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26 齊乘-元-于欽 (WYG)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齊乗卷五        元 于欽 撰
   亭館下/
開元寺 般陽城内通志唐李邕書開元寺碑在淄州
 今寺内無邕碑而晉人小楷樂毅論石刻在焉蓋淄
 川東有樂毅廟東十八里/地名樂店石移寺中子昂公嘗屬余
 打數本每以印手不高為恨土人亦不知為貴
懷范樓 長山縣金人所建有泰和碑刻
[005-1b]
范公祠 長山縣宋治平二年尚書祠部員外郎知長
 山縣事韓澤建
李勣廟 般陽北二十五里
東海淵聖廣徳王廟 萊州西北二十里漢以來古廟
 宋開寶六年敕建㕘知政事賈黄中碑
四知廟 萊州東門内祀漢東萊太守楊震
無訟堂 萊州公署後宋政和間建
劉將軍廟 萊州城内晉東萊太守有徳於萊人故祀
[005-2a]
 之
幸臺 萊州城内相傳漢武帝東游訪安期生所築有
 碑字滅不可攷
燕臺 萊州城北慕容徳以掖為青州築此臺觀
六龍灣龍祠 萊州北前有輪井石口如車輪號曰天
 井能興雲雨金泰和間禱澍有感碑記存焉
三山亭 萊州城北東坡有詩
僊臺 膠水縣東北五十里青山下列仙傳公沙宿飲
[005-2b]
 白鶴泉得仙嘗止此臺之上臺極峻絶今不可登
游仙宫 萊陽縣南馬丹陽得道之地
賔日樓 登州公署後東坡志林云東坡居士移守文
 登五日而去眷戀山海之勝與同僚飲酒賔日樓酒
 酣作木石一紙投筆而歎自謂此來之絶河内史全
 叔取而藏之樓側舊有納川亭東有頌徳堂
蓬萊閣 登州北三里海濵田横寨相對本海神廟基
 宋治平中郡守朱處約以其地太高峻移廟西置平
[005-3a]
 地於此建閣實為山海登臨勝㮣閣下有獅子洞洞
 前有泠然泉古稱浪井潮生浪起則没水退則甘洌
 如故舊有甘泉亭閣下碎石為海浪淘激嵗久圓滑
 土人謂之彈子渦黒白者可以奕坡公嘗以數百枚
 養石菖蒲作詩遺垂慈堂老閣上古今題詠甚多而
 宋人秦樓月一詞頗飄逸詞云烟漠漠水天摇蕩蓬
 萊閣蓬萊閣朱甍碧瓦半浸寥廓三山謾有長生藥
 茫茫雲海風濤惡風濤惡仙槎不見暮沙潮落登人
[005-3b]
 皆歌之
濵都觀 棲霞縣北五里邱長春祖宫遺山云邱赴龍
 庭之召億兆之命懸於好生惡殺之一言誠有之則
 雖馮瀛王之對遼主不是過自是黄冠之人十分天
 下之二予有感焉清真/觀記
秦宫 寧海州文登縣東北百八十里古老相傳始皇
 所築東南臨海縣有七井後人因立祖龍廟
朝陽亭 文登縣宋慶厯間建
[005-4a]
舜廟 濟南府城第二坊按圖經古舜祠在廟山舜井
 在此今廟在井傍有宋碑城外古舜坊即廟山故道
娥英廟 趵突泉側祀娥皇女英今廢
宣聖廟 憲府東大明湖上有宋崇寧賜辟雍詔大觀
 御製政和手詔三碑在焉
厯下亭 府城驛邸内厯山臺上面山背湖實為勝絶
 少陵有陪李北海宴厯下亭詩
鵲山亭 城北鵲山湖上少陵詩序登厯下員外新亭
[005-4b]
 亭對鵲山湖者是也今廢
北渚亭 水經注濼水北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水成
 淨池池上有亭即北渚也池今名五龍潭潭上五龍
 廟亭則廢矣湖上舊有水西亭環波亭並見南豐子
 由諸賢詩今廢
仁風㕔 舊府治即今憲司前衙也其後靜化堂禹功
 堂芙蓉堂名士軒竹齋凝香齋水香亭采香亭&KR0410
 㕔並見蘇曽諸公詩今即後堂有宋元祐名士軒碑
[005-5a]
 㕔西古竹猶存芍藥尚餘數本
厯山堂 濼源堂 舊在趵突泉上北堂曰厯山南堂
 曰濼源南豐知齊州日建此以館客有齊州二堂記城
 内又有閲武堂亦見公詩又有望湖樓李師中所建
 皆廢泉西金人建勝㮣樓亦壯麗近亦為水所壞
百花橋 今曰鵲華大明湖南岸橋南百花洲洲上百
 花臺環湖有七橋曰芙蓉曰水西曰湖西曰北池之
 類是也南豐詩云莫問臺前花逺近試看何似武陵
[005-5b]
 游又云從此七橋風與月夢魂長到木蘭舟㮣可想
 見今皆廢矣惟百花橋與濼源石橋僅存濼源橋在
 城西子由作記欽按濟南東藩名郡自唐李北海杜
 子美宋曽南豐東坡兄弟相與登臨歌詠於湖山之
 上當時政治風流猶可想見而亭館隳廢百無一二
 今人亦那復知之方且戚戚於矯飾汲汲於資級以
 此馳騖一世反有竊笑古人者矣
酈食其廟府城内今廢章邱臨濟鎮南有酈商冢者
[005-6a]
 即食其冢也食其為田廣所烹故齊有墓弟商不應
 葬此
開元寺 府城内建於唐
祐徳觀 府城内唐碑云瑞氣觀宋曰天慶今改祐徳
 觀内古有扁鵲祠金人因創神農廟碑記存焉
靈巖寺 府南八十里靈巖山中其山與方山相連南
 接泰山北帶龍洞極為深秀疑即水經之玉符山也
 寺乃佛圖澄卓錫之地有立鶴泉佛日巖辟支㙮自
[005-6b]
 山麓至寺門十餘里古松㕘天亦謂之十里松厯代
 碑志具存
天齊山廟 府城内按漢志濟南國治東平陵有天山
 郡南山也以其在齊因曰天齊山猶臨淄淵曰天齊
 淵者是也俚俗乃云山高與天齊不經甚矣
高唐亭 濟南豐齊北古高唐地有此亭
謝恩臺 棣州北亡金賑饑所立有金碑
廉頗相如祠 棣州陽信縣
[005-7a]
李牧祠 陽信縣按趙將相有祠在此豈西北界趙廉
 藺亦嘗與齊戰齊人慕其賢而祀之云有墓者非是
秦臺 濵州東十三里高八丈周二百步相傳秦始皇
 東游縈蒲繫馬之處亦名蒲臺般陽之蒲臺縣以此
 氏焉
真祐廟 濵州城内祀齊客茅焦兄弟宋大觀三年賜
 額真祐廟政和六年兄封允濟侯弟彊濟侯金末祠
 廢土人呼為茅神臺
[005-7b]
段子明祠 子明齊將有墓在蒲臺宋元符三年賜額
 善應廟建中靖國元年封善應侯俗云段干木者非
 是
徳風堂 徳州公署舊堂
鬲津堂 舊在徳州
顔魯公廟 徳州城内燬于兵至元二十三年即故基
 重建
管輅祠 平原城内
[005-8a]
唐明宗廟 五代唐莊宗拔徳州以李嗣源守之莊宗
 敗嗣源入大梁是為明宗民號其屯兵之地為明靈
 寨即今清/平縣也立廟祀焉
龍泉寺 平隂東南四十里齊天統中建下寺有石刻
 劉豫阜昌三年皇子皇弟符改甲乙院亦有碑又阜
 昌中題名最多佛像古雅皆數百年物上方大佛與
 龍泉觀音非晩唐人不能造
   丘壠
[005-8b]
蘇秦冢 益都府東二十五里秦自燕奔齊齊大夫與
 秦爭寵使人刺秦不死殊而走齊王求賊不得秦謂
 齊王曰臣即死車裂臣以徇于市曰蘇秦為燕作亂
 于齊如此賊必得矣齊王如其言殺秦者果出王因
 而誅之秦死猶詐也裂其軀而不恤哀哉般陽西又
 有秦冢與此為二豈葬而復詐乎嘗論戰國之士以
 詐功耀天下者秦儀也秦洛陽人儀魏人乃曰齊人
 多詐置二子於何地乎
[005-9a]
營邱 臨淄西二里㙮寺後爾雅云水出其左曰營邱
 淄縈其東南故以名也晏子曰先君太公築營之邱
 謂太公築邑此地通志云營邱即今臨淄縣或云在
 濰州昌樂其地本顓帝之墟爽鳩始居其後季萴伯
 陵因之太公又因之按顓帝都于濮陽少昊時爽鳩
 已居營邱又為顓帝之墟何邪在昌樂者乃營陵城
 元魏誤以為營邱而縣焉營邱之上自唐長慶間立
 太公桓公廟今惟宋景祐三年碑存
[005-9b]
桓公祠墓 臨淄東南十里水經注云女水西有桓公
 冢甚高大一墓二墳晏謨曰依陵記非葬禮如承世
 故與其母同墓而異墳伏琛所不詳也冢東女水原
 有桓公祠侍其衡奏魏武帝所立衡曰近日路次齊
 郊瞻望桓公墳壠在南山之阿請為立祀為塊然之
 主然則俗謂二王冢又云公與女之冢皆非也唐貞
 觀十年太宗詔禁樵採
三士冢 臨淄南一里一基三墳諸葛武侯梁父吟步
[005-10a]
 出齊城門遥望蕩隂里里中有三墳纍纍正相似借
 問誰家墳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絶地紀一
 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注
 引晏子春秋曰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勇而
 無禮晏子言於公餽之二桃令三子計功而食公孫
 捷曰吾一搏特猸再搏乳虎功可以食援桃而起田
 開疆曰吾仗兵而郤三軍者再功可以食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冶嘗從君濟河黿銜左驂冶潛行水底逆
[005-10b]
 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馬尾右挈黿頭
 躍而出功可以食二子曰吾勇不若子功不逮子取
 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是無勇也刎頸而死冶曰
 二子死之冶獨不逮又刎頸而死或曰晏嬰賢相豈
 有殺士之名蓋曹操既殺孔融楊脩又送禰衡荆州
 假手黄祖三子者天下之望也武侯梁父吟殆為此
 設然則晏子春秋反因梁父吟而附會如山海經之
 於天問耳
[005-11a]
田和冢 府北二十里普通店和為田齊之太公皇覽
 作太公吕尚冢按檀弓云太公封于營邱比及五世
 皆反葬于周此不應有冢皇覽最叵信如云濟南厯
 山上有太甲冢皆此𩔖東南者謂是齊胡公冢胡公
 獻公父亦反葬于周
五公冢 臨淄東南十里齊昭公靈公惠公頃公孝公
 五墳相近
高敬仲墓 臨淄東北二十里又名白兔冢左傳莊九
[005-11b]
 年鮑叔曰管夷吾治於高傒即敬仲也
杞梁冢 臨淄東三里齊莊公襲莒杞梁死焉其妻迎
 其柩而哭之詳見檀弓左傳
黔敖冢 臨淄東九里齊饑黔敖設食於路以待餓者
蒯徹墓 臨淄東二里漢書徹范陽人高祖曰徹齊辨
 士故卒葬此胡氏管見曰韓信功齒三傑不可忘也
 迎陳之禮可贖自王之釁拒徹之意可免失期之罪
 未有反計則當侯以次國逆謀既露猶當宥其子孫
[005-12a]
 愚謂韓信失職怨望者有之逆謀既露則無也以信
 之智料事成敗審矣背水之陣計曰信非得素撫循
 士大夫也所謂驅市人而戰非置之死地則走耳寧
 得用乎夫以大將握兵猶臂使指尚慮及此失職之
 後乃謀詐赦諸官徒奴欲以集事此鼠竊之慮耳連
 百萬之衆據三齊之勝制天下之權武涉蒯徹游說
 百端利害切至尚不肯變乃與陳豨挈手步庭令豨
 舉兵吾徒中起天下可圖此又臧獲之見也信謀果
[005-12b]
 爾何前智而後愚哉信非蕭何不留及其失職怨何
 必深何嗾吕后殺信遂誣信反千載之下尚不覺悟
 信其寃哉
逢萌冢 郡志在濰州營陵古城中記在益都縣云高
 士冢
葵邱 臨淄西三十里古齊邑左傳莊八年齊侯使連
 稱管至父戍葵邱𤓰時而往及𤓰而代杜注在臨淄
 即此地齊桓公葵邱之會則在陳留
[005-13a]
管仲墓 臨淄東南二十三里
晏子墓 臨淄古城北三里唐貞觀中禁十五步内不
 得樵採高密平原又各有墓與此為三欽按晉載記
 曰慕容徳登營邱望晏嬰冢顧謂左右曰禮大夫不
 逼城而葬平仲古之賢人達禮者也而生居近市死
 葬近城豈有意乎青州秀才晏謨對曰孔子稱臣先
 人之賢豈不知高其梁豐其禮蓋政在家門故儉以
 矯世存居湫隘卒豈擇地而葬乎所以不逺門者冀
[005-13b]
 悟平生意也以謨考之臨淄墓為真
辟閭渾墓 壽光西南三十里俗呼釣魚臺渾晉幽州
 刺史慕容徳陷廣固殺之渾子道秀詣徳請與父俱
 死徳曰孝子特原之
臧臺 壽光西四十里舊有宋碑云是臧武仲之墓愚
 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紇致防而奔齊至昭公十
 年平子伐莒取郠獻俘始用人于亳社臧武仲在齊
 聞之曰周公其不饗魯祭乎是時武仲客齊已十八
[005-14a]
 年其終不歸魯而卒葬于齊乎又西五里有馬陵臺
 水經注云不知是誰之冢世謂馬陵臺
熙熙臺 壽光北城上蓋取老子衆人熙熙如登春臺
 立名不知剏於何代
鳯凰臺 壽光西北三十里宋天聖間鳯凰下此因築
 臺有宋碑北有南皮臺前有東岳南岳行祠金永安
 二年碑刻在焉疑即古平望亭也平望亦漢縣見伏
 琛齊記
[005-14b]
蒼頡臺 壽光西北洱水所經水經注謂孔子問經石
 室非也通志云蒼頡石室記二十八字在蒼頡北海
 墓中土人呼為藏書室周時自無人識逮秦李斯始
 識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漢叔孫識十三字豈
 孔子至齊亦嘗訪焉故有問經之目
過宋臺 壽光南二十五里
官臺 壽光北七十里有鹽官壽光古有灌亭豈灌轉
 為官亭廢為臺邪俗謂縣周回有十臺九城信然如
[005-15a]
 熙熙過宋官臺之𩔖皆不可攷
任光冢 樂安城西二里俗𫝊任光冢按光南陽宛人
 更始初為信都太守從光武破王郎封阿陵侯卒子
 隗嗣隗仕至司空又傳三世至孫世徙封北鄉侯北
 鄉始為齊地自北鄉上官封無至齊者光何緣有墓
 在此豈北鄉侯冢邪
貝邱 博興南五里左傳齊侯田于貝邱見彘射之彘
 人立而啼乃公子彭生也即此地亦曰貝中聚
[005-15b]
董永墓 博興南三十五里世説永東漢人鬻身以葬
 親般陽長山南又有冢廟皆出野語
青邱 樂安北清水泊蓋以青邱得名齊景公有馬千
 駟田于青邱與晏子游于少海皆此地少海謂渤海
 也
伯氏冢 臨朐古駢邑伯氏所食後為管仲所奪伯氏
 没齒無怨言故城西有其冢路史齊遷莒郱鄑郚郱/本紀邑故城在臨朐東
 南/
[005-16a]
麓臺 濰州西孤山之麓一小阜下名麓臺村寰宇記
 云州西二十里高二丈三尺是𢎞墓也墓後有泉號
 曰補生泉九域志云公孫𢎞讀書處
王裒墓 濰州南三十里
徐幹墓 濰州東五十里俗呼為博士冢幹建安七子
 魏志云北海劇人卒葬此
伯牛阜 昌邑西北十里又東子騫阜古有閔子祠今
 名三阜南有子游祠竝見寰宇記今曰蓮花陂三阜
[005-16b]
 者蓋亦三賢之意但未詳所始
逢丑文墳 昌邑南五里記謂丑文食邑都昌故墳在
 此然則般陽逢陵非其邑也
渠邱 密州安邱自漢有渠邱亭周武王封少昊之裔
 兹輿於莒初都計春秋時遷莒至莒子朱居渠邱成
 八年晉使申公巫臣如吳假道于莒與渠邱公立於
 池上
柴阜 密州安邱西五十里邴原之墓在焉
[005-17a]
慈阜 柴阜之東齊記云營陵南今濰州昌樂四十里
 有慈阜魏奉常王脩葬此俗以脩至孝故此邱以慈
 表稱脩母以社日亡每社設/祭悲泣鄰里為之罷社
管寧墓 柴阜東十餘里蓋與原墓相近
王章墓 寰宇記云安邱縣西南四十里通志金石略
 云章碑在密州章仕至京兆尹日蝕上封事劾大將
 軍王鳯為鳯所陷下獄死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病臥
 牛衣中泣與妻訣妻怒曰朝廷尊貴誰如仲卿者病
[005-17b]
 困不自激昂涕泣何也後章至京兆尹上封事妻又
 止之曰人當知足獨不念牛衣中涕泣時邪章不聽
 果死獄中妻子徙合浦鳯死始得還其妻亦賢矣哉
 因表而出之然章泰山鉅平人何緣葬此惜其碑㫁
 毁不可考也
孫嵩墓 安邱南四十里欽嘗寓宿太虛宫夢有趙先
 生者入謁謂欽曰聞君脩齊志僕有良友葬安邱其
 人節義高天下今世所無也請載之以勵衰俗欽覺
[005-18a]
 而語梅仲昇以為鄉人趙伯善共訪之伯善愕然及
 閲趙岐傳始悟為孫賔石也嗚呼邠卿處複壁中著
 書以名世固奇士非賔石之高義則志弗克伸矣偉
 哉若人尤奇者斯夢也故識之
康成祠墓 膠州高密縣西北五十里劉宗山下山産
 磨石古礪阜也水經亦謂之碑産山高士傳云袁紹
 屯官渡逼𤣥隨軍不得已載病至元城率葬於劇東
 後因墓壞歸葬礪阜墓前有廟廟之南有唐開元碑
[005-18b]
 縣西有鄭公鄉孔北海告高密縣所立者劇東舊葬
 地即今益都府東五十里鄭墓店是也因高密有鄭
 公鄉土人訛為鄭母云
古冢 郡國志云即墨城北有古冢或發之有黄牛從
 埏門出犯之即吼不可動又云縣有徐誕弟子夏侯
 臯墓臯死後有人遇臯以手巾寄信與誕乃棺中物
 也
雙女冢 膠州計斤城南耆舊相傳宋靖康間臨海王
[005-19a]
 氏姊妹與姑避難為敵所得王氏謂曰汝放姑還者
 當從汝也敵縱姑去王氏姊妹罵曰我閥閲家豈為
 汝汙即投海而死居人得其屍而葬焉此與唐奉天
 竇氏二女無異惜乎不得其家世之詳
曹嵩墓 沂水縣南百二十里嵩操之父也避難琅邪
 操使迎之輜重百餘兩陶謙别將張闓襲殺嵩於華
 費間取其財物因奔淮南操引兵攻謙拔十餘城阬
 殺男女十餘萬口雞犬亦盡吁嵩居亂負乗操復讎
[005-19b]
 濫殺闓貪財煽禍一事而作戒數端此之謂也
王祥墓 沂州北二十五里墓西戚溝湖孝感泉剖冰
 躍鯉之地傳云求忠臣於孝子之門祥至孝晩乃失
 節事晉郝陵川續後漢書列之簒臣惜哉余故表而
 出之為昏耄持禄者之戒
鯀墓 沂州東南百里羽山之下
奚公冢 滕州東南青邱村奚山下古奚邑
韋賢墓 鄒縣嶧山之陽石表大刻曰漢丞相韋賢墓
[005-20a]
左邱明 嶧州東北七十里元和志東平平隂縣東南
 復有邱明墓
王肅墓 嶧州東南二十五里
劉靈墓 嶧州東北二十里已上並見寰宇記靈墓所/今名劉
 曜/村
淳于髠墓 般陽東六十七里史記
蔡相冢 萊州膠水西北金尚書右丞相蔡松年墓也
 松年自號蕭閑老人子珪亦好學博古第進士仕至
[005-20b]
 禮部郎中出守濰州卒縣南復有蔡邕冢伯喈陳留
 圉人未嘗厯齊豈亦松年族人之墓遥祖伯喈邪
閔子祠墓 濟南府城東門外五里宋熙寧七年濟南
 太守李肅之即墓前置祠立碑蘇子由作記東坡書
 又濰州昌邑西北子騫阜上古亦有廟濮州范縣又
 云有墓未詳
陽貨墓 章邱西北十里高丈餘貨嘗奔齊又適晉趙
 未知死葬何地云此有墓未詳
[005-21a]
房彦謙墓 章邱西南三十里唐刺史追封臨淄公𤣥
 齡父也墓有碑李百藥文歐率更書極精近聞村人
 以打碑之擾毁仆之良可歎已
鄒衍墓 章邱東十里
燕軍冢 長清縣南十五里寰宇記云謂是燕昭王者
 後人誤也恐是燕軍之冢耳
班超冢 寰宇記云在長清東北二十五里定逺扶風
 平陵人以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徵還洛陽九月卒
[005-21b]
 齊地曷為有墓豈以齊有東平陵而附會之邪
赫胥氏墓 章邱臨濟鎮東故朝陽城内
劉豫墓 濟南城西鵲山下墓中産蝎按宇文懋昭劉
 豫録云豫景州阜城人宋元符中登第累官至殿中
 侍御史被劾出為兩浙察訪至真州丁父憂居焉金
 兵陷河南高宗過維揚起復豫知濟南豫到郡金人
 利誘之百姓遮豫願以死守豫竟出降金人徙豫知
 東平節制河南兵馬及張邦昌廢豫使子麟以重賂
[005-22a]
 結尼堪及其腹心高慶裔輩求僭號尼堪假以百姓
 推戴請于金主立豫為帝國號大齊改元阜昌初據
 東平繼遷于汴僉發鄉兵三十餘萬付子麟姪猊領
 之分道冦宋大敗而歸豫猶請戰不已金主下詔廢
 為蜀王父子竝徙上京豫僭位凡八年至上京改封
 曹王而死初豫僭立有醉民罵豫曰你是何人要作
 官家大宋何負於你進士邢希載等亦勸豫歸宋豫
 皆殺之豫父子嚴刑暴歛取快一時見兵士賣陵中
[005-22b]
 玉椀即置淘沙官再發河南山陵及發民間無主墳
 墓行五等稅法民鬻子者皆税百錢下至倡優日有
 納課臣下納女獻妻者皆得遷官貰罪去汴之日金
 帛糧斛山積父子姬妾各百餘人食淫不道有如此
 者金皇統間沂州普照寺碑亦謂豫専以苛政理國
 知衆不附尤狹中多忌者足證其㬥云或問欽曰契
 丹入汴梁而民驚散金人入中原而民恐懼其勢一
 也契丹則以南帝啗趙延壽父子而終不肯立金人
[005-23a]
 則始帝張邦昌又帝劉豫何也應之曰嘗聞蕭太后
 責延壽父徳鈞曰汝為人臣既負其主不能却敵又
 欲乗亂徼利所為如此何面目以求生其論甚正抑
 知帝王大器須英雄之人始克負荷豈叛降之人所
 能堪邪金人則不然乗高宗之懦且脅且和計議百
 出遂立劉豫為帝矣至如劉豫直以賂結權貴而得
 立其為卑猥又邦昌之所羞使高宗若稍有雄才擒
 之如獵狐兔元遺山取豫而黜石勒不知其何說也
[005-23b]
 豫嘗游平隂龍泉寺有留題來者訕笑遺山復為解
 嘲云河邊羖䍽尚能飛無角無鱗自一齊甲子紛紛
 等兒戲壁間休笑阜昌題然則豫在當時自有定論
 遺山何故曲為之說黨惡如此豈不為㫁腕后所笑
 邪自古經生文士學博才高而性癖識陋害理者不
 少如遺山之流可不戒哉
婁敬祠墓 徳州徳平東南二十里祠在墓側五代周
 顯徳間建膠州復有奉春墓未詳
[005-24a]
東方朔祠墓 徳州東四十里古厭次城北祠在墓南
 宋元符間封智辨侯顔魯公守平原書先生畫賛立
 碑祠下今碑移州署内□州陽信縣古邵城又云有
 墓益都壽光縣東方村又有廟先儒謂非高祖用子
 房乃子房用高祖欽亦謂曼倩非漢武所得御曼倩
 以智御漢武耳比子房赤松之遊其迹尤晦漢延爵
 禄惟此輩人不為所縻嗚呼高哉欽嘗過其廟有詩
 云甲乙不焚珠壁帳百錢囊粟且婆娑殿前怒擗黄
[005-24b]
 金㦸天上偷將紫玉珂班固有評真率爾子雲禄隠
 果如何漢初除却椎秦手只許先生逸網羅
張騫墓 平原縣東北騫嘗窮河源平原河所經因附
 會耳
   風土
唐虞三代風化尚矣春秋以降列國殊俗去古未逺自
秦漢以後千八百年總天下風俗五變愈下蓋自漢至
西晉一變五胡南北至陳隋一變隋唐至安史之亂一
[005-25a]
變五代一變宋金之交又一變安史滅君臣之義未盡
至五代則㡬矣五胡南北之路未㫁迨宋時則絶矣是
皆關天地之大運非若春秋戰國異政殊俗専可以人
事論也故今天下四海九州特山川所隔有聲音之殊
土地所生有飲食之異小小習尚不同謂之土俗可也
其大好惡大趣向則系乎一氣之運一代之治不得以
異俗書也然自漢史以來代存列郡之俗亦不得不攷
古以驗今至於土産亦略具前式以相證云
[005-25b]
前漢地理志曰齊地虛危之分野也東有淄川東萊琅
 邪高密膠東南有泰山城陽北有千乗清河以南渤
 海之高樂高城重合陽信西有濟南平原皆齊分也
 少昊之世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萴湯時有逢公柏
 陵殷末有薄姑氏皆為諸侯國此地至周成王時薄
 姑氏與四國共作亂成王滅之封師尚父是為太公
 詩風齊國是也臨淄名營邱故齊詩曰子之營兮師/古
 曰毛詩作還/齊詩作營遭我乎嶩之間兮又曰竢我於著乎而
[005-26a]
 此亦舒緩之體也詩記曰前漢地理志載齊風俗俟/我於著乎而此亦舒緩之體雖非
 此篇所主然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皆學者所當觀也詩可以觀其此𩔖歟
 余按漢世去古未逺聲詩猶𫝊得其聲而味之/則知其為舒緩之體若以訓詁詞義求之逺矣吳季
 札聞齊之歌曰泱泱乎大風也哉其太公乎國未可
 量古有分土亡分民太公以齊地負海舄鹵少五穀
 而人民寡迺勸以女工之業通魚鹽之利而人物輻
 湊後十四世桓公用管仲設輕重以富國合諸侯成
 伯功身在陪臣而取三歸故其俗彌侈織作冰紈綺
[005-26b]
 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初太公治齊修道
 術尊賢智賞有功故至今其士多好經術矜功名舒
 緩闊達而足智其失夸奢朋黨言與行謬虛詐不情
 急之則離散緩之則放縱始桓公兄襄公淫亂姑姊
 妹不嫁於是令國中民家長女不得嫁名曰巫兒為
 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為俗痛乎道民之
 道可不慎哉余按平隂廣里有巫兒山豈以主祠女/得名邪襄公鳥獸之行南山之詩刺之
 是已然近代齊俗婦女比之他郡容飾樸野淫風㡬/熄欽十五六嵗在鄉里時市井不聞猥言婦女亦簡
[005-27a]
 出入三十年來俗為大變市有葫荽語邑/雜倡妓居漸與燕鄭同風矣是誠可憂也昔太公始
 封周公問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而上功周公曰後
 世必有簒殺之臣其後二十九世為彊臣田和所滅
 而和自立為齊侯初和之先陳公子完有罪來奔齊
 齊桓公以為大夫更稱田氏九世至和而簒齊至孫
 成王而稱王五世為秦世滅臨淄海岱間一都會也
 其中具五民云
  欽按論語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説者
[005-27b]
  曰夫子之時齊彊魯弱然魯猶存周公之法制齊
  由桓公之霸為從簡尚功之治太公之遺法變易
  盡矣故齊俗急功利喜夸詐乃霸政之餘習所謂
  夸詐亦霸者假仁義之稱耳漢史直謂其失夸奢
  言與行謬虛詐不情此汲黯詰公孫𢎞之言也𢎞
  為宰相不能面折庭爭常背公卿正議阿順上指
  黯目之曰詐當矣詐者𢎞也齊人豈盡然歟且如
  婁敬亦縱横人也求見言事虞將軍欲與鮮衣敬
[005-28a]
  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則其所守可知況
  過於敬者可以詐㮣其俗乎夫自戰國以來天下
  並爭惟齊魯之間學者弗廢漢興言易自淄川田
  何言書自濟南伏生魯詩則浮邱伯齊詩則轅固
  生春秋則齊胡母生論語則琅琊王卿膠東庸生
  遭秦滅學傳經淑後多是齊人故史於齊魯之俗
  獨曰好經術尚禮義他國則否亦可見其俗之美
  也先王之化流風善政為世移易豈能無弊齊俗
[005-28b]
  之弊始於管晏較之王政為少差耳故經秦厯漢
  敦經重義風俗不薄逆亂不萌漢武帝以燕王旦
  上書欲圖為嗣怒曰生子當置齊魯禮義之鄉乃
  置于燕果有爭心旦後欲反劉澤謀以臨淄應之
  尋為雋不疑所誅先是七國作難齊亦不與唐世
  藩鎮自河北淮蔡以至川蜀無不叛亂惟淄青一
  鎮未嘗拏兵暨朱温圍昭宗于鳯翔詔徵諸道兵
  莫有應者獨平盧節度使王師範奉詔感泣奮兵
[005-29a]
  討温事雖無成足表忠赤載諸史䇿斑斑可攷由
  此言之忠義之風齊俗為多不幸逮金之亂李全
  父子盜據此方戸編為兵人教之戰父叛于南子
  叛于北衣冠之族變為卒伍忠義之俗染以惡名
  全起羣盜的不知何人維揚志云濰州人齊東野/語淄州人或又云萊州人
  未知/孰是養子璮本徐希稷之子又出異𩔖齊東野語/云全養子
  璮本徐希稷之子賈涉鎮維揚日璮與涉諸子同/學其後全無子屢託涉祝之涉以希稷舊與全稔
  遂命與之/詳見後論非齊氏族客亂山東刼民為逆自速誅
[005-29b]
  夷然敗俗汙善不可不辨或曰然則王著何如曰
  著盜殺權臣蓋刺客聶政之流惡則惡矣豈璮畔
  逆之比哉欽惟忠孝之道禮義之俗本諸人心況
  去古未逺流風可尋非緣禍亂可得而泯也故愚
  謂齊本詩書之國忠義之邦攷證史實非泛言者
  嗚呼司馬温公有言上行下效之謂風薫陶漸漬
  之謂化淪胥委靡之謂流民心安定之謂俗夫教
  化薫陶固系于上不淪胥于弊陋不委靡于頽波
[005-30a]
  安乎忠孝定乎禮義俾俗不愧古此亦鄉賢之責
  也
隋志曰齊郡舊日濟南其俗好教飾子女淫哇之音能
 使骨騰肉飛傾詭人目俗云齊倡本出此也祝柯縣
 俗賔婚大會餚饌雖豐至於蒸膾嘗之而已多則謂
 之不敬共相誚責此其異也大抵數郡風俗與古不
 殊男子多務農桑崇尚學業其歸於儉約則頗變舊
 風東萊人尤樸魯故特少文藝
[005-30b]
  愚按漢志趙女彈弦跕躧徧諸侯之後宫至隋則
  濟南多倡豈亦高洋之遺風歟今齊俗比燕趙諸
  郡號為樸野東方尤甚惟濟南水陸輻湊商賈所
  通倡優游食頗多皆非土人欽佐廉察日朔望行
  香三皇廟廟旁見倡家立命逐之逮今城中無此
  輩上官賢牧存心風化此亦易事云
洛陽伽藍記後魏楊/&KR0247之撰後魏太傅李延寔者莊帝舅也永
 安中除青州刺史將行奉辭帝謂寔曰懐塼之俗世
[005-31a]
 號難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寔答曰臣年迫桑
 榆氣同朝露人間稍逺日近松邱臣已久乞閑退陛
 下渭陽興念寵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錦萬里謹奉
 明敕不敢失墜時黄門侍郎楊寛在帝側不曉懐塼
 之義私問舍人温子升子升曰吾聞至尊兄彭城王
 作青州刺史聞其賔客從至青州者云齊土之民風
 俗淺薄虚論高談專在榮利太守初欲入境百姓皆
 懐塼叩頭以美其意及其代下還復以塼擊之言其
[005-31b]
 向背速於反掌是以京師謡語曰獄中無繫囚舍内
 無青州假令家道惡腸中不懐愁懐塼之義起在於
 此也潁川荀濟風流名士高鑒妙識獨出當世清河
 崔叔仁稱齊士大夫曰齊人者外矯庶㡬内懐鄙恡
 輕同毛羽利等錐刀好馳虛譽阿附成名威勢所在
 促共歸之苟無所資隨即捨去言囂薄之甚也
  欽按此亦五胡南北離亂之際青有此俗蓋牧守
  有賢否民心有好惡上之黜陟賞罰不足以厭其
[005-32a]
  心激之使然也甚則至於孫恩之醢縣令黄巢之
  殺官吏豈特懐塼而已書云予視天下愚夫愚婦
  一能勝予聖人之畏民如此寧有怒上之俗哉金
  末内翰鄭子耼知沂州作十愛詞有云我愛沂陽
  好民淳訟自稀誰言珥筆混萊夷行見離離秋草
  鞠圜扉俗有登萊沂密腦後揷筆之語子耼治沂
  民淳訟簡可比山谷江西道院之論故云後之為
  牧疾民訟而無徳化専恃刑罰欲勝民者能無愧
[005-32b]
  乎
王曽沂公言行錄云沂公青州人宋真宗問曰卿鄉里
 諺云井深槐樹麤街闊人義疎何也曽對曰井深槐
 樹麤土厚水深也街闊人義疎家給人足也真宗善
 其對
  余按古諺鄙齊俗之薄於義也齊自孟嘗任俠過
  義後世反敗其俗至於近代不惟鄉義疎薄骨肉
  之恩亦&KR0603喪矣蓋因金亂瘡痍之餘重以李璮之
[005-33a]
  困民有跬地銖産必分膝下嬰孺亦於昆仲有彼
  已之辨風俗大壊且五代干戈之際民有累世同
  居旌表者在在紀之豈有承平百年風俗乃薄惡
  如此可勝歎哉漢志曰南陽好商賈召父富以本
  業潁川好爭訟分異黄霸化以篤厚君子之徳風
  也然則齊俗之弊果不可變邪
 
 
[005-33b]
 
 
 
 
 
 
 
 齊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