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240 陰持入經-後漢-安世高 (TKD)


[20-1081c]
比丘止爲拔三⬤本散三⬤
使合四瘡知三痛度三界三⬤三毒也四瘡者一
瘡二見結瘡三戒願瘡四身結御瘡心爲三毒因受彼四瘡其使難察

故云使矣三痛三界也識神受疒因流無際御者當三毒積德莫休趣至
泥日爲限矣明度經日若内菩薩使入深法當御空无想无願無識无生
滅泥洹爲限也
何等爲十二種十二種因緣也分爲三部御上四事屬過
去中四事屬當來也従求如求等生従従癡也如如
其所求等俱也謂識舎本淨従未穢卽如其所求十二因緣次第同時

俱生也故日等生也従癡因緣令有御癡冥也御
也謂羣生識神沒在癡冥由盲者不明安危去福就禍識神本癡樂身

苦不知親爲已尊而欲意向之遂依受身中心經日本従癡中來今爲人復癡
斯之謂矣従御令有識識知也魂靈受身卽知好惡而有憎愛之心
従識令有名字字色也痛想御識名也地水火風可見謂
之色矣従名字令有六入由五陰受身令六情生而有
六邪入従六入令有致六情備卽致色聲香味細滑衆
念了本日更樂眼更色心樂之謂之更樂矣従致

令有痛痒従痛痒令有愛老至身病命終毒痛癡心戀愛言之哽
噎謂之愛也従愛令有受以愛之故五陰盛猛受後
生栽其爲無量

[20-1082a]
陰持入經卷上苐十三張甚惠生
受令後有由受盛陰令有後身殃禍輪轉經綿不絕従有
令有生巳有盛陰識神因親受身更生從生令有老
死憂悲苦不可心致疒如是具足
苦種爲致習四大萎枯日老命盡神遷日死内熱心痛日憂
存之噓唏日悲荷負重禍日苦若斯衆事心所不可不樂而自來求離
而不勉心滿内結日疒識爲種生十二因緣令苦備足而不以苦者以其
習之久矣生死以苦習爲本道以盡爲基基立道焉得不成乎
癡巳盡便御盡巳御盡便識盡巳識
盡便名字盡已名字盡便六入盡已
六入盡便致盡已致盡便痛痒盡巳
痛痒盡便愛盡巳愛盡便受盡已受
盡便有盡巳有盡便生盡巳生盡便
老死盡巳老死盡憂悲苦不可心疒
便盡如是具足苦種便得盡十一因緣盡卽泥洹
彼癡名爲不知四諦如有諦諦有苦習重禍巳
爲之田而不知止欲盡癡觀淨得道安康無患而巳不受謂之癡
不解不見不相應不受不解不

解根是名爲癡道正而羣生心邪與佛教違謂之不應矣
彼癡因緣御爲何等爲六望受何等
爲六色聲香味觕法是爲身六望受
是名爲御六情望六邪而心受之以成
法也彼御因緣識爲六身識眼耳鼻
舌身心是名爲六身識六識所興輒種身像故日六身識

[20-1082b]
陰持入經卷上苐十四張甚
彼識因緣名字字爲色名爲四不色
陰痛想御識是爲名不无也謂痛想御識无形可覩
故日不色矣色爲四大本謂地水火
風是上爲名是四爲色是二相連共
爲名字身强者地也軟濕水也溫煖火也氣息風也斯四大可見謂之
色識神爲斯名色因于三界也彼名字因緣

身六入受眼耳鼻舌身心是名身六
入受彼六入因緣身六思望眼耳鼻
舌身心是名爲
身六思望彼思望因緣身六痛眼耳
鼻舌身心是名
爲身六痛彼痛因緣六身愛色愛
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是名爲六
身愛彼愛因緣愛爲四受一欲受謂處欲界受欲
身也二見結受色天見色心結受生死栽不以身加

三戒願受御家戒當以求道而樂天福願升天庶彼延壽謂之願受
四身結御受結心作御慕爲身爲身由結御得指解結由愚者以
不淨爲淨致受入欲淵以若爲樂致受入有御以非常爲常致受入見

淵以非身爲身致受入不明淵四受四淵二義同歸矣
是名爲四受彼受因緣有爲三有
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是名爲三有三有有三
界生死身彼有因緣生爲上五陰六持六

上謂上所說三部巳有三部識神輪轉受生蓋无寧矣
巳有如有巳有
[20-1082c]
陰持入經卷上苐十五張甚
巳有上三部邪識神因之作御如所種有有身像故日如有也生聚
癡舎聚五陰六入諸事共依四大生卽有五道生死巳往墮致
分別根往往至三部所墮墮三部御致致六情分分別諸根
入得有六情根具者色則入眼五情俱然得者六邪得六情也六
情不得見故日得也有有生老病死三界諸患衆苦備矣
名爲生死爲何等名爲人人所在在
所往巳往壞巳過人人羣生也所在所居所往謂識神所往
地不同也壞敗也過去也所往受身无不壞敗命無不過去偈日非空非

海中亦非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死不受苦斯義如之
時是命亦根巳閉塞是是羣生也命息也根六根也羣生死
時息絕身令六情根都閉於是魂虛従去日死也

爲死上本爲老後要爲死是故名爲老死
日適生便病次當老

死斯義如之癡相爲何等爲冥中見冥識神本
沒在三毒五陰窈冥之淵又以六情採受六邪以自覆弊謂之冥中見

冥矣道地經日譬如夜極冥人復於冥中閉目行是何時當見明斯
癡之相矣如有不解如冥也神虛捨身受身隨御受報其事眞有
而愚不解中心經日不知生所來死虛所趣謂之癡也

令從是致墮御相處御相爲何等
爲令後復有是爲御相上從是發起上癡也従癡發起
遂至御相故云上従是發起法句經日癡十二因
緣之毌令従是致墮識處識相爲

何等爲識物識事是爲識相識生分別事物故
六識相矣令従是致墮名字處

[20-1083a]
陰持入經卷上苐十六張甚
名字相爲何等爲俱猗云五陰御相猗以成諸使
是爲名字相令從是致墮六入處六入
相爲何等爲分別根是爲六入相令
従是致墮思望處思望相爲何等爲
相會更生是爲思望相眼與色會識神樂之謂之
相會更也了本云父母識爲三會更令従是致墮
痛處痛相爲何等爲更覺是爲痛相
令從是致墮愛處愛相爲何等爲發
往是爲愛相内情愛欲而心發徃令従是致墮
受處受相爲何等爲受持是爲受相受受
諸欲而心持之不捨令従是致墮有處

有相爲何等令墮若干處是爲有相巳受則有
身處若干云其非一處受身令従是致

墮生處生相爲何等爲已有五陰是爲生相
生受身則五陰現是爲生相矣令従是
致墮老處老相爲何等爲轉熟是爲
老相令従是致墮死處死相爲何等
爲命根盡是爲死相令從是致墮苦
處苦相爲何等爲身急是爲苦相謂命盡四大分諍痛疒无量
故言身急爲苦也令從是致墮不

可處不可相爲何等爲心意急是爲不可相不可
處謂老病死處也命擾謂之急也雖心不可會必往之維摩詰日身身

爲窮道會老死故斯義如之令幹従
是致墮悒悒憂悒悒相爲
[20-1083b]
陰持入經卷上苐十七張甚
何等爲憂五陰五陰爲幹百八御爲枝条沸迦沙經日斷
其枝幹截其根莖不復生栽是之謂也令従是致
墮愁疒處悲愁相爲何等口出聲言
令致悲疒懣懣爲疒疒亦爲懣出聲謂爲病者臨亡
與思受辭別之悲聲九絕處爲一切⬤

御令部伴九絕處者其冝在下従流行謂癡流行至生死迴流三界故
謂之流爲有二本従有結罪爲三

⬤本亦有四倒彼二本罪疒爲何等
一爲癡二爲墮有愛名爲二本三⬤
本爲何等一爲貪欲二爲瞋恚三爲
癡惑是名爲三⬤本有四倒四倒爲
何等非常念常是爲思想倒爲意倒
爲見倒是爲一倒計苦爲樂非身爲
身不淨爲淨思想意見倒如上說是
名爲四倒彼癡名爲不解四諦不慧背四諦向
四顚倒謂之不慧也不見不見佛也不相

應不解受爲⬤是爲癡不解不歸命僧受佛深法斯⬤莫大謂
之癡矣彼有愛爲何等爲所世間

欲發往不捨是爲有愛是名爲二本不捨者謂之孝之不
捨須臾也彼欲貪本爲何等爲所在所種

種殗也所在者謂在五道中在在所種貪
奇珍寶爲奇財産爲奇嚴事爲有嫉在奇奇彼也謂羣生
見可欲之物靡不有貪嫉之心在彼故謂之嫉在
貪可貪欲可往愛相

[20-1083c]
陰持入經卷上苐十八張甚
*愛哀相徃不捨是爲貪⬤本専思小人貪者
可貪邪欲相投彼此相愛愚愛相哀始有衆生巳來傳之不休迴流受楇
更之至今經日道御者以道相然相可相類類以道聚高志相生凡物以
邪爲正以穢爲淨黨類相求以非相濟謂之本惡也是本爲
誰爲所有貪爲身非法御口非法御
心非法行亦餘俱相連⬤種所作意念
是法本是故名爲貪⬤本誰者問告斯諸惡誰乎答云
身口心非法之御餘因緣亦然法本者眞慧正法之本也邪慧謂之惡本
彼瞋恚非法本爲何等爲在人

爲在御恚相慧夫御在人也小人貪六邪已欲專焉覩彼獲之卽
嫉生嫉盛卽瞋恚發賢者恕己御仁小人專巳御毒已恚往卽彼來謂之

恚相恚不忍不識思者无明爲名色狂不能以道力忍伏邪心
申愚遂非不識禍難之害由貪嫉生故日不識矣

緣瞋瞋恚發評諄評諄由評彈瞋恚之忿繳兇氣泄出爲謗訕
念不可說不可所念說不好令意却
三草志之所存而念之日念不可非十二部經法而陳之謂之說不可

不可所念說而念說之謂之不好令心却入惡御
爲恚非法本是本爲誰爲非法本所
身罪所言罪所心罪亦餘所相連意
念爲是法本是故爲瞋名爲非法本
彼癡惑非法本爲何等不知四賢者諦如有
賢者諦謂賢者四諦也自佛下至溝港六雙十二輩爲十二十二賢賢

者以无量之明盲眞有四諦而愚者不知日不知
不解不見不相應不

[20-1084a]
陰持入經卷上苐十九張甚
解受非法或隨或受或在或不識或
癡冥在冥蔽覆令冥令無眼令慧壞
知盡不能致無爲度世癡冥心也在冥處五陰也云本
癡冥又處在五陰重以五蓋自覆令其眼盲慧壞知盡沒于四淵流于諸
海轉輪三界不獲度世无爲之道是癡惑非

法御本是本爲誰爲惑非法身御作
口御作心御作亦所共相助非法意
所念非法本是名爲惑非法本謂十惡輩助身口意失爲
非法本彼當知倒亦當知所倒當

知從所倒當知是彼彼修家也御家當知世心廣倒與道心違謂
之知倒地所倒者非一倒也御所倒者心愚无明従邪因緣受倒逆倒
明者當知之彼有一倒従一倒爲四

倒従所有爲三倒何等爲一倒爲對
或受非常爲常苦爲樂非身爲身不
淨爲淨是爲一倒何等爲四倒所有
身痛意法是爲四倒何等爲三倒一爲
想二爲意三爲見是爲三倒使一想之中見有四倒意見亦然
彈指之閒意九百六十轉故日使彼所可意根

相連著連著者謂邪倒之想首尾相屬謂之連
若色若像爲受想是爲欲想癡意習所覩色人之像心卽執
存尋之成欲故日欲想矣以爲有欲想相隨久

不斷自有衆生之來心邪御或背淨向癡望嬖爲法傳
之久遠于今不斷在意念是爲欲

念種若彼所想分別受是名爲想
[20-1084b]
陰持入經卷上苐二十張甚倒
分別謂六情各有所受聲色分流中心經日目但能視不能聽前之
謂矣彼惑意不知有受所従不應受解
是名爲意倒如眞也眞有四諦彼愚心惑而不受也所従従
諸倒不應不應道御而受六邪謂之意倒所以受不
捨在意念在色不不捨諸倒存之在意在色色身也存身亦尒
不淨意計淨聽可意念已快所見
受徃是名爲見倒聽従也受往往受也従愚心所可勤意念
之快目所見往受諸欲謂之倒見矣彼所見巳

爲相分別應當爲十二倒何等爲十
二在身有三在痛有三在意有三在
法有三有四想倒意倒亦有四見倒
亦有四亦爲在入因緣相會色在入謂色不入眼眼
往求色是爲會色令爲十二倒身

三痛三意三法三合爲十二倒在身有三者謂一想倒二
意倒三見倒此倒中有四倒四倒者以四非常爲常爲四倒

爲如是六巳有十二因緣卽有六入
爲七十二倒従本得因緣起隨因緣多少无有量
雖有七十二倒隨因緣起卽是倒無有量數也
不可數在人無有數無有數倒在人意起卽是倒也
彼五陰爲四身有四身者身痛意法也想陰與御
陰合爲法身矣従所有色陰是屬身色陰爲身痛
陰爲身意陰爲身従有痛陰是屬痛身従有

識陰是屬意身屬意身者爲識陰屬意也
従有想陰亦御陰是屬法身法身
[20-1084c]
陰持入經埢上苐二十一張甚
者謂身中六分法也亦謂受若干生死法從有是五陰
令受四身因緣有四身上身四也因緣十二因緣已有五
則有四身令十二因緣具足

矣彼身不淨計淨是爲身倒彼痛苦
計爲樂是爲痛倒彼意非常計爲常
是爲意倒彼法不爲身計爲身是爲
法倒爲欲正四倒故佛爲現四意止
爲說分
別彼爲身身相觀御止爲不淨意念
淨倒得解佛覩羣生心沒盲冥之淵以爲直廣倒反正故分別說
意止令觀坯器實難保侑明者先*卽還三衆滅淨其心入無謂之

従倒得解也彼爲痛痛相觀爲苦計爲
樂倒得解彼爲意意相觀非常計
爲常倒得解彼爲法法相觀非身計
爲身倒得解彼冥中冥如有不解是
爲癡相令墮
所倒處欲得往是爲愛相令從是受
色爲身故令欺奇是爲貪相令墮不與取
奇他也不與取盜也以身之故輒有欺心施於他人謂之欺奇色不來
惠眼而服默往取色六情皆往故日不與取所可不
如意是爲恚相令墮煞處爲不解事
是爲癡惑相令受邪墮邪處爲作彼
所御法不却受相謂意不却諸惡従其所施御故受惡相
是爲令墮有
[20-1085a]
陰持入經卷上苐二十二張甚
常想不知四大謂之身也軀者體*情謂之
*物物謂身中三十六物也爲更相會相令計
樂想爲墮身處爲不解謂意不入三十七品解了之
所法相爲有身想令墮是爲是我
所處爲墮受色像相令計是爲淨想
令從是墮不攝守根處謂不攝守六情根也
爲九品爲巳分別爲一切不可御非
法伴巳說伴六情伴也眼與色爲伴六情同義竟是多
聞者能解多聞愽見能解是耳不多聞者卒不
卒遂也不多聞又廣不廣見執行陵*遂不解是是爲慧
人能解不慧卒不解謂愚癡之人不廣學多聞始聞之卒不
是御者能解謂御是者能解之耳不御終不解是

不隨御不解有九絕處令一切淨法
部墮聚合何等爲九一止二觀三不
貪四不恚五不癡六非常七爲苦入
非身九不淨是爲九師云絕謂與惡意斷絕也得止觀御
不貪世間愛欲無瞋恚愚癡之心覺知非常苦空非身不淨之諦
彼止名爲意止在處能止巳止正

止攝止不失止不志心寂然一一向念
是名爲止師云謂在身處能止在痛在意在法輒能止意不志也正止四
意止攝攝六情寂然得定意也一向念者如安般六情在在一
向也何等爲觀觀名爲了陰識神微妙諸陰難察當諦
了理觀一息中有五陰也謂*數息時爲風氣謂之色陰念息恐受
爲痛陰有是二念

[20-1085b]
*陰持入經卷上苐二十三張甚玄右
陰従息至想爲御陰巳知息意爲識陰是爲一息中有五陰也分別知
陰是爲了陰也爲了持㧾持六情爲了入當諦却
六邪無令入六情了名字了從本生四不色陰爲
名四大爲字也従本生言本従十二線起五陰六本従所入
生也了従本法巳生法生死法也當明了知之

了苦了習了盡了道御謂御道者當曉了知苦習盡道爲了
四諦了従善⬤従是法生當了知善従盡道生惡従苦習生
御家當諦了之了増復増復増道行了白黑
爲清百世爲濁黑黑冥也了是可隨謂道御可隨
不可隨謂邪御不可隨分別知是白黑輩如有分

謂諦分別白黑輩也爲拖拖拖御也謂道可行不拖謂邪欲
不可御爲下下欲重擔復下復下下道思所御思復思愼
無忘爲念念念數息復念進御盡道原謂之復念安般
日念覺種意是之謂爲思觀謂諸所觀常思念之爲識爲識憶也
謂與學者常憶識巳所御也爲慧得還盡無不知爲眼眼道
眼也巳得道心眼无不見爲謀謀謂善愍權也爲滿觀巳遍浹滿足
其御爲解解道奥脫三界爲慧爲明解道奥
度三界得無不知爲一切見重本慧明者謂斯御爲慧中之慧明中之
大明矣慧印日清淨慧法斯義如之也爲欲欲欲道也其心常樂道御

爲光御己滿解慧明心之樂斯法者普慈弘潤光被十方
羣生蒙澤故日爲光爲敢不離一巳解*不敢不離
世諸穢垢爲觀法法三十七西法也爲覺意従自覺得无
不知也爲直見直八直也見道迹也爲道種

御三十七品爲下道種是名爲觀亦有若干二
[20-1085c]
陰持入經卷上苐二十四張甚
輩觀意巳覺見爲下道種是故名曰觀若干二輩者謂道淨世穢其
事多故曰若干也一爲淨觀謂空閑寂淨觀三十七品爲淨
二爲不淨觀觀三部御爲不淨觀三爲清

淨觀謂意念止爲清垢盍爲淨故言清淨四爲不清淨
觀五爲黑觀六爲白觀七爲可御觀可御
者淨法可御觀業爲寶矣八爲不可御觀

九爲罪御觀罪御觀者觀履邪入三惡道以惑心十爲殃福
謂觀知何御屬殃福十一爲縛觀觀知識神縛在
十二因緣十二爲解脫觀知捨十二因緣當得解脫

十三爲有所益觀巳得解脫爲有所益十四
爲失無所益觀失失道御無益於巳十五爲往觀徃觀謂六
情往至六倒許色聲香味細滑多念十六爲還觀

還還觀身十七爲受罪觀作十二因緣爲受罪
十八爲除罪觀觀斷十二因緣爲除罪是故

名爲觀亦爲二因緣令有是說止爲
一切天下人有二病何等爲二一爲
癡二爲愛是二病故佛現二藥何等
爲二一爲止二爲觀若用二藥爲愈二病止觀爲二
藥癡愛爲二病佛以止觀治二病謂之愈病者令自證止滅愛觀
滅癡癡滅得道之詣貪愛欲不復貪止觀道滿癡愛卽
滅飽於道者不飢於俗謂之不復貪矣

念意得解脫癡巳解令從慧得解脫得四非常直淨之御
即无三界志謂
之解脫矣陰持入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