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22 五燈全書-清-超永 (CBETA)




五燈全書卷第三十七
京都聖感禪寺住持僧 超永 編輯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僧 超揆 較閱 進


臨濟宗



南嶽下十一世


[037-0032a]


石霜圓禪師法嗣



隆興府黃龍慧南禪師



信州章氏子。依泐潭澄。分座
接物。名振諸方。偶同雲峰悅。遊西山。夜話雲門法道。
峰曰。澄公雖是雲門之後。法道異矣。師詰其所以異。
峰曰。雲門。如九轉丹砂。點鐵成金。澄公。藥汞銀。徒可
玩。入煅則流去。師怒以枕投之。明日峰謝過。又曰。雲
門氣宇如王。甘死語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語也。死
語其能活人乎。即背去。師挽之曰。若如是。則誰可汝
意。峰曰。石霜圓手段出諸方。子宜見之。不可後也。師
默計之曰。悅師翠巖。使我見石霜。於悅何有哉。即造
石霜。中途聞慈明不事事忽叢林。遂登衡嶽。乃謁福
嚴賢。賢命掌書記。俄賢卒。郡守以慈明補之。既至。目
其貶剝諸方件件數為邪解。師為之氣索。遂造其室。
明曰。書記領徒遊方。借使有疑。可坐而商略。師哀懇
愈切。明曰。公學雲門禪。必善其旨。如云放洞山三頓
棒。是有喫棒分。無喫棒分。師曰。有喫棒分。明色莊曰。
從朝至暮。鵲噪鴉鳴。皆應喫棒。明則端坐受師炷香
作禮。明復問。趙州道。臺山婆子。我為汝勘破了也。且
那裏是他勘破婆子處。師汗下不能加答。次日又詣。
明詬罵不已。師曰。罵豈慈悲法施耶。明曰。你作罵會
那。師於言下大悟。作頌曰。傑出叢林是趙州。老婆勘
破沒來由。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與路為讐。呈慈
明。明頷之。後開法同安。初受請日。泐潭遣僧來。審師
提唱之語。有曰。智海無性。因覺妄而成。凡覺妄元虗。
[037-0032b]
即凡心而見佛。便爾休去。將謂同安無折合。隨汝顛
倒所欲。南斗七北斗八。僧歸舉似澄。澄不懌。自是泐
潭舊好絕矣 僧問。儂家自有同風事。如何是同風
事。師良久。僧曰。恁麼則起動和尚去也。師曰。靈利人
難得。僧禮拜 示眾。江南之地。春寒秋熱。近日已來。
滴水滴凍。僧問。滴水滴凍時如何。師曰。未是衲僧分
上事。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師曰。滴水滴凍 問牛
頭未見四祖時。為甚麼百鳥銜花獻。師曰。釘根桑樹。
濶角水牛。曰見後為甚麼不銜花。師曰。裩無襠。袴無
口 問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鎖難。未審過在甚麼處。
師曰。一字入公門。九牛車不出。曰學人未曉。乞師方
便。師曰。大庾嶺頭。笑却成哭 問一不去。二不住。請
師道。師曰。高祖殿前樊噲怒。曰恁麼則今日得遇和
尚也。師曰。仰面看天不見天 問德山棒。臨濟喝。直
至如今。少人拈掇。請師拈掇。師曰。千鈞之弩。不為鼷
鼠而發機。曰作家宗師。今朝有在。師便喝。僧禮拜。師
曰。五湖衲子。一錫禪人。未到同安。不妨疑著 上堂。
橫吞巨海。倒卓須彌。衲僧面前。也是尋常茶飯。行脚
人。須是荊棘林內。坐大道場。向和泥合水處。認取本
來面目。且作麼生見得。遂拈拄杖曰。直饒見得。未免
山僧拄杖 上堂。聖凡情盡。體露真常。拈起拂子曰。
拂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搊脫帝釋鼻孔。驢脣先生。拊
掌大笑道。盡十方世界。覓個識好惡底人。萬中無一。
擊禪牀下座 上堂。說妙談玄。乃太平之姦賊。行棒
[037-0032c]
行喝。為亂世之英雄。英雄姦賊。棒喝妙玄。皆為長物。
黃檗門下。總用不著。且道。黃檗門下。尋常用個甚麼。
喝一喝 上堂。撞鐘鐘鳴。擊鼓鼓響。大眾殷勤問訊。
同安端然合掌。這個是世法。那個是佛法。咄 上堂。
有一人。朝看華嚴。暮觀般若。晝夜精勤。無有暫暇。有
一人。不參禪。不論義。把個破蓆日裏睡。於是。二人同
到黃龍。一人有為。一人無為。安下那一個即是。良久
曰。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上堂。心王
不妄動。六國一時通。罷拈三尺劒。休弄一張弓。擊禪
牀下座 上堂。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
即神。乃拈拄杖曰。道之與聖。總在歸宗拄杖頭上。汝
等諸人。何不識取。若也識得。十方剎土。不行而至。百
千三昧。無作而成。若也未識。有寒暑兮促君壽。有鬼
神兮妬君福 上堂。半夜促烏鷄。驚起梵王睡。毗嵐
風忽起。吹倒須彌山。官路無人行。私酒多人喫。當此
之時。臨濟德山。開得口。張得眼。有棒有喝。用不得。汝
等諸人。各自尋取祖業契書。莫認驢鞍橋。作阿爺下
頷 上堂。舉大珠和尚道。身口意清淨。是名佛出世。
身口意不淨。是名佛滅度。也好個消息。古人一期方
便。與你諸人。計個入路。既得個入路。又須得個出路。
登山須到頂。入海須到底。登山不到頂。不知宇宙之
寬廣。入海不到底。不知滄溟之淺深。既知寬廣。又知
淺深。一踏踏翻四大海。一摑摑倒須彌山。散手到家
人不識。鵲噪鴉鳴栢樹間 上堂。千般說。萬般喻。祇
[037-0033a]
要教君早回去。去何處。良久曰。夜來風起滿庭香。吹
落桃花三五樹 因化主歸。上堂。世間有五種不易。
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變生為熟者不易。四端
坐喫者不易。更有一種不易。是甚麼人。良久曰。聻。便
下座時翠巖真為首座。藏主問曰。適來和尚道。第五種不易。是甚麼人。真曰。腦後見腮。莫與徃來
 上堂。拈拄杖曰。橫拈倒用。撥開彌勒眼睛。明去暗
來。敲落祖師鼻孔。當是時也。目連鶖子。飲氣吞聲。臨
濟德山。呵呵大笑。且道。笑個甚麼。咄 師室中常問
僧曰。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
鋒。却復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
所得。却復垂脚曰。我脚何似驢脚。三十餘年。示此三
問。學者莫有契其旨。脫有酬者。師未嘗可否。叢林目
之。為黃龍三關。師自頌曰。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
曾離得鰕。但見日頭東畔上。誰能更喫趙州茶。我手
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
越祖。我脚驢脚竝行。步步踏著無生。會得雲收日卷。
方知此道縱橫。總頌曰。生緣斷處伸驢脚。驢脚伸時
佛手開。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宋神
宗熈寧己酉三月十六日。四祖演通嗣法書至。上堂。
山僧才輕德薄。豈堪人師。葢不昧本心。不欺諸聖。未
免生死。今免生死。未出輪回。今出輪迴。未得解脫。今
得解脫。未得自在。今得自在。所以大覺世尊。於然燈
佛所。無一法可得。六祖夜半於黃梅。又傳個甚麼。乃
說偈曰。得不得。傳不傳歸根得旨復何言。憶得首山
[037-0033b]
曾漏泄。新婦騎驢阿家牽。翌日午時。端坐示寂。闍維
得五色舍利。塔于前山。壽六十八。臘五十。徽宗大觀
庚寅。敕諡普覺禪師。


南嶽下十二世



黃龍南禪師法嗣



隆興府黃龍祖心寶覺禪師



南雄鄔氏子。參雲峰悅
三年。無所得辭去。悅曰。必往依黃檗南。師至黃檗。四
年不大發明。又辭再上雲峰。會悅謝世。就止石霜。因
閱傳燈。至僧問多福如何是多福一叢竹。福曰。一莖
兩莖斜。曰不會。福曰。三莖四莖曲。師於此開悟。徹見
二師用處。徑回黃檗。方展坐具。南曰。子已入吾室矣。
師踊躍曰。大事本來如是。和尚何得教人看話。百計
搜尋。南曰。若不教你如此究尋。到無用心處。自見自
肯。即吾埋沒汝也 住後。僧問。達磨九年面壁。意旨
如何。師曰。身貧無被葢。曰莫孤負他先聖也無。師曰。
闍黎見處又作麼生。僧畫一圓相。師曰。燕[少/隹]不離窠。
僧禮拜。師曰。更深猶自可。午後始愁人 問未登此
座時如何。師曰。一事全無。曰登後如何。師曰。仰面觀
天不見天 上堂。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
境。不知心境本如如。觸目遇緣無障礙。遂舉拂子曰。
看。拂子走過西天。却來新羅國裏。知我者。謂我拖泥
帶水。不知我者。贏得一場怪誕 上堂。擊禪牀曰。一
塵纔舉。大地全收。諸人耳在一聲中。一聲徧在諸人
耳。若是摩霄俊鶻。便合乘時。止濼困魚。徒勞激浪
[037-0033c]
 上堂。不與萬法為侶。即是無諍三昧。便恁麼去爭奈。
絃急則聲促。若能向紫羅帳裏撤真珠。未必善因而
招惡果 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且任諸人點頭。
及乎樹倒藤枯。上無衝天之計。下無入地之謀。靈利
漢。這裏著得一隻眼。便見七縱八橫。舉拂子曰。看。太
陽溢目。萬里不挂片雲。若是覆盆之下。又爭怪得老
僧 上堂。若也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有眼無足。
若悟目前。不明自己。此人有足無眼。據此二人。十二
時中。常有一物。蘊在胸中。物既在胸。不安之相。常在
目前。既在目前。觸途成滯。作麼生得平穩去。祖不言
乎。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上堂。
良工未出。玉石不分。巧冶無人。金沙混雜。還有無師
自悟底麼。出來辨別看。乃舉拂子曰。且道。是金是沙。
良久曰。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上堂。有時開門待知
識。知識不來過。有時把手上高山。高山人不顧。或作
敗軍之將。向闍黎手裏。拱手歸降。或為忿怒那叱。敲
骨打髓。正當恁麼時。還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底麼。
有則向百尺竿頭。進取一步。如無。少室峰前一場笑
具 上堂。心同虗空界。示等虗空法。證得虗空時。無
是無非法。便恁麼休去。停橈把纜。且向灣裏泊船。若
據衲僧門下。天地懸隔。且道。衲僧門下。有甚長處。楖
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 上堂。一不向。二
不開。翻思南嶽與天台。堪笑白雲無定止。被風吹去
又吹來 上堂。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明眼漢。謾他一
[037-0034a]
點也不得。仁者心動且煖緩。你向甚處見祖師。乃擲
下拂子曰。看 上堂。過去諸佛已滅。未來諸佛未生。
正當現在佛法。委付黃龍。放行則恍恍惚惚。其中有
物。把住則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且道。放行即是。把住
即是。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虎
頭生角人難措。石火電光須密布。假饒烈士也應難。
懵底那能善回互。手擎日月。背負須彌。擲向他方。其
中眾生。不覺不知。其中眾生。騎驢入諸人眼裏。諸人
亦不覺不知。會麼。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
恩 上堂。一漚未發。古帆未征。風信不來。無人舉櫂。
正當恁麼時。水脈如何辨的。君不見。雲門老垂手處。
落落清波無透路。又不見。華亭叟泄天機。夜深空載
月明歸。莫怪相逢不相識。從教萬古漫漫黑 上堂。
馬祖陞堂。百丈卷席。後人不善來風。盡道不留朕迹。
殊不知。桃花浪裏。正好張帆。七里灘頭。更堪垂釣。如
今必有辯浮沉識深淺底漢。試出來定當水脈看。如
無。且將漁父笛。閑向海邊吹 上堂。風瀟瀟兮木葉
飛。鴻鴈不來音信稀。還鄉一曲無人唱。令余拍手空
遲疑 上堂。鏡像或謂有攬之不盈手。鏡像或謂無
分明如儼圖。所以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祇麼得。
還會麼。不作維摩詰。又似傅大士 上堂。夫元道者。
不可以設功得。聖智者。不可以有心知。真諦者。不可
以存我會。至功者。不可以營事為。古人一期應病與
藥則不無。若是丈夫漢。出則經濟天下。不出則卷而
[037-0034b]
懷之。爾若一向聲和響順。我則排斥諸方。爾若示現
酒肆婬坊。我則孤峰獨宿。且道。甚處是黃龍為人眼
 師室中常舉拳問僧曰。喚作拳頭則觸。不喚作拳
頭則背。喚作甚麼 師於宋哲宗元符庚辰十一月
十六中夜入滅。遺命門人。黃太史庭堅。主後事。茶毗
日。隣峰為秉炬。火不續。黃顧師之得法上首死心新
曰。此老師。有待於吾兄也。新以喪拒。黃強之。新執炬。
召眾曰。不是餘殃累及我。彌天罪過不容誅。而今兩
脚捎空去。不作牛兮定作驢。以火炬打一圓相曰。祇
向這裏雪屈。擲炬應手而爇。靈骨窆于普覺塔之東。
諡寶覺禪師。壽七十有六。坐五十有五夏。


江州東林興龍寺常總照覺禪師



延平施氏子。久依
黃龍。密授大法。出住泐潭。次遷東林。上堂。僧問。乾坤
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如何是寶。師曰。
白月現。黑月隱。曰非但聞名。今日親見。師曰。且道。寶
在甚麼處。曰古殿戶開光燦爛。白蓮池畔社中人。師
曰。別寶還他碧眼胡。又僧出眾。提起坐具曰。請師答
話。師曰。放下著。僧又作展勢。師曰收。曰昔年尋劒客。
今朝遇作家。師曰。這裏是甚麼所在。僧便喝。師曰。喝
老僧那。僧又喝。師曰。放過又爭得。便打。乃曰。乾坤大
地。常演圓音。日月星辰。每談實相。翻憶先黃龍道。秋
雨淋漓。連宵徹曙。點點無私。不落別處。復云。滴穿汝
眼睛。浸瀾汝鼻孔。東林則不然。終歸大海作波濤。擊
禪牀下座 上堂。老盧不識字。頓明佛意。佛意離文
[037-0034c]
墨故。白兆不識書。圓悟宗乘。宗乘非言詮故。如此老
婆心。分明入泥水。今時人。猶尚抱橋柱澡洗。把[纜-罩-卓]放
船。良久曰。爭怪得老僧 宋哲宗元祐辛未九月二
十九日示寂。壽六十七。臘四十九。


隆興府寶峰克文雲庵真淨禪師



陝府鄭氏子。坐夏
大溈。聞僧舉。僧問雲門。佛法如水中月。是否。門曰。清
波無透路。師乃領解。往見黃龍不契。却曰。我有好處。
這老漢不識我。遂往見香城順。順問。甚處來。師曰。黃
龍來。曰黃龍近日有何言句。師曰。黃龍近日州府委
請黃檗長老。龍垂語曰。鐘樓上念讚。牀脚下種菜。有
人下得語契。便往住持。勝上座曰。猛虎當路坐。龍遂
令去住黃檗。順不覺曰。勝首座。祇下得一轉語。便得
黃檗住。佛法未夢見在。師於言下大悟。方知黃龍用
處。遂回見黃龍。龍問。甚處來。師曰。特來禮拜和尚。龍
曰。恰值老僧不在。師曰。向甚麼處去。龍曰。天台普請。
南嶽遊山。師曰。恁麼則學人得自在去也。龍曰。脚下
鞋甚處得來。師曰。廬山七百五十文唱來。龍曰。何曾
得自在。師指鞋曰。何嘗不自在。龍駭之。及龍入滅。首
眾仰山。熙寧壬子。至高安。太守錢弋先候師。師復謁。
有獒逸出屏間。師方少避。弋曰。禪者固能伏虎蛇。乃
畏狗乎。師曰。易伏隈巖虎。難降護宅龍。弋喜。請住洞
山。上堂。熱惱既盡。清凉現前。分□不生。虗明自照。然
後。我當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乃喝曰。
三世諸佛。一棒打殺。填溝塞壑。拋東擲西。一任諸人
[037-0035a]
看。驀拈拄杖曰。過去諸佛亦如是。現在諸佛亦如是。
未來諸佛亦如是。遂擲下曰。看 上堂。方經七月十
五。已是八月中秋。徒知暑往寒來。人老區區未休。休
休看看。便是結交頭。大眾。丹霞老道底。百骸俱潰散。
一物鎮長靈。乃喝曰。無端騎聖僧 上堂。東西南北。
四維上下。觀機設教。應病與藥。驀拈拄杖曰。馬大師
來也。看看。日面佛。月面佛。一一為君重拈出。若善服
者。病瘥藥除。舉足下足。無非道場。不善服者。藥病相
治。盡大地是藥。觸途成滯。遂擲下曰。祇在諸人面前
 上堂。有時[厂@火]頭土面。橫身荒草。眾生處處著。引之
令得出。其奈飢逢王饍不能飱。又爭怪得老僧 上
堂。德山呵佛罵祖。承其言者多。見德山者少。黃龍佛
手驢脚。見黃龍者眾。善其機者稀。驀拈拄杖曰。欲得
見德山麼。遂左邊卓曰。看。要知佛手驢脚麼。復右邊
卓曰。看。乃橫曰。佛手驢脚。我宗恢廓。德山披毛。黃龍
戴角。萬化目前。磊磊落落。乃喝曰。眼孔定動。總是著
縛 上堂。十月十五。迎寒送暑。唯有這個不來不去。
該天括地。亘今亘古。雖則全彰。要且不露。喝一喝
 上堂。聖壽。有時壁立千仞。欲發人人之大機。我與麼
來你擬心。早是蹉過了也。何故。此事非汝思心注意
常情之所能。諸禪德盡情說了也。合作麼生 上堂。
十月二十五。臨濟太莽鹵。開却雲門門。德山罵佛祖
 上堂。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有利無利。不離行市。驀
拈拄杖曰。寰中天子。塞外將軍。擊禪牀 上堂。十月
[037-0035b]
二十三。天寒下暖簾。黃昏一覺睡。南海出榆甘 上
堂。聖壽長老。不會禪。不會道。祇會解粘去縛。應病與
藥。諸佛子。無禪可參。無法可學。棄本逐末。區區客作。
不如歸去來。識取自家城郭。城中自有法王尊。一呼
百諾。髻晃明月珠。手振黃金鐸。還要一切群生。自家
省覺來來應是。從前佛法知見。一時放却。乃得自己
毗盧心印明廓。乃喝曰。大丈夫兒。莫錯莫錯 上堂。
真不掩偽。曲不藏直。雪後始知松栢操夜深方見把
針人 參問。有一人欲出長安。有一人欲入長安。未
審那個在先。師曰。多少人疑著。曰不許夜行。師曰。蚊
子錐鐵牛。曰山頂老猿啼古木。渡頭新鴈下平沙。師
曰。長安人已入。你合作麼生。曰春日華山青。師曰。者
僧雖然後生。却可與商量 問久晴無雨時如何。師
曰點。曰學人有賴也。師曰。赫日爍破闍黎面門。僧回
首召曰。大眾高著眼。師曰。三十年後。有人笑你 上
堂。九日無白醪。飽餐黃栗餻十日有黃菊。催人打禾
穀。五更鐘未鳴。隣鷄已數聲。相逢不下馬。各自奔前
程 上堂。昨日風氣暖。今朝天色寒。乾坤共著力。衲
子眼皮寬 上堂。古德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又作
麼生是家珍。驀拈拄杖。召大眾曰。還見麼。遂敲香臺。
復乃噓噓。釋迦老子。棒打不殺。文殊普賢。喚不回頭。
休休虗費力。且隨流待伊時節至。一葉落天下秋
 上堂。洞山門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鉢盂裏屙屎。淨
瓶中吐唾。執法修行。如牛拽磨。參 上堂。洞山門下。
[037-0035c]
要道便道。要用便用。救得眉毛。失却鼻孔。乃喝曰。久
雨不晴。參 出縣回。上堂。三日不相見。不得故眼相
看。是何言歟。洞山數日不相見。相見祇是舊時人。乃
合掌曰。不審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參退喫
茶 上堂。洞山深幽且固。千年林木生煙霧。林間多
少葛藤枝。右攀右惹難回互。回而更相涉。不爾依位
住。阿呵呵。將謂洞山多葛藤。元來却是參同契。乃喝
曰。明眼衲僧莫容易 上堂。但知隨例餐䭔子。也得
三文買草鞋。祇如新婦騎驢阿家牽。又作麼生。直饒
道得。更問。祖師鼻孔。長多少在 上堂。舉雲門曰。劄。
久雨不晴。師曰。雲門雖善臨時變豹。東劄西劄。未免
和泥合水。和泥合水即且止。祇如雲門道劄。是那個
劄字。莫有明眼衲僧識麼。若識。雲門有甚氣息。若不
識。衲僧有甚氣息。祇者氣息。有鼻孔者辨 上堂。世
尊拈花。迦葉微笑。乃拈起拄杖曰。洞山拈起拄杖子。
你諸人合作麼生。遂擊香卓 上堂。此事。如明珠在
盤。不撥自轉。有底撥不轉按不活。又爭怪得老僧。要
識明珠麼。各自歸堂喫茶 上堂。聖僧每日入骨入
髓。為諸人說。適來重為宣揚。更待長老開口動舌。又
堪作什麼。老僧恁麼道。也是為蛇畫足 結夏日上
堂。十方聚會。三月一結。息狂妄心。除煩惱熱。獲勝清
涼。證大寂滅。到波羅岸。出生死轍。以此聖制。故不虗
設。聲聞緣覺。不見不聞。三世諸佛。祇可自知。衲僧跳
不出。打在綣繢裏。動即開眼尿牀。夢中說夢。且向洞
[037-0036a]
山門下。九十日討個活路 上堂。僧問。如何是佛。師
呵呵大笑。曰何哂之有。師曰。我笑你隨語生解。曰偶
然失利。師遂高聲曰。不要禮拜。僧便歸眾。師復笑曰。
隨語生解。復曰。好大眾。也無禪。也無道。也無元。也無
妙。快活當明者一竅。一竅不明愁殺人。動即依他和
屎合尿。參 上堂。僧問。學人一面琴。不是凡間木。今
朝捧上來。請師彈一曲。師曰。大眾側耳。曰得聞於未
聞去也。師曰。是何指法。僧提起坐具。師曰。哀哉哀哉。
汝命何太短。曰且喜勿交涉。師曰。不是知音。曰不如
歸去來。葱嶺有人憶。師曰。何得忘却焦桐。曰在者裏。
師曰。放下著。復曰。適來一曲。諸人罔措。再為一彈。快
須聽取。驀拈拄杖橫按。良久曰。一曲兩曲聞不聞。悲
風流水何方去。卓拄杖。下座 上堂。長安甚閙。我國
晏然。驀拈拄杖曰。雲門大師來也。劄。久雨不晴。以拄
杖敲香几曰。新羅在海東。臨濟小廝兒。祇具一隻眼。
普化賊漢。佯狂詐題。尀耐豐干饒舌。指出文殊普賢
 問雲門大師。欲一棒打殺釋迦老子。和尚。又欲糞
掃堆頭窨殺雲門。未審和尚罪過。還許學人點撿也
無。師曰。且莫造次。曰和尚坐斷廬山。為什麼不識某
甲這話。師曰。三十棒。曰關。師曰點。曰劄。師曰。念汝做
街坊 因雙林下生長老來。上堂。寶山不易到。既到
莫空迴。莫有不空迴者麼。遂擲下拄杖曰。是什麼。良
久曰。不見雙林釋迦老。又聞彌勒下生來。喝一喝
 開馬祖塔日。上堂。放過一著。落在第二。有利無利。不
[037-0036b]
離行市。家家門外綠柳垂。不獨春風折桃李。馬祖堂
開。二月初二。觸目遇緣。法門大啟。不如歸去來。良久
曰。向什麼處去。馬祖堂中燒香罷。僧堂裏喫茶 出
外歸上堂。歸來閏二月。閴寂寶山中。城隍耳目盡。塵
勞萬事空。春水綠。野花紅。須信禪家道不窮。信手拈
來一枝草。臨機生殺任西東 師晚年退居雲庵。以
宋徽宗崇寧改元壬午十月旦示疾。望日乃愈。盡出
道具散諸徒。翌日中夜。沐浴更衣趺坐。眾請說法示
偈。及遺誡宗門大略。言卒而逝。火葬。𦦨成五色。白光
上騰。煙所至處。皆設利。分骨塔于泐潭新豐。


南康軍雲居真如院元祐禪師



信州王氏子。僧問。如
何是道林的旨。師曰劄。曰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師曰。汝皮袋重多少。曰高著眼看。師曰。自領出去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霜天雪壓玉麒麟 問
如龜藏六時如何。師曰。文彩已彰。曰爭奈處處無蹤
跡。師曰。一任拖泥帶水。曰便與麼去時如何。師曰。果
然 上堂。過去諸如來。更不再勘。現在諸菩薩。放過
即不可。未來修學人。謾他一點不得。所以教中道。若
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雖
然如是。雲居門下。正是金屑落眼 上堂。凡見聖見。
春雲掣電。真說妄說。空華水月。翻憶長髭見石頭。解
道紅罏一點雪。擊禪牀 上堂。龜毛為箭。兔角為弓。
那叱忿怒射破虗空。虗空撲落。傾湫倒嶽。墻壁瓦礫
放光明。歸依如來大圓覺。擊禪牀 上堂。月色和雲
[037-0036c]
白。松聲帶露寒。好個真消息。憑君子細看。黃龍先師。
和身放倒。還有人扶得起麼。祖禰不了。殃及兒孫。擊
禪牀 上堂。一切聲是佛聲。以拂子擊禪牀曰。梵音
深遠。令人樂聞。又曰。一切色是佛色。乃拈起拂子曰。
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已到之者。頂戴奉行。未到
之者。應如是知。應如是信。擊禪牀下座 宋哲宗元
祐壬申七月七日夜子時。為眾曰。三處住持。不傳一
法。火風聚散。物理常情。吾滅後。不得循世俗情。當依
法火葬。歸骨于塔。乃說偈曰。今年六十六。三處因緣
足。夜半火燒山。跳入火中浴。言畢示寂。闍維。得五色
舍利。塔于雲居。


潭州大溈懷秀禪師



信州應氏子。僧問。昔日溈山水
牯牛。自從放去絕蹤由。今朝幸遇師登座。未審時人
何處求。師曰不得犯人苗稼曰恁麼則頭角已分明。
師曰。空把山童贈鐵鞭。


瑞州黃檗惟勝真覺禪師



潼川羅氏子。居講聚時。偶
以扇勒[窗/心]欞有聲。忽憶。教中道。十方俱擊鼓。十處一
時聞。因大悟。白本講。講令參問。師徑往黃龍。後因瑞
州太守委龍遴。選黃檗主人。龍集眾垂語曰。鐘樓上
念讚。牀脚下種菜。若人道得。乃往住持。師出答曰。猛
虎當路坐。龍大悅。遂令師往。由是諸方宗仰之 上
堂。臨濟喝。德山棒。留與禪人作模範。歸宗磨。雪峰毬。
此個門庭接上流。若是黃檗即不然。也無喝。也無棒。
亦不推磨。亦不輥毬。前面是案山。背後是主山。塞却
[037-0037a]
你眼睛。拶破你面門。於此見得。得不退轉地。盡未來
際。不向他求。若一不得。醍醐上味。翻成毒藥 上堂。
寂兮寥兮。蟾蜍皎皎下空谷。寬兮廓兮。曦光赫赫流
四海。曹谿路上。勦絕人行。多子塔前。駢闐如市。直饒
這裏薦得。倜儻分明。未是衲僧活計。大丈夫漢。須是
向黑暗獄中。敲枷打鎖。餓鬼隊裏。放火奪漿。推倒慈
氏樓。拆却空王殿。靈苗瑞草和根[托-七+友]。滿地從教荊棘
生。


隆興府祐聖法𡨢禪師



潮陽鄭氏子。晚見黃龍。深蒙
印可。上堂。此事如醫家驗病方。且雜毒滿腹。未易攻
治。必瞑眩之藥。而後可瘳。就令狥意投之。適足狂惑。
增其沈痼。求其已病。不亦左乎。法堂前草深。於心無
媿。


蘄州開元子琦禪師



泉州許氏子。依開元訥。試經得
度。精楞嚴圓覺。棄謁翠巖真。問佛法大意。真唾地曰。
這一滴。落在甚麼處。師捫膺曰。學人今日脾疼。真解
顏。辭參積翠歲餘。盡得其道。乘間侍翠。商搉古今。適
大雪。翠指曰。斯可以一致苕帚否。師曰。不能。然則天
霽日出。雲物解駮。豈復有哉。知有底人。於一切言句
如破竹。雖百節。當迎刃而解。詎容聲於擬議乎。一日
翠遣僧逆問。老和尚三關語如何。師厲聲曰。你理會
久遠。時事作麼。翠聞。益奇之。於是名著叢席。翠歿。四
祖演。命分座 室中垂語曰。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
為誰。後傳至東林總。總嘆曰。琦首座。如鐵山萬仞。卒
[037-0037b]
難逗他語脈。未幾。以開元為禪林。請師為第一世
 上堂。虗空無內外。事理有短長。順則成菩提。逆則成
煩惱。燈籠常瞌睡。露柱亦懊惱。大道在目前。更於何
處討。以拂子擊禪牀 上堂。四面亦無門。十方無壁
落。頭髼鬆。耳卓朔。個個男兒大丈夫。何得無繩而自
縛。且道。透脫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踏破草鞋赤脚
走 僧問。須彌納芥子。即不問。微塵裏轉大法輪時
如何。師曰。一步進一步。曰恁麼則朝到西天。暮歸唐
土。師曰。作客不如歸家。曰久嚮道風。請師相見。師曰。
雲月是同。谿山各異。


袁州仰山行偉禪師



河朔人。東京大佛寺受具戒。聽
習圓覺。微有所疑。挈囊遊方。專扣祖意。至黃龍。六遷
星序。一日扣請。尋被喝出。足擬跨門。頓省元旨。出世
仰山。道風大著 上堂。大眾會麼。古今事掩不得。日
用事藏不得。既藏掩不得。則日用現前。且問諸人。現
前事作麼生。參 上堂。大眾見麼。開眼則普觀十方。
合眼則包含萬有。不開不合。是何模樣。還見模樣麼。
久參高德。舉處便曉。後進初機。識取模樣。莫祇管貪
睡。睡時眼見個甚麼。若道不見。與死人何別直饒丹
青處士。筆頭上畫出青山綠水。夾竹桃花。祗是相似
模樣。設使石匠錐頭。鑽出群羊走獸。也祇是相似模
樣。若是真模樣。任是處士石匠。無你下手處。諸人要
見。須是著眼始得。良久曰。廣則一線道。狹則一寸半。
以拂子擊禪牀 上堂。鼓聲纔動。大眾雲臻。諸人上
[037-0037c]
觀。山僧下覰。上觀觀個甚麼。下覰覰個甚麼。良久曰。
對面不相識 上堂。道不在聲色。而不離聲色。凡一
語一點。一動一靜。隱顯縱橫。無非佛事。日用現前。古
今凝然。理何差互 師自題其像曰。吾真難邈。斑斑
駮駮。擬欲安排。下筆便錯 師立身甚嚴。坐忘夜旦。
有過師者。虗己座以延之。躬起叉手而立。南聞之。以
為太絕物。非和光同塵義。而誡之。師曰。道業未辦。歲
月如流。大根器如雲門趙州。猶曰我唯粥飯二時。是
雜用心。矧偉根器日劫相倍者乎。宋神宗元豐庚申
十二月二十六日。說偈而化。闍維。獲五色舍利。骨石
栓索勾連。塔于寺之東。壽六十三。臘三十三。


南嶽福嚴慈感禪師



潼川杜氏子。上堂。古佛心祇如
今。若不會苦沈吟。秋雨微微。秋風颯颯。乍此乍彼。若
為酧答。沙岸蘆花。青黃交雜。禪者何依。良久曰。劄。


潭州雲葢守智禪師



劒州陳氏子。遊方至豫章大寧。
時法昌。遇韜藏西山。師聞其飽參即之。昌問。汝何所
來。師曰大寧。昌曰。三門夜來倒。汝知麼。師愕然曰。不
知。昌曰。吳中石佛。大有人不曾得見。師惘然。即展拜。
昌使謁翠巖真。久之無省。且不舍寸陰。及謁黃龍於
積翠。始盡所疑。後首眾石霜。遂開法道吾。徙雲葢
 僧問。有一無絃琴。不是世間木。今朝負上來。請師彈
一曲。師拊膝一下。僧曰。金風颯颯和清韻。請師方便
再垂音。師曰。陝府灌鐵牛 上堂。緊捎離水靴。踏破
湖湘月。手把鐵蒺藜。打破龍虎穴。翻身倒上樹。始見
[037-0038a]
無生滅。却笑老瞿曇。彈指超彌勒 上堂。昨日高山
看釣魚。步行騎馬失却驢。有人拾得駱駝去。重賞千
金一也無。若向這裏薦得不著。還草鞋錢 上堂。舉
趙州問僧。向甚麼處去。曰摘茶去。州曰閑。師曰。道著
不著。何處摸索。背後龍鱗。面前驢脚。翻身筋斗。孤雲
野[鴳-女+隹]。阿呵呵 示眾。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
可見。雖然先聖恁麼道。且作個模子搭却。若也出不
得。祇抱得古人底。若也出得。方有少分相應。雲葢則
不然。騎駿馬繞須彌。過山尋蟻跡。能有幾人知 師
居院之東堂。宋徽宗政和辛卯。死心謝事。黃龍由湖
南入山奉覲。日已夕矣。侍僧通謁。師曳履。且行且語
曰。將燭來看。其面目何似生。而致名喧宇宙。死心亦
絕呌。把近前來。我要照。是真師叔。是假師叔。師即當
胸敺一拳。死心曰。却是真個。遂作禮。賓主相得歡甚。
及死心復領黃龍。至示寂時。師住開福得訃。上堂。法
門不幸法幢摧。五蘊山中化作[厂@火]。昨夜泥牛通一線。
黃龍從此入輪迴 師於政和乙未三月七日。陞座
說偈曰。未出世頭如馬杓。出世後口如驢觜。百年終
須自壞。一任天下卜度。歸方丈。安坐而化。壽九十一。
臘六十六。


福州玄沙合文明慧禪師



僧問。如何是道。師曰。私通
車馬。僧進一步。師曰。官不容鍼。


楊州建隆院昭慶禪師



泉州晉江林氏子。出家開元。
參黃龍。龍示以三關語。久之盡得其道。出住高郵之
[037-0038b]
乾明。烏江之慧濟。後住建隆。上堂。始見新歲。倐忽早
是二月初一。天氣和融。擬舉個時節因緣。與諸人商
量。却被帝釋梵王。在門外柳眼中。努出頭來。先說偈
言。褭褭颺輕絮。且逐風來去。相次走綿毬。休言道我
絮。當時撞著阿修羅。把住曰。任你絮忽逢西風吹。渭
水落葉滿長安。一句作麼生道。於是。帝釋縮頭。入柳
眼中。良久曰。參 師於宋哲宗元祐己巳八月十六。
說偈而化。塔於建隆。


安吉州報本慧元禪師



潮州倪氏子。十九為大僧。徧
歷叢席。於黃龍三關語下悟入。住後。僧問。諸佛不出
世。達磨不西來。正當恁麼時。未審來不來。師曰。撞著
你鼻孔 上堂。白雲消散。紅曰東昇。仰面看天。低頭
覰地。東西南北。一任觀光。達磨眼睛斗量不盡。演若
何曾認影。善財不往南方。衲僧鼻孔遼天。到此一時
穿却。僧出禮拜曰。學人有一問。和尚還答否。師曰。昨
日答汝了也。曰今日作麼生。師曰。明日來 上堂。僧
問。諸佛所說法。種種皆方便。是否。師曰是。曰為甚麼
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師曰。且莫錯會。僧以坐具
一畫。師喝曰。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今之學者。方
見道不可以言宣。便擬絕慮忘緣。杜塞視聽。如斯見
解。未有自在分。諸人要會寂滅相麼。出門不見一纖
毫。滿目白雲與青嶂 師坐而不臥。餘三十年。于宋
哲宗元祐辛未十一月十六日。陞座說偈曰。五十五
年夢幻身。東西南北孰為親。白雲散盡青山外。萬里
[037-0038c]
秋空片月新。言訖而化。塔全身于峴山之陽。後三十
年。賜諡證悟禪師。塔曰定應。旨下。建顯化寺。歲度僧。
以奉香火。


吉州仁山隆慶院慶閑禪師



福州卓氏子。母夢西僧
授以明珠吞之。而娠。及生。白光照室。幼不近酒胾。年
十一棄俗。十七得度。二十徧參。後謁黃龍於黃檗。龍
問甚處來。師曰百丈。曰幾時離彼。師曰。正月十三。龍
曰。脚跟好痛與三十棒。師曰。非但三十棒。龍喝曰。許
多時行脚。無點氣息。師曰。百千諸佛。亦乃如是。曰汝
與麼來。何曾有纖毫到諸佛境界。師曰。諸佛未必到
慶閑境界。龍問。如何是汝生緣處。師曰。早晨喫白粥。
如今又覺饑。曰我手何似佛手。師曰。月下弄琵琶。曰
我脚何似驢脚。師曰。鷺鷥立雪非同色。龍嗟咨而視
曰。汝剃除鬚髮。當為何事。師曰。祇要無事。曰與麼則
數聲清磬是非外。一個閑人天地間也。師曰。是何言
歟。曰靈利衲子。師曰。也不消得。龍曰。此間有辯上座
者。汝著精彩。師曰。他有甚長處。曰他拊汝背二下。又
如何。師曰。作甚麼。曰他展兩手。師曰。甚處學這虗頭
來。龍大笑。師却展兩手。龍喝之。又問。𢤱𢤱鬆鬆。兩人
共一椀。作麼生會。師曰。百雜碎。曰盡大地是個須彌
山。撮來掌中。汝又作麼生會。師曰。兩重公案。曰這裏
從汝胡言漢語。若到同安。如何過得。時英邵武。在同安作首座。師欲
往見之師曰。渠也須到這個田地始得。曰忽被渠指火

爐曰。這個是黑漆火爐。那個是黑漆香卓。甚處是不
[037-0039a]
到處。師曰。慶閑面前。且從恁麼說話。若是別人。笑和
尚去。龍拍一拍。師便喝。明日同看僧堂曰。好僧堂。師
曰。極好工夫。曰好在甚處。師曰。一梁拄一柱。曰此未
是好處。師曰。和尚又作麼生。龍以手指曰。這柱得與
麼圓。那枋得與麼匾。師曰。人天大善知識。須是和尚
始得。即趨去。明日侍立。龍問。得坐披衣。向後如何施
設。師曰。遇方即方。遇圓即圓。曰汝與麼說話。猶帶脣
齒在。師曰。慶閑即與麼。和尚作麼生。曰近前來。為汝
說。師拊掌曰。三十年用底。今朝捉敗。龍大笑曰。一等
是精靈。師拂袖而去。由是學者爭歸之。廬陵太守張
公鑒。請居隆慶 僧問。鋪席新開。不可放過。師曰。記
取話頭。曰請師高著眼。師曰。蹉過了也 室中垂問
曰。祖師心印。篆作何文。諸佛本源。深之多少。又曰。十
二時中。上來下去。開單展鉢。此是五蘊敗壞之身。那
個是清淨法身。又曰。不用指東畫西。實地上道將一
句來。又曰。十二時中。著衣喫飯。承甚麼人恩力。又曰。
魚行水濁。鳥飛毛落。亮座主一入西山。為甚麼杳無
消息 師居隆慶未朞年。鍾陵太守王公詔。請居龍
泉。不逾年以病求去。廬陵道俗。舟載而歸。居隆慶之
東堂。事之益篤。宋神宗元豐辛酉三月七日。將示寂。
遺偈曰。露質浮世。奄質浮滅。五十三歲。六七八月。南
嶽天台。松風㵎雲。珍重知音。紅爐優鉢。泊然坐逝。俾
畫工就寫其真。首忽自舉。次日仍平視。闍維日。雲起
風作。飛瓦折木。煙氣所至。東西南北四十里。凡草木
[037-0039b]
沙礫之間。皆得舍利如金色。計其所獲幾數斛。閱世
五十五。坐夏三十六。初蘇子由。欲為作記。而疑其事。
方臥痁。夢有呵者曰。閑師事何疑哉。疑即病矣。子由
夢中作數百言。其銘略曰。稽首三界尊。閑師不止此。
愍世狹劣故。聊示其小者。子由其知言哉。


舒州三祖山法宗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喫鹽添
得渴 問如何是道。師曰。十里雙牌。五里單堠。曰如
何是道中人。師曰。少避長。賤避貴 問如何是善知
識所為底心。師曰。十字街頭一片甎。曰如何是十字
街頭一片甎。師曰不知。曰既不知。却恁麼說。師曰。無
人踏著 上堂。五五二十五。時人盡解數。倒拈第二
籌。茫茫者無據。為甚麼無據。愛他一縷。失却一端
 上堂。明晃晃。活鱍鱍。十方世界。一毫未拋向面前。知
不知。莫向意根上拈掇。拍一拍 上堂。架梯可以攀
高。雖升而不能達河漢。鑄鍬可以掘鑿。雖利而不能
到風輪。其器者費功。其謀者益妄。不如歸家坐。免使
走塵壤。大眾。那個是塵壤。祖佛禪道。


隆興府泐潭洪英禪師



邵武陳氏子。幼㯋邁。一目五
行。長棄儒得度。依曹山雅。久之辭登雲居。睠其勝絕。
殆終于此山。因閱華嚴十明論。乃證宗要。即詣黃檗
南席。檗與語達旦。曰荷擔大法。盡在爾躬厚自愛。所
至議論奪席。晚遊西山。與勝首座棲雙嶺。後開法石
門。久之遷泐潭 上堂。僧問。逢場作戲時如何。師曰。
紅爐爆出鐵烏龜。曰當軒布鼓師親擊。百尺竿頭事
[037-0039c]
若何。師曰。山僧不作這活計。僧擬議。師曰。不唧𠺕漢。
又僧禮拜。起便垂下袈裟角曰。脫衣銜甲時如何。師
曰。喜得狼煙息。弓弰壁上懸。僧却攬上袈裟曰。重整
衣甲時如何。師曰。不到烏江畔。知君未肯休。僧便喝。
師曰。驚殺我。僧拍一拍。師曰。也是死中得活。僧禮拜。
師曰。將謂是收燕破趙之才。元來是販私鹽賊。問臨
濟栽松即不問。百丈開田事若何。師曰。深著鉏頭。曰
古人猶在。師曰。更添鉏頭。僧禮拜。師扣禪牀一下。乃
曰。問也無窮。答也無盡。問答去來。於道轉遠。何故。況
為此事。直饒棒頭薦得。不是丈夫。喝下承當。未為達
士。那堪更向言中取則。句裏馳求。語路尖新。機峰捷
疾。如斯見解。盡是埋沒宗旨。玷污先賢。於吾祖道。何
曾夢見。祇如我佛如來。臨般涅槃曰。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付囑摩訶大迦葉。迦葉遂付阿難。暨商那
和修優波毱多。諸祖相繼。至於達磨西來。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不立文字語言。豈不是先聖方便之道。自
是當人不信。却自迷頭。認影奔逐狂途。致使竛竮流
浪生死。諸禪德。若能一念回光返照。到自己脚跟下。
褫剝究竟將來。可謂洞門豁開。樓閣重重。十方普現。
海會齊彰。便乃凡聖賢愚。山河大地。以海印三昧一
印印定。更無纖毫透漏。山僧如是舉唱。若是眾中。有
本色衲僧聞之。實謂掩耳而回。笑破他口。大眾且道。
本色衲僧門下。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天際雪埋千
尺石。洞門凍折數株松 上堂。釋迦老子。當時一手
[037-0040a]
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釋迦老子。旁
若無人。當時若遇個明眼衲僧。直教他上天無路。入
地無門。然雖如是。也須是銅沙鑼裏。滿盛油始得
 上堂。顧視大眾曰。青山重疊疊。綠水響潺潺。遂拈拄
杖曰。未到懸崖處。擡頭子細看。卓一下 上堂。寶峰
高士罕會到。巖前雪壓枯松倒。嶺前嶺後野猨啼。一
條古路清風掃。禪德雖然如是。且道山僧拄杖長多
少。遂拈起曰。長者隨長使。短者隨短用。卓一下 上
堂。顧視大眾曰。石門巇嶮鐵關牢。舉目重重萬仞高。
無角鐵牛衝得破。毗盧海內作波濤。且道。不涉波濤
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一句不遑無著問。迄今猶作
野盤僧 師於宋神宗熙寧辛亥六月。因知事粉爭。
止之不可。乃謂眾曰。領眾不肅。正坐無德。吾有愧黃
龍。敘行脚始末曰。吾滅後火化。以骨石藏普同塔。明
生死不離清眾也。言卒而逝。世壽五十九。僧臘四十
三。茶毗。收骨入塔。別收舍利供養。


金陵保寧寺圓璣禪師



福州林氏子。僧問。生死到來
如何回避。師曰。堂中瞌睡。寮裏抽解。曰便恁麼時如
何。師曰。須知有轉身一路。曰如何是轉身一路。師曰。
傾出你腦髓。拽脫你鼻孔。曰便從今日無疑去也。師
曰。作麼生會。曰但知行好事。不用問前程。師曰。須是
恁麼 上堂。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
覓。古人與麼說話。大似認奴作郎。指鹿為馬。若是翠
巖。即不然也。不向己求。亦不從他覓。何故。雙眉本來
[037-0040b]
自橫。鼻孔本來自直。直饒說得天花亂墜。頑石點頭。
筭來多虗。不如少實。且道。如何是少實底事。良久曰。
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 上堂。春雨微微。百事皆
宜。禾苗發秀。蔬菜得時。阿難如合掌。迦葉亦攢眉。直
饒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筭來猶涉離微。爭似三家村
裏老翁。深耕淺種。各知其時。有時當面便說。誰管瞬
目揚眉。更有一般奇特事。末後一著。更須知。擊拂子
 上堂。廣尋文義。鏡裏求形。息念觀空。水中捉月。單
傳心印。特地多端。德山臨濟。枉用工夫。石鞏子湖。翻
成特地。若是保寧。總不恁麼。但自隨緣飲[口*豕]。一切尋
常。深遯白雲。甘為無學之者。敢問諸人。保寧畢竟將
何報答四恩三有。良久曰。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
人愁殺人 師示寂。闍維。有終不壞者二。糝以五色
舍利。塔于雨花臺之左。


南安軍雪峰道圓禪師



南雄人。依積翠。日宴坐。下板
時。二僧論野狐話。一曰。不昧因果。也未脫得野狐身。
一曰。不落因果。又何曾墮野狐來。師聞之悚然。因詣
積翠庵。渡㵎猛省。述偈曰。不落不昧。僧俗本無忌諱。
丈夫氣宇如王。爭受囊藏被葢。一條楖栗任縱橫。野
狐跳入金毛隊。翠見為助喜。住後。上堂。舉風幡話頌
曰。不是風兮不是幡。白雲依舊覆青山。年來老大渾
無力。偷得忙中些子閑。


蘄州四祖山法演禪師



桂州人。僧問。如何是心相師
曰。山河大地。曰如何是心體。師曰。汝喚甚麼作山河
[037-0040c]
大地 上堂。葉辭柯秋已暮。參元人須警悟。莫謂來
年更有春。等閒蹉了巖前路。且道。作麼生是巖前路。
良久曰。嶮 上堂。主山吞却案山。尋常言論。拄杖子。
普該塵剎。未足為奇。光境兩亡。復是何物。良久曰。劫
火洞然毫未盡。青山依舊白雲中 上堂。佛祖之道。
壁立千仞。擬議馳求。還同點額。識不能識。智不能知。
古聖到這裏。垂一言半句。要你諸人有個入處。所以
道。低頭不見地。仰面不見天。欲識白牛處。但看髑髏
前。如今頭上是屋。脚下是地。面前是佛殿。且道。白牛
在甚麼處。乃召大眾。眾舉頭。師叱之。


南康軍清隱潛庵清源禪師



豫章鄧氏子。上堂。寒風
激水成冰。杲日照冰成水。冰水本自無情。各各應時
而至。世間萬物皆然。不用強生擬議 上堂。先師初
事棲賢諟。泐潭清。歷二十年。宗門奇奧。經論元要。莫
不貫穿。及因雲峰指見慈明。則一字無用。遂設三關
語。以驗學者。而學者。如葉公畫龍。龍現即怖。


安州興國院契雅禪師



僧問。請師不於語默裏答話。
師以拄杖卓一下。僧曰。和尚莫草草怱怱。師曰。西天
斬頭截臂。僧禮拜。師曰。墮也墮也 上堂。心如朗月
連天靜。遂打一圓相曰。寒山子聻。性似寒潭徹底清。
是何境界。良久曰。無價夜光人不識。識得又堪作甚
麼。凡夫虗度幾千春。乃呵呵大笑曰。爭如獨坐明[窗/心]
下。花落花開自有時。下座。


齊州靈巖山重確正覺禪師



上堂。祖師心印。狀似鐵
[037-0041a]
牛之機。鍼挑不出。匙挑不上。過在阿誰綠雖千種草。
香祇一株蘭 上堂。不方不圓。不上不下。驢鳴狗吠。
十方無價。拍禪牀下座。


䖍州廉泉院曇秀禪師



僧問。滿口道不得時如何。師
曰。話墮也 問不與萬法為侶時如何。師曰。自家肚
皮自家畫 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掃地澆花。
曰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曰。高枕枕頭。曰總不恁麼
時如何。師曰。鶯啼嶺上。花發巖前 問如何是衲僧
口。師曰。殺人不用刀。


南嶽高臺寺宣明佛印禪師



僧問。正法眼藏。涅槃妙
心。便請拈出。師直上[覤-儿+丘]。僧曰。恁麼則人天有賴。師曰。
金屑雖貴。


蘄州三角山慧澤禪師



僧問。師登寶座。大眾側聆。師
卓拄杖一下。僧曰。答即便答。又卓個甚麼。師曰。百雜
碎。


南嶽法輪文昱禪師



上堂。以拄杖卓一卓。喝一喝曰。
雪上加霜。眼中添屑。若也不會。北[鬱-山+止]單越。


信州靈鷲慧覺禪師



上堂。大眾。百千三昧。無量妙義。
盡在諸人脚跟下。各請自家回互取。會麼。回互不回
互。認取歸家路。智慧為橋梁。柔和作依怙。居安則慮
危。在樂須知苦。君不見龐居士。黃金拋却如糞土。父
子團圞頭。共說無生語。無生語仍記取。九夏雪花飛。
三冬汗如雨。


黃檗積翠永庵主



示眾。山僧住庵來。無禪可說。無法
[037-0041b]
可傳。亦無差珍異寶。祇收得續火柴頭一個。留與後
人。令他煙𦦨不絕。火光長明。遂擲下拂子。時有僧。就
地拈起。吹一吹。師便喝曰。誰知續火柴頭。從這漢邊。
煙消火滅去。乃拂袖歸庵。僧吐舌而去 師問僧審
奇。汝久不見。何所為。奇曰。見偉藏主。有個安樂處。師
曰。試舉似我看。奇因敘其所得。師曰。汝是偉未是。奇
莫測。歸以語。偉大笑曰。汝非永不非。奇走積翠。質之
慧南。南亦大笑。師乃作偈曰。明暗相參殺活機。大人
境界普賢知。同條生不同條死。笑倒庵中老古錐。


廬山歸宗志芝庵主



臨江人。壯為苾蒭。依黃龍於歸
宗。遂領深旨。有偈曰。未到應須到。到了令人笑。眉毛
本無用。無渠底波俏。未幾龍引退。芝陸沈于眾。一日
普請罷。書偈曰。茶芽蔍蔌初離焙。筍角狼忙又吐泥。
山舍一年春事辦。得閑誰管板頭低。由是衲子親之。
師不懌。結茆絕頂。作偈曰。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
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及老僧閑。


隆興百丈元肅禪師



上堂。僧問。祖意西來。願垂開示。
師曰。泥牛吞巨浪。曰中下之機如何體究。師曰。木馬
踐紅塵。曰恁麼則法輪再轉。祖道重光。師曰。土上加
泥。乃曰。文殊在諸人眼睫上放光。普賢在諸人脚跟
下走過。且道。觀音大士。在什麼處行履。夜聞風水響。
日聽嶺猿啼 示眾。春去秋來始復冬。花開花落幾
時窮。唯餘林下探元者。了得無常性自通 示眾。動
則應用無窮。靜則虗明寥廓。動靜無二。物我如如。諸
[037-0041c]
人在這裏。阿誰無分。雖然如是。苦瓠連根苦。甜瓜徹
蔕甜。


長沙石霜琳禪師



行脚時。與夾山齡。同依佛日才。自
負罷參。因同遊黃檗。聞檗小參。不喻其旨。師遂求入
室。齡大怒。痛敺而去。師獨留。未幾。得悟黃龍宗旨。機
鋒頴脫。名振叢林。與文關西英邵武齊名。開法石霜
 示眾。霜花一境。極目蕭然。枯木堂前。風行艸偃。淥
水滔滔無盡。白雲合而還開。往來禪客。飽足觀光。林
下相逢。呵呵大笑。且道。笑個什麼。良久曰。烟村三四
月。別是一家春 上堂。或譚元。或說妙。德山臨濟拍
手笑。更言無說是菩提。多年梁上生芝艸 僧問。法
王出世。請施號令。師曰。一二三四五。曰恁麼則法令
齊行也。師曰。瀟湘船子 問石霜枯木重生時如何。
師曰。海底金龜走。天邊玉兔明。曰恁麼則覺花開有
地。果熟自然香。師曰。須彌頂上面南行 師說法。類
真淨。然於真淨不相識。而心敬之。在石霜時。真淨住
洞山。師以偈送僧。有憧憧四海求禪者。不到新豐也
是癡之句。葢見之也。宋神宗元豐甲子三月八日。淨
髮沐浴。至晚小參。遺偈辭世。夜半端然示寂。闍維得
舍利。葬於本山。


隆興上藍順禪師



西蜀人。有遠識。為人勤渠純至。叢
林後進。皆敬愛之。初出蜀。與圜通訥偕行。已而又與
大覺璉遊。甚久。又善東坡。故黃門。後贊其像曰。與訥
偕行。與璉偕處。得法於南為長子。然緣薄。所居皆遠
[037-0042a]
方小剎。又住景福香城雙峰。學者過其門莫肯留。師
亦超然自得。壽八十餘。坐脫香城山。平生與潘延之
善。將終使邀敘別。延之至。而師已化矣。其示眾。多為
偈。皆德言也。偈曰。夏日人人把扇搖。冬來以炭滿爐
燒。若能如此全知曉。塵劫無明當下消 趙州勘婆
子頌曰。趙州問路婆子。答云直恁麼去。皆言勘破老
婆。婆子無你雪處 黃龍三關頌曰。長江雪散水滔
滔。忽爾狂風浪便高。不識漁家元妙意。偏於浪裏覘
風濤。又曰。南海波斯入大唐。有人別寶便商量。或時
遇賤或時貴。日到西峰影漸長。又曰。黃龍老和尚。有
個生緣語。山僧承嗣伊。今日為君舉。為君舉。猫兒偏
解捉老鼠。


福州延慶洪準禪師



桂州人。久從黃龍游。天資純謹。
未嘗忤物。暮年謝院事。寓迹寒溪寺。壽八十。日夕惟
吟梵音。贊觀世音而已。臨終時。大眾皆遠赴檀供。惟
一僕夫在。師擕磬坐土地祠。誦孔[少/隹]經一遍。歸臥室。
安坐而逝。鄉民觀者如堵。師忽開目而笑。使坐於地。
有頃大眾還。師呼立其右握。手如炊熟。久視之。寂然
去矣。三日不傾。神色如生。道俗塑其像。龕供之。


安慶宿松靈隱德滋山主



蜀人。住院二十年。每獨自
陞座曰。朝朝相似。日日一般。只者便是。更莫別參。宋
神宗元豐癸亥十月四日。陞堂集眾。良久曰。會麼。眾
無語。師儼然而逝。


吉安禾山德普禪師



緜州蒲氏子。少尚氣節。有卓識。
[037-0042b]
禮富樂靜為師。靜與語奇之。事眾為務。十八得度。受
具。秀出講席。解唯識起信論。兩川無敢難詰者。號義
虎。罪圭峰疏義多臆說。摘其失處。誡學者不可信。老
宿皆數之云。圭峰。清涼國師所印可。汝敢雌黃。蚍蜉
撼樹。汝今是矣。師嘆曰。學者以名位惑久矣。清涼圭
峰。非有四目八臂也。奈何甘自退屈乎。乃出蜀。至荊
州金鑾。得老衲激勵。指參黃龍。便問。迦葉答阿難。倒
却門前剎竿著。意旨如何。龍曰。上人出蜀。曾到玉泉
否。師曰曾到。曰曾挂搭否。師曰。一夕便發。曰智者道
場。關將軍打供與結緣。幾時何妨。師嘿然。良久。理前
問。龍俛首。師趨出。豁然有省。大驚曰。兩川義虎。不消
此老一唾。游螺川。侍制劉公。請住慧雲。次遷禾山
 宋哲宗元祐庚午十二月十五日。謂左右曰。諸方尊
宿死。叢林必祭。吾以為徒虗設。吾若死。汝曹當先祭。
乃令從今辦祭。眾問。和尚幾時遷化。師曰。汝輩祭絕
即行。於是幃寢堂坐師中。致祭讀文。跪揖上食。師飫
餐自如。自門弟子下及莊力。日次為之。明年元日祭
絕。曰明日雪晴乃行。至時晴忽雪。雪止。師坐焚香而
化。閱世六十有七。坐四十九夏。全身塔于寺之左。


開封慧林佛陀德遜禪師



福州侯官楊氏子。依東京
天寧照出家。造黃龍。久為侍者。初出世汾陽之淨土。
次遷太原之白雲。常坐不臥。奉詔住慧林。開堂日。宋
哲宗。遣中使降香。師陞座。問答罷。乃曰。傳持此事。豈
以搖唇鼓舌。馳騁言鋒而可議。然於方便門中。事無
[037-0042c]
一向。是故文殊以無住為本。曹溪以無念為宗。無念
之宗。為萬法之宗。無住之本。為萬法之本。眾生棄本
逐末。背覺合塵。一失其源。迷而不復。故祖師西來。不
立文字。特唱宗乘。只教諸人。明見自性。與佛同壽。歇
即菩提。不從人得。佛言。我於燃燈佛所。無一法可得。
若有一法可得。燃燈佛。即不與我授記。如是舉唱。猶
是化門。且道。不落化門一句。作麼生道。冬不寒臘下
看。哲宗升遐。百日入內。賜號佛陀禪師。未幾。太后上
僊。師又被詔入內陞座。舉揚般若。賜賚甚厚。黃龍法
道。至是始盛京都。後於大觀間。示寂。


五燈全書卷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