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67 淨土十要-明-成時 (CBETA)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卷第十


第十要述


述曰。世有兩般人於淨土法門必不能入。禪者
執悟門。矜自力。視念佛不啻依草附木搖尾乞
憐。儒者咀名理。豔清言。視念佛不啻臭腐殘[飢-几+容-口+又]
食唾欲歐。此兩者一如長眙深瞫而不見䀹毛。
一如覔龍肝鳳髓而厭棄本分茶湯也。何從接
而入哉。儻冀其入。須向此人眼底盤踞鴟蹲揚
聲大呼。使其睒䁑失據。或俟枵腹垂涎時進以
簞食豆羮。使其饞𩞉厭足。然非尋常禪者儒者
及念佛者可能也。禪能滅却正法眼藏。灼見永
明楚石用處。儒能裂斷文字縛。徹悟君子之道。
果造端乎夫婦之知。能然後從而發揮淨土。庶
可死兩般人偷心耳。袁宏道身為橫埽千軍之
儒英。又為跳踉井幹之禪擘。乃能百尺竿頭得
一退步。合西方言教而論斷之。使上兩般人不
能不屈驕折傲。俯從而窺。纔一俯窺。心膽俱寒
肺腑盡奪。匪仗阿彌神力未易有此也。嗟乎壇
經之警䇿既杳。世徒聞破斥安養之譚。龍谿之
宗說雙亡。世徒有尋僧說禪之號。西方豐蔀日
斗俱蔽矣。合論出於淨宗弊極之年。闡教救時
[010-0748a]
於今為烈。靈峰收為一要。卷當第十。志殿也。

No.1164-13a評點西方合論序



唯大徹大悟人始可與談念佛三昧。否則百姓之與
知與能猶遠勝。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也。達磨西來事出非常。有大利必有大害。嗚呼。先輩
幸得大利。今徒有大害而已。誰能以悟道為先鋒。以
念佛為後勁。穩趨無上覺路者耶。袁中郎少年穎悟。
坐斷一時禪宿舌頭。不知者以為慧業文人也。後復
深入法界歸心樂國。述為西方合論十卷。字字從真
實悟門流出。故絕無一字蹈襲。又無一字杜撰。雖台
宗堂奧尚未詣極。而透徹禪機融貫方山清凉教理
無餘矣。或疑佛祖宗教名納老宿未易徧通。何少年
科第五欲未除乃克臻此。不知多生熏習非偶然也。
傳聞三袁是宋三蘇後身。噫中郎果是東坡。佛法乃
大進矣。予每謂明朝功業士遠不及漢唐。宋理學則
大過之。陽明一人直續孔顏心脈。佛門居士唐梁肅.
宋陳瓘.明袁宏道。蓋未可軒輊也。忠肅初年偶疑金
剛為泥人揩背語。遂為禪者所笑。試讀彼三千有門
頌。可復笑乎。中郎少年風流灑落。亦為緇素所忽。試
[010-0748b]
讀彼西方合論。可復忽乎。嗚呼。今人不具看書眼。何
怪乎以耳為目也哉。特集吳門所刻標註并為評點
以表彰之。重謀付梓用廣流通。普使法界有情從此
諦信念佛法門。至圓至頓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
切禪教律。不復有泣岐之歎也。辛卯夏四月北天目
蕅益沙門智旭拜述。


曾有緇素共閱此序。一人大拂。一人把玩不置。數
人傾服。余謂數人曰。大徹悟人與與知與能之百
姓相去幾何。皆擬議。余又問。設使未悟以何為先
鋒。復擬議。余為指大拂者曰。此公若解傾服。定不
類公等。又為指把玩者曰。此公得其毛。公等不屬
於毛。時數公互相顧笑。而拂玩兩公默然。然則具
擇法眼誠難乎哉。附記於此弟子成時

No.1164-13b西方合論原序



香光子避囂山剎修淨業。一禪人闊視高步過舍而
譚。見案上淨土合論。閱未終篇。抗聲曰。此之法門原
用接引中下。中下根智慧輕微。業力深重。以憶佛念
佛獲生淨土。如石附舟可以到岸。吾輩洞了本源。此
心是佛。何處覓佛。此心是土。何處見土。實際理中覓
[010-0748c]
生佛去來生死三世相。無一毛頭可得。纔說成佛已
是剩語。何得更有分淨分薉捨此生彼之事。但應於
此悟去。作一自在閑人。淫怒癡皆平等道場如如不
動。何乃舍己佛拜金銅。且謂悟與未悟皆宜修習。無
事生事。吾所不曉。香光聞而太息曰。若所言止圖口
角圓滑。不知一舉足將墜火阬也。生死無常轉盻即
至。如何熟記宗門見成相似語以為究竟。都云我已
成佛不必念佛。若約理言。一蚤一蝨皆具如來清淨
覺體。諸佛成正覺。眾生墮三塗。本體未嘗增減。生死
涅槃等是妄見。無諸佛無眾生。於此證入亦無能證
之人所證之法。泯絕心量超越情有。大地無寸土。佛
之一字向何處安。至於進修法門。於無修證中修證。
無差等中差等。千差萬別。雖位至等覺尚不知如來
舉足下足處。從上祖師所以呵佛斥教一切皆遮者。
因人滯教相隨語生解。不悟言外之本體。漫執語中
之方便。一向說心說性說空說幻。頓漸因果無不曉
通。及問本命元辰便將經論抵對。除却現成言語。依
舊茫然。所謂數他家錢己無亞分。或有真實修行之
士。佛性不明辛苦行持。如盲無導。止獲人天之果。不
生如來之家。諸祖知其弊端。遂用毒手剗言語。塞解
[010-0749a]
路。拶情識。令其苦參密究。逆生滅流。生滅情忘取捨
念寂。始識親生父母歷劫衣珠。却來看論看經。一如
道家中事。然後如說修進。以佛知見淨治情緣。拜空
花如來。修水月梵行。登陽𦦨階級。度谷響眾生。不取
寂證是謂佛種悟後正好看經。正好修行。可見悟道是初步。看經修行是悟後功夫。不同
流俗以看經修行為淺近。悟道為深遠。成顛倒見。正如杲日當空行大王路。

不同長夜趨走攀棘墮荊。豈謂一悟以來即同極果。
岑大蟲謂。果上涅槃。天下善知識未證。以功未齊於
諸聖。但明見佛性。亦得名善知識也。弘辨禪師曰。頓
明自性。與佛同儔。然有無始染習。故假對治令順性
起用。如人喫飯不一口便飽。溈山曰。初心從緣頓悟
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
業流識。即修也。不可別有法修行趣向看經修行皆所以淨除習
氣。皆非別法。夫諸祖為人壁立萬仞。火聚觸即燒。刀林動

便創。未曾開口已隔千山。至機緣之外平實商量。未
嘗絕階級。遮修行。傳燈錄中分明詳悉。大慧.中峰言
教尤為緊切。血誠勉旃。惟恐空解著人墮落魔事。何
曾悟後不假修行。後世不識教意。不達祖機。取喝佛
罵祖破膽險句為行持。昔人為經論所障。是雜食米
麥不能運化。後人飽記禪宗語句。排因撥果越分過
[010-0749b]
頭。是取大黃巴豆為茶飯也。自悞悞人弊豈有極。是
以纔入此門便輕十方如來。莫不云無佛可成。無行
可修。見人念佛則曰自性是佛。見修淨土則曰即心
是淨。言參禪尊之九天。言念佛蹂之九地。全不思參
禪念佛總之為了生死。同是出苦海之寶筏。越界有
之橋梁。事同一家。何勝何劣。參門所悟亦有淺深。念
佛所修亦有高下。如何執定參者即是上器。念者便
為下根。達磨西來已云。二百年後明道者多行道少。
說理者多通理少。今傳燈錄中如麻似粟。同云入悟
其實迥分。至如般若緣深靈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
截流。見根宗於片言。顯威用於一喝。一聞千悟得大
總持。或有懷出世之心。具丈夫之志。舍塵情。究大事。
不怙小解。惟求實知。甞膽臥薪飲冰吞蘖。三四十年
後或遇明師痛與鍼劄。偷心死盡心華始開。此後又
須潛行密修銷融餘習。法見尚捨況非法耶。趙州除
粥飯是雜用心。湧泉四十年尚有走作。香林四十年
打成一片。業業兢兢如護頭目。直至煙消[厂@火]滅自然
一念不起。業不能拘。生死之間隨意自在。詰其所證
恐亦未能超於上品上生之上。何以明之。龍樹菩薩
宗門鼻祖也。大智慧大辯才住持佛法。世尊遙為授
[010-0749c]
記。不過曰證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而已。而觀經上
品上生剎那亦證初地。今宗門諸大祖師。縱見離蓋
纏。語出窠臼。豈能即過龍樹。龍樹悟無生無相之宗。
具不墮階級之見。而生於安養。與上上輩所證正等。
則禪人所證豈能獨超。良以上下生解第一義還同
禪門之悟深。信因果還同禪門之修止。念佛往生別
耳。吾以為悟修之士。既不能取無餘涅槃同如來。又
不肎取有餘涅槃同二乘。必入普賢行願之海。若非
捨一身受一身濟度眾生。則從一剎至一剎供養諸
佛。既見諸佛還同往生。究竟與上上生止在鴈行伯
仲之間。何以高視祖師。輕言淨侶。其或悟門已入休
歇太[囟-乂+夕/心]。智不入微道難勝習。一念不盡即生死之根。
業風所牽復入胎獄。如五祖戒為蘇子青。草堂作魯
公。隔陰之後隨緣流轉。道無長而有消。業有加而無
減。縱般若緣深不落三塗。而出房入房亦太辛苦。還
視中下往生輩。已天地不足喻其否泰矣。況後世宗
風日下。人根日漓。發心既多不真。功夫又不純一。偶
於佛祖機鋒知識涎沫悟得本來成佛處。當下即是
處。意識行不到語言說不及處。一切不可得。不可得
亦不可得處。將古人語句和會無不相似。即云馳求
[010-0750a]
已歇。我是無事道人。識得煩惱如幻則恣情以肆煩
惱。識得修行本空輒任意以壞修行。謂檀本空也。反
舍檀取慳。忍本空也。反聽隨寘忍。言戒則曰本無持
犯何必輕犯重持。言禪則曰本無定亂何必捨亂取
定。聽情順意踏有譚空。既云法尚應捨。何為復取非
法。既云真亦不求。胡為舍之求妄。既云修觀習定皆
屬有為之功。何獨貪利求名偏合無為之道。愛憎毀
譽之火纔觸即高。生老病死之風微吹已動。爭人爭
我說是說非。甚至以火性為氣魄。以我慢為承當。以
譎詐為機用。以誑語為方便。以放恣為游戲。以薉言
為解黏。讚歎破律無行之人。侮弄繩趨尺步之士。偏
顯理路故窮玄極妙莫之踪由。盡剗行門故縱意任
心無復規矩。口言往生是小乘法。令人修習己乃宴
然。或至經年不拜一佛。不禮一懺。不轉一經。反看世
間不必有之書。行道人不宜行之事。使後生小子惟
尋見解。專逞聰明。纔有所知即為一超直入。輕狂傲
慢貢高恣睢。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成羣作隊舞弄猖
狂。父既報讐子遂行劫。寫烏成馬展轉差譌。不念世
間情欲無涯隄之尚溢。如何日以圓滑之語共破因
果之門。決其防藩。導以必流。自悞悞人。安免淪墜。若
[010-0750b]
不為魔所攝。定當永陷三塗。劍樹刀山報其前慝。披
毛戴角酬還宿殃。莫云悟達之人業不能繫。夫業不
能繫。非謂有而不有。正以無而自無。生既隨境即趨
死。安得不隨業攸往。眼前一念瞋相即怪蟒之形。一
念貪相即餓鬼之種。無形之因念甚小。有形之果報
甚奢。情念介然識田持之。千萬劫簸終不遺失。如一
比丘以智慧故身有光明。以妄語故口流蛆蟲。一言
之微得此惡果。雖有光智終不能消。今煩惱無明熾
然不斷。欲以相似見解冀消惡業而出三塗。無有是
處。嚮使此等不得少以為足。常如說以修行。終不自
言已悟即心是佛。豈可復同中下念佛求生了達生
本無生。不妨熾然求生。即心是土。蓮[邱-丘+看-目]不屬心外。不
釋禮拜。不舍念誦。智力行力雙轂竝驅。方當踞上品
蓮臺。坐空中寶閣。香積朝飯滿月夕遊。回視胎生人
民彳亍寶地。不聞法語。不見法身。象馬難羣。雞鳳非
類。何況人天小果甕中蚊虻者哉。而乃枵腹高心著
空破有。卒以偏執之妄解。攖非常之苦報。不與阿彌
作子。却為閻羅之囚。不屑淨眾傳鑣。却受阿旁之指。
棄寶林而行劒樹。舍梵音而聽叫號。尚不能與世間
無知無見行少善少德生於人天者儔。毫𨤲有差天
[010-0750c]
地懸隔。可不哀歟。然則宗門中人。上未必能超上品。
而下之已墮三途。故知此道險難未易遊履。成則為
佛。敗則為魔。王賊判於指彈。卿烹別於目瞤。苦樂之
分宜早擇矣。今代悟門一脉不絕如綫。鼓鐘之下寂
寥無人。止有二三冠纓路途端直。然既為俗士。不同
釋子戒律縛身。方寘身大火之中。浸心煩惱之海。雖
戒營幹世事內。依稀得一入門。而道力甚淺。業力甚
深。極粗莫如淫殺之業猶不能折身不行。何況其細。
生死邊際安能脫然。徒見豪奢如于頔。奸惡如呂惠
卿.夏竦。躁進如張天覺。風流豔冶如白樂天.蘇子瞻
等。皆列傳燈。摩肩列祖。便謂一切無礙別有源流。不
知彼等諸人雖具正見。若謂從此不受分段。業不能
牽。吾未敢許。方當長夜受報未有了期。故知念佛一
門於白衣尤為喫緊。業力重。仰仗佛力獲免長淪。如
負債藏於王宮。得不抵索。既生佛土。生平悟解皆不
唐捐。生死催人。出息難保。早尋歸路。免致亂忙。縱使
志在參禪。不妨兼以念佛。世間作官作家猶云不礙。
況早晚禮拜念誦身心宴如者乎。且借念佛警綿。可
提參禪之怠。借參門洞徹。可堅淨土之歸。適兩相資
最為穩實。如此不信真同下愚。石頭居士。少志參禪
[010-0751a]
根性猛利。十年內洞有所入。機鋒迅利珠語走盤。尋
常與人論及此事。下筆傾湫。不蹈祖師陳言。直從[曷-曰/月]
臆流出。活虎生龍無一死語。遂謂了悟無所事事。雖
世情減少不入塵勞。然弄月嘲風登山玩水。文酒苑
騷雅場嬾慢。疎狂未免縱意。如前之病未能全脫。所
幸生死心切。不終陷溺。痛念觸途成滯。見境生心。浮
解實情未能相勝。始約偏空之見。涉入普賢之門。又
思行門端的莫如念佛。而權引中下之疑未之盡破。
後博觀經論。始知此門原攝一乘。悟與未悟皆宜修
習。於是採金口所宣。菩薩所闡。諸大善知識所揮。附
以己意。千波兢起。萬派橫流。詰其匯歸。皆同濫始。其
論以不思議第一義為宗。以悟為導。以十二時中持
佛名號一心不亂念念相續為行。以六度萬行為助
因。以深信因果為入門。甫成而同參發心持戒念佛
者五人。共欲流通。以解宗教之惑。香光根微識劣。久
為空見所酖。肆志縱情有若狂象。去年沉湎之夜。親
遊鬲子地獄烈火洞然。見所熟譚空破戒亡僧。形容
尫羸跛足而過。哭聲震地殆不忍聞。及寤身毛為豎。
遂亦發心歸依淨土。後讀此論。宿疑冰釋。所以今日
不憚苦言。病夫知醫。浪子憐客。汝宜盡剗舊日知見。
[010-0751b]
虗心誦習。自當有入。生死事大。莫久遲。疑於是禪人
悲淚交集。自云。若不遇子。幾以空見賺過一生。子生
我矣。懇案集作禮而去。

萬曆庚子仲春廿三日也。袁宗道伯修甫書於白
蘇齋。

No.1164-13西方合論


荷葉菴石頭道人 袁宏道 撰述
上生居士 袁中道 參定
古郢門人 張五教 筆受
雙徑沙門 如奇 標旨
蕅益沙門 智旭 評點


前文


夫滯相迷心有為過出。著空破有莽蕩禍生。達摩救
執相之者。說罪福皆虗。永明破狂慧之徒。言萬善總
是。滅火者水。水過有沉溺之災。生物者日。日盛為枯
焦之本。如來教法亦復如是。五葉以來單傳斯盛。迨
於今日狂濫遂滋。謬引惟心。同無為之外道。執言皆
是。趨五欲之魔城。不思阿難未得盡通。頭陀擯斥。摩
達微牽結使。尊者呵譏。蟬翅薄習寶所斯遠。丘山崇
[010-0751c]
垢淨樂何從。楞伽傳自達磨。悟修竝重。黃梅流通般
若。空有雙圓。未聞一乘綱宗呵叱淨戒。五燈嫡子貪
戀世緣。昔道士著鬼。田父以湯沃醒。士以辟鬼符為
謝。聞者笑之。今之學者。貪瞋邪見熾然如火。欲為人
解縛。何其惑也。余十年學道墮此狂病。後因觸機薄
有省發。遂簡塵勞歸心淨土。禮誦之暇取龍樹.天台.
長者.永明等論細心披讀。忽爾疑豁。既深信淨土。復
悟諸大菩薩差別之行。如貧兒得伏藏金。喜不自釋。
愚菴和尚.平倩居士謀余裒集西方諸論。乃宗古德
要語勒成一書。命曰西方合論。始於己亥十月廿三
日。成於十二月廿二日。既寡檢閱。多所脫漏。唯欲方
便初心。尚期就正有道。略稽往哲。分敘十門。



* 第一剎土門
* 第二緣起門
* 第三部類門
* 第四教相門
* 第五理諦門
* 第六稱性門
* 第七往生門
* 第八見網門
* 第九修持門
* 第十釋異門


第一剎土門



夫一真法界身土交參。十佛剎海淨薉無別。秪因眾
生行業有殊。諸佛化現亦異。或權或實或偏或圓。或
暫或常或漸或頓。一月千江波波具涵淨月。萬燈一
[010-0752a]
室光光各顯全燈。理即一諦。相有千差。若非廣引靈
文。眾生何所取則。爰取諸教。略敘十門。



* 一毗盧遮那淨土
* 二惟心淨土
* 三恒真淨土
* 四變現淨土
* 五寄報淨土
* 六分身淨土
* 七依他淨土
* 八諸方淨土
* 九一心四種淨土
* 十攝受十方有情不思議淨土


一毗盧遮那淨土



即諸佛本報國土十蓮華藏世
界海。 一華藏最下世界皆有十佛世界微塵數廣
大剎清淨莊嚴。一一廣大剎復有十佛世界微塵數
小剎圍遶倍倍增廣。一一華藏世界皆滿虗空互相
徹入。淨薉總含重重無盡。如法而論。一毛一塵各皆
具此無盡法界。佛及眾生無二無別。或曰此眾生實
報莊嚴不同權教推淨土於他方。是為實教。或曰眾
生雖具此實報。爭奈真如無性不能自證。非假方便
由權入實。眾生豈有證毗盧之日也。答。約諸佛化儀
則可。實相土中無此戲論。毗盧遮那此云徧一切處。
徧一切處即無量壽表義。豈有勝劣。如來說阿彌在
西方。亦如大雲經阿彌陀佛言釋迦在娑婆也。夫釋
迦為主。則釋迦徧一切。而阿彌為所徧之一處。阿彌
[010-0752b]
為主。則阿彌徧一切。而釋迦為所徧之一處。如一人
之身自呼為自。他呼為他。故自自時不妨為一切人
之他。他他時不妨為一切人之自。以是義故自他不
成。自他不成。自亦徧一切處。他亦徧一切處。豈定有
他方可執。是故西方毗盧非自他故。何以故。毗盧無
不徧故。若言權。言方便。即有不徧。不徧者毗盧之義
不成可見西方即毗盧淨土。毗盧是實則西方決非權矣


二惟心淨土



直下自證當體無心即是淨土。維摩
經。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不諂眾生來生其國。
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
國。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大乘眾生來生其
國。乃至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夫
心是即土之心。土是即心之土。心淨土淨法爾如故。
此語豈非西方註脚。多有執心之士。卑西方法門為
單接鈍根者。由心外見土故也。夫念即是心。念佛豈
非心淨。心本含土。蓮[邱-丘+看-目]豈在心外。故知約相非乖惟
心。稱心實礙普度矣。


三恒真淨土



即靈山會上所指淨土。引三乘權教
菩薩令知此土即薉恒淨。諸眾信而未見。夫薉性本
寂。俗相恒空。故菩薩居薉恒寂。入俗常空。正顯淨義。
[010-0752c]
但眾生執海難清。識繩易縛。言業本空則恣情作業。
言行無體即肆意冥行。犯永嘉所呵。墮善星所墜。以
致生遭王難。死為魔眷者。往往而是。嗟夫使盡大地
皆菩薩。斯言誠為利益。儻菩薩少而凡夫多。則斯言
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多矣誰敢以恒真淨土之言為利少害多。非大
悟者不能有此膽識


四變現淨土



法華三變淨土。移人天於他方。維摩
足指按地。即時大千世界若百千珍寶嚴飾。此是如
來暫令顯現。亦是法爾。然智如鶖子尚且如盲。劣根
眾生無由獲見。且人天置諸方外。全無接引之緣。神
力暫現還無。詎是恒常之土。豈若安養淨[邱-丘+看-目]塵劫常
住。阿彌慈父十惡不遺者哉。國土勝劣居然可知。


五寄報淨土



四禪地中摩醯首羅天。如來於彼成
等正覺。起信論。菩薩功德成滿。於色究竟處示一切
世間最高大身。藏和尚謂別十地寄報。十王第十地
寄。當此。天王即於彼示成菩提。然彼天雖三災不到。
未若蓮[邱-丘+看-目]直出三界。以在色究竟故。


六分身淨土



涅槃經。度三十二恒沙佛土。有世界
名無勝。我於彼出現。為化眾生於此界轉法輪。又佛
謂央崛。我住無生際而汝不覺知。東方有佛往問之。
[010-0753a]
彼佛言。釋迦即是我身。大意謂彼淨土是佛實報。此
是分身。雖彰一佛報境。未具攝化之義。佛分上即有。
眾生分上即無。未為殊勝。


七依他淨土



梵網經。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
帀千花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等
者。以初地化百剎有百葉之花。二地化千剎則有千
葉。三地萬葉。四地億葉。次第倍增。依他受用身。分示
報境。入地乃見。非如蓮池會上。十念眾生頓見淨佛
國土。


八諸方淨土



如東方藥師。南方日月燈。上方香積。
佛佛各有淨土。皆是實報莊嚴。或佛神力顯現。或菩
薩詣彼供養。緣彼佛未言攝生。故眾生無緣生彼。即
妙喜世界雖有往生者。未聞無動有普引之言。且有
須彌諸山及鬼神婦女。嚴淨不如安養也。又瑠璃世
界釋迦亦勸往生。然藥師經正旨為助生極樂。勸人
息滅惑業成就念佛三昧。還同折門教意。非比阿彌
如來純以念佛攝一切人往生彼土也。


九一心四種淨土



一凡聖同居土。分淨薉二類。薉
土之中凡聖各二。凡二者。一惡眾生。即四趣也。二善
眾生。即人天也。聖二者。一實聖。即四果.辟支.通教六
[010-0753b]
地.別十住.圓十信.後心。通惑雖盡報身猶在。皆名實
也。二權聖。謂方便.實報.寂光土中法身菩薩及妙覺。
佛為利有緣應生同居。皆是權也。是等與四趣共住。
故名薉土。淨土者。如妙喜國。雖有鐵圍男女之類。以
無四惡趣故名淨也。二方便有餘土下方便等三土各分淨薉。唯西
方極樂橫具四土而四土皆淨。所以最妙。尚宜細細發揮。謂二乘三種菩薩破見

思惑。證方便道。捨分段身而生界外。故曰方便。而塵
沙別惑無明未斷。故曰有餘。釋論。出三界外有淨土。
聲聞.辟支佛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也。三實報
無障礙土。純諸法身菩薩所居。盡塵沙惑。分破無明。
得真實果。而無明未盡。潤無漏業。受法性報身。亦名
果報國。仁王經。三賢十聖住果報。以觀實相。發真無
漏。感報殊勝。故名實。色心不二。毛剎相容。故名無障
礙。華嚴因陀羅網世界是也。四常寂光土。妙覺極智
所照如如法界。名之為國。亦名法性身。但一真如佛
性。非身非土而說身土。離身無土離土無身。諸佛如
來所遊居處。妙宗曰。經論言寂光無相者。謂已盡染
礙之相。非如太虗空無一物。良由三惑究竟清淨。則
依正色心究竟顯明。大經曰。因滅是色獲得常色。受
想行識亦復如是。仁王稱為法性五陰。是為極果。已
[010-0753c]
上四土名義迥別。雖一切淨薉佛土各具此四。只在
一心而境界不同。非異成異。是故同居是退地。方便
是亦退亦不退地。謂退墮二乘。不退墮凡夫。實報是
不退地。寂光是非退非不退地。但有豎出義。無橫具
義。故最初同居一關。無不思議因果可論也。


十攝受十方有情不思議淨土



即阿彌陀佛西方
極樂淨土。其中大功德海。大悲智海。大願力海。若具
說者假使盡十方諸佛.菩薩.聲聞.辟支。下至蜎飛蝡
動草木瓦礫鄰虗微塵之類。一一具無量口。口一一
具無量舌。舌一一出無量聲。常說倍說熾然說無間
說。經百萬億塵沙阿僧祇劫亦不能盡。且約五義釋
之。一謂阿彌身中有無量眾生。眾生身中有無量阿
彌。國土亦然。是故一眾生念阿彌。一阿彌見。眾眾生
念阿彌。眾阿彌見。眾生念念阿彌。即念念阿彌見。若
眾生身中無阿彌者。阿彌不見。如陽燧中能得火不
能得水。故阿彌身中無眾生者。阿彌亦不見。如胎中
兒與母俱不與石女俱故。是故身含身。身含身身。土
含土。土含土土。身土交含。重重無盡。是身土不思議
義。二謂若離性言土。土即心外。是幻化故。幻化即斷
滅相。眾生不生。若即性言土。性是有形是一定故一
[010-0754a]
定即無變易。眾生亦不生。即性即相。非性非相。存非
非亡。存即即壞。是性相不思議義。三謂即念佛即見
佛。即成佛即度生。一時具足。如人三十至四十歲無
間斷相。若離三十至四十者。中間即有分限。而我此
身無分限故。若由三十至四十者。中間即有相續。而
我此身乃至相續不可得。故念佛因果亦復如是。是
因果不思議義。四謂若阿彌因念而來。此眾生因憶
佛而生。彼即有去來。有去來即有程途。有程途即有
險易。般舟三昧曰。不於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佛無所
從來。我亦無所至。先德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如天鼓鳴。遠近齊聞。非去來故。如水中月。東行則東。
西行則西。非去來故。是去來不思議義。五謂如澄潭
山影。如春暘百草。如眾生業力。如日月光相。如胎中
根。如身中我。如齒堅舌柔。如眉橫髮長。是畢竟不可
思議不思議義。所以十方諸佛吐心吐膽。亦只道得
希有難信而已。雖大千舌相詎能分疏其萬一哉。孔
子曰。夫婦之愚可與知。及其至也。聖不知。至哉言也。
無量法門一以貫之矣。


第二緣起門



夫樂鮑肆者不念檀栴。非實不念。以不厭故。乍使引
[010-0754b]
之晤室。爇栴炙沉。不終日而悲其昔之薉。厭離之不
早也。夫生死臭薉愈於鮑肆。眾生貪嗜倍彼蠅蚋。諸
佛為鬻香長者。愍一輩人天沒溺濁海。是故阿彌導
師廣開香嚴之肆。釋迦慈父確指淨域之門。盡大地
無非貧兒。一佛號便為資本。莫離十念足驗誠言。塞
鼻臆腥久當自厭。今約西方起教。略分十義。



* 一一大事
* 二宿因深
* 三顯果德
* 四依因性
* 五順眾生
* 六薉相空
* 七勝方便
* 八導二乘
* 九堅忍力
* 十示真法


一一大事者



眾生處五濁世。如囚處獄。等不等罸。未
有一得免者。以入獄者皆罪人。處人天六道者。皆業
報分段之身故也。然人入獄無刻不求出離。良由獄
之煎苦難忍難堪。棘牆外更有許大安樂世界。此之
苦樂但入獄者無不知也。今眾生以煩惱為家。以生
死為囿。繫心衣冠之囚長。適情金玉之桁楊。豈知大
鐵圍山是我棘牆。三界法場之外各有家鄉田地也。
諸佛憫此。酸心痛骨為分別淨薉。指以脫歸路程。而
歲久拋業之人了無歸處。又大建宅舍以安之。一則
往來獄門為治道途。一則長伺獄外修飾旅館。如是
[010-0754c]
之恩何由可報。嗟夫燭長夜。揭覆盆。諸佛不惜垂手。
眾生何苦戀戀也。經云。如來為一大事出現於世。大
事者即此事也。眾生反戀毛頭許事。以小易大。甘心
瘦死。何哉奇曰。囚以饑寒死曰瘦


二宿因深者



一正因。即三世諸佛與諸有情自清淨
體。如萬象依空。山川依地。穀依種子。花果依仁。若無
此因。佛果不成。一切悲智純依此因而得建立。長者
論。如來藏身。諸佛智海。莫不居中。若不見法身。一切
福智大慈大悲總屬生滅。法身者即正因是。二正願。
如本經。法藏比丘於自在王如來所發四十八大願。
一願不成不取菩提。此依自性無量悲智。發如是不
可思議願力。非心外見有眾生發願欲度。以眾生非
心外故。三正行。如本經。法藏發願已。如是安住種種
功德。修如是菩薩行。經無數億那由他百千劫。又一
向出生菩薩經。阿彌昔為太子。聞此妙法。七千歲脅
不至席。不念愛欲財寶。不問他事。常獨處。止意不傾
動。復化八千億萬那由他人得不退轉。此自性行持。
自性精進。非有作功德。雖歷億劫不離一念。以微妙
法門離一切行一切劫故。是謂正因正願正行。如伊
三點缺一不成。非作得非不作得。先德云。根深果茂。
[010-0755a]
源遠流長。宿因既深。教起亦大。然乎哉。


三顯果德者



華嚴普賢行願品。諸佛如來因眾生而
起大悲。因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如曠
野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
野菩提樹王亦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
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
智慧華果。是故諸佛取佛果者依於眾生。若無眾生
佛果不成。如漢祖以救民故有百戰。以百戰故登寶
位。登寶位故百姓樂業。若無百姓即無如上等事。究
而論之。凡行一德一事一利一名者。無眾生皆悉不
成。是故我無眾生即不成我。眾生是依我即正。眾生
是正我即依。人我平等依正無礙。是法爾故。法爾即
自然果德故。向外建立不成果義縱迷心性向外建立。亦不在心性外。
以心性無外故


四依因性者



一切眾生皆有如是淨性。譬一精金冶
為釵釧溺器。金性是一。溺器者。具薉非金薉故。生佛
亦然。同一淨性。但以釵釧溺器而有差別。非是性異。
是故博地凡夫十念即生者。以本淨故。阿彌陀佛欲
攝受是眾生即攝受者。以眾生本淨故。如鏡中之光
非不磨得。非從磨得。生淨土者。非是行願及與念力
[010-0755b]
所能成就。何以故。念行如鑪錘等。但能銷金。無別有
金生故。


五順眾生者



樂兒童者以竹馬。樂老耄者以笻鳩。眾
生所重惟寶玉衣食。故有自然七寶樓閣妙麗衣服
飲食等事。辟火宅諸兒。非羊鹿等車決不肎出。出已
純與大車。如來順眾生情說阿彌寶土。眾生生已各
各自見細妙淨相無可比喻。方知琉璃硨磲猶如瓦
礫。如達官貴人向田舍兒說王宮精麗。姑就彼極珍
異者為擬向。非情量所及。如對生盲說色。無所用其
方比矣。


六薉相空者



智論。有一子喜在不淨中戲。聚土為穀。
以草木為鳥獸。人有奪者。瞋恚啼哭。其父思惟。此事
易離。小大自休。眾生愛著不淨臭身及種種五欲。信
等五根成就時即能捨離。何以故。若小兒所著是真
物。雖至百歲著之轉深。若眾生所著物實有者。雖得
五根亦不能捨。以諸法空誑不實。眾生所著即易為
訓化。如人少悅色。壯營官。老嗜利。若實可好者。不應
年變月易。以變易故。但是情妄。如夢中人喚之即醒。
若夢實者雖喚無益。以俱非實。是故佛為一切眾生
說淨土法門。
[010-0755c]


七勝方便者



此方便非自力亦非他力。自性海中具
有如是自在功德。一切現成。是故一句聖號無復煩
詞。十念功成頓超多劫。如萬竅怒號力在扶搖。因竅
顯故。幽谷洞明功在晨曦。因谷見故。一綫蟻孔能穿
連山之堤。是水力因蟻透故。一葉葦席能運萬斛之
舟。是風力因葦張故。總皆法界性海。無作無為不思
議力所現。非自非他。自他具足。故有如是殊勝方便。
是謂捷中之捷。徑中之徑。舍此不修。是真愚癡千古不易
之論


八導二乘者



二乘避境趨寂。證假涅槃。不得如來法
身。受業惑苦。一者無明住地。不得至見煩惱垢濁習
氣臰薉究竟滅盡淨波羅蜜果。二者因無明住地有
虗妄行未除滅故。不得至見無作無行我波羅蜜果。
三者因微細虗妄起無漏業。意生諸陰未除盡故。不
得至見極滅遠離樂波羅蜜果。四者變易生死斷續
流注。不得至見極無變易常波羅蜜果。以是四種業
惑未證真理。如來憫之。教令回斷滅心。修淨土行。令
知即空不斷。即有不常。乘大乘智。入涅槃海。


九堅忍力者



龍樹曰。菩薩學般若波羅蜜。常欲不離
諸佛。何故。未入菩薩位。未得阿[鞥-合+白-日+田]䟦致受記莂。若離
[010-0756a]
佛便壞諸善根。沒在煩惱。自不能度。安能度人。如人
乘船中流壞敗。欲度他人反自沒水。如少湯投大氷
池。雖消少處反更成氷。以少功德。無方便力。欲化眾
生。雖少利益反更墜落。聲聞.辟支雖有涅槃利益。無
一切智。故不能教導。菩薩如象沒泥。非象不能出。菩
薩若入非道。唯佛能救。同大道故。復次。菩薩作是念。
我未得佛眼。如盲無異。若不為佛所導。則無所趣。錯
入餘道。設聞佛法。異處行者未知教化時節。行法多
少。復次。菩薩見佛或眼見心清淨。若聞所說心則樂
法。得大智慧。隨法修行而得解脫。如是等值佛無量
益利。豈不一心常欲見佛。如嬰兒不應離母。行道不
離糧食。大熱不離凉風冷水。大寒不離火。度深水不
離船。病人不離良醫。菩薩不離諸佛過於上事。父母
親屬知識人天王等皆不能如佛益利。佛益利諸菩
薩離諸苦處。住世尊之地。問云。何得不離諸佛。答。眾
生有無量劫罪因緣。雖行福德。智慧薄少。雖行智慧。
福德薄少。菩薩求佛道要行生忍.法忍。行生忍故一
切眾生中發慈悲心。滅無量劫罪。得無量福德。行法
忍故。破諸法無。明得無量智慧。二行和合。須世世不
離諸佛。復次。菩薩常愛樂念佛。故捨身受身恒得值
[010-0756b]
佛。如眾生習欲重。受婬鳥身。瞋恚多。生毒蟲中。菩薩
不貴轉輪聖王人天福樂。但念諸佛。故隨心所重而
受身形。復次。菩薩常善修念佛三昧因緣。故所生常
值諸佛。所以天如禪師或問謂。悟達之士政願求生。
汝但未悟。悟則淨土之趨萬牛莫挽者。此也。又云。汝
將謂一悟之後習漏永除便不退轉耶。更無徧學佛
法修行證果等事耶。便上齊諸佛入生入死不受障
緣所撓耶。審如是諸大菩薩。修六度萬行。經恒沙劫
者。是皆媿汝。教有聲聞出胎之昧。菩薩隔陰之昏。況
近時薄解淺悟。自救不了者乎。縱悟處深遠。行解相
應。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充。居濁惡。化剛強。先聖未
許。如未完不固之舟。濟多人於惡海。自他俱溺。其理
必然。故往生論。欲遊戲地獄門者。必生彼土。得無生
忍已。還入生死救苦眾生。以此因緣求生淨土。先聖
云。未得不退轉位。不可混俗度生。未得無生法忍。要
須常不離佛。譬如弱羽只可傅枝。今釋迦已滅彌勒
未去。四惡趣苦因果牽纏。外道邪魔是非扇亂。女色
淫聲之相惑。惡緣薉觸之交侵。無現佛可依。又境緣
所撓。初心悟達之人尠不遭其敗者。所以世尊殷勤
指歸極樂。良有以也。蓋彼彌陀現在說法。樂土境緣
[010-0756c]
種種清淨。儻依彼佛。忍力易成。高證佛階。親蒙授記。
然後出化眾生。去來無礙。多見今之禪者不究如來
之了義。不知達磨之玄機。空腹高心習為狂妄。見修
淨土則笑曰彼學愚夫愚婦之為。余嘗論其非鄙愚
夫婦。乃鄙文殊.普賢.龍樹.馬鳴等也。非特自迷正道。
失善根。喪慧身。亡佛種。且成謗法之業。鄙聖之殃。佛
祖視為可哀憐者。於是永明和上深憐痛哀。剖出心
肝。主張淨土。既自修又化世。臨終種種殊勝相現。徑
生極樂上品。夫永明悟達磨直指之禪。又致身極樂
上品。以此解禪者之執情。為末法勸信。余謂其深有
功於宗教者此也。真歇了禪師云。洞下一宗。皆務密
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
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機。又云。宗門大匠已悟不空不
有之法。秉志孜孜於淨業者。非淨業見佛尤簡易於
宗門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淨業。同歸一
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能入。至如天衣懷.圓照
本.北磵簡.天目禮等諸大老。皆禪門宗匠。究其密修
顯化。發揚淨土之旨。不約而同。廣如彼文。不能盡錄。
是故當知。禪宗密修不離淨土。初心頓悟未出童真。
入此者方為堅固不退之門。
[010-0757a]


十示真法者



一切法門言空言有未為究竟。此念佛
三昧即念而淨淨非是無。即淨而念念非是有。達淨
無依即是念體。了念本離即是淨用。是故非淨外有
念能念於淨。淨外有念念即有所。所非淨故。非念外
有淨能淨於念。念外有淨淨即有二。二非淨故。當知
諸佛順寂滅心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寂滅門。
諸佛順常樂我淨心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常
樂我淨門。諸佛順平等眾生心而嚴淨土。念淨土當
入一切平等眾生門。諸佛順大悲智業而嚴淨土。念
淨土當入一切大悲智業門。諸佛順無作無為不可
思議業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無作無為不可
思議門。諸佛順塵勞煩惱性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
一切塵勞煩惱門。諸佛順微塵芥子相而嚴淨土。念
淨土當入一切微塵芥子門。以上諸大法門。但一聲
阿彌陀佛皆悉證入。亦無能證所證之相。若不爾者
則是有餘之淨。念佛三昧即不如是。


第三部類門



夫如來說教廣有多門。或偶拈一題。或因緣舉出。唯
念佛一門頻形讚歎。如高巒之峙平原。躍空而出。金
星之晃沙磧。映日即明。法門殊勝未有逾此者也。今
[010-0757b]
約諸經言西方大事者。一槩收入。分經緯二義。經非
專談安養者不收。緯則泛舉念佛者亦入。登蔥山而
樵玉首採羊脂。泛溟海而斮香忍捐牛首。聞所未聞。
望於來哲。



* 一經中之經
* 二經中之緯
* 三緯中之經
* 四緯中之緯


一經中之經者



無量平等清淨覺經.無量壽經.阿彌
陀經.無量壽莊嚴經.大寶積第十八無量壽如來會。
五同一經。前四譯稍不精。六大阿彌陀經。龍舒居士
將前四譯和會者。然寶積一會旨富詞法。不知龍舒
何以不見。又佛說阿彌陀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二
同一經。而初簡淨。又觀無量壽經言十六觀。修持法
門備載此經。上三種經專為西方起教。如天中天。人
中王。不必排抑太虗空。一尚不得豈有二哉。經中妙
義具見餘門。


二經中之緯者



鼓音聲王經。持阿彌陀佛名。臨命終
時。佛與聖眾接引往生。又後出阿彌陀偈經。共五十
六句。二經亦專言淨土。言義較前甚略。又鼓音重持
呪。偈經伽陀部。皆非教本故。


三緯中之經者



華嚴經。普賢菩薩發十大願。臨命終
[010-0757c]
時一切諸根散壞。一切威勢退失。惟此願王不相捨
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往生極樂世界。即
見阿彌陀佛。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經無數
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
心而為利益。乃至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托-七+友]濟眾生。令
其得生極樂世界。又解脫長者云。我欲見安樂世界
無量壽如來。隨意即見。如是十方如來欲見即見。我
能了知如來國土莊嚴神通等事。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無有行處亦無住處。亦如己身無來無去無行住
處。法華經。聞是經典如說修行。命終即往。阿彌陀佛
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得菩薩神
通無生法忍。眼根清淨。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恒
河沙等諸佛如來。楞嚴經。大勢至白佛。超日月光佛
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
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
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
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
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
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
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為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
[010-0758a]
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
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
第一。寶積經。佛告父王一。切眾生皆即是佛。汝今當
念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常勤精進。當得佛道。王言。眾
生云何是佛。佛言。一切法無生。無動搖。無取捨。無相
貌。無自性。可於此法中安住其心。勿信於他。爾時父
王與七萬釋種信解歡喜悟無生忍。佛現微笑而說
偈曰。釋種決定智。是故於佛法。決信心安住。人中命
終已。得生安樂國。面奉阿彌陀。無畏成菩提。又佛告
彌勒發十種心住生極樂。一於眾生起大慈無損害
心。二起大悲無逼惱心。三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
護心。四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不貪利養
恭敬尊重淨意樂心。六求佛種智一切時無忘失心。
七於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不著世論於菩提
分生決定心。九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於
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此十心隨成一心。欲生
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般舟三昧經。若沙門
白衣所聞西方阿彌陀佛剎。常念彼方佛。不得缺戒。
一心念。若一日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見阿彌
陀佛。覺不見夢。見之如夢中所見。不知晝夜。不知內
[010-0758b]
外。不在冥故不見。不蔽礙故不見。菩薩心當作是念。
時諸佛國境界名大山須彌山。其有幽冥之處悉為
開闢。目亦不蔽。心亦不礙。是菩薩摩訶薩不持天眼
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於佛剎。不是生彼
剎乃見便於是間坐。見阿彌陀佛。聞所說經悉受得。
從三昧中能具足。為人說之。觀佛三昧經。文殊自敘
宿因。謂得念佛三昧。當生淨土。世尊復記之曰。汝當
往生極樂世界。大集經賢護品。求無上菩提應修念
佛禪三昧。若人稱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至心
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十住斷結經。有四億
眾自知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欲國
土。佛言。西方去此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
淨無淫怒癡。蓮花化生不由父母。汝當生彼。如來不
思議境界經。菩薩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惟心量。得
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
土。隨願往生經。佛國無量。專求極樂者。以因勝。十念
為因故。以緣勝。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故。稱揚諸佛功
德經。聞無量壽如來名。一心信樂。其人命終。佛與諸
比丘住其前。魔不能壞彼正覺心。又持諷誦念。此人
當得無量之福。永離三途。命終往生彼剎。大雲經。善
[010-0758c]
男子。西方安樂土。佛號無量壽。告一菩薩。娑婆世界
釋迦牟尼佛為薄福鈍根眾生說大雲經。汝可往彼
至心聽受。彼菩薩欲來。汝觀彼土諸菩薩身。滿足五
萬六千由旬。是菩薩名無邊光。通達方便善能教導。
入楞伽經。善逝滅度後。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
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
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大悲經。有比丘祈婆伽。修習
無量最勝善根。命終生西方無量壽佛國。以後成佛。
號無垢光如來。


四緯中之緯者



華嚴毗盧遮那品。大威光童子得念
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光明覺品。爾時光明過千世
界一切處。文殊菩薩各於佛所同時說言。一切威儀
中。常念佛功德。晝夜無間斷。如是業應作。賢首品。見
有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於佛所深歸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十無盡藏品。第八念藏。此念有十
種。寂靜念。清淨念。不濁念。明徹念。離塵念。離種種念。
離垢念。光耀念。可愛樂念。無能障礙念。兜率偈讚品。
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捨。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
十回向品。第十回向。以法施迴向。願得憶念與法界
等無量無邊世界未來現在一切諸佛。十地品中。從
[010-0759a]
初至末地地皆云。一切所作不離念佛。佛不思議法
品。如來十種佛事。謂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得現前。
心不調順則為說法等。入法界品。德雲比丘得憶念
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所謂智光普照
念佛門。常見一切佛土種種宮殿嚴淨故。令一切眾
生念佛門。隨眾生心樂皆令見佛得清淨故。令安住
力念佛門。令入如來十力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門。見
無量佛聽法故。照曜諸方念佛門。悉見一切諸世界
中等無差別諸佛海故。入不可見處念佛門。悉見一
切微細境中諸佛自在神通事故。住諸劫念佛門。一
切劫中常見如來諸所施為無暫捨故。住一切時念
佛門。於一切時常見如來親近同住不捨離故。住一
切剎念佛門。一切土咸見佛身超過一切無與等故。
住一切世念佛門。隨自心樂普見三世如來故。住一
切境念佛門。普於一切境界中見諸如來次第現故。
住寂滅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剎一切佛示涅槃
故。住遠離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佛從其所住而
出去故。住廣大念佛門。常觀察一一佛身充徧一切
諸法界故。住微細念佛門。於一毛端有不可說如來
出現悉至其所而承事故。住莊嚴念佛門。於一念中
[010-0759b]
見一切剎皆有諸佛成等正覺現神變故。住能事念
佛門。見一切佛出現世間放智慧光轉法輪故。住自
在心念佛門。知隨自心樂一切諸佛現其像故。住自
業念佛門。知隨眾生所積集業現其影像令覺悟故。
住神變念佛門。見佛所坐廣大蓮華周徧法界而開
敷故。住虗空念佛門。觀察如來所有身雲莊嚴法界
虗空界故。法華經。若有因緣。獨入他家。一心念佛。乞
食無侶。一心念佛。又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
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淨名經。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
成佛。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
佛。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菩
薩成佛。大乘眾生來生其國。布施是淨土。一切能捨
眾生來生。持戒是淨土。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忍
辱是淨土。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精進是淨土。勤
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禪定是淨土。攝心不亂眾生
來生。智慧是淨土。正定眾生來生。四無量心是淨土。
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四攝法是淨土。解脫所攝
眾生來生。方便是淨土。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
生。三十七品是淨土。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
來生。迴向心是淨土。菩薩成佛。得一切具足功德國
[010-0759c]
土。說除八難是淨土。菩薩成佛。國土無有三惡八難。
自守戒行不譏彼缺是淨土。菩薩成佛。國土無有犯
禁之名。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命不中夭大富
梵行所言誠諦嘗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
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菩薩隨其直心
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
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
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
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
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菩薩欲得
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又菩薩成就八
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於淨土。何等為八。饒益眾
生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施之。
等心眾生謙下無閡。於諸菩薩視如佛。所未聞經聞
不疑。不與聲聞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中調
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涅
槃經。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
斷煩惱。大悲經。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
窮盡。大般若經。佛告曼殊室利。菩薩能正修一相莊
嚴三昧。疾證菩提。應離喧雜。不思眾生相。專念一如
[010-0760a]
來。審取名字。善想容儀。即為普觀三世諸佛。即得諸
佛一切智慧。坐禪三昧經。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
一佛。即得三昧。增一阿含經。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
眾生。若有稱佛名如[殼/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文
殊般若經。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
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彼方所。端身正向。能於
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見在諸佛。
念一佛功德與念無量佛無二。阿難聞法猶住量數。
若得一行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晝夜
宣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阿難多聞辯才百千等分
不及一。大集經。若人專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
日現身見佛即得往生。法華三昧觀經。眾生一稱南
無佛者皆作佛。惟一大乘無二三。一切法一相一門。
所謂無生無滅畢竟空相。習如是觀。五欲自斷。五蓋
自除。五根增長。即得禪定。那先經。人生造惡。臨終念
佛。得生佛國。如大石置船得不沒。惡因念佛不入泥
犁。其小石沒者。如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總前經
緯。作頌曰。


「 如來金口言
 讚歎西方土
 如入長安城
 無別天子都
 普賢佛長子
 文殊七佛師
[010-0760b]
 授記及迴向
 是果位往生
 釋種得法忍
 善財證佛果
 面奉阿彌陀
 是菩薩往生
 龍樹破有無
 祈婆最勝根
 皆得佛授記
 是禪師往生
 聞佛心信樂
 誦念與持諷
 大石置船上
 是下劣往生
 阿難世多聞
 佛子中第一
 不如念一佛
 頓了諸經法
 云何義解家
 得輕易念佛
 諸正念法門
 經中皆悉載
 但一大乘法
 無二亦無三
 奉勸悟達士
 趂時歇狂解
 一心念阿彌
 蓮華念念生
 此是常寂光
 非報非方便
 作是觀為正
 勿妄生分別
 禪教律三乘
 同歸淨土海
 一切法皆入
 是無上普門
 教海義無量
 甕觀拾少許
 一臠徧鼎味
 是中有全藏」



第四教相門



夫一大藏教如器銜空。空無相體。器有方圓。器盡空
除。教忘教滅。是故隨緣普應則涅槃真如一器也。稱
智自在則名相專持一空也。藥無定方。定方以病。豈
玉屑珊瑚槩治四百四病哉。病除藥貴。便溺即是醍
醐。異證同方。參苓化為酖毒。何況無上醫王治三乘
[010-0760c]
出世之藥。療人天凡小等瘡者哉。先德約教。或一或
多。名相雖別理趣是同。道人不揣固陋。竊附先哲。分
別諸句。用彰一乘。使知淨土法門攝一代時教。毋為
儱侗禪宗輕狂義學誑惑云爾。



* 一假有教原名純有
* 二趨寂教
* 三有餘教
* 四無餘教
* 五頓悟教
* 六圓極教
純有
即人天乘。趨寂等五即小.始.終.頓.圓也。若論判教。須
約化儀四教.化法四教.通別五時方可全收一代所
說法門。今僅依五教尚可商惜。中郎四十餘歲已棄
世。未入台宗之室也。又純有不能出世。不得立教。秪
可附在三
藏教耳


一假有教者



凡夫耽愛。染造黑業。如來悲憫。為說地
獄苦.餓鬼苦.畜生苦.無福德著我所苦。欲生人天。當
修善根。佛初為提胃說世間因果。五百賈人同受五
戒。先懺五逆十惡謗法等罪。是為有教。觀經修三福。
首言孝父母.奉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無量壽經
極言五惡.五痛.五燒之苦。教化羣生令持五善。二經
為求往生遮諸不善。非忻人天小果。修持同證果別。
楞嚴.華嚴諸方等經亦兼帶之。不名為有。觀經鈔曰。
圓頓行者豈違小乘出家之式三皈眾戒威儀等事。
又曰。得前前不得後後。得後後必得前前。何故。諸佛
無不以十善得度故。華嚴經。十不善業道是地獄.畜
[010-0761a]
生.餓鬼受生因。十善業道是人天乃至有頂處受生
因。又上品十善業道以智慧修習。心狹劣。怖三界。闕
大悲。從他聞聲而了解。故成聲聞乘。若修治清淨。不
從他教。大悲方便不具足。悟解甚深因緣法。故成獨
覺乘。若修治清淨。心廣無量。具足悲愍。方便所攝。發
生大願。不捨眾生。希求諸佛大智。淨治菩薩諸地。淨
修一切諸度。故成菩薩廣大行。又上上品十善業道
一切種清淨故。乃至證十力無畏故。一切佛法皆得
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應令一切具足清淨。乃至
菩薩如是積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長善根。思惟善根。
繫念善根。分別善根。愛樂善根。修習善根。安住善根。
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薩行。於念念中見無量佛。
如其所應承事供養。又云。雖無所作而恒住善根。又
雖知諸法無所依。而說依善法出離。奉勸悟達之士。
猛省永嘉豁達之言。早尋白社不請之友。勿輕戒律。
無作業之佛。勿貪虗名。有對證之鬼。蓮[邱-丘+看-目]不遠。請即
加鞭。


二趨寂教者



小乘寂滅趨向涅槃。嚴土利他不生喜
樂。與淨土大乘之教正反。然無量壽及觀經皆有須
陀洹乃至阿羅漢。先德謂。小乘定性不生。若先發大
[010-0761b]
心熏成種子。退心小乘。垂終回小向大則得生。以退
大既久。習小功深。彼佛稱習說小。且令證果。然不住
小位。還起大心進行彌速。或五劫或十劫得成初地。
如是階級猶是殊勝。是故不同。


三有餘教者



了二空真理。修萬行。趣大乘佛果。唯不
許闡提二乘成佛。謂闡提無性。二乘定性。決不可成。
未盡大乘真理。故名有餘。此經五逆二乘種不生。教
義似同。然五逆不生。以謗法故。是無信心。非無性。觀
經。毀戒眾生臨終惡現。聞讚佛功德。地獄猛火化清
涼風。五逆十惡具足十。念見金蓮如日輪。剎那頃得
往生。此自性不思議功德。仗不思議佛力顯現。若不
具佛力。如頑石豈能透月。當知念能顯性。如是往生
是性力。故如日能顯空。空非因日。是故一切眾生皆
成佛。不同有餘之教。


四無餘教者



一切眾生平等一性。悉當成佛。為大乘
極則之教。唯一自心為教體。故云無餘。淨土法門依
正信願等法。究極皆歸一心。故言一心不亂即得往
生。又大本。三輩生者皆云發無上菩提心。菩提心佛
性是。華嚴曰。菩提心如種子。生一切佛法故。如良田
長眾生白淨法故。如大地持一切世間故。如淨水洗
[010-0761c]
一切煩惱垢故。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礙故。如盛火
燒一切諸見薪故。廣在彼經。當知菩提心是鐵砲中
利藥。念佛是藥線。華嚴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即是此
義。菩薩五位加行亦藥中引線耳。無量妙行詎有加
一行三昧者哉。


五頓悟教者



長者論。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從地位
漸次。故為頓教。思益經。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
一地。楞伽經。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乃至無所有。
何次。當知頓者謂階級。即非階級。如空中鳥跡。速而
無痕。由此出生一切階級而俱非階級。故頓教者教
之綱領。亦名教外別傳。本不可名別傳。尤不可別立
一教。若可別名別立。早已落階級矣。然名別傳立頓
教者。如棋譜中譜活眼法耳。觀經鈔曰。經於化法。以
圓為頓。何故。無生忍位別在初地。圓在初住。別教凡
夫經無數劫方至此位。唯有圓教即生可入。韋提及
侍女竝是凡夫。即身得忍。判為頓者是圓頓故。此經
五逆十惡持名即生。皆得不退。正合頓義。所謂是心
作佛。是心是佛。直指心宗更無迂迴。且如阿彌一聲
是非俱剗。何等直截。古人謂之頭則公案。鑊湯波底
豈貯寒冰。烈火𦦨中詎容寸草。達磨復起不易吾言。
[010-0762a]
更或踟蹰萬年千里。


六圓極教者



慈恩謂先德判經論有四宗。第四顯實
宗。涅槃.法華.華嚴等顯真實中道義。捨化城而歸寶
所。故知彌陀經乃第四宗也。又謂以教准宗。宗有其
八。一我法俱有宗。此乃外道。列於正宗為不可曉。乃
至八應理圓實宗。如華嚴及彌陀經是第八宗收。真
歇了禪師等以帝網千珠發明淨土圓融之義。諸書
具載。近有以華嚴配此經。謂圓全攝此。此分攝圓。得
圓少分。但圓義無全無分。如月在川。川川皆有全月。
乃至瓶池寸水亦是全月。無分月故。如風在樹。樹樹
皆有全風。乃至寸葉莖草亦是全風。無分風故。若圓
有分。圓即有段。若分非全。圓即不徧。分全雙乖。圓義
不成。今約蓮宗圓極。分五種義。一剎海相含義。一切
諸佛報化國土互相攝入。全他全此而無留礙。若計
不相入者。此即情見。情見非實。如室中含空。其中若
人若畜若鬼若蟲若几若瓶若架之類。皆依空建立。
空屬人時。則鬼畜蟲几瓶架所依之空一切攝入人
中。空屬畜時。則人鬼蟲几瓶架所依之空一切攝入
畜中。乃至鬼蟲几瓶架等一一皆然。參而不雜。離亦
不分。非入非不入。是故經云。國土光淨徧無與等。徹
[010-0762b]
照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世界。如明鏡中現其形像。當
知一切淨方濁土交光相入。如千燈一室。故二三世
一時義。眾生情見執有時分。過見未來等事。實相中
無時體可得。何故。若計晦明是時。晦明是業相。如病
眼見眚非定相故。若計老少是時。老少是幻質。如敝
網裹風非定質故。云何是中而有實義。今約延促相
入以明時體。一促中有延。如人假寐。夢經城邑聚落
及見故人。悲笑分明經歷時月。醒問幾時數千錢耳。
其人自思。假寐無幾。云何經歷許事。了了記憶。非病
非醉。展轉追惟終不可解。二延中有促。如人暴死數
日忽起語人曰。門外羅剎捉我欲啖。裂袖得脫。家人
曰。為汝燒銀燭已數十枝了也。其人異曰。適從門外
一掣臂耳。何遽越幾晝夜耶。以是二喻進退互觀。畢
竟無有三世可得。是故經云。觀彼久遠猶若今日。經
須臾間歷事諸佛徧十方界。是謂三世無間。三世無
間者時體不可得故。三無情作佛義。權教中有情有
佛性。無情無佛性。一切草木器界不能成道轉法輪。
此執情強計。屬意即有。屬物即無。不了諸法皆住法
位。何以故。意是色故。是空根故。是往古來今故。是無
情故。一無一切無故。青黃是意故。風鳴谷響是意故。
[010-0762c]
草木瓦礫是意故。是有情故。一有一切有故。故知情
可說自亦可說物。不應言誰無誰有。夫筋骨血肉亦
無情慮。是眾生耶非眾生耶。夢中見山見水見木見
石亦是無情。是情想攝耶非情想攝耶。是中尚無是
我非我。云何更計有情無情。是故經中道場寶樹能
淨諸根。風枝水響咸宣妙法。無一物非佛身。無一物
不轉法輪。豈情見妄知所能計度。四依正無礙義。依
是器界。正是身根。凡情橫計有依有正。是義非實。何
以故。若言虗空是依者。如人張口則虗空入。乃至毛
孔骨節心腹之內皆有虗空。是依耶是正耶。若言地
水火風是依者。如涎液入器為水。髮焦為土。兩手相
觸成火。噓氣為風。是依耶是正耶。是故經中無量寶
華。一一華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明
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佛。普為十方說一切法。以
佛力故現有寶華。以寶華故復現諸佛。是故當知盡
一剎是佛身。剎剎皆然。無一身非佛剎。身身皆然。非
佛神力變現。唯一真法界智為依正故。五充徧不動
義。眾生妄計佛身即有去來。而實佛身無去無來亦
無不去不來。辟如鳥飛空中一日千里。空非隨鳥。鳥
不離空。是故經言。阿彌陀佛常在西方。又言至一切
[010-0763a]
行人之所。涅槃經。佛言。波羅柰城有優婆夷。割髀肉
為[腕-夗+隹]送病比丘。優婆夷患瘡苦惱。即發聲言南無佛
陀南無佛陀。我在舍衛城聞其音聲。起大慈心。是女
尋見我持良藥塗其瘡上還合如本。我即為說種種
法。聞法歡喜。發菩提心。我實不往波羅柰持藥塗優
婆夷瘡。慈善根力令彼女人見如是事。調達多服酥
頭痛腹滿受大苦惱。發如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
我在優禪尼城聞其音聲即生慈心。調達尋見我至
其所摩鹽湯令服。服已平復。我實不往調達所摩頭
腹授湯令服。慈善根力令調達見如是事。憍薩羅國
有五百賊。王捕挑目逐著黑林受大苦惱。各作是言。
南無佛陀南無佛陀。啼哭號咷。我在祇桓精舍聞其
音聲即生慈心。時凉風吹香山。種種香藥滿其眼眶。
尋還得眼。諸賊開眼即見如來立其前而為說法。賊
聞法已發菩提心。我實不作風吹香山藥住其人前
而為說法。慈善根力令彼羣賊見如是事。如上之法
豈容思議。皆是一真法界。不得言自心感見。亦不得
言心佛和合。以佛地中離自離他離和合故。是故入
此門者莫同凡夫情見分別計度。如清凉云。阿彌陀
佛即本師盧舍那。猶屬情量。何以故。十方世界惟一
[010-0763b]
智境。無別佛故。


奇問。慈善根力者。法性無人我。眾生受苦。皆如來性中境相耶。答。此說止得正因佛性。正因寧獨如來。眾
生亦爾。教中言。十地以上菩薩。一呼其名即蒙利益。以分別業盡故。杜順和尚一履懸門。十年無人竊去。
自云多生不作盜業。宋鄭槖駝者人一見其面輒得禍近。時某妃子貧甚。凡手所觸物尋即廢去。不能自
存。非多生業力之故歟。佛善根力。合得如是報


第五理諦門



夫即性即相。非有非空。理事之門。不妨遮表之詮互
用。言無者。水月鏡花不同龜毛兔角。言有者。風行雲
起不同石礙金堅。是故若滯名著相即有漏凡夫。若
撥果排因即空見外道。夢中佛國咸願往生。泡影聖
賢誓同瞻仰。說真說相似完膚加瘡。道有道無類洪
罏點雪。爰約真諦。分別四門。



* 一即相即心門
* 二即心即相門
* 三非心非相門
* 四離即離非門


一即相即心門



淨土境觀要門曰。心包太虗。量周
沙界。是故極樂國土寶樹寶地寶池。彌陀海眾正報
之身三十二相等。皆我心本具。皆我心造作。不從他
得。不向外來。了此方可論即心觀佛。觀經。諸佛如來
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天台作二釋。一約感
應道交釋。二約解入相應釋。若無初釋則觀非觀佛。
[010-0763c]
若無次釋則心外有佛。至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從
修觀邊為心作。從本具邊為心是。又曰。觀心觀佛皆
屬妄境。意在了妄即真。不須破妄顯真。故荊溪云。唯
心之言豈惟真心。煩惱心徧。不知煩惱心徧安知生
死色徧。色何以徧。色即心故。若爾。不須攝佛歸心方
名約心。觀佛如此。非但深得佛意。亦乃逈出常情。宗
鏡錄曰。自心徧一切處。若見他佛即是自佛。不壞自
他之境。惟是一心。眾生如像上之模。若除模。既見自
佛亦見他佛。何者。見他佛即是自佛。以自鑄出故。亦
不壞他佛。以於彼本質上變起他佛之形。是自相分
故。又曰。自心感現佛身來迎。佛身常寂無有去來。眾
生識心託本佛功德勝力。有來有去。如面鏡像。似夢
施為。鏡中之形非內非外。夢裏之質非有非無。但是
自心。非關佛化。故知淨業純熟目睹佛身。惡果將成
心現地獄。如福德執礫成金。貧人變金成礫。礫非金
而金現。金非礫而礫生。金生但是心生。礫現唯從心
現。轉變是我。金礫何從。正法念處經。善巧畵師取種
種彩色。取白作白。取赤作赤。取黃作黃。取鴿作鴿。取
黑作黑。心業畵師緣白取白於天人成白色。欲等漏
垢所不染汙。取赤彩色於天人作赤色。所謂愛聲味
[010-0764a]
觸香色。取黃彩色於畜生道作黃色。遞互飲血噉肉
貪欲嗔癡更相害故。取鴿彩色攀緣觀察。於餓鬼道
作鴿色。身猶火燒林樹饑渴所惱種種苦逼。取黑彩
色於地獄作黑色。以黑業故有黑鐵壁被燃被縛得
黑色身。乃至心業畵師善治禪彩攀緣明淨。如彼畵
師善治彩色畵作好色。皆是自心非他所作。心業畵
師以純淨色畵作淨土亦復如是。般舟三昧。菩薩得
是三昧。便於是間坐見阿彌陀佛。如毗耶有婬女名
婆利。舍衛婬女名曼那。王舍婬女名槃那。有三人各
聞。晝夜專念心著不捨。夢與從事。覺已心念。彼不來
我不往而事得辦。一切法皆如是耶。往告䟦陀惒菩
薩。答言。諸法實爾。皆從念生。如是種種為三人說。得
不退轉地。菩薩於是間聞阿彌陀佛。數數念。用是念
故見阿彌陀佛。如人念鄉里。夢歸故鄉。見家室親屬
共語。覺為知識說之。菩薩如所向方聞佛名。常念所
向方。欲見佛。菩薩一切見。如比丘觀死人骨著前。有
觀青時。觀白時。觀赤時。觀黑時。其骨無持來者。亦無
骨。亦無所從來。是意所作。菩薩如是。欲見何方佛即
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佛功德力。用是三事
得見佛。如年少人端正姝好。以淨器盛好麻油及淨
[010-0764b]
水。或新磨鏡。或無瑕水精自照。以明淨故自見其影。
影不從中出。不從外入。菩薩以善清淨心隨意即見
諸佛。見已歡喜。作是念。佛從何來。我身不去。即時便
知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去。復作是念。三界所有皆
心所作。何以故。隨心所念悉皆得見。以心見佛。以心
作佛。心即是佛。心即我身。心不自知亦不自見。若取
心相悉皆無智。心亦虗誑從無明出。因是心相即入
諸法實相。當知心外見佛即成魔境。以心外無一法
可得故以心性無外故。以一切十方三世諸法皆不在心外故。若達心外無法則魔界即佛界。以
一如無二如故


二即心即相門



謂諸法畢竟空故有諸法。若諸法
有決定性則一切不立。般若經。諸法不空。無道無果。
法句經。菩薩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華嚴經。菩薩摩
訶薩了達身及眾生本來寂滅。而勤修福智無有厭
足。於諸境界永離貪欲。而常樂瞻奉諸佛色。知佛國
土皆如虗空。而常莊嚴佛剎。以是義故菩薩樂修。淨
土羣疑論。問。佛土皆空。眾生如第五大。何得取著有
相。捨此生彼。答。佛說法不離二諦。成就一切法而離
諸法相。成就一切者。世諦諸法也。離諸法者。第一義
諦無相也。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常修淨土行。教
[010-0764c]
化諸羣生。汝但見圓成實教破徧計所執畢竟空無。
而不信依他起性因緣之教。即是不信因果。說諸法
斷滅為邪見外道。十疑論。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諸
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體亦不可得。此生生時無
所從來。故名不生。諸法散時不守自性。此散滅時去
無所至。故言不滅。非因緣生滅外別有不生不滅。亦
非不求生淨土喚作無生。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
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又。諸法不自生。亦不
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智者熾然求生淨
土。達生體不可得即真無生。此謂心淨故佛土淨。愚
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
知生即無生無生即生。不達此理橫相是非。瞋他求
生淨土。幾許誣哉。長蘆曰。以生為生者常見也。以無
生為無生者斷見也。生而無生無生生者第一義諦
也。永明曰。即相之性。用不離體。即性之相。體不離用。
讚性即是護相。毀相祗是毀性。天如曰。性能現相。無
生即生。相由性現。生即無生。是則無聲聲中風枝水
響。非色色裏寶樹欄干。豈同[厂@火]飛煙滅之頑空與撥
無因果之魔屬哉。


三非心非相門



婆沙論。新發意菩薩念實相佛。得
[010-0765a]
上勢力。不貪著色身。法身亦不著。善知一切法。永寂
如虗空。實性論。佛非可見法。眼識不得見。法非可說
事。非耳識所聞。僧名無為。不可身心供養禮拜讚歎。
摩訶般若經。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色受想行識念。
以諸法自性空故。不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念。
不應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念。不應以十力.四無
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而念。是諸法自性空故。
自性空則無所念。無所念是為念佛。智度論。於過去
諸佛取相分別回向。不名回向。有相是一邊。無相是
一邊。離是二邊行中道。是諸佛實相。若不取相數回
向。是為不顛倒。佛藏經。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
念佛者離諸想。諸想不生。心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
無欲無得。不起覺觀。隨所念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
隨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名為念佛。
如是念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舍利弗。無
想無語乃名念佛。是中乃至無微細小念。何況麤身
口意業。無身口意業處。無取無攝。無諍無訟。無念無
分別。空寂無性。滅諸覺觀。是名念佛。若人成就如是
念者。欲轉四天下地隨意能轉。亦能降伏百千億魔。
況弊無明從虗誑緣起。無決定相。是法如是。無想無
[010-0765b]
戲論。無生無滅。不可說不可分別。無暗無明。魔若魔
民所不能測。但以世俗言說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
念佛時莫取小想。莫生戲論。莫有分別。何以故。是法
皆空。無有體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相。是名真實念
佛。又止觀明念佛三昧。佛不用心得。不用身得。不用
心得。佛色。不用色得佛心。心者佛無心。色者佛無色。
故不用色心得三菩提。佛色已盡乃至識已盡。佛所
說盡者。癡人不知。智者曉了。不用身口得佛。不用智
慧得佛。何故。智慧索不可得。自索我了不可得。亦無
所見。一切法本無所有。壞本絕本。如是念者。名實相
念佛門。亦名絕待門。


四離即離非門



永明謂。若言內力是自性。若言他
力成他性。若云機感相投是共性。若云非因非緣即
無因性。皆滯閡執。未入圓成。當知佛力難思。玄通罕
測。如阿迦叔樹。女人摩觸花為之出。是樹無覺觸非
無覺觸。菩薩摩訶薩不思議念觸亦如是。如象齒因
雷生花。是齒無聞。花云何生。若雷能生花。諸物應有。
菩薩摩訶薩不思議聲塵亦如是。如勇士疑石為虎。
箭至沒鏃。箭非尅石。石非受矢。菩薩摩訶薩不思議
精進亦如是。如人宿空舍。有鬼擔死人來。復一鬼爭
[010-0765c]
之。鬼言此中有人。問是誰擔來。人言前鬼擔來。後鬼
大瞋。捉此人手[托-七+友]斷。前鬼取死人臂附之。如是臂脚
頭脅舉身皆易。二鬼共食拭口而去。其人思惟。我身
被鬼食盡。此身盡是他肉。一切時作他身想。五欲亦
不貪。是他身不應供養。妻子亦不染。是他身不應有
染。種種苦辱皆順受。是他身無復憍慢。後忽自計。若
是他不應有我。若非他他身現在。是中非他非非他。
非我非非我。我亦不可得。他亦不可得。從本已來恒
自如是。即知一切法是我非我皆為妄計。菩薩摩訶
薩不思議觀力見佛自他亦如是。如貧人商丘開信
富者。言入火不燒。入水不溺。投高不折。隨諸誑語皆
得實寶物。而貧人無他術。故菩薩摩訶薩不思議貪
獲佛寶王亦如是。如空谷隨聲發響。此響不從空。不
從谷。不從聲來。從空來。空應有響。從谷來。應時時響。
從聲來。呼平地此響亦傳。乃至非和合來。非因緣來。
非自然來。菩薩摩訶薩不思議聲相非來非去亦如
是。如幻人幻長者所愛馬入瓶中。瓶不加大而馬拂
尾如常。長者為設食。馬繫柱如故。菩薩摩訶薩不思
議幻法變現佛剎亦如是。如阿宅迦藥一兩。變千兩
銅成真金。非千兩銅能變此藥。菩薩摩訶薩不思議
[010-0766a]
丹點薉成淨亦如是。如安繕那藥塗目。行人中人所
不見。菩薩摩訶薩不思議藥力於念念生中得無生
身亦如是。如無能勝香塗鼓。發聲一切敵軍皆退散。
又轉輪王有香名海藏。若燒一丸。王及四軍皆騰虗
空。菩薩摩訶薩不思議正念香伏魔軍越三界亦如
是。當知念佛三昧不可思議。如普賢毛孔。摩耶夫人
腹。淨明丈室具足優婆夷小器。何以故。一切法皆不
可思議故。若有毛頭許可思議者即非法界性海。如
上言心言境。有相無相。皆入此不思議解脫。即知一
切分別念佛皆為戲論。


第六稱性門



夫一切賢聖稱性而行。法性無邊行海叵量。或剎那
際行滿三祇。或恒沙劫未成一念。飛空鳥跡辨地位
之疆隅。淚日風花明過現之影像。無脛而走。舍阿彌
以何之。不疾而速。識西方之非遠。譬五色至玄而亡。
萬流以海為極者也。今約諸行入一行。略示五門。



* 一信心行
* 二止觀行
* 三六度行
* 四悲願行
* 五稱法門


一信心行者



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一切諸行信為
正因。乃至菩提果滿亦只完此信根。如穀子墮地迨
[010-0766b]
於成實不異初種。如稚筍參天暨至叢葉本是原竿。
初心菩薩無不依信力成就者。蓮宗尤仗信為根本。
一信阿彌陀佛不動智.根本智與己無異。如大虗空
日映則明。雲來則翳。虗空本無是故。又雲日即虗空
故。二信阿彌陀佛那由他劫難行難忍種種修習之
事。我亦能行。何以故。無始漂溺三途生苦死苦。披毛
帶角鐵牀銅柱。一切無益之苦皆能受之。況今菩薩
萬行濟眾生事豈不能為。三信阿彌陀佛無量智慧
無量神通及成就無量願力等事。我亦當得。如來自
性方便具有如是不思議事。我與如來同一自體清
淨性故。四信阿彌陀佛不去不來。我亦不去不來。西
方此土不隔毫端。欲見即見。何以故。一切諸佛皆以
法性為身土故。五信阿彌陀佛修行歷劫直至證果
不移剎那。我亦不移剎那位齊諸佛。何以故。時分者
是業。法界海中業不可得故。如是信解是入道初心。
信一切諸佛淨土之行。


二止觀行者



如圓覺.楞嚴.華嚴諸方等經。古今學者
廣設觀門。唯台宗三觀最為直捷。示一心之筌蹄。撮
諸法之要領。修行徑路無踰於此。西方十六觀。一一
具此三義。妙宗鈔曰。性中三德體。是諸佛三身。即此
[010-0766c]
三德三身。是我一心三觀。若不然者。則觀外有佛。境
不即心。何名圓宗絕待之觀。亦可彌陀三身以為法
身。我之三觀以為般若。觀成見佛即是解脫。舉一具
三。如新伊字。觀佛既爾。觀諸依正理非異塗。廣如疏
鈔不能具述。知此則知念佛一聲具足三觀。了能念
之心。非肉團。非緣影。是空觀。了所念之佛。若依若正。
各各主伴圓融。豎窮橫徧。是假觀。了能所絕待。雙亡
雙照。是中觀。又能念即一心三觀。所念即一境三諦。
能所不二即諦。觀不二三諦即法身。三觀即般若。諦
觀不二。念佛相應即解脫。舉一即三。如新伊字。是則
念佛一聲能淨四土。如拈一微塵變大地作黃金。是
謂法界圓融不可思議觀門。


三六度行者



起信論。知法性體離慳貪。隨順行檀波
羅密。知法性無染離五欲過。隨順行戒波羅密。知法
性無苦離瞋惱。隨順行忍波羅密。知法性無身心相
離懈怠。隨順行進波羅密。知法性常定體無亂故。隨
順行禪波羅密。知法性體明離無明。隨順行般若波
羅密。智度論。菩薩觀一切法畢竟空。不生慳貪。畢竟
空中無慳貪。慳貪根本斷故。乃至般若波羅密畢竟
空。常不生癡心。又菩薩雖不見施。以清淨空心施。作
[010-0767a]
是念。是施無所有。眾生須故與。如小兒以土為金。長
者不見是金。隨意與。無所與。餘五法亦如是。是謂菩
薩行於六度。修淨土者不越一行具此六義。念念離。
行於施。念念淨。行於戒。念念寂。行於忍。念念續。行於
進。念念一。行於定。念念佛。行於智。當知離淨寂續一。
必有事相隨緣而起。而皆從念佛流出。正助不二。事
理不二。是故念佛一行能該諸行。以念佛是一心法
門。心外無諸行故。若廢諸行即是廢心。


四悲願行者



諸佛菩薩性海無盡。供養無盡。戒施無
盡。乃至饒益無盡。如普賢十大願王。虗空界眾生界
無盡。我願無盡。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一切諸佛無不
成就。如是願王證涅槃果。故天親菩薩淨土五念門
以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四種為成就入功德門。回向
一切煩惱眾生[托-七+友]世間苦為成就出功德門。菩薩修
五念門速得阿耨菩提。難曰。淨名經。觀眾生如夢。所
見已寤等。發願利生。將無眼見空華耶。答。智度論引
佛云。無佛者破著佛想。不言取無佛相。當知無眾生
者破眾生想。不言取無眾生相。故淨名謂菩薩作是
觀已。自言我當為眾生說無眾生法。即真實慈也。又
般若經。菩薩深入大悲。如慈父見子為無所值物故
[010-0767b]
死甚憐之此兒虗誑死。諸佛亦如是。知諸法空。畢竟
不可得。眾生不知於空法。染著著因緣。故墮大地獄。
是故深入大悲。是則諸佛慈悲。正以眾生空故。眾生
誑入生死故。豈有反息悲願之理。故知菩薩種種度
生是深達無眾生義。若見有眾生即有我。慈悲心劣。
豈能行如是二種饒益之行。先德云。未居究竟。全是
自利。妙覺佛後。普賢方是利他之行。佛告比丘。功德
果報甚深。無有如我知恩分者。我本以欲心無厭得
佛。今雖更無功德可得。我欲亦不休。當知行海無邊。
非丈竿尺木所能探其底裏。癡兒見人指門前竿云
在天半。即計量言。從地至天止兩竿許。佛法戲論亦
復如是。


五稱法行者



法界海無量無邊。行海亦無量無邊。虗
空著彩粉墨徒勞。法界無方轍跡安用。是故菩薩一
切行皆稱自性。非有非無。非行非不行。稱法自在。非
初心得。非後心得。今當略出其相。一菩薩度一切眾
生究竟無餘涅槃。而生界不減。如登場傀儡悲笑宛
然。唯一土泥空無所有。二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
至地獄無罪垢。至畜生無無明憍慢等過。如女子離
魂乃至生子而身常在母前。三菩薩自身入定他身
[010-0767c]
起。一身入定多身起。有情身入定無情身起。如猛虎
起屍跪拜作舞。唯虎所欲而屍無知。四菩薩於一小
眾生身中轉大法輪。燃大法炬。震大法雷。魔宮摧毀。
大地震動。度無量無邊眾生。而此小眾生不覺不知。
如天帝樂人逃入小女子鼻孔而女不覺知。五菩薩
欲久住世即以念頃衍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劫。
欲少住世即以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劫縮為念
頃。如小兒看燈中走馬。計其多寡首尾了不可得。若
證如是不思議行者。一念中三世諸佛淨土攝入無
餘。是謂菩薩莊嚴淨土之行。以無思智照之。可見非
情量所能猜度。何以故。自性超一切量故。


第七往生門



夫究竟涅槃唯除如來。二乘破有執空。假名寂滅。菩
薩發真無漏。分破無明。何況劣根淺解大海一滴。輒
逞狂慧斷無後有。以恣情為遊戲。以修行為纏縛。自
殺殺他。何異酖毒。佛世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謂
得羅漢。命欲盡時。見四禪中陰相現。便生邪見。謂無
涅槃。佛欺我。惡邪生故。四禪中陰滅。泥犁中陰生。即
墮阿鼻。坐禪持戒之流。一念妄證遂沉黑獄。而今禪
人得少為足。蕩心逸軌。其惡報又當如何也。古云。不
[010-0768a]
生淨土何土可生。三祇途遠。餘門多有退墮。古今聖
流皆主此門。今略示六種以定指南。



* 一切菩薩生人中者
* 二菩薩生兜率天者
* 三菩薩生長壽天者
* 四菩薩生三界外者
* 五菩薩初發心時生如來家者
* 六菩薩三祇行滿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眾生者


一菩薩生人中者



般若經。有菩薩。人中命終還生人
中。除阿毗䟦致。是菩薩根鈍不能疾與般若波羅密
相應。諸陀羅尼門三昧門不能疾現在前。夫人中火
宅百苦相纏。唯大菩薩處之則無染累。如鵝入水水
不令濕。諸小菩薩非深種善根。尺進丈退。何由得諸
三昧。舍利弗六十劫行菩薩道。有人乞眼。出一眼與
之。乞者嚊唾棄地脚蹹。弗思惟言。如此弊人難可度
也。不如自調早脫生死。思惟是已退迴小乘。又飛行
仙人以王夫人手觸。神通頓失。迦文往因以歡喜丸
媚藥䁥就婬女。賢聖猶爾何況初心。豈若一念阿彌
三昧疾現。寄質蓮[邱-丘+看-目]永離貪欲者哉。智度論。菩薩以
不見現在佛故心鈍。即知菩薩常當近佛。以近佛利
根疾得般若故。


二菩薩生兜率天者



一生補處皆生兜率。菩薩欲隨
[010-0768b]
下生亦生彼處。十疑論。兜率欲界退位者多。天女微
妙。諸天耽玩。自不能捨。不如阿彌淨土。純一大乘清
淨良伴。煩惱惡業畢竟不起。遂致無生之位。如師子
覺生彼。為受天樂。從去已來總不見彌勒。諸小菩薩
尚著五欲。何況凡夫。又彌勒上生經。入正定始得生。
更無方便接引之義。是則兜率內院尚不求生。何況
欲界諸天妙欲之藪。豈有需飲而入焦石。避溺而沉
海底者哉。


三菩薩生長壽等天者



智度論。菩薩無方便入初禪。
乃至行六波羅密無方便。謂入初禪時不念眾生。住
時起時不念眾生。但著禪味。不能與初禪和合。行般
若波羅密慈悲心薄故。功德薄少。為初禪果報所牽。
生非有想非無想處。壽八萬大劫。或言無色定通名
長壽天。以無形不可化。不任得道。常是凡夫處。或說
無想天名長壽。是外道天。必從深墜。或說從初禪至
第四禪。除淨居天。皆名長壽。以著味邪見善心難生。
故佛言。天上命終。生人中者如甲頭土。墮地獄者如
地上土。非本發菩提心。曾於禪中集諸福德。不得還
生人中聞佛法。若最初發心求生淨土。常得聞法。直
至不退。豈有是過。
[010-0768c]


四菩薩生三界外者



二乘三種菩薩折伏現行煩惱。
捨分段而生界外。悲智狹劣。若不迴心行六度等行。
畢竟不入大乘智海。此非所論。般若經。有菩薩摩訶
薩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無色界。從一佛國至一佛
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所至處無聲聞。辟支乃
至無二乘之名。其壽無量。龍樹釋曰。生身菩薩不斷
結使。或離欲得五神通。法身菩薩斷結使得六通。不
生三界。所至世界皆一乘清淨。壽無量阿僧祇劫。菩
薩生彼為樂集諸佛功德故。當知六通得生甚為希
有。凡夫往生者以佛力故。又念力不可思議。以念念
中具六神通故。


五菩薩初發心時生如來家者



頓示本智初心創發
十住位即與佛同。如華嚴經。一類菩薩經百千億那
由他劫行六波羅密。不生佛家。猶是假名菩薩。以雖
見佛性。未彰智業。長者決疑論。從禪定顯得根本空
智慧門。初生如來智慧之家。名住佛所住。以此見道。
無古今中邊等見。歷五位鍊習氣。長慈悲。名修道。故
言發心便成正覺。方可修道。如善財云。我已發菩提
心。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若不得正覺之體。諸行
竝是無常。皆是人天有生死業報也。又云。經此發心
[010-0769a]
相應。得以正智。於分段身修觀行。兼修善業。來生入
變易身。以今生分段身是過去作業。今身以智修觀
行業。來生得神通變化生也。宗鏡錄。初心成佛。非不
具諸功德。如普莊嚴童子。一生聞善熏習。二生成解
行。三生得入果海。同一緣起而此三生只在一念。如
遠行到在初步。然初步之到非無後步。童子得入果
海。非不久植善根。問。既久修。何言一念得耶。答。久修
在三乘。教從三乘入一乘。即是一念始足。經云。初發
心便成正覺。譬眾川入海。纔入一滴即稱周。大海無
始無終。餘百川之極深。不及入大海之一滴。如三乘
中修多劫。不及一乘之一念。又時劫不定。一念即無
量劫。如十玄門時處無礙。又大乘明一念成佛有二。
一會緣以入。實性無多少。故明一念成佛。二行行纔
滿。取最後念為一念成佛。如人遠行以後步為到。若
一乘明一念成佛者。如大乘取後一念成佛。即入一
乘。以後即初。初念即是成。因果相即同時相應故。然
一念成者。未具究竟。如人始出門。比久遊他土者。同
在空中。遠近有別。是故十信.十住等五位各言成佛。
而復辨其淺深。須善思之。若二大士言。即知禪門悟
達之士不得廢一切行。銷磨無始結習也。夫居此濁
[010-0769b]
惡。進一退萬。若不近佛。垢膩交集。行何由成。如善財
初發心悟道時。德雲比丘教以憶念一切諸佛法門。
及入彌勒閣後。普賢菩薩為發十大願王導生極樂。
此一切如來入道榜樣。華嚴一真法界不同餘教。是
經不信。即真闡提。雖使釋迦讚歎。普賢勸進。彌勒作
證。亦未如何也已。


六菩薩三祇行滿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眾生者




薩功德成滿。自然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益眾生。
馬鳴起信論。菩薩種性根等。發心等。所證等。無有超
過之法。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故。龍樹智度
論。釋迦從過去迦文至尸棄佛為初祇。從尸棄至然
燈佛授記時為二祇。從然燈至毗婆尸佛為三祇。婆
沙論。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行。百劫種相好因。然後獲
五分法身。唯識謂地前歷一僧祗。初地滿二僧祇。八
地至等覺是三僧祇。然後獲究竟法身。難曰。合論不
離一念歷阿僧祇。何得執定永劫乖第一義。答。長者
但言三祇本空。時體不可得。非是無時。如人眼耳鼻
舌身現在。說六根本無。不是廢却六根言無也。小兒
見水中月。愛著欲取。智者教言。是可見不可捉。但破
可取。不破可見。諸佛菩薩三世行業。雖一切不可得
[010-0769c]
而非無行。且龍樹.馬鳴二大菩薩皆禪門傳衣之祖。
豈肎自誑誑他誤賺後來。當知生死事大。非一知半
行所能躐出。然三祇行。行非近佛不可。智度論。有菩
薩利根心堅。未發心前久集無量福德智慧。得遇佛
聞大乘法。發菩提心。即時行六波羅密。入菩薩位。得
阿[鞥-合+白-日+田]䟦致。所以者何。從佛聞法故。如遠行。或乘羊或
乘馬或神通而去。羊車久久乃到。馬差速。乘神通者
發意頃便到。彼菩薩亦如是。從佛聞法發菩提時即
入菩薩位。有菩薩初雖心好。後雜諸惡。時時生念。我
求佛道以諸功德迴向菩提。是人久久無量阿僧祇
劫或至或不至。先世福德因緣薄而復鈍根心不堅
固。如乘羊者。有人前世少有福德。利根發心漸漸行
六波羅密。若三若十若百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如乘馬者。是知成佛以智行為根本。智行
以近佛為所依。是故悟達之士決當求生淨土。如法
修行免致退墮。俟忍力堅固。入世利生方為究竟佛
果故。


第八見網門



夫一切迷情依諸見起。履之則為稠林。溺之則為熱
海。如蠶作繭。住處為受縛之因。似蛾赴燈。光明作喪
[010-0770a]
生之本。先達云。行起解絕。將趨聖室先入普賢之門。
欲修正因首割邪見之網。今約諸家負墮。略分十則。
無法可捨。是見必訶。拋家蕩子慣憐羈旅之人。落第
寒生備識窮途之苦。幸順佛言。莫依魔教。



* 一斷滅墮
* 二怯劣墮
* 三隨語墮
* 四狂恣墮
* 五支離墮
* 六癡空墮
* 七隨緣墮
* 八唯心墮
* 九頓悟墮
* 十圓實墮唯心頓悟圓實皆名為墮。非真見理。那有此膽識


一斷滅墮者



諸儒滯現在身。疑未來斷滅。新發意學
人執空相。疑一切斷滅。此等尚不信有後世。云何信
往生及淨土等事。今為略釋。一釋諸儒。楞嚴經。佛告
匿王。汝傷面皺。面必皺於童年。今觀恒河與童時觀
河之見有童耄否。王言不也。佛言。汝面雖皺。而此見
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
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言此身死後全
滅。智度論。問。人死但見其滅。不見更有出者受後身。
答。若身滅便無云。何有先世所習憂喜怖畏等。小兒
啼笑無人教而憂喜續生。犢生趣乳。豬羊之生便知
牝牡之合。皆先習故。子同父母而好醜貧富聰明闇
鈍不同。若無先世因緣不應有異。又世間有法可聞。
[010-0770b]
有法可嗅。有法可味。有法可觸。有法可知。而此等法
皆不可見。然有生有死之法亦可知亦可見。可見者
汝肉眼不見。天眼了了見。如見人從一房出。入一房。
見人捨此身至後身亦如是。汝與畜生同。見何能見。
可知者。如人死生雖無來去。而煩惱不盡故身情意
相續更生身情意。身情意造業不至後世。而由是因
緣更生受後世果報。如乳中著毒。乳變為酪。酪變為
酥。乳非酪酥。酪酥非乳。乳酪雖變而皆有毒。身亦如
是。今世五眾因緣更生後世五眾行業。相續不異。故
而受果報。如冬木未有華葉果實。時節會則次第而
出。復次有知宿命者如夢覺。憶所經由。又一切聖人
內外經書皆說後世。復次瞋恚嫉妒疑悔內惱。身則
枯悴顏色不悅。若淨信業因緣。心清淨。身得輕輭顏
色和悅。當知必有後世。但眾生肉眼。智慧薄。生邪疑。
是以雖修福事。所作淺薄。如醫師為王療病。王為起
宅而醫不知。歸見之乃悔不加意治王。復次。聖人說
現在事實可信。說後世事亦可信。如夜行險道。導師
授手。知可信故。則便隨逐。以上比智聖語皆有後世。
汝肉眼比智薄。又不信聖語。云何得知身後。如宣聖
言費隱則言鬼神德盛。明明說武周達孝在識鬼神
[010-0770c]
之情狀。事死如事生處。而考亭先生曲為解說。歸之
二氣。何敢於誣先聖疑後來耶。稗官野史不足論。如
彭生為豕。伯有為厲。劉聰為遮須。國王蔣濟之子乞
官於泰山令。則正史也。玄鳥生商。帝武肇周。正經也。
[少/隹]化蛤。田鼠化鴽。鷹化鳩。正令也。一微塵。識所知。幾
何擬欲。蛙嫌海量。螢掩日光。侮聖褻天。當得何罪。不
過謂非人所經歷及道理不可信者即不足憑。日月
度數。五星往來。非人所經歷也。何以推測皆驗。天何
為高。地何為卑。風起雲行。春生秋殺。有何道理。胎中
之根無知而轉。字母之乳無因而出。有何道理。至於
一毛一塵一草一木。若有毫頭許道理。幸為指出。以
常見故則常之。而此常見乃復無理如此。是故不應
以不見而疑往生。二釋學人執空相者。論曰。學人聞
說空。於生死業因緣中生疑。謂一切法畢竟空。無來
無去。無出無入。云何死而有生。現在眼前之法尚不
應有。況死後復生餘處。不知諸法畢竟空而亦不斷
滅。生死相續亦不是常。無量阿僧祇劫業因緣雖過
去亦能生果報而不滅。是為微妙難知。若諸法都空。
佛不應說往生。何有智者前後相違。但為除諸法中
愛著邪見顛倒。說畢竟空。不為破後身。又為遮罪業
[010-0771a]
因緣。故說種種往生。佛法不著有不著無。不著亦有
無。不著非有無。亦不著不著。如是則不容難。如以刀
斫空則無所傷。是為畢竟空相。畢竟空不遮生死業
因緣。是故說往生。此疑甚淺。以世人此見最多。故首
破之。是求往生之第一障難故。


二怯劣墮者



有三。一疑結習濃厚。凡夫但知業力。不
知業性空。若業性實者。盡虗空界無容受處。如黑雲
障空風至則滅。若雲實者吹亦不去。虗空喻性。黑雲
喻業。念佛喻風。又業性即法性。烏芻瑟摩聞多婬人
成猛火聚。却後徧觀四支百骸諸冷煖氣。神光內凝。
化多婬心。成智慧火。夫同一熱惱。方其婬成大火聚。
及其離成大寶𦦨。若婬性實者。云何是中而得三昧。
是故迷成則處胎獄。念成則入蓮胞。以胎性即化性。
非從外來。如濁水中清非外來故。二疑念力輕微。眾
生信有形之行業。大不信無形之念力。尤大念力是
行業根。一切事業非念不成。如人造罪。無心者重得
輕報。有心者反是。以念力重故。如無記時。耳提面囑
亦不記。若心在者。一入耳根雖終身不忘。以念力堅
故。蘇軾曰。佛以大圓覺。充滿十方界。我以顛倒想。出
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淨土。我造無始業。本
[010-0771b]
從一念生。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
我與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風中鼓橐。雖有大聖智。亦
不能分別。淨土決云。念頭所係最急。如水必赴海。火
必炎上。刃必傷。毒必殺。無空過者。念佛之念亦如是。
如婬男子婬念堅故。化為猛𦦨延燒神廟。月光童子
觀水窺屋。唯見清水。僧清辯與無想外道論議。外道
化為石以證己見。清辯書於石上。明日亦有答辭。是
等皆念力堅猛無因變化。云何念佛而佛不現。當知
念力是一切法中之王。如摩訶那伽大力勇士。怒時
額必生瘡。瘡若未合閻浮提人無與敵也。三疑億萬
剎遠。凡夫執定十萬億剎。意謂快馬疾帆日不千里。
云何剎那得生彼處。不思國土遠近從分段身計度
生。從肉眼生。此往生者為分段身耶。為是周徧含容
之心耶。若分段身者。身是頑質。云何得生。若心生者。
心周沙界。淨土原在心中。焉有往來。如人在長安思
鄉。或閩或滇隨念即至。豈有程途。又如夢時身在牀
而徧至他方。無功居士曰。極樂去十萬億剎。凡夫命
終頃刻至者。蓋自心本妙耳。楞嚴云。一切浮塵諸幻
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緣和合虗妄有生。因緣
別離虗妄名滅。以此推之。當命終時。染濁緣離。故娑
[010-0771c]
婆當處幻滅。清淨緣合。故極樂當處幻生。此滅彼生
間不容髮。何頃刻之可論。余鄉有客能致乩仙。仙即
其親也。後赴京師有所卜。虞地遠不能赴。書符宣詞。
少頃即至。此是業繫尚如是疾。況不思議念力。仗阿
彌陀本願功德。順水張帆有何障難。念佛之人當遣
此三疑。若不遣者。真結習濃厚。真念力輕微。真十萬
程遠。如出門而扄其鑰。是不欲出。非無門過。


三隨語墮者



六祖言。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
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龐居士云。事上說佛國。此
去十萬里。大海渺無邊。動即黑風起。因此遂有一輩
無知傳虗接響。謂淨土不足修。自障障他深可憐憫。
若論宗門提倡。尚不有佛。何況佛國。為破相明心。是
非俱剗。吹毛利刃執則手傷。栗棘金剛吞則噎咽。宗
語此等甚多。若執之。釋迦老子真以飼雲門狗乎。又
佛是乾𦳊橛。果爾則糞車溷廁應當禮拜供養。疏鈔
曰。西方十萬億土。壇經言十萬八千者。錯以天竺為
極樂也。六祖未閱藏。聞西方以為西竺者有之。然教
中明言極樂。三毒不生。得不退轉。今言西方造罪求
生何土。此相打無好拳也。秪圖著痛。豈料皮頑。然宗
門一期之語。要不足辯。學人果能頓悟頓修解行相
[010-0772a]
應如六祖。投金漢水遊戲生死如龐公。雖不求生亦
何害於生哉六祖龐老亦何害生西方千古至言


四狂恣墮者



有等魔民專逞狂慧。不肎持戒修行。妄
引經論相似語言。如煩惱即菩提。婬怒癡即梵行之
類。隨語生解。隨解發毒。果如彼說。迦文悟道應親寶
女。阿難婬舍何須提獎。六祖初隨獵人尚未受戒。何
苦但食肉邊菜也。經云。尚無不殺不盜不婬。何況更
有殺盜婬事。豈有聞人呵甘松沉水。便謂應住溷圊
者乎。昔達磨達有辯慧。師子尊者稱其悟解。至傳法
則授婆舍斯多。達心恨。獨行渡水。有女子浣。露其脛。
達念白皙乃爾者。忽在旁曰。今日之心可授祖位乎。
達攝念禮足求哀。即一婬戒。餘行可例。般若經。罪不
罪不可得故。應具足尸波羅密。釋云。罪不罪不可得
者。非邪見粗心言不可得。菩薩深入諸法相。慧眼觀
故不可得。罪無故不罪亦不可得。若著無罪。見破戒
罪人則輕慢。見持戒善人則愛敬。如是持戒名起罪
因緣。不名具足。故知住戒尚破何況棄毀。戒執亦戒
始名持戒。諸大經言。梵行不可得等。皆此義。永明曰。
帶習尚被境牽。現行豈逃緣縛。猶醉象無鉤。癡猿得
樹。奔波乍擁。生鳥被籠。是故菩薩稟戒為師常懷大
[010-0772b]
懼。又曰。末代宗門學大乘人多輕戒律。所以大涅槃
扶律談常。乘戒俱急。號為續常住命寶。何以故。若無
此教。但取口解脫。全不修行。則乘戒俱失。故乘謂悟
第一義。戒謂止一切黑業。祖師分四料簡。一戒急乘
緩。戒急生人天中。如箭射空力盡還墜。乘緩雖聞大
法如聾若啞。二乘急戒緩。戒緩生惡趣中。乘急常聞
大法。華嚴會上八部鬼神是也。三乘戒俱急。生人天
常聞大法。四乘戒俱緩。墮惡道永不聞法。是故乘戒
如車二輪。廢一不可。龍樹曰。破戒之人如清凉池。有
毒蛇不中澡浴。其家如塚。人所不到。失諸功德。如枯
樹。如田被雹。不可依仰。如大病人人不欲近。如吐食
不可更噉。祖師如是苦口呵責。曾許人破戒不。千日
學解不如一日持戒。何得貪悟道之虗名。受泥犁之
實禍。欺己誑人。枉遭王難。夫狂吠人無所不破。今獨
言戒者。以邪見惡火首燒戒寶故。又戒是淨業之基。
一切白法由戒生故。


五支離墮者



多有法師涉獵教典記注章句。執法身
假名。析名相分齊。東緝西補。竟月窮年畵面毗盧。排
場法界。貢高我慢。得少為優。聞人念佛則曰此攝妄
想之一法。或云教海義深。爾輩鈍根。念此亦可。或云
[010-0772c]
此三藏中為某藏攝。或云此屬何教。似坊上小兒鬬
曲。以多為勝。各爭己見。無實行履。長爪梵志以論議
摧伏諸師。搪揬蹴蹋無能制者。後至佛所白佛。我一
切法不受。佛問。是見受不。答亦不受。佛言。汝不受一
切法。是見亦不受。則無所受。與眾人無異。何由貢高
而生憍慢。梵不得答。當知饑兒過屠門大嚼。止益饞
心無救枵腹。曩有一靈俐座主。示余所得教中奧義。
名流注疏多肆評駁。余問是敵得生死不。傲然曰有
何生死可敵。余曰。是即是。但恐閻羅殿前無譯字生。
不會座主語言三昧也。此亦大中講席之病。奉勸少
年開士長。篇短章牽藤引蔓。口誦心憶眼瞇腦昏。究
其效驗不過上幾迴座。講幾期經。受幾箇瞎眼禮拜。
若無真實功行。唯添業逋。何若一聲阿彌直登不退。
事不迨半。功乃百千。曇謨最講涅槃.華嚴。領眾千人。
閻羅呵云。講經懷彼我。以驕凌物。比丘中第一麤行。
即押付司。可為明戒。然有義解高流。因參教典悟西
方不思議大事。以此自利利他。轉益未來。燃長夜炬。
功德無量。又何必懲噎廢食見蹶停驂也哉。


六癡空墮者



學道稍窺法空。聞人念佛即曰。法離名
字。若狥假名轉益虗妄。文言尚空何況名號。答。法句
[010-0773a]
經。汝觀諸佛名字。若是有。說食與人應充饑。若無。定
光如來不授我記。如無授者。我不應得佛。當知名字
其已久如。以我如故。備顯諸法名字性空。不在有無。
華嚴經。諸法不分別自性。不分別音聲。而自性不捨
名字不滅。羣疑論。若言名字無用。不能詮法體。亦應
喚水火來。故知筌蹄不空。魚兔斯得。稱斯弘名。生實
淨土。何得言虗。天台智者曰。行人執其癡空。不與修
多羅合。言心是法身。應觸處平等。何故經像生敬。紙
木生慢。答。我以凡夫位中觀如是相耳。為欲開顯此
實相。恭敬經像令慧不縛。使無量人崇善去惡。令方
便不縛。豈與汝同耶。上都儀曰。皈命三寶。要指方立
相住心取境。不明無相離念。凡夫繫心尚不得。況離
相耶。如無術通人居空造舍也。法華經。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實滅。南泉大師曰。
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秪不許分劑心量。若無是
心。一切行處乃至彈指合掌皆是正因。百丈和尚曰。
行道禮拜慈悲喜捨。沙門本事宛依佛敕。秪不許執
著。淨土指歸曰。圓頓行人語默動靜皆遵聖教。盡合
佛心。若以念佛生心動念成妄想者。息心無念亦成
妄想。楞嚴云。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
[010-0773b]
塵分別影事。若以念佛著有為患者。執空之人其患
尤甚。永嘉云。豁達空。撥因果。漭漭蕩蕩招殃禍。若以
外求他佛為未達者。內執己心不達尤甚。長沙云。學
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
癡人喚作本來人。若以別求淨土為偏見者。執目前
為淨土其失尤甚。楞嚴經。落魔道者都指現前為佛
國。別無淨居及金色相好。言眼耳鼻舌為淨土。男女
二根即菩提。弟子與師俱陷王難。迷惑無知墮無間
獄。若以執有修證為權說者。執無修證墮落外道其
禍尤甚。楞嚴曰。自謂已足則有大我慢。魔入其心腑。
謂三祇劫一念能越。尚輕十方如來。何況聲聞緣覺。
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土木樹葉
疊華。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實為顛倒。疑誤
眾生入無間獄。是故當知執空破相皆是魔屬。智度
論。田舍人不識鹽。見人以鹽著食令諸味美。便鈔鹽
滿食醎苦傷口。人言癡人。當籌多少和之令美。云何
純食。無智人聞空解脫門斷諸善根亦如是。思之思
之。任爾一切空生死空。爭奈閻羅大王空不得。


七隨緣墮者



有一等愚鄙邪人。取古人隨緣消舊業。
任運著衣裳。但順天真。萬行自圓等語。遂謂舉足下
[010-0773c]
足誰非淨業。何用種種作為。曾有人問。即心是佛。豈
假修行。先德云。祇為是故。所以修行。如鐵無金。雖經
鍛鍊不成金用。涅槃經。眾生皆有念心慧心發心勤
精進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雖念念滅。猶故相似相
續不斷。故名修道。如燈雖念念滅而有光明除破暗
冥。食雖念念滅能令饑者飽滿。藥雖念念滅亦能愈
病。日月光明雖念念滅能增長草木樹林。寶積經。若
無正修。猫兔亦應成佛。牛頭融大師曰。若言修生則
造作非真。若言本有則萬行虗設。長者論。若一槩皆
平則無心修道應須䇿修以至無修。慈愍三藏錄。若
言世尊說諸有為定如空華。如何敕諸弟子修六度
萬行妙因證菩提涅槃之果。豈有智者讚乾闥婆城。
勸人以兔角為梯而登陟乎。故有漏修習是實是正。
彼達磨之對梁武。雪峰玄沙之對閩王。為貪著有漏
因病發圭。何得以一期之言廢佛道業。且不住相戒
施等者。謂有而不住耳。有而不住故作而無作。今以
本無為不住。如下里乞兒向人言吾不以富貴驕人。
豈非夢語。又執言無作者。將槁心枯體。如像塑耶。抑
猶酬酢應對如常人耶。若酬酢應對應非無作。若言
不乖無作則觀佛禮念本自天真。豈應獨乖。二義不
[010-0774a]
成。成大妄語。是故當知隨緣任運非是無作。若無作
是隨緣者。蚓壤蛙泥亦是隨緣。何不成佛。錯認祖機。
執礫為玉。與市井兒所宗之無為教何以異哉。


八唯心墮者



有人謂自性淨土即俗恒真。七寶瓦礫
一道平等。荊棘即為瓊樹。雞鶩總是珍禽。稱理而說
但淨自心。何須分別。答。汝言心淨土淨不須分別者。
引汝入廁能久住不。入死屍場薉氣熏灼不掩鼻不。
與疥癩膿血人能同應器牀褥不。若不能者。此即厭
五濁相。若居尚淨室。遊宜淨侶者。此即忻淨土相。忻
厭熾然。何謂平等。縱能忍薉濁不求遠離。則蜣蜋鴉
犬亦能親此種種物。豈皆得道。脫汝淨薉俱離。依然
取捨於唯心義。亦不相應。是故當知。諸佛以唯心故
忻厭出生。以唯心故說名平等。以唯心故莊嚴佛土。
若不唯心豈能隨念。若非平等凡夫無分。薉尚不捨
何獨捨淨。捨既是心。取亦何乖。皆由不了佛旨致斯
妄執。但識唯心。疑義斯遣。


九頓悟墮者



今世禪人皆云一超直入不落功勳。尚
不求作佛。何況往生。答。汝捨身之後將[厂@火]斷永滅耶。
抑尚受後有耶。若受後有。為生淨土耶。生三界耶。若
居三界即不如淨土。若淨土者即同往生。先德云。善
[010-0774b]
知識明見佛性。與佛同儔。若論其功。未齊諸聖。須從
今日步步資熏。又云。未悟而修。非真修也。唯頓悟漸
修既合佛乘不違圓旨。彼頓悟頓修者。亦是多生漸
修今生頓熟。此在當人時中自驗。若所言如行。所行
如言。量窮法界之邊。心合虗空之理。八風不動。三受
寂然。種現雙銷。根隨俱盡。譬諸無病不應服藥。如或
現行未斷。習氣又濃。寓目生情。觸塵成滯。雖了無生
之義。其力未充。不可執云煩惱性空。修成顛倒。夫煩
惱性空能令受業。業果無性亦作苦因。苦痛雖虗秪
麼難忍。如遭重病病亦全空。何求醫人徧服藥餌。祖
師云。將虗空之心。合虗空之理。亦無虗空之量。始得
報不相酬。汾陽無業禪師云。如今解禪解道如恒河
沙。說佛說心有千萬億。纖塵不盡未免輪迴。絲念不
忘盡從淪墜。如斯之類不能自識業果。妄言自利利
他。自許上流竝他先德。但言觸目無非佛事。舉足盡
是道場。原其所習不如五戒十善凡夫。觀其發言嫌
他三乘十地菩薩。醍醐上味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
成毒藥。假使才竝馬鳴。解齊龍樹。只是一生兩生不
失人身。臨命終時聖凡情量不盡。纖塵思念未忘。隨
念受生輕重五陰。向驢胎馬腹托質。鑊湯爐炭煑燒。
[010-0774c]
從前記持憶想見解一時失却。依舊再為螻蟻。從頭
又作蚊虻。雖是善因而招惡果。圓悟和尚曰。生死之
際。處之良不易。唯大達超證之士一徑截斷則無難。
此雖由自己根力。亦假方便。於常時些小境界轉得
行。打得徹。踐履將去。養得純熟。緣謝之時自無怖畏。
古德坐脫立亡。行化倒蛻。能得勇健。皆平昔淘汰得
淨。香林四十年得成片。湧泉四十年尚走作。石霜勸
人休歇去。古廟香爐去。永嘉體即無生。了本無速。蓋
兢兢業業。念茲在茲。方得無礙自在。捨生之後隨自
意趣。後報悉以理遣不由業牽。所謂透脫生死者耶。
當知諸大師密密履踐。秪是圖箇生死好處。路雖不
同期於終淨一也。有狂僧自負見地。余問。汝信得出
家身在長安不。曰惡得不信。汝或夢見父母兄弟。夢
為稚子嬉戲。是時知身在客不。曰不知。余曰。論汝信
得出家與行脚見道明白當不過此。然纔到枕上。返
僧為俗易客為家己自不知。況生死長夜。靠些子見
地能保其不顛倒也。僧悚然。


十圓實墮者



謂華藏世界一剎一塵具含無量國土。
本無淨薉。焉有往來。故長者言。西方淨土是權非實。
以情存取捨。非法界如如之體。答。若約真論。華藏亦
[010-0775a]
是權立。何獨西方。論言。理智無邊名普。知隨根益曰
賢。是普賢菩薩亦權也。文殊師利是自心善簡擇妙
慧。覺首目首等是隨信心中理智現前。是亦權也。又
謂尼父顏淵等皆是表法。本無是人。是一切皆權也。
今試定量文殊.普賢及此方賢聖。若言權則現有其
人。及遺言往行。若言實則是長者誑凡滅聖。犯大妄
語。於此辨得。西方亦入剎塵。剎塵亦含西方。豈有權
實。論云。蓮華藏體是法身隨行無依住智體之所報
得。宮殿總大悲含有之所報得。樓閣是智照觀根順
悲濟物之所報得。其地金剛平等自性法身之所報
得。摩尼莊嚴法身戒體隨行報得。金剛輪圍山大悲
戒防護之業之所報得。眾華莊嚴萬行利生開敷之
所報得。寶樹建行利生覆蔭含識之所報得。但業不
相應者同居不見。猶神鬼與人同處人不能見。若爾
則所謂華藏世界與汝所見之剎塵同耶異耶。若同。
目連鶖子視聽尚隔。若異。何名一真。僧靈幹志奉華
嚴。作華嚴觀及彌勒天宮觀疾甚。目睛上視。童真問
之。答曰。至兜率宮而天樂非久終墮輪迴。蓮華藏是
所圖也。須臾復曰。見大水徧滿。花如車輪。而坐其上。
所願足矣。言終而逝。此與西方往生為同為別。當知
[010-0775b]
漏巵勺海。螢火焚山。徒益疲勞。諸有智者不應如是
分別。


第九修持門



夫積劫情塵多生愛海。似蝕劒之苔花。若吞珠之泥
繡。無礪不吐去垢方明。欲得心空除非薉滅。悟者常
須覺觀。迷人勤加鍊磨。其或愛鎖貪枷。亦當慟年惜
月。孔子曰。困而不學民斯為下。今欲一生超僧祇之
果。十念攝億萬之程。豈麤見浮思結心塵口所能超
越。不𢬵一忍。空累多生。如法而修。免墮魔罥。



* 一淨悟門
* 二淨信門
* 三淨觀門
* 四淨念門
* 五淨懺門
* 六淨願門
* 七淨戒門
* 八淨處門
* 九淨侶門
* 十不定淨門


一淨悟者



欲生淨土。當如法了悟。悟是迷途導師。如
入暗當燃燈。炬是淨國圖引。如行遠當識郵程。是諸
行領首。如衝堅當隨將帥。一者悟能了知即薉恒淨。
不捨淨故。二聞淨佛國土不可思議不怯弱故。三知
畢竟空中因果不失。止一切惡不更作故。四知彼土
不去不來。此亦不去不來故。五悟佛身徧虗空。眾生
身亦徧虗空。如地獄業力。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六
[010-0775c]
聞阿僧祇劫無量諸行。如說彈指頃事。不驚怖故。七
修十善三福不住人天故。八如覺憶夢事。不作有無
解故。九如眼見故鄉。信不信不可得故。十知法無我
順性利生。直至成佛無疲厭故。菩薩入此門成就白
法。隨意得生。故觀經。上品深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
驚動。疏云。第一義謂諸法實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又安心不動名之為念。鈔曰。第一義理。悉不為二邊
所動。通名為念。西域如韋提.善財.龍樹等。以入地往
生。此方如遠公.智者.永明等。以證悟往生。經論廣載
不能具錄。論中或有言生彼求悟。此為中下人說。至
言悟自己佛不必求生。此為十地菩薩以上說。若云
悟第一義而結使未斷者亦不求生。則龍樹.永明等
為揑目生花無事多事矣。


二淨信者



智度論。有信清淨。能入佛法。無信不能入。
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又經說信為手。入寶山自在
能取。無手不能取。昔王仲回問無為子。如何念佛得
無間斷。曰。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回欣躍
而去。未幾得生。還來致謝。是故若未能頓悟。當深植
信根。不驚不動。一信金口誠言決定當生。二信自心
廣大具有如是清淨功德。三信因果如形影決定相
[010-0776a]
隨。四信此身形識及一切世界如陽𦦨空花無所有。
五信五濁惡世寒熱苦惱薉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六信一切法唯心如憶梅舌酸。七信念力不可思議
如業力。八信蓮胞不可思議如胞胎。九信佛無量身
無量壽無量光不可思議。如蟻子身蜉蝣歲螢火光。
十信此身決定當死。若具如是信根。舉足下足無非
念佛。故知信之一字通上中下。若無甚深信力。如無
羽之鳥定不得飛。


三淨觀者



眾生無始垢薉徧一切法。如[麩-夫+丐]入沙金在
鑛。修淨業者當加種種觀行。磨鍊習氣為白法之壇
壝。作往生之津梁。一淨觀。觀佛相好如十六觀經說。
二不淨觀。觀身心不淨器世界不淨生厭離。三無定
觀。觀一切法無定。如一美色。婬人為樂。妒婦為苦。觀
行人觀之。種種惡露異類如土木。四和合觀。觀身及
世界并見聞覺知。如積木為屋。積土為壘。積雜彩為
畵。無實體。五對治觀。觀自身何結最重。當用何法對
治。如藥草等於此病為藥。餘病非藥。如是觀察對治。
六慚悔觀。觀一切眾生無量劫來互為父母兄弟姊
妹男女。遞相婬毒曾不覺知。如梟獍殺父母。牛羊鴿
[少/隹]配其親。彼不自知。諸佛菩薩見於我等亦如是。當
[010-0776b]
生大愧恨。七念念觀。觀一切時中幾許憶念佛心。幾
許利生心。幾許垢淨沉掉心。八平等觀。觀一切色一
色無好醜。一切聲一聲無譽毀。一切受一受無恩讐。
一切義一義無淺深。九微細觀。觀佛念法念起於何
來。去於何往。十法界觀。觀一毛一塵皆具無量淨佛
國土。行者以第一淨觀為主。餘九為伴。如石中覓珠。
若不破石無緣得珠。


四淨念者



一行三昧惟在決定。若不得念即有散漫。
三昧不成。一攝心念。一切處攝念不忘。縱昏寐亦繫
念而寢。不隔念。不異念。二勇猛念。如好色人聞婬女
所在。燐途虎窟必往不怯。三深心念。如海深廣必窮
其底。覺路遙遙不竟不休。四觀想念。念念中見三十
二相.八十隨形好。五息心念。息一切名心宦心慾心
世間心貪戀心貢高心遮護心人我是非心念佛。六
悲啼念。每一想佛。身毛豎。五內裂。如憶少背慈母。及
多慧亡兒。七發憤念。如落第孤寒負才寂寞。每念及
殆不欲生。八一切念。見聞覺知及毛孔骨髓無一處
不念佛。九參究念。念佛一聲不能曉了佛與念之分
劑。十實相念。了此一念從本以來不是有心不是無
心。不是亦有無心。不是非有無心。是為上品念佛門。
[010-0776c]
如是念者現生必得見佛。


五淨懺者



經云。前心起罪如雲覆空。後心滅罪如炬
破暗。又云。百年垢衣可於一日浣令鮮淨。是故欲除
重障。當勤懺悔。一內懺。懺心意識不淨因。二外懺。懺
一切色聲等不淨法。三事懺。懺十八界.二十五有.八
萬四千塵勞結使障。學阿僧祇劫見佛利生諸行業。
四理懺。懺入道以來所得狂解。所學經論。所聞奧義。
作止任滅等病。障佛無漏智。五過去懺。懺無始世界
所作黑業。如今生縱不婬盜不謗法妄語。但所求不
如意即盜業未盡。但值不隨意眷屬即婬業未盡。但
言出人疑信相半即謗法妄語業未盡。於一切果中
察一切因。當知前生無惡不造。一一當懺悔。六未來
懺。一切惡法即今便止。盡未來世永不相續。七現在
懺。懺現世所有生老病死種種苦業。種種煩惱業。舉
足下足業。起口動心業。一切微細不可稱量業。八剎
那懺。一念中九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一生滅一
懺。九究竟懺。等覺位一分無明猶如微煙。誓究竟淨。
十法界懺。法性無我無人無今無古。普為十方三世
一切眾生平等懺悔。若能如是真實懺者。一切障礙
悉得消滅。不離道場得見諸佛。
[010-0777a]


六淨願者



智度論。菩薩見諸佛世界無量嚴淨。發種
種願。有世界無眾苦。乃至無三惡名。菩薩見已發願
言。我作佛時世界亦如是。有世界七寶莊嚴。晝夜清
淨光明。有世界眾生皆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飲食
應念而至。有世界純諸菩薩。如佛色身光明徹照。乃
至無聲聞辟支佛名亦無女人。皆行深妙佛道。遊至
十方教化一切。如是種種嚴淨願皆得之。故名願受
無量諸佛世界。問。行業清淨自得淨報。如田家得穀
豈復待願。答。作福無願。無所標立。如銷金隨師作。金
無定也。佛說有人不知禪法。修少施福戒福。聞人中
富樂及欲天色天心願樂者。命終各生其中。菩薩亦
如是。修淨世界願然後得之。以是故知因願受勝果。
復次莊嚴佛界事甚大。獨行功德不能成。要須願力。
如牛能挽車。要須御者。淨世界願亦如是。福德如牛。
願如御者。問。不作願不得福耶。答。無願得。不如有願
得。願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長。以是義故。淨佛國
土當發大願。一不為福田故願。願為一切眾生蔭生
淨土故。二不為眷屬故願。願治一切如來家生淨土
故。三不為病苦故願。願醫一切世間無明等瘡生淨
土故。四不為轉輪王故願。願轉諸佛法輪作大法王
[010-0777b]
生淨土故。五不為欲界故願。願離一切微妙五欲生
淨土故。六不為色界故願。願離一切禪著生淨土故。
七不為無色界故願。願盡種種微細流注證無量相
好身生淨土故。八不為聲聞.辟支故願。願以福智饒
益一切生淨土故。九不為若干世界眾生故願。願代
無央數世界眾生苦[托-七+友]一切世界眾生生淨土故。十
不為若干阿僧祗劫眾生故願。願代無數阿僧祇劫
眾生苦拔一切劫眾生生淨土故。如是發大願。最後
剎那定如普賢願中所說。當知願為截苦海之舟航。
導極樂之明師故。


七淨戒者



一切淨法以戒為址。如作舍求平地。畵先
治素。練戒亦如是。為諸善法首。入淨國之初門。若不
持戒。決定障生淨土。如惡露敝女欲事帝釋。無有是
處。一慳貪戒。行財命二施及與法施無愛惜。二毀禁
戒。五戒律儀戒乃至無漏戒滿足持。三瞋恚戒。以忍
調心調身口。遇惡口刀杖但自思惟業因緣法。作償
負想。導師想。風寒冷熱想。四放逸戒。謂生死險道無
放身處。如人持滿鉢油行懸纜上。不得左右顧視及
生第二念。五散亂戒。攝諸根。息諸緣影。如護風燈。如
防生鳥。六愚癡戒。以智慧破諸迷悶。如作務常借日
[010-0777c]
光。若長夜諸作皆廢。如登覧當開目。若盲及睡眠。山
河大地與無等。七憍慢戒。不以才辯貢高。以悟解貢
高。以諍論貢高。乃至一切所得如鏡面垢。不以此垢
驕彼垢。八覆藏戒。我心中一切處。諸佛一切處。菩薩
一切處。神明無可覆。如日中逃影無可逃。九無益戒。
遠離一切戲事。一切詩文。一切塵緣。一切口解脫等。
十不住戒。謂持戒為生淨土。饒益眾生。不求聞譽及
人天二乘果。菩薩如是行於淨戒。則能攝諸眾生生
於淨土。眾生雖至冥頑。莫不欽仰戒德故。


八淨處者



有志出塵。當捨惡處。若不捨者。是厭離未
極。厭未極。是忻淨土未極。龍樹曰。菩薩心不貴轉輪
聖王人天福樂。但念諸佛。是故隨心所重而生佛土。
今小適意處尚不能捨。何況輪王。是縛足欲行。繫翅
求飛也。一繁華喧闐處當遠。二歌樓酒肆處當遠。三
熱𦦨熏約處當遠。四論除目及朝事處當遠。五恩愛
纏縛及熟歷處當遠。六詩壇文社鬬章摘句處當遠。
七譏刺古今較長競短處當遠。八講無義味道學處
當遠。九義解鬬名相矜小智處當遠。十宗乘狂解妄
談頓悟輕視戒律處當遠。是等撓道。與魔不異。若離
是處。道業當辦。
[010-0778a]


九淨侶者



真機非友不發。惡法非友不止。如車二輪
去一則蹶。世間文字諸戲論法。尚須同心印正。何況
無上大道。因緣經曰。風由栴檀薝蔔林來有妙香。若
經糞薉死屍其風便臰。如淨衣當置香篋。若處臰衣
亦臰。友亦如是。當嚴別淨薉。一山林閑適之友當近。
能止躁心。二嚴持戒律之友當近。能淡諸慾。三智慧
廣大之友當近。能出迷津。四總持文字之友當近。能
決疑難。五寂寞枯槁之友當近。能恬進取。六謙卑忍
辱之友當近。能消我慢。七直心忠告之友當近。能抑
諸過。八勇猛精進之友當近。能速道果。九輕財好施
之友當近。能破大慳。十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當
近。能摧人我等執。反上當屏人獨處自辦道業。以像
設為師。經論為侶。其他遊戲之徒寧絕勿通。園無佳
花莫植。臭草無益賞心。徒增厭薉。


十不定淨者



眾生根器利鈍不同。如上諸法。上根利
器方得具足。如來有異方便。開九品之門。分上中下
修習。今略開十種。一解義諦未全伏惑。或不深解但
能誦讀諸經。二但依語生信。或因他生信。或遇貧窮
折辱生信。三或觀金像。或隨意觀一相。四晨朝十念
乃至百念千念。五但懺麤重習氣及十不善業。六為
[010-0778b]
怖生死發願往生。或遇苦難發願往生。但不得作人
天及諸福德願。七但持八戒五戒。乃至但戒殺盜婬
妄。八一切喧場不能卒離。但時時生厭離心。九諸世
法中人不能即斷。但不隨順。十或但臨終十念。如上
諸法能至心受一法者。皆得往生。唯不得疑信相參。
若有疑者。諸行悉不成就。如人夜中獨趨道路。不得
生疑。聞法疑者不如不聞。彼無聞者但不聞法。非有
障難。此則自作障難故。


第十釋異門



夫西方大旨經中自明。淨土要門諸論具釋。如天親.
智者.海東.越溪等皆抉發幽微。舉揚宗趣。近則雲棲
和尚小本疏鈔條分類析。諸師所發已無餘蘊。但諸
經隨時立教。逗根說義。時有差別。致生學者疑畏。今
略拈出。博採諸論。附以管見。會歸一處。以便參攷。



* 一剎土遠近釋
* 二身城大小釋
* 三壽量多少釋
* 四花輪大小釋
* 五日月有無釋
* 六二乘有無釋
* 七婦女有無釋
* 八發心大小釋
* 九疑城胎生釋
* 十五逆往生釋


一剎土遠近者



大小彌陀經。西方去此十萬億剎。觀
[010-0778c]
經。阿彌陀佛去此不遠。二說誰正。釋以遠近無定。故
凡言某方者。某方至某方幾城幾剎。是從色身建立。
身相虗故。所計方向道里亦皆不實。滇人言燕遠。是
從滇計。燕實無遠。齊人言燕近。是從齊計。燕實無近。
如十步之地。蟻即遠。象即近。不應言遠。是實是地不
當從蟻計故。亦不應言近。是實是地不當從象計故。
又十步亦非實。是地既不從蟻象。亦不當從人計故。
蟻象人響。三根可知。智度論。隨世俗故說有方。方實
不可得。問。經說日初出處是東方。答。不然。須彌山在
四洲之中。日繞須彌照四天下。北俱蘆日中即東勝
神日出。俱蘆於勝神則是東方。東勝神日中即南贍
部日出。勝神於贍部則是東方。如是展轉。一切方皆
東皆南皆西皆北。而方實無初始之處。問。且說此國
中方相非無初東。答。若此國中日初東出。必北有斷
處乃可為初。斷則無常不能徧運。是故但有方名而
無實。是則方所尚不可得。豈有程途。然亦不廢方所
程途。何故。以但有名。亦可隨情說故。


二身城大小者



聲王經。阿彌陀佛與聲聞俱。其城縱
廣十千由旬。觀經。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
由旬。眉間白毫如五須彌山。眼如四大海水。不應身
[010-0779a]
城懸絕如是。海東疏釋。彼佛有眾多城。隨眾大小。城
亦大小。大城示大身。小城現小身。十千由旬是與聲
聞俱住之城。佛身相當而住。觀經身高大。其城亦隨
廣大。先德云。淨光莊嚴土唯演頓眾。香土純菩薩。故
二土佛但現高大之身。若安養土。頓漸俱談。聲聞菩
薩共為僧故。佛示生身法身。三十二相通乎生法。大
小共見。若八萬相局在法身。大乘賢聖得見也。是故
應以藏塵尊特相得四悉檀益者。應以八萬尊特相
得四益者。應以三十二尊特相得四益者。佛各為現
三種尊特身。如毗盧遮那。聲聞視聽隔於對顏。不妨
菩薩更見大身。何故。佛身隨所被機大小。如日光隨
隙大小。而是日光無大小故。


三壽量多少者



經云。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又云彼佛般泥洹。觀世音菩薩作佛。既當入滅即是
有量。釋。阿彌壽量元是有量之無量。故曰無量無邊。
阿僧祇劫。是舉其數也。先德云。藏通補處。彰佛有量。
別圓補處。顯佛無量。以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同一法
身一智慧。菩薩機忘。如來應息。名補佛處。實異藏通。
前佛定滅後佛定生。故金光明四佛降室疏云。若見
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子唯一乘
[010-0779b]
眾。若見四佛佛身不同。即是應化。弟子三乘眾多。故
知全法界身非生非滅。豈得豎分當現。橫論彼此。既
非生滅。無量義成。且淨佛剎中。塵剎水樹皆是佛身。
經云。是諸眾鳥皆阿彌變化所作。若佛壽量有盡者。
道場國土及諸水鳥音聲亦應有盡。若有盡者不應
有補。若無盡者不廣言滅。如虗空分齊。非有分齊非
無分齊。以不思議智照之可得。


四花輪大小者



小本。池中蓮華大如車輪。觀經。一一
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大本。
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夫人世車輪大
不逾丈。輪王千輻縱廣不過一由旬。何得相懸乃爾。
釋。花輪大小亦如身城。以眾生機有大小。故身城水
樹現有大小。蓮華亦然。如初地見佛百葉花。二地見
千葉。三地萬葉。四地億葉等。以自受用身有大小故。
見花亦爾。如此方阿育王舍利塔。眾生見者有無大
小顏色處所動定光明及與異相無量差別。同一肉
眼所見尚異。何況菩薩.聲聞.人天等功用懸絕。所感
花輪焉得不殊。如剎利貴種。飛樓傑閣徧滿城邑。寒
微煢子敝茅土窟。乃至不得。是自福德所招故。寶池
花相應亦如是。
[010-0779c]


五日月有無者



諸本或言日月處空。或言處空而不
運轉。或不言有無。或直言無有。又經。彼佛光明普照
佛剎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映蔽日月。諸聲聞眾皆有
身光能照一尋。菩薩光照極百千尋。二菩薩光明常
照三千大千世界。如是雖有日月如爝火之處太陽。
豈有光照。若日月不能照者應無晝夜。何故經言晝
夜六時及清旦食時等事。釋。此亦權說。借此晝夜喻
彼時分。且晝夜往來者。是眾生心明暗傾奪感有此
相。淨佛國土不應有此。忉利而上尚不假日月。何況
極樂。縱令有者亦是彼化國眾生色空見未盡。現有
如是日月相。當知極樂同居聖凡。境量絕異餘佛土。
以是橫超淨土故。


六二乘有無者



問。天親菩薩無量壽偈曰。大乘善根
界。等無譏嫌名。乃至不聞二乘名。何況有實。然諸經
皆言國土聲聞不可稱量。何也。釋。先德云。二乘生者
皆是臨終回小向大。以習小功深。聞佛所說暫證小
果。漸次增進至菩薩位。非是住小。是故說無二乘有
二義。一決定二乘不生。是實無故。二不住二乘。實是
菩薩故。如二人同一官位。一人實受一人兼攝。實受
者是本職。兼攝者非本職。是故淨土不得言有二乘。
[010-0780a]
以實是菩薩故。


七婦女有無者



聲王經。阿彌陀佛亦有父母。何得言
無女人。釋。本尊成佛。國土始嚴。未入妙時。相則不定。
證妙覺已。母或轉現。或示滅度。皆不可知。然海東疏
曰。聲王說佛母者。是變化女。非實報女。又雖有父母
而非胎生。或說聲王經有父母是顯彼佛所住薉土。
是義不然。當知彼經所說提婆達多及魔王等。悉於
淨士變化所作。不因有此便非淨土。如化畜生非薉
土故。


八發心大小者



魏譯。三輩之中皆有發菩提心。觀經
下品直言十念。諸經互異。何也。釋。諸經皆發大菩提
心以為因。若無大因。雖復經耳亦生疑難。何得頓聞
頓信。故知下品十念是宿植大因。後生退墮。臨終遇
善知識。如旱苗得雨。萌芽頓發。若無因者。知識尚不
得遇。何況信受。聰慧貴遊之士有愈聞愈不信者。即
知一聞頓念非是小緣。且此人感佛深恩。多發悲願
度惡眾生。不應以一生作惡便謂此人無大因也。經
云。世間人民得聞彌陀名號。慈心喜悅。毛髮聳然。淚
即出者。皆是累世嘗行佛道。或他方佛所嘗為菩薩。
是故不論顓愚黠慧。凡至心念佛者皆。是多劫深植
[010-0780b]
善根。發大菩提心故。當知所謂善根。不專言利慧。若
復無根。如種焦穀豈有芽出。世間奕棋小事。無知賤
流頓學頓精。智士終身居於末品。即知是因。小技無
因尚不得入。何況大法。是故若有信是希有難信之
法者。是人即是大心菩薩十惡五逆若信此淨土法門。即不思議人。決得成佛。
自負大徹大悟。若謗此淨土法門。即最下賤人。決定墮落


九疑城胎生者



元魏譯。眾生未悟自心墮於疑悔而積集
善根。以此善根希求佛智.普徧智.不思議智.無等智.威德
智.廣大智。於自善根以未悟故不能生真實之信。由聞佛名
求生淨土之信心故。於五百歲處花胎中。猶如苑觀宮
殿之想。不見佛不聞法。是名胎生。魏譯。不了佛智猶
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是故胎生。按上二譯。以
不信自性不了佛智名胎生。嘗考宋譯。謂念佛人修
善求生人天者為胎生。非極樂國中有胎生。王氏本。
以不信佛剎不信罪福暫信暫不信為胎生。異前譯
中聞名起信及修習善本二種往生。釋。淨土略言九
品。廣言千萬品。不能盡是。故後二譯皆為實語。就中
元魏譯旨趣尤奧。以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
疑城。信自善根者。即頓了自心。不從他得。以入悟方
能脫疑。未悟而修。終隔疑胎。胎以裹蔽為義。未悟之
[010-0780c]
人諸障未徹。合得是報。此等當在中下.下上品攝。何
故。下品後二種。經六劫十二劫方得花開。此但五百
歲故。若王本則信佛猛利。未若最後二種。又所生在
其剎邊地。不應五百歲得見佛故。


十五逆往生者



大經。往生除造五無間惡業。誹謗正
法及諸聖人。觀經。五逆十惡。臨終十念皆得往生。何
也。釋。大經揀五逆者。以誹謗故。入淨土以信為導。誹
謗是信之賊。如水無所不容。但不容火。以火自不能
容故。如風無所不入。但不入石。以石自不堪入故。誹
謗之人。燒正法如猛𦦨。障佛智如鐵壁。是故法海慧
風無因得受。是以觀經揀誹謗不揀五逆者。文異義
同。以五逆雖至惡。尚無決定不信之見。不應揀故。然
有大心之人。始或不信。後因啟發猛省前失。如韓昌
黎始斥佛骨。後依大顛。張無盡初詆佛書。欲著無佛
論。後觀淨名經大有省發。卒為宗門龍象。尤是法中
希有之事。是故儒林英特或有謬聽先入。誤謗佛法。
但速圖改悔即是盛事。不應以謗為障難故。


西方合論
[010-0781a]

No.1164-13c舊䟦



淨土玄門失闡久矣。雲棲大師重揭義天。海內共
仰而曹魯川輩猶妄執方山合論。謬爭權實。蓋由
未透圓宗。徒取圓融廣大語聲故也。西方合論一
出。判之為圓實墮。然後知淨土諸經的與華嚴.法
華不分優劣。可破千古羣疑矣。伏願見聞此論者。
廣破邪疑。直開正信。揭淨土之心燈。照塵劫而無
盡。
辛卯秋業弟子明善敬䟦

No.1164-13d附紀夢


公安鳧隱 袁中道 紀


萬曆甲寅十月十五日課畢趺坐。形神靜爽。忽瞑去。
如得定。俄魂出屋上。月正明。不覺飄然輕舉。疾如飛
鳥。雲中二童子駛呼予曰。逐我來。蓋西行也。下視山
澤平疇城邑村落。若垤土杯水蜂衙蟻穴。少墜薉不
可聞。極力上振乃否。俄二童子下至地曰。住。予隨下。
[010-0781b]
見坦道如繩。平如掌。眎其地非沙石。光耀滑膩。逐路
有渠。文石為砌。寬十餘丈許。中五色蓮芬香非常。渠
上樹枝葉晃耀。好鳥和鳴。間有金橋界渠欄楯交羅。
樹內樓閣整麗無比。樓中人清美研好宛若仙。皆睨
予笑。童子行。予追不及。大呼曰。可於金橋少待。童子
如言。始及之。共倚橋上寶欄少息。予揖問。卿何人。此
何處。幸為我言。曰。予靈和先生侍者也。先生與卿有
所晤言。予曰先生何人。曰即令兄中郎先生。相見自
為卿言。可疾往。復取道至一處。樹千餘株。葉翠羽花
金瓣。樹下池水汩汩。池上白玉扇。一童先入。一童導
過樓閣二十餘重。金色晃耀。靈花異草拂檐楹。至一
樓下。一人下迎。神似中郎。而顏如玉。衣若雲霞。長丈
餘。見而喜曰。弟至矣。𢹂上樓設拜。有四五天人來共
坐。中郎曰。此西方邊地也。信解未成。戒寶未全者多
生此。亦名懈慢國。上方有化佛樓臺。前有大池。可百
由旬。中有妙蓮。眾生托體。滿則散處樓臺。與有緣淨
友相聚。以無淫聲美色。勝解易成。不久進為淨土中
人。予私念。如此尚是邊地耶。問兄生何處。中郎曰。我
淨願雖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時。今居淨域矣。終以
乘急戒緩。僅地居。不得與大士升虗空寶閣。尚需進
[010-0781c]
修耳。幸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論。讚歎如來不
可思議度生之力。感得飛行自在游諸剎土。諸佛說
法皆得往聽。此實為勝。拉予行。冉冉上升。倐忽千萬
里。至一處。隨中郎下。無日月。無晝夜。光耀無障蔽。皆
以琉璃為地。內外映徹。以黃金繩雜廁間錯。界以七
寶。分劑分明。樹皆栴檀吉祥。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數
萬千重。一一葉出眾妙花。作異寶色。下為寶池。波揚
無量自然妙聲。其底沙純以金剛。池中眾寶蓮葉五
色光。池上隱隱。危樓迥帶。閣道傍出。棟宇相承。憲閣
交映。階墀軒楹種種滿足。皆有無量樂器演諸法音。
大小彌陀經所載十不得其杪忽耳。仰而睇之。空中
樓閣皆如雲氣。中郎曰。汝所見。淨土地行眾生光景
也。過此為法身大士住處。甚美妙千倍萬倍於此。神
通亦百倍千倍於此。吾以慧力游其間。不得住也。過
此為十地等覺所居。吾亦不得而知。過此為妙覺所
居。惟佛與佛乃能知之。語罷復至一處。無牆垣。有欄
楯。院宇光耀非常。不知何物為之。覺黃金白玉皆如
土色。共坐下一樓下少談。中郎曰。吾不圖樂之至此
極也。使吾生時嚴持戒律。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
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穩。若有乘無戒。多為業力所
[010-0782a]
牽。流入八部鬼神眾去。予親見同人矣。弟般若氣分
頗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亦狂慧也。歸
五濁。趂強健。實悟實修。兼淨願勤行方便。憐憫一切。
不久自有良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
龍樹六齋法見存。遵而行之。殺戒尤急。寄語同學。未
有日啟鸞刀口貪滋味而能生清泰者也。雖說法如
雲如雨。何益於事。我與汝空王劫時世為兄弟。乃至
六道莫不皆然。幸我已得善地。恐汝墮落。方便神力
攝汝至此。淨薉相隔不得久留。予更問。伯修諸人生
處。曰生處皆佳。汝後自知。忽凌空而逝。予起步池上
如墮。一駭而醒。通身汗下。時殘燈在篝。明月照窻。更
四漏矣。

No.1164-13e舊䟦



成時曰。此金陵馬太昭居士錄出。余為評點附入。
試觀其中字字與教乘相合。至警䇿處尤非施設
言辭者所能。如親觸寒威身毛起粟。尚何有疑於
咏觱發歌栗烈者乎。且世世生生於六道中為兄
弟。此豈人情所欲自道者耶。真語實語允可流通。
[010-0782b]


甲午夏成時識


淨土十要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