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39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唐-尊者勝友 (T@SONG)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二


尊者勝友集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與欲已更遮學處第五十三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波
難陀,大眾為作捨置羯磨。難陀知已向餘苾
芻作如是言:「我先妄與爾欲由悔恨
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與他欲已後便悔,言:『還我欲來不
與汝。』者,波逸底迦。」


言與欲已者,謂僧伽有如法事,先情許已。後
[012-0591c]
便悔者,謂先與欲後起悔心也。言還我來者,
此出遮詞:「誰知汝等取我欲去,反於我等作
不饒益。」此戒與前毀破學處有差別者,前望
羯磨事已先知;此據不知,但遮其欲。此中犯
者,已與他欲後生悔恨,煩惱既生心無慚恥,
於所對境作苾芻想,言告彼時,便得墮罪。


與未近圓人同室宿過二夜學處第五十四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如世尊說:「常以月
八日十四日,大眾同集,共聽經法。」便至夜
半,有老苾芻然燈而臥,夢見故二,與共交
通,讇言外聞遂生譏謗。因制不應與未近圓
人同一室宿,亦復不應然明而臥;日月光者
無犯。又因尊者羅怙羅及病苾芻,開經二夜,
至第三夜令未近圓人出宿。出宿之時不應
驅遣使出寺外及離簷前,但可離其自房勢
分。若恐惡苾芻為破戒緣者,至第三夜,應
令求寂向善友房。此若無者,應共驅出罪惡
苾芻、或自將求寂餘處而臥。若自安居已不
得往餘處者,應生心念為防護故,於三月中
與求寂同宿者無犯。為於行路至出宿時,有
虎豹等恐驚怖者,至第三夜,若齊初分若第二分若第三分乃至明相顯現已來皆不應睡若極困乏者聽睡無犯難事既息隨緣共去



。路有驚疑,應遣在前自居其後。若行困
極,應與小食。


時鄔波難陀有二求寂:一名
利刺、二名長大。過二夜共宿,并與俗人同處。
由眠宿事不寂靜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與未近圓人同室宿過二夜者,波
逸底迦。」
[012-0592a]


言未近圓人者,除苾芻、苾芻尼,餘諸人類,咸
犯斯學。如是應知,至第三夜共女宿時,便犯
兩墮。過二夜者,謂經二夜至第三夜,始從初
臥即得惡作。明相出時,便得墮罪。言同室者,
有四種室:一、總覆總障,如諸房舍及客堂樓
觀等,上總遍覆四壁皆遮。二、總覆多障,於其
四壁少安窓戶。三、多覆總障,即四面舍於四
邊安壁中間,豎柱四簷內入、或低或平。四、多
覆多障,謂三面舍。謂於四面舍無其一邊,
若半覆半障、或多覆少障、或簷際等,並皆無
犯。若過三夜淨宿之時,與扇侘半擇迦等,
經明相者,得惡作罪。於未近圓作未圓想等
六句,四犯、二非犯。若崖坎下、或空樹中者無
犯。若與授學人同室者,亦應淨宿。此授學
者亦應與未近圓人而淨其宿。凡眠臥時,若
有難緣無餘床席,應疊嗢呾羅僧伽為四重
而臥其上。以僧伽胝疊安頭下、或用覆身安
呾婆娑,以充內服。凡臥息時右脇著床,兩足
重累,身不動搖,作光明想,安住正念情無
嬈惱,衣服不亂,於睡知量,念當早起,初夜後
夜恒修善品,此是沙門眠息之法。若無病苦
晝不應臥。若眠息時,有人相惱者,應向餘
處。


不捨惡見違諫學處第五十五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無相苾芻生罪
惡見,欲令捨故,作白四羯磨,眾開諫時猶
故不捨。由邪思事僻執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作如是語:『我知佛所說法,欲是障
礙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諸苾芻應語彼苾
[012-0592b]
芻言:『汝莫作是語:「我知佛所說:『欲是障礙法
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汝莫謗世尊,謗世尊
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世尊以無量門,於諸
欲法說為障礙。汝可棄捨如是惡見。』諸苾芻
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懃
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
波逸底迦。」


作如是語者,謂引世尊所說,雖有妻室獲得
不還果,遂生惡見。世尊所說法者,一、世尊
說;二、弟子說。由大聖力法興於世,雖弟子說,
亦名佛說。障礙法者,謂五部罪。非障礙者,
謂不能障沙門聖果。此中犯者,若苾芻心生
惡見謂為正見,云:「我所解最為殊勝。」實不從
佛聞如是語,但出自意說其文義。不生慚恥,
邪說誑他。餘苾芻見時應為屏諫。若不捨
者,得惡作罪。次羯磨諫作初白竟,乃至第二
羯磨竟,若不捨者,一一皆得惡作之罪;第三
竟時,便得墮罪。應於大眾中說悔其罪。


隨捨置人學處第五十六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無相苾芻僧伽
與作捨置羯磨,時鄔波難陀與其同住。損惱如上
,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如是語人未為隨法、不捨惡見,
共為言說、共住受用、同室而宿者,波逸底迦。」


言未為隨法不捨惡見者,雖得眾法不欲隨
順,所陳惡見無改悔心。設未順眾,若捨惡見
者,雖與同住,無其墮罪。共為言說者,謂平
論善惡受白事等。共住者,與作依止師。受用
者,謂受供給。同室宿者,於前四種室中作如
[012-0592c]
上事,宿經明相,皆得墮罪,方便得輕。若不知
是被眾捨棄、或身有病苦、或欲捨惡見,並無
犯。


隨順惡見求寂學處第五十七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有二求寂:一名利
刺、二名長大,作諸惡行心無羞恥。見昔朋友
得羅漢果,作是念言:「彼與我等舊行非法,而
今獲得勝增上果,故知犯罪非障聖果。」此惡
見人眾應開諫,安在見處令離聞處,大眾和
合秉白四法,令捨惡見。若作白已,應往告知,
乃至羯磨一一皆爾。第三法竟,若不捨者,即
應驅擯,不應同住。而鄔波難陀遂便攝養,
與共同住。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見有求寂,作如是語:『我知佛所說
法,欲是障礙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諸苾芻
應語彼求寂言:『汝莫作是語:「我知佛所說:『欲
是障礙法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汝莫謗世
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世尊以無
量門,於諸欲法說為障礙。汝可棄捨如是惡
見。』諸苾芻語彼求寂時,捨此事者善。若不捨
者,乃至二三隨正應諫,隨正應教,令捨是事。
捨者善。若不捨者,諸苾芻應語彼求寂言:『汝
從今已去不應說言:「如來、應、正等覺是我大
師。」若有尊宿及同梵行者,不應隨行。如餘求
寂得與苾芻二夜同宿,汝今無是事。汝愚癡
人,可速滅去。』若苾芻知是被擯求寂而攝受
饒益,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言攝受者,謂與依止。為饒益者,給彼衣鉢、或
教學業亦名饒益。與同室宿,經初二日各一
[012-0593a]
墮罪,至第三日得二墮罪。若與依止及教讀
誦,皆得墮罪。凡不見罪等被捨置人,共為受
用,皆得惡作,餘如前說。


著不壞色衣學處第五十八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祇利跋窶山大節
會日,遠近城邑士女咸萃,歌管音樂並皆雲
集。是時樂者作如是議:「我之管曲人皆見聞,
未是殊妙,宜須改異,更作新奇。」時有樂人取
六眾苾芻形像,變入管絃。既是新異人皆競
集,自餘鼓樂無往看者,遂多得珍財。時六眾
苾芻聞斯事已,自相告曰:「無識倡優摸我形
狀,將為舞樂,尚獲多財;豈若自為而不得物!」
既足衣鉢無假乞求,遂於大會眾聚之時,著
俗衣裳自為歌樂。諸有看人咸集於此,自外
管絃並皆息唱。是時樂人自相告曰:「前為形
狀多獲珍財,今彼自為我無所得。可將珍貨
密贈六人,彼見哀憐必隨我欲。」時六眾苾芻
既受貨已,住彼作樂。苾芻不應習學歌舞
及往觀聽。此由鼓樂事掉舉煩惱,制斯
學處。


「若復苾芻,得新衣,當作三種染壞色:若青、若
泥、若赤,隨一而壞,若不作三種壞色而受用
者,波逸底迦。」


言新衣者,謂是體新,非是新得,名為新也。衣
有七種,具如上說。言青者,取訶梨勒,或研或
擣和水成泥,塗鐵器中停經一宿,和以煖水
染物成青,非深青色。若泥者,謂是泥染。文
云:「赤石是也。」若赤者,謂是樹皮、根莖、枝葉、花
果。堪染衣者,皆得壞色。言受用者,謂披著也
[012-0593b]
,初擐體時,即得墮罪。中間方便皆得惡
作。下至拭鉢巾拂足巾鉢帒濾羅腰絛等,咸
須壞色點淨而畜。若其衣體、或經、或緯,是
不淨物,不壞而披,皆得惡作。先壞色衣王賊
奪去,後時重得舊淨已成。若不壞色為不壞
色想,六句如上。若重大衣帔是僧祇物,聽留
縷𦆠而受用之,亦不須染,不應露著出外遊
行。必須出時,表裏皆須赤衣通覆,勿令外
現。若縷𦆠尚露出者,應截去之。若是別人物,
皆須作委寄法而為受用,應對苾芻作如是
說:「具壽存念!此重大衣以某甲施主為委付
者,我為彼想而受用之。」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捉寶學處第五十九



佛在王舍城鷲峯山,爾時世尊於日初分執
持衣鉢,將尊者阿難陀以為侍者,從鷲峯山
詣王舍城乞食。遇天大雨水蕩崖崩,見劫
初人所安伏藏,光色晃曜。世尊告曰:「阿難陀!
汝應觀此是大害毒。」阿難陀答言:「大德世尊!
實是可畏毒。」去斯不遠,有一採根果人,聞之
生念:「我於先來但見齧毒,至於害毒實未曾
見,勿令於夜蜇害於我。試往觀之,識其形狀。」
既其至已見是伏藏,光彩外發。竊生是念:「願
此害蛇恒蜇於我父母、妻子所有眷屬,亦不
辭痛。」遂將葉蓋細細持歸,共諸親族隨意受
用。時未生怨王見其富盛,遣使往察,徐而問
之:「汝於何處得王伏藏?」彼人報曰:「我實不得
王家伏藏。」捉以送王。王自問曰:「汝可實說得
吾伏藏耶?」彼人答言:「我實不得。」王問諸臣:「違
王教勅罪合如何?」答云:「合死。」王言:「此違我
[012-0593c]
命,宜當准法,所有眷屬皆繫獄中。」即將向殺
處,彼人悲泣隨屠者行,高聲大喚:「阿難陀!此
是害毒!此是害毒!」將刑有言,法須返奏。使
持此語返報於王,王曰:「言不相當,必有其義。
即便喚返親自問之。」彼人具以昔緣而答。王
於佛法初始生信,聞說此言不覺流淚,告彼
人曰:「汝緣世尊獲斯珍寶,罪雖合死我今釋
放,并汝眷屬,應將此物供養佛僧。」既蒙釋免,
遂辦上供奉請佛僧就其住宅,佛為說法踊
躍歡喜,便獲初果。緣斯不聽苾芻捉寶。又鄔
波難陀往教射處,復往樂坊,怖其博士,令輸
餅直,賣盡弓矢戲具之屬,終致貧窮,此是寶
類。又鄔波難陀於薜舍離取他童子瓔珞,云
是藥叉神物。由珍寶事多貪限廢闕煩
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寶及寶類,若自捉、教人捉,除在寺
內及白衣舍,波逸底迦。若在寺內及白衣舍
見寶及寶類,應作是念,然後當取:『若有認者
我當與之。』此是時。」


言寶者,謂金銀、琉璃、硨磲、碼碯、珊瑚、琥珀、
商佉右旋,及牟薩羅帝青大青,日月光等。
言寶類言寶者謂未尼珠薜琉璃商佉尸羅琥珀金銀碼碯牟娑羅大赤珠右旋螺等是也言似寶者,謂鬪戰具,所有兵刃、或管樂所
須戲具雜物。自捉者,謂自身觸。遣他者,謂教
他觸。寺內者,謂苾芻住處,因鹿子母遂開舉
捉。白衣舍者,謂俗人舍。捉他金囊欲為藏舉
者,無犯。此中行法者,凡得遺物,主若來索,應
反問之。若說識同即宜還彼,若差互者即
不應還。若於寺外見他物時,以葉草等蓋覆
令密,不應於此為輕棄心,無主來索收歸住
[012-0594a]
處,私自舉掌經七日八日,無人索者應收貯僧
庫,經五六月又無索者,應供僧伽,買牢器具。
若後主索,應勸喻彼令施僧伽;若不肯施,當
酬本直。若索利者,應告之曰:「由佛制戒還爾
本物,更索其利是所不應。」若寶裝瓔珞、若臂
釧等嚴身之具、若張絃樂器、若堪吹𧋠角
若弓施弦[弓*替]若箭有鏃頭、若像身中有佛舍利,
如斯等類自觸教他,皆得波逸底迦;方便之
罪准果應知。若嚴身具不以寶裝,及諸假寶
弓無弦、箭無鏃,未張樂器,𧋠不堪吹,乃至
結草為瓔珞具,無舍利像及龍象額珠,自觸
教他及作書等,若坐寶座,咸惡作罪。若向
天上觸時無犯。若先是兵刃,打壞無堪者無
犯。亦不應著諸瓔珞具。若須執捉有舍利
像及無舍利像,作大師想然後方捉,由是佛
寶故。若不守持心,觸得本罪。若月光珠及日
光珠,為出水火觸亦無犯。知是賊徒不應指
示,若須水火應與。若觸輪王七寶,隨其所應
得輕重罪,一得眾教、二得墮罪,餘四無犯
觸女成殘,  珠輪墮罪,  二惡象馬,  無犯應知


非時浴學處第六十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六眾苾芻在溫泉
所,作諸調弄惱影勝王,由此為緣遂遮洗
浴。身形臭氣時俗譏嫌,因更開聽半月中洗,
復聽在時無過。由洗浴事過分煩惱,制
斯學處。


「若復苾芻,半月應洗浴,故違而浴者,除餘時,
波逸底迦。餘時者,熱時、病時、作時、行時,風
時、雨時、,此是時。」
[012-0594b]


言故違者,謂違限齊而浴。熱時者,謂春時餘
有一月半當作安居,即是四月初至五月十
五日,及夏初一月,即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
五日,此兩月半名極熱時。病時者,若不洗浴
身心不安。作時等者,義如上說。風時者,乃至
微風吹動衣角。雨時者,乃至天雨有二、三
渧墮其身上。風雨時者,謂風雨俱有。初開
半月浴,因大熱時後聽隨意,更開病等,皆非
是犯。此中犯者,若灌頂、若入河池、若冷水、若
煖湯,於斯等處不作時心守持而浴者,從上
澆水流至于臍,若入河池水過臍上,得波
逸底迦。若有要緣須渡河㵎、若繞灘磧、若過
橋隄脚跌墮水、或時悶絕他以水澆、若在河
池為學浮故,若遇天雨,並皆無犯。若在時內
須數洗者,應守持心方為沐浴。苾芻住處咸
須淨掃,處若寬大修治難遍者,應於要用處
而掃拭之。若至八日、十五日,應鳴健稚合
眾共掃,眾集之時應說法語、或聖默然,事訖
應浴,禮制底已共相慰問,隨意而去。苾芻見
地若灑若掃、若牛糞塗,欲履踐時,皆誦伽
他。佛堂制底及幡幢竿,須蹈影過,亦誦伽他。
若有方處地多暑熱,亦隨意浴。若觸死屍亦
應洗浴。苾芻若死應檢其屍,若無蟲者以火
焚燒。無暇燒者應棄水中、或埋於地。若有蟲
若天雨,應共輿棄空野林中,北首而臥,竹草
支頭,以葉覆身面向南望,應於殯處誦無
常經,復令能者說呪願頌。喪事既訖宜還本
處,其捉屍者連衣浴身。若不觸者應洗手足。
若剃髮者亦在時攝。若除爪甲應作剃刀形、
[012-0594c]
或斧刃形,不得作稻粒形、人頭半月及烏鳥
[此/束],不得揩使光澤,應刮去塵垢。若剃髮者
咸須總剃,不應留頂上朱荼,不應以剪刀
剪髮。若在瘡邊隨意剪之,三隱處毛並不
應剃。若蟲生、或有瘡,應告上座方剃。若脛腨
毛近瘡應剃。蘭若苾芻髮極長時,得齊兩
指,餘不應爾。剃髮之時,不應披三法服,應別
畜一剃髮之衣。此若無者,可披僧脚󰢎。若
無剃髮人,苾芻解者,應於屏處剃之,由此僧
伽聽畜剃刀等物,須者取用。若大眾地灑掃
淨處,不應於中除棄爪髮。若是老病及有風
雨,聽隨處剃。剃髮竟時應以牛糞塗拭其地,
次洗浴身,老病乏水應洗五支,謂頭及手
足。若洗浴時應觀合不。其澆水者,應著二
衣,不應師子而洗野干,謂破戒人使持戒者,
若是父母、阿遮利耶、鄔波馱耶,此之四人縱
是破戒亦應供養,不應輕慢。若洗浴時,不應
輒使不信之人及初信人入於浴室。若洗浴
時要須心念守持:「我今欲洒,在何時中?」然後
方浴,不得將甎石等用揩髀腨,不應露體
而浴。應畜浴裙長四五肘、闊一肘半,不得
複作,若複作者恐蟲住內。將欲洗時應觀其
水無蟲方浴。若無裙者,應以樹葉掩身屏處
而浴,若洗浴時蟲著身者,此水則不應浴。若
在河池洗浴竟時,應方便以手開掩浴裙,漸漸
出水勿令相著帶小蟲出。若至岸邊,暫時蹲
住,然後偏抽捩除其水,不應濕體披支伐羅。
若拭身巾、或以洗裙拭去身水,方可披衣。如
上所說,不順行者,咸惡作罪。
[012-0595a]


第七攝頌曰:


「 殺傍生故惱,
 擊歷水同眠,
 怖藏資索衣,
 無根女同路。」



殺傍生學處第六十一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苾芻往
教射堂,自現己伎作五箭法,輕忽人眾,因
害飛禽。由生命事無悲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故斷傍生命者,波逸底迦。」


言故者,謂作傍生想故心而殺。言傍生者,謂
烏禽、蛇鼠等。斷命者,令彼命根身中不續。此
中犯者,若苾芻以自身手、若持器仗、若擲
餘物作殺心而打者,或當時死、或後命終,皆
得本罪;若不死者,得惡作罪。使癲狂者行殺
害時,彼雖無犯,教者本罪。若遣書信若手印
等令其行殺,命斷之時,皆得惡作。境想六句
亦如上說。復有處說:「實非傍生作傍生想,亦
得本罪,從心結重。」若故殺彼而錯殺此,得惡
作罪。若無心當境者,無犯。


故惱苾芻學處第六十二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苾芻見
十七眾受近圓已,作惱亂心而告之曰:「汝等
雖蒙作法,實不得戒。何用勞心更求學業?」由
戲弄事掉舉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故惱他苾芻,乃至少時不樂。以此
為緣者,波逸底迦。」


言故惱者,謂彼本心以惡作事令他生惱。少
時不樂者,謂被惱箭射其心也為緣者,
謂以惱亂為緣。此中犯者,說他事時,言或稱
理或不稱理,作觸惱心,謂時非時、結界成不、
[012-0595b]
二師有過汝可更受、汝於某處盜親教師衣、
或犯重罪,說是語時,他惱悔心生與不生,言
說了時,便得墮罪。除近圓事及波羅市迦,若
以餘緣相惱亂者,咸得惡作。若授學人及不
解語人,欲令生惱,亦得惡作。若作饒益心、隨
順律教以理開導者,皆悉無犯。境想六句,兩
重四輕;於惡作事想疑等亦有六句,如上應
思。


以指擊歷他學處第六十三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十七眾苾芻
中有一人,被惱不樂。彼十六人共來愧謝,
以指擊歷,因笑過分遂致於死,
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以指擊歷他者,波逸底迦。」


若苾芻以一、二指乃至十指,擊歷他時,各
獲墮罪。若二人身俱頑痺而擊歷者,得惡作
罪。苾芻苾芻想,兩重四輕,於擊歷想亦為六
句。若以指頭示瘡靨處者,無犯。


水中戲學處第六十四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十七眾苾芻在
阿市羅跋底河中戲,時勝光王見生譏嫌。
,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水中戲者,波逸底迦。」


言水中戲者,因九事生犯,謂自喜教他喜、自
戲教他戲、自跳教他跳、掉舉弄影、身相打
拍。此中犯相者,謂在水中若出若沒、若去若
來、若拍水為鼓、若自作若共他作、若隨三業
所引起事。若苾芻作戲調想,初從座起著裙
披衣,去至洗處,著洗裙入水中,隨其深淺、或
[012-0595c]
堪不堪,擬為戲調,一一皆得方便惡作。若為
戲笑、若浮若沒、若去若還、若㳂波下、若泝
流上、若打水作樂、若畫水波文、若於水瓨中、
若於罐器中、若於羹椀中以手打拍,作絃管
音者,咸得墮罪。若以指彈作聲,為戲調心,皆
得惡作。若作取涼令意騰攪水波、若渡河若
學浮者無犯。如世尊說:「苾芻應習浮,恐有
難緣不能浮渡。」若以水灑弄他時,隨滴多少
咸得墮罪。為取涼冷水灑,無犯。油等滴他
者,得惡作罪。除水已外,若將餘物而戲調者,
皆得惡作。水作水想有其六句。有說:「實非是
水而為水想,亦得墮罪。」


與女人同室宿學處第六十五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阿尼盧陀苾芻
於無男子處,與女人同一室宿。女生染意,請
就家中設食供養,強逼苾芻欲行非法。由女
人事婬染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共女人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言女人者,謂是人女,堪行非法手足相稱。言
同室者,四室如前。此中犯者,苾芻與女人一
處同宿,至明相出,便得墮罪。若明相未出,得
惡作罪。若女在閣上苾芻在下、或復翻此;若
有梯,除去;有戶牢閉;若不去梯應安關鑰、若
令苾芻等而為守護,其守護人不應眠睡,若
異此者便得墮罪。或雖同室,以物遮障使絕
行路。若女在室外牢閉其戶、或牧牛羊孤獨
舍中,遮障同前。若以柴𣗥周匝圍繞者無犯。
若不爾者,明相出時咸得墮罪。若天龍女可
見形者,及女傍生同處宿時,咸得惡作。小
[012-0596a]
女傍生不堪行婬者,無犯。若居叢薄、或在榛
林、若密竹間若空樹內、若庇崖坎若蔭樹枝與女
宿時,咸得惡作。無堪之女,亦得惡作。長行屋
宇門各別開,隨有女處同宿得罪。女為女想,
有其六句,前四得罪,後二無犯。若苾芻先臥、
女人後來,苾芻不知亦得本罪。有說:「設無女
人作有女想,亦得本罪。」若有父母夫主等為
守護者,同宿無犯。


恐怖苾芻學處第六十六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披著毛
緂驚恐十七眾云:「神鬼來。」令生恐怖。由戲
弄事不寂靜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若自恐怖、若教人恐怖他苾芻,下
至戲笑者,波逸底迦。」


下至戲笑者,雖作調弄,本為惱心。此中犯者,
若苾芻於餘苾芻作恐怖意,以可惡事令生
畏惱,謂以色聲香味觸為驚怖事,告彼人曰:
「畢舍遮等欲來殺汝。」隨彼苾芻有怖無怖,解其言義,便
得本罪。若以可愛色聲等事,謂王欲來殺害
汝者,得惡作罪。若於授學人及於餘人處為
驚惱者,得惡作罪。若說地獄、傍生、餓鬼,情存
化導,彼雖生怖者無犯。苾芻苾芻想有其六
句,初二本罪,後四輕罪。實無怖事作無怖想,
亦有六句。有說:「設非苾芻作苾芻想,亦得墮
罪。」


藏他衣鉢學處第六十七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十七眾共六眾
苾芻在水而浴,時十七眾在水中戲,沒不疾
出。是時六眾收取其衣,藏草叢下捨之而去。
[012-0596b]
由調戲事不寂靜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自藏苾芻、苾芻尼、若正學女、求寂、
求寂女衣鉢及餘資具,若教人藏,除餘緣故,
波逸底迦。」


言正學女者,若曾嫁女年滿十二、若是童女
年滿十八,應與正學法,作白二羯磨與之。言
正學法者,謂是六法及六隨法。云何六法?


「 一者不得獨在道行。
 二者不得獨渡河水。
 三者不得觸丈夫身。
 四者不得與男同宿。
 五者不得為媒嫁事。
 六者不得覆尼重罪。」



頌曰:


「 不獨在道行、
 不獨渡河水、
 不故觸男子、
 不與男同宿、
 不為媒嫁事、
 不覆尼重罪。」



云何六隨法?


「 一者不捉屬己金銀。
 二者不得剃隱處毛。
 三者不得墾掘生地。
 四者不故斷生草木。
 五者不得不受而食。
 六者不得食曾觸食。」



頌曰:


「 不得捉金等、
 不除隱處毛、
 不掘於生地、
 不壞生草木、
 不受食不食、
 曾觸不應食。」



若正學女及求寂男女受戒法式,如廣文
說。言衣者,謂應量衣,合分別者。鉢謂堪守持也
。言餘資具者,謂鉢絡、飲水器、腰絛、針筒
等。言鉢絡者,謂盛鉢帒,若用布作、若用織
網。若是老病聽畜杖絡。飲水器者,謂小銅
盞也。腰絛者,聽畜三種:一、匾絛;二、圓絛;三、
方絛。若繩索類悉不應用,若更有餘綺飾
[012-0596c]
絛帶,皆不合畜。若金銀莊嚴具是不淨物,亦
不應著。但是沙門合畜之物,得根本罪;不合
畜者,得惡作罪。除餘緣者,若恐有王賊等難,
為其藏舉者無犯。此中犯者,知是他物作故
惱心、或復戲笑,隨彼前人生惱不惱,藏彼物
時便得墮罪。若金銀等器,若犯捨等鉢、若
不淨三衣、若減量衣服、若授學人物、若此部
餘部互為藏舉,若餘沙門婆羅門等物,輒藏
舉者,咸得惡作。


他寄衣不問主輒著學處第六十八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以已
三衣與依止弟子,弟子得已治染既訖,作己
物心還寄師主,便往他方。時彼師主歸取
而著,極令垢膩還安本處,弟子後還見衣生
惱。此由衣事及廢闕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受他寄衣,後時不問主輒自著用
者,波逸底迦。」


衣者,謂三衣也。不問者,不從他借用者披著也。
此中犯者,若苾芻與苾芻衣,不問主,自取而
著。不借不借想疑,取衣著時,二重二輕,後
二無犯。授學人等衣及不淨衣,不借而用,並
得惡作。若親友物,彼聞用時心歡喜者無犯。
有說:「雖實借得作不借想,亦得墮罪。」


以眾教罪謗清淨苾芻學處第六十九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蜜呾羅步弭迦見
實力子披衣拂著蓮花色苾芻尼頭,遂便謗
犯眾教罪。由同梵行事不忍,煩
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瞋恚故,知彼苾芻清淨無犯,以無
[012-0597a]
根僧伽伐尸沙法謗者,波逸底迦。」


言無根者,謂無見聞疑根。僧伽伐尸沙者,於
十三中隨一一事謗者,謂非理出言,於不淨
人有十一事成犯,六事非犯;於清淨人十事
成犯,五事無犯,如上應知。以眾教謗,便得墮
罪。若窣吐羅罪謗、若謗授學人、若前人不領
解語,咸得惡作。淨與不淨作淨想疑,得波逸
底迦。作不淨心,得惡作罪。有說:「雖非苾芻作
苾芻想,而謗他者,亦得墮罪。」


與女人同道行學處第七十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有諸苾芻從王舍
城詣室羅伐悉底,時有織師與婦共鬪,其婦
遂便捨家而去。苾芻見之,與為同伴,在路而
行。是時織師隨後尋見,謂其詃誘打之次死。
由道行事譏謗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共女人同道行,更無男子,乃至一
村間者,波逸底迦。」


言無男子者,謂惟有女。言一村間者,謂一
拘盧舍也。若半拘盧舍,皆得惡作;滿拘盧
舍,皆得墮罪。若無男子境想,四句同前,十
二無犯。女為女想,亦有六句。若化女、天女、龍
女、半擇迦女、若二根、若未堪行婬女,同路
行時,咸得惡作。有說:「若無女作有女想、若有
男作無男想,亦得本罪。」若過險路以女人為
防援者、或時錯道女人指示,斯皆無犯。


第八攝頌曰:


「 賊徒年未滿,
 掘地請違教,
 竊聽默然去,
 不敬酒非時。」



與賊同道行學處第七十一


[012-0597b]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有苾芻共興易
人偷關稅者同路而去。由行路事譏嫌煩惱,制斯學
處。


「若復苾芻,與賊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間
者,波逸底迦。」


言賊者,若竊盜、若強奪、若偷稅人,曲路而過。
言同道者,謂是險道。犯罪分齊如前應知。若
棄賊前去、若癲狂病者,無犯。賊伴賊伴想有
其六句。有說:「非賊賊想,亦得墮罪。」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