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1 阿毘曇毘婆沙論-北涼-迦旃延子 (CBETA)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譯


2智品


1




頗有一智知一切法耶。如此章及解章義。是
中應廣說。優波提舍。問曰。何以作此論。答
曰。為止他義故。如摩訶僧祇部作如是說。自
體能知自體。如燈是照性。能自照亦能照他。
彼智亦爾。是智性。能自知亦能知他。曇摩掘
部。作是說。智能知相應法。彌沙塞部。作是
說。智能知共有法。彼作是說。智有二種。一時
共生。一與心相應。一不與心相應。心相應智。
知心不相應法。心不相應智。知心相應法。犢
子部。作是說。人能知非智。為止如是諸異義
故。而作此論。頗有一智知一切法耶。答曰。無
也。若復有此智生一切諸法無我。此智何所
不知耶。答曰。不知自體。是為便止摩訶僧祇
意。不知相應。便止曇摩掘部意。不知共有。便
止彌沙塞部意。以智知不以人知。便止犢子
部意。此中作問作答。作難作通。如說頗有一
智知一切法耶。此則是問。答曰。無也。此則是
答。若復有此智生一切諸法無我。此智何所
不知。此則是難。答曰。不知自體不知相應不
知共有。此則是通。問曰。誰作此問。誰作此答。
或有說者。毘婆闍婆提問。育多婆提答。如毘
婆闍婆提問。育多婆提言。頗有一智知一切
[005-0032a]
法耶。育多婆提答無也。毘婆闍婆提復難。若
此智生一切法無我。此智何所不知。育多婆
提。作如是通。不知自體不知相應不知共有。
復有說者。弟子問師答。復有說者。無有問者。
無有答者。但作經者。有如是意。若有人問。頗
有一智知一切法。我當答無也。彼復作此
難。若此智生一切諸法無我此智何所不知
我當答言不知自體不知相應不知共有。此中
說一智者。是一剎那智。是故說不知自體。乃
至廣說。若作是說。此十智中。頗有一智知一
切法耶。可作是答有。謂等智是也。如是九八
七六五四三亦如是。若作是說。此二智中。頗
有一智知一切法也。答曰有。謂等智也。頗即
彼等智。能知一切法不。答曰知。若一剎那頃。
等智除自體相應共有。能知餘一切法次第
二剎那生。能知前剎那等智及相應共有。是
故等智二剎那頃。一智能知一切法。上言一
智不知者。言一剎那一智。問曰。以何等故。自
體不知自體。答曰。或有說者。諸法除自體。於
他有緣生義。自體於自體。無長無損。無害無
利。無育養無壞。無增無減無因無緣。無次第。
復有說者。若自體知自體者。則與世間現喻
相違。猶如指端不能自觸。如眼瞳黑不自見
黑。如刀不自割。是故自體不知自體。復有說
者。若自體知自體者。則無二處法。如世尊說。
眼緣色生眼識。乃至意緣法生意識。復有說
者。若自體知自體者。則無三等觸。如世尊說。
眼緣色生眼識。是三等觸。然有此觸生。是以
無有自體能知自體。復有說者。若自體知自
[005-0032b]
體者。則無邪見。若邪見能自知我是邪見。此
則正見。不名邪見。復有說者。若自體知自體
者。此智畢竟性能自知。不能知他。然能知他。
是故不知自體。復有說者。若自體知自體者。
則無取所取。如取所取。智所知亦如是。復有
說者。若自體知自體者云何知耶。為知自體
是自體。為知他體亦如知自體耶。為知他體
是他體。為知自體亦如知他體耶。若知自體
是自體。若知他體是他體。是則為正。若知
自體如知他體。是則為邪。若此智生。能知自
體。亦知他體者。一智則有二作相。有二作相
則有二智。有二智則有眾多自體。問曰。若自
體不知自體者。摩訶僧祇喻云何通。答曰。此
喻不必須通。所以者何。此喻非修多羅毘尼
阿毘曇中說。不可以世俗現喻難賢聖法。賢
聖所作法異世俗所作法異若必欲通者。當
云何通。答曰。應說其喻過。若喻有過。所喻法
亦有過。云何喻有過。答曰。燈無根無心。非眾
生數。彼智亦非根非心。非眾生數耶。復次
燈眾微塵所成。彼智亦眾微塵所成耶。若不
爾者。則不相似。復次如燈體性是照。不若是
照性。復何所照。若體性非照。應當是闇。則無
明性。為破闇故取燈。若燈體性是闇。則有大
不相似過。以何等故。不知相應。答曰。同緣一
法生故。是諸心心數法。同緣一法生。以同緣
一法故。不能展轉相緣。如眾多人仰視虛空。
不能展轉自相見面彼亦如是。復次若慧緣
自相應受。彼受為自緣為緣他。若自緣者。有
上自緣之過。若緣他者則不與慧共同一緣。
[005-0032c]
以何等故。不知共有法。答曰。以逼近故。如以
銅籌盛安闍那藥著於眼中。以逼近故。眼不
得見。問曰。云何名共有法。答曰。彼迴轉身口
業生住無常是也。西方沙門作如是說云何
共有法。慧生時所依陰身。是共有法。問曰。如
汝所說。慧生時所依身。是共有法。若然者。眼
識生則不自見身眾色差別。如眼識餘識亦
爾。彼作是說。五識生時。能各自緣所依。意識
不能。問曰。意能緣一切法。汝先言不能。是則
不然。復次若慧生時所依身。是名共有法者。
則有大過。何以知之。如苦忍生時。便於自身
不得決定。是名於苦得少決定。彼作是言。若
苦法忍。不盡決定。苦法智生。盡得決定。如道
法忍不盡決定。道法智生盡得決定。彼亦如
是者。彼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於道得決定
時異。於苦得決定時異。問曰。其事云何。答曰。
如道諦所斷邪見。總謗一切道。欲令於道少
分決定無有是處。為分別故。設使於道少分
決定。便能斷謗道邪見。何況盡決定。唯除
一剎那相應共有法。如身見或計色是我乃至
計識是我。若苦法忍生時。於所依身。不得正
決定者。所緣身我見則不應斷。所以者何。以
苦忍不見我見所緣身故。如身見於苦諦所斷
煩惱為首。若其不斷則餘結不斷。餘結不斷
則無於苦究竟得正決定。若於苦不得究竟正
決定。於集滅道亦不得究竟正決定。以是事
故苦法忍現在前。於所依身。亦見是苦得正
決定。何以知之。如說苦法忍所緣。世第一法
亦緣。彼世第一法。緣欲界五陰盡無有餘。
[005-0033a]
頗有一識識一切法。乃至廣說。問曰。以何等
故。智後次說識。答曰。或有說者。彼作經者意
欲爾。乃至廣說。復有說者。此是經論舊法。如
經說。長老摩訶拘郗羅。往長老舍利弗所問
言。長老舍利弗。所言智者云何為智。次作是
問。所言識者云何為識。乃至廣說。如波伽羅
那論中說。云何知法。次問云何識法。如此
義等。先說智次說識。如尊者曇摩難提說。若
以智以識。有所觀察。此事必定。彼作經者。亦
隨順舊法。是以先說智次說識。復有說者。識
即智。智即識唯長一字。何者闍那秦言智。毘
闍那秦言識。長一字者所謂毘也。為斷如是意
欲說差別義故。先說智次說識。復有說者。以
此俱是根本法故。增長法中識為根本。寂滅
法中智為根本。復有說者。俱是元首法故。如
說道品法中誰為元首。所謂智也。生死法中
誰為元首。所謂識也。復有說者。此俱是依法
故。如說依智不依識。亦說如行五根識。盡依
意識。復有說者。若說智則說數法。所未說者
唯是心。是故先說智次說心。復有說者。十二
入中。二入能緣。所謂意入法入。若說智即說
法入。若說識即說意入。復有說者。此六識各
別行境界。如眼識識色。耳識識聲。鼻識識香。
舌識識味。身識識觸。意識唯識法。為止如是
意欲說意識能緣一切法故。次智說識。復有
說者。智能緣一切法故。次智說識。復有說者。
智能緣總相別相。識唯緣別相。為止彼人意
欲說識能緣總相別相故。次智說識。復有說
者。智行相似不相似境界。識唯行相似境界。
[005-0033b]
為止彼人意欲說識行相似不相似境界故。次
智說識。復有說者。欲止犢子部意故。彼說智
是道支。識是有枝。彼依佛經。作如是說。識
緣名色故。知是有枝。云何聖道。所謂正見。
乃至正定。是故說智是道支。為止如是意欲
說智識俱是有枝俱是道支故。次智說識。復
有說者。止譬喻者意。譬喻者說。智之與識。是
次第生法。不一時生。為止彼人意故。作如是
說。若此智生一切法無我。此智何所不知。此
智必有相應識。便止彼人識智次第生意故。
如智能緣一切法無我。識亦如是餘文如上
說。頗有一識識一切法。此中亦有問有答。有
難有通。應如智文說。如說有緣一切法無我
行。問曰。此何處經中說。答曰。如偈說。


「 若能以智觀
 一切行無我
 能生厭苦心
 是道得清淨」



此偈當知說諸行無我。問曰。如說能生厭苦
心。此云何能緣一切法。答曰。有說者初半偈
說一切法無我行。後半偈說緣苦諦行。復有
說者。初半偈是觀行時。後半偈說是見苦
時。復有說者。此偈舉說緣苦時無我行。所以
者何。無漏法非是可厭法。問曰。若然者云何
是緣一切法無我行。答曰。一切有二種。有少
分一切。有一切一切。此中說少分一切。非一
切一切。餘經亦說。一切皆熾然。無漏法不熾
然。當知說少分一切。彼亦如是說少分一切。
復有說者餘經亦說。一切行無常。一切行無
我。涅槃寂靜。此經即說一切法無我行。評曰。
且置佛經說與不說。如是說者好。應有緣一
[005-0033c]
切無我法行。所以者何。行者在初行地。必
有如是觀現在前。是以說之。問曰。如空行亦
能緣一切法。此中何以不說。答曰。或有說者。
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說。復有說者。應說
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之說。復有說者。
如空行有所以空。有所以不空。有所以空者。
如自中無他。有所以不空者。以自故不空無
我行無。如此分別。是以尊者和須蜜作如是
說。我不說一切諸法悉空。問曰。以何等故。有
漏無我行。能緣一切法。無漏無我行。唯緣於
苦。答曰。或有說者。有漏無我行。於觀行中勢
用勝。無漏無我行。得正決定時。自分中勝。如
初觀行時。行者必觀一切法是無我。是以有
漏無我行勢用勝。能緣一切法。無漏無我行。
於自分中明了故勝。是以不緣一切法。復有
說者。無漏無我行。能對治四倒。如四倒所緣。
彼無漏無我行亦緣有漏無我行。不能對治
四倒。是以能緣一切法。復有說者。無漏觀諦
有分齊。有漏觀諦無分齊。復有說者。無漏者。
對治煩惱。非一切法是煩惱性。有漏者。不對
治煩惱。是以能緣一切法。問曰。如有漏無我
行不能盡緣一切法。彼作是念。一切諸法無
我。云何非是邪也。答曰。或有說者。彼緣多分。
不緣少分。緣多分者。如大海水。少分不緣者。
如海水一渧。復有說者。隨其所行。隨其境
界。盡緣自體。相應共有。非其所行。非其境界。
是以不緣。問曰。緣一切法無我行。體性是何。
答曰。慧是體是性。乃至廣說。已說體性。今當
說所以名無我行。答曰。此行無我法故。名無
[005-0034a]
我行。


界者。在欲色界無色界中。亦有緣一切法無
我行。而不能普緣一切法。地者。在七地。謂欲
界未至禪中間。根本四禪空處亦有。而不能
緣一切法。問曰。為能緣幾所法。答曰。緣四無
色陰。諸彼因。諸彼滅。諸彼比智分。諸比智分
非數緣滅。諸無色非數緣滅及虛空。虛空與
眾生。若言是一。若言是異。彼空處無我行盡
能緣。識處亦有無我行。而不能緣一切法。問
曰。能緣幾所法。答曰。緣三無色陰。諸彼因。
諸彼滅。諸彼比智分。諸比智分非數緣滅。三
無色非數緣滅。除一切虛空。彼識處無我行
盡能緣。不用處。緣二地。非想非非想處緣一
地。餘如上說。復有說者。空處無我行能緣。如
上所說法。復緣五地。非數緣滅四無色第四
禪如是識處緣四地。不用處緣三地。非想非
非想處緣二地非數緣滅。評曰。不應作如是
說。如前說者好。所依身者。依欲色界身初生
依欲界身後依色界。所以者何。初生依欲界
身。命終生色界。依色界身。重起現在前。行者
唯行無我行。緣者。緣一切法。念處者壞緣
法念處。智者等智。三昧相應者不與三昧相
應。根相應者。三根相應。謂喜樂捨。第三禪與
樂根相應。初禪二禪喜根相應。未至中間禪。
及第四禪。捨根相應。欲界二根相應。謂喜捨。
問曰。如善憂根相應能緣一切法。此中何以
不說與相應。答曰。體性相違。無我行體性欣
尚。憂根體性愁悴。是以不與相應。世者。當
言在過去未來現在。緣世者緣過去未來現
[005-0034b]
在及非世法。善不善無記者當言善。緣善不
善無記者。當言三種緣。欲色無色界繫者。當
言欲色界繫亦無色界繫。緣欲色無色界繫
法者。當言緣欲色無色繫法亦緣非繫法。是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當言非學非無學。緣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當言三種緣。見諦斷
修道斷不斷者。當言修道斷。緣見道斷法修
道斷法不斷法者。當言三種緣。緣名緣義者。
當言二俱緣。緣己身緣他身者。當言緣己身
他身亦緣非己非他。聞慧思慧修慧者。當言
是三種慧。欲界是聞慧思慧。色界是聞修慧。
無色界是修慧。方便得生得者。當言是方便
得是生得。如色界聞慧。可言是方便亦可言
是生得。云何言方便得。答曰如於此間修總
相別相生彼則得。若不修習。雖生彼不得云
何亦可言生得。答曰。此雖修習。不生彼間。不
名生得。欲界命終生二禪中。二禪命終生初
禪中。彼為得不。答曰。或有說者。不得。所以
者何。以遠故。若即二禪得修習。生初禪中。則
得。初禪命終。生二禪中。初禪地法盡捨。二禪
命終。還生二禪。彼為得不。答曰。得欲界命終。
生無色界中。無色界命終。還生無色界中。彼
為得不。答曰。或有說者。不得以遠故。復有說
者。若即無色修習。還生無色界則得。問曰。為
是聖人能生此法。為凡夫人能生此法。答曰。
聖人亦能凡夫亦能。凡夫有二種。有內道凡夫
有外道凡夫。何道凡夫能生此法。答曰。內道
亦能外道亦能。內道凡夫。亦方便得。亦生處
得。外道凡夫。唯生處得。復有說者。外道凡夫。
[005-0034c]
唯生處得。不起現在前。所以者何。以計我故。


問曰。云何起緣一切法。無我行現在前。答曰。
生欲界中。起現在前時。緣一切法。生欲界中。
起色界者現在前。亦緣一切法。若生初禪。不
入定現在前時。亦緣一切法。若入定現在前
時。緣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生初禪起二
禪三禪四禪者現在前。亦緣初禪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若生二禪不入定現在前時。能緣
一切法。若入定現在前時。緣二禪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若生二禪起三禪四禪者現在前
亦緣二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生三禪四禪
亦如是。無色中緣一切法無我行。若生欲界。
若生色界。若生無色界現在前。緣一切法。如
上說。問曰。欲界者緣法多。色界者緣法多。答
曰。色界者若不入定。所緣與欲界等。若入定
欲界者多非。色界者。所以者何。不自緣定共
色故。應作是說。不入定時。無有不緣一切色
身念處。無有緣一切受受念處。無有緣一切
心心念處。無有緣一切法法念處。


問曰。一切法無我行。為是欣尚行。為是厭離
行。若是欣尚行者。云何緣苦集。若是厭離行
者。云何緣可欣尚法。答曰。應作是說。是欣
尚非厭離行。問曰。若是欣尚行者。云何能
緣苦集。答曰。雖緣苦集。故是欣尚行。所以者
何。設使彼多緣有漏法。少緣無漏法。而於無
漏法故是欣尚行。如銅錢𧂐上置一金錢。銅
錢雖多。得一金錢。猶生欣尚。彼亦如是。問曰。
此行為斷結不耶。答曰。不斷。問曰。若不斷
結。何用起現在前。答曰。欲令心猛利故。心若
[005-0035a]
猛利。能入聖道。


問曰。空行無我行。有何差別。答曰。對治我是
無我行。對治我所是空行。復次對治五我見
是無我行。對治十五我所見。是空行。復次對
治己見。是無我行。對治己所見。是空行。我愛
我所愛亦如是。復次陰非是我。是無我行。我
不入陰中。是空行。復次見眼無我生悅適。是
無我行。見我不入眼中生悅適。是空行。乃至
意入亦如是。復次性空義。是無我行。行空義
是空行。


頗有二心展轉相因耶。問曰。何以作此論。答
曰。為止外道意故。外道作如是說。後心是前
心因。所以者何。如水流時。後水能逼前水
駛流。如是法生。未來世法逼駛現在。現在
逼駛過去。如是未來法是現在因。現在法是
過去因。為斷如是意故。明後心非前心因。
若當後是前因者。則違內外因緣生法。如世
尊說。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若後是前因。
應當行緣無明。乃至老死緣生。如說眼緣色
生眼識。若後為前因。應當緣眼識生色。如父
母是兒因。若然者應兒是父母因。違如是等
內緣生法。云何與外緣生法相違。如種子為
牙因。乃至花為果因。若然者應牙為種子
因。乃至果為花因。若後為前因。復有大過。何
以故。不作業而受果。已作業而無果故。云何
不作業而受果。答曰。如先受善不善果。然後
作善不善業。先受律儀不律儀戒果。然後受
律儀戒。先受阿毘地獄果。然後作五逆業。先
受轉輪聖王果。然後修轉輪聖王業。先得阿
[005-0035b]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後行諸波羅蜜。若爾
不作業而受果。已作業應無果。作業而無果。
則無解脫出要之道。若後是前因。則有如是
大過。復次所以作此論者。如摩訶僧祇部說
二心俱生。為止如是意故作此論。復次或有
說者。言因緣無體性。今欲分明因緣體性故
作此論。頗有二心展轉相因耶。答曰。無耶。
所以者何。無有一人前後二心俱生。復有說
者。言前者諸過去心無二俱生者。言後者諸
未來心無二俱生者。是故答言。一人前後二心
不俱生。復有說者。言前者除過去世。言後者
除未來世。不俱者欲明現在一剎那無二心俱
生。若作是說。無有一人前後二心俱生。此則
止二心俱生者意。次作是說。非未來心與前
心因。此則止後與前作因者意。復有說者。若
作是說。無有一人前後二心俱生。此則止相
應共有因義。次作是說。非未來心與前心因。
此則止相似因一切遍因報因義。此中依五
因作論故。答曰。無若依六因作論者。應答言
有。以有所作因故。如二心二受二想二思二
觸二作意二解脫二念二定二眼乃至二身
二命根二身種類。如是等則無展轉因義。


頗有二心展轉相緣。乃至廣說。問曰。不應先
作是論。應先作此論。以何等故。一人前後二
心不俱生。然後應次作此問。頗有二心。前後
展轉相緣。應作是說。而不說者有何意耶。答
曰。或有說者。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說。復
有說者。論有二種。一是根本。二是傍生。諸作
是問。頗有二心展轉相因。頗有二心展轉相
[005-0035c]
緣。此是根本論。以何等故。一人前後二心不俱
生。是傍生論。是以先論根本。次問傍生。復有
說者。阿毘曇應以相求不以次第。若前若後。
俱無有過。但莫違其相。不應責次第。頗有二
心展轉相緣。問曰。何以作此論。答曰。前說無
有二心展轉相因。亦謂二心無展轉相緣義。
欲斷如是疑故。而作是論。頗有二心展轉相
緣耶。復有說者。或有言境界緣無體性。為止
彼人如是意欲分明境界緣有實體性故作此
論。問曰。頗有二心展轉相緣耶。答曰。有。問
曰。若答言有。此言便足。所以者何。如說若法
是彼境界緣。或時不作境界。無有是事。以何
等故復作是說。若生無當來心耶。答曰。不應
作是說。所以說者。欲饒益弟子令受義時分
明了了故。頗有二心展轉相緣耶。答曰。有。若
發意思惟無有未來。問曰。其事云何。答曰。邪
見生言無未來。次後復生邪見。言無過去邪
見。亦言無過去諸法。是名二心展轉相緣邪見。
次生身見。身見復計過去邪見為我。如身見。
邊見計斷常亦如是。見取計過去勝第一。戒取
計淨能至解脫計是乘疑猶豫計二里。想受
計好妙適意。恚計不好妙不適意。慢計自
高自舉。無明於彼。愚冥不知。如是等名染污
心展轉相緣。善心云何。答曰。如正見計過去。
是無常苦空。無我因集有緣。是有是性分。是
有因是有緣。如是等名善心邪見展轉相緣。
不隱沒無記心云何。答曰。非是巧便。非是不
巧便。是名無記心邪見展轉相緣。若發意思
惟有未來。其事云何。答曰。如正見生言有未
[005-0036a]
來。次後生正見。言有過去。亦言有過去諸法。
是名二心展轉相緣。身見計過去正見為我。
乃至不隱沒無記緣過去正見亦如是。若發意
思惟無未來道。問曰。何以復作此論。答曰。先
說有漏心相緣。今欲說無漏心相緣。問曰。其
事云何。答曰。若發意思惟無未來道。此心與
邪見相應。緣無未來道。後得正決定。緣過去
法。作無常苦空無我因集有緣。此中言後時
者。遮一念。遮相續。不限時不限身。不限無始
已來。以何等故不限時。答曰。或有初夜謗道
中夜得正決定。中夜謗道後夜得正決定。或
有後夜謗道晝得正決定。有晝謗道夜得正
決定。或有一日一夜謗道。一日一夜得正決
定。如是半月一月。一時一歲。乃至一身。當
知亦如是。若發意思惟有未來道。此心與正
見相應。緣有未來道。次後生無漏道。緣過去
正見。是無常苦空無我因集有緣。如是正見。
緣未來道。未來道生。還緣正見。是名展轉相
緣。後時者如說。總相觀後。能入聖道者。遮一
剎那頃。不限相續。不限時不限身。乃至不限
無始生死已來。如說三種正觀。後能入聖道。
不限一剎那頃。乃至不限無始生死已來。如
二知他心智。亦展轉相緣。問曰。何以復作此
論。答曰。前說己身相緣法。今欲說他身相緣
法故。如二知他心展轉相緣。問曰。此中為說
何等二知他心。答曰。此中說根同。同利根。同
中根。同下根。同是初禪地他心智。乃至第四
禪地他心智。同有漏。同無漏。同是法智分。同
是比智分。問曰。彼云何相緣。答曰。俱緣彼
[005-0036b]
心。不緣彼心所緣。若緣心所緣。是則自緣心。
不名緣他心。問曰。此中為說何等知他心智。
答曰。此中說得證他心智通者。問曰。亦更有
餘能知他心智。此中何以不說。答曰。或有說
者。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說。復有說者。此
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之說。復有
說者。此中說名義俱好者。復有說者。若體性
是通。若體性是修。若是離欲得。若是四支五
支禪果。此中說之。復有說者。若智知他心。如
實無謬是中說之。因此事故。擾動智海。如二
心展轉相緣。諸數法亦如是。亦應分別五識
種界善染污不隱沒無記威儀工巧。彼五識
不能展轉相緣。各行境界故。意識能展轉相
緣。緣一切法故。苦諦所斷心。與集諦所斷心。
能展轉相緣。苦諦所斷心。與修道所斷心。展
轉相緣。集諦所斷心。與修道斷心。展轉相
緣。滅諦所斷。有漏緣使展轉相緣。亦能緣無
漏緣使。無漏緣使不能緣有漏緣使。道諦所
斷有漏緣使。展轉相緣。亦能緣無漏緣使。無
漏緣使不能緣有漏緣使。無漏緣使於道展
轉相緣。修道所斷善不善隱沒無記。能緣五
行所斷心。其餘修道所斷。展轉相緣不斷心。
如苦忍苦智。集忍集智。能緣五行所斷心道
緣道。隨其所應展轉相緣。界者欲界色界。展
轉相緣。欲界不繫法展轉相緣。欲界無色界
無展轉相緣。色界無色界及不繫心展轉相
緣。善者能緣三種。善染污不隱沒無記。染污
能緣三種。善染污不隱沒無記。善報無記心
緣三種。善染污不隱沒無記。不善報無記無
[005-0036c]
展轉緣。所以者何。意地無不善報無記。如說
頗業身受受報非心耶。答曰。有諸不善業威
儀無記心展轉相緣。其事云何。答曰。威儀有
二種。一是威儀。二是威儀心。威儀者謂色香
味觸。威儀心者能起威儀心是也。四識是威
儀方便。非起威儀心。意識是威儀方便。亦是
起威儀心。彼四識能緣威儀。不能緣起威儀
心。意識能緣威儀亦能緣起威儀心。復有說
者。因威儀心更生意識。能緣十二入。是能展
轉相緣。工巧無記心展轉相緣。其事云何。答
曰。工巧有二種。一是工巧。二是工巧心。工巧
謂色聲香味觸。工巧心者能起工巧心者是。
五識是工巧方便。非起工巧心。意識是工巧
方便。亦是起工巧心。五識能緣工巧。不能緣
起工巧心。意識能緣工巧。亦能緣起工巧心。
復有說者。因工巧心更生意識。能緣十二入。
是能展轉相緣邪見。或以因謗果。或以果謗
因。或不以果謗因。或不以因謗果。云何以因
謗果。如說此善惡業無果報。云何以果謗因。
如說是人諸所受報無因無緣。云何不以果謗
因。眾生煩惱無因無緣。云何不以因謗果。如
說無過去未來現在。是名不以因謗果。此邪
見苦諦所斷。先說二心展轉相因。展轉相緣
者此中說二緣義所謂因緣境界緣。問曰。以
何等故。此中不說次第緣威勢緣耶。答曰。或
有說者。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說。復有說
者。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是有餘之說。復有
說者。此義以入彼所說中。其事云何。若說因
緣當知已說次第緣。所以者何。如說二心無
[005-0037a]
展轉相因。當知二心亦無次第緣。若說境界
緣。當知亦說威勢緣。所以者何。如說二心展
轉相緣。當知二心亦展轉威勢緣。是名已入
彼所說中。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