忠之言以愛
 君憂國為心先帝一時之怒無終絶言者之意惇居
 風憲理當助浩黙而坐視媿責已多況如前日之所
 為者乎極天下公議所非以為國是極人臣不改之
[025-39a]
 孝以為善述昔以誤朝今以非上原情定罪安可已
 乎伏望檢㑹前奏早賜施行惇聞瓘章已出亦自請
 去故有自命
 是秋瓘復言鍾正甫頃為廣東運判親往新州追攝
 本州羈管日前諫官鄒浩就獄根勘賓客往來饋遺
 等事偶㑹大赦釋免竊推浩以言事得罪於親戚故
 舊往來賙恤之義朝廷未嘗有旨禁絶而新州所劾
 與御史臺羅織之獄萬里相應欲置浩於必死其為
[025-39b]
 忍酷不已甚乎然議者以為造意為虐者非正甫也
 欲望令正甫供原/闕所承受御史臺文務如何指揮本
 路如何奏承但考兩處行遣次第則造意為虐者得
 其人矣詔安惇落待制依舊知潭州正甫與御史左
 原闕/      射韓原闕/     與合入
 差原闕/
                 編類原/闕
 其語原/闕為謗原/闕今陛下又求直言若原闕/   士
[025-40a]
 必懷懼臣原/闕陛下亟詔罷局於是詔取以入且面諭
 忠彦等曰已焚之矣
賜舉人第
 賜李釜以下五百餘人及第出身有差
五月竄王贍
 于房州姚雄奏稱青唐邈川始因王贍貪功生事招
 携羌酋收復窮逺之地費財勞師連歲不解幾陷兩
 路軍馬煩朝廷遣兵救應僅能全師而還樞密院勘
[025-40b]
 㑹王贍前後傲慢專輒情實難恕兼累據臣僚奏王
 贍王厚自據青唐邈川其揀戩轄正珍寳及府庫錢
 物並不即時起置文歴森摩欽戩等九人既已處置
 其逐家財産亦不見下落以此顯見二人各有侵盜
 迹狀分明緣事干人衆更不欲置獄推究乞貶贍及
 厚仍告諭将士咸使知之故有是命
 越明年三月流贍昌化軍至鄧州縊死王厚郴州安置
太原等地震
[025-41a]
復廢后孟氏為元祐皇后
 初孟氏之廢也哲宗有悔悟之意嘗曰章惇壞我名
 節至是朝廷推行遺意適有布衣上書請復瑶華者
 遂命以官上因韓忠彦曲謝乃諭以復瑶華之事又
 諭宰執召入禁中却降麻免令張皇衆稱善遂詔瑶
 華廢后累經大霈其議復位號於是左正言陳瓘言
 紹聖大臣以繼述神考為説以讎毁宣仁為心而瑶
 華乃宣仁所厚又於先帝本無間隙萬一瑶華有預
[025-41b]
 政之時則元祐之事必復是以過為之慮若刈草而
 去其根則孟氏安得不廢朝廷赦宥為罪人而設掖
 庭秘獄治世所無今若以為過而均之赦宥以是廢
 興動與衆同科慢而不嚴於體未順且瑶華前日得
 罪而外議籍籍皆以為先帝有悔悟之言審如此則
 皇太后下一詔書明白其事陛下付外庭使議典禮
 縱令遂非之人自護其短安敢以先帝之言為不然
 乎不報既而瑶華廢后用犢車還宮中太后遣人以
[025-42a]
 冠服易其道衣乃入中外聞者歡呼
 初上命蒋之竒進入所受太后立元符皇后手詔太
 后謂輔臣曰此乃劉友端所原闕/     輔臣
 復對曽布曰原/闕問章惇惇遽云原闕/
      固有名原/闕上則章先帝之原闕/
 以叔廢嫂未順原/闕等議皆以兩存為便太后亦以原/闕
    略曰雖元符原/闕號已正位於中宮然永㤗上
 賓固無嫌於並后
[025-42b]
置平準務
 改市易務為之
蔡卞罷
 出知江寧府臺諫官龔夬陳瓘任伯雨皆言尚書左
 丞蔡卞過惡夬曰卞為安石之壻妄謂盡得其學以
 欺朝廷而一時嗜利者助成其説今乃參政預機清
 議沸騰望重黜之瓘曰章惇前日所為皆卞教之卞
 以繼述神宗為名以纂紹安石為主立私門之好惡以
[025-43a]
 為國是奪宗廟之大美以歸私史又曰惇迹易明卞
 心難見春秋責意則難見之罪安所逃乎伯雨曰卞
 之罪有過于惇如誣罔宣仁聖烈保佑之功傅致元
 祐皇后疑似之罪安惇作理訴所而士大夫得罪者
 八百三十家蹇序辰編排章疏而語言被罪者數十
 人先帝親政六年未嘗有失獨此數事皆卞為之一
 日宰執奏事上曰臺諫攻卞已十餘章何以使卞知
 之衆未對上曰只付與章惇則卞自知矣惇令吳伯
[025-43b]
 舉諭旨於卞卞乃請去遂有除職與郡之命
築寧川堡
 時熙河方修湟川膔哥一帶堡寨曽布曰外議多謂
 湟州難守臣謂若併棄之則必為夏賊所有兼得湟
 州皆不能守豈不取輕夷狄自紹聖進築邊城深入
 西賊巢穴如㑹州正扼其右廂兵馬道路如天都淺
 井之類亦使賊不得㸃集而致其死命今新疆正宜
 固守若破壞一處則邊計可憂上然之既而膔哥堡
[025-44a]
 賜與今名自後進築不盡錄
増太廟為九室
 祔哲宗不祧宣祖
 初翰林學士曽鞏等議祧宣祖禮部侍郎趙挺之言
 有天下者事七世謂考廟而上本朝至英宗始備七
 廟之數以僖祖為太祖順祖下六朝為三昭三穆太
 祖之廟百世不毁昭穆親盡則遷故仁宗即位則遷
 順祖哲宗即位則遷翼祖今上與哲宗皆神考之子
[025-44b]
 豈復可遷門下侍郎李清臣以挺之言為是詔從之
追復文彦博司馬光等官
 原闕/ 凡三十三人原/闕僕射韓忠彦白上以元祐原/闕
          殊未甄復原/闕當出自上意
 而原闕/          推是原闕/原/闕
 尚未被澤乞賜原闕/  元臣故老原闕/  中愍
 澤之頒豈容獨後原闕/  孰慰幽魂故彦原闕/
 呂大防劉摯韓維梁燾司馬光呂公著孫固傳堯俞
[025-45a]
 趙瞻鄭雍王巖叟范祖禹趙彦若錢勰顧臨趙君錫
 李之純呂大忠鮮于侁孔武仲姚勔盛陶趙卨孫覺
 杜純孔文仲朱光庭李周張茂則髙士英孫升追復
 内彦博維悉復官職光公著大防等止復官燾摯比
 舊猶降一官
罷𣙜廣西茶
六月詔以坊場錢輸内藏
 歲以百萬緡為額
[025-45b]
貶邢恕
 均州居住左正言陳瓘言新知荆南邢恕頃誣司馬
 光劉摯梁燾等幾至滅族公議不容久矣宜定其罪
 於是韓忠彦請改撰司馬光等誥命上曰但以貶恕
 告詞中載此意則天下皆知之矣責詞略曰忠佞辨
 則内外肅是非公則勸沮行爾操心傾危曲意附㑹
 造為飛語上累宣仁矧爾於光公著二人實門下士
 一旦下石孰謂虛言先是曽布嘗奏云紹聖中以光
[025-46a]
 謀廢立天下皆以為寃至於變亂神宗法度豈得謂
 無罪臣嘗謂恕之言頗公上因言大臣中及論事者
 各有所偏布又言元祐人憤熙豐之人一切擯去已
 失之偏紹聖人病元祐之人故竄斥廢黜其偏益甚
 矣今陛下方欲調停兩黨但當區别使之邪正各得
 其所若但知復元祐黜紹聖則不免又偏矣如是則
 與元祐紹聖何以異然臣累聞聖訓謂無論熙豐元
 祐紹聖但是者則用不是者不用更不分彼此若人
[025-46b]
 臣能體此意無不當者
秋七月朔太后還政
召范純仁
 純仁初有分司之命太后遣中使抵永州賜銀合茶
 藥宣諭慰勞甚渥行次鄂州又復故官宫觀于是召
 令赴闕蓋将以為相也然純仁時已病矣未幾聽歸
 潁昌
熒惑犯房心
[025-47a]
 左正言陳瓘言咸平元年二月彗出營室北真宗謂
 大臣曰其祥安在呂端等曰變在齊魯之分真宗曰
 朕以天下為憂豈獨一方耶其年原闕/  李汸原/闕
       人天下原/闕謂賢也舉天下之原闕/
            銷變之道如此而已原/闕
      事所原闕/    人心則合天心矣
 漢元原闕/  之周堪張猛原闕/   之張議論
 交戰邪正未決當此之時有夏寒日𤯝之變而許史
[025-47b]
 之徒以為堪猛用事之咎於是勢孤者危有力者勝
 臣嘗以謂天下大器也譬如一舟舟平則安舟偏則
 危自紹聖以來宰舟之人實右而虛左舟勢不平幾
 于傾覆觀者膽落亦已久矣陛下即位以來好平惡
 偏損諸右而遷之左十損一二舟勢尚偏臣願陛下
 察用偏同濟之人探旁觀膽落之語廣諏博訪而審
 其所以然也且天文之變昭示天下已數日矣惟京
 師隂雨見之最晚則是逺方之所知而陛下有所未
[025-48a]
 知也況房星為宋之分野大星乃天房之位前星乃
 太子之位今幸未凌犯願陛下頓思所以銷弭之道
 右正言鄒浩言仁宗嘗謂輔臣曰事之将兆天當其
 象又曰事将萌而天象先見蓋人事在下氣積于上
 積衆人之氣而先見猶人之五臟有病而氣色見于
 面矣非仁宗神聖豈能及此此人主所當遵用也
八月作景靈西宮
 初景靈宮神宗未有館御而居英宗之後殿及哲宗
[025-48b]
 崩又無以處之蔡京言若謂宮東廹民居難展宜即
 其西對御道立西宮首奉神宗館御而哲宗次之右
 僕射韓忠彦以下亦請立西宮以奉神宗詔恭依且
 命户部尚書李南公總其役右正言陳瓘言其不可
 者五蓋國之神位在宗廟故神宗建原廟于左今乃
 在西不合禮經一也唐徐嶠言大理寺殺氣盈而鳥
 雀不敢攖今即其基則非善地二也雖移官舍不動
 民居而大理寺軍器監及元豐庫儀鸞司皆遷于
[025-49a]
 他處則彼亦有居民不知遣幾家而後可就三也前
 者以祖宗神御散在寺觀故合于一宮今乃析為兩
 處則鑾輿酌獻分詣禮繁四也夫孝貴寧神自奉安
 於顯慶殿既變且乆不宜輕動五也瓘章累上且論
 京之矯誣卒不能易
出内庫金帛助邊
 出内庫金帛二百萬緡助陜西糴軍儲自後不復盡
 錄
[025-49b]
葬哲宗於永泰陵
九月幸龍德宮觀芝
 原闕/ 親原闕/邸名曰龍德宮至是臨幸中丞曹原/闕
   宗廟不當原闕/ 臨幸上指御袍曰服色如此
 可原/闕原闕/ 言陳瓘言伏聞原/闕為将幸蔡王外第
 都下之人老㓜相傳歡呼鼓舞願瞻天表人心所歸
 於此可見然聞欲因幸龍德宮而傳者以為欲觀芝
 草竊惟陛下即位以來天下豐稔慶瑞已多芝草雖
[025-50a]
 異臣知不足以動聖意也況自祖宗以來乗輿初出
 必正其名若非為民祈禱即因謁見宗廟今乗輿之
 出固有名矣因幸潛宮似為不可然而觀芝草之嫌
 亦不可不恤也此而不恤則流傳寖廣天下之人将
 有不逺萬里而獻芝者矣殿中侍御史陳師錫亦以
 為言並不報
章惇罷
 先是哲宗靈駕發引至鞏縣遇雨山陵使章惇先就
[025-50b]
 幕火大昇輿陷于淖中臣僚不復隨後自旦至夜二
 膳不時進竟露宿野次時元祐皇后從行章惇請先
 住宿頓后不從亦暴露雨中既侍御史陳次升言惇
 自登仕路任私害物奉使山陵措置乖謬左正言陳
 瓘言惇獨相八年迷國誤朝罪不可數奉使失職事
 于泰陵於是惇乞罷政上謂宰執曰章惇求去乞越
 州當與之朕不以定䇿貶惇只緣奉哲宗靈駕不職
 累有弹章朕不敢已遂命以特進知越州
[025-51a]
詔仁宗神宗廟永不祧
貶蔡卞
 太平州居住初中丞豐稷入對學士承旨蔡京于殿
 陛間揖稷曰天子自外服召公為中司今日必有髙
 論稷正色答曰行自知之至是與殿中侍御史陳師
 錫共言京姦惡稷曰京身為禁從外結后族交締東
 朝伏望獨斷出之於外師錫曰若果用京則治亂自
 此分矣祖宗基業自此壞矣師錫又言資政殿學士
[025-51b]
 知江寧府蔡卞與京兄弟同惡迷國誤朝為害甚大
 乞正典刑又言向宗良宗回亦隂為京㳺揚進列要
 路是皆國之深患臣非自愛而憂之蓋為陛下憂為
 宗廟憂為天下賢人君子憂若黜京等於外則讒言
 不入於宫闈聖慮可忘於憂患實宗社之福也稷與
 師錫登對上曰此礙東朝卿當熟慮稷云臣請自奏
 東朝遂云自古母后臨朝未有手書還政如聖母原/闕
  德原闕/   令外聞向宗原闕/   勢妄作
[025-52a]
 内則惟原闕/         然而蔡京原闕/
           等而黜京原闕/  亦奏
 疏東朝委曲原/闕原闕/原闕/ 有是命殿原闕/
  龔夬言臣伏聞蔡卞落職原/闕平居原闕/惡民原/闕
 云二蔡一惇必定滅門籍没家財禁錮子孫又曰大
 惇小惇入地無門大原闕/
   不可欺如此又言京在原闕/
     先差擾數日而辯及紹聖原闕/
[025-52b]
        朝廷與京表裡相濟原闕/
           人反原闕/
 
 
 
 
陳瓘罷原闕/
[025-53a]
 
 
                  以為萬
 幾之事黜陟差除皇太后至今與也良由中外闗通
 未有禁戒故好事之人得以益傳耳上批陳瓘累言
 太后尚與國事言多虛誕不根可送吏部與合入差
 遣三省請以瓘為郡上不可添差監揚州糧料院瓘
 初不知被責復求見上閣門不許瓘即具以劄子繳
[025-53b]
 進其一再論景靈西宮其二論章惇罷相制所稱國
 是其三其四皆指陳蔡京罪惡其言京云國之大事
 無過宗廟可傳萬世無過信史今京以矯誣之言唱
 西宮之事妄託先訓以惑上下自改日錄以實其説
 朝廷遂其語欲遷神考于西宮豈非朝廷大政委曲
 遷就為一京地乎京在紹聖親入文字請滅劉摯等
 家族其言所以不行者哲宗之大惠也今哲宗之大
 惠不聞于天下而京復自謂有究治平反之功欲使
[025-54a]
 天下皆謂哲宗有濫誅之意而京有及物之仁始則
 為國生事以復私讎今則歸過先朝以圖自利前原/闕
    計亦行豈非以朝廷大政委曲遷就原/闕二京
 之地原闕/  述神宗欽承哲宗至德原闕/
 
 
                    為
 懼矣以言為戒則依舊緘黙以進為原/闕則甘于沉原/闕
[025-54b]
   公議與親政之初漸不侔矣京之計䇿一行人
 之向背漸異為京之羽翼者漸多為陛下之耳目者
 漸少朝廷之威自此而漸弛䝉蔽之患自此而漸成安
 危治亂漸可卜矣又昔者唐明皇欲用牛仙客為尚
 書而張九齡以為不可明皇變色曰事皆由卿耶
 李林甫曰仙客宰相才也何有尚書九齡書生不達
 大體由是明皇悦林甫之言卒相仙客而九齡自此
 寖疎終見黜罷今忠彦及布無九齡之望而京之氣
[025-55a]
 熖過于仙客因勢觀望而為林甫之言者不知幾何
 人崔羣謂唐之治亂在林甫九齡進退之時今京輕
 欺先帝與卞無異而人歸過于宣烈賣禍于惇卞曲
 為自安之計而陛下果留之也今既可以留後亦可
 以大用天下治亂之勢係于一京崔羣之言可不念
 耶臣恐後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治亂之機不可以不
 早辨也
 翌日復有旨除瓘知無為軍瓘即露章辭免云蔡京
[025-55b]
 闗通交結其勢益牢廣布腹心羽翼成就愚㺯朝廷
 有如兒戲陛下若不早悟漸成孤立後雖慎之亦無
 及矣陛下若以臣言為是則當如臣所請按京之罪
 明正典刑然後改臣差遣以示聽納若以臣言為非
 則是臣事發更重其罪益大重加貶竄乃得允當詔
 不許辭免差遣上嘗諭宰執曰瓘言事極不可得暫
 貶亦不久前日遣人送黄金百兩瓘受賜泣下布曰
 陛下待遇如此宜其感泣也
[025-56a]
 未幾翰林學士曽肇亦上書其畧云臣近曽論貶逐
 諫官陳瓘乞太后特下手詔留瓘舊職未䝉聴納臣
 竊以為瓘言雖犯其意則忠原/闕則瓘以疎逺小臣妄
 議宮闈之事披寫腹心無所顧忌此臣原闕/ 太后
 有援立聖明不世之大功有前期歸政過人之盛德
 原闕/  房闥不與外事人無間言本末相稱原闕/
         議則於清躬不能無累故瓘
 以愛君原闕/
[025-56b]
 
 
 
 
    必須闗白凡章疏亦須呈单子來取㸔原闕/
      甚已而陳瓘論裴彦臣等交通内外太
 后怒原闕/     再拜乞貶瓘而怒偏不解左
 右近習或請擢原闕/  庶可解太后之怒羣臣皆
[025-57a]
 莫敢言肇既先上書與王詵俱入對初留身而上遽
 及之且曰卿文字但救陳瓘無補于事當更論東朝
 事乃有補耳又曰聞樞密人待着文字肇初不暁詵
 曰得非曽布欲有所陳上曰然又謂肇曰東朝往往
 已有人覘伺於此矣曽布遂上疏太后開陳甚至未
 幾布入對欲詢前所言未及啓口上遽曰前日文字
 極好太后亦不怒但曰巧飾語言只未説我不是文
 字且留待併肇文字總收却布因問近更與事否上
[025-57b]
 曰如故又曰皇太后言待更來煎迫即不能管得布
 唯唯
冬十月蔡京罷
 知永興軍長安闕帥欲遣京韓忠彦以為當遣曽布
 曰京之出天下所同欲自善原/闕東太后不勝其怒臣
 自此不敢復啓口聖意如原闕/   上曰原/闕只是
 太后怒朕元不主張近日陳瓘有原闕/  交通近
 習之狀却有簡與裴彦臣云且煩于太后前主張保
[025-58a]
 全朕前逐馮説亦只為京布曰聞王詵嘗向人説既
 去却馮説奈元長何今聞聖諭則此言不虛矣京立
 朝如此以理言之何可使之不去但以形迹東朝且
 令補外亦可也
竄章惇
 惇既罷相知越州陳瓘論其責輕於是中書省檢㑹
 原/闕并臣僚上言云惇編類章疏㸔詳訴理受禍千餘
 家凡士民暗昧言語加以刀棓釘手足剥皮膚斬頸
[025-58b]
 原/闕古之刑責授武昌節度副使潭州安置責詞略曰
 先帝天資仁孝勤儉原闕/      惻怛及爾
 輔政日肆誕謾凡陳開導之原闕/    事隂原/闕
 仇怨妄肆中傷或稱圖危上躬或託原闕/
    若孤豚原/闕斥搢紳棄如斷梗投之荒原闕/
        徒原/闕者不得原/闕葬援引姦黨布原/闕
          有司原/闕原闕/
 道原闕/
[025-59a]
 
  為之原闕/
以韓忠彦為尚書左僕射曽布為尚書右僕射
以豐稷為工部尚書
 布之相也御史中丞豐稷欲率原闕/     尚
 書以王覿為中丞稷力請補外不允謝表原闕/ 成
 原闕/   方剡於奏章之語上問佞人為原闕/
 曽布陛下斥布則天下事定矣
[025-59b]
詔増損役法
 先是鄒浩言臣近自廣東赴闕㳂路見官吏多稱役
 法尚有不便望隨宜修之王右亦言神宗創法有未
 便者皆許陳述未嘗禁人議論而比年凡及役事必
 加以詆毁變亂以故人莫敢言今乞下之諸路具合
 増損事以聞庶全良法從之
下紹述詔
 詔畧曰朕惟神考新一代之典刑以遺我後人而間
[025-60a]
 者任事之臣用心或過朕所不取朕于為政用人無
 原闕/之間斟酌損益惟義所在嘉與有位共圖康功
 以成紹原闕/   今有曲學偏見原/闕意改作規害
 國事原闕/
罷平凖務
 尚書省言平凖務月置官吏等給費太多並遣官出
 外市物騷擾所治近年官賣石灰市直増不便于細民
 詔罷平凖務及官買石灰
[025-60b]
十一月貶蔡京蔡卞
 豐稷陳次升等再言知江寧府蔡京姦惡詔落端明
 殿學士提舉洞霄宫居杭州卞為太中大夫依舊太平
 州居住輔臣謂卞責太輕後十日再降官池州居住
以王覿為翰林學士
 覿以上方鋭意圖治任事者不能以達孝之義開説
 因疏言堯舜禹相授一道考之方册則四凶在朝堯
 未能去而舜去之元凱在下堯未能舉而舜舉之有
[025-61a]
 苖弗率舜禹原闕/        事不必盡同
 也武王周公所謂達原闕/   事者也文王作豐
 邑武王不居豐而作鎬邑文原闕/     不原/闕
 澤梁無禁周公相成王則闗市有征原闕/
   孝與善繼善者也神原/闕作法於前子原闕/
     也至於時異事殊原闕/ 一者損益之原/闕
 
            恐復有營私原闕/欲主
[025-61b]
 其言以原闕/謂紹復宣烈非臣等不可則引用私
 蔽隔原/闕原/闕名繼原/闕而實以肆其奸焉
輕狂盜刑名
 詔狂盜犯贓應絞者贓數並增一倍贓滿不曽傷人
 而情理輕者原闕/
復春秋博士
陜西兼行銅鐵錢
 九朝編年巻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