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245 梵網經懺悔行法-明-智旭 (CBETA)


No.1137


梵網經懺悔行法
明 菩薩戒弟子 藕益智旭 述


前文


經云。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悔。在佛菩薩形像前。
日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苦到禮三世千佛。
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見好相。便得滅
罪。此金口明訓也。故知法華方等大悲占察等種
種行法。雖各有滅罪得戒功能。而於犯十戒者。仍
須別依梵網行法。方使標心不泛。所謂如從地倒。
還從地起。又此經所明千里無師。像前自受。但云
當以七日。佛前懺悔。得見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
相。應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而不云苦到
禮三世千佛。葢大意與瓔珞地持之自誓受戒同
耳。故向年已曾述學戒法。今則特為受菩薩戒之
後。犯十重者。別明懺儀。俾依三世諸佛出罪。既見
好相。則戒體完復。雖於比丘法中。不任僧用。而或
為菩薩沙彌。或為菩薩優婆塞。可無慚德。且密默
進道。直證無生。亦非分外事矣。其或八戒五戒。及
沙彌戒破根本者。依此懺法。見好相已。既得菩薩
[001-0812c]
大戒。亦仍可許進比丘戒。若小乘比丘破根本者。
依此懺悔見好相已。密達無生。或仍可附與學之
科。縱令障深。未成感應。而永斷相續。懇惻求哀。必
能閉惡趣門。植出世種也。略為十意。一嚴道場。二
淨三業。三香華供養。四讚禮歸依。五陳罪悔除。六
立誓誦戒。七苦到禮佛。八重修願行。九旋遶自歸。
十坐念實相。


一嚴道場



擇取閒靜堂室。掃灑清淨。中安盧舍那像。或釋迦
像。更安諸菩薩像亦得。但須有佛像為主。懸設幢
蓋。及繒綵旛華。種種莊嚴。須傾竭己財。盡心盡力。
至誠為之。勿得苟簡。亦勿輙化施主。必其貧窶無
措。方可隨緣求辦。


二淨三業



行者自念繇夙善故。今生幸得受戒。繇惡障故。而
復毀犯。我既毀犯三世諸佛所設淨戒。現今即是
地獄中人。生大慚愧。生大怖畏。如處溷廁。一心求
出。如繫牢獄。一心求脫。不得剎那念世間事。沐浴
清淨。著新潔衣。秉志虔誠。口無雜語。如捧滿油。懼
其滴墮。獨自專精。勿求伴侶。設有一二同犯戒者。
慚懼專志決定是一。方可同修。必以得見好相為
期。不論一七。二七。乃至一年。乃至畢世。心無中懈。


三香華供養



行者初至像前。緣想十方一切三寶。性同虗空。無
[001-0813a]
所不在。我罪障故。不見不知。然諸佛菩薩。於我向
所作罪。今所修行。悉知悉見。無有遺餘。譬如盲人。
在大眾中。所作所為。盲不見眾。眾皆見盲。今我亦
爾。無明所覆。妄於清淨法界體中。違犯禁戒。造極
重罪。早為諸佛菩薩所見所知。今日覺悟。慚懼悔
過。諸佛菩薩。亦必現前。知我見我。先起如是深信
解已。於十方三寶。如對目前。敷具竦立。口當唱云。


一切恭敬。


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


總一禮已。燒香捧華。胡跪唱云。


嚴持香華。如法供養。


「 願此香華雲
 徧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
 尊法諸菩薩
 無邊聲聞眾
 緣覺獨覺仙
 無邊佛土中
 受用作佛事
 普熏諸眾生
 皆發菩提心」



以手散華。次復想云。我此香華徧十方。以為微妙
光明臺。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肴饍天寶衣。不可
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
旋轉無礙互莊嚴。徧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
寶前。皆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徧法界。彼彼無
雜無障礙。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熏法界諸眾生。蒙
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想已起立。唱云。


供養已。一切恭敬一拜


四讚禮歸依


[001-0813b]


行者修供養竟。一心緣念三寶真實功德。哀慕眷
變。誓不捨離。胡跪合掌。口出梵音。作是讚歎。


「 如來妙色身
 世間無與等
 無比不思議
 是故今敬禮」



「 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復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歸依」



「 善調心過惡
 及與身四種
 到不思議地
 故我今敬禮」



「 知諸爾𦦨法
 智身無罣礙
 於法無忘失
 故我今敬禮」



「 稽首過無量
 稽首無倫等
 稽首法自在
 稽首超思惟」



「 哀愍覆護我
 令法種增長
 逮及最後身
 常在如來前」



「 我所修福業
 此世及餘生
 由斯善根力
 願佛恒攝受」



偈出大寶積經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


讚已。一叩首。起立唱云。


一心頂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諸佛。


拜下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
此道場如常珠。一切諸佛影現中。我身影現諸佛
前。頭面接足歸命禮。至禮賢聖即以諸佛二字改
作賢聖二字。


一心頂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諸佛。
[001-0813c]


一心頂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尊法。


想云。真空法性如虗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
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


一心頂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尊法。


一切頂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賢聖。


一心頂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賢聖。


一心頂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賢聖。


各一禮已。胡跪唱云。


我弟子某甲。從今時。盡未來際身。歸依佛。歸依法。歸
依賢聖僧。歸依正法戒。


三說已。一叩首。隨俯伏想云。我及眾生。無始常為
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不見諸佛。不知出要。但順生
死。不知妙理。我今雖知。猶與眾生。同為一切重罪
所障。今對舍那。十方佛前。普為眾生。歸命懺悔。惟
願加護。令障消滅。


五陳罪悔除



行者歸依及運想竟。次應胡跪合掌。作是唱云。


普為法界。一切眾生。悉願斷除三障。至誠懺悔。


唱已。五體投地。復作是念。我與眾生。無始來今。由
愛見故。內計我人。外加惡友。不隨喜他一毫
之善。惟徧三業。廣造眾罪。事雖不廣惡心徧
。晝夜相續。無有間斷。覆諱過失。不欲人知
[001-0814a]
。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故於今
日。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懺
。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勤䇿三
業。翻昔重過。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念十方佛。
有大福慧。能救[托-七+友]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置三德
。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眾惡。今
知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諸善。徧斷眾惡。
。惟願盧舍那佛。一切世尊。慈悲攝受。聽我懺悔
運此順逆十心已。次應胡跪合掌。發露犯戒之罪。
求於十方。現住世間諸佛菩薩。以大慈悲。為我洗
滌。令得還淨。涕淚號泣。作如是說。


我弟子某甲至心懺悔。我及眾生。自性清淨。無明所
覆。不自覺知。以是因緣。長淪生死。今者。幸逢正法。秉
受律儀。煩惱亂心。復違學處。造作如是應隨所犯。或殺生。或偷盜。
或邪婬。或妄語。依事說之。無羞恥法。於佛法海。便為永棄。應墮阿

毗。大地獄中。猛火熾然。受無量苦。乃至備歷惡趣。無
解脫期。如是罪障。因果不虗。


諸佛菩薩。悉知悉見。我今發露。不敢覆藏。起正直心。
離謟曲行。奉對
十方。一切如來。已入大地。諸菩薩眾。不惜身命。悔過
求哀。普與眾生。洗滌往業。從前所作。願悉消除。自今
以後。誓不更造。惟願
諸佛。諸大菩薩。以大慈悲。憐愍於我。拔我罪根。施我
淨戒。
[001-0814b]


應須具足三說竟。起立唱云。


懺悔已。禮三寶一拜


六立願誦戒



行者發露悔除已竟。應想罪無實性。既從緣生。還
從緣滅。罪惡既滅。堪住菩薩三聚淨戒。胡跪合掌。
作如是白。


仰啟十方。一切如來。已入大地。諸菩薩眾。我從今日。
盡於未來。誓不退捨。大菩提願。誓不遠離。三聚淨戒。
惟願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諸佛菩薩。第一真聖。
於我某甲。重願受持淨戒律儀。咸為作證。


白已。至誠展誦十重四十八輕戒法。於朗誦時。心
緣文義。勿令散亂。若一時不能全誦者。分作二時
三時。乃至六時共誦一周。亦可。


七苦到禮佛



行者隨誦戒經多少竟。叩首起立。添香致敬。一心
緣念三世諸佛。如對日前。殷重懇切。一一頂禮。


一心頂禮梵網教主盧舍那佛三禮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次即頂禮三世三千諸佛。一佛一禮。或每時百拜。
或八十五十。或四十三十拜亦可。隨力多少。但令
相續無間。禮一部已。未獲好相。再禮一部。乃至十
部百部。直以得見好相為期。又行人色力若康。能
於七日中。禮三千佛一周。如是每七一部。相續無
間。彌善。設不能者。二七日方得一周。亦可。如是次
[001-0814c]
第。隨意多少禮竟。次復總禮一拜云。


一心頂禮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梵網經菩薩心地品微妙尊法三禮


一心頂禮大小乘毗奈耶藏。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玄通華光主菩薩。華光王大智明菩薩摩
訶薩。


一心頂禮一生補處彌勒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菩
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持律大師優波離尊者。及一切聲聞緣覺
賢聖僧。


觀想偈如前應知。


八重修願行



行者禮三寶竟。添香致敬。胡跪合掌。隨順彌勒菩
薩往昔所修微妙勝行。奉對三寶。如在目前。作是
唱云。


「 我今歸命禮
 十方一切佛
 菩薩聲聞眾
 大仙天眼者」



「 亦禮菩提心
 遠離諸惡道
 能得生天上
 乃至證涅槃」



「 若我作少罪
 隨心之所生
 今對諸佛前
 懺悔令除滅」



「 我今身口意
 所集諸功德
 願作菩提因
 當成無上道」



「 十方國土中
 供養如來者
 及佛無上智
[001-0815a]
 我今盡隨喜」



「 有罪悉懺悔
 是福皆隨喜
 我今禮諸佛
 願成無上智」



「 十方大菩薩
 證於十地者
 我今稽首禮
 願速證菩提」



「 得證菩提已
 摧伏於魔軍
 轉清淨法輪
 饒益眾生類」



「 常願住世間
 無量俱胝劫
 擊於大法鼓
 度脫苦眾生」



「 我沒於欲泥
 貪繩之所繫
 種種多纏縛
 願佛垂觀察」



「 眾生雖垢重
 諸佛不厭捨
 願以大慈悲
 度脫生死海」



「 現在諸世尊
 過去未來佛
 所行菩薩道
 我今願修學」



「 具足波羅蜜
 成就六神通
 度脫諸眾生
 證於無上道」



「 了知諸法空
 無相無自性
 無住無表示
 不生亦不滅」



「 又如大仙尊
 善了於無我
 無補特伽羅
 乃至無壽者」



「 於諸布施事
 不執我我所
 為安樂眾生
 施與無慳悋」



「 願我所施物
 不假功用生
 觀察了知空
[001-0815b]
 具施波羅蜜」



「 持戒無缺減
 得佛淨尸羅
 以無所住故
 具戒波羅蜜」



「 忍辱如四大
 不生分別心
 以無瞋恚故
 具忍波羅蜜」



「 願以身心力
 發起大精進
 堅固無懈怠
 具勤波羅蜜」



「 以如幻如化
 及勇猛精進
 金剛等三昧
 具禪波羅蜜」



「 願證三昧智
 入於三脫門
 了三世平等
 具慧波羅蜜」



「 諸佛妙色身
 光明大威德
 菩薩精進行
 願我皆圓滿」



偈出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云彌勒名稱者。勤修如是行。具六波羅蜜。安住於十地


說已起立。作如是唱。


迴向發願已。歸命禮三寶一拜


九旋遶自歸



禮竟起立。整理衣服。手執香爐。立定少頃。緣想三
寶賢聖。畟塞道場。各坐法座。以次旋身。一一徧遶。
安詳而轉。口作梵音唱云。



* 南無十方佛
* 南無十方法
* 南無十方僧
* 南無盧舍那佛
* 南無釋迦牟尼佛
* 南無三世三千佛
* 南無梵網經菩薩心地品
* 南無彌勒菩薩摩訶薩
[001-0815c]


如是稱名。或三或七。旋遶畢。還至像前。結三自歸。



* 自歸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 自歸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 和南聖眾


十坐念實相



行者禮懺竟。次應別就坐處。端身正坐。閉目合口。
調和氣息。如止觀前方便中廣明。次即諦觀向所
犯罪。為因心故犯。為因境故犯。為亦因心亦因境
故犯。為不因心。不因境故犯。若因心故犯。彼境不
現前時。何以無犯。若因境故犯。境自犯罪。不應我
犯。又若我因境犯。則聖人於境。何以不犯。若亦因
心亦因境故犯者為是心境各有犯性。待合方犯。
為是心境各無犯性。合乃生犯。若心境各有犯性
者。何須待合。又合時便有二犯。若心境各無犯性
者。合何能犯。如一砂無油。眾砂豈能出油。如是因
心。因境。雙因心境。尚自不得犯之生處。況復不因
心不因境而生犯耶。當知犯性。本自不生。我迷倒
故。於無心無境無持無犯性。妄計有心有境有於
違犯。如是違犯。本性空寂。非滅故空。作是觀已。於
心無所得。於境無所取。不見罪生相。不見罪滅相。
但以虗妄顛倒因緣故。非生似生以覺悟虗妄顛
倒因緣無性故。非滅說滅。是名觀罪性空。此觀若
得相續現前。自然煩惱漸薄。慧性漸開。即是得戒
[001-0816a]
之先容也。又觀此罪。為在內。為在外。為在中間。為
在過去。為在現在。為在未來。過去已滅。現在不住。
未來未有。云何有罪。又觀此罪為身造耶。為心造
耶。若身造者。地大造耶。水火風大造耶。空大造耶。
若心造者。心復云何。青黃赤白耶。長短方圓耶內
外中間耶。過現未來耶。心尚無形。安能造罪。如是
觀已。不得能造。不得所造但以無明熏習。虗妄顛
倒因緣。於無能無所性中。幻見能造所造。今以正
智如實觀察。身心既空。罪福無主。如彼霜露。慧日
能消。如久闇室。一燈能破。又觀此心。雖復本性空
寂。無能無所。無罪相。無福相。繇無相故。無礙無際。
不可思議。橫徧豎窮。無法不具。無法不造。隨其所
造一法。仍復即是全體大用。還具一切法。還造一
切法。無有一法而非所造。亦無一法而非能造。如
是觀已。即於罪相深達實相。實相即是本源成佛
常住法身三昧。此觀若成。必發戒體。是故經云。應
當靜觀察諸法真實相。不生亦不滅。不常復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
嚴也。如上事儀。名福德莊嚴。如上理觀。名智慧莊
嚴。有事儀而無理觀。不能清罪之源。有理觀而無
事儀。不能竭罪之流。譬如舊井。忽墜穢觸。宿水臭
濁新泉不來。理須汲盡。并撤汙泥。則泉脉泠然。不
改渫冽也。問曰。經中制令要見好相。坐時何不諦
觀諸佛相好乃令。推簡入空耶。答曰。欲觀諸佛相
[001-0816b]
好。須是戒根清淨。及了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者。
方可修習。今戒既有缺。解未必圓。若作意觀相。恐
招魔事。故必以空觀洗滌罪塵也。問曰。經云觀佛
相好。滅無量劫生死重罪。豈不能滌破戒垢。答曰。
觀相好者。實能滅罪。然須利智上根。方堪修習妙
觀。而惟簡性空。則是大乘初門。正治破戒心垢。問
曰。彼韋提希及五百侍女。何必盡是利智上根。答
曰。梵語韋提希。此翻思惟修。豈非利智。生值佛世。
親感佛臨。豈非上根。問曰五停心中。多障眾生應
修念佛觀。豈反招魔答曰。報障重者。令念佛功德
以除夙罪。亦未必單念相好。若現罪未[托-七+友]輒求好
相。戒慧俱劣。魔必得便。問曰。若爾。則經中不應令
得好相。答曰。夫好相者。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
心得。今但深觀罪性本空。罪既拔已。自成感應。譬
如磨鏡。垢淨像現。方超有心無心二過。問曰圓覺
經明修三觀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今
既觀罪性空。設復得見好相。豈不境觀相違。答曰。
此事理二懺。秪期滅罪。原無著意求相之心。惟其
空觀既深。罪根永[托-七+友]。感應道交。好相斯現。雖見好
相。仍了性空。故無喜動擾心。亦不驚愕亂意。如此
方是罪滅戒復之相。若見好相時。不與空觀相應。
或復喜動擾心。不能寂靜。或復驚愕亂意。不得輕
安。當知即是魔事。切須諳識。勿被境迷。爾時仍須
深入空觀。但念惟心。若是魔事。必漸隱沒。若實好
[001-0816c]
相。倍復增明。而能助發空慧。令無取著。故知推簡
法門。於滅罪障。有大功能。初心易入。令蕩無始虗
妄我法二執。頓達大乘實相正理。行者若能如是
事理二懺。精進勤修。不惟滅罪。亦有三根證相不
同。下根先獲戒品清淨。復有三品。一下品者。得諸
好夢。并覺諸根明淨。四大輕安。道心增長。二中品
者。於坐禪中。見諸靈瑞。光華。異香。善聲稱讚等。得
法喜樂。三上品者。於靜心中自見身相端嚴。威儀
無缺。篇聚戒相。次第現前。安隱無怖。中根證得定
品清淨。或發世間淨禪。或發亦世間亦出世禪。或
復發出世禪。是為三品。上根證得慧品清淨。或發
觀行。或階相似。或入分真。具如法華。三昧等廣明。


梵網經懺悔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