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32 讀書管見-元-王充耘 (WYG)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管見卷下     元 王充耘 撰
 泰誓
  亶聰眀作元后
聰眀作元后蓋合萬國而聽於一人其舉直而錯枉是
是而非非必無纎豪過差而後足以服天下非極聰眀
者不能故商書亦言惟天生聰眀時乂又言實作則
  于湯有光
[002-1b]
于湯有光當從孟子集註傳謂于湯之心為益明白太

 武成
  列爵惟五
列爵分土是定制度法既定須人以守之故任賢使能
得其人使之如何為政曰重教化使民知禮義重食䘮
祭使民養生䘮死無憾而已惇信眀義是以身率之于
其先崇徳報功是以勸賞激厲之于其後如此而天下
[002-2a]
可不勞而治矣其言不一而其間自有次序
 洪範
  惟天隂隲下民
天隂隲下民是無形聲可騐故武王不知彞倫之所敘
者何由蓋治天下不過欲敘彞倫使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則天下治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則天下
亂彞倫果何由而得其敘哉有九疇以維持之則彞倫
敘無九疇以維持之則彞倫斁矣是九疇自九疇彞倫
[002-2b]
自彞倫彞倫是人之五常九疇是治天下之大法而𫝊
以彞倫之敘即九疇之所敘者非也夫治天下莫急于
五行所以天生五材民並用之缺一不可民非水火不
生活故九疇以五行為先人有所養而後可以修己故
次之以五事已既修而後可以治人故次之以八政五
紀是作歴以合天皇極是人君以身立教三徳是先後
之以刑賞柔克者作福賞也剛克者作威罰也或剛或
柔或正直随時制宜是又能因時制變矣然人有不能
[002-3a]
決則相率而聽于天七稽疑是也庶徵則因效騐之見
于天者以為之省騐福極是因效騐之見于人者而為
之勸懲九者聖人所以治天下之具其序雖有先後而
其中蓋無所重輕𫝊者以前四疇為皇極之所以建後
四疇為皇極之所以行牽強無味蓋皇極不過九者中
之一耳安得以此一疇揔括九疇且五紀作厯稽疑卜
筮于建極何相干乎九疇非始于禹如卜筮起于伏羲
作歴始于黄帝堯舜以來皆從事五事以修身皆用刑
[002-3b]
賞威福以為治豈待禹而後有乎蓋聖人迭興立法創
制先後錯出而無倫至此敘為九章而聖人治天下之
大法首尾完具粲然如指諸掌則自禹始耳故曰洛出
書而九疇敘
  一五行
五行非泛論造化指五材言之乃養民之六府耳故末
歸宿于鹹苦酸辛甘而加以五作字曰者出于自然作
者出于人力
[002-4a]
  二五事
五事者何眀五者人之所當從事者也蓋人之自修欲
其肅乂哲謀聖而已然肅乂哲謀聖本於恭從明聦睿
恭從眀聦睿生於貌言視聽思人之正已惟事乎此五
者足矣與第一疇之意同皆歸重在末五箇作字上
五行水為老隂火為老陽故其性或潤或燥一上一下
皆一定而不可移木為陽穉金乃隂穉故其性可曲可
直可從可革而無定
[002-4b]
以五事貌言視聽思強分配水火木金土甚無謂蓋九
疇中五行只是論切于民用之五材而諸家不察咸以
為論造化故如皇極稽疑庶徵福極一一牽合相配穿
鑿可笑稽疑雨霽蒙驛克庶徵雨𤾉燠寒風猶云與五
行相闗至于五福六極與五行有何干係而又欲牽引
附會此漢儒之失而後人不悟又復祖述之
  四五紀
五者何以謂之紀蓋歳月日星辰厯數為天紀猶君臣
[002-5a]
父子五常為人紀也天道推移雜然而無統而聖人作
厯即此五者以為之經紀焉分之則有歲焉有月焉有
日焉有星辰焉緫之則為厯數厯數如今厯相似所以
具載歳月日星辰于其上而以頒授諸人者𫝊以為歩
占之法者非如云天之厯數在爾躬豈亦有歩占之法
邪不過指其書耳
  五皇極
皇建其有極與湯建中于民相似皆是以身立教以其
[002-5b]
至極而無以復加則謂之極以其無過不及則謂之中
以其至當而不可易則又謂之至善其名殊其實一而
已至善猶云極好相似論其條目之大者不出乎五常
如為父而慈是父道至此而極不可過不可不及矣天
下之為人父者豈復有加于慈者乎為子而孝是子道
至此亦至矣極矣不可有以加矣天下之為人子豈復
有加于孝者乎人君建極斂五福以錫庶民豈真有斂
散之迹哉大概有道之君立乎其上則自能措一世于
[002-6a]
治平民皆飽食煖衣入孝出弟有夀康而無鄙夭者是
果誰之力哉謂非其君有以致之不可也董子所謂人
君正心以正四方而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者
此即建極斂福錫民之謂書所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者此即斂福錫民之謂也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者蓋
建極在一人而保極在天下始焉人君以身立教率天
下之民以歸于極及其教化既行風俗既定則建極之
君有時而不存而父慈予孝之俗亘千百年如一日是
[002-6b]
君之極反藉民以保之也謂之錫保者重其辭與錫福
為對也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蓋天生材止有此
三等一等是能出謀𤼵慮者謂之有猷一等是能經營
四方者謂之有為一等是能彌縫周固物莫能奪者謂
之有守正如髙祖之用三傑是也此三者特其生質之
美耳汝當思念之未知所謀所為所守者果當理乎抑
[002-7a]
或挾其才以為不善者乎若求其善則不協于極無善
之可稱求其罪則不罹于咎無惡之可舉此則當容受
而収録受之若其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徳則可錫之以
福而進用之矣上文念之正是念此兩途夫人固有色
厲而内荏者矣此則安和之色出于自然而非強為人
固有言不及義者矣此則𤼵言惟在于好徳則其積中
形外者可見矣錫之爵禄豈其過哉若謂念之受之随
其材之輕重以成就之則不成有猷有為有守者反不
[002-7b]
如不協于極不罹于咎者蓋緫是三等生質之美者但
不當分作兩股
  皇極之敷言
皇極敷言只是以禁止開導之方形諸反覆詠歌使人
知所以遏人欲由天理耳故其間既言無偏無陂矣又
曰無偏無黨矣又曰無黨無偏言遵王之義矣又曰遵
王之道言會其有極矣又曰歸其有極無非叮嚀反復
之辭初無深淺異同之論今傳者以偏陂好惡為己私
[002-8a]
之生于心偏黨反側為己私之見于事同一無偏也一
以為生于心一以為見于事不知何以分別王義王道
不過言皇極耳而曰皇極之所由行且以遵義遵道遵
路為會其極蕩蕩平平正直為歸其極亦殊不可曉蕩
蕩平平不過言皇極之理大公至正無少私曲耳如何
謂之歸其極遵義遵道同一遵字而析道義為兩言會
極歸極同一極字而變會歸為兩字蓋其行文不得不
爾而意豈有異同哉若必以一句為一義則無偏無黨
[002-8b]
與無黨無偏亦有兩意乎
  極之敷言
皇極之敷言蓋更端以緫結一章大㫖上言人君立教
一本于天此言庶民歸極則歸功于君代天立教但知
有天而已庶民因君以復其性但知有君而已
  六三徳
三徳者人君御世之權随時而制宜因時而變化有不
賞而人自勸不罰而人自畏者是之謂正直若剛克則
[002-9a]
糾之以猛所謂惟辟作威是也柔克則待之以寛所謂
惟辟作福是也皆以不齊齊之蓋並行而不悖者也
  七稽疑
稽疑雖以蓍龜為重然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豈有卿士庶民咸以為非而獨取信蓍龜足以獲吉者
此商俗尚鬼之流弊也
  八庶徵
曰雨曰𤾉曰燠曰寒曰風曰時是緫言下靣是分兩股
[002-9b]
五者來傋各以其敘是為休徵張本一極傋凶一極無
凶是為咎徵張本五者來備即是上文雨𤾉燠寒風各
以其敘即是上文時字之義備而又敘則吉極無極備
則其不適時者可知五者順序何獨見于庶草蕃廡蓋
植物皆藉雨𤾉燠寒風以生長収藏然如後彫松栢不
足以見天道之逆順惟草最柔脆易榮易枯雨𤾉及時
則萋萋豐茂一或愆期則其憔悴可立而待故獨指此
為言
[002-10a]
  王省惟歳
曰王省惟歳以下錯簡當為五紀傳文若云王與卿士
師尹各以尊卑為序而省其得失于歳月之間則積日
以為月積月以為歳使王之所行無失而卿士師尹兆
天變于一月一日之間則王之善不免為卿士師尹所
累矣使王之徳足以調隂陽則卿士師尹之失遂為王
所庇矣其休其咎將使誰執哉况此言歳月日而下言
庶民惟星終之以日月之行有冬有夏其為厯數可知
[002-10b]
非五紀傳文而何日冬行南陸而夏行北陸月冬行北
陸而夏行南陸故長短相反而成望若春秋則共行南
北之間晝夜長短適均無有異同故經但言日月之行
有冬有夏而不言春秋者此也
  九五福六極
五福曰嚮六極曰威不知上之人以此勸懲臣民乎抑
以此自勸自懲乎是則有不可曉五福不言貴六極不
言賤蓋貴未必為福賤未必為極若曰不言貴欲人之
[002-11a]
安于賤則獨不欲使人安于貧乎
 旅獒
  王乃昭徳之致于異姓之邦
王乃昭徳所致于異姓之邦分寳玉于伯叔之國寳玉
亦徳之所致互文耳
 金縢
  乃卜三龜
卜三龜而一習吉者習重也兩龜之兆吉耳啓籥見書
[002-11b]
然後知彼一龜亦幷是吉也
  予小子新命于三王
新亦當作親言親禱于三王也命非受命之命乃命告
之謂也
  我之弗辟
我之弗辟當從古註周公以身任社稷管蔡謀危宗社
得罪于天下在所必誅周公安得顧私恩而出避于國
之東乎是時成王幼冲政自公出故曰小子同未在位
[002-12a]
周公安可一日去左右而乃居東二年不知國事將付
之誰邪且所謂流言者必管蔡與武庚同為叛逆以此
聲周公之罪而出師耳故周公不得不往征之而史謂
之流言者特以其誣妄不實而妄加公罪乃無根之言
耳豈但如今人造為訛言作為匿名文書之類乎周公
居東不知誰為挨究造言之人遲遲兩年而後得實乎
且史于居東二年罪人斯得之下即繼之以于後公乃
為鴟鴞之詩以貽王而後及風雷之變𫝊者謂因天變
[002-12b]
迎公歸而後管蔡叛乃命周公東征然鴟鴞之詩已有
旣取我子無毁我室之言則彼時管蔡已為武庚所累
而伏誅矣豈有至此然後叛之理要之湯武以臣伐君
周公以弟誅兄皆斷以大義所謂公天下以為心者固
不可以尋常君臣兄弟論也
 大誥
  弗弔天
弗弔天降割于我家弗弔旻天大降喪于殷與詩不弔
[002-13a]
昊天不宜空我師不弔昊天亂靡有定語意政同蓋弗
弔天當作一句讀而弔音如字當訓為弔恤之義天有
降福謂之天降災者謂之弗弔天猶言無情之天也微
有致不足于天之意所謂天地之大人猶有所憾以其
降災故也
  天閟毖我成功所
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極卒寧王圖事肆予大化
誘我友邦君天棐忱辭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寧人
[002-13b]
圖功攸終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
寧人攸受休畢三言天三言予蓋謂天意如此我安敢
不如此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云云/
  天惟喪殷若穡夫
天惟喪殷若穡夫予曷敢不終朕畞此二句是一意天
亦惟休于前寧人予曷其極卜敢弗于從率寧人有指
疆土此二句是一意皆是以天與予對言文勢猶前三
言天三言予之意敢弗于從率寧人有指疆土當作一
[002-14a]
句于訓為往言敢不往從率循寜人有指定之疆土傳
謂敢不從爾弗征非是
 微子之命
  惟稽古崇徳象賢
惟稽古崇徳象賢未便是說湯蓋是先引格例言稽諸
往古有徳者宜在所尊崇其子孫之賢者使繼先王之
統修其禮物以作賔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如舜封
堯後夏崇舜後商立夏後古固有此制也下文乃祖成
[002-14b]
湯以下是言崇徳爾惟踐修厥猷以下是言象賢欽哉
往敷乃訓以下是教之統承先王修其禮物作賔王家
永世無窮
  予嘉乃徳
予嘉乃徳曰篤不忘言我嘉汝徳以其能篤前人所行
而不忘其舊也與篤前人成烈篤敘乃正父相似所以
為象賢也
  慎乃服命
[002-15a]
服命不過職守之命爾與康誥明乃服命同非服飾命
服之謂也
  萬邦作式
宋一諸侯耳臣于周者也如何為萬邦式蓋宋先代之
後諸侯宋魯于是觀禮有欲學殷禮者必之宋也
 康誥
  明徳慎罰
眀徳是崇教化使民有所視效而入于善慎罰是謹于
[002-15b]
用刑以輔之使民有所畏憚而不敢為惡聖人之治不
過此兩事而已罰謂之慎非去之謂蓋必罰其所當罰
而輕重出入不差毫釐然後民不敢犯若過故不分輕
重失當則民惡者無所懲而善者反無所措手足矣罰
如何去得雖堯舜不能廢但有謹慎不妄加耳庸庸是
賞功威威是罰罪庸即車服以庸之庸不訓作用字祗
祗亦不但是敬賢者凡所當敬者無不敬也區夏只是
國都次及友邦已而怙冒西土則為西伯矣其始也徳
[002-16a]
顯于民而民歸之其終也徳聞于天而天命之誕受厥
命越厥邦厥民當作一句言文王受厥命及厥邦厥民
也不可以厥邦厥民屬下句肆汝小子封在兹東土厯
述其父兄創業之難欲其知得國之由而不敢忽也
  恫瘝乃身
恫瘝乃身敬哉言使汝有國者非富貴汝也以民社之
重寄之汝適所以病汝也下文言天威可畏小人難保
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此即所謂恫瘝汝身
[002-16b]
也謂視民不安如疾痛在己者非是天畏棐忱只是天
可畏其去就無常惟誠則輔之猶皇天無親克敬惟親
之義
  乃服惟𢎞王
乃服惟𢎞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言汝
職事不在乎他廣宣上徳以和保殷民者汝之職也助
王以安定天命而作新斯民者亦汝之職也蓋康叔所
治者殷民而殷民叛服闗天命去留係四方治亂當時
[002-17a]
武王雖已滅殷受命然天命猶未固四方猶未丕變也
故武王猶以宅天命為憂觀後來三監倡亂而四國動
摇周公破斧缺斨久而後定然後知武王之慮非過也
康叔不從管蔡之亂蓋能心武王之心者武王之戒飭
康叔如此其命三監得無告戒之言乎豈以三監既叛
而史遂削之歟是不可考也已
  敬明乃罰
敬眀乃罰所謂慎罰也式敬爾由獄惟敬五刑用刑不
[002-17b]
可不敬也惟眀克允用刑不可不明也
  有敘時乃大眀服
有敘時乃大眀服惟民其勑懋和有敘者言立法制刑
其重輕大小固有次敘如所謂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
流有宅五宅三居何嘗不截然各有次第然用刑者必
眀其所服民方有所戒勑而勉于和服即五刑有服上
服下服之服蓋當罪受刑之謂也所謂眀者何蓋刑有
故焉有過焉二者不可不審也去惡如去疾斬然斷制
[002-18a]
而無姑息之意所謂刑故無小怙終賊刑則民知惡之
不可為而畢棄咎矣保民如赤子蓋小民無知而犯法
猶赤子無知而入井在所哀矜而非可加以罪者也則
赦宥而全之使得自新如所謂宥過無大眚災肆赦則
良民不至無所措手足而自康乂矣罰之貴于眀者如

  汝陳時臬事
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彞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002-18b]
言用法之際必取是法與是事比並而陳之案法如此
而事如彼則合與不合昭然可見矣必法與事相當然
後斷之所治者殷民則不得不用殷法然謂之常法必
湯所制可以常行而非商紂之虐法也或輕而刑或重
而殺必適于義義者宜也宜刑則刑宜殺則殺顧其所
犯何如耳不可曲法以遷就汝喜怒之私若使就得汝
心則刑殺必不合宜矣無所謂恐其泥古不通趨時而
狥己之說也
[002-19a]
  兄亦不念鞠子哀
兄亦不念鞠子哀言兄亦不思其弟之可憐耳謂弟為
鞠子者言其幼小尚未離鞠養猶言小子也觀康王自
云無遺鞠子羞可見𫝊謂兄不念父母鞠養之勞者非

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如此而不于我政人得
罪焉是為民上者坐視其傷風敗俗而不問則天之與
我民彞幾何其不泯亂乎民彞即彞倫聖人之治以敘
[002-19b]
彞倫為急務所謂眀徳者眀此而已所謂慎罰者以弼
此而已
  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
能如柔逺能邇之能謂化誨擾復之也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
  民曰我惟有及則予一人以懌
由訓用惟訓思言汝亦罔不克敬典用以裕民當思惟
文王之敬忌以至裕民而心之所期者曰我思跂及于
[002-20a]
文王則予一人以懌矣蓋必有闗雎麟趾之意而後可
以行周官六典之法度典固國之常典使無文王敬忌
之心以行之則徒法而已矣民何自而得其安哉
敬忌者慎罰條目之工夫也故呂刑云敬忌罔有擇言
在身
  爽惟民廸吉康
爽惟民廸吉康以下依舊是眀徳非欲其以徳用罰也
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徳惟字當訓作思言我亦思惟殷
[002-20b]
先哲王徳用以康乂其民庶可與殷哲王為求匹耳
不廸則罔有政在厥邦言人君政事止是導民于吉康
所謂制其田里教之樹畜申以孝弟之義之類是也若
不能導民何政事之有傳謂廸言徳而政言刑殊不可

  予惟不可不監告汝徳之說
予惟不可不監告汝徳之說于罰之行依舊是以眀徳
慎罰並言
[002-21a]
  封敬哉無作怨
封敬哉無作怨勿用非謀非彞蔽時忱欲其慎罰也蓋
彞即罰蔽殷彞之彞蔽即丕蔽要囚之蔽正指用罰而
言也丕則敏徳以下欲其眀徳也罰能謹而徳能眀我
之所求于汝者此而已果能是雖欲瑕之而無可疵雖
欲殄之而無可殄蓋諸侯而不稱職輕則貶爵削地重
則六師移之武王之于康叔分則君臣親則兄弟而告
戒之嚴凛然有不可以私恩貸公法之意者何也蓋殷
[002-21b]
民叛服繫天命去留關國家治亂不得不嚴為之戒勑
也故下文又申以命不于常無我殄享而末復教以勿
替敬典聽朕誥汝乃以殷民世享仁人之于兄弟親之
欲其貴愛之欲其富而惟恐其不能保有禄位如此夫
 酒誥
  爾大克羞耇惟君
爾大克羞耇惟君猶言能養老以盡為君之道相似蓋
養老者國君之事也爾乃自介用逸介者副也言祭祀
[002-22a]
而灌獻者其正也祭畢而飲福以宴者其副也眀酒為
祭祀設不止為宴飲設耳永不忘在王家所謂有成績
以紀于太常之類
邦君御事小子不腆于酒而武王以此之故受殷命何
哉蓋沉湎者䘮亂之原則不耽于酒者固興邦之所由

  殷先哲王廸畏天顯小民
殷先哲王廸畏天顯小民經徳秉哲蓋旣畏天畏民則
[002-22b]
所行自無敢慢故經其徳而不變所謂日新又新不敢
或作或輟蓋惟恐無徳而不足以享天心秉其哲而不
移所謂是是而非非舉直而錯枉確乎其不亂蓋惟恐
用舍顛倒而無以服乎人也自成湯至于帝乙成王畏
相則為君者同一敬畏之心惟御事厥棐有恭則為臣
者同一畏敬之心自暇自逸且不敢况敢尚飲乎商人
尚敬之道蓋如此
自成湯至于帝乙凡三見之蓋商之能有天下者始自
[002-23a]
成湯終于帝乙帝乙而下所謂在今後嗣王酣身者也
紂為喪亂之主不足稱數故以帝乙終焉則自帝乙而
上成湯而下凡為君者皆可稱道非指賢聖之君六七
作者為言也
  汝劼毖殷獻臣
汝劼毖殷獻臣以下欲康叔止酒先自貴族始蓋法之
不行自上犯之大家世族冒行而不忌則何以責之小
民故凡權勢貴要而難令者乃聖人所欲嚴為之禁制
[002-23b]
而不以姑息者也然而己身不正又何以律人故在己
直須剛制于酒則令行而民莫敢犯矣衞為諸侯之國
三卿則有之矣安得有所服休坐而論道之臣與夫太
史内史者乎且康叔旣為一國之君矣又有所事所友
并與已為疇匹者將何以為國乎此無他康叔所封者
殷之故都凡此皆殷之故臣耳觀其起句所謂劼毖殷
獻臣可見矣蓋殷之舊臣有嘗為諸侯者有為太史内
史者有為公卿者康叔為王司冦則與三卿為疇匹而
[002-24a]
三公尊于己其所當事者太史内史與己為友者蓋以
爵位之尊卑而論之也此等皆怙恃富貴輕犯國法者
在康叔不可不先制之也傳以為此自逺而近自卑而
尊則不然夫服休者三公也豈當在三卿之下乎要之
本無次序
  羣飲拘殺
羣飲勿佚拘執殺之所謂劼毖也蓋刑亂國用重典不
得不爾
[002-24b]
  典聽朕毖
封汝典聽朕毖勿辨乃司民湎于酒者欲康叔剛制于
酒也勿辨乃司司者職守之謂康叔而沈湎乎酒不治
其職則何以禁民之湎酒哉猶羲和湎淫遐棄厥司之
謂𫝊謂有司非也
 梓材
  以厥庶民
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王𫝊謂通上下之
[002-25a]
情而使之無間其意不白
  無胥戕無胥虐
無胥戕無胥虐當謂設監以治民使民無得相戕相虐
爾非謂監者不得戕虐其民若如此言則于胥字說不

塗丹雘是三字塗之丹之雘之與塗曁茨義同
  先王既勤用眀徳
先王旣勤用眀徳懷為夾庶邦享蓋古者封建諸侯各
[002-25b]
私其土各子其民其勢易至分裂而自守以天子而統
馭萬邦千里之王畿其力豈足制諸侯哉所恃者有徳
以柔服之而已故夙夜匪懈己之所以自治者益殷則
殷聘世朝諸侯之所以事上者愈謹不然則諸侯不享
而為天子者徒建空名于諸侯之上耳是故自古以來
惟以四方朝貢為盛事如禹會諸侯執玉帛者萬國史
書之以誇耀後世成王六服羣辟罔不承德至昭王而
見侮于南國穆王而荒服不至夷王下堂以見而諸侯
[002-26a]
不來及宣王能復會諸侯于東都而遂為中興復古之
盛績矣故周公敎成王亦以為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
不享為此故也
 召誥
  丁巳用牲于郊
用牲于郊牛二傳云祭天地故用二牛非也蓋社即祭
地安得又合祭天地乎其用二牛者祀天以稷配各一
牛也禮云帝牛不吉以為稷牛是其証也郊社大事也
[002-26b]
周召以人臣行之可乎蓋因事祭告奉王册命以行事
非常祭之比也
  王來紹上帝
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昔者幼冲政出大臣今洛邑
既成而王新即政凡事皆須自已服行非可諉其責于
他人也
召誥雖不明言王來洛邑然召公拜手稽首旅王若公
以下皆是如與成王面說則王來新邑分眀矣其說與
[002-27a]
洛誥相表裏洛誥是周公戒成王此是召公戒成王耳
傳謂召公因周公歸而托轉達成王恐未必然蓋其間
亦不見周公復歸宗周眀文况洛誥但見周公遣使告
卜未嘗見周公先歸也洛誥初間亦不見成王來洛而
中間却見成王歸周蓋古史必詳書此特因事記言耳
故事之首尾不及具載
  王厥有成命
王厥有成命猶云王其有成命皆是預期之之辭猶言
[002-27b]
王必有此效以從史之也成命者一成而不變有則保
之而勿失之謂也
  王先服殷御事
王先服殷御事蓋民不難化特恐有位者扺冒法禁而
不忌則無以令小民耳故有位者服則沛然徳教洋溢
乎四海矣亦豈必刑驅之亦夾習之于正人中日漸月
染久將自化矣然君身不正如正人何故王當不怠于
敬徳而後可
[002-28a]
  自貽哲命
自貽哲命與自作元命相似其制命之權不在天而在

  其惟王位在徳元
其惟者期之辭王位在徳元言居乎徳之首也蓋治民
不在于嚴刑而在于修徳徳果超於衆人之上則人自
觀感而化矣越王顯傳謂王徳顯非也蓋王者徳足以
蓋天下而天下皆化之所謂黎民於變時雍之氣象也
[002-28b]
其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凡有血氣莫不尊親則
王豈不赫然章顯矣乎苟惟不然吾見其闇然無聞于
世而已耳後面王亦顯可証
  保受王威命明徳
威命眀徳威命者刑罰也眀徳者教化也人君之御天
下徳與刑二者而已
 洛誥
  卜洛
[002-29a]
召誥言召公先至洛卜宅經營而後周公至洛誥却言
周公卜而惟洛食何歟蓋周召奉王命以作洛二人同
功一體不容分彼此于其間故以事實言之則召公得
吉卜而經營自周公遣使復命言之則為周公卜宅而
營洛也
  王肇稱殷禮
王肇稱殷禮祀于新邑咸秩無文蓋成王宅洛之初其
禮當如此王者為天下神人之主故即位即政必先享
[002-29b]
祀羣神朝會羣后成王昔者幼冲雖在位而未親政今
洛邑成而王即政與新即位同故曰王肇稱殷禮是昔
者王皆未嘗親祭也其舉盛禮自今始故當徧于羣神
宜乎其咸秩無文也祭祀之後繼以敬識百辟享則教
以朝會諸侯之事也此與帝舜攝政而類土帝禋六宗
望祀山川徧于羣神之後即斂五瑞以覲于四岳羣牧
同至其廵守方岳亦必先柴望而後覲東后先神後人
禮當如此傳引呂氏之說謂定都之初大享羣祀有告
[002-30a]
有報有祈者既不切當且以周公首以祀新邑為言若
迂濶于事情不知格君心萃天下之道莫要于此故周
公以為首務者幾于迂濶可笑舜攝政而徧祭羣神武
王勝商而柴望告成後世人主即位亦必祭告天地宗
廟而凡祀典之神皆令有司蠲殷致祭豈亦藉此以格
君心萃天下乎柰何其亦以此為首務也
  今王即命曰記功宗
今王即命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是繼接咸秩無文之
[002-30b]
後即是共祭于一時而下繼以惟命曰汝受命篤弼則
是祭此人就命此人生祭功臣明矣是故成王明告周
公曰四方廸亂未定宗禮未克敉公功厥後却用秬鬯
二卣寧公其曰眀禋曰休享是生祭周公以功宗故也
宗如宗子之宗功臣雖多必有一人為之冠是謂功宗
而周室功臣未有過于周公者故以周公為之冠焉但
不知古禮如何有生祭之典即命者疾速𤼵命使司勲
者紀功猶云趣有司定功行封也
[002-31a]
  丕視功載
丕視功載乃汝其悉自教工蓋紀功載籍必昭示于大
庭廣衆之間功之髙下有無自有公論不可以私意而
為之輕重增損也凡可以使衆人見者其紀載必公不
然則必不敢以示人矣乃汝其悉自教工非是教以公
私乃教其勤于立功耳蓋有功則登于載籍無功不得
幸而冒焉則有功者固加勉而無功者必慚憤思奮矣
是不教之教也
[002-31b]
  厥若彞
厥若彞及撫事如予若彞猶云棐彞言順民常性是敷
教化撫事是治政事二者如予是不可改舊政惟用在
周工往新邑是不改舊臣如此則臣下知上意向無所
變更各就其職展布四體以為治功自是成俗自是厚
聲名自歸于汝矣蓋昔者政自公出而今王即新政周
公恐其更張改作驚駭羣情則隳治功而壞風俗故不
得不以此戒之後面又曰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可見
[002-32a]
此意伊尹復政太甲亦有君罔以辨言亂舊政皆此類

  汝惟沖子惟終
汝惟沖子惟終惟者思惟之惟言汝年甚幼後日方長
未可輕有所為當思其終毋使有今罔後也傳云終文
武之業者非是
  惟不役志于享
惟不役志于享是釋上文言儀不及物是不用心于朝
[002-32b]
享故曰不享非全不來朝也
  公稱丕顯徳
公稱丕顯徳以予小子揚文武烈能左右民以周公旣
眀農以歸休成王欲周公留以輔我言我沖子耳非公
眀保之而誰哉公當以徳佐我令我不墜前人之功烈
上可以荅天眷下可以綏四方其責任之尊莫過于此
惟有修徳庶㡬可以勝此任坐而論道以徳匡我舍公
其誰
[002-33a]
  惇宗將禮
惇宗將禮稱秩元祀咸秩無文皆蒙上以予小子之文
言我得以奉祭祀者皆公之力也揚文武烈荅公篤敘
乃正父彼裕我民之辭惇宗将禮荅肇稱殷禮記功宗
之辭
  惟公徳眀光于上下
惟公徳眀光于上下予沖子夙夜毖祀終上文公稱丕
顯徳稱秩元祀之意言有公如此故我得以如此也
[002-33b]
  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
成王欲歸即君位于周不肯留洛𤼵政即辟與前面復
子明辟相應或者舊說為然尚欠考訂
  四方廸亂
四方廸亂未定于宗禮亦未克敉公功言今方欲導廸
以治四方急于治民之事故未暇定宗禮亦未及敉公
功耳廸如矧今民罔廸不適之廸傳謂四方開治公之
功與下文不接
[002-34a]
  我惟無斁其康事
我惟無斁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言我只不怠于
安民之事公則當勿替為師師百工之儀刑君能厲精圖
治又有老臣在朝以為諸侯之表儀四方自然世世朝享
不絶矣此荅公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之語傳謂四
方得以世世享公之徳者非也
  其大惇典殷獻民
其大惇典殷獻民此周公教成王以宅洛之務必恪守國
[002-34b]
之典章任用殷之賢者蓋出治不可以無法輔治不可以
無人也且宅洛將以化殷民安可不就用殷士必使出治
竦四方之觀聽而為新辟恭以接下足以為後王之率先
若此者何亦曰自是居中出治使萬邦皆得以蒙其休而
王有成功也成王即位久矣而此曰新辟者蓋即政自今
始文武固恭以接下矣而曰恭先者蓋宅洛自成王績曰
成績則萬邦之廣有一民不被其澤豈可以言成哉
  考朕昭子刑乃單文祖徳
[002-35a]
考朕昭子刑乃單文祖徳者言欲成就君之儀刑而殫
盡文祖之徳蓋威儀徳之刑乎外動容周旋無不中禮
是方成其儀刑必使其君雍雍在宮肅肅在廟如文王
然然後得為殫文祖徳不然是未免有愧于前人也于
成王則曰其自時中乂萬邦咸休周公自效則曰考朕
昭子刑殫文祖徳蓋君以出治為功臣以輔君為職各
欲自盡而已
  伻來毖殷
[002-35b]
此所謂以功作元祀者也故既奉灌地降神之酒而又
重以眀禋休享之辭豈非生祀周公也歟周公能為人
臣所不能為之功固當受人臣所不當受之禮公則自
以為凡己之所能為者皆臣子之分所當為安得受此
非常之祀哉故不敢歆其祀而以之禋祭文武而徼福
于先王焉惠篤敘至殷乃引考此周公自禱之辭王伻
殷至朕子懷徳乃為王禱祝之辭蓋無有遘自疾即自
身康強而無有厭于乃徳者乃指成王言飽女福澤至
[002-36a]
于殷人亦引考則周公留洛主掌殷民故亦願其不為
叛亂得保首領以没而蒙夀考之福也且殷乃讎民令
之而有不從禁之而有不聽而王能使之承汝條教聽
從號令不復懐思其舊主而乃觀法于汝懐思汝徳焉
是雖成王化之有道然非文武在天之靈隂驅黙相安
能至此故周公為成王願之
  新邑烝祭歳
成王烝祭其日則戊辰其月則十二月其年則周公誕
[002-36b]
保文武受命之七年此史倒載之法也古無年號如此
紀年猶云會于承筐之歳耳命公留後不當在此豈簡
編錯亂邪抑史臣追書之也
  王命周公後作冊逸誥
是又以冊書命公前面作冊以告文武此作冊以命公
重其事故也
 多士
  惟帝不畀
[002-37a]
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為即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
民聽之意蓋上文言不畀殷而畀我恐殷民不信以為
周公托天以自神耳天豈嘗諄諄然命之乎但民心之
所向背即天意之所予奪也
  眀徳恤祀
自成湯至于帝乙罔不眀徳恤祀眀徳是教化以治民
恤祀是潔粢盛以事神君者神民之主也能盡此二者
可以為君矣故天則丕建保乂而顧盼有殷眷命為之
[002-37b]
益隆殷王亦戰兢惕厲而惟恐有不合天意其所以眀
徳恤祀者愈致其謹惟其罔不眀德恤祀所以罔不配
天其澤配天其澤即所謂克配上帝而施澤于民言久
有天下而已湯以七十里諸侯而升為天子非天丕建
之而何傳祚至于六百非天保乂之而何
  惟我事不貳適惟爾王家我適
不貳適者言無二心我周之為諸侯惟知忠于所事耳
初未嘗有二心而欲弋取殷命也但爾王家自我適耳
[002-38a]
言不求而自至殷之亡非周之罪也以此推之殷人構
亂必有興兵之辭意其必謂周本諸侯商之臣子耳乃
懐二心干取大命故周之誥告首尾皆分析之辭傳謂
周不二于帝殊失本㫖
  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
言我亦念天禍汝邦故汝不正而謀叛者皆天為之也
 無逸
  君子所其無逸
[002-38b]
無逸首以君子所其無逸與小人不知艱難作對說分
為兩途下文却引三宗文王以實君子所其無逸之言
引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以實小人不知稼穡艱難之
語君子所以能所其無逸者以其先知稼穡艱難嘗涉
厯辛苦然後處于安逸之地則知小人之依而自放心
不下不能不以憂勤為心矣所謂三宗舊為小人作其
即位而知小人之依者是也小人則不然其父母嘗勤
勞稼穡其子未嘗渉厯艱苦而乃處安逸之地宜其縱
[002-39a]
誕無所不至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不知稼穡艱難不
聞小人之勞而惟耽樂之從者是也傳以以勤居逸以
逸為逸釋殊不可曉
  自時厥後
人雖至愚亦知耽樂能損夀惟沈酗于酒則敗亂荒惑
雖刀劍鼎鑊在前亦且不顧矣故周公特以此為言能
不耽酒然後能所其無逸也
  徽柔懿恭
[002-39b]
徽柔懿恭與嚴恭寅畏寛裕溫柔聦明齊聖相類皆是
以一字為義嚴恭寅畏是以四字形容其謹畏之心徽
柔懿恭是以四字形容其和易之態而傳用呂氏之說
專重柔恭而謂非柔懦之柔非足恭之恭乍觀似可喜
子細體認若不柔懦不足恭則有儼然而畏之之状矣
小民何由而近前鰥寡安得而相親文王和易之態又
徽又柔又懿又恭藹然如慈母之于赤子所以懷保小
民而惠鮮鰥寡也
[002-40a]
 君奭
  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廸惟前人光施于我沖
  子
此四句是一意皆周公自謙之辭上文言後嗣子孫遏
佚前人光則墜夫天命然今小子旦非能有所正救其
君啓廸思惟前人之光以及我沖子是不能保其不遏
佚前人光也
  我聞在昔止/多厯年所
[002-40b]
厯言前代皆是有君而有臣所以能治效通于天治功
形于國而國家長久者此其故也其虞夏姑勿論且以
近代言之湯受命時則有伊尹佐之以格天太甲太戊
則有保衡伊陟臣扈佐之以格帝有巫咸以乂王家在
祖乙武丁則有巫賢甘盤以保乂有殷此所以殷能配
天而多厯年所也曰格于皇天曰格于上帝曰乂王家
曰保乂有殷皆錯綜成文其實一也夫格天即所以格
帝而乂王家乃所以格天帝安有優劣淺深之分傳用
[002-41a]
呂氏之說而強分聖賢優劣不知伊尹佐太甲以聖輔
賢如何與以賢輔賢同一格帝而已且巫賢甘盤無所
指言而謂六臣循惟此道不知循為何道也配天不過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言有天下與天作配耳乃以為
死而配天祭祀夫既死矣如何又多厯年所
  天惟純佑命
天惟純佑命則商實此言有一代之天眷故有一代之
人才自足以鼓舞天下而成一代之王業蓋聖賢者所
[002-41b]
在則人莫不靡然而信從之以其素行足以感人故也
如伯夷太公歸周是天下之父歸之矣其子焉往宜其
四方信之也湯一征而天下歸之信其志在誅暴救民
而不為亂豈止是信湯只是有伊尹諸人在朝自足以
彰信兆民耳且人之至信未有如信卜筮龜焉告吉未
有復疑其為凶筮焉告凶未有復疑其為吉者人主所
為而人嚮應如此其成功宜哉
  天夀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滅威
[002-42a]
此三句疑有闕文不可強觧
  廸知天威
與後面誕將天威相首尾蓋天有亡殷之意而此秉徳
之臣真知天威所在知殷必亡之理于是昭眀文王之
徳奔走先後布宣徳教使其徳廸見冒聞于上帝而卒
受有殷命也夫有徳之人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在文王時殷雖未亡而已逆知其將亡矣在武王時則
殷可覆滅矣故此四人暨武王誕將天威以伐殷
[002-42b]
  予往暨汝奭其濟
其者期必之辭未敢以為決然也言若游大川獨力豈
能濟與汝召公同往庶幾其有濟耳
  作汝民極
天子以身建極于上而謂三公為民極者何蓋論道經
邦使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者三公之責是亦所以
為民極也偶王者上而天子次即三公相與共治天下
蓋三公所以副貳天子如耦耕相似在亶乗兹大命如
[002-43a]
亶聦眀之亶言的實如此夫天之大命無人焉以乗載
之則墜地矣故偶王以乗此大命者公之責也夫謂之
三公則位不可謂不尊欲其偶王以承大命纘文王之
徳以承無窮之憂則責任不可謂不重武王命召公如
此公乃欲去獨不思念前人之言乎傳云在于相信如
車有馭非也
  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終
勉召公圖功攸終未可委之而去也
[002-43b]
 蔡仲之命
  周公位冡宰
傳引吳氏云周公居攝于諒闇之時非有七年而後還
政之理康誥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
國洛傳云周公攝政之七年三月而洛誥一篇終始見
成王新即政之事如云王來自服于土中肇稱殷禮厥
若彞及撫事如予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皆是教成王
自出政布治即前此政自公出可知傳所引前後自相
[002-44a]
牴牾
  皇天無親止/終以困窮
一段絶與太甲篇相出入言天輔民懷即是克敬惟親
懷于有仁之說為善而歸于治為惡而歸于亂即是與
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之說惟厥終終以不
困不惟厥終終以困窮即是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
嗣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之説吾意古文只是出于一
手掇拾附會故自不覺犯重耳
[002-44b]
  懋乃攸績
懋乃攸績睦乃四鄰是本以蕃王室和兄弟康濟小民
是由此出使般樂怠傲而當為者有所不為則無以治
其國朝聘不時疆埸不戒而四鄰交侵則無以睦鄰如
此則自救之不給上焉何以能屏蔽王家次焉何以尊
位重禄同好惡以燕及兄弟下焉何以輕徭薄賦安恤
小民故二者乃其本也
  率自中
[002-45a]
率自中無作聦眀亂舊章與詳乃視聽罔以側言改厥
度相對言凡事皆有自然之中道汝但循其自然而行
其所無事不須強作聦眀妄為穿鑿取新出竒而亂舊
章更子細視聽不可以一偏之言而輕改法度蓋大凡
有所作為若非自出己見則是聽人説誘己見不可穿
鑿人言不可輕信舊章法度不可輕易變改諸侯能謹
守國家成憲人君安得不嘉羙之傳以率自中一句為
重而無作聦眀對詳乃視聽于罔以側言改厥度一句
[002-45b]
偏枯而無所著且云度者吾身之法度不知吾身有何
法度之可改
 多方
  洪惟圖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
洪惟圖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與上文不相蒙而與爾
辟以爾多方大淫圖天之命屑有辭相類疑即指夏桀
此處必有闕錯不可强通
  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002-46a]
聖者通眀之謂作事無不中禮者是也狂者顛倒妄行
昬昧于理者也聖而罔念是不用心思索則顛倒是非
而與狂者無異矣非聖而罔念作狂乎狂者固顛倒妄
行苟能思念則不復妄為而與聖者亦無異矣非狂而
克念可作聖乎傳云狂而克念則作聖之功知所向方
聖而罔念未至于狂而狂之理在是是識聖狂形状不
透隔皮想像之言耳
  惟我周王靈承于旅克堪用徳惟典神天
[002-46b]
君子先成民而後致力于神故民和而神降之福有眀
德以薦馨香則神歆其祀故善承其民克堪用徳者可
以為神之主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皇天無親惟徳是輔
故善承其民克堪用徳者可以當天心天惟式教我用
休蓋亦因其材而篤焉天知文武有可為之資故隂有
佐佑而扶持之使其德日盛而業日新天休滋至寖明
寖昌然後一旦簡畀殷命而尹爾多方也民承其君而
曰君承其民是謂民惟邦本雖賤而不忽所謂王司敬
[002-47a]
民者是也
  我惟時其教告之止/乃惟爾自速辜
與舜之庶頑讒說侯以眀之否則威之相類皆是聖人
不忍輕于棄人反覆教戒終于不改然後刑之蓋有不
得已焉耳
  爾罔不克臬
臬當訓法官爾惟胥惟伯多正自是長民執法者豈有
不識法度
[002-47b]
  爾乃自時洛邑尚永力畋爾田止/有服在大僚
言爾能勤力農畝則天必憐汝而賜汝豐年我周亦須
補不足助不給以大介賚汝若廸簡汝在于王庭爾能
勤于所事則有服在大僚當升陟汝矣蓋居而安于農
業仕而勤其職業皆可以獲福也傳以大介賚爾連下
文説不眀
  爾不克勸忱我命爾亦則惟不克享
不奉上命即是無君之心故云不享
[002-48a]
 立政
  常伯常任準人
三宅即六卿之别號爾常伯即司徒六卿之中惟司徒
為親民之官常任則冡宰司馬宗伯司空皆是任事之
官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與兵固事也司空亦名事官
故此皆為任事之臣準人則司冦六卿位尊職重與人
主共治天下故在王左右焉三宅繫天下安危治亂綴
衣虎賁給事左右者繫王躬之薰陶涵養故曰休兹而
[002-48b]
不可不以得人為憂也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
  有徳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徳
此言文王眀于知人而所用無非賢文王罔攸兼于庶
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庶獄庶慎文王
罔敢知于兹此言文王逸于得人故不須以身兼理庶
事但是有司牧夫用命者賞不用命者罰而已至于庶
[002-49a]
獄庶慎則文王何敢與知焉夫君道逸臣道勞文王眀
于知人得賢者而委任之則可以優游無為而庶事自
治矣何必以身兼之哉蓋其所操者不過黜陟之權而
已舜命二十二人以任庶政自己惟三載一考績三考
而加以黜陟耳此所以得君道也然使知人無術而所
用非人乃欲委任之專而不以身兼其事不可得已傳
者以為任人之専尚不足以盡其㫖
  義徳容徳
[002-49b]
義徳能撥亂反正所以能成大功容徳能兼緫衆善所
以能定大謀
  克灼知厥若
灼知厥若是眀察于未任之先丕乃俾亂勿有間之是
專篤于既任之後夫疑人勿任任人勿疑已無知人之
明乃恃小人以伺察之果何由展布哉自一話一言我
則末惟成徳之彦以乂我受民與上文相我受民勿有
間之相終始言委任之専篤但一開口必在于成徳之
[002-50a]
彦如此方専使議論之間微有向背鏬隙則讒邪得以
乗間入之矣
  其克詰爾戎兵止/揚武王之大烈
陟禹迹者何廵守也天子之出必有兵衞六軍以隨之
方行天下徧厯四岳也整點軍衞廵行天下足以振壓
姦宄坐消禍變所至之處足以見文王之耿光足以不
墜武王之大烈蓋文王徳光本自照臨四海而武王一
戎衣有天下其烈莫盛焉使子孫不能保有其基業而
[002-50b]
為他人分裂之則藩垣之外皆他人地文王徳光雖在
彼而子孫無由覲見之武王辛苦成功者竟墜地而不
振矣傳者不察其為廵守而云周公無故教成王點兵
不知周官所謂周王撫萬邦廵侯甸四征弗庭綏厥兆
民六服羣辟罔不承徳者即所以實此語也以此證之
則舜陟方乃死為廵守而死無疑而傳以陟為升遐乃
死者非矣
 周官
[002-51a]
  撫萬邦
成王始親政故廵守而歸整肅在朝之官此繼立政之
後其廵守奉行周公詰戎兵方行天下之訓其董正治
官也奉行周公立政三宅之語隱然相應
  唐虞稽古
蓋自黄帝得六相設左右大監監萬國雲龍鳥火之號
其來尚矣到堯舜時監前代㳂革而緫集大成故其法
度體統森嚴周密内有百揆四岳百揆即九官也眀王
[002-51b]
立政是緫唐虞夏商之君言之言唐虞能使庶政和而
萬國安夏商亦克用乂者蓋不恃其建官恃得人耳賢
者能立政官不足恃也傳云不惟其官之多經無此意
  今予小子祗勤于徳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時若訓
  廸厥官
蓋前代制治保邦者無他建官擇人以立政而已故予
小子亦仰惟前代時若而訓廸厥官蓋天下之事非一
人所能為也
[002-52a]
  立太師太𫝊太保止/官不必備惟其人
三公為天子之師不親政事所職者坐而論道耳所論
者何道即經綸邦國和調隂陽之道也夫邦國若此其
大也要使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井然有條而不亂此
必有其道隂陽運行于天地之間而能使三光全寒暑
平無愆陽伏隂以多變此亦必有其道是道也惟三公
為能明達其所以然則使之論説于天子之前至于以
其道見之施為則天子宰相之責也官不必備惟其人
[002-52b]
非其人之難得也以知道者之不可多得也六卿分任
庶政一官不備則一政闕三公同論此道則得一知道
者足矣否則雖多亦奚以為
  三公夑理隂陽
燮理隂陽别無他道惟區處人事各得其宜則天地之
氣自順故堯舜在上而天災滅熄庶徵太和有夏懋徳
而罔有天災考其所為不過咨四岳九官十二牧分任
庶政使人人各遂其性而已初未嘗特設燮理隂陽之
[002-53a]
官亦未聞别有燮理隂陽之政太戊修徳以弭桑穀之
妖亦不過早朝晏罷弔死問生勤于政治而已然以道
經邦乃所以燮理隂陽也故天災少見于治平之世而
迭見于衰亂之時者以其所為有以召之也彼匹夫銜
寃猶足致三年之旱况政乗民困而千萬人詋詛歎恨
豈不足以傷兩間之和今論者不察此徒曰吾能治一
身之中和則心正氣順而天地自位萬物自育世寧有
是理哉甚者災變之來則歸過于三公而策免之謂其
[002-53b]
燮理無状夫論夑理之道者三公也而行夑理之政殆
君相之責非盡三公所得為也使三公而無所建明則
䇿免之誠不為過若其言之而不聽聽之而不行君相
所為自有以召天變不知自反徒歸咎于三公豈不過
哉且後世三公居散地經邦之事全不干與而徒責其
燮理隂陽其訛謬益甚矣
丙吉逢羣鬬死傷不問而問牛喘以為三公調隂陽職
當憂不知當春而熱隂陽失序吉憂之當如何而調之
[002-54a]
邪夫治爭鬬固非宰相之職然使有司失職而死傷寃
抑無所告訴其干隂陽之和不亦大可慮邪故為吉者
問爭鬬則不可至于戒飭有司審理寃濫不可不加之
意也
  三孤貳公𢎞化
三孤為三公之佐故曰貳公言其為三公副貳也𢎞化
與經邦為對化者教化即所用以經邦者也寅亮天地
與燮理隂陽為對亮者相也與惟亮天工之亮同謂補
[002-54b]
助其所不及也弼予一人弼者匡輔其不逮也此皆就
行事上說與三公之職微冇不同蓋三公長官三孤佐
貳均此職也長官尊主張其事于上佐官卑身任其事
于下是故三公經邦是運天下于掌上者三孤𢎞化則
是因其已成之化而推廣之耳三公燮理隂陽是範圍
天地之化者三孤寅亮天地只是輔相其不及而已三
公論道是教訓天子者三孤弼一人只是彌縫其闕失
而已此所以為公孤之別
[002-55a]
𫝊謂呂氏説謂隂陽之理恒而不變者為道天地之用
運而無迹者為化牽强附會但圖對偶親切耳而不察
實事不知天地之化運于無迹將使三公何如張而大

三公上言立而下言官不必備惟其人而三孤六卿不
言者蓋立凡例于前而後皆蒙其語耳𫝊者不察謂三
公非始于此立為周家定制則始于此三孤六卿獨非
立為周家之制者乎何以不言立也夫立與建同建官
[002-55b]
惟賢豈亦必自武王設官而謂之建邪蓋立官建官設
官皆恒言耳且三公必其人而不必備員三孤六卿獨
可備員而非其人乎以此知特𤼵例于此耳非專為三
公言也
  六卿倡九牧
六卿緫治于内九牧親民于外六卿之職雖不同而其
為民則一也冡宰均四海固所以治民司徒掌教以復
民性宗伯掌禮以定民志司馬掌兵以衛民患司冦掌
[002-56a]
刑以詰民姦司空掌土以定民居以此倡九牧而九牧
皆一一奉行于外則民自殷阜而化成矣君子先成民
而後致力于神成之者治之養之教之無欠闕之謂也
  學古入官
學古入官眀于古道議事以制則叅以時宜如此則博
古通今而政無錯繆者矣其爾典常作之師欲其守常
也無以利口亂厥官戒其好異也猶云罔以側言改厥
度罔以辯言亂舊政皆為輕信他人之言耳𫝊云不可
[002-56b]
喋喋利口而紛亂之似以為自己利口非也
  功崇惟志
建功業者在于志與勤而志勤必貴于果斷保禄位在
于恭與儉而恭儉必貴于實徳前是告之以建功業之
道後是語之以保禄位之方所謂後艱者非後患乃艱
難而不易耳蓋天下之事乗其幾而為之則易為力後
其時而為之則難為功
  推賢讓能
[002-57a]
一人推讓則衆人咸起而推遜所謂濟濟相讓而庶官
和矣不然則人各有心其為乖戾甚矣政事安得歸于
一而不雜哉
  萬邦惟無斁
此一語不可觧古文書屢言無斁如云朕承王之休無
斁俾我有周無斁皆訓厭斁朕無斁于王周無斁于微
子皆可通訓至于戒飭百官而云以佑乃辟永康兆民
萬邦惟無斁不成萬邦厭斁百官且惟之一字更不可
[002-57b]
通此古文闕漏處
 君陳
  爾其戒哉爾惟風下民惟草
𫝊引草上之風必偃非也蓋凡人未見聖則起慕慨想
惟恐不得見及其既見則怠惰因循亦不克由聖此凡
人常情然在凡人則可在爾有所不可何也爾居民上
而為風民居爾下而為草爾且如此民何則焉欲其所
為以凡人為戒而自強于治必以周公為法可也
[002-58a]
  出入自爾師虞
或廢或興莫不謀諸衆人而後蔽之于己所謂繹者再
三反復思之不可造次剖決恐其有不周備此即所謂
莫或不艱者也
  從容以和
從容以和只是凡事無急廹當從容寛緩以和之蓋近
民之法當如此耳否則急促躁暴强速化而民且無所
措手足矣𫝊謂和不可一于和當從容以和之語不可
[002-58b]

  殷民在辟予曰辟爾惟勿辟
殷民在辟在宥而惟厥中者言必審其當爾使其中辟
則辟之中宥則宥之不中則否雖君言有所不可從也
下文辟以止辟乃辟此是中辟者辟之也三細不宥此
是不中宥者宜勿宥也
  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夫
無忿疾于頑是有忍也無求備于一夫是有容也言各
[002-59a]
有主蓋事有當忍者有當容者𫝊謂忍猶堅制力蓄恢
乎其有容斯乃徳之大意謂容勝于忍又分淺深似不
必如此未化者不可忿疾已化者不可求備且一味容
忍將去就其中有能修其職業修其行義者簡㧞而登
之使彼有所慕焉則頑者有時而自化不修者有時而
修矣
  惟民生厚因物有遷違上所命從厥攸好
孩提之童皆知愛親及長皆知敬兄民生本厚也知誘
[002-59b]
物化然後百姓不親五品不遜者有之蓋因物有遷耳
是以違上所命教令有所不行從厥攸好而放僻邪侈
無所不為厥者其也指民而言自徇己所好耳以為從
上所好者非也
  爾克敬典在徳止/終有辭于永世
言臣能得所以化之之道而使人人向化易澆漓之俗
而升為大道之世則我可膺受多福矣蓋天下治平者
君之福也其爾之休終有辭于永世者擬議于將然之
[002-60a]
辭言民皆從化則爾臣亦何所不得乎殆亦有無窮之
聞故曰有辭于永世是臣之休也𫝊以為臣承其美者
語意弗眀
 顧命
  恐不獲誓言嗣
言恐一旦而死不得出誓言以屬托嗣子承繼之事
  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
敬迓天威是敬天嗣守文武大訓是不敢背棄祖宗成
[002-60b]
憲各有所指𫝊謂于天言威于文武言大訓非有二也
殊不可曉不成文武法度即天威乎
  𢎞濟于艱難
王業以艱難成之亦必以艱難守之𢎞濟于艱難言守
成難必待諸臣與君共濟之也
  柔逺能邇安勸小大庶邦
此教以治人之道思夫人自亂于威儀則是教以修己
之道
[002-61a]
  敷重篾席敷重筍席
篾席筍席皆指其物名㡳席豐席獨不言其物蓋㡳席
以其底而在下猶今以末職為㡳僚相似言其最下而
著底也豐者言其髙而在上未知何物為之𫝊謂㡳席
為蒲席蒲草賤或者因此謂之㡳席至謂豐席為筍席
則不應又自有筍席此為可疑要之今人言書多錯互
見亦未可知
  臨君周邦
[002-61b]
臨君周邦不過為天子以莅其民率循祖宗之大法燮
和天下以此對揚文武之光訓𫝊謂居大位由大法致
大和牽連三大字殊覺牽強無味
顧命一篇鋪敘始末宛如圖畫甞謂今文書如禹貢洪
範顧命費誓條理曲折法度森嚴若有錯簡闕文則全
無可理㑹矣而此皆出于伏生口授先儒謂伏生書不
可曉晁錯以意屬讀之此等豈晁錯自能以意想像而
言之者乎故知衞宏之說蓋左袒古文而欲抑今文其
[002-62a]
言決未可信
洪範中間似有錯簡
 康王之誥
  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止/用敷遺後人休
蓋文武能受天命以有天下耳定大下致太平以遺後
人者成王也其所以戡定者無他惟畢協賞罰而已蓋
刑賞乃人君之大權使賞必當功而不&KR0427刑必當罪而
不濫則天下不勞而定矣
[002-62b]
  昔君文武丕平富止/保乂王家
君之徳用昭眀于天下所謂彰信兆民即康誥所謂顯
民者是也人臣保乂王家而用端命于上帝即是輔相
其君扶持其國使治效上通于天即君奭所謂乃惟時
昭文王廸見冒聞于上帝之謂由此然後皇天用順文
武之道而畀付以四方其與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
殷皆相出入故知用端命于上帝與用昭眀于天下作
對說而端命二字亦若活字猶云感格上帝相似𫝊云
[002-63a]
文武用受正命于天下而經文無受字其説未安
  康王冕服
成王初立經三監之變王室幾危召公畢公故權一時
之宜即正君臣之分使天下知所定而無疑繼世以正
大統天下之大義不可以更張廢吉凶不可亂孔子曰
羔裘𤣥冠不以弔則凶服亦不可為吉事也變服變禮
𫝊引蘇氏之説而葉呂陳氏之說皆有可取要之召公
酌禮之變而用之所以懲前之禍也
[002-63b]
 畢命
  惟文武敷大徳于天下
惟文王式王敷大徳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此言得天下
之由惟周公左右先王止式化厥訓此言化殷之由既
厯三紀止予一人以寧此言殷民已化而天下治安矣
道有升降止民罔攸勸此言政事當随時變遷今之世
又非復周公初定殷民之時宜有旌别淑慝之政蓋殷
民初定周公一味包涵鎮之以静使久而自定到今則
[002-64a]
世變風移善者當賞惡者當懲宜有以少變其習俗矣
  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蓋洛都乃京畿所在而與下都讎民相鄰故畢公一面
旌别淑慝以化之一面固封守以防之聖人固恃徳以
服人然亦未甞不豫備不虞故易有重門擊柝以待暴
客又言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否則疆埸不戒以啟戎心
此誰之咎歟洛帝都也帝都一摇則四海相煽而受禍
矣故云以康四海
[002-64b]
  邦之安危惟兹殷士
此與式王告康叔以乃服惟𢎞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
宅天命作新民之意同𫝊謂其不茍于小成非也昔者
商奄構難四國動摇其後式化厥訓四方無虞邦之安
危固不在于殷士乎遇之以剛則急之而生變撫之以
柔則又狎玩而肆侮惟不剛不柔而後可也
  周公慎始君陳和中
周公克慎厥始君陳克和厥中皆見于已然惟公克成
[002-65a]
厥終是期望之于將然言此事非畢公不能終也蓋殷
民難服繫天下安危天下安危繫人主憂樂使殷民從
化則天下治安天下治安則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外而
四夷亦得以被其賜而一人固可以享其休故曰四夷
咸賴予小子永膺多福
  欽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
言畢公當敬若文武之功毋墮周公君陳之政也
 君牙
[002-65b]
  𢎞敷五典式和民則
此語以施教之方典即五常父子君臣是也則者父之
慈子之孝之類是也以其常行而不可易則謂之典以
其不可過不可不及則謂之則
  爾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爾之中
此語以立教之本
  夏暑雨
暑雨祁寒民胥怨咨其生之艱難如此為司徒者皆當
[002-66a]
圖之蓋司徒為親民之官凡制其田里教之樹畜皆司
徒之職蓋民必飽煖然後能服從教化敷教特舉其重
者言之耳觀周禮地官所職掌可見不然則公劉作室
召司空宜也如何并召司徒欒盈過周為人所掠王使
司徒衞而出之境武王伐商有司徒與司馬司空自随
蓋謂之司徒政是重掌民徒起徒役皆屬之司徒
  用奉若于先王對揚文武之光命
當作一句讀蓋文謨武烈所以遺後者無不完爾但敬
[002-66b]
以明司徒之訓以教人能如先王所以對揚文武光命
焉則可以追配前人矣蓋光命即謨烈也前王成康用
爾祖父為司徒故能對揚文武光命而不墜其治民之
法今汝能不失成康之意則與祖父無異矣
  乃惟由先正舊典時式民之治亂在兹
夫教化行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則天下治教化不眀
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則天下亂則民之治
亂不在此而何在乎
[002-67a]
 呂刑
  遏絶苗民無世在下
若止于竄其君不當稱民既云無世在下不當後來又
有征苗之事以此見竄三苗者不但竄其君必并其民
而徙之故云分北三苗後來苗民被竄者皆改所事故
禹貢云三苗丕敘而禹謨征苗一段此後人杜撰之辭
非實事也
  絶地天通
[002-67b]
在天而神在地而民無相瀆亂則妖誕自息此固正人
心急務然使常道不眀為善者或不得免禍為惡者或
茍免于刑而鰥寡屈抑無所告訴則民不能不詋詛于
神故羣后之逮在下凡長民者眀眀棐常雖勢力單弱
之甚如鰥寡者其情亦得以上達而無復屈抑不伸之
患則民又何苦而聽于神哉
  徳威惟畏徳眀惟眀
眀者彰其善威者懲其惡刑當其罪者謂之徳威故人
[002-68a]
無不畏賞當其善者謂之徳眀故人無不眀
  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凡禮教與刑相表裏故司徒敷教亦必有刑以弼之伯
夷降典以辨上下之分有不從者則以刑折之使其陵
僭者不得以自遂則其勢不得不折而入于禮也
  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祇徳
三后成功民既殷阜然後使士師以不輕不重之刑以
制之以教其敬徳也蓋民未殷富時所謂救死不贍何
[002-68b]
暇治禮義其陷于刑戮者非民之罪也今導之而生養
遂矣有不率教則不可無刑以糾之矣此是先教養而
後刑罰
  穆穆在上眀眀在下止/率乂于民棐彞
君臣以身率之于上朝廷清眀四方丕變矣然後眀于
刑之中者以治民而輔其常性彞即彞倫如糾之以不
孝不弟之刑以驅而入于孝弟是即所以棐彞也此是
先徳教而後刑戮之意又以見徳化雖已興行而刑亦
[002-69a]
不可廢蓋非此無以弼教也
兩言刑之中者何蓋刑而失之重則傷于苛暴而民無
所措手足失之輕則流于姑息而惡者無所懲惟酌其
中則能使人畏服而不敢犯
  惟克天徳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諸家皆自典獄之人言之然謂之元命是國命與厥惟
廢元命同謂之配享在下是又言人君享國與天相配
與克配上帝配天其澤之意同蓋謂所用典獄之人能
[002-69b]
敬忌之至用刑悉無寃濫則是人君徳與天合而自作
元命猶云自貽哲命可以長治久安而配享在下矣此
即司冦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之意耳
  有邦有土告爾祥刑在今爾安百姓
有邦有土固常以安百姓為職果能擇人敬刑而審度
其所逮及者是即所以為祥刑矣
  兩造具備
兩造具備猶云原告被論干証悉完也師聽五辭猶今
[002-70a]
團坐公同推問也
  惟齊非齊有倫有要
言刑罰或輕或重以不齊齊之然其間自有倫理自有
機要未甞雜然而無統任意而為之進退也所謂權也
而實不離乎經焉
  今天相民
今天相民猶云天佑下民相似作配在下言汝官伯族
姓有邦有土皆配天在下以相民者也𫝊云天以刑相
[002-70b]
治斯民者非
  民之亂罔不中聽獄之兩辭
亂者治也言治民之道無不中聽獄之兩辭無或私家
于獄之兩辭蓋單辭者只是一面辭惟當眀清以聽之
兩辭則各執一說非單辭之比主于中以聽之未可有
所偏主私家者偏有所主之謂也蓋以私意而主于原
告則被告雖有理亦不肯聽矣主于被告則原告雖得
實亦不肯信矣如此則安得為中獄貨非寳惟府辜功
[002-71a]
言鬻獄而得貨豈足以為寳不過聚蓄辜罪之顯迹耳
他日受報將報以庶尤殆降之百殃也前言朕敬于刑
後言永畏惟罰以刑罰對言而以敬畏互言也罰懲非
死人極于病刑固當敬也罰獨不可畏乎非天不中以
下又申言報以庶尤之意言用刑失當者受報如此此
豈天有不中而妄加人禍哉惟人在命只人自造命而
有以致之耳猶云自貽哲命自作元命之意天之所罰
者為其不極庶民惟其罔有令政在于天下極即原于
[002-71b]
皇極之極不極庶民只是刑罰失中不協于極耳𫝊謂
此章文多未詳以意逆志當如此釋之似得其㫖
  今往何監非徳于民之中
此與今爾何監非時伯夷播刑之廸相似徳即有徳惟
刑之徳中只是刑之中篇中中字不一皆是主刑言謂
為民所受之中恐未然
  屬于五極
謂五刑各臻其極于事理無有少不當之謂
[002-72a]
 文侯之命
  即我御事罔或耆夀俊在厥服
即就也言就我御事之中觀之無老成賢俊者在事予
又無能不過曰惟祖惟父其爾恤朕躬耳伊當訓爾蓋
朝無臣已無能自克惟外服諸侯庶幾能矜我爾其論
卑氣弱有乞憐之狀其視康王初即位而求助諸侯羣
臣其言豈不壯哉
  用㑹紹乃辟
[002-72b]
𫝊謂合之使不離繼之使不絶者何蓋平王失愛于父
流離顛頓依托母家父死于冦國命中絶而文侯能合
之繼之也
 費誓
  徂兹淮夷徐戎並興
徂往當從孔氏言今往伐此戎夷為是孔氏謂戎夷帝
王羈縻故錯居九州之内竊意古者天下初闢禮義之
風未能悉徧凡無禮無義者輙以戎夷目之而有禮義
[002-73a]
者輙謂為華夏非必四海九州之外而後為戎夷也故
五服之制則蠻夷在要荒之地然以周時考之太原有
白狄徐州有淮夷徐戎齊有萊夷伊川有陸渾之戎而
吳楚大國皆擯以夷狄是又非必皆在要荒之地也臯
陶以刑制蠻夷猾夏只是無禮義而侵亂禮教者輙刑
之而𫝊者不察遂妄謂臯陶掌兵不知彼時蠻夷與中
國之俗雜處何待于兵革豈如後世遣大將征伐四夷
之謂乎
[002-73b]
 此書得之西臯王氏寫者甚草草而其末尤甚當時
 恐失其真輙以紙臨寫一本而以意正若干字略可
 讀吁惜吾生之晚不得摳衣于耕野之堂也梅幼和
 鶚云
 
 
 
 讀書管見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