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g0003 大般涅槃經-宋-慧嚴 (T@LIUBUBEN)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之六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
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九功德?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初發五事悉
得成就。何等為五?一者、信,二者、直心,三者、
戒,四者、親近善友,五者、多聞。
[024-0762a]


「云何為信?菩薩摩訶薩信於三寶施有果
報、信於二諦一乘之道更無異趣——為諸眾
生速得解脫,諸佛、菩薩分別為三——信第一
義諦、信善方便,是名為信。如是信者,若諸
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一切眾生所不能
壞。因是信故,得聖人性。修行布施,若多、若
少悉得近於大般涅槃,不墮生死;戒、聞、智
慧亦復如是。是名為信。雖有是信而亦不
見,是為菩薩修大涅槃成就初事。


「云何直心?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作質直
心。一切眾生若遇因緣則生諂曲,菩薩不
爾。何以故?善解諸法悉因緣故。菩薩摩訶
薩雖見眾生諸惡過咎,終不說之。何以故?
恐生煩惱,若生煩惱則墮惡趣。如是,菩薩
若見眾生有少善事則讚歎之。云何為善?
所謂佛性。讚佛性故,令諸眾生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
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讚歎佛性,
令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
義不然。何以故?如來初開《涅槃經》時,說有
三種:一者、若有病人得良醫藥及瞻病者,
病則易差,如其不得則不可愈;二者、若得、
不得,悉不可差;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
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
說妙法,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
其不遇則不能發,所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
含、阿羅漢、辟支佛。二者、雖遇善友、諸佛、菩薩
聞說妙法亦不能發,若其不遇亦不能
[024-0762b]
發,謂一闡提。三者、若遇、不遇,一切悉能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菩薩。若言遇與
不遇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如來
今者云何說言因讚佛性令諸眾生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若遇善友、諸佛、
菩薩聞說妙法及以不遇悉不能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知是義亦復不然。
何以故?如是之人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故。一闡提輩以佛性故,若聞、不聞,悉亦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如佛
所說,何等名為一闡提耶?謂斷善根。如是
之義亦復不然。何以故?不斷佛性故,如是
佛性理不可斷。云何佛說斷諸善根?如佛
往昔說十二部經,善有二種:一者、常,二者、無
常。常者不斷,無常者斷。無常可斷,故墮地
獄;常不可斷,何故不遮?佛性不斷非一
闡提,如來何故作如是說言一闡提?世尊!
若因佛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
故如來廣為眾生說十二部經?


「世尊!譬如
四河出阿耨達池。若有天、人、諸佛世尊說
言:『是河不入大海,當還本源。』無有是處。
菩提之心亦復如是。有佛性者,若聞、不聞,
若戒、非戒,若施、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
悉皆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如優
陀延山,日從中出至于正南。日若念言:『我不
至西,還東方。』者,無有是處。佛性亦爾,若
不聞、不戒、不施、不修、不智、不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者,無有是處。


「世尊!諸佛如來
說因果性非有、非無,如是之義是亦不然。
[024-0762c]
何以故?如其乳中無酪性者,則無有酪;尼
拘陀子無五丈者,則不能生五丈之質。
若佛性中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樹者,云
何能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樹?以是義
故,所說因果非有、非無,如是之義云何相
應?」


爾時,世尊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有二
人甚為希有,如優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
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為希有。復有二
人:一者、作恩,二者、念恩。復有二人:一者、諮
受新法,二者、溫故不忘。復有二人:一者、造
新,二者、修故。復有二人:一、樂聞法,二、樂
說法。復有二人:一、善問難,二、善能答。善問
難者,汝身是也;善能答者,謂如來也。善男子!
因是善問即得轉于無上法輪,能枯十二
因緣大樹、能度無邊生死大河、能與魔王
波旬共戰、能摧波旬所立勝幢。


「善男子!如
我先說:『三種病人值遇良醫、瞻病、好藥,及
以不遇,病悉得差。』是義云何?若得、不得,謂定
壽命。所以者何?是人已於無量世中修三
種善,謂上、中、下。以修如是三種善故,得定
壽命。如欝單越人壽命千年,有遇病者,若
得良醫、好藥、瞻病,及以不得,悉皆得差。何
以故?得定命故。


「善男子!如我所說:『若有病
人得遇良醫、好藥、瞻病,病得除差;若不遇
者則不得差。』是義云何?善男子!如是之人
壽命不定,命雖不盡,有九因緣能夭其壽。
何等為九?一者、知食不安而反食之,二者、
多食,三者、宿食未消而復更食,四者、大小便
[024-0763a]
利不隨時節,五者、病時不隨醫教,六者、不
隨瞻病教勅,七者、強耐不吐,八者、夜行,以
夜行故惡鬼打之,九者、房室過差。以是緣
故,我說:『病者若遇醫藥病則可差,若不遇
者則不可愈。』


「善男子!如我先說:『若遇、不遇,
俱不差。』者,是義云何?有人命盡,若遇、不遇,悉
不可差。何以故?以命盡故。以是義故,我
說:『病人若遇醫藥及以不遇,悉不得差。』


「眾
生亦爾,發菩提心者,若遇善友、諸佛、菩薩
諮受深法、若不遇之,皆悉當成。何以故?以
其能發菩提心故,如欝單越人得定壽命。


「如我所說:『從須陀洹至辟支佛,若聞善友、
諸佛、菩薩所說深法,則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若不值遇諸佛、菩薩聞說深法,則
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不定
命,以九因緣命則中夭,如彼病人值遇醫
藥,病則得差;若不遇者,病則不差。是故,我
說遇佛、菩薩聞說深法則能發心,若不值
遇則不能發。


「如我先說:『若遇善友、諸佛、
菩薩聞說深法,若不值遇,俱不能發。』是
義云何?善男子!一闡提輩,若遇善友、諸佛、菩
薩聞說深法,及以不遇,俱不得離一闡
提心。何以故?斷善法故。一闡提輩亦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能發於菩
提之心則不復名一闡提也。


「善男子!以何
緣故說一闡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
闡提輩實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命盡者,雖遇良醫、好藥、瞻病,不能得差。
何以故?以命盡故。


「善男子!一闡,名信;提,名
[024-0763b]
不具。不具信故,名一闡提。佛性非信,眾
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斷?


「一闡,名善方
便;提,名不具。修善方便不具足故,名一闡
提。佛性非是修善方便,眾生非具。以不具
故,云何可斷?


「一闡,名進;提,名不具。進不具
故,名一闡提。佛性非進,眾生非具。以不具
故,云何可斷?


「一闡,名念;提,名不具。念不具
故,名一闡提。佛性非念,眾生非具。以不具
故,云何可斷?


「一闡,名定;提,名不具。定不具
故,名一闡提。佛性非定,眾生非具。以不具
故,云何可斷?


「一闡,名慧;提,名不具。慧不具
故,名一闡提。佛性非慧,眾生非具。以不具
故,云何可斷?


「一闡,名無常善;提,名不具。以
無常善不具足故,名一闡提。佛性非無常,
非善、非不善。何以故?善法要從方便而
得,而是佛性非方便得,是故非善。何故復
名非不善耶?能得善果故,善果即是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善法者,生已得故。而是
佛性非生已得,是故非善。以斷生得諸善
法,故名一闡提。


「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一闡
提有佛性者,云何不遮地獄之罪?』善男子!
一闡提中無有佛性。


「善男子!譬如有王聞
箜篌音,其聲清妙,心即耽著,喜樂愛念,情無
捨離。即告大臣:『如是妙音從何處出?』大
臣答言:『如是妙音從箜篌出。』王復語言:
『持是聲來。』爾時,大臣即持箜篌置於王前,
而作是言:『大王當知:此即是聲。』王語箜篌:
『出聲,出聲。』而是箜篌聲亦不出。爾時,大王
即斷其絃,聲亦不出;取其皮木,悉皆析
[024-0763c]
裂,推求其聲,了不能得。爾時,大王即瞋大
臣:『云何乃作如是妄語?』大臣白王:『夫取聲
者,法不如是。應以眾緣善巧方便,聲乃出
耳。』眾生佛性亦復如是,無有住處,以善方
便故得可見;以可見故,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一闡提輩不見佛性,云何能遮三
惡道罪?善男子!若一闡提信有佛性,當知
是人不至三趣,是亦不名一闡提也。以
不自信有佛性故,即墮三趣;墮三趣故,
名一闡提。


「善男子!如汝所說:『若乳無酪性,不應出
酪;尼拘陀子無五丈性,則不應有五丈之
質。』愚癡之人作如是說,智者終不發如是
言。何以故?以無性故。善男子!如其乳中有
酪性者,不應復假眾緣力也。善男子!如
水乳雜臥至一月終不成酪,若以一渧頗
求樹汁投之於中即便成酪。若本有酪,何
故待緣?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假眾緣故則
便可見;假眾緣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若待眾緣然後成者,即是無性;以無
性故,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
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常讚人善,不訟彼
缺,名質直心。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質直心耶?菩薩摩訶
薩常不犯惡,設有過失即時懺悔,於師、同
學終不覆藏,慚愧自責,不敢復作,於輕罪
中生極重想。若人詰問,答言:『實犯。』復問:『是
罪為好?不好?』答言:『不好。』復問:『是罪為善?不
善?』答言:『不善。』復問:『是罪是善果耶?不善果
[024-0764a]
耶?』答言:『是罪實非善果。』又問:『是罪誰之所
造?將非諸佛、法、僧所作?』答言:『非佛、法、僧,我
所作也,乃是煩惱之所搆集。』以直心故,信
有佛性;信佛性故,則不得名一闡提也。
以直心故,名佛弟子,若受眾生衣服、飲食、
臥具、醫藥,種各千萬,不足為多。是名菩薩
質直心也。


「云何菩薩修治於戒?菩薩摩訶薩受持禁戒,
不為生天、不為恐怖,乃至不受狗戒、雞戒、
牛戒、雉戒,不作破戒、不作缺戒、不作瑕
戒、不作雜戒、不作聲聞戒,受持菩薩摩訶
薩戒、尸羅波羅蜜戒,得具足戒,不生憍慢,
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具第三戒。


「云何菩薩親近善友?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
說於善道、不說惡道,說於惡道、非善果
報。善男子!我身即是一切眾生真善知識。是
故,能斷富伽羅婆羅門所有邪見。善男子!若
有眾生親近我者,雖有應生地獄因緣,
即得生天。如須那剎多等應墮地獄,以
見我故,即得斷除地獄因緣,生於色天。雖
有舍利弗、目犍連等,不名眾生真善知識。
何以故?生一闡提心因緣故。


「善男子!我昔
住於波羅㮈國時,舍利弗教二弟子,一觀
白骨、一令數息,經歷多年皆不得定。以
是因緣即生邪見,言:『無涅槃、無漏之法。若
其有者,我應得之。何以故?我能善持所受
戒故。』我於爾時見是比丘生此邪心,喚
舍利弗而呵嘖之:『汝不善教,云何乃為是
二弟子顛倒說法?汝二弟子其性各異,一
[024-0764b]
主浣衣、一是金師。金師之子應教數息,
浣衣之人應教骨觀。以汝錯教,令是二人
生於惡邪。』我於爾時為是二人如應說
法,二人聞已得阿羅漢果。是故,我為一切
眾生真善知識,非舍利弗、目犍連等。


「若使
眾生有極重結得遇我者,我以方便即為
斷之。如我弟難陀有極重欲,我以種種善
巧方便而為除斷。鴦掘魔羅有重瞋恚,以
見我故,瞋恚即斷。阿闍世王有重愚癡,以
見我故,癡心即滅。如婆熙伽長者,於無量
劫積集成就極重煩惱,以見我故,即便斷
滅。


「設有弊惡廝下之人,親近於我作弟子
者,以是因緣,一切人天恭敬愛念。尸利毱多
邪見熾盛,因見我故,邪見即滅。因見我故,
斷地獄因,作生天緣,如氣噓旃陀羅。命垂
終時,因見我故,還得壽命,如憍尸迦。狂心
錯亂,因見我故,還得本心,如瘦瞿曇彌。屠
家之子常作惡業,以見我故,即便捨離,如
闡提比丘。因見我故,寧捨身命,不毀禁戒,
如草繫比丘。以是義故,阿難比丘說:『半梵
行名善知識。』我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
知識。』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具足第四親善
知識。


「云何菩薩具足多聞?菩薩摩訶薩為《大涅
槃》、十二部經,書寫、讀誦、分別解說,是名菩薩
具足多聞。除十一部——唯毘佛略——受持、讀誦、
書寫、解說,亦名菩薩具足多聞。除十二部
經,若能受持是大涅槃微妙經典,書寫、讀誦、
分別解說,是名菩薩具足多聞。除是經典,
[024-0764c]
具足全體,若能受持一四句偈;復除是偈,
若能受持如來常住、性無變易,是名菩薩具
足多聞。復除是事,若知如來常不說法,亦
名菩薩具足多聞。何以故?法無性故。如來
雖說一切諸法,常無所說,是名菩薩修大
涅槃成就第五具足多聞。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大涅槃》具
足成就如是五事,難作能作、難忍能忍、難
施能施。云何菩薩難作能作?若聞有人食
一胡麻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信是
語故,乃至無量阿僧祇劫常食一麻。若聞入
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無量劫
在阿鼻獄入熾火聚,是名菩薩難作能作。
云何菩薩難忍能忍?若聞受苦——手、杖、刀、石
斫打因緣——得大涅槃,即於無量阿僧祇劫身
具受之,不以為苦,是名菩薩難忍能忍。
云何菩薩難施能施?若聞能以國城、妻子、頭、
目、髓、腦惠施於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者,即於無量阿僧祇劫以其所有國城、
妻子、頭、目、髓、腦惠施於人,是名菩薩難施
能施。菩薩雖復難作能作,終不念言:『是我
所作。』難施能施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
父母唯有一子,愛之甚重,以好衣裳、上妙
甘饍隨時將養,令無所乏。設令其子於父
母所起輕慢心,惡口罵辱,父母愛故,不生
瞋恨,亦不念言:『我與是兒衣服、飲食。』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視諸眾生猶如一子。若
子遇病,父母亦病,為求醫藥,勤加救療。病
既差已,終不生念:『我為是兒療治病苦。』菩
[024-0765a]
薩亦爾,見諸眾生遇煩惱病,生愛念心而
為說法。以聞法故,諸煩惱斷。煩惱斷已,終
不念言:『我為眾生斷諸煩惱。』若生此念,終
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作是念:
『無一眾生我為說法令斷煩惱。』


「菩薩摩訶薩
於諸眾生不瞋、不喜。何以故?善能修習
空三昧故。菩薩若修空三昧者,當於誰所
生瞋、生喜?善男子!譬如山林,猛火所焚、若
人斫伐、或為水漂,而是林木當於誰所生
瞋、生喜?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諸眾生
無瞋、無喜。何以故?修空三昧故。」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
言:「世尊!一切諸法性自空耶?空空故空?若性
自空者,不應修空然後見空。云何如來言
以修空而見空耶?若性自不空,雖復修空,
不能令空。」


「善男子!一切諸法性本自空。何以故?一切法
性不可得故。善男子!色性不可得。云何色性?
色性者,非地、水、火、風,不離地、水、火、風;非青、
黃、赤、白,不離青、黃、赤、白;非有、非無。云何當
言色有自性?以性不可得,故說為空。一切
諸法亦復如是,以相似相續故,凡夫見已,
說言:『諸法性不空寂。』菩薩摩訶薩具足五
事,是故見法性本空寂。


「善男子!若有沙門
及婆羅門見一切法性不空者,當知是人
非是沙門、非婆羅門,不得修習般若波羅
蜜、不得入於大般涅槃、不得現見諸佛菩
薩,是魔眷屬。善男子!一切諸法性本自空,亦
因菩薩修習空故,見諸法空。


「善男子!如
[024-0765b]
一切法性無常故,滅能滅之。若非無常,滅不
能滅。有為之法有生相故,生能生之;有滅
相故,滅能滅之。一切諸法有苦相故,苦能
令苦。


「善男子!如鹽性醎,能醎異物;石蜜性
甘,能甘異物;苦酒性酢,能酢異物;薑本性
辛,能辛異物;呵梨勒苦,能苦異物;菴羅果
淡,能淡異物;毒性能害,令異物害;甘露之性
令人不死,若合異物亦能不死。菩薩修
空亦復如是,以修空故,見一切法性皆空
寂。」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復作是言:「世尊!若
鹽能令非醎作醎,修空三昧若如是者,當
知是定非善、非妙,其性顛倒。若空三昧唯
見空者,空是無法,為何所見?」


「善男子!是空三昧見不空法能令空寂,然
非顛倒。如鹽,非醎作醎;是空三昧亦復如
是,不空作空。


「善男子!貪是有性,非是空性。
貪若是空,眾生不應以是因緣墮於地獄。
若墮地獄,云何貪性當是空耶?


「善男子!色
性是有。何等色性?所謂顛倒。以顛倒故,眾
生生貪。若是色性非顛倒者,云何能令眾
生生貪?以生貪故,當知色性非不是有。
以是義故,修空三昧非顛倒也。


「善男子!
一切凡夫,若見女人即生女相。菩薩不爾,
雖見女人,不生女相;以不生相,貪則不
生;貪不生故,非顛倒也。以世間人見有
女故,菩薩隨說言有女人。若見男時說言
是女,則是顛倒。是故,我為闍提說言:『汝婆
羅門若以晝為夜是即顛倒,以夜為晝是
[024-0765c]
亦顛倒。晝為晝相,夜為夜相。』云何顛倒?善
男子!一切菩薩住九地者見法有性,以是
見故,不見佛性。若見佛性,則不復見一切
法性。以修如是空三昧故,不見法性;以不見故,則見佛性。


「諸佛、菩薩有二種說:一者、有性,二者、無性。為眾生故,說有法性;為
諸賢聖,說無法性。為不空者見法空故,
修空三昧令得見空;無法性者,亦修空故
空。以是義故,修空見空。


「善男子!汝言:『見空,
空是無法,為何見?』者,善男子!如是如是,
菩薩摩訶薩實無所見。無所見者,即無所
有;無所有者,即一切法。菩薩摩訶薩修大
涅槃,於一切法悉無所見。若有見者,不見
佛性、不能修習般若波羅蜜、不得入於
大般涅槃。是故,菩薩見一切法性無所有。


「善
男子!菩薩不但因見三昧而見空也,般若
波羅蜜亦空、禪波羅蜜亦空、毘梨耶波羅蜜
亦空、羼提波羅蜜亦空、尸波羅蜜亦空、檀波
羅蜜亦空,色亦空、眼亦空、識亦空,如來亦空。
大般涅槃亦空。是故菩薩見一切法皆悉是
空。是故,我在迦毘羅城告阿難言:『汝莫愁
惱、悲泣、啼哭。』阿難即言:『如來世尊!我今親屬
悉皆殄滅,云何當得不悲泣耶?如來與我
俱生此城、俱同釋種親戚眷屬,云何如來獨
不愁惱,光顏更顯?』善男子!我復告言:『阿難!
汝見迦毘真實是有;我見空寂,悉無所有。
汝見釋種悉是親戚;我修空故,悉無所見。
以是因緣,汝生愁苦,我身容顏益更光顯。』
諸佛、菩薩修習如是空三昧故,不生愁惱。
[024-0766a]
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成就具足
第九功德。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大涅槃微
妙經典具足最後第十功德?善男子!菩薩
修習三十七品,入大涅槃,常、樂、我、淨,為諸
眾生分別解說《大涅槃經》,顯示佛性。若須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信
是語者,悉得入於大般涅槃;若不信者,輪
迴生死。」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世尊!
何等眾生於是經中不生恭敬?」


「善男子!我涅槃後,有聲聞弟子愚癡、破戒,憙
生鬪諍,捨十二部經,讀誦種種外道典籍、
文頌手筆,受畜一切不淨之物,言是佛聽。
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貿易凡木、以金易鍮
石、銀易白鑞、絹易氀褐、以甘露味易於
惡毒。


「云何栴檀貿易凡木?如我弟子為供
養故向諸白衣演說經法,白衣情逸,不喜
聽聞,白衣處高、比丘在下,兼以種種餚饍
飲食而供給之猶不肯聽,是名栴檀貿易
凡木。


「云何以金貿易鍮石?鍮石譬色、聲、香、
味、觸,金以譬戒。我諸弟子以色因緣破所
受戒,是名以金貿易鍮石。


「云何以銀易於
白鑞?銀譬十善,鑞譬十惡。我諸弟子放捨
十善,行十惡法,是名以銀貿易白鑞。


「云何
以絹貿易氀褐?氀褐以譬無慚、無愧,絹
譬慚愧。我諸弟子放捨慚愧,習無慚愧,是
名以絹貿易氀褐。


「云何甘露貿易毒藥?毒
藥以譬種種利養,甘露以譬諸無漏法。我
諸弟子為利養故,向諸白衣若自舉讚,
[024-0766b]
言得無漏,是名甘露貿易毒藥。


「以如是等
惡比丘故,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廣行流布
於閻浮提。當是之時,有諸弟子受持、讀誦、
書寫是經、廣說流布,當為如是諸惡比丘
之所殺害。是惡比丘相與聚會,共立嚴制:
『若有受持《大涅槃經》、書寫、讀誦、分別說者,一
切不得共住、共坐、談論語言。何以故?《涅槃經》
者,非佛所說,邪見所造。邪見之人即是六師,
六師所說非佛經典。所以者何?一切諸佛悉
說諸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若言諸法常、樂、
我、淨,云何當是佛所說經?諸佛、菩薩聽諸比
丘畜種種物,六師所說不聽弟子畜一切
物。如是之義云何當是佛之所說?諸佛、菩
薩不制弟子斷牛五味及以食肉,六師不
聽食五種鹽、五種牛味及以脂血。若斷是
者,云何當是佛之正典?諸佛、菩薩演說三乘,
而是經中純說一乘,謂大涅槃。如此之言云
何當是佛之正典?諸佛畢竟入於涅槃,是經
言佛常、樂、我、淨,不入涅槃。是經不在十二
部數,即是魔說,非是佛說。』


「善男子!如是之
人雖我弟子,不能信順是《涅槃經》。善男子!
當爾之時,若有眾生信此經典乃至半句,
當知是人真我弟子。因如是信,即見佛性,
入於涅槃。」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世尊!
善哉,善哉。如來今日善能開示《大涅槃經》。
世尊!我因是事即得悟解《大涅槃經》一句、
半句,以解一句至半句故見少佛性。如
佛所說,我亦當得入大涅槃。


「是名菩薩修
[024-0766c]
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十功德。」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