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23 木人剩稿-清-弘贊 (CBETA)



鼎湖山木人居在犙禪師剩稿卷二
侍者傳調錄


警策緇素



世界空花。人身夢幻。一切諸法。悉屬無常。無可恃怙。
若不修行。則隨其幻境飄流。長劫無有返期。是故如
來愍此。出現於世以法教之。令其息煩惱火。竭愛欲
流。處涅槃城。脫生死殼。然修行徑路非一要而言之
有三。曰參禪念佛修觀禪本無門。非夙具靈根。多墮
岐途。末劫庸流誠難悟入。觀心微細。如無般若之慧
罕能階證。惟有念佛一門。最為捷徑。自古至今。愚智
同修。男女共趣萬無一失。如四料揀所明。秪要自辦
肯心。勿疑自之不得。但心心不忘六字洪名。目觀耳
聽。歷歷分明。稍不分明。非昏沉即散亂。速宜發起精
進。續前淨念。光陰不棄。自然淨念相繫。縱未相繫。而
心心淨土。念念彌陀。即寸步不移。現處極樂。又何待
身後神歸安養。有斯勝利。可不努力向前。將此數十
年之幻質。換得常樂。我淨之法身。寧不快哉。寧不快
哉。頌曰。三界猶火宅。八德本清涼。欲離堪忍土。棲心
安養鄉。六字如輪轉。淨念自相將。彌陀非別有。智人
當自強。八萬四千相。不離我心王。何勞再按指。方為
極樂邦。西方淨土。池中。水有八功德。一澄淨。二清涼。三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和。七除患。八增
益安養。即極樂


策西來山主朱玉翠



道曠如空不可睹。有錢難買百年老。罪福將來皆自
見。勸君努力修行好。老人去來皆無他。只愛他人作
佛祖。西方有路須當去。地獄無門切勿造。持齋即是
極樂。因念佛由來生淨土。此語真實決不虛真是保
身妙靈符。


策具五近事還潮陽



冒雪求真道。中途遘魔羅。直趨無有疑。得禮阿彌陀。
[002-0486c]
終心不退轉。必定度娑婆。要浴八德池。淨念滌煩波。
淨土從心得。自性即彌陀。行深功復滿。金臺桂薜蘿。
欲求早解脫。此去勿蹉跎。若悟苦海深。急須好回柁。


策劉閏心近事



人生如夢幻。備足八種苦。當早求解脫。棲神安養好。
若問彼中因。信為第一步。淨念是真行。願堅即徑路。
直趨無有疑。出斯堪忍土。


策禪堂



生死呼吸。何無怖懼。汝經不明。汝律非著。心地未了。
佛祖何似。說著心性。瞠眼相視。一言相觸。瞋火遍地。
情諛相交。互為癡喜。寸絲粒食。不思來處。心識茫茫。
夜眠小死。一聞曉鐘。翻觔落地。魂不依形。眼尚膠黐。
隨堂演課。如波搖柱。食未到時。猶打瞌睡。食畢歸堂。
聚三說四。三板敲來。捱香到未。不是狐思。便亂猜議。
眼光落地。何能作主。天堂既非。地獄難避。牛胎馬腹。
安能免之。縱得人身。愚癡無智。要如今日。誠難得矣。
我此實言。決不相欺。其如不信。自看腳跟。穩未穩未。
倘再閑談。不遵規矩。速出山門。必不。


策淨業堂



欲修淨土。須清三業。三業既潔。淨土可成。三業不淳。
淨土無因。故於二六時中。勤策身口意業。身勤則坐
禪禮拜。口勤則諷誦默言。心勤則淨念相繫。如是晝
夜六時做去。即淨土現前。三昧可辦矣。六時之外不
得言談接對往來相看。以廢淨業工夫。如有違此規
約者。堂主舉罰。三諫不從者。任汝出堂東去西去。


策老堂



不烹而飲。不炊而食。要溫則溫。要熱則熱。聽板過堂。
碗缽他洗。肩不挑兮。物不拈指。堂房精麗。床帳斯備。
聖相巍峨。誠難值遇。任汝瞻禮。任汝想憶。何因而至。
樂已云極。事事皆足。王宮何異。晝夜思來。實應慚恥。
[002-0487a]
年既風燭。寧無恐懼。一朝臥疾。百苦交逼。眼光掩卻。
方悔晚矣。淨念不純。被業牽去。此生不了。曠劫難避。
欲脫輪迴。及時努勵。彌陀在望。時未忘伊。汝何不念。
剋酬慈意。但得一心。迷悟休擬。忽然觸著。彌陀即汝。
若了惟心。淨土在此。生即無生。去亦奚去。倘未契悟。
且向蓮池。同居彌陀。為汝指示。豁然解了。生佛者是。


策鼎湖眾職事



夫為職事。本是輔翼叢林。供養佛法僧寶。成辦所修。
自利利他之務。故須盡心竭力。猶恐心之不盡力之
未竭。何可厭煩託事偷安。至有所失。彼此不備。然供
他即是供己。各各成辦事業。所以搬柴運水無非是
道。作用唯在當人。豈可欣彼厭此。憚勞自逸。胡不見
曹溪負舂。雪峰司飯。溈山典食。徑山洗籌。百丈不作
不食壽昌終身力耕。俱有榜樣。悉成傳燈諸祖。由斯
觀之執勞服役。殊非分外事也。現前共住將二百眾
而常住各職事。每每缺人。有力者即宜挺身向前。奚
當退縮私避。除其不樂為佛為祖者。吾末奈之何也
矣。


策知客



知客之職。乃叢林之屬望。主人之代履。故須迎賓有
禮。接物和光。毋存。好惡。謙下自卑。出語必須柔和。心
地務宜慈愛。至於款待。豐儉隨時。雖曰山蔬麤糲。不
失殷勤。理亦無過。凡有緇素客至。倘有贈遺。不可輕
受。始得公而無私。遵佛遺制。順古清規。無忝厥職。如
或不然。心懷怖愛。情露瞋癡。違律明誡。自招愆咎。察
出。決不輕恕。


策典座飯頭



一飲一食。乃檀越信心殷重。為求福故。割妻子分。減
自口腹。以供眾僧。誠如金屑。易食難消。若無修行。未
免披毛戴角酬還。靜夜思來。可不警心。其為飯頭者。
[002-0487b]
固宜儉約。不可浪廢。儉則不奢。約而有準。觀眾多寡。
以設粥飯。不得多剩。致生三過。一者暴賤信施。二者
虧損常住。三者宿餿眾食不安。粒米七斤。可不畏之。
其典座者。更宜檢點。苟無護惜之心。自招愆于長劫。
倘有偏私。誰當代罪。因果歷然。豈容不懼。慎之。慎之。


策司鐘鼓



凡鐘鼓犍稚之聲。利益幽顯。上根聞之。立證圓通。故
佛敕擊鐘。令阿難悟。下根聞之。三業肅清。心意寂然
故古人臨終之際。遣人長鳴鐘磬。以助正念。鬼神聞
之。合掌敬禮。幽途息苦。地獄清涼。昔寶誌公。借武帝
道眼。見地獄苦相。乃問曰。何以止之。公曰。唯聞鐘磬
聲。其苦斬息。遂敕天下寺院擊鐘。須徐舒其聲。又南
唐高帝。誤殺降民。墮在獄中。囑還甦人。以奏嗣主。令
諸寺院。鳴鐘須延其聲。俾受苦人聞聲。得暫休息。由
是觀之。凡擊鐘時。須細心輕手。長延其聲。餘音將盡。
方續後聲。使幽途眾苦而長息。洪音萬古而不竭。即
此便是救苦之大士。昔莊嚴寺釋智興誠可鑒之智興
載六道集五卷中


策禪律學



文字之始。本乎伏羲氏畫八卦。至五帝文而詳矣皆以
聖教化民。淳朴之風存焉。迨至周衰。淳朴之風凋散。
而孔子刪詩定樂。以易道教人。契自本性。未嘗攻詩
詞歌賦。及至漢晉稍興。詩賦之盛。莫若唐宋也。釋氏
之教。始自漢明。至于晉宋齊梁。皆以實學教人。與儒
道併化。嗣後人多于佛經。目為文字道理。知解由是
生焉。知解生。悟門絕。故鼻祖初來。掃卻文字。示以直
指見性之宗。二祖嗣其旨。皆以文字為糟粕。使人默
契心源。不落語言文字知解。是為佛祖直指之宗。自
唐宋五代至元。皆純金朴玉。祖祖相傳。不悖佛祖之
宗。明初亦不異先朝。俱禪律並行。明代將末。禪律陵
[002-0487c]
夷。人多怠惰。不遵佛制。自號宗門。不拘小節。放縱自
恣。食無晝夜。過午飽餐。違佛明制。茲不但孔門失子
淳儒。即釋門亦失于真僧矣。嗚呼。法之末矣。豎拳豎
拂。遍滿大地。誠非釋門盛事。吾憂其為釋門之衰相
耳。其有智者。當念如來臨涅槃之際。諄諄誨囑。俾依
木叉為師。始不媿為佛弟子者也。


尺牘一



與嚴清江伯



世間事業居士幹辦已極。出世機緣。當求有大了徹。
為金粟再世。攝化同事。無負此生昂昂丈夫。向索拄
杖。衲舉有拄杖與拄杖。無拄杖。奪拄杖之句。曾力參
實究否。此非慳吝拄杖。借句搪塞。確欲居士了明。親
送拄杖來也。別後懷思惟此。便風勒布。亦惟於此。冀
我拄杖得蚤出山為快。


與佟六孩居士



天下第一等人。堪肩第一等事。所謂第一等事者。功
名富貴。固非其業。即道德文章。亦非其具。是當人無
量劫來。生死之一大事。此事當明。甚於饑渴。而人莫
之顧問。最可悲痛者。厚植般若緣者。時能頓覺。悔悟
為遲。若居士者。真是頓覺天下之第一等人也。故乃
有昨來猛擔荷。衲喜不勝。今暫歸山。他時定出相訪
出家人。不妄語也。詩扇一握。非為芹敬。蓋以作箇念
頭。令記憶不忘耳。


與李友三學憲



春澤既深。物生日茂。即天文之觀。是人文之所化成
者也。故文章為天下之生氣。唐虞誕敷文教。達天下
之生氣也。生氣牿亡。天下斯講武而尟文。今中興文
教寄於居士。寄天下之生於居士也。生天下之福。其
福無量。得為居士賀。但文是生。而非所以生者。所以
生其性命之修乎。修性命之學。實惟釋氏。而得其傳。
[002-0488a]
於諸黌宮。肯賜表彰釋學一二。則天下性命修。天下
文章無不煥矣。居士真不負天子寄託而得其大生
天下者矣。辱在法契之所當饒舌者。故用具陳。


與陸義山中翰



鳳翥南來。五嶺為之彩溢。貧道固深居窮谷。亦知景
仰天人。第自慚疏野。未易摳瞻光霽耳。暑月辱承大
作金扇。正捧誦間。不覺仁風涼徹。又何啻廬山寒瀑。
覿面飄飛乎。居士般若根深。不忘靈山付囑獨不知
聞樨香公案。曾對幾長老舉揚否。台旌未云北指。倘
獲枉顧荒山。傾論林竹。與有欣輝焉。嘉惠疊頒感戢
無已。率此鳴謝。臨楮無任瞻溯。不宜。


與侯商丘伯



藉緣圖悟。猶有玄慕。佛山得面。未肯泛常置之。故和
尊韻成偈。存為法門佳話。曾在錄呈。想博笑覽矣。人
世福位功業。於居士已備。復少何事。所少者衣線下
一件大事耳。伏願一切時中。提句話頭。究此件大事。
於生死去來。絲毫不昧。若古龐老之參馬大師。張無
盡之嗣兜率悅。殊絕為何如哉。不勝祈仰。


與梁同菴孝廉



四大本空。五蘊非我。誰為病者。倘能於此當下覷破。
則四百四峰。一時摧落。獲大自在。方知病乃修行者
之良藥也。斯時正可將日前所得工夫。一一驗過。中
有得力的。便可向前進步。如或用不著。即須徹底掀
卻從頭做過。取箇灑落處。始不負居士向人開口自
肯也。


與吳幼更孝廉



去歲一晤。便知居士是世間挺特丈夫。蓋世知見者。
第於出世丈夫未立出世知見未證。若真挺特漢子。
當須趁時決取證入。即世出世間丈夫知見俱備。斯
為真實挺特者矣。雖然如是。還要做到不丈夫。不知
[002-0488b]
見。不挺特。無可名。不可似。是世間。非世間。是出世間。
非出世間。瞻之不得其形。覓之不得其蹤。閻羅老子
到此求禮。一場懡㦬。諸聖欲與說法。不能吐舌。何生
死去來而不自由者哉。如或不然。未免有喫閻羅老
子鐵棒日在。又豈能脫其驢胎馬腹者乎。同菴卓金
二公。實世間伶俐丈夫。但惜其不遇作家鉗鎚手眼。
剝卻伶俐知見。脫皮換骨一番。故至今日。總沒交涉
去矣。光陰不住。居士好著眼看。道人無可相遺。唯此
奉贈。勿嫌不中口味。反生呵責。今時雖用不著。他日
或如不龜手藥者有之矣。


復吳幼更孝廉



來諭。盡屬心識卜度知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縱饒
說得是。亦是名言。名言不到法身邊。俟公心思路絕。
咽喉塞斷時。方來與公說其後臨終。預前數日屏絕妻子。獨處一室。端坐而逝


與徐伯昌文學



世事如夢。在夢非無種種事物。學道人。如從夢醒。既
醒不可復執夢事為實。所謂在寐做夢猶可。最怕醒
眼作夢。寐夢終有醒時。醒夢了無覺日。居士宜將慧
目。於此觀之。自然塵勞解脫。暢快平生。


與徐聖甫明經



不晤久時。想必別有一段風光透漏。雖然如是。還要
徹底生輝。始得不被電光閃爍。錯認定盤星也。衲去
冬下山。路冒風雨。遂為病困。不獲面言。今憩錫鳳城
註刊又為法絆。明春獲暇。徑向丈門搖錫。勿謂黃面
比丘闖至。原是過勘老婆子之行腳僧耳。渠祖母久歸依師。深
究壇經。年將八十。篤志彌切。


與陶智量老優婆夷



三界唯心。萬法惟識。識空則萬象湛然。心寂則六道
斯滅。一念纔生。百千塵勞相續不斷。是故。諸修行人。
[002-0488c]
不成聖道。皆由識心障礙。故佛示種種法門。令之解
脫。愚智共修。男婦同學者。無過念佛一門。是以念念
彌陀六道自寂。心心淨土。寂光昭然。爾年既老矣。信
向修行亦有日矣。斯時正好放下緣慮。絲毫勿罣。著
力向前。如上急水灘頭。得力惟在後篙。猶遠行人。入
門只在末步。後篙若緩前篙盡廢。漂流從此為始。末
步苟遲。千里無用。永為伶俜之客。家鄉此失。何日云
歸。將此啟勸。安心淨土。注念彌陀。眼底既無寸土。胸
中何有子孫。秪要世念解脫。莫憂淨心不純。解脫即
彌陀現前。貪著。便六道穗生。美惡自知。不勞老人多
說。老人此去。未審何時下山。苟能念念彌陀不輟。老
人時時在目。所言三界唯心。萬法惟識。此之謂也。


與曹俊仲工部



世交乍親。而久疏。出世交。初淡而終厚。初之淡也。將
有擇焉。終之厚也。漸而進焉。非若世交乍親以利。而
久疏則怨也。要其始。一本自利之心。一本利人之志。
無自利而利人。初必為厚。終必為淡。而衲與居士亦
既見矣。初何其淡。而今不其厚乎。所以為厚。則志居
士契佛理。功名是假事。毋太認真。生死是大事。毋當
兒戲。欲得不迷於生死。其急學佛法乎。佛法多門。學
之有要。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朝夕勤勤研究於此。則
得契佛理之要矣。風便具勒。意甚懸切。毋曰臥雲野
漢。說沒要緊話也。


與李文之居士



夏初得接清光。本昔緣之有在。知居士日課金剛般
若。衲為如來使者。得以金剛要義。為居士言之。夫金
剛般若。金剛何在。居士日用中。遇色見色。遇聲聞聲。
此能見能聞者。曾。為聲色所損壞否。若有損壞。則見
聞損於前之聲色。後之聲色無復得見聞矣。惟無所
損壞。故隨聲隨色。無不見不聞也。此無所損壞者。即
[002-0489a]
是金剛。幸居士當前識取。然既當前識取矣。則父母
未生前一口氣不來後。此識取者。放在何處。參之參
之。


與鍾恒璞近事



學道人。須要真誠虛心為本。寡慾為先。晝三夜三。彌
陀不輟心口。晨昏頭膝不離於地。以彌陀為父。芙蕖
為母。淨土為自家鄉。娑婆是暫僑舍。所有家業猶如
桎梏。現前妻妾視之如清淨海眾。他日方能向八功
德池中洗濯。四色華裏跏趺。若癡心不了。日過一日。
光陰不與人期。忽爾無常到來。不免閻羅老子階前
下跪。如此時節。欲求一禮一念。不可復得。爾時勿怨
老人不為公說破。老人畏此。故為預啟。莫謂他日放
下。然後總修。只恐時不待人。宜須逐日努力幹辦方
會打算。勿俟倉虛下種。難救目前饑急。倘不嫌老人
所說。他日彌陀為公授記。


與馬來若居士



自一見面。便意子從般若中來。必為出塵之士。至今
竟汩汩。為世緣中人。非道人之眼不明。則子之情欲
心重。不顧蜜中毒泥裡刺。現前百年。如駒過隙。當來
三途苦報。拂石難窮。宜靜思之。況子孝人也。夫為至
孝。無過立身行道。以報親恩。親既往矣。何暇於塵勞
世上挈挈波波。終日為他忙忙。拖泥帶水。何日云休。
一朝無常到來。如落湯蟛蟹相似。若真丈夫漢子。急
宜秉起金剛眼。觀此四大之身。如癰如蛆。如幻如化。
身尚不可得。況身外之妻子田園產業者乎。回頭澄
目一看。空花自落。夢幻斯消。然此一看。即成佛作祖
亦憑之也。不可將此以為等閒平常故事。此時錯過。
他日難逢。切思切思。


與斐然宋都統



山僧與居士一期機契。誠非偶然。今大駕奉旨移師
[002-0489b]
將有千山之隔。後晤未時。曾記古云。富者贈人以財。
仁者贈人以言。今山僧愧無財可贈。秪有一語奉勸。
諒高明必不見訝。所謂居士夙具善因。今生報得尊
貴之位。既位居尊貴。則威怒易興。群下莫敢當其鋒
者。獨不知群下。亦天地間從父母所出。不過欠些福
力。若論輪迴果報。則貴賤賢愚。似未可一定也。倘處
高能慈忍。則其德莫大焉。故山僧特敢勸居士。常當
慈愛仁物也。又凡尊貴者。多荒酒色。不知酒色二端。
實敗德損身之器。今居士欲期聖道。當於酒色二端。
常加戒慎。若此不疏欲期聖道者。恐難為說矣。至於
隨緣修福。如造寺齋僧。興隆佛法等。尤宜著。意勇為。
以此良因。能令人生生世世中。受人天勝樂殊報。山
僧於居士愛過。故不意率此逆耳。惟明察而行。幸甚。


與吳東三宗伯



衲錫端時。居士勞國而不遑家。尚圖終日之談。竟不
可得。聞今續有家矣。則出而謀國。入而教家。懷想忙
狀。無不為之悚畏者。雖然古德有言。從內打出者其
力強。從外打入者其力弱。衲輩原為弱力懦夫。故外
塵勞而打入焉。居士氣魄精神。學識才膽。色色過人。
從塵勞內打出。是其本事。但向忙時。急切捕覷。未可
暫置昔人承教知識。急切處提撕。一日登廁。因聞臭
氣。忙掩手不及。遂獲捉敗鼻孔。者些消息。非是學見
識揣度。得來者。唯居士念之。


與並賢道人



夫人以女身。而志參究。期了生死大事。可謂具丈夫
智矣。又知現前身子。安頓無處。但說諸法空。為不濟
事。可謂具丈夫智之聰慧者矣。參究若不實。實得此
身子有箇放下處。說有悟門。果是假話。夫人既具此
見。不愁他日得悟不真實也。但時時提句誰字話頭
捱拶將去。有日將他挨倒。自得真實悟門。自得身子
[002-0489c]
放下處。今當說者。夫人志參究了生死者。為學道也。
學道者。學佛也。佛何道度眾生也。夫人一發學道之
心。即當知度眾生為事。度眾生不必捨近求遠。環對
夫人之身。丈夫兒女。婢僕之屬。即眾生也。事夫以敬。
勿有以發其瞋心。即是度丈夫之眾生也。教子以義
勿有以長其癡性。即是度男女之眾生也。禦下以恩。
勿有以起其怨恨。即是度奴婢之眾生也。至於嚴內
外婦人衣裾之物。不暴露中堂。令往來者。服我夫子
齊家之有教。即是度外來之眾生也。若捨眾生不度。
而求參究了生死。此便是知頭而不知尾。有乖佛道
也。故為夫人言之。又見先佛世尊。教化在家優婆塞
優婆夷。多此等語。今夫人及夫主。既資道人受優婆
塞優婆夷戒。是道人所當教化者。故如佛而教化之。
勿以為異。


與林直衢居士



面隔周除。時如瞬息。未審比來道念情念。優劣何如。
莫謂妄本真如。奚優奚劣。如此非但認賊作子。元是
箇混沌禪婆。何名禪家子弟。必是碧眼胡兒。自然還
他真偽。於此檢點得出。方許無第二人。具大信者。須
具大慧。以慧觀察。始不自昧。而亦不受他瞞。切忌本
自現成。何勞頭上安頭之說。


與玄翎菴主



夫欲修行。先須厭世。人命無常。口氣不來。前路茫茫
不知何往。未離三毒。必墜三途。淨念不純。何能往生
極樂。是為袈裟腳下失卻人身。自當痛念生死精勤
行道。動靜不離彌陀。心心念歸極樂。此身尚當深生
厭離。何況身外之物。口勿談世事。心不涉俗緣。非賢
不友。非聖不宗。幸勿我是他非。亂自心源。徒眾少畜。
世利莫貪。煩惱無明。必定要除。貪瞋邪見。不可安在
胸中。既是好心出家。當聽吾言。如或不信。他日勿怨
[002-0490a]
老人。不為你說。


與曾續慈清士



聞子失孫。生大憂惱。然子今失正念。老人憂惱尤甚。
以子不自覺空花而作實想。空花本由瞖生。瞖若無
時。花將奚在。故曰。境因心生。心若無生。境亦不有。又
夫有生必滅。有聚必散。愛別離苦。子寧不知。苟實不
知。則學道俱成水月矣。倘實知之。而故作小兒戲。可
一大胡盧也。若是智人。應以智眼觀此生滅別離之
境。縱不能入無生。而亦增一分道意。豈不見龐居士。
被女靈照奪先而逝。居士即呵呵。而隨之坐脫。龐公
手段固子無有。而反生愁惱。自失正念。取笑旁觀。速
宜知省好。


與西來山朱玉翠眾居士



鼎湖。與白象林。相去不千里。屢擬買棹還山。竟為事
緣淹滯。頻年虛約。其過深矣。然非厚彼薄此。蓋實葛
藤未了。惟有道者。能諒之耳。今夏閒能閒。當即料理
歸帆。與眾居士坐松風。談水月。此時不得說實相無
色貌。真言有義路也。


與尚世明副戎



昨接名言。語投針芥。信非夙緣所至。莫能有此。且承
飽我香飯。至今毛孔馥郁未已。獨不識末法鮮慧比
丘。何以報德耳。雖然自愧慧鮮。猶喜具些肉眼。見遍
界人。雞鳴昏夜。名利填胸。放恣六情。奔逐塵境。未嘗
返照知非。以釋重擔又不知現前。念生念滅。即是當
來生死種子。流轉三界根株。居士夙植福慧。靈根迅
發。不受物欲所惑。不被阿師所瞞。是超群拔萃挺特
丈夫矣。然向上一事。雖人人有分。而機有大小敏鈍。
功有死活延速。悟有時節因緣。今居士具大根利器。
須在活路上著足。凡舉心觸目。當下即要討箇明白。
不可放過。看渠渠是誰。畢竟是何物。倘有會處。切勿
[002-0490b]
便作聖解。恐是暫時岐路。況悟有淺深。邪正難分。所
以古人教人立在轉處。勿死一路。方得活潑潑地。一
日因緣時至。便階大自在無疑之地。斯時順風唾去
咸是妙用。信手拈來。無非丈六金身。又何生死之可
了。三界之可出。噫。婆心沙門。不覺卒此醜陋。幸為一
皆掃卻。感謝感謝。


與昂溪大師



空王風化。與法兄同歸。獦獠家鄉。與法兄同出。自天
湖判袂後。唯向別峰相見耳。頃聞法兄修行不密。被
人天子見知。此又因緣不偶。視弟才如枯櫟。跡類閒
雲。則相去天壤矣。數年因忞著佛祖葛藤。未遑修候。
殊抱歉然。何時移錫桑梓。俾弟得以面教。幸何如之。
拙刻呈覽。臨楮瞻溯不宣。


與何象宣清士



昨一書邀子到山。共話林泉。久望不至。將無道心有
所退步乎。抑無竟為俗緣所羇絆乎。二者皆非慕道
人所宜也。然處家世事。雖云不無。而不可全身坐在
其中。甘為火宅中人。必須從火裏發出蓮花。方是居
家佛子。日月如箭。轉息即是來生。心識既被世事所
昏。何能定其生方。人身若失。三途難免。豈不辜子在
佛門走一遭耶。須知世間。乃夢幻境界。此身尚是棄
物況其身外所有者耶。速當著眼看破。早歇世俗任
馳。即此便是入道階徑。他日方保子有歸家日在。不
然千生萬劫。猶為貧苦僑客也。


與何壬生明經



別來多歲。知居士必植無限福因。第慮於自心自性。
想未有箇入處。然居士自童年歸依老人。實乘宿緣
感發。天性自然。然非慕玄微。而稽首于北。無乃求福
壽之所至。故老人向來。皆以平淡話奉勸。曾未與一
滋味言相益。斯非道人之咎。實知居士未識三界火
[002-0490c]
宅人生夢幻。五欲淤泥埋盡世間多少伶俐漢子。百
年之後。竟作何如。唯隨業識升沉。誠難保免淪墜。人
生百歲福鮮業多。即一日中。造福無幾。慕善可知。殺
生忿嫉。婬欲愛染。驕奢人我。貪名邀譽。縱蕩身心。慳
惜分文。唯知己有。豈念他乏。只曉自樂。寧知他苦。如
此校之。十二時中。善如毫芒。業乃難紀。所以輪迴三
界者。皆由不善業識。業識不斷。生死牽連。故云。一失
人身。萬劫難復。其有欲斷牽連者。唯秉起金剛王寶
劍。此劍即吾人現前般若妙智。能斷無明業識種子。
能趣涅槃彼岸。若真丈夫。下刀即要見血。業識命根
若斷。方來與老人一驗。何如。


與博山穎學禪師



自贛州與老兄及羅峰兄。聚首團樂。此時相得歡甚。
不知俱在化城中。判袂以來。忽忽將三十餘年往矣。
固聞問雖疏。而別峰相見。曾不隔于纖塵。今夏機上
座來。知老兄法席日隆。慶甚快甚。弟恨碌碌庸。不
能振奮開化一方。為父祖出氣。深自愧恧。乃欲覓一
荒山活埋。無那頂湖雞肋。不獲自由。想老兄天耳聞
之。不大胡盧絕倒乎。


與華山見月律師



佛日垂暮。魔風久扇。老兄從菩薩誓中來。扶揚律學。
啟人天之覺路。為一代之作家。蓋弟景欽有年。每以
未獲披晤為歉。豈其分緣之獨慳耶。弟年來。著得律
釋二部。共五十餘卷。其中麤明律旨。誠堪為後學指
南。道兄宴寂之餘。不妨一鑒及也。


與江景升總戎



別教瞬息數年矣。川嶺迢迢。魚鴈荒疏。想大作用人。
一片仁心。為國。為民。自應隨時納福。不煩貧道贅祝
可知。獨聚首劇談。不知為何日在耳。向承寶幡見壽。
足仞雅情謝謝。茲類隨比丘來。便勒一言詢候。倘或
[002-0491a]
明春興到。摳衣庭階。未可期也。世諦空花。有身皆幻。
唯勤猛省。深入道。是禱。


與曉湘李宗伯



老居士現宰官身。而說法。遠近爭傳。貧道固深居巖
谷。而披沐遐風。亦云久矣。前載接教。雄談臭辯。不啻
淨名。別後還山。而未嘗不憶居士得心無礙。應物自
由也。啟者。先師歸寂。眾弟子輩。議塔全身於本山。茲
欲得居士揮撰塔銘。增飭輪相。惟老居士。與先師針
芥莫逆。必不慳此數行珠玉。為先師揭露光明于不
朽也。萬惟鼎諾。則不但貧道與諸子感荷。即先師圓
寂照中亦欣慶無量矣。
鼎湖山木人居在犙禪師剩稿卷二


音釋




音于諂諛

音癡。膠黏鳥獸
餿
同[飢-几+容-口+又]。音搜。飯壞也
犍稚
稚。訛作椎。凡木石銅鐵。打能鳴
者名曰犍稚


音橋。旅寓之居

音涯。延捱。又拒也

音贊入聲。逼拶也

音矮平聲。
推也

三毒
貪瞋癡
三途
畜生。餓鬼。地獄
涅槃
此云圓寂。如來萬德已備。名圓。諸障永盡。
名寂

木叉
梵語具云波羅提木叉。此云保解脫。即戒也。謂保任持戒者。解脫生死也。今人謂持戒為
執著。是則。不執著。生死不得解脫也。豈不見古知識午後過訪。惟煎橘皮湯款敘。何曾別設飲食。又宋楊
億。清規序云。齋粥二時均遍。表法食雙運也。是知古之叢林。無一不遵佛戒律也


牙去聲疑怪也


四百四峰
身之地水火風四大。一大有百一病生。四大共有四百四病也

或作覘。窺覘也



音娶。伺視

應作儻。今隨俗作倘
伶俐
應作靈利。今隨俗作伶俐。使易曉

應作第。今
隨俗作苐


應作謾。音滿平聲。今隨俗作瞞
三業
身口意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
分衛
即乞食也
六度
即六波羅蜜。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釋定。六智
慧。是為六波羅蜜。以自度度他。故云六度

八萬四千相
謂阿彌陀佛。身具八萬四千相好也


過午
正言過中午有八刻前四刻名時。後四刻名非時。不得噉嚼。律云。日過西一線。即名非時。凡出
家受佛十戒。二百五十大戒。皆制不得非時噉嚼。今以食噉無時者自號宗門而以非時食噉為宗門。阿
誰不會。但不敢逆佛違律耳。然宗門亦受佛二百五十戒。除其不受佛戒。即無犯戒罪也。雲棲大師竹窗
二筆云越地安禪。夜作齋。其名曰放參飯。競為侈靡。勝於午齋相沿成習久矣。昔有尊宿聞鄰房僧午後
作食不覺。泣下悲佛法之陵夷也。故僧禁過午食。況夜食耶。律言。人間碗缽作聲。餓鬼咽中起火。乃於漏
深人靜。而砧几盤盂。音響徹其耳根。又煎煮烹炮馨香發其鼻識。忘慈悲之訓。恣口腹之欲。於心安乎。況
[002-0491b]
持過午者。午後至明。不食纖物。我等晚有藥石。何不知足之甚。○藥石。謂八種果汁。及薑。椒蜜。石蜜也。
唐。釋智燈恒持金剛般若。勤不知倦。貞元中遇疾。而死。弟子啟手猶熱。不即入木。經七日還穌。云。初見冥
中若王者。以念經故。合掌降階。因問訊曰。更容上人十年在世。勉出生死。因問人間眾僧日中後。食薏苡
仁為藥食。還是已否。王曰。此大違本教。燈報云。律中有正非正開遮之條如何。王曰。此乃後人加之。非佛
意也。遠近聞之。諸客僧至。乃至有中後不飲水者。智者睹此。自當警之


   弟子正雪等奉資敬刻
  剩稿一卷四恩總報六道咸資與諸有情
   生極樂國
   康熙癸亥孟夏吉旦識


   弟子等融等捐資奉刻
  剩稿第二卷不墮三途八難生死永離得
   生極樂成等正覺
   康熙癸亥孟秋吉旦識

[002-049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