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g0018 經典稽疑-明-陳耀文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典稽疑卷上
           明 陳耀文 撰
論語
  賢賢易色
李㝷傳註師古曰賢賢尊尚賢人輕略於色不貴之也
前漢/書
  學則不固
[001-1b]
孔安國曰固蔽也正義曰言君子又當學先王之道以
致慱聞强識則不固蔽也注/疏
  抑與之與
蔡伯喈書石經抑作意東觀/餘論
  三年無改
此章專為孝言父没自專時也得自專故可觀其行焉
若改父之道是為忘親三年無改則可謂孝矣道謂平
生之所常行者也夫人各不同焉如一事而有從有違
[001-2a]
一人而有厚有薄以至居室之所安臧獲之所用即父
之與子不能同也人至得自專則即任其所便不暇顧
其親矣惟孝子實有不忍死親之心凡厥所行皆如親
在少有易其平日如有傷于父意故不能改焉豈不為
孝子云聖人説改為改變之改而宋儒以為改過之改
故其言不能自達但謂雖惡亦不改則為害不小故特
為明之耳問辨/錄
注謂不然則所行雖云云孝矣又引尹氏游氏之説皆言
[001-2b]
外生意不惟戾聖人本㫖而亦不可以為訓論孟/管窺
  貧而樂
史仲尼弟子傳後漢東平王論皆云貧而樂道示兒/編
  有恥且格
格來也言為政之法若敎導之以道德整齊之以禮義
則人皆有慙恥之心且將來服後漢杜/林傳註
  耳順
耳順謂無逆耳之言也人之道德未純則于言之當理
[001-3a]
者固樂聽矣其不當理者即有拂然不納之意故曰有
言逆于汝心聖人至是其心至虚至平有言遜于志有
言逆于心皆得入之其是非自在無拒却亦無容留初
不覺其逆耳也是為耳順若曰聲入云云違逆豈未六
十時尚有未通必待思而後得乎問辨/録
  犬馬有養
犬以守禦馬以代勞皆能有以養人者但畜獸無知不
能生敬於人若人惟能供養於父母而不敬則何以别
[001-3b]
於犬馬乎註/疏
東廣微補亡詩云嗷嗷林烏受哺於子養隆敬薄惟禽
之似文/選
陸麗封平原王辭以讓父俟曰愚欵之情未申犬馬之
効未展願裁過恩聽從所請魏/書
馬周疏云臣不幸早失父母犬馬之養已無所施顧來
事可為者惟忠義而已唐/書
李嶠為武攸寧辭奪禮表云用伸犬馬之願獲遂烏鳥
[001-4a]
之情英/華李嶠為獨孤氏請陪昭陵合葬母表云犬馬含
識烏鳥有情寧懷反哺豈曰能養
白居易為崔相陳情表云烏鳥之情猶再生而展養犬
馬之力誓萬死以酬恩
宋王豐甫辭免起復表云犬馬之養未申風木之悲累

  温故知新
師古曰温厚也謂厚積于故事也漢成/紀注
[001-4b]
  攻乎異端
任昉王儉集序攻乎異端歸之正義
劉勰文心雕龍序云周書諭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
乎異端
杜預律例注解奏云所以逺塞異端使無淫巧
攻如攻人惡之攻己如莫之也已之已已止也謂攻其
異端使吾道明則異端之害人者止示兒/編
吕博士云君子反經而已經正斯無邪慝今惡邪説之
[001-5a]
害正而攻之則適所以自敝而已朱子答汪/尚書書
  舉直錯枉
以枉錯直居下犯上晉庾純/自劾表
錯者置也如賈誼置諸安處則安之置錯諸者猶云舉
而加之也舉直者而置之於枉者之上是君子在位小
人在野此民所以服舉枉放此黄氏/日抄
錯猶投也諸之也言投于上位也御覽正直部/引論語註
孫季和云舉直而加之枉之上則民服枉固服于直也
[001-5b]
舉枉而加之直之上則民不服直固非枉之所能服若
諸家解何用加二諸字困學/紀聞
  必也射乎
必也射乎者君子雖于他事無爭其或有爭必也于射
禮乎言於射而後有爭注/疏注以惟于射而後有爭解必
也射乎盖以决詞為義屬上句及必也聖乎則云疑詞
屬下句二句文氣皆同通作疑詞為順南國/漫録
  獲罪于天
[001-6a]
孔曰天以喻君注/疏從來論天者皆指蒼蒼言之雖不云
有氣有形而隠有不可掩者宋儒創曰天即理也以為
破千古之謬然則謂理生蒸民理生徳於予理之未喪
斯文也可通乎謂知我者理理喪予理厭之可通乎謂
理之不欲平治天下吾之不遇魯侯理也其子賢不肖
皆理也可通乎此必不可從者樾陰/癠語
  射不主皮
此章明古禮也射不主皮者言古者射禮張布為侯而
[001-6b]
棲熊虎豹之皮於中而射之射有五善焉周衰禮廢射
者無復禮容但以主皮為善古者為力役之事亦有上
中下設三科焉周衰政失力役之事貧富兼并強弱無
别而同為一科故孔子非之云古之射者不主皮為力
役不如今同科也註/疏
  三歸
管仲築三歸之臺以自傷於民説/苑
宋君奪民時以為臺子罕釋相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
[001-7a]
其君齊桓公宫中女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管仲故為
三歸之家以掩桓公非自傷於民也周/策
  韶武
注云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夫美是美善是善
謂美為聲容之盛也則可謂善為美之實則有盡善者
有未盡善者而何以皆盡美乎豈其實不然而其著見
乃皆然乎又云舜紹堯致治武伐暴救民云云故其實
有不同者夫紹堯致治即揖遜而有天下伐暴救民即
[001-7b]
征誅而有天下乃在舜者以紹堯致治為樂之美以揖
遜而有天下為樂之善在武王者以伐暴救民為樂之
美以征誅而有天下為樂之未善何所分别武未盡善
盖孔子㣲意也問辨/録
以三聖之知伐獨夫之紂猶著大武之容曰未盡善也
晉紀/論
  里仁為美
張衡思𤣥賦匪仁里其焉宅兮匪義跡其焉追章懐註
[001-8a]
引此云里宅皆居也
里猶居也言人為身謀居惟居於仁為美即擇居而不
能居仁不可謂知七經/小傳
  觀過知仁
古字通用觀過斯知仁矣之仁乃人字與井有仁焉之
仁同無錫陳公懋云冶城/客論
應璩新語云十室稱忠信觀過必黨里
  君子懷刑
[001-8b]
刑字當解作儀刑如儀式刑文王之德又當作典刑如
尚有典刑之刑盖君子所懷者儀刑典刑可則而效之
小人則直惠利之是懷耳先儒釋為畏法然懷字恐非
畏字可解而刑字亦難拘以法字為斷學齋/佔俾君子在上
位者言君子懷於為德道之以德則小人乃懷土重遷
如君子懷於用刑道之以政則小人不復懷土將懷惠
已者而歸之矣所謂免而無恥也此言小人之性無常
在上導之而已七經/小傳
[001-9a]
在上者志存於德則民安其土在上者志在嚴刑則民
思仁厚者而歸之伊/川
  禮讓
班昭上疏云論語曰能以禮讓為國於從政乎何有後/漢
列女曹/叔安傳賈逵上書云孔子稱能以禮云云何有劉般/傳
  吾道一貫
聖人之道泛應曲當無非此理故曰一以貫之忠以盡
已恕以及人則此道之所以泛應曲當而能一以貫之
[001-9b]
者也異端借一貫之字以證不二之説近或推之愈髙
謂道本自一不必言貫此固非後學所敢言諸儒疑一
貫之道大而忠恕不足以當之至有天人體用等辨恐
亦不若平心只味本文也黄氏/日抄
  漆雕開
漆雕開字子若習尚書不樂仕孔子曰子之齒可以仕
矣時將過子若報其書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悦焉家/語
王肅云言未能明信此書意
[001-10a]
  無所取材
鄭曰子路信夫子欲行故言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者無
所取於桴材以子路不解微言故戲之耳註/疏
  弗如也
包注云既然子貢不如又云吾與汝俱不如者葢欲以
慰子貢也 論衡問孔篇云吾與汝俱弗如也 夏侯
淵字妙才曹公下令曰淵虎步闗右所向無前仲尼有
言吾與爾俱不如也魏/志
[001-10b]
曹操祭橋𤣥云仲尼稱不如顔淵李生厚歎賈復注引
論語吾與汝俱不如也後漢/書
  晝寢
學者多疑宰予之過輕而仲尼貶之重此弗深考之蔽
也古者君子不晝寢夜居於内晝居於内則問其疾所
以異男女之節厲人倫也如使宰予廢法縱欲晝夜居
於内所謂亂男女之節俾晝作夜大雅之刺幽厲是也
仲尼安得不深貶之然則寢當讀内寢之寢而説者誤
[001-11a]
為眠寢之寢七經/小傳
  南面説苑雍也云云南面者天子也包注言任諸/侯治集註人君聽治之位夫子自處云何
子張問入官子曰君子南面臨官貴而不驕家/語
七十子有名列於孔子之門皆諸侯卿相之才可南面
者數人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鹽鐵/論
樗里子將伐蒲蒲守恐効金于胡衍曰秦兵苟退請必
言子于衛君使子為南面故胡衍受金解蒲去史/記
文武之官既衆拜賜不在職者又多加以服役為兵不
[001-11b]
得耕稼尚農者之半南面食禄者參倍于前晉傳/𤣥疏
處士李謐屢辭徴辟有絶世之心每曰丈夫擁書萬卷
何假南面百城遂絶跡下帷杜門却掃北/史
庾信賀婁慈碑云受載師大夫將命齊國即用和隣入
國聞喪仍從㑹葬之禮可使南面此之謂乎文/苑
  犁牛之子舊註不云謂/仲弓之父
論衡云母犁犢騂無害犧牲祖濁裔清不牓竒人鯀惡
禹聖叟頑舜神伯牛寢疾仲弓潔全顔路庸固回傑超
[001-12a]
倫孔墨祖愚丘翟聖賢觀此仲弓葢伯牛子王/充博通百家或當有見
 家語生於不肖之父史記父賤人皆似因犁牛之謂
 而云集註父賤而行惡抑又甚矣
 子謂仲弓時或偶有感觸故即犁牛言之非必即指
 仲弓父也世豈有對人子鄙其父行而譽其子之賢
 者耶注云然此論仲弓云爾非與仲弓言也夫論語
 文法各有體子謂子賤子謂韶盡美之類私謂也以
 無子曰字也子謂子貢曰與囘孰愈子謂子夏曰為
[001-12b]
 君子儒之類面語也以有子曰字也此章明云子謂
 仲弓曰則正對其人語矣集註云云不但非稱人之
 善必本其父兄之義而亦不顧語之文體矣於碝/注筆
 惟吾見其進章有曰字耳
  䇿其馬
集註䇿鞭也 正義曰䇿捶也繞朝贈䇿/注馬□也
左傳齊國書帥師伐我右師奔孟之側後入以為殿抽
矢䇿其馬曰馬不進也哀/十
[001-13a]
  子見南子
舊以南子淫亂而靈公惑之孔子見之者欲因以説靈
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悦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
婦人之事而弟子與之呪誓義可疑焉孔/注
 子路不悦者疑孔子有援附意即主彌子瑕意也故
 夫子直之乃述天意廢棄云云夫誥誓不及五帝荀/子
 殷人作誓而民始畔擅/弓謂孔子而説誓乎是無義無
 命也孔何疑焉而注云重言以誓之然耶
[001-13b]
欒肇云見南子者時不獲已猶文王之拘羑里也天厭
之者言我之屈否乃天命所厭也
蔡謨曰矢陳也夫子為子路陳天命也書臯陶/矢厥謨
  竊比老彭
王弼云老是老子彭是彭祖
老子既兼理敎而又久視故孔子有竊比之歎抱朴/明本
秀老子頌述而好古儀聖作師
五千文者容成涓/子所説老為尹談葢述而不作也一教/論
[001-14a]
孔子竊比老彭彭祖生蜀殷太史人為國史作為聖則
僊自上世見稱在昔故蜀記曰大人之鄉也華陽/志
  依於仁
依猶親也仁謂仁者志道㨿德盡之於已依仁資之於
人游藝博之於物人已内外交養互發然後為為學之
全功與首篇孝弟謹信親仁學文意同若依作不違與
據字何别仁本心德與德字何别張芷/私記
  束脩
[001-14b]
未甞無誨魯論讀為悔論語/釋文
齊太史子輿謂南宫敬叔曰孔子生于衰周其文德著
矣然所凡敎誨束脩以上三千餘人或者天將與素王
之乎家/語
趙簡子使董安于寓書招子華子曰某不能束脩越在
諸侯以為主君憂子華/子
秋胡子妻云束髮脩身辭親徃仕列女/傳
孔安國論語註云束脩謂束帯脩身又秦誓註云如有
[001-15a]
束脩一介臣尚書孔穎/達正義
桑𢎞羊云臣結髮束脩得入宿衛鹽鐵/論
卓茂束身自脩執節淳固後漢書光/武詔辭
鄭均束脩安貧恭儉節整元和/詔
鄧后紀故能束脩不觸網羅註自約束脩整也
馮衍説鮑永曰大將軍之事豈其圭璧其行束脩其心
而已哉
史敞薦胡廣曰使束脩守善有所勸仰
[001-15b]
李固奏記王商理王龔曰王公束脩厲節敦樂藝文不
求苟得不為苟行
劉般束脩至行為諸侯師註謂謹束脩潔也
延篤上李文德書云吾自束脩以來忠孝無虧謟瀆不
作從此而殁無慙逺祖注束帯脩飾也
魏桓範薦管寧云寧束脩著行少有令聞三國/志
呉劉繇束脩至行
杜恕云束脩之業其上在於不言其次莫如寡知體/論
[001-16a]
嵇康家誡云立身清逺中絶常人滛輩之求下全束脩
無玷之節
何克疏云虞喜束脩立德皓首不倦晉/書
劉栁見謝道韞束脩整帯造于别榻晉/書
庾亮武昌置學官敎云若非束脩之流禮敎所不及而
欲階縁免役者不得為生宋禮/志
符堅破慕容暐至自永昌於是行禮于辟雍祀先師孔
子其太子及公卿士之元子皆束脩釋奠焉載/記
[001-16b]
王準之議夫束脩之胄與小人隔絶防檢無方宜及不
逞之士事接羣細既同符伍故使紏之宋王/𢎞傳
戴安公釋疑論云束脩履道言行無傷與逺法師書自
少束脩至於白首𢎞明/集
以道相發聞之聖典束脩合理曽有何愆廣𢎞明集/王明廣
 方性夫云約治其身則無不誨之真得所謂人潔已
 以進與其進也之意示兒/編
鄭𤣥論語注云謂年十五以上也
[001-17a]
張竦為陳崇草奏稱王莽功德云安漢公莽自初束脩
確然特立漢/書顔師古曰束脩謂初學官之時
伏湛自行束脩訖無毁玷注謂年十五以上後漢/書
禰衡顔子碑云在束脩之齒入宣尼之室
周𢎞正與王褒言於元帝云若束脩以上諸士大夫微
見古今者知帝王所都本無定處陳/書
 魏獻文初高允請郡立博士學生取郡中清望人行
 修謹堪束脩名敎者先盡高門次及中等帝從之北/史
[001-17b]
 傳曰大夫無境外之交束脩之饋後漢第五倫傳注/榖梁傳束帛脩脯
束脩之肉不行境中有至尊者不貳榖梁/傳
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出境檀/弓
子思居貧或獻樽酒束脩子思弗為當也孔叢/子
時生徒對䇿多行賄賂岑文豪謂袁憲父君正曰請具
束脩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為兒買第耶陳/書
馮偉門徒束脩一毫不受北齊儒/林傳
劉炫博學為天下名儒後進質疑受業不逺千里而至
[001-18a]
者不可勝數然嗇于財不行束脩者未甞有所敎誨時
人以此少之隋/書
國子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壺脩一案為束脩之禮
唐六/典
 問束脩以上曰執贄相見束脩其至薄者然否曰束
 脩未詳不可强解若以為執贄相見則斷乎不然聖
 人敎人之心無窮無徃非敎豈待執贄以來而始敎
 耶問辨/録
[001-18b]
  不圖為樂
王肅曰為作也不圖作韶樂至於此
夫樂本情性浹肌膚而臧骨髓雖經乎千載其遺風餘
烈尚猶不絶至春秋時陳公子完奔齊陳舜之後招樂
存焉故孔子適齊聞韶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美之甚
漢書禮/樂志
  加我數年
魯論五十以學易易讀為亦
[001-19a]
年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讀至命之書故可以無
大過集/解疏云加我數年方至五十謂四十七時也
  子不語怪
李充曰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不由正斯亂神也怪力
亂神有與於邪無益於敎故不言也史記/註
  互鄉
琳公云此互鄉難與言童子見八字通為一句言
此鄉有一童子難與言非是一鄉皆難與言也註/疏
[001-19b]
  文莫
樂肇云燕齊之間謂勉强為文莫
  三讓
昔太伯見王季有聖子昌知太王意欲立之入呉採藥
斷髮文身以隨呉俗太王薨太伯還王季辟主太伯再
讓王季不聽三讓曰吾刑餘之人不可為宗社主王季
知不可權而受之論衡/四諱
鄭𤣥以為託採藥而行一讓也不奔䘮二讓也免喪之
[001-20a]
後斷髮文身三讓也三讓之美皆隐蔽不著王肅曰其
讓隠故民無得而稱言之者盛謂𤣥既失之而肅亦未
為得也𤣥之所云三迹顯然天下所共見也何得云隠
而未著乎三迹苟著則髙讓可知亦復不得云其讓隠
也葢太伯之出譲迹已露不奔喪故一事耳斷髮之言
與左傳明文相背又不經也然則稱三讓者其在古公
至文王乎周之王業顯于亶父受命于昌太伯𤣥覽棄
周太子之位一讓也假託遜道受不赴喪之譏潛推大
[001-20b]
美二讓也無𦙍嗣而不養仲雍之子以為已後是其深
思逺防令周嫡在昌天人叶從四海悠悠無復纎芥疑
惑三讓也凡此三者帝王之業故孔子曰三以天下讓
言非其常讓若臧札之倫者也孫盛/論江熙云三讓謂讓
王季文武也史正/義
  則有司存
注疏云籩豆行禮之事則有所主者存焉周禮天官籩
人掌四籩之實醯人掌四豆之實
[001-21a]
經典垂言國朝成範隨時所用各有司存元魏刑/法志
梁冀謂崔琦曰百官内外各有司存後文/苑傳
六卿分職貳公𢎞化咸樹司存各題標準晉職/官志
今治道方融逺人必至開舘飾邸則有司存宋索/虜傳
人君南面九重禮絶陪奉堦闥之任宜有司存宋恩/倖傳
察訟理寃實惟政首雖曰司存每多誣壅元魏/詔
謬叅樞轄獻替是司無良犯法各有司存㳺肇/事
軍機催勒葢惟景在總兵統旅則有司存島夷傳/檄侯景
[001-21b]
建官設職事遵常典既有司存無所偏廢齊百/官志
徐勉修五禮表云日書左史副在司存梁/書
沈約云五情各有分域耳目各有司存𢎞明/集
陶𢎞景請雨詞雨水之任有所司存本/集
責以司存云誰之咎沈烟為周𢎞/讓讓太常表
邢劭議曰設官分職各有司存丞相不問鬭入虞人弓
招不進北/齊隋栁或劉行本語皆同
王源中疏憲臺者紀綱之地府縣者責成之所設有罪
[001-22a]
犯宜歸司存舊/唐杜黄裳曰獄市之事各有司存通/鑒
  有天下不與
王莽傳太后下詔曰故選忠賢立四輔羣下勸職永以
康寧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師古
曰言舜禹之治天下委任賢臣以成其功而不身親其
事也與讀曰預漢/書
經云上帝引逸謂虞舜也舜承安繼治任賢使能恭己
無為而天下治故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
[001-22b]
不與焉夫不與尚謂之&KR0751若腒如德劣承衰若孔子栖
栖周流可骨立跛附僵仆道路乎論衡語/增篇
劉寔崇讓論云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以賢才化
無事至道興矣已仰其成復何與焉晉/書
  惟堯則之
孔安國曰則法也美堯能法天而行也疏云巍巍乎有
形之中惟天為大萬物資始四時行焉惟堯能法此天
道而行其化焉
[001-23a]
趙岐孟子註天道蕩蕩乎無私生萬物而不知其所由
來堯法之故民無能名堯德者也
仲尼言惟天云云則之堯之大美在乎則天魏髙貴鄉/公問庾峻
  子罕言利
論語撰考䜟曰子罕言利利傷行也
論語云放于利而行多怨又云小人喻于利此外未甞
及也至命與仁則易彖云各正性命文言云君子體仁
論語問荅言仁凡五十三條命字亦言之非一葢罕言
[001-23b]
者獨利而已當以此句作一義曰命曰仁皆平日所深
與此句别作一義與字如吾與點也吾不與也等字之
學齊/佔筆
 按以子之所慎子不語怪二節例之此説為是
  苖而不秀
正義曰此章亦以顔囘早卒孔子痛惜之為之作譬也
言萬物有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
楊子法言云育而不苖者吾家之童烏乎李軌注曰仲
[001-24a]
尼悼顔淵苖而不秀子雲傷童烏育而不苖問/神
後漢章帝八王贊曰振振子孫或秀或苖注引論語苖
謂早天秀謂成長也
顔淵有不幸短命之記苖而不秀之喻牟子理/惑論
亞聖德蹈髙蹤秀不實振芳風禰衡顔/子碑
徐勉子俳卒為客喻云秀而不實尼父為之嘆息梁/書
周成王秀而獲實漢昭帝苖而未秀丁儀/論
王戎子萬子有大成之風苖而未秀世/説
[001-24b]
陳朱世卿法性自然論云顔冠七十之上有不秀之咨
冉在四科之初致斯人之嘆廣𢎞/明集
  未可與權
淮南子曰故溺則捽父祝則名君勢不得不然也此權
之所設也故孔子曰可以共學矣而未可以適道也可
與適道未可以立也可以立未可與權權者聖人之所
獨見也故忤而後合者謂之知權合而後舛者謂之不
知權不知權者善反醜矣氾/論
[001-25a]
孔子云可與適道未可與權夫道者率禮之謂也權者
反經之謂也率禮由乎正理易以成佐世之功反經繫
乎非常難以定匡時之業周宇文護論止云/反經不云合道
陸贄論替換李楚琳狀云夫權之為義取類權衡衡者
秤也權者錘也故權在於衡則物之多少可準權施於
事則義之輕重不差其趣理也必取重而捨輕其逺禍
也必擇輕而避重苟非明哲難盡精微故聖人貴之乃
曰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言知機之難
[001-25b]
也今輦路所經首行脅奪易一帥而虧萬乗之義得一
方而結四海之疑乃是重其所輕而輕其所重謂之權
也不亦反乎以反道為權以任數為智君上行之必失
衆臣下用之必䧟身歴代之所以多喪亂而長姦邪由
此誤也
 按淮南説權字亦自分明而宣公之言逺出宋儒上
 程子乃云自漢以來無人識權字然耶
 胡氏曰陸贄之學其師承不可考然觀其陳輕重之
[001-26a]
 義破反道之説皆秦漢諸儒所不能及者
稱之為物有衡有權經者稱之衡也斤兩各具星子有
定而不可易權稱之錘也徃來取中至于千億而不可
窮衡以權用權非用于衡無所用之葢無常無變無大
無小常相為用不得以相雜若謂處常則守經遇變則
行權是常則專用衡而不用錘變則專用錘而不用衡
也而可乎程子曰權只是經夫經以權為用謂權不離
經也則可而曰權即是經是曰權即是衡也而可乎問/辨
[001-26b]
録/
朱子云經者萬世常行之道權者不得已而用之須是
合義又曰權者不得已而用之大概不可用之時多夫
謂經乃常行之道權則不得已而用之是謂衡乃常用
之物錘則不得已而用之謂權之於事不可用之時多
是謂錘之於稱不可用之時多也而可乎且義即是經
不合義便是拂經拂經便不是權非經之外别有所謂
義别有所謂權也
[001-27a]
又云漢儒反經合道之語却説得經權二字分曉但説
權遂謂之反經一向流於變詐為權則非矣夫經是何
物道是何物既曰反經安能合道既曰合道何謂反經
若曰反經可以合道是謂背其星子而可以得其分兩
也有是理乎葢經乃有定之權權乃無定之經無定也
而以求其定其定乃為正也
  誾誾侃侃
孔曰侃侃和樂之貌誾誾中正之貌裴駰史記/註引之正義曰
[001-27b]
下大夫稍卑故與之言可以和樂上大夫爵位既尊故
與之言常執中正不敢和樂也
子貢三年之喪畢見于孔子子曰與之琴使之弦侃侃
而樂作而曰先生制禮弗敢過也家語/六本
子夏喪畢見于孔子孔子與之琴使之弦援琹而弦衎
衎而樂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及也説苑/脩文
漢紀萬石君童僕侃侃如也漢書作訢訢
虞翻上孫權書曰仰觀巍巍衆民之謠傍聽鐘鼔侃然
[001-28a]
之樂呉志/别傳
  𤓰祭顧憲之終制曰孔子云雖菜羮𤓰祭/必齋如者本貴誠敬豈求備物哉南史
孔曰三物雖薄祭之必敬正義曰玉藻云惟水漿之祭
又曰𤓰祭上環知此三者雖薄亦祭先也
詩云疆埸有𤓰是剥是菹獻之皇祖
  鄉人儺
儺却之也譙周論/語注疏儺逐疫鬼也為陰陽之氣不節厲
鬼隨而作禍故天子使方相氏黄金為四目熊皮為帽
[001-28b]
口作儺儺之聲以驅疫鬼一年三變為之海録/碎事
  紅紫不以為䙝服
䙝服近身衣以紅紫為之不宜非以間色賤之不用也
禮服非止用五色之正雖間色亦有為之者張子/語録
 朱子曰自隋煬帝命百官以戎服從一品賜紫次朱
 云云後來變為紫衫皆戎服也大全/註齊夢龍曰後世
 朝祭服緋服紫葢不待制度盡變于拓拔魏而其色
 已失其正矣故集註有微意焉同/上
[001-29a]
 相國丞相太尉金印紫綬漢/書
 九卿青綬三采青白紅後漢/書仲長統云百官皆宜執笏
 其肩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為紫荷南齊/志
 明帝詔曰脩成六服以飾冕紫衣紅裳小㑹宴饗餞
 送諸侯臨軒㑹王公朱/志此在魏隋後耶
 六年詔從駕涉逺者文武官等皆戎衣雜用五色五
 品以上通着紫六品以下用緋緑隋/志不如前説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001-29b]
孔子言人苟用我我則以先進之道治天下使天下見
文武周公禮樂彬彬之盛此正如有用我吾為東周也
註云用之謂用禮樂夫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者也而孔
子平日豈未甞用禮樂乎如字是有徘徊慨想之意而
非已然之詞也於碩注筆/趙之萬本
  德行顔淵
仲尼序門人為四科人物/志孔子曰言語宰我子貢新/序
  浴乎沂
[001-30a]
魯設雩祭於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
成謂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樂人也浴乎沂渉
沂水也象龍之從水中出也風乎舞雩風歌也詠而饋
詠歌饋祭也歌詠而祭也説論之家以為浴者浴沂水
中也風乾身也周之四月正歲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
風乾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審矣春秋左氏傳曰
啟蟄而雩又曰龍見而雩啟蟄龍見皆二月也春二月
雩秋八月亦雩春祈榖雨秋祈榖實當今靈星秋之雩
[001-30b]
也春雩廢秋雩在故靈星之祀嵗雩祭也孔子曰吾與
點也善點之言欲以雩祭調和陰陽故與之也使雩失
正點欲為之孔子宜非不當與也樊遲從㳺感雩而問
刺魯不能崇德而徒雩也論/衡仲長統云諷于舞雩之下
詠歸高堂之上後/傳
  天下歸仁
歸是歸還之歸即所謂復也仁乃心之全德渾然天理
萬物皆備無所欠闕但為己私障蔽乃有不仁耳若能
[001-31a]
一日克己復禮則障蔽既去本體日還天下之仁皆歸
焉所謂渾然天理無少欠缺者固即此而在也注謂天
下之人皆與其仁夫為仁在己何與于人仁者先難何
心於獲己之所獲猶或後之況于天下之稱許乎且吾
已而吾克之吾禮而吾復之天下孰從而知孰從而許
吾已而吾克之吾禮而吾復之天下許之何為不許何
為聖人之意斷不如此也問辨/録
朱子曰歸猶與也天下之人聞之見之莫不皆與其仁
[001-31b]
伊川云稱其仁是也夫克己復禮聖賢靜功也他人何
由知之一日而天下歸仁雖置郵傳命亦不可達夫子
之言不幾于虚幻乎荷亭辨論大/意與問辨同
  勞誨
言人有所愛必欲勞來之有所忠必欲教誨之孔安/國注
也者人德之至也而有三焉孔子曰進思盡忠臣事君
以忠奉上之忠也曰為人謀而不忠乎忠焉能勿誨乎
謀誨之忠也左傳曰上思利人曰忠撫下之忠也公在
[001-32a]
部臣匡救善導謀誨忠矣蔡伯喈朱/公叔諡議
僧巖與劉善明書勞誨之厚以至于斯𢎞明/集
劉義恭與義宣書忠焉之誨聊希徃言宋書南/郡王傳
顔延之庭誥曰㳺愛雖廣交義為長得在可久失在輕
絶久由相愛絶由相狎愛之勿勞當扶其正性忠而勿誨
必藏其枉情
  子西
馬曰子西鄭大夫彼哉彼哉言無足稱或曰楚令尹子
[001-32b]
西註/疏
左傳子西子駟之子公孫夏也良宵戮子西亦死
詳或人之問葢因孔子論為命而發子産子西皆鄭大
夫辭意聨屬若為近是荷亭/辨論
  奪伯氏駢邑
孔曰伯氏食邑三百家管仲奪之使至疏食而没齒無
怨言以其當理也
  管仲召忽
[001-33a]
子路以召忽死節為仁管仲不死為未仁故問之孔子
聞子路言管仲未仁故言管仲九合諸侯雖不死子紏
之難而有相桓之功亦如召忽之仁再言之者深美之
也其字指召忽玩如其二字可見論孟/管窺
正義曰九合者史記云兵車之㑹三乗車之㑹六榖梁
傳云衣裳之㑹十有一范寗註云十三年㑹北杏十四
年㑹鄄十五年又㑹鄄十六年㑹幽二十七年又㑹幽
僖元年㑹檉二年㑹貫三年㑹陽榖五年㑹首戴七年
[001-33b]
㑹寗母九年㑹葵丘凡十一㑹不取北杏與陽榖為九
章懷延篤傳注再㑹于鄄兩會于/幽又㑹檉首止戴寗母及葵丘也
管子告桓公以加政桓公受而行之近侯莫不請事兵
車之㑹六乗車之㑹三大/匡
管仲與桓公盟誓為令五年始興車踐乗遂南伐楚門
傳施城北伐山戎出冬葱與戎菽布之天下果三匡天
子而九合諸侯戒/九合之而合一匡之而聽吕/覽兵車之
属六乗車之㑹三隠武事行文道帥諸侯而朝天子葵
[001-34a]
丘之㑹天子使宰孔致胙國/語
左僖二十六年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曰桓
公紏合諸侯而謀其不恊昭舊職也
 集註九春秋傳作紏督也古字通用
 天問齊桓九㑹然後身殺朱子辨證云九㑹九本紏
 字借作九耳左傳展禽犒師之言正作紏字紏合宗
 族亦此意也惟莊子九雜天下之川作九則亦古字
 通用而非九數之驗也諸儒通計九㑹之數不合遂
[001-34b]
 有裳衣兵車之辨葢鑿説也然此詞亦作九㑹則其
 誤也久矣如公榖故是戰國時人也
 按國語先云属六㑹三又云帥諸侯帥固與傳紏合
 義同也且管子者司馬取之為封禪書固在左氏前
 矣而傳末載趙襄子滅知伯事夫襄無恤諡也而傳
 載之疑左氏亦戰國人矣
 晉悼公以鄭樂之半賜魏絳曰子敎寡人和戎八年
 之中九合諸侯左襄/十一祁午謂趙文子曰子相晉為盟
[001-35a]
 主七年再合諸侯三合大夫有令名矣昭/元
 此云九合曰再合曰三合可例仲之九合矣
  桓公子紏
齊僖公生公子諸兒公子紏公子小白管/子
莊子滿苟得曰小盜者狗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
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為臣田成子
常殺君竊國而孔子受幣論則賤之行則下之盜跖/篇
桓公五伯之上也争國而殺其兄其利大也韓非/子
[001-35b]
管仲臣于桓公兄公子紏紏與桓争國管仲張弓射桓
公中其帯鈎桓公受之赦其大罪立為齊相是為召其
賊伯諸侯也越絶/書
荀子仲尼篇桓公前事則殺兄而争國外事則詐邾襲
注兄子/紏也
史記云初襄公誅殺不當數欺大臣羣弟恐禍及故次
弟紏奔魯其母魯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
鮑叔傅之小白母衛女也有寵于釐公
[001-36a]
説苑曰或曰將謂桓公仁義乎殺兄而立非仁義也尊/賢
篇/
齊桓公謂鮑叔曰寡人欲鑄大鐘昭寡人之名焉寡人
之行豈避堯舜哉鮑叔曰昔者公子紏在上位而不讓
非仁也姪娣不懷離袵非文也同/上
齊人弑襄公立公孫無知既而無知被殺三公子争國
紏宜立者也小白先入故齊人立之尹文/子
 論語註程子曰桓公兄也子紏弟也春秋傳曰桓公
[001-36b]
 兄而子紏弟襄公死則桓公當立又云按史稱周公
 誅管蔡以安周齊桓殺其弟以反國是紏幼而小白
 長其有齊宜矣
 按淮南厲王傳薄昭書云云註韋昭曰子紏兄也言
 弟者諱也
 夫觀諸書則孰兄孰弟明甚矣程子乃謂小白為兄
 胡康侯張氏朱子皆從之豈玩物喪志之言痼於中
 耶
[001-37a]
  匹夫匹婦為諒
或云此與召忽之死也言一匡天下管仲之功大矣召
忽之死亦死於義也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云云也盖
與殷有三仁同意
桓公使魯人殺公子紏求管仲魯君束縳管仲與召忽
管仲謂召忽曰子懼乎召忽曰何懼乎吾不早死將胥
有所定也今既定矣令子相齊之左必令忽相之右雖
然殺君而用吾身是再辱我也子為生臣忽為死臣忽
[001-37b]
也知得萬乗之政而死公子紏可謂有死臣矣子生而
覇諸侯公子紏可謂有生臣矣死者成行生者成名名
不兩立行不虚至子其勉之死生有分矣乃行入齊境
自刎而死管仲遂入君子聞之曰召忽之死也賢其生
也管仲之生也賢其死也管/子
  深則厲 深厲淺揭隨時為義後張衡/應間
註謂以衣涉水曰厲攝衣涉水曰掲水淺則攝衣涉之
為是水深若以衣涉之則手足難動而溺矣以衣涉水
[001-38a]
曰厲恐不然且厲者嚴厲也水深可畏猶人之嚴厲可
畏也深則當畏而止之不可涉也葢譏孔子人不已知
不能止而猶欲行不能適淺深之宜也意/見
韓詩云至心曰厲説文作砅云履石渡水也詩/疏
  及史闕文
有問劉元城曰先儒説此多矣但難得經㫖貫穿元城
曰子但熟味及字與亡字自然意貫有馬者借人乗之
便是史之闕文夫有馬而面借人乗非難底事而史且
[001-38b]
載此必是闕文及如見之謂聖人在衰周猶及見此等
史存而不敢闕亦忠厚之至後人見此語頗無謂遂從
而削去之故聖人嘆曰今亡矣夫葢嘆此句之不存也
故聖人作春秋於郭公夏五皆存之於經者葢慮後人
妄意去取失古人忠厚之意書之所以示訓也耆舊/續聞
  逺人不服
集註云逺人謂顓臾分崩離析謂四分公室家臣屢叛
或問載蘇氏考究定公十年子路為季氏宰哀公十一
[001-39a]
年冉求為季氏宰則伐顓㬰在季康子之世哀公七年
季康子伐邾以召呉冦故曰逺人不服而不能來也十
五年公孫宿以成叛故曰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恐
當以或問所載為正葢顓臾在邦域之中難指其為逺
人而夫子此語正因季氏將伐顓㬰而概及當時之國
事謂他有當理者尚多也所謂逺人非正指將伐之顓
㬰也黄氏/日抄
  政逮大夫四世
[001-39b]
魯昭公卒於乾侯定公立趙簡子謂史墨曰季氏亡乎
對曰不亡季友有大功於魯受鄪以為上卿至于文子
行/父武子宿/世増其業魯文公薨而東門遂襄/仲殺適立庻
魯君於是乎失國政政在季氏於此君昭/也四公宣成/襄昭
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國史世家左/昭三十二魯自文公以後禄去
公室政在大夫季氏逐昭公漢地/里志
 季悼子紇/之卒也叔孫昭子婼/以再命為卿及平子
 意/如伐莒克之再受三命昭十/二叔孫豹/卒竪牛立昭子
[001-40a]
 而相之昭/四昭子即位朝其家衆五/冬季武子卒七/
 歲平子代立孔子/世家是悼子先武子卒未甞為卿也疏
 四世文武悼平注武悼平桓俱誤荷亭辨論宣成襄
 昭定為五世自成至定為四世亦誤
  東周左傳公山不狃之叛叛季氏也非叛魯也/孔子欲徃安知其不欲因之以張公室乎
此釋子路之疑也吾其為東周乎者言已不為東周也
東周之俗家臣則張私室以逼君陪臣則張公室以逼
天子故所不為也言雖之公山非助其畔七經/小傳
[001-40b]
  吾豈匏𤓰 天官書匏𤓰一名天鷄在河皷東
臨川應抑之天文圖有匏𤓰星下注云論語吾豈云云不
食正指星而言葢星有匏𤓰之名徒繫于天而不可食
正與南箕不可簸揚北斗不可挹酒漿同義建昌呉觀
附此于四書疑義日/抄洪興祖論語説同
王粲登樓賦懼匏𤓰之徒懸畏井渫之莫食註引/論語
檀珪與王僧䖍書質非匏𤓰實羞空懸南齊/書
 中庸云日月星辰繫焉此云匏𤓰繫而不食二字之
[001-41a]
 義正同仲宣云徒懸檀珪云空懸葢皆用論語語耳
 則匏𤓰之為星無疑
王褒九懷思忠云抽庫婁兮酌醴援匏𤓰兮接糧楚/辭
子建洛神賦云嘆匏𤓰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阮瑀
止慾賦云傷匏𤓰之無偶悲織女之獨勤
 按楚辭王褒等云云則古稱匏𤓰皆謂星爾爾雅/翼
  患得
孔子病夫未之得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者潛夫/□日
[001-41b]
篇/小人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家/語
  天何言哉
魯論讀天為夫何言哉云云天何言哉
  植其杖
置其杖而耘石/經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言天之所生皆有仁義禮知順善之心不知天之所以
命生則無仁義禮知順善之心謂之小人故曰不知云
[001-42a]
云君子韓詩/外傳天令之謂命人受命于天固超然異於羣
生貴於物也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明于天性知
自貴於物然後知仁誼重禮節安處善樂循理謂之君
子故孔子不知命云云君子此之謂也董仲/舒䇿
  隠居放言
包氏注放置也不復言世務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
將隠焉用文之中庸曰其黙足以容困學/紀聞
逸民各論其行而不及朱張或曰其行與孔子同故不
[001-42b]
復論也釋文引王弼註朱張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困/學
紀/聞
  太師
太師摯適齊以至擊磬襄漢書古今人表列于文王之
前紂之後師古曰自師摯以下八人皆紂時奔走分散
而去鄭𤣥以為周平王時人非也
禮樂志殷紂作淫聲以説婦人樂官師摯抱其器而奔
散或適諸侯或入河海
[001-43a]
董仲舒傳紂逆天暴物殺戮賢知守職之人皆奔走逃
亡入於河海師古注若鼔方叔播鼗武少師陽之属
  八士
周有八士包氏注云四乳生八子其説本董仲舒春秋
䌓露謂四産得八男皆君子雄俊此天所以興周國周
書武寤篇尹氏八士注云武王賢臣晉語文王詢八虞
賈逵云周八士皆在虞官以仲舒興周之言攷之當在
文武時困學/紀聞
[001-43b]
逸周書云乃立王子武庚命管叔相乃命召公釋箕子
之囚畢公衛叔出百姓之囚乃命南宫忽振鹿臺之財
巨橋之粟南宫伯适史佚遷九鼎三巫乃命閎夭封比
干之墓
 據此則八士葢南宫氏文武時人忽疑即仲忽亂臣
 十人南宫适疑即伯适也漢書作中/突中曶
  雖有周親
孔曰親而不賢不忠則誅之管蔡是也仁人謂箕子微
[001-44a]
子來則用之註/疏
大學
  大學
鄭目録云名曰大學者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此於
别録屬通論此大學之篇論學成之事能治其國章明
其德於天下却本明德所由先從誠意為始正/義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正義曰此經明君
子脩身外人所視不可不誠其意作記之人引曾子之
[001-44b]
言以證之十目十手言所指視者衆也禮註/疏
禮記之作孔子没後七十二子之徒共撰所聞以為此
記中庸子思所作緇衣公孫尼子所作鄭康成云月令
吕不韋所脩盧植云王制漢文時博士所録其餘衆篇
皆如此例但未能盡知所記之人禮記/正義
或問云正經葢夫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則曾子之
意而門人記之葢傳文或引曾子之言而又多與中庸
孟子者合則知其成于曾氏門人之手無疑
[001-45a]
 夫無所承受無他左驗而據其想似者輒謂某之所
 作所謂自信之篤而能自得師者與
魏政和中詔諸儒虞松等考正五經衛覬邯鄲淳鍾㑹
等以古文小篆八分刻之於石始行禮記而大學中庸
傳焉松表述賈逵之言曰孔伋窮居於洙懼先聖之學
不明而帝王之道墜故作大學以經之中庸以緯之則
學庸皆子思所作經緯之説亦不為無見葢必有所受
矣戴鄭賈不分經傳經傳分於宋儒古/言
[001-45b]
 魏止有太和正始無政和年號政和宋徽宗也
 虞松弱冠有才景初二年從司馬懿征遼東檄文露
 布皆其所作懿還辟為掾時年二十四世/語
 衛瓘覬子也十歲喪父年七十二為賈后所殺晉/書
 邯鄲淳初平時從三輔客荆州荆州内附曹公聞其
 名召與相見甚敬異之黄初初為博士給事中魏/略
 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鄲淳衛覬寫尚書後以示淳而
 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科斗之
[001-46a]
 名遂效其形晉衛恒四/書體勢
 鍾會母張氏傳曰㑹黄初六年生四歲授孝經七歲
 誦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誦易十二誦春
 秋左氏傳國語十三誦周禮禮記十四誦成侯易記
 十五使入太學問四方竒聞異訓
 熹平四年詔諸儒正定五經刋於石碑為古文篆𨽻
 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植之學門使天下取則後漢/書
 大學石經四部碑凡四十六枚南行禮記十五碑悉
[001-46b]
 壞碑上有諌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名洛陽/記
 劉芳傳漢世造三字石經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
 徃質焉北/史
 賈逵肅宗八年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榖梁春
 秋古文尚書毛詩由是四經遂行于世後漢/書
 禮類六十九家始于大戴禮記終于王元度注禮記
 若盧植鄭小同及孔頴達魏徴則小戴記之學也唐/藝
 文/志
[001-47a]
 據瓘傳遡魏志則覬之死太和三年也時松年十五
 歲㑹方五歲耳松信才矣豈十五即受考正五經之
 詔耶㑹夙成矣五歲即能與覬等書石耶正始中立
 石經已云轉失淳法則覬死已十五六年而淳之卒
 久矣可云與㑹等書石耶且石經禮記碑上有馬蔡
 名㑹十三已誦周禮禮記可云禮記始行而學庸傳
 耶逵傳止云四經不及禮記則逵之言出何典記耶
 何鄭在逵後而註不言之頴達為疏而亦略不及耶
[001-47b]
 文昔官諫垣時曽與鄭公曉/同事恨未早見公書得
 以面稽其疑云
 曽子立事本孝等十篇曽子問大戴禮記即明載之
 矣大學果曽子也記者何謂不書耶
  物有本末
此非結上乃以起下本末二字即下文本亂末治本末
字據其外之形迹言身與天下國家皆物也以修為言
則格致治平皆事也修身為本所謂本也舉此以措則
[001-48a]
為齊治平所謂末也起於格致所謂始也迄於治平所
謂終也知所先後而不已其功則至善可止而大學之
道其近之矣下文六先字即此先字七後字即此後字
葢此條總言其意而下二條詳列其目章句以為結上
文兩節之意似不穏妥問辨録/私記
  釋明德
傳之三章釋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夫格致誠正脩明德
之事也齊治平新民之事也知止定静安慮能得止至
[001-48b]
善之事也既已備言之矣而又釋之也何居問/辨
  釋本末
本末終始原非條件只因本字遂謂之釋本末然則又
以何者釋終始耶同/上格致之傳既補亡矣而於終始之
傳何不並補之乎私/記
注疏前句此謂知本云本謂身也於後句此謂知本云
本謂誠其意也此正相照應處程子疑其重複乃以聽
訟章移置此謂知之至也之前而以上句為衍文朱子
[001-49a]
又以此謂知之至也一句為格致之結語而云此句之
上别有缺文似皆非記者之意同/上
  孟獻子
盧孝孫曰獻子甞師子思能知義利之分故能知絜矩
之道大/全獻子立于文公十四年莊子之孝曽子聞諸夫
子先子思百餘歲矣反甞師之耶盧不讀左傳亦不見
論語耶大全收之時講因之大誤
中庸
[001-49b]
  中庸
鄭目録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
孔子之孫子思作之以昭明聖祖之德正/義
  天命之謂性
注命猶令也詩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易曰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此天命之説也若云猶令天何言哉諄諄然
命之乎論語注天即理也此注性/即理可云理命之謂理乎
注性即理也易曰順性命之理又曰窮理盡性以至於
[001-50a]
命則性之與理聖人未始合言之也彌綸章本義此窮
理之事此盡性之事不又分而為二耶
夫天下之理皆理也而性字從生從心則人心所具之
生理也性乃定名理為虚位性存郛郭之中厥有恒秉
理隨事物而在各有不同若謂性即理則理即是性矣
而世有稱倫理者焉亦謂之倫性可乎有稱文理者焉
亦謂之文性可乎問辨/録
性道注兼人物言之書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
[001-50b]
恒性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此聖人性道之説也易
繼善成性後即云仁知百姓固未甞言物矣
夫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且天地之間惟萬物凡草
木土石皆物也若謂人物之生各得所賦之理以為徤
順五常之德則不知草木土石其徤順五常之德若何
若謂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莫不各有當行之路則不
知草木土石其當行之路若何問辨/録
  喜怒哀樂
[001-51a]
中和者性情之德也寂感者此心之體用也此心存則
寂然時皆未發之中感通時皆中節之和心有不存則
寂然木石而已大本者有所不立也感通馳騖而已達
道有所不行也故戒謹恐懼而謹之于獨則此心存而
寂感無非性情之德也大全/小注
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則其本體雖亦時時發見終是
暫明暫滅非其全體大用矣無所不中然後謂之大本
無所不和然後謂之達道惟天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
[001-51b]
之大本故必戒謹之功無時或間而後能如此不必又
以為明道不可離之意私/記
夫有是操養之功則吾心乃得其正方喜怒哀樂之未
發也一理渾然更無偏着故謂之中中則發皆中節矣
無所乖謬故謂之和中雖具于吾心然天下之理皆由
此出是為大本和雖發于吾心然天下之事皆由此處
是為達道若彼常人喜怒哀樂雖是未發然根株所在
皆私意之潛伏可謂中乎不中何和之有夫不徒曰本
[001-52a]
而曰天下之大本不徒曰道而曰天下之達道葢言天
地萬物之理皆具于此而所以位天地育萬物者皆由
于此為下文張本也問/辨
  致中和
致字乃由中而極乎外非約之於内也聖人一身中和
矣由是而推開徹達之自身而家而國而天下感化之
速處置之周不過乎物不遺乎民斯之謂致也聖人在
天子之位大順之世焉若曰聖人自中和矣而致位育
[001-52b]
則在古無徴崔氏中/庸凡
中和至于為大本達道可謂至矣更致到何處章句自
戒懼而約之自謹獨而精之之説似是疊床私/記
注以戒謹貼中和以中和分位育夫戒懼致中顧不和
歟謹獨致和顧不中歟心正則位顧不育歟氣順則育
顧不位歟致中和而位育葢實理實事實言非感應之
説猶孟子擴而充之足以保四海也後章至誠能盡其
性以盡人物以贊化育所謂致中和也及人物之性盡
[001-53a]
而參贊之功成則所謂位育焉者也若云雖無其事乃
有其理葢後儒曲為之辭耳問/辨
  君子之道費而隠
君子之道費而隠鄭註云言可隠之節也費猶佹也言
君子之人遭值亂世道徳違費則隠而不仕若道之不
費則當仕也費本又作拂徐音弗注同禮注/疏
 字書費損也用也惠也耗也又扶味切姓也佹戾也
 春秋傳晉侯佹諸
[001-53b]
 陳公懋云費隠大小本一時之言何甞直貫至末聖
 賢之言正不如是之拘也
  人道敏政
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猶蒲盧也待
化以成家/語
 蒲盧蜾蠃謂土蜂也詩曰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螟蛉
 桑蟲也蒲盧取桑蟲之子去而變化之以成為己子
 政之於百姓若蒲盧之於桑蟲然註/疏
[001-54a]
 螟蛉蜾蠃説者考之不精乃謂蜾蠃取桑蟲負之七
 日化為其子雖揚雄亦有類我類我久則肖之之説
 近世詩人取蜾蠃之巢毁而視之乃自有細卵如粟
 寄螟蛉之身以養之其螟蛉不生不死蠢然在穴中
 久則螟蛉盡枯其卵日益長大乃為蜾蠃之形穴竅
 而出葢此物不獨取螟蛉亦取小蜘蛛置穴中寄卵
 於蜘蛛腹脇之間其蜘蛛亦不生不死久之蜘蛛盡
 枯其子乃成今之養晚蠶者蒼蠅亦寄卵於蠶之身
[001-54b]
 久之其卵為蠅穴繭而出殆物類之相似者列子云
 純雌其名大腰純雄其名穉蠭莊子云細腰者化説
 文云天地之性細腰純雄無子此皆信説詩者之言
 也古人名物多取形似瓠之細腰者曰蒲盧故蠭之
 細腰者亦名蒲盧正如綬草綬鳥皆名以鷊青黒之
 菼青黑之鳩皆名以鵻也解頤/新語陶隠居説同通志略
 以變與未變駁之誤
 詩人言細腰物無雌皆取青蟲敎祝便變成己子斯
[001-55a]
 為繆矣今細腰蜂在處有之每破其房或見其卵與
 他蟲同處其中或見其子已去而他蟲只存空殻者
 或見他蟲之成蛹者葢蠮螉生子如小粟米寄着他
 蟲之身而他蟲不壊至變成蛹其子出而食之蛹盡
 而子去要是說詩者誤以教誨爾子式榖似之為如
 似之似不知似為似續之似遂至附㑹成此曲說也詩/詁
 宫教台州董華翁云蜾蠃負螟蛉埋土中而寄子其
 身如鷄抱子暖之而使生然其子即蜾蠃之子非以
[001-55b]
 螟蛉之子為子詩之說得之楊子雲則失之耳監簿
 永嘉戴侗云嘗親見蠮螉負螟蛉入筆管有兩蠮螉
 互飛而共營之初非獨陽無子而外取螟蛉之子為
 子也如腐草化螢亦螢宿其子於腐草既成形則自
 腐草而出黄氏/日抄
 俗説果蠃負螟蛉入筆管中如呼曰似我似我營
 之七日而遂化為其子也夫似我似我人言也果蠃
 蟲耳安知所謂似亦安知所謂我豈亦能人言耶而
[001-56a]
 世人乃為之説如此亦可笑也問辨/録
  所以行之者一也
言百王以來行此五道三德其義一也古今不變也禮/記
註/疏
 曰一者誠而已何如曰若指誠言何不曰所以行之
 者誠也而曰所以行之者一也言一而不言所謂一
 為此空虚無着之説必待後人求其事以實之乎且
 上文曽無誠字今突然謂一為誠則為義不明至下
[001-56b]
 文不明乎善不誠乎身始説出誠字今驀然預指於
 此則為言不順舍却本文而别偽説以填補之是亦
 添蛇足也問辨/録
  凡事豫則立
此但言事必貴豫注言凡事先立乎誠非也故下文又
言治民必先獲上云云誠身必先明善皆豫定之意也
葢至是始言及誠耳故知一者誠也之非然也
  博學之二條
[001-57a]
上條作學知利行困知勉行下條作三近似更切不知
朱子何故不然存/疑
  自誠明謂之性
注自由也夫由者由此以至彼也若謂由明以至誠也
則可若謂由誠以至明也不亦舛乎夫有誠而明者有
明而誠者自夫誠而明者而言則謂之性自夫明而誠
者而言則謂之教非由此至彼之説也世有謂率性之
謂道自然者即誠明謂之性也脩道之謂教勉然者即
[001-57b]
明誠謂之教也夫率性原道所由出誠明謂性成之聖
也脩道原教所由立明誠謂遵教之賢也且之謂云者
原其所以名謂之云者加之名者也安得而同之耶問/辨
録/
  誠者物之終始
物猶事也凡人無誠則不能成事禮註/疏
 誠者一也物者事也凡人作事皆出于心心能專一
 何事不成如寫一字縫一針必專心一意然後端好
[001-58a]
 稍不誠則鹵莾滅裂有始而無終矣吹劍/録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乃以明自誠之意謂事必
 以誠而成不誠則不成也今因物字遂為造化所生
 之物則大學格物亦造化所生之物乎如注云云是
 謂萬物得實理以生理盡而死乃造化所以始終萬
 物者也於學者何與問辨/録
  博厚載物
言其德博厚所以負載於物以其功業高明所以覆葢
[001-58b]
於萬物也以行之長久能成就於物此謂至誠之德也
禮註/疏
 博厚載物髙明覆物悠久成物乃聖德之用何甞便
 説天地然惟其如此所以配乎天地耳葢曰博厚聖
 人之所以載物也云云然載物莫如地今曰博厚載
 物則聖人之博厚配乎地之博厚矣云云如所謂莫
 不尊親故曰配天者也而註者見覆載字即以同天
 地之用言則是天地聖人惟有高厚悠久之體故有
[001-59a]
 覆載成物之用也而可乎問辨/録
  禮儀威儀
注云道之入於至小而無間夫中庸明言大哉聖人之
道又曰優優大哉何以强謂之小且禮儀威儀何以至
小何以入何以無間葢言道之散見於人倫事物者廣
博周徧充足有餘若此乎其優優大也問辨/録
孟子
  不日成之
[001-59b]
詩靈臺鄭箋云言不與設期日而成之
註疏云民並來治作之而不與之相期日限
國語楚靈王為章華之臺伍舉諫云先王之為臺榭也
其目不廢時務四時之隙於是乎成之故周詩云經始
云云不日成之韋昭曰不日不程課以時日也
  寡人
王侯自稱孤寡注/疏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
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榖法/本孤寡者人之困賤下
[001-60a]
位也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國/䇿
  無以則王乎
管仲曰聖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
是其何以行之管小/問桓公曰勿已其勉覇乎大/匡
先大夫文子顯輔其君以主盟于諸侯今主君懋其勲
庸而光賁于趙宗無以則先大夫文子是焉取則尚德
率義以𢎞大其光烈其將有譽于四方也子華/子
管仲病桓公問之曰寡人將誰属國管仲曰勿已則隰
[001-60b]
朋其可乎吕覽/貴公
 注以己通用無已必欲言之而不止也葢見下文一
 千二百餘言故云至無以則有一焉注無以見前然
 下文僅二十三字若作言之不止則於理不通勿已
 字見於戰國時文字甚多義皆更端之意或彼時方
 言如此南園/漫録或曰以用也言無用此也
  折枝
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趙/註
[001-61a]
後漢張皓王龔論云豈同折枝於長者以不為為難乎
注劉熙注孟子云折枝若今之案摩也
選廣絶交論匍匐委迤折枝䑛痔善引趙注
薛稷等翕肩屏氣䑛痔折枝阿附太平公主朝野/僉
韓高之徒共持國柄愚薄之倫折枝䑛痔盧思道/北齊論
  國君進賢
國君用賢當用尊者親者然或尊者親者未必賢不得
已則用卑者疏者之賢將使卑者踰尊疏者踰戚可不
[001-61b]
慎歟意/見
  曾西
曽西注以為曽子之孫集註因之經典序録曽申字子
西曽參之子子夏以詩傳曽申左丘明作傳以授曽申
楚鬬宜申公子申皆字子西則曽西之為曾申無疑困/學
紀/聞
  孟施舍朱子又引舟之僑等為/例葢不敢夑趙注耳
人姓名中不可加發語聲恐或是孟賁字意/見
[001-62a]
  褐夫
豳詩云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鄭氏云褐毛布也貴者無
衣賤者無褐何以卒歲孟子曰視刺萬乗之君如刺褐
夫以褐夫對萬乗之君亦言貴賤之殊耳褐乃編□粗
短衣不黄不皂賤者之服非毛布也褐字從衣毼字從
毛鄭氏誤以褐為毼遂云褐毛布也毛布乃今之斜毼
價貴于苧蔴多矣此豈賤者之服席上/腐談
  自反而縮
[001-62b]
晦菴解以縮為直於義未安按廣韻注曰歛也退也謂
自反而不能退縮是有鬬心也雖褐寛博亦不惴焉自
反而能退縮雖千萬人在前我無競心徃亦無害俞文/豹吹
劒/録
  志至氣次
言志之所至之處氣即隨之而至如帥之所至之處而
卒徒亦隨之而至也故云志至焉氣次焉意/見
  聖人汙
[001-63a]
老泉三子知聖人汙論誤以汙字為句謂三子之智不
足以及聖人高深幽絶之境徒得其下焉耳趙岐謂孟
子知其言太過故貶謂之汙下亦非孟子之意困學/紀聞
 趙注云言三人雖小汙不平亦不至阿其所好以非
 其事阿私所愛而空譽之其言有可用者今紀聞所
 載云云豈所見者古本後復刋去耶惜矣
  有王者起
註以此為言滕然上文以三代敎養之法而言恐此所
[001-63b]
謂是為師云者指三代而言葢以三代敎養可為王者
師使滕君行王政而師之未必遽期滕之為王者師也
後有王者亦未必捨三代不法而必待滕之所行為師
黄氏/日抄
  春秋天子之事
天子之事所謂王者之迹者也葢西周盛時禮樂征伐
自天子出列國諸侯各守侯度以奉天子之明威東遷
之後王室衰微已甚天下不復尊周列國各自為制僭
[001-64a]
亂百出不知有天子之政令矣此亂臣賊子所以交作
而無忌也孔子為是懼以為周德雖衰天命固未改也
文武之典制雖不共守然有可攷知也天子之號令雖
不行于天下然天子固在也於是作春秋考文武之憲
章而託之乎魯史筆削褒貶一以為準以明天子之法
以尊周室以見天命之未改是為天子之事葢曰此天
子之政令固在有可取而行也非謂其假天子之權也
知我者謂我志在于尊周也罪我者謂亂賊之交作也
[001-64b]
由無天子之法也天子之法明則為亂為賊罪狀顯著
憲典有在如有舉而行之者彼將焉逃諸侯惡其害己
也是故亂臣賊子懼焉然明天子之法者春秋也春秋
我作也則豈不罪我乎若曰春秋無位而託南面之權
則是平王以前政敎號令天子自行之也平王以後政
敎號令孔子另行之也而文武安在哉而時王安在哉
夫尊王也而與竊柄同則竊柄者何誅明法也而與干
紀同則干紀者何責乎其亦誤矣問辨録春/秋正㫖
[001-65a]
  巨擘
齊地有蟲類蚯蚓大者人謂之曰巨白善擘地以行呼
之聲訛也孟子所謂吾必以仲子為巨擘者即蚯蚓之
大者也葢前甞謂蚓而後充其操注以為大指非也晁/氏
客語野/客叢書
  無責耳矣
無責只是不足責之意所以甚鄙而警之也耳矣云者
輕收之語辭黄氏/日抄
[001-65b]
  舜卒鳴條
舜葬蒼梧之野薛氏曰孟子以為卒於鳴條吕氏春秋
舜葬於紀蒼梧山在海州界近莒之紀城鳴條亭在陳
留之平丘今考九域志東海縣有蒼梧山困學/紀聞
 史記六國表云禹興于西羗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
 石紐西夷人也疑在此條之下而今無此語故知書
 之逸遺者多矣可勝惜哉
  非禮之禮
[001-66a]
若禮而非禮陳質娶婦而長拜之也趙/注
  可以取章
此章言亷勇惠三者人之高行也凡於所取之道可以
取之則取之故無傷害於為亷可以無取而乃取之是
為傷害於亷也凡所與之道可以與之則與之而不為
傷其惠可以無與而乃與之是為傷害於惠也凡于所
死之道可以死之則死不為傷害其勇可以無死而乃
死之是為傷害其勇也如孟子受薛七十鎰是可以取
[001-66b]
則取之也求也為聚歛而附益之是可以無取而乃取
之者也孔子與原思之粟是可以與則與之者也冉子
與子華之粟五秉是可以無與而乃與之者也比干諫
而死是可以死則死也荀息不能格君心之非而終遽
以死許是可以無死而乃死之也注/疏
  王使人瞷夫子齊人一妻一妾
或云此二瞷字相應共一章也謂王使人瞷吾何以異
于人豈同齊人乞墦枉曲以求富貴為妻所瞷而見羞
[001-67a]
相泣者乎
  少艾
汪聖錫云衢有士子陳其所見求質於汪云少當讀為
少長則習騎射之少艾當為又凡古書言懲艾之艾皆
音刪懲艾云者懲絶之也詩云峙乃錢鏄庵觀銍艾亦
以刪讀是其證也慕少艾云者知好色則慕差減於孺
慕之時也至有妻子而慕妻子則所謂孝衰於親之時
不止於稍艾而已也此之為艾亦衰減之義也程氏/攷古
[001-67b]
原孟子之言即荀子妻子具而孝衰於親之義人少當
音去聲慕少當音上聲艾讀如夜未艾之艾艾之為言
止也謂人知好色則慕親之心稍止也示兒/編
齊桓公封禪謂管仲曰寡人日暮仲父年艾尚書/中候
説文云艾老也長也又按禮記云五十曰艾則是艾誠
長老之稱也謂之少又安可也是則云艾美好也者又
不知何據為之誤也殆亦未可知註/疏
遍考載籍艾字併無美好之説曲禮曰五十艾服官政
[001-68a]
魯頌俾爾耆而艾荀子耆艾而信可為卿皆謂老也示/兒
編/
㳺定夫云老者成德之稱乞其言足以愈人之疾故曰
艾憲其行足以助人之善故曰叟易拾/遺
郭次象云孟子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少當
讀如多少之少謂人既知好色則慕父母之心少艾艾
之言息也如耆艾之艾此説亦佳然觀離騷竦長劒兮
擁㓜艾戰國䇿不以予工乃與幼艾注引孟子慕少艾
[001-68b]
之語又齊王有七孺子注云孺子謂㓜艾美女也又知
以少艾為幼美自古已然矣野客/叢書
 按此引與註引楚詞戰國䇿同楚詞少司命云竦長
 劒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王逸注曰幼少也艾
 長也言司命執持長劒以誅絶凶惡擁䕶萬民長少
 使各得其所也故宜為萬民之平正也趙䇿云建信
 君貴于趙公子魏牟曰社禝為虚戾先王不血食而
 王不以予工乃與幼艾又或謂建信君之所以事王
[001-69a]
 者色也色老而衰大全解注楚詞不引逸注國䇿不
 及建信君豈不欲頌言之耶又以少司命為大司命
 抑左右之莫辨耶
 趙䇿注引趙岐云艾美好無孟子少艾之語齊䇿七
 孺子注云言其近幸無幼艾美女字豈所引者洪興
 祖楚詞注耶抑舊本而今無之耶然要之皆鮑彪因
 舊注而未及詳考耳
 夫内作色荒書之烱戒招搖市過孔子醜之則凡云
[001-69b]
 好色皆謂女子也史記侫幸傳云非獨女以色媚而
 士宦亦有之漢書贊云柔曼之傾意非獨女德葢亦
 有男色焉是亦謂間有之耳魏牟所云幼艾葢指幸
 臣建信君也建信者彌子瑕龍陽君之軰豈凡知好
 色者皆如衛靈魏趙之為乎故知趙注乃隨字生説
 而讀者遂不敢置異議云爾
  白羽之白
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也歟白雪之白也猶白玉之
[001-70a]
白也歟劉熙曰孟子以為白羽之白性輕白雪之白性
消白玉之白性堅雖俱白其性不同問告子告子以為
三白之性同文選雪/賦注
  曹交
曹交註謂曹君之弟按左傳哀公八年宋滅曹至孟子
時曹亡久矣曹交葢以國為氏者困學/紀聞
  君子不亮惡乎執
伊川君子貞而不諒解云諒固執也與亮同古字通用
[001-70b]
孟子曰君子不亮惡乎執全/書
 據此是以惡字作去聲讀謂惡乎執也與硜硜必信
 必果大人不信不果義正同
  法家拂士
入則無法家拂士當如詩四方以無拂音咈謂其忠鯁
拂逆人意足相警戒若依註作弼字則凡有位者皆弼
士何足與法家敵國並言吹劒/録
周公假天子之尊時進善者百人諫臣五人輔臣五人
[001-71a]
拂臣六人同姓之士百人韓詩/外傳
  五伯
用國者信立而伯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
故齊桓晉文楚莊呉闔閭越句踐是皆僻陋之國也威
動天下彊治中國無他故焉信立而伯也荀/子
 按荀孟同時其稱説五伯必同也趙注葢臆説耳
  盡其心
盡其心者言人能窮盡其心者即知厥初受命于天之
[001-71b]
性知其性即知天道矣朱子注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
衆理而應萬事性則心之所具之理予于此説及後引
横渠之説實所未達約/言
注知性乃能盡心不無顛倒又與下文文勢不同意/見
  馮婦
馮婦摶虎一章聞元莊云有一家以晉人有馮婦者善
摶虎卒為善士則之斷/句後至攘臂下車衆皆悦之其為
士者笑之與前相對亦自有義志雅/堂抄
[001-72a]
  既入其苙
今之與楊墨辯者云云招之説者以為苙闌也非也香
白芷之類異名豚之所甘既放之得所又招之非善治
邪説者也野老/記聞
  周旋中禮
動容周云云之至也是聖人之事性之之德也哭死而
哀以下三者皆天理之當然君子所以復其性反之之
事也故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何也哭死而哀言
[001-72b]
哭死當哀非為生而哀也經德不回言經德當不回非
以干禄而不回也言語必信言語當必信非以正行而
必信也是皆行其天理之當然也意/見
  然而無有乎爾
去聖未逺鄒魯相近言已足以識孔子之道能奉而行
之言則亦者非實無者也則亦當使為無有也乎爾者
嘆而不怨之詞趙/注無有云者此所以欲歸于己也疏/
無有乎爾者是反説之辭猶言豈無有也葢曰孔門諸
[001-73a]
弟子有七十二人豈無有見而知之者既有見而知之
者則今日豈無有聞而知之者乎意/見
注引林氏之説是謂見知聞知之必無也不惟非孟子
之意而後先辭語不相應亦自不成文理且既謂之决
無見知聞知者矣乃言世之未逺何為言世之未遠可
也而又言居之甚近何為固知其必不然也問辨/録
 續補
  時習
[001-73b]
學者學為君子為聖人習者如習射習儀之習學君子
聖人不可驟至故必以時漸習之若學寛大則於𥚹隘
時習之若學温和則於忿怒時習之若學恭敬則於慢
傲時習之若學良善則於狼戾時習之若學辭讓則於
忿争時習之若學勤敏則於懈怠時習之當其事之時
而習則不虚習矣其習必成成則自有可喜故曰不亦
悦乎然此理則通論語所言皆可以盡故此句冠一書
之首深有意也正龍舒/淨土文
[001-74a]
  小學大學
漢張竦從杜鄴學尤長小學鄴子林有雅材其正文字
過於鄴竦故世言小學者由杜公師古曰小學謂文字
之學也鄴/傳古者八歲入小學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
六書藝文/志師古曰故因名云
王子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入小學見
小節而踐小義年二十入大學見大節而踐大義尚書/大傳
正月農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學五榖硯氷釋命幼
[001-74b]
童入小學衍篇章四月令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
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大戴/禮
歲事既畢餘子皆入學十五入小學十八入大學距冬
至四十五日始出學傳農事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庻老
坐於左塾餘子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餘子皆入父之
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不相踰輕任并重任分頒白
不提挈出入皆如之此之謂造士書傳/略説
[001-75a]
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太學何以為八歲毁齒始有識知
入學學書計七八十五陰陽備故十五成童志明入大
學學經術白虎/通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歲出入門户始敎讓十年
出就外傅學書計十有三年學樂誦詩成童舞象學射
内/則
 夫古人之所論小學大學者如此章句序乃云人生
 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庻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
[001-75b]
 敎之以洒掃應對之節云云今觀文王世子王制學
 記等所云不知世子可令之洒掃否耶
古人論小學如農圃醫卜厯象干支之類非謂八歲入
小學也若然則所謂諸侯貢其小學之異者移於天子
之小學亦八歲之童稚乎葢即農圃等事乃術藝之精
者也大學所學之大者即詩書禮樂脩齊治平之道故
六鄉三嵗大比賔興賢能而進於天子之大學葢德行
道藝之純者也若學其大則自八嵗以至十五其學非
[001-76a]
有二本後世乃將小學大學以年大小岐而二之非古
人之義矣王浚/川集
  大學
序云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敎人之法也若然則所
謂大學者是天子之成均也而成均何可以名書且云
大學所以敎人之法是成均之訓䂓也而又何以為孔
氏之書問辨/録
  中庸序
[001-76b]
朱子序云中庸何為而作也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
葢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末云
雖於道統之傳不敢妄議歴叙道統以歸於己是謂之
道統序非中庸序也荷亭/辨論
  十三章總註
道不遠人者日用事物當然之理丘未能一者聖人謙
己誨人之辭本同一致初非有難易之别也朱子岐而
二之一則為夫婦所能一則為聖人所不能與本文正
[001-77a]
體殊不相類荷亭/辨論
  達孝
注云天下之人通謂之孝夫聖人之孝誰不稱之乃聖
人則烏用通稱為也葢達者變通不拘之謂善繼善述
是也今只讀本文自見夫繼述之謂孝繼述而善焉之
謂達非通稱之説也若云通稱則與下文全不相蒙且
義亦淺近問辨/録
  三重
[001-77b]
注云三重謂議禮制度考文夫有天下者孰不議禮制
度考文議禮制度考文有善者有不善者如何有此三
者便能寡過葢難有者德難得者位難遇者時三者兼
焉故為三重言於所難有者而有之也其指王天下者
言非言民也有德則善則非愚而自用有位則尊則非
賤而自專有時則有徴則非生今反古是故其道則本
諸身徴諸庻民以考三王以建天地以質鬼神以俟百
世動世為道言世為法行世為則逺則有望近則不厭
[001-78a]
若是乎其盡善也夫何寡過如之同/上三王之禮其事尊
重若能行之寡少于過矣注/疏
  知風之自
風即風俗之風所以鼓舞乎人者也鼓舞乎人必自身
始風之自也問辨/録
  孟子見梁惠王
王聖美為縣令時謁一達官值其方與客談孟子殊不
顧聖美聖美竊哂其所論久之忽顧聖美曰甞讀孟子
[001-78b]
否聖美對曰生平愛之但都不曉其義主人問不曉何
義聖美曰從頭不曉主人曰如何從頭不曉試言之聖
美曰孟子見惠王已不曉此語達官深討之曰此有何
奥義聖美曰既云孟子不見諸侯因何見梁惠王其人
愕然無對夢溪/筆談
  斯可受禦與云云如之何其受之
舊説亦自可通葢殺人而奪其貨人所共惡於法皆不
教而誅者也此法殷受之夏周受之殷不待辭説今尚
[001-79a]
明烈則禦奪之貨如之何其可受乎不作闕文亦可論/孟
窺/管
 
 
 
 
 
 
[001-79b]
 
 
 
 
 
 
 
 經典稽疑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