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2 明文衡-明-程敏政 (WYG)





[099-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衡巻九十九
            明 程敏政 編
 補缺
  抱琴聽泉圖         劉 崧
吁嗟乎空山抱余琴以來歸兮吾將以彈山之窪兮石
之湍我其聽之兮以寫猗蘭按金徽兮作復止風泠泠
兮觸宫徵泉之流兮雲中潄鳴玉兮聲淙淙忽幽咽以
[099-1b]
下愴兮匪絲匪桐啼秋猿之嫋嫋兮下南飛之雙鴻山
中之人兮不可遇余徘徊兮中路九疑蔚兮隔烟霧我
思南風兮噫其遲暮
  代祀海濟紀成樂章      岳 正
   迎神
金節晃兮繽繙翥翠華揺兮葳蕤舉驂沆瀣兮駕甸始
屛翳驅兮豐隆駛鞭雷霆兮叱風雨逆惟怒兮惠惟喜
香芬茀兮景悽靡羌洋洋兮如誶語神兮神兮斯戾止
[099-2a]
   禮神
鼓鐘奏兮鏜鏜簫管揚兮琅琅帛有𤣥兮玉有璜羌煜
煜兮爛盈箱黍稷芬兮有苾其芳簠簋飾兮厥文孔章
肅𤣥端兮斂衣裳儼誠敬兮靡不將神兮神兮假有光
   初獻
爵初獻兮誠已萃鼻絶嚏兮志不悖衣冠肅兮容體懿
昭對越兮凝念慮答元功兮靡自媚眎明鑒兮嚮予意
時雨暘兮醞和氣蓊穰穰兮育羣類神兮神兮民所庇
[099-2b]
   亞獻
爵再獻兮誠正精虚室白兮靈府澄震雷迅兮神靡驚
七鬯安兮端不傾犧尊圭瓚兮兩楹太羮𤣥酒湛且明
民與嘉貺國與禎千古萬古恒不攖神兮神兮予爾盟
   終獻
爵終獻兮誠彌篤神安娯兮光耀燭宥災𤯝兮降釐祿
柄予奪兮挶禍福失恒道兮殃品物陵為波兮川為陸
稼不登兮人不育苦墊溺兮慉怨讟神兮神兮爾之辱
[099-3a]
   承釐
膳膏芬兮酎酒馧罍尊彜俎羅繽紛明禋傑制全本文
既醉既飽神載忻嘉貺蕃釐乃爾分惕息受命如有聞
錫爾民人錫爾君八方維時百穀蕡上方下方覃厥仁
   樂神
擁靈姬兮侍𤣥女蠵吹笙兮鼉擊鼔長鯨清歌老蛟舞
河伯行酒御龍脯百神效順恩湛溥嘘為清風噀為雨
風雨維時澤下土神兮神兮樂何許終國家兮萬萬古
[099-3b]
   送神
飊輪輾兮雲為衢羽葆張兮蜺化旗雷公蹕道婢雨師
電母舉燎驅封姨千騎萬騎魚龍隨山為裂兮川為移
去矣直與𤣥㝠期神不厭斁民允禧年年嵗嵗春秋祠
  大濟詩
   降神
大行之西兮王屋之東危巔密岫兮實神所宫發為沇
兮注為滎注流顯伏勢愈雄出雲致雨灌濟功千秋萬
[099-4a]
嵗兮報祀同
   迎神
隂風颼颼寒景流神之來兮驂兩虬蠙珠結佩琅玕鎪
湘靈作儐原胥儔先驅欲至妖氛收䕫魖斂迹魍魎愁
   禮神
招揺轉兮夜未央庭燎舉兮天有光象在陛兮登歌在
堂庶羞盈俎兮醍酒盈觴神兮神兮爾惟嘗玉帛煌煌
誠所將
[099-4b]
   初獻
神兮至止御法宫縞衣𤣥裳蟠兩龍元精耿兮貫白虹
休徵應兮來清風駿奔走兮嚴百工爵一奠兮誠始通
   亞獻
綵雲密幬流蘇敷錦裀重匝鸚鵡鋪明靈妥兮懽且娯
慰我民兮錫以符和氣甘霖無地無爵再獻兮誠已孚
   終獻
馮蠵鼓舞忻且抃蜿蜒嬉遊隱復見羣靈百怪歘變幻
[099-5a]
神載歆兮示昭鑒福我君兮夀無算爵終獻兮誠靡間
   承釐
天子夀考民物休降祥祉兮該九州導神和氣迎神庥
虎拜稽首誠愈修神兮神兮良厥猷作神羞兮予爾訧
   樂神
吹管兮鳴簫鼔鐘兮伐鼛都盧漫衍騰神鼇𤣥㝠起舞
黔雷跳神載懽兮何所昭休嘉砰隱妖祥消
   送神
[099-5b]
膏鳳輦兮秣龍馬蜺旌羽蓋紛布野赭鞭鞭山山為赭
金戈指天天亦撦九垓八埏恣上下雲飛飛兮神去也
  李忠定公祠記        何 濳
邵武郡學東故有宋建炎丞相李忠定公祠淳熙中教
授徐元德建晦菴朱夫子為之記其後遷改不常以至
於廢迨我朝正統己未郡守徐述復建於舊址吏部尚
書王文端公為之記成化戊子詔有司嵗春秋享祀蓋
因教授張君濟之請而郡守盛君同知王君琳通判劉
[099-6a]
君貫遵承惟謹又訪其後之秀穎者進為學生且盡復
其家族之人以稱德意既而盛君又欲新公祠致仕都
憲郡人陳公洎郡學師生請以學傍佛舎曰化城院者
改為之提學僉憲游公亦慫慂其成方課始事而盛君
以朝覲去及歸更任延平遂不果庚寅之秋巡撫都憲
滕公蒞兹郡謁拜公祠舉公忠義風勵諸生諭郡守馮
君孜封埴李氏墳墓且進其後於學者數人諸生因白
向者改祠之事滕公即詣化城院見屋宇猶完整不假
[099-6b]
修治遂撤去佛像奉遷公之神主於其中祼奠妥侑如
法郡之人士來觀咸欣躍以為宜馮君謂兹盛舉不可
無傳乃走書致滕公之意屬潛記其事潛惟李公學行
純正負天下之重望以一身去就為國家之安危其忠
義誠切見於奏議而措諸行事者已震耀一時雖庸人
孺子猶能誦其勲名欲跂見之而不可得又有朱王之
文實在于壁其出處始終載之詳矣潛復何言顧惟古
今人物如公者蓋不多見當時小人側目讒言蠭起使
[099-7a]
公屢遭竄斥不得盡用其才於世而宋業卒至偏安於
一隅重可嘅己夫讒邪之能壞人國也如此有天下者
所宜深戒覆轍之虞信任忠賢以為長治久安之計不
使讒言得以間之而委質事人者當勵公所為不以讒
間之言變易其節以至於失身而忘君此潛之所以欲
於言也况兹改祠非特表崇忠良為可紀而廬佛舎
不惑於異端因舊貫不費乎民力皆世之為政者所不
能及也遂具書之俾刻于石以示來者且以寓潛景慕
[099-7b]
先哲之心
  題孔氏所藏先世誥後     宋 濓
宋制差則出勅除則給誥誥有奬勵之言而勅但書所
授職事而已然誥則用綾其所識印章文臣則吏部武
臣則兵部王公命婦則司封加勲則司勲及元豐官制
行四選悉用吏部而兵部唯施之於藩官若差勅則書
以白紙而用中書門下印印之今觀金部郎中孔毅父
所受誥猶可以考見當時故事也然而多厯年所兵燹
[099-8a]
屢更而子孫得以保守不墜其亦君子之澤也哉金部
九世孫善夫裝潢成巻求題於濂濂之所欲陳者雲林
先生危公巳備筆之矣謾略著其說而附氏名于左方云
  尋


醉翁亭記         陳 循
往時嘗讀醉翁亭記以謂如滁信可遊而樂也心竊慕
之永樂丙申始以備員翰林得扈從還南京南京於滁
最近而滁又為兩京往來所由陸地於是竊有覬覦一
造之意然而未敢必嵗之庚子三月壬辰始得因職事
[099-8b]
偕朝士數人者往遊焉既至值公稍暇因問所謂醉翁
亭處於滁人與滁之賓客者或告或否然皆少其蕪廢
求導致之莫有能者余度越宿當還以為不得遂所志
矣為之悵然終日明旦介行有語太僕丞楊文達以余
志者楊欣然喜即率從事載酒殽具鞍馬偕余數人以
往自豐山下馳六七里而止棄馬登山未十數歩而獲
少平楊曰此即亭遺址也廣僅容亭瓦礫猶存四面而
觀皆山環欲無路亭所負山之石壁刻醉翁亭三篆字
[099-9a]
其大如斗傍丈許又刻二賢堂三𨽻字大視篆書半之
皆無書人氏名草木䝉翳芟治而後可觀意亭既廢後
人刻之以識其處或非當時書也所謂二賢者未考圖
記意其一謂醉翁其一必繼翁者莫知謂誰或曰王元
之張文定曾文昭張天爵皆為滁守者豈其一在此耶
蓋去其時久矣豐樂醒心在州東南一二百歩之近滁
人老長尚且罕有知其處者况於此耶豈余不及久留
固有知者而詢之未周耶亦知與否係乎其人之好尚
[099-9b]
何如也凡記之所有而存者山泉禽鳥四時朝暮之景
滁人之遊與凡人力所不能移者耳亦可感矣於是芟
茅席地擷野蔌酌釀泉相與放情其上以庶幾如醉翁
之遊而樂者焉既而又從數騎西南馳六七里入瑯琊
山山愈深草木泉石愈幽路傍有石數十端方而巨亂
置草間蓋遺物也石壁時見字刻漸入佳境之類極而
數峯髙絶下有松竹數萬雜樹交䕃仰不見日所謂林
壑尤美者也中有一蹊介然以險不可以騎繫馬松下
[099-10a]
而止上有屋數百柱髙卑曲折一因崖麓之勢屋壁繚
垣之石多為殘碑斷刻片僅數字不可屬讀其地蓋山
之僧智僊所居曰瑯琊寺者也有僧夀八十餘布袍素
履不出户二十餘年既無意於世矣而其應客甚恭若
有求於人者問其名不應相值既坐竒花異草交映前
後幽篁野鳥舉目皆是諠呼摩戛之聲不絶於耳楊乃
酒更酌而樂賓益歡焉酒酣既去而數人者有中書
舎人錢塘王直太常博士豐城卞鉉行人永豐袁賀王
[099-10b]
丁二君謂余於醉翁郡人後進者於是行不可以無記
遂記之
  贈汪翁仲魯得告還鄉序    劉三吾
洪武十有九年三月朏上御奉天門勅中使傳宣召春
坊贊善臣劉三吾司直郎臣汪仲魯既至賜坐語次上
顧臣仲魯謂曰若知所以見召意乎對曰未之知也上
曰昨日仲魯嘗以其老病故請告還婺源期秋載來朕
可其請有不須辭别之㫖已廼思之若等光隂有限言
[099-11a]
歸有期仲魯喘嗽為病誠劇然恒見得此疾者往往夀
考矧若龎眉有夀之徵若之心事朕深知之孔子不云
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若多讀書何理不窮
第心素善其善者固好之其不善者亦不惡之斯為未
能全其好善之心也朕今許若還鄉毋庸再來矣所戒
者近侍之歸若郡邑官執刺來見當戒門以絶不則書
于柬俾僮輩示之曰仲魯幸䝉聖恩予告還鄉里宜杜
門謝客輸租應役則有常制矣其敢以是自速厥戾如
[099-11b]
是可考終命矣臣三吾臣仲魯同叩首謝曰聖人愛人
以德適兹聖訓愛臣以德是欲臣等全其晚節者也敢
不欽佩以矢無負上心仲魯得請後謂其寅契三吾曰
吾與若親聆聖訓請子筆之于簡歸寘座右三吾承命
唯謹蓋聞古之臣子䝉予病告有矣未聞因告病遂許
之歸田者也許乞骸骨有矣未聞并欲全其晚節者
惟皇上優禮儒臣眷注無已故與其予以病告盍若俾
之遂歸而永享安榮與其許乞骸骨盍若俾全名節而
[099-12a]
不為罔之生是皆臣子所欲言而不敢言知規以全其
身之為貴而不知規以全其名節之尤為貴者幸哉仲
魯一請告而兩得誠千載之逢也昔宋張魏公退閒零
陵杜門謝客邑丞楊誠齋以弟子禮謁公南軒為之介
紹數月乃得見古之朝臣退閒待時官若此此今吾仲
魯以近侍言歸聖訓戒其謝絶有司又若此仲魯不必
逺師魏公唯恪遵聖訓毋忘焉豈惟名節克完子孫亦
職有利哉瓊署諸賢謂僕所書聖謨也宜識之首柬能
[099-12b]
言者各繼聲其後云  益陽重新州治記       闕 名
益陽為潭屬州西南接溪洞之境壬辰海内兵燹洞獠
焚掠州邑人民散亡盜刼恒往來人且相食治所為丘
墟瘡痍孑遺依山谷結聚以自保者十餘年邇歸于陳
氏始有州官之設然民皆𨽻軍籍惟將帥命有司但徵
其田賦之入而已甲辰陳氏戰敗以亡環荆湘之地悉
歸于呉王洞獠皆順服市不易肆民不易業官復舊制
[099-13a]
山壘隳而軍民分咸相安於無事之域矣明年二月故
侯以徵召起金華來知州事下車之日邑井皆草萊緣
郛外數十里行無人煙侯召父老宣布國家威德撫綏
旋集旦夕不倦情惻可信孚捶楚弗加民從其令攜扶
襁褓以還邑里于茅乘屋簷宇相接顧瞻官署不可以
不治也乃身倡其民葺完政事堂題曰承宣因舊名也
又為後堂五間名曰端本昭鑒戒也前為門屋三間戒
石有亭軍需有庫賓幕吏廡以次完具務崇儉素不華
[099-13b]
飾也凡為屋皆取舊廢宅材瓦為之故功為易就不過
煩也墉築四周皷警晨夕更㵼時刻無爽踰也或曰州
為五品官署出號令以作新人民非髙麗不聳瞻如何
侯曰然吾州民寡力竭如是亦足矣事省則民力寛况
當耕耨之時其可久役乎然而民亦知侯矜恤乎已咸
奔趨而忘其勞侯字宗元昔在盛年講習經史為文章
應進士舉既而辟為浙東憲府掾在職三年聲譽以著
又遂退處山林讀書談道義感懷作詩怡然康樂若無
[099-14a]
意於利達者一旦起為益陽乘積年兵燹之餘散亡廢
遺幾不可振未三月而政舉事集如此况乎休養生息
摩以嵗月靡急乎近功之來細利之規治化行而邦
本固則何古之人不可及哉然則侯之才識足以有為
可知矣州判舒君質直和遜篤力輔成不為矯異侯方
與圖新廟學崇尚宣聖聖王之教以訓育其民事皆可
書州治再新嵗月不可以無述故要余為之記余不得

[099-14b]
  仁山書院記         闕 名
文江北流十五里故隋吉州治山水廻合洲渚碁布江
中舟行東上五里東山吉陽峯挺立如植圭璧又如神
人曳裾負劍而冠切雲也峯下有山方廣左斜銳側立
右横平如兩兀望之布置相横縱畫宛然仁字也故名
曰仁山其下劉氏世居其劉君惠庭本太史文節公族
人也劉氏每廑建書院淑來學之志延至時和曾先生
成已子貞二藍先生伯兄經綸先生相繼為學者師曾
[099-15a]
先生以老病見退處杜門不復接人事成已去終學官
子貞為都御史其著述翰墨猶有存者讀之可為一記
嘗往視伯兄遇夏日方永列廣座長林中引澗水汩汩
道几席下秋月丹桂香十餘里冬時梅花盛開松上晴雪
吹墮簷間或横經論道煎茶賦詩取酒共酌不知日之
夕也暇則出左右臨眺仁山下三峯突起當山頂大石
林立五色錯雜毎日初出霞相映或雨霽溼光相射粲
芙蓉也又多石龕向東南下半嶺寺樓殿基址相締構
[099-15b]
泉流出池清澈可愛竹子紫荆異花卉循山趾而北西
為官道道邊椶樹覆山池上枝幹偃蹇葉茂如大羽蓋
惠庭壘石為座其下賓客來樹下風四面來崇臺廣榭
不與易也不幸惠庭捐館予兄弟皆出仕子齡亦為家
事所累各嘅嘆於風塵嵗月之荏苒而仁山之勝固在
也子齡來京師欣然請於予曰吾於先人書舎之前構
屋數楹以為賓客之館左右為軒窻聚古今圖書以待
來學者其前引泉為池雜植花卉錯間竹石以為燕休之
[099-16a]
適而吾子亦知吾父子矣幸兹太平之暇君與胡君皆
早得謝事以休于家時復追思舊遊與後進之士講道
著書往來於此以淑其人亦庶無負於兹山先人之志可
少成於地下子齡或亦得聞其緒餘亦少償吾不孝之
罪亦吾子之所不棄也盍為記之且請扁揭於其楣與
胡君合辭而復之子齡曰吾志也扁之曰仁山書舎云
其後予復歸鄉與胡君光大數人者來遊復對床語達
旦不寐繼又從解空寺歩深林中東山絶頂由仁山以
[099-16b]
歸時時與子齡約未嘗不欣然赴之也未幾而余去胡
君又皆出而仕又數年於此矣  䟦歐陽文忠公墨蹟      闕 名
歐陽文忠公晚嵗好習書意有所至輒形紙墨若今趙
郡蘇公所藏二帖是也宋翰林學士恩禮頗不及唐然
天下國家事無不得言則言語侍從論思獻納之職未
嘗廢文忠猶以禁職不當外同百司欲漸修故事蓋君
子居其官則思盡其道如此使如太史公所謂文史星
[099-17a]
厯主上尊禮不如公孫丞相者其肯一朝居乎且公在
政和間為職事言可也治平初入政府熙寧補外矣猶
紀錄閲視眷眷不忘欲廣其君之見聞而引之當道者
夫豈以逺近親疎而有二哉時王荆公方得政識者謂
都俞之間有樂子無知之意蓋與文忠用心正相反則
盡排衆議獨運化樞以致於敗乃翁事亦可怪哉  送萬元信知江淮序      唐 仲
人才之在天下未嘗一日無也當其世治英雄隱於草
[099-17b]
莽白晝坐睡介胄而生蟣蝨焉及乎潰亂勇者逞其力
智者獻其謀進退遲速具有成筭初非臨事擬議取驗
於頃刻間也龍鳳二年大丞相綂兵下江南萬公元信
在行陣中矯矯以智力稱明年開行省公以刀筆筐篋
贊襄省事丞相賢之又明年樞密行院遷置興安丞相
以非公不可則使之與簽院鄧公上下其論丞相益賢
之賜織金文綺一端今年江淮知府缺治狀丞相秩三
品俾公往踐其任練日趨裝予偕龎眉父老并山澤之
[099-18a]
夫提攜僂傴素不識城市者數百人擁馬首執别酒予
颺言於衆曰若知公之為政乎軍旅劻勷易於暴横公
嚴之以律令申之以威武生擒死殺曲當其罪由是軍
吐舌相戒不敢犯令公知晨門西南鄰盜壓境凡出
入異號以杜奸細每遇亢旱齋祓揭䖍用祈響應民有
不平侃侃控愬必假顔色盡攄底裏如夏稅徵絲非其
土産公為轉聞行省得折米為便官廨修飭重建大成
殿兩廡下至衣甲鮮明砲矢積蓄未容殫述也父老拜
[099-18b]
公乃下馬拜嗚呼丞相用人之秋文武彬彬掄才授職
可謂無愧矣公先省而後院移所以治省者治院求内
而不治可乎今先院而後郡移所以治院者治郡求外
而不治可乎於此益歎丞相知人之明而公之克膺是
選也公廉潔自將尤長於詩予獲登龍門有一日之雅
於其去也故不辭叙其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