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34 大日經義釋-唐-一行 (CBETA)




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卷第三
沙門 一行 述記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第二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者上品已約種種心相對辨
一切智心竟然此妙果以何方便而能得至耶故此
品次明入漫荼羅行法其眾緣支分及所要真言皆
[003-0299c]
於此中廣明譬如已知乳酪有醍醐性即教令具諸
器物方便攢搖以從緣起故當知不異十緣生句也
復次聲聞經中以毗尼為祕藏要擇人簡眾方乃授
之若未發律儀不令聽聞修習摩訶衍中亦以持明
為祕藏未入漫荼羅者不令讀誦受持還同盜聽布
薩反招重罪所以然者如世人慈育稚子雖復情無
所恡而不授與干將莫耶以不知運用方便故必傷
其體今此法門亦復如是即心成佛旨趣難知恐未
來眾生輕慢法故不能諮訪善知識未蒙三密加持
而自師心執文輙自修學久用功力無所能成反謗
此經謂非佛說又此經文有淺略深祕二釋就深祕
釋中復有淺深輙爾披翫者以不解密號故謂是因
緣事相心生慢易自言我行真道何用呪術事耶以
如是等因緣感匱法業於無量劫墮惡趣中所以修
學真言者要令先入漫荼羅也漫荼羅名義下當更
釋。


經云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說此諸
佛自證三菩提不思議法界超越心地乃至一切支
分皆悉出現如來之身為彼從初發心乃至十地諸
眾生故遍至十方還來佛身本位本位中住者即金
剛手承佛神力領解上文先歎世尊甚為奇特由具
大方便故乃能說此諸佛自證三菩提所謂自心自
覺不可思議法界出過一切心地的無所依也如世
間人舉趾動足皆依於地菩薩亦如是依心進行故
[003-0300a]
名此心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遍知如來已
度此微細戲論進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也雖究竟
寂滅不可言宣而能以種種方便道為眾生類如本
性信解而演說法即是領解一切智心無盡莊嚴之
迹也不思議法界即喻蓮華臺種種方便道即喻蓮
華葉此領解中文雖簡略而提舉宗通妙旨無所不
周次即請佛唯願世尊次說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
大漫荼羅王也今且約胎藏而為喻行者初發一切
智心如父母和合因緣識種子初託胎中爾時漸次
增長為行業巧風之所匠成乃至始誕育時諸根百
體皆悉備足始於父母種姓中生猶如依真言門學
大悲萬行淨心顯現又此嬰童漸具人法習諸伎藝
伎藝已通施行事業如於淨心中發起方便修治自
佗隨緣利物濟度眾生故名大悲胎藏生也復次初
入淨菩提心門見法明道如識種子歌羅羅時前七
地以來為大悲萬行之所含養如在胎藏無功用以
去漸學如來方便如嬰童已生習諸伎藝至如來一
切智地如伎藝已成施于從政故名大悲胎藏生又
是一重祕密漫荼羅也今以蓮華喻此漫荼羅義如
蓮種在堅𣪊之中枝條華葉之性已宛然具足猶若
世間種子心從此漸次增長乃至初生華疱時蓮臺
果實隱於葉藏之內如出世間心尚在蘊中又由此
葉藏所包不為風寒眾緣之所傷壞淨色鬢蕊日夜
滋榮猶如大悲胎藏既成就已於日光中顯照開敷
[003-0300b]
如方便滿足今此中妙法蓮華漫荼羅義毗盧遮那
本地常心即是華藏具體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如
眾實俱成十世界微塵數金剛密慧差別智印猶如
𩯭蕊十世界微塵數大悲萬行波羅蜜門猶如華藏
三乘六道無量應身猶如根莖條葉發暉相間以如
是眾德輪圓周備故名漫荼羅也然以如來加持故
從佛菩提自證之德現八葉中胎藏身從金剛密印
現第一重金剛手等諸內眷屬從大悲萬行現第二
重摩訶薩埵諸大眷屬從普門方便現第三重一切
眾生喜見隨類之身若以輪王灌頂方之則第三重
如萬國君長第二重如朝廷百楑第一重如宗枝內
弼中胎如垂拱之君故華臺常智為大漫荼羅王也
若自本垂迹則從中胎一一門各流出第一重種種
門從第一重一一門各流出第二重種種門從第二
重一一門各流出第三重種種門若行因至果則第
三重之所引攝成就能通第二重第二重之所引攝
成就能通第一重第一重之所引攝成就能見中胎
藏由此言之則諸眾生類本性信解雖復無量無邊
而此漫荼羅法門所為義利亦復罄無不盡故云為
滿足彼諸未來世無量眾生為救護安樂故也。


經云爾時薄伽梵毗盧遮那於大眾會中遍觀察已
告執金剛祕密主言諦聽金剛手今說修行漫荼羅
行滿足一切智智法門者此中大會即是法界漫荼
羅所攝應度眾生今佛欲說深密之行為令不差道
[003-0300c]
機故以慧眼遍觀察之即此慧眼所加持故先世善
萌無不開發猶如良田已布善種即堪受時雨之施
也此修行梵音娜耶即是乘義道義謂從一念善根
乃至成佛於是中間一一諸地所乘之法所行之道
通名娜耶漫荼羅中諸善知識如造乘治道及將導
者眾生乘而行之名修漫荼羅行此行梵音折利耶
也且如下文云先為弟子擇治平地若論外事自如
常釋若為我倒凡夫擇得一念守齋種子心治令平
正亦名治地乃至為一生補處菩薩擇去心中無明
父母極細之垢亦名治地由此言之則經文一一言
之下治地之義凡有幾重例如十緣生句皆漸次轉
深不可窮盡也執金剛作如是勸請佛佛還以此印
印之而後演說故云滿足一切智智法門若此地不
滿則不能普為一切眾生作救護安樂也。


經云爾時毗盧遮那世尊本昔誓願成就無盡法界
度脫無餘眾生界故一切如來同共集會漸次證入
大悲藏發生三摩地者以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立如
是誓願以我當成就一切諸佛法界悉皆度脫無餘
眾生界今所願已滿而應度眾生不盡以眾生無盡
即是法界亦無盡也界有三種所謂法界心界眾生
界離法界無別眾生界眾生界即是法界離心界無
別法界法界即是心界當知此三種無二無別為欲
轉釋法界義故此次言無餘眾生界以眾生界未得
一切解脫即是法界未得遍滿成就故如來勤修事
[003-0301a]
業無有休息也即以此本願因緣故一切如來同共
集會如僧中有大事因緣若結界說戒之類則眾僧
集會同共印持以一戒一見故不應別眾也今將說
滿足一切智智法門亦是諸佛大事因緣以同一本
誓同一法界故皆悉集會共以神力加持也漸次證
入者如初無畏時以聲字觀修漫荼羅行第二無畏
於有相觀中修漫荼羅行第三無畏於唯蘊無我心
中修漫荼羅行第四無畏於法緣心中修漫荼羅行
第五無畏於無緣心中修漫荼羅行第六無畏於平
等心中修漫荼羅行離垢地以去各於自地觀心中
修漫荼羅行略以行位分之以作十六重深淺不同
此一一位自有菩提種子心有大悲胎藏增長因緣
有慧方便業受用之果如前所說從一一門各流出
種種門等其中從因向果則三密方便展轉不同究
極至心王大海方一味無別耳今此十方諸佛本行
菩薩道時各乘一法門至于一切智地以將說普門
眾行發起因緣同共入此大悲胎藏三昧從本所修
行道漸次證入一一觀之如菩薩修行禪時於九次
第定中逆順出入定散超間奮迅遊戲無不自在是
諸如來漸次證入大悲藏發生三摩地亦復如是或
觀無盡法界以一切心為一心以一切門為一門或
觀無餘眾生界以一心為一切心以一門為一切門
若以此十六重玄義即橫豎統攝十二部經則旋轉
無盡也。
[003-0301b]


經云世尊一切支分皆悉出現如來之身者前現莊
嚴藏時普門一一身各遍十方隨緣應物今欲說漫
荼羅圖位故還約佛身上中下體以部類分之自臍
以下現生身釋迦示同人法及三乘六趣種種類形
色像威儀言音壇座各各殊異及其眷屬展轉不同
普於八方如漫荼羅本位次第而住自[〦/刀*了*留-刀-田/肉]以上至咽
出現無量十住諸菩薩各持三密之身與無量眷屬
普於八方如漫荼羅本位次第而住然此中自有二
重從心以下是持大悲萬行十佛剎微塵諸大眷屬
從心以上是持金剛密慧十佛剎微塵諸內眷屬通
名大心眾也從咽以上至如來頂相出現四智四三
昧果德佛身即此八身於一切世界中徒眾剎土名
號身業諸受用事皆悉不同亦於八方如漫荼羅本
位次第而住。


經云為彼從初發心乃至十地諸眾生故遍至十方
還來佛身本位中住而還入者釋曰菩薩者謂初發
淨菩提心時見此漫荼羅已遍法界昇第二住又逾
廣逾深作十轉開明乃至第十一地而後所見圓極
如是安布分位已即皆遍至十方於自法界門施作
真言事業示現進修次第教授眾生此相現前了了
無礙下文所說但開出此心作名字流通耳又今普
現隨類身而言悉現如來身者明本迹俱不思議加
持不二豈欲令獨一法界作種種形耶行者如是解
時觀毗盧遮那與鬼畜等其心平等無勝劣之想輙
[003-0301c]
從一門而入皆見心王是故作佛事已還來入佛身
本位本位中住而復還入意明一切方便畢竟同歸
也。


經云時薄伽梵復告執金剛祕密主言諦聽金剛手
漫荼羅位初阿闍梨者從此以後迄灌頂教誡竟金
剛手問得幾所福德聚而白佛言從今以後我當供
養是善男子善女人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同見
佛世尊故此明入漫荼羅眾多支分又自大力明妃
迄第二品末明緣壇行事所要真言也就眾多支分
中最初明阿闍梨支分所以然者佛說此經要從師
受不得輙爾修行若無明師則所傳無寄故也然以
解二種義故得阿闍棃名所謂淺略深奧分若觀前
人未有深解之機則順常途隨文為釋若已成就利
根智慧則當演暢深密而教授之今還以此二分釋
阿闍棃義若於此漫荼羅種種支分及一切諸尊真
言手印觀行悉地皆悉通達得傳教灌頂是名阿闍
棃若度違順八心證寂然界是名阿闍棃若己心王
自在覺自心本不生名阿闍棃若生極無自性心得
入如上漫荼羅海會名阿闍棃從此復有十重深行
乃至於解三密人中最為上首如金剛薩埵是名阿
闍棃復次毗盧遮那是名阿闍棃是故作最初阿闍
棃事業時即須觀照自身即同於金剛薩埵毗盧遮
那以身語意密印而作加持乃名善住師位不爾無
所能成也自餘深行者可以意得次明阿闍梨眾德
[003-0302a]
應發菩提心者謂生決定誓願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必當普度法界眾生此心猶如幢簱是眾行導首猶
如種子是萬德根本若不發此心亦如未託歌羅羅
則大悲胎藏何所養育自不能建立善根況復為人
師耶當約一一地作深密釋乃至毗盧遮那始名無
盡法界究竟發心耳妙慧慈悲者般若有二種有與
六波羅蜜和合般若有實相般若此中意明初句此
慧猶如巧風能軌匠歌羅羅心使百體成就行者猶
有慧故則能善知通塞判決是非於漫荼羅一切事
業中動合規矩心無疑滯乃堪作阿闍棃以要言之
若同毗盧遮那智業圓滿是名深行阿闍棃也慈悲
謂憐愍之心徹於骨髓諸有所作皆為建立眾生必
使成就無盡法界之樂度脫無餘眾生界之苦若無
此心則如胎藏不成又安能有所含養乃至毗盧遮
那以本願故住於加持世界普現悲生漫荼羅是名
深祕阿闍棃兼綜眾藝謂妙善世間種種伎藝也謂
聲論因論十八明處六十四能算數方藥觀相工巧
之類也緣漫荼羅所要皆不假於人則造次施為無
闕乏之過然後堪作阿闍棃復次行如是法中盡與
實相不相違背名為妙善眾藝復次於一切總持三
昧門道品諸度四辯四攝力無畏等皆得善巧則能
隨意造作祕密漫荼羅名為妙善眾藝也善巧修行
般若波羅蜜者即是深修觀察十緣生句見甚深中
道照不可得空是事如摩訶般若中廣說若行者於
[003-0302b]
文字及觀心中善得通達離於見著乃應為人作世
間阿闍棃也。


復次初劫智慧猶與二乘共行亦非
甚深般若第二劫智慧尚與二乘共聞亦非甚深般
若第三劫等虗空心無邊智慧一切二乘不能思議
乃名甚深般若堪作祕密行阿闍棃也就祕密中又
漸次轉深乃至佛為十地說般若則九地非其境界
唯大毗盧遮那得名究竟阿闍棃也通達三乘者謂
於大小乘三藏教中善其文義能難能答堪可匠成
三學拔除弟子惡邪乃應作阿闍棃若不爾者或為
佗論議師輩之所摧屈則於傳法無力生佗不信也
又此經宗橫統一切佛教如說唯蘊無我出世間心
住蘊中即攝諸部中小乘三藏如說觀蘊阿賴耶覺
自心本不生即攝諸經八識三無性義如說極無自
性心十緣生句即攝華嚴般若種種不思議境界皆
入其中如說如實知自心名一切種智則佛性一乘
如來祕藏皆入其中於種種聖言無不統其精要若
能持是心印得廣開一切法門名通達三乘也。



次真言門乘三密印至佛三平等地名為通達三乘
淺深重數如前說也善解真言實義者如真言門有
種種真言種種身印種種本尊乃至具緣供物一一
支分聲字形色諸相不同隨事分別識其性類知如
是法寂災處用如是法增益處用如是法降伏處用
如持明藏蘇悉地等廣分別說此是通達真言實義
所以然者一一真言皆如來妙極之語也如真言中
[003-0302c]
有質多字淺釋只名為心若作深祕釋質謂遮
字帶三昧聲也遮是無遷變義無遷變即是佛性佛
性亦名般若波羅蜜亦名首棱嚴三昧是故定慧具
足多字是一切法如如解脫不可得義若如是說心
乃名妙極之語也。


復次如身印左手是三昧義右
手是般若義十指是十波羅蜜滿足義亦是一切智
五輪譬喻義如本尊形女是禪定男是智慧黃色是
金剛身白色是大悲赤色是大慧青色是大空黑色
是大力乃至一切緣中皆有第一實際義豈可如文
生解耶若通達如是實義乃應作阿闍棃亦約三劫
十地以明深行也知眾生心者以阿闍棃善知三部
上中下用種種性類差別及住瑜伽故以加持方便
能了知眾生心行也如有來求法者師應謂言汝且
隨所安我當思惟即時持彼名字入於靜室如法持
誦觀彼因緣以本尊加被故當見相貌若是外道欲
來盜法或伺求其便而來詐親爾時本尊或現外道
等形審觀像類自然可識應方便遣諭言善男子夫
求法者應先斷除一切惡見巧偽之心又諸菩薩為
度眾生故能作種種難行苦行汝今豈能為此難行
事耶且隨本緣而作利益若境界中見本尊在漫荼
羅將引弟子為其灌頂或持以付之如是等種種善
相則應攝授。


復次若本尊捨本色像而作赤色是
人性多瞋恚黑色多癡黃色多貪白色多善縹色多
無記及於漫荼羅中觀察華所至處上中下類種種
[003-0303a]
徵相亦可知彼心機是器非器也然於如是相中不
應取著亦以十緣生句而觀察之於如是事一一明
了堪住師位也復次深祕釋者知眾生心即是如實
知自心以能知自心故即能明識佗心如家有寶藏
即善鑒佗寶乃至諸根性欲本末因緣心所動作戲
論無不了了通達是名深行阿闍棃也信諸佛菩薩
者阿闍棃言一切善法以信為首當最初說之今順
梵文語便兼以通於後位故作不次說耳謂此宗初
入法門時意尤淺近難識且三乘實相無不離於文
字而真言者要須口誦梵文心亦觀之或屈申支節
猶如戲弄或修三昧乃觀女人之像或忿怒等形或
以水灌頂或造作火壇若欲以心識籌量則加持之
迹又不可見自非具深信者安得不疑惑耶又此行
者於眾緣事相皆以諦信行之若勤苦多時未蒙現
益爾時即自思惟由我功行未至或由我三毒垢染
惑障重故如浣衣鑽火但勿中途休廢自當純淨目
覩光明耳復當思惟幻喻如藥物和合而得昇空住
壽亦非利根智慧所能思議但令妙解其術無不成
者以此深心淨信離疑惑故漸得法驗現前復由法
驗現前故信解轉增不可沮壞若不如是者則同無
手之人雖至大寶藏中空無所得況在阿闍棃位乎。


復次眾生一念心中有如來壽量長遠之身寂光
海會乃至不退諸菩薩亦復不能知當知此法倍復
難信故法華中補處三請如來四誡然後演說今此
[003-0303b]
經具有修入方便乃至一生可成若能諦受不疑到
於信地或度於信解乃名深行阿闍棃也得傳教灌
頂等善解漫荼羅畵者灌頂有二種謂於弟子法中
得灌頂已漸次進修乃至成就阿闍棃眾德爾時阿
闍梨歡喜更為造漫荼羅作傳教灌頂如法慰喻言
佛子汝已於祕密藏中隨順修學具足明了堪能教
授於佗汝今已得善利乃至諸賢聖眾亦皆稱歎今
已作灌頂竟汝當以真淨心傳持流布使如來祕密
藏久久不滅如是隨其所應種種慰喻已即應為人
作漫荼羅阿闍棃也。


復次行者於瑜伽中阿闍棃
眾德成就爾時深行阿闍棃為作心漫荼羅爾時弟
子了了明見蒙大毗盧遮那以大慈悲水作心灌頂
是事下當更說乃至地波羅蜜滿足時十方諸佛現
前灌頂授佛職位皆名得傳教灌頂也已得傳教灌
頂不應作最後斷種人應紹先師事業度諸弟子即
此最初方便須解漫荼羅圖像故次明之謂此中一
一方位相貌調布眾色繢畫莊嚴皆應自善其事不
看佗面乃堪作阿闍棃也。


復次能於淨菩提心以
慧方便畫作無盡莊嚴大漫荼羅王乃名深行阿闍
棃其性調柔離於我執者此我執梵本作灌頂字阿
闍棃相傳云此字義不相應當云離於我執也其性
調柔即是安住傳教威儀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
卒暴雖種族色相多聞智慧無不出群絕眾亦不生
高慢之心能慈心下濟誘誨新學乃至卑小姓等亦
[003-0303c]
不懷下劣之想嫉妒之心但一心以法自調依法而
住如是調柔即是離於我執是轉相釋也。


復次調
柔者如百練純臘以調柔故隨工巧之手無所不為
今行者淨治此心一切麤礦盡故隨巧慧之手無所
不為故能住忍辱地隨緣應物又諸佛菩薩法門中
入道猶如上族諸天龍鬼法門中入道猶如下族即
以此身作大日如來尊特相海猶如色貌第一望不
能作者猶如垢衣蕞染於一心中悉聞諸佛說法分
別不謬名為多聞望六根暗塞者名為少聞無量智
慧自然開敷名為智慧無明三毒名為愚癡以如是
諸法畢竟等故不應心有高下故名調柔唯佛一人
乃名一切調柔善住阿闍棃法也於真言行善得決
定者謂於造立漫荼羅種種方便中心得決定離諸
疑網所謂如是護身如是結界如是迎請如是淨諸
供具而以奉獻以如是真言手印加持乃至持誦進
修及成悉地時亦有無量次第是法備在下文及供
養次第中不能縷說若行事時及與佗決擇違妨方
復躊躇觀察或取本尋撿不名善作阿闍棃也。



次阿闍棃以於瑜伽得決定故隨有所作皆與三昧
相應如獻華時即與華三昧相應此中本尊明了現
前若奉香燈塗香閼伽水等時亦與香三昧乃至香
水三昧相應一一本尊亦隨事現前如是一一緣中
皆是入法界門皆見善知識旋轉運用時皆與理相
應即不復臨事稽留方始作觀當知是人堪作祕密
[003-0304a]
阿闍棃也究習瑜伽者謂善修相應法也謂於三部
真言上中下成就等事一一通達皆與正理相應名
善修瑜伽又於息灾法中即能以此方便增益降伏
或增益法中即能以此方便降伏息災於降伏法中
即能以此方便息災增益隨彼彼相應之法皆善分
別之名善修瑜伽又於漫荼羅中種種本尊三昧形
色字印性類威儀及供養成就時運心觀照方便皆
已相應修習此中障礙及悉地相亦善覺知乃可傳
法也。


復次大悲胎藏發生三昧中有種種法界門
種種善知識如善財童子次第詢求或於如是法門
已善修行而於餘門未能究習若入普門世界時則
能於一念中具足相應是名深行阿闍棃也住勇健
菩提心者勇健是雄猛無怯弱義所以須此心者以
真言行者未見真諦以來當有違順境界或現種種
可畏形色或作異聲乃至震動大地或有大力毗那
野迦現作留難爾時安心不動無有退屈依於法教
而淨除之猶行者見此淨菩提心有大義利故自然
出生入死無怖畏想彼魔事不能留礙也又未見菩
提心時於瑜伽中當有種種相現所謂地水火風虗
空青黃赤白黑等諸異相貌爾時心未明了故不能
甄辨亦不應生退轉之意但作是念此事非無因緣
若我見諦時於菩提心明了無礙自當解耳又當以
十緣生句觀之心不取捨但當勇進行菩薩道既證
菩提心已即知往昔某時有如是相復於某時更有
[003-0304b]
如是事相皆為如是因緣無不鑒其先兆識其本末
也。


復次行者照見心明道時即於無盡大願得堅
固力乃至毗盧遮那金翅鳥王俯觀法界大海如視
明鏡奮止觀翅搏天人龍乃是勇健菩提心也祕密
主如是法則阿闍棃諸佛菩薩之所稱歎者以眾德
兼備故即能流通密教不斷佛種是名佛之真子從
真言行生常為眾聖之所稱歎也若弟子修瑜伽行
則能見此上人天龍八部恭敬供養或見十方諸佛
稱其名號勸發大眾如釋迦牟尼說薩波崙求法因
緣也。


經云復次祕密主彼阿闍棃若見眾生堪為法器遠
離諸垢有大信解勤勇深信常念利佗者即是阿闍
棃支分中明攝受弟子儀式也此中眾生有二種或
已發菩提心往詣善知識所求請真言行法或未發
菩提心而師自鑒別之知彼堪為法器能持是法或
於瑜伽中見彼根緣或諸佛菩薩之所囑累令為灌
頂而教授之或親見眾聖為其作灌頂法然後付囑
令其教授有如是相乃可傳法也如貧里穢食不可
置於寶器輪王妙藥不可使薄福之人輙爾服之以
不消故或能斷命故須函葢相稱即授受皆得其宜
又如弊衣垢膩滋甚則不可頓加染色先當教令澣
濯然後可以施綵繪之功眾生亦爾若先習垢染則
不染法界之色故須遠離諸垢也有大信解者此信
解梵音阿毗目訖底謂明見是理心無疑慮如鑿井
[003-0304c]
已漸至泥雖未見水必知在近故名信解也下云深
信者此信梵音捨攞駄是依事依人之信如聞長者
之言或出常情之表但以是人未甞欺誑故即便諦
受依行亦名為信與上文信諸佛菩薩義同梵語本
是兩名唐音無以甄別故同名言信耳若人聞說如
上不思議法界以宿殖善本神情明利故即能忍受
其言知眾生心中決有此理名為信解又先世已曾
親近善知識故於三寶緣深雖不可比量籌度處即
能懸信故曰深信勤勇是精進別名釋論云譬如穿
井以見溼泥轉加精勤必望得水又如鑽火已得見
煙倍復力勵必望得火故次信解而明勤勇也所以
然者今此自然智慧要因瑜伽而此瑜伽必須大精
進力故釋論云禪定智慧不可以福願求亦非麤觀
能得要須身心精勤急著不懈爾乃成辦也如佛所
說血肉脂髓皆使竭盡但令皮骨筋在不捨精進如
是乃得定慧得是二事則眾事皆辦故須具精進性
者方可傳授也。


復次精進是一切善法之根本能
發動先世福德如雨潤種能令必生若無勤勇之心
則雖有宿殖之業無由發起乃至今世利樂尚不可
得何況菩提道耶是故由發行因緣便得深信以深
信故即能志求勝法荷負眾生須養以大悲胎藏令
得增廣故云有常念利佗之性者方可傳授也。



次阿闍棃於瑜伽中見聞諸佛菩薩稱其名具如斯
德或見在眾聖前至誠勤懇希求道要經歷多時初
[003-0305a]
不懈退乃行利佗之事救攝眾生本尊哀愍遣令教
授諸如是例可以意知又深行阿闍棃六根淨故見
彼無量劫來障道成道因緣無有錯謬又於普門漫
荼羅根緣相攝之處亦悉知之乃名善觀弟子也。


經云若弟子具如是相貌者阿闍棃應自往勸發如
是告言者此有二義一則除弟子疑心故但恐無智
疑悔則為永失是以不妄與人必是可傳自當求而
授與不俟來請也二為除阿闍棃恡法心故乃至無
間火聚中有可流通亦當往赴況遇良緣求而不惠
耶。


次有五偈明勸發方便初偈云佛子此大乘真
言行道法我今正開演為彼大乘器者意言汝佛子
當知今此大乘真言行所乘之道法則儀軌以汝是
大乘器量故堪能信受我今當正說之也。


次偈過
去等正覺及與未來世現在諸世尊住饒益眾生如
是諸賢者解真言妙法勤勇獲種智坐無相菩提者
是開十方三世諸佛一切方便門唯以一道成佛更
無餘道也以佛佛同道故今還引諸佛證明是事如
法華中廣說又言住饒益者謂多所饒益安樂眾生
即是如來住處也諸賢者即是如來由普賢願行悉
已圓極故以為稱皆由解此真言妙法得大勤勇成
一切智就偈頌者省文故云種智也坐於諸法寂滅
即是菩提非已成今成當成無法可觀不從佗得當
有何相耶此菩提不可說以示人故。


次偈更以外
迹明之偈云真言勢無比能摧彼大力極忿怒魔軍
[003-0305b]
釋師子救世者意言雖無定相而具一切威力能伏
諸魔制諸外道開甘露門轉大法輪一切人天見如
是迹故號為釋迦師子救世間者如見煗知火故當
信受也。


次偈云是故汝佛子應以如是慧方便作
成就當獲薩婆若者是勸發行人令求彼果汝今幸
自有心何不證之但當以此妙慧而作成就不久自
當成一切智也上文金剛手直問毗盧遮那云何得
一切智智佛亦直答如實知自心是名一切智智今
此中教授義亦同然直舉無相菩提便即勸令修證
更無行位差別可以錯於其間雖前品廣明諸相作
種種名字莊嚴至論心處意皆如是也。


經偈云行
者悲念心發起令增廣彼堅住受教當為擇平地者
言阿闍棃已得弟子次明治地支分也此中行者字
梵本云真言者以偈中不可六字故取意刪之下文
類有此例不復煩說謂真言者數數以如是善法發
起其心令彼意樂漸得增廣故彼堅住受教不復移
轉方為作漫荼羅或於瑜伽中見彼根緣已固然後
擇地也金剛頂大本及蘇悉地等經廣說地相然其
大意者今此世界自不如餘淨域坦然平正但隨下
文所說諸勝處中擇取平正端嚴可造圓壇之處輙
使動作施為無所妨礙便可充事也。


復次今造諸
壇何處皆得如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平正心地方作
大悲漫荼羅但隨所說勝處中有少分平正可淨治
處便於此中開出萬德漫荼羅淺深重數准前廣釋
[003-0305c]
也偈云山林多華果悅意諸清泉諸佛所稱歎應作
圓壇事業者諸勝處中最以山林為上雖重巖眾峯
端嚴幽寂若無華果流泉人所不樂則眾緣多闕亦
不堪住故須有種種名華甘實兼有清淨泉池情所
愛悅之處則是佛所稱歎可作漫荼羅事業也或行
者於三昧中見如是勝處若聞聖尊之所稱說令於
彼處作之下文例爾也。


復次山者梵云娜伽是不
動義謂阿闍棃瑜伽中觀此行人住於四姓法中所
行善事堅心不動謂敬事師長孝養父母等隨有八
心華果開萌可出生淨法處便可建立漫荼羅也。


復次淨菩提心安住諦理堅固不動八方大風不
能震搖大悲方便華果處處彌布常流淨法利樂眾
生最是佛所稱歎好作漫荼羅處也。


次偈云或在
河流處鵝鴈等莊嚴彼應作慧解悲生漫荼羅者若
不得名山即泉水為其次謂諸河流常無斷絕之處
妙音好鳥翔集遊泳端嚴清潔遠離囂煩即可作壇
也鴈非正翻梵本云娑羅娑鳥狀如鴛鴦而大
聲甚清雅此方所無故會意言耳雖世諦漫荼羅亦
須慧解持真言人乃能建立故云應以慧解作悲生
漫荼羅。


復次水是流不住義其心不滯常能勝進
名之為水福河不斷名之為水以先能安心諦理人
自不可多得但使從本淨流出已正趣是中者即可
運無礙慧為建立悲生漫荼羅也妙音眾鳥莊嚴是
能宣暢法音之義亦是常念利佗故眾生所歸咸得
[003-0306a]
歡樂即歎其恩德有大名稱也。


偈云正覺緣導師
聖者聲聞眾曾遊此地分佛常所稱譽者若此山泉
福地眾聖所曾遊履自屬上條今此中意言雖非如
上勝處而是諸佛緣覺及聲聞弟子等得道涅槃之
處或久住其中又其次也如西方八塔及三乘聖眾
遺迹甚多皆是大威德諸天常所護持瞻禮猶如般
若經所在之處諸小鬼輩不敢停留故法驗易成也
佛所稱譽謂猶如仙人住山世尊記說於中易可得
道之類是也。


復次若人已發菩提心即是諸佛生
地亦是得道轉法輪般涅槃處亦是久住其中以四
威儀廣利眾生之處雖未聞祕藏但得三乘共行處
亦名吉祥謂觀察性空無相無作無有我人眾生壽
者此是二乘成道入涅槃處亦是種種本生經菩薩
棄捨身命學波羅蜜處皆可就中作漫荼羅。


復次
自謂已得涅槃生滅度想是聲聞辟支佛所遊地分
若不得一向求菩提人即應平治此中畫作悲生漫
荼羅也。


偈云及餘諸方所僧坊阿練若除者聖迹
之外但隨方國土諸梵行者所居僧坊梵音毗訶羅
譯為住處即是長福住處也白衣為長福故為諸比
丘造房令持戒禪慧者得庇禦風寒暑溼種種不饒
益事安心行道令檀越受用施福日夜常流無有斷
絕故名住處也阿練若名為意樂處謂空寂行者所
樂之處或獨一無侶或二三人於寺外造限量小房
或施主為造或但居樹下空地皆是也復次若離菩
[003-0306b]
提心而修一切善法所謂廣行檀施受無量律儀修
種種禪定受持十二部分教思惟義理慈悲精進化
度眾生以眾行無將導故皆名無聖迹僧坊然亦凡
聖同居是生福之處亦其次也除共二乘般若自餘
聲聞緣覺一切法門以遠離大悲自求出要皆名無
聖迹阿蘭若處亦可即就其中擇治平地畵作漫荼
羅也。


偈云華房高樓閣勝妙諸池苑者若不得如
上福地不可便停應擇取俗間勝處若端嚴清淨便
可作法房是上古以來眾生以慙愧故不欲令襞幔
彰著亦可以庇衛其身自護護佗樓閣是西方重屋
上高顯平露處池謂清淨池沼多有水生諸華人與
非人咸所愛樂苑謂園林多名香耎草芳木[鬱-山+止]盛肅
然幽靜可屏喧煩皆又其亞也。


復次若見行人雖
未入餘方便道中然其體性具足慙愧常能自護亦
能護佗或其心明白多知少諸障礙乃至犯罪亦能
發露向人求自清淨無所隱祕亦可傳授也又池是
渴水無厭義謂此人雖未得深法味而能虗心聽受
渴仰無厭園是多人遊觀處謂此人性多悲愍好行
慈濟咸所歸仰賴其蔭庇此皆大乘種性亦可匠成
也。


偈云制底火神祠牛欄河潬中諸天廟空室仙
人得道處者雖非聖迹及僧所居但隨於地分有起
制底之處於其四傍便可造漫荼羅火神是淨行梵
志火祠之所尤為清潔故可立壇牛欄者西方聚落
牧牛共在一處去[郊-父+ㄓ]或十里五里既積多時牛蓾𡲘
[003-0306c]
遍地重積梵俗亦以為淨雖然須牛移去若牧牛見
在亦不中作也河潬正翻當云攢流處謂有兩水或
多水於此處會合此側及中間頻經泛漲蕩滌無諸
穢惡天廟是宗事世天者齋祈之室亦多清閑然有
諸外道邪見不信則不應於此處作也空室謂世人
所造居室後時捨之而去以無諸憒雜故堪作法仙
人得道處是世間求五通者久所棲止得成就處必
無餘好處亦可於中造漫荼羅也。


復次制底是建
立高勝義謂此人常能建立白法志不屈撓雖未現
修聖教當知先世樹福內有善根故名為塔又火能
焚滅荒穢謂此人身口意雖未能清昇出離然內有
慧性好行淨業有過能改故名火祠牛是行義欄是
閑防義謂此人質性調柔易可馴御兼於五情耆欲
能自制止不至放逸故名牛欄攢流謂於三乘中其
心猶豫不知定趣何道阿闍棃亦當以法勸諭言此
諸方便皆是佛教但隨汝㝡欣樂處一向學之所到
會同不應疑慮也若是邪正難信則當斷其迷津示
其正路以能兼信故即是先世曾經法水盪滌其心
亦名河潬也天祠謂不求三乘而志願天樂為欲授
受令離三惡生正見天中故須攝受是名天祠空室
謂此人雖在塵俗而性好虗寂厭世俗囂煩是善根
將熟之相如女人胎漸成就則欲意自輕故堪教化
若志求無色天道亦名空室也仙人得道處謂但發
心求五通持明仙道或願長壽成就世間種種悉地
[003-0307a]
亦可隨彼情機而誘接之也。


復次有諸異學深樂
圍陀火祠之法願生梵世聞佛祕藏中亦有火天真
言行法旨趣甚深故即從此門而入正法復有奉事
自在毗紐天那羅延日月尊等種種世天若聞佛祕
藏中亦有彼等諸天真言行法乃至毗盧遮那大我
之身即便信受而入正法或有志願生三界諸天者
聞佛祕藏中具有諸天乘真言行法能令於無量世
生彼天中不復退墮終成第一義天由此深心願樂
得入正法或有宗習世間五通仙法者聞佛祕藏中
具有迦葉瞿曇大仙等種種真言能令獲得不思議
神通乃至如毗盧遮那住壽長遠彼便踊躍志求得
入正法以如是等種種門故佛說火神諸處皆可造
漫荼羅也。


偈云如上文所說或所意樂處利益弟
子故當畫漫荼羅者乃至求諸勝地皆不能得不可
令此密教遂無所傳但隨阿闍棃心所好樂謂有利
益之地即可造漫荼羅也若深釋者但觀彼有少分
善根正希願者皆可擇其心地治令平正為造大悲
漫荼羅也又此眾生乃至好樂遮文荼拏吉儞者世
間小術亦於此門而攝受之能得見此本尊時自然
得見無量聖眾也問曰上明擇弟子中要具眾德堪
為法器方乃教授而今擇地義中乃至一毫微善無
不傳者何耶答曰是中有二種弟子若求傳法弟子
堪紹阿闍棃位者則苟非其人道不虗行若結緣弟
子則舉手低頭之善無所不攝也又深行阿闍棃以
[003-0307b]
明見根緣故或有人過去道機已熟堪為法器而於
現世之中沒在泥滓裁餘毫髮善根故阿闍棃即擇
此中少分平地開出祕密藏漫荼羅何必待安心諦
理之人方作佛事故與前說不相違也。


經云祕密主彼簡擇地除去礫石碎瓦破器髑髏毛
髮糠糟[厂@火]炭刺骨朽木等及蟲蟻蜣蜋毒螫之類者
次明治地支分謂於前所擇地中簡取置壇之處掘
深一肘以來於其土中一一精擇有諸不任用物及
蟲等皆當去之若有此者能生眾難於法有障也其
石及沙礫少可擇者當選去之若沙石眾多此處叢
積彼處復有不可簡治令淨者當捨棄更求餘處也
然大石平整有聖教說可於上立漫荼羅但土中雜
者應除去耳西方俗法多於瓦器中食食竟輙便棄
之謂為穢觸不復受用如是比及餘種種破壞器物
并髑髏雜骨種種叉髮皮毛糠糟穢草及諸[厂@火]炭刺
橛朽木以要言之如是等種種不任用物非本淨土
者皆擇出之若多不可擇亦應捨棄更求餘處故云
等也蟲蟻梵音吃㗚弭此語通含絓捨是微細小蟲
皆攝也蜣蜋是其大者更有蚯蚓等義可準知毒蟲
謂蛇蝎蜈蚣蚰蜒之類皆應作方便駈遣令去若多
不可除即是有妨難處應可棄之。


經云離如是諸過者此例眾多得意者自當臨事甄
別謂地或傾側或高下不平或色味不應聖教其色
中以黃白為勝若純黑則不堪取而甞之味甜及淡
[003-0307c]
則善辛苦鹹澀等則不任用或掘之更填坑內舊土
不得滿即不堪若更填盈出即好又就一處所中南
方則為下地但可作阿毗遮魯迦耳。


復次阿闍棃
既知弟子心地堪可於中建立大悲漫荼羅即當住
於深定審諦分別觀之以慧甄擇去無所堪任雜穢
諸垢然後治令堅實為作莊嚴不然則宿業餘氣能
生障礙也礫石如不信正法堅執我分撥無因果等
見以難可彫鐫相浸潤故終不能生善苗加功陶冶
亦無所出細執甚多互不相受故譬沙礫也碎瓦破
器如造五逆犯四重禁謗方等經等以心器敗壞故
無所堪任設加法味亦不停住為諸善眾之所棄捐
先當以慧方便手方為擇去如是諸障也髑髏如破
壞菩提心障昔時曾具人法於眾支分中㝡為上首
由命根絕故百體隳敗無所能為緣此惡習設令重
發菩提心還復成障自喜令退屈故尤宜洗除使盡
餘氣毛髮謂六十心等與善種八心共體而生及已
覺察則宜除剪未得出世間心以來雜起紛亂難可
條緒故名毛髮糠糟如無明妄想心以取著戱論故
但得名相皮失實相米故以為譬[厂@火]炭謂樂小法起
二乘心若善根為此所焚則歸於[厂@火]斷不生大悲條
葉華果故以為譬刺骨謂曾於眾生作種種不饒益
行犯種種雜碎律儀此是過去生死宿對殘障故名
為骨朽木謂不欲懈怠之類不堪樹藝匠成又梵文
兼有株杌義謂久遠以來於諸煩惱有所偏習餘枿
[003-0308a]
深固難可拔除以如是諸過去業含藏在心地之中
故一心行道時魔事易興故須豫加簡擇若多不可
簡擇則應棄捨此地別就餘機也蟲蟻蜣蜋毒螫之
類喻種種現行煩惱螻蟻喻癡蜣蜋喻貪毒蟲喻瞋
此類甚多譬種種隨煩惱諸微小者譬無量惡覺觀
此輩皆有如來性尤宜將護勿使絕其命根但方便
駈遣使勿妨行道不穢汙漫荼羅而已若欲使極淨
道場者百六十種上中下微垢皆應擇使無餘乃至
灌頂地中絓非淨土者悉宜簡去方名究竟淨也。


經云遇良日晨定日時分宿直諸執皆悉相應於食
前時值吉祥相者因擇地事便明擇時支分也凡所
為法事皆須與時義契合今將擇治此地故於吉日
警發地神餘法事例可知耳良日晨者謂作法當用
白分月就中一日三日五日七日十三日皆為吉祥
堪作漫荼羅又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㝡勝至此日
常念誦亦應加功也定日者西方曆法通計小月合
當何日若小月合在白分內者其月十五日即屬黑
分不堪用也又曆法通計日月平行度作平朔皆合
一小一大緣日月於平行中又更有遲疾或時過於
平行或時不及平行所以定朔或進退一日定望或
在十四日或在十六日大抵月望正圓滿時名為白
分十五日月正半如弦時亦為八日但以此準約者
即得定日也時分者西方曆法晝夜各有三十時一
一時別有名號如晝日即量景長短計之某時作事
[003-0308b]
則吉某時作則凶某時中則平各各皆有像類言宿
直者謂二十七宿也分周天作十二房猶如此間十
二次每次有九足周天凡一百八足每宿均得四足
即是月行一日程經二十七日即月行一周天也依
曆算之月所在之宿即是此宿直日宿有上中下性
剛柔躁靜不同所作法事亦宜相順也諸執者執有
九種即是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及與羅睺計都合
為九執羅睺是交會蝕神計都正翻為簱簱星謂彗
星也除此二執之外其餘七曜相次直日其性類亦
有善惡如梵曆中說食前時者晝夜各有三時食前
可作息災暮間可作增益夜可作降伏事也入漫茶
羅灌頂與息災相應故云食前遇善境界者謂作法
時或地上或空中有色聲等種種異相地上謂或遇
見童女執持五種牛味缾或香水缾或所持物與輪
印等同類或是世中所尊上物及器盛白粳米等潔
淨盈滿或所被服端嚴鮮麗或說種種吉祥相應之
音皆是成就相也空中謂忽覩慶雲瑞氣氤氳五色
或有彩虹鮮明閒錯非時而現或作火色飛動如護
摩成就之形或於日傍有五彩現或作人形貌如住
禪寂或於空中有好音聲謂白[鴳-女+隹]孔[少/隹]鴛鴦鴻鴈之
類清徹和雅人所樂聞如是等亦皆成就相也所以
須順世諦者以勝義漫荼羅微妙寂滅醇信白心人
尚難信受況懷疑慮乎以所度之人曾習圍陀祠典
伎藝明處若見造漫荼羅時分舛謬慮恐致不吉祥
[003-0308c]
便生疑怪言我聞總持智慧者無所不達而今觀之
尚不能擇得好星善時況餘深事乎由此疑師疑法
故失堅信力反招重罪故須順彼情機也。


復次如
是執曜即是漫荼羅中一種善知識門彼諸本尊即
能順世間事業而作加持方便以阿闍棃善擇吉祥
時故與彼真言本誓法爾相關為作加持得離諸障
也。


復次種種世諦門皆是法界幖幟所謂良日晨
者意在菩提心嘉會之晨也深行阿闍棃住瑜伽中
觀察所欲度者本初種善根時為久為近因緣屬誰
從何事起如行者初發心時或因見佛說法或覩神
變或見種種可悲苦事或於菩薩餘聲聞緣覺而發
道心或以華香等供養如上福田心得歡喜便即發
願希求佛果由彼先因現緣相感發故種種機悟不
同或如是時中菩提心有寂靜力或如是時有增進
力或如是時有威猛力順種種悉檀方便而建立之
則功不唐捐不生障礙也定日者日喻本尊身月喻
修習瑜伽行人以行者定心之月或時增明或時微
昧或發行太速或發行太遲或過於中道或不及中
道致使機悟之時亦有盈縮如修照常理可至某緣
某時中宜應建立然有緣境遷移或未到時處而熟
或過此時處乃熟如是變通皆應善知故云良日也
時分者就行者一一地中自有十心此一一心各有
因根果合為三十心於此三十牟呼㗚多中應宷細
甄擇何時堪折伏煩惱何時可增益功德何時當順
[003-0309a]
中道寂心而住是名解時中細微之相也宿直者是
行人瑜伽行之月所涉緣境於一切緣境中皆見心
性如列宿大小像類雖復差別無不圓明也如月行
經二十七宿以所經之宿好惡不同故令世間侯月
之占亦復隨異如箕星好風月行入箕則風起畢星
好雨月行入畢則雨降菩提心亦爾遇緣對境勢力
不同令折伏攝受及寂行所施方便隨轉若阿闍棃
能深察根緣曉知是事名為善觀宿直也九執者梵
音釳㗚何是執持義阿闍棃應觀彼心力之手堪持
何事則所傳密印不至唐捐如諸佛金剛慧印唯有
金剛心菩薩乃能執之若授與下地人則名執曜不
相應也就九執中日喻本淨菩提心即是毗盧遮那
自體月喻菩提之行白月十五日眾行圓滿喻成菩
提黑月十五日眾行皆盡喻般涅槃中間與時昇降
喻方便力當知已攝百字明門也土曜持中胎藏水
持右方蓮華眷屬金持左方金剛眷屬木持上方如
來果德火持下方大力諸明王復次如是五執即持
五色蘇多羅土為信木為進金為念水為定火為慧
其餘二執羅睺主為覆障彗星主見不祥故不直日
也初日分如淨心顯現中日分如發起眾行後日分
如萬德已圓功用漸息初夜分如自證之地住大涅
槃後夜分如念本誓願起加持力周則復始巡轉無
窮日體是一而四洲時分各異今此漫荼羅意欲開
發菩提心日故取食前時也遇善境界者是心無相
[003-0309b]
無境界非是有為無為以佛五眼諦觀亦不能見其
相貌然亦有種種善根發相可得了知若是見諦阿
闍棃自當現前通達若未見諦當於三昧中察其境
界或見彼修行六度時種種六獘不能留難或為眾
聖之所稱歎乃至授菩提記或如前種種印相於三
昧中現炳著奇特有異於常以因果類之可以意得
乃至普門相攝處皆亦可知也。


經云先當為一切如來作禮以如是偈警發地神者
阿闍棃將欲警發地神先運心思惟毗盧遮那無盡
莊嚴身周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亦復如是一
一無盡莊嚴身周遍法界從十住地乃至初地諸菩
薩分證莊嚴身無量無邊滿於法界無有間隙如胡
麻中油當觀此身遍至一切眾聖前以清淨三業至
誠作禮由此因緣獲無量福便當以無倒心施彼弟
子願無障難速成無上菩提次當說偈警發地神也
如釋迦牟尼佛初坐道場時謂魔王言汝由先世作
一無盡施故今得自在天主之身然我從無量劫來
修如是大施不可勝數乃至身肉手足亦無所恡云
何與我挍其優劣耶魔言我所作福汝已為證汝之
福業誰當證明若無證者即墮負處也菩薩爾時申
右手指地說真實言我本於此地上行菩薩道種種
難行苦行地神證知當知此指即是身密印也爾時
無量地神從地踊出現其半身而作證明魔王軍眾
由是退散今阿闍棃欲令弟子不久紹如來位故亦
[003-0309c]
以此印警發地神時彼地神生大歡喜而作是念今
此佛子乃能建立大事因緣為將護我等令無損惱
故而見警覺我應方便守護亦令離諸魔業以此眾
緣力故即令此地同於金剛也所說阿利沙偈名為
自然成就真言若作法時當誦梵本今具錄之也七
遍誦右手五輪按地。


怛文二合汝也睇微天也有女聲沙引吃屣二合護也
睹捕哆賜親也於也譯云汝天親護者於字入下句
 薩麼一切也勃䭾曩佛也有多聲哆以
難引度世也即有導師義譯云於諸佛導師 淅唎耶二合
行也娜也修行也尾世鎩數殊勝也譯云修
行殊勝行 部弭淨地也播囉蜜哆到彼
岸也素者等也譯云淨地波羅蜜義含等字 麼引

天魔也賽去聲秆軍眾也野佗如也毫釳難
二合上奴痕反破也譯云如破魔軍眾 赦吃也二合釋迦也
僧悉孕切係娜師子也哆以那救世也譯云
釋師子救世 怛引佗引[病-丙+一/艮]如我也麼囉
魔也惹延降也吃㗚二合埵伏也譯云我亦降伏魔
 漫荼藍隸漫荼羅也履佉引畫也藐蜜也
反痕我也譯云我畫漫荼羅


偈意先告地神云汝天女親守護此大地者已曾供
養親近一切諸佛導師修殊勝行淨治諸地淨滿諸
度及餘種種功德如摩訶般若中歷法廣明是以云
等今譯偈五字為句不可具存然地波羅蜜中亦已
[003-0310a]
含此眾德也次偈陳所以警發之意說誠實言如世
尊昔在菩提漫荼羅降伏天魔軍眾時汝於大會中
現作證明由是世尊號為釋迦師子能獨步無畏救
護世間我今亦欲隨佛所行紹如來事是故畫此漫
荼羅也我雖未得一切同於如來然以毗盧遮那三
密所加持故亦能現作佛身普集一切漫荼羅大會
是故汝今亦當現作證明使諸魔軍眾不能俎壞也。


復次地神是女天女是三摩地義即是大日世尊
護持一切眾生心地三昧也如實相世尊昔在菩提
漫荼羅降伏無明住地魔王及與塵沙大眾時以般
若波羅蜜手遍舒五輪按一切眾生心地時汝三昧
現作證明是故無量應度眾生四種魔軍由此退散
是故號為寂業師子能以自在神通救世間者我今
亦欲平治弟子心地畫作大悲漫荼羅汝亦當為作
證明令伏四魔軍眾也。


復次以字門釋此阿利沙
具無量義然要其宗極正在佗字之中梵音怛多是
如義多字長引中即帶阿聲以一切法本不生故如
於實相不增不減即以此義警發一切地神也彼誦
偈時應長跪兩膝著地申智慧手舒其五輪平掌按
地方誦此阿利沙偈如是七度印之加持七遍此即
是名真言印相應也阿闍棃言欲作此法時先以三
昧耶法界金剛自性加持自身皆如供養法中所說
用囉字門自淨心地及此道場地已於瑜伽中先起
半月風輪以訶字加持之次起水輪以嚩字加持之
[003-0310b]
次起金剛地輪以阿字加持之一緣諦觀相應明了
善調心及氣息一氣誦阿字門相續不間力極息還
又復誦之或一息或三息乃至令有所覺觸也以如
是一緣方便故即入三昧逮見祕密莊嚴佛菩薩大
會或自見內外地中諸過咎也。


經云以塗香華等
供養者非但警發而已又當以種種香華燈明等供
養十方諸佛及地神也然此地中有三種謂以囉字
門淨除自心地弟子心地及道場地皆以阿字門持
之使成金剛若就祕密釋中明供養義亦復如是若
阿闍棃以淨菩提心種種功德回向一切智智即是
供養自法界中一切諸佛及持地者以此功德回施
弟子資助成佛因緣即是供養弟子心法界中一切
諸佛及持地者若用莊嚴此金剛道場即是以法供
養十方世界中諸佛供養已復應歸命一切如來例
解可知也。


經云然後治地如其次第當具眾德者
謂凡欲造漫荼羅先須作如是法方乃掘地擇治亦
兼三種地義淺祕兩釋乃至如經所說次第具諸支
分故云當具眾德也時金剛手為欲發明如來深密
之旨斷除未來弟子疑惑心故頭面禮世尊足而說
偈言佛法離諸相乃至不順法然道者謂我親從佛
聞諸法實相遠離一切諸相法佛所住住於法位若
如來出世若不出世常自寂滅不可思議非思量分
別之所能及亦非因量譬喻所能表示若法相常爾
則非諸佛所能造作何況有為諸相能集成乎何故
[003-0310c]
天中之天大精進者今乃說此擇地造壇等有為事
相及與真言次第行法令修學者辦種種香華供物
口隨覺觀言說身學手印威儀心緣本尊色皃形位
既是有為有相豈能正順無為無相法爾之道乎唯
願世尊開發是中深趣除世間如言妄執及疑謗之
情也。


爾時薄伽梵以下世尊偈答初云善聽法之相者以
諸法實義相甚深難見是故誡令善聽也夫法常無
性從眾緣生即是無相之相越諸戲論汝欲更於何
處求覓無相無為之法耶故次句云法離於分別及
一切妄想若了知法相如是則照見心之實相從本
初以來常自不生爾時一切身口意業皆如虗空不
可窮盡故云我成最正覺究竟如虗空也然一切愚
童凡夫以不如實知故邪倒妄執種種境界所謂時
方諸相貌等常為愛水所潤無明所覆若我捨於方
便直為眾生說如是自證之法彼等云何悟解而能
進趣耶故偈次明設教之意云為度彼等故隨順方
便說也佛意言我以甚深法相不可直宣說故以方
[003-0311a]
便力寄此漫荼羅具緣支分令初業者措心有地所
作不空即以此蒙佛加持兼得觀察十緣生句故能
不動實相遊戲神通普觀一切善知識莊嚴一切諸
佛土不欲令諸行人放捨諸行住於無相又不令執
著諸行住於有相故云雖說時方所作業而實無時
方無作無造者彼一切諸法唯住於實相也若一切
有為之法皆悉住於實相豈得如彼癡人或欲逃避
虗空或欲貪著虗空乎復次阿闍棃於此中廣說法
華經三車譬喻如彼長者諸子幼小無知雖種種善
言勸誡欲令出於火難終不能得時長者觀彼深心
所著唯在嬉戲即以方便而告之言今此門外別有
三種妙車汝等當往取之可自娛樂時彼諸子以聞
遊戲之名適其願故情皆觔銳奔競而出及其等獲
寶乘莊嚴第一乃非彼等宿心所圖今此漫荼羅法
門亦復如是如來以世間因緣事相擬議況喻不思
議法界以俯逮群機若可承擥便能普門信解勇進
修行及以蒙三密加持自見心明道時乃知種種名
言皆是如來密號亦非常情之所圖也如言三月持
誦乃是性淨圓明中三轉方便豈可但作九旬解耶
又如東方寶幢佛乃是初發淨菩提心義豈得但作
四方解耶以此例之則諸餘法門皆可意領故云而
實無時方乃至唯住於實相也。


復次世尊大悲無
限哀愍諸未來世障重根鈍眾生不能頓入法界故
於此深祕藏中以旋轉總持兼存淺略方便設於事
[003-0311b]
相之中思惟修習亦成世間悉地功不唐捐三密冥
資終成佛果故次偈云復次祕密主於當來世時劣
慧諸眾生以癡愛自蔽唯依於有相恒樂諸斷常時
方所作業善不善諸相盲冥樂求果不知解此道為
度彼等故隨順說是法也是故傳法之人當善識根
緣又知法門分劑應病授藥勿使過差機若著相之
人而輙爾為說甚深空義則令怖畏疑惑增其不信
若利根深智而輙授以淺略法門則以為不順無為
正道而生輕慢既於佗無益又自犯三昧耶故應先
住瑜伽觀彼本末因緣善了知已當觀此問答中施
權顯實之意散入一切諸方便門而教授之則能多
所饒益故不生障難也。


經云祕密主如是所說處所中隨在一地治令堅固
取未至地瞿摩夷及瞿摸怛囉和合塗之次以香水
真言灑淨者如教所說凡造漫荼羅於七日內須畢
於最初日阿闍棃當住大日如來自性然後警發地
神嚴身方便皆如供養次第中說警發已即用不動
尊真言加護之然後掘地如法擇治彼應先掘中心
一肘量擇畢還復填之若盈滿有餘為上地如舊為
中不滿者為下地如是次第除諸過已細治所掘之
土稍稍填之潤以牛液築令堅固平正猶如手掌次
用瞿摩夷瞿摸怛囉和合塗之若淺略釋者此是牛
糞及液為順彼方俗法以為清淨故就祕密釋之瞿
是行義以入阿字門故則是諸法無行摩是我義夷
[003-0311c]
則乘義何故諸法無行以一切法我不可得故若無
有我則無所乘及與乘者爾乃名為大乘也瞿摸義
同前釋怛囉是如如離塵垢義即是心之實相若行
者能如是淨治心地則能畢竟清淨離諸障礙也凡
擇地平治了知其方分即穿漫荼羅中心深一肘許
用成辦諸事真言加持五寶五穀五藥安置其中去
垢辟除等皆如供養法中說若深祕釋者即是安立
菩提心中五智之寶能起五種善萌滅除五種過患
故云五穀五藥也如是安置了更復淨塗使極平正
應取欲灌頂缾貯以淨水勿令大滿插諸華果中置
五寶穀藥於埋寶處置之自第三日置缾以後當日
日三時誦辦事真言一百八遍加持此缾然後作餘
事業也至第四日暮次用香水真言加持香水或一
百八遍乃至千遍然後灑淨彼真言曰。


南麼三曼多勃䭾南阿鉢囉二合底丁以切下同三迷三合


伽伽那三迷三麼多奴揭帝鉢囉二合吃㗚二合底


微輪上睇達麼䭾睹微戍達儞莎訶



初句普歸命諸佛如毗盧遮那三身遍一切處十方
三世一切如來亦復如是今皆以普遍心一切歸命
已復說此真言欲令此諸世尊不越本誓故同共加
持而作證明也下一切真言例爾不復廣釋第二句
[003-0312a]
中以最初阿字門為真言之體所謂種子字也餘諸
字門皆為莊嚴此字故以此字門即是菩提心本源
今所造大悲藏生漫荼羅王先用香水灑淨皆為治
如是心地令離諸垢穢故若論外境亦是所持金剛
心地是故餘字皆為成此字門也阿字是一切法本
不生義次云鉢囉者跛是第一義諦囉名為塵以一
切字皆入阿字門故即是塵垢本來不生塵垢本來
不生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所謂淨菩提心也次
有底字正體是多字門以帶三昧聲故轉為底底是
心義亦是如如義如於自心如實之相即是淨菩提
心淨菩提心於一切法都無染著即名蓮華三昧住
是三昧者乃至諸法空相亦不可得所謂為諸佛大
空故次明娑字麼字門以定慧均等具三昧聲故云
三迷也此中但約字門解釋如諸大乘經論約四悉
檀四不生等以種種因緣譬喻廣演阿字門則有無
量句義又以一切語言中皆帶阿聲故一一字門皆
具一切字門若得意者當自在旋轉說之以下不可
具論也。


復次真言中有字義有句義字義已如前
說若句義者此阿鉢囉底三迷是無等無對義謂此
心地漫荼羅王出過一切語言譬喻乃至無有一法
可為倫匹故云無等何故如此以具含如上字門所
說義故第三句義云虗空等言此心地畢竟淨無分
別無邊際等同虗空也。


復次伽字門是行義那是
大空於法自在義以伽字入阿字門故一切法本初
[003-0312b]
以來都無所行如來於此法中到於實際又復更無
所行以不行行故即是住於大空於法自在以我心
地與此大空畢竟等故當知弟子心地及道場地亦
復如是故云等虗空也第四句義云等隨者以金剛
地等虗空故即能等遍一切眾生界普現隨類之身
故堪畵作漫荼羅也。


復次娑是漏義麼是我義意
義此等為未決淺漏兩義故兩存其字也諸眾生界本不生故皆悉
如如是故法界眾生界畢竟平等努者大空三昧如
來住此大空三昧無行無到亦無去來而能如其心
量隨緣應現故云等隨也第五句義云本性淨者還
轉釋阿字淨菩提心門及香水義如來以等至法界
之香與大悲三昧水和合能普灑一切眾生心地除
其垢穢何故如是由彼本性淨故如水性本淨故能
淨諸垢穢如來香水亦如是由本淨故能淨以一切
眾生心故次明第六句義云淨除法界也猶如香水
灑地為除穢故如來亦爾以性淨之戒香和合性淨
之悲水遍灑法界眾生性淨之心地為令一切戲論
皆淨除故亦當以諸字門而廣演之以一切如來同
說如是大誓故名為真言也。


復次法界者即是眾
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心界心界者即是本性淨本性
淨者即是遍至一切等同虗空等同虗空者即是無
等等同阿字門如虗空無邊故當知阿字門亦無邊
如虗空無染無變無動故當知阿字門亦無染無變
無動如虗空離一切相而含萬像離一切作而世間
[003-0312c]
事業因之得成阿字門亦復如是無相無作而具足
無盡莊嚴成就普門不思議業如是當以種種門自
在說之然復有無量無邊未曾有法非彼虗空所能
譬喻是故阿字門為真言種子過於譬類也。


末句
云莎訶是警覺義以一切如來本行菩薩道時同見
如是義故必定師子吼發誠實言我要當以此阿字
門遍淨無盡眾生界若我此誓不虗者其有一切眾
生誦我誠言不虧法則當如其所願皆充滿之我今
以隨如來三昧耶教說此真言唯願不違本誓故令
我道場具足嚴淨故云莎訶也以下諸真言云莎訶
者其義大同凡內五寶時即應如前敬禮十方諸佛
而請白言我明日當作請法從此第三日以去漸當
準定漫荼羅大小方位或四肘或十二肘等乃至諸
聖天位處皆用白檀點記之若阿闍棃不能具記持
者乃至畫其形像或書字記之使一一分明及香水
灑淨竟當用白檀塗作圓壇劑十二指量最初置中
胎藏大日世尊之位次於東方大勤勇處置一切如
來位東南維真陀摩尼處置一切菩薩位次於東北
[003-0313a]
維虗空眼處置佛母位次於大日右邊置蓮華手位
次於大日左邊置金剛手位次於西南隅置聖者不
動位西北維置降三世位正西是通門處即阿闍棃
所住修供養瑜伽處也。


經云初第一我身即毗盧遮那位以五佛等當共置
一壇第二諸救世者即是諸佛菩薩今分為二位第
三同彼等即是佛母也如來名為無等而般若波羅
蜜與無等等故云彼同等也第四第五是蓮華金剛
部主云第六不動尊則降三世可知此皆是成辦諸
事持明當知舉此六位則攝一切諸尊也如是作竟
當布列香華供具準同供養次第儀式然後觀作寶
蓮華臺寶王宮殿於中敷座上置白蓮華臺以阿字
門轉作大日如來身如閻浮檀紫磨金色如菩薩像
首戴髮髻猶如冠形通身放種種色光被綃縠衣此
是首陀會天成最正覺之幖幟也彼界諸聖天眾衣
服輕妙乃至無有銖兩本質嚴淨不復假以外飾故
世尊俯同其像也若作深祕釋者如來妙嚴之相法
爾無減非造作所成故不以外寶為飾乃至十住諸
菩薩由因承佛神力得見加持身其於常寂之體如
在羅縠故以為況也閻浮檀金亦是自然性淨色又
最深明佛金剛智體最為深妙通身放種種光即是
普門開示大慧明也次於四方八葉之上觀四方佛
東方觀寶幢如來如朝日初現赤白相輝之色寶幢
是發菩提心義也譬如軍將統御大眾要得幢簱然
[003-0313b]
後部分齊一能破敵國成大功名如來萬行亦復如
是以一切智願為幢簱於菩提樹下降伏四魔軍眾
故以為名也色如朝日亦彼相應義也南方觀娑羅
樹王華開敷佛身相金色普放光明如住離垢三昧
之標相始自菩提心種子長養大悲萬行今成遍覺
萬德開敷故以為名離垢即大空義也證此大空時
猶如真金百練垢穢都盡故佛身相亦然此是世間
上妙之金若比閻浮檀金則色淺而稍濁不得如彼
自然鏡徹清明以華葉上佛從心量因緣生故有差
降也次於北方觀不動佛作離熱清涼住於寂定之
相此是如來涅槃智是故義云不動非其本名也本
名當云皷音如來如天皷都無形相亦且無住處而
能演說法音警悟眾生大般涅槃亦復如是非如二
乘永寂都無妙用故以為喻也次於西方觀無量壽
佛此是如來方便智以眾生界無盡故諸佛大悲方
便亦無終盡故名無量壽梵音爾𩕳名為仁者又以
降四魔故名為勝者故偈具翻其義謂之仁勝者此
二佛亦作真金色稍閉目下視作寂滅三昧之形諸
佛例如是也華臺四維有四菩薩如下文說之其一
切如來位但觀一佛在金壇中即同一切佛身餘各
依經中像位皆應轉字成身使一一明了也凡漫荼
羅轉字之法一一諸尊皆用本種子字或以諸部通
用字如三部阿娑嚩等若恐淺行阿闍棃不能如是
速疾旋轉者但觀阿字門生無量光光所至處即現
[003-0313c]
彼尊身也至法事夜亦皆倣此凡修觀行時先當以
五字持身如供養法中說即觀自心作八葉蓮華阿
闍棃言凡人汗栗駄心者此是古譯梵語訛也正梵
音云紇哩二合乃耶此云心狀如蓮華含而未敷之像
有筋脈約之以成八分男子上向女人下向先觀此
蓮華令其開敷為八葉白蓮華座此臺上當觀阿字
作金剛色首中置百光遍照王而以無垢眼觀之以
此自加持故即成毗盧遮那身也以此方便觀毗盧
遮那身今與我身無二無別而在二明王中間名為
住於佛室也至畫漫荼羅竟時阿闍棃移座位中出
壇門外當於此佛室之位置意所樂尊或置般若經
以金寶盤盛嚴飾供養或置所持數珠若金剛杵金
剛鐸等又凡欲擇治地時當自觀心蓮華上如意寶
珠內外明徹彼諦觀察時所有善惡之相悉於中現
阿闍棃即當以慧方便而擇治之令得堅固平正觀
弟子心亦如是此中深祕之趣可以意得耳行者住
於佛室如上觀諸聖尊竟當轉阿為嚩以金剛薩埵
加持自身奉塗香華等如法供養皆如供養次第法
中廣說然後興大悲心至誠慇重誦請白阿利沙偈
如經文也今存梵語如左。


三漫嚩引訶蘭存念也覩迷我也
囉[鞥-合+白-日+田]二合一切也爾曩引仁者也即諸佛迦嚧拏
怛莽二合迦引入聲悲者部迷鉢[口*履]蘖羅
二合郝請受持也迦引利也二合作也娑補怛[口*隸]
[003-0314a]
二合并佛子也溼務二合儞那底丁結切曳平明日也


此偈意言諸佛悲愍者唯願存念我等我今請白當
作受持地法并諸佛子明日當共降臨為作證明梵
音於存念聲中即有請赴之意也。




此是白檀漫荼羅位。
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卷第三
[003-03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