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28 讀書叢說-元-許謙 (WYG)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叢說卷五     元 許謙 撰
湯誓
湯誓一篇首尾皆以天命言蓋生成萬物者天之道而
 福善禍淫者亦天之道也為君者體天而教養其民
 而仁愛之心流及庻彚能叅贊化育者則可謂之天
 子天則錫之福居於其位而暴虐烝民是逆天生生
 之意尸其位而不克肖天不能任責則天必降之禍
[005-1b]
 易有徳者而任之
絶命受命雖曰聖人之心與天為一其感召契合之妙
 有非人所能知者然天聰明自我民聰明亦以彼之
 惡極天下之人無不怨我之仁至天下之心無不歸
 只就民心上看天意得時即動動則如意即是受天
 命張子所謂間不容髪者蓋非聖人之聰明睿知洞
 見天理人心而有一毫私意於其間者則為妄作僭
 亂其間何啻千里
[005-2a]
湯誓止是誓亳衆所以有不恤我衆夏罪其如台之語
 可見天下皆怨桀獨亳衆樂湯之化不知有桀之暴
 故也
仲虺之誥
人之所不能為者湯能為之是其勇人之所不能知者
 湯能知之是其智
矧予之徳為句朱子曽有此說謂况存我之徳彰著人
 之言誦我之徳者滿於聽聞
[005-2b]
徳懋懋官功懋懋賞懋勉也人能勉於徳者則以官勉
 之能勉於功者則以賞勉之此古注之意
用人惟己謂用人則取人之善為己之善是則有小善
 者無不用之但欲成我之徳爾
自邦乃其昌以上釋湯慙之辭徳日新以下勉湯之辭
 佑賢以下八事正湯所以得天下之道惟其賢徳忠
 良者則佑輔顯遂之弱昧亂亡者則兼攻取侮之是
 其賞罰皆得其當無非奉天命順天道而為之所謂
[005-3a]
 栽者培之傾者覆之也兼攻取侮即十一征而天下
 無敵之事推亡固存謂凡可以亡國之道湯皆推而
 去之凡可以存國之道湯皆固而守之此邦國乃如
 此其昌也此正贊湯之徳謂其順天有功於天下而
 不必慙之意
王懋昭大徳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
 金先生曰此承徳日新之意而言也懋昭即日新之
 推也中者無過不及之正理舉天下事物莫以下/原闕
[005-4a]
 秋之辭有曰凡天子崩諸侯薨既殯而嗣子為君康
 王之誥是也未就阼階之位來年正月朔日乃就位
 南面而改元春秋所書是也啖子所言周禮也三代
 之禮相因此禮其有自來矣祠者祭告之名先王厥
 祖皆湯也自伊尹而言則曰先王自太甲而言則曰
 厥祖此太甲即位改元之初伊尹欲發訓以告故特
 行此禮蓋非常禮也䘮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越
 紼而行事嗣君固不得行祠事而臣子一也伊尹亦
[005-4b]
 安得吉服以攝祀乎成王崩太保逆子釗入翼室越
 九日王與太保皆麻冕受傳顧命見諸侯乃釋冕及
 䘮服召公為之也伊尹將陳烈祖之徳官刑之制質
 之於湯主而告之故特祠焉此伊尹召公變禮行權
 非可執常禮議之也湯之崩雖不可考知在何月三
 祀十有二月以冕服奉嗣王歸亳蓋適當除䘮之初
 則元祀十有二月湯猶未葬也直告於殯宫爾伊氏
 蓋堯之後尹其名也侯服甸服羣后近畿之諸侯也
[005-5a]
 冡宰大宰卿之長也百官總已以聽冡宰謂百官各
 總己之職以聽伊尹之訓斯與孔子之云辭同而意
 異者也伊尹之訓雖主於告王而官刑之戒蓋亦兼
 告羣后之官故史臣之序如是
古注以太甲繼湯立者則是謂踰月而改元者非蔡氏
 辨之甚詳蔡氏謂太甲繼仲壬而立者則非胡五峰
 辨之甚詳
三風十愆疏曰舞及遊畋得有時為之而不可常然故
[005-5b]
 三事特言恒歌則可矣不可樂酒而歌故以酣配之
聖謨洋洋嘉言孔彰聖人之謨訓固廣大而難窺測如
 官刑之嘉言則甚彰著易見
太甲
伊尹之徳與湯竝而孟子曰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
 之髙宗亦曰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然則尹又湯之
 先覺者湯之所以受天下為天下王而尹不與者特
 以勢耳湯為諸侯而尹則匹夫故也其奉天命而伐
[005-6a]
 夏救民謀猷措置及立國之規模皆湯尹並其功勞
 及湯既沒故尹獨以天下為己任其告太甲之言大
 率多有己與湯同其天下之意其丁寜告戒太甲使
 之母墜失基業者尤諄諄也後三篇皆此意
金先生說欽厥止之止與益稷安汝止之止皆作此心
 靜止未發未接物時說謂於平日不接物而心静之
 時以敬存此心使之虚靈專一故於接物之際動皆
 中理欽者敬也上慎乃儉徳戒其驕奢惟懐永圖戒
[005-6b]
 其苟且若機張省括於度戒其輕發故於不接物時
 戒其敬而動則率乃祖之攸行
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二惟字作接語辭看
言逆於心毋以為怒必求諸道合於道者宜從之言遜
 於志毋以為喜必求諸非道不合於道者去之逆耳
 之言非必可從遜志之言非必可違故又在求於道
 專以道為中
咸有一德
[005-7a]
監于萬方啓廸有命眷求一徳俾作神主有命是始初
 天賦之以清淳之美質徳是作為止於至善者正如
 中庸言天下至聖先曰聰明睿知足以有臨是以質
 言其下仁義禮知四者是以徳言也蓋天降生人其
 得氣之清而聰明睿知亦時有其人但能全其徳者
 少既曰湯武反之則知有美質失而不能反者亦多
 矣天既厭夏於是監觀萬國凡有命者皆開啓廸𨗳
 使之全其徳而又獨求萬行全善聖徳具備者眷念
[005-7b]
 之俾作祀神之主於是得湯與尹焉其語意有如孟
 子出乎其類㧞乎其萃兩語
啓廸有命受天明命兩命字所指不同上命字氣兼理
 下命字全以理言有命是天降生人之命是理氣兼
 有明命是俾作神主之命是湯徳之全動與天理合
 而天自然歸之獨以理言明命當與上命靡常之命
 同
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災祥在徳惟吉凶之及於人
[005-8a]
 未嘗僭差在人為善不善爾惟天之降災祥亦無他
 在徳之一不一爾僭祥當兩讀疏云指其已然則為
 吉凶言其徴兆則為災祥吉凶已成之事指人言之
 故曰在人災祥未至之徴行之所招故言在徳吉凶
 已在其身故不言來處災祥自外而至故曰天降其
 實吉凶亦天降也
徳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於克一
 蔡氏之意曰徳者善之總稱善者徳之實行一者其
[005-8b]
 本原統㑹徳兼衆善主於善故得一本萬殊之理善
 原於一協於一故達萬殊一本之妙金先生之意曰
 徳指行言善指理言一指心言協參㑹考比之意古
 今之徳皆可師而制行不同不可拘一定之師在於
 擇其善而已天下之理雖善而隨時取中則又不可
 拘一定之主所以參㑹考比之者又在於此心之克
 一而已蓋古今徳行或柔或剛或正直或清或和或
 無為或勤勞在我不可拘一定之法必擇善者從之
[005-9a]
 然善無定主均一事也或施之彼時則為是施之此時
 則為否均一節也或用之此事則非或用之彼事則
 是所謂時中是也所以參比㑹同之者非純誠有定
 之心其孰能精擇而無差也哉
  蔡氏徳善一皆以理言專主一本萬殊之說其說
  渾融恐用功者難見入頭處且本文謂徳主善為
  師是師善以成徳也若曰徳兼衆善則善為徳之
  子目於主而師之之義恐有㣲礙於下兩句用功
[005-9b]
  恐為尤難當從金先生說則條理分明而脉絡貫
  穿學者可以為用功之方矣
金先生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徳即前可以知後萬夫之
 長可以觀政即小可以知大蓋人之修徳豈止尊一
 身安天下利一時而已至於廟享百世不祧亦其餘
 澤也長萬夫者尚可觀其政之善惡况為天下之君
 或有小惡乃謂人之不知乎深勉戒之也
末三句只一意匹夫匹婦不獲自盡者舉凡天下之民
[005-10a]
 有一人不得遂其生其情無所告訴不得上達蓋因
 自廣狹人所以致此是則徳澤不能盡徧不能成平
 治之功矣
盤庚
五邦蓋湯居亳一仲丁遷囂二河亶甲居相三祖乙遷
 耿四徙邢五自囂以下皆河北地
由說文作甹木生條也蘖與枿同伐木餘枿謂斫髠而
 復生
[005-10b]
汝曷弗念我古后之聞汝何不以所聞於古后者而思
 念我今日之事乎
用降我凶徳金先生曰猶傳所謂有汾澮以流其惡國
 語所謂沃土民不才瘠土民好義之意蓋消斯民沉
 溺重膇之疾而絶後世驕奢淫侈之風也
篇末朕志絶句則若否一字如傳意或否字絶句則若
 為虚字謂告汝以我之志及非我之志者汝皆當欽
 之
[005-11a]
說命
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王
 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知道固謂之明哲然
 豈徒知而已實欲見之辭令事為以為民之準則使
 人法而行之可也居天子之位而君臨萬邦百官之
 所承仰法式王出言則為命令今王固以明哲之資
 君萬邦乃黙不發言則臣下無所禀令而王亦失為
 君之道矣
[005-11b]
恭者敬身以處黙者不言而居思道者思天下之理惟
 其思之精故此心誠敬純一通於神明心為人身之
 主宰帝則天之主宰也天者理之所自出帝則理之
 妙而莫測者也此心誠敬與理為一則自然達於神
 妙而說之心亦純誠無間者也故高宗夢帝賚良弼
 惟在於說此以心感心以理融理而莫可以常情觀
 者也
傅氏本堯之後說蓋姓伊祁而傅氏也或曰說不知其
[005-12a]
 本姓氏以築於傅巖以地為氏
若金用作礪鈍則欲使之銳謂事有所不得行而求輔
 其決此以行言也若濟用作舟楫阻則欲使之通謂
 理有所不能明而求輔其通此以知言也若旱用作
 霖雨枯澁燥竭欲得其沛然謂義理未融而求其滋
 助以致於化此以涵養言也
金先生曰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謂言不直則己之宿
 疾不除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謂知不明則行有所
[005-12b]
 不遂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
 不惟逸豫惟以亂民天者理之所自出故王者法天
 象莫大於天雖無所不覆而化育萬物者亦豈自用
 凡日月星宿雨露風霆皆所以為天之用而代天之
 行者也王者雖處至尊之位豈能以一人之聰明徧
 及庶物故樹立君長以共治之皆奉順天道而為之
 也雖位有尊卑皆在民之上豈惟使其身安康豫樂
[005-13a]
 而已正欲其治民也二語總指有位者而言下文四
 惟字則歸重於王聖王上法於天則臣敬順而民從
 治精神運量命令舉措稍爽於天則下有不得其所
 者矣
惟天聰明下四惟字有三意第一字起語辭第二獨意
 三四則接語辭惟口起羞下四惟字則歴數之辭
干戈省厥躬謂欲以干戈加於人則先當自省其躬在
 我之徳已至澤已加於人而有不順者則動而丕應
[005-13b]
 厥志者在我者有一毫未盡則在彼有辭而闕/
 
 
 
 
 
 
 讀書叢説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