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2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唐-義淨 (CBETA)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九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4妄說自得上人法學處


1




攝頌曰:


「 最初劫比羅,
 漁人眾五百;
 苾芻住蘭若,
 自顯記相違。」



爾時薄伽梵在廣嚴城獼猴池側高閣堂中。
時有五百漁人,於勝慧河邊結侶而住。時彼
漁人有二大網:一名小足、二名大足。買魚
人少便用小足,買魚人多即用大足,若大節
會即二網俱張。彼於異時廣嚴城中有大節
會,買魚者眾二網俱施,分五百人以為二
朋,各持一網,施小足者多獲魚鼈黿鼉之類,
岸上委積如大穀聚。時有摩竭大魚海中眠
[009-0669a]
睡,隨潮泛濫遂入勝慧河中,持大足者即便
網得。時二百五十人共牽其網,網逼魚身即
便睡覺,曳網并人隨流而去,各大驚叫告小
足人曰:「我等并網並被魚牽,仁可俱來共我
相濟。」彼既聞已俱來共牽,五百諸人與網同
去不能持得。時五百人發聲大叫,告隨近人
曰:「諸人當知我五百人及大足網,並被魚牽
隨流而下,共來相濟。」時近住者,若放牛羊人、
採樵蘇人、正道活命人、邪道活命人,及餘諸
人,百千萬眾俱來牽網。時彼諸人身體傷損
其網破裂,極大艱辛方牽上岸。其摩竭魚有
一十八頭、三十六眼、或有人頭、或有象頭、或
有馬頭、駱駝頭、驢頭、牛頭、獼猴頭、師子頭、虎
頭、豹頭、熊頭、羆頭、猫頭、鹿頭、水牛頭、猪頭、狗頭、
魚頭,于時四遠諸人遞相告語:「勝慧河側五
百漁人張大足網,捕得一魚牽在岸上,其形
奇大有十八頭、三十六眼。」諸人聞已,時有無
量百千俱胝那庾多眾競集河所,或有情生
喜樂往彼觀瞻,或有先世善根警悟令去。廣
嚴城內外道六師,亦生喜樂共至魚所,大眾
雲集注目詳觀,共相告曰:「仁等各並識此頭
不?」生希有心指撝而住。諸佛常法觀察世間,
無不見聞無不知者,恒起大悲饒益一切,於
救護中最為第一最為雄猛,無有二言依定
慧住,顯發三明、善修三學、善調三業,度四瀑
流、安四神足,於長夜中修四攝行,捨除五蓋、
遠離五支、超越五道,六根具足六度圓滿,七
財普施、開七覺花,離世八法、示八正路,永斷
九結、明閑九定,充滿十力、名聞十方,諸自在
[009-0669b]
中最為殊勝,得諸無畏降伏魔怨、震大雷音
作師子吼,晝夜六時常以佛眼觀察世間,誰
增?誰減?誰遭苦厄?誰向惡趣?誰陷欲泥?誰堪
受化?作何方便拔濟令出。無聖財者令得聖
財,以智安膳那破無明膜,無善根者令種
善根,有善根者令其增長,置人天路安隱無
礙趣涅槃城。如有說言:


「 「假使大海潮,
 或失於期限;
 佛於所化者,
 濟度不過時。
 如母有一兒,
 常護其身命;
 佛於所化者,
 愍念過於彼。
 佛於諸有情,
 慈念不捨離;
 思濟其苦難,
 如母牛隨犢。」」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此摩竭魚今遭苦厄,於
先佛所已植善根,我因魚故施大教網化度
有情,宜往勝慧河側。」諸佛常法未入涅槃安
住於世,為欲憐愍所化有情,時往㮈洛迦、傍
生、餓鬼、人、天諸趣,或往屍林或往河處。今由
此事世尊欲往勝慧河邊,即便微笑口中出
五色光,或時下照或復上昇,其光下者至無
間獄并餘地獄,若受炎熱皆得清涼,若處寒
氷便獲溫暖,彼諸有情各得安樂,皆作是念:
「我與汝等為從地獄死,生餘處耶?」爾時世尊
令彼有情生信心已,復現餘相,彼見相已皆
作是念:「我等不於此死而生餘處,然我必由
無上大聖威德力故,令我身心現受安樂。」既
生敬信能滅諸苦,於人天趣受勝妙身,當為
法器見真諦理。其上昇者至色究竟天,光中
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等法,并說二伽他曰:
[009-0669c]


「 「汝當於佛教,
 勤求出離道,
 能破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佛法律中,
 勇進常修學,
 能捨於生死,
 得盡苦邊際。」」



時彼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還至佛所。若
佛世尊說過去事光從背入,若說未來事光
從胸入,若說地獄事光從足下入,若說傍生
事光從足跟入,若說餓鬼事光從足指入,若
說人事光從膝入,若說力輪王事光從左手
掌入,若說轉輪王事光從右手掌入,若說天
事光從臍入,若說聲聞事光從口入,若說獨
覺事光從眉間入,若說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事光從頂入。是時光明遶佛三匝從臍
而入。時具壽阿難陀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
尊!如來、應、正等覺,熙怡微笑非無因緣。」即說
伽他而請佛曰:


「 「口出種種妙光明,
 流滿大千非一相,
 周遍十方諸剎土,
 如日光照盡虛空。
 佛是眾生最勝因,
 能除憍慢及憂慼,
 無緣不啟於金口,
 微笑當必演希奇。
 安詳審諦牟尼尊,
 樂欲聞者能為說,
 如師子王發妙吼,
 願為我等決疑心。
 如大海內妙山王,
 若無因緣不搖動,
 自在慈悲現微笑,
 為渴仰者說因緣。」」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如是,如是。阿難陀!非
無因緣,如來、應、正等覺輒現微笑。汝今應可
告諸苾芻:『如來欲往河岸遊行。若諸具壽樂
欲隨從如來去者,當可持衣。』」時具壽阿難陀
承佛教已,告諸苾芻曰:「諸具壽!佛今欲往
[009-0670a]
河岸遊行,若諸具壽樂隨從者當可持衣。」時
諸苾芻既奉教已俱來佛所。爾時世尊往勝
慧河,自調伏故調伏圍繞,自寂靜故寂靜圍
繞,解脫解脫圍繞,安隱安隱圍繞,善順善
順圍繞,阿羅漢阿羅漢圍繞,離欲離欲圍繞,
端嚴端嚴圍繞,如栴檀林旃檀圍繞,猶如象
王眾象圍繞,如師子王師子圍繞,如大牛王
諸牛圍繞,猶如鵝王諸鵝圍繞,如妙翅鳥諸
鳥圍繞,如婆羅門學徒圍繞,猶如大醫病者
圍繞,如大將軍兵眾圍繞,如大導師行旅圍
繞,猶如商主賈客圍繞,如大長者人眾圍
繞,如大國王諸臣圍繞,如轉輪王千子圍繞,
猶如明月眾星圍繞,猶如日輪千光圍繞,如
持國天王乾闥婆眾圍繞,如增長天王拘畔
荼眾圍繞,如醜目天王龍眾圍繞,如多聞天
王藥叉眾圍繞,如淨妙王阿蘇羅眾圍繞,猶
如帝釋三十三天圍繞,如梵天王梵眾圍繞,
猶如大海湛然安靜,猶如大雲靉靆垂布,猶
如象王屏息狂醉,調伏諸根威儀寂靜,三十
二相而為莊飾,八十種好以自嚴身,圓光一
尋朗踰千日,安步徐進如移寶山,十力四無
畏大悲三念住,無量功德皆悉圓滿,諸大聲
聞:尊者阿慎若憍陳如、尊者馬勝、尊者婆瑟
波、尊者大名、尊者無滅、尊者舍利子、尊者大
目連、尊者迦攝波、尊者阿難陀、尊者頡離
伐底,如是等諸大聲聞,及諸苾芻眾共往河
側。


時諸大眾遙見世尊并苾芻眾自遠而來,
諸不信者共相議曰:「諸人當知,我聞沙門瞿
答摩斷諸喜樂,彼亦愛好來觀此魚。」諸敬信
[009-0670b]
者便作是說:「諸人應知,如佛世尊久除喜樂,
豈非今日緣此魚故,為諸大眾降大慈悲,欲
說希奇微妙之法。」共說頌曰:


「 「牟尼久捨喜樂心,
 無信之人生誹謗;
 最勝今來於此處,
 必為時眾說微言。」」



是時大眾見世尊至悉皆驚起,由佛世尊為
菩薩時,於師僧父母尊重之處常起恭敬故。
爾時世尊入大眾中,在苾芻前就座而坐,便
告五百漁人曰:「賢首!汝等先身曾作惡業,由
此緣故生在卑賤漁捕人中。汝今更復手執
刀網,為殺害業而自活命。今於此死,何處受
生?」漁人請曰:「我今不知欲何所作?」世尊告曰:
「汝今宜可放魚鼈等水族之類。」彼白佛言:「如
世尊教。」即便放捨。爾時世尊以神通力,令魚
鼈等如游於水入勝慧河,唯摩竭魚獨留不
去,憶前生事能作人語,共佛酬答。爾時世尊
告摩竭魚曰:「汝是劫比羅不?」答言:「我是劫比
羅。」世尊復問:「汝曾作身語意惡行不?」答言:「曾
作。」「汝頗知此三種惡行招惡異熟不?」答言:「我
知。」「汝知此業自身受不?」答言:「現受。」「誰是汝惡
知識?」答言:「我母。」「彼生何處?」答言:「生捺洛迦。」「汝
生何趣?」答言:「在傍生中。」「於此死已,當生何處?」
答言:「我於此死,生捺洛迦。」時摩竭魚作是語
已即便啼泣。爾時世尊說伽他曰:


「 「汝墮傍生趣,
 我今無奈何!
 處在無暇中,
 啼泣當何益?
 我今悲愍汝,
 汝宜發善心,
 厭離傍生身,
 當得昇天上。」」



時摩竭魚聞是語已,於世尊所深生敬信。世
[009-0670c]
尊即為說三句法,告言:「賢首!


「 「諸行皆無常,
 諸法悉無我,
 寂靜即涅槃,
 是名三法印。」」



是時大會各生希有,共相議曰:「何意此魚,世
尊垂問令憶宿世,復為人語共佛酬答?諸人
當知,大聖如來威德尊重,我等庸微不敢諮
問。我宜共詣尊者阿難陀處,問其所由如說
信受。」時敬信者即便共詣阿難陀所白言:「尊
者!何意此魚善解人言,共佛世尊論宿命事?」
時阿難陀報諸人曰:「汝今宜往請問世尊。」諸
人答曰:「如來世尊威德嚴重,我等庸愚不敢
輕觸。」阿難陀曰:「我亦同汝懼佛威嚴,今為汝
等略問其事。」時具壽阿難陀即從座起往世尊
所,禮雙足已在一面立,白言:「世尊!此魚何緣
能解人語,共佛世尊論宿命事?」爾時世尊告
阿難陀曰:「汝今欲聞此摩竭魚宿世緣不?」時
阿難陀白言:「世尊!我等樂聞,今正是時。唯願
為說此魚宿世所有因緣,我等苾芻及諸大
眾,得聞法已信受奉持。」


佛告阿難陀:「汝當諦
聽,至極作意,善思念之。於過去世此賢劫中人
壽二萬歲時,有佛世尊出現於世,號迦攝波
如來、應、正遍知、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迦梵,在婆羅痆斯城仙
人墮處施鹿林中,與大苾芻眾二萬人俱。時
彼城中王名訖栗枳,時世安樂穀稼豐稔,人
民眾多畜產滋盛,無有鬪諍兵甲休息,亦無
病苦及諸賊盜,正法理國為大法王。於其國
中有婆羅門童子,言從本國遠詣南方,彼有
婆羅門,博通眾藝善解四明,遠近諸方皆來
[009-0671a]
歸湊。是時童子便詣其所,到已致敬於一面
坐。彼婆羅門曰:『善來童子!汝從何來?何所求
覓?』答言:『我從中國來,欲於大師足下親承道
業。』師問之曰:『欲學何書?』答曰:『學四明論。』報言:
『善哉!應如是學,此是婆羅門所應作事。』是時
童子即便受學,凡諸學者至休假日,或往河
池沐浴、或往城市觀望、或採香薪以充祭祀。
是時童子至休假日,與諸學徒共採薪木,便
於路中共相問曰:『君等皆是婆羅門姓,從何
處來?』一人報曰:『我從東方來。』一人曰:『我從西
國來。』一人曰:『我從北方來。』時彼童子曰:『我從
中國來。』諸人問曰:『諸餘方國我並略聞,中國
軌儀未曾見說。』即說頌曰:


「 「『智慧出東方,
 兩舌在西國,
 敬順生南國,
 惡口居北方。』」



「時諸學徒問童子曰:『汝之中國其事云何?』童
子答曰:『我之中國特勝諸方,甘蔗香稻果實
充足,畜產豐饒快樂安隱,人物繁多咸重慈
濟,聰明福德技藝過人。有弶伽河吉祥清潔,
於河兩岸其水平流。有十八處仙人住止,各
大精苦現得昇天。』復問之曰:『中國之地頗有
聰叡辯才善能談論如我師不?』答曰:『現今中
國有一論師,如師子王自在無礙,我師見之
自懷慚恥。』時彼童子讚美中方,諸人既聞悉
皆樂往。時諸童子各持薪木至本師舍,安置
薪已詣其師處,各白師曰:『此之童子讚美中
方,令我諸人悉皆樂去。』其師報曰:『方國美
妙人皆甚言,但可耳聞無宜即去。』諸徒曰:『彼
童子說現今中國有一論師,如師子王自在無
[009-0671b]
礙,我師若見必懷慚恥。』其師報曰:『地豐珍寶
人多俊乂,我豈自說區宇之內唯我一人
更無勝者?』復白師曰:『若如是者我今樂去,一
遍觀方國,二洗沐仙河,於大論師伏膺受業,
降伏諸論、談吐激揚、發起名譽、多獲財利。』時婆
羅門性少緣務愛愍學徒,報諸人曰:『汝等宜
應將我資具,鹿皮疎服、三拒君持并祠祀器,
我今與汝,俱去尋師。』彼便受教共往中國。所
至城邑興大論場,諸來論者皆被挫折,壞其
車輿懷慚而歸;或以灰瓶打其頭上,如教射
處烏鳥散飛;或有繒蓋幢幡遠近迎接,咸稱
弟子隨從而行。時婆羅門漸次遊行,所過城
邑皆為上首,至婆羅痆斯城便自生念:『我今
何故捨其根本而取枝條?凡有聰明解激論
者,及餘學士咸在王庭,我今宜應自詣王所。』
作是念已即便往詣訖栗枳王。既至王所為
王呪願:『願王降伏諸怨,長命無病。』作是言已
在一面坐,而啟王曰:『大王當知!我於本國頗
亦尋師,曾習少多書論文字,欲於王所建立
論端,敢共諸人略申激難。』王既聞已命大臣
曰:『今我國中有談論者,堪與此人共為酬對
不?』白言:『有。』問:『在何處?』白言:『在某聚落,有婆
羅門名劫比羅設摩,善解四明及餘書論,能
立己義善破他宗,大智聰明如火騰焰,於眾
人中而為上首。』王曰:『可喚將來。』大臣奉教便
喚論師。既至王所,呪願同前,在一面坐。大臣
啟曰:『此是所喚解論大師。』王曰:『善哉大師!頗
能對我與婆羅門共相問難不?』答曰:『我能。』王
勅臣曰:『卿今宜可嚴飾論場,立、敵兩朋善為
[009-0671c]
處置。』大臣奉教嚴飾,王便整駕親至論所。王
既坐已,大臣啟曰:『大王!欲遣誰作前宗?』王
曰:『婆羅門遠自南國,主客之禮請作前宗。』彼
婆羅門便立論宗,申說巧詞有五百頌,辯捷
明利聽者罕知。時劫比羅設摩一聞悟會便斥
是非:『此是相違、此是不定、此不成就。』時婆羅
門既被破已默然而住。凡論議者,不能酬答
即墮負處。時王見勝便大歡喜,問言:『大師住
在何處?』白言:『大王!在某聚落。』報言:『大師善為
談論,彼之聚落用賞論功。』即便謝王歡喜而
去。既獲富盛遂取新妻,未久之間便誕一息。
初生之日黃髮被頭,三七既終廣召親族,欲
為兒子建立嘉名。父告親曰:『今我此兒欲立
何字?』宗親告曰:『此是劫比羅設摩,兒又初生
之時髮作劫比羅色,應與此子名劫比羅。』既
為立字撫育滋養,哺以乳酪、間以諸酥,隨時
服玩勝妙之物,便速長大如蓮華出池。既成
立已便教習學書印算數,俗務取與皆悉明
了,次教婆羅門威儀法式,執灰執土及持瓶
器,洗沐之法清淨軌儀,甕聲蓬聲四明諸論:
所謂頡力明論、耶樹明論、娑摩明論、阿闥明
論,自解祠祀、教他祠祀,自解讀誦、教他讀誦,
施物受財,所有方軌明此六事,成大婆羅門
博通眾典,顯發自宗斥破他論,聰敏智慧如
大明炬。


「後於異時劫比羅設摩,教五百婆羅
門子誦婆羅門典。時子劫比羅亦教習學,便
白父曰:『頡利遮字其義云何?』父告之曰:『汝
所問字其義甚深,先師共傳卒難解了。』復問
父曰:『豈古大師無義而說,然我忖度少有依
[009-0672a]
希。』其父聞已便即思念:『世間之人皆欲子
勝,今劫比羅道藝勝我,當以五百童子而委
付之。』便告子曰:『汝今道藝勝我,此五百人汝
當教誨。』即依父命教五百人。父捨學徒無復
餘事,隨心所樂在處遊行。彼於異時往施鹿
林所詣一苾芻白言:『聖者!此之文句其義云
何?』苾芻答曰:『賢首!汝今不應作如是問,若作
此問義不周悉,應如是問方得圓滿。』時婆羅
門既被教訶,便即生念:『我所致問尚不堪任,
況能與之共為敵論。』於苾芻處生敬信心,於
時時中請就家食。時婆羅門後便染患,告其
子曰:『日月所臨處更無餘人與汝等者,我命
終後於諸論場汝無疑懼,唯除迦攝波佛聲
聞弟子。何以故?彼宗寬廣甚深難測,世論不
能伏、俗智不能知,眾一其心不求名利,故汝
不應共為論激。』子言:『甚善。』時婆羅門所患漸
增,雖加湯藥日就羸困,如有說云:


「 「『積聚皆銷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別離,
 有命咸歸死。』」



「時婆羅門即便命終。其子與諸眷屬,以五綵
繒輿送至屍林,以火焚訖懷憂而住。諸餘論
師聞彼父死,共相告曰:『仁等當知,彼善論波
羅門今已身死,我等宜往詣訖栗枳王請申
論事。』即便共往。既至王所呪願王已,便啟
王曰:『我等曾於師邊少學文字,敢欲親對王
所建立論端。』王告臣曰:『卿今宜往命彼論師。』
大臣答曰:『彼師已死。』王曰:『由此緣故,如場中
鳥雀今並競來。然彼大師頗有兒息及兄弟
耶?』大臣白言:『有子名劫比羅。』王曰:『宜可命
[009-0672b]
來。』奉命便喚。既至王所,呪願王已在一面
坐。大臣白王:『此是大師之子名劫比羅。』王言:
『善來!今有諸方論師遠近咸萃,欲於我所興
建論端,汝能共彼相酬對不?』便白王曰:『敢申
論難。』便立論場令其激難,王便整駕親觀得
失,即令諸來論人並為宗主,遣劫比羅共為
敵論。所有詰問隨事窮研,諸立論人咸皆杜
口,凡論義不答即墮負處。時王既見無礙辯
才,極生希有而歎之曰:『此兒年在弱歲德冠
群英。』歡喜驚嗟特異優賞,令乘大象灌頂稱
尊,號曰論王,眾所瞻仰。其劫比羅母遙生憂
念:『豈我小兒為性輕躁,被奪封邑無面歸耶?』
作是思惟懷愁而住。時劫比羅既蒙灌頂為
大論王,群彥相隨共還本宅。其母怱遽而告
之曰:『汝已摧破諸論師不?』便報母曰:『並已破
訖,唯除迦葉波佛聲聞弟子。』其母即便迴面
揮手。時劫比羅即白母曰:『何意慈尊迴面揮
手?』母曰:『汝今知不?所有封邑猶未能安,終被
苾芻共相侵奪,汝今宜往折彼沙門。』便白母
曰:『慈父亡日誡以遺言:「日月光臨更無餘人
與汝等者,我命終後於諸論場汝無疑懼,唯
除迦攝波佛聲聞弟子。何以故?彼宗寬廣甚
深難測,世論不能伏、俗智不能知,眾一其心
不求名利,汝勿共論。」』母便報曰:『汝父在日是
沙門奴,豈汝今時還作奴也?宜可即行挫其
鋒銳。』劫比羅稟性仁孝,無違母言,便往鹿園。
於其中路逢一苾芻,即便問言:『苾芻從何處
來?』報言:『仙人墮處施鹿林來。』問曰:『仙人墮處
有幾許苾芻?』答曰:『強逾二萬。』問曰:『苾芻之眾
[009-0672c]
其數已多,所有經典未知多少?』報曰:『苾芻經
典總有三藏。』問曰:『其一一藏數量如何?』報言:
『一藏頌有十萬。』問曰:『在家俗侶頗得聞不?』報
言:『得聞二藏,謂論及經。毘奈耶教是出家軌
式,俗不合聞。』劫比羅便作是念:『其激論法不
許他知。』作斯念已白苾芻曰:『仁今為我且說
少多佛家要義。』苾芻便念:『此婆羅門是論難
者,為稱量我而發斯問?為當不解而見請耶?
我今試之。』誦伽他曰:


「 「『何處流當止?
 何處道應行?
 世間苦樂事,
 何處當窮盡?』」



「說伽他已,而報之曰:『婆羅門!汝當為我解斯
頌義。』時劫比羅於諸明處周遍思量,盡其慧
解莫測其義。云何流止?云何道行?即便四顧
勿有餘人見聞於我,遂作是念:『若於此處有
證義人,即令我身交被挫折。』便行矯詐報苾
芻曰:『我觀此頌宗緒綿長其義深遠,汝宜且
向婆羅痆斯,我有少緣當行鹿苑,不可倉卒
為陳其義,後時重會解亦不難。』既言別已詣
鹿林中,見諸苾芻讀誦禪思勤求出道,深生
敬信即自思念:『誰復不顧後世情懷慘毒,於
斯智者興覓過心共申狂論?』作是念已遂還
本居。母見問曰:『汝已摧破迦攝波弟子?』即
白母曰:『看母意趣,欲得亡失現居封邑。』母告
子曰:『所說何義?』兒即報曰:『試往鹿林路逢苾
芻。』並悉如前具報於母。母既聞已報曰:『若
如是者,汝今宜可學於佛法。』白言:『欲學何事?』
報曰:『彼論義法不教俗旅,汝可出家從其受
學。』復白母曰:『寧容勝族於雜類中為小因緣
[009-0673a]
投出家也?』母報之曰:『待學得已後當歸俗,豈
於頭上生蔓草耶?』


「其兒稟性仁孝,被母驅逼
便欲出家。遂至鹿林到苾芻處告言:『大德!我
欲出家。』時彼苾芻便作是念:『此婆羅門善能
激論,若出家者紹隆佛法。』作是念已,報曰:
『善哉!隨汝意樂,榮名富盛皆悉無常,能捨出
家斯為最善。』劫比羅曰:『我於此處人皆識知,
可往他鄉方為出俗。』苾芻言:『善。』遂即將往餘
方,與其出家并受圓具,便教習學三藏俱明,
為大法師詞辯無滯。若闡誦經法,必昇眾寶
師子之座,吹雙䗍振大鼓,王及士庶悉皆
雲集,聞者歡喜。時劫比羅便自生念:『我之勤
學其功已成,宜往婆羅痆斯迦攝波佛所,親
奉大師承事供養。』既至城已,母聞子來即便
尋覓至鹿林中,見子問曰:『汝已摧伏迦攝波
佛沙門弟子耶?』便白母曰:『我雖解教而未證
果,彼諸弟子教證俱明,我復何能輒相摧折?』
其母報曰:『汝必須摧。』被母驅催不能自免,便
白母曰:『若聞莊嚴寶座擊鼓吹螺,大眾集時
母當來至。』母報言:『善!時至我來。』


「後於異時劫
比羅次昇法座,大眾皆集,母聞鼓震驚往
鹿林,於高座邊默爾而住。是時法師便昇
高座,初演正法後雜邪言。時諸苾芻聞而告
曰:『具壽!汝莫謗毀佛教。建魔幟、摧法幢,捨此
身已當生惡趣。』即無言對便下高座,遂白母
曰:『見此事不?』答言:『見。』劫比羅曰:『豈不已言,
我但解教,彼教證俱閑,豈我於彼能為挫折?』
母曰:『我當教汝激論方便。汝若更為說法之
時,先談正法後述邪宗。彼諸苾芻作訶諫
[009-0673b]
言,引善惡事不聽語者,汝當口陳刀劍出不
義言,彼諸沙門畏惡名稱即自默然,時俗諸
人謂其墮負。』便報母曰:『是好方便,見昇座
時母當重來。』報言:『好。』便於後時同前屈請,吹
螺擊鼓七眾俱集,其母遂來於座後邊默然
而坐。


「時劫比羅即昇高座准式誦經,初誦正經後
陳邪法。時諸苾芻告言:『具壽!汝勿破正興邪,
乃至當生惡趣。』便憶母言,口出刀劍,報苾芻
曰:『汝口如象口何所識知?若法非法、律非律,
汝如馬口、如駱駝口、驢口、牛口、獼猴口、師子
口、虎口、豹口、熊口羆口、猫口、鹿口、水牛口、猪口、
狗口、魚口、愚人口,汝復寧知法及非法?』時諸
苾芻共相告曰:『此既口陳刀劍,我等宜行。』其
不忍者悉皆捨去,其容忍者在座而聽,作如
是念:『若陳正法我宜聽之,若說邪宗彼當受
苦。』時劫比羅於學無學諸聖苾芻,作十八種
惡口罵詈便下高座,白其母曰:『母今喜不?』
母告子曰:『我今大喜,宜可共歸。』劫比羅曰:『我
不能歸,我於迦攝波佛無上正覺教法之中
情所愛尚。』母曰:『汝豈不聞婆羅門典,父母言
教不可輒違。汝今即應共我歸舍。』便報母曰:
『我不能去,若我流轉於生死中,願莫重遭如
是之母。由惡知識故,令我於學無學聖人之
所出麁獷言,緣此惡業必定當來招苦異熟。』
是時彼母既喚不得,便於婆羅痆斯街衢巷
陌人眾之處作如是語:『諸人當知,迦攝波弟
子強奪我兒,仁當助我。』諸人聞已,其敬信者
共相安撫;不信之人便生調弄。是時老母恥
[009-0673c]
辱纏懷便歐熱血,因即命過生㮈洛迦。劫
比羅苾芻由作十八種惡口,罵學無學人及
諸苾芻故,命終之後生摩竭魚中,其形可
惡。」


時諸大眾聞佛說已,共相謂曰:「諸人當
知,彼劫比羅苾芻,為大法師辯才無礙善能
說法,令百千眾聞者歡喜。但由惡口生惡道
中,我等命終當生何處?」作是思惟懷憂而住。
爾時世尊觀察大眾意樂煩惱根性差別,隨
其所宜而為說法。既聞法已,有得煖、頂、忍、世
間第一法,或得預流、一來、不還果者,或有出
家盡諸有漏獲阿羅漢,或於聲聞菩提,或於
獨覺菩提,或於無上菩提心生希願,復令大
眾於三寶所生極信心。爾時世尊為大利益,
廣調伏已捨之而去。


時摩竭大魚便自生念:
「我今不應於世尊所聞三句法而更食耶?」即
便斷食,傍生之趣火力增強飢渴所逼,於世
尊所敬重逾深,即便命過生四大王眾天。凡
生天者若男若女,即生三念:「我從何死?今於
何生?由作何業?」便憶前身:「我於傍生趣死,今
生四大王眾天,由於佛所生敬信故。」時彼天
子便作是念:「我今不應留住經宿方見世尊。」
是時天子作是念已即莊嚴身,具諸瓔珞光
明殊妙,便以衣角盛妙天花:所謂嗢鉢羅花、
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迦花、曼陀羅花,
過初夜分來詣佛所,便布天花供養佛已,頂
禮雙足在一面坐。是彼天子光明赫奕,周遍
照耀高閣堂中。爾時世尊隨彼天子意樂根
性,為其說法令悟諦理。是時天子既聞法已,
即於座上得預流果,既見諦已白世尊曰:「大
[009-0674a]
德!由佛世尊令我證得解脫之果,此非父母、
人王、天眾、沙門、婆羅門、親友、眷屬之所能作。
我遇世尊善知識故,於地獄、傍生、餓鬼趣中
拔濟令出,安置人天勝妙之處,當盡生死得
涅槃路,乾竭血海、超越骨山,無始積集薩迦
耶見以金剛智杵而摧碎之得預流果。我今
歸依佛法僧寶,唯願世尊證知,我是鄔波索
迦,始從今日乃至命存受五學處,不殺生乃
至不飲酒。」即於佛前而說頌曰:


「 「我由佛力故,
 永閉三惡道,
 得生勝妙天,
 長歸涅槃路。
 我依世尊故,
 令得清淨眼,
 證見真諦理,
 當盡苦海際。
 佛超於人天,
 離生老死患,
 有海中難遇,
 我逢今得果。
 我以莊嚴身,
 淨心禮佛足,
 右繞除怨者,
 今往赴天宮。」」



時摩竭魚天子既稱所願,猶如商主多獲財
利,亦如農夫多收稼穡,如勇健者降伏怨敵,
如重病人除去眾疾,時彼天子辭佛而去便
往天宮。


時諸苾芻於初後夜,警覺專心思惟而住,見
世尊處有大光明便生疑念。至天曉已白世
尊曰:「於昨夜中豈有梵世諸天及天帝釋或
四天王,或有諸餘威德天眾來禮世尊耶?」世
尊告曰:「諸苾芻!非是梵天及餘天眾,汝等苾
芻豈不見彼摩竭大魚有十八頭,我為彼說
三句妙法?」苾芻白佛:「我等皆見。」佛言:「彼於中
夜來至我所,我為說法,得見諦已,還詣天宮。」
[009-0674b]
時諸苾芻復白佛言:「此前身摩竭魚天子,曾
作何業得生四天王處?復由何業親於佛所
證四真諦?」世尊告曰:「諸苾芻!彼魚天子自所
作業,增長時熟緣變現前,猶如瀑流不可迴
轉,決定感報無餘代受。汝諸苾芻!彼魚天
子凡所自作惡業,不於外界地水火風令其
受報,然於自身蘊界處中而受異熟。」即說頌
曰:


「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汝諸苾芻!有生受業、有後受業。云何生受業?
此於前身為摩竭魚,由於我邊起敬信心故,
彼業異熟生在四大王眾天,是名生受業。云
何後受業,即劫比羅於迦攝波佛正等正覺
教法之中而為出家,讀誦受持為人演說,於
蘊界處、十二緣生及處非處悉皆善巧,由彼
積集善根業力得生天上,今於我所見四真
諦,是名後受業。苾芻當知!若純黑業得純黑
異熟,若純白業得純白異熟,若黑白雜業得
雜異熟。是故苾芻!應離純黑及黑白雜業,當
勤修學純白之業。」時諸苾芻聞佛說已,歡喜
信受。


時彼五百漁人共相告曰:「仁等親聞彼劫比
羅,為大法師善解三藏,辯才無礙化百千人,
能令聞者悉生歡喜,但由惡口墮傍生中。我
等常為惡業無有慈悲,廣殺有情以自活命。
我等死後何處受生?我等今時若不生在下
賤家者,亦於如來善說法律而為出家,發勇
猛心勤求不倦,超度四軛、越四瀑流。」作是語
[009-0674c]
已,各以手支頰懷憂而住。諸佛常法未入涅
槃安住於世,為欲憐愍所化有情,晝夜六時
常以佛眼觀諸世間,廣說如上。諸大聲聞亦
復如是。時具壽舍利子,以聲聞慧眼觀察世
間,便見五百漁人心生厭離懷憂而住,即便
往詣五百人所,而告之曰:「賢首!何意汝等以
手支頰懷憂而住?」時諸漁人答言:「聖者!我今
云何得不愁苦?我等親聞彼劫比羅,為大法
師善解三藏,演說無滯化百千人,能令聞者
悉生歡喜,但由惡口墮傍生中。我等常為惡
業無有慈悲,廣殺有情以自活命,我等死後
何處受生?我等今時若不生在下賤家者,亦
於如來善說法律而為出家,發勇猛心勤求
不倦,超四軛越四流。斯我無分,寧不憂苦?」是
時舍利子而告之曰:「賢首!牟尼法主聖教之
中,不以家門氏族為勝,但以正行為先。」即說
頌曰:


「 「如來教法中,
 不問於族姓;
 但觀過去世,
 所作善惡業。」



「若汝等情有希願,於佛法中欲求出家,并受
近圓為苾芻者,汝等宜應往世尊所求請出
家,世尊知時滿汝所願。」諸人白言:「聖者!若得
如是,我當請佛而求出家。」時舍利子遂將五
百善男子,往詣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白
佛言:「世尊!大德此五百善男子深心希願,於
善說法律求欲出家,并受近圓而為苾芻,唯
願世尊為憐愍故,與其出家并受近圓。」爾時
世尊告五百人曰:「善來苾芻!可修梵行。」於佛
言下鬚髮自落,法衣著身瓶鉢在手,威儀具
[009-0675a]
足如百歲苾芻。頌曰:


「 「世尊唱善來!
 髮落衣鉢具;
 諸根咸寂定,
 隨念悉皆成。」」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