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66 道德真經解(一)--陳象古 (ZTDZ)


[001-120024a]
道德眞經解卷上
   丞議郎陳象古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謂衆人
之所知者也可名謂衆人之所見者也雖可
知可見未能盡道之妙理也故衆人常道者
非所謂道也衆人常名者非所謂名也道則
淵乎其無名名則紛兮其非道皆强名之爲
道爲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母
喻也義取其始生也天地之始恍惚無名旣
有其名因萬物之生於天地之間故也常無


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無欲觀妙本
極始也有欲觀徼明其終也欲因物而生物
盡欲極則至於無爲矣徼邊際也欲及乎邊
際極而無所更往也必有還淳反樸之理與
妙何以異哉故無欲觀妙有欲觀徼也一而
已矣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因無欲而知道之
妙因有欲而知道之徼豈非同出之㫖哉同
謂之玄玄者深微之義也悟之在心聖人知
道之始終覺道之用捨衆人則日用而不知
其要非元而何玄之又玄衆妙之門非淺近
[001-120024b]
之義也非常道非常名其理至深不易窺測
故曰玄之又玄衆妙之門非一而已施之於
治天下施之於治國施之於治家施之於治
身其妙皆如是而已矣天下皆知美之爲美
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夫厭於粱
肉者不顧羹藜唅糗之味被於純綿者不愛
羔裘牛衣之温殊不知寒者利裋褐饑者甘
糟糠其要在飽煖而已故美生於惡惡生於
美善生於不善不善生於善皆由心存其好
惡者也有是心者必有是事故有無之相生


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聲音
之相和前後之相隨以其心存於美惡故利
害不齊之如是也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
不言之教不自有其所爲不自繁其言教道
大自然物亦順之譬如四時運行而萬物由
之以生焉萬物作而不辭默隨玄化不言而
喻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居有則志淺
恃則任狹居則不廣以道之大如是而處之
豈道之要妙乎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旣不可
居又不可去去則寂滅其教將何以興哉不
[001-120024c]
尚賢使民不爭賢者分别之所稱也尚者上
也使賢者爲上不肖者爲下故上者驕而處
位下者畏而處困以是自高企望之心無能
已也富貴之無厭貧賤之不足觸類而長紛
紛然哉民安得不爭乎不貴難得之貨使民
不爲盜盜因欲心使然也不見可欲使心不
亂尚賢貴貨見可欲也不爭不盜故心不亂
矣是以聖人之治教自己爲始也虚其心道
所依也實其腹以養其身爲教之本也弱其
志身常若不及也强其骨身之所立也常使


民無知無欲無知不任其智也無欲不强其
愛也使夫知者不敢爲也知者自任其智知
尚賢之跡見難得之貨民旣無爭心又無盜
意智者自知無所施其勇故不敢爲也爲無
爲則無不治矣道本無爲自然清靜豈不治
之可言哉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沖和也道有
沖和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雖如此而不自
盈滿言其不可測度準量也淵兮似萬物之
宗淵深妙之㫖也宗主也道無作無爲於萬
物而萬物因沖和之氣以生故曰似萬物之
[001-120025a]
宗物性有剛柔遲速顔色聲音之不齊其所
禀之分皆出自然大則山川小則草木亦有
沖和之氣其用一也挫其銳不妄動也解其
紛動而有理也和其光不自明也同其塵渾
其跡也湛兮似或存無中之有有中之無故
也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子者本於有生也
不可以定名故曰不知誰子帝之先謂始之
以虚無終之亦以虚無故也天地不仁以萬
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大仁不
仁故曰天地不仁聖人不仁也芻草也有性


焉狗畜也有性焉皆有道而無知之物也性
則道之始也情則道之終也道在乎始終而
悉不達於通變故以萬百之數言之又以芻
狗之賤比之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言其無
心於涵容而無不容也虚而不屈動而愈出
言其無隔礙之至也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知
者貴默故多言數窮默識内明故貴於守中
也谷神不死是謂玄牝谷喻也神陰陽不測
者也谷體雖小可以喻大虚而能受受而不
有其微若神故曰谷神死者寂滅之謂也神
[001-120025b]
用若此應用不窮若存不見安有死之道哉
玄牝則幽深不自滿假耳玄牝之門是謂天
地根根本也天地不言而四時行焉百物生
焉其本於玄牝之道至大至廣不可以測度
矣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綿綿不絶之謂也若
存則神用不可見也用之不勤則自然之道
無心於有爲之跡矣天長地乆天地所以能
長且乆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沖而用之
不自生於萬物故至大不耗至和不虧所以
形全而道妙安得不長乆乎安得不長生乎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
自任於事不自專於己有若無實若虚保守
元微符合於道是以身常先而又身常存也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私道也萬物因
天地之涵容而不失沖和之氣豈非道之所
貴哉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之爲性不好
清淨不惡穢濁其流行也必盈科而後進其
明未嘗蔽其潤未嘗虧則水之性道之自然
也故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衆
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善利潤下之功也不爭
[001-120025c]
處惡物莫能先之居善地水積之地無不善
也心善淵水積之處内含清明無不深沉也
與善仁水流之處物得以生無有害也言善
信水潤所及無虚妄也政善治水力所行無
不滋益而順物理也事善能流行赴百仞之
谿而不懼激之過顙而不弱動善時逢决則
流遇防則止因風則漂當寒則冰夫唯不爭
故無尤以其上善故不可以求其過失矣持
而盈之不如其已失在持也持之則有爲也
有其有而自守不傾失者不如無其有而捨


持守之跡也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揣而銳之
亦自用以就其利必有窮竭之時豈長乆可
保之道哉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取喻以發明
上義也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盈與銳之所致
也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則自然不逆
其道也名遂則物各得其沖和之理也身退
則不自有其功名者也載營魄抱一能無離
乎道貴守眞養素者也魄則有象而不亂一
則有用而至純故曰營魄抱一離則不成道
乃爲二今言能無離乎是教之不可以有離
[001-120026a]
也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氣爲動用之先柔
爲剛强之本專氣致柔所保玄妙也嬰兒未
有善惡之情取捨之智故又教之以不可不
如嬰兒也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滌如水之濯
也除如掃糞穢也玄覽於是可全矣無疵玄
覽之要妙故又教之以不可以有疵瑕也愛
民治國能無爲乎使百姓謂我自然是無爲
之至也故又教之以不可以有爲也天門開
闔能爲雌乎天氣清淨光明者也隨物應時
開闔之道不形於言藏德不止豈非雌乎藏


德則應用不屈素問曰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明白四達不可掩蔽於
物則無不見也無不聞也外鑒其形内照其
理默而識之不用家至户曉紛紛其說矣生
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
玄德生則品物流形各正性命也育則養之
以冲和之氣得遂其自然生死也育之之功
治天下之所有也萬物生之以奉己而不以
爲有故亦爲而不恃長而不宰矣玄德運之
在心不彰於外是也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
[001-120026b]
有車之用輻轂喻道之始也當無爲用道之
終也輻轂自相維持無所容也因輻轂而有
用運載不窮利之廣也是用在於無灼然矣
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户牖以爲
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此皆不自居其功故前
文曰沖而用之或不盈故有之以爲利無之
以爲用利則止於事也用則順於道也唯道
虚無深微不可見故曰無之以爲用五色令
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貪惑
嗜好故取病如是也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動之過也飄揚不能靜故狂發於内矣難得
之貨使人行妨貪愛所生忽於義取故其行
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爲腹
則實其腹也内藏其明者也不爲目則防其
外境之侵鑠我也彼外也此内也是聖人之
所取捨也寵辱若驚寵辱之來哀樂之情必
生於内未有不動者故曰若驚貴大患若身
以大患生貴重者莫若於身因身而有患故
也何謂寵辱寵爲下辱則由於内也忍而屈
人之下道之要也寵則假於外也因人而成
[001-120026c]
其求不已故爲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
謂寵辱若驚是生於心者明矣何謂貴大患
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
吾有何患身者萬事之所叢知所叢則不足
恃其有也不恃其有則以道爲身之妙用矣
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
下若可託天下恃貴有己而爲天下非寄天
下之要也恃愛有己而爲天下非託天下之
要也故不自大其貴不自厚其愛以其不能
長且乆故也故曰若可寄若可託言若則不


可寄不可託之義也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
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皆强名之也
以其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故也此三者不可
致詰故混而爲一視之不可見其形聽之不
可聞其聲搏之不可得其實其㫖不二義不
可離故曰混而爲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
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皦明白之稱也昩隱
暗之稱也不皦謂道行於己不自明其功也
不昩謂道施於物不可隱蔽於其理也是謂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惚恍不可定
[001-120027a]
名與夷與希與微何有異哉迎之不見其首
隨之不見其後不可致詰故如是執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古之道上文所載者是也道則
一也無古與今今之所爲雖與古異豈容捨
古之道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知物之本沖
於道也自古始若此紀者理之用也知其古
始通其物理道之妙也古之善爲士者微妙
玄通深不可識守道抱一非衆人之所知故
能微妙玄通不可容易以識之也夫唯不可
識故强爲之容顯教示信若不强爲之容則


恐來者不可學之豫若冬涉川豫悦豫也冬
水定而無漂衝也虞故悦豫如冬涉川心安
利往也猶若畏四鄰猶言也言若畏四鄰則
左右前後無不從於道也四鄰近於己言必
聞之故若畏也儼若客欽其道之用也涣若
冰將釋將大也道施不吝期於必行所以涣
散及物如冰之大釋也敦兮其若樸樸則純
和未散之時也敦厚也厚則不澆薄故如樸
曠兮其若谷曠虚之義也谷幽深而有容故
也渾兮其若濁不自分别能否善惡若水之
[001-120027b]
未清故也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乆
動之徐生濁不能乆靜之則濁者澄而清生
安不可極乆而必動動則事理叢出皆自然
之理也保此道者不欲盈盈滿假之謂也志
自滿假道隨而污故不可盈夫唯不盈故能
弊不新成古人行道其弊不生今人若能如
古豈有新成之弊哉恐其奉道之不至也欲
無弊者其要在於不自盈而已致虚極守靜
篤致至也篤厚也虚極道之本也虚極無有
恐流於薄故必守之以靜篤此造道之妙㫖


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物極則復復者自
靜故可以觀萬物復生於微萬物雖多安能
離吾之道哉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芸芸衆
多不齊也根本也各復歸其根至於極者皆
如是而已歸根曰靜本自清靜因物有遷也
靜曰復命命所禀賦者也復命曰常禀賦各
有定分非常而何哉知常曰明明見道之用
理之順也不知常妄作凶不知常則逆物理
而亂其道之妙非凶而何哉知常容安於本
理不復爭競何有而不能容乎容乃公公者
[001-120027c]
不亂其物理不私其已意故能容容者至公
之所在也公乃王王者尊崇治天下之廣當
如道而已王乃天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
天時唯王者堪之天乃道符合於天則道無
不備於動靜之間矣道乃乆道之爲用無有
窮已之時也殁身不殆止於一身者在各能
行其道者也故身雖殁而道未常殁也身因
道在死而不亡故曰不殆太上下知有之淳
和無爲之時也知者隨萬物以生下其知者
各正性命品物流形正假强治故曰下知有


之其次親之譽之情欲相生之時也非教化
則日有以亂故親之欲其奉己譽之欲其從
已也其次畏而侮之法令興行之時也有畏
在下之事也有侮在上之事也畏者避罪侮
者失正非刑戮則不可以齊之也信不足有
不信情僞旣生各懷愛惡信必不足是以不
信隨之猶其貴言言者不知知者必默信之
不足者其在貴言之喋喋乎功成事遂百姓
謂我自然功成者萬物得以順成其性事遂
者萬物得以盡適其理由下知有之微妙玄
[001-120028a]
通之所致也故曰謂我自然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
有忠臣情欲競生是非淆亂之時也仁義智
慧孝慈忠臣强名之也皆因情僞而起情偽
已萌不得不如是也故聖人保眞養素靜以
鎮之還淳反樸以援天下之失道者絶聖棄
智民利百倍絶棄不用之義也利百倍則知
止知足之所致也百倍言其多也絶仁棄義
民復孝慈絶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
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若只言絶聖棄智絶仁


棄義絶巧棄利則義不盡而文不足也屬爲
民利百倍民復孝慈盜賊無有三事也以此
絶棄屬彼三事義彰而道存矣見素抱樸少
思寡欲絶棄之幾要也絶學無憂世俗所知
者得遂其愛樂其不知者仰慕而學之故欲
心願止而不能所以生憂多矣絶學無爲然
後可以全其道也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
與惡相去何若學則云爲不窮絶學則清靜
自足如是則不如絶學也故唯與阿善與惡
同歸於一强分别於其間者則非也唯阿其
[001-120028b]
喻也哉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所畏者憂也憂
則損耗天眞故不可以不畏憂也荒兮其未
央哉荒者未治之謂也央盡也未治則未能
盡其理達其道此所以歎之也衆人熙熙如
享太牢如登春臺此因學而遂其愛樂之至
也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畏憂而
無爲如未萌知識之時嬰兒無知無欲孩則
情欲已生故喻以未孩矣乗乗兮若無所歸
乗乗厚重之貌守眞抱樸滿而不盈豈非厚
重之然哉若無所歸衆人之所不能見度也


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有餘自盈滿者也
恃學而然遺則常若不足道之所貴也我愚
人之心也哉純純兮大愚不愚其心至純故
白純純兮俗人昭昭自明也我獨昏昏藏其
明也俗人察察自恃能爲不貴寬恕我獨悶
悶無所用其能智也忽若晦寂兮似無所止
忽若則不可定求之謂也以其不可定求故
似無所止衆人皆有以以用也言學成而無
不求其用者也我獨頑似鄙内藏其用人莫
易知外視不能故頑似鄙我獨異於人不同
[001-120028c]
衆人之所學故也而貴求食於母求食則實
其腹之謂也於母則取義始生之道也孔德
之容唯道是從孔德上德也容者無所不含
容也從則不逆之至也德之包含不離於道
非德薄之所能然也道之爲物唯恍與惚恍
惚不可定名之謂也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
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此爲道之
要妙非孔德者莫能知之象也物元精也雖
似有成亦不可以定名者也其精甚眞其中
有信以其精微不妄故能取信於人所以唯


道是從者信之至也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名
可名非常名故自古及今名不可去也以閲
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閲簡視也
如簡其物在目也甫美也物得其道則生死
通塞無不盡其美也能致其衆美者以孔德
之容乃如是也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
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以爲天下
式一者不繁不亂可以曲可以全可以枉可
以直可以窪可以盈可以弊可以新可以少
可以得可以多可以惑夫小者大之端暗者
[001-120029a]
明之敝理當然也故聖人抱一於數則有增
於象則有容不自滿假先見未萌天下若取
以爲式則人人合於道矣不自見故明不自
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此抱一
之法式也書曰滿招損謙致益夫唯不爭故
天下莫能與之爭全因曲成直因枉起之類
皆不爭之明驗也天下衆人不知取與之大
要故莫能與之爭矣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
虚言哉誠全而歸之言可信之至也曲不終
曲全不終全隨曲隨全唯道之妙希言自然


法岀教彰一言而悟自然會道豈喋喋之可
用哉故希其言也言雖希而其理昭著非自
然而何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乆而況於人乎飄風驟雨
喻以明其㫖也飄驟出於卒暴人知風雨之
至何必終朝終日之多乎言以發明其道言
下有理求則得之何必多其言乎故從事於
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言及於道信道者同之言及於德信德者同
之言及於失迷失者同之亦自然也同於道
[001-120029b]
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
失亦得之言不相異也信不足有不信言亂
而寡理故人不之信跂者不立跨者不行力
極而不可兼有故跂不容立跨不容行也自
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
不長亦不可以兼有也夫玉在山而木潤淵
生珠而岸不枯如不自見而明不自是而彰
不自伐而功不自矜而長也其於道也曰餘
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餘食贅行
以其不可長乆也其自明自彰自伐自矜之


喻乎物汎言也物由惡之況有道者哉故曰
有道者不處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混成大
道之喻也道無定象天地有形因道而生故
先天地之義昭矣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
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混成之時也母取
其始生萬物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
之名曰大以其無實體不可以定名故曰不
知其名字之曰道也大則無所不含容也故
總曰大大曰逝逝往也旣大則往不一所故
總曰逝逝曰遠所往攸利行之必遠及於物
[001-120029c]
故總曰遠遠曰反遠必有極極遠必反盡物
之變通復歸於淳故總曰反故道大天大地
大王亦大道者先天地生故首言道大天者
輕清在上重濁在下樸散之所生故次曰天
大又曰地大王者稽至道之沖和奉天地之
生化其大與天地等故又曰王亦大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重爲輕根靜爲躁
君重謂不妄動也遷動則輕生靜謂潤默合
道也捨靜則躁起故道本無爲契乎重靜唯
輕與躁潜伏待時根與君言其所由興也是


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喻其所重不失常
也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喻其安靜之得其所
也奈何萬乗之主而以身輕天下王者治天
下之大當守其重處其靜以鎮輕浮以杜僣
躁不可以欲之所縱身之所貪輕忽妄動而
忘治天下之道故歎以明之輕則失臣躁則
失君輕則道教不遠失於不密躁則政教不
詳失於廣大如是則奉上之道御下之德不
可保也善行無轍跡内自施於心外不彰其
事如無轍跡莫能尋求此善行之要也善言
[001-120030a]
無瑕謫教也可乆聽者獲全瑕謫不興千里
之外相應此善言之要也善計無籌筭得失
隨事成敗在心籌筭繁多何益智慧此善計
之要也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關楗者所以
爲開閉之具也無關楗故不可開譬如默運
在心言不出口欲窺其事測其理必不可得
矣善結無繩約故不可解易曰水流濕火就
燥此善結之至也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
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心存救人不限賢
愚心存救物不限妍醜此聖人常善之要也


是謂襲明明則無不見於事理也善行善言
善計善閉善結皆明者之所有也轍跡瑕謫
籌筭關楗繩約皆暗者之所恃也襲則不遺
忘於其心矣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
人之資資取也善人可法故曰師不善人可
以鑒誠善人亦取之故曰資也不貴其師不
愛其資貴則有其善也愛則喜於惡也非大
道之所可萌也雖知大迷是謂要妙不貴其
師不愛其資内識於心外忘其跡衆人見之
以爲迷而不知是大道之要妙故曰雖知大
[001-120030b]
迷是謂要妙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
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人莫不好爲雄
雄則滿而招損聖人知雄之不可好故守其
雌以其柔而有容與物無競喻於谿者容而
不窮之義也以爲常德又不離異還淳保素
歸類嬰兒沖和無爲之時也知其白守其黑
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
足復歸於樸白黑成形故以式言之榮辱無
實故以谷言之法必有盡雖不差忒亦不可


至於窮竭之時蓋守黑尚變通故也故歸於
無極谷亦空而能容能容恐其不乆也故常
德乃足樸則道未散之時也故論雄雌則以
嬰兒論白黑則以無極論榮辱則以樸皆反
本還元未嘗須臾離於道也樸散則爲器聖
人用之則爲官長樸散爲器有用有形之至
也官長治爲器之主者故大制不割總其器
之大小任其才之長短入用則合任過則離
皆自然之道也豈假聖人强力以割之哉將
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書曰亶聰
[001-120030c]
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豈得已乎天下神
器不可爲也言神器者不可測度其所用也
爲之則小苟道狹智窮非神器之宜故不可
爲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敗與失因有爲故
執之所生矣故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强
或羸或載或隳各從物性安於分定因無爲
無執而然也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此過
常踰分之謂也如是者何由爲之執之不知
其要故也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
事好還佐輔助也輔助人主以治天下也當


不以兵强昔苗民逆命大禹舞干羽於兩階
七旬有苗格是不以兵强者也還復也兵雖
殺害不合於義人情血氣之所爭勝故報讎
伺隙洗怨乗間日往月來未易休息此好還
之明驗也師之所處荆棘生焉大軍之後必
有凶年言兵强之害如此之甚故善者果而
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
憍善謂善佐人主者也果敢也勝也定也剋
也果而已者果敢爲之也果者何不矜不伐
不憍是也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旣不矜
[001-120031a]
不伐不憍而敵强失道猶甚則當兵革以平
治之是不得已而用之也雖以兵勝不自以
爲强濟之以柔和所以來遠而有容矣物壯
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廣演其道之義也
壯則無以加益故曰老老則否於發生故曰
不道不道則物無所依故曰已已止息也物
無變通遂至止息則敗壞以隨之非道之妙
用也夫佳兵不祥之器佳大也祥吉也以其
大而不吉故有道者不處也君子居則貴左
用兵則貴右左陽也右陰也陰非道用之所


宜也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重言之者
明其實不祥不可以爲君子之器用也不得
已而用之恬惔爲上此果而勿强者也勝而
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兵必貴殺非美事
也以爲美者違好生之德張殘賊之跡非君
子之器明矣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害人者人必害之其事好還故不可得志於
天下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
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
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此言不可就凶而
[001-120031b]
捨吉就凶於哀傷哭泣從之非人情所樂今
疊言之者明其兵不可恃其理必然故也道
常無名名不可定非常名也通變應用不一
其處故曰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樸者道
未散之時也未散則莫測其狀故可以小言
之化及於物廣大無所不被故天下不敢臣
臣以喻下之義也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賔
如樸而守之淳素不亂萬物伏從其化如道
之妙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
均相和合之至也甘露言至和之及於下也


人莫之令非人力 能强也自均則及物無
偏無黨矣始制有名名亦旣有天地旣判名
從此制必有資始資生之繁豈無名而可言
乎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物旣衆而名
旣多在知止以御之不知止則物窮而塞所
以危亡之幾生焉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
與江海川谷之所容江海所潤於物無纖毫
之遺故取以爲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
者有力自勝者强智與力行於外者也明與
强行於内者也明則省己無遺强則進道有
[001-120031c]
漸知足者富得一不求二自足於心所以爲
富不在多也强行者有志在心爲志强行大
道亦在内明非志而何哉不失其所者久得
其所則安於道安於道則可乆矣死而不亡
者壽死不可免形氣斯盡有生者之常也其
不亡者因自知自勝知足强行不失其所而
有存焉此爲壽之實也非世人百歲之斯可
同日而語也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人能弘道
道不離於人取之則來行之則是不逆於理
故曰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不言


己之能生也功成不名有不自有其成功也
愛養萬物而不爲主物由道生不自爲主其
施甚廣常無欲可名爲小無欲觀妙乃道之
幾可名於小其樸若全萬物歸之不爲主可
名爲大萬物歸己之恩不自恃其功沖而用
之物莫能測故可名爲大執大象天下往大
象大道之象也執之則行之至也非固執之
謂也天下從其不逆不忤也往而不害安平
泰從其象順其化故獲安泰而無危亡禍患
矣樂與餌過客止樂與餌喻也人之所共好
[001-120032a]
者也過客止不敢以爲主甚矣過客雖止明
亦不可乆也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出口則
言之詳也假言以明道明道必淳素爲上故
淡乎不可以求其味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用之不可旣道非常道名非常名故明目聰
耳者無所施其功矣用本在心化必及物與
道默運豈有盡哉故曰用之不可旣將欲歙
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將欲廢之
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張
極者必歙强極者必弱興極則必廢與極者


必奪皆自然之理也聖人先見前知因於明
照故曰是謂微明微妙用明無幽不覩衆人
之見難與雷同柔弱勝剛强古人有言大山
之雷穿石覃極之統斷榦亦自然之理也魚
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喻也魚不
可脱於淵亦猶人不可離於道一也利器以
道爲之者也衆人諳於成事固不可以淺近
之跡示於人矣道常無爲而無不爲侯王若
能守萬物將自化萬物自化故無不爲非道
之自有爲也侯王治天下者也與道合契則
[001-120032b]
萬物各正性命順而不逆矣化而欲作吾將
鎮之以無名之樸將大也欲無窮限隨愛惡
而生之不鎮則易反終亂樸淳一不動之機
也上之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此鎮之之要
也無名之樸亦將不欲無名之樸不欲是也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不欲者不失本來清
淨也旣清淨則無濁惡之邪以及萬物也



道德眞經解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