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e0031 道教義樞--孟安排 (ZTDZ)


[002-240812a]
道教義樞卷之二諸五
    青溪道士孟安排集
  三洞義第五
  七部義第六
  十二部義第七
   三洞義第五
義曰三洞者八會之靈音三景之玄教金編
玉字研習可以還源鳳篆雲章脩服因兹入
悟此其致也故玉經隱注云三洞經符道之
綱紀正一經云三洞妙法兼而該之一乘道


也本際經云若有經文十二部應三洞者是
名正也
釋曰一者洞真二者洞玄三者洞神真以不
雜爲義玄以不滯爲義神以不測爲義通而
爲語三名互通何者一乘玄書故是不雜理
然無滯三洞妙㫖本自難思故爲不測耳從
通制别者靈秘不雜故與真名生天立地其
用不滯故與玄名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與
神名通稱洞者以通同爲義明三教並能通
凡入聖又皆同一大乘也然其教跡本洞真
[002-240812b]
教主天寳君爲跡本是混沌太無元高上玉
皇之炁洞玄教主靈寳君爲跡本是赤混太
無元上玉虚之炁洞神教主神寳君爲跡本
是㝠寂玄通無上玉虚之炁其跡本之義具
如九天生神章經義跡及玄門大論所明今
略釋三跡明其次第者天是玄義靈是精義
神者無累之義明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與
神名既進中境智漸精勝故與靈名既登上
境智轉無滯故與天玄之名也通名寳君者
寳是可尊君是群義明爲群生之所尊仰也


但知洞真法天寳君住玉清境洞玄法靈寳
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寳君住太清境故太
上蒼元上録經云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
今明玉者無雜就體爲名上者上登逐用爲
稱泰者通泰體事兼明從著入微配三可解
又初登仙域智用通泰名漸之上境故與上
同亦可三境並居界表俱可稱上故與上名
居中義兼上下三處並無欲染亦上境最優
故用玉名以標尊勝此並處從人得名也亦
可三清妙處是大道神功當體爲名不無其
[002-240812c]
義通言清者以淨爲義三清淨土無諸染穢
故並言清其中宫室萬緒千端變化難思今
不曲盡又三洞體義者尋其人教及境本同
一炁赴感適縁作三名說故境教及人寄名
不定或以人目境或以境標教因縁相待隨
便而言玉緯經云洞神洞玄洞真是三清境
號斯即以境因經故言洞神等經也今檢三
洞經目不同洞神則言洞神二皇洞玄則言
洞玄靈寳洞真雜題諸名此則三皇是逐教
縁爲題以三皇是禀教之縁故也靈寳是取


教主爲題以生神用靈寳目君故也洞真無
通題雜題諸名者此亦示神無方不可定耳
其三洞法體一往既是言教以色聲爲體再
論並是難思智用亦可以三一爲體三清境
者一往既是境處可以炁色爲體再論既是
大道智用不可思議人法不二亦具三一爲
體即精神炁三一也蓋法師云境雖是三不
壞是一又序三洞經洞者其卷數題目具如
陸先生三洞經書目録孟法師玉緯七部經
書目陶隱居經目太上衆經目三十六部尊
[002-240813a]
經目等所明今不具辨且論其感降之始序
其流化之縁其洞真是天寳君所出玉緯引
正一經云元始高上玉帝禀承自然玄古之
道撰出上清寳經三百卷玉訣九千篇符圖
七千章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相傳玉文
以付上相青童君封於玉華青宫無景元年
又撰一通以封西城山中又太帝君命扶桑
大帝暘谷神王撰出三十一卷獨立之訣上
經三百首今獨立亦行於世也昔襄城小童
以上清飛步天綱躡行七元六紀之法降授


黄帝竟無所傳元封元年七月七日西王母
上元夫人同下降漢武於咸陽宫授五帝靈
飛六甲上清十二事明年天火燒栢梁臺經
飛太空於兹世絶太元真人茅君諱盈師西
城王君受上清玉珮金璫三景躔旋之道以
漢宣帝地節四年三月昇天又玄洲上卿蘇
君諱林師涓子受上清三一之法亦以宣帝
神爵二年三月六日登仙不傳於世起漢孝
平皇帝時西城真人以上清三十一卷於暘
谷之山授清虚真人小有天王褒以晋成帝
[002-240813b]
之時於汲郡修武縣授紫虚元君南嶽夫人
魏華存以咸和九年乘飈輪而昇天以經付
其子道脫又傳楊先生羲晋簡文皇帝之師
也羲師南嶽夫人受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一
卷至晋孝武皇帝太元十三年昇仙又許先
生邁字叔玄小名映改名遠遊師南海太守
鮑靚受上清衆經後渡江入赤城山往而不
返遠遊弟謐仕晋爲護軍長史散騎常侍亦
受行衆經隱景去世謐子玉斧長名翽字道
翔師先生受上清三天正法曲素鳳文三十


一卷遁跡潜化玉斧子黄民民子豫之以宋
元嘉十二年隱剡之小白山以上清靈寳經
三洞妙文寄剡縣馬朗之家宋有道士樓化
以宋明皇帝太始之末潜因後堂道士殳孝
真宻啓明帝逼取經還帝使開看忽有五色
紫光洞焕眼前逮元徽元年馬乃出訴啓請
先者經有敕聽還天藏既開太陽難掩齎持
重寳詣馬輻臻兹乃上真注筆未簡凡庶摹
而傳奉號曰真跡目序所明與此同也洞玄
是靈寳君所出高上大聖所撰今依元始天
[002-240813c]
王告西王母太上紫微宫中金格玉書靈寳
真文篇目十部妙經合三十六卷按太玄都
四極明科曰洞玄經萬劫一出今封一通於
太山一通於勞盛山昔黄帝登峨眉山詣天
真皇人請受此法駕龍昇天帝嚳之時九天
真王駕九龍之輿降牧德之臺授帝此法帝
後封之於北鍾山夏禹所感之經出没有異
按真一自然經云太極真人夏禹通聖達真
太上命鈔出靈寳自然分别大小劫品經中
山神祝八威召龍神經又云徐來勒等三真


以己卯年正月一日日中時於會稽上虞山
傳仙公葛玄玄字孝先於天台山傳鄭思遠
吴主孫權等仙公昇天合以所得三洞真經
一通傳弟子一通藏名山一通付家門子孫
與從弟少傳奚奚子護軍悌悌子洪洪又於
馬跡山詣思遠盟受洪號抱朴子以晋建元
二年三月三日於羅浮山付弟子海安君望
世等至從孫巢甫以晋隆安之末傳道士任
延慶徐靈期之徒相傳於世于今不絶洞神
是神寳君所出西靈真人所撰此文在小有
[002-240814a]
之天玉府之中序曰云小有三皇文本出大
有皆上古三皇所受之書亦諸仙人所受以
藏諸名山其蜀郡西城峨眉山具有此文抱
朴子云昔黄帝東到青丘過風山見紫府先
生受三皇内文晋時鮑靚學道於嵩高以惠
帝永康年中於劉君石室清齋思道忽有三
皇文刊成字仍依經以四百尺絹告玄而受
後亦授葛法子孫按三皇經序鮑君所得石
室之文與世不同洪或兼受也陸先生所得
初傳弟子孫後傳陶先生先生分折枝派遂


至兹也
   七部義第六
義曰七部者應跡垂文隨機演教括囊衆法
普被群生若能遊此妙門則得自然懸解此
其致也
釋曰七部者今依正一經次一者洞神部二
者洞玄部三者洞真部四者太清部五者太
平部六者太玄部七者正一部正一部前之
三部具如三洞義明今釋後四太清者孟法
師云大道炁之所結炁清體太故曰太清以
[002-240814b]
境曰經也今謂此經從所輔之境得名何者
此經既明金丹之術服御之者遠昇太清故
言泰清也太平者太言極大平謂和平明六
合大通爲一正平之炁斯行故太平經云今
平炁行矣有解三台正爲太平有解景星見
曰太平今明此經見世能使六合同文萬邦
共軌君明物度可謂太平太玄者舊云老君
既隱太玄之鄉亦未詳此是何所必非攝跡
還本遣玄之又玄寄名太玄耶今明此經名
太玄者當是崇於重玄之致玄義遠大故曰


太玄正一者盟威經云正以治邪一以統萬
又言法文者法以合離文以分理此言衆生
離本所以言離故下文云反離還合合真捨
僞由法乃成也言統萬者緫攝一切令得還
真故下文云一切學悟少欲欲少近乎道宗
宗道在乎一式也治邪者文云衆生根麤去
道奢邈大道慈愍立法訓治趣令心開兩半
成一一成無敗與常道合真故曰正一法文
今明正是不邪一者非二此經正義以破邪
迷雖說百途終歸一理故云正一也通言部
[002-240814c]
者以部别爲義三部同言太正一獨稱正者
以三部輔於三洞大法故同言太正一徧陳
三乘簡異邪道故稱爲正也又論四部縁流
者其卷數題目亦如諸家目録所明今序其
因起者太清以太一爲宗老君演說九君申
明道要云太清中經元始中來出於九老傳
付老君真人祖襲不絶皆關此君正一經云
太清金液天文地理之經四十六卷此經所
明多是金丹之要又是緯候之儀今不詳辯
墨録所明即漢安元年太上將此經付於天


師因此至今也太平者此經以三一爲宗老
君所說按甲部第一云學士習用其書尋得
其根根之本宗三一爲主然其卷數或有不
同今甲乙十部合一百七十卷今世所行按
正一經云有太平洞極之經一百四十四卷
此經並盛明治道證果修因禁惡衆術也其
洞極經者按正一經漢安元年太上親授天
師流傳兹日若甲乙十部按百八十戒云是
周赧王時老君於蜀授瑯瑘干吉至漢順帝
時宫崇詣闕上其師干吉所得神書百七十
[002-240815a]
卷號太平經帝不信之其經遂隱近人相傳
海嵎山石函内有此經自宋梁以來求者不
得往取輒值風雨㝠暗雷電激揚至于陳祚
初開屢求弗獲陳宣帝雅好道法乃屈周智
響法師往取此經法師至山清齋七日未取
頃之雲霧幽晦法師聳慮纔至天光朗然乃
命從人開函取經時數十許人開不能得法
師暫用手扶豁然而啓因得此經請還臺城
帝見迎禮置於至真觀中仍請法師於觀開
講爾時利安天下國致太平自此以來斯文


盛矣帝因法師得經故號爲太平法師也太
玄者重玄爲宗老君所說故道君序訣云玄
玄道宗又太玄經云旡無曰道義樞玄玄而
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昇等五卷按正
一經云太上親授天師太玄經有二百七十
卷推檢是漢安元年七月得於此經爾來傳
世乃至今日也正一者真一爲宗太上所說
正一經云正一徧陳三乘又云天師自云我
受太上老君教以新出道法王長慮後世改
易師法故撰傳録文名爲正一新出之儀四
[002-240815b]
十二卷玉緯經云昔元始天王以開皇元年
七月七日丙午中時使三天玉童傳皇上先
生白簡青録之文自然得乎此法虚無先生
傳於唐堯又後聖帝君命小有天王撰集宣
行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
漢安元年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爲天
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
又授正一盟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命爲
三天法師正一真人按正一經治化品墨録
云正目經九百三十卷符圖七十卷合千卷


付天師師既昇天以此法付嗣師等弟子一
切内外至信者修行傳習屢有得道之人今
不具載此文因兹行矣又七部義例者强名
立教隨成隨滅雖復一時匠物而不自越正宗
言乖理會每須融釋正一法文經圖科戒品
云今一天之下内外要文自開闢以後至於
劫終中國十二萬三千卷四方夷蠻戎狄各
八萬四千卷此並重理同辭異陳粗細分卷
無定國于三皇至于三代高上老君爲師取
要有一萬三千卷也其大略如此又須知三
[002-240815c]
洞四輔自相輔成正一經圖科戒品云太清
經輔洞神部金丹已下仙品太平經輔洞玄
部甲乙十部已下真業太玄經輔洞真部五
千文已下聖業正一法文宗道德崇三洞徧
陳三乘太平經云輔者父也扶也今言三太
輔三洞者取其事用相資成生觀解若父之
能生也衆生鈍劣聞深教不解更須開說翼
成方能顯悟即是扶贊之義也所以太清輔
洞神者洞神召制鬼神必須太清存守太一
服御金丹助成此道神用乃申洞玄和天安


地保國寧民太平宗教亦復如斯洞真變化
無方神力自在故須太玄明空道成此行重
玄之心既朗萬變之道斯成故三十九章號
無生之說西昇妙典示善入無爲之宗無爲
之果既體玄斯致無生之道即洞遣方成正
一徧陳三乘者以具經通明三乘之致也陳
者申也言末俗根鈍迷於三乘正一徧申明
也又三洞緫爲一乘之教故正一云三洞雖
三兼而該之一乘道也太玄爲大乘太平爲
中乘太清爲小乘正一通於三乘也又一切
[002-240816a]
言教皆起人間三惡道苦非受道器三界著
樂不能進修若聖人逐結生天自修觀行不
須教法若欲聞教皆下人間三清二相得自
是不言之教唯人是道器爲造行之初故顯
應說經在人間也若論聖化無定變轉非常
天上人間亦無恒准但從多實義好起人中
耳又觀身經云善開方便敷究竟者本際經
云究之言斷竟之言盡斷煩惱習一切皆盡
具足解脫是名究竟玄門論云究竟是辯成
敗之名方便是善巧之目以善巧因縁使得


成辯故昇玄經云功業罪行畢則常一也一
往以二乘爲方便大乘爲究竟次以三乘爲
方便一乘爲究竟窮論一之與三並爲方便
非一非三是爲究竟乃至化主化處化法化
縁皆是方便究竟也又按靈書經云元始天
尊告太上道君龍漢之時我爲無形常存出
世教化我過去後億劫無光逮至赤明我又
出世號無名之君以靈寳教化逮至開皇靈
寳真文開通三象我於始青天中號元始天
尊今說是經以度可度之人斯則此劫之初
[002-240816b]
天尊正爲教主至乎上皇元年禪與太上道
君爲今天花王故本行經云赤明開運歲在
甲子誕於浮刀蓋天西那玉國與靈寳同出
度人元始天尊以我因縁之勳錫我太上之
號封鬱悅那林昌玉臺天帝王位登高聖治
玄都玉京此言赤明即是今劫開圖謂之赤
明非前赤明劫也不言上皇者是緫言今劫

    十二部義第七
義曰十二部者文該七部義本三乘窮理則


出乎死生入悟則登乎常樂此其致也正一
經云三乘所修各十二部本際經云緫括法
門唯十二事部類分别隨根不同
釋曰十二部義通於三乘今依本際經釋第
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訣第四靈圖第五
譜録第六戒律第七威儀第八方法第九衆
術第十記傳第十一讚頌第十二章表第一
本文者三元八會之書長行源起之例是也
真誥紫微夫人云三元八會之書太極高真
所用本者始也根也是經教之始文字之根
[002-240816c]
又得理之無萬法之本文者分也能詮理也
既能分判二儀又能分别法相既能辯折萬
事又能表詮至理也第二神符者即龍章鳳
篆之文靈跡符書之字是也神以不測爲義
符以符契爲名謂此靈跡神用無方利益衆
生信如符契第三玉訣者即河上公釋柱下
之文玉訣解金書之例是也玉名無染訣語
不疑謂决定了知更無疑染第四靈圖者如
舍景五帝之象圖局三一之形其例是也圖
度也謂度寫玄妙傳流下世第五譜録者如


生神所述三君本行之陳五帝其例是也譜
緒也録記也謂緒記聖人以爲教法亦是緒
其元起使物録持也第六戒律者如六情十
惡之例是也戒者解也界也止也能解衆惡
之縛能分善惡之界又能防止諸惡也律者
率也直也慄也率計罪愆直而不枉使懼慄
也第七威儀者如齋法典式請經軌儀之例
是也威是儼嶷可畏儀是軌式所宜亦是曲
從物宜而爲威制也第八方法者如存三守
一制魄拘魂之例是也方是方所法者節度
[002-240817a]
明修行治身有方所節度也第九衆術者如
變丹鍊石化形隱景之例是也衆多也術道
也修鍊多途爲入真初道也第十記傳者如
道君本業皇人往行之例是也記誌也傳傳
也謂記誌本業傳示後人也第十一讚頌者
如五真新頌九天舊章之例是也讚以表事
頌以歌德故詩云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亦曰
偈者憩也四字五字爲憩息之意耳第十二
章表者如九齋啓願三會謁請之例是也章
明也表奏也謂申明心事上奏大道之通言


部者以部類爲義亦以部别爲名謂别其義
類以相從也又十二部由序者按靈寳真文
上卷云本文名空陣赤書景皇真文初應唯
是一文之經隨五帝所掌開爲五篇東方安
寳華林青靈始老帝君名靈威仰所掌真文
名曰生神寳真洞玄章南方梵寳昌陽丹靈
真老帝君名赤熛弩所掌真文名曰南雲通
天寳衿中央玉寳元靈元老帝君名含樞紐
所掌真文名曰寳劫洞清九天書西方七寳
金門皓靈皇老帝君名曜魄寳所掌真文名
[002-240817b]
曰金真寳明洞微篇北方洞隂朔單鬱絶五
靈玄老帝君名叶光紀所掌真文名曰元神
生真寳明文五老玉篇皆空洞自然之文也
今汎論古今變文凡有六種一者天書隂陽
初分有三元五德八會之義以成飛天之書
後撰爲八龍雲篆明光之章陸先生解三才
謂之三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爲位
三五相合謂之八會爲衆書之元又有八龍
雲篆明光之章自然飛玄之義結空成文字
方一丈肇於未天之内生立一切也按真誥


紫微夫人說三元八會建文章之祖八龍雲
篆是其根宗所起有書之始而先生云八會
三才五行便是既判之後赤書又云靈寳赤
書五篇真文出於元始之先即此而論三元
應非三才五篇應非五行也正應是三寳文
人之三炁三炁自有五德耳故九天生神章
經云天地萬化自非三元所育九炁所導莫
能生也故知三元在天地未開三才未有之
前也三元者一曰混洞太無元高上玉皇之
炁二曰赤混太無元上玉虚之炁三曰㝠寂
[002-240817c]
玄通無上玉虚之炁五德所本有三即隂陽
和隂有少隂太隂陽有少陽太陽就和中之
和爲五德也篆者撰集靈書謂之雲篆此則
三元八會之文皆是天書也二者演八會爲
龍鳳之文謂之地書此下玄聖所述以寫天
文也三者軒轅之時蒼頡傍龍鳳之勢採鳥
跡爲古文以代結繩即古體也四者周時史
籀變古文爲大篆五者秦時程邈變大篆爲
小篆六者秦後盱陽變小篆爲隸書又云漢
謂隸書曰佐書或言程邈獄中所造出於徒


隸故以隸爲名是爲六文也又有八體六書
今不具叙耳又漢和帝時蔡倫始造紙爾前
唯書簡牒牒者詮牒語事簡者在簡不繁但
知本是天書以下八體六文皆從真文出耳
又蒙恬造筆精能故稱蒙恬造筆也然未知
何時書經於紙卷今謂劫初已自有筆太真
所書何容無紙及以八體六文等耶以天尊
造化具一切法故也但後人承用自有前後
耳神符者明一切萬有莫不以精炁爲用故
二儀三景皆以精炁行乎其中萬物既有亦
[002-240818a]
以精炁行乎其中也是則五行六物莫不有
精炁也以道之精炁布之簡墨會物之精炁
以却邪僞輔助真教召會群靈制御生死保
持劫運安鎮五方然此符字本於結空太真
仰寫天文分置方位區别圖象符書之異符
者通取雲物星辰之勢書者别折音白詮量
之㫖圖者盡取靈變之狀然符中有書參以
圖象書中有圖形聲並用而三洞經中符有
作今字者此亦如古文尚書有與今字同者
耳玉訣者此别有經二卷太上道君於南丹


洞陽上館爲學士王龍賜說此靈文玉字之
訣但求知定是何代所注又說諸修符醮五
方思存移灾等法然正是解訣八會之文也
靈圖以傳有書以傳無無者言之與理無有
形跡定志圖局之例是也有者有形之與跡
八景及人鳥之例是也或鎮之五嶽保制劫
運或廣被十方開化周普或宣之上古極物
之迷或傳之下世哀物之苦皆大慈之德隨
病設方大哀之心赴縁說法也譜録者譜如
生神章前三寳君及本行道君自序宿世根
[002-240818b]
本之例是也録者修别神真位次名諱八景
及内音之例是也譜之用者衆生或謂生死
之理欻然而有欻然而無如彼草木無所縁
起故述源本宿因令其得悟録亦是修牒名
領以付學人令其領録存思以自防保共舉
人身以昇天也戒律者戒止也法善也止者
止惡心口爲誓不作惡也戒之爲義又有詳
略詳者太清道本無量法門百二十九條老
君及三元品戒百八十條觀身大戒三百條
太一六十戒之例是也略者道民三戒録生


五戒祭酒八戒想爾九戒智慧上品十戒明
真二十四戒之例是也律者終出戒中無更
别目多論罪報刑憲之科如天師制鬼玄都
女青等律具斯則戒主於因律主於果以戒
論防惡律論止罪故也威儀者三元本有威
儀俯仰之格三千四百龍漢之後文多不備
此以末世不堪故略不傳耳其論齋功德凡
有二種一者極道二者濟度極道者洞神經
云心齋坐忘至極道矣本際經云心齋坐忘
遊空飛步濟度者依經有三籙七品三籙者
[002-240818c]
一者金籙齋上消天灾保鎮帝王二者玉籙
齋救度人民請福謝過三者黄籙齋下拔地
獄九玄之苦七品者一者三皇齋求仙保國
二者自然齋修真學道三者上清齋昇虚入
妙四者指教齋禳灾救疾五者塗炭齋悔過
請命六者明真齋拔九幽之魂七者三元齋
謝三官之罪此等諸齋或一日一夜或三日
三夜或七日七夜具如儀軌其外又有六齋
十直甲子庚申八節本命百日千日等齋通
用自然之法其六齋月者正月三月五月七


月九月十一月又有三長齋月即正月七月
十月十直者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
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
日三十日其六齋八節可知今不具辯方法
者大略有九一者麤食麻麥也二者蔬食菜
茹也三者節食中食也四者服餌符水及丹
英也五者服芽五方雲芽也六者服光日月
七元三光也七者服炁六覺之炁天地四方
之妙炁也八者服元炁一切所禀三元之炁
太和之精在乎太虚也九者胎食我自所得
[002-240819a]
元精之和爲胞胎之元即清虚降四體之炁
不復關外也麤食止諸耽嗜蔬食省諸肥腴
節食除煩惱濁保精所以具身神體成英華
服芽所以變爲芽服光所以變爲光服六炁
所以化爲六炁遊乎十方服元炁化爲元炁
與天地合體食胎炁所以反爲嬰童與道混
合爲一也此之變化迭運改易不復捨身而
更受身往來生死也今意方法未必止是食
事其或是方藥按摩等事可尋也以前事跡
並出上經靈書紫文經及真誥裴君授道具


有此事衆術者無所不通大而論之略有五
事一者思神存真二者心齋坐忘三者步虚
飛空四者餐吸六炁五者導引三光此皆心
炁相使而神道㝠通也論其變化凡有三種
一者白日昇天謂功成道備三萬六千神及
三一帝一混合爲體成乎妙一故能與神俱
遊即身而昇天也二者屍解或以刀劎竹木
代尸俄爾昇舉欻失所在或遺皮殻或受殯
埋後開棺中但有杖舄或遊五嶽或可昇天
南宫有流火之庭金門有冶鍊之水凡生而
[002-240819b]
内飛登天者亦先詣火庭鍊其形神死而昇
天者亦先詣庭池鍊其魂骸皆隨其功業也
三者滅度尸形不灰如太一守尸或經年歲
尸還成人也記傳者託則追誌過去之事亦
有預記未來之事傳者撰也謂相傳係續凡
聖神之體略有二事一者自然二者學得也
大洞經云得洞經者從死得生從生得道從
道得仙從仙得真從真得爲上清黄老君三
十九真二十四帝百八十道君天尊上聖亦
有自然妙炁應化所作亦有修習後成自然


後學合爲一也然此聖真階次千流萬品今
不具顯也讚頌者四言以象四時四炁五言
以法五行五德七言以法七元七曜有本文
讚頌始九天生神之流以三洞飛玄之炁是
本文讚頌也後諸經中或有道君真人諸天
讚頌此皆玄聖所作共在經中章表者此修
正一徧多但一切萬機其跡各别故聖人垂
法制之以事然道在人心而方須表奏者既
未能㝠會則因事而顯事顯則心明故盡其
形跡也夫人心無質運之有境境淨則心明
[002-240819c]
心明則行潔行潔可以交神靈心明可以會
天道故登壇告盟黄章表奏使心形俱盡人
會神合也章信科云輸物明信信道則捨財
消灾解禍大體多名其要有二一者賜與凡
夫愛及鳥獸蠕動蝖飛皆同本始二者供奉
三尊崇飭三寳周給聖賢同日供養也




道教義樞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