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12 中論-漢-徐幹 (WYG)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一
 中論         儒家類
  提要
    臣/等謹案中論二卷漢徐幹撰幹字偉長北
    海劇人建安中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
    將文學事蹟附見魏志王粲傳故相沿稱為
    魏人然幹殁後三四年魏乃受禪不得遽以
    帝統予魏陳夀作史託始曹操稱為太祖遂
[000-1b]
    併其僚屬均入魏志非其實也是書隋唐志
    皆作六卷隋志又注云梁目一卷崇文總目
    亦作六卷而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録解
    題並作二卷與今本合則宋人所併矣書凡
    二十篇大都闡發義理原本經訓而歸之於
    聖賢之道故前史皆列之儒家曽鞏校書序
    云始見館閣中論二十篇及觀貞觀政要太    宗稱嘗見幹中論復三年喪篇今書獨闕又
[000-2a]
    考之魏志文帝稱幹著中論二十餘篇乃知
    館閣本非全書而晁公武又稱李獻民所見
    别本實有復三年制役二篇李獻民者李淑
    之字嘗撰邯鄲書目者也是其書在宋仁宗
    時尚未盡殘闕鞏特据館閣不全本著之於
    録相沿既乆所謂别本者不可復見於是二
    篇遂佚不存又書前有原序一篇不題名字
    陳振孫以為幹同時人所作今驗其文頗類
[000-2b]
    漢人體格似振孫所言為不誣惟魏志稱幹
    卒於建安二十二年而序乃作於二十三年
    二月與史頗異傳寫必有一訛今亦莫考其
    孰是矣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000-3a]
中論原序
予以荀卿子孟軻懐亞聖之才著一家之法繼明聖人
之業皆以姓名自書猶至於今厥字不傳原思其故皆
由戰國之世樂賢者寡同時之人不早記録豈况徐子
中論之書不以姓名為目乎恐歴乆逺名或不傳故不
量其才喟然感嘆先目其徳以發其姓名述其雅好不
刋之行屬之篇首以為之序其辭曰世有雅達君子者
姓徐名幹字偉長北海劇人也其先業以清亮臧否為
[000-3b]
家世濟其美不隕其徳至君之身十世矣君含元休清
眀之氣持造化英哲之性放口而言則樂誦九徳之文
通耳而識則教不再告未志乎學盖已誦文數十萬言
矣年十四始讀五經發憤忘食下帷専思以夜繼日父
恐其得疾常禁止之故能未至弱冠學五經悉載於口
博覽傳記言則成章操翰成文矣此時靈帝之末年也
國典隳廢冠族子弟結黨權門交援求名競相尚爵號
君病俗迷昏遂閉户自守不與之羣以六籍娛心而已
[000-4a]
君子之達也學無常師有一業勝己者便從學焉必盡
其所知而後釋之有一言之美不令過耳必心識之志
在總衆言之長統道徳之微恥一物之不知愧一藝之
不克故日夜亹亹昃不暇食夕不解衣晝則研精經緯
夜則歴觀列宿考混元於未形補聖徳之空缺誕長慮
於無窮旌微言之將墜何暇讙小學治浮名與俗士相
彌縫哉故浮淺寡識之人適解驅使榮利豈知大道之
根然其餘以疏畧為太簡曾無憂樂徒以為習書之儒
[000-4b]
不足為上欣之者衆辨之者寡故令君州閭之稱不早
彰徹然秉正獨立志有所存俗之毁譽有如浮雲若有
覺而還反者則以道進之忘其前之謗己也其犯而不
校下學而上達皆此之類也于時董卓作亂幼主西遷
奸雄滿野天下無主聖人之道息邪偽之事興營利之
士得譽守貞之賢不彰故令君譽聞不振於華夏玉帛
安車不至於門考其徳行文藝實帝王之佐也道之不
行豈不惜哉君避地海表自歸舊都州郡牧守禮命踧
[000-5a]
踖連武欲致之君以為縱横之世乃先聖之所厄困也
豈况吾徒哉有譏孟軻不度其量擬聖行道傳食諸侯
深美顔淵荀卿之行故絕迹山谷幽居研幾用思深妙
以發疾疚潜伏延年㑹上公撥亂正路始闢遂力疾應
命從戍征行歴載五六疾稍沈篤不堪王事潜身窮巷
順志保真淡泊無為惟存正道環堵之牆以庇妻子并
日而食不以為戚養浩然之氣習羨門之術時人或有
聞其如此而往觀之或有頗識其真而從之者君無不
[000-5b]
容而見之厲以聲色度其情志倡其言論知可以道長
者則微而誘之令益者不自覺而大化隂行其所匡濟
亦已多矣君之交也則不以其短各取其長而善之取
故少顯盡已之交亦無孜孜和愛之好統聖人中和之
業蹈賢哲守度之行淵黙難測誠寳偉之器也君之性
常欲損世之有餘益俗之不足見辭人美麗之文並時
而作曾無闡𢎞大義敷散道教上求聖人之中下救流
俗之昏者故廢詩賦頌銘贊之文著中論之書二十篇
[000-6a]
其所甄紀邁君昔志盖百之一也文義未究年四十八
建安二十三年春二月遭厲疾大命殞頽豈不痛哉余
數侍坐觀君之言常怖篤意自勉而心自薄也何則自
顧才志不如之逺已耳然宗之仰之以為師表自君之
亡有子貢山梁之行故追述其事麤舉其顯露易知之
數沈𡨕幽微深奥廣逺者遺之精通君子將自賛明之

[000-7a]
臣始見館閣及世所有徐幹中論二十篇以為盡於此
及觀貞觀政要怪太宗稱嘗見幹中論復三年喪篇而
今書此篇闕因考之魏志見文帝稱幹著中論二十餘
篇於是知館閣及世所有幹中論二十篇者非全書也
幹字偉長北海人生於漢魏之間魏文帝稱幹懐文抱
質恬淡寡慾有箕山之志而先賢行狀亦稱幹篤行體
道不耽世榮魏太祖特旌命之辭疾不就後以為上艾
長又以疾不行盖漢承周衰及秦滅學之餘百氏雜家
[000-7b]
與聖人之道並傳學者罕能獨觀於道徳之要而不牽
於俗儒之説至於治心養性去就語黙之際能不悖於
理者固希矣况至於魏之濁世哉幹獨能考六藝推仲
尼孟軻之旨述而論之求其辭時若有小失者要其歸
不合於道者少矣其所得於内者又能信而充之逡巡
濁世有去就顯晦之大節臣始讀其書察其意而賢之
因其書以求其為人又知其行之可賢也惜其有補於
世而識之者少盖迹其言行之所至而以世俗之好惡
[000-8a]
觀之彼惡足以知其意哉顧臣之力豈足以重其書使
學者尊而信之因校其脱繆而序其大略盖所以致臣
之意云編校書籍臣曽鞏上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中論卷上
              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