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28 崔氏春秋經解-宋-崔子方 (WYG)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
 春秋經解       春秋類
  提要
    臣/等謹案春秋經解十二卷宋崔子方撰子
    方涪陵人字彦直號西疇居士晁說之集又
    稱其字伯直葢有二字也朱&KR0156尊經義考稱
    其嘗知滁州曽子開為作茶仙亭記經解諸
    書皆罷官後所作考子方宋史無傳惟李心
[000-1b]
    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稱其于紹聖間三上
    疏乞置春秋博士不報乃隠居真州六合縣
    杜門著書者三十餘年陳振孫書録解題所
    載大略相同朱震進書劄子亦稱為東川布
    衣彞尊之說不知何據惟永樂大典引儀真
    志一條云子方與蘇黄游嘗為知滁州曽子
    開作茶仙亭記刻石醉翁亭側黄庭堅稱為
    六合佳士殆彞尊誤記是事故云然歟考子
[000-2a]
    方著是書時王安石之說方盛行故不能表
    見于世至南渡以後其書始顯王應麟玉海
    載建炎二年六月江端友請下湖州取崔子
    方所著春秋傳藏秘書紹興六年八月子方
    之孫若上之是時朱震為翰林學士亦有劄
    子上請當時葢甚重其書矣子方自序云聖
    人欲以繩當世之是非著來世之懲勸故辭
    之難明者著例以見之例不可盡故有日月
[000-2b]
    之例有變例慎思精考若網在綱又後序一
    篇具述其疏解之宗㫖大抵推本經義于三
    傳多所糾正如以晉文圍鄭謂罰其不㑹翟
    泉以郕伯來奔為見迫于齊以齊侯滅萊不
    書名辨禮記諸侯滅同姓名之誤類皆諸家
    所未發雖其中過泥日月之例持論不無偏
    駁而條其長義實足自成一家所撰凡經解
    本例例要三書通志堂經解刋本僅有本例
[000-3a]
    今從永樂大典裒輯成編各還其舊自僖公
    十四年秋至三十二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
    十一年永樂大典並闕則取黄震日抄所引
    及本例補之其他本例所釋有引伸此書所
    未發或與此書小有異同者並節取附録而
    卷袠書名則並遵宋史至子方原書經文已
    不可見今以所解㕘證知大略皆從左氏而
    亦間有從公穀者故與胡安國春秋傳或有
[000-3b]
    異同焉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000-4a]
春秋經解自序
始余讀左氏愛其文辭知有左氏而不知有春秋也其
後益讀公羊穀梁愛其論説又知有二書而不知有春
秋也左氏之事證於前二家之例明於後以為當世之
事與聖人之意舉在乎是矣然考其事則於情有不合
稽其意則於理有不通意者傳之妄而求之過歟乃取
春秋之經治之伏讀三年然後知所書之事與所以書
之之意是非成敗襃貶勸戒之説具在夫萬有八千言
[000-4b]
之間雖無傳者一言之辯而春秋了可知也或曰舍三
傳則春秋之事不見不見其事而自為之説是誣也雖
然彼惡知三家之善誣也哉或先經以始其事或後經
以終其説曰某日為某事某人為某辭其詳至於數百
千言又臆聖人之意此某事也諱之而後云某也此某
為之也欲有所見而後云某也觀之經則簡畧而難知
尋之傳則明白而易見故後之學者甘心於見誣而有
志之士雖有疑於其説欲質之而莫得其術於是是非
[000-5a]
蜂起各習其師務立朋黨以相詆訾甚於操戈㦸而相
伐也豈不悲哉彼惡知古今雖異時然情之歸則一也
聖賢雖異用然理之致則一也合情與理舉而錯諸天
下之事無難矣且嘗謂聖人之辭至約也然而不懼後
之人惑者何也恃情與理以自託其言而傳之於後世
後之賢者亦恃情與理而能知聖人於千百世之上而
不疑六經之傳由此道也且聖人之有作欲以繩當時
之是非著來世之懲勸使人皆知善之可就而罪之可
[000-5b]
避也故明著之經今曰考之經而無見必待傳者之説
而後明是聖人之經徒為虚文而已且聖人豈必後世
有三家者為之傳乎其無為傳則春秋遂無用於世矣
假如聖人知後世必有為之傳者豈不曰吾經之不明
則傳者得為異説以紛綸吾辭吾辭將不信於後世安
得不為此慮也耶是故其辭必完具於一經之間其事
必完具於一辭之中雖然聖人豈敢以一辭之約而使
後世之人曉然知吾之所喻哉故辭之難明者則著例
[000-6a]
以見之例不可盡也則又有日月之例焉又有變例以
為言者然後褒貶是非之意見矣夫事之多變則辭之
不同例之不一與日月之叅差不齊蓋不可勝視及其
慎思而精考則若網在綱舉而振焉順乎其有條理也
聖人以辭與例成其書以情與理而自託其言則所以
慮後世者亦至矣辭與例其文也情與理其質也文質
不備君子不為完人文質不備春秋不為完經世之學
者舍情理而專求乎辭例之間是以多惑而至於失也
[000-6b]
左氏之失也淺公羊之失也險穀梁之失也迂左氏求
聖人之意而不得一皆以事言之而畧其褒貶故常取
於近而失之淺公羊謂聖人欲以成後世法必有驚動
人之耳目而難言者故常志於難而失之險穀梁謂聖
人苟致意焉不當淺近易知必有委曲而深者故常求
於逺而失之迂雖然是三家之失其又有説左氏自以
為所傳當時之事足以取信於後世雖失之淺而不嫌
公羊穀梁自以為傳當時之事畧矣不得不為險迂之
[000-7a]
論以自見嗚呼學聖人之道而方且以自見為心宜其
不合而多失也今余非固薄三家之論以為三家之論
不去則學者之疑不决而聖人之經終不可復見故度
當時之事以情考聖人之言以理情理之不違然後辭
可明而例可通也於經之下各析而解之名曰春秋經
解噫後之君子其有意於情理之説乎吾言其有取焉
爾其無意於情理之説乎吾言其有罪焉爾
[000-8a]
朱震劄子二通
故東川布衣崔子方當熈寧間宰相王安石用事不喜
春秋之學正經三傳不列學官是時潁隂處士常秩號
知春秋盡諱其學追逐時好况不知者乎逮于元豐習
已成俗莫敢議其非者而子方獨抱遺經閉門研究著
春秋經解本例例要三書相為表裏自成一家之言以
遺子孫人雖云亡其書尚存欲望朝廷下平江府於崔
若家繕冩投進
[000-8b]
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朱震先奉指
揮准中使降出崔子方春秋經解一十六冊令震校正
者震契勘熈寧元豐間王安石獨任私意誣衊聖經春
秋大典不得列于學官一時學者以治春秋為諱而子
方獨抱遺經閉門講習專意著述究見本㫖而自成一
家非特立獨行之士不能如此今子方雖没其後尚存
欲望敷奏特賜旌褒以勸來者奉聖㫖與一子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