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3 古周易-宋-呂祖謙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古周易上經
䷀元亨利貞
 
   ䷀見羣龍旡首吉
䷁元亨利牝馬之貞止/安貞吉
 
   ䷁利永貞
[001-1b]
䷁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亨匪我求童蒙止/利貞
 
 
    此後並倣此故不復盡録
[001-2a]
 古周易彖傳第一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
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庻物萬國咸寧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徳合无疆含
弦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
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
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001-2b]
 後倣此自此以後與咸恒以後合為一卷不分上下
 古周易象傳第二
乾下/乾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坤下/坤上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
 自此以後與咸恒合為一卷不分上下
 古周易繫辭上傳第三
乾初九潛龍勿用陽在下也九二見龍在田徳施普也
九三終日乾乾反復道也九四或躍在淵進无咎也九
[001-3a]
五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上九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
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坤初六履霜堅冰隂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六二
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六三含章可貞
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六四括囊无咎慎不害
也六五黄裳元吉文在中也上六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後倣此
[001-3b]
 古周易繋辭下傳第四
咸初六咸其拇志在外也六二雖凶居吉順不害也九
三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随人所執下也九四貞吉悔
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九五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恒初六浚恒之凶始求深也九二悔亡能久中也九三
不恒其徳无所容也九四久非其位安得禽也六五婦
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上六振恒在
[001-4a]
上大无功也
 後倣此
 古周易文言第五
元者善之長也止/其為聖人乎
坤至柔而動也剛止/天𤣥而地黄
 古周易說卦上第六
天尊地卑止/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止/各指其所之
[001-4b]
易與天地凖止/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止/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乾其靜也専止/道義之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𦣱止/盜之招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竒於扐以象閏五嵗再
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止/
[001-5a]
知神之所為乎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止/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
之謂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
曰夫易何為者也止/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止/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子曰書不盡言止/鼓之舞之以盡神
[001-5b]
乾坤其易之緼邪止/存乎徳行
 古周易說卦中第七
八卦成列止/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止/禁民為非曰義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止/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

陽卦多陰止/立心勿恒凶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止/其衰世之意邪
[001-6a]
夫易彰往而察來止/以明失得之報
易之興也止/道不虛行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止/其剛勝邪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止/故吉凶生焉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止/此之謂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止/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止/而吉凶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止/悔且吝
[001-6b]
將叛者止/其辭屈
 古周易說卦下第八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止/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止/故易六位而成章
天地定位止/是故易逆數也
雷以動之止/坤以藏之
帝出乎震止/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止/既成萬物也
[001-7a]
乾健也止/兊説也
乾為馬止/兊為羊
乾為首止/兊為口
乾天也止/故謂之少女
乾為天止/為木果
坤為地止/其於地也為黒
震為雷止/為蕃鮮
巽為木止/其究為躁卦
[001-7b]
坎為水止/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止/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艮為山止/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兊為澤止/為羊
 古周易序卦第九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止/坎者䧟也䧟必有所麗故受
之以離離者麗也麗必有所感故受之以咸咸者感也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止/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001-8a]
 古周易雜卦第十
乾剛坤柔止/小人道憂也
[001-9a]
 費直易
 此省去彖傳象傳繋辭傳之目但緫以一傳字加於
 彖傳之首王弼王肅易皆存傳字葢本於此
周易上經
䷀元亨利貞
 
 
   ䷀見羣龍旡首吉
[001-9b]
 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
 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乾下/乾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乾初九潜龍勿用陽在下也九二見龍在田徳施普也
 九三終日乾乾反復道也九四或躍在淵進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上九亢龍有悔盈不可久
 也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001-10a]
 鄭康成易
 此省去六爻之畫又省去用九用六覆卦之畫移下
 上體於卦畫之下又移卦名於兩體之下又移初九
 至用九爻位之文加之爻辭之上又合彖傳象傳於
 經於彖傳加彖曰字於象傳加象曰字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九四
 或躍在淵无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
[001-10b]
 有悔用九見羣龍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止/萬國咸
 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
 也見龍在田徳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
 淵進无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
 久也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001-11a]
 王弼易
 此移繫辭上下傳附爻辭之下每爻加象曰字又移
 文言附乾坤卦後加文言曰字而以繋辭上下傳字
 施之説卦前後兩篇
周易上經乾傳第一
坤下/坤上坤元亨止/安貞吉彖曰至哉坤元止/應地无
 疆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隂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止/
[001-11b]
 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文言曰坤至柔
 而動也剛止/天𤣥而地黄
[001-12a]
易與天地並未有文字已有此書自伏羲畫八卦以貞
悔之象重之為六十四時則有卦有象而無辭始卦之
重占以定體文王作彖緫論其義謂卦不足以盡吉凶
之變廼附著變爻及覆卦之畫以演其占時則有彖有
爻而未有爻辭周公繼之於爻畫覆卦之下皆繋辭焉
而易上下篇之文始備孔子承三聖為十翼以贊易道
彖象繫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是也謂之易傳彖象繋
辭夫子所自著也文言以下弟子記夫子之言也按汲
[001-12b]
冢書有周易上下篇而無彖象繫辭陛徳明釋孔壁所
得古文傳為十翼而不言經然則十翼之作其初自為
篇簡不與易經相屬此冢壁之藏所以各得其一歟漢
田何之易其傳出於孔氏上下經十翼離為十二篇而
解者自為章句此古經也又有費直易亡章句崇文緫
目序云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氏始按鄭康成
易以文言説卦序卦合為一卷則文言雜入卦中康成
猶未爾非自費直始也直本傳云徒以彖象繋辭十篇
[001-13a]
之言解說上下二經蓋解經但用彖象繫辭漢書本誤
以之言字為文言耳十篇云者史舉其凡直之學似於
每卦之後列彖象繫辭去其篇第之目而冠傳字以緫
之正如杜元凱春秋解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而經
自經傳自傳也然彖象繋辭之名一没不復汩亂古經
則始於此劉向嘗以中古文校施孟梁丘經或脫去无
咎悔亡唯費氏經與古文同由是諸家之學寖微於漢
末而費氏獨興康成因之遂省六爻之畫與覆卦之畫
[001-13b]
移下上體於卦畫之下而以卦名次之移初九至用九
之文而加之爻辭之上又以彖象合之於經而加彖曰
象曰之文今王弼易乾卦自文言以前則故鄭氏本也
以高貴郷公淳于俊問對觀之于時康成所注雖合彖
象於經而所謂彖象不連經文者猶在及王弼注易用
康成之本謂孔子贊爻之辭本以釋經宜相附近及各
附當爻毎爻加象曰以别之謂之小象又取文言附於
乾坤二卦加文言曰三字於首若説卦等篇則仍其舊
[001-14a]
别自為卷緫曰繋辭自是世儒知有弼易而不知有所
謂古經矣原三家之學初欲學者尋省易了日趨於簡
便而末流之弊學者遂廢古經使後世不見此書之純
全與聖人述作之本意可勝嘆哉然則天下之事務趨
於簡便者其弊每如此可為作俑者之戒也隋經籍志
序謂秦焚書易以卜筮獨存唯失說卦三篇後河内女
子得之按今說卦乃止一篇故先儒疑易文亦有亡者
不得為全書又說卦之文每及於彖象繋辭必以聖人
[001-14b]
稱之先儒謂此非虙犧文王周公之作然十翼之書復
有所謂彖象繋辭其名相亂學者疑焉仁傑/按史稱孔
子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絶而為之傳顔師古曰傳謂
彖象繋辭之屬則知伏羲文王周公之作固曰彖象繋
辭而十翼所謂彖象繋辭乃其傳也費氏本有傳字故
王弼於毎卷必以首卦配傳名之音義釋上經乾傳云
傳謂夫子十翼又釋繋辭上云王肅本繋辭上傳由此
言之十翼所謂彖象繋辭本不與伏羲文王周公之名
[001-15a]
相亂古經蓋曰彖傳象傳繋辭傳也今易指孔子象辭
為大象而以釋爻辭之文為小象者案易固有大小之
象焉大象指八卦八物之象所謂八卦以象告立象以
盡意如乾為天震為雷之類說卦載帝出乎震至成言
乎艮蘓文忠公謂古有是說孔子從而釋之者是已小
象指六十四卦八物相配之象所謂象其物宜是故謂
之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如雷在天上大壯之類孔子
所著象傳是已然則今大象當曰象傳小象乃孔子所
[001-15b]
以釋爻辭者當曰繋辭傳也夫孔子釋爻辭之文謂之
繋辭傳則周公爻辭曰繋辭可矣歐陽公曰繋者有所
繋之謂也故曰繋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其
為辭各聯屬其一爻者也是則孔子専指爻辭為繋辭
蘓文忠亦謂以上下繋為繋辭則失之矣然孔穎達以
為繫辭通指卦爻之辭言之不専指爻辭是不然按說
卦言繋辭者六其二曰繋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
爻此不待言而明者其一曰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
[001-16a]
偽繋辭焉以盡其言此歴舉三聖之作象謂伏羲六十
四卦之象卦繋謂文王周公彖辭繋辭也其一曰因而
重之爻在其中繋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龔深甫侍郎
云繋辭焉而命之所以明爻也其一曰易有四象所以
示也繋辭焉所以告也正義曰四象謂七八九六案七
八即爻之不變者九六即爻之變者然則此章所指亦
爻辭也其一曰聖人設卦觀象繋辭焉而明吉凶言設
卦所以觀象繋辭所以明吉凶云爾卦謂彖辭繋謂爻
[001-16b]
辭故曰彖者言乎象爻者言乎變又曰齊小大者存乎
卦辨吉凶者存乎辭凡此皆互見其義或以彖對爻或
以卦對辭曰卦曰彖云者皆指夫卦辭也曰爻曰辭云
者皆指夫爻辭也簡言之則曰卦曰彖曰爻曰辭詳言
之則卦曰彖辭爻曰繋辭截然有不可紊者不然卦辭
既曰彖矣安得復以繋辭名之說卦凡以卦與辭二文
相對韓康伯蘇文忠皆曰辭爻辭也楊元素侍讀亦謂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又曰繋辭焉所以告
[001-17a]
也蓋指周公之所為爻辭以說卦本旨及韓蘇龔楊之
言參之謂繋辭非專指爻辭可不可耶雖然謂爻辭為
繋辭謂小象為繋辭傳則今所謂上下繋者復何名哉
或曰二繋當謂之説卦與今說卦通為三篇諸儒既以
繋辭傳為小象而上下繋之名無所歸故取說卦前兩
篇名之其實本說卦也歐陽公謂今繋辭之文雜論易
之諸卦其辭非有所繋不得謂之繋辭葉少藴左丞亦
曰太史公引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為易大傳
[001-17b]
則漢諸儒固未嘗以今兩篇為繋辭斯其為說卦也審
矣太史公以兩篇為大傳者蓋十翼皆謂之易傳而漢
之易師楊何之屬又著易傳行於世太史公受易於楊
何謂說卦之文為大傳者以别楊何之徒所謂傳耳今
詩序一名詩大傳亦以别毛公故訓傳故也鄭東卿論
說卦出漢宣時而漢宣之前儒者亦多引援豈秦火之
後易家秘此而不輕傳也案太史公周行天下多見先
秦古書此三篇之文雖未獻於孝宣之時固己先衆人
[001-18a]
而見之矣世家不云乎孔子晚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
言此其證也先儒以為序之繫之說之文之於義未允
此謂序易及彖傳象傳繋傳文言說卦也或者又謂聖
人之書不當舍經稱傳案易音義云經者常也法也傳
以傳述為義經之為經以其可以為萬世之常法傳則
述前人之作如是而已非必尊經而卑傳十翼之文述
而不作其體傳也其言經也豈害其為聖人之書乎况
史稱孔子讀易而為之傳則傳也者夫子所自名非後
[001-18b]
人名之也夫如是謂十翼彖象繫辭為彖傳象傳繋辭
傳復何疑哉以易考之䷀者伏羲之卦也元亨利貞
者文王之彖也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以下此
孔子所述彖之傳也内卦☰外卦☰者伏羲卦中貞悔
之象也曰乾下乾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者孔子
所述象之傳也一者文王於卦外所演變爻之畫也潛
龍勿用者周公繋爻之辭也曰初九潛龍勿用陽在下
也者孔子所述繋辭之傳也䷀者文王所演覆卦之
[001-19a]
畫也曰見羣龍无首吉者周公之繋辭也曰用九天徳
不可為首者孔子所述繋辭之傳也象述伏羲彖述文
王繋辭述周公而象在彖後者穎達謂當繇彖詳而象
畧疑不専為是孔子所述其肯先文王乎又十翼之次
先儒所論亦有多家穎達獨取鄭氏之說云上彖下彖
上象下象上繋下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其說謂經分
上下則彖象亦當隨經而分不知經為上下篇直以古
者竹簡重大故爾若謂彖象當隨經而分序卦何以不
[001-19b]
分耶胡秘監且以彖大象小象上繋下繋乾文言坤文
言說卦序卦雜卦為十篇胡安定易之曰上彖一下彖
二大象三小象四文言五上繋六下繋七說卦八序卦
九雜卦十文言既不當離而為二至以二繋居文言之
後說卦之前亦恐非其序矣仁傑謂十翼彖傳也象傳
也繋辭上下傳也文言也說卦上中下也序卦也雜卦
也并上下經是為十二篇上經下經之目本之費直孟
喜繋辭上傳繋辭下傳之文本之王肅彖象繋辭文言
[001-20a]
之次本之藝文志而說卦之為三篇則河内女子所得
之數也其篇第在古如此而費鄭以來汨之嗚呼維天
未喪斯文故厄於秦而獨不廢奈何後世猶疑其非全
書其失在傳注之家以傳參雜於經而然也今舉費鄭
王易本各一卦列於右方用見經傳參雜源流之所自
易筮之法揲蓍求爻重爻為卦所畫者卦耳如下醴畫
☷上體畫☴是為䷓卦從其變爻所之六四爻變則
為䷋卦是筮者止當畫卦而已也何以名為左氏春
[001-20b]
秋傳既畫卦曰遇䷓之䷋又載卦名曰觀否昜/
雲有言觀易者見其卦而名之觀太𤣥者數其畫而定
之以卦即其名也今畫卦而又名焉亦已近贅左氏蓋
兩存之正義謂丘明不畫卦今書有畫卦者後學私畫
以備忘耳是未知卦在所當畫而名為可畧也六十四
卦卦為六位而乾坤於六位之外又有用九用六之爻
左傳正義云乾六爻皆陽坤六爻皆隂其爻既純别緫
其用而為之辭此說未為失之顧聖人設此爻於六位
[001-21a]
之外用以為占要當有所歸宿耳非可但以虚辭解也
子雲曰易始八卦文王六十四淮南書曰伏羲六十四
變周室増以六爻帝王世紀曰文王演六十四卦著七
八九六之爻案文王所演非今六十四卦焦贛所謂毎
卦變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變四千九十六卦者也蓋
伏羲以一卦重之為八卦極其變而為六十有四文王
以一卦演之為六十四卦極其變而為四千九十有六
此所以伏羲八卦而為文王六十四也所増之爻其九
[001-21b]
六則卦外六爻之畫在乾為初九至上九爻之變者也
七八則覆卦之畫在乾為用九爻之不變者也或以卦
外爻畫為疑案說卦曰觀變於隂陽而立卦發揮於剛
柔而生爻正義謂既觀變立卦又就卦發動揮散於剛
柔兩畫而生變動之爻則卦外别生變爻明矣下文易
六畫而成卦又曰易六位而成章猶此意也張汝明易
索云六畫成卦重卦也女畫成章變卦也重卦指虙犧
變卦指文王春秋蔡墨諸人舉易雖不筮亦以變爻為
[001-22a]
言如舉乾之初九用九則云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其
坤曰見羣龍无首初九舉各爻之變而用九緫六爻之
變所謂變卦者也伏羲重一卦為八卦者以乾卦例之
☰為内卦重三成六重之以☷則為泰重之以☳則為
大壯得☴而為小畜得☵而為需得☲而為大有得☶
而為大畜得☱而為夬復得本卦為乾劉牧論八八之
變曰四營成易十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
以成六十四其說謂姤遯否觀剥晉大有七卦由乾而
[001-22b]
出并乾為八案伏羲重八卦以卦之全體而重文王演
六十四卦以爻之積畫而演劉所論蓋占筮之法八純
卦自一世至五世而次之以游魂歸魂者也此七卦其
以積畫變者六以全體變者一豈得為重卦本體劉說
誤矣文王演一卦為六十四者以乾卦例之其一爻動
而變他卦者六初九變而為姤九二變而為同人九三
為履九四為小畜九五為大有上九為夬其兩爻動而
變他卦者由遯而下為十有五卦三爻動者由否而下
[001-23a]
為二十卦四爻動者由觀而下為十五卦五爻動者由
剥而下為六卦六爻皆動者一是為坤六爻皆不動者
一是為乾凡變他卦者六十有三而不變者一案伏羲
畫卦以定體為占故乾復為乾而無所事變文王作易
名以變為義占以變為法道以變動不居為體无往而
非變也若六爻不動而但為本卦不可謂之變此不謂
之變則毎卦所變止於六十有三其究纔四千三十二
卦安得如上所云者哉仁傑/案卦遇六爻不動當覆而
[001-23b]
占之覆者從上倒覆而下是亦一變也如剥六爻不動
覆而占之其卦為復子曰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又曰
上下無常正義謂剥窮上位之極又下來居於初此以
覆卦論也朱子發翰林論易變亦知剥之上九窮而反
初乃成復卦苐未深考覆卦之變耳覆卦大抵相反而
相為往來不窮之地剥之為復曰七日來復天行也利
有攸往剛長也復覆為之剥則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
行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七日來復者由剥六爻至
[001-24a]
復之初九凡七易以爻主一日也舉隅而言陽七日而
復則由復六爻至剥之初爻亦七日而剥矣辰以子午
分隂陽自子至午自午至子皆七日故兩卦互以天行
為言蓋物極則反剛長之極其勢必至於剥而小人道
長之極亦未嘗不復天之道也復極則剥剥極則復兩
卦相循如環无端以一消一息一盈一虚往来而不窮
凡卦之否泰損益雜卦所論或樂或憂或與或求起止
伏見新故乆速之理無不盡然以至日月寒暑之推移
[001-24b]
吉凶禍福之倚伏與夫死生出入神竒臭腐之變化始
而終終而始者舉不外乎此伊川先生蔽之以一言曰
易中止是言反覆往來上下所以發千載之秘以悟後
學者多矣康成不知覆卦之畫與正卦異也而輙去之
代以用九用六之文而覆卦泯矣易有覆卦對卦二體
六爻皆動則占對卦六爻皆不動則占覆卦其用不同
對卦亦謂之變卦正義曰六十四卦卦卦相偶非覆即
變覆者表裏視之遂成兩卦屯蒙需訟師比之類是也
[001-25a]
變者反覆惟成一卦則變以對之乾坤離坎大過頤中
孚小過是也案六十四卦皆有對有覆今分五十六卦
為覆八卦為對未之盡也以二二相偶言之則可爾五
十六卦固自有對卦之體而八卦亦未嘗無覆卦之體
也王輔嗣曰卦者時也時有否泰用有行藏一時之制
可反而用也一時之吉可反而凶也故卦以反對然知
覆卦反對而已元不知覆卦之用夫易窮則變變則通
爻自初而至上卦之窮也筮焉而皆遇七八占之窮也
[001-25b]
不有以變而通之將若之何聖人為是設覆卦與六爻
通之為七上爻處卦窮之地則以是變而之初爻六爻
皆遇七八不動則以是變而之九六觀五十六卦覆之
而成兩卦則以偶相比八卦覆之惟成一卦則各居其
所焉聖人之意殆非偶然者矣邵康莭以乾坤離坎大
過頤中孚小過為不可易蓋五十六卦覆之則變它卦
惟此八卦覆之不失本卦之體此其與諸卦異而不可
易者也伏羲畫卦八此有乾坤離坎而震艮巽兊不與
[001-26a]
焉者案八純卦固有對覆存乎其間震艮巽兊覆之亦
成兩卦乾坤離坎覆之亦惟成一卦故康節謂八卦之
象不易者四重卦之象不易者八然震艮巽兊非不與
乎此頤小過震艮之寓也中孚大過巽兊之寓也先儒
謂初畫八卦設竒偶兩畫以象隂陽又曰六十四卦皆
從乾坤而來凡竒皆乾而凡偶皆坤也用是知離坎以
下六卦之體覆正若一與乾坤等而九六之用獨見於
二卦者以乾坤竒偶之畫足以包六十二卦而六隂六
[001-26b]
陽之畫純一不駁亦六卦之所無也此兩卦六爻皆遇
七則覆卦而以用九占之皆遇八則覆卦而以用六占
之離坎以下六爻皆遇七八亦以覆卦為占六卦非純
畫也六位之外無他爻則各占其卦下之辭至若五十
六卦屯六爻皆遇七八則覆而占蒙蒙六爻皆遇七八
則覆而占屯他卦倣此占焉夫六爻不動而以覆體為
占始於乾終於未濟諸卦之所同也如此而後一卦之
變可以為六十四而六十四卦之變可以為四千九十
[001-27a]
六矣劉夢得曰筮為乾者常遇七斯得乾矣筮為坤者
常遇八斯得坤矣沈存中曰惟動則有占不動則無眹
今人以易筮者雖不動亦引爻辭斷之易中但有九六
既不動則是七八安得用九六爻辭豈亦未悟覆卦之
變耶覆卦六十四專為七八爻設夫使六爻皆遇七八
而終於不動非易窮則變之㫖也列禦寇曰易變而為
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
蘇文忠亦曰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據其末而反
[001-27b]
求其本者也故曰易逆數也其有見於此乎且卦遇七
八固當以九六為占列禦冦謂七變而為九穆姜筮遇
艮之八變而占隨之六二是七可變而九八可變而六
如乾上爻本得七覆卦則為初九矣故曰用九坤上爻
本得八覆卦則為初六矣故曰用六所謂七八未嘗不
動也惟窮則變焉爾先儒言用九只在上九一爻伊川
先生以為不然曰六爻皆用九故曰見羣龍都氏因先
儒之誤遂以上九用九合之曰此乾之夬也自一陽來
[001-28a]
復至五陽為夬進而不已六陽為乾故有用九之義而
變體為夬案蔡墨以用九為乾之坤蓋取六陽之變言
之不變則固為乾今去其一而以五為義非也矧上九
用九之辭正爾相反上九處六爻之極為羣龍之首史
所謂上而不能下伸而不能詘往而不能自返者故曰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若用九則舍首爻之亢極而復居
初爻隱潛之地經所謂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故
曰天徳不可為首孰謂二爻可一也哉注䟽之説大抵
[001-28b]
以初為首如比之初六注曰處比之始為比之首其上
六比之无首无所終也正義曰不能為比之初首故无
終是不以上為首也王輔嗣謂初上無隂陽定位然以
為尊者陽之所處故陽居尊位今上爻居一卦之首可
不謂尊乎蘇文忠曰初上者本末之地也以陽居之則
正以隂居之則顛案比之上六陽不為首而以隂居之
不得其正故曰无首文忠解此爻則又曰比之无首猶
言无素也窮而後比是無素也蓋无首或以事言或以
[001-29a]
象言比之无首以事言者也用九之无首以象言者也
先儒謂凡以首以角而取象者未嘗不在於上以足以
尾言者未嘗不在於初觀既濟未濟初上之辭則概可
見矣輔嗣亦曰夫以剛健而居人之首則物之所不與
故乾吉在无首穎達亦曰天徳剛健不可更懐尊剛為
物之首又曰人君位實尊高故云首出志須卑下故云
無首吉然知以乾為首而不能推明上爻為首之義何
哉惟朱子發謂以畫卦言之則初為始上為終以成卦
[001-29b]
言之則上為首初為尾其言最為明了勾微云加用九
用六之虚位欲明君臣進退之理案用九用六論正卦
固不在六位之數論覆卦則與六爻通之為七輔嗣謂
爻之所處即謂之位二用而為虚位其然豈其然乎至
言君臣進退之理則為近之蓋乾之上九如堯在位七
十載之時至用九則如授舜之後其天下已治而聖人
退藏於宻之象歟坤之上六如周公誕保文武受命七
年之時至用六則如居東之後亦大臣功成名遂身退
[001-30a]
之象歟淵乎二用之旨也聖人以此垂萬世君臣之大
法宜他卦莫得而並歟乾正卦有時乗六龍之文合六
陽而為卦也覆卦有見羣龍之文合六陽而為爻也又
卦與爻皆以乾元為稱其異者覆卦以上為初耳坤卦
類此今側注初上之文以見覆卦之象并變卦對卦覆
卦各為之圖古經以卦為名而象寓其中以畫為九六
及二用以位積之為初上至十翼而後卦以名列象著
兩體爻書九六二用位有初上二四三五之文今舉從
[001-30b]
其初以彖辭歸之卦下以繋辭歸之爻下以上下體歸
之象傳以卦名及初上九六二用之文歸之繫辭傳以
上下經仍為兩篇傳為十篇然後古十二篇之易復得
其全矣疑此孔氏之舊也凡經傳之文去其後儒所加
彖曰象曰文言曰及卦名比大有爻位用九用六之類
省文則仍舊貫闕之葉左丞論坎卦云卦辭首曰習坎
彖曰習坎重險也以為卦固名坎而習坎乃其卦辭傳
經者闕其坎字及徐氏亦云上脱一字晁以道詹
[001-31a]
事云例諸今文則脫在古文則不脫古文即以其卦為
其名故也是說固然苐經雖不脫而彖文脫之又同人
彖傳同人曰同人于野亨王昭素謂此同人曰三字錯
案正義云彖有疊卦名而稱其卦者同人之彖稱同人
曰猶言同人卦曰也同人于野亨是同人卦下之文也
如此則同人曰三字乃其卦名故彖傳引之非錯也彖
傳有同人卦名今卦闕其名者意經傳參雜後儒見卦
名同人與卦辭同人于野亨連文遂省同人字不知卦
[001-31b]
名與卦下之文本自異卷弗可省已履否諸卦亦如之
本文當云同人同人于野亨履當云履履虎尾否當云
否否之匪人艮當云艮艮其背坎當云坎習坎有孚維
心亨五卦凡省六字傳不附經則此五卦在繫辭傳獨
無卦名矣於文宜復今但注逐卦下弗敢傳蓋謹闕文
也夫易之為書至矣其藴奥微妙非深造自得者未易
言也仁傑/不佞未嘗一得其門户獨次其舊文而欲復
之紹興辛巳之冬書始萌芽博攷深求又二十八年而
[001-32a]
後定古經一失復之之難如是哉是以君子重變古也
噫復之難而知之為尤難後世子雲其有無要不可以
逆計不知或靳之曰今易尚不能明如古易何覆瓿之
譏固前知其如此此則非仁傑/之所恤也姑以待好古
不惑之君子而折衷焉河南吳仁傑/
[001-33a]
 吕氏周易古經
上經第一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止/獲匪其醜
  无咎
下經第二
 ䷞艮下/兊上咸亨止/有孚失是
上彖第三
 大哉乾元止/是以畜牝牛吉也
[001-33b]
下彖第四
 咸感也止/剛柔應也
上象第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止/
  正邦也
下象第六
 山上有澤咸止/亦不知節也
繋辭上第七
[001-34a]
 天尊地卑止/存乎徳行
繋辭下第八
 八卦成列止/其辭屈
文言第九
 元者善之長也止/天𤣥而地黄
說卦第十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止/為羊
序卦第十一
[001-34b]
 有天地止/未濟終焉
雜卦第十二
 乾剛坤柔止/小人道憂也
右周易古經者彖象所以觧經始各為一書王弼専治
彖象以為注乃分綴卦爻之下學者於是不見完經而
彖象辭次第貫穿之意亦缺然不屬予因案古文而正
之凡經二篇彖象繋辭各二篇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各
一篇緫一十有二篇元豐壬戌七月既望汲郡呂大防
[001-35a]

[001-36a]
 晁氏古周易
卦爻第一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止/有孚失是
彖第二
 大哉乾元止/剛柔應也
象第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止/
 不知節也
[001-36b]
文言第四
 元者善之長也止/天𤣥而地黄
繫辭第五
 天尊地卑止/其辭屈
說卦第六
序卦第七
雜卦第八
 以上三篇同呂氏
[001-37a]
周易卦爻一彖二象三文言四繋辭五說卦六序卦七
雜卦八繕寫謹第如上案晉太康初發汲縣舊冢得古
簡編科斗文字散亂不可訓知獨周易最為明了上下
篇與今正同别有隂陽説而無彖象文言繋辭杜預疑
于時仲尼造之於魯尚未播之逺國而漢藝文志易經
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顔師古曰上下經及十翼故十
二篇是則彖象文言繫辭始附卦爻而傳於漢歟先儒
謂費直等専以彖象文言參解易爻以彖象文言雜入
[001-37b]
卦中者自費氏始其初費不列學官惟行民間至漢末
陳元方鄭康成之徒皆學費氏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孔
穎達又謂輔嗣之意象本釋經宜相附近分爻之象辭
各附當爻則費氏初變亂古制時猶若今乾卦彖象繋
卦之末歟古經始變於費氏而卒大亂於王弼惜哉奈
何後之儒生尤而效之杜氏分左氏傳於經宋襄范望
軰散太𤣥賛興測於八十一首之下是其明比也揆觀
其初乃如古文尚書司馬遷班固序傳揚雄法言序篇
[001-38a]
云爾今民間法言列序篇於其篇首與學官書不同概
可見也唐李鼎祚又取序卦冠之卦首則又效小王之
過也今悉還其初庶幾學者不執彖以狥卦不執象以
狥爻云昔韓宣子適魯見易象是古人以卦爻統名之
曰象也故曰易者象也其意深矣豈若後之人卦必以
象名象必以辭顯紛紛多岐哉嗚呼學者曽未之知也
劉牧云小象獨乾不繋乎爻辭尊君也石守道亦曰孔
子作彖象於六爻之前小象繋逐爻之下惟乾悉屬之
[001-38b]
於後者譲也嗚呼他人尚何責哉若夫文字之傳始有
齊楚之異音卒有科斗籀篆𨽻書之四變因而訛謬者
多矣劉向嘗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至蜀李譔
又嘗著古文易則今之所傳者皆非古文也安得覩夫
劉李之書乎其幸而諸儒之傳今有所稽考者具列其
異同舛訛於字下亦庶幾乎同復於古也或曰子能古
文何不古文冩之曰有改於華而無變於實者予不為
也如古者竹簡重大以經為二篇今又何必以二篇成
[001-39a]
帙哉謹録而藏諸以俟博古君子建中靖國元年辛巳
五月二十四日嵩山晁說之題
[001-40a]
右周易古經八篇并呂氏晁氏後記各一篇謹案元豐
五年正愍呂公微仲始釐析王輔嗣篇第别定為十有
二如劉歆六藝畧首所列施孟梁丘三家者刻板置成
都學宫於文字句讀初無増損建中靖國元年景迂晁
生以道又輯諸家異同或斷以己意有增有損篇第則
倣費長翁未解輔嗣未注以前舊本獨并十二為八耳
吕晁各出所見初不相祖述亦猶李敏仲與王子雍殊
隔而傳易書詩禮其指歸則暗合學者必貴自得大抵
[001-40b]
若此呂氏於卦爻彖象繫辭並分上下自咸以後為下
經下彖下象自八卦成列以後為下繫而文言乃次下
繋晁氏俱不分上下更以文言先繋辭餘同呂氏今八
篇次第實從晁氏緫名周易古經則從呂氏若晁氏但
名古周易也或疑孔子有因爻辭而申言之若無所損
益於其辭之義者甚衆蓋合而觀之也若别而觀之殆
無可疑故讀書必别其合者合其别者一合一别則其
義過半具前矣晁氏専主北學凡故訓多取許叔重說
[001-41a]
文解字陸徳明音義僧一行李鼎祚陸希聲及本朝王
昭素胡翼之黄聱隅軰所論亦時采掇嘉祐以後獨否
朋友相興講習自能辨其失得云眉丹&KR0994李燾書
 漢藝文志易經十二篇古經也纔一見於此魏晉以
 後便自失之隋氏藏書最備亡慮八萬九千卷有竒
 唐開元麗正殿所藏亦八萬五千餘卷皆不著録今
 國朝文物之盛一時儒宗嗜古者衆古文班班閒出
 如孝經尚書學者昔所未覩因司馬文正呂汲公遂
[001-41b]
 大傳于時於是古易有呂氏書又有晁氏書刋于成
 都宜春兩郡李仁甫侍郎嘗合二氏之說刋焉今復
 出此編世遂有三書矣後進坐眠前脩無能為役何
 敢妄出意見而易則古易也亡一字加損縣故有學
 事兼奉自仁傑/之來一切以資公家廼取為工木費
 并二氏篇第顛末三君子後記刻寘諸校宫淳熙十
 六年七月九日儒林郎知蘄州羅田縣吳仁傑/
[001-42a]
 睢陽王氏古易
上經
乾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
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九四或躍在淵无咎九五飛
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止/履錯然敬之无咎
下經
至/未濟
[001-42b]
卦辭第一
乾元亨利貞止/濡其尾无攸利
彖辭第二
彖曰大哉乾元至/剛柔應也
大象第三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至/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小象第四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至/亦不知節也
[001-43a]
文言第五
繋辭上第六
繋辭下第七
說卦第八
序卦第九
雜卦第十
 石林先生曰班固儒林傳稱孔子晚而好易讀之韋
 編三絶而為之傳藝文志叙易云文王重易爻作上
[001-43b]
 下篇孔子為之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故緫
 稱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而其餘王氏以上至周
 氏六家二篇而已二篇者傳上下經之辭而十二篇
 者上下經之外又有十篇之說也古易書之序如此
 吾嘗於睢陽王原叔家得古易本自乾坤而下分咸
 恒為二篇但有六爻之文如乾坤首言初九潛龍勿
 用九二見龍在田之類至繇辭彖辭大象小象序卦
 說卦雜卦文言與今上下繋辭皆别為卷正十二篇
[001-44a]
 乃知今本各以彖象之辭繋毎卦之下而取孔氏之
 傳謂之繋辭者王輔嗣之誤也太史公引天下同歸
 而殊塗一致而百慮為易大傳則漢諸儒固未嘗以
 今兩篇為繋辭又漢儒多引正其本萬事理與差之
 毫釐失之千里為易傳而今無之或者其書亦有脫
 亡歟
[001-45a]
 九江周氏易
上經乾傳第一
  乾
乾下/乾上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至/萬國咸寧
初九潛龍勿用至/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001-45b]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至/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至/是以動而有悔也
上經泰傳第二
上經噬嗑傳第三
下經咸傳第四
下經夬傳第五
下經豐傳第六
繫辭上第七
[001-46a]
繋辭下第八
 起八卦成列至/失其守者其辭屈
說卦第九
 起天地定位至/篇終
序卦
雜卦
 闕/
 易有經有傳文王之卦辭周公之爻辭經也仲尼之
[001-46b]
 彖象傳也其卦則文王之所重也伏羲始作八卦即
 自重之謂文王重之為六十四非也三代皆有易夏
 曰連山商曰歸藏周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
 十有四與今周易卦名相同則夏商以前已有重卦
 無可疑矣仲尼將聖也其言宜為經而謂之傳何也
 以其訓釋經旨故謂之傳班固曰孔子晚而好易讀
 之韋編三絶而為之傳即彖象文言等是也又王弼
 易卷首尚題乾傳泰傳之名陸徳明謂是夫子十翼
[001-47a]
 以傳述為義則經之與傳不可不分若合而言之同
 謂之經可也古文易書經自經傳自傳各分卷帙不
 相參入後人取彖象散入卦爻之下使相附近欲學
 者易曉而今之易經傳相配自鄭康成王弼始亦如
 引書序各冠其篇首自孔安國始取詩序冠於篇什
 自毛公始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自杜預始取其
 闕/便於解經而已惜乎先儒分之失其次序列卦象
 於彖曰之後而在六爻之前上無所承下無所據六
[001-47b]
 十四卦皆有此誤諸卦象曰有七其一為卦象其六
 為爻象而坤稱象曰者八獨乾卦稱象曰者一首尾
 錯亂全與他卦不同以彖曰承无首吉之下則元亨
 為爻辭所隔矣以潛龍勿用承自强不息之下則卦
 爻二象合為一矣分潛龍勿用於動而有悔之後則
 小象與前爻不得相屬矣分乾元者始而亨於乃見
 天則之後則文言與前叚不得相屬矣由卦辭多義
 又深微故差失次序比他卦為甚蓋不知仲尼之意
[001-48a]
 因世次為先後讃以彖象不可易也卦自伏羲之所
 畫也故賛之以卦象如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是也卦首諸辭文王之所繋也故賛之以彖如曰大
 哉乾元萬物資始是也爻下諸辭周公之所繋也故
 賛之以爻象如曰潛龍勿用陽氣潛藏是也故卦象
 當承本卦之下在彖之前今進卦象於前而後彖次
 之爻象又次之文言又次之至於初九曰潛龍勿用
 何謂也以下乃夫子問答之辭最次于後諸卦之爻
[001-48b]
 象皆可以分配六位之下唯乾六爻仲尼三申其義
 不可分也故併以三節明之於是經傳始各得其歸
 趣矣伏羲畫卦初無語言文字億載之後文王周公
 得以繋其辭不失伏羲之本旨者有象存焉故易之
 道本不可以言辭傳以言辭傳易者聖人之不得已
 也慮後世浸逺學者失其傳而不能有所入也若三
 聖不措一辭則六十四卦殆為虚設當委棄廢絶不
 復見矣故知學易觀象為本而博之以文演之以數
[001-49a]
 於是易道幾無餘藴乃非特彖象失其次序又諸儒
 從前皆誤以九六為隂陽以七八為夏商易並於緫
 論言之詳矣今將易傳凡彖象文言曰等比經皆低
 一字使學者知其為傳非有高下之意也若為之註
 解則將經傳連文而䟽注解於其下不害其為尊聖
 人也又說卦卷首昔者兩叚差誤在此今已附入繋
 辭上下篇自天地定位以下乃為說卦首篇欲見聖
 人専說八卦之物其次乃序六十四卦之時以雜卦
[001-49b]
 終焉繋辭分章小有差者亦隨而正之庶幾於聖人
 之道有小補云九江周燔序
[001-50a]
 東萊吕氏古易
上經
下經
 案前漢藝文志易經十二篇顔師古曰上下篇及十
 翼故十二篇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後序曰汲郡汲
 縣有發舊冢者大得古書周易上下篇與今正同别
 有隂陽說而無彖象文言繋辭疑于時仲尼造之於
 魯而未播之於逺國也然則戰國時易固分上下經
[001-50b]
 矣繋辭上傳曰二篇之䇿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所謂
 二篇即上下二篇也然則孔子時易固分上下經矣
 以此考之易經之分上下必始於文王作周易之時
 近世晁氏編古周易乃合而為一且謂後人妄有上
 下經之辨何其考之不詳哉
彖象傳第一
彖象傳第二
 卦下之辭為彖唐孔氏曰卦辭文王所作漢上朱震
[001-51a]
 曰文王卦下之辭謂之彖孔子序述其彖之意而已
 故名其篇曰彖使文王卦下之辭不謂之彖孔子何
 為言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夫子自謂如此非
 遜以出之之義也經文王周公所作也傳孔子所作
 也司馬談論六經要指引天下殊塗而同歸一致而
 百慮謂之易大傳班固謂孔子晚而學易讀之韋編
 三絶而為之傳傳即十翼也前漢六經與傳皆别行
 至後漢諸儒作註始分經傳為一耳今王弼注本首
[001-51b]
 卷題曰周易上經乾傳餘卷亦闕/有泰傳噬嗑傳咸
 傳夬傳豐傳之名蓋弼所用者鄭氏本鄭氏既合彖
 傳象傳於經故合題之耳漢上朱氏曰魏髙貴卿公
 問博士淳于俊曰今彖象不連經文而注連之何也
 俊對曰鄭康成合彖象於易者欲使學者尋省易了
 孔子恐其與文王相亂是以不合則鄭未注六經之
 前彖象不連經文矣自大哉乾元以下彖之傳也自
 鄭康成合彖象於經故加彖曰象曰以别之諸卦皆
[001-52a]
 然
象上傳第三
象下傳第四
 爻下辭謂之象唐孔氏由爻辭多文王後事升卦六
 五王用亨於岐山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皆文王後
 事也故諸說皆以為爻辭出於周公馬融陸績等並
 同此說大象卦畫是也天地水火雷風山澤觀卦畫
 則見其象也大象之辭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001-52b]
 之類小象釋周公之辭如潛龍勿用陽在下也之類
 皆象之傳也
繋辭上傳第五
繋辭下傳第六
 易始有卦畫而已文王繋之以卦辭周公又繋之以
 爻辭故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至於孔
 子所作則繋辭之傳也案陸氏音釋文王肅本作繋
 辭上傳訖於雜卦皆有傳字此蓋鄭𤣥未合經傳前
[001-53a]
 標題之舊也
文言傳第七
 漢上朱氏曰王弼以文言附於乾坤二卦案淳于俊
 謂鄭康成合彖象於經不言合彖象文言於經則朱
 氏之說是也
說卦傳第八
序卦傳第九
雜卦傳第十
[001-53b]
 東萊先生曰漢興言易者六家獨費氏傳古文易而
 不立於學官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挍施孟梁丘經或
 脫去无咎悔亡惟費氏經與古文同然則真孔氏遺
 書也東京馬融鄭𤣥皆為費氏學其書始盛行今學
 官所列王弼易雖宗莊老其書固鄭氏書也費氏易
 在漢諸家中最近古最見排擯千載之後巋然獨存
 豈非天哉自康成輔嗣合彖象文言於經學者遂不
 見古本近世嵩山晁氏編古周易將以復於其舊而
[001-54a]
 其刋補離合之際覽者或以為未安祖謙謹因晁氏
 書參考傳記復定為十二篇篇目卷帙一以古為斷
 其說具於音訓云淳熙八年五月望日東萊呂祖謙
 謹書
 右古文周易經傳十二篇亡友東萊呂祖謙伯恭父
 之所定而音訓一篇則其門人金華王莘叟之所筆
 受也熹嘗以為易經本為卜筮而作皆因吉凶以示
 訓戒故其言雖約而所包甚廣夫子作傳亦畧舉其
[001-54b]
 一端以見凡例而已然自諸儒分經合傳之後學者
 便文取義往往未及玩心全經而遽執傳之一端以
 為定説於是一卦一爻僅為一事而易之為用反有
 所局而無以通乎天下之故若是者熹蓋病之是以
 三復伯恭父之書而有發焉非特謂其章句之近古
 而已也音訓則妄意其或有所遺脫莘叟蓋言書甫
 畢而伯恭父没是則固宜然亦未敢輒補也為之别
 見于篇後云渟熙九年夏六月庚子朔旦新安朱熹
[001-55a]
 謹書
 
 
 
 
 
 
 
[001-55b]
 
 
 
 
 
 
 
 古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