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f0023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宋-施護 (CBETA)




No.331[Nos.31028,330]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
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
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
[001-0066b]
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如大龍王,所作已辦,棄諸重擔,隨得己利,盡
諸有結,正智解脫,諸心寂靜,皆到彼岸——唯一
補特伽羅,所謂阿難。


復有五百大菩薩眾——悉得一切陀羅尼門及
三摩地門,皆是一生補處。


時舍衛城有一長
者名無畏授,大富自在,有大財寶,積諸受
用,庫藏充滿,金、銀、瑠璃、真珠、珊瑚、螺貝寶等
皆悉具足,廣有車乘、象、馬、牛、羊,復多眷屬、奴
婢、僕從、執事人等及諸朋友。


一時,無畏授與
五百長者而共集會,潛相謂言:「諸仁者!遇佛
出世斯為難事,人身難得,時難契會,於佛教
中淨信極難。捨家出家,成苾芻相,此亦為難,
修行復難。彼諸有情知恩念報而復甚難,
但能少分施作尚不壞失,何況廣多?又,諸有
情若於如來教中能生淨信,信已復能依教
修行,極為難事。又諸有情若能莊嚴如來
教法,復能解脫輪迴,極為難事。是故,我等
不應於聲聞乘及緣覺乘中趣求涅槃,應於
無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


於是,眾會以如是
事互言議已,咸悉發起廣大勝心,皆言:「我
今悉於無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不樂聲聞、
緣覺之乘。」


時無畏授與五百長者俱共圍繞
出舍衛城,詣世尊所。到已,頭面禮世尊足,右
繞七匝,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知是事已,故謂無畏授等五百長
者言:「汝諸長者以何緣故來詣如來、應供、正
等正覺所?」


時無畏授等五百長者悉從座起,偏袒一肩,
[001-0066c]
右膝著地,向佛合掌頂禮,白言:「世尊!我等向
者共會一處,潛相謂言:『遇佛出世斯為難
事,人身難得,時難契會,於佛教中淨信極難。
捨家出家,成苾芻相,此亦為難,修行復難。彼
諸有情知恩念報而復甚難,但能少分施作
尚不壞失,何況廣多?又,諸有情若於如來
教中能生淨信,信已復能依教修行,極為難
事。又,諸有情若能莊嚴如來教法,復能解脫
輪迴,極為難事。我等今時不應於聲聞乘及
緣覺乘中趣求涅槃,應於無上大乘法中趣
求涅槃。』世尊!我等以如是事互言議已,咸悉
發起廣大勝心,皆於無上大乘法中趣求涅
槃,不樂聲聞、緣覺之乘。我等乘此緣故,來詣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
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云何住?復
云何學?云何修行?」


爾時,世尊讚無畏授等五百長者言:「善哉,
善哉。汝諸長者!甚善,甚善。汝今能為安住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來詣如來、應供、正等
正覺所。汝等諦聽,極善作意,今為汝說。」時
無畏授等五百長者受教而聽。


佛言:「諸長者!若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者,如其所住,當如是學、如是修
行。


「又,若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者,應於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普遍親近、
廣為攝受、觀察施作。而菩薩摩訶薩於自身
命不應愛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屬、飲食、衣服、
乘馭、床座、珍寶、財穀、香華、燈塗,乃至一切受
[001-0067a]
用樂具,悉不應著。何以故?多諸有情愛著身
命故廣造罪業,彼彼所作業成熟已,墮在惡
趣、地獄中生。若於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於自
身命不愛著故,即於一切善趣中生。諸長者!
是故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者,於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於自身命不生
愛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屬、飲食、衣服、乘馭、床
座、珍寶、財穀、香華、燈塗,乃至一切受用樂具,
悉不愛著已,然後自捨一切,廣行惠施不求
果報,安住戒行三相清淨,修諸忍辱堪能具
足,一切有情於己所作不饒益事悉能忍
伏。被大精進堅固甲冑,若身、若命悉能棄捨,
安住寂靜,心一境性,遠離散亂。勝慧決擇諸
善法分,不起我人、眾生、壽者、士夫、補特伽羅、
意生等見,廣為一切作諸勝行,為一切有情
作意行施、為一切有情作意護戒、為一切有
情作意行忍、為一切有情作意發起堅固精
進、為一切有情作意安住諸勝定門、為一切
有情作意修慧、為一切有情習學一切善巧
方便。」


爾時,無畏授等五百長者俱白佛言:「世尊!我
等昔來於自身命皆生愛著,所有舍宅、妻子、
眷屬、飲食、衣服、乘馭、床座、珍寶、財穀、香華、燈
塗,乃至一切受用樂具,悉生愛著。世尊!菩薩
摩訶薩作何觀察,能於身命乃至一切受用
樂具不生愛著?願佛為說。」


爾時,世尊告無畏授等五百長者言:「菩薩
摩訶薩以無數種相觀察於身。何等無數?
所謂:此身不實,緣法合集,如極微聚,從頂至
[001-0067b]
足次第破壞;彼九竅門及諸毛孔不淨流
溢,猶如蟻聚;蛇毒止中,蛇毒違害;如怨敵、如
猿猴,多所損惱;如極惡友,常起諍競;身如聚
沫,不可撮摩;又如水泡,旋有即壞;又如陽焰,
渴愛所生;又如芭蕉,中無堅實;又如幻化,從
虛妄起;又如王者,多種教令;又如怨對,常來
伺便;又如盜賊,無有信義;又如殺者,極難調
制;如惡知識,常不歡喜;如破法者,隱沒慧命;
又如邪朋,減失善法;又如空聚,離於主宰;又
如瓦器,終歸破壞;如小便坑,不淨充滿;如大
便處,常多滓穢;又如食噉諸不淨鬼,及蛆蟲、
狗等,樂臭穢中;又如廣積穢物,遠聞其臭;如
惡瘡疱難合其竅,痛不可忍;又如毒箭,入身
酸楚;如惡家主,難為侍養;又如朽舍及如漏
船,雖假修治,旋歸散壞;又如坯器,難為固惜;
又如惡友,常假將護;如河岸樹,風所動搖;
如大河流,終歸死海;又如客舍,多種違惱;如
無主舍,無所攝屬;如巡警人,常專撿察;又如
邊方,多所侵嬈;如積沙處,漸當減下;如火
蔓延;如海難渡;如地難平;如蛇置篋,隨生
損害;又如嬰兒,常須存愛;又如破器,無所堪
用;如惡方處,常虞壞亂;如雜毒食,常當遠離;
如求丐人得種種物,得已旋棄;又如大車,負
極重等。唯,諸智者!於法覺了應如是知。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上
[001-006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