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81 太上老君戒經-唐初期- (CK-KZ)


[01p001a]
重刋道藏輯要
太上老君戒經
  戒上
老君西遊將之天竺
 周幽王之末也周而西之于天竺天竺國名也事出玄妙内
 篇
以道德二經授關令尹喜喜受經畢又請持身奉經之法
 授經之事具載記傳此略序請戒之端耳受經旣竟理應宣
 通故重請奉經持身持身之法備在經文但文旨深微非始
 學便曉故别請其要以斬後語者也
[01p001b]
老君於是復授喜要戒普令一切咸持度世
 謂但持戒去惡自得度世然持戒者乃爲奉經奉經者必在
 求道今旣聞奉持之法且舉戒而言也
於是說頌三章
 頌者美其事也明持戒奉法並爲道之因故先誦其宗致以
 悟始學令知其指歸也初章明持戒所得身心福漸次章明
 其法旣普家國咸興天人同慶後章明自漸之深理窮於經
 經理旣窮乃至成眞故有三章也
樂法以爲妻
 妻者栖也謂相依栖也陰陽肇氣人倫之道莫不由夫妻生
[01p002a]
 我者矣樂者謂並有待而相樂也一切眾生咸知樂妻若棲
 心法教則無待返偶而生理自足又明樂法能如樂妻則能
 持身奉經也
愛經如珠玉
 法語其所宗經指其所學愛者寶愛也世之所寶莫過珠玉
 而世寶無益於心經法有永於得故令學人去彼而取此也
持戒制六情
 六情者六欲也眼欲淫色耳欲淫聲鼻欲芬芳舌欲脂味身
 欲柔滑意欲放泆如此六事皆成乎心故爲之情也並是三
 塗惡業故制而去也若不檢制縱恣六情生爲世人所惡死
[01p002b]
 爲鬼之所迫也
念道遣所欲
 戒以防外念心攝内内攝由念道念道則所欲外亡西昇經
 云道之微心子未能别撮取於要慎戒勿失先損諸欲莫令
 意泆卽此戒者也
淡泊正氣庭
 人之所以躁競者由是六情之所使也若持戒念道則六情
 澄靜神安氣正邪惑所不能擾庭者黃庭也
蕭然神靜默
 蕭然無欲也靜默内定也
[01p003a]
天魔並敬護
 魔謂五帝大魔也領人生死在六天之上若持戒奉法終獲
 眞仙則超於三界故並爲其敬護也魔有四種除三在人身
 中故曰天魔
世世受大福
 謂持戒念道眾惡不生善因日建雖經生死今身後身常在
 福中及至成道故云大也
鬱鬱家國盛濟濟經道興
 謂持戒之福命無夭傷見世昌盛子孫繁茂有家有國逮至
 十方莫不鬱然而盛者也
[01p003b]
天人同其願
 天謂天上仙也人謂世中人也言持戒奉法始在人中受報
 生天進業人中受報生天進業乃至上清是故天人同其願
 也
飄眇入大乘
 大乘謂上清法也緣麄必至妙階漸自之深旣離世昇天從
 天之上故云飄眇飄眇猶勢飄然也飛騰之貌矣
因心立福田
 福者善之果也爲福之因不由於他己心卽福田也若修身
 奉法眾惡自除猶如治田去其草穢草穢旣盡自獲良穀者
[01p004a]
 也
靡靡法輪升
 靡靡猶漸漸也福旣積則法輪漸升之也
七祖生天堂
 身獲道眞七祖蒙慶
我身白日騰
 持戒志道功成德就之所至也
大道洞玄虛
 一切諸法皆稱爲道乃有百官及萬八千種並是六天及三
 界之道大道者无形无象洞玄虛道無不在理無不應故曰
[01p004b]
 大也
有念無不啟
 啟謂感也此明持戒念道有心卽感念念不止以至成道莫
 非念力
練質入仙眞
 欲多則神濁氣清則質練練質成眞莫不由戒
遂成金剛體
 言其表裏堅眞无復朽敗者也
超度三界難
 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三界生死輪轉無休恒與三塗對治故
[01p005a]
 云難也自非成眞莫能超者也
地獄五苦解
 五苦是地獄中寒池火車鑊湯刀山劍樹也解脫旣超三界
 無復苦緣也亦謂五道爲五苦者也
悉歸太上經
 上清法也眾法所窮故云歸太上經也
靜念稽首禮
 誦說旣竟法緣略顯今將說戒故令靜念稽首而受也
於是尹喜聞說頌己稽首而立請受戒言
老君曰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婬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
[01p005b]
是爲五戒若清信男清信女
 若有男女發心受戒便得清信之號
奉持五戒畢命不犯
 謂持戒至于命終而不能犯也
是爲清信男清信女
 向發心卽號清信若中塗虧缺則清信心廢唯盡命不犯來
 生又受福果則全清信之理故重云爾
老君曰戒殺者一切眾生含氣以上翾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
 蠕動之類無不樂生自蚊蟻蜒蚰咸知避死也
老君曰戒盜者一錢以上有主無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
[01p006a]
 在地地官在水水官在人人主如是則無無主之物此言無
 主者謂當時無誌護也
老君曰戒婬者非夫婦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

 夫妻雖非犯戒過亦爲婬犯
老君曰戒妄語者若不聞不見非心所了而向人說皆爲妄語
 所說事與心相違也復有綺言謟曲反覆兩舌在後戒也
老君曰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禮皆不得飲
 身病謂己身疾必應以酒也法禮者明非世俗饌會及鬼神
 之胙若尊卑之禮眞靈之饗則不至於失之者也
[01p006b]
老君曰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
 身本無惡緣惡持戒心淨身清可以奉法故曰法根者也
善男子善女人
 前章云清信者明受戒攺惡乃得此號此言善者謂生而善
 也是稟業所得非持戒而起
願樂善法
 一切法也緣有宿善故能願樂
受持終身不犯
 犯爲虧缺不全首尾毀爲毀慢生不信心
是爲清信得經得法永成道眞
[01p007a]
 夫得經者不必能修行能修行者乃爲得法耳得法則得道
 故云永成永謂遠者也
於是尹喜聞受旣已
 已謂已畢也聞說戒言而親受之非如五千是老子自出
再拜而問何故有五
 言人之爲惡其事萬萬方皆應防戒今何故止說有五也
老君曰五者攝一切惡
 言一切眾惡皆起此五若持此五戒則眾惡悉絕也
猶天有五精以攝萬靈
 五精星也靈謂神靈
[01p007b]
地有五行以攝羣生
 金木水火土也羣生所稟莫不資之
人有五藏以攝神明
 人所以有神明之識者由於五藏也六情五欲各有所生故
 以五戒對而治之明此五戒自天至人三才之本非始有也
戒者防也防其失也
 未失則防而不爲旣失則戒而不犯皆是防其義者也
失而不防則三塗盈逸天人虛空
 不防其失則縱惡日多惡緣報對則充滿三塗三塗旣盛則
 鬼道橫逸夫一切眾生皆有定數三塗旣滿則天堂虛空生
[01p008a]
 人咸少也
是故五也
 明五戒根本所由如此也
尹喜曰大乎戒也何故失耶
 旣聞斯旨方歎其大言有此戒其來久矣云何眾生猶有此
 失
老君曰本得無失旣失而得亦無所失
 本得無失謂前身過去已得此戒故於今身而無失也而今
 身有失者前身無戒或有違犯故有失耳雖爲有失而於今
 身得受持者則見生無失後身復善故旣失而得亦無所失
[01p008b]
 前頌云世世受大福卽此義也尹喜所問一失而併舉三失
 答之是對其後問頓顯前身此生後身也明人稟道本自無
 失義見經中也
尹喜曰敢問其本
 得失旣顯事理須明故却問其本以求其末也
老君曰今當爲爾具說其本
 順其所問而言其所以故云具
諦聽諦聽受持普爲一切之所知也
 諦聽戒其闕失諦受使無漏妄然後可令一切咸得知聞
尹喜再拜恭立而聽
[01p009a]
 恭立者卽今長跪也
老君曰五戒者天地並始萬物並有
 舉其本也夫有天地則有萬物有萬物則有得失有得失則
 有法戒之者也
持之者吉失之者凶
 善果爲吉惡對爲凶吉凶之事悉備後章
過去成道莫不由之
 言凡得道者莫不緣於戒者也
故其神二十五也
 五五之數也内經有二十五神是人身之靈上應天眞而鎮
[01p009b]
 在人身持戒身清則其神常安
經文五千是其義也
 謂失之事備在五千而後此戒者特應尹喜所請耳
老君曰五戒者在天爲五緯
 東曰𡻕星西曰太白星南曰熒惑星北曰辰星中央曰鎮星
 也
天道失戒則見災祥
 五星各位一方行度氣色並各有常若天運失和陰陽愆戾
 皆非其分度而見妖徵故經云天無以清將恐裂裂謂王者
 失德陰陽圯裂五緯返常也
[01p010a]
在地爲五嶽
 東曰太山南曰衡山西曰華山北曰恒山中央曰嵩高山也
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
 五嶽各鎮其方風雲水雨之所由也若地道失戒則疾風涌
 水曠旱之災百穀不實也一切草木皆謂之穀經言地無以
 寧將恐發謂山崩川竭萬物災傷皆由王者咎先見兆於天
 次降災於地也
在數爲五行
 東方木九南方火三西方金七北方水五中央土十二雖中
 央而位在四季
[01p010b]
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
 五數推移四時以成若其有失則災癘刀兵西昇經曰五行
 不相尅萬物盡可全也
在治爲五帝
 東方太皥木南方炎帝火西方少皥金北方顓頊水中央黃
 帝土也
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
 五帝爲帝王更治五行相生隨方受任若失戒暴虐則國祚
 不長身不獲夀也
在人爲五藏
[01p011a]
 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也
五藏失戒則性發狂
 所行過惡則五藏失神五藏失神則令人性狂狂謂僻也尋
 五戒以防五惡爲惡各有所生但一惡便使性狂不待五也
 今言五者總其數耳經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心爲五藏
 之主故舉其一也故後章云失一則命不成又尋戒旨自天
 及人皆云失戒而致災祥者明爲患之起起自由人是以帝
 王有慶兆民賴之如有不善則天下受殃故知三才等治得
 失必同又自天至人雖有五條爲失之本在人而已故次章
 云戒於此者而順於彼也
[01p011b]
老君曰是五者戒於此而順於彼
 謂上來五事悉在於人故云戒於此也順於彼者理也夫患
 之所生由於違理若順理而行復何戒乎明爲戒於過耳若
 過而不戒禍患之興豈可禳也
故殺戒者東方也受生之氣尙於長養而人犯殺則肝受其害
 氣數相感自内于外肝主長養故一切咸知慕生懷殺之性
 則逆氣衝肝肝氣凶壯還自災身故云害也
盜戒者北方也太陰之精主於閉藏而人爲盜則腎受其殃
 腎爲太陰陰主閉藏故一切咸知收斂而人爲盜則腎氣爲
 傷故云殃也殃者積惡之應者也
[01p012a]
婬戒者西方也少陰之質男女貞固而人好婬則肺受其沴
 肺爲少陰金性堅貞故男正女潔而人好婬則肺氣枯竭故
 云沴沴惡氣也旱災曰沴也
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陽之氣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則心受其毒
 心爲一身之主以成乎人是太陽之氣也好酒之人則毒衝
 於心藏府荒廢以致迷喪者也
妄語戒者中央土德信而人妄語則脾受其辱
 脾屬土土信而有恆故言德也人之稟性以信爲本而人妄
 語則辱歸於己脾總人身爲義也
五德相資不可虧缺
[01p012b]
 虧謂廢也缺謂傷也言人受生必備此五德五德無虧則終
 享福吉故云不可虧缺者也
老君曰此五失一則命不成
 向辯人身各有所生此名毀犯虧缺之咎故云命不成命不
 成者謂不全其性分及天年也元命包曰行正不過得夀命
 夀命正命
是故不殺者乃至無有殺心
 夫殺心之起起於不戒遂至增甚今言乃至無有殺心者自
 微自防也自有雖不手殺或因人行殺或勸人行殺或看人
 行殺或使人行殺而心不爲惡皆同於殺也所以然者皆由
[01p013a]
 有殺心若其不戒終不能成就者也
不盜乃至無有邪取
 謂貪盜之人始於小竊小竊不戒遂至大取或因公利私或
 憑法招物或依恃勢力封山畋澤或誘說癡愚以役其力如
 此而得皆非正理同於盜故云乃至無有邪取明非正偷盜
 也貪婪皆是者也
不婬乃至無有邪念
 婬者皆由放恣或男或女情慾不一尋五戒之重莫過於婬
 亡身喪家故不復論又有不畏罪網因法媾慾外託奉道内
 實婬濁如斯之徒實爲巨惡故云乃至無有邪念自非夫妻
[01p013b]
 而行婬者皆爲邪也
不酒乃至無有勢力
 夫酒致過或因尊上之所勸逼遂至亂失今以戒自持雖有
 勢力亦不違犯酒之傷人如火不救逾多逾盛不極而不止
 者也
不妄語乃至無有漏泄
 眞實之心則無私惡無私惡故無有隱諱無隱諱復何漏泄
 也
如是可謂成也
 前云失一則命不成是理未曲備今旣重說其義粗顯故云
[01p014a]
 如是可謂成也
老君曰戒中婬酒能生五惡
 婬則奢奢則貪貪則盜盜則欺欺則懼懼則殺此並婬之所
 能至也酒能發狂又能婬太清經云人身有三萬六千蟲皆
 在五藏皮膚之中飲酒則諸蟲嘇動嘇動則眾惡興眾惡興
 則無所不爲故云能生五惡也
戒者戒惡也惡世之中男女讙婬罹於骨肉
 讙謂雜也罹謂犯也言婬慾之心人乃至不避姓族因法混
 雜無復分别者也
上慢下暴毀篾天德
[01p014b]
 上慢天靈爲篾下相殘害爲暴之者也
沈酗爭訟禍命辱身
 沈猶耽也狂酒日酗對闘爲爭訴理爲訟害命爲禍陷身爲
 辱也
妄詐欺誑罔有所由
 妄謂妄語詐謂詐僞欺謂妄詐之人要求財利不顧在此三
 者也
六親相盜非但於他
 夫婦父子兄弟六親也言爲盜者非但於他乃至子盜於父
 婦盜於夫兄弟相盜無所不爲
[01p015a]
殺害眾生利養身口
 殺生治病爲養身宰害供廚爲利口也
如此等輩見生受業永墜諸苦
 生不受戒唯惡是行惡業增長則淪三塗
備加五惡無有休限
 其有五惡者則入地獄備五苦之報無有休息及年限也經
 云三塗受報近者一劫
如有出者
 言其受對或有輕重如有得竟還生人中者也
當在邊夷短命傷殘
[01p015b]
 邊夷俚獠也其人相食此謂殺害之報受生此地若生中國
 則短命及形體不具
夫婦醜惡及不貞廉
 婬報也醜謂可憎惡謂弊惡不貞爲婬不廉謂貪也
貧窮凍露在處不安如有財畜爲人所奪
 盜報也凍露謂居無屋宅不安謂飢寒不立縱有財物則被
 劫奪以償先債也
言說不信人所不親
 妄語報也其所言說是之與非人皆不信旣無信義寧得親
 友也
[01p016a]
意慮昏塞眾所慢輕
 酒報也生旣昏濁死無神明此之受身豈得清靜故人所輕
 慢
老君曰清信男清信女奉持戒行見世安樂無有憂惱
 奉戒持行所志者道眾惡旣消長與善會復何憂惱哉夫憂
 惱者由於惡行故與惡相牽耳豈有不爲而至者邪
眾所恭敬
 不婬則爲眾所敬也
見者懽喜
 無復殺心故一切見之莫不懽喜者也
[01p016b]
常蒙利養
 不盜也旣無邪取則人樂給與也
一切歸仰
 不妄語也所言必實誰不歸仰
其智深微
 不飲酒也則思慮安靜入於深微
處在清靜四大完堅
 旣受此五報行止所在人所敬愛常清靜不雜凡穢四體也
 外思不加則内府無傷表裏堅密萬病不生也
故能修集眾法以成道眞
[01p017a]
 前明無戒惡緣果報此明奉法見世受福乃至成道莫不由
 之又明爲道必修集眾善乃得成眞故以法明道以眞明人
者也
 尹喜再拜曰敢問受持之法
 受當爲授戒法旣備次問授持之儀也更起諮端故再拜而
 請
老君曰若男子女人聞法生信歸身三寶
 此直云男子女人者緫謂始發心也法謂戒法也三寶亦曰
 三尊亦曰三師謂太上之法太上之法傳太上之法是爲三
 也故太上爲萬法之主傳法者爲眾學之師老君卽此法之
[01p017b]
 師餘法各隨所出
卽時稽顙
 言有欲發心者卽時授與不待依違辯其由來所以者何戒
 本去惡但令有心何論往行且人心多惑自有善機蹔起迴
 復退悔故承機而奬不待終日也
歸身大道歸神大道歸命大道
 此三歸者謂身有善惡神有恐怖命有夀夭蓋一切眾生之
 必有也今以此三悉歸於道者謂受行法戒一則生死常善
 不墮惡緣二則神明强正不畏邪魔三則見世長夀不遭橫
 夭歸雖有三其實一也向言歸身三寶是法此言大道是常
[01p018a]
 卽前頌云玄虛之道
男子女人
 稱姓名以告誓
捨世邪法
 捨猶離凡世間所爲悉是邪法
奉持正戒
 如手持物恒畏遺失
盡身盡命終不毀犯
 身語其行命言其識故盡犯二邊而不毀慢及虧犯也
於是讚誦恭心而受
[01p018b]
 讚誦五戒之事也謂受之身三歸旣竟於三寶前稽顙自誓
 一一受解然後授之恭心者如對神也
老君曰若復男子女人受正戒已進求經法
 謂五千文者也
先當受戒
 向言受戒巳今復云先當受戒前是受經之時更復說戒若
 經戒具受故宜先受戒
一一堅淨然後授與
 辯覈已持戒者若有漏失許其自新明知所以更授者也
旦暮恭心不怠時節
[01p019a]
 朝夕禮事雖復飢寒亦不闕廢此是奉經之法也
月修十直
 月有十齋日也
年用三齋
 一年用三月長齋也
誦經萬遍白日登晨
 闇讀曰誦晨者眞仙之域也用此齋直誦經萬過則獲飛仙
 西昇經云羅縷妙言内意不出誦文萬過精誠思徹此之義
 也十直三齋别自有經也
若爲人敷說宣通妙義大利眾生乃拔三塗一切諸苦
[01p019b]
 敷揚講說開導未悟則功德廣濟三塗救拔也
以是功德能斷宿命無量諸根得昇上清無復退墮
 功圓德備則生死根滅上清之道無復退轉此略明學道之
 所至也始自持戒終於無爲舉大法之始終者也
老君曰清信男清信女在家出家受持經法願樂神仙日夜誦
讀求諸妙義
 謂無爲至理也
去諸諠雜調心制性
 謂卽世學也夫上士學道在市朝下士遠處山林山林者謂
 垢穢尙多未能卽諠爲靜故遠避人世以自調伏耳若卽世
[01p020a]
 而調伏者則無待於山林者也
柔顏善氣勸諸男女
 心麤則貌强意獷則言惡若和顏軟語則見者親愛不生忿
心也
遠離五惡受持五戒供養三寶
 旣知至妙之理又能分别善惡則以我所得爲敷說勸令捨
 離諸惡緣也
取令成就不擇甘苦
 識有利鈍性有善惡曲已順彼取令入道不爲身利不辭屈
 辱此爲教也
[01p020b]
若具持大戒苦行精懃布施忍辱捨身救物
 謂修行者也大戒爲百八十太清等戒若四明科禁眾仙大
 忌皆是學眞之具法也精進懃謂匪懈布施凡來求無不給
 與不吝財賄不問有無忍辱謂受辱不言乃至打罵亦無嗔
 恨捨謂見諸危難决往救不顧身命若見凍餓剔身給與不
 待有求是爲捨也
若復離世獨往幽栖專想至寂眾難不驚
 謂耽神者也離世山栖以避諠濁獨往無群無復他念專謂
 志一想謂思神至之者也寂謂定也此專定心智定内安非
 復外難榮辱所驚也
[01p021a]
必至無爲
 言修此等行必果無爲之眞也
尹喜曰奉經有犯乎
 持戒善惡旣備於前夫知奉經凌犯罪失云何此緫問眾經
 非止五千也前頌云悉歸太上經此後又明破法及授受之
 難推此故知也斯乃尹喜相資發故令出罪福之事耳
老子曰十有三者也
 經云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奉經順法則獲長生
 違戒犯惡則動之死地旣答所問罪失故直云十三也
尹喜曰何謂也
[01p021b]
 問十三之事也
老子曰爾諦聽之
 旣更有所明故復戒
十有三者六塵六識皆由於心
 六塵謂六入也以其所入能穢染正性故言塵也六識卽六
 入之根能起分别故云識也心爲其主是爲十三下卷具解
 凡致惡之由因十三起入善之由因十三滅入善爲生爲惡
 而死死生之謂非止此身也謂修善不已以至成道成道之
 日豈得非生故經云出也爲惡不息遂淪地獄豈非死乎故
經云入也
[01p022a]
是故淫貪疾恚
 淫之所起由於色取故在十三之端夫淫必有貪而貪者不
 必皆淫然貪之爲病非但在於富貴乃至貪名貪世不欲人
 在己先病者妬嫉也嫉彼而勝我也恚謂嗔恚也貪嫉旣起
 嗔恚自生者也
欺盜妄詐
 違戒取物是爲欺盜謂欺心者也自詭要時是爲妄詐是用
 權數苟得者也所謂民之賊矣
綺言兩舌
 辭非而澤謂之綺言反覆是非是爲兩舌皆緣欺詐而有
[01p022b]
諂利持權
 口忌災祟明言禍福卑辭高物以要利入是爲諂也憑恃時
 威自我制物是爲權也夫謟之甚者乃至祈神祭鬼以求曲
 祐也
溷集破法
 男女無别爲溷破法者謂有此等事也始則貪婬終於混集
 並皆相因而至之也
非清信也
 如此皆之死地尙非清信况復奉經者乎
天網不失
[01p023a]
 引經明事也夫天網雖疎報對之理必無遺失也
生死無地
 生謂見報死謂考對無地可逃也答所問十三畢此以下乃
 明罪報也
如此等分人非其智分
 由無智識起諸罪業故於法無分也
染洿至法毀廢善根
 法法相傳如樹有栽生長不絕是爲善根如此惡行日相深
 漬善根豈得不廢
不爲善人之所知識
[01p023b]
 所行旣惡則惡惡相知愚下之類自多黨善人謂才識高明
 德勝者也
備眾生身
 皆由前緣無有慧業故令今生得此愚癡夫言愚癡者謂造
 諸惡業也非謂無所解矣生旣無善死墮三塗受眾生身眾
 生萬等各隨緣報而備得其身者
種於婬慾無所憎避
 眾生所以繁多由其種類婬慾故也謂因法行婬而受此報
 猶雞犬等在於人中無所避就得類便爲亦無憎愛皆由前
 業之所行者也
[01p024a]
常懷怖畏
 因往貪取之報也餓鬼之中復有萬品雖云是餓有時得足
 此言無足者便是未嘗蹔飽也
若在地獄五痛無間
 地獄受苦有時而息此言無間是時無休息也五痛猶五苦
 也明三塗報應如此
如此受身備諸苦惡
 三塗報盡出生人中則形體不具備諸殘疾或瘡痒疥癩可
 惡之極者也
物所懷惡
[01p024b]
 非但於人乃至畜生亦有憎惡
無有救治
 疾旣可惡則人無治者此是穢慢洿法之報應也
生死輪轉無聞無見
 無聞謂不信法教無見謂不值善緣此緫明十三破法之罪
 生死所之也
皆由一念中生至無數念其對無窮
 夫爲惡者始起原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