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60 十地經論-後魏-天親菩薩 (T@SONG)




《十地經論卷第三》初歡喜地之三


天親菩薩造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論曰:已顯說分,次說挍量勝分。云何挍量
[003-0138b]
勝?菩薩住此地中,勝聲聞、辟支佛故。挍量
勝有三種:一、願勝;二、修勝行;三、果利益勝。
何者願勝?所謂十大願。


經曰:菩薩如是安住菩薩歡喜地,發諸大
願,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成就。所謂無
餘一切諸佛一切供養一切恭敬故,一切種
具足,上深信清淨,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
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
大供養恭敬無有休息。


論曰:是初大願,無餘者有三種:一者一切佛
無餘;二者一切供養無餘;三者一切恭敬無
餘。一切佛者有三種佛:一、應身佛;二、報身佛;
三、法身佛。一切供養者,有三種供養:一者利
養供養,謂衣服臥具等;二者恭敬供養,謂
香花幡蓋等;三者行供養,謂修行信戒行等。
一切恭敬者,有三種恭敬:一、給侍恭敬;二、
迎送恭敬;三、修行恭敬。是故作願供養恭敬,
如經「所謂無餘一切諸佛一切供養一切恭
敬」故。一切種具足者,無量種種,復有有勝事
等供養故。上深信清淨者,增上敬重故,願
迴向菩提決定信故。廣大如法界者,一切
餘善根中勝故。究竟如虛空者,無嘗愛果
無量因故。盡未來際者,此因得涅槃常果
故。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大供養恭敬無
有休息故。此初願中有六種大,名為大願:
一者福田大,如經「所謂無餘一切諸佛一切
供養一切恭敬」故。二者供事大,如經「一切種
具足」故。三者心大,如經「上深信清淨」故。四
者攝功德大,如經「廣大如法界」故。五者因
[003-0138c]
大,如經「究竟如虛空」故。六者時大,如經「盡
未來際」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諸佛所說法輪皆
悉受持故,攝受一切佛菩提故,一切諸佛所
教化法皆悉守護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
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
攝護正法無有休息。


論曰:第二大願有三種法:一切諸佛所說法
輪皆悉受持者,謂教法修多羅等,書寫供養
讀誦受持為他演說故。攝受一切佛菩提者,
所謂證法,證三種佛菩提法,攝受此證法教
化轉授故。一切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護者,
謂修行法,於修行時有諸障難攝護救濟
故。復名三種成就:一者於諸佛所說修多羅
等阿含次第令法輪不斷成就故;二者證三
種正覺得證成就故;三者修行乃至如實修
行正覺成就故,是名三種成就。三種佛菩提
者,聲聞、辟支佛亦名為佛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成佛無餘一切世
界住處從兜率天來下,入胎及在胎中,初
生時、出家時、成佛道時、請轉法輪時、示入
大涅槃,我於爾時盡往供養,攝法為首,一
切處一時成一時轉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
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
數,盡往攝法無有休息。


論曰:第三大願。一切成佛無餘一切世界住
處者,一切應佛無邊遍滿一切世界住處故。
隨何等世界諸佛住處,應感相順眾生見故。
從兜率天來下乃至示入大涅槃,我於爾
[003-0139a]
時盡往供養,攝法為首者,隨彼眾生供養
佛方便,以如來所說攝法方便,集功德智慧
助菩提法故。一切處一時成一時轉者,
非前後故。何故示現彼處住不在色、無色
處?此難處來不為我故,起於輕心不生恭
敬,為遮此等故。何故不住他化自在天等?
如來有力能勝處生,捨而不生,為念眾生
故來生兜率。如是生大恭敬心故。何故人
中捨上天樂?愍我等故來生人中,生增上
敬重心故。何故處胎?示現同生增長力故。
何故自成正覺?示非餘佛教化,現丈夫力
成就,非因他得菩提故。何故示入大涅槃?
為令懈怠眾生勤心修道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菩薩所行廣大無
量不雜諸波羅蜜所攝,諸地所淨生諸助道
法,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說一切菩
薩所行如實地道及諸波羅蜜方便業,教化
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長故。廣大如法界
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行數
增長無有休息。


論曰:第四大願心得增長者,以何等行令
心增長?一切菩薩所行教化,一切令其受行,
心得增長故。彼菩薩行有四種:一種種;二
體;三業;四方便。以此四種教化令其受行。
何者是菩薩行?種種世間行有三種:廣者,從
初地乃至六地;大者,七地;無量者,從八地
乃至十地。不雜者,法無我平等觀,出世間智
故,如經「一切菩薩所行廣大無量不雜」故。體
者,如經「諸波羅蜜所攝」故。業者,如經「諸地所
[003-0139b]
淨生諸助道法」故。方便者,如經「總相、別相、同
相、異相、成相、壞相」故,「說一切菩薩所行如實
地道及諸波羅蜜方便業」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無餘一切眾生界,有色
無色、有想無想、非無想非想非非想,卵生、胎
生、濕生、化生,三界所繫雜入六道,一切生處
名色所攝,為教化成就一切眾生界令信
入諸佛法故、斷一切世間數道故、令住一
切智智處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
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眾生界數,教化一
切眾生無有休息。


論曰:第五大願教化眾生故。何者是眾生?
為何義故化一切眾生有六種差別:一、麁
細差別;二、生依止差別;三、不淨淨處差別;四、
苦樂差別;五、自業差別;六、自體差別。何者麁
細差別?麁者有色,細者無色。色中麁者有想,
細者無想。無色中麁者非無想,細者非想非非
想。是名麁細差別。如經「有色無色、有想無想、
非無想非想非非想」故。生依止差別者,如經
「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故。化生者云何依止?依
止業生故。不淨淨處差別者,如經「三界所繫」
故。苦樂差別者,種種身故,如經「雜入六道」
故。自業差別者,如經「一切生處」故。自體差別
者,如經「名色所攝」故。是名眾生。為何義化
者,為三義故:一者為信入諸佛所說法中,
如經「為教化成就一切眾生界,令信入諸
佛法」故。二者已入佛法中,令入二乘菩提
故,如「經斷一切世間數道」故。三者已入二
乘菩提,令入無上菩提故,如經「令住一切
[003-0139c]
智智處」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無餘一切世界廣大無
量麁細亂住、倒住正住,如帝網差別,十方世
界無量差別入皆現前知故。廣大如法界究
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世
界數,信入無有休息。


論曰:第六大願,無餘一切世界者有三種相,
隨入如是世界,智皆現前知:一者一切相;二
者真實義相;三者無量相。一切相者,如經「廣
大無量乃至正住」故。廣大無量者,一千世界
二千世界三千世界故。細者,隨何等世界意
識身故。麁者,隨何等世界意色身故。亂住
者,非次第住故。倒住者,不造舍宅住故。正住
者,造舍宅住故。是名一切相。如帝網差別
者,真實義相故,如業幻作故。無量相者,十
方世界無量差別入故,無量相故。真實義相
者,唯智能知。餘相者,可現見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佛土一佛土、一佛
土一切佛土,一切國土平等清淨,一切佛土
神通莊嚴光相具足,離一切煩惱成就清淨
道,有無量智慧眾生悉滿其中,入佛上妙
平等境界故,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而為
示現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
際盡一切劫數佛國土數,清淨一切佛土
無有休息。


論曰:第七大願淨佛國土相有七種:一者同
體淨,如經「一切佛土一佛土、一佛土一切佛
土」故。二者自在淨,如經「一切國土平等清
淨」故。三者莊嚴淨,如經「一切佛土神通莊嚴
[003-0140a]
光相具足」故,光明莊嚴眾寶等莊嚴故。四者
受用淨,如經「離一切煩惱成就清淨道」故。
五者住處眾生淨,如經「有無量智慧眾生悉
滿其中」故。六者因淨,如經「入佛上妙平等
境界」故。七者果淨,如經「隨諸眾生心之所
樂而為示現」故,顯智神力等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菩薩同心同行故,
共集善根無怨嫉故,一切菩薩平等一觀
故,常親近諸佛菩薩不捨離故,隨意能現
佛身故,自於心中悉能解知諸佛神力智
力故,得不退隨意神通故,悉能遊行一切
世界故,一切佛會皆現身相故,一切生處
普生其中故,成就不可思議大乘故,具足
行菩薩行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
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行數,入大乘道
無有休息。


論曰:第八大願不念餘乘故,如經「一切菩
薩同心同行」故。菩薩行有十種:一者共集
善根無怨嫉故;二者一切菩薩平等一觀
故;三者常親近諸佛菩薩不捨離故;四者
隨意能現佛身故;五者自於心中悉能解
知諸佛神力智力故;六者得不退隨意神通
故;七者悉能遊行一切世界故;八者一切佛
會皆現身相故;九者一切生處普生其中
故;十者成就不可思議大乘故,具足行菩
薩行故。於中初句顯功德行故,第二住寂
靜等觀故,第三聚集解說論佛法故,第四隨
心示現成佛故,第五自發勝心念如來法
身故,第六得常不退神通故。餘四者以通
[003-0140b]
業得名:一、往餘世界;二、自餘異身示現;三、
同生往故;四、入不可思議大乘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乘不退輪行菩薩行
故,身口意業所作不空,眾生見者即必定佛
法故,聞我音聲即得真實智慧故,心喜恭
敬即斷煩惱故,得如藥樹王身故,得如如
意寶身故,行大菩薩行故。廣大如法界究
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行
數,所作利益不空無有休息。


論曰:第九大願顯不空行菩薩行,復行菩薩
行,顯乘不退輪行菩薩行故。於中不空有
二種:一、作業必定不空,身口意業所作不空
故。如是次第三句說應知,眾生見者即必定
佛法故者,明身業不空;聞我音聲即得真
實智慧者,明口業不空;心喜恭敬即斷煩
惱者,明意業不空。二、作利益不空,一切眾
生有二種苦:一、種種諸苦;二、貧窮苦。對治
是二,如經「得如藥樹王身」故,得如如意寶
身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於一切世界處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於一凡夫道不離
一切凡夫道處,示身初生、坐道場成佛道、
轉法輪度眾生、示大涅槃,現諸佛境界大
神通智力,隨一切眾生界所應度者於念
念中示得佛道度諸眾生滅苦惱故,以
一三菩提遍知一切法如涅槃性故,以一
音說令一切眾生心皆歡喜故,示大涅槃
而不斷菩薩所行故,示大智慧地發起一
切法故,法智通、如意神通、幻通遍一切世界
[003-0140c]
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
一切劫數成三菩提數,求大智慧大神通等
無有休息。諸佛子!菩薩如是安住菩薩歡
喜地,發諸大願,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
以十願門為首生如是等,滿足十百千萬
阿僧祇大願。是菩薩住菩薩歡喜地,起如
是等願。


論曰:第十大願起大乘行。云何大菩提?云何
作業?大菩提者,如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故。作業者,有七種:一、示正覺業;二、說實
諦業;三、證教化業;四、種種說法業;五、不斷佛
種業;六、法輪復住業;七、自在業。初業者於
一凡夫道不離一切凡夫道處乃至示大
涅槃故。一凡夫道者,一閻浮提義。閻浮提凡
夫道者,可化眾生住處名為凡夫道。第二業
者,現諸佛境界大神通智力故,隨一切眾
生界所應度者,於念念中示得佛道,度諸
眾生滅苦惱故,隨諸世界一切可化者隨
心示現佛身。示現佛身者,除諸難處彼彼
勝處生,示除苦斷集證滅修道。第三業者,
以一三菩提觀法無我一切法性淨涅槃,令
眾生信解故。第四業者,以一音聲隨種種
信解可化眾生,一時皆令心歡喜故。第五
業者,示現大涅槃而不斷菩薩所行力故。
第六業者,復智地一切修多羅等,所說法
軌則不失故。第七業法智通者,觀一切法
無性相故。如意神通者,自身現生住滅
脩短,隨心自在故。幻通者,轉變外事無不
隨意故。初法智通不住世間故,如意神通
[003-0141a]
幻通幻不住涅槃故。何故唯說此十大願?初
願功德行滿足故,第二願智慧行滿足故,次
五願為教化眾生故,一以何身、二以何心、
三何者眾生、四眾生住何處、五自身住何
處能教化眾生,後三願顯自身,一得地挍
量勝故、二得菩薩地盡挍量勝故、三得一
切地盡究竟故。此三示現如實教化眾生
故。發諸大願者,隨心求義故。起如是大
方便者,成彼所作方便勇猛故。如是大行
者,彼所作行成就故。菩薩住此地漸次久習
起此三行,非一時故。何以故?此十大願,一
一願中有百千萬阿僧祇大願以為眷屬
故。如經「諸佛子!菩薩如是安住菩薩歡喜
地發諸大願,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以
十願門為首,生如是等滿足十百千萬阿
僧祇大願。是菩薩住菩薩歡喜地,起如是
等願」故。何故名大願?光明善根轉勝增廣故。
此挍量菩薩願勝,有二種勝聲聞辟支佛:一、
常勤修習無量行故,二、與一切眾生同行
故。同行者,十盡句示現。


經曰:以十盡句成諸大願。何等為十?所謂
一、眾生界盡;二、世界盡;三、虛空界盡;四、法界
盡;五、涅槃界盡;六、佛出世界盡;七、如來智界
盡;八、心所緣界盡;九、佛境界智入界盡;十、
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如眾生界盡,我願乃
盡。如世界盡、如虛空界盡、如法界盡、如涅
槃界盡、如佛出世界盡、如佛智界盡、如心
所緣界盡、如佛境界智入界盡、如世間轉
法轉智轉界盡,若彼界盡,我願乃盡。如是
[003-0141b]
眾生界盡不盡,我此善根亦不可盡。世界盡
不盡、虛空界盡不盡、法界盡不盡、涅槃界盡
不盡、佛出世界盡不盡、如來智界盡不盡、心
所緣界盡不盡、佛境界智入界盡不盡、世間
轉法轉智轉界盡不盡,我此諸願善根亦不
可盡。


論曰:於中眾生界盡是總,世界盡乃至智轉
界盡是別。何等是眾生界?眾生界盡故。何處
住?世界盡故。所有虛空界虛空界盡故,說何
法教化?法界盡故,隨化眾生置何處?涅槃
界盡故,佛出世界盡故,以何方便善巧?如來
智界盡故,復隨所緣心緣界盡故,復隨以
何界?佛境界智入界盡故。此事已說盡者,示
現不斷盡,非念念盡故。此九種盡,略說三
種三轉,示現此十盡句增上力故,諸佛以
此力常為眾生作利益故。如是已說願挍
量勝。云何行挍量勝?


經曰:諸佛子!菩薩決定發如是諸大願已,
則得調順心、柔軟心,如是則成信者。信諸
佛如來本所行入,集諸波羅蜜而得增長,
善成就諸地,具足無畏、力、不共佛法不壞
故,不可思議佛法,無中無邊如來境界起,無
量行門諸如來境界入,信成就果。舉要言
之,信一切菩薩行,乃至得如來智地說加
故。


論曰:發如是諸大願已則得調順心者,彼
諸善根中得自在勝故。柔軟心者,得勝樂
行故。如是則成信者,於中本行入者從菩
薩行入乃至成菩提覺故。於中信菩薩行
[003-0141c]
所攝本行入,有二種相:一、云何菩薩行;二、云
何次第成。如經「集諸波羅蜜而得增長」故,
善成就諸地故。此菩提所攝本行入有六種
勝,是故信勝。一者外道魔怨、聲聞緣覺對治
等勝,如經「具足無畏、力、不共佛法不壞」故。二
者不思議神通力上勝,如經「不可思議佛法」
故。三者不離深勝,如經「無中無邊如來境
界起」故。四者一切種智勝,如經「無量行門諸
如來境界入」故。五者離勝,一切煩惱習常遠
離故,如經「信成就果」故。復略說彼菩薩本
行入示現,如經「舉要言之,信一切菩薩行
乃至得如來智地說加」故。說者所說,加者
證故。此菩薩三種觀,於諸眾生起大慈
悲:一、遠離最上第一義樂;二、具足諸苦;三、
於彼二顛倒。云何遠離最上第一義樂?


經曰:諸佛子!彼菩薩作是念:諸佛正法如
是甚深、如是寂靜、如是寂滅、如是空、如是
無相、如是無願、如是無染、如是無量、如
是上,此諸佛法如是難得。


論曰:諸佛正法如是甚深者,有九種:一、寂靜
甚深;二、寂滅甚深;三、空甚深;四、無相甚深;
五、無願甚深;六、無染甚深;七、無量甚深;八、
上甚深;九、難得甚深。寂靜者,離妄計實有
故,妄計正取故。寂滅者,法義定故。空無相
無願者,三障對治解脫門觀故。何者三障?
一分別、二相、三取,捨願故。無染者,離雜染
法觀故。無量者,不可算數不可思量,生善根
觀故。上者,依自利他利增上智觀故。難
得者,三阿僧祇劫證智觀故。云何具足諸苦?
[003-0142a]


經曰:而諸凡夫心墮邪見,為無明癡闇蔽
其意識,常立憍慢幢,墮在念欲渴愛網中,
隨順諂曲林,常懷嫉妬而作後身生處因
緣。多集貪欲、瞋、癡,起諸業行,嫌恨猛風吹
罪心火常令熾燃,有所作業皆與顛倒相
應,隨順欲漏、有漏、無明漏,相續起心意識種
子。


論曰:而諸凡夫心墮邪見者,邪見有九種:
一者蔽意邪見,如經「為無明癡闇蔽其意
識」故。二者憍慢邪見,如經「常立憍慢幢」故。
三者愛念邪見,如經「墮在念欲渴愛網中」
故。四者諂曲心邪見,如經「隨順諂曲林」故。
五者嫉妬行邪見,如經「常懷嫉妬而作後
身生處因緣」故。六者集業邪見,如經「多集
貪欲瞋癡起諸業行」故。七者欲心熾燃邪
見,如經「嫌恨猛風吹罪心火常令熾燃」故。
八者起業邪見,如經「有所作業皆與顛倒
相應」故。九者心意識種子邪見,如經「隨順欲
漏有漏無明漏相續起心意識種子」故。是中
蔽意邪見、憍慢邪見、愛念邪見,此三邪見依
法義妄計如是次第。諂曲心邪見、嫉妬行邪
見,此二邪見於追求時心行過故。嫉者於
身起邪行故,妬者於資財等,是故生生之
處墮卑賤中,形貌鄙陋資生不足故。第六集
業邪見,愛諸受時憎愛彼二顛倒境界故。
第七吹心熾燃邪見,於怨恨時互相追念欲
起報惡業故。第八起業邪見,於作惡時迭
相加害故。第九心意識種子邪見,於作善業
時所有布施持戒修行善根等業皆是有漏
[003-0142b]
故。


經曰:於三界地復有牙生,所謂名色共生
不離,此名色增長已成六入聚,成六入
已內外相對生觸,觸因緣故生受,深樂受
故生渴愛,渴愛增長故生取,取增長故復
起後有,有因緣故有生老死憂悲苦惱,如
是眾生生長苦聚。是中皆空離我我所,無
知無覺如草木石壁又亦如響;然諸眾生不
知不覺而受苦惱。


論曰:是中因緣有三種:一、自相,從復有芽
生乃至於有;二、同相,謂生老病死等過;三、顛
倒相,離我我所等。自相者有三種:一者報
相,名色共阿黎耶識生,如經「於三界地復
有芽生,所謂名色共生」故。名色共生者,名
色共彼生故。二者彼因相,是名色不離彼、依
彼共生故,如經「不離」故。三者彼果次第相,
從六入乃至於有,如經「此名色增長已成
六入聚,成六入已內外相對生觸,觸因緣
故生受,深樂受故生渴愛,渴愛增長故生
取,取增長故復起後有,有因緣故有生老
死憂悲苦惱,如是眾生生長苦聚」故。是中
離我我所者,此二示現空。無知無覺者,自
體無我故。彼無知無覺,示非眾生數動不動
事。如經「如草木石壁又亦如響」故,因緣相
似相類法故。云何於彼二顛倒?如經「然諸
眾生不知不覺而受苦惱」故。


經曰:菩薩如是見諸眾生不離苦聚,是故
即生大悲智慧;是諸眾生我應教化令住
涅槃畢竟之樂,是故即生大慈悲智慧。
[003-0142c]


論曰:云何具諸苦聚?云何遠離?最上第一義
樂,此先已說,示現大慈悲等故。


經曰:諸佛子?菩薩摩訶薩隨順如是大慈悲
法住在初地,以深妙心於一切物無所悋
惜,以智求佛大妙智故,修行大捨,即時所
有可施之物皆悉能捨,所謂一切財穀庫藏等
捨,或以金銀、摩尼、真珠、琉璃、珂貝、車𤦲、馬
瑙、生金等捨,或以寶莊嚴具瓔珞等捨,或以
象馬車乘輦輿等捨,或以寺舍園林樓觀流
泉浴地等捨,或以奴婢僮僕等捨,或以國土
聚落城邑王都等捨,或以妻子男女等捨,或
以一切所愛之事皆悉能捨,或以頭目耳鼻
肢節手足一切身分等捨。如是一切可捨之
物而不悋惜,唯求無上佛智慧故而行大
捨。如是菩薩摩訶薩住於初地能成大捨。


論曰:是時所有可施之物皆悉能捨者,求
佛無上大妙智故。是中一切物者,略有二
種:一外、二內。外者復有二種:一、所用;二、貯
積。如經「所謂一切財穀庫藏等」故。如是次
第於中廣有八種,從金銀等乃至一切所
愛之事。內者,自身所攝。是外事捨中,初捨是
總,餘九捨是別。依二種喜:一、藏攝喜;二、利益
喜。藏攝喜者,謂金銀等。利益喜者,復有八
種:一者嚴飾利益喜,謂寶莊嚴等。二者代步
利益喜,謂象馬等。三者戲樂利益喜,謂園林
樓觀等。四者代苦利益喜,謂奴婢等。五者自
在利益喜,謂國土聚落等。六者眷屬利益
喜,謂妻子等。七者堅著利益喜,謂一切所愛
等。八者稱意利益喜,謂頭目耳鼻等。
[003-0143a]


經曰:菩薩如是以大施心救一切眾生故,
轉轉推求世間出世間利益勝事。彼推求利
益勝事時心不疲惓,是故菩薩成不疲惓
心。成不疲惓已,於一切經論心無怯弱,是
名成一切經論智。如是成一切經論智已,
善能籌量應作不應作,於上中下眾生隨
宜隨宜而行、隨力隨感,是故菩薩成就世
智。成世智已,知時知量慚愧莊嚴修習自
利利他之道,是故菩薩成慚愧莊嚴。如是行
中精勤修行得不退不轉力,如是菩薩成堅
固力。得堅固力已,勤行供養諸佛,隨所聞
法如說修行。諸佛子!是菩薩悉知生起如
是清淨諸地法,所謂信悲慈捨不疲惓,知
諸經論善解世法,慚愧堅固力,供養諸佛
如說修行。


論曰:是中依此世智隨宜隨宜而行者,如
論中說隨自己力隨彼能受故。依慚愧知
時知量者,示三種時:一者念時;二者日夜
時;三者所作必得不斷時。依堅固力如是
彼行中者,如上所說信等故。精勤修行者,有
二種:一、不退力,不捨行故;二、不轉力,精進不
息故。供養諸佛如說修行者,有二種:一、利養
供養;二、修行供養。此十種行顯二種勝成就:
一、深心成就,謂信悲慈等。二、修行成就,謂捨
不疲惓,知諸經論善解世法,慚愧堅固力,
供養諸佛如說修行等。於中依自利行,謂
信能信菩薩行故諸佛法,求必能得故。依
利他行,所謂慈悲能安隱與樂心故。捨者,
以財攝他行故。不疲惓者,自攝法行故。知
[003-0143b]
諸經論善解世法者,以法攝他行故。餘有
三行攝護信等:一者不著行,以慚愧對治
障信等不著行故;二者不動行,有堅固力,
信等不可動故;三者修行,彼垢清淨依止
行供養諸佛,攝信等善根故。是中有二種
供養故,得二種身:一者上妙身,所可見者
心生敬重,利益不空故;二者調柔心,自性善
根成就,樂行法故。前所說三十句,從信增
上等乃至常求上上勝道,得清淨地法。今
此十句從信等乃至供養諸佛,盡是障地淨
法,是名修行挍量勝。云何果利益挍量勝?


經曰:諸佛子!是菩薩住此菩薩歡喜地已,多
見諸佛。以大神通力、大願力故,見多百佛、
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由他佛、多億佛、多
百億佛、多千億佛、多百千億佛、多百千億那由
他佛,以大神通力大願力故。是菩薩見諸
佛時,以上心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衣服
飲食臥具湯藥一切供具悉以奉施,以諸菩薩
上妙樂具供養眾僧,以此善根皆願迴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因供養諸佛
故,成教化利益眾生法。是菩薩多以二攝
攝取眾生,所謂布施、愛語。後二攝法但以信
解力行,未善通達。是菩薩十波羅蜜中檀波
羅蜜增上,餘波羅蜜非不修集,隨力隨分是
菩薩隨所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皆能受行
清淨地法。如是如是彼諸善根皆願迴向薩
婆若,轉復明淨調柔成就隨意所用。諸佛子!
譬如金師善巧練金數數入火,如是如是
轉復明淨調柔成就隨意所用。諸佛子!菩薩
[003-0143c]
亦復如是,如是如是供養諸佛教化眾生,
皆能修行清淨地法。正修行已,如是如是
彼諸善根皆願迴向薩婆若,轉復明淨調柔
成就隨意所用。


論曰:果利益挍量勝有四種:一、調柔果利益
勝;二、發趣果利益勝;三、攝報果利益勝;四、願
智果利益勝。調柔果利益勝者,金相似法,信
等善法猶如真金。數數入火者,有三種入:
一、功德入,供養佛僧故;二、悲心入,教化眾
生故;三、無上果入,願迴向大菩提故。以大
神通力見諸佛者,以勝神通力見色身佛。
大願力者,以內正願力見法身佛。多百佛乃
至百千億那由他佛者,方便善巧示現多佛,
顯多數故。供養者,有三種:一、恭敬供養,謂
讚歎等,顯佛功德故;二、尊重供養,謂禮拜
等;三、奉施供養,謂花香塗香末香幡蓋等。以
諸菩薩上妙樂具者,是諸菩薩所有世間不
供之物,具足奉施一切眾僧故。云何發趣
果利益勝?


經曰:復次諸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菩薩歡
喜地,於初地中諸相得果,應從諸佛菩薩
善知識所推求請問成地諸法無有厭足。
如是菩薩住初地中,應從諸佛菩薩善知
識所推求請問第二地中諸相得果成地諸
法無有厭足,如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
第八第九第十地中諸相得果,應從諸佛
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成十地法無有
厭足。是菩薩善知諸地障對治、善知地成
壞、善知地相、善知地得修、善知地清淨分、
[003-0144a]
善知地地轉行、善知地地住處、善知地地
挍量勝智、善知地得不退轉、善知一切菩薩
地清淨轉入如來智地。諸佛子!菩薩如是善
起地相,發於初地不住意成乃至轉入十
地,無障閡故。以得十地智慧光明故,能
得諸佛智慧光明。諸佛子!譬如善巧導師,
多將人眾向彼大城。未發之時應先問道
中利益諸事,復問道中退患過咎,復問道處
中間勝事,復問道處中間退患過咎。具道資
糧,作所應作,推求請問。未發初處,是大導
師乃至善知到彼大城。未發初處,此導師
能以智慧思惟籌量,具諸資用令無所
乏,正導眾人乃至得到大城,於嶮道中
免諸患難,身及眾人皆無憂惱。諸佛子!菩
薩摩訶薩善巧導師亦復如是,住於初地
善知地障對治,乃至善知一切菩薩地清淨
轉入如來智地。爾時菩薩具大福德助道資
糧、善擇智慧助道,欲將一切眾生向薩婆
若大城。未發初處,應先問地道功德,復問
諸地退患,復問地道處中間勝事,復問地道
處中間退患。具大功德智慧資糧,作所應
作,應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未
發初處,是菩薩善知地障對治,乃至善知
能到薩婆若大城。未發初處,菩薩如是智
慧分別具大功德智慧資糧,將一切眾生
如應教化,出過世間嶮難惡處,乃至令住
薩婆若大城,不為世間生死嶮過所染,身及
眾生無諸衰惱。諸佛子!是故菩薩摩訶薩常
應心不疲惓勤修諸地業勝智本行。諸佛子!
[003-0144b]
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入初菩薩歡喜地門,
廣說則有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事。


論曰:諸相者,隨諸地中所有諸障及對治相
故。得者,證出世間智故。果者,因證智力得
世間出世間智故。成地諸法者,所謂信等,為
滿足彼故。有五種方便:一、觀方便;二、得方
便;三、增上方便;四、不退方便;五、盡至方便。觀
方便者,障對治成壞善巧,如經「是菩薩善知
諸地障對治故、善知地成壞故,十種地障對治故,名為十地」。如本分中說,如是次第
集故成、散故壞。得方便者,欲入方便、已入
方便,彼勝進方便,如經「善知地相故、善知
地得修故、善知地清淨分」故。增上方便者,
地地轉行、地地住處、地地增長善巧,如經「善
知地地轉行故、善知地地住處故、善知地
地挍量勝智」故。不退方便者,如經「善知地
得不退轉」故。盡至方便者,菩薩地盡入如來
地善巧,如經「善知一切菩薩地清淨轉入如
來智地」故。諸佛子譬如善巧導師多將人
眾向彼大城者,令得正行故。於中導師
者,有二種方便:一者不迷道方便,於道路中
是利是退患,於道路處是勝是過咎,皆善巧
知。如經「先問道中利益諸事故,復問道中
退患過咎故,復問道處中間勝事故,復問
道處中間退患過咎」故。二者資具利益方便,
如經「具道資糧,作所應作」故。云何攝報果
利益勝?


經曰: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閻浮提
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取眾
[003-0144c]
生,善除眾生慳貪妬嫉之垢,常行大捨而
無窮盡。所作善業,布施、愛語、利益、同事,是諸
福德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
不離念諸菩薩、不離念菩薩行、不離念諸
波羅蜜、不離念十地、不離念不壞力、不
離念無畏、不離念佛不共法,乃至不離
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常生是心:我當
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大為妙為微
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師為尊,
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諸佛子!是菩薩摩
訶薩若欲捨家勤行精進,於佛法中便能
捨家妻子五欲。得出家已勤行精進,於一
念間得百三昧、得見百佛、知百佛神力,能
動百佛世界、能入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
界、能教化百佛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
知過去未來世各百劫事、能善入百法門、能
變身為百,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
屬。


論曰:攝報果利益勝者,有二種:一、在家果;二、
出家果。在家果復有二種:一者上勝身,閻浮
提王等,如經「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
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故。二者上勝
果,善巧調伏慳貪嫉妬等,如經「能以大施
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嫉妬垢」等。能以
大施攝取眾生者,自行布施善勸他施,攝
取眾生善轉眾生慳嫉之垢,方便善巧以四
攝法攝取眾生故。不離念佛等者,示現不
離自利益。如是諸念於事中行已,
成大恭敬除諸妄想。此念略有四種:一者
[003-0145a]
上念,念三寶故;二者同法念,念諸菩薩故;
三者功德念,念自身他身菩薩行自體轉勝
故;四者求義念,念諸力等此是真實究竟
故。何者是上念?念佛等,念佛法等故。於施
者受者財物及菩提,不生分別不取著故。
如是一切所作業中,作者不著、境界不著、作
事不著、果報不著,以此一切諸行皆願迴
向大菩提故。為上首者,有二種:一者勝首,光
明功德故;二者大首,獨無二故。勝者,有二
種:一者妙智,自在勝故;二者微妙,離一切
煩惱自在勝故。大者,有二種:一者上,無與
等故;二者無上,無能過故。如是顯示自體
功德故。導者,於阿含中分別法義正說故。
將者,令他證得義滅諸煩惱故。師者,教授令
入正道故。乃至一切智智依止者,以大菩
提道教化故。是名在家菩薩攝報果利益勝。
復次出家菩薩禪定勝業。勝業有二種:一者
三昧勝,所謂於一念間得百三昧,得三昧
自在力故。二者三昧所作勝,謂見百佛等。
以得是三昧故,於十方諸佛及佛所
加諸菩薩所修習智慧故。能動百佛世界
者,令可化眾生生正信故。能入百佛世界、
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佛世界眾生者,
往至及見正化眾生故。能住壽百劫者,攝
取勝生故。能知過去未來世各百劫事者,
化諸眾生作離惡上首,說善惡業道故。能
善入百法門者,為增長自智慧,思惟種種法
門義故。能變身為百,於一一身能示百菩
薩以為眷屬者,多作利益速疾行故。云
[003-0145b]
何願智果利益勝?


經曰:若以願力自在勝上,菩薩願力示現過
於此數,示種種神通,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
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加、或信、或
業,是諸神通乃至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不可數知。


論曰:於中身者,是一切菩薩行根本所依
故。依彼身故有光明及神通,依光明有天
眼,以有天眼見前境界。一切眼有五種應
知。依種通有音聲及行莊嚴加等。音聲
者,應彼言說故。行者,遍至十方故。莊嚴者,
作種種應現故。加者,神力加彼故。信者,依
三昧門現神通力,隨眾生信利益成就故。
業者,依慧眼所攝陀羅尼門現說法故。略說
一切諸地各有因體果相應知。
《十地經論》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