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33 讀四書叢說-元-許謙 (SBCK)


[002-1a]
讀中庸叢&KR0003
              東 陽 許謙

 中庸專言道故起首便言道學道統道學主於學兼上下言之道
  統主於行獨以有位者言之至孔子之生他無聖人在位則道
  統自在孔子凡言統者學亦在其中學字固可包統字
 上古聖神継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此是言堯舜以前夫
  子翼易始於伏羲今之言聖人者必自伏羲始然自開闢生物
  以來即有首出庶物之聖人與天同道而立乎其位者但前聖
  所未道故不知其名此但言上古聖神盖混言之又不如大學
  章句序專以伏羲爲始也
 聖人大率有兩等有自然之聖生知安行所謂性者也有學而成
  之聖積而至於大而化之所謂反之者也此不言聖人而言聖
  神是指性之自然神明不測之聖也此言上古創始有位道與
  天合之聖人言動皆可爲天下法則者爲道統之始下此皆是
[002-1b]
  接傳其統者
 継立二字不要重看天道流行無物不在衆人所不能知惟神聖
 自然與天合而言動皆可爲萬丗標凖非是有意継續天道特
 爲人而立法也
 論語尭曰咨爾舜至天禄永終王文憲以爲舜典脫簡當在舜讓
  于德弗嗣之下此正傳心之要也
 理與氣合而生人心爲一身之主宰又理氣之㑹而能知覺者也
  人心發於氣如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是也然此亦是人身之所
  必有但有發之正不正尓非全不善故但云危謂易流入於不
  善而没其善也道心發於理如惻𨼆羞惡辭遜是非之端是也
  亦存乎氣之中爲人心之危者晦之故微而難見心只是一於
  心上加人字道字看便見不同&KR0002只順讀人心道心字却似有
  二心矣謂之道則是天理之公謂之人則是我身之私雖我身
  之私亦非全是不善因身之所欲者發而正即合乎道而爲道
  心之用矣如郷黨所言飲食衣服之𩔖皆人心之發在聖人則
  全是道心君子於毎事皆合乎理義則亦無非道心也大抵人
[002-2a]
  心可善可惡道心全善而無惡
 朱子書傳曰心者人之知&KR0116主於中而應於外者也指其發於形
  氣者而言則謂之人心指其發於義理者而言則謂之道心人
  心易私而難公故危道心難明而易昧故微惟能精以察之而
  不雜形氣之私一以守之而純乎義理之正道心常爲之主而
  人心聽命焉則危者安微者著動靜云爲自無過不及之差而
  信能執其中矣 大㫖皆同而傳注與作文之体自不同故此
  語尤簡㓗易看
 人心是所欲爲之事道心是發應事之理人心聽命於道心只是
  事皆順理 危者旣安則便是道
 微只是隱微之意故難見今添妙字是貼襯微字&KR0003不必重看
 精則察夫二者之間是察人心道心之間要察到疑似纎毫之際
  此言心是指動處當時告大禹故言如此&KR0002學者則用格物致
  知之功辨别衆理明至善審然後可精其動處也
 私字就形氣上來善旣見此形氣而成人則此人爲一人之私故
  必欲得於外以濟乎已所以易流於欲下當與公字對却用正
[002-2b]
  字者謂性命之正則是得之於天者固與天地人物同言正則
  公意自在其中而正字於已切
 継往聖開來學此學字應前道斈字前道學是緫包上古以來相
  傳者此斈字是夫子教後人者言継往聖是明夫子敎人亦是
  述上古聖聖相傳者耳則子思所憂者豈專指夫子之敎哉
 更迭交互推演紬繹
 切言深要詳言周備憂深爲道之不明也故言之深而要慮逺恐
  乆而復失也故&KR0003之周而備
 天命即道也能率性即道心也擇善者察之精也固執者守之一
  也時中即中也惟君子爲能執之也
 綱維言道体之大緼奥言節目之詳及精宻隱微之理明言綱維
  盡言緼奥
 孟子推明此書謂見之行事及著七篇
 上言異端下言老佛是異端至多揚朱墨翟許行之徒以及諸子
  百家各立門户議論不合聖道者皆是
 爲其弥近理所以大亂眞盖其&KR0003宏逺幽微陳&KR0003道德指明心性
[002-3a]
  或有𩔖乎吾道之言故爲所亂非如百家之淺近易見也然而
  道德非聖賢所言之道德心性非聖賢所指之心性固亦不難
  辨也儻無中庸之書則吾道反晦而不明學者莫知所從又焉
  得辨之乎
裳之要衣之領皆是緫㑹處
章句輯畧或問三書旣備然後中庸之書如支體之分骨節之解
  而脉絡却相貫穿通透中庸一書分爲四大章如第一章十二
  章二十一章皆言其畧而餘章継其後者皆詳言之三十三章
  又一章之詳者詳畧謂此巨謂綱維細謂緼奥諸&KR0003同異以下
 專言或問
中庸
 中庸大學二書與論孟二書不同論孟或聖賢自立言教人或隨
  問而答或記聖賢出處動静日用皆是一條一件各見意趣庸
 學皆成片文字首尾備具故讀者尤難然二書規模又有不同
  大斈是言斈中庸是言道大斈綱目相維經傳明整猶可㝷求
  中庸賛道之極有就天言者有就聖人言者有就斈者言者廣
[002-3b]
  大精微開闔変化髙下兼包巨細畢舉故尤不易窮究
 中庸德行之至極夫子甞言之故子思取以名篇
觧題
偏則不在中而在一邊𠋣則斜迤而不正過是越過於中不及是
 未至於中不偏不𠋣是竪&KR0003中字指未發之体而言無過不及
 是横&KR0003中字指已發之用而言此皆是反&KR0003以四旁影出中字
  平如地之平而無杌&KR2419危處常者一定之理無詭異又常乆而
  不可變易惟其平正便可長乆竒異險怪便不可長乆平横&KR0003
 常竪&KR0003此是正解庸字緫而言之惟中故可庸中而又須可庸
  乃中庸之道
 程子謂不偏之謂中固兼㪯動静朱子不偏不𠋣則專指未發者
  譬如置物不偏者在四方之正中不略近東西南北之一邊不
  𠋣者非傾𠋣於一邊而不正以心體而言不偏者渾然中正而
  無頗不𠋣者不著於喜怒哀樂之一事雖皆指未發而言然自
  有兩意不偏指其体之本然不𠋣指其用之未發
常字該前後自前而言則常定而無異自後而言則常乆而不易
[002-4a]
不偏不易兩句是中庸之訓話正道定理两句是釋中庸之義
始言一理者首率是也約而言之首三句是也又約而言之天命
 之謂性一句是也末合爲一理者末章是也約而言之不顯惟
 德以下是也究其極言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二語是也
首章
首三句言性道教之名義緫人物言之而主於人率性之謂道一
 句該上句而貫下句故篇中皆是&KR0003道而性教在其中盖氣化
 流行不息者天之道也是理也人得天道之流行者爲性當順
 此而行者人之道也所謂率性也亦是理也然率性惟聖人爲
 能之聖人之治已則盡已之性接人用物則盡人物之性以衆
 人當率之而不能以失其生之本故以己之安行者品節之以
 爲教使各知治已接人用物之道處之旣各得其宜則人與物
 莫不各得遂其性矣如此則雖開&KR0003名義而朱甞不貫穿爲一
  也自道也者至篇終皆是明人當行之道而教其進之之方也
首三句是緫&KR0003人物第三句脩道固是人上意思多然聖人脩處
  亦和物都脩了物雖不可敎是敎人處物之道如春田不圍澤
[002-4b]
  不殺胎不殀夭草木黃落斧斤入山林魚不滿尺不粥之𩔖皆
  是順物之性而成就之不逆生意之意如馬絡頭牛穿鼻亦是
  也殀於表反夭烏老反
 性即理也在天地事物間爲理天賦於人物爲命人物得之以生
  爲性只是一物所爲地頭不同故其名不同
 理存於心故不可須&KR0119離不可者有賛其不能離之之意有戒其
  勿離之之意
 不睹不聞己之不睹不聞也獨者人之不睹不聞也道不可須&KR0119
  離可離非道與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對&KR0003此言其定体如此戒
 愼恐懼與愼獨對&KR0003此言脩之之方前一節是操存即致中之
  事後一節是省察即致和之事
 戒懼不睹不聞謂但於不接物不當思慮時常敬以存其心究其
 極則至於無所睹聞之際亦當戒懼工夫至此而極宻非謂止
  於不睹不聞時用功㝷常只恁悠悠過故章句謂常存敬畏雖
  不見聞亦不敢忽玩常字雖字亦字可見盖戒懼愼獨兩事包
  括定心之動静故凡非有所主之思慮及接物時皆在戒懼界
[002-5a]
  限裏如此看然後與不可須&KR0119離一句意脉相接續
 經中於不睹上用戒愼字不聞上用恐懼字雖是分&KR0003其實合&KR0003
 蓋不睹不聞只是無聲色無可見聞處非有兩端故章句緫用
  敬畏字以敬字體戒愼畏字体恐懼下又緫言雖不見聞亦不
  敢忽只是兼舉互見今且先當分戒懼與愼獨兩項界限蓋愼
  獨是就裏面&KR0003出戒懼是就外面&KR0003入但起念頭處便是愼獨
  境界無所思而有所睹聞自外來者皆属戒懼境界獨是心欲
  應事見聞是事來動心界限亦甚分曉不睹不聞是就極處&KR0003
 章句用常存字雖字亦字皆是&KR0024貼起此意蓋心意不動之時
  自有睹聞至於無所睹聞皆當敬畏然至於不睹不聞之地則
  敬畏之工夫尤難但用意則属已發矣愚甞妄爲之&KR0003曰當此
  之時此心當無物而有主然又要看得眞㑹得活&KR0002著箇物字
  主字而欲無之有之則又大不可矣以此體之而實存之乆當
  自見言愈多則愈爲病矣
 或問戒愼恐懼工夫如此與不思善惡及致虚静篤之&KR0003何以異
  曰冰炭不相入也彼學專務於靜吾道動静不違彼以静定爲
[002-5b]
  功惟恐物來動心故一切截断然後有斍聖人之斈事來即應
  事去則静應事時旣無不敬至無所睹聞時亦敬以存之自然
  虚静惟虚静故愈靈明而發以應事無不當雖無睹聞&KR0002有當
  思固思之無害但所思者正爾非以静爲功而置心如牆壁也
 諸書不曽言戒懼工夫惟中庸言之蓋子思自性上&KR0003來斈者欲
  体道以全性&KR0002無此工夫則心未發時可在道之外邪
 天者理之所出心者理之所存心知即理動理動即天知故有萌
  於心則著見明顯莫大乎此豈必待人知之乎
 中庸愼獨兼大學兩愼獨意大學愼獨是誠意地頭故先專主於
  心而後乃兼於身中庸前旣言戒懼工夫故愼獨兼外&KR0003章句
  謂隱是暗處又曰幽暗之中此兼内外言之細事非是小事是
  事之未著者二者皆是人所未見聞者亦只是母自欺之意
 致中和是戒懼愼獨推行積累至乎極處則有天地位萬物育之
  效驗
 致中是逼向裏極底致和是推向外盡頭
 位育以有位者言之固易曉&KR0002以無位者言之則一身一家皆各
[002-6a]
 有天地萬物以一身言&KR0002心正氣順則自然睟靣盎背動容周
 旋中理是位育也以一家言以孝感而父母安以慈化而子孫
 順以弟友接而兄弟和以敬處而夫婦正以寛御而奴僕盡其
  職及一家之事莫不當理皆育位也但不如有位者所感大而
 全尔
 此章首言性道敎之義次又言性情之則而兩節工夫止是戒懼
 愼獨兩端致則極乎此二者也致中是戒懼而守其未發之大
 本所以養天命之性致和是愼獨而精其中節之逹道所以全
 率性之道前後只是性道兩句工夫而敎在其中其用功處只
  有戒愼恐懼愼致六字而已
 此書以中庸名篇而第一章乃無中庸字未發之中非中庸之謂
  也盖率性之謂道一句即中庸也此句緫言人物是&KR0003自然能
  如此者在人則惟聖人能之是中庸也&KR0002衆人則敎之使率其
  性期至於中庸也
 章句天以隂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盖人物之
  生雖皆出於天理而氣有通塞之不同則隨所遇有生人物之
[002-6b]
 異氣通者爲人而得人之理氣塞者爲物亦得物之理雖曰有
 理然後有氣然生物之時其氣至而後理有所寓氣是載理之
 具也故章句先言氣以成形後言理亦賦焉
 天生人物是氣也而理即在其中理主乎氣氣載乎理二者未甞
  可離故本文天命之性雖專言理而章句必須兼氣&KR0003&KR0002不言
 氣以成形一句則理著在何處安有所謂人物蓋言氣則有善
  有惡言理則全善無惡故子思專舉理以曉人謂此理具於心
  者謂之性即道心也率者循此而巳脩者品節此而已學者學
  此而已自可欲之善進而至於大而化之全此而已章句云天
  以隂陽五行化生萬物是緫&KR0003却分言氣以成形理亦賦焉兩
  句下猶命令也一句獨接理亦賦焉&KR0003於是人物之生以下却
  是專&KR0003理以釋性字盖&KR0002不兼氣來&KR0003則敎字&KR0003不去旣全是
  理則人無不善又何須敎
 動静開闢往來屈伸只是兩端而已故古之聖人定隂陽之名然
  消者不能遽長暑必不能遽寒皆有其漸故又定五行之名五
  行之名旣立則見得造化或相生以循環或相制以成物錯綜
[002-7a]
[002-8a]
 氣禀或異應上氣以成形&KR0003此其所以聖人立敎也
 人物所當行者固人物各率性之道然唯聖人能盡已之性而盡
  人物之性故可品節之以己之所能者使人能之以物之所當
  然者使人用之
 人之所以爲人一句代天命之謂性一句盖言性則人物之所共
  者此叚言人只就人性上&KR0003中庸是敎人全性之書故也人全
  其性亦只是盡爲人之道而已
 天地萬物本吾一体章句前面皆言理言性到此乃言体字盖理
  性無形恐難体認此則就實處言之包下心氣二字父母之於
  子同体而分形天地乃吾之大父母而/吾之身本大父母之遺体
  惟其一体也故吾心可感天地之心吾氣可感天地之氣而其
  效驗如此但致和主於行事中節而言不但在我身之氣順萬
  物便能育也與上心正即能感天心之意頗不盡同此言當細
  体認盖萬物育不專在黙然感應須要所以處物之道施於政
  事者得其宜則是事雖在外乃我在内之氣得以逹之須著如
  此轉一轉看
[002-8b]
 兩箇一体字意不同
二章
語録君子而時中與易傳中重於正正者未必中之意同如君子
  而時中則是中無不正&KR0002君子有時而不中即正未必中此&KR0003
 極好比並体認
小人反中庸小人而無忌憚平時旣有小人之心而臨事爲惡又
  無所忌憚縱意而行反字是用力字謂他故意反中庸之道行
  之盖此小人非但是愚者而已
章句曰隨時以處中又曰中隨時而在此隨時字含兩意謂君子
  毎應事之時各隨其事以處乎中是一日之間事事皆處乎中
  也又同此一事今日應之如此爲中他日應之乃如彼爲中是
  一事各於時宜不同者處乎中也
章句二又字是眼目
章句上旣言隨時處中矣下却言戒謹恐懼而無時不中時中當
  是愼獨事而言如此似有可疑今詳朱子意盖以本文但言君
  子中庸未見有專指用處意且安有無体之用故復如前解題
[002-9a]
 而全舉曰不偏不𠋣無過不及而平常之理是則所謂君子中
 庸者体用兼全動静一貫者也故下文先言以其有君子之德
 而又能隨時處中以德字貼襯在君子字上其下却云戒謹恐
 懼而無時不中戒懼是言平日存中之体應上德字而無時不
 中則發處皆中庸矣君子而時中時字當用力看便見意中庸
  一篇凡七章有中庸字餘六章皆與此不同故於此章全解次
 章則曰過則失中不及則未至是從用上&KR0003以三章爲例則後
 章從可知八章又曰行之無過不及二十七章曰不使過不及
 可見與此君子中庸一語不可同論
三章
論語言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此章上無德字下有
 能字此能字即所謂德也但論語言中庸之德此言中庸之道
四章
道不行不明非是人不行之不明之是言道自不行於天下不明
 於天下謂大道窒而晦也
知賢者之過當作兩層意看大率道者極乎中而已兩道字便是
[002-9b]
  中所謂過者過乎中也禀氣清而淳者則爲聖人知之至行之
  及自合乎中禀偏於清者則爲知知者唯務於知旣不以行爲
  事則所知愈至髙逺而過中矣禀偏於淳者則爲賢賢者唯篤
  於行旣不求知其至則所行必至激切而過中矣此止就正理
  上看&KR0002知者如老釋之空寂賢者如沮溺之逺道又如下索𨼆
  行怪之𩔖是又非正道而過於中者須作兩意看方盡得知賢
  過中之義愚不肖之不及却只是一般
 道不行者知之過與不及道不明者行之過與不及是固然矣然
  下乃結之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是又緫於知盖二者
  皆欠眞知尓&KR0002眞知理義之極至則賢者固無過智者亦必篤
  於行不徒知之而已矣
 不足知不足行正言知賢者之心盖是他心唯通這一路更不管
  那一路
 五章
 前章主於知此章主於行盖知然後能行旣知之又須能行故此
  二章發明次第如此
[002-10a]
 金先生曰第二章以來小人反中庸民鮮中庸之乆賢智過中庸
 愚不肖不及中庸緫嘆曰道其不行矣夫故自六章以後開示
  擇道中庸之方在智仁勇三逹德
六章
好問是有疑而問於下如臣如民下至蒭蕘無不詢之察迩言是
 於所問而對者及下人之言凡逹於上者雖淺近必詳察其理
 古者民俗歌謡必採之以&KR0026民風亦察迩言之𩔖
舜固聦明&KR1078智而不自用故好問察迩擇善而用其中此所以愈
 成知之大聖德固是如此然或有見聞所不及必須問而知者
  民事幽隱因蒭蕘之言而聞者則亦揚善用中故必兼此兩意
 看
執兩端而用中謂衆人所言於此一事雖同於善然却有處之厚
 薄不同却將已之&KR0096度在心者度而取其中或在厚或在薄必
 合於此事之宜者行之
章句廣大謂𨼆惡而不宣光明謂揚善而不匿言惡者掩覆涵容
  足見其量之廣大言善者播告發揚足見其心之光明
[002-10b]
&KR0096度精切舜本然之智也又好問察迩欲周天下之細故也此其
  所以爲智之大也歟
七章
其義在於不能期月守中庸以起下章之能守意不在&KR0328擭䧟穽
 以不知意承上章之知以不能守中庸起下意之能守
八章
 擇字兼知行惟知之明乃能擇旣擇即見之行事所以下面只&KR0003
  守不再&KR0003行擇是當應事之時守是事過之後常守在復遇此
  事又如此應皆合中庸服膺是守也弗失又覆&KR0003守之固也
 舜知是全体之知顔仁是毎事之仁凡已擇乎中庸者固仁矣而
  應天下之事猶擇之未全也毎得一善則服膺弗失守之者固
  日新其德則漸可全也三月之違可見此意
 人之於道不過知行兩事耳知者智也行者仁也四章旣言道之
  不行不明然所謂愚不肖者固易見不足論惟智者知之過而
  不務行賢者行之過而不求知所以至於中庸者鮮賢者之過
  如柳下惠之和伯夷之清未及孔子之時智者之過如曽晳之
[002-11a]
 言髙而行不掩者近之矣故六章言舜之智而謂𨼆惡揚善執
  兩端而用中是行之意重此舜不專於知而道所以行矣八章
  言顔子之仁而曰擇乎中庸是知之意重此顔子不專於行而
  道所以明矣
九章
 七章能擇中庸而不能守是知其理而行未至此章能爲三者而
  不能中庸是能行所難而知未至者故此二章處於知仁之後
  而下接言勇之前盖謂知仁皆當勇也
 七八九章皆言中庸而意不同上兩擇乎中庸毎事上言中庸不
  可能全体上言
義精是知之極仁熟是行之&KR0073是就應此事之前說無一毫之私
  是就應此事時&KR0003件件如此則全乎中庸矣
十章
 子思引夫子告子路當強之目以合舜知顔淵仁爲三逹德之事
  非子路之所已能者
 子路好勇是子路生質本剛事皆勇爲至此盖亦未知勇之所當
[002-11b]
  務者故以爲問
 南方之強雖君子之強然亦未是中庸不及於強者北方是過於
  強者君子則爲後四者之強上君子字輕下君子字重
 君子之道中而止南方之強不及中北方之強過於中固皆未至
  然上言君子居之則比強者居之者爲勝之矣不及者勉強至
  中頗易過者矯揉至中尤難兩君子字雖不同然言君子四強
  哉終是接著君子&KR0003
 南陽方北隂方陽舒散而隂收歛舒散便和柔收歛便剛勁此盖
  大約言風氣之偏則風俗隨異其實南人豈盡柔弱亦有剛勁
  者北人豈盡剛勁亦有柔弱者然寛柔以敎不報無道是言柔
  之甚而善者祍金革死而不厭是言剛之甚而過者
 章内兩而強不同前是汝之所當強者後而字是承上句虚字兩
  君子亦不同君子居之輕如善人長者之𩔖故君子重是全德
  之人
 四強矯上兩節言守身應事之常下兩節言出處至極之変下兩
  節雖尤難然上兩節常貫在其中國有道必出而仕人於未逹
[002-12a]
  其所守者正而堅旣逹之後接物廣應変多或有易其守者國
  無道固不可出能守之至死略不易其志如夷斉餓死而無怨
  者方是強之至君子或出或處必當合於中庸者如此
 四強哉矯雖是言勇而合中庸之体叚而不流不𠋣不変正是立
  則防弊以敎斈者處
 有道無道只言國之治亂有道乃可仕之時無道無可出之理君
  子之出也固當合乎中庸然此却只言出以後事盖君子平日
  自脩須有能守之節上之人亦爲其有所守故用之及旣仕則
  必堅守平昔所守者可也今乃不能守其前志不爲富貴所淫
  則爲事物所汩尓爲所汩者知未盡爲所淫者仁未至皆是不
  能勇以全夫知仁者也故以不変塞爲強&KR0002國無道不変平生
  所守是窮而在下當不可仕之時雖困悴窮蹙不能全其生亦
  必死而安於天耳推而言之雖已仕者適逢國变而無道則必
  屹立不移以身殉國&KR0002此豈非至強者歟
 章句含容形容寛之量巽順体倣柔之容皆不可以爲正訓
 資質旣寛柔其心必愛人所以能誨人之不及&KR0002無道之來直受
[002-12b]
  之不思報之者亦以能含容巽順故也上两字以質言下兩字
  以接物言祍金革死而不厭却只是一意
言以含忍之力勝人爲強善斡旋&KR0003
中庸之道知固在前然行之及方是曰非有以自勝人欲之私仍
 舊是&KR0003仁重
十一章
索隱是求人之所不必知行怪是行人之所不必行
索隱知者之過行怪賢者之過此不能擇乎中庸者聖人不爲也
  或有雖不索𨼆行怪而能擇中庸然行之止於半塗而不力以
  求至是不能守者聖人自不能止必行至於終也是以君子常
  不違乎中庸則不爲𨼆怪可知由仁義行雖終身不見知於丗
  亦未甞有所悔艾不半塗而廢也豈非聖人之事乎孔子前旣
 有兩吾字以身任之故下文謙不肯當但曰唯聖者能之其實
  依乎中庸即夫子之弗爲者遯丗不見知而不悔即夫子弗能
  巳者雖欲避聖人之名自有不可得者
 上兩節各有吾字第二節乃言聖者能之雖聖人不肯自居然曰
[002-13a]
[002-14a]
 兩君子之道無異前後夫婦前後天地字皆不同夫婦知能只是
  衣食起居日用之常皆道之費造端夫婦是言夫婦暗室幽微
  之處亦道之費天地有憾是言天地之偏反形容道之全察乎
  天地是指天地之大正發明道之廣盖此章以君子之道費而
  𨼆一語發端夫婦聖人於人上見道之費鳶飛魚躍於物上見
  道之費下又再提起道字而言造端是就夫婦知能處舉其至
  𨼆微者明道之至近又言天地是就鳶之上魚之下推極以明
  道之至逺此章不言工夫只是言費造端只如爲始兩字不可
  作工夫看
 聖人不能知行非就一事上&KR0003是就萬事上&KR0003如孔子不如農圃
  及百工技藝瑣細之事聖人豈盡知盡能&KR0002君子之所當務者
  則聖人必知得徹行得極
 大小二字接道而言天地之大人猶有憾者爲功不能全也君子
  之語大小而莫能載破者爲道無不在也天地對大小猶有憾
  對莫能載破金先生曰物有限量則可載道無限量故莫能載
  物有罅𨻶則可破道無罅𨻶故莫能破
[002-14b]
 鳶飛魚躍大槩言上天下地道無不在偶借詩兩語以明之其義
  不專在於鳶魚也&KR0026此則囿于兩間者飛潜動植何所往而非
  道之著且蒼然在上塊焉在下者又庸非道之著乎則人於日
  用之間雖欲離道有不可得者其可造次顚沛之頃不用功於
  此哉
 此章專明道充滿天地萬物之間使學者体認欲其灼然如見皆
  不言功夫然旣知自吾身之小以極天地之大萬物之微無非
  是道則道不可離當体之而不可少有間断明矣
 中庸三大章前章言中庸此章言費𨼆後章言誠中庸者道之用
  於萬物無所不在其体固𨼆是亦費而𨼆也但中庸是就人事
  上言道之用費𨼆是就天地人物上言道之用盖先言中和見
  道之統攝於人心次言中庸見道之著見於事物此言費𨼆見
  道之充塞天地後言誠則見聖人與天地爲一中和以戒懼愼
  獨爲存養省察之功中庸則以知仁勇爲入德之門費𨼆則於
  諸章雜言其大者小者欲人隨處致察以全中庸之用皆所以
  求至於誠也
[002-15a]
 章句近自逺而四字中間包盡事物之無窮此是解及其至三字
  是就始終兩端&KR0003
 体之微指理性言舉全体指道之全体言二体字不同
 家語&KR0026周篇孔子謂南宫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礼樂之
  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敬叔與俱至周問礼於老
  聃斈樂於萇弘歴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於是喟
  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史記孔子丗家亦
  載其事老聃爲周柱下史明習典礼故往問之
 春秋左氏傳昭十七年郯子來朝昭子問曰少皡氏鳥名官何故
  也郯子曰我髙祖少皡摯之立也鳯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
  而鳥名鳯鳥氏歴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
  鳥氏司啓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徙也鴡鳩氏司馬
  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冦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雉爲五工
  正九扈爲九農正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斈之旣而告人曰吾
  聞之天子失官斈在四夷猶信
 聖人不能孔子不得位堯舜病博施是兩様意思孔子不得位是
[002-15b]
 在天而非己所能堯舜病愽施是其𫝑而非力所能二者皆是
 舉大綱&KR0003其實細事末節不出道之用自有聖人不必能者
憾只是不足意覆載生成分言天地各有所主固不可全寒暑災
 祥合言天地氣数之變有不能已者
化育流行上下昭著此雖言鳶魚而非獨言鳶魚也正謂道於天
  地萬物無不在尓
活撥撥地此是程子形容子思用鳶魚兩語使人知化育流行如
  此活潑潑地斈者須眞見得天地萬物皆如此流動充滿活潑
  潑地略無滯礙之意方可
十三章
 人之爲道而逺人此爲字重猶言行道不可以爲道此爲字輕猶
  言謂之道
 睨邪視視所執之柯也視正視視所伐之柯也詩言伐柯者取則
  不逺子思謂柯有彼此之異尚猶是逺道在人身而不可離又
  非柯之比故敎者只消就衆人自身所有之道而治之尓行道
  者不假外求治人者無可外加
[002-16a]
 第三節言行道之方惟在忠恕自此行之則可至中庸之道故曰
  違道不逺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推己之恕也然非忠爲
  本則亦無可推者矣盖忠以心之全体言恕就毎事上言所接
  之事萬有不同皆自此心而推然應一事時盡己之心推之則
  心之全体却又只在此故恕非忠無以本忠非恕不能行二者
  相須缺一不可所以經以施諸己兩句緫言忠恕而章句亦曰
  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忠恕之事也
 施諸己不愿亦勿施於人上就事不善一邊&KR0003反而言之己之所
  願者則必使人亦得之亦當如此推
 事父事君事兄上三以自訓用字意甚重非語助也盖求責於人
  者乃道之當然而巳行之乃未至此故欲用以事父君兄先施
  之際以責人者責之於己使必合乎道之當然則事父也孝事
  君也忠事兄也弟施之朋友也信我之所行亦&KR0002責之於人者
  矣此節專言自脩以下句爲重亦恕之道也
 人倫有五夫婦之倫不可自反故不舉下文著庸德庸言兩向関
  定謂盡人倫不過在庸德庸言之間行與謹字對德毎不足故
[002-16b]
  當勉於行言毎有餘故當謹而不敢盡
 庸德庸言謂如上四事所以責己欲盡其道者亦不過常道尓但
  行之難故毎不足則當勉而至言之易故毎有餘不可恣其出
  &KR0002是則言行相顧豈非篤實之君子乎此雖接上四未能而言推
  而廣之於凡天下之事皆當如是也
 第一節言脩己第二節言治人第三節脩己治人之方第四節即
  是恕盖恕是推己上不願勿施是從裏面推出下以事未能却
  就外面反推入然推而知其未能則於及人必欲其能是又就
  裏面推出也
 章句衆人望人此衆人只是天下人所同行所可至公共的道理
  又以等級言則與聖人相對&KR0003正是体貼改而止之意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帥師伐鄭次于桐丘鄭請救于齊齊師
  救鄭及留舒違榖七里榖人不知
 章下謂丘未能一者聖人所不能此只就此章内摘出&KR0003費字非
  是孔子眞不能於此與十二章聖人有所不能意自不同讀者
  不可一律看
[002-17a]
[002-18a]
  下任有大小又當隨所宜而行&KR0002有不中其節者皆非也居貧
 賤亦有所當行之道安分樂天不厭不懾常守不変&KR0002有不甘
 爲之意皆非也凡人非富貴則貧賤此是人之大分至於夷狄
 患難又是上兩等人或有遇之之時亦各於其中行所當行此
  所以君子無所往而不自得自得是從容無急迫滯礙而自快
  足之意此&KR0003素位而行也次兩句不陵不援再言不願乎外陵
  下援上皆願外也吕氏游氏之&KR0003已明又如晏平仲一狐裘三
  十年祀先人豚肩不揜豆難爲下也管敬仲鏤簋朱紘山節藻
  梲難爲上也亦陵下援上之意皆非中庸也正己不求於人結
  上二句無怨亦&KR0003己無怨旣是正己不求於人則凡事惟恐不
  自盡亦奚暇見人之不足於我而怨之哉故己有所藴固有當
  得於外者天不𢌿而無不平於天人不從而不歸罪於人所以
  君子居易以俟命此句又是戒君子當如此小人行險以徼幸
  反此一句&KR0003以射爲比又引夫子之言證正己不求人之意
 正鵠見論語射不主皮章
十五章
[002-18b]
此章專言行道必自近始未有目前日用細微處不合道而於逺
  大之事能合道者也君子之道其理𫝑必當如此故於費隱之
 後十三章先言脩己治人必恕以行之而謹其庸德庸言次十
  四章則言正己不求於外此章則言自近及逺是言凡行道皆
 當如是也引詩本是比喻&KR0003然於道中言治家則次序又如此
夫婦人倫之首故先言夫婦之道常人處夫婦之間多褻狎不則
  又太嚴厲二者皆不可也是以古人貴相敬如賔者處夫婦之
 道和而正則善矣爲琴瑟之聲和而正故以爲比此章首言夫
 婦兄弟次之家人又次之自内以及外即大斈三引詩之意
人能處其家使正而和如此則其能孝而父母之心安樂可知矣
章句人能和妻子宜兄弟則父母安樂之和妻子結詩上二句宜
 兄弟結中二句便言父母順則詩下二句皆言效驗也
十六章
 十五章自費𨼆章造端夫婦語意來此章察乎天地意也
齊明二字只就心上&KR0003盛服乃&KR0003身齊是用功屏其思慮之不齊
 者而一於所𥙊之&KR0017神明是旣齊而心之体明㓗不雜可交於
[002-19a]
  &KR0017神也
 凡𥙊有三曰天神地示人&KR0017緫言之亦通謂之&KR0017神大率天之神
  皆陽𩔖也其中亦有陽中之隂如月如五星之金水如雨師之
  𩔖然終是麗乎天者地之示皆隂𩔖也亦有隂中之陽山林與
  川澤對則山林陽也原與隰對則原陽也然終是麗乎地者惟
  𥙊人&KR0017則求魂於天求魄於地是合隂陽而𥙊之&KR0017雖是隂其
  中却是合隂陽來格
 如在上如在左右不是或在上或在左右是言在上又在左右擗
  塞滿都是&KR0017神此是於𥙊祀時見体物不可遺處所以章句言
  乃其体物不可遺之驗這是就𥙊祀人所易知之&KR0017神上指出
  使人知大&KR0017神之德如此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謂神之來格也旣不可測度是有
  𥙊則&KR0017神必臨之矣其可厭怠而不敬乎
 微者隱不可見聞也顯者理之昭著也此是誠之不可揜覆者也
 第二節言&KR0017神之大者三節主𥙊祀而言&KR0017神之小者四節與三
  節同五節又緫賛&KR0017神之德誠即&KR0017神之德也
[002-19b]
[002-19b]
 &KR0017神者隂陽之靈靈字易見靈字便包含著𥙊祀之&KR0017
 二氣是開&KR0003前節是陽後節是隂如春夏是陽秋冬是隂如有二
  物相磨盪一進一退一氣是合&KR0003共是一箇氣來則全來便是
  陽去則全去便是隂&KR0017神於二者之間皆可見都只是這氣在
  人体認故曰實一物而已
 視弗見聽弗聞性也体物不可遺情也使人承𥙊祀者功效也
 前以天地造化二氣一氣言&KR0017神是言&KR0017神之全是大底&KR0017神後
  所謂承𥙊祀者如天神地示人&KR0017及諸小祀亦皆&KR0017神却是從
  全体中指出𥙊祀者是小底&KR0017神使人因此識其大者
 物之終始莫非隂陽合散之所爲隂與陽合爲物之始隂與陽散
  爲物之終上言氣至而伸爲陽爲神氣反而歸爲隂爲&KR0017是就
  兩頭說此又言隂陽二氣合而生離而死是就中間混同處&KR0003
  隂陽&KR0017神無往不在只要人看得活
 隂陽合散又是隂與陽之氣二者相合生物爲物之始及其乆也
  此物中之陽氣上&KR0155隂氣下降其物即死爲物之終是就一物
  上&KR0003隂陽
[002-20a]
 体物者爲物之体也幹事者爲事之質幹也此倒用之則体字幹
  字俱是用字
 礼記𥙊統曰齊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也君子將齊也防其
  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樂心不苟慮必依於道手足不苟動必
  依於礼君子之齊也專致其精明之德精明之至然後可以交
  於神明也此齊明之&KR0003
 𥙊義宰我曰吾聞&KR0017神之名不知其所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
  魄也者&KR0017之盛也合&KR0017與神敎之至也衆生必死死必歸土此
  之謂&KR0017骨肉斃于下隂爲野土隂與䕃同其氣發揚于上爲昭
  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注焄謂香臭蒿謂氣烝
  出貌朱予謂昭明是人死時自有一般光景焄蒿是其氣升騰
  悽愴是使人慘慄感傷之意因&KR0003脩養人死時氣衝突知得焄
  蒿之意親切謂氣襲人知得悽愴之意分明此百物之精爽也
  何文定曰此是隂陽乍離之際有此聲氣此是𥙊義所言正意
 &KR0002中庸章句所引乃是借來形容𥙊祀來格洋洋如在之氣象
  此是感召復伸之氣與𥙊義所指自不同讀者詳之
[002-20b]
十七章
自舜其大孝至子孫保之一節言舜之事實自故大德至必得其
 壽一節泛言理之必然自故天之生物至覆之一節言善惡之
 應所必至後引詩又證有德之應如此故以大德者必受命結
  之
舜其大孝也與一句是綱德爲聖人下五句皆孝之目父母全而
 生之子全而歸之是孝也以身言之也德爲聖人盡己性而盡
  人物之性是全其心豈非孝之大者爲天子父尊之至矣以天
  下養養之至矣宗廟饗子孫保雖就舜言之然欲子孫之安富
 尊榮歴丗之乆皆父母之願人之情也今皆得之則此五者豈
  非皆孝之大者
 爲人子者以有德光顯祖父爲榮舜之德則至於聖人爲天子則
  𥙊祀奉養之礼極其尊有四海則𥙊祀奉養之具極其備宗廟
 饗之却是就舜身上&KR0003昔者舜傳禹禹旣即位祀舜爲宗而又
  封商均於虞舜封子均於商盖禹改封於虞後有虞思是也
  亦立廟祀舜及其祖父至周武王又封舜後胡公滿於陳則是
[002-21a]
  子孫保之也舜之德至上使祖父如此榮盛綿逺是所謂大孝
 大德者必得位禄名壽乃理之常然獨孔子有德而不得位禄與
 壽惟得聖人之名耳此乃氣數之変金先生曰此所謂聖人所
  不能也然爲教無窮而萬丗享之子孫保之此又大德必得之
  驗也
 㘽培傾覆如春至草木有發生之意故天以雨露滋長之秋冬草
  木有黄落之意天乃以霜雪彫零之此以物言也以人言之有
  此德者天必以上四者與之無其德者天必棄絶之如大舜以
  匹夫而有天下桀紂以天子而䘮其身此栽培傾覆之意
 栽培傾覆言天之於物其理如此實以喻人栽傾屬人培覆屬天
  栽傾是其材培覆乃篤也如此章大舜之德是栽也得四者是
  培之也桀紂傾也䘮亡覆之也下引詩皆是因栽而培之章句
  氣至兩句只是培覆之訓詁不是&KR0003盡此節之意
 可嘉可樂之君子其令善之德顯顯昭著宜於人民故受天之禄
  而爲天下之主旣受天禄矣而天又保之祐之復申重之其所
  以反覆眷顧之者如此又重明上文大德必得四者之一節也
[002-21b]
所引詩是節節&KR0003上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是三節意只
 是箇感應
十八章
十八章十九章皆以周事継大舜而言二十章又以孔子継周皆
 是聖人所行所言見道之費而無不合於中庸者
無憂專就國家上&KR0003如文王羑里之囚&KR0002可憂矣雖聖人無入不
 自得然亦是一身事父作子述却是言國家事周家上丗節節
 有憂患自夏君棄稷不務不窋即失其官守逃之西戎至公劉
 方復遷𡺳大王又爲狄人所侵遷岐雖肇基王迹而身遭憂患
 矣王季雖勤王家辟國漸廣亦但守舊國而已文王三分天下
 有其二而猶守諸矦之舊至武王方受命爲王故惟文王用得
 無憂二字蓋文王上承已大之國已不勞力不逢変故以歸之
 子適當商家天命未絶之時已得從容其間至承天命著戎衣
 奄有四海乃是武王事文王都不費力
賛武王之言與賛舜意同但此言身不失天下之𩔰名彼言德爲
 聖人微有輕重亦論韶武之意然此顯名亦聖德也
[002-22a]
 末猶後也終也盖周自大王王季文王累丗積德累功國土已大
  最後至武王始受天命爲天下君周公乃承之而追王先王如
  此說末字則與上下文都相貫穿訓末爲老恐未安葢武王之
  齡古書不一
 追王三王武王旣滅啇在啇郊已行之礼記大傳曰牧之野武王
  之大事也旣事而退柴於上帝祈於社設奠於牧室牧野之室
  遂率天下諸矦執豆籩駿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歴文王昌
  不以卑臨尊也又書武成金縢康誥酒誥諸篇皆可見所謂周
  公成文武之德只是又推大王王季之意而以天子之礼祀先
  公也斯礼也以下又是因此以定上下之通礼
 章句實始翦商見論語泰伯至德章
 先公組紺以上通鑑前編曰堯封棄於邰丗后稷以服事虞夏及
  夏之衰不窋失其官自竄戎翟之間不窋生鞠鞠生公劉始迁
  於𡺳路史謂稷生斄蠒斄蠒生叔均自后稷至公劉十餘丗而
  漢劉敬傳亦謂后稷十餘丗至公劉按丗本自公劉歴慶節皇
  僕差弗僞榆公非辟方髙圉侯牟亞圉雲都大公組紺組紺号
[002-22b]
太公史記作公叔祖𩔖諸盩十有二丗而生古公亶父自稷至
 亶父葢二十餘丗矣史記以不窋爲后稷子而又缺辟方矦牟
  雲都諸盩四丗遂謂后稷至文王爲十五丗且稷契同時受封
  契至湯四百餘年而十四丗稷至文王千餘年而十五丗其亦
  誤矣今按章句謂組紺爲大王之父据䟽文而言也
 輯畧曰期之䘮有二正統之期爲祖父母者也有旁親之期爲丗
  父母叔父母衆子昆弟昆弟之子是也正統之期雖天子諸矦
  莫敢降旁親之期天子諸矦絶大夫降
十九章
 前章言文武周公此章又言武王周公盖武王有天下/然後周公可
  以制礼二者皆継志述事之大者然章内皆是言礼盖主於周
  公而言謂制爲宗廟𥙊器𥙊服薦献之礼而於宗廟 之中又
  制昭穆序爵序事酬燕之礼又推爲郊社之礼然𥙊祀一事中
  推至於極則郊天禘祖乃其至大者非聖人大孝孰能&KR0002此此
 皆費之大
 此章雖連言武王周公其實主周公而言周公合先王累丗典礼
[002-23a]
 定爲周制中間損益合乎時中又可垂之萬丗其制大備矣此
  獨指𥙊祀一礼而言𥙊中又只主於宗廟推及郊社尓此皆㪯
  一端言之於宗廟中自有許多曲折可見道之費推至於吉礼
  之全其費可知又推至五礼備其費又可知也
 舜之孝行於一家故只謂之大孝周制礼逹乎天下故曰逹孝饒
  双峯意亦如此
 脩廟只是拚埽整飾常使嚴潔之意譬如今人居室整漏拂塵洒
  埽之𩔖古注脩埽糞也
 宗廟之礼所以序昭穆含兩義昭穆本是祫祭時太廟設主而有
  此名宗廟之位由此而立祖宗旣以此爲序則子孫丗丗皆一
  昭一穆縁上丗次序而定此言序昭穆謂廟中行礼以及燕毛
  皆用昭穆爲序則此序字主於人而言之意爲多昭穆又不止
  廟中㝷常尊卑亦皆以此爲序也
 宗廟之礼一節五事礼意至爲周宻序昭穆旣明同姓之尊卑序
  爵是合同姓異姓之貴賤盖皆指助𥙊陪位者而言至於序賢
  則分别群臣之賢否廟中奔走執事必擇德行之優威儀之美
[002-23b]
  趨事之純熟者爲之賢者旣有事則不賢者亦自能勸雖然旣
  以有事爲榮則事不及之者豈不有耻則又有序爵以安其心
 執事者旣榮無事有爵而在列者及賤而役於廟中者皆得與
  旅酬至此賢不賢皆恩礼之所逮然此合同姓異姓而通言至
  𥙊礼已畢尸旣出異姓之臣皆退獨燕同姓是親親之礼又厚
  於踈逺者見制礼之意文理宻察恩意周備仁至義盡而文章
 粲然
 天子諸矦之𥙊礼已亡雖間有散見於礼中者今不可知其詳矣
  所存有特牲饋食礼諸候之士之𥙊礼也少牢饋食礼諸矦大
 夫之𥙊礼也大抵𥙊必立尸必擇賔賔一人衆賔無數衆賔者
  賔之黨也其位在堂下西階之西𥙊則子姪兄弟皆㑹小宗𥙊
  則兄弟皆來大宗𥙊則一族皆至兄弟者主人之黨也其位在
  堂下阼階之東有司羣執事皆北面而立迎尸旣入主人&KR0004
  主婦亞献賔三献及尸主兄弟各相献酢畢然後行旅酬兄主
  人酌酒奉尸賔者謂之献尸賔酌以荅主人者謂之酢主人酌
  酒先自飲再酌以献賔者謂之酬先自飲謂引導之飲也旅衆
[002-24a]
 也主人㪯觯酌酒自西階酬賔主先自飲再酌以進賔受之奠
 而未飲兄弟弟子㪯觯于長兄弟於阼階弟子者兄弟之後生
 者也長兄弟者兄弟之最尊者也弟子導飲而長兄弟亦奠而
 未飲賔取所奠觯於阼階酬長兄弟長兄弟西階前酬賔衆賔
 及衆兄弟交錯以徧以及執事者無不徧卒飲者實爵于篚此
 旅酬之大畧也又賔弟子及兄弟弟子各㪯觯於其長亦先自
 飲如旅酬所謂下爲上也賔取觯酬兄弟之黨長兄弟取觯酬
 賔之黨亦交錯以徧無次弟之數謂之無筭爵所以逮賤者如此
 天子𥙊礼亡不可考楚茨之詩曰神具醉止皇尸載起鼓鐘送尸
 神保聿歸諸宰君婦廢徹不遟諸父兄弟備言燕私箋云祭祀
 畢歸賔客之俎同姓則留與之燕所以尊賔客親骨肉也䟽尸
 已出而諸宰及君婦徹去俎豆歸賔客之俎其諸父兄弟留之
 使皆備具我當與之燕而盡其私恩也
 天子諸侯大夫皆立始祖廟大夫亦有始封者如三桓之家即慶
 父叔牙季友爲始祖廟亦百丗不迁士則無始祖廟只是𥙊祖
 祢而已盖位卑者流澤不能逺而士又無采邑故也
[002-24b]
 章句適士天子之上士即元士也受三命采地五十里視子男二
  廟𥙊祖祢
 官師凡有司之長盖中士下士也雖立一廟事祢却於祢廟并𥙊
  祖
 顧命序所陳之寳有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天球河圗胤
  之舞衣大具鼖鼓兊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章句曰之属則盡
  包上所陳者在其中龜山先生亦曰宗器於𥙊陳之示能守也
  於顧命陳之示能傳也書注䟽赤刀寳刀赤刀削其刀必有赤
  處削音𥬇刀之小者大訓三皇五帝之書訓誥亦在焉文武之
  訓亦曰大訓弘壁大璧琬琰琬圭琰圭也夷常也或以爲東夷
  之美玉天球雍州所貢之玉磬也河圗伏羲時龍馬&KR0018圗出於
  河胤古國名無衣無者之衣大貝如車渠車渠車罔也謂貝之
  大如車之罔鼖鼓長八尺兊和古之巧人垂舜時共工舞衣鼖
  鼓戈弓竹矢皆制作精巧中法度故歴代傳寳之
 天官庖人凡用禽獸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
  麛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羶注䟽用禽獸謂煎和之以献王行
[002-25a]
  與用同膳謂煎和也腒音渠乾雉鱐音搜乾魚鱻與生同魚也
  羽鴈也膏脂也香牛脂臊犬脂腥雞脂羶羊脂羔豚物生而肥
  犢麛物成而充腒鱐暵熱而乾魚鴈水涸而性定此八物者得
  四時之氣尤盛爲人物之弗勝是以用休廢之脂膏煎和之牛
  属司徒土也雞属宗伯木也犬属司冦金也羊属司馬火也今
  按四時食物不同而煎和之脂亦異於是見聖人制礼豈惟宏
  綱大用法天体道至於一食之際莫不盡其曲折其文理宻察
  如此四時之宜食脂膏之宜用必自有深意注䟽之言未必得之
 薦其時食章句引周礼一語而以之𩔖两字該之雖是包下三語
  然如詩獻羔𥙊韭冬薦魚春獻鮪月令孟夏以&KR0510甞麥仲夏以
  雛甞&KR0112羞以含桃孟秋登榖甞新仲秋以犬甞麻季秋以大甞
  稲皆先薦寢廟此𩔖皆是也
 子姓者子之所生猶言子孫也
 在外公侯伯子男在内公卿大夫士皆爵也言公矦則諸矦之駿
  奔走者也卿大夫則朝臣之執事者也
 宗謂大宗伯小宗伯掌祀事内宗也薦加豆籩外宗之佐王后皆
[002-25b]
  是也内宗王同姓女之有爵者外宗王姑姊妹女之有爵者祝
  大祝小祝有司則如宫正執燭天府沃盥陳寳器司几筵設筵
  几司尊彛詔酌辨用鬯人供鬯&KR0650人掌祼内宰賛祼獻司徒奉
  牛牲羞肆司馬羞牲魚授𥙊内饔割亨司樂以其属作樂膳夫
  徹俎司士賜爵之𩔖凡執事于廟中者皆是肆託歴反亨普庚反
 𥙊畢而燕今不知其儀亦於楚茨之詩見其大意云皇尸載起神
  保聿歸然後言諸父兄弟俻言燕私下章曰樂具入奏&KR0003者謂
  𥙊時在廟燕當在寢故𥙊時之樂皆入奏於寢也所謂燕礼其
  可知之仿佛&KR0002
 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甞秋享先王以烝冬享
  先主
論語專爲禘發其&KR0003精中庸汎言𥙊祀其&KR0003詳恐非記有詳略
讀中庸叢&KR0003卷上