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73 辨惑編-元-謝應芳 (WYG)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辨惑編卷四
            元 謝應芳 撰
  異端
   古之為異端邪說者衆矣若老莊仙佛之流自
   秦漢以來惑世尤甚故特舉此而詳其說餘不
   盡述也先正有言曰邪說害正人人得而攻之
   不必聖賢如春秋之法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討
[004-1b]
   之不必士師吾於此亦云
揚子曰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椎提仁義絶滅
 禮學吾無取焉耳又曰莊周不乖寡而漸諸篇則顔
 氏之子閔氏之孫其如台或問莊周有取乎曰少欲
 至周㒺君臣之義雖鄰不覿也法言/
或問有倚孔子之牆絃鄭衛之音誦韓莊之言則引諸
 門乎曰在夷貉則引之在門牆則麾之惜乎衣未成
 而為裳也
[004-2a]
晉陶桓公曰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
 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蓬頭跣足自謂宏達耶
 通鑑/
魏崔浩性不好莊老之書每讀不過數十行輒棄之曰
 此矯誣之説不近人情必非老子所作老耼習禮
 仲尼所師豈設敗法之言以亂先王之教袁生所謂
 家人筐篋中物不可揚於王庭北史/
唐𤣥宗嘗夢老君云吾像在京西南百餘里遣使求得
[004-2b]
 之迎置興慶宫胡氏曰人之有夢蓋其心之動也昔
 髙宗恭黙思道誠心求賢故夢帝賚之良弼明皇怠
 於庶政志求神仙自以老子其祖也感而見於夢亦
 其誠之形也自是迂怪日聞天下亂矣
晁氏曰李耳撰道德經二卷予嘗學焉通其大㫖而悲
 之蓋不幸居亂世憂懼者所為之書乎不然何其求
 全之甚也古之君子應世也或智或愚或勇或怯惟
 其當之為貴初不滯於一曲也至於成敗生死則以
[004-3a]
 為有命非人力所能及不用智於其間以求全特隨
 其所遇而處之以道耳是以臨禍福得喪而未嘗有
 憂懼之心焉今耳之書則不然畏明之易暗故守以
 昏畏寵之必失故不辭辱畏剛之折則致柔畏直之
 挫則致曲畏厚亡也則不敢多藏畏盈溢也則不加
 甚已既貴矣畏其咎故退功成矣畏其去故不居凡
 所以知雄守雌知白守黑以懦弱謙下為道者其意
 蓋曰不如是則將不免於咎矣用此觀之豈非所謂
[004-3b]
 求全也哉嗟夫人惟有意於求全故中懐憂懼先事
 以謀而有所不敢為有所不敢為則其蔽大矣此老
 子之學所以雖深約博大不免率列於百家而不為
 天下達道歟文獻/通考
老子之學只要退步柔伏不與爾爭纔有一毫主張計
 較思慮之心這氣便麄了故曰致虛極守靜篤又曰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又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
 谿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谷所為谿所為谷只是低
[004-4a]
 下處讓爾在髙處他只要在卑下處全不可當如曰
 以正治國以竒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他取天下便是
 用此道如子房之術全是如此嶢闗之戰啗秦將以
 利與之連和即回兵殺之與項羽約和已講解了即
 勸髙祖追之漢家始終治天下全是得此術至武帝
 盡發出來便郎當子房閒時不做聲氣莫教他說一
 話更不可當少年也任俠殺人後來因黃石公教得
 來較細只是都使人不疑他此其所乖也老子說話
[004-4b]
 只是退步占姦不要與事物接如治人事天莫若嗇
 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皆這意思故為其學者多
 流於術數如申韓之徒是也其後則兵家亦祖其說
 如隂符經之類是也
孔子師老耼之說肇於莊子莊子師老子故其著譏侮
 古今聖賢獨推老子甚至假說孔子言語譽之後來
 漢儒輯禮記承其言曰聞之老耼史記老子傳復増
 許多老子訓孔子言語鮒作家語因據為證由是堅
[004-5a]
 後學之信不知莊子一書多架空寓言時孔子未逺
 知天下崇信其學故託時所最重者尊其師庶㡬耼
 之道益隆此莊子抑孔子尊老子之迹也後儒不察
 禮記家語史記出莊子後見孔子萬世師表不應無
 所自來而問老耼一語備詳諸書莫知始自莊子不
 知老耼之教主於清淨無為其著書厭薄禮法曰禮
 者忠信之薄亂之首莊子傳其學從而有剖斗折衡
 推提仁義焚符破璽絶聖棄智等論則耼又何禮之
[004-5b]
 可問耶太史公謂道家以虚無為本因循為用有法
 無法有度無度故後之宗老莊者蕩棄禮法蓬首垢
 面喪酒弔肉晉代可證豈有以禮訓孔子而勗其徒
 則異是耶孔子於人之有善若管仲之仁子産之惠
 皆亟稱不暇豈有耼其師而故沒之耶此為莊子寓
 言無疑嘗謂孔子之徒當推忠恕而已
 孟子去孔子甚近尊曽思之等最的誦孔子𣲖接不
 過文武周公使孔子果師聊於莊子輩爾耼道之是
[004-6a]
 非莊子述而傳逮足矣何必假孔子言明之此借孔
 子尊師可見矣後之衛道者多為分說若孔子從耼
 之事莊子外篇著耼為周藏史藏庋書所或者所職
 多書孔子因往問耼焉容有此理不然魯論何無一
 語及耼而耼之禮何不盡傳其徒而甘為棄名檢薄
 禮教之罪人耶東坡嘗謂莊子雖譏孔子實尊孔子
 書末叙百家之學曰譬如耳目鼻口各有所明而不
 能相通故墨翟宋鈃禽滑釐尹文彭蒙田駢慎到闗
[004-6b]
 尹老耼至莊周皆叙名之至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其
 在詩書禮樂多能明之則推而不敢斥此又見莊子
 前之推老耼者借孔子也歸正/集
     右論老莊
初燕人宋毋忌羨門子髙之徒稱有仙道形解銷化之
 術自齊宣燕昭王皆信之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
 洲云此三神山在渤海中去人不逺患且至則風引
 船去嘗有至者諸仙人不死藥皆在焉至是方士徐
[004-7a]
 市等皆上書言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
 市發童男女數千人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曰
 未能至望見之焉史記/
李少君以祠竈却老方見上尊之少君匿其年及生長
 善為巧發竒中言祠竈則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
 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於是天子始親
 祠竈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
 諸藥齊為黃金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漢書/
[004-7b]
方士欒大敢為大言處之不疑見上言曰臣常往來海
 上見安期羡門之屬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
 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師非有求人者陛下必
 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為親屬乃可使言也乃拜大
 為五利將軍封樂通侯食邑賜甲第以衛長公主妻
 之齎金十萬斤上親幸其第貴震天下於是海上燕
 齊之間莫不搤腕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後裝為入
 海求其師乃之泰山上使人隨驗無所見而大妄言
[004-8a]
 見其師方又多不售坐誣㒺腰斬
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卒少翁以
 方夜致鬼如王夫人之貌天子自帷中望焉於是乃
 拜少翁為文成將軍以客禮之文成又勸上為臺室
 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嵗餘其方益衰乃為帛書以
 飯牛佯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竒殺視得書出言其
 怪天子識其手書於是誅之
武帝末大鴻臚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衆而無顯
[004-8b]
 功請皆罷斥遣之上曰大鴻臚言是也於是悉罷諸
 方士候神人者是後上每對羣臣自歎鄉時愚惑為
 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
或問揚子人言仙者有諸乎曰吁吾聞伏羲神農没黃
 帝堯舜殂落而死文王畢孔子魯城北獨子愛其死
 乎非人之所及也仙亦無益子之彚矣或曰聖人不
 師仙厥術異也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仙人
 之於天下恥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實死
[004-9a]
 也或曰世無仙則焉得斯語曰語乎者非囂囂也歟
 惟囂囂能使無為有法言/
或問長生神仙之道文中子曰仁義不脩孝弟不立奚
 為長生甚矣人之無厭也中說/
韓文公為李干墓志曰干遇方士柳泌從受藥法服之
 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鉛注一鼎按
 中為空實以水銀蓋封四際燒為丹砂云余不知服
 食說自何世起殺人不可計而世慕尚益至此其惑
[004-9b]
 也在文書所記及耳聞相傳者不說今直取目見親
 與之遊而以藥敗者六七公以為世誡工部尚書歸
 登殿中御史李虛中刑部尚書李遜遜弟刑部侍郎
 建襄陽節度使工部尚書孟簡東川節度御史大夫
 盧坦金吾將軍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識
 工部既食水銀得病自說若有燒銕杖自顛貫其下
 者推而為大射竅節以出狂痛號呼乞絶其茵席常
 得水銀發且止唾血十數年以斃殿中疽發背死刑
[004-10a]
 部且死謂余曰我為藥誤其季建一旦無病死襄陽
 黜為吉司馬余自袁州還京師襄陽乗舸邀我於蕭
 洲屏人曰我得祕藥不可獨不死今遺子一器可用
 棗肉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訊之曰前所
 服藥誤方且下之下則平矣病二嵗竟卒盧大夫死
 時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
 食泌藥五十死海上此可心為誡者也蘄不死乃速
 得死謂之智可不可也五穀三牲鹽醯果蔬人所常
[004-10b]
 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曰五穀令人夭不
 能無食當務減節鹽醯以濟百味豚魚雞三者古以
 養老反曰是皆殺之不可食一筵之饌禁忌十常不
 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務鬼怪臨死乃悔後之好者又
 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則不然始病曰藥動故
 病病去藥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嗚呼可哀也已
 可哀也已文集/
唐穆宗餌金石之藥處士張臯上疏曰神慮澹則血氣
[004-11a]
 和嗜欲勝則疾疹作藥以攻疾不可餌也昔孫思邈
 有言藥勢有所偏助令人藏氣不平借使有疾用藥
 猶須慎重況無疾乎庶人尚爾況天子乎先帝信方
 士妄言餌藥致疾此陛下所詳知也豈得復循其覆
 轍乎上善其言既而疾作而崩唐書/
范太史曰三代之時自天子至於庶人皆有常職以食
 其力有常行以勤其生壯而彊勉焉老而教訓焉脩
 身以俟死而已天下無道未有衆人皆死而欲一己
[004-11b]
 獨不死者也執左道以亂政者殺故無迂怪之士凡
 藥所以攻疾豈有服之而不死者哉後世去聖寖逺
 異端競起由秦漢以來乃有神仙服食不死之說故
 人之多惑聖道不明此其一端也而人主尤甘心焉
 以唐考之自太宗至於武宗惑於方士而餌藥以敗
 者六七君皆求長生而反夭其天年亦可以為戒矣
 唐鑑/
或問明道先生曰神仙之說有諸曰若說白日飛仙之
[004-12a]
 類則無若言居山林間保形煉氣以延年益壽則有
 之譬如一爐火置之風中則易過置之密室則難過
 又問揚子言聖人不師仙厥術異也聖人能為此等
 事否曰此是天地間一賊非竊造化之機安能延年
 使聖人肯為周孔為之矣遺書/
按道家之術雜而多端先儒之論備矣蓋清淨一說也
 服食又一說也符籙又一說也經典科教又一說也
 黃帝老子列禦冦莊周之書所言者清淨無為而已
[004-12b]
 而略及煉養之事服食以下所不道也至赤松子魏
 伯陽之徒則言煉養而不言清淨盧生李少君欒大
 之徒則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冦謙之之徒則
 言符籙而俱不言煉養服食至杜光庭而下以及近
 世黃冠師之徒則專經典科教所謂符籙者特其教
 中一事於是不惟清淨無為之說略不能知其㫖趣
 雖所煉養服食之書亦未嘗過而問焉矣然俱欲冒
 以老氏為之宗主而行其術盖嘗即是數說者而詳
[004-13a]
 其是非如清淨無為之言曹相國李文靖師其意而
 不擾則足以致治何晏王衍樂其誕而自肆則足以
 致亂蓋得失相半者也煉養之說歐陽文忠公嘗刪
 正黃庭朱文公嘗稱參同契二公大儒攘斥異端不
 遺餘力獨不以其說為非山林獨善之士以此養生
 全年固未嘗得罪於名教也至於經典科教之設盡
 鄙淺之言庸黃冠以此逐食常欲與釋子抗衡而其
 說較釋氏不能三之一為世患蠧未為甚鉅也獨服
[004-13b]
 食符籙二家其說本邪僻謬悠而惑之者罹禍不淺
 欒大李少君于吉之徒以此殺其身柳泌趙歸真之
 徒以此禍人而卒自嬰其戮張角孫恩吕用之之徒
 遂以此敗人天下國家然則柱史五千言曷嘗有是
 乎蓋愈逺而愈失其真矣文獻/通考
道書著張陵字輔漢光武十年生天目生得道善以符
 治病桓帝永壽元年於靈峯白日上升百二十嵗邵
 伯温聞見錄漢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張魯定漢中魯
[004-14a]
 祖父陵順帝時客蜀學道鳴鶴山中造作符書惑百
 姓受其道者輒出五斗米時謂之米賊陵子衡衡子
 魯以其法相付授自號師君其衆曰鬼卒曰祭酒曰
 理頭大抵與黃巾相類朝廷不能討就拜魯漢寧太
 守鎮夷中觀此則張陵非異端也道家今祖陵為天
 師按陵封天師始唐天寳年間而北魏史崔浩傳已
 言冦謙之繼陵為天師豈天師初只汎號唐始定封
 耶歸正/集
[004-14b]
至元間方士請煉大丹世祖勅中書供給所需平章政
 事亷希憲奏曰前世人主多為方士誑惑堯舜得壽
 不假靈於大丹也上曰然卻之名臣/事畧
     右論神仙方士
漢明帝初聞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
 道得其書及沙門以來其書大抵以虚無為宗貴慈
 悲不殺以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
 皆有報應故所貴修煉精神以至為佛善為宏濶勝
[004-15a]
 大之言以誘愚俗精於其道號曰沙門於是中國始
 傳其術圖其形像獨楚王英最先好之後英有逆謀
 廢徙自殺通鑑/
齊竟陵王子良篤好釋氏范縝盛稱無佛子良曰君不
 信因果何得有富貴貧賤縝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
 風而散或拂簾幔墜茵席之上或闗籬牆落糞溷之
 中墜茵席比殿下是也落糞溷比下官是也貴賤雖
 殊因果何在子良無以難縝又著神滅論以為形者
[004-15b]
 神之質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猶利之於刀未聞
 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哉
趙石虎欲奉佛著作郎王度等議曰王者祭祀典禮具
 存佛外國之神非天子所應祠也漢魏唯聽西域人
 立寺都邑漢人皆不得出家亦宜禁公卿以下毋得
 詣寺燒香禮拜其趙人為沙門者皆返初服北史/
唐武德中太史令傅奕上疏曰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
 以三塗六道嚇庸欺愚追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至
[004-16a]
 有身陷惡逆獄中禮佛口誦梵言以圖偷免且生死
 壽夭本諸自然刑德威福繋之人主今其矯託皆云
 由佛攘天理竊主權書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
 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害於而家凶於而國五帝
 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祚年長久至漢明帝始立
 佛祠然惟西域桑門自𫝊其教西晉以上不許髠髪
 事佛至石符亂華乃㢮厥禁主庸臣佞政虐祚短事
 佛致然梁武齊襄尤足為戒昔褒姒一女熒惑幽王
[004-16b]
 能亡其國況今僧尼十萬刻繪泥像以惑天下有不
 亡乎陛下以十萬之衆自相夫婦十年滋産十年教
 訓兵農兩足利可勝既耶及太宗即位嘗問卿拒佛
 法奈何奕曰佛西胡黠人爾欺誅夷狄以自神至入
 中國而纎兒幻夫模象莊老以文飾之有害國家而
 無補百姓也帝異之
佛骨表曰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
 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嵗少昊
[004-17a]
 在位八十年年百嵗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
 嵗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嵗帝堯在位九十八年
 年百一十八嵗帝舜及禹年皆百嵗此時天下太平
 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
 百嵗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
 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嵗
 周文王九十八歳武王年九十三嵗穆王在位百年
 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明帝時始
[004-17b]
 有佛法明帝在位纔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
 不長宋齊梁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
 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
 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逼
 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
 佛不足事亦可知矣唐書/
唐書曰人之惑怪神也甚哉若佛者特西域一槁人耳
 裸顛露足以乞食自資癯辱其身屏營山樊行一槩
[004-18a]
 之苦本無求于人徒屬稍稍從之然其荒茫漫靡夷
 幻變現蓋推不驗無實之事以鬼神死生貫為一條
 據之不疑掊嗜欲棄親屬大抵與黃老相出入至漢
 十四葉書入中國跡夫生人之情以耳目不際為竒
 以不可知為神以物理之外為畏以變化無方為聖
 以生而死死而復生回覆償報歆豔其間為或然以
 賤近貴逺為憙疑譯差殊不可研詰華人之譎誕者
 又攘莊周列禦冦之說佐其髙層累架騰直出其表
[004-18b]
 以無上不可加為勝妄相夸脅而倡其風於是自天
 子逮庶人皆震動而祠奉之初宰相王縉以緣業事
 佐代宗於是始作内道塲晝夜梵唄冀禳冦戎大作
 盂蘭肖祖宗像分供塔廟為賊臣嘻笑至憲宗世遂
 迎佛骨於鳯翔内之宫中韓愈指言其弊帝怒竄愈
 瀕死憲亦弗獲天年倖福而禍不亦左乎懿宗不君
 精爽奪迷復蹈前車而覆之興哀無知之塲丐庇百
 解之胔以死自誓無有顧藉流涕拜伏雖事宗廟上
[004-19a]
 帝無以進焉屈萬乗之貴自等於古胡數千載而迷
 以身為徇嗚呼運移祚殫天亡之矣懿不三月而徂
 唐德之不競厥有來哉悲夫
唐進士孫樵上言宣宗云百姓男耕女織不能温飽而
 羣僧安坐華屋美衣精饌率以十户不能養一僧武
 宗憤其然髪十七萬僧陛下即位以來修復廢寺度
 僧㡬復其舊縱不能如武宗除積弊奈何興之於已
 廢乎願早降明詔罷之庶㡬百姓猶得以息肩也胡
[004-19b]
 氏曰論事於人主必陳其治亂之本原辨之明猶或
 藐藐其聽若徒言末流之害固宜不納若孫樵之論
 復僧修寺是也使佛教有益於生人雖以百七十萬
 户養十萬僧誠不足愛何者所費者財力所資者善
 道而孟子所謂有功可食者也惟其殄滅彞倫戕敗
 人理故雖使吸風飲露巢居野處猶將廢之況華屋
 精饌以養惰游乎此聖帝明王之所必除豈繋武宗
 舉措之是非哉以此言之庶乎其有感矣
[004-20a]
程明道先生不好佛語或曰佛之道是也其迹非也曰
 所謂迹者果不出於道乎然吾所攻其迹耳道則吾
 不知也使其道不合於先王固不願學也如其合於
 先王則求之六經足矣奚必佛遺書/
或謂佛之理比孔子為徑先生曰天下果有徑理則仲
 尼豈欲使學者迂逺而難至乎故外仲尼之道而由
 徑則是冒險阻犯荆棘而已
或者曰佛之意亦欲引人為善豈不有助於世而何闢
[004-20b]
 之深則應之曰善者無惡之稱也世之無父無君者
 惡乎善乎或者又曰夫在家以養口體視温凊為孝
 者其孝小出家得道而昇濟父母於人天之上者其
 孝大佛非不孝也將以為大孝也則應之曰良价之
 殺父效牟尼之逃父而為之者也逃父於山而得道
 不若使父免於思慮憂勤而親其身之為全也殺父
 升之於天之非理不若使父免於叱逐餒殍而養其
 生之為得也然則佛之所謂大孝乃其父之所謂大
[004-21a]
 不孝耳借使佛之說盡行人皆無父則斯民之種必
 致殄絶而佛法亦不得傳矣人皆無君則爭奪屠膾
 相殘相食而佛之黨亦無以自立矣崇正/辨序
晦菴先生曰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
 之而為地而凡生於天地之間者又得之以為性其
 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適
 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環不已則自未始有物之
 前以至人消物盡之後終則復始始復有終又未嘗
[004-21b]
 有頃刻之或停也儒者於此既有以得其心之本然
 矣則其内外精粗自不容有纎毫之間而其所以為
 脩己治人垂世立教者亦不容有纎毫造作輕重之
 私焉是以因自然之理而成自然之功則有以參天
 地贊化育而幽明巨細無一物之遺也若夫釋氏則
 自其墮地之初而與此理已背馳矣乃欲其所見之
 不差所行之不謬則豈可得哉蓋其所以為學之本
 心正為惡此理之充塞兩間而使已不得一席無理
[004-22a]
 之地以自安厭此理之流行不息而使已不得一息
 無理之時以自肆也是以叛君親棄妻子入山林捐
 軀命以求所謂虛無寂滅之地而逃以其立心之堅
 苦用力之精專亦有以大過人者故能卒如所欲而
 實有見焉但以其言行求之則其所見雖自以為至
 奥極妙有不可以思慮言語到者而於吾之所謂窮
 理則反懵然其無所覩也雖自以為直指人心而實
 不識心雖自以為見性成佛而實不識性是以殄滅
[004-22b]
 彞倫墮於禽獸之域而猶不自知其有罪至於為說
 之窮乃有不捨一法之論為是遁辭以蓋前失然亦
 其秉&KR0156之善有終不可得殄滅者又以牽於實見之
 差是以有其意而無其理能言之而卒不能踐其言
 也凡釋氏之所以為釋氏者始終本末不過於此然
 以其有空寂之說而不累於物欲也則世之所謂賢
 者好之矣以其有奥妙之說而不滯於形器也則世
 之所謂智者恱之矣以其有生死輪迴之說而自謂
[004-23a]
 可以不淪於罪罟也則天下之傭奴爨婢黥髠盜賊
 亦匍匐而歸之矣此其為說所以張皇輝赫震耀千
 古而為吾徒者方且蠢蠢焉鞠躬屏氣為之奔走服
 役之不暇幸而一有間世之傑而有聲罪致討之心
 焉然又不能究其實見之差而詆以為幻見空說而
 不能正之以天理全體之大偏引交通生育之一說
 以為主則既不得其要領矣而徒欲以戎狄之號加
 之其於吾徒又未嘗教之以内脩自治之實而徒驕
[004-23b]
 之以中華列聖之可以為重則吾恐其不惟無坐收
 摧陷擴清之功或乃往遺之禽而反為吾黨之咎也
 文集/
     右論佛氏
韓子曰道於楊墨老莊佛之學而欲之聖人之道猶航
 斷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文集/
原道曰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
 謂道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
[004-24a]
 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
 小仁義非毁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
 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
 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
 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
 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
 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沒火于
 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
[004-24b]
 不入于楊則入于墨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
 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
 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
 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
 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
 云爾不惟舉之於口而又筆之於其書噫後之人雖
 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
 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古之為民者四
[004-25a]
 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
 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古
 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相養
 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
 然后為之衣飢然后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
 然后為之宫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
 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
[004-25b]
 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湮鬱為之
 政以率其怠勌為之刑以鋤其强梗相欺也為之符
 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
 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
 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
[004-26a]
 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
 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
 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
 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之道以求其所謂
 清淨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不見黜於
 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
 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帝之與聖其號名殊其
 所以為聖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其事殊其
[004-26b]
 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
 責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飢之食者曰
 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
 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
 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
 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
[004-27a]
 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夷
 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懲
 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㡬何其不
 胥而為夷也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
 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
 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
 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
 麻絲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
[004-27b]
 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
 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
 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焉而
 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
 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
 以是傳之禹禹以是𫝊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𫝊之孔子孔子𫝊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
 𫝊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
[004-28a]
 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
 說長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
 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
 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明道先生曰道之不明異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
 今之害深而難辨昔之惑人也乗其迷暗今之入人
 也因其髙明自謂之窮神知化而不足以開物成務
 言為無不周徧實則外於倫理窮深極微而不可以
[004-28b]
 入堯舜之道天下之學非淺陋固滯則必入於此自
 道之不明也邪誕妖妄之說競起塗生民之耳目溺
 天下於汚濁雖有髙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
 自覺也是皆正路之榛蕪聖門之蔽塞闢之而後可
 以入道行狀/
致堂胡先生曰三教之名自其徒失本真而云然其謬
 悠之甚者道家是也儒以名學仁義道德之人自周
 有之然非一定之美稱也故孔子曰女為君子儒無
[004-29a]
 為小人儒學仁義道德而不失其正君子儒也其極
 則莊周所謂魯國一人也學仁義道德而失其正小
 人儒也其極則莊周所謂詩禮發塜者也佛者浮屠
 所謂覺也為其道而覺號之曰佛則瞿曇之徒是也
 若夫道則以天下共由而得猶道路然何適而非道
 哉得道而盡惟堯舜文王而已黃帝之言無𫝊矣老
 耼八十一篇槩之孔業門難以大成歸之自其所見
 而立言不可與天下共由也獨善其身不可與天下
[004-29b]
 共由而名之曰道此漢以來淺儒之論以啟後人枝
 流分裂之弊豈可用也至其後不復宗八十一篇之
 㫖而從方士言乃有飛仙變化之術丹藥符錄之技
 禱祈醮祭之法沈淪鬼獄之論雜然並興皆歸於道
 家者流世人從事於此者皆曰奉道奉道意以道為
 混淪𤣥妙有主有知能與人興禍作福之一物也豈
 不逺哉佛氏固邪說然所論虚實並行若其三身雖
 曰寓意而實有是三人焉道家惟老耼者周柱下史
[004-30a]
 其元始太上則無是人也無是人則何所象類無乃
 邪誕之甚歟至其經論科儀等事又依倣佛氏而不
 及者自杜光庭為之黃冠師資豢養口體逃避稅役
 士大夫習而不察和其所倡不亦惑哉故因武宗道
 門先生之命而遂言之彼趙歸真者寧有他長必以
 殘生左道熒惑人主故敬武皆餌丹燥渴以殞天年
 如太宗之婆娑寐憲宗之柳泌盡此類也茍以吹嘘
 呼吸已疾引年則司馬承禎軒轅習之徒安肯舍萬
[004-30b]
 乗所問而去之哉武宗曰宫中無事與之談道滌煩
 此以清虚之趣蓋其非僻之為也人主惟寡欲則邪
 說無自而入矣讀史/管見
一教各植門庭互有詆訾儒者闢天堂地獄輪迴懺悔
 之說據理執正而論也若二氏互相詆訾則釋氏云
 摩訶迦葉下生世間曰老子老氏曰老君遣尹真人
 喜乗月精白象下天竺於淨飯夫人口中託生為佛
 又云老聃入秦西厯流沙化胡成佛各相軋以求勝
[004-31a]
 也至二氏於儒教莊子首言孔子問禮於老耼釋氏
 天地經云寳厯菩薩下生號伏羲吉祥菩薩號女媧
 儒童菩薩號孔子月明儒童往為顔回昌黎原道謂
 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本此南唐景福二年易
 溧水縣南孔子祠為孔子寺以孔子適楚嘗經之地
 後復改為儒童意孔子真佛派也吁不能訂其謬過
 矣又從而溺之焉豈不甚哉古今論衡著周書紀異
 云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嵗四月八日井泉溢宫殿
[004-31b]
 夜恒星不見太史蘇繇占為西方聖人生此周書紀
 佛之異也又安有前唐虞夏商豫託生為伏羲女媧
 等理乎況春秋書恒星不見在莊王十年甲午嵗上
 去昭王甲寅三百四十年周紀亦附㑹無稽之語也
 陳大建五年恒星不見史占為主不嚴法度天子失
 政諸侯暴橫國亡之象又豈生異人之祥乎歸正/集
東坡蘇先生曰昔王衍好老莊天下皆師之風俗陵夷
 以至南渡王縉好佛捨人事而修異教大厯之政至
[004-32a]
 今為笑故孔子罕言命為知者少也子貢曰夫子之
 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
 也夫性命之說自子貢不得聞而世之學者恥不言
 性命此可信也哉今士大夫至以佛老為聖人鬻書
 於市者非莊老之書不售也讀其文浩然無當而不
 可窮視其貌超然無著而不可挹此豈真能然哉蓋
 中人之性安於放而樂於誕耳使天下能如莊周齊
 死生一毁譽輕富貴安貧賤則人主之名器爵祿所
[004-32b]
 以礪世摩鈍者廢矣陛下亦安用之而況其實不能
 而竊取其言以欺世者哉奏議/
司馬温公不喜釋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書其誕語不
 足信續通/鑑
朱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楊墨尤為近理所以其害為尤
 甚學者當如淫聲美色以逺之不爾則駸駸然入於
 其中矣
朱子言於孝宗曰彼老子浮圖之說固有疑於聖賢者
[004-33a]
 矣然其實不同此以性命為真彼以性命為空虚也
 此以為實故寂然不動者粲然於其中而民彝物則
 無一不具所謂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而必順其事循
 其法無一事之或差彼以為空則徒知寂滅為樂不
 知其為實理之原徒知應物見形不知其真妄之别
 也是以自此之說脩之則體用一原顯微無間而正
 心脩身治國平天下無一事非理由彼之說則本末
 横分中外斷絶雖有所謂廓徹靈通虛靜明妙者而
[004-33b]
 無所救於滅理亂倫之罪顛倒運用之失也語錄/
佛氏之失出於自私之厭老氏之失出於自私之巧故
 薄厭世故欲盡空了一切佛氏之失也闗機巧便盡
 天下之術數老氏之失也故世之用兵算數刑名多
 本於老氏
莊老絶滅義理人倫未盡至佛則人倫滅盡禪則義理
 滅盡
佛氏初來中國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經如說空處是也
[004-34a]
 後來道家做清淨經却又偷佛家言語佛經所謂色
 即是空處把色受想行識五字對一箇空字故曰空
 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謂皆空也而清淨經中
 偷此句意却說無無亦無只偷得他色即是空却不
 曽埋㑹得他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之意佛家偷得老
 子好處道家却偷得佛家不好處譬如道家有箇寳
 藏被佛家偷去道家却只取得佛家瓦礫殊可笑也
朱子謂門弟子曰佛老之學不待詳辨而明只是廢三
[004-34b]
 綱五常這一事已是滅絶天理其他更不消說
     右通論
 
 
 
 
 
 辨惑編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