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17 椒邱文集-明-何喬新 (WYG)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椒邱文集巻四
            明 何喬新 撰
 史論
  宋
   周使趙匡𦙍帥師禦漢至陳橋匡𦙍自立而還
帝王之興有以禪讓而得天下者舜禹是也有以征誅
而得天下者湯武是也其迹雖殊其極一也三代而下
[004-1b]
享國長乆者漢唐宋而已漢髙帝起兵泗上誅秦之無
道討羽之弑君雖徳非湯武庶㡬征誅之義焉若唐宋
之取天下假禪讓之名以掩簒奪之實其去魏晉宋齊
梁陳無幾耳觀其失之者則曰禪位其得之者則曰受
禪果如其言後世之舜禹亦何多耶唐無庸議矣宋太
祖北面周室東征西伐不為無功尊爵豐禄其報不薄
一旦世宗棄世恭帝嗣位當危疑之際遽萌簒竊之心
黄袍加身返戈内嚮拊其背而奪之顧其假詞於陶穀
[004-2a]
而欲比迹於唐虞嗚呼吾不知舜禹之禪讓果若是耶
穀之禪詔果可以欺天下後世耶或謂當是時五季之
亂已極恭帝幼冲藩鎮窺窬太祖不取亦将有逼而奪
之者安可守匹夫之小諒而忘撥亂之大計哉是不然
諸葛亮乘帝禪之闇而取之則西蜀底定矣謝安因穆
宗之幼而取之則江東可興矣然二子終身北面而不
忍取者以君臣大義不可干也使太祖追念世宗厚恩
而報之於恭帝如亮之輔帝禪如安之輔穆宗則衰可
[004-2b]
興亂可撥而天下國家可安矣不此之圖顧乃欺孤弱
寡廢主自立謂其無利天下之心吾不信也嗚呼始也
以母老子幼而得之終也亦以母老子幼而失之孰謂
天道果無知耶
   贈周副都指揮使韓通為中書令
古之英君誼辟必褒死節之臣雖素所仇怨不敢遺焉
所以為人臣勸也必黜失節之士雖有功於我不敢私
焉所以為人臣戒也漢髙帝斬丁公而賞季布唐太宗
[004-3a]
薄裴寂而贈堯君素葢審于此矣陳橋之變太祖擁衆
而返韓通率禁旅禦之使其謀得行太祖之成敗未可
知也王彦昇意圖富貴逐而殺之妻子俱死可謂能為
太祖除害矣然太祖嘉通之死節追贈為中書令怒彦
昇之擅殺終身不得節鉞太祖豈懵於賞罰者哉盖其
為天下後世慮者深矣使吾之臣皆若通焉當旤變之
際乃心帝室則吾之子孫有不安者乎吾之臣皆若彦
昇焉當搶攘之時心思外濟則吾之子孫有不危者乎
[004-3b]
太祖之為天下後世慮誠深矣豈徒不脩私怨不賞私
勞而已哉中行穆子曰好惡不愆民知所適終宋之世
人臣多以節義著稱李若水張叔夜效死於完顔入汴
之日李芾文天祥盡節於蒙古南牧之時豈非太祖此
舉有以激勵士心歟後之人君有忿嫉死義之臣加以
屠戮之慘崇奨賣國之徒極其爵位之隆者聞太祖此
舉亦可以少省哉
   遣使賑貸諸州立太廟追帝其祖考
[004-4a]
王者建極垂統傳數百年而後傾者非專以天命而已
其初政之規模固有大過人者焉武王克商之初封比
干墓式商容閭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惇信明義崇
徳報功八百年之基業兆於此矣漢髙帝入關之初約
法三章存問父老立社稷施恩爵復租稅舉三老四百
年之氣象見於此矣宋太祖奮戎旅之中踐九五之位
迹其所以得天下者視五代諸君亦豈甚相逺哉及其
發令敷政規模𢎞逺乃與五代諸君頓殊是故追贈韓
[004-4b]
通義足以勵士節矣賑貸諸州恩足以結人心矣追帝
祖考事先之孝昭矣親臨太學崇儒之道盡矣遣使度
田所以革兼并之奸課民農桑所以敦衣食之本凡此
數者隠然有周武漢髙之氣象至於選州兵以入衛而
雄藩䟦扈之勢衰罷功臣以就鎮而强将専兵之弊息
乃其撥亂返正之大端也梁唐晉漢周之初政其規模
曽有是哉卒之名藩大将俯首聽命僣王叛國以次削
平傳世十七歴年三百過唐而亞於漢也宜哉
[004-5a]
   以大梁為東京開封府洛陽為西京河南府
昔婁敬說漢髙帝曰周都洛邑有徳則易以王無徳亦
易以亡予以其說未之盡也夫文武都豐鎬僻在西藩
積徳絫仁其興也勃焉始皇都闗中太華為城黄河為
池仁義不施其亡也忽焉有徳則無往而不王無徳則
無徃而不亡豈特洛邑為然哉然古之王天下者莫不擇
形勝之地而都之以為子孫無疆之業髙帝都長安光
武都洛陽夫豈不知形勢不如徳哉葢帝都天下之根
[004-5b]
本根本固雖有凉徳尚可少延根本不固一有失徳則
振之而仆撼之而折矣是知王天下者以徳為先而形
勢亦不可緩也宋有天下前都于汴後都于杭何其昧
於所擇耶豈其子孫皆有三五之徳耶夫北方之可都
者莫若長安南方之可都者莫若金陵汴雖中原之地
然濁流洋洋四出夷曠非形勝之所也杭雖重江之險
然其土舄鹵其民膬弱亦非帝王所宜都也太祖舍長
安而都汴髙宗舍金陵而都杭豈非昧於所擇而不為
[004-6a]
子孫長逺之慮者乎故前之都汴也金人長驅抵其城
下畧無闗河之阻後之都杭也茍安東南終不能復中
原之尺寸是豈徳薄而然哉亦以形勢弱也太祖蓋嘗
有志都長安矣以太宗之諌而止嗚呼以太祖創業英
武之君且奪於太宗之諫而不審於定都吾於髙宗夫
何尤
   太祖好㣲行或諌其輕出帝笑曰帝王之興自
   有天命周世宗見諸将方面大耳者皆殺之我
[004-6b]
   終日侍側不能害也我若應為天下主誰能圖
   之不然雖深居閉户何益
司馬文正公論周世宗為五代之賢君惜其享年不永
而天命歸宋予亦以為然及觀宋太祖之言乃知世宗
忌刻好殺其享祚不永也固宜夫禍變之來也無窮英
雄豪傑之生也無盡所忌在此而其為患者或在彼也
在此者受吾誅而在彼者或為吾患也焉用以疑忌之
心而淫刑以逞哉世宗習見五代之君皆起於鷙悍之
[004-7a]
武夫故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其慮患可謂宻矣然
而廢其子取其國者乃終日侍側之㸃檢耳彼有天之
成命又可得而殺耶古之人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
也世宗欲利其後嗣而多殺不辜固已違天咈理矣安
得享祚之永乎自古帝王以疑而妄殺者多矣不獨世
宗為然始皇疑匈奴亡秦而伐之宋文帝疑義康為變
而殺之隋煬帝疑李渾取隋而族之唐太宗疑李君羡
代唐而誅之然而亡秦者胡亥非匈奴也登合殿者子
[004-7b]
劭非義康也受隋禪者唐公非李渾也殺唐子孫殆盡
者武曌非君羡也詩曰魚網之設鴻則罹之易曰或繫
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人君惡用以疑而妄殺哉若
宋太祖者可謂有君人之度矣其言曰帝王之興自有
天命真明主之言也是以降王僭主咸見優容宿仇舊
怨無所屠戮其享國長逺子孫屢僨而復興也不亦宜

   昭憲太后疾革命太祖曰汝所以得天下正由
[004-8a]
   柴氏使幼兒主之耳汝萬嵗後當傳位于汝弟
   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泣曰敢不如教
王天下者父死而子繼祖歿而孫承此古今之常經天
下之正義也武王有天下不傳周公而傳之成王髙帝
有天下不傳文信君而傳之惠帝豈古之聖王英帝亦
皆私於其子哉誠以常經正義不可違也而昭憲太后
之命太祖顧欲舍子而傳弟夫太祖奮自戎行執干戈
犯霜露以斬艾四方之荆棘積功累業遂膺寶命固欲
[004-8b]
傳之子孫以為萬世不㧞之業也母子之心豈不能察
此心哉而昭憲乃有是命何也蓋嘗求其故矣陳橋之
變匡義與有力焉兄終弟及彼有心於神器也乆矣詎
肯安於晉王而已哉母子之間必有宻謀意者昭憲溺
愛少子亦如婁太后欲立常山王演獨孤后欲立晉王
廣歟當是時太祖尚無恙也百嵗後徳昭徳芳之壮與
否未可知也昭憲雖賢且智豈能逆知身後之事哉柰
何以柴氏幼兒失天下而脅太祖也然則昭憲之命
[004-9a]
盖出於匡義之謀歟太祖泣而受教特黽勉從之耳非
其情也故終身不立徳昭為太子亦不立匡義為太弟
寢疾之夕召入寢殿蓋將二三德焉此所以啟宫人盡
屏俄而上崩之禍歟予謂春秋之義大居正昭憲之命
咈常經悖正義太祖雖違之可也
   殿前副都㸃檢髙懷徳等五人罷兵就鎮
嗚呼自有唐失馭宇縣分崩而藩鎮之勢始强甲兵租
賦以為已私生殺予奪不出上命為其君者撫之以恩
[004-9b]
則驕繩之以法則怨譬若蛇虎然喜則馴怒則噬耳當
是時上之馭下若握蛇騎虎惴惴焉惟恐其見噬下之
視上若鴟張鷹搏惟欲抉裂以快其心陵夷至于五代
朝廷日削藩鎮日强甚則天子之廢置宰相之死生皆
繋其喜怒耳雖以莊宗之剛斷世宗之英武輔以郭
崇韜李穀王朴智畧之臣熟視而無可柰何孰謂杯酒
之間能使之帖然聴命哉宋太祖有天下至是纔兩期
耳若髙懷徳石守信王審琦之徒非潛龍之故人則佐
[004-10a]
命之元勛也然從容懽洽之際示之以誠心諭之以大
計而彼五人者㒺不感泣稱謝罷兵就鎮不煩干戈不
動聲色不費茅土之封不必葅醢之戮而百餘年之蛇
蟠蚓結者一旦散釋而無餘是則太祖睿謀英斷固非
莊宗世宗之所及而趙普之智畧亦豈崇韜穀朴所能
彷彿哉或謂宋之國勢所以漸弱燕雲所以不復者蓋
原於此嗚呼使藩鎮不削則禍亂相仍宋之基業将一
傳再傳而失之矣豈徒國勢之弱乎吾恐汴洛之土宇
[004-10b]
且不能保况能逺有燕雲哉
   黜鄭起楊徽之為縣令
古昔興王之君不以私恩而賞不以私怨而罰蓋以天
下為度也雍齒嘗窘辱髙帝矣而髙帝卒侯之魏徵嘗
勸隠太子圖太宗矣而太宗卒相之英君之度蓋如此
鄭起楊徽之當周世宗之時見宋太祖威望日隆度其
必不利于社稷或貽書宰相或宻告其君非惟有先見
之明且有憂國之忠也天下已定神器有歸亦何必追
[004-11a]
憾哉而太祖不忘宿怨黜為縣令帝王大度有愧髙帝太
宗矣且帝盍思之韓通非謀率兵拒我者乎既追命以
官董遵誨非憑父勢侮我者乎亦不録其過顧於起徽
之不能容何哉雖然起徽之亦未盡善也革命之初引
身而去以全其節斯善矣居宋之官食宋之禄戀戀不
能去亦何其不知恥耶
   初太祖将改元諭宰相曰年號須擇前代所未
   有者及平蜀宫人入宫帝見其鏡背有識乾徳
[004-11b]
   四年鑄者召翰林學士竇儀問之儀曰此必蜀
   物蜀主嘗有此號帝悅曰作相須用讀書人由
   是益重儒者
宰相之職所以佐天子釐耿命而昭人文者也古之命
相必用儒者豈徒取其記問之該洽詞藻之敏贍而已
哉葢以其知天地變化之道明皇王制作之源通乎古
今事變之詳察乎興衰理亂之故究乎禮樂刑政之本
可以經邦而𢎞化可以亮采而惠疇可以亮天工可以
[004-12a]
翊皇極如虞之皋益商之伊傅周之周召是已然時君
世主顧謂儒者迂闊不足用而其擇相也或以刀筆之
小吏或以蹶張之武夫或以目不知書之使典謂宰相
不必讀書也不必有文也能奉行文書斯可矣嗚呼迂
闊不可用者章句之儒耳彼明體適用之儒若皋益伊
傅周召者又何迂闊之有柰何捨此而使不學無術者
汙我台司也宋太祖承五代衰亂之後趙普魏仁浦皆
以俗吏致位宰相是以目前僭國年號且不能知而襲
[004-12b]
用之况其逺且大者耶及帝召問竇儀慨然興嘆謂作
相須用讀書人蓋悟儒者有益於天下國家矣故終宋
之世儒臣頗獲進用如范仲淹如歐陽修如司馬光雖
非皋益伊傅周召之臣然終非章句之儒可及也惜夫
一代真儒若周若程若張若朱者擯之斥之而不見用
又豈所謂好畫龍而不好真龍者耶嗟夫天下未嘗無
真儒而儒者未嘗不可用為人上者毋以已之不知而
謂天下無真儒亦毋以迂儒可鄙而槩謂儒者不可用
[004-13a]
庶幾乎名世之儒出焉
   河决澶州通判姚恕坐不即以聞棄市初恕為
   開封判官謁趙普閽者不為通恕怒而去普由
   是憾之竟坐法誅投其屍于河
宰相秉國之鈞生殺廢置一出至公夫然後可以服天
下之心而賛天子之治少有私焉則君子非之四海議
之而怨刺興矣趙普之為相何其忮刻之甚耶黄河之
决亦以燮理非才隂陽不和故爾恕雖不即以聞罪不至
[004-13b]
死太祖寛仁之君尤慎用刑非普之譖豈遽加恕以大
辟哉普不知灾由已致上章待罪故乃委罪于恕以快
其私忿既刑之于市又投之于河普之忮刻如此視盧
杞元載所為亦豈大相逺哉盧多遜之譖蓋有由然不
可盡以為妄也太祖在位頗少過舉然以普之故殺姚
恕斥雷徳驤其為盛徳之累大矣
   命宰輔日録時政送史館
史氏之職萬世之是非繫焉古之為史者凡君之仁暴
[004-14a]
臣之忠邪政之得失隠而椒房燕眤之語顯而楓陛奏
對之言莫不直書而不敢隠厚利不可誘也嚴刑不可
奪也天子之尊宰相之貴不可得而增損也故謂之實
録兩漢而降此意猶存其所紀載多得其實史尚可信
也自唐太宗内多慚徳懼人議已始欲觀史當時無南
董之徒以死拒之於是史始失職而是非之公廢矣歴
代相承遂為故事其脩也以宰相監之其成也又使上
之彼皆畏威懼禍尚敢示其直筆之公哉至宋太祖又
[004-14b]
命宰輔日録時政送史館夫所謂時政者有善有惡有
當有否君相議之而後行者也今使宰輔録送史館彼
為宰輔者欲求後世之名而懼君子之議善而當者必
潤色而具書惡而否者必棄置而不録史臣據所録以
書之是非之公安在哉嗚呼唐宋以來之史不可信者
多矣忠賢雋烈之迹蓋有不幸而不紀者矣檮杌嵬𤨏
之奸亦有幸而不書者矣追求其本實太祖之作俑也
有天下者力於為善而已舉記事記言之職歸諸史氏
[004-15a]
人主不親覽焉宰相不監脩焉藏之金匱石室而不上
焉庶乎史得其職而萬世之是非明矣
   太祖有疾召晉王光義入侍宦官宫婢皆不得
   近俄而上崩晉王即位
宋太祖之崩史載晉王離席遜避之狀與宋后母子托
命之言學者多疑之而不得其說以予考之太祖蓋死
於弑也第史臣不敢直書耳夫人之將死必眷眷於妻
子此上智所不免也豈有大漸之夕而宋后不侍側徳
[004-15b]
昭徳芳不問安蓋必有屏之而不得見者矣此可知其
弑者一也富室子將死以千金之産遺其弟亦将感悼
不已事嫂如母撫姪如子豈有受天下於其兄而其嫂
殯於外舍其姪不得其死是何報兄之薄耶此可知其
弑者二也太祖果挈天下以傳其弟吾知其為弟者哀
戚滿容不忍遽承今也不踰年而改元惟恐開寶之號
尚接耳目革命之際不是過矣此可知其弑者三也傳
天下大事也非不可使人與聞者也必将召集羣臣道
[004-16a]
揚末命使臣民知之今也将相大臣不獲聞宦官宫妾
不得近侍果何為乎此可知其弑者四也况以大位傳
諸弟則嫂亦將有徳色於其叔矣何至愕然驚呼欲托
以命此可知其弑者五也以此五者推之太宗欲逭弑
君之罪其可得耶或曰近時文江劉文介公儼䇿貢士
舉此事為問當時對者謂太祖太宗友愛素篤必無它
故文介置之上第今子謂太祖死於弑然則文介之見
非歟曰文介當景泰之末危疑之際其言蓋有諷焉是
[004-16b]
豈萬世之定論哉
   太宗發太原遂伐遼圍幽州及遼耶律興格戰
   于髙梁河敗績乃還
契丹據有幽薊數十年中國阨塞之地皆入其封疆衣
冠之族皆為之效用精銳之卒皆聽其驅使無事則執
戈以疾視有事則䇿馬以南馳故幽薊之不復中國之
大患也然强悍之遼弓勁馬肥復之亦豈易易耶崔翰
謂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其說似矣然當是時
[004-17a]
以勢言之則我師已疲以時言之則彼國無釁以疲勞
之師伐無釁之遼是豈必勝之䇿哉翰之說謬矣為太
宗計者宜命潘美屯太原曹彬屯真定劉廷讓屯闗南
内脩耕戰外講和好遲以數年兵精食足然後命真定
之兵出飛狐太原之兵出鴈門闗南之兵出髙陽竒兵
直抵榆闗以斷其援師則興格色珍與涿易諸将如罝
中之兎圍中之鹿不降則死耳計不出此而欲以一戰
定之髙梁之敗死喪塗地驢車疾驅僅而得免豈非翰
[004-17b]
之謬計太宗之過聴而然歟
   趙普使柴禹錫等告秦王廷美驕恣将有隂謀
   帝疑之召普諭以昭憲太后遺㫖普對曰太祖
   已悮陛下豈容再悮廷美遂得罪
趙普佐太祖成帝業攄猷宣力一代之元勛也然迹其行
事而察其心乃刀筆之猾胥市利之小人耳夫昭憲太
后之遺㫖其有無不可知使審有是命歟普當曰先后
顧命不可違陛下萬嵗後當傳秦王以及徳芳庶幾慰
[004-18a]
先后在天之靈使無是命歟普當曰先帝創業艱難不
可使其子不得享之異日神器當授徳芳今乃曰太祖
已悮陛下豈容再悮是何言之謬歟得非普追憾太祖
罷其相位而進是說歟且普亦思太祖所以罷己者乎
夜幸其第嫂呼其妻帝之恩禮何如南唐白金吴越海
物命之受而不疑帝之恩禮何如柰何以末年顧待之
薄圖今日樞軸之寵嗾奸人以告變進邪說以逢君知
利而不知義顧身而不顧國此猾胥之所為豈大臣之
[004-18b]
道耶嗚呼普真小人哉
   太宗即位之初命秦王廷美尹開封而徳昭徳
   芳等皆稱皇子及徳昭不得其死徳芳相繼夭
   歿廷美始不自安柴禹錫因上變以揺之遂貶
   廷美涪陵縣公復其子為皇姪女落皇女公主
   之號
甚哉太宗用心之險也夫天子之子曰皇子諸王之子
曰王子其名號品秩截然而不可易未有以其異日當
[004-19a]
為天子而豫稱其子為皇子女為皇女者也太宗此舉
特以愚弄其弟而己意者太祖之崩宗室王公必有竊
議者太宗恐其因廷美以舉事也因以此非常不正之
號而慰其心蓋使廷美知有次及之勢而不動然後徐
為之計耳彼廷美愚人也以為吾子為皇子矣吾女為
皇女矣吾為天子亦何疑哉及徳昭不得其死徳芳相
繼夭歿乃覺其兄之意而不自安於是禹錫上變趙普
進謀王溥等四十七人集議而涪陵之命下矣險矣哉
[004-19b]
太宗之用心也廷美在其術中而不悟卒之憂悸而死
可哀也已
   太宗勤于讀書自已至申然後釋巻詔史館修
   太平御覽一千巻日進三巻宋琪以勞悴為諫
   帝曰開巻有益不為勞也
帝王之學與士庶異非欲尋章摘句如世之經生亦非
欲雕蟲篆刻如世之文士也在知其要而己書之所當
讀者莫要於四書五經其所載者皆正心修身之本經
[004-20a]
世保邦之道也其次則歴代之史其所紀者治亂興衰
之迹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也廣厦之下細旃之上諷訟
其詞涵泳其理反之身心措之事業其為益也大矣何
以泛覽為哉太宗勤於讀書自己至申其用志非不勤
也太平御覽日進三巻其記覽非不博也然於身心治
道果何益哉是乃經生文字之學而非帝王之學也雖
然世之為人君者或性不喜學或荒思於仙釋或溺情於
酒色或放意於馳騁弋射之娱太宗無此數者獨以典
[004-20b]
籍自娱曰開巻有益不為勞也然則太宗雖未知帝王
為學之要其賢於彼則逺矣
   有事于南郊大赦
聖王之法眚災則赦之刑罰之疑則赦之老旄幼弱蠢
愚則赦之未有不問罪之輕重情之故誤空囹圄而釋
之者也昔人有言赦者偏枯之物也蓋殺人者不死則
被殺者含怨於泉下矣傷人及盗不抵罪則被傷與盗
者抱憤於生前矣故諸葛亮曰治世以大徳不以小惠
[004-21a]
文中子曰無赦之國其刑必平二子蓋察乎此矣宋承
五代之弊三嵗必郊每郊必赦是何君子之不幸而小
人之幸歟秦再思之說善矣太宗乃以問普彼普者刀
筆之才而非王佐之器也知五代姑息之政而不知聖
王之法也顧以為郊祀覃恩堯舜之道何其言之謬歟
終宋之世踵為故事遂使凶民逆知而僥倖故蘇洵論
之曰平時小民畏法不敢趦趄當郊之嵗盗賊公行罪
人滿獄其弊一至於此推本而言豈非普之謬論有以
[004-21b]
啟之歟
   李昉為相每有求進用者雖知其材可必峻絶
   之已而擢用之或不足用必和顔温語待之子
   弟問其故昉曰用賢人主之事若受其請是市
   私恩也故峻絶之使恩歸于上若不用者既失
   所望又無善辭取怨之道也
宰相之職以進賢退不肖為務者也古之為相者以至
公存心以至公待人士果賢歟颺言而舉之無市恩之
[004-22a]
嫌果不肖歟颺言而黜之亦無取怨之慮舜之相堯也
元凱可舉而舉之孰疑其市恩共工可罪而罪之亦奚
有於致怨至公故也昉之所言張安世之故智耳此末
世醇謹者所為豈大臣至公之道哉近世之為宰相者
又異乎昉矣士之獲進者則語之曰是出於我也子毋
我忘其被黜者則語之曰是出於某也子毋我怨内以
欺其心外以欺於人是又昉之罪人也然為此者往往
獲譽而免謗而天下之士亦不以為非也士習之卑至
[004-22b]
於此悲夫
   度支判官宋沆伏閣奏疏請立太子帝怒貶沆
   而沆乃吕蒙正妻族也故罷為吏部尚書
古之帝王必豫建太子以繫天下之心此有國家者之
通議也自唐宣宗以降諱言儲副羣臣有請輙怒而黜
罰之其意以為太子既建則人心属彼矣羣臣有請者
欲圖後福爾噫是何不思之甚也人心屬太子是社稷
之福也羣臣欲圖後福於太子是社稷之衞也而何以
[004-23a]
黜罰為哉宋太宗以英明之姿濟以𢎞博之學其於治
亂興衰之故明矣當是時徳昭已死徳芳已夭廷美已
貶元佐已廢儲宫攸屬固有在矣然宋沆有請則責及
宰相馮&KR4085有請則竄于炎荒蓋其心睠睠於寶位雖父
子之親猶忍不能予也它日太子既立廟見還宫京民
喜躍帝聞之不懌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朕何地何其
言之陋耶是與唐明宗所見無異矣後唐羣臣請立太
子明宗覽表泣下曰羣臣欲立太子朕當歸老太原故
[004-23b]
第爾彼明宗者目不知書之武夫固無足怪而太宗亦
為此言亦何取於博學哉嗚呼太宗於其子且靳之而
望其傳弟以及其姪亦誤矣
   趙普嘗謂帝曰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
   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魯論一書記聖賢之㣲言凡禮樂刑政之原性命天道
之妙修已安人之要行師撥亂之方無不具載於其間
學者誦其書而繹其理體之於身措之於用雖道臻孔
[004-24a]
顔治底熙洽亦豈難至哉趙普謂以論語半部佐太祖
定天下半部佐太宗定太平何其言之不怍也考之於
史普之相太祖也收藩鎮之權遲幽薊之伐而已其相
太宗也上彗星之疏諌北伐之書而已其於魯論所謂
四代禮樂之制五美四惡之說蓋蔑乎其未之及也至
於營邸店以規利不可謂之廉市巨材以治第不可謂
之儉誣馮瓚李檝等以快私忿不可謂之公意圖再相
則媒蘖廷美之過追怨先朝則進不可再悮之說以若
[004-24b]
所為果取於論語何章乎史稱普每歸私第闔户誦書
次日臨政處决如流嗚呼普特借聖言以資談說而掩
其不學無術之迹耳果何得於身心哉
   李順陷成都詔以宦者王繼恩為兩川招安使
   帥師討之
閽寺之職所以供掃除傳命令而已任之以事已不可
况可授之以兵哉肅宗委兵魚朝恩而郭汾陽幾不自
保代宗委兵程元振而李臨淮不敢入朝彼肅代昏庸
[004-25a]
之君無足責者宋太宗英明之主也然盗起兩川元帥
之任不以命諸將而以屬家奴當是時如曹彬如潘美
如曹翰之属皆無恙也使之帥十萬横磨劒以討潢池
之盗猶鼓烈風以掃敗葉耳顧乃舎此而属彼何耶意
者繼恩以便辟有寵太宗欲授以官爵而惡無名故使
之討賊幸其成功而賞之正如漢武帝欲侯李廣利而
命之伐宛爾嗚呼堂堂大宋顧使赳赳武夫聴命於刑
臣嘽嘽王旅屈膝於閹豎猶為國有人乎其後李憲帥
[004-25b]
師以伐夏童貫専兵以伐遼啟之者太宗也豈非萬世
之永戒哉
   帝觀燈于乾元樓
聖王之治所以不可及者以其不自滿假焉爾唐虞三
代之盛治底雍熙俗臻嘉靖然堯舜禹湯文武之心兢
兢焉業業焉慄慄焉翼翼焉而其股肱大臣進戒於君
者不曰無教逸欲有邦則曰無耽樂酗于酒徳君臣之
間曷嘗以治平而少肆哉宋太宗承五季兵火之餘雖
[004-26a]
云小康然契丹咆哮於北繼遷跳踉于西王小波李順
倡亂於蜀民以兵死者不知其幾十萬人此正宵旰憂
勤之日也而太宗侈然以太平自樂蓋帝所見聞者坊
巷之繁盛歌吹之鏗鍧耳都城數里之外村落蕭條士
女流離之狀帝不得而見也慈父老母寡妻孤兒哀籲
之聲帝不得而聞也然帝不以所未見聞者自少而以
見聞所及者自多御樓觀燈賜酺張樂齗齗焉矜語宰
臣以為上天之貺已斯豈聖王不自滿假之心哉當時
[004-26b]
宰相如李昉者既不能諫又從而獻諂焉亦豈大臣以
道事君之誼耶嗚呼太宗起自布衣而昉又更歴變故
者也然且如此彼宣和之際君有花石之娛相有豐亨
豫大之説亦何怪乎其然哉
   開寶皇后宋氏崩貶翰林學士禹偁知滁州
開寶皇后敵體先朝母儀四海是天下臣民之母也太
宗當開寶之際蓋嘗北面朝之以今日言之則嫂也以
向日言之猶母也典禮儀章以送其終者豈可有一毫
[004-27a]
之不盡哉今也后之梓宫不寘於内殿而寘於外舍不
菆於寢園而菆於佛廬不使羣臣成服而怒侍臣之直
言太宗之於后何其薄哉予考太宗即位以來誥告多
方戒飭羣臣無一語及太祖者賜酺之詔曰今四海混
同萬民康泰蓋謂一統之業自我肇之太祖無與焉觀
燈之誥羣臣曰朕躬覽庶政致此繁盛蓋謂太平之治
自我致之太祖無與焉且太宗之天下誰之天下歟
太宗之位誰之位歟有太祖之天下踐太祖之天位然
[004-27b]
且邈然無一語以及之則於后何有哉論者猶謂太祖
不以弑崩無亦過厚之論歟
   以陳靖為京西勸農使未行而罷
昔周世宗見元稹均田圖慨然嘆曰此致治之本也命
頒其圖法使吏民先習知之期以一嵗盡均天下之田
嗟夫世宗真賢主哉夫井田既廢阡陌既開其近古而
可行者惟均田爾有天下者熟講而力行之計丁之多
寡以授之田量地之磽腴以為之賦嚴兼併之誅明買
[004-28a]
賣之禁為之宅里以使之相保為之什伍以使之相司
則田雖不井而民養生送死亦可無憾矣然師丹建議
於前陳靖有請於後皆不旋踵而罷者以豪貴不便故
也强宗閭右騰謗於野王公貴人宣言於朝田未及均
而罪戾至矣靖之說欲檢責荒地及迯民之産募民耕
作賜以牛種田成然後量授此熟於世教之論也皇甫
選言其難成陳恕亦以為不可豈非懼忤豪貴而速怨
謗歟嗚呼安得如世宗者持議於上如丹靖者奉行於
[004-28b]
下庶幾養生送死無憾焉
   初太宗以劉昌言罷問左右曰昌言涕泣否及
   吕䝉正罷又曰望復位眼穿矣
古之仕者為道不為禄為國不為家是以三十而仕五
十而爵七十而致其政當其仕也道合則留不合則去
超然豈可以勢利拘之哉三代以降士風日敝寵禄之
念重亷讓之節隳其進也志得氣盈侈然不勝其大其
退也低首飲泣戚戚若無以為生豈不為時君世主所
[004-29a]
輕耶太宗蓋因王沔之罷涕泣願留鬢鬚皆白而疑士
大夫之皆然故於昌言䝉正之罷有是言耳是雖士無
志節所致然太宗之待輔臣不己薄乎昌言為人不可
知䝉正宋之賢相肯以進退累其心哉天下之大豈無
秉節髙邁者未可以一人而厚誣一世也漢髙帝求賢
之詔君子以為尊官厚禄非所以待士太宗此言尤薄
矣豈所以待輔臣耶嗚呼士之有志節者可以超然嘉
遯矣此錢若水所以未老而勇退也歟
[004-29b]
   張齊賢為相嘗從容為帝言皇王之道而推本
   其所以然帝曰朕以為皇王之道非有跡但庶
   事適治道則近之矣
皇王之道非髙逺而難行也其本則誠意正心修身其
用則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文則詩書禮樂其政則爵賞
刑誅其極則裁成輔相而功與天地參此皇王之所以
為皇王也世之昧者顧求之髙逺曰赫胥氏之治也軒
轅氏之化也無懷氏葛天氏之俗也結繩之政可以理
[004-30a]
軍旅也干羽之舞可以格戎羯也茅茨土堦可以臨羣臣
也蕢桴土鼓可以奏郊廟也此腐儒迂僻之論商鞅所
以干孝公者也豈知皇王之道哉張齊賢所以為真宗
陳者其詳不見於史然所謂推本者要不過誠意正心
修身之道爾有天下者於此盡心焉可以咸五而登三
矣舎此而他求不失之髙逺則流於淺近豈所以為皇
王哉
   真宗命三司使陳恕條具中外錢榖以聞恕久
[004-30b]
   不進屢詔趣之恕曰陛下富於春秋若知府庫
   充實恐生侈心是以不敢進也
古之大臣欲致君於無過者必防其奢侈而啟其憂勤
奢侈生於府庫之有餘憂勤生於四方之多事真宗命
陳恕條具中外錢穀以聞而恕逡巡不進曰陛下若知
府庫充實恐生侈心蓋慮其奢侈也李沆為相日取四
方水旱盗賊奏之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蓋欲
其憂勤也若恕與沆其得大臣致君之道歟迨景徳祥
[004-31a]
符之間丁謂上㑹計録而羣臣爭言祥瑞於是聖祖降
天書見泰社汾隂之祠玉清昭應之繕其所糜費蓋不
知其幾百千萬矣陳李二公蓋有以見其㣲歟
   契丹敗宋師于洺州邊書告急中外震駭帝召
   羣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也請幸金陵陳堯叟
   閬州人也請幸成都帝以問冦準準曰誰為陛
   下畫此策罪可誅也乃决計幸澶州
帝王之有天下猶富室之有家也有家者不幸而遇禍
[004-31b]
變寧喪其田園不可捐其宅有天下者不幸而遇冦戎
寧喪其郡邑不可棄其都平王棄鎬京而東周室遂㣲
元帝棄洛都而南晉業遂替自古未有避冦遷都而能
復振者也契丹南牧深入我疆然王超敗之於唐河髙
繼祖敗之於岢嵐李延渥敗之於瀛州其少得志者惟
洺州一戰耳何至君臣震駭遽謀遷幸哉彼王欽若請
幸金陵陳堯叟請幸成都不過欲移車駕以近家耳甚
矣小人之無謀也金陵成都其城郭視京師孰固甲兵
[004-32a]
視京師孰多儲積視京師孰富不待智者而後知也六
飛出幸人心危疑居者無固守之志行者懷逃潰之謀
天下聞之而解體契丹乘之而深入中原豈復可保耶
向非冦準折以危言勸帝親征予知南渡偏安不待髙
宗之世矣史臣謂澶淵之役南北弭兵冦準之力也予
謂準之功不在於勸真宗之北征而在於沮真宗之南

   冦準為相用人不以次同列不悅目吏持例簿
[004-32b]
   以進準曰宰相所以進賢退不肖也若用例一
   吏職耳
宰相之用人猶梓人之度材也度材大者為棟楹小者
為楶梲惟其稱而巳用人者大者為公卿小者為令佐
惟其當而已故智畧果如韓信雖起亡卒為大將可也
敦厚果如田千秋雖起髙寢郎為九卿可也學行果如
陽城雖起布衣為諌議大夫可也豈可拘於資格哉以
資格用人者有司之職耳非宰相所宜行也冦準之言
[004-33a]
真知為相之道歟然近世大臣非不知準之為賢相也
至於用人不免拘於資格者蓋樂其便已而已是故庸
鄙或超居顯位則曰非我也彼之資格當然耳英賢或
擯居下僚則曰非我也彼之資格當然耳天子不得而
譴焉同列不得而非焉臺諌不得而劾焉而士君子之議
則非其所恤也嗚呼此真所謂具臣也歟
   冦準還自澶淵頗自矜其功帝亦以此待準甚
   厚王欽若深嫉之言於帝曰城下之盟春秋恥
[004-33b]
   之澶淵之舉是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
   何恥如之帝愀然不悅顧準寖衰竟罷為刑部
   尚書出知陕州
冦準天資剛毅漢王商之儔其材畧通敏唐李徳裕之
伯仲也惜其學術不足故於處已接物每乖於理君子
不能無憾焉在易謙之九三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夬之
九三曰壮于頄有凶否之六二曰包承小人吉大人否
亨澶淵之役準固有功然非能復燕雲使彼稱臣納貢
[004-34a]
也而準遽自矜伐則失勞謙之義矣準之剛正固欽若
所忌也不能健而說决而和而毎與忿爭于朝則陷於
壮頄之凶矣丁謂隂柔小人也準以其包承於己而力
薦之則昧否亨之戒矣以準之剛毅通敏而輔之以學
問則無此數失而䜛人亦無以藉其口矣嗚呼為宰相
者其可以不知學哉
   塟明徳皇后
先王之制天子七月而塟同軌至諸侯五月而塟同盟
[004-34b]
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已緩為不敏已速
為不懷非有變故莫之敢忒明徳皇后李氏勛臣之女
太宗之后而真宗之嫡母也母儀天下已歴兩朝矣今
以景徳元年三月崩至三年十月乃塟何其緩也豈以
師旅之後帑蔵匱竭而不克舉耶抑以嵗月不利惑於
瞽史之說耶以為帑蔵匱竭吾未聞富有四海而不克
舉母后之喪者以為嵗月不利則邢昺孫奭諸名儒日
侍經筵固有說以闢之矣吾知其不為是也當太宗晏
[004-35a]
駕之初后嘗欲立楚王元佐賴吕端抗言而止意者真
宗不能無憾故恩禮稍薄歟夫婦人之仁知私其所出
而己真宗以仁厚之君乃薄於嫡母送終之禮豈不為
盛徳之累哉
 
 
 
 
[004-35b]
 
 
 
 
 
 
 
 椒邱文集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