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18 尚書精義-宋-黃倫 (WYG)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精義卷十七     宋 黄倫 撰
成湯既沒太曱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
 伊川曰孟子之意云外丙二年者以為外丙年方二
 嵗也仲壬四年者以為仲壬年方四嵗也湯方有天
 下衆心未定乃立㓜君其可乎故伊尹舎外丙仲壬
 而立太丁之子太曱太曱乃湯之適長孫也
 東萊曰湯崩以太丁外丙仲壬皆未立而卒於是乃
[017-1b]
 立湯之嫡孫伊尹以太甲在喪次便思垂訓乘其初
 之虛心故也太甲此時其心為何如前雖有驕奢淫
 佚之行至此必掃蕩無餘而虛心願聞治道矣此時
 格以大訓入其心則其聽之必篤雖久而猶有餘力
 然則太甲既立而昬迷至後克終允徳其所以誨而
 為善皆非淺淺者所可及則其訓之之早故也
伊訓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
[017-2a]
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總已以聽冡宰伊尹乃明言烈
祖之成徳以訓于王曰嗚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徳罔
有天災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鳥獸魚鼈咸若于其子
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
亳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寛兆民允懐今王嗣厥
徳罔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終于四海
嗚呼先王肇修人紀從諌弗咈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
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于有萬邦茲惟
[017-2b]
艱哉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後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
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時謂巫風敢有殉于貨色恒于
遊畋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逺耆徳比頑童時
謂亂風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邦君有
一于身國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于蒙士嗚呼嗣
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
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徳罔小萬邦惟慶爾
惟不徳罔大墜厥宗案此篇經解永/樂大典原缺
[017-3a]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于亳思庸伊尹
作太甲三篇
 無垢曰孔子之序總三篇之意而三篇之意又各有
 所主也上篇言所以放太甲中篇言所以歸太甲下
 篇言告太甲所以為長乆計此不可不辨也庸如庸
 愚之庸謂過惡也思者悔也思庸謂悔過也以悔過
 而歸亳既歸亳而又悔過是其省前日之非終不已
 也人之為惡當其迷時無所不至及其既省則遇舊
[017-3b]
 事而必驚思故態而必沮其悔至死而未已也
 朱正夫曰放字當作教字伊尹教太甲於桐宫三年
 張氏曰大甲既立不明者言其徳之昏也夫惟其徳
 不明是以性蔽于内物惑于外是非取舎不中厥理
 雖湯之典刑猶且顛覆之此所以伊尹放之于桐者
 將以匡救其惡而已嘗觀伊尹在畎畆之中雖一介
 之㣲不以取與于人非其道義雖禄之天下繫馬千
 駟曽不為之少動其心則其所行非特足以自信而
[017-4a]
 人信之固有素矣一旦以其君之不義而放之天下
 不以為疑大臣不以為異豈非其行義之素信於人
 者而能之乎
 東萊曰放于桐宫自迹觀之尹無放君之理使太甲
 居幽之義逺朝政而不親亦可也使孔子揜尹之過
 徇迹而言之謂之無放君之事亦無害於孔子序書
 蓋聖人以大公存心使千萬世不敢議其非尹處湯
 没之後遭太甲之昏迷亦不幸之甚何有心於桐宫
[017-4b]
 之放亦不幸而為是也孔子遽筆伊尹放諸桐非特
 足以見孔子至公之心而尹亦非文過飾非之人其
 放太甲之事亦公天下為心也
太甲上
惟嗣王不恵于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
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徳用集大
命撫綏萬方
 無垢曰恵順也阿依也衡平也言伊尹有道人君倚
[017-5a]
 之以平天下也夫倚之以平天下其聰明識慮必有
 以大過人矣其可不委心聽之乎大甲器質非君天
 下之才其所思所見逈然與伊尹不相入此所以不
 順於伊尹也太甲之不順阿衡是不順天命阿衡之
 心即天命也此伊尹作書所以首以天之明命為言
 先王無一毫私慾其心常與天通一念慮之起必三
 省於心而後行此所謂顧天命也一事之變必取正
 於心而後斷此所謂諟天命也推顧諟之心以承奉
[017-5b]
 上天下地右社稷左宗廟是於幽明之間上下左右
 無所不顧諟其心也心即天也人有是心心有是天
 第人未之顧諟耳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
 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事天在存其心而
 已存即顧諟之謂也 又曰湯之心是與天同矣為
 人而心與天同天下一人而已矣大命不集於湯而
 誰集乎桀率遏衆力率割夏邑其心紛然為人慾所
 亂日夜自絶於天夫有一人絶於天必有一人合於
[017-6a]
 天矣况大徳者必受命此自然之理也桀之勞民甚
 矣湯集大命以有天下豈敢有絲髪擾之哉撫綏之
 而已矣湯有撫綏之心而所以左右此心以安天下
 之衆者不無望於聖賢也
 張氏曰先王於天之明命顧之而不敢忘諟之而不
 敢違上以承天之神下以承地之祇中以祗肅於宗
 廟社稷祗者欽之逹乎外也肅者敬之存乎内也於
 上下神祗言承於宗廟社稷言祗肅亦互相備也夫
[017-6b]
 湯之徳足以昭升於上故天監厥徳用集大命使湯
 足以簡代夏而撫綏萬方也
 東萊曰太甲當不明之時自然與阿衡不相順伊尹
 欲其善反入於惡伊尹欲其勤反肆於縱自然不順
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惟尹躬先
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王罔克有終
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忝厥祖王惟庸
罔念聞
[017-7a]
 無垢曰伊尹見太甲有欺疑之心所以言我親見夏
 之先王君臣所以有終始者以忠信相與而不面欺
 心疑也後嗣君臣所以無終始者則以無忠信之心
 也不欺者忠不疑者信君欺臣臣亦欺君君疑臣臣亦
 疑君伊尹言此是其故太甲之兆未萌也然則伊尹
 何其不幸歟一出則放桀再出而又將放太甲焉此
 豈美事哉人臣之大不幸者也伊尹亦無如之何
 又曰祗爾厥辟者以為太甲宜端嚴尊敬受此君天
[017-7b]
 下之位不宜輕佻浮躁突梯猜慮如閭巷下俚之熊
 也儻如閭巷下俚之態是辟不辟矣其辱成湯莫大
 焉伊尹諌戒深切如此則太甲之無君道可知矣
 又曰天下之理一念先入其中則他念不入一聞先
 入其中則他聞亦不入伊尹之言如此太甲所以罔
 念聞者何也則以庸愚之念先入其中故伊尹之言
 不念不聞也夫其所謂庸愚者則欲與縱是也其心
 方得天下將逞其欲將縱其心而苦言沓至如何其
[017-8a]
 念聞哉
 薛氏曰王惟庸者王當申而用之也罔念聞者心不
 是念耳不是聽也
 張氏曰忠信為用而無缺矣忠則不欺信則不疑君
 臣之間能以忠信相與至於不欺不疑故其心徳之
 同不為䜛譖所奪則能有終矣相視君者也君能以
 忠信而有終則相亦惟終矣其後嗣王則桀是也桀
 不能用忠信而罔克有終則其輔相之人亦不用忠
[017-8b]
 信而罔終矣夫君臣之相與所以有初而無終者非
 他道也蓋以不用忠信而已則嗣王之如此不可不
 戒也
 東萊曰伊尹前舉二叚好與不好底様子如此分明
 嗣王豈得不戒須當敬爾為君之道君不君不特是
 自辱又至於辱乃祖成湯者伊尹至是忠誠懇切告
 太甲至如此太甲方且以為常事雖聽伊尹言似若
 無念聞也
[017-9a]
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啓迪
後人無越厥命以自覆慎乃儉徳惟懐永圖若虞機張
往省括於度則釋欽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
有辭
 無垢曰伊尹意言湯旁求得我以開導汝汝倘不聽
 是先王之命將失墜於下而汝社稷亦自顛覆而不
 救矣賢者不聽則聽小人之言小人之言進宗社豈
 有安固之理乎 又曰惟欲則奢侈無度惟縱則思
[017-9b]
 慮不審儉徳之説所以杜其欲虞機之説所以救其
 縱惟儉則可以為長久之計惟審則可以應天下之
 變夫虞之射鳥獸必先省夫矢傳於括括應于度度
 者所射之物也然後釋然舎去所以百發百中倘惟
 在此有絲毫不審則在彼有霄壤之逺矣豈有放心
 蕩意而天下自治者乎然為儉在審必有其要欽厥
 止則不期儉而自儉率乃祖攸行則不期審而自審
 此又伊尹指大甲徑路使之力寡而功倍也
[017-10a]
 史氏曰捨紛華而入枯淡棄芻豢而甘藜藿此人情
 之所不能安者也前是而後違朝行而夕改始勤而
 終怠其不能為逺謀者必矣慎之於初而使之無偽
 懐之於乆而使之不易率吾自然之性有加無己此
 中材之主所當知者也伊尹所以望太甲者如此
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于弗順
營于桐宫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
 無垢曰言未克變是太甲心雖省悟然心不勝欲所
[017-10b]
 以欲變而未能也伊尹見其未能非言語所能救也
 當造化以驅除其惡使之一變而歸於道焉此豈小
 夫淺識所能究其萬一哉 又曰所謂習者乃氣習
 之習是其生也適禀天地之惡徳受隂陽之乖氣其
 為不義亦性情所不能自己者也使聖人無造化之
 術則亦何貴於聖人哉其造化之術如何伊尹乘欲
 變未能之幾乃使不近於弗順義理之人以絶其為
 惡之萌放之於桐宫以起其悲愴之心宻邇先王其
[017-11a]
 訓以發其仁義之性蓋人之為惡者非有苦楚之則
 其惡不去先王所以有墨劓剕宫之刑有桎牿徽纆
 之法以戕其形體以苦其心志不如是惡氣不殞善
 心不生
王徂桐宫居憂克終允徳
 無垢曰王未克變言未變非不欲變也力不能爾然
 而小人在側惡習在前則又忘之矣是欲變之時乃
 允徳也允徳者誠心發見也惟徂桐宫居憂悲哀哭
[017-11b]
 泣以愴其心衰絰苴麻以慘其氣茹菜食粥以沮其
 驕則前日欲變之心曠然大明矣是不徂桐宫不居
 憂慼則前日欲變之心不能終也既終允徳為何如
 哉乃知成湯之心乃見伊尹之用乃愴昔時之失路
 乃喜今日之自新形色言語一皆順理動容啟處一
 皆丕變伊尹之功其大矣哉
 張氏曰人性未嘗不善其所以不善者非性之罪習
 使之然耳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逺也太甲之所以
[017-12a]
 不義者習以成性而已
太甲中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
 無垢曰太甲元祀十二月朔即位至三祀十有二月
 朔是三十有六月矣此以知太甲雖服闋猶在桐宫
 也至三祀十二月朔乃商家正月朔也然後奉之以
 歸
 東坡曰湯放桀伊尹放太甲古未有是皆聖人不得
[017-12b]
 已之變也故湯以慙徳為法受惡曰此我之所甚病
 也亂臣賦子庶乎其少衰矣湯不放桀伊尹不放太
 甲獨病一時而已將使後世無道之君謂天下無若
 我何此其為病與慙均耳聖人以為慙已以救天下
 後世故不得已而為之以為不得已之變則可以為
 道固當爾則不可使太甲不思庸伊尹卒放之而更
 立王則其慙有大於湯者矣
作書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
[017-13a]
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徳實萬世無疆之休
 無垢曰前日天下失太甲皇皇然惟恐無君正以兩
 貴不能以相事兩賤不能以相使是民非君無能相
 正以生也此言天下之心也前日太甲在桐宫形單
 影隻無有親附四海之内其誰與歸是君非民罔以
 辟四方也此太甲之心也今太甲復歸朝廷天下知
 有君可依自此方有生路其喜為何如太甲知民復
 歸往于我自此吾得以號令天下其喜為何如是伊
[017-13b]
 尹一舉既消天下怨忿之心而生其愛君之意 又
 曰聖人以人合天不委於天以義斷命不委於命聖
 賢第知人事與義理而已安肯少假于造化使其自
 治自亂而一委於天命乎伊尹之意以謂太甲不悔
 過是天意不佑商家也今既悔過乃天眷佑之意未
 已此亦開慰太甲之意爾聖賢所學方欲造化天地
 豈有一聽於天命之理乎
 張氏曰民得君則治安非后則無能相正以生矣君
[017-14a]
 得民則可與守邦非民則無以行法於四方矣君民
 之相須也如此則太甲方其不明於徳伊尹營桐宫
 以放之及其克終允徳則伊尹以冕服而奉之其放
 也其奉也伊尹豈容私意於其間哉盡其愛君之誠
 以聽命於天而已此嗣王之克終厥徳而伊尹所以
 歸之於天也
 東萊曰民非君則强陵弱衆暴寡民無以為生矣后
 非民則無以為君於天下此見伊尹之心謂君民本
[017-14b]
 一體不可以須臾離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徳自厎不類欲敗度縱
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
往背師保之訓弗克于厥初尚賴匡救之徳圖惟厥終
 無垢曰太甲未悔以前善言能聳動之而不能使其
 深入既悔之後伊尹罄欬嚬笑之間皆注乎太甲心
 術之内如箭破的如啄受啐其言形動於外蓋天機
 自然不得而已拜手稽首豈虛為禮文哉誠有不得
[017-15a]
 不然者爾夫轉不恵惟庸未變之心一旦而為拜手
 稽首亦可以騐伊尹之所學矣豈特可以驗伊尹之
 所學善惡之在心其形狀亦可卜也向者惡注乎心
 使人聞懇切善言其倨傲乃如此今也善注於心略
 聞善端其尊敬乃如此是善惡外見又可於儀容間
 卜之矣 又曰自謂有餘者小人之態常若不足者
 君子之心伊尹前日告戒之幾太甲已得之矣猶自
 以為不足而渇聞如此是其志豈止欲為悔過之君
[017-15b]
 而已乎其為善之心何其逺且大也
 張氏曰耳之於聲目之於色口之於味鼻之於臭無
 非欲也先王以人之有欲於是為度以防之惰其情
 貌弛其支體無非縱也先王以人之有縱於是制禮
 以防之欲而無以節之則至於敗度縱而無以操之
 則至於敗禮敗度敗禮其為罪大矣天作孽則修徳
 而可以禳故曰猶可違自作孽則在已有以致之何
 可逃乎故曰不可逭太甲以為既往之失雖不可追
[017-16a]
 而將來者尚可圖之也然則太甲之所以克終厥徳
 豈非伊尹之力歟
 東萊曰太甲不明之初視欲與縱為安泰恬愉之地
 視度與禮反若荆棘束縳然此時惟恐欲之敗度縱
 之敗禮既明矣乃知度與禮自有安泰恬愉之地欲
 與縱乃荆棘也故惟恐欲之敗度縱之敗禮以速戾
 于厥躬言自得罪也天作孽猶可違避如天下水火
 之災人皆得以逃之至於自身作罪則身自被其害
[017-16b]
 一身之間何所逃哉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徳協于下惟明后先王子
恵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悦並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
后后來無罰王懋乃徳視乃烈祖無時豫怠奉先思孝
接下思恭視逺惟明聽徳惟聰朕承王之休無斁
 無垢曰人平生立志必有所準的然後可以成功如
 人之學射必先設的於彼然後吾正内志直外體審
 固弓矢手布準繩足蹈規矩念念於的日日於的時
[017-17a]
 時於的如此則百發百中矣舜不以堯為的不能成
 重華之功禹不以舜為的不能成文命之功湯不以
 禹為的不能成表正之功以至孔子不以周公為的
 何以集大成孟子不以孔子為的何以傳正統太甲
 將欲懋勉允徳安得不以成湯為的視乃厥祖蓋使
 視之為準的也 又曰太甲前日縱欲時則忽祖宗
 忘臣民所視者皆目前之快而不為萬世之計所聽
 者皆淫逸之言而不知仁義之説是孝恭聰明皆為
[017-17b]
 縱欲所昏矣今既悔過縱欲已除如浮雲開而白日
 自皦塵垢去而軒鑑自明孝恭聰明盡皆發見以奉
 祖宗則此心為孝以接臣民則此心為恭所見者髙
 逺不與凡俗同是此心為明矣所聽者仁義不與巧
 佞合是此心為聰矣
 東坡曰顔淵問仁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
 勿言非禮勿動夫視聽期於聰明而已何與於禮非
 禮勿視非禮勿聽是禮也何與於仁曰視聽不以禮
[017-18a]
 則聰明之害物也甚於聾瞽何以言之明之過也則
 無所不視抉人之私求人之所不及聰之過也則無所
 不聽浸潤之譖膚受之愬或行焉此其害豈特聾瞽
 而已哉故聖人一之以禮君臣上下各視其所當視
 各聽其所當聽而仁不可勝用也
 史氏曰人臣以勉君為訓則必論修徳之方人君以
 成憲為能則必有為徳之效昔伊尹既復政厥辟懼
 其弗克厥終誥誡之辭何其至哉謂孝恭聰明之四
[017-18b]
 徳皆成湯之所常行也吾能勉其未至先世易忘奉
 之則思孝卑下易忽接之則思恭逺者蔽而難察視
 惟用其明徳言苦而難入聽惟用其聰易者不以為
 易難者不謂其難惟先王成憲是傚然則豈惟措人
 君於無過之地哉成徳之效為人臣亦與有榮焉爾
 張氏曰治天下國家之道者未有不自其身始此伊
 尹之告太甲所以先言修厥身也能修厥身使允徳
 協於下然後可以為明明后也内足以自信外足以
[017-19a]
 使人信之者允徳也君子之徳升則上合乎天降則
 下合乎民允徳協于下者言徳之降而下合於民也
 困則不能以自興窮則不能以自逹子者所以親愛
 之也恵者所以周濟之也困窮者猶子恵之則其餘
 可知矣惟其能子恵困窮此所以得民之心能得民
 之心此民之所以服厥命而罔有不悦也 又曰髙
 其目而所視者逺然後可以為明下其耳而所聽者
 徳然後可以為聰孝恭足以盡己之性聰明足以得
[017-19b]
 物之情則王之盛徳充實於内而其美不可以有加
 矣
 東萊曰明與聰自有本然之聰本然之明惟視逺聽
 徳然後為本然之聰明人之能視近而不能視逺以
 物有以蔽之也惟物不能蔽則能視逺能視逺則本
 然之明見矣人之所以不能聽徳以物有以雜之也
 惟所聽非物而非禮勿聽然後為聽徳能聴徳則本
 然之聰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