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03 佛祖綱目-明-朱時恩 (CBETA)




佛祖綱目卷第二地字號



周昭王三十六年~周穆王四十四年



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



佛年十七。王娶婆羅門女耶輸陀羅。為太子妃復增
二妃。一名瞿夷。二名鹿野。太子雖有三妃於靜夜中。
[002-0562b]
但修禪觀。一日白王游觀。初出東門。淨居天化作老
人。頭白背傴。拄杖羸步。太子乃念。日月流邁。時變歲
移。老至如電。身安足恃。我雖富貴。豈獨免耶。云何世
人而不怖畏。復游南門。淨居天化作病人。兩人扶掖。
在於路側太子又曰。如此身者。是大苦聚。云何世人
不知覺悟。王聞切責諸臣。有婆羅門子。名優陀夷。聰
辯絕倫。王令與太子友。具說世間樂事。令其心動。太
子復出城西門。淨居天心念先現老病。舉眾皆見。令
王嗔責。我今現死。惟令太子及優陀夷見耳。即化死
人。四人轝之。室家大小號哭共送。太子與優陀夷二
人。獨見太子。問此為何人。優陀夷先受王敕。默然不
答。如是三問。淨居天威神之力。不覺答言。是死人也。
何謂為死。答曰。死者刀風解形。神識去矣。四體諸根。
無復所知。此人在世。貪著五欲。不識無常。一旦捨之
而死。又為父母親戚愛念。命終之後。恩情好惡。不復
相關。誠可哀也。問惟此人死。餘亦當然。答曰。一切世
人。皆應如是。無有貴賤得免者。太子曰。世間乃復有
此苦。云何於中而行放逸。又出北門。到彼園所。止息
樹下。除去侍衛。端坐思惟。時淨居天化作比丘。法服
持鉢。手執錫杖。視地徐行。太子前問。汝是何人。答曰
沙門。何謂沙門。答曰。三界兮擾擾。六趣兮昏昏。識心
達本源。故名為沙門。又曰。一切皆無常。惟我所修聖
道。永得無為。到解脫岸。言訖。騰空而去。太子喜曰。天
人之中。惟此為勝。我當決定修學是道。太子年十九。
[002-0562c]
自知出家時至。詣王言曰。父王恩愛集會。必有別離。
惟願聽我出家學道。一切眾生愛別離苦。皆使解脫。
王流淚曰。汝今宜息此意。國未有嗣。而便委我。曾不
懷顧。太子遂還。時有相師白王。太子今不出家。過七
日已。必得轉輪王位。王即往告太子。我聞阿私陀說。
汝必不樂處世。惟願為我生一子。然後不復相違。太
子答曰。如勅。即以左手指其妃腹。耶輸陀羅便覺有
娠。二月七日。淨居天人。白太子曰。無量劫來修行。今
正成熟。太子曰。如汝等語。但內外嚴衛。欲去無從。諸
天白言。我等自設方便。即以神力。悉令熟臥。至於後
夜。諸天充滿虗空。同聲白言。今者正是出家時。太子
往至車匿所。語之曰。汝為我牽揵陟來。犍陟太子所
乘馬名。車匿泣曰。後夜之中。欲何所之。太子曰。我今
欲為一切眾生。降伏煩惱。汝不應違我。車匿號哭。欲
令王宮覺知。以天神力。昏臥如故。於是諸天捧馬四
足。并接車匿。帝釋執蓋。從北門出。其門無聲自開。太
子又曰。我若不斷八苦。終不還宮。我若不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不轉法輪。終不還與父王相見。我若
不盡恩愛之情。終不還見波闍波提及耶輸陀羅。行
至天曉。已三繇旬。諸天便沒不現。太子至閑靜林。即
便下馬。撫犍陟背而言。所難為事。汝作已畢。又語車
匿。世人富貴。競隨奉事。我捨國來。惟汝一人。獨能隨
我。甚為希有。我今既至。汝與犍陟。俱可還宮。車匿悲
不自勝。犍陟屈膝䑛足。淚落如雨。太子即就車匿。取
[002-0563a]
七寶劍。自剃鬚髮。而發願言。願共一切。斷除煩惱。及
諸習障。淨居天又化獵師。身服袈裟。太子喜曰。汝所
著衣。是寂靜服。我今以此寶衣與汝。貿易吾服。此衣
為欲攝救一切眾生。斷其煩惱。答言善哉。遂脫寶衣
貿之。太子前行。車匿即還。太子入檀特山修道。始於
阿羅邏迦藍處三年。復至[鬱-山+止]頭藍弗處三年。又至象
頭山。於尼連河側。靜坐思惟。宜六年苦行。以度眾生。
天獻麻米。淨心守戒。或日一食。或七日一食。不避風
雨。不起經行。鵲巢糞污。亦不棄去。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



佛示六年苦行。自念。非正解脫。我當受食而後成佛。
即沐浴於尼連河。天為偃樹。挽之而出。時彼林外。有
二牧牛女。一名難陀。二名波羅。見地中生千葉蓮花。
上有乳糜。取奉菩薩。即便受食。復念過去諸佛。以草
為座。成無上道。帝釋因化凡人。執淨軟草。菩薩問。汝
何名。答名吉祥。菩薩喜曰。我破不吉。以成吉祥。即便
受草。向菩提樹下。而取正覺。菩薩坐閻浮樹下。四十
八日。觀察思惟。眉間白毫。光蔽魔宮。魔王波旬恐懼。
召會諸魔。及道未成。當往亂之。長子商主泣諫。不聽。
乃率眾作難。悉現可怖可欲諸境。時菩薩身心寂然
不動。以指按地。地大震。魔聞怖懼。還歸本宮。乃於癸
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時。廓
然大悟。成正等覺。嘆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
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002-0563b]


釋迦牟尼佛示現說法



佛自二月八日成道。九日至二十九日。為寂場智。入
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滿一切世間。其音普順十方
國土。有無量無邊法身大士。普賢文殊觀音彌勒等。
及宿世根熟。天龍八部。一時圍繞。如雲籠月。爾時世
尊現毗盧遮那身。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三七日滿。二
月三十日。從菩提場座起。詣波羅柰國。行至阿闍波
羅水側。日暮止宿。入定。風雨大至。有大龍王。名目真
隣陀。以其大身。七重圍繞。龍有七頭。羅覆佛上。以為
障蔽。至三月六日。四七日滿。雨止出定。龍王化作年
少婆羅門。稽首問訊。受三歸五戒。諸旁生中。最先見
佛。三月七日。受提謂長者食。三月八日。至鹿野苑。初
世尊成道。觀樹思惟。一切眾生。處五濁世。三毒所覆。
薄福鈍根。無有智慧。云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轉
法輪。彼必不信。生誹謗心。當墮惡道。受無量苦。我寧
不說。入於涅槃。時大梵天王。心懷憂惱。眾生長夜。沉
沒生死。今當往請轉大法輪。欲界六天亦同勸請。世
尊默然受之。遂以五時設教。第一華嚴時。第二鹿苑
時。第三方等時。第四般若時。第五法華涅槃時○世
尊至鹿野苑。憍陳如摩訶那摩跋波阿捨婆闍跋陀
羅闍五人。見佛心大歡喜。求佛出家。佛為說法。成阿
羅漢。於是世間始有三寶。如來是佛寶。四諦是法寶。
阿羅漢是僧寶○有長者子。名曰耶舍。中夜睡覺。見
諸妓女不淨。生厭離心。於不淨中生淨想。忽見空中
[002-0563c]
光明。尋光而去。趣鹿野苑。佛為說法。成阿羅漢。天明
耶舍父為尋子故跡。至佛所。佛受三歸。為最初優婆
塞。又耶舍朋類五十人。共詣佛所。俱成沙門○迦毗
羅國。有婆羅門子。名富樓那。具解韋陀等論。與佛同
日生。本性厭離世間。見佛出家。即與朋友三十人。往
雪山專心學道。獲四禪五通。以天眼。遙見世尊在鹿
野苑說法。遂共三十人。來到佛所。求佛度脫。說法人
中。最為第一○南天竺有婆羅門。姓大迦旃延。第二
子名那羅陀。其父令習韋陀諸論。不久通解。長兄忌
之。欲害其命。父令往阿私陀仙人處。洞解諸論。得四
禪五通。仙人命終。那羅陀貪世利養。不信三寶。有伊
羅鉢龍王商佉龍王。為夜叉金齊言。彼城先有一偈
云。在於何自在。染著名為染。彼云何清淨。云何得癡
名。癡人何故迷。云何名智人。何會別離已。名曰盡因
緣。龍王至那羅陀仙所。問此偈義。不能解了。那羅陀
乃詣佛。佛為開解。說種種法。生大歡喜。遂求出家。因
其種族本姓。名大迦旃延。論議第一○摩竭提國。有
優樓頻螺迦葉。兄弟三人。學古仙道。王臣歸信。佛詣
彼住處。現諸神通。種種調伏。先度優樓頻螺迦葉。及
五百弟子。又度那提迦葉迦闍迦葉。各有二百五十
弟子。俱證阿羅漢。有一外甥。螺髻梵志。名優波斯那。
在阿修羅山。共二百五十弟子。修學仙道。亦投佛出
家。成阿羅漢。王舍城頻婆娑羅王。見三迦葉為佛弟
子。嘆曰。嗚呼。如來有大神力。智慧深遠。不可思議。乃
[002-0564a]
能伏如此之人。以為弟子。佛為說法。得法眼淨。王勅
諸臣。於竹園起諸堂舍。請佛及僧。住彼竹園。諸王見
佛。頻婆娑羅為首。諸僧伽藍竹園為始○王舍城有
二婆羅門。具大智慧。一名舍利弗。一名目揵連。各有
一百弟子。往詣竹園。佛為說法。成阿羅漢。舍利弗智
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摩竭提國。有婆羅門。名
曰迦葉。具大智慧。誦四韋陀論。日夜勤求無上道法。
旋復出家。修杜多行。會空中有神。告曰。佛已出世。請
往師之。迦葉便趣竹園。佛知其當來。躬自往迎。到多
子塔前相逢。迦葉合掌言曰。世尊實是一切種智。實
是慈悲濟眾生。實是一切所歸依。即五體投地。而白
佛言。世尊。是我大師。我是弟子。如是三說。佛言如是。
迦葉。我是汝師。汝我弟子。若人實非一切種智。而欲
受汝為弟子者。頭裂為七分。復為說法。成阿羅漢。以
此迦葉有大威德。天人所重。故名大迦葉○淨飯王
聞佛得道。已經六年。思欲一見。令梵志優陀夷。請佛
還國。優陀夷見佛。為諸天釋梵歸化。亦願為沙門。佛
為說法。得羅漢道。即遣優陀夷。先現神變。發起道心。
於是神足飛行。經遊虗空。往到本國。現十八變。報言。
却後七日。佛當來降。王出四十里。迎佛。見佛大喜。選
宗族五百人為沙門。侍佛左右。斛飯王二子。一名摩
訶男。一名阿那律。摩訶男言。諸釋多出家。而我一門
獨無。當一人營家。一人出家。那律以家事煩碎。遂與
釋種跋提。各白其母。懇求出家。過七日。釋子等八人。
[002-0564b]
出迦毗羅城。脫其寶衣象馬。付所使優波離令還。優
波離思惟。人身難得。佛法難值。諸尊貴者。皆棄世榮。
我身卑賤。何所貪樂。即以寶衣等。懸著樹上。遂便共
至佛所。白言。我父母已許。願聽出家。乞先度優波離。
以除我等憍慢心故。於是世尊。先度優波離。次度那
律等○世尊從弟阿難。以成道日生。故名阿難。此云歡喜
舉國欣慶。又名慶喜。八歲出家。弟子中多聞第一。年
三十一。佛命給侍左右。阿難言。願如來與我三願。一
者不受如來故衣。二者不隨如來受別請。三者聽我
出入無時。佛言善哉。具足智慧。預見譏嫌。何以故。若
有人言汝為衣食。奉給如來。是故不受故衣。不隨別
請。出入有時。則不能廣利諸部。故求出入無時。我為
阿難。開是三事○佛子羅睺羅。年已九歲。佛遣目連。
往迦毗羅城。白父及耶輸陀羅。放羅睺羅出家。修習
聖道。目連受命到彼。以種種方便曉輸。耶輸不聽。時
佛起化人。空中告言。耶輸陀羅。汝頗憶念往古世時。
誓願事不。我當爾時為菩薩道。以五百銀錢。從汝買
得五莖蓮花。上定光佛。時汝求我。世世所生。共為夫
妻。我不欲受。即語汝言。我為菩薩。累劫行願一切布
施。不逆人意。汝能爾者。聽為我妻。汝立誓言。世世所
生國城妻子。及與我身。隨君施與。誓無悔心。而今何
故愛惜羅睺。不令出家學聖道也。耶輸聞已。霍然還
識宿業因緣。事事明了。知昨所見。愛子之情。自然消
歇。時淨飯王。即集國中豪族。各遣一子。有五十人。隨
[002-0564c]
從出家。佛使阿難剃頭。舍利弗為其和尚。目連為阿
闍梨。授十戒法。便為沙彌○舍衛國王波斯匿。有一
大臣。名須達多。家巨富。賑貧乏。時號孤給獨。因欲為
兒娶婦。躬往王舍城中大臣護彌家。既到已。見其家
內。大張供具。須達多問故。答言。請佛及僧。問云何名
佛。云何名僧。護彌具告所以。須達多聞之。毛髮俱竦。
尋到佛所。見佛相好。過於護彌所說。心大歡喜。佛為
說法。成須陀洹。須達多願起精舍。請佛降舍衛國。度
彼眾生。佛許之。辭佛還家。佛命舍利弗。與俱至舍衛
國。案行諸地。惟王太子祇陀有園。正得處所。須達多
乃白太子。太子不肯。須達多慇懃再三。太子曰。若能
以黃金布地。令無空者。便當相與。答曰諾。乃使人象
負黃金。八十頃中。須臾欲滿。略欠少地。太子念言。佛
必大德。能使斯人輕寶乃爾。遂令止勿更出金。園地
屬卿。樹木屬我。共立精舍。須達多共舍利弗。經地已
竟。起立精舍。啟知國王。請佛及僧。佛言。須達買園。樹
木祇陀所有。可名祇樹給孤獨園○佛再還迦毗羅
衛國。王問。云何修行。當得諸佛之道。佛言。一切眾生
皆即是佛。父王當念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常勤精進。
當得佛道。王言。一切眾生云何是佛。佛言。一切法無
生。無動搖。無取捨。無相貌。無自性。王當於此佛法中。
安住其心。勿信於他。王與七萬釋種。聞說是法。信解
歡喜。悟無生忍○初佛還國。姨母大愛道即波闍波提
佛出家。三請不許。及佛再還國。如前重請。佛亦不許。
[002-0565a]
佛既出國。大愛道與諸老母等。追佛頓止河上。復求
出家。又亦不許。退住門外。歔欷而啼。阿難自外回。問
故。答曰。我以女人故。不得出家。自悲傷耳。阿難乃白
佛。大愛道以至心。欲受法律。願佛聽之。佛言止止。若
聽女人出家者。令正法不得久住。阿難復曰。過去諸
佛。具四部眾。如來獨不具耶。佛言。若大愛道修八敬
法。盡壽行之。可入法律。阿難出告大愛道。便受大戒。
為比丘尼。遂得應真○樓至菩薩。請立戒壇。為比丘
結戒受戒。於是創立三壇。佛院門東。名佛為比丘結
戒壇。佛院門西佛為比丘尼結戒壇。外院東門南。置
僧為比丘受戒壇。戒壇從地而立。三重為相。以表三
空。為入佛法初門。時天帝施以覆釜。置於壇上。大梵
王施無價寶珠。置覆釜上。供養舍利。是為五重。表立
分法身壇時。十方諸佛。無量菩薩。天龍八部。悉皆雲
集。諸佛登之。共議結戒輕重持犯等相。及度尼。滅正
法相。諸佛通議曰。古有四部。今何獨無。初雖正法減
半。今尼行八敬。還住千年。故此二壇。惟佛所登。共量
佛事。外院戒壇。乃僧為四眾受戒壇也。


佛祖綱目卷第二
[002-056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