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19
諸經要抄
諍。舍利弗。如是見人。我則不聽出家受戒。
舍利弗。如是見人。我則不聽受一飲水以自
供養。但懃修習無相三昧。於無相三昧亦取
相。是人通達一切諸法相皆是一相。所謂無
相。
佛藏經念佛品云 惡知識。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餘比丘。汝當念佛
[001-1193a]
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唯愛涅槃畢竟清
淨。如是教者名為邪教。謂是正教而是邪教。
舍利弗。如是教者名為惡知識。是人名為誹
謗於我助於外道。亦為他人說邪道法。舍利
弗。如是惡人我乃不聽受一飲水以自供養。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
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諸念皆寂滅
相。隨順是法。此即名為修習念佛。不可以色
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
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
無取無捨。是真念佛。
佛藏經念法品云 善知識。
舍利弗。是人爾時都無所有寂滅無性。不集
諸相滅一切法。是則名為修習念佛。念佛名
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
名為念佛。何以故。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
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舍利弗。隨所念起一
切諸想皆是邪見。舍利弗。隨無所有無覺無
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名為念佛。如是念
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相。無想無語。
乃名念佛。是中乃無微細小念。何況麁身口
意業。無身口意業處。無念無分別。空寂無
性滅諸覺觀。是名念佛。汝念佛時莫取小想
莫生戲論。莫有分別。何以故。是法皆空無
有體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名。是名真實念
佛。何以故。如來不名為色。不名為想。不名為
念。不名為分別。不逆不順不取不捨。非定
非慧。是人於佛猶尚不得。何況於念。舍利弗。
如是教者名善知識。若人成就如是相者。世
[001-1193b]
間希有。得不顛倒真實見故。是為正見。復次
舍利弗。正見者。名為正作正行正道正解。無
有顛倒如實而見。是故如來說名正見。若生
我想人想眾生想者。當知。是人皆是邪行。
佛藏經云 惡知識。
舍利弗。人以清淨信等諸根出家學道。遇惡
知識。惡知識者。常好調戲輕躁無羞。言語散
亂不攝諸根。心不專一癡如白羊。親近如是
惡知識者。失須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果阿
羅漢果。乃至失於生天之樂。況涅槃道。舍
利弗。是人隨惡知識。若生人中父母生離死
亡喪失。親里衰惱國土破壞。生八難中捨於
樂處。遇惡知識生無佛處。若值佛世目不喜
見。不喜聞法。不與佛眾而和合。
念誦結護法普通諸部
三藏金剛智授與灌頂弟子
凡欲念誦先須護身結界澄想。觀察本尊聖
者。起慈悲心愍念有情。發大誓願迴向菩提。
方可念誦。持四種念珠作四種念誦。一者音
聲念誦。二者金剛念誦。合口動舌點誦是。三
者三摩地念誦。心念是也。四者真實念誦。如
字義修行是也。能令行者速證無上菩提。具
一切智。此心真言。是一切諸佛第一義。真如
智中流出。非是作法顯現。如巧色摩尼能滿
諸願。一切諸佛同聲共說。思惟之時。唯是明
朗亦不見身之與心。況無一物法非空故。若
久能熟當自證智。作是觀時。誦密言曰。
念此明者。即能證入一切灌頂曼荼羅位。於
諸菩薩祕密法門隨意無礙。作是觀時不復
[001-1193c]
延促。務在證入。若能一一與心相應方大成
就。一切時處作意任運相應。無所罣礙。一切
妄想貪瞋癡等。不假斷除自然不起性常清
淨。此真實法門。是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名
為圓鏡智。上從諸佛下至眾生。悉皆同等無
有增減。但為無明妄想所覆。令其法體不得
顯現。作是觀者便證解脫一切智三昧。名為
地前三賢位。所有動作任運相應。自然進入
初地生大歡喜。所以然者。以觀月為方便。具
有三義。一月清淨義。離貪欲垢故。二者清淨
源義。離貪嗔熱惱故。三者光明義。離愚癡故。
所以取月為喻亦莫作月解。世間者四大所
成畢竟破壞。眾生自性清淨心無生滅故。此
是諸佛菩薩內證非二乘聲聞外道所知境
界。作此觀者。一切佛法恒沙功德不由他悟。
此一法攝無量。剎那悟入諸法中。自在無礙。
從地至地漸漸昇進。學此觀者。不得專守念
以為究竟。當須正念進修方便。然後證入究
竟清淨法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
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
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
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金剛三昧經真性空品第六 舍利弗言。如
尊所說在事之先。取以本利是念寂滅。寂滅
是如。總持諸德該羅萬法。圓融不二不可思
議。當知。是法即是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大神
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佛言。
如是如是。真如空性。性空智火燒滅諸結。平
[001-1194a]
等平等。等覺三地。妙覺三身。於九識中皎然
明淨。無有諸影 若有眾生無餘雜念。爾時
菩薩常作化身權護是人。不離左右。
大般若經摩愁品云 若有眾生修行般若波
羅蜜者。與不憶不念相應。一切魔家眷屬悉
皆愁憂不樂。
佛藏經云 舍利弗。我法無諸難事。不乏飲
食臥具醫藥。汝等但當懃行佛道。莫貴世間
財利供養。舍利弗。汝今善聽。我當語汝。若有
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皆共同心以諸樂
具欲共供養。舍利弗。諸人供養坐禪。比丘不
及天神。
假佛一切形像是。
金剛經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以色見
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藏經云。佛告舍利弗。我餘經說。若人見
法是為見我。如來非法亦非非法不順有相不依無相即是
見法。見法者見本性何以故。調達愚人及諸外道。皆以
色身見佛。舍利弗。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亦復
不應以音聲見。舍利弗。若人以色身見佛。是
去佛遠。所以者何。佛不名見名為見佛不依有見無見
即是不依正見。
維摩經云 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
著眾求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即
染著非求法也。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
為。非求法也。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
知。是即見聞覺知非求法也。唯舍利弗。夫求
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
法華經云 無上寶聚不求自得若人不求種種世法。亦不求
[001-1194b]
佛法。即是真求法人真佛者識心見性悟理之人即是真佛。
金剛經云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離有離無故。不垢不
淨故。無生無體故。
法身禮。
入佛境界經云 佛常在世間。而不染世法。
以不分別世間故。敬禮無所觀。虛空無中邊。
諸佛身亦然。心同虛空故。敬禮無所觀。一切
平等禮。無禮無不禮。一禮遍含識。同歸實相
體實相者。不順有體相不依無相是。
楞伽經云 爾時大惠白佛言。世尊。願為我
說諸佛體性。佛言。大惠。覺二無我。除二種
障。離二種死。斷二種煩惱。是佛體性。大惠
聲聞緣覺得此法已亦名為佛。我以是義但
說一乘。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善知二無我。除二障二
惱。及不思議死。是故名如來。
假三寶 形像佛是佛寶。一切經論教法是
法寶。剃髮被袈裟受二百五十戒是僧寶若不識心
不見性總無寶。
真三寶見性之人三寶具足。
維摩經云。寂根菩薩曰。佛法眾為二。佛即是
法。法即是眾。是三寶。皆無為相。與虛空等。
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不隨有行不依無行即是離法之人。
思益經云 若身證是法。亦不離身見法。亦
不離法見身。於是觀中不見二相。不見不二
相。如是現前知見而亦不見。名聖默然。若有
諸菩薩。於上中下法。亦不取不捨。是名行菩
[001-1194c]
提。若法及非法。不分別為二。亦不得不二。是
名行菩提。若二即有為。非二即無為。離是二
邊者。是名行菩提。是人過凡夫。亦不入法位。
未得果而聖。是世間福田。行於佛道時。無
法可捨離。亦無法可受。是名菩提相。一切無
所念。是即如來法。
文殊師利菩薩問思益菩薩言。云何名為修
道。思益菩薩答言。若不分別是法是非法離
於二相。名為修道。又問云。何名為修道。答
言。不墮有不墮無亦不分別是有是無。習如
是者名為修道。
又問。何故不見。答。言離二相故不見。不見即
正是見。若說法不違佛不違法不違僧名為
說法。若知法即是佛是佛寶離相即是法是法寶
無為即是僧是僧寶一人見性。分明三寶具足。
涅槃經云 見性成佛道除見性外更有法門出三界得成佛者無有是處
假戒因犯禁戒制戒是。此戒是方便戒。是不了教。只許五歲學五歲若不捨是真外道。是具足邪見人
佛藏經云 佛告舍利弗。我說教者不說受
者。舍利弗。於我法中多有如是增上慢教。舍
利弗。若受教者受戒五歲不能悉捨。如是所
教於是教中懃心精進自有得。無有比丘不
往諮問。我說此人雖有五歲猶名邪見。雜外
道法順行魔教。舍利弗。若有比丘受是教已
聞空無所得法。即自覺知。我先受者皆是邪
見。於空無所得法無悔。深入通達不依一切
我見人見。舍利弗。我說此人名為清淨梵
行。
法句經云 若說諸持戒。無善無威儀。戒性
如虛空。持者為迷倒。
[001-1195a]
金剛三昧經 為說戒者。為不善慢故海波
浪故如彼心地八識海澂九識流淨風不動波
浪不起戒性等空持者迷倒。
諸法無行經云 若人分別戒。是則無有戒。
若有見戒者。是則為失戒。戒非戒一相。知是
為道師。
涅槃經云 戒有二種。一者性自能持。二者
須他教勅。若遇師僧白四羯磨。然後得戒。雖
得戒已要憑和上諸師同學善友誨喻。乃知。
進止聽法說法備諸威儀。是名須他教勅。
花嚴經梵行品云 若戒是梵行者。為場壇
是戒耶。問。清淨是戒耶。教威儀是戒耶。三說
羯磨是戒耶。和上是戒耶。阿闍梨是戒耶。剃
髮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正命
是戒耶。如是觀已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
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
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
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從何處來。誰之所有
體。為是誰由誰而作。為是有為是無。
真戒一切眾生本來自有佛性。是持真戒者識心見性人。是見性之時想念不生。不起分別及有漏習。入無戒
不自不他不垢不淨無我無人無念無分別無主無宰無悋無惜百無所須。諸欲永息等同虛空。同無情物身心不自。
戒犯不二能。如是知者是真持戒人。
不淨說法。
楞伽經云 未來世當有。身著於袈裟。妄說
於有無。毀壞我正法。佛告大惠。彼愚癡人說
有三乘。不說唯心無諸境界。一切癡外道。妄
見作所作。悉著有無論。是故無解脫。涅槃離
心意。唯此一法實。藏識說為心。思量以為意。
心如白色衣。意識習為垢。垢習之所污。念心
[001-1195b]
不顯現。若隨言取義。建立於諸法。以彼建立
故。死墮地獄中。
佛告大惠。彼人愚癡不知。言說是生是滅。義
不生滅。一切言說墮於文字。義則不墮。離有
離無故。無生無體故。
淨說法。
佛藏經云 舍利弗。是人又能清淨持戒。無
有瑕疵。不垢不淨。自在智者所讚能自具足。
隨順禪定時樂坐禪。如是比丘我亦聽受供
養。舍利弗。身證法身無有疑悔。我聽是人
高坐說法。雖見凡夫清淨持戒。心不貪著外
道經義。一心懃求沙門上果。不貪利養善
巧定說。多聞廣喻猶如大海。乃至失命猶不
妄語。不樂諍訟自利利他。唯說清淨第一實
義。所說如是。舍利弗。如是說者我聽說法。如
來所說能使諸法不相違逆。為說戒定惠解
脫知見。舍利弗。求利比丘。為佛出家而破戒
品。何用說法。何以故。舍利弗。我經中說。若
人不自善寂不能護。法能令他人善寂自護。
無有是處。如人自沒污埿欲出他人。無有是
處。若人自善寂。能出污埿欲出他人。則有是
處。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誹謗如來其
罪不輕。實語比丘應聽說法。非妄語者持戒
比丘。則能法施。舍利弗。高坐說法決定斷疑。
最是上事。若持戒不淨著外道義。我則不聽。
及妄諸者貴世樂者。求利者。樂諍訟者。我亦
不聽。我聽淨持戒者。質直心者。通達諸法
實相者。高坐說法。舍利弗。破戒比丘寧當捨
戒。不著聖人相袈裟覆藏罪垢。蜜作眾惡受
[001-1195c]
人信施。舍利弗。云何以小因緣。而於地獄
受久遠身。阿難。譬如惡賊於王大臣。不敢自
現盜他物者。不自言賊。如是阿難。破戒比丘
成就非沙門法。上不自言我是惡人。況能向
餘人說。自言罪人。阿難。如是經者。破戒比
丘。隨得聞時能自降伏則有慚愧。持戒比丘
得自增長。說是法時。九萬諸天於諸法中得
法眼淨。
法華經云 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入大乘為
本。
楞伽經云 爾時大惠復請佛言。唯願為說
宗趣之相。令我及諸菩薩善達此義。不隨一
切眾邪妄解。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
言。諦聽。當為汝說。大惠言唯。佛言。大惠一
切二乘及諸菩薩。有二種宗法相。何等為二。
為宗趣法相。言說法相。宗趣法相者。謂自所
證殊勝之相。離於文字語言分別。入無漏界
成自地行。超過一切不正思覺。伏魔外道生
智惠光。是名宗趣法相。言說法相者。為說九
部種種教法。離於一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
隨眾生心令入此法。是名言說法相。汝及諸
菩薩當懃修學。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宗趣
與言說。自證及教法。若能善知見。不墮他
妄解。
佛告大惠言。第一義者。是聖智內自證境。非
語言分別智境。語言分別不能顯示。大惠言。
說者生滅動搖展轉因緣生。若展轉緣生於
第一義則不能顯示。第一義者。無自他相。言
語有相不能顯示。第一義者。但唯自心。種種
[001-1196a]
外相悉皆無有。言語分別不能顯示。是故大
惠應當遠離語言分別佛分別。佛告。婆羅門
乃至少有心識流動分別外境。皆是世論乃
至心流動。是則為世論。分別不起者。是人見
自心。
佛告大惠。乃至少有言語分別生。即有常
無過常。是故應除二分別覺勿令少在。
乃至有所立。一切皆錯亂。若見唯自心。是則
無為諍。愚夫樂妄說。不聞真實惠。言說三苦
本。真實滅苦因。言說即變異。真實離文字。於
妄想心鏡。愚生二種見。不識心及緣。即起二
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即不生。我無上大乘。
超過於名言。其義甚明了。愚夫不覺知。內自
證不動。是無上大乘。
思益經云 云何比丘隨佛教隨佛語。答言。
稱讚毀辱其心不動。是名隨佛教。不隨文字
語言是名隨佛語。又比丘滅一切諸相。是名
隨佛教。又云。身無所起心無所起。是名第一
牢強精進。
有諍法。
思益經云 梵天言。云何比丘多諍訟。答言。
是好是惡此名諍訟。是理是非理此名諍訟。
是垢是淨此名諍訟。是善是不善此名諍訟。
是戒是毀戒此名諍訟。是應作是不應作此
名諍訟。以是法得道以是法得果此名諍訟。
梵天若於法中有高下心貪著取受。皆是諍
訟。樂諍訟者。無沙門法。樂沙門法者。無有妄
想貪著。梵天言。云何比丘親近於佛。答言。若
比丘於諸法中不見有法若近若遠。是名親
[001-1196b]
近於佛。梵天言。云何比丘給侍於佛。答言。若
比丘身口意無所作。是名給侍於佛。
樂瓔珞莊嚴方便品一部一卷成。亦名轉女身菩薩問答經若其無
諍不可言說。以何等故說名無諍。須菩提言。
姊。如來世尊為聲聞弟子假名字說。女言。大
德須菩提。若有假名即有諍訟。若有諍訟即
有顛倒。若有顛倒非沙門法。須菩提言。姊何
等是沙門法。女言。大德須菩提。無有文字。無
有諍訟。無有顛倒。是沙門法。亦不分別是法。
是非法。是沙門法。又不分別憶想不憶想。是
沙門法。離一切著。是沙門法。無心離意識。是
沙門法。知足是沙門法。離有為法。是沙門法。
諸法如虛空。是沙門法。說是沙門法時。中
間所集聽法諸天。有四十天子。遠塵離垢得
法眼淨。
佛藏經云佛弟子終有為著相。非沙門法非沙門自稱沙門。不
應供養而受供養。名為常賊立憧相賊。名為
自在殺害人賊。是人所食一口皆不淨。唯清
有向道得道果者能消供養。舍利弗。我滅度
後如是等人滿閻浮提。專行求利以自生活
有為法。
金剛經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
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涅槃經云 有為功德多諸過患。
佛藏經云 我所說諸法。隨順第一義。有為
不堅牢。如夢之所見。
金剛三昧經云 於有為法如避火坑。
楞伽經云 若依止少法而有少法起。若依
止於事此法即便壞。
[001-1196c]
禪門經云 大乘妙義至理空曠。有為眾生
而不能入。
大佛頂經云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般若子經云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即
菩提薩埵。
修多羅般若經云 佛告須菩提。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發菩提心有所得者。即是邪見。邪
見之人永不見佛。斷一切智名為佛智見。凡
夫有為。佛是無為。如是見者非平等見。見凡
夫法空佛法亦空。如是見者是名正見。
思益經云 世尊。云何具足六波羅蜜。梵天
若不念施。不依戒。不分別忍。不敢精進。不住
禪定。不二於惠。是名具足六波羅蜜。
金剛三昧經云 空心不動具六波羅。
此大乘頓教法門。為一切眾生本來自有佛
性。千經萬論大小乘教文字言說。只指眾生
本性見成佛道。此法亦名反源。亦名反照。亦
名反流。亦名迴向。亦名無生。亦名無漏。亦名
不起。亦名法離見聞覺知。
楞伽經云 如水瀑流盡。波浪即不起。如是
意識滅。種種識不生。
大佛頂經云 元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一
處成休復。六用皆不行。一根既反源。六根成
解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反見見自心。
見性成佛道。
又云。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時塵根識
心應時消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
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佛告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於
[001-1197a]
外六塵不多流溢。因不流溢旋源自歸。鹿
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
國土皎然清淨。
楞伽經云 遠離於心識。亦離於五法。復離
於自性。是為佛種性。由依本識故。而有諸識
生。由依內識故。有似外影現。無智恒分別。有
為及無為。□□□□□離質亦無影。藏識若
清淨。諸識浪不生。依法身有報。而起淨分別。
若不了無我。依教不依義。理教中求我。是妄
垢惡見。不了故說有。唯妄取無餘。離聖教正
理。欲滅惑反增。是外道狂言。智者不應說。教
由理故顯。當依此教理。勿更餘分別。
維摩經云 文殊師利菩薩從無住本立一切
法。
金剛經云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此經者即此心。是不生不滅故。不垢不淨故。離有離無
故。影體俱離故。不依性相故。亦不順生。亦不依寂。亦不順有相。亦不依無相不沈不浮故。
文殊行經云 復次舍利弗。若有人言。過去
未來於實際中。說有依處說無依處者。當知。
彼輩誹謗如來獲大重罪。所以者何。彼真實
際無憶無念亦無墮落無憶無念者即不順浮。亦無墮落者。即不沈空滯寂。此
法不順有心。不依無心。順有心者即是波浪。依無心者即是□□空見外道有無不二即是正見。
楞伽經云 天乘及梵乘。聲聞緣覺乘。諸佛
如來乘。諸乘我所說。乃至有心起。諸乘未究
境。彼心轉滅以。無乘及乘者。無有乘建立。我
說為大乘。
天乘非乘。非名亦非字。非諦非解脫。
我無上大乘超過於名言。其義甚明了。愚夫
不覺知。內自證不動。是無上大乘。
[001-1197b]
決定毘尼經云 見凡夫有為佛。是無為。如
是見者不平等見。見凡夫法空佛法亦空。如
是見者是名平等見。見犯比丘不入地獄。清
淨行者不證涅槃。如是見者名平等見。
寶積經云 云何真供養佛。佛言。無佛想無
法想無僧想。是名日日真供養佛。佛不名作。
不名色。不名想。無作無色無想。是名真供
養佛。
金剛三昧經序品第一 爾時世尊。大眾圍
遶。說大乘經。名一味真實際本覺利行。若聞
是經。乃至受持一四句偈。是人則為入佛智
地。能以方便教化眾生。為一切眾生作大知
識。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即入金剛三昧。身
心不動。爾時眾中。有一比丘。名曰阿伽陀。從
坐而起。合掌䠒跪。欲宣義意。而說偈言。
「 大慈滿足尊
智慧通無礙
廣度眾生故
說於一諦義
無量諸菩薩
皆悉度眾生
為眾廣染問
知法寂滅相
入於決定處
如來智方便
當為入實說
隨順皆一乘
無有諸雜味
猶如一雨潤
眾草皆悉榮
隨其性各異
一味之法潤
普充於一切
如彼一雨潤
皆長菩提引
入於金剛味
證法真實定
決定斷疑悔
一法之印成」
無相法品第二 一覺了義難解難入。非諸
二乘之所知見。唯佛菩薩乃能知之。善男子。
[001-1197c]
若化眾生無生於化。不生無化其化大焉。令
彼眾生皆離心我。一切心我本來空寂。若得
空心心不幻化。無幻無化即得無生。無生之
心在於無化。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若有
眾生見法生時。令滅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