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45 念佛鏡-唐-道鏡 (T)



No. 1966


念佛鏡序



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
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則有量,彼土之
壽則無量矣;娑婆備諸苦,彼土則安養無苦
矣;娑婆隨業轉輪生死,彼土一往則永證無
生法忍,若願度生,則任意自在,不為諸業
轉矣。其淨穢、壽量、苦樂、生死如是差別,而眾
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


阿彌陀佛,淨土攝受之主也;


釋迦如來,指導淨土之師也。觀音、勢至,助佛
揚化者也。是以如來一代教典,處處丁寧勸
往生也。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乘大願船
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流,唯
以濟度為佛事。是故《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
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
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極樂國土。」又經云:「十方眾生聞我
名號,憶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迴向,欲生
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所以祇洹精舍無
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生淨土想。蓋彌陀光
明遍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聖、凡一體
機、感相應,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
中淨土,念念彌陀。吾以是觀之,智慧者易生,
能斷疑故;禪定者易生,不散亂故;持戒者
[001-0120b]
易生,遠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
者易生,不瞋恚故;精進者易生,不退轉故;不
造善、不作惡者易生,念純一故;諸惡已作、業
報已現者易生,實慚懼故。雖有眾善,若無誠
信心、無深心、無迴向發願心者,則不得上上
品生矣。


噫!彌陀甚易持,淨土甚易往,眾生不
能持、不能往,佛如眾生何?夫造惡業入苦趣,
念彌陀生極樂,二者皆佛言也。世人憂墮地
獄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晉慧遠法師與當
時高士劉遺民等,結白蓮社於廬山,蓋致精
誠於此。爾其後七百年,僧、俗修持獲感者非
一,咸見于淨土傳記,豈誣也哉?然讚輔彌陀
教觀者,其書山積,唯


善道大師《念佛鏡》十一門最為首冠。援引聖
言開決群惑,萬年闇室,日至而頓有餘光;千
里水程,舟具而不勞自力。非法藏後身,不能
至於是也。傑頃於都下甞獲斯文,讀示所知,
無不生信,自遭酷罰,感窹益深,將廣其傳,因
為敘引。


熙寧九年丙辰仲秋述



大明朝雲棲寺蓮池大師竹窓二筆曰:「道鏡、
善道二師作《念佛鏡》,以念佛與種種法門對
舉,皆斷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
能及一。』可謂篤信明辨,大有功於淨土矣!」獨
其對禪宗一章謂:「觀心者、觀無生者,亦比念
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學人疑焉,予
以為正。四料簡所謂:「有禪無淨土者」,是也。但
執觀心,不信有極樂淨土,但執無生,不信有
[001-0120c]
淨土往生,則未達即心即土,不知生即無生,
偏空之見非圓頓之禪也。反不如理性雖未
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觀
心而妙悟自心,觀無生而得無生忍,此正與
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誰軒輊之有矣?



古本曰:


五代十國之契丹,道宗年號,當于大宋四主仁宗嘉祐第


清寧五稔歲次已亥孟秋月蓂生一葉記


奉聖州彰義寺,前東五臺臨壇大德,弘律沙門
法廣詳勘


崇攝大夫撿挍,太保圓教大師賜紫  沙門
知昭詳勘



夫念佛三昧,如明鏡照萬象,八萬四千其猶
影像,三乘、五乘從是得入,諒是海藏之至要,
趣道之妙門,如守母以識子,得本而知末,提
綱而孔孔皆動,牽衣而縷縷俱來矣!所以《華
嚴》譬如以獅子筋為琴絃,音聲一奏,一切餘
絃悉皆斷壞矣!世有一般師,輕蔑彌陀,偏勸
菩薩,令持陀羅尼修禪定,是錯之甚者乎!西
方之外別無觀音之土,九品來應悉擎蓮臺,
形像妙觀說是心是佛。是故百丈、智覺等皆
開張淨土,均勸念佛,言積于萬卷,書滿于海
內。特可備於輕蔑者之金錍者,其惟二師之
《念佛鏡》乎!門分十一,導於萬機,疑立二三,蕩
於群惑,可謂澆世念佛之寶鏡,四輩安神之
華屋者也!


繇茲雲棲大師深服膺斯書,歎篤
[001-0121a]
信明解,大有功於淨土,甞無駁言而還彰偏
見過失矣!古梓誵訛是多,今獲國歡寺本,專
隨之正之,但疑楊傑序轉用之。冀祈同志之
仁講再挍本,傳之無窮之里,俱入薩雲之海
而已。


旹延寶元龍集癸丑臘月上浣


      江東住侶大谷門人某誌焉



念佛鏡本國歡寺僧 如賢刻奉戒弟子林士瑜書


沙門道鏡、善道共集


詳夫圓成至覺,盡智海以無方;普應群機,破
迷山而有路。慈音遍演,親聞者道證三空;妙
義齊分,入信者心明八諦。施頓、漸之五乘,接
聖、凡之二類。識其道者,便登常樂之鄉;迷其
旨者,永溺輪迴之域。是以如來隨機授道,直
指西方,開極樂之法門,顯慈尊之名號,故
乃人、天共仰,凡、聖同歸。入華藏之要津,證
泥洹之疾徑,行門省略,功德甚深。自古名賢
盡依念佛,慧持、慧遠壽終,寶蓋迎將,道綽、道
珍命盡,仙雲引去,或男、或女現祥瑞者,一一
難陳,若僧、若尼感慈光者,重重無盡,傳記具
明,不勞廣錄。


今《念佛鏡》者,照明念佛之人,永
斷疑惑者也!依之奉行,必出苦輪。較量辨疑
者,義在下文,總有一十一門,覽者詳焉。


 一、勸進念佛門 二、自力他力門
 三、念佛得益門 四、已得往生門
 五、挍量功德門 六、挍量齋福門
[001-0121b]
 七、疑謗得罪門 八、誓願證教門
 九、廣攝諸教門 十、釋眾疑惑門復分六門
 十一、念佛出三界門


第一、勸進念佛門



夫佛者三界大師,四生慈父。歸信者,滅罪恒
沙;稱念者、得福無量。凡欲念佛,要起信心,若
當無信,空無所獲。是故經言:「如是」者,信相也。
夫信為入道之初宗;智為究竟之玄術。初稱
如是,信也;後曰奉行,智也。故《阿彌陀經》云:「若
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此是本師釋迦
牟尼勸信之處。彼經又言:「汝等當信是稱讚
不可思議功德。」此是六方諸佛勸信處。又經
言:「隨順此經,以信得入。」此是《法華經》勸信處。
又云:「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
華開即見佛。」此是《十住論》勸信處。又「人無信
而不立,車無輗軏不行。」此是外書勸信處。又
「信則所言之理順,順則師資之道成,經無豐
約,非信不傳。」此是肇法師勸信處。大行和上
曰:「念佛法門不問道俗、男女、貴賤、貧富,唯要
具信。」此是大行和上勸信處。


問云:「既言道
信,未知信何等法?」


答曰:「信意者,信依經中說,
念佛定生淨土,信念佛定滅諸罪,信念佛定
得佛證,信念佛定得佛護,信念佛臨命終時
佛自來迎,信念佛不問眾生同信之人皆得
往生,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三十二相,信念佛
生淨土定得住不退地,信念佛生淨土定得
自在快樂莊嚴,信念佛生淨土定得不死之
地,信念佛生淨土與諸菩薩一向為伴侶,信
生淨土更不離佛,信生淨土華臺化生,信彌
[001-0121c]
陀佛現在說法,信生淨土不墮三塗地獄,所
以遣念佛。念佛一口,准《觀經》說,定滅八十億
劫生死重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所以
勸信。是故大行和上遣念佛人,心唯信佛,佛
則知之,佛得他心通故;口唯稱佛,佛則聞之,
佛得天耳通故;身唯敬佛,佛則見之,佛得天
眼通故。此是大行和上勸信念佛處。又喻信
心,猶如深栽果樹,樹根深故風吹不動,後著
果實濟人饑渴。念佛之人亦復如是,要由深
信得到西方,成等正覺廣濟危難。若當無信,
空無所獲。是故經言:『十住菩薩一起信心念
佛,已後縱逢惡緣喪身斷命,寧當即死不退
信。』故《維摩經》云:『深信堅固猶如金剛,法珍普
照如雨甘露。』念佛之人要須深信。


「又《無量壽
經論》云:『念佛有五種門。何者為五?一者、禮拜
門,身業專禮阿彌陀佛;二者、讚歎門,口業專
稱阿彌陀佛名號;三者、作願門,所有禮念功
德,唯願求生極樂世界;四者、觀察門,行住坐
臥唯遣觀察阿彌陀佛,速生淨土;五者、迴向
門,但念佛、禮佛功德,唯願往生淨土,速成無
上菩提。』此是《無量壽經論》中念佛法門。又彼
經云:『有四種修行。何等為四?一者、長時修,自
一發念佛心以來,直至得生淨土成佛,終不
退轉;二者、敬䖍修,正向西方,專想不移;三
者、無間修,唯專念佛,無別雜善而來間隔,亦
無貪、嗔煩惱雜惡來間;四者、無餘修,無餘雜
善而來間。何以故?雜善修道多劫乃成,由自
力故;唯專念佛一日、七日,即生淨土,位居不
退,速成無上菩提,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速
[001-0122a]
得成就,故名無餘修。』又准《觀經》中勤念佛人: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
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
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何
者至誠心?身業專禮阿彌陀佛,口業專稱阿
彌陀佛,意業專信阿彌陀佛,乃至往生淨土,
成佛已來不生退轉,故名至誠心;深心者,即
是真實起信,專念佛名,誓生淨土,成佛為期,
終不再疑,故名深心;迴向發願心者,所有禮、
念功德,唯願往生淨土,速成無上菩提,故名
迴向發願心。此是《觀經》中,上品上生法。又《文
殊般若》經:『不觀相貌,專稱名號,作一行三
昧。欲得速成佛,亦作此一行三昧;欲具一切
智,亦作一行三昧;欲得見佛,亦作一行三
昧;欲得速生淨土,亦作一行三昧。』此是《文殊
般若經》中念佛往生法。


「又《阿彌陀經》云:『舍利
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
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
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
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
陀佛極樂國土。』」


問曰:「若念佛一日往生淨
土,何須七日?」


答曰:「一日、七日,皆是臨命終時
往生淨土,疾則一日,遲則七日,此是《阿彌陀
經》中,上品往生法。又准《觀經》:『下品下生者,或
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
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
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念阿彌
陀佛十口,除罪往生。』此是《觀經》中,下品下生
法。又准《無量壽經》云:『乃至一念即生淨土。』並
[001-0122b]
是下品往生法。」


問曰:「一種念佛,一念、十念
即下品下生;一日、七日何故得上品上生?」



曰:「一念、十念,為念數少,功德亦少,所以下品
下生;一日、七日,為念數多,功德亦多,所以上
品上生。又一念、十念,喻晚發心人;一日、七日,
喻早發心人。所以一念、十念,一日、七日即生
淨土,位居不退,直至無上菩提。


「又念佛喻如
孩子哭聲,父母聞之急來相救,飢即與食,寒
即與衣,熱即與涼,是父母力,非是子能。念佛
之人亦復如是,唯知念佛,佛大慈悲尋聲即
救,所有罪業佛與滅却,所有病患佛與差却,
所有諸障佛與拂却,猶如父母養子相似。故
《法華經》云:『一切眾生皆是吾子,我即是父,汝
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修道
之人要勤念佛。《維摩經》云:『欲除煩惱,當修正
念。』」


第二、自力他力門



問云:「論諸法門,其數無量,何法自力?何法他
力?」


答云:「如來雖說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
一門是為他力,餘門修道總為自力。」


又問:
「自力修道,准佛經教,何時得成?他力修道何
時得熟?」


答:「自力,准佛經教,從初發心,經一大
阿僧祇劫,始到初地;又經一大阿僧祇劫修
道,乃至八地菩薩,皆是自力。他力者,准念佛
法門《阿彌陀經》,疾則一日,遲則七日,念阿彌
陀佛往生淨土,即是八地菩薩。何以故?為乘
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阿彌陀經》中:『眾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既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
薩。」


又問:「自力、他力如何?」


答:「喻自力者,猶如
小兒年始三歲,宅去京地向經千里,遂遣小
[001-0122c]
兒自行向京,以求官職,無由得到。何以故?為
幼小故。餘門修道,亦復如是,要須多劫修道
乃成。猶如小兒,自力向京不可得到,由自力
故。言他力者,猶如小兒雖小,依父母及象、
馬車乘力故,不久到京,遂得官職。何以故?
由他力故。念佛修道亦復如是,臨命將時乘
阿彌陀佛願力,如一念頃往生西方,得不退
地。猶如父母將象、馬車乘載小兒,不久到京
覓得官職。又自力者,猶如貧人還與貧人家
客作,用力雖多,得錢極少。餘門修道,亦復如
是,用力極多,功德極少,如似貧家客作相似。
又他力者,如向王家客作,用力極少,得錢無
量。何以故?為乘王力故。念佛亦復爾,為乘佛
願力故,用功極少,功德無邊,一日、七日專心
念佛,速生淨土,早證無上菩提,猶如王家客
作相似。又自力、他力者,猶如蟻子寄在翅鳥
之上,遂將蟻子在須彌山,蟻子昇高受諸快
樂。凡夫念佛亦復如是,乘佛願力速生西方,
受諸快樂,猶如蟻子乘翅鳥力上山相似,此
之他力;餘門修道,猶如蟻子自力行上山,不
可得到,此乃自力。自力者猶如蝦䗫,他力者
猶如大龍,有諸蝦䗫㘅著龍鱗,龍帶蝦䗫速
入大海,由念佛故,將於眾生速到西方。又自
力者,猶如凡夫脚足損壞,不能速行;他力者,如
轉輪王飛騰虛空,往四天下,為乘輪寶力故。
乘佛願力亦復如是,一念之頃,即得往生西
方,住不退地。餘門修道,猶如陸地步行;念佛
修道,猶如水路乘船,里數極多而復不固。念
佛往生亦復如是,用功極少,早證菩提。念佛
[001-0123a]
法門,由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速疾成佛,超
過餘門百千萬倍。」


第三、念佛得益門



問曰:「念阿彌陀佛,往生殊勝淨土,總得幾計
利益?」


答曰:「准善道闍梨集,念佛法總有二十
三種利益。何者是?一、滅重罪障益;二、光明攝
受益;三、大師護念益;四、菩薩冥加益;五、諸佛
保護益;六、八部防衛益;七、功德寶聚益;八、多
聞智慧益;九、不退菩提益;十、奉覲大雄益;十
一、感聖來迎益;十二、慈光照觸益;十三、聖友
同讚益;十四、聖友同迎益;十五、神通空駕益;
十六、身色殊姿益;十七、壽命長劫益;十八、得
生勝處益;十九、面覩聖眾益;二十、常聞妙法
益;二十一、證無生法忍益;二十二、歷事他方
受記益;二十三、還歸本國得陀羅尼益。此是
西京善道闍梨《念佛集》中利益。


「又准大行和
上念佛,總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則佛力;
二則易作;三則功德最多;四則自他極喜;五
則速得見佛;六則定得不退;七則定生極樂;
八則更不離佛;九則壽命長遠;十則與聖無
異。


「又准諸經念佛往生,總有三十種利益。何
等是?一、滅除諸罪;二、功德無邊;三、諸佛法中
勝;四、諸佛同證;五、諸佛同護;六、十方諸佛同
勸信念;七、所有疾患念佛總除;八、臨命終時
心不顛倒;九、念佛一法攝多法;十、命終之時
佛自來迎;十一、用少功德速生淨土;十二、華
臺中化生;十三、身黃金色;十四、壽命長遠;十
五、長生不死;十六、身有光明;十七、具三十二
相;十八、獲六神通;十九、得無生法忍;二十、常
[001-0123b]
見諸佛;二十一、與諸菩薩共為伴侶;二十二、
香華音樂六時供養;二十三、衣食自然長劫
無盡;二十四、任運進道直至菩提;二十五、常
得少年無有老相;二十六、常得強健無有病
時;二十七、更不重墮三塗地獄;二十八、受生
自在;二十九、晝夜六時常聞妙法;三十、住不
退地。此依諸經,念佛生淨土,總有三十種利
益。


「又准《涅槃經》文:『有五百群賊,為曠野劫盜,
波斯匿王捉得已後,排其兩目、斷其手足,棄
在坑中。時賊眾中一人,曾向佛邊聞說念佛
救人苦難,遂轉相教,齊心念佛。爾時諸賊同
發願言,三稱佛名,眼目平復,手足如故。』所以
知念佛利益不可思議。又彼經中說:『天竺國
中有一優婆夷,信敬三寶,常好供養一切眾
僧。中有一比丘,身患重病,良醫診瞻,須用人
肉作𦞦,服之其病乃差。時優婆夷為敬三寶
故,遂割身肉,供養比丘。比丘食已,病即得差。
其優婆夷身瘡苦痛,不能忍受,即便念佛,苦
痛總除,身瘡平復如故。』所以知念佛利益不
可思議。


「又准《月燈三昧經》云:『非但身瘡平復,
一切病苦、痛患,專心念佛,病苦總除。』故彼經
云:『若遇垂死重病,苦痛逼迫無可療治,念佛
三昧不捨,一切病苦悉除。』所以善導闍梨、大
行和上在日,有數箇疾病人,念佛總差,自餘
諸病念佛差者,無量、無邊,不可具說。非但念
佛病得除差,近來此處有人念佛,前後感舍
利數粒,每常供養,故知念佛利益難思議。」


第四、已得往生門



問:「准《阿彌陀經》云:『若已生、今生、當生。』上來雖
[001-0123c]
勸念阿彌陀佛,未知現今往生許說多少數,
自得生已不?」


答:「准淨土經云:『娑婆世界已有
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念阿彌陀佛往生;他方
國土亦復如是,往生者無量、無邊。』又准《華嚴
經》云:『德雲比丘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又准
《阿彌陀經》,阿難、舍利弗等聞佛所說,歡喜信
受,即得往生。又准《觀經》,韋提希與五百侍女
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俱非菩薩、聲聞往生。


「又近來,北都有綽禪師人,又有律師,西京善
道闍梨、懷感法師、大行和上,并僧法會等數
百餘僧人,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非但僧等
往生,西京、東京及餘諸處有數箇尼師,得往
生淨土;非但尼得往生,西京、東都及餘諸處
亦有數箇白衣賢者并優婆夷等,念阿彌陀
佛,臨命終時,得好境界,往生淨土。如是品類
不可具說,如《往生傳》。此即是已往生者,有念
佛法門,凡夫、二乘及諸菩薩同行之教。」


第五、挍量功德門



問曰:「准《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
緣,得生彼國。』未知何者是少善根?何者是多
善根?」


答曰:「如來八萬四千法門,若望念佛法
門,自餘雜善,總是少善根;唯有念佛一門,是
多善根、多福德。何以得知?准《觀經》中,下品下
生人,十念成就即生淨土,一聲念佛定得滅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一念既能滅八十億
劫生死之罪,明知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
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又自餘雜善是
自力,修行之者多劫乃成;念佛修道乘阿彌
陀佛本願力故,疾則一日,遲則七日,便生淨
[001-0124a]
土住不退地。故《阿彌陀經》中:『若有善男子、善
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
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
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
顛倒,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故知念佛一
法,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問曰:「念佛一口能
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不知幾許是劫?」


答:「一
劫者,不可數得之為劫。准教,取四十里石厚
薄縱、廣各四十里。忉利天上有諸天衣,輕重
三銖為一分,取三銖天衣,三年一迴,拂盡無
石總作微塵,乃為一大劫。有一箇人廣造罪
業,或殺、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貪、嗔、邪見,五
逆、不孝,誹謗大乘,一切惡業墮地獄中,經八
十億劫。若念佛,生死之罪總皆消滅,還得八
十億劫微妙功德。故知念佛一法是多善根、
多福德。又算劫數,十千劫乃成一萬劫,十萬
劫乃成一億劫,從十億劫至八十億劫功德。
有人一日念十萬口阿彌陀佛者,或有人一
日念得二十萬口,准《阿彌陀經》,一日、七日念
佛,功德無量、無邊,由多功德往生淨土,往
生淨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薩。所以《彌陀經》
中,十方諸佛同皆讚歎不可思議。自餘雜
善思得畔際,算得頭數,故名少善根,是可
思議;念佛功德廣大無邊,非心所思,非口所
議,是故經云不可思議。故知念佛一法是多
善根,非餘善根所能及也。


「又挍量念佛功德,
分為三等:一、挍量一念;二、挍量十念;三、挍量
念一日、七日。准《觀經》中,念佛一口滅八十億
劫生死之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唯一
[001-0124b]
劫功德尚不可思議,何況百劫?百劫功德尚
不可思議,何況千劫?千劫功德尚不可思議,
何況萬劫?萬劫功德尚不可思議,何況一億
劫?乃至八十億劫功德,不可知數,故言不可
思議功德。所以《觀無量壽經》中,廣造五逆、謗
方等經罪,臨命終時,念阿彌陀佛十口,即生
淨土。此是下品下生法。一念功德尚自無量,
何況二念乃至十念。准《觀經》中,其人謗方等
經,用常住僧物,廣破諸戒,世間惡業盡造。
臨命終時,稱念一口阿彌陀佛功德,所造罪
業總皆消滅盡,往生淨土。所以經言:『於一念
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是下品中生法。」


又問:「罪障既多,何故念佛十口乃能除滅多
劫等罪?」


答:「十口佛名,定能除滅多劫等罪。何
以得知?舉喻釋者,譬如有人積薪千日,起火
焚之,不經半日燒薪總盡。罪業煩惱猶如柴
薪,念佛功德猶如猛火,無量劫來罪障由念
十口阿彌陀佛功德,一切罪障總皆消滅。又
罪障猶如闇室,念佛猶如明燈,千年闇室明
燈纔照,其闇悉除。念佛功德亦復如是,無量
劫來罪障,由念阿彌陀佛功德,一切罪障悉
消滅。故知念佛定能滅除多劫等罪。故《觀經》
云:『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又念佛
十口功德尚自無邊,何況有人一日念得十
萬口阿彌陀佛?一日念得二十萬口阿彌陀
佛者?一日念佛功德尚自無邊,何況二日乃
至七日念佛功德?准《阿彌陀經》,臨命終時,疾
則一日,遲則七日,念佛即往生淨土。又云:
『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薩。此
[001-0124c]
是上品上生法。何以得知?喻如世間戶次相
似,財寶多者作上上戶,財寶少者作下下戶,
念佛功德最多者,生淨土作上上品;念佛最
少者,作下下品。如來雖說諸善功德八萬四
千法門,唯有念佛一門是最上法。如來雖說
諸善功德,唯有念佛一法是多善根、是多福
德。自餘雜善,若望念佛,總是少善根、少福德,
念佛法門實非餘門所及也。故知念佛一門
是多善根、多福德。


「又念佛法,准諸經說,極甚
難值。何以得知?《大阿彌陀經》云:『過去有一國
王,能起信心,擬作念佛要法,遂至善知識所,
志求念佛要法。爾時善友報大王言:「此念佛
要法極理難聞,大王貴聖,豈能學?」王報大師:
「苦若能為我說念佛要法者,吾當終身供給走
使。」爾時善友報大王云:「王擬修念佛要法者,
宜捨國位,此處供給,多時不退,即為王說念
佛要法。」爾時大王遂捨國位,即隨善友供給
所須。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經八千歲,苦處先
登,不避勞倦,不生退轉,於其中間,兩度聞說
念佛三昧,於後世後時得值二萬八千諸佛,
並為王說念佛三昧,其王聞念佛法故遂得
成佛。』何況今時得聞,至誠信念,豈不往生極
樂世界?億億眾生沈淪惡道,不得成佛,只為
不逢念佛法門,故知念佛極難逢。」


第六、挍量齋福門



問:「念佛法門亦復持齋已不?」


答:「念佛之法亦
須持齋,大行和上一食持齋,長時無闕。」


問:
「持齋得幾功德?」


答:「《大雲密藏經》、《齋法清淨經》、
《挍量齋福利經》中所說,齋有五時:寅時齋者,
[001-0125a]
得八萬四千億歲餘糧;卯時齋者,得八萬億
歲餘糧;辰時齋者,得六萬億歲餘糧;已時齋
者,得四萬億歲餘糧;午時齋者,得五百日餘
糧。午時後不得成齋,得罪,無一分功德。言餘
糧者,餘則不盡,故言餘糧。今生多足衣食,皆
是過去持齋所獲。所以大行和上說:『念佛之
人要須持齋。』又譬如一日得糧食,尚不可思
議,何況十年糧食?十年糧食尚不可思議,何
況百年糧食?乃至百億、千億、萬億、八萬億糧
食?既准經說,故知持齋功德不可思議,念佛
人要須持齋。」


第七、疑謗得罪門



問:「讚歎念佛得何功德?誹謗念佛得何罪?」


答:
「准《雜集經》說:『一度謗念佛人,千劫墮泥梨地
獄;一度讚念佛人,滅却身中百劫極重惡業。』
大行和上說:『人不志心念佛,亦謗佛,故遂即
謗法,直入阿鼻獄中,受諸苦痛,無有出期。』」


又問:「阿鼻地獄如何莊嚴?」


答:「阿鼻地獄者,《觀
佛三昧經》說:『縱、廣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鐵城、
七重鐵網,有七鐵幢,八萬四千劍林,八萬
四千熱湯,銅狗、鐵蛇、鐵烏滿此獄中,一人入
獄,亦皆遍滿;多人入中,亦復不窂。一墮此
獄,長時受苦,無有出期,無有間隔,經八萬大
劫,然後得出,復墮畜生。由謗念佛法故,墮地
獄中受無間苦。若不迴心念佛,無間等罪無
由得出;若能志誠念佛,無間等罪並皆消滅。』
又准《法華經》中『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
嫉而懷結恨,即墮無間地獄。』何況謗念佛之
人,其人罪重,於謗誦經、讀經書經人,百千萬
[001-0125b]
倍。所以大行和上,違情能忍、打罵莫報,恐招
罪故。《遺教經》云:『劫功德賊,無過嗔恚,甚於猛
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猛火能燒世聞諸珍
寶,嗔心猛火能燒七聖財,是故念佛之人亦
須忍辱。又《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
生。』又准《觀經》『讚歎他好,自得功德,以罵他
惡,自得罪報。』何以得知?《報恩經》云:『均提沙彌
為罵上座,音聲如狗吠。』均提沙彌由一惡言,
五百生中常作狗身。故知罵他,還自得罪。又
《雜阿含經》中說:『有一人讚歎修道人善事勝
妙,五百生中常得端正,形貌殊好,口氣常香,
遍體香潔,如優鉢羅華香氣,逆風四十里聞
香。』故知讚他並得善報,念佛人兼須讚善。准
《法華經》云:『不說他人好惡、長短。』唯專念佛,速
生淨土,不果沈淪。」


第八、誓願證教門



問:「既專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定得無量功
德,未審有何保證,令不遣信耶?」


答:「大有保證!
准《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恒河沙數,出廣長
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不誑眾
生,當信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念佛定得無
量功德,一日、七日稱念阿彌陀佛,定得往生
淨土。一依此教不生淨土,誑汝,口中出舌已
便當壞爛,不還入口。此是六方諸佛以願證
處。


「又准《大寶積經》:『阿彌陀佛作法藏比丘時,
發四十八大弘誓願中說:「若我得成佛時,十
方天人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法總
持者,不取正覺;生我國土不得三十二相者,
不取正覺;十念成就不生我國者,不取正覺;
[001-0125c]
若生我國中,更重墮地獄及三塗惡道者,不
取正覺;生我國土,形貌不平,一有好醜者,
亦不取正覺;生我國中,不得天眼、天耳,六通
自在者,不取正覺;十方眾生稱我名字,不得
十方諸佛,咨嗟讚歎我名者,不取正覺;若女
人厭惡女身,求生我國,臨命終時,不轉女身
成男子,復受女身者,不取正覺。」』言正覺者亦
明菩提,若一切眾生乘我願力,不得如上果
報,我即不證無上菩提,即是誑諸眾生,我誓
當在惡道中,不得無上菩提。此是阿彌陀二
立誓願處。


「又《阿彌陀經》云:『說經之日,阿彌陀
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阿彌陀佛既得成佛,
念佛定得往生。又本師釋迦說,專念佛名亦
為難事,我行此念佛得無上菩提。說《阿彌陀
經》意者,為本師釋迦因中發願。是故《法華經
中》說:『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
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化一切眾生,
皆令入佛道。』此是釋迦佛立誓願處。


「又《觀音
經》云:『弘誓深如海,歷劫不可思議,侍多千億
佛,發大清淨願。』此是觀世音菩薩發願處。


「又
善導闍梨在西京寺內,與金剛法師挍量念
佛勝劣,昇高座遂發願言:『准諸經中世尊說,
念佛一法得生淨土,一日、七日,一念、十念阿
彌陀佛定生淨土,此是真實不誑眾生者,即
遣此堂中二像總皆放光。若此念佛法虛,不
生淨土,誑惑眾生,即遣善導於此高座上即
墮大地獄,長時受苦,永不出期!』遂將如意杖
指,一堂中像又皆放光。此是善導闍梨立誓
願處。


「又大行和尚言:『若有人,能依《阿彌陀
[001-0126a]
經》念佛,不取相貌,心唯信佛、口唯稱佛、身
唯敬佛,違情能忍,惡衣先著,麁食先喫,孝義
并仁慈,專心念佛,逢緣不退,至死不移,雜
善及惡亦皆不作,唯專念佛。能如是者,大行
皮中剝與作衣服著,肉中截割與作飯食喫。
若依經念佛不生淨土,念一口佛,不滅八十
億劫生死之罪,不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不
剝皮與著,不割肉與喫,誑惑眾生,使大行
立請交報,六根壞爛遍體生瘡,使人眼見苦
痛難忍,當來直入地獄更不再出!』此是大行
和上立誓願處。


「又喻誓願猶如寶車,有諸寶
車多載珍寶,擬上國王求官職。車載寶物,要
須繩索縛束牢固,然始到京,不被傾側,珍寶
不失,王得寶物,遂與官職。念佛亦然,要須誓
願,行始得成,不失念佛功德珍寶,乃至淨土
早證菩提。若當無願所修行,行無由得成,故
《阿彌陀經》:『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第九、廣攝諸教門



念佛總持,辨才無礙,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
定、智慧,及方便、願、力、智無不具足。由念佛故,
猶如如意寶殊所求皆得。若自能念佛,布施
他人,教他念佛,此即當布施;由念佛故滅除
諸罪,即是持戒;惡法不生即是忍辱;行、住、座、
臥念佛名字不離心口,即是精進;深信不疑,
志誠念佛,所生淨土不生退轉,即是禪定;由
久用功念佛名號,一切經教披文即解,此即
智慧。是故念佛總持,辨才無礙。


又准念佛,攝
六度果報。何以?由念佛故往生淨土,衣、食自
然,財寶總足,即攝布施;由念佛故往生淨土,
[001-0126b]
得男子身,具六神通,即攝持戒;由念佛故往
生淨土,得端正可喜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即
攝忍辱;由念佛故當生淨土,水鳥、樹林、佛及
菩薩總皆說法,聞是音已,皆自然生念佛、念
法、念僧之心,即是精進;由念佛故生彼國已,
更無異緣,常住三昧故,即是禪定也;生彼國
已,自然解了一切諸法,即是智慧。故念佛一
法攝六度果報,過於財施百千萬倍。所以《涅
槃經》云:「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
人布施一世界眾生經三月,只將念佛十六
分中一分功德,亦復勝彼。」故知念佛過於財
施百千萬倍。
念佛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