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5 道德真經集註(二)--彭耜 (ZTDZ)


[013-130203b]
道德眞經集註卷之十三     巳八
    宋 鶴 林 彭 耜 纂 集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殁身不殆
 御註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始
 與母皆道也自其氣之始則謂之始自其
 生生則謂之母有始則能生生矣道能母
 萬物而字之則物者其子也通於道者兼
 物物故得其母以知其子多聞則守之以


 約多見則守之以卓窮物之理而不累於
 物達道之徼而不失其妙則利用出入往
 來不窮可以全生可以盡年而無危殆之
 患
 碧虚子陳景元曰成者子也生者母也子
 者一也一爲冲氣乃道之子所謂道生一
 也一爲道之子道爲一之母道爲眞精之
 體一爲妙物之用既得其道體以知其妙
 用體用相須會歸虚極夫人既知其妙物
 之用而復守其眞精之體體用冥一應感
[013-130203c]
 不窮然後可以無爲而無不爲故能没身
 不殆矣
 潁濱蘇轍曰聖人體道以周物譬如以母
 知子了然無不察也雖其智能周之然而
 未嘗以物忘道故終守其母也
 臨川王安石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而陰陽
 之中有冲氣冲氣生於道道者天也萬物
 之所自生故爲天下母夫物芸芸各歸其
 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則得以返其本也
 故曰復守其母也


 達眞子曰萬物以天地爲始天地以道爲
 始是天下之始莫不始於道也唯天下莫
 不始之於道所以爲天下之母也凡萬物
 之所資生者母也凡萬物之所資息者子
 也以道爲母則天下資生於道者皆子也
 是以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矣以其有復歸
 於無以其動復歸於靜則有之者無終窮
 動之者無危殆故曰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没身不殆言體道之反本者能然也
 黄茂村曰天下之生林林如也推其始必
[013-130204a]
 有生之者焉經曰有名萬物之母此其始
 生者也故爲母萬物其子也得其母而守
 之則是生我者常存而我生者不失矣故
 能不殆
塞其兊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兊濟其事終
身不救
 碧虚子陳景元曰免目也緘無厭之目則
 諸境自絶矣門口也杜多言之口則衆禍
 莫干矣諸境自絶則嗜慾之源塞衆禍莫
 干則云爲之路閉如是則恬澹安逸而終


 身不勤若乃不守母道者開其愛悦之源
 而弗塞則嗜慾之情長矣通其云爲之路
 而弗閉則禍患之事濟矣如是則憂苦危
 亡而終身不救也
 王雱曰免悦也人悦則形開矣故爲免兊
 則物入之矣門者精神之所出也外見諸
 理形開以受之而復出精神與之爲構則
 擾擾萬緒自此始矣故當塞免閉門常守
 其母也塞兊閉門以外應物則酬酢萬變
 而用常有餘免開物入而復費精神用以
[013-130204b]
 濟事則以内徇外逐物往矣一溺此流誰
 能救之哉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兊澤也在人爲
 口與舌禍福樞機不可妄發門謂語言視
 聽情念也吉凶之應出入於此故閉之也
 有道者掩扉塞免終身不勞
 清源子劉驥曰經所謂閉塞命門保玉都
 是也内景不出外景不入其氣自定其神
 自眞其神既眞則性入自然與道爲一以
 挈天地以襲氣母而入於不死不生故終


 身不勤若開其喜悦之源而弗塞濟其愛
 慾之事而弗閉則物誘於外而情動於中
 氣亡液漏精散神去所以役役不見其成
 功故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
身殃是謂襲常
 御註曰小者道之妙見道之妙者自知而
 已故無不明柔者道之本守道之本者自
 勝而已故無不强明者光之體光者明之
 用聖人之應世從體超用則輝散爲光攝
[013-130204c]
 用歸體則智徹爲明顯諸仁藏諸用如彼
 日月萬物皆照而明未嘗虧所以神明其
 德是也物之化無常也惟復命者遺物離
 人復歸於明而不與物俱化故體常而無
 患
 碧虚子陳景元曰此謂防於未萌治於未
 亂守柔弱則物不能加可謂强矣見微小
 則事不能昏可謂明矣光者智照也智主
 外故外照而常動動則爲物之用明者慧
 解也慧主内故内景而常靜靜則爲己之


 體夫智照出則應事反則歸理是以用歸
 體故曰用其光復歸其明不役智外照而
 守慧内景復嗜慾之未萌而歸子母之元
 故無殃是謂密用常道者也
 潁濱蘇轍曰夫耳之能聽目之能視鼻之
 能嗅口之能嘗身之能觸心之能思皆所
 謂光也蓋光與物接物有去而明無損是
 以應萬變而不窮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
 性湛然相襲而不絶矣
 臨川王安石曰見小曰明者微而見之則
[013-130205a]
 可謂之明見於大則不足以謂之明故曰
 見小曰明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也故曰
 守柔曰强用光復歸其明者蓋光者明之
 用明者光之體言强則知柔之爲體言明
 則知光之爲用唯其能用其光復歸其根
 則終身不至於有咎而能密合常乆之道
 故曰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陳象古曰常人忽於小而重於大干雲之
 木起於葱青千里之塗始於足下此見小
 之義也預識先知非明而何揉曲木者不


 累日銷金石者不累月此柔弱勝剛强之
 義也光者照於外者也明者内自照者也
 用其光則知其子是也歸其明則復其母
 是也
 黄茂材曰漢世尚黄老有老父者獨深得
 其道蓋公諸人皆不及也惜乎史失其名
 龔勝之死有老父來弔甚哀既而曰嗟乎
 薫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竟夭天年
 非吾徒也遂趨而出莫知其誰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013-130205b]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碧虚子陳景元曰畏其不合於古道也
 潁濱蘇轍曰體道者無知無行無所施設
 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而行於大道則有
 所施設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介然謂凝寂不
 動長守大道無爲而已凡有所爲者雖曰
 善動至人之所畏也
 達眞子曰介者纖介之謂小有知於大道
 猶唯施是畏况大有知者乎


 清源子劉驥曰知之淺矣使我介然有知
 已非道之妙若有所施爲則尤非自然
 黄茂材曰夫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力行
 無所施設作爲今有介然有知是以智知
 之行於大道是以力行之唯施是畏是有
 所設施作爲不亦可畏乎
 林東曰使我介毅然有知而行於大道唯
 於施爲間而無不致其畏謹則不至於好
 邪徑而求捷速不至於捨本而逐末如下
 文所謂也
[013-130205c]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御註曰道夷而徑速欲速以邀近功而去
 道也遠矣
 碧虚子陳景元曰是以崎嶇迷惑不達
 涑水司馬光曰道本簡易由人之好鑿故
 失道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修身之道自然
 綿綿實爲至理而學速求必得故方術之
 家紛然並作
 清源子劉驥曰好由捷徑以失眞道所謂


 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虚服文采帶利劍厭飲
食資財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碧虚子陳景元曰也哉傷嘆之詞也唯施
 是畏其在兹乎
 涑水司馬光曰失道之國好察近而遺遠
 逐末而忘本故視其朝若修治而察其民
 實貧困又取非其有謂之盜德薄位尊智
 小謀大危亡將及曾不自知乃更矜誇以
 爲得意服美不稱積實無厭故曰盜誇所
[013-130206a]
 以有此誇者豈非本欲行道而更鑿以致
 失哉
 臨川王安石曰此逐末也猶人趨邪徑而
 棄大道也
 達眞子曰失大道而由小徑者以事物比
 之則如朝甚除而日用田甚藥而荒塞倉
 甚虚其畜積而反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
 以爲資財有餘是不務修其本而反矜施
 其末也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孫以祭祀不輟
 御註曰建中以該上下故不拔抱一以應
 萬變故不脱建中而不外乎道抱一而不
 離於精若是者豈特行一國與當年蓋將
 及天下與來世其傳也遠矣
 涑水司馬光曰不拔者深根固蒂不可動
 摇不脱者民心懐服不可傾奪不輟者享
 祚乆長
 潁濱蘇轍曰世豈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脱
 者乎惟聖人知性之眞審物之妄捐物而
[013-130206b]
 修身其德充積實無所立而其建有不可
 拔者實無所執而其抱有不可脱者故至
 其子孫猶以祭祀不輟也
 臨川王安石曰善建者德建也能德建則
 不拔矣善抱者抱一也抱一而不離則不
 脱矣能建德抱一則德之盛故盛德百世
 祭祀祭祀者見於愈遠而不忘故曰子孫
 祭祀不輟
 陸佃曰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故曰善建
 者不拔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故曰善抱


 者不脱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深根固蒂是謂
 善建抱本守眞是謂不脱先利於身次及
 於物又以正直清廉仁愛之道遺於後世
 故慶及子孫積德繼美祭祀不絶矣
 葉夢得曰出而有立故謂之建入而有守
 故謂之抱出者有本故不可拔入者有常
 故不可脱夫如是則立者雖遠而愈長守
 者雖近而愈乆譬之於己非特及其身而
 已垂之子孫祭祀不輟其事我者無時而
[013-130206c]
 可亡也
 黄茂材曰夫道獨立而不改以是而建則
 爲善建故不拔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以
 是而抱則爲善抱故不脱不拔不脱非特
 可持當年雖傳後世可也故曰子孫以祭
 祀不輟
修之身其德乃眞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
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
乃普
 御註曰修之身其德乃眞所謂道之眞以


 治身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
 長所謂其緒餘以治人也修之國其德乃
 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所謂其土苴以治
 天下國家也其修彌遠其德彌廣在我者
 皆其眞也在彼者特其末耳故餘而後長
 豐而後普於道爲外
 碧虚子陳景元曰此五者近修諸身而遠
 及天下也夫修道於身者心閑性淡愛氣
 養神少私寡欲益壽延年諸僞咸盡乃爲
 眞人矣
[013-130207a]
 涑水司馬光曰皆循本以治末由近以及
 遠
 王雱曰因修身之法而推之以及其外餘
 而後長長而後豐豐而後普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以道修身則神
 眞行正身正而天下化况以之治家信有
 餘矣施於鄉而一鄉化矣施於一國其國
 盛矣始自一身遍及四海
 達眞子曰眞則不僞餘則不欠踰於衆則
 曰長足於衆則曰豐遍於衆則曰普凡得


 於道之謂德自一身以至一家自一家以
 至一鄉自一鄉以至一國自一國以至天
 下以道爲治則無乎不善矣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
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碧虚子陳景元曰觀者照察也故以先聖
 治身之道反觀吾身心若吾身心能體於
 道則其德乃眞矣老氏言我奚以知天下
 之民嚮道者昌背道者亡之然哉者設問
 之辭也答曰我以此上之所陳五事反觀
[013-130207b]
 照察所以知之經曰不出户知天下易曰
 觀我生觀民也其是之謂乎
 潁濱蘇轍曰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見矣然
 其理可推而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觀身以
 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皆吾之所及
 知也然安知聖人以天下觀天下不若吾
 之以身觀身乎豈身可以身觀而天下獨
 不可以天下觀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
 然哉以此言亦以身知之耳
 臨川王安石曰身有身之道故以身觀身


 家有家之道故以家觀家以至於鄉國天
 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者蓋以此
 道觀之也言以此者此則同於道彼則異
 於道同則取之異則去之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察身之損益邪
 正則知衆人矣察家之逆順盛衰則知他
 之家矣自一鄉之小至天下之大小大則
 殊其治一也何以知天下之然以用此道
 而知矣
 陳象古曰見治身之道則知治己之身見
[013-130207c]
 治家之道則知治己之家見治鄉之道則
 知治己之鄉見治國之道則知治己之國
 見治天下之道則知治己之天下不拔不
 脱由此可明矣以此者蓋用此觀身觀家
 觀鄉觀國觀天下之道矣
 黄茂材曰雖其大小遠近之有不同而其
 爲德未始或異故以吾一身而觀衆身以
 吾一家而觀衆家以吾一鄉而觀衆鄉以
 吾一國而觀衆國以吾一天下而觀衆天
 下皆可以知之或問以吾一天下而觀衆


 天下何也湯問於夏革曰四海之外奚有
 曰猶齊州也朕東行至營人民猶是也問
 營之東復猶營也西行至豳人民猶是也
 問豳之西復猶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
 四極之不異是也以天下觀天下捨夏革
 其誰知之
 程大昌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而自指其
 要領在此者以眞爲斷也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013-130208a]
 御註曰孟子曰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碧虚子陳景元曰含懷也夫至人純粹懷
 德深厚情復於性憺泊無欲狀貌兀然比
 於赤子也赤子者取其始生其色赤純和
 之至也
 潁濱蘇轍曰老子之言道德每以嬰兒況
 之者皆言其體而已未及其用也今夫嬰
 兒泊然無欲其體之者至矣然而物來而
 不知應故未可以言用也
 臨川王安石曰赤子者天守全而陽不散


 故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陸佃曰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
 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此即所謂含德
 之厚比於赤子也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含者抱也心不
 偷薄其德乃厚赤子謂嬰兒也天純未散
 外無所營積和在中復如赤子
 葉夢得曰老子既以嬰兒論道矣於此含
 德之厚復比之赤子嬰兒其未孩者也所
 保者氣而已故道似之赤子則既孩矣而
[013-130208b]
 未有知也故德似之
 清源子劉驥曰聖人抱道懷德深厚無思
 無爲寂然不動故比於赤子
 程大昌曰含德者藴其德於内而不形於
 外者也莊子謂絶滅聲律文采而人始含
 其聰明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而後人
 始含其德者蓋釋此也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御註曰含德之厚者憂患不能入邪氣不
 能襲故物莫能傷焉莊子曰人能虚己以


 游世其孰能害之
 碧虚子陳景元曰毒蟲者蜂蠆之類也以
 尾端肆毒曰螫猛獸者虎豹之類也以爪
 拏按曰據攫鳥者鵰鶚之類也以羽距擊
 觸曰搏夫至人神矣嗒然喪偶如赤子之
 無心故神全而物莫能傷也
 潁濱蘇轍曰道無形體物莫得而見也況
 可得而傷之乎人之所以至於有形者由
 其有心也故有心而後有形有形而後有
 敵敵立而傷之者至矣無心之人物無與
[013-130208c]
 敵者而曷由傷之夫赤子之所以至此者
 唯無心也
 臨川王安石曰赤子之心非有害物也無
 害物則物亦莫能害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稚子無心害物
 物亦不與爲害
 清源子劉驥曰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
 其天守全其神無郤物無自入焉如莊子
 所謂醉者之墜車雖骨節與人同而犯害
 與人異以其死生驚懽不入於胸中彼全


 於酒者猶若是而况全於天者乎
 黄茂村曰今夫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
 攫鳥不摶者精不離而和不散爾人能養
 其精和之至則亦赤子如也昔有梁鴦者
 能養野禽獸委食於園庭之内雖虎狼鵰
 鶚之類無不柔馴者雌雄在前孳尾成群
 異類雜居不相摶噬問其術則曰吾心無
 逆順鳥獸視吾猶其儕也夫心無逆順所
 謂含德之厚也歟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
[013-130209a]
之至也
 御註曰德全者形全故骨弱筋柔而握固
 形全者神全故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
 之至者可以入神莊子曰聖人貴精
 碧虚子陳景元曰赤子未知喜怒而拳握
 至堅者以其眞性專一故也峻者赤子之
 命源也情欲未萌而陽德自動者眞精之
 氣運行之所至也以况至人虚心無情氣
 蓮自動而諸欲莫干也上清洞眞品云人
 之生也禀天地之氣爲神爲形受元一之


 氣爲液爲精天氣减耗神將散矣地氣减
 耗形將病矣元氣减耗命將竭矣故帝一
 回元之道泝流百脉上補泥丸腦實則神
 全神全則形全形全者百關調於内邪氣
 亡於外髓凝爲骨腸化爲筋純粹不雜而
 長生可致矣峻作古本作全作王弼曰作
 長也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
 涑水司馬光曰皆在其自然
 穎濱蘇轍曰無執而自握無欲而自作是
 以知其精有餘而非心也
[013-130209b]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手未能把執攫
 奪取掇心無所知而手無所用故自然握
 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人禀五行全氣
 精力氣血既盛則因牝牡發泄而嬰兒未
 知嗜慾無所流散而時爲跳躑伸縮頓奮
 之狀此謂峻作
 達眞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體之自然也
 不爲物屈矣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性之
 自然也不爲情亂矣
 陳象古曰握固則無所欲得而自執也峻


 作則不因有爲而自動也
 清源子劉驥曰德全則形全故骨弱筋柔
 而握固形全則精全故未知牝牡之合而
 峻作無執而自握無欲而峻作以一心定
 而萬物服精之至也
 程大昌曰握固峻作非知而爲之也眞淳
 未散不知其然而然
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御註曰致一之謂精精則德全而神不虧
 冲氣以爲和和則氣全而嗌不嗄人之生
[013-130209c]
 也精受於天一而爲智之源和得於天五
 而爲信之本及其至也可以入神可以復
 命而失其赤子之心者精摇而不守氣暴
 而不純馳其形性潜之萬物豈不悲夫
 碧虚子陳景元曰號啼也啼極無聲曰嗄
 又聲嘶也夫赤子終日皞啼而嗌不嘶散
 者天和之氣至全也故眞人之息以踵其
 嗌不哇而和氣全也
 潁濱蘇轍曰心動則氣傷氣傷則號而嗄
 終日號而不嗄是以知其心不動而氣和


 也
 臨川王安石曰終日號而聲不嗄乃和之
 至蓋和者主於氣也
 程大昌曰是其淳和中充皞啼所不能變
 也故得取以喻和也
知和曰常
 御註曰純氣之守制命在内形化而性不
 亡
 碧虚子陳景元曰夫和者大同於物故赤
 子以和全眞至人知和之貴也故用之爲
[013-130210a]
 常道
 潁濱蘇轍曰和者不以外傷内也復命曰
 常遇物而知反其本者也知和曰常得本
 以應萬物者也其實一道也故皆謂之常
 臨川王安石曰和之爲用則常而不變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和者生理之常
 非别有方法
 陳象古曰知此和之至可以常行而不離
 清源子劉驥曰知和則純粹不雜靜一不
 變而與天地爲常


 黄茂村曰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此則爲
 復歸於嬰兒矣故能長乆
知常曰明
 御註曰明足以見道者知性之不亡故也
 臨川王安石曰不明則不足以知常
 清源子劉驥曰知常則朝徹見獨無古無
 今而與日月參光
 黄茂材曰常久也日月得天而能乆照四
 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乆於其道而天下
 化成非夫明智洞達天地造化之機安能
[013-130210b]
 識之
益生曰祥
 御註曰祥者物之先見生物之理增之則
 贅禍福特未定也
 碧虚子陳景元曰祥者吉凶之兆也夫一
 受其成形而素分已定若非理益之必致
 凶祥
 潁濱蘇轍曰生不可益而欲益之則非其
 正矣祥妖也
 陸佃曰達生之情常任於自然而不益生


 故能出乎吉凶之表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但於身命有益
 者則爲吉祥過此雖外美而内不善非生
 之祥也
 達眞子曰祥者非其常也
 陳象古曰保此常守此明日益日生至於
 盛大無凶咎也
 黄茂村曰天下之人或夭於嬰孩或喪於
 强壯其能保百年之壽者幾何今吾益吾
 生而使長生不死在於天下豈不曰祥乎
[013-130210c]
心使氣曰强
 御註曰體合於心心合於氣則氣和而不
 暴兹强也以與物敵而非自勝之道
 碧虚子陳景元曰心有是非而氣無分别
 潁濱蘇轍曰氣惡妄作而又以心使之則
 强梁甚矣
 臨川王安石曰氣者當專氣致柔今反爲
 心之所使不能專守於内則爲暴矣此祥
 者非作善之祥乃災異之祥此强者非守
 氣之强乃勝暴之强夫言豈一端而已各


 有所當也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沖曰心動而使氣氣
 作而形隨未有動作而不求强好勝者也
 眞人心不動而氣自動亦若人之眠睡外
 務已息泯然無知而寐中手足瞤動豈心
 之使而動也一寐尚然况寂然在道者也
 黄茂材曰以力使氣是氣也爲暴戾之氣
 以心使氣是氣也爲沖和之氣沖和之氣
 充於一身天地不能使之天鬼神不能使
 之灾聲色利欲不能使之亂豈不曰强乎
[013-130211a]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碧虚子陳景元曰夫物之壯也必至乎枯
 老心之强也必至於凶暴且道以柔弱爲
 用今以强壯爲心者謂之不道已止也死
 也言不行道者早死也已
 潁濱蘇轍曰益生使氣不能聽其自然日
 入於剛强而老從之則失其赤子之性矣
 臨川王安石曰惟道則先於天地而不爲
 壯長於上古而不爲老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雖欲不止如何


 哉
 葉夢得曰是以已之亦貴乎早也
 黄茂材曰壯而老老而已在物莫不然若
 知道者可與天地相爲終始豈有已乎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免閉其門挫其鋭
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御註曰道無問問無應知道者默而識之
 無所事言齧缺問於王倪所以四問而四
 不知多言數窮離道遠矣
[013-130211b]
 碧虚子陳景元曰莊子曰知北游於玄水
 之上登隱弅之丘而適遭無爲謂焉知謂
 無爲謂曰子欲有問乎若何思何慮則知
 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三
 問而無爲謂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
 不得問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闋之上而覩
 狂屈焉知以之言也問乎狂屈狂屈曰唉
 予知之將語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
 不得問反於帝宫見黄帝而問焉黄帝曰
 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


 無道始得道知問黄帝曰我與若知之彼
 與彼不知也其敦是耶帝曰彼無爲謂眞
 是也狂屈似之我與知終不近也
 潁濱蘇轍曰道非言說亦不離言說然能
 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免閉門
 以杜其外挫鋭解紛和光同塵以治其内
 默然不言而與道同
 臨川王安石曰挫其鋭同其塵此文兩見
 蓋道德莫不皆如此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契理則忘言雖
[013-130211c]
 言而不能行與不知道何異兊口也緘口
 默行不須說也三要七竅爲身之門户自
 内其散失者神氣精血機情好惡自外而
 入者縁境聲色滋味寒暑所失者眞所入
 者假故閉其門也彼方爲光顯沮之則爲
 怨俱與和之於己何損彼方塵垢外之則
 不樂故至人韜光隱德暫與同之於身何
 浼玄者隱密不顯不自飾智矜俗獨異於
 衆
 清源子劉驥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


 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
 行不言之教譬如知音者識音以弦心知
 其音口不能傳道深微妙知者不言不知
 道者以言相煩多言數窮去道遠矣善爲
 道者默而識之性以成之塞其免則收視
 反聽閉其門則形全精復挫其鋭則歸精
 神乎無始解其紛則體純素而不雜和其
 光則含光不耀同其塵則大同無己夫如
 是則與天同心而無知與道同身而無體
 是謂玄同豈拘拘然自投於親疏利害貴
[013-130212a]
 賤之間哉
 程大昌曰塞免閉門不使衆人得見其經
 歷出入之地也挫鋭解紛平夷而簡易也
 和光同塵則能降己齊物矣凡爲此皆求
 至乎渾兮其若濁者也彼我一觀高下無
 别是之謂同同之上加元焉深而又深侣
 鷗群獸幾微更不外見又諸家釋免皆本
 易之免悦爲義恐不然也詩曰行道兊矣
 毛氏曰免成蹊也成蹊者孟子謂山間之
 蹊介然用之而成路者是也其讀如税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
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

 御註曰世之人愛惡相攻而有戚疏之態
 情僞相感而有利害之見用舍相權而有
 貴賤之分反覆更代未始有極奚足爲天
 下貴
 碧虚子陳景元曰上交於道而不諂舉世
 舉之而不勸故不可得而親暱也下交於
 器而不瀆舉世非之而不沮故不可得而
[013-130212b]
 疏隔也澹泊無欲守分知足故不可得而
 利誘也處卑不辱在醜不爭故不可得而
 陷害也爵禄不能污權勢不能動故不可
 得而貴寵也失志不屈居貧愈安故不可
 得而賤鄙也夫至人行此六行不榮通不
 醜窮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故爲
 天下貴
 潁濱蘇轍曰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疏可得
 而利則可得而害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
 體道者均覆萬物而孰爲親疏等觀逆順


 而敦爲利害不知榮辱而孰爲貴賤情計
 之所不及此所以爲天下貴也
 陸佃曰神人者不即不離無縛無脱故不
 可得而親踈不生不滅無取無舍故不可
 得而利害不損不益無得無失故不可得
 而貴賤夫惟如此故能無對於物旁日月
 挾宇宙天地爲一官萬物爲一府其緒餘
 足以爲天下國家其土苴足以治天下其
 糠粃塵垢足以陶鑄堯舜而天下之物豈
 復有加哉故曰爲天下貴
[013-130212c]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曰未嘗與物交焉
 能親也不使欲厭焉能疏也不妄求取焉
 能利也不犯禁忌焉能害也不取榮盛焉
 能貴也不處卑猥焉能賤也
 陳象古曰親疏利害貴賤世之所重衆人
 之所分别者也大道所在名非常名不可
 見其形不可聞其聲况可得而親疏利害
 貴賤乎
 黄茂材曰孔子曰吾觀老子其猶龍乎夫
 龍豈可得而親之疏之利之害之貴之賤


 之者乎既曰不可得而貴又曰爲天下貴
 何也蓋亦自貴而已經曰知我者希則我
 貴矣



道德眞經集註卷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