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52 般若心經三注-宋-道楷 (CBETA)



No.533-A重刊三註心經序



三註心經者伏四魔之利劒破諸昏之法炬皇和雖
既刊焉蓋為兵燹奪與泯焉久之師靜欲然死[厂@火]而
繼光輝誘化諸子以壽梓焉一任他具眼底咲殺瞿
曇不潔三師逐臭餘臭再薰扶桑。
維旹
寬政三年歲舍辛亥春芙蓉遠孫師靜焚香稽首譔
於湖東玉川山常德禪寺

No.533-B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序


唐南陽國師 慧忠 著


夫法性無邊豈藉心之所度真如非相詎假言之
所詮是故眾生浩浩無窮法海茫茫何極若也廣
尋文義猶如鏡裏求形更及息念觀空又似日中
逃影茲經喻如大地何物不從地之所生諸佛唯
指一心何法不因心之所立但了心地故號總持
悟法無生名為玅覺一念超越豈在繁論者爾。
[001-0797a]

三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No.533



三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 南陽國師慧忠
本朝 芙蓉禪師道楷 慈受禪師懷深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忠云將釋經題都有五句以明眾生本心第一摩
訶是梵語此翻為大為破凡夫妄執塵境心著世
間故為隔礙名之為小欲令眾生攝諸妄念不染
世間悟心境空洞然含受十方世界故名摩訶也
第二般若是梵語此名智慧為破凡夫背心取境
堅執我見墮在愚癡欲令眾生背境觀心本來無
我故名般若第三波羅是梵語此云清淨為破凡
夫不悟自心認六根覺唯覽六塵隨塵雜亂墮於
不淨欲令眾生背境合覺覺本清淨故名波羅也
第四蜜多是梵語亦名和多此云諸法為破凡夫
妄心求法執著名相差別不同欲令反照自心本
含萬法和合無二本來具足為所欠少故名蜜多
也第五心經是梵語此名大道為破凡夫不識本
[001-0797b]
心唯覺多聞分別名相心隨境轉輪迴六道墮於
邪見欲令眾生反照心源本來空寂實無少法可
得無所分別即皈大道故名為心經已上經題本
意只令自悟心源廣大智慧清淨和合無二本來
具足無所分別也。


深云梵語摩訶此云廣大梵語波羅蜜多此云到
彼岸況般若者乃智空之妙慧波羅蜜多是出世
之真修包含萬像而無體眾生日用而不知雖欲
真修而不可得也真修非漸修也欲令一切眾生
悟真空妙慧不從人得言下成佛皆由般若而得
度也大般若經總六百卷文多義廣撮樞要於此
經故曰心經。】


「觀自在菩薩。」


【忠云此破凡夫塵劫背心唯觀諸法被法所拘不
得自在大意只令眾生背境觀心悟心無法可得
何以故且如色法因心而起反觀起心無有處所
實不可得心尚自無色從何有猶如夢幻不念不
著方知於色法得自在乃至一切法不可得亦不
被一切法所攝於一切處得自在如是之人悟心
無心了境無境心境兩忘無了可了坦然無礙故
名自在善之言了薩之言見了見諸法本來空寂
故名菩薩也。


楷云菩薩之人以般若妙慧照了前境了無凝滯
所以觀空之時不礙萬象燦然涉有之時自然一
[001-0797c]
道清淨心境融通理智無二故曰觀自在也凡夫
妙慧不明六塵覩對翳障心光物物頭頭皆成障
礙故名不自在也。】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忠云此重舉經題意為破小乘心外求法小乘之
人不悟自心本來具足妄求言教以為智慧名為
般若息諸妄念以為清淨故名波羅所見本空合
成一體名之為蜜通達諸法懷念記持名之為多
此是背心求法妄有修證墮在聲聞名淺般若今
更舉行深般若以明大乘對破前病菩薩了見諸
法本來空寂實無生滅故名深般若心本清淨內
外圓明故名波羅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法不二
故名為蜜性含萬法不假修證故名為多如是悟
者名大乘故名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者過現未
來心俱不可得故名時。


深云是大乘行深般若之時非小乘淺般若之時
一切諸法本無所行亦無所住利生不勌譬如幻
師作種種幻事欲令眾生如幻即覺故云行深般
若波羅蜜多也。】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忠云五蘊者色受想行識是也違背精明因常觀
境故名為色貪求諸法希望修證故名為受攀緣
諸法流出不息故名為想精持禁戒行頭陀行故
名為行種種分別隨法流轉故名為識凡夫之人
[001-0798a]
被此五法所障不悟本心故名曰陰不出三界輪
迴不停故名為苦厄菩薩反照了自心源本來清
淨觀前五法並無生處本來空寂實無纖毫可得
故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楷云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乃至度一切苦厄者
菩薩行觀照般若智慧時無身見然後諸苦厄無
可託即苦厄自度。


深云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蘊者能蘊藏其真性
令不顯現妙慧已明自性空寂不待蘊謝方空只
於蘊上便見空也已於蘊上見空方會幻化。】


「舍利子。」


【忠云此是身心二相更有苦厄也空身即法身何
二相亦是重明五陰之法舍者是色利子是心受
想行識此是五蘊又舍者人利子者亦是法人法
二相多義不可具宣以要言之此都是萬法之根
本今欲明萬法不離身心故名舍利子也。


楷云佛喚舍利子如金剛經稱須菩提。


深云舍利二字是母名子之一字是尊者乃舍利
女之子其母因懷因懷尊者自然聰辨無敵故立
名連母之稱。】


「色不異空。」


【忠云凡夫妄執自心更於心外見色不知色因心
有推心本無色因何立故云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001-0798b]


【忠云凡夫背心取法將謂心外有空不知空因心
生但悟自心無空可得空色不異故云空不異色。


深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者幻有之色故不異空
空本隨緣故不異色凡夫迷此色空之理所以見
空為斷空見色為實色今欲明一切諸法與真空
之理其體本同遂先舉色之一法為首餘四蘊可
以例諸。】


「色即是空。」


【忠云心起故即色心不可得故即空故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忠云前云心起故即色心不可得故即空猶是空
色因心所生今即不然心正有之時即是空心正
無之時即是有何以故且如眾生之心正生之時
實無生處即是即色即空心正無之時現能應用
即是即空即色先舉身心一切萬法例皆如是故
云空即是色也。


楷云色不異空乃至空即是色者色空二字包一
切法混同一體真不二法門。


深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者色已當體是空空亦
當體是色即色之空所曰真空即空之色故曰真
色真色無形處處華紅柳綠真空絕跡頭頭水濶
山高。】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忠云非唯五蘊但了心空諸法自空故云是諸法
[001-0798c]
空相也。


楷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者與色空不異前說心
經大意至下文詳說老婆心如此。


深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者不獨色之一法以至
受想行識咸皈真空之理舍利子是諸法空相者
再呼舍利子者欲明不獨五蘊之法以至生滅垢
淨咸皈真空之理。】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忠云諸法是心心無體段有何生滅垢淨增減。


楷云舍利子乃至不增不減者此再喚舍利子明
本圓自性同大虗無所從來生箇甚麼亦無所去
滅箇甚麼淨亦不主垢從何來垢本無依淨從何
立增著即頭上安頭滅著即斬頭覓活所謂萬法
不修元具足也。


深云不生不滅者諸法從緣生真空不生諸法從
緣滅真空不滅佛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
能如是解是名真見性也凡夫迷此空寂之體內
為筋骸所桎外為山河所眩故見有生滅也不垢
不淨者生滅已乃不真垢淨安可得耶不增不減
者譬如有人於虗空中畫作種種色相反作種種
音聲然彼虗空終無受入變動之體未畫之時虗
空體未嘗滅已畫之後虗空之體未曾增故名不
增不減也。】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001-0799a]


【忠云法性本空故云空中求色不可得故云無色
推心不可得故云無受想行識。


楷云無五蘊。


深云是故空中者是真空之中也到者裏生滅垢
淨增減之法纖塵盡淨無色無受想行識者生滅
等之法已不可得五蘊之法故不可知也。】


「無眼耳鼻舌身意。」


【忠云此名六根凡夫確執妄繫為實種種惡業因
茲而生故名為根一一根中積業潤生恒沙罪障
無有休息此六知根以心為本心若休伏根境俱
空自然明徹故云無眼耳鼻舌身意也。


楷云無六根。


深云凡夫不了自心心外求法遂成流浪若能一
根已反源六用成休復然後在眼曰見在耳曰聞
在鼻嚊香在舌知味在身覺觸在意攀緣又豈在
閉智塞聰然後為無者哉。】


「無色聲香味觸法。」


【忠云此名六塵因根所覽引起成勞坌污真智故
名為塵但能反推一根無有主宰六根無主塵境
自亡故名為無色聲香味觸法。


楷云無六塵。


深云六根已清六塵自清。】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忠云此名十八界經略舉眼界即諸界可知因六
[001-0799b]
根生六塵因六塵生六識為三六十八故名十八
界流出分別各各不同名之為界從無量劫妄計
造業隨逐色聲不覺不知隨念流轉不悟眾生性
元無異但能想念不生塵根識心應時消落故名
為乃至無意識界。


楷云無十八界到此凡夫法盡入聖位。


深云六根六塵六識為十八界以隔礙為義已了
諸法本空又豈有眼界眼界已空餘界可知也。】


「無無明。」


【忠云迷人執有五蘊十八界障覆本性不覩光明
故名無明性達本心根塵本空意識無用有何障
礙故名無無明。


深云謂無真知之明故曰無明今斯照徹萬法一
如靈光現前明明不昧安有無明故曰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忠云塵境是有即有可盡本來是無將何可盡。


深云此句重釋上句也無明體本來無有為貪深
故因妄侶有恐凡夫疑聖人便而後無殊不知無
明本來自無豈有無明可盡故曰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忠云從無明至老死並是十二因緣今但舉一緣
以用例諸無明若是有老死即不虗無明從來無
故云無老死也。】


「亦無老死盡。」
[001-0799c]


【忠云盡者滅也十二因緣若生即有生死可盡因
緣本無生即無老死盡。


楷云無無明乃至亦無老死盡者無緣覺法。


深云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者從無明至老死
謂之十二因緣生法也何名無明為闇心無知如
人夜行曠野失於正道故云無明貪染世法故名
為行虗妄知見故名曰識神入胎向受生處與不
淨合故名名色現陰成根通識去來故名六入根
塵相對故曰觸法作違順愛惡事成故曰受於順
情中生於貪染故云愛愛之不捨故名曰取取已
屬身成有漏業故名為有有業已定感後果報故
名為生生命不住故名為老死老死復生終而復
始千生萬劫捨身受身故名輪迴若知無明體空
又豈有老死老死已不可得更有何法可盡故云
亦無老死盡此空破十二因緣之見也。】


「無苦集滅道。」


【忠云此明四諦心有所求繫著於法故名為諦精
勤修證心無間歇名為苦諦廣尋經論貪求妙理
名為集諦斷諸妄念至求常寂名為滅諦遠離煩
亂精研佛理名為道諦今更明四聖諦名之為藥
對破前病心本清靈不假修證名為苦諦性含萬
法豈藉尋求名為集諦妄念無生本自常寂名為
滅諦寂常無二邪正不昧名為道諦此對病說也
若了無心四諦何有故云無苦集滅道。
[001-0800a]


楷云無聲聞法。


深云苦集滅道四諦也一切凡夫因集業相纏受
於苦惱大乘之人因修其道能證寂滅之理又曰
一念染心生名苦諦念念相續名集諦了念無生
名滅諦了滅無滅名道諦然而一切諸法本自空
寂四諦從何而有故云無苦集滅道此破聲聞四
諦之見也。】


「無知亦無得。」


【忠云推照諸法了無所得名之為智諸法本空何
假推照故云無智自性清靈實無一法可得故云
亦無得也。


楷云無菩薩法。


深云智之一字是諸佛知空之智非但空中無凡
夫五蘊十八界緣覺十二因緣聲聞四諦之道以
至諸佛知空之智亦忘智已忘得亦安在。】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忠云悟諸心不可得故是菩提了諸法不可得故
名為薩埵心法一如並無所得故名菩提薩埵。


楷曰以無所得故者無佛法。


深云以無所得故者以者由也再明無所得義或
云五蘊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諸法皆空所照之
智亦忘莫成斷滅否畢竟有何所證答曰無得之
得無證之證是名真得也金剛經云若有法如來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
[001-0800b]
記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
燈佛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故云以無所得故。】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忠云此是梵語經題具釋只眾生智慧清淨亦無
清淨可得反照自心離諸塵故云依般若波羅蜜
多微有小法即有罣礙心境自空誰念誰著逈然
無事有何罣礙也。


楷云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者六凡四聖
一齊皆空無可分別圓覺經云成道亦無得本性
圓滿故。


深云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者此句明所證
之人也故者連前起後之辭梵語菩提薩埵此云
覺有情覺者所求果情者所度之境也心無罣礙
者涅槃經云無罣礙處名為虗空如來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於一切法無有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忠云心無所著有何所求心不可得恐怖誰生故
云無有恐怖。


深云凡夫迷失本心如人夜行險徑常懷惶怖今
斯照徹恐怖何來。】


「遠離一切顛倒夢想。」


【忠云心外求法為顛心內觀空名之為倒無中計
有名之為夢心之所緣名之為想忽悟心源了無
[001-0800c]
所得故云遠離一切顛倒夢想。


楷云心無罣礙乃至遠離一切顛倒夢想者此皆
凡夫十八界事判此諸聖且無何況凡夫也。


深云顛倒夢想者皆虗妄之法也凡夫因迷此心
認無作有如癡猿捉月似狂犬吠雷聖人已證妙
慧皆能遠離也。】


「究竟涅槃。」


【忠云心若有生即有可滅心本無生實無可滅無
生無滅名為涅槃究者窮也竟者盡也三世塵勞
妄念本無生滅故云究竟涅槃。】


「楷云體如虗空不受裝點。」


【深曰梵語涅槃此云圓寂德無不備曰圓障無不
盡曰寂不同小乘之人化城權立今則一得永得
故云究竟也。】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忠云過去現在未來煩惱無明塵勞妄念本來清
淨故云三世諸佛自達本智無所染著故云依般
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此梵
語唐言阿之言無耨多羅者上三藐言正三菩提
言真此云無上正真之道若信自心本來是佛故
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楷云三世諸佛盡處不為家空處不為座向無心
道上成等正覺。
[001-0801a]


深曰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云無上正遍
知覺是聖人所證之極果也三世諸佛莫不皆依
般若而成正覺也。】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
是無等等呪。」


【忠云呪者契也如來密印心行俱契故名為呪又
呪者定也自達本心無有動靜又呪者無也無心
見心故名為呪此有多義不可具宣眾生本心無
有邊際往反無礙實不動搖故名為大神呪心本
清淨湛然常住圓照法界應現無窮是大明呪一
切萬法不出於心無能超者是無上呪心之一字
不屬有無罔測邊際無能比者是無等等呪也。


深云呪者是諸佛菩薩秘語也能破諸累故云大
神呪鑑照不昧故曰大明呪更無過者故曰無上
超越絕倫故曰無等等。】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


【忠云一切諸佛依此呪心獨超三界不受輪迴故
云能除一切苦直指本心決定是佛不假修證故
云真實心無變體離諸狂惑坦然常住故云不虗
矣。


楷云故知般若波羅蜜多乃至能除一切苦者呪
者不可言說言語道斷諸苦諸樂一時解脫三祖
云一心不生萬法無咎真實不虗唯此一事實。


深云能除一切苦者不了自心向外馳求皆名為
[001-0801b]
苦謂此呪心悉能除之真實不虗者佛語真實決
無虗妄。】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


【忠云呪者只是眾生本心以言指心故云般若波
羅蜜多呪也。】


「即說呪曰。」


【忠云發言詮性故云即說呪曰。


深云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者欲使一
切眾生諦聞神呪故曰即說。】


「揭諦揭諦」


【忠云繫著名諦揭者除也塵勞妄念智慧蕩除故
云揭諦又揭諦者了心空悟身空寂了悟身心空
寂無有二法故云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忠云心已清淨有何妄念可除故云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忠云清淨而對塵勞得名塵勞本無清淨不立故
云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忠云菩提是道薩婆訶是行悟達本性即是道行
菩提言了薩婆訶言見了見本心實無生處故云
薩婆訶菩提是心薩婆訶是法一切法本來是心
故云薩婆訶如是神呪直指本心無動靜不可起
心求心心無生滅不可將心滅心無內外中間求
[001-0801c]
心心非一切處不可向一切處求心心不可得故
即知無一切心以無一切心故即一切魔境攝不
動以不動故即是際一切魔經曰降魔是道場不
傾動故切見時人不了自心以治佗病心外見法
魔境現前自心屬魔云何救彼經云自病不能救
何救他疾縱令治得業繫幻身即是不出魔境界
怕怖生死未免輪迴捨生趣生互為冤對如來出
世為度沈迷令悟本心號為神呪不起妄念名曰
受持了本不生故名持念恒沙妙教只為息攀緣
一念不生諸緣頓息無邊病本隨念消除歷劫罪
山一時摧倒如是功德不可思議拯拔群迷頓超
佛位密傳斯法故號大悲智者心行愚人口誦經
文具載理甚分明學者審詳無差謬矣。


楷云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乃至菩提娑婆訶者
呪不譯者也如鈴鐸聲有聲不說以明菩提離言
說諸佛固知無法可法然寂默成誑言說成謗不
誑不謗向上有事在此呪者說時默也判此結集
經意一大藏教一齊掃盡只留此經故曰心經。


深云揭諦揭諦乃至菩提娑婆訶者諸佛菩薩所
說神呪不許解說唯許受持自有靈驗如來顯說
密談蓋有妙旨或有解云揭諦自利再言利他也
婆羅者彼岸也僧眾也菩提者處也薩婆訶者無
所處無菩提可證也輙以存之。】
三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