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31 即非禪師全錄-清-如一 (CBETA)



即非禪師全錄卷之四
門人明洞性安性節明覺明幢仝編


法語



示靈智禪人



向上一著直截承當操持久遠從古為難歷觀前輩
拌捨身命不顧危亡千里萬里求明師勝友與之決
擇大事動是三二十年遍試諸難乃至盡形壽辨不
退轉之心以願力所持窮劫不化亙古如一日者良
由根器猛利規度恢宏所以涵養練磨造詣深遠一
發其用則光明盛大為人天之師表揭日月千昏衢
誠非苟然也子於般若有緣種親宗學道一以古人
步履為標榜猛著精彩進進向前到撲不破處廓然
脫體透徹果能發揮靈智轉益未來庶幾不負最初
超方本志也。


示曇瑞監寺



曇瑞禪人福州長樂陳氏子幼失怙恃與胞兄相依
一日伊兄秋試值鄉中有警逃入浙中密印寺出家
行苦行二年精進無怠過中不食夜禮願文天寒衣
單往處州乞緣谿行失舟墮急流中隨波出沒二里
許意不散亂極力冥稱觀世音菩薩名號忽從覆出
遇官船得濟彼岸同舟文學兩人商客四人俱淹沒
而死獨子再生歸辭寺主欲別求出世師主曰不須
別去直指參予薙染為弟子隨予東渡執巾缾兩載
兼理院事一日自知精進不及於前大發猛省懷香
投五懇求開示因示之曰子出家便遇善知識可謂
受化有緣但志求大法之心未專且切耳果能以生
死事大參究向上十年二十年不異其心不改其志
如覆舟求出不悟不止庶不孤父母四重之恩亦不
負出家遇善知識之緣也勉之勉之。


示唯仁禪人


[004-0642a]


履名山登福地穿叢林觀勝境今年南海明年五臺
後年徑山黃檗縱經塵沙劫歷微塵數梵剎參禮諸
大知識總不出幻化門頭而非究竟真實處也古人
喚作迷頭認影汝今不妨就路還家苟能一步踏翻
幻海直登覺岸始得本來主人翁矣努力囑囑。


示徹玄禪人



吾觀從上佛祖無有不從行門中建立世出世間福
田功德今去古遠矣名字比丘率無慚愧一味養嬾
三業不修肯念佛祖慧命利及將來乎徹玄禪人生
長東方屢慕西竺典籍生難遭想發心募刻書本藏
流通思與十方四眾同種般若勝緣共續佛祖慧命
藉此慧命永壽邦家如此為僧大越於人多矣予聞
之不勝讚歎欲令徹玄竿頭更進一步向佛祖未出
母胎時一則公案一翻翻轉是名轉大法輪是名報
佛深恩努力勉旃。


示勇學禪人



如何是臨濟禪曰青天轟霹靂若向者一句下會去
可以入凡入聖入一切國土度脫有情無諸惡礙但
切忌卜度卜度則又成智解也勇闍黎勉之。


示玄通禪人



子有志向上切勿向他人言語文字中求須向自己
心地上求子自己妄想是虛謬又將他人言語把作
實法會則是重增一重障礙耳佛言狂心不歇歇即
菩提勝淨明心本非外得果能如此放得下看得破
便是了事凡夫努力勉旃。


示道模禪人



出家人以持戒為根本禮誦作福為助因參禪辦道
為正果如是操持參究十年廿年如不悟佛祖墮妄
語矣努力努力。


示性具禪人


[004-0642b]


本具性善如艸種在地但有土處莫不有之若遇時
雨靡不發生今有緣遇善知識譬如智種含心地遇
澤悉皆萌將來必成玅果所謂佛種從緣起也。


示夢覺禪人



若謂是夢覺者是誰若謂是覺因何有夢夢即覺覺
即夢猶未離夢覺夢所夢盡覺所覺空且道主人公
在甚麼處參。


示鐵牛禪人



鐵牛不怕獅子吼遇著勝熱婆羅門又作麼生這裏
透得過五十三人呼來搖櫓未為分外其或未然過。


示鐵崖禪人



好一座鐵崖純鋼鑄就不費鉗鎚雖然爭似黃金百
煉愈見光輝。


示法雲上座



若論此事如金翅拍海直取龍吞始有衲僧氣息子
之機用頗以相當只是藏而不露待時而彰此便是
出人一頭地山僧忍俊不禁展起須彌粗拳覿面分
付子甘受之更復何云咄咄。


示萬拙禪人



一也不立萬從奚生覓巧不得拙自何來聖名凡號
總是虛聲描之狀之空中捉響。


示愚岳上座



岳為眾山長海為萬派宗蟭螟眉底坐吞卻太虛空
正恁麼時還容愚智也無咄咄。


示崎主



夫參禪學道本為透脫生死只貴當人具決定信發
勇猛心照徹身名世界泡幻無實把平日自己妄想
忘念惡知惡見盡底掀翻壁立千仞然後將佛祖一
節公案晝夜提撕眠食行坐無容走作今日也如是
明日也如是逗到嬴紋結角處㘞地一聲豁然如雲
[004-0642c]
開日出即此便是發明大事時也發明之後更須依
本分宗師為解粘去縛方能了生脫死超凡越聖變
通自在如公到家家權在手堂上一呼堂下百諾大
開寶藏利濟無窮到此時節方知佛祖善知識不汝
欺也公其勉之。


示鄭居士



鄉人鄭虎谿文學曾遍參曹谿長慶廬山徑山黃檗
諸大知識近來聖壽請益山野謂之曰若論此事非
語言之所能傳心思之所能及必須識得古人道的
如古德問秀才云百姓日用而不知不知個甚麼才
云不知道德云灼然不知山野曰古德暗指路頭秀
才舉步踏著無端被古德向腳跟下一錐直得至今
未點地在點與未點則且置畢竟喚甚麼作道士答
云和尚手中如意子山野曰如意是道麼士擬議山
野曰白雲萬里了也又曰末後一句始透重關若也
會得捉敗古德看破同袍一任孤峰頂上嘯月吟風
十字街頭和光納垢轉塵勞為佛事現居士而說法
其或未然正好如昔日臨試官完卷時不可須臾忽
也居士勉之。


示林居士



齋戒信士惠林者瀚江林孝廉之堂弟也骨剛氣雄
質直慷慨每見事之不平無論可否或有可為者即
輕財捨命以當之人皆義之予不然曰此是血氣所
使非由道力發也將此血氣置在般若之上何患道
之不成義之不廣也血氣之盛譬如萬斛之舟正好
趁其時節乘風張帆便有瞬息千里之勢若也釘樁
搖櫓驢年得到彼岸也子能知時節趁因緣工上加
工切上加切忽然噴地一聲萬夫攔不住耳轉身向
上一路自有木和尚為子道破毋容饒舌因子請益
聊書數語以發之。
[004-0643a]


示島田崎生



若論向上一著了無別說貴在當人辨久遠鐵石心
身然此一著人人本具直下未能發明者如果仁之
在核未有浸入之功熏發之力所以枝葉花果皆隱
仁中未得發現也若遇善知識教其增培心地長養
善根靈苗頓發千枝萬葉即是收功結果之時也然
後發之為道用著而為經書列而為綱常轉而為事
業上可以事君親下可以撫百姓扶正除邪獎善罰
惡致功名於不朽證清淨於無為皆承此一著恩力
受用也茲島田檀護治崎發政施仁明如止冰不為
事物所轉公事之餘直欲究明向上一著此非夙具
大根大器安能汲汲如是哉初夏間出卷一帙請益
開示予從直截根源處顯明開發倘于公私之暇著
實參究一旦豁然瞥地方信予言為有據矣勉旃勉
旃。


示林英士



林子熟也姿稟俊秀幼讀書一覽輒通大義及長尤
工真艸篆隸詩詞敦篤有乃父風長者莫不愛之丁
酉春值予東渡卓錫聖壽山中常來參謁請益予見
其心善下於般若有夙緣每以向上語之其心領若
飲水焉今歲辛丑秋杪崎主邀之偕遊東武特來拜
別併乞數語佩奉因謂之曰若論此事如種樹一般
初培以厚土徐沃以清流及其成立長大受雨露之
恩飫日月之華然後聽其時節開花結實實既熟矣
或為獻佛或為進御或以待賓或資家用取之不竭
用之無窮世出世間不外于此子其勉之。


示野山丹後守



五蘊山也人我山也涅槃山也一切聖凡出生入死
未嘗不居於此山也若能坐斷此山全身是道則無
內無外無彼無此到恁麼田地便是超生脫死的時
[004-0643b]
節也終日事上御下了不相妨其或未然世間事逐
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


示范信士



信士范石甫者泉人也齋戒篤行善以彫刻為佛事
癸卯冬黃檗老人命造大士及十八羅漢祖師伽藍
像巧心玅手難可云喻瞻禮者莫不贊難希有一日
仲紙求開示因示之曰像之未成全佛是木及其成
也全木是佛佛不自佛從緣而成以類推之物物皆
佛所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如祖師云不是心不
是佛不是物且道是甚麼物向者裏下得一轉語是
真造佛石甫作禮三拜塞白還之。


示超方信士



平等本際無聖無凡為起一念不平等之見則聖凡
分耳所以有佛有眾生有煩惱有菩提有六趣有六
度若在當人分上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無明即佛性
煩惱即菩提無明煩惱喻冰菩提佛性喻水迷則結
為冰悟則消為水今子所問或云厭煩惱而求菩提
斷無明而證佛性此是二乘見解何異離冰求水又
云見性明道總屬妄想佛是何物而欲成之此是撥
無外道猶如執冰排水並是邪見邪解非惟孤負佛
祖抑且孤負己靈如其利根上智向自家跟腳下確
實見徹本源更無絲毫透漏方始辨得邪正不墮惡
知惡見亦不起佛見法見截生死流到休歇地乃為
真箇超方解脫之士也。


示林大堂居士



易曰天道好善書曰緊德緊馨可見古之聖賢其不
同于人者無非繼之者善而成之者性也山野于居
士竊有取焉居士德性淳和踐履耿介與人無妄語
凡一取一與莫不與義自持此誠閩邑之流馨鉅族
之軌範也初年即知歸命黃檗老人向上之志已云
[004-0643c]
篤矣殆與山野周旋十餘年肫肫以佛法從事朝夕
在家炷香持誦千尊人墳墓四時八節致其孝思每
時來寺中設供構山亭以供遊覽施花園以廣山門
倘非真實正信烏能一一不作銖兩計耶世人務為
身家利便之私而居士惟知積善植福為寶則異日
雲仍繼美高出門戶豈非合天道鬼神之心哉山野
嘉居士之行書此以勛向上一著當自勉旃。


示法真優婆塞



法真雖處塵勞心常清淨鄉里咸為起敬謂其在家
杜多也弱冠不娶發願斷婬禱于大士求加被一夜
夢授陀羅尼咒一遍曰誦此不驗吾不名正法明覺
而婬機頓寂忘念不生遂炷香觀想描寫大士相好
極其莊嚴盍神授也丙午孟春望奉持入山上山僧
清供因鑒其誠為之納供丈室乃問曰有箇無面目
漢如何描邈法真下語不契復謂之曰子之品行固
佳但未發明心要心要不明露柱亦持戒也持戒獲
福報生死終是不了欲了生死須明心要心要已明
慧光戒光同日月並輝可不勉旃。


示那須氏豐夫人



佛言遇道人難道人遇矣興正信難正信具矣發菩
提心難菩提心發矣全在時時栽培而保護之否則
無增長之日矣保護之功須仁澤灌溉慧日照臨要
以照潤及時方能有濟若雨多則爛日多則焦雨暘
均則根日固樹日長心花發現福果圓明然後可以
利濟一切覆蔭大方如此可謂功成矣努力努力。


示元榮



修行在乎觀心植福在乎萬行觀心以參禪為最萬
行以供眾為先參禪須是上根器植福還他大福人
汝於二者兼而有之可謂大心菩提耳然雖如是人
天福報則不無超凡入聖尚遠在參禪植福若不悟
[004-0644a]
明佛慧則禪定萬行亦化為福福是有漏之因福報
亦有盡時第欲免三途超三界藉福為進道之資直
須悟明佛慧乃可經云供養百千辟支佛不如供養
一無心道人且道辟支佛有何過道人有何長者裏
開得一隻眼是真參禪是真供養其或未然莫道不
疑。


示在原優婆姨



末世修行信得此事及者如披沙揀金非曰全無盍
亦鮮矣邇築州有貴種正信女丈夫在原氏歸向三
寶旦夕禪誦雖居華室樂遠離行惟欲究明一著子
為未來際金剛種子此皆從夙生般若中來志可嘉
也戊申夏特託梵禪遠來參謁代請上堂法語為進
道之資恰值山僧退閒不能如命恐孤遠誠乃書數
語以示之曰智度菩薩母容受一切法然此一切法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在難不遠在易不近在失不無
在得不有亙古亙今無欠無剩只為歷劫久遠被習
染所移纖毫不透狼籍三千致令真淨法身變作業
質清淨玅土化為六塵若能回光返照勿捨寸陰參
取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忽朝覷破則從前六塵
業質猶百川歸海融成一味耳到此時節方知步步
極樂念念觀音縱橫自在無得不得然後隨緣助宣
王化福利斯民豈特嗣續慧命而已哉更贅一偈此
事猶如沙裏金工夫不到總難尋頂門突出金剛眼
照徹婆婆三世心。


示宗樸信士



阿那律陀尊者此云如意乃白飯王子也過去世以
一飯施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受如意樂增一阿含經
云佛在給孤園為眾說法律陀於中眠睡佛說偈訶
曰咄咄何為睡嬴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
字律陀於是涕泣自責至七日夜禪定不眠因失雙
[004-0644b]
目及得天眼通觀大千界如掌中果可謂旋見循元
斯證第一矣茲築前宗朴居士乃正信之士也壯年
亦失兩目雖感果不同則佛性無異今能作種種好
事入山齋僧此一飯之施功超等等耳倘更能回光
返照將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一句六時參究以悟
為期忽朝瞥地如久處晦暝忽睹天日豈不慶快平
生然後可與阿那律陀把手共行於末運中作大佛
事利益有情庶不虛來閻浮一上矣宗朴不憚數日
途程特來請上堂值山僧退閒不能如命憐宗朴之
誠略引教家方便以示若論達磨極則待宗朴頂門
眼開再通消息。


示夢堂上座



夢堂覺上座相從有年今秋值山僧謝院事退閒回
聖壽山上座夜行六十里接予至圓通信宿緇素盡
禮可謂誠敬矣及到崇福又來省候併呈偈頌二冊
請益予閱之大都不錯只是竿頭邊事更須退步始
得復示之曰唐宋禪道大盛之時天下明眼知識甚
多學道衲子不憚千里萬里到處參扣如機緣契合
遂得印可故悟道者不落邪見以後知識無眼學者
爪印自肯所以不墮生滅則落空見甚至撥無因果
墮落外道其或悟心未徹纔見影響便得少為足說
時似悟對境還迷如此之人皆未得明眼宗師勘驗
故致如是故古德云不是無禪只是無師耳上座有
志大事為法情深倘退步踏倒剎竿則大覺之法道
常存濟祖之慧命有賴矣努力珍重。


示光巨上座



中秋前山僧有未了因緣到崎道經肥前光巨上座
領弟子輩于數十里外相迎到上剎安歇禮數甚慇
入門見其叢林清潔大眾整肅效唐規矩朝夕禪誦
所來瞻禮者皆生難遭之想此皆上座願力所持也
[004-0644c]
及予到崇福又不憚跋涉遠來省候可謂誠愈篤義
至高也臨別懷香來求法名請益因謂之曰欲得梅
花香撲鼻還須徹骨幾番寒囑囑。


示慶存長老



余返錫崇福三嶽存上座領諸弟子迎于三十里外
具威儀向前作禮甚恭予見其精誠端愨謂左右曰
此本色住山僧也遂應其齋上座乃嘆曰我輩不見
唐國知識將四百年矣今日幸法駕光臨得與瞻禮
豈非夙緣耶敢求開示一言半句為金剛種子山僧
因語之曰子能持此難遭希有之心以明佛祖之道
不惟數百年前之開山面目猶在抑今日承檀越之
供養則福有攸歸矣子其勉之。


示大眾



當此像季身服田衣宿生善因極不容易須要念德
修德知恩報恩但以深究死生為第一件大事不圖
名不苟利除人我見蕩生滅心大小和睦內外恭敬
有善相贊有過相規惟道是務勿管是非此謂之聖
賢之聚會不然滴水粒米無非鐵丸銅汁可不畏與
當共勉之。


示實歸禪人



世有虛頭禪見他人病極善開導或云一切放下莫
著於病或云四大本空病將安寄及自家熱病到來
一毫主宰都做不得依舊空不去放不下汝今始知
放下須明取本空始得本空若明始會得安樂法努
力勉旃。


示曉覺禪人



戒以防閒定以攝亂慧以破惑三學全提障盡心空
如夢忽覺此修行綱領也索我開示書以勉努力努
力。


示用方禪人


[004-0645a]


用方在廣壽為殿主三載過午不食夜不脅席參究
之餘發心刺血寫三千諸佛名號一字一拜仗此殊
勛祈答四恩不一月拜寫已畢予嘉其誠乃謂之曰
行既整飭理要頓明理若不明終歸虛妄事理雙備
成佛之階子其勉之。


示病僧



病有多種或夙障或現障皆因少持律故也所以平
日參究讀誦要除夙現障今障不能除非經書公案
不靈驗盍由學之不精參之不力信之不至也汝能
一念迴機不惟病魔自退而道從此入矣所謂病是
眾生良藥不其然乎猛省勉旃。


示覺珠禪尼



一切家緣兒女緣內外緣既盡情放下直教胸中空
蕩蕩單單提箇念佛的是誰重下疑情如空中橛子
疑來疑去疑到銀山鐵壁處從新勇猛奮發精彩如
此用心久久不退忽然迸出本來面目便是超凡越
聖的消息也勉之。


示性空院道婆



肥前州性空院道婆松陰求薦長男覺智宗本十七
年忌辰特命耑使入山設齋請上堂用嚴冥福正值
山僧養病退閒不能應因再求法語乃示之曰行一
善斷一惡行十善超五濁覺智宗本居士曾修眾善
早超極樂何用山僧為薦雖然不因樵子引爭到葛
洪家再聽一偈顛倒想生生死續顛倒想滅誰生佛
六凡泯處涅槃空元霄月現寶池中。


示因旛守



大村因旛守居士請益因謂之曰鳥窠禪師示白侍
郎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然依此修持不失為君子
亦得人天福報但未能入得佛祖堂奧須知當人分
上有不屬善不屬惡不屬名言不屬指擬一著子輝
[004-0645b]
天鑑地耀古騰今倘於此處著得隻眼踏斷善惡兩
途踢翻凡聖窠日便是入堂奧時節然後大坐當軒
治政施仁無不合道果能直下承當白翁讚歎有分。


示曇瑞侒上座最後語



山僧于丁酉春應崇福諸檀越請吾徒侍杖跋涉萬
里同來時雖年紀未高為人淳篤頗有老成氣象監
院六年寬心處眾內外圓融明因識果甚愜眾意癸
卯秋山僧省覲黃檗老人吾徒隨侍上京暫將院事
交化林子掌管甲辰秋山僧擬再回崇福道經豐前
州緣遇小笠原老太守乘大願力勤留卓錫為國開
法蒙上意允許隨開山廣壽吾徒時領都寺兼衣缽
之職井井有條人所嘉歎越三載歲在丁未冬不幸
豐君仙逝山僧隨散眾閉門靜守次年戊申秋直退
閒本山崇福獨捐衣缽資特造黃檗本師老人壽髮
塔一座吾徒亦發心捐衣缽資造菴一所看守壽塔
以時洒掃可謂道義兩盡時闕監寺舊唐諸檀越屢
白山僧公舉吾徒吾徒再三告辭舉之益堅方乃從
命隨稟崎主再任寺事值年來常住淡薄緣事不廣
吾徒為法為山門栽補樹木修破整敝任勞任怨力
守如常藂林頗有可觀山僧自東渡以來兩坐道場
甚得吾徒一臂之力此緇素咸知匪山僧私意屬子
也今也欲往他方行腳無以答吾徒服勞惟望各自
努力以道靜守為法自重切勿自輕徒眾有道誼肯
作行為常住者留數人共守若躲嬾偷閒不守戒律
不義不法登時遣出免得虛消信施退人信心玷辱
山門敗壞僧風前所云云當力行之不依吾訓匪吾
徒也至囑至囑前表信一柄與吾徒密藏操履俟數
年後拈出居山勿得輕露佛祖慧命非同小可又囑。


示翠峰上座



棒頭領旨喝下明宗早已遲了八刻說箇乾坤大地
[004-0645c]
常露現前何異白日誇明若是本色衲僧當知別有
生涯方可少分相應肥前翠峰上座從吾淹矣只為
從前雜毒入心所以觸處不無蹇滯之患及山僧退
閒聖壽再來掛錫見汝稍覺痛痒室中緊下鍼錐近
來瞥地方知山僧用處未嘗欺人寧匪佛法靈驗歟
茲吾欲唱還鄉曲子因付一枝以表遠別之信到者
裏更須知慚識愧始得古德尚恐離師太早未盡要
玅何況於叔世乎汝只向水邊林下韜晦形影三二
十年使腳跟練熟自然脫落今時乃是報不報之恩
也至囑至囑。


示光巨上座



若論此事如千日並照無一點翳障縱向未舉以前
擬欲會取早已被片雲遮了何況說明說暗自纏無
繩之縛耶肥前光巨上座天性牢實修行有年嘗來
廣壽參見尋兩掛搭崇福山僧見他於葛藤露布上
作活計每痛下鉗鎚當時不能領荷晝三夜三孜孜
參究近到岩頭所謂從自己胸襟流出一一盍天盍
地處忽然撞著路頭乃呈偈語山僧劈頭便棒未嘗
輕易放過茲山僧將圖行腳因付一枝以為表信汝
切須自祕自重不可敢輕開口只可靜地持提勉息
長養或十年二十年待時行化其必到路頭盡處徹
頭徹尾寧匪成就本分事業者哉囑囑。
[004-064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